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1a 页 WYG0096-036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礼翼传卷一
            明王应电 撰
冬官司空补义

空之为言空也相天下之大势择其空缺之处而脩治
补助之故天文室壁之末有土司空一星土公二星主
知水土殃咎周官之职曰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
记曰司空度地居民使地邑居民必参相得无旷土无
游民司空之职莫大于此盖司徒掌其图数而司空治
卷一 第 1b 页 WYG0096-0367d.png
其功程司空建其始而司徒守其成此其联事若此而
后人遂欲以相并也然则冬官之属当有掌大均之事
如地官之徙民宗伯之恤众又当有善于景相观卜以
经营疆理于四方如诗称召伯之世执其功燕师所成

百工之事惟土木为大故盖屋二星土公吏二星列象
于营室之下又百工居肆以成其事故土司空四星列
卷一 第 2a 页 WYG0096-0368a.png
象于翼轸器府之下以冬官而言当有工师以统营造
诸工又当有梓人以统制器百工是即考工记之事虞
书所谓共工也
百工之事其用邦财为甚广若考工记庐人为兵器梓
人为乐器其属甚众故呈象于天有器府实九府之一
也后之言九府圜法者不见此义遂以天府职内当之
殊不知天府掌国宝邦典而非用物职内主监临而非
主守且职内与职岁合职联事何得专以职内为一府
故以司空而言当有器府与九府相通观巾车云毁折
卷一 第 2b 页 WYG0096-0368b.png
入赍于职币职金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则巾车
器府与九府圜法相通可见故所谓九府者太府内府
外府玉府器府与司徒之泉府春官之巾车司寇之职
金币馀之职币合而为九斯百货可以流通矣
天之井宿主水衡事也故其附星若南北河四渎主大
水也水位水府主沟洫小水也其他罗堰九坎天津天
潢天江天河不一而足于五行属冬考工记言水甚略
卷一 第 3a 页 WYG0096-0368c.png
地官虽有川衡泽虞但主厉禁财赋昔伯禹作司空曰
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然则四渎皆当有专职
又当有匠人以治沟洫通津梁如考工记所述匠人之
法斯无后世水患矣
大田之礼曰春獀夏苗秋狝冬狩于冬独曰大阅军礼
为备而三时皆取准焉故天文垒壁阵见于陬訾之次
冬官当有垒壁氏掌大阅之礼盖其法统于司马其民
出于司徒而其事则掌于司空也
天子巡守之礼春东夏南秋西冬北而一终故天官河
卷一 第 3b 页 WYG0096-0368d.png
鼓阁道等星见于玄枵之次冬官当有属以掌夫巡守
之礼凡道路津梁之通塞山川之险易与诸侯所朝之
方所述之职皆其所司也 已上凡八职皆出自天文
有天然之妙非可以私知安排也
万物终于冬故冬官之职曰任百官生百物以万物之
所终也冬官之典曰事以万事之告成功也是故伯禹
作司空六府三事允治故曰考功谓考百官之功也今
卷一 第 4a 页 WYG0096-0369a.png
之考工名存而实亡矣司空当有属总脩六府之职岁
终则佐冢宰考课之事此司空典职之大者也
人心不节则无限制富者欲过贫者欲及百工不节则
竞为淫巧荡上心而滋人欲靡有纪极书立政有准人
守法有司也孟子谓工不信度以准人之职废耳故冬
官当有准人一属则律度量衡各有其则宫室器用各
有其制淫巧奢丽何自而兴非不节自正之道乎与春
官典命夏官量人分职联事之官也
冬主藏天地闭塞又于时冱寒民当闭藏礼有啬夫当
卷一 第 4b 页 WYG0096-0369b.png
属之冬官主掩闭室庐收藏积聚务为封守键闭之事
若月令冬月所记者所以助天地之藏也
自古大史主掌国史今春官大史所载但曰正岁年以
叙事是乃羲和历象授时之职古称左右史而老𣆀为
周柱下史于天文为柱史今五官皆无其人盖冬主事
故记事自宜属冬故冬官当有左史书言右史书动与
内史之策命而总属诸柱下史大事别记当如书册书
卷一 第 5a 页 WYG0096-0369c.png
纪年当如春秋专掌文学记载之事盖大史则为考时
执礼赞治之职御史则为守法之宗三官实相表里故
同以史称也 已上考工准人啬夫左史右史五官其
名著于书礼其事见于传记如揭日星为周礼者自习
焉而不察耳
旧君传位新君践祚三年谅闇天下莫大之政也传位
践祚见于顾命谅闇见于各经今虽以联事见于各职
而未有专官死人之终事天道北为幽阴故北方虚危
为死器之事冬官当有是官以掌其礼
卷一 第 5b 页 WYG0096-0369d.png
水于五行属冬虽涸于上而实盛于下故月令仲冬祀
四海水泉鱼于动物属潜月令季冬命渔师始渔盐水
所自出而其利为甚博天官盐人但掌国家食盐耳出
盐之地未有其官故水泉鱼盐三者皆当有专掌之官
而属之司空鱼盐兼出于江海而专掌于此者亦犹职
金之掌于秋也
豕人以供豕豕水畜也故属之冬官
卷一 第 6a 页 WYG0096-0370a.png

天王会通

中垣紫微天子之大内也上垣大微三朝也下垣天市
 市也兼国中矣凡建国中为王宫前朝而后市盖本
 诸三垣也故大帝后太子庶子皆列象紫微总居大
 内也(凡帝星见处最多盖中垣者常居上垣听政下垣治国角主正月新政心主见于天根北极日)
 (太阳其德天皇天乙太乙其神北斗临御之柄各不同也后星所见亦然中宫者常居尾生生之源轩辕)
 (立政之地天市内政之所布月太阴后之德各有所指也)天枢北极所谓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拱之天子为天下枢而无为之象也五
 帝座即五小寝退朝宴息之处华盖承雨日之器覆
卷一 第 6b 页 WYG0096-0370b.png
 于上勾陈天子亲军护于前也两垣宿卫周庐宫伯
 所掌八次八舍旧立将相等名非也(天子之武备国家莫重之务周)
 (礼掌于宫伯宫正官府士庶子皆统之故中宫者卫士常居也常随则为勾陈天棓侍朝则为虎贲郎位)
 (在东宫则为骑官骑将守国则为梗河招摇也)天皇在勾陈里天明则日月
 不明王者聪明睿知而不用其明故冕旒蔽目紸纩
 塞耳主隐占以见变也天乙主司战斗吉凶太乙主
 知水旱疾疫皆天帝之神至诚如神所以首出庶物
卷一 第 7a 页 WYG0096-0370c.png
 也大理主平刑狱阴德主施恩赦君德以仁为主也
 尚书出纳王命王之喉舌虞之纳言周之内史大仆
 之职司也柱史左右史也四辅盖即虞书四邻在周
 则师氏保氏乃王者之友臣也六甲主布政敬授民
 时大史正岁年以序事者天柱主晦朔昼夜以知天
 文之次序冯相氏会天位叙四时也(世之言天者二家曰推步曰占)
 (验推步主测度推算在内之事故中宫天柱主推步六甲所以授时占验必登高远眺在外之事故上垣)
 (则有灵台下垣则有渐台毕主边兵尤当观天文气候故有天高若夫宪天以赞化育则六经无非是道)
 (言天者固不及知而儒者亦所罕言耳)御女女御之象女史佐后礼事
卷一 第 7b 页 WYG0096-0370d.png
 而记其美恶者也北斗主出号令定纪纲运旋中央
 临制四方建四时均五行七政之枢机阴阳之本源
 也有君道焉势临御之柄惟辟作威作福所谓八柄
 御群臣也然夬履则厉故不欲其明古者或有宦者
 窃柄而威福恣行以致明大占书遂谓明则刑馀用
 事实非斟者主星也辅一星大臣象也(斗有三南斗见于析木之)
 (次一见于天市垣斗主斟酌损益故北斗为酌量元气南斗主进退人才天市中者量米榖之器而已)
卷一 第 8a 页 WYG0096-0371a.png
 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三师疑作三孤贰公弘化
 寅亮天地者也(大臣宰相之职非一公孤师而不臣四辅友而不任相天官冢宰大将军)
 (夏官大司马司空冬官大司空尚书主纳言上垣三公九卿主常朝下垣七公主治国辅台鼎盖其总象)
 (河月盖其总占若轩辕内平天相乃内宰此二官皆主佐后非相职也)文昌位于斗之
 上欲明天理居于斗之中欲暗王者代天理物已何
 与焉文命敷于四海法文昌也神武而不杀则天理
 也旧文昌六星各有所司有上将次将贵相司禄司
 中司命等名周礼注引此为证然北辰居中列宿咸
 以为准其为司中无疑虚宿下自有司禄司命故知
卷一 第 8b 页 WYG0096-0371b.png
 星家注释之谬太阳守乾之德也昊天之象与昴宿
 太阴坤德地祇之象相配守字衍又太阳主人君以
 刚健御极太阴主以厚德载物亦后之象也君德以
 刚为主玄戈天帝用以断天钺所执以威四方伐无
 道天棓前驱以禦难也天牢贵人之牢有八议焉故
 以不见为善也内阶升降之纳陛天钩舆服法驾天
 厨内厨掌天子及后馔食于周属膳夫之内饔及饎
卷一 第 9a 页 WYG0096-0371c.png
 人天床及天市垣之女床天子及后枕席床笫之司
 于周礼则玉府之所掌也八谷黍稷稻粱麻麦菽菰
 也旧解为大麦小麦赤豆大豆止当菽麦二榖耳扶
 筐后妃亲蚕之器也农桑衣食之源民之所天人君
 当知其艰难列于此者帝亲耕后亲蚕为天下先之
 象也传舍主北狄驿馆故不明则胡兵入也(紸纩音主旷冯)
 (音平棓弼浪反兵器也饎昌乂反)
太微两垣十星其中间者天子之九门曰大阴大阳中
 华东西华左右掖门端门也五帝座天子日出视朝
卷一 第 9b 页 WYG0096-0371d.png
 之处大子储嗣监国者故列位焉(北极前星主大子居大内氐为东宫)
 (所生之地也)幸臣天子亵近之臣若周礼小臣御仆之属
 可以当之古者天子侍御仆从罔非正人岂有所谓
 幸臣乎然则斯名也其变于后代欤虎贲从官郎位
 郎将即司士所掌王族故士虎士太仆大右大仆从
 者等官也三公九卿常朝者五诸侯入觐者也谒者
 即所谓司士摈孤卿特揖者内屏设于路门诸侯入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96-0372a.png
 自应门则天子宁立其前也天子外屏诸侯内屏此
 亦云内者对娄宿外屏言也常陈仪卫之仗也鼎国
 之神器台国之高位皆大臣象也三台解者不一要
 之主臣位上公侯中卿伯下子大夫欤太尊天子之
 尊属贵戚也少微贤人在下僚者亦东宫官属也明
 堂天子布政之宫灵台所以时登眺望云物宣壅蔽
 而舒郁滞者也长垣设险以守其国在古为城郭沟
 涂今为长城是也(宁承吕反涂涂通)
天市两垣二十二星主四海之地建侯树屏蕃卫王畿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96-0372b.png
 也垣中侯星畿内诸侯(上垣五诸侯入觐在朝者井宿五诸侯六诸王建万国以)
 (养民为务河鼓之下十二国天子巡守之所至也)帝座天子亲治其畿内笃
 近举远之象市楼司市所莅之思次也斗斛帛度质
 人所以同度量而一淳制也列肆肆长所以陈肆辨
 物而平市也车肆贸易车之处(轸所以造车阁道下车府天子五辂所藏)
 (氐下天辐士大夫之车欤夫兵凶器也欲求万全卒不如骑骑不如车故圣人为车制与经界)
 (相表里实制寇敌限戎马之精意也仰观乾象所丽特详欲禦外侮可不修举其法哉)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96-0372c.png
 肆饮食莫费于故专其肆也天子之亲同姓皆食
 采于王畿故宗星列位焉宗正所以叙玉牒正宗法
 宗人即都宗人家宗人治其礼事者也侯星则诸臣
 采地视诸侯也女床后妃之寝也后听天下之内治
 故太微皆天子之事天市多后之事女床丽于此者
 天下奢俭贫富之原国毋吉凶之候也宦者四星即
 周礼内小臣之职其员四人取象于此也天纪市之
 法也凡建国内宰佐后立市设其次置其叙正其肆
 陈其货贿一其淳制故斗斛帛度凡司市之法亦内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96-0372d.png
 宰所掌而后得以与闻者也织女即周礼典妇功后
 妃夫人无不勤于丝麻也七公乡老乡大夫佐天子
 以治王畿者也市之中奸人聚焉故戮人必于市贯
 索者贱人之牢也(天牢见紫微垣与此贯索贵贱所司不同故礼公族有罪则罄于甸)
 (人不与国人虑兄弟昴主天下刑狱大司寇之职见于正秋之位故大辟必于秋后处决也)罚主
 金赎罪利者人所同欲而易犯故罪之轻者则罚赎
 所以禁之于微又国君过市则刑人赦夫人世子命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96-0373a.png
 夫命妇过市则罚幕帟盖帷戒君子不可以近利也
 梗河招摇皆主戈矛锋刃以备不虞也渐台主晷漏
 律吕吹灰之事以验气之应否缓急并观于乾象以
 占天文之变动保章氏之职也(晷音举)
角苍龙之首鸟兽生角草木拆甲化生万物者也大角
 君象主春王正月新政摄提协时月也进贤兴贤能
 也天门阳门南门天地于是而辟户人君于是辟四
 门也天田耕藉也亢主章奏明目达聪周礼之复逆
 也庙堂通塞之候故曰疏庙颉颃赦过宥罪折威禁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96-0373b.png
 兵止武平星平和政刑皆春生之象也帝席宴乐群
 臣嘉宾也亢池平道达水陆之道也库楼天府大府
 等在库门之内者也楼中衡星关石和钧王府则有
 也(亢古吭字取苍龙吭意亦音冈颉月结反颃音杭)
氐天之行始于东故此为天根大子为天下根本故取
 象也大乳后妃不自乳其子乳母也亦主饴𩞄之事
 骑官主国有大事大子合国子而用之者也阵车兵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96-0373c.png
 车也车骑乘车之马也骑阵将所以帅国子者也天
 辐车之三十辐也古之命将者赐弓矢则王畿之外
 皆得专征赐鈇钺则参将而下皆得专杀然则大将
 统兵于外无乃非国家所利乎周礼国有大事则国
 子皆属于大子唯所用之治以军法司马弗与故大
 将统兵权于外以正军法而大子握兵柄于内以遏
 乱源氐宿之下而有骑官骑阵将天道明切如此(氐等)
 (礼反根柢意也饴音兮糖也)
房天子之后寝御群阴之处键闭钩钤其管籥两咸防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96-0373d.png
 淫泆之户皆所以谨内外之辨也日大阳之精生于
 东故丽于此月生于西故丽于昴日君象月女后大
 臣象也心天子之象盖人者天地之心而天子者人
 之主故以为名也从官巫医之属主疾病祷祠之事
 积卒卫士即宫人所掌六寝之脩扫除粪洒之事也
 尾主后妃御叙于王所神宫解衣之内室傅说后宫
 女巫主克禋克嗣以弗无子也箕者主承粪秽又为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96-0374a.png
 播扬五榖之器字书女执帚为妇周礼舂抌皆掌于
 女奚尾而受之以箕可以知妇无外事矣木杵主舂
 而糠者榖皮也东方主风此星播扬故主八风传所
 谓箕星好风是矣舌哆又主口舌诗云哆兮侈兮成
 是南箕东方者春产万物者也故太子谓之东宫天
 子后妃之寝丽于此者嗣续无穷之意又主太子问
 安视膳以孝养其亲也天江者大江之精发源岷山
 天淮者淮河之精发源桐柏并注诸东南大海者也
 (江淮河泲为四渎天河见于昴宿下泲水绝流故天文亦不见井宿复有四渎者以天下所资以为养也)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96-0374b.png
 东南水之委鱼鳖及龟水族也故附丽焉(钤咸弗钳缄绂通抌)
 (音淫治米也哆昌者反张也岷音民泲音济)
斗宗庙酌酒器也爵人必于庙故主荐贤良而受爵禄
 斗为器量所以斟酌之也掌于司尊彝天弁天子之
 弁冠掌于弁师建天之都阙正月之吉和布法象于
 其上者也天籥主国家秘书藏之金匮石室若大训
 河图大盟约开籥见书之类皆天府之所职也此皆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96-0375a.png
 春官宗伯之事故列象于丑寅之间也
河鼓天子之路鼓天桴所以击鼓亦主漏刻鼓鼜之事
 左旗右旗天子之大常皆天子巡行之所有事者也
 天下之务莫重于耕织牛农丈人所耕之具骊珠女
 所献之工离瑜女之服饰也天田九星井田之象败
 瓜瓠瓜疆埸有瓜瓠乾则质坚败瓜者西甜王生冬
 等瓜时过则败故名菜类之大者故占菜之丰凶狗
 天鸡民间常畜制其田里教之树畜也罗堰主潴畜
 九坎主沟渠天渊是其泉亦所以灌溉也十二国天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96-0375b.png
 下之诸侯也此皆巡守于天下之事十二月朔巡守
 而一终矣三垣皆天子在国之事非巡守则四海之
 大不无壅闭之处故舜五载一巡守周制十有二岁
 王乃时巡后世此礼既废凡天子出巡之地至等于
 兵灾仰观乾象所谨在道路津梁所严在旗鼓车御
 所重在人民沟洫树畜代天子民天下其家也不当
 若是耶善乎汉章帝之诏曰车驾行秋稼观收穫皆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96-0376a.png
 精骑轻行无他辎重不得辄脩道桥远离城郭遣吏
 逢迎刺探起居出入前后以为烦扰动务节省但患
 不得脱粟瓢饮耳可谓暗合天道者矣狗国朝鲜猃
 狁之属也(四夷虽人类而其性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以其得天地之偏气也观上天呈象若虚)
 (下之天垒城生北狄轸下之东瓯毒丘子主闽蛮毕下九州珠口为传驿之官皆在天之涯圣人谨华夷)
 (之辨有以也夫又按天子有道守在四夷德之下衰乃有戎狄之患且内有即卫兵卫外有梗河招摇长)
 (垣天象设险深切著明如此何外患之敢干明皇自我致戎弃社稷而逃遂为后世不死守之魁彼愚儒)

反或是之悲夫(猃狁音险允桴枹通鼜音戚夜戒鼓也埸音易)

天之道南为阳明北为幽阴人之事嘉礼属阳凶器属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96-0376b.png
 阴故坐必南向寝必东首葬则于北方北首皆天理
 合如此也故北方玄武为虚危皆主死器危祸等事
 命主年寿禄司官禄危司骄泆非司过失谨慎则享
 禄寿危非则罹凶夭也哭泣主倚庐哭泣之事败臼
 主败亡灾咎臼咎声同通用也坟墓墓大夫所掌百
 族兆域虚梁冢人所掌公墓之地园陵寝庙也人万
 民之精也正北方子位于先天卦气为复贞下起元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96-0376c.png
 天道之所开人之事虽生于寅而实胎于子故悬象
 于此继天而生也周礼献民数而祭天之司民盖即
 此星注疏以为轩辕角非也天钱主钱帛十星规圆
 主九府循环流通以权百货之象坤北阴方故主利
 也(洪范八政曰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天象八榖瓜柳主食天市军市天钱主货鬼主祭祀营室)
 (翼轸司空之事七公司徒之官凡刑皆司寇凡兵将即师谒者传舍主宾客圣经与天道相合类如此)
 天垒城主丁零匈奴诸夷正北方之地也
室十月而农工已毕此星昏而正中故主营建宫室定
 之方中作于楚宫是矣离宫三双天子之别馆也百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96-0376d.png
 工之事惟土木为大土司空冬官主知水土殃咎掌
 度地居民相景之职土公执役之民也盖屋主营建
 宫室工师之事土公吏其属也杵臼冬月治五榖之
 所有事也(定音订景古影通)
阁道天子游幸别宫之道故从紫微宫绝汉抵营室附
 路阁道之便路王良造父皆御官王良前四星为天
 驷旧以房星为天驷以其星于仲夏初昏正当午位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96-0377a.png
 而乾为马得午之气也策王良所执以御也车府天
 子五辂所藏掌于巾车天厩所以养马掌于校人者
 也天津四渎津梁辇道天子驰道所以渡神通四方
 主巡行天下水陆之道也奚仲主军征大御之官也
 至尊行幸道路舟车犹加谨严故天道详焉螣蛇北
 方水虫也
垒壁阵天子四时之田以讲武事者而于冬则备军礼
 以大阅故系于此羽林军乡遂之兵犹后世京军也
 北落门即大司马仲冬教大阅所谓以旌为左右和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96-0377b.png
 门以叙和出军令贵一师克在和也鈇钺者军中之
 所有事八魁主设机阱张罗网在周官为兽人迹人
 罗氏等官也雷电霹雳云雨所以发生万物者也乖
 和皆于此候之王者之师如雷之动如电之明如霹
 雳之威如云雨之泽其鼓舞群动神武如之也天网
 武帐也与八魁义同天海四海之精也
璧天下图书之秘府自室至娄天子之宫馆苑囿在焉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96-0377c.png
 所以礼宾讲武游观之所皆不可缺而亦不可溺者
 也有璧在焉所以崇文德天象不既昭昭矣乎
奎天子之武库军南门军门也天大将军大司马之官
 本兵之职外小柱为庾士左右为旗也(古者兵农不分六卿皆将)
 (后世兵益重而始专其职大将军即大司马垒壁阵今之团营参有左右前后中五军命将出师之象毕)
 (为边兵骑阵将所以帅国子不领于司马者也)
娄主苑囿牺牲以给郊祀周官之牧人左更薮泽之虞
 官右更牧地之牧师天陵主山陵丘陵虞人之所有
 事又盗贼所依死亡所瘗也故兵疫于此占之积尸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96-0377d.png
 陵中之尸也隐暗为吉(五岳者五方之镇风气之所限隔水泽之所发源民物之)
 (所依归者也其神视四渎为尊而不见于天者盖山静而无为水动物也脩举则利博废坠则害漙故圣)
 (王经水之政为多犹医之治血而不治骨也宜星象之独略欤)天溷豢豕之所外屏
 所以蔽臭秽天苑主养鸟兽天园主毓草木周官之
 囿人埸人也铁锁主芟刍剉槁以饲牛马刍槁营聚
 刍之所皆委人之职万物成于秋故于此为备也
胃天之储藏五榖之府所以会计邦用者也天廪天子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96-0378a.png
 之御廪以给粢盛也天囷田中贮所纳之𥡥也天仓
 掌粟入之藏以待邦用周官之仓人也天庾贮于民
 间小仓所谓曾孙之庾如坁如京也时至于秋则黍
 稷重穋禾麻菽麦靡不毕登矣(会教外反囷坤伦反穋音六)
昴主刑狱天之道秋为杀地之道西为金皆所以裁物
 之过也人之事蛮夷狡夏寇贼奸宄者则正之小则
 加以刑大则加以兵故兵刑皆列象西方也又名旄
 头主胡星以其禀肃杀之气也昔五胡时专以此候
 祸福而三垣皆不应可以知华夷之辨矣兑为口舌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96-0378b.png
 卷舌六星谗佞之臣天谗一星主谗佞者自古佞臣
 无世无之在人君近远之何如耳天河一星浊河之
 精发源昆崙之象天船主舟楫船中积水一星所以
 候水灾也(昴与留同音读作卯非)
毕主边兵禦侮之臣附耳主听得失伺愆不邪不祥天
 高主望云物观边警也天街主南华北狄之道所以
 限隔华夷天关主边防关塞亦皆日月之所行也五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96-0378c.png
 车军器兵车所贮故以柱之出入车内外知兵之出
 入砺石磨砺锋刃天潢舆梁可通车舆者咸池主陂
 泽池沼鸟兽麟介之所萃川师所谓辨其利害者也
 天节使臣所持以传命掌于掌节九斿大将所持以
 发踪者也掌于司常九州珠口主传译象胥之属也
参中三星为中军正中一星大将旁二星参谋也命名
 为参以此二肩为左右将军二足为前后将军伐大
 将之柄主大司马九伐之法以正邦国者也觜行军
 之藏府坐旗天子大白旗参旗大将之旂也司怪主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96-0378d.png
 候灾祥军中望气司卜者也玉井主水泉给厨用军
 井行军之井所以给师徒也军市行军之市野鸡精
 主知物价察奸慝贾师也阙丘天子双阙丘下一狼
 主相侵盗贼也弧天弓也常属矢拟射于狼天狗横
 河中皆所以备盗贼也屏所以蔽厕厕下一星天屎
 也(觜子委反又音资鸟喙也参清含反)
井主水衡法令中平之事物之平者莫如水故营国制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96-0379a.png
 城画野分州皆取象焉钺附于井所以断也北河为
 北戒曰胡门阴户自壶口北负微垣东抵獩貊朝鲜
 以为北纪为阴国主攻伐之政南河为南戒曰越门
 阳户自弘农亟谷绝江河达岭循漳东抵越隽东瓯
 以为南纪为阳国主礼乐之政即地里南北络之说
 (见天官书)六诸王宗臣藩屏王室在周为鲁卫之国汉已
 后则为侯王也五诸侯畿外诸侯也此皆圣王所以
 建国而养民者也天樽主盛饘粥以给贫馁水位主
 水衡水府主堤防沟洫之事四渎江河淮济之精也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96-0379b.png
 (六府之中水居其先王政之所至重也故周礼川则有衡泽则有虞沟洫则有匠人故凡丽于天者若四)
 (渎咸池之类皆虞衡之所职水府罗堰九坎天渊之类匠人之所职欤)丈人主寿考而
 哀孤穷孙子主孝爱以侍丈人老人所以占大人寿
 考者也(獩音秽隽字兖反)
鬼主祀事祖考之象中央积尸所以象神也天庙天子
 之祖庙天社勾龙之神天稷后稷之神也积水积薪
 主水火之齐以给烹饪爟位主变国火供明水火及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96-0379c.png
 烽燧司爟司烜也(禹叙六府曰水火金木土谷天象爟位司火柳主木土司空土公土)
 (公吏司土八谷主稼穑于水犹详而金独略可以知天道重轻王政缓急矣)后天卦位西
 南坤方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润万物者莫
 润乎水故又曰井养而不穷也井宿列于西南致养
 之义也养莫大于敬老恤孤祭祀者追养继孝之事
 也
柳主草木雷雨时至于夏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也又为
 天之厨宰主享燕之事阳气极盛故天子饮酎于是
 时也酒祭祀燕享酒正之官天记主知禽兽齿岁牧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96-0379d.png
 人牧师等职也外厨主烹宰给宾客外饔稿人之职
 也(酎音纣)
星为朱雀颈文明之会羽仪之所盖物盛则有文故主
 衣裳文绣也
轩辕南大星女后左右为夫人以次而北者嫔御自午
 而一阴生阴阳相遇故此为后妃之宫庭轩辕曰权
 太微曰衡主内政以弼太微者也内平主执法平罪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96-0380a.png
 天相主朝服之制佐后礼事并内宰之职也
张主珍宝宗庙服用掌次之官翼天子之乐府也乐阳
 气之盛故系于此天子所以大合乐于夏也
轸主车骑任载军之出入皆占之长沙子主三军寿命
 军门天子之军门也器府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者司
 空掌邦土翼轸器府皆其所掌故土司空系焉百工
 之事当及温和之候故月令季春而百工咸理孟冬
 而效工翼轸所以丽于辰巳欤(工有大小不同室下司空主工师匠氏土)
 (木大役若此之司空梓人舆人之事而已)东瓯主穿骨南越诸夷青丘子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96-0380b.png
 南蛮之国也

学周礼法

 周公设官分职皆出自天备见于天王会通冬官补
 义学礼者非与天为体安得有圣人心胸彼以章句
 训诂为能穷遗经以仪章度数为能尽儒术何足语
 此况于掇拾记忆以作文乎
 或曰三百六十官皆周公心思所为何其精密也是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96-0380c.png
 不然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必如此乃安不如此不得
 公之制作皆自广大中流出物各付物正如天地之
 化冲漠无朕及其气机鼓动大而日星之垂教河岳
 之效灵皆至理所寓微而草木之一华一叶昆虫之
 一羽一毛靡不相对成文岂物物刻而雕之哉自有
 莫之为而为者周礼非致思所与亦若是而已矣
 周礼六官之设曰天地春夏秋冬掌治教礼政刑事
 上下四方包括不漏以成天下之治正如天地四方
 之六合一方缺即不成合其分而治之如六乡六遂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96-0380d.png
 六军小者如六牲正如六出之花一瓣脱即不成花
 至若王宫王朝都鄙邦国士庶子万民万物以及于
 祭祀宾客军旅器荒每事重重提缀此却如束物之
 六匝一职不至即管摄有不周苟得此三义肯移易
 周礼乎
 周礼有必不可复者如后妃夫人与尸宾献酬天子
 与邦君送迎献酬及夫升降揖让三千之仪在后世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96-0381a.png
 必不能行虽遂损之可也至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王后世子动遵式法自天子而下有田国采地以处
 其子孙寓兵于农取士以贤选用宦守府史胥徒制
 驭诸侯四夷后世舍之无以为治此亦不可用耶其
 他官职有分合古今异制者不必变今之法伹当行
 古意于今制之中只如出纳王命一事周制极其正
 大详密今之通政给事翰林皆其职也但欲诸人各
 得其职君相以公天下之心行之何必泥于大仆内
 史宰夫等官又如制国用一事本属之冢宰今之户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96-0381b.png
 部即其职也但欲户部等官务为万民生财之道转
 运之方君相一心大革冗费冗员冗食量入为出何
 必泥于司会大府等官治兵者王于能禦侮而不必
 拘于军司马舆司马司兵司弓矢治刑者期于无刑
 而不必拘于乡士遂士掌囚掌戮要在于变而通之
 然后可与语行周礼也(详见内宰司徒乡遂天官内史司会条下)
 世人疑周礼者率以行之者无效也夫后世篡夺者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96-0381c.png
 祖揖让战争者本放伐岂尧舜汤武之过哉王莽动
 法先圣以文奸奚止于周礼安石徒得其糟粕以便
 其术中间良法美意皆罔然也以是而訾圣经不亦
 异哉或以奔者不禁王及后世子不会等语非周公
 所作不知此皆注家解释之误耳故林孝存谓为黩
 乱不验之书何休以为六国阴谋之书今其书见存
 黩乱阴谋安在玩其文义有能作此者虽非周公即
 圣人矣
 或曰乌鸢蝈蠹葛羽荼炭似于烦琐梦卜盟诅祷祠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96-0381d.png
 似非正大使果周公所作则其学不几于驳杂不纯
 耶夫周监于二代此等之事皆自古相传周公因而
 品节之非必皆周公所创且公之道必及于万物故
 凡宇内之昆虫草木咸在其治教政刑之中自有不
 得而遗者又古人离造化不远犹知鬼神之情状故
 其于鬼神之事为之必效今人为躯壳间隔天人道
 殊且失古人之法故于梦卜盟诅祷祠之事为之无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96-0382a.png
 徵直截者一切禁绝遂不信有此理孰知周公所以
 通于幽明之故哉(详见天官女祝春官大卜秋官司盟冥氏条下)
 官多则民扰周礼六官所以经纬乎王畿四海者至
 详且密当时之民恐不胜其扰也是不然此在于官
 之贤否何如耳故利民之官不可少害民之官不可
 有且周礼亲民之官唯其乡遂都鄙之主而已其馀
 若司諌司救媒氏调人皆下其法于其主而自行之
 又如布宪每岁首遣之但至于邦国盖于吏为详密
 于民实阔略他如匡人掸人掌交掌察则又因事而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96-0382b.png
 遣非有常员后世巡行国邑者不得其人各以其意
 见主张氏事甚则有司科敛于民以附益之宜乎有
 十羊九牧之喻也
 三百六十属公孤官不必备周公以冢宰兼大师召
 公以司空兼太保苏公以司寇兼大史此原为兼官
 者公兼乡老卿兼乡大夫军将皆命卿旅帅皆中大
 夫此原不别设官以至比长闾师等局分不必设府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96-0382c.png
 史胥徒不别置也有不得不兼者掌马者即以为驭
 士庶子等可以为车右也至如掸人训方因事而遣
 夏采放相因事而设平日无此官事毕而罢故官虽
 多而无冗员之病
 周公兼官之设使人之所能乘人之所馀事治而不
 妨功用人而不费禄善物而不费财周礼中此意为
 多司门多隙地而祭祀之牛牲系焉稿人多谷食之
 馀以豢祭祀之犬甸师有馀力帅其徒以薪蒸圉师
 习于苫盖之事则以充椹质剪阖车仆主苹蔽之事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96-0382d.png
 则以共大射之三乏至于遂师农事之不可缓者则
 移用其民县正师役之不可后者则移其执事盖亦
 莫非此意他如罪人之执役于圜土未尝以无用妨
 有用盗贼之任器货物则入于师兵亦不以有用为
 无用周公之克勤小物类如此此官事不摄夫子所
 以讥管氏之不俭也后世之冗费冗员冗食略不知
 节而唯馂民之膏血以偿之亦当念及此哉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96-0383a.png
 注疏于周礼字有不通者不独改其声且改其文全
 无意义至有的然差讹者却不能正愚取其所改不
 过百之一二而已
 凡诸经各有义例其字面亦有不同初开卷茫然无
 识惟终卷后反覆再观其义始见愚得一法以经解
 经而已故凡初读时不明处率十之三四次以渐融
 释末后尚有疑者不过十之一二遂置不复思记之
 寓目处使留于心久之此理自然呈露盖心即天地
 圣人之心但为形骸间隔遂蔽覆昏塞惟虚静无我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96-0383b.png
 则自开露此天聪明也杜元凯云优而柔之使自求
 之厌而饫之使自趋之管敬仲云思而不得鬼神将
 通之皆得此意矣
 贾氏正义云按书传周公一年救乱二年伐商三年
 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所制
 之礼即此周礼也汉兴高堂生传十七篇自高堂生
 萧奋孟卿后仓戴德戴圣是为五传弟子所谓十七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96-0383c.png
 篇即仪礼也若夫周礼其出特后者马融传云秦自
 孝公已下用商君之法其政酷烈与周官相反始皇
 禁挟书特疾恶欲绝灭之故焚烧之独悉是以隐藏
 百年孝惠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时有季氏上周
 官五篇复入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孝成时刘
 向子歆校理秘书始得列序著于录略然亡冬官一
 篇以考工记足之时众儒并出共排以为非是唯歆
 年尚幼务在广览乃知其周公致太平之迹且在于
 此奈遭天下兵革并起疾疫丧荒弟子死丧彼有里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96-0383d.png
 人何南缑氏杜子春尚在永平之初年且九十能通
 其读颇识其说贾徽及子逵大中大夫郑兴及子大
 司农众往传其业又以经书传记转相證明为解其
 时议郎卫次仲待中贾景伯南郡太守马季良亦皆
 作周礼解诂然犹有参错同事相违二郑明理于典
 籍觕识周官之义存古字发微正读郑玄字康成作
 周礼注多引杜子春郑大夫司农之义以赞而下之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96-0384a.png
 焉然则周礼起于刘歆而成于郑玄然林孝存以为
 末世渎乱不验之书作十论八难以排弃之何休亦
 以为六国阴谋之书唯有郑玄遍览群经故能答林
 硕之难作为训注使其义得条通焉其后唐大学博
 士贾公彦又撰周礼疏五十卷是为注疏云(觕粗通)
 文中子曰吾视千载以上圣人在上者未有若周公
 焉其道则一而经制大备使后之为政有所持循
 唐太宗问三代损益何者为当魏徵对曰孔子曰周
 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周礼周公所裁遗谈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96-0384b.png
 馀义可举而行若择前代宪章发明王道臣请以周
 典唯所施行帝大说翌日又召徵入曰朕昨夜读周
 礼真圣作也篇首云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
 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诚哉深乎良久谓徵曰朕思之
 不井田不封建不肉刑而欲行周公之道不可得也
 明道先生曰必有关雎麟趾之意然后可以行周官
 之法度愚案淳公之学识其大者可谓尽得周礼之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96-0384c.png
 本矣然详考周礼之治莫重于教六宫教世子故周
 官法度正所以为关雎麟趾法度无大于此也大抵
 周之治必自卑近始必于其所难者而致详故后夫
 人嫔妇女御之教王世子贵游子之教以至教其宦
 寺教其胥徒教百姓女工初若可略而实则甚切要
 为之甚难而其成功则甚易简此其所以异于后世
 之治也
 横渠张先生曰天官之职须襟怀洪大方看得盖其
 规模至大若不得此心欲事事上致曲穷究凑合此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96-0384d.png
 心如是之大必不能得也愚谓周公之心与天地同
 体以天下为家又以多才多艺一事一物皆此心散
 见及其制作成后莫不与此心凑合六官皆然学者
 须先得此心有不通处致曲可也
 横渠又曰太宰之职难看盖无许大心胸包罗记得
 此复忘彼其混混天下之事当如捕龙蛇搏虎豹用
 心力看方可其他五官便易看止一职也愚谓大宰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96-0385a.png
 之职若典法则而下凡十条皆总陈治天下之道其
 馀有春王正月之事有岁终之事有每日之事又有
 随时所遇大事具有成法按职行之要之亦一官之
 事后世此书遂无传者特以周公于天下事混成在
 心其作为成书皆自大本中写出故官虽六而治则
 一职虽殊而意则通后人无此胸襟各自一职上推
 求祇见其杂乱纷纠而已学者须于三百六十属融
 会而通之运旋得转乃可以观此书也
 文公先生曰周礼一书周公所以立下许多条贯皆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96-0385b.png
 自从广大心中流出又曰周官遍布精密乃周公运
 用天理熟烂之书
 文公又尝以为未成之书者然愚观正岁建牧立监
 九伐之法巡狩殷国等礼皆防维封建之意岂有后
 世牧伯专恣之祸又如建其长立其两与夫都则都
 士都宗人都司马等官皆置于都鄙之后岂有世卿
 之祸如制贡治兵春秋此法犹存至于六官职掌皆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96-0385c.png
 与书同盖周公摄政时制礼作乐者即此也乌得谓
 之未成哉但自成康既没之后纲纪日渐颓废无大
 有为之君以举之遂不可复反若当时未尝行者文
 公或未详览恐亦记者之误也
 陈同父曰周礼一书先王之遗制具在后有圣人不
 能加毫末于此矣世儒以为治至周公而术已穷穷
 则不可复继周之后必为秦夫子盖逆言而不言也
 呜呼果其穷也则周公之志荒矣自伏羲神农黄帝
 已来顺风气之宜而因时制法凡以为人道立极而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96-0385d.png
 非有私天下之心也盖至于周公而集百圣之大成
 文理密察曲而当尽而不污无复一毫之间而人道
 备矣人道备则足以通天下之礼而周天下之变变
 通之理具在周公盖至此而与天地同流而奚忧其
 穷哉夫周家之制既定而上下相维至于八百馀年
 诸侯既已擅立周之王徒拥其虚器蕞然立诸侯之
 上诸侯皆相顾而莫之或废独何所畏而不忍哉岂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96-0386a.png
 非周公之制有以维持其不尽叛之心虽颠倒错乱
 而犹未底于亡也当时有能变通周公之制而行之
 天下不必周而周公之术未始穷也
 黄度氏周礼说序曰周之道固莫聚于此书他经其
 散者也周之籍固莫切于此书他经其缓者也公卿
 敬群有司廉教法齐备义利均等文武周召之实政
 在是也奈何使降为度数事物之学哉新昌黄文叔
 始述五官而为之说亹亹乎孔孟之以理贯事者必
 相发明也恻恻乎文武之以己形民者必相经纬也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96-0386b.png
 涤洗刘歆苏绰王安石之腥秽而一以性命道德启
 后世之公心虽未能表是心而独行犹将合他经而
 并存也
 马端临氏曰经制至周而详文物至周而备有一事
 必有一官毋足怪者有如阉阍卜祝各设命官羞服
 泉货俱有司属自汉以来其规模之琐碎经制之烦
 密亦复如此特官名不袭六典之旧耳固未见其为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96-0386c.png
 行周礼而亦未见其异于周礼也独与百姓交涉之
 事古今异宜盖三代之时寰宇悉以封建上之人所
 以治其民者不帝如祖父之于其子孙田土则少而
 授老而收又从而视其田业之肥瘠食指之众寡而
 为之斟酌区画俾之均平货财则盈而敛乏而散又
 从而补其不足助其不给或赊或贷而俾之足用所
 以养之者如此司徒之乡州县遂岁时读法考其德
 艺纠其过恶而加以劝惩司马之卒旅师军四时大
 田行其禁令而加以诛赏所以教之者如此其事虽
卷一 第 37b 页 WYG0096-0386d.png
 似烦扰而不见其为法之弊者盖以私土子人痛痒
 常相关脉络常相属虽其时所谓诸侯卿大夫者未
 必皆贤然既世守其地世抚其民则自不容不视为
 一体既视为一体则奸弊无由生而良法可以世守
 矣自封建变而为郡县国家之法制率以简易为便
 慎无扰狱市之说治道去太甚之说遂为经国庇民
 之远猷所以临乎其民者未尝有以养之也苟使之
卷一 第 38a 页 WYG0096-0387a.png
 自无失其养斯可矣未尝有以教之也苟使之自无
 失其教斯可矣盖壤土既广则志虑有所不能周长
 吏数易则设施有所不及竟于是法立而奸生令下
 而诈起处以简靖犹或庶几稍涉繁夥则不胜渎乱
 矣则知周礼所载凡法制之琐碎烦密者可行之于
 封建之时而不可行之于郡县之后必知时适变者
 而后可与通经学古之说也

治地事宜


卷一 第 38b 页 WYG0096-0387b.png
 凡地皆从人身起寸指节也尺臂长也寻伸臂而上
 也约以中人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倍丈为引八尺曰
 寻倍寻为常布帛尺十二寸者天数也周尺六寸四
 分洛阳测景台之制犹存其度起黄钟故短

 半步曰武一足所履二武曰步两足所张六尺为步
 此人生自然之度量田用之自古及今未之有改王
卷一 第 39a 页 WYG0096-0387c.png
 制云古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
 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四十六亩三十步东田谓山
 东之国以关中在西而言也此不过周末权度不审
 故有此缪夫步生于足谓步有不同足亦不同乎
 邓展曰古者百步为亩汉时二百四十步为亩古千
 二百亩则得今五顷
 赵氏曰古以百步为亩今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古百
 亩当今之四十一亩也
 桑弘羊曰古者制田百步为亩民井田而耕什而籍
卷一 第 39b 页 WYG0096-0387d.png
 一先帝哀怜百姓之愁苦衣食不足制田二百四十
 步而一亩率三十而税一
卷一 第 40a 页 WYG0096-0388a.png
 
司马法曰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一目纵横六尺是谓之
卷一 第 40b 页 WYG0096-0388b.png
步此图纵横各十步积为百步是谓一亩
卷一 第 41a 页 WYG0096-0388c.png
 
考工记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
卷一 第 41b 页 WYG0096-0388d.png
尺深尺谓之畎班固曰后稷始畎田以二耜为耦广尺
深尺田畎长终亩一亩三畎而播种于畎中苗生叶以
上稍耨垄草因隤其土以附苗根比垄尽畎平则根深
而能风与旱也 能音柰通
 二耜为偶两人并耕也深者为畎畎上高土为伐伐
 发也两人所发之土广尺则伐下之土为深尺矣一
 步三畎立苗方二尺此法井牧皆然郑氏曰古者耜
卷一 第 42a 页 WYG0096-0389a.png
 一金两人并发之 贾氏曰耒头金广五寸
 按畎垄之法见于赵过盖凡陆榖初种时必迫于地
 面则天地气相接而易滋至其渐长渐溃其土以益
 之其治地可谓尽善矣若治水田莫善于吴越畎垄
 之制与此不同大凡地广狭各有所宜所谓广深
 尺者亦不可拘当随种之所宜参酌乡俗教民为之
 可也象山先生述其家治田之法用长大钁头锄深
 至二尺许广一尺半植一禾大旱时以田肉深独得
 不旱每穗数至二百粒他处不及百粒计所收数倍
卷一 第 42b 页 WYG0096-0389b.png
 深耕易耨之效如此不可不学也
卷一 第 43a 页 WYG0096-0389c.png
 
卷一 第 43b 页 WYG0096-0389d.png
诗公刘彻田为粮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孟子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田百
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方一里之中其田九百亩界为井字中为公田八家
 皆私田百亩借其力以助耕公田故谓之助八家共
 耕为通力各私田百亩为均平故谓之彻彻者通也
 均也通力合作则可计亩均收则不可盖各入其田
 之所收故谓之私田若曰均收则公田外为民田不
卷一 第 44a 页 WYG0096-0390a.png
 必分井字不称为私田矣
 
卷一 第 44b 页 WYG0096-0390b.png
卷一 第 45a 页 WYG0096-0390c.png
孟子国中十一使自赋又曰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
 千亩之田中为遂九十夫各受田百亩九遂并入于
 沟以其无公田每夫各自供其十一之赋故谓之贡
小司徒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春秋传井衍沃牧隰
 皋
 宽平之地为井窄狭之田与夫高下不齐者但可为
 牧多则十夫少则虽不足一夫皆可补而授之
司马法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
 步百为亩谓阔一步长百步亩百为夫谓长阔皆百
卷一 第 45b 页 WYG0096-0390d.png
 步也
匠人广尺深尺为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
 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
遂人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
 夫间有遂广深二尺遂上有径高广亦二尺可以通
 人行十夫有沟广深四尺沟上有畛高广亦四尺可
 以通牛马
卷一 第 46a 页 WYG0096-0391a.png
 旧说以遂人有十夫字因以为乡遂用贡法之沟洫
 匠人有九夫字因以为都鄙用助法之沟洫愚谓凡
 耕者皆为横畎以入于遂一步为三畎立苗方二尺
 此树植之法井牧皆然也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十夫
 有沟沟上有畛大抵田首之水入于沟亦井牧所同
 也但井限于九夫牧则十夫此微不同然所谓九夫
 者乃九夫之地非九家也且每井有馀夫等受田一
 井实不止九夫故举成数言岂可因此而遂分乡遂
 都鄙有二法乎
卷一 第 46b 页 WYG0096-0391b.png
公田二十亩为庐舍
春秋榖梁传曰古者方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
九百亩公田居一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取焉
班固曰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
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
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
是为八百八十亩馀二十亩以为庐舍环庐树桑菜茹
卷一 第 47a 页 WYG0096-0391c.png
有畦瓜瓠果蓏植于疆埸在野曰庐在邑曰里春则令
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 何休曰一夫一妇受田
百亩公田十亩庐舍二亩半凡为田一顷十二亩半八
家而九顷共为一井故曰井田 赵氏曰古者一夫一
妇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八家是为八百八十亩馀公
田二十亩八家分之得二亩半以为庐舍城邑之居亦
各得二亩半庐各在田中而里聚居
 季氏云公田为庐舍之说起于榖梁诸儒遂以在邑
 在野各分二亩半以合孟子五亩之说若公田之中
卷一 第 47b 页 WYG0096-0391d.png
 去二十亩止存八十亩则制禄之时又当割别井之
 田以足百亩之数不惟失先王正经界之意而又以
 邑处农民亦有不便盖一夫一妇食力之小人也就
 田斯可以治农业而死徙无出乡又同井者之所安
 也冬则入邑春则出野虽近郊之地住近国中犹以
 搬运为烦不欲轻动而况远郊之外必使远弃田畴
 徙居国邑人谁乐之先王之立此法果何义邪且孟
卷一 第 48a 页 WYG0096-0392a.png
 子言五亩之宅未尝以为庐舍也信南山诗中田有
 庐者八家各于田中小苫茅舍以为息劳守亩之所
 耳盖农民所宅必是平原可居之地另以五亩为一
 处不占公田也然亦取于便农功迩馌饷去田岂宜
 远哉其所聚居或止八家或倍八家以上各随便宜
 合为一邑置堡设城以相守望故举成数言则有十
 室之邑千室之邑丁男之有妻者为室室亦家也所
 主在于同井无出乡而已非必都邑然后为邑而都
 邑亦岂可以寓农民哉故农民之宅与国中之廛不
卷一 第 48b 页 WYG0096-0392b.png
 同农民之宅乡里也即制里而导其妻子养老者也
 国中之廛市廛也但为士旅寄居之所工商懋迁之
 区而已而农人入居焉则徙业无常非所以为安矣
 故管子作内政有曰四民杂处则其言哤其事易圣
 王处士就閒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
 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其父兄之
 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化不劳而能是故士之子恒
卷一 第 49a 页 WYG0096-0392c.png
 为士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农之子恒为农
 农则野处而不昵韦昭所谓国都城郭之域惟士工
 商而已农不在焉此古法之仅存者也诸儒但见后
 世四民混而为一遂谓人皆有两宅焉此但可以富
 室踰侈者言耳岂所以语土著之农夫哉
应电按榖梁先秦人其言有自班固何休赵岐宗之似
于有徵但公田去二十亩为庐舍止八十亩诚于制禄
有妨而冬邑春郊出入烦扰亦非人情所乐此季氏独
见之言辨析甚善然观周礼上地田莱一百五十亩其
卷一 第 49b 页 WYG0096-0392d.png
食者三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中地田莱二百亩其
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田莱三百亩其食
者三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乃知画为井田者此定
法也而田有上中下则居民之八家不可得而拘中为
公田者此定法也而田亦有上中下则百亩之入亦不
可得而拘故使田极肥厚而土窄无莱田则一井止于
八家此即匠人孟子司马法之常制也田瘠薄而人稀
卷一 第 50a 页 WYG0096-0393a.png
则一井三家而不足此即后世尽民开垦之法也都邑
相近则民不野宿而公田之百亩无缺此季氏所疑之
言也都邑相远则民当野宿而公田之百亩不足此榖
梁诸儒之所言也盖公田已足则百亩为实而用以制
禄公田不足则百亩为虚而当有以益之此犹后世之
叙禄者云食封若干而其数多食实封若干而其数少
如此则周礼孟子班氏季氏其言皆无窒碍矣况公田
皆藉民力所收自倍于私田虽八十亩亦足以当百亩

卷一 第 50b 页 WYG0096-0393b.png
十一说
凡十一之制有十之内取其一者贡法是也有十之外
取其一者公田二十亩为庐舍民所耕田共一百一十
亩是也有九分而取其一者公田无庐舍官皆取之九
百亩中取一百亩是也大约不出十之上下故总谓之
十一
卷一 第 51a 页 WYG0096-0393c.png
 
一夫上父母下妻子旁有兄弟为家受百亩之田上地
卷一 第 51b 页 WYG0096-0393d.png
莱五十亩中地莱百亩下地莱二百亩故自七人至五
人可任者三人至二人皆食于百亩之内七人至五人
外又有弟六尺已上可任男子征役之事乃受馀夫田
二十五亩如有数弟则各受田二十五亩以养其妻子
孟子所谓馀夫二十五亩弟虽生子犹同居故兄弟之
子为犹子其相谓为同堂兄弟也
夫与弟各生孙则夫与弟又为父夫与弟之冢子为夫
卷一 第 52a 页 WYG0096-0394a.png
次子为馀夫孙为子各成一家夫之冢子受原田诸弟
冢子各受百亩之田遂人所谓夫一廛馀夫亦如之也
世次相降其法皆然
馀夫疆与受田说
易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盖必三
亲具而后成家也周礼大司徒任民之法上自七人下
至五人而后谓之家盖必联于兄弟也故上地足以供
七人中地足以供六人下地足以供五人此外别有弟
六尺以上可任男子之事百亩不足以供别受馀夫田
卷一 第 52b 页 WYG0096-0394b.png
二十五亩当今之十馀亩虽有室有子皆食其内亦无
不瞻若其长子孙二十五亩不足以供然后如夫之授
以廛田莱盖自正夫言必人浮于所食田之数方加以
馀夫田自馀夫言必人足以当所食田之数方授以足
田也观先王之法父子兄弟永无分居之理骨肉之亲
有天伦之乐无离索之忧一善也诸弟各有馀夫田宽
裕自生礼让而无迫促畔怨之患二善也有孙则别居
卷一 第 53a 页 WYG0096-0394c.png
受田既以休老又使夫人各私其亲以尽人子之情三
善也长子世守田里庐舍支子以次宗之默寓宗法四
善也或疑朱子云壮而有室然后受百亩之田与此不
同何也夫壮而有室上无父母下无子孙即可谓之单
丁也安得与八九人之家同受田此本贾氏疏云年二
十九已下未有妻受口田二十五亩三十有妻则受夫
田百亩一岁之间因有妻而遂加田七十五亩宁不至
于荒芜耶故馀夫非丁众廛不足以容田不足于食不
可授以百亩也以此言之凡有单丁一夫一妇者亦止
卷一 第 53b 页 WYG0096-0394d.png
可受馀夫田不当受百亩田经载未尽耳苟凡壮而有
室即受廛别居受田别耕年少地广零丁孤苦普天之
人并无父子兄弟之乐王政乃所以厉民矣或又云土
田有限凡创业之时土荒民散则受田之法为可行也
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其法将不可通耶是不然天地之
化形气逼塞于穹壤间有是土田而后足以生是人有
是人必有以足其食自一方言则有宽狭自大块言有
卷一 第 54a 页 WYG0096-0395a.png
民稠之地必有土旷之处唯患上之人不为之裁制耳
是故狭乡则徙于宽乡民不病地寡而无争地空地则
募民徙实地不病人稀而无旷土此周之先公所以世
有迁都之举也岂若后世不为制民之产而有有馀不
足之处况乘除者理势之自然得气有厚薄则子孙有
多寡数世蕃衍则后多无嗣孰谓天下之地不足以养
天下之人哉
 
卷一 第 54b 页 WYG0096-0395b.png
卷一 第 55a 页 WYG0096-0395c.png
授莱田法
凡上地莱田有在一处者则右图是也有美田不可为
莱者则当别授之莱田更在他处也凡耕莱田有以百
亩而二易一岁曰菑二岁曰畬三岁曰新田是也有莱
在别处则当杂植以助正田
凡公田之入亦当以上中下三等之田计之故有三井
而当一者有二井而当一者有一井而当一者夏官量
人云凡班赏地三之一食赏地多閒田故率三井而当
一井此可以为证
卷一 第 55b 页 WYG0096-0395d.png
井田夫家总论
孟子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田百
亩然周初时辟土分田不尽然者大司徒不易之地家
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遂人上
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馀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
田百亩莱百亩馀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二
百亩馀夫亦如之小司徒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
卷一 第 56a 页 WYG0096-0396a.png
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五人可任
也者家二人大司马上地食者三之二中地食者半下
地食者三之一三等之地经中四见皆然分土任民侯
国与王国乡遂公邑与采地并不容有异夫不易者膏
腴上地而必益以莱五十亩者常使地力有馀不至耗
竭草莱葑淤田益肥美家有馀利自生礼让生齿日蕃
有田可耕也三分而食其二故曰食者三之二每一夫
田百亩莱五十亩所占夫半之地是一井中实止六夫
而不足矣一易者肥瘠平之中地休一岁而种其穫与
卷一 第 56b 页 WYG0096-0396b.png
上地等益以莱百亩二分而食其一故曰食者半每一
夫田二百亩所占二夫之地是一井中实止四夫也再
易者瘠薄下地休二岁而种其穫与上地等益以莱三
百亩三分而食其一故曰食者三之一每一夫田三百
亩所占三夫之地是一井中实三夫而不足也井田之
界限有定而夫之分受不齐如此夫有休伐之法则田
之所收固无不均但不易则用人工少易则费人工多
卷一 第 57a 页 WYG0096-0396c.png
故上地之入食七人而可任者家三人中地之入食六
人而可任者二家五人下地之入食五人而可任者家
二人正夫足其所食人之数而又有可任者即受馀夫
田馀夫而满其七人六人五人之数者别受正夫田大
约以上中下三等之地总而计之每一井田通融而论
止于四家可用之民十人而已若旧泥于一夫百亩然
田有高下口有多寡似均而实不均也唯其以上中下
三等之田授之有一百五十亩二百亩三百亩多寡之
三等上中下三等农夫可任之民亦有家三人二家五
卷一 第 57b 页 WYG0096-0396d.png
人家二人多寡之三等然后为均平以此知古人云八
家同井盖治久齿繁井田大治之时耳初辟地之时不
可为也欲知井田夫家之数当考于周礼可也
程张井地语录
二程谓地形不必谓宽平可以画方只可用算法折计
 地亩授民子厚谓必先正经界经界不正则法终不
 定地有坳垤处不管只观四摽竿中间地虽不平饶
卷一 第 58a 页 WYG0096-0397a.png
 与民无害又经界必须正南北假使地形有宽狭尖
 斜经界则不避山河之曲其田则就得井处为井不
 能就成处或五七或三四或一夫其实田数则在又
 或就不成一夫处亦可计百亩之数而授之无不可
 行者如此则经界随山随河皆不害于画之也苟如
 此画定虽便使暴君污吏亦数百年坏不得经界之
 坏亦非专在秦时其来亦远渐有坏矣或谓井议不
 可轻示人恐致笑及有议论子厚谓有笑有议论则
 方有益也又谓若有人闻其说取之以为已功先生
卷一 第 58b 页 WYG0096-0397b.png
 云如有能者则已愿受一廛而为氓亦幸也伯淳言
 井田今取民使贫富均则愿者众不愿者寡正叔言
 亦未可言民情怨怒止论可不可尔须使上下都无
 些怨怒方可行
二程问官户占田过制者如何如文曾有田极多只消
 与五十里采地尽多又问其他如何今之公卿非如
 古之公卿旧有田多者与之采地多槩与之则无以
卷一 第 59a 页 WYG0096-0397c.png
 别有田者无田者
朱子开阡陌辩
阡陌者旧说以为田间之道盖因田之疆畔制其广狭
与其纵横以通人物之往来即周礼遂上之径沟上之
畛洫上之涂浍上之道也盖陌之言百也遂洫纵而径
涂亦纵则遂间百亩洫间百夫而径涂为陌矣阡之为
言千也沟浍横而畛道亦横则沟间千亩浍间千夫而
畛道为阡矣阡陌之名由此而得至于万夫有川而川
上之路周其外其与匠人井田之制遂沟洫浍亦皆四
卷一 第 59b 页 WYG0096-0397d.png
周则阡陌之名疑亦因其纵横而命之然遂广一尺浍
二寻则丈有六尺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
道二轨路三轨则几二丈矣此其水陆占地不得为田
者颇多先王非虚弃之所以正经界正侵争时蓄泄备
水旱为永久之计有不得不然者商君以急刻之心行
苟且之政尽开阡陌悉除禁限听民兼并买卖以尽人
力垦辟弃地悉为田畴而不使有尺寸之遗以尽地利
卷一 第 60a 页 WYG0096-0398a.png
盖一时之害虽除而千古圣贤传授精微之意于此尽
矣又曰所谓开者乃破坏刬削之意而非开置建立之
名所谓阡陌乃三代井田之旧而非秦之所置矣
 
卷一 第 60b 页 WYG0096-0398b.png
卷一 第 61a 页 WYG0096-0398c.png
 季氏云孟子耕者之所获一夫百亩百亩之粪上农
 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
 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一夫百亩非谓一
 夫一妇佃田百亩也盖九夫为井之夫谓百亩之田
 为一夫之地也一人之力止可以耕二十五亩则百
 亩者四人之力所耕也上中下农夫皆正夫自公田
 八分之一外上农夫自受私田百亩中农夫受七十
 五亩馀二十五亩授馀夫下农夫受五十亩馀五十
 亩更授一下农夫或授二馀夫理皆可通上食九人
卷一 第 61b 页 WYG0096-0398d.png
 八人中食七人六人下食五人计其所食之口而耕
 田之所获适足以供之也庶人在官者事有繁简则
 人有众寡而禄宜有差故计农夫所食之数以明之
 岂谓不论人力多寡皆耕百亩听其为惰农而漫无
 劝督均齐之法哉季氏又云农家受田其实每人止
 可耕二十五亩但自受田之长而言则曰匹夫而总
 谓之一夫百亩耳
卷一 第 62a 页 WYG0096-0399a.png
 按孟子之意当如朱子注同授田而以粪力为上下
 苟以授田有此三等则上次中次说不去矣且经中
 明言七人六人五人三等则不及人数者不受足田
 在其中矣以其足以明馀夫受田之法故存之
 
卷一 第 62b 页 WYG0096-0399b.png
卷一 第 63a 页 WYG0096-0399c.png
小司徒云九夫为井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计之故曰
九夫地有上中下大约一夫耕二夫之地每井实则四
家四井为邑十六家论语曰十室之邑是也四邑为丘
十六井六十四家丘之为言聚也舜所居二年成聚是
也司马法有戎马一匹牛三头毕赋之法期于甸而鲁
成公作丘甲春秋所以识其重赋也四丘为甸六十四
井二百五十六家司马法有戎马四匹兵车一乘步卒
七十五人又重车一乘将之者二十五人二车共百人
甸之为言用以佃兽之名也一甸出车一乘可以军旅
卷一 第 63b 页 WYG0096-0399d.png
田役故名
卷一 第 64a 页 WYG0096-0400a.png
  
四甸为县二百五十六井一千二十四家出兵车四乘
卷一 第 64b 页 WYG0096-0400b.png
四县为都一千二十四井四千九十六家出兵车十六

都字从诸省从邑言诸邑之所会也
凡丘甸县都皆据井邑居民而立名所谓以室数制之
其出车当捉零就整非可以道里计也二图正方姑发
明其名数而已
卷一 第 65a 页 WYG0096-0400c.png
 
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司马法井十为通通为匹马
卷一 第 65b 页 WYG0096-0400d.png
士一人徒二人一沟受十夫一井之遂十沟入一洫则
为十井而百夫矣故曰百夫有洫井十为通言百夫通
力而治一洫又十井通力以兴锄也
涂之高广如洫容乘车一轨涂之尽处有舆梁
牧之夫数十故有百千万夫井之田数限于九大数限
于八此纪夫并以十者凡馀夫单丁及士工贾之受田
不过二十馀亩其实每井必有十馀夫故举其成数言也
卷一 第 66a 页 WYG0096-0401a.png
  
遂人千夫有浍浍上有道
卷一 第 66b 页 WYG0096-0401b.png
司马法通十为成成百井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
匠人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
一洫受十井百夫之水十洫共入一浍则为百井而千
夫矣故曰千夫有浍通十为成言十洫方百井井田之
法于是而成也
一成百井千夫除山川等三分之一仿佛甸之六十四
井以上中下三等计之一夫耕二夫之地每井止四家
卷一 第 67a 页 WYG0096-0401c.png
为户二百五十六约五户而出二卒故为士十人革车
一乘
道之高广如浍容乘车二轨
  
卷一 第 67b 页 WYG0096-0401d.png
卷一 第 68a 页 WYG0096-0402a.png
遂人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畿
司马法成十为终终千井革车十乘士百人徒二百人
千夫为浍十浍共入一川则为千井而万夫矣故曰万
夫有川成十为终言十成之水共归于一川因山川之
势而加以人功疏导水有所终故以取义也自川则可
以达于四渎矣
诗云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惟耦终直二
十五里曰三十里十千耦皆举成数极言之
以地方言为千井万夫除山川道路等三分之一为二
卷一 第 68b 页 WYG0096-0402b.png
县零二甸之地总为十甸共六百四十井出兵车十乘
路之高广如川容乘车三轨
卷一 第 69a 页 WYG0096-0402c.png
   
司马法终十为同同方百里革车百乘士千人徒二千
卷一 第 69b 页 WYG0096-0402d.png
人终千井万夫十终则提封万井十万夫直二十五里
四面方一百里谓之同者言雷震百里其声相同也
同间广四寻深四仞为川一同之中其川九其外为大
川以达于畿者也每一目当一成以地方计之虽有万
井十万家除山川道路三分之一总为百甸之地六千
四百井每井止四家为户二万六千四百约五户而出
二卒故为士千人二百五十馀户而出一车故为革车
卷一 第 70a 页 WYG0096-0403a.png
百乘
井田沟洫浍川用田数
一井之沟(长九百步)沟上之畛(各广四尺共八尺积一千二百步)计田十二亩
井十为通沟畛十(积一万二千步)计田一夫零二十亩 十井
之洫(长二千步)洫上之涂(各广八尺共二步四尺积八千步)计田八十亩
 已上十井沟畛合洫涂共计田二百亩该二夫
通十为成百井洫涂十计田二千亩该二井零二夫
百井之浍(长一万步)浍上之道(各广二寻共五步二尺积一万六千步)计田一
夫零六十亩
卷一 第 70b 页 WYG0096-0403b.png
 已上百井沟畛洫涂合浍道共计田二千一百六十
 亩该二井三夫零六十亩
成十为终一千井浍道十计田二万二千六百亩该二
十四井 千井之川(长三万步)川上之路(各广四寻共十步四尺积三十二万)
(步)计田三千二百亩该三井零五夫
 已上沟畛洫涂浍道合川路共计田三万四千八百
 亩该二十七井零五夫
卷一 第 71a 页 WYG0096-0403c.png
终十为同一万井川路十共计田二十四万八千亩该
二百七十五井零五夫
 已上每同沟洫浍川大约费田不及百分之三
 是百里费田三里千里费田三十里古今以费
 田为忧而秦人之所开要不过此奈何计此
 小利而坐失大利乎愚观古法治水以道里
 计出赋去三分之一则沟洫已在其中而人
 犹疑之因详述如右
卷一 第 71b 页 WYG0096-0403d.png
卷一 第 72a 页 WYG0096-0404a.png
诸侯封地实封食禄考
按书武成孟子王制所言畿封之制多有牴牾愚尝以
周礼为据而后得其说也凡封国有管辖之地有实封
之地有所食之田周礼上公之地方五百里侯方四百
里伯方三百里子方二百里男方百里即诗之锡之山
川土田附庸司马迁所谓周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四
百里太公于齐兼五诸侯地正与周礼制合此管辖之
地也其言食者半三之一四之一者此其实封之地今
观春秋齐鲁等国封疆皆可验也孟子所言君十卿禄
卷一 第 72b 页 WYG0096-0404b.png
者大国君田三万二千亩次国君田二万四千亩小国
君田一万六千亩此一岁君所自食之禄也故以司马
法同封之制合职方氏封国之法而计之天子千里之
地为田一千六百同出车一万六千乘徒一百六十万
人诸公地方五百里为田四百同除附庸之国其食者
四之一实封田一百同出车一千乘徒十万人故为王
畿十分之一若如王制拘以百里止得天子百之一而
卷一 第 73a 页 WYG0096-0404c.png
已侯之地四百里为田二百五十六同除附庸之国其
食者三之一实封田八十五同出车八百五十乘徒八
万四千人伯之地三百里为田一百四十四同除附庸
之国其食者三之一实封田四十八同出车四百八十
乘徒四万八千人子之国二百里为田六十四同除附
庸之国其食者半实封田三十二同出车三百二十乘
徒三万二千人男之地百里为田十六同其食者半食
封田八同出车八十乘故以千里之地大约封公者四
国其食者四之一封侯者六国封伯者十一国其食者
卷一 第 73b 页 WYG0096-0404d.png
三之一封子之国二十五封男之国百其食者半自所
食之外皆为附庸之国矣若如王制之说州方千里州
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之国百有
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即如方百里之国为田十六同出
车一百六十乘大国三军合用三百七十五乘将安取
办乎此其说诚不可通矣 畿内采地孟子云天子之
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王制云
卷一 第 74a 页 WYG0096-0405a.png
天子三公之田视公侯卿视伯大夫视子男元士视附
庸周礼载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以小都之田任县地
以大都之田任畺地大约公处于大都孤卿处于小都
中大夫处于家邑夫天子畿内之地不过千里苟三公
之田视公不几于半天子之疆乎是不然王畿之县都
不世量山川人民以为都邑而使掌其治教赋税非若
诸侯之封国割其地以与之故天官九两一曰牧以地
得民二曰主则以利得民而已所谓受地者但可言其
所食与出封耳且孟子王制所述视地有不同者尝观
卷一 第 74b 页 WYG0096-0405b.png
春秋所书王臣三公称公卿称伯中大夫称子下大夫
称字元士中士称名下士称人列国唯命卿以名登于
册大夫谓之微者称人而已故周礼掌客云三公视上
公之礼卿视侯伯之礼大夫视子男之礼士视诸侯之
卿礼庶子一视其大夫之礼典命云王之三公八命其
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故三公在朝
则食大国君之禄出封则为上公之国六卿在朝则食
卷一 第 75a 页 WYG0096-0405c.png
次国君之禄出封则为侯伯之国中大夫在朝则食小
国君之禄出封则为子男之国下大夫食大国孤之禄
出封则为附庸之国元士之爵视诸侯之卿中士之爵
视诸侯之大夫下士之爵视诸侯之上士而其禄则自
下大夫而下并与诸侯之臣同何尝如王制所云天子
县内凡九十三国耶盖唯畿内不以封也故大而县都
小而公邑皆可以治如召公之循行南国毕公之允釐
东郊衔命而往单车可代自无僭逼之嫌苟如孟子所
言万取千焉则非唯无是地而亦必至于篡弑之相寻
卷一 第 75b 页 WYG0096-0405d.png
矣苟如王制所封之地又何必设朝大夫都宗人都司
马都则都士等官而以八则驭之乎唯其禄视夫诸侯
之所食是故公食三百二十井三公为田九百六十井
孤卿食二百四十井三孤六卿为田二千一百六十井
中大夫食一百六十井周礼五官共中大夫三十一人
合冬官不过四十人之数为田六千四百井虽举朝公
卿中大夫之禄不过九千五百馀井尚不及一同公田
卷一 第 76a 页 WYG0096-0406a.png
故虽告老而犹食于家必有大故而后收其田里八柄
所谓夺以驭其贫也及其身殁而子孙犹得世其禄盖
非世其公卿大夫之禄也记曰天下无生而贵者天子
之元子士也是故无大夫冠礼而有其士礼盖但世其
士之禄耳故仕者之子孙贤则命之爵不贤则禄足以
代耕圭田足以祭祀所谓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也故
以畿外邦国言渐远所尊者虽大如上公不过天子十
分之一已执夫居重驭轻之势小如子男亦出百车百
馀乘而足以守宗庙之典籍以畿内县都言密迩所尊
卷一 第 76b 页 WYG0096-0406b.png
者子弟虽贤而不世自足以待无穷之贤县都虽大而
不有自不虞夫僭逼之患至其后世王畿则子弟袭封
侯国则大夫世爵而有孟子大家弑夺之说诸侯则并
吞附庸大夫则分裂公室而有孔子陪臣执国命之讥
与夫王章一扫而空而封建遂为一大弊矣大抵孟子
之说略王制之说拘惟一据夫周礼以图考之然后知
其立法之妙而可以尽见夫先王精意之全也或疑诸
卷一 第 77a 页 WYG0096-0406c.png
公方五百里其食者四之一为一百二十五里诸侯方
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为一百三十三里则侯地反多
于公乎是不然经文于封畺定其里数而其食则就其
中为之等而未尝定其里数盖地大则中包广而外之
里数反少地小则有四边而外之里数反多不可以里
计也故公田四百同四之一为实封一百同侯田二百
五十六同三之一则为实封八十五同此其多寡之数
自有等级而不相混矣或又以诸男实封八同出车八
十乘小国一军合有一百三十五乘此则一军而不足
卷一 第 77b 页 WYG0096-0406d.png
何以立国乎盖八十乘之车为三师而有馀故或益之
地以足一军之数或止于三师亦可以应敌其制不可
得而详矣
丘甸通成出车合一
司马法曰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有戎马一匹牛三头
是谓匹马丘牛四丘为甸出长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
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楯具谓之乘马四甸为
卷一 第 78a 页 WYG0096-0407a.png
县兵车四乘四县为都兵车十六乘 此不计道里专
以都鄙居民之数而出兵赋之法所谓县都者非甸稍
县都之云也彼县即小都都即大都地方百里此则不
及一同之地不过用以出赋之名耳此据周礼小司徒
旧法而述之也
又司马法曰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
屋三为井井十为通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
通十为成成百井二百家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
十成为终终千井三千家革车十乘士百人徒二百人
卷一 第 78b 页 WYG0096-0407b.png
十终为同方百里万井三万家革车百乘士千人徒二
千人 夫均之为司马法也甸方六十四井出车一乘
成为百井亦出车一乘者甸以室数计之指其实数成
以道里计之兼山川道涂等虚数也故一同提封万井
除山川沈斥城池邑居园囿术路三千六百井定出赋
六千四百井又以上中下二等之地计之一夫耕二夫
之地每井止四家一同共二万五千家出车百乘若以
卷一 第 79a 页 WYG0096-0407c.png
一成百井计之除山川等三分之一定出赋六十四井
正合甸之田数一夫耕二夫之地为二百五十馀家出
车一乘亦与甸之车数相符今云一同万井三万家者
此不过一直算法耳盖不必除其虚地亦不必计上中
下受地之差而俱以下地纪数亩百为夫非实指一匹
夫谓一夫之地也夫三为屋者俱以下地为算三夫之
地为一屋即为一家故一通十井而为三十家一成百
井而为三百家出车一乘归于一同万井为三万家出
车百乘其数盖无不同也
卷一 第 79b 页 WYG0096-0407d.png
丘甸通成士徒合一
诸家之说以为通成终同畿内采地法一乘士十人徒
二十人凡三十人士多而徒少井邑丘甸畿外邦国法
一乘士三人徒七十二人士少而徒多以为内外之制
孰知夫丘甸之法必一乘百人者兵无奇正则死故有
前拒左角右角以为更休兵无辎重则亡故有重车以
为根本兵无什长则乱故有士十人以相什伯凡有此
卷一 第 80a 页 WYG0096-0408a.png
车必有此人数此必然之法通成终同之出车岂能外
此故一通十井三十家内合有徒十人而云徒二人者
五人为伍伍皆有长以其长之寓于徒内故称徒二人
也士一人者每徒十则有一士率之也成百井三百家
革车一乘合有徒百人云二十人者亦指其伍长故止
二十人言士十人者兼队正队副百夫长甲士而言也
然则百人之数何尝与丘甸异岂有有是车而无是人
之理遂谓畿内采地一乘三十人畿外邦国一乘百人
不亦谬哉
卷一 第 80b 页 WYG0096-0408b.png
丘甸旁加一里之非
井邑丘甸县都乃计民以出兵赋之法不当以道里而
论井通成终同乃计田以治水之法故必以道里论故
十夫有沟百夫有洫千夫有浍万夫有川夫皆在于田
内有田即有沟洫有沟洫即有夫岂有中出税而外治
沟洫之理丘甸去山川而即其居民之实数故六十四
井出车一乘一成包川浍而言故为百井苟除三分之
卷一 第 81a 页 WYG0096-0408c.png
一亦与甸之六十四井同亦出车一乘岂谓一甸之地
旁加一里而后与成合哉
井田车马兵器
据司马法六十四井出兵车重车各一乘夫每井通计
止于四家共为二百五十六家大较六十家而出一马
二十家而出一牛五家而出二卒民不已病乎盖重车
民间常器牛民间常畜马亦民间之不可缺者每井虽
止四家而可任者常有十人是六百四十人中取百人
以为徒也唯兵车与兵器则一甸之中共出财备之耳
卷一 第 81b 页 WYG0096-0408d.png
然此但谓一甸之中有此车与徒耳非取之以为用也
观自古所称天子诸侯之车数可以见之盖每十分而
简稽其一故每同不过出车十乘卒千人凡封国之数
皆以此为准
成周兵民之制
人动物也非役役于善即役役于不善吉人为善勤劳
而不知凶人为不善勤劳亦不知为之皆出于其中心
卷一 第 82a 页 WYG0096-0409a.png
以志帅气故也民可使由之圣王之政不过率之以勤
劳于善而已勤劳则淫僻无自生变故不能怵偷惰则
善心无自生变故不能支故周礼设官居家则有比闾
族䣊州乡邻里酂鄙县遂以施教化在野则为井邑丘
甸县都通成终同以相什伯大司马所握之六军内以
役于王都更休而不竭外以制于四方调遣而有馀是
故月朔孟月习之于俎豆礼乐使其优游于仪文度数
之间而密消其粗悍暴厉之气三时靡不力田趋其耕
耨行其秩叙使无有无事而食之人岁时简其兵器以
卷一 第 82b 页 WYG0096-0409b.png
为备四仲教之师田以为用而常时则率之以朝觐会
同征伐追胥使之常闲于行役而不以为难安于劳苦
而不以为病是故奸慝祸乱而不作刑罚兵革而不用
也虽然晁错有言人情莫不欲逸三王节其力而不尽
岂周之民终岁勤动而不得息者耶愚尝合周制土田
居民之数而得其说矣故以王畿千里居民之数计之
为田一千六百同每同除山泽邑居沟渠道路等三分
卷一 第 83a 页 WYG0096-0409c.png
之一为六千四百井每井以上中下三等不易一易再
易计之一夫耕二夫之地实止四家以可任者三人至
二人计之每井十人故每同二万五千馀家可任者六
万四千人出车百乘徒万人每五家而出二人可任者
六人而用其一也是千里之地合有四千万家为车十
六万乘矣然自古称天子曰万乘则十六倍而用其一
四十家用其一人而已又以乡遂居民之数计之近郊
远郊四面各地方二百里为田六十四同每同二万五
千家合有一百六十万家矣及观乡遂序官之数比邻
卷一 第 83b 页 WYG0096-0409d.png
之长共三万人所统止于十五万家是一家而兼十家
每一比长所统五十馀家矣夫丘甸之法兵皆设而不
用比闾之法户皆有馀而不藉何也盖有居民可任之
数用以力田治水田猎追胥每同可任者十万馀人是
也有丘甸出车之数每同出车百乘徒万人是也有简
稽之数苟尽简阅之则民不胜其疲故如载师之法自
十一而至于二十三每五分而稽其一必十馀载而一
卷一 第 84a 页 WYG0096-0410a.png
周其比闾之法则以一家而兼十家所以统辖乎民者
必十年而一周推此二法即如今之设里者计一而藏
九休九而用一其法不得不然也至以调遣言则行者
有暑寒锋镝之苦居者有离索怨旷之思是岂可轻发
而多用哉故大司马所统不过六军为车七百五十乘
为徒七万五千人于千里之内更番而调遣之其优裕
而不迫均遍而不颇类如此是故天子出必有六军君
行师从卿行旅从徵发而不至于空虚行役而不以为
劳苦居足以守而无虞出足以战而无敌田足以耕而
卷一 第 84b 页 WYG0096-0410b.png
不乏食老幼废疾有养而无失所此周制之所以为善
也且夫车马器械皆平日之简稽委积刍薪随道里而
贮峙吉行五十里军行三十里劳中而有逸将必知兵
兵必顺民行险而不危故易曰毒天下而民从之也后
世之民其佚者欤则漫然无教骄奢淫欲不遗馀力遇
有警急则束手无策延颈待毙其劳者欤则征伐四出
戍役无节死亡相继至发闾左千里萧条天下骚然其
卷一 第 85a 页 WYG0096-0410c.png
不至于败亡也者几希
  
      
卷一 第 85b 页 WYG0096-0410d.png
卷一 第 86a 页 WYG0096-0411a.png
大司徒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乡大夫比长五家下士一
人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
 比之为言以比次之义使相保不得为恶五家之中
 择其优于众者以为之长秩为下士禄比庶人在官
 掌其比之治十家为联相与对门者尤切近也每一
 圈为一家一家总十家五圈为五家一比长所统五
 十家
 按六乡六遂近郊远郊四面各百里为田六十四同
 每同为二万五千馀家合有一百六十万馀家今观
卷一 第 86b 页 WYG0096-0411b.png
 六乡六遂序官之数比邻之长共三万人所统止于
 十五万家是一家而兼十家每一比长所统五十家
 矣盖凡比与其长之员有定而其民则十倍而有馀
 岁以五家为正以其馀为副十年一周名则五家而
 所统实五十家故公私之事岁无所缺禄不见其多
 而民不知扰也

已后图每比实统五十家并同

卷一 第 87a 页 WYG0096-0411c.png
   
卷一 第 87b 页 WYG0096-0411d.png
大司徒五比为闾使之相受闾胥每闾中士一人闾之
为言五比二十五家二闾五十家同巷而居旁有闾门
故以闾名平旦闾胥及邻长坐于左右塾以帅民者乡
大大国有大故令民守其闾修闾氏令守其闾互也
四闾为族使之相葬族师每族上士一人族之为言以
其相葬㘿有同宗合族之义也
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家相与对门者尤切近也
四闾为族八闾为县二百家团聚而居者相通与族同也
卷一 第 88a 页 WYG0096-0412a.png
   
卷一 第 88b 页 WYG0096-0412b.png
每一圈为族五圈为党五百家大司徒五族为党使之
相救党正每党下大夫一人党者以其患难相救互相
党与之义也
五党为州使之相赒
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州之为言周也
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乡大夫每乡卿一人
乡老二乡则公一人
卷一 第 89a 页 WYG0096-0412c.png
  
大司马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小司马五伍为
卷一 第 89b 页 WYG0096-0412d.png

古法每百人乘车大车各一乘一车两轮因谓车为两
凡车有正必有副则百人当有车四两二十五人合有
车一两此两之所由名也每一圈为一人五伍二十五
人通两司马二十六人
卷一 第 90a 页 WYG0096-0413a.png
    
旅师五人为伍二伍为联
卷一 第 90b 页 WYG0096-0413b.png
穰苴法五人为伍十伍为队即二两而为队也有正副
队长二人即后世队头副队头
一圈为一人通两司马正副队长共五十四人
卷一 第 91a 页 WYG0096-0413c.png
    
大司马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小司徒四两为卒
卷一 第 91b 页 WYG0096-0413d.png
周制每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五人以为前拒左
角右角各二十五人重车一乘将之者二十五人一圈
一人合两司马四人五十人队长四人卒正副二人共
一百十人旧说步卒七十二人三两各缺一人又缺两
司马五十人长泥于百人为卒而误也司马法云革车
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者盖伍皆有长百人则伍长二
十人以其藏于伍内故止称徒二十人两司马四人五
卷一 第 92a 页 WYG0096-0414a.png
十人队长四人卒正二人为士十人也卒之为言终也
自伍两而下其兵皆未可用至于卒则有车一乘其兵
百人兵马自此而成故以为名虽不足用然使遇小敌
得一枭将将之此百人如丁布旅之法亦可制胜无当

     
卷一 第 92b 页 WYG0096-0414b.png
卷一 第 93a 页 WYG0096-0414c.png
周礼大司马五百人为旅旅师皆下大夫 小司徒五
两为卒每一圈为一伍五人五圈为一两二十五人
旅之为言众也兵车五乘统五百人故以旅名少康有
众一旅是也兵虽少然能奇正分合亦足为用大约中
四两为中军四正每正二两为正军每隅一两为奇军
后四两为游军
      
卷一 第 93b 页 WYG0096-0414d.png
卷一 第 94a 页 WYG0096-0415a.png
大司马二千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
小司徒五旅为师每一圈为一两二十五人四圈为一
卒百人
师之为言大也众也兵车二十五乘统二千五百人其
兵众矣故以师名大约四正四奇中握机外游军并当
如握机八阵之制车卒伍法二十五乘为大偏以一师
之车而言 五十乘为卒亦曰广合二师之车而言也
      
卷一 第 94b 页 WYG0096-0415b.png
卷一 第 95a 页 WYG0096-0415c.png
大司马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军将皆命卿 小司徒五
师为军每一圈为一卒百人五圈为一旅五百人
军之为言万二千五百人兵车一百二十五乘大车亦
如之合二车之倅为车五百乘可以自环为营故其为
字以包车为文以守以战可以无敌矣小国一军次国
二军大国三军天子六军凡大将所统多多益辨用以
调发应援然皆各自为营故营卫坚牢起止迅疾而无
后世全军覆没之祸此军所以止于万二千五百人
车卒伍法一百二十五乘为伍指一军之车而言也
卷一 第 95b 页 WYG0096-0415d.png
田赋兵民起数义
按井邑丘甸沟洫浍川通成终同比旅族党伍两卒旅
其起数皆不同者井邑丘甸县都主于兵赋以田为事
田之势方但欲其备车马兵器以防调发故各寓于野
而以四起数遂沟洫浍川主于疏导以防水为事防水
之势长当与居其间受其利者任其事故曰井曰牧并
以各水为分而以十百起数通成终同封畿者主于封
卷一 第 96a 页 WYG0096-0416a.png
国有国之事莫急于农事莫重于兵赋故兼夫丘甸沟
洫二者一纵一横水于是而治赋于此而定兼夫十与
四而为数也若夫比闾邻里主于教训服役守禦以民
为事教训必会集而后施役民必于农隙守禦宜于团
聚故皆在邑而以五起数若军伍之法止则百人共庇
一车战则用伍两卒旅以为奇正更休故亦以五起数
莫不各有天然之数所以不同也或乃欲比而同之至
以井田为伍万人为一军何其谬哉
 周礼翼传卷一
卷一 第 96b 页 WYG0096-0416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