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六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0092-060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总义卷二十六    宋 易韨 撰
  冬官考工记第六
 冬官非火于秦也其亡久矣盖自周辙既东之后诸
 侯恶其害已而灭去其籍是以太平钜典不闻于孔
 门学者之传习亦不见于先秦传记之所纪载遗言
 湮没诚可于邑其亦幸而煨烬既息复出于汉也其
 又不幸而编帙散逸冬官空焉河间献王以千金求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0092-0602d.png
 之弗𫉬于是以考工记补其阙或曰考工记非周书
 也言周人上舆而有梓匠之制言周人明堂而有世
 室重屋之制言沟洫浍川而非遂人之制言旂旗旟
 旐而非大司马司常巾车之制其视周典诚大不类
 而不知三代有异制以意逆之而已书曰司空掌邦
 土居四民时地利而百工即四民之一也况其制度
 纤悉靡不备举而其文亦邃伟闳丽足以𤼵圣经之
 秘学者遗其迹而探其本则其于冬官也亦思过半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0092-0603a.png
 矣
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或坐而论道或作而行之或
审曲面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
之或饬力以长地财或治丝麻以成之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自王公以至农妇是已百
 工则并列于其间而本末精粗备焉贵贱不同均以
 利天下为事故曰国有六职六职非先王之制记考
 工者专为百工设也于是言百工居一而复序列六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0092-0603b.png
 职之义观先后之序而工之为利博矣或坐而论道
 莫尊于王公或作而行之莫贵于士大夫而百工乃
 居王公士大夫之次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莫急
 于商旅或长地材而治丝麻莫切于农妇而百工乃
 居商旅农妇之首何也荀卿曰精于道者兼物物精
 于物者以物物王公士大夫职于道者也故视百工
 为先商旅农妇职于物者也故视百工为后惟守之
 世谓之工者虽不过乎物而百工之事皆圣人所作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0092-0603c.png
 则实进乎道盖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
 百工之职兼大人小人之事记考工者以百工而与
 居六职之一其意深矣哉
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
埶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
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
谓之妇功
 坐论谓之王公论治国平天下之道也作行谓之士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0092-0603d.png
 大夫行王公所论之道也上言王公下言士大夫而
 不言孤卿举上下以见其中则孤卿可知矣五财谓
 金也木也水火土也传所谓天生五材是已五材而
 加以皮玉设色则为八材经所谓百工饬化八材是已
 皮玉设色有非民用者故曰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
 之百工珍异则非地官之所谓珍异也质人言市之
 珍异廛人言膳府之珍异场人言场圃之珍异而郑
 氏皆以为四时食物此非食物也凡民用所关则贱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0092-0604a.png
 者可以为珍而常者可以为异先王必有以通之故
 曰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
 者平地山泽之农皆与焉故言长地财丝可以为帛
 麻可以为布而皆出于五亩之宅嫔妇化治而已故
 言治丝麻以成之长者长于始也成者成于终也
粤无镈燕无函秦无庐胡无弓车粤之无镈也非无镈
也夫人而能为镈也燕之无函也非无函也夫人而能
为函也秦之无庐也非无庐也夫人而能为庐也胡之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0092-0604b.png
无弓车也非无弓车也夫人而能为弓车也
 圣人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而器非人之所能为也专
 设百工之职是以工精其业而器便于人若举国之
 人而皆能为之则非百工之常其性习然也粤居东
 南之极土多涂泥金锡生焉田器尤盛此夫人所以
 能为镈则何以谓之无镈燕居东北之极迫近边境
 人善禦敌铠甲尤精此夫人所以能为函则何以谓
 之无函秦处西陲汧陇泾渭之间地多细木善作矜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0092-0604c.png
 柲此夫人所以能为庐则何以谓之无庐胡为北夷
 即獯鬻猃狁匈奴之属初无屋宅田猎畜牧逐水草
 而居此夫人所以能为弓车则何以谓之无弓车四
 者谓之无非果无也名生于不足而亦泯于有馀四
 国之人皆能为是器则有之名不立故尔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
之作也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虽百工之事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0092-0604d.png
 而圣人之道于是乎在惟天下之知者能明圣人之
 道而创其物又得天下之巧者运其心术而述知者
 之所创然后为百工者得以专习其爇而世守巧者
 之所述就其三者而言之以知视巧则知为精以巧
 视工则工为粗曰知曰巧曰工虽精粗不同要之所
 创者不出乎物所述所守者亦此所创之物皆百工
 之事而已记考工者推本乎圣人之所作则知形而
 下者之器皆形而上者之道也易曰备物致用立成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0092-0605a.png
 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
皆圣人之所作也
 此经所以證上经也所言不过四者之事何足以尽
 圣人之所作记考工者盖以理而推之太极动而为
 阴阳布而为五行是五行者天地生成自然之理鲧
 汨之而彝伦斁禹次之而彝伦叙此五行所以居九
 畴之初一今考工记所述刃之以金为体者以火为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0092-0605b.png
 用故于金言烁器之以土为体者以水为用故于土
 言凝水行乘舟以济不通陆行乘车以任重致远则
 木之为用无往而不利记考工者举此四者以推五
 行造化之理以明圣人器用之制使天下因物以穷
 理则又不特此四者而已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
良材美工巧然而不良则不时不得地气也
 此四者无一不备然后可以为器用之良或阙一焉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0092-0605c.png
 则又有重轻存乎其间世固有材美工巧而或至于
 不良者不时不得地气也时若冬析干春液角夏治
 筋秋合三材是已地气若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
 粤之剑是已就其重轻而言则天时地气为先材美
 工巧次之要不若合四者之为良也
橘踰淮而北为枳鸲鹆不踰济貉踰汶则死此地气然
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
为良地气然也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笴吴粤之金锡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0092-0605d.png
此材之美者也天有时以生有时以杀草木有时以生
有时以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泽此天时

 百工之事贵乎巧而事有非人力之所能致则工巧
 亦不可以专尚要必以天时地利材美为本此记考
 工者所以详言此三者之事盖斥卤之地不能使草
 木之生植宜乎橘踰淮而北为枳鸲鹆不踰济貉踰
 汶则死也倡优之所不能使铁剑之铦利宜乎郑之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0092-0606a.png
 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金锡迁乎其地而弗能为
 良也栎杜之樗不能使之中规矩宜乎燕之角荆之
 干妢胡之笴吴粤之金锡所以独称乎材之美也善
 耕者不能使冬种而春穫宜乎天有时以生杀草木
 有时以生死石有时以泐水有时以凝泽无非因乎
 天之时然也盖天时有阴阳之异候地气有燥湿之
 异齐而其材有疏稹坚柔之异质三者备而后工得
 以施其巧此经虽不详言工巧而善用之三者则无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0092-0606b.png
 非工巧之事故曰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
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攻木之工轮舆弓庐匠车梓
攻金之工筑冶凫㮚段桃攻皮之工函鲍韗韦裘设色
之工画缋钟筐㡛刮摩之工玉楖雕矢磬抟埴之工陶

 考工记之言工者其数凡三十然攻木之工七而外
 复有辀人之职其实则八也设色之工五而画缋分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0092-0606c.png
 为二其实则四也析而言之其数若差合而言之皆
 三十而已然有以人名者有以氏名者有以事名者
 惟画缋一职独言所职之事其他如轮人舆人之类
 则以人名之谓工以巧为能不必责之世守也如筑
 氏冶氏之类则以氏名之谓官有世功族有世业必
 世习之为贵也言人则上经所谓工有巧是已言氏
 则上经所谓守之世谓之工是已然攻木无称氏者
 攻金抟埴无称人者盖制木必以巧而金土实贵乎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0092-0606d.png
 世习宁非记者深得先王制作之意乎
有虞氏上陶夏后氏上匠殷人上梓周人上舆
 上之为言尚也昔者圣人逆推世变之所趋而为之
 默制其变所谓一代之制初非偏尚之为徇世儒泥
 考工之说则曰四代各有所尚殊不知有虞氏之泰
 尊则固尚陶矣而夏后氏之山罍则亦未始不尚陶
 夏后氏之世室则固尚匠矣而殷人屋用重檐则亦
 未始不尚匠殷之崇牙则固尚梓矣而夏后氏之龙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0092-0607a.png
 簨簴周人之璧翣则亦未始不尚梓周之乘路则固
 尚舆矣而有虞氏之鸾车夏后氏之钩车殷之大路
 则亦未始不尚舆由是言之设一官制一器固不足
 以尽四代之所尚而舍是亦不足以推世变之所寓
 要之考工之说特举一代所专尚者言之耳
故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
 故者继上文而言也上经言周人尚舆而工之所聚
 为多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0092-0607b.png
 工五抟埴之工二惟攻木之工独居七焉七者之中
 弓庐匠梓各居其一而轮人舆人车人者乃居其三
 又于三者之中舆人居其一轮人析而二车人析而
 三其外又有辀人为辀是车之三工又别而为七此
 一器而工多惟车为最以周人所尚故也
车有六等之数车轸四尺谓之一等戈柲六尺有六寸
既建而迤崇于轸四尺谓之二等人长八尺崇于戈四
尺谓之三等殳长寻有四尺崇于人四尺谓之四等车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0092-0607c.png
戟常崇于殳四尺谓之五等酋矛常有四尺崇于戟四
尺谓之六等车谓之六等之数
 此兵车也诗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郑氏引此文笺
 之是车之六等为前驱所建可知矣所谓车轸四尺
 者兵卓之轮六尺有六寸轵崇三尺有三寸加轸与
 轐之七寸则为四尺也是轸去地四尺矣自轸以上
 皆差以四尺其数凡六故六等之数轸一人二之外
 其兵有四曰戈柲曰殳曰车戟曰酋矛皆插而建之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0092-0607d.png
 于车戈柲六尺有六寸既建而迤止戈为武之义也
 殳长寻有四尺卓戟常酋矛常有四尺皆置之车旁
 备而不用之义也出则先刃入则后刃言不以刃向
 国有国者之所宜远也观兵车之制而先王不急于
 用兵可推矣
凡察车之道必自载于地者始也是故察车自轮始凡
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朴属无以为完久也不
微至无以为戚速也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0092-0608a.png
 古者观转蓬而为轮然后因物生智而为车车之有
 轮所以利转故察之之道一曰必自载于地者始二
 曰欲其朴属三曰欲其微至车之材众矣然载于地
 而众力之所资焉者轮而已故察车自轮始其次则
 轮之用以完久为固轸之行以戚速为利朴属者言
 其附著于地则坚而不浮所以为完久也微至者言
 其践行于地则微而不滞所以为戚速也是三者皆
 察之以道故曰察车之道言道则超乎形数之表盖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0092-0608b.png
 有非目力之所能给者矣
轮已崇则人不能登也轮已庳则于马终古登陀也
 已太也甚也崇高也庳下也终古犹言常也陀阪也
 古人制器内穷天下之理外尽天下之法故大不踰
 寻丈小不踰方寸所谓轮崇六尺有六寸天下之中
 制也轮过于崇则其轸亦过于四尺矣故轸为太高
 而人之力有所不能登轮或已庳则其轸亦不及四
 尺矣故轸为太下而马之力有所不能引人不能登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0092-0608c.png
 则其力怠马不能引则常若登阪而倍用其力此非
 车之善者也
故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
之轮六尺有六寸
 此以马之高下为节也兵车革路也田车木路也乘
 车玉路金路象路也兵车乘车驾国马田车驾田马
 然兵车乘车之轮皆六尺有六寸而田车之轮独六
 尺有三寸亦可以推先王缓急轻重之意矣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0092-0608d.png
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轸与轐焉四
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
 轮之中为毂毂之末为轵舆后之横木谓之轸轴上
 之伏兔谓之轐伏兔尾后即所以衔轴上载车轸者
 也自轸而上即车舆也轮崇六尺有六寸则轵居其
 中得三尺有三寸加轸与轐之七寸则车舆去地四
 尺矣人长八尺则与车舆去地之尺适得其半其长
 短升降适相称焉故曰登下以为节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0092-0609a.png
轮人为轮斩三材必以其时三材既具巧者和之毂也
者以为利转也辐也者以为直指也牙也者以为固抱
也轮敝三材不失职谓之完
 察车之道必自轮始而轮之为体不过三者而已毂
 也辐也牙也轮人何以察之斩三者之材因乎冬夏
 阴阳之时固有得乎天之时材之美者矣三材既具
 又必欲得夫工之巧者和之和之义亦有三毂当轮
 之中以虚受轊以实受辐则有取乎利转辐上凑乎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0092-0609b.png
 毂而下实乎轮之围则有取乎直指牙周乎轮之四
 围以固毂辐之利则有取乎固抱合是三者则轮人
 之制可谓不苟矣虽历时之久不能无弊既弊矣而
 三材各居其所犹不失职故谓之完
望而视其轮欲其幎尔而下迤也进而视之欲其微至
也无所取之取诸圜也望其辐欲其揱尔而纤也进而
视之欲其肉称也无所取之取诸易直也望其毂欲其
眼也进而视之欲其帱之廉也无所取之取诸急也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0092-0609c.png
 轮虽一物而备毂辐牙之三体此经言望其毂望其
 辐而不言望其牙者盖望而视其轮则牙在焉轮之
 制取乎圜故欲其幎尔而下迤又欲其微至幎尔而
 下迤者谓如中之幂物下直而不倚微至者谓微著
 于地周流而不滞此所以为圜也辐之制取乎易直
 故欲其揱尔而纤又欲其肉称揱尔而纤者谓如人
 手之削而其下有杀小之势肉称者又如人体之壮
 而小大有相称之势此所以为易直也毂之制取乎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0092-0609d.png
 急故欲其眼又欲其帱之廉眼如人之眼𨼆然而起
 帱之廉者以革鞔之欲其负干而廉隅自见此所以
 为急也望者远而视之也进者近而视之也惟轮独
 贵乎望而视者以察车自轮始加详焉故耳
视其绠欲其蚤之正也察其菑蚤不齵则轮虽敝不匡
 菑谓辐入毂中者也蚤谓辐入牙中者也绠谓轮箄
 也下经言六尺有六寸之轮绠三分寸之二是已盖
 凿牙之始以三分寸之二为辐骹外箄辐骹外箄则
卷二十六 第 16a 页 WYG0092-0610a.png
 车行安帖而不掉故曰视其绠欲其蚤之正以轮之
 凿孔取其正也辐入牙中者既视之而欲其正则辐
 入毂中者又察之而欲其与蚤不相齵贾氏谓齿牙
 参差谓之齵今菑与蚤一一相当而无参差龃龉之
 患若是则轮以久而不能无弊故虽敝其用不匡匡
 方也不方则转无所胶矣
凡斩毂之道必矩其阴阳阳也者稹理而坚阴也者疏
理而柔是故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毂虽敝不藃
卷二十六 第 16b 页 WYG0092-0610b.png
 斩毂之道犹察车之道言道之无乎不寓散在万物
 虽察车斩毂皆有道存焉故也必矩其阴阳者阳木
 稹理而坚阴木疏理而柔使所斩之材各具坚柔疏
 稹之性则取其阳者去其阴者初何待于矩惟一木
 之性或有中坚稹而外疏柔者或有坚柔疏稹之相
 间者不以矩而辨则器之成也必有缓急偏胜之弊
 故轮人之斩毂于是有矩之之道所谓矩者初非方
 矩之矩而以方矩之法察之毂之材贵乎坚以火养
卷二十六 第 17a 页 WYG0092-0610c.png
 其阴则疏理而柔者虽不能必其稹理而其坚则可
 以齐乎阳也故曰毂虽敝不藃藃暴也言矩得其道
 而毂材坚密无暴起之患也
毂小而长则柞大而短则挚
 柞狭也挚危也小大欲其称而已
是故六分其轮崇以其一为之牙围
 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
 今以乘车兵车之轮言之六分其轮崇以其一为之
卷二十六 第 17b 页 WYG0092-0610d.png
 牙围则牙围尺有一寸当分为两面郑氏不分两面
 只就一面尺有一寸上便说三分牙围而漆其二若
 是则轮围两面为牙围共二尺二寸矣实与经意不
 合今以两面牙围共一尺一寸言之则每面各得五
 寸半共为尺有一寸如此而后合六分取一之数
参分其牙围而潻其二
 牙围每面五寸半今先以四寸半三分之每分得一
 寸半是漆其二者为三寸其一不漆者为一寸半外
卷二十六 第 18a 页 WYG0092-0611a.png
 馀一寸三分之是漆者得三分寸之二兼上三寸共
 为三寸三分寸之二不漆者得三分寸之一兼上一
 寸半以半寸为十五分三分寸之一作十分是不漆
 者共为一寸三十分寸之二十五郑氏谓不潻其践
 地者也如牙厚一寸三分寸之二之说此以意推之
 非经之正文皆有所不取
椁其漆内而中诎之以为之毂长以其长为之围
 先郑云椁两漆之内相距之尺寸也旧注云牙厚一
卷二十六 第 18b 页 WYG0092-0611b.png
 寸三分寸之二馀二寸分于内外面故各一寸是六
 尺有六寸之轮漆内六尺四寸此说无所据若谓牙
 厚一寸三分寸之二便为漆内则非矣既曰漆内安
 可便以牙厚计之漆内之制未明则毂长三尺二寸
 围径一尺三分寸之二亦非也今以经之文意推之
 除不漆其践地者只据漆者三寸三分寸之二则两
 面为七寸三分寸之一兼上轮崇六分之五为五尺
 五寸是漆内共得六尺二寸三分寸之一中诎之为
卷二十六 第 19a 页 WYG0092-0611c.png
 三尺一寸三十分寸之五此毂之长也亦所以为围
以其围之阞捎其薮
 捎除也阞三分之一也薮谓壶中众辐所趋之地而
 容辐菑者也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
 用注无有谓空虚毂中空虚轮得行以一毂之围得
 三尺一寸三十分寸之五而为三十辐之所凑苟薮
 孔稍广则毂之力弱而有不胜任之患故三分其围
 而除一为薮围三尺一寸三十分寸之五以此三分
卷二十六 第 19b 页 WYG0092-0611d.png
 之三尺得一尺尚馀一寸三十分寸之五以一寸为
 三十分又三之为九十分以三十分寸之五为十五
 分共得一百五分三分之一则为三十五分是薮之
 制得一尺九十分寸之三十五薮中大小穿皆以金
 锢其内而贯辐焉
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去三以为轵
 上经言毂空壶中此言毂之大小两头也贤大穿也
 轵小穿也毂长三尺一寸三十分寸之五围三径一
卷二十六 第 20a 页 WYG0092-0612a.png
 则围三尺者得径一尺尚馀一寸三十分寸之五以
 一寸为三十分又三之为九十分又以五分三之为
 十五分共得一百五分三分之一为三十五是毂之
 径亦得一尺九十分寸之三十五与薮相称焉五分
 去一以为贤以一尺五分而去一得八寸以九十分
 寸之三十五而三之为二百七十分寸之一百五五
 分去一则得二百七十分寸之八十四是贤径为八
 寸二百七十分寸之八十四去三以为轵则半贤之
卷二十六 第 20b 页 WYG0092-0612b.png
 数是轵径为四寸二百七十分寸之四十二然贤径
 倍于轵则大穿为太大郑氏疑其误以去一宜为去
 二理或然也然则大穿去五分毂长之二亦得六寸
 二百七十分寸之六十三
容毂必直陈篆必正施胶必厚施筋必数帱必负干既
摩革色青白谓之毂之善
 容者形容也如凡为甲必先为容是已容毂不直则
 非利转之势故必欲其直篆者毂约也采以约之谓
卷二十六 第 21a 页 WYG0092-0612c.png
 之篆如诗所谓约軧是已毂之有约以待施筋施胶
 幔革之用苟或不正则帱何以负干故必欲其正篆
 既正矣然后施胶以附丽之则必欲其厚施筋以固
 结之则必欲其数然后帱以幔毂则必欲廉之外见
 而负于干是以毂革相应而无嬴不足之患五者固
 必欲其善而古人犹为未焉幔毂必将漆之先以骨
 丸之待乾乃以石摩之其色青白则为善之徵故曰
 毂之善
卷二十六 第 21b 页 WYG0092-0612d.png
参分其毂长二在外一在内以置其辐
 上经皆论制毂此以下详言辐之制郑氏谓毂长三
 尺二寸者令辐广三寸半则辐内九寸半辐外一尺
 九寸且经文既言三分毂长则当复除辐广三寸半
 谓毂长三尺二寸亦未为当今以经之文意考之则
 知毂长三尺一寸三十分寸之五以三尺言之二在
 外则得二尺矣尚馀一寸三十分寸之五以一寸为
 三十分又三之为九十分又以五分三之为十五分
卷二十六 第 22a 页 WYG0092-0613a.png
 共为一百五分是二在外者得二尺九十分寸之七
 十其一在内者得一尺九十分寸之三十五于二在
 外一在内之中而置辐焉
凡辐量其凿深以为辐广辐广而凿浅则是以大扤虽
有良工莫之能固凿深而辐小则是固有馀而强不足
也故竑其幅广以为之弱则虽有重任毂不折
 凿深者言毂之深足以受辐之入也辐广者言辐之
 广足以称毂之所受也注云辐广三寸半量其凿深
卷二十六 第 22b 页 WYG0092-0613b.png
 以为辐广则凿深亦三寸半两者相应则其固足以
 相任反是则非辐之善矣辐广而凿浅凿不应于辐
 也则是以大扤虽有良工莫之能固扤言其动摇之
 甚也凿深而辐小辐不应于凿也则是固有馀而强
 不足固有馀言凿之深强不足言辐之小也善为轮
 者必竑其辐广以为之弱则其力相称而足以任重
 竑言度其广狭也弱菑也辐入毂中者也度其辐广
 以为之菑则虽有重任毂不折矣
卷二十六 第 23a 页 WYG0092-0613c.png
参分其毂之长而杀其一则虽有深泥亦弗之溓也参
分其股围去一以为骹围
 参分其毂之长而杀其一者郑氏曰假令辐除入毂
 之中其外长三尺则杀一尺以向牙其尺寸之长特
 假其说以言之此不必泥然凡为辐近毂则欲丰而
 近牙则欲杀牙所以行地于近骹而杀其参分之则
 向下利而泥弗黏也盖辐近毂曰股入毂曰菑近牙
 曰骹入牙曰蚤在股则丰若人之髀股在骹则杀若
卷二十六 第 23b 页 WYG0092-0613d.png
 人胫近足之骹以辐三分之长杀一以向牙以股三
 分之围去一以为骹围则大小称矣
揉辐必齐平沈必均直以指牙牙得则无𣙗而固不得
则有槷必足见也
 水火无心之物也古人善用之而已揉辐以火所以
 齐曲直沈辐以水所以均轻重齐曲直者取其易直
 也均轻重者取其肉称也然辐直则为倨牙曲则为
 句辐牙虽有倨句至于凿内必正正则直以指牙而
卷二十六 第 24a 页 WYG0092-0614a.png
 与牙相得故无用于𣙗而自固不得则虽用𣙗以固
 然轮摇动则𣙗出而足见矣
六尺有六寸之轮绠参分寸之二谓之轮之固
 绠轮箄也凿牙之时其孔向外侵三分寸之二使辐
 骹外箄则车行不掉是谓轮之固
凡为轮行泽者欲杼行山者欲侔杼以行泽则是刀以
割涂也是故涂不附侔以行山则是抟以行石也是故
轮虽敝不甐于凿
卷二十六 第 24b 页 WYG0092-0614b.png
 为轮有常制用之于平地者也行山行泽而拘乎常
 制则遇险必偾遇坎必蹶矣故或损或益而从其宜
 焉行泽者以薄为利故欲杼杼言削薄其践地者则
 是刀以割涂而涂不附山石地也行山者以厚为利
 故欲侔侔言上下之适等则是抟以行石虽石齧之
 而不能动其凿此古人备物致用而深得夫变通之
 宜者也
凡揉牙外不廉而内不挫旁不肿谓之用火之善
卷二十六 第 25a 页 WYG0092-0614c.png
 火刚而善变故制器者资之以揉物若曰揉辐必齐
 则曲者直焉若曰以火养其阴而齐诸其阳则柔者
 坚焉揉牙亦然顺其自然之性而已或逆其性则外
 廉而绝理内损而挫折旁肿负而起惟巧者无此三
 患是谓用火之善
是故规之以视其圜也萭之以视其匡也县之以视其
辐之直也水之以视其平沈之均也量其薮以黍以视
其同也权之以视其轻重之侔也故可规可萭可水可
卷二十六 第 25b 页 WYG0092-0614d.png
县可量可权也谓之国工
 萭或作矩匡或作方此又总括轮人一篇之意大抵
 注目而视方圆不如付诸规矩之为公誊口而议平
 直不如付诸准绳之为审援手而度多寡轻重不如
 付诸权量之为当六者设则天下之为方圆平直多
 寡轻重者皆不能外是固不容加毫末于其间者也
 故可规可萭可水可县可量可权也谓之国工也固
 宜非特百工之事为然凡成顺利于天下者亦此理
卷二十六 第 26a 页 WYG0092-0615a.png
 而已矣
轮人为盖达常围三寸桯围倍之六寸信其桯围以为
部广部广六寸部长二尺桯长倍之四尺者二十分寸
之一谓之枚部尊一枚弓凿广四枚凿上二枚凿下四
枚凿深二寸有半下直二枚凿端一枚
 盖取乎圆轮亦取乎圆盖以二十八弓而凑于部轮
 以三十辐而凑于毂类相似也故以轮人为盖盖之
 为制上为部中为达常下为桯非部无以纳弓于其
卷二十六 第 26b 页 WYG0092-0615b.png
 旁非桯无以含达常于其中盖达常小于桯而桯小
 于部所谓达常围三寸桯围倍之六寸不言可知也
 信其桯围之六寸以为部广之六寸不言可知也部
 长二尺桯长倍之四尺者二为八尺亦不言可知也
 若十分寸之一谓之枚则枚为一分部尊一枚则盖
 斗之上穹然而高者一分也弓凿广四枚则凿孔之
 广所以容弓者四分也凿上二枚以其在上无所受
 而不用力故二分也凿下四枚以其在下有所受而
卷二十六 第 27a 页 WYG0092-0615c.png
 用力为多故四分也凿深二寸有半上言部广六寸
 达常围三寸则达常入部其径一寸是达常两畔犹
 有五寸则凿深二寸有半正合两畔五寸之数而弓
 凿不侵达常也下直二枚者谓凿下四分弓入凿而
 曲二分则下直二分也凿端一枚则凿之狭一分也
 夫一枚为一分部广六寸围三之则尺有八寸其数
 十过百八十分而止弓凿四分而二十八弓已占一
 百一十二分外止于六十八分则部中实少而虚多
卷二十六 第 27b 页 WYG0092-0615d.png
 又以弓凿一百一十二分其深各二寸有半而共凑
 于达常一寸之径其数似不相合然古人深察物理
 上下相制自然坚固缜密而非常工之所能测识者
 矣
弓长六尺谓之庇轵五尺谓之庇轮四尺谓之庇轸
 轵毂末也轮崇与车广同舆广六尺有六寸并两轵
 六尺二寸三分寸之一总一丈二尺八寸三分寸之
 一又以乘舆七寸为轨故旁轨内七寸则减尺四寸
卷二十六 第 28a 页 WYG0092-0616a.png
 入舆下其馀一丈一尺四寸三分寸之一也故六尺
 之弓倍之加部广六寸凡丈二尺六寸又有宇曲之
 减则止可以覆轵若轮之广则又小于轵轸之广则
 又小于轮而弓之庇亦以一尺为差故五尺谓之庇
 轮四尺谓之庇轸
参分弓长而揉其一参分其股围去一以为蚤围
 盖弓近部者谓之尊近外而长则为宇曲三分弓长
 而揉其一则六尺之弓揉而为宇曲者二尺矣参分
卷二十六 第 28b 页 WYG0092-0616b.png
 弓长以一为尊则六尺之弓平而近部者亦二尺矣
 近部谓之股犹辐近毂之为股也宇曲之末谓之蚤
 犹辐入牙谓之蚤也股欲大蚤欲细三分其股围去
 一以为蚤围以弓凿广四分而方围之则股围一寸
 六分去其一以为蚤围则蚤一寸十五分寸之一蚤
 围在末而股围近部谓之尊则与部尊同
参分弓长以其一为之尊上欲尊而宇欲卑上尊而宇卑
则吐水疾而霤远盖已崇则难为门也盖已卑是蔽目
卷二十六 第 29a 页 WYG0092-0616c.png
也是故盖崇十尺良盖弗冒弗纮殷亩而驰不队谓之
国工
 上欲尊谓近部之二尺也宇欲卑谓下为宇曲之四
 尺也盖桯并达常一丈故宇曲之四尺者垂二尺部
 上高则其势隆宇下卑则其势俯此所以吐水疾而
 霤远也至于盖崇十尺其中正也谓以宇二尺并人
 长八尺则于十尺为称过乎十尺则盖已崇而难为
 门不及乎十尺则盖已卑而反以蔽人之目是以盖
卷二十六 第 29b 页 WYG0092-0616d.png
 之崇必十尺古之所谓良盖者不以衣覆之故曰弗
 冒不以丝系之故曰弗纮如是平亩而驰有殷其震
 地之声宜若坠矣而不坠是弓之入于部者固而不
 可摇也故谓之国工与轮人为轮之国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