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092-06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总义卷二十七    宋 易韨 撰
舆人为车轮崇车广衡长参如一谓之参称
 贾氏曰舆人专造舆而记言为车者车其总名愚按
 轮舆轸盖皆车也言为车而谓之舆人则从舆为正
 若夫挟车旁以践地者轮也横车前以扼马者衡也
 轮崇则欲其运两轵衡长则欲其容两服轮崇车广
 衡长皆六尺有六寸故曰参如一谓之参称称等也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092-0617b.png
 言三者相等也
参分车广去一以为隧参分其隧一在前二在后以揉
其式以其广之半为之式崇以其隧之半为之较崇六
分其广以一为之轸围参分轸围去一以为式围三分
式围去一以为较围参分较围去一以为轵围参分轵
围去一以为轛围
 舆之深者曰隧隧邃也言车之深也人之所依凭者
 曰式式敬也言凭之则致敬而有礼也两輢上出式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092-0618a.png
 者曰较谓车箱两旁植之者也舆后之横木曰轸则
 旗斿之所被饰者也轵则輢之直者以其旁止于此
 故曰轵轛则式之直者对人而言故曰轛其分寸之
 法贾氏释之详矣此后不复详释
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县衡者中水直者如生焉
继者如附焉
 权与物钧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
 直生准此方圆平直之所从出也故舆人之为车也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092-0618b.png
 规之以视其圆圆之至者自中于规矩之以视其方
 方之至者自中于矩绳以县之以视其直而立之直
 者自中于县水以平之以视其均而衡之平者自中
 于水曰中者循天下自然之理而不容加毫末于此
 者也至于直者如自然之生继者如自然之附此又
 理之极于自然者盖天下之直必本乎绳墨若木之
 条达而生者不待绳墨而自直天下之继必本乎胶
 漆若木之旁出而附者不待乎胶漆而自继车之材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092-0618c.png
 直而如生非谓舍绳墨而自直也继而如附非谓舍
 胶漆而自继也本于绳墨胶漆而若非出于绳墨胶
 漆其为工之巧也至矣
凡居材大与小无并大倚小则摧引之则绝
 居之为言处之得其所之谓也并如兼并之义凡物
 之体以小入大大者受而入之是谓大与小无并若
 大者势足以相并则小者不能以自立不动则已器
 成而动大倚小则小必摧若又从而引之则小者绝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092-0618d.png
 而不复属善居材者必有其道矣
栈车欲弇饰车欲侈
 栈车即巾车所言士乘栈车者也饰车即巾车所言
 孤乘夏篆卿乘夏缦大夫乘墨车者也古者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皆以革鞔舆及毂约但有金玉象为饰
 者得金玉象之名孤卿大夫毂上有篆缦墨之饰故
 亦得篆缦墨之名士之栈车则无革以为鞔者无革
 者无以为固故欲弇言敛而向于内也有革者有以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092-0619a.png
 为固故欲侈言纵而向于外也然车以弇侈为善而
 钟则以弇侈为病盖钟贵乎广狭之中而车贵乎小
 大之宜各适其当而已
辀人为辀辀有三度轴有三理国马之辀深四尺有七
寸田马之辀深四尺驽马之辀深三尺有三寸轴有三
理一者以为𡠾也二者以为久也三者以为利也
 攻木之工七而不列辀人者以辀非作车之所始而
 实有切于车之用此所以别设辀人之职辀有三度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092-0619b.png
 因马之高下以为之度也国马之辀深四尺有七寸
 加轵崇三尺有三寸及轸与轐之七寸则衡高八尺
 七寸所以用八尺以上之马田马之辀深四尺加轵
 崇三尺一寸半及轸与轐之五寸半则衡高七尺七
 寸所以用七尺以上之马驽马之辀深三尺有三寸
 加轵崇三尺轸与轐之四寸则衡高六尺七寸所以
 用六尺以上之马是三度者固辀人之制轴以贯毂
 特轮之一器而已于辀人何与而其言轴有三理乃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092-0619c.png
 继于三度之后者轴待辀而后运辀待轴而后行其
 势实相资焉以经意考之弧而无折经而无绝辀之
 𡠾如此实轴之所以为美也终日驰骋左不犍终岁
 御衣衽不敝辀之久如此实轴之所以为久也劝登
 马力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焉辀之利如此实轴之
 所以为利也以是知辀人之职实兼辀与轴之制故
 下文又曰五分其轸间以其一为之轴围则轴之制
 附于辀人也明矣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092-0619d.png
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軓谓式前也谓自式以前为辕曲中其长凡十尺策
 以策马半軓之数其长凡五尺御者自车上执之不
 短不长取其足以及马而已
凡任木任正者十分其辀之长以其一为之围衡任者
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围小于度谓之无任
 任木者以其材之大小而称其任之轻重者也任正
 者谓舆下之木车所取正为两輢之所植而较式又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092-0620a.png
 依于两輢故谓之任正十分其辀之长以其一为之
 围则軓前十尺与隧四尺四寸凡丈四尺四寸以十
 分之一为任正之围则凡尺有四寸五分寸之二矣
 衡任者谓阨马领不得出两轭之间则辀颈用力之
 处故谓之衡任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围则衡长六
 尺六寸其围则一尺三寸五分寸之一矣此皆任木
 之度若小于度则力不足以胜其任故谓之无任
五分其轸间以其一为之轴围十分其辀之长以其一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092-0620b.png
为之当兔之围参分其兔围去一以为颈围五分其颈
围去一以为踵围
 轴谓车轴之贯毂者也舆广六尺有六寸即轸之间
 五分取一以为轴围则其围一尺三寸五分寸之一
 与衡任者相应矣当兔谓舆下之贯轴者也辀长丈
 四尺有四寸十分取一为当兔之围则其围尺四寸
 五分寸之二与任正者相应矣颈谓颈前之持衡者
 也三分兔围去一以为颈围则其围九寸十五分寸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092-0620c.png
 之九矣踵谓舆后之承轸者也五分其颈围去一以
 为踵围则其围七寸七十五分寸之五十一矣
凡揉舟欲其孙而无弧深今夫大车之辕摰其登又难
既克其登其覆车也必易此无故唯辕直且无挠也是
故大车平地既节轩摰之任及其登陀不伏其辕必缢
其牛此无故唯辕直且无挠也故登陀者倍任者也犹
能以登及其下陀也不援其邸必鞧其牛后此无故唯
辕直且无挠也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092-0620d.png
 辀以火揉所以致曲亦不可太曲弧深则太曲矣下
 经言辀欲弧而无折辀无恶于弧也惟太深则折故
 孙而无弧深孙言顺理也辀而顺理虽无弧深之患
 亦不可有直且无挠之势于是记考工者以大车之
 辕證之夫大车乃驾牛之车初无与乎驾马之辀特
 因其揉辀而證以大车之法今夫大车之辕摰下也
 谓其势直而下至也下则难于登陀虽能登陀而阪
 险之地易以倾覆此直而无挠故也大车平地虽能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092-0621a.png
 节其轩摰之任而使之高下相称若其登陀则牛不
 退而伏其辕辕必重而缢其牛此亦直而无挠故也
 登陀者自下而上用力为多故谓之倍任然力之强
 者尚能登陀及其下陀不摩其车之邸则车或进而
 鞧牛之后此亦直而无挠故也此三者皆所以證揉
 辀之说
是故辀欲颀典
 颀如硕人颀颀之颀言其长也典常也法也辀贵乎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092-0621b.png
 曲直顺理故欲颀典颀典则辀虽长而合乎法度之
 常矣
辀深则折浅则负辀注则利准利准则久和则安辀欲
弧而无折经而无绝进则与马谋退则与人谋终日驰
骋左不楗行数千里马不契需终岁御衣衽不敝此惟
辀之和也劝登马力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焉
 辀深则折谓揉之太深则伤其力故马倚之而易折
 浅则负谓揉之太浅则马负之而反伤马之力此辀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092-0621c.png
 之病也不深不浅若水之注无所凝滞故行则利而
 顺载则准而平利准则愈久而愈坚马引之而和人
 乘之而安此辀之善也其善与病如此故谆复详纪
 其揉辀之法所谓辀欲弧而无折经而无绝则揉辀
 之法也弧曲也太曲则易折故欲弧而无折上经言
 无弧深是已经直也太直则易绝故欲经而无绝上
 经言孙是已既孙而无弧深则无不得其进退之宜
 进非能谋于马而若与马相谋退非能谋于人而若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092-0621d.png
 与人相谋是以无情之物而与人及马之有情者不
 期而自合非和之至者不能也辀既得其和矣则其
 用无不顺其行无不利是以终日驰骋而左不楗言
 尊者在车之左而无罢倦之势行数千里而马不契
 需言马与之相习而无相倚之病终岁御衣衽不敝
 言马无动摇而不劳御者之力是三者皆善斯可以
 言辀之和矣然不特和而已辀之势和而顺则其进
 也必易马力未进辀已有以劝其登非果能劝也其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092-0622a.png
 势若有以使之也马行既止则无所用其力辀犹能
 一进而取道焉非有意于一取也其势自不容已也
 则虽记考工者之善于形容其亦工之巧者如是哉
良辀环灂自伏兔不至軓七寸軓中有灂谓之国辀
 上言良辀下言国辀记考工者之善于形容者也言
 国辀则甚言其为良也如经言良马则总言驾五路
 者又言国马则乘车兵车之所专用者此国辀良辀
 之辨良辀环灂谓其楘有五环饰之以漆故曰环灂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092-0622b.png
 自伏兔不至軓七寸軓中有灂者谓辀长丈有四尺
 四寸漆之所不至者自伏兔去軓七寸而已其軓中
 亦半有灂焉此特辀之一端何遽谓之良辀而且以
 国辀许之盖自上经言辀之和至此方以良辀国辀
 名之此记者叙述之法也
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轮辐三十以
象日月也盖弓二十有八以象星也
 车之为制不过乎形与数也而圣人之观象制器实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092-0622c.png
 具不说之理轸之与舆皆方也不言舆而言轸者以
 轸在舆之下以方而承乎上所以特言其象地也盖
 之与轮皆圜也不言轮而言盖者以盖在轮之上以
 圜而覆乎下所以特言其象天也轮之有辐所以直
 指也辐以三十而凑于毂其数乃象乎日月之运以
 三十日而合宿者也盖之有弓所以为庇也弓以二
 十八而凑于部其数乃象乎二十八星之次环列于
 天之四方者也一车之制取象如此而圣人者又载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092-0622d.png
 而与之俱则三才实寓乎其间是盖有超乎形数之
 表者矣
龙旂九斿以象大火也鸟旟七斿以象鹑火也熊旗六
斿以象伐也龟蛇四斿以象营室也
 上经言周人上舆车官之制莫详焉车上必建旗故
 此经终之以旗与斿之义然考其制皆与周官不合
 巾车所谓大常大旂大赤大白大麾者主五路所建
 而兼四伐之制也司常所谓王建大常诸侯建旂孤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092-0623a.png
 卿建旃大夫士建物师都建旗州里建旟县鄙建旐
 者主国之大阅而建之以帅众者也大司马所谓王
 载大常诸侯载旂军吏载旗师都载旃乡遂载物郊
 野载旐百官载旟者主中秋之治兵而载之以帅众
 者也大行人所谓建常九斿建常七斿建常五斿者
 主五等诸侯之命数而同邦国之礼者也司马司常
 言旗而不言斿大行人虽言斿而特明诸侯之制巾
 车于大常言斿而于大旂大赤大白大麾不言斿乃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092-0623b.png
 天子五路之制惟司常司马辨天子诸侯群臣之旗
 制虽不言旗斿而其旗斿亦各从其命之数诸侯以
 奇数故以九七五为节群臣以偶数故以八六四为
 节今辀人所言龙旂九斿鸟旟七斿则固有取乎阳
 奇之数所言熊旗六斿龟蛇四斿则特有取乎阴偶
 之数而皆以为天子之旗制殆有不可晓者若以此
 求合巾车之制而谓龙旂为大旂鸟旟为大赤熊旗
 为大白龟蛇为大麾似矣然大赤周制大白殷制大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092-0623c.png
 麾夏制岂周专于鸟旟殷专于熊旗夏专于龟蛇乎
 若复以此求合于司常司马之制谓龙旂为诸侯所
 建鸟旟为州里百官所建熊旗为师都军吏所建龟
 蛇为县鄙郊野所建似矣然诸侯建交龙之旂以至
 州里百官师都军吏县鄙郊野所建之旗其旗各视
 其命数亦岂专于龙旂之九斿鸟旟之七斿熊旗之
 六斿龟蛇之四斿乎若曰王乘玉路建大常则象路
 载鸟旟在前木路载龟蛇在后金路载龙旂在左革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092-0623d.png
 路载熊旗在右亦无据也且周制玉路以祀而四路
 从固已有巾车之大旂大赤大白大麾矣辀人四旗
 将安所施况成周之车旗托物取象皆有不说之理
 辀人四旗之义是岂成王周公之所以托物取象者
 乎今考之大火东方苍龙之宿心是也其属有尾尾
 有九星故龙旂九斿象之鹑火南方朱雀之宿柳是
 也其属有星星有七星故鸟旟七斿象之伐者西方
 白虎之宿也与参连体而六星故熊旗六斿象之营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092-0624a.png
 室北方玄武之宿也与东壁连体而四星故龟蛇四
 斿象之然有可疑者同为青龙何止于大火同为鸟
 隼何止于鹑火同为熊虎何止于伐同为龟蛇何止
 于营室是于四方七宿各举其偏者也大火为心何
 与乎尾之九星鹑火为柳何与乎星之七星六斿象
 伐伐止三星不曰与参连体则六之数为不足四斿
 象营室营室止二星不曰与东璧连体则四之数为
 不足况东南之星取其一西北之星取其二东南则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092-0624b.png
 取日月所舍之次西北则取其星之名东南则取七
 宿之中西北则取七宿之末其说参差不合于古是
 岂成王周公之制大抵辀人四旗非周制亦非前代
 及秦之制也巾车言大旂大赤大白大麾为前代之
 制此非前代之制矣大司马司常言旂旗旟旐为成
 周之制此非成周之制矣月令言四时载青赤白黑
 之旂为秦之制此亦非秦制矣然则何所据乎曲礼
 云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正合辀人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092-0624c.png
 四旗之说而曲礼亦先秦古书也上文有车骑之说
 而三代无车骑骑马之制自战国之赵武灵王始赵
 改胡服与丐奴角于是乎有骑战或者此为赵之制
 乎不然则战国之制乎国语云左军皆赤旟而许慎
 乃谓熊旗六斿以象伐星士卒以为旗则是战国之
 军制而用之于车战者也以是推之辀人四旗为战
 国之制明矣
弧旌枉矢以象弧也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092-0624d.png
 弧弓枉矢见于夏官司弓矢之职则弧矢之取象尚
 矣盖晋志所载弧九星在狼东南天弓也主备盗贼
 常向于狼弧矢动摇不如常者多盗贼此成周所以
 设弧矢之制然周官皆不言旗縿之画惟觐礼曰侯
 氏载龙旂弧韣释者谓旌旗之属皆有弧也弧以张
 縿之幅又设矢象弧星有矢恐未必旌旗皆有之或
 者诸侯之制乎今辀人以此列于四旗是袭侯氏之
 制以为军制之饰于此益信四旗为战国之制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092-0625a.png
攻金之工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㮚氏为
量段氏为镈器桃氏为刃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
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参分其金而锡居
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
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筑冶凫㮚段桃此攻金之工六也而金亦有六齐钟
 鼎一也斧斤二也戈戟三也大刃四也削杀矢五也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092-0625b.png
 鉴燧六也且夫天下之至刚者莫金若也奚以锡为
 盖以锡之柔济金之刚而后其器为可用六工者为
 之调适其性而品节其齐故曰六齐齐以多锡为下
 少锡为上于是又有上齐下齐之别筑氏为削五分
 其金而锡居二则多锡为下故曰执下齐冶氏为戈
 戟四分其金而锡居一则少锡为上故曰执上齐少
 锡为上则钟鼎斧斤戈戟皆上齐也多锡为下则大
 刃削杀矢鉴燧皆下齐也以是推之则凫氏为声㮚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092-0625c.png
 氏为量段氏为镈器当入上齐桃氏为刃当入下齐
 然下经凫氏为钟而此言为声桃氏为剑而此言为
 刃盖声以金为正而刃以剑为利其别以此若夫此
 言鼎与斧斤鉴燧而经不名其官者以鼎与斧斤为
 上齐而冶氏为之也鉴燧为下齐而筑氏为之也
筑氏为削长尺博寸合六而成规欲新而无穷敝尽而无恶
 削刀也古人用简以竹为之以火灼之然后以削刀
 刻其书其用之关于天下者甚大上经言鲁之削以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092-0625d.png
 为地气之良不特地气为然秦惟善战者多故多庐
 粤惟善耕者多故多镈鲁之削其亦犹是故筑氏之
 职虽曰执下齐而实用之所甚急长尺博寸此削之
 制合六成规则有义存焉盖竹简之书有纵横曲直
 反缺倒仄之体惟削刀之势顺而后可以得其利此
 所以有取于合六之规又须筑氏以巧制之常欲其
 新发于硎用之不穷虽用之久者不能无敝然锋铓
 铦利虽敝至于尽而无顿缺之患故曰无恶此又非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092-0626a.png
 常工之所可及者自秦之蒙氏制笔而人始为简且
 便之习汉存古法仍取书刀兼而用之谓之刀笔然
 机事竞起巧诈百出终不若古人用削之为安也
冶氏为杀矢刃长寸围寸铤十之重三垸
 冶氏执上齐此经所言戈戟是已今首言为杀矢者
 是杀矢以至重三垸十三字乃衍文重出郑氏亦谓
 似补脱误在此盖杀矢之制五分其金而锡居二是
 为下齐不应以执上齐之冶氏为之且此经唯玉人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092-0626b.png
 其制与典瑞同然前后差殊且有散逸不全者大抵
 收拾残编于秦火之后若此者不一况矢人为矢自
 有此十三字想当时传写误寘冶氏之下此其为衍
 文无疑也
戈广二寸内倍之胡三之援四之已倨则不入已句则
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故倨句外博重三锊
 戈刺兵也郑氏以为句兵或者疑之而遂谓已倨已
 句为句兵之制度则误矣大抵句为太曲倨为太直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092-0626c.png
 此戈所以言倨句也戈二刃内谓胡以下接柲者也
 胡谓矛之旁出者也援谓直而向上者也戈广二寸
 总内援与胡而言之皆径二寸也内倍之则其长四
 寸胡三之则其长六寸援四之则其长八寸已倨已
 句则专主胡而言之也胡之曲直锋本必横而取围
 于磬折已倨则胡过于直过于直则刺人而不入已
 句则过于曲过于曲则刺人而不决长内谓胡以内
 过长也短内谓胡以内过短也胡以内过长则援短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092-0626d.png
 援短则曲于磬折曲于磬折则与胡并句故折前胡
 以内过短则援长援长则倨于磬折倨于磬折则引
 之不能速及故不疾倨之外则胡之里也句之外则
 胡之表也倨句外慱则上下俱宽无四者之病矣重
 三锊先儒以锊为锾与书所谓其罚百锾同其重六
 两大半两三之则一斤四两其说诚然矢人言重三
 垸乃音丸岂非音相近而传之或差乎
戟广寸有半寸内三之胡四之援五之倨句中矩与刺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092-0627a.png
重三锊
 戟与戈同戈二刃戟三刃皆刺兵也何以知其为三
 刃上经戈广二寸援及接柲长一尺二寸胡长六寸
 重三锊此戟广二寸有半寸胡四之则与戈同长六
 寸内三之援五之虽上下有半寸之差其实与胡同
 长尺有二寸但其刃狭于戈半寸宜若轻矣而亦重
 三锊者若不三刃则轻于戈而其重为不同三刃则
 胡之倨句中矩言正方也于援之外又有所谓刺刺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092-0627b.png
 者著柲前如鐏谓于援胡之横上中使出者也有刺
 与三刃乃见三锋之数
桃氏为剑腊广二寸有半寸两从半之以其腊广谓之
茎围长倍之中其茎设其后参分其腊广去一以为首
广而围之
 剑以止暴恶桃以辟不祥类相似也故以桃氏为剑
 剑之所利在乎刃而刃谓之腊腊广二寸有半寸则
 腊两面各有刃两从者剑脊中高两杀而趋锷者各
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092-0627c.png
 一寸四分寸之一也以腊广为之茎围长倍之者茎
 谓剑夹中人所握者其围二寸有半则其长五寸矣
 中其茎设其后者谓从中以却稍大之者于操执则
 易制也三分其腊广去一以为首广而围之者首广
 谓剑把接刃处之径也三分二寸半而去其一则首
 广一寸三分寸之二而围之者正谓圜也与庐以围
 为圜同
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谓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长四其
卷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0092-0627d.png
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长重五
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上中下三等之士非指命士也乐记所谓虎贲之士
 说剑是已剑之上制长三尺重三斤十二两中制长
 二尺五寸重二斤十四两三分两之二下制长二尺
 重二斤一两三分两之一各因其人之材力彊弱而
 列为三等之用则人与器相习而无不安之患矣
凫氏为钟两栾谓之铣铣间谓之于于上谓之鼓鼓上
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092-0628a.png
谓之钲钲上谓之舞舞上谓之甬甬上谓之衡钟县谓
之旋旋虫谓之干钟带谓之篆篆间谓之枚枚谓之景
于上之攠谓之隧
 天下之物重不踰金轻不踰羽凫羽物也轻莫尚焉
 欲其声之清扬而远闻故为钟以凫氏取其声之轻
 而已凡钟不圆而有两角栾角也栾谓之铣者其角
 已无所致饰取其明洁言其绝泽如洗也铣间谓之
 于者钟形上袪则屈而不直声生于此缓而不迫犹
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092-0628b.png
 气之于也于上谓之鼓者以所击之处声所由作故
 曰鼓也鼓上谓之钲者左右上下于此取正焉故曰
 钲也钲上谓之舞者以其声大而运于此发扬故曰
 舞也舞上谓之甬者以钟柄所接之处有不穷之用
 故曰甬也甬上谓之衡者衡平也言甬上之势正而
 用之以取平也钟县谓之旋者旋环而系之也言系
 之如循环也旋虫谓之干者干固也设饰于上以为
 固也钟带谓之篆者介乎鼓钲舞之间而其形条细
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092-0628c.png
 若带故曰带其带如篆籀之文故又曰篆篆间谓之
 枚枚谓之景者篆间有钟乳以夹鼓与舞若数物之
 枚故曰枚其枚如日景之明故又曰景于上之攠谓
 之隧者以所击之处如靡之光故曰攠攠之窐如燧
 故又曰燧自两栾之铣以至鼓上之舞所以定钟之
 体也舞上之甬甬上之衡所以正钟之县也钟县之
 旋以至攠谓之隧所以为钟之饰也钟之制于是备
 矣
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092-0628d.png
十分其铣去二以为钲以其钲为之铣间去二分以为
之鼓间以其鼓间为之舞脩去二分以为舞广以其钲
之长为之甬长以其甬长为之围参分其围去一以为
衡围参分其甬长二在上一在下以设其旋
 此言钟之度而不言多寡者随其律之大小长短为
 之而已周语曰景王将铸钟无射问律于伶州鸠而
 对以度律均钟均平也假如黄钟之律长九寸以律
 计身倍半为钟盖取九寸之倍而又取其九寸之半
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092-0629a.png
 则通为二尺二寸半馀律亦如是各以其律为广长
 围径此即度律均钟也律有长短故钟有小大钟有
 小大而长短亦欲其称凡钟之制皆下侈上敛故钲
 之径居铣径十分之八而铣间则与钲同也鼓与钲
 同而鼓间去二分则鼓间居铣径十分之六也以其
 鼓间为之舞脩则舞间与鼓间等矣又去二分以为
 舞广则舞广居铣径十分之四矣以此推之则铣间
 与钲相应鼓间与舞脩相应然舞之上下既促当以
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092-0629b.png
 横为脩从为广则上不失于太敛下不失于太侈矣
 以其钲之长为之甬长则太长不类先儒以为并衡
 数是也以其甬长为之围三分其围去一以为衡围
 衡在甬上小于甬故也三分其甬长二在上一在下
 以设其旋者上既以钲之长为甬与衡之长故令衡
 居一分而旋又居一分乃居甬之中央是其正也由
 是制钟则钟之大小短长皆可以律推之矣
薄厚之所震动清浊之所由作侈弇之所由兴有说钟
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092-0629c.png
已厚则石已薄则播侈则柞弇则郁长甬则震
 钟以声为主而声之所发本乎形形既不同声亦随
 异此钟之大小所以贵乎中也大钟以鼓间十分之
 一为厚小钟以钲间十分之一为厚则为厚薄之中
 矣今凫氏言薄厚而未免乎震动则必有不得其中
 者薄厚不得其中其初不过震动而已至于声之清
 浊由此而出口之侈弇由此而兴果何所自而然记
 者于此谓之有说盖有说以推其弊之所由起也谓
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092-0629d.png
 大钟不可以不厚而已厚者其声石而不出小钟不
 可以不薄而已薄者其声播而多散其形侈者其声
 迫窄而出疾其形弇者其声郁抑而不发其甬长者
 其声震掉而不定其声之病皆其形之失中者也所
 谓有说者如此
是故大钟十分其鼓间以其一为之厚小钟十分其钲
间以其一为之厚钟大而短则其声疾而短闻钟小而
长则其声舒而远闻为遂六分其厚以其一为之深而
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0092-0630a.png
圜之
 大钟以鼓间十分之一为之厚小钟以钲间十分之
 一为之厚是鼓间钲间皆居铣十分之六其为数一
 也郑氏谓鼓钲之间同方六而今宜异又曰若言鼓
 外钲外则近之殊不知鼓间钲间虽同而钟之大小
 不同因其大小之形而各取大小之数则其为厚也
 实异何必鼓外钲外之说至于钟大而短其声疾而
 短闻钟小而长其声舒而远闻则亦于二者之厚而
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0092-0630b.png
 取中焉若夫遂特于上之攠其方圆深浅于钟若未
 甚病而亦十分其厚之一既为之深又为之圜其制
 钟不苟如此
㮚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权之然后
准之准之然后量之
 㮚坚也量与钟鼎同为上齐皆六分其金而锡居一
 又欲其改煎不耗取其坚而已不耗然后权之以视
 其轻重之平权之然后准之以视其高下之均准之
卷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0092-0630c.png
 然后量之以视其多寡之称由是置之模铸此量之
 所以为至坚而用之不穷者也
量之以为釜深尺内方尺而圜其外其实一釜其臀一
寸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一升
 周用四营之数四龠为合四合为升四升为豆四豆
 为区四区为釜釜深尺方内而圜其外则四区也其
 臀一寸其实一豆则四升也其耳三寸其实一升则
 四合也郑氏以釜为六㪷四升诚得之矣至焦蹈则
卷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0092-0630d.png
 谓跃于龠合于合豋于胜聚于㪷角于斛所谓釜者
 斛也深尺方尺而圜其外实能容之所谓豆者㪷也
 其臀一寸实能容之虽然此西汉之所谓量也班固
 之言量曰其上为斛则十㪷其下为㪷则十胜左耳
 为胜则十合右耳为合则十龠龠以千二百黍为实
 自龠自斛皆以十计殆倍半于周量之数蹈以此为
 周之量岂其然乎或谓蹈盖引管子曰百胜而成釜
 此釜为斛之證也梓人曰爵一胜觚三胜献以爵而
卷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0092-0631a.png
 酬以觚一献而三酬则一豆矣此豆为㪷之證也是
 不然孔子尝语冉有曰与之釜马融释之曰六㪷四
 升管子因时立制釜与釜同其实数则异乎周殆不
 可以一概论且为豆或以木或以瓦木豆实四胜醢
 人言四豆之实是已瓦豆实十胜旊人言豆实三而
 成觳是已梓人所谓豆亦瓦豆耳臀之所实当与木
 豆同数或谓釜豆固非齐之法然蹈谓豆区釜钟各
 自四而登者乃齐之乱法也奚取焉曰晏子以齐旧
卷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0092-0631b.png
 四量四胜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为钟陈氏
 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以公量收是晏
 子当春秋之时去成周为未远其论四量必有本也
 或谓周之量深尺方尺汉制亦然算方一尺则所受
 一斛若实四豆无乃大寡乎曰周用指尺八寸汉用
 黍尺十寸量方尺深尺虽同而其尺有长短之差故也
重一钧
 量法本起于黄钟之龠至于釜之深尺内方尺而圜
卷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0092-0631c.png
 其外其重一钧若汉律历之斛亦深尺内方尺而圜
 其外其重乃至二钧何也考律历志则汉用黍尺十
 寸若周则指尺八寸说文曰咫八寸周尺也王制曰
 古者以周尺八寸为步今以周六尺四寸为步此八
 寸尺之證也周量方尺而狭故其实一釜而重一钧
 汉量方尺而广故其实一釜而重二钧本朝范镇尝
 言周之釜重一钧汉之釜重二钧其声皆中黄钟乃
 知尺为权衡相传至今不变唯量为不同今之大府
卷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0092-0631d.png
 量此古量半之殊不知周之一钧即今之半钧盖今
 之尺既倍于古则今之半即古之全今之黄钟重半
 钧即古之重一钧者也
其声中黄钟之宫
 古者神瞽考中声以制量则知量法本起于黄钟之
 龠盖黄钟中声也周制远矣参以汉制黄钟之律其
 始以秬黍千二百积之黍之积有多寡故律之管有
 短长黄钟之管其长九寸其所容之黍千有二百而
卷二十七 第 30a 页 WYG0092-0632a.png
 馀律自是生焉故以一黍之广为一分积分而寸寸
 而尺尺而丈丈而引则知五度之法皆起于其长以
 千二百黍之重而为十二铢积铢而两两而斤斤而
 钧钧而石则知五权之法皆起于其重以千二百黍
 之多而为一龠积龠而合合而胜胜而豆豆而区区
 而釜则知五量之法皆起于其多而众法具焉是以
 五度皆起于黄钟之长五权皆起于黄钟之重量之
 深尺方尺以至重一钧者既合乎黄钟之权度而又
卷二十七 第 30b 页 WYG0092-0632b.png
 起乎黄钟之龠其中黄钟之宫宜矣
概而不税
 概所以平物也不税所以公天下也贾氏援赵商之
 问概而不税廛人何以有税郑曰官量无税彼廛人
 有税在肆常用者也其说陋矣今考廛人敛市之总
 布后郑以为守升斛者之税非谓升斛有税也以升
 斛受其税耳不然则角人之齿骨以度量受之掌染
 草之草物以权量受之岂皆谓之税哉以此量概之
卷二十七 第 31a 页 WYG0092-0632c.png
 平通用于民亦通用于官此所以为不税也
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
厥后兹器维则
 铭之为义有以为戒者有以为美者戒若汤之盘铭
 是也美若卫孔悝之鼎铭是也此量之款识则铭其
 美而已盖圣人制量本乎黄钟之龠五权五度六律
 六吕皆始于此而礼乐实寓焉非时文之君何足以
 探制作之理祭统曰有其位而无其德不敢作礼乐
卷二十七 第 31b 页 WYG0092-0632d.png
 有其德而无其位不敢作礼乐德与位兼者非时文
 而何惟时文之君内思于心外索于物信臻乎是理
 之极故其量足以该天下之美而谓之嘉量以观四
 国者谓大观在上之观巍然在上立此嘉量之法而
 以中正观天下也允启厥后兹器维则者谓五则之
 则非特后世五量取则于此如五权之轻重五度之
 长短六律六吕之高下亦皆取则于此也舜之先于
 同度量武王之先于谨权量亦是此意铭之所谓时
卷二十七 第 32a 页 WYG0092-0633a.png
 文思索岂欺我哉
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
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金坚也锡柔也锡居金六分之一故专言铸金之状
 上经言改煎金锡则不耗而此言其證以青色为贵
 弓人曰青也者坚之徵也惟金亦然金之青则其色
 纯其力坚其次青白则色差杂矣其次黄白则杂而
 弱矣至于黑浊则秽滞而不可用矣故铸金之状始
卷二十七 第 32b 页 WYG0092-0633b.png
 则变黑浊为黄白又变黄白而为青白又变青白而
 为青纯则亦复其本而得其至坚之性者也言于㮚
 氏为量之后兹其所谓上齐者乎
段氏
 段氏为铸器以序工知之也凡农器耕以钱耨以镈
 穫以铚镈之为利大矣臣工之诗曰庤乃钱镈庤具
 也良耜之诗曰其镈斯赵赵刺也周家以农事开国
 而盈盛之世以此为告成功之颂宜乎段氏以镈器
卷二十七 第 33a 页 WYG0092-0633c.png
 专其职而记考工者又以粤无镈为首称即此意推
 之则段氏虽亡而不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