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
卷二十 第 1a 页 WYG0092-051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总义卷二十    宋 易韨 撰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
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
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乃辨九州之国使同贯

 言邦国则王畿之外五等诸侯之国言都鄙则王畿
 之内三等食采之地此二者举中国言之辨人民以
卷二十 第 1b 页 WYG0092-0512b.png
 知其刚柔缓急之异俗辨财用以知其衣食器械之
 异齐以至九谷六畜数者职方氏皆以图而考其数
 复以数而总其要又以数要而周知其利害利如土
 宜土化之类凡利于民者害如地慝之类凡害于民
 者职方氏既已周知而历数然后大司马以九畿之
 籍而施邦国之政职使九州之国各共其职以任其
 政无有不同之贯利此其官所以列于大司马之属
 而谓之职方氏
卷二十 第 2a 页 WYG0092-0513a.png
东南曰扬州
 禹贡扬州之域东距海北据淮故曰淮海惟扬州殷
 人以淮入徐故扬州止谓之江南周人复以淮入扬
 而循禹之旧不言淮海而曰东南者变禹贡之文也
 然禹贡以帝都所在故首言冀州周都镐京在雍州
 之域而乃以扬州为先焉周人建国东南先服王化
 之始故以东南为首称而正南次之亦犹禹之治水
 既载壶口则以冀州为首记其功之所自始不特帝
卷二十 第 2b 页 WYG0092-0513b.png
 都而已
其山镇曰会稽
 稽计也吴越春秋曰禹巡守天下会计修国之道以
 会稽名山汉志属会稽之山阴县唐为越州会稽县
 山在州东南二十里今州为绍兴府
其泽薮曰具区
 孔安国会稽郡具区泽在西古文以为震泽是吴南
 太湖名唐属苏州今为平江府
卷二十 第 3a 页 WYG0092-0513c.png
其川三江
 书曰三江既入震泽厎定震泽太湖也尧时洪水泛
 滥有此水势与周之职方不同而孔安国乃云江至
 彭蠡分为三入于震泽是求合乎禹贡之说似矣然
 书以江汉所汇之处为彭蠡泽在今江州湖口县界
 江至湖口合三为一未闻其分一为三也又太湖在
 苏湖常三州之间自不与江水相通彭蠡所汇之江
 何从而入之耶班固知大江与震泽不相通又附会
卷二十 第 3b 页 WYG0092-0513d.png
 为之说曰南江自震泽东南入海中江自芜湖东至
 阳羡入海北江自毗陵北东入海毗陵今常州也今
 以大江之在毗陵北东者以当北江正与书合者谓
 南江自震泽东南入海则非经之所谓南江矣又谓
 芜湖有水东至阳羡以为中江其矢为特甚阳羡今
 常州宜兴也与建康之溧阳接境两境中高水皆东
 西分流其东流而下阳羡者固可通海而芜湖之水
 乃皆西北流北向以流入于江初非上阳羡也其为
卷二十 第 4a 页 WYG0092-0514a.png
 误有如此者至桑钦所言北江与固同其叙南江中
 江则其谬滋甚史记正义又曰太湖傍有三水遂以
 为三江之證皆非禹之所谓三江也然则经之三江
 将孰从乎以经證经自有明文汉水出于嶓冢者为
 北江江水出于岷山者为中江既有北江又有中江
 则必有南江近代儒者谓南江自豫章而入于彭蠡
 此说诚可信此则三江已合于荆扬之间至扬州末
 流复言三江岂果分为三乎扬濒海为支川之下流必
卷二十 第 4b 页 WYG0092-0514b.png
 言三江所以纪水之所入也知此则知三江震泽之
 说
其浸五湖
 具区是泽五湖是浸泽浸岂可混而为一考经意既
 谓五湖则不止一湖今如丹阳彭蠡以湖名者甚众
 皆在古扬州恐别有五湖之名但经无明文不可臆
 说
其利金锡竹箭
卷二十 第 5a 页 WYG0092-0514c.png
 考工记曰吴粤之金锡尔雅曰会稽之竹箭禹贡于
 扬州亦曰惟金三品又曰瑶琨筱簜信乎为扬州之
 地利
其民二男五女其畜宜鸟兽
 此等畜多产于南方亦时见有之
其谷宜稻
 稻生于水泽之地经言稼下地是已扬州居东南之
 极及支川下流之所归厥土为涂泥为沮洳故其谷
卷二十 第 5b 页 WYG0092-0514d.png
 宜稻
正南曰荆州
 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殷之荆州南不言衡阳循禹
 之旧也其北境则曰汉南以地志考之荆山在南郡
 临沮县即今荆门军当阳县之地汉水又在其北正属
 襄阳言汉南则殷之荆州寔跨荆山之北至周复以
 荆门之北属豫复禹封域以荆及衡阳为荆州荆山
 即南条衡山即南岳皆在正南之地故曰正南
卷二十 第 6a 页 WYG0092-0515a.png
其山镇曰衡山
 汉志长沙国湘南县衡山在东南唐属衡州衡阳县
 本酃县地要之衡山连亘数邑凡酃县之东北以至
 湘南县之东南则皆衡山也
其泽薮曰云瞢
 汉志华容县有云瞢泽在南然司马相如言云梦泽
 方八九百里则云梦非止一泽随所在而为之名左
 传定公四年楚子涉睢济江至于云中则知在江之
卷二十 第 6b 页 WYG0092-0515b.png
 北者为云又昭公三年楚子郑伯田江南之梦则知
 在江之南者为梦禹贡言云土梦作乂盖南北高下
 不等故江北之云方见土而江南之梦已作乂其势
 然也
其川江汉
 汉志蜀郡湔氐道岷山在西徼外江水所出今考唐
 元和志则岷山近在茂州而江源远出西徼在松州
 之境案松州交川县江源镇江水之迹始见于此南
卷二十 第 7a 页 WYG0092-0515c.png
 流至翼州翼水县又南流至茂州汶山县汶山即岷
 山禹导江所始之地又南流至成都府成都县有沱
 江镇禹贡东别为沱是也又西南流至眉州通义县
 又南流至戎州𤏡道县今为叙州宜宾县又东流至
 泸州泸川县又东流至渝州巴县又东流至涪州涪
 陵县又东流至忠州临江县又东流至万州南浦县
 又东流至夔州奉节县又东流至归州秭归县又东
 流至峡州夷陵县又东流至江陵府江陵县又东流
卷二十 第 7b 页 WYG0092-0515d.png
 入澧州界即禹贡东至于澧之地至岳州巴陵县有
 洞庭湖即禹贡九江水经云九江在长沙下隽县正
 其地也又东陵即巴陵江水至此自东而迤北至鄂
 州江夏县又东流至江州浔阳县今为德化县有彭
 蠡泽即禹贡江汉汇泽之地又东北流至池州秋浦
 县今为贵池县又东北流至润州丹徒县州今为镇
 江府北对扬州江都乃汉志所谓东至江都入海者
 也汉志不知汉水所自误认嶓冢山之西嘉陵江为
卷二十 第 8a 页 WYG0092-0516a.png
 西汉水与禹贡漾汉大异考之唐元和志兴元府金
 华县今为镇𨽻三泉县嶓冢山在县西三十里漾水
 所出东流至洋州兴道县又东流至金州西城县又
 东流至均州武当县有沧浪州即禹贡沧浪之水又
 东流至襄阳府襄阳县又东流至鄂州长寿县又东
 南流至复州竟陵县今为景陵县有渗参水即禹贡
 三澨也又东南流至沔州汉阳今县为汉阳军有大
 别山即禹贡至于大别以入于江之地禹贡所记江
卷二十 第 8b 页 WYG0092-0516b.png
 汉皆发源于梁州周礼不载梁州山川故至荆州而
 后言其川江汉江自今归州之秭归县以至鄂州之
 武昌县凡一千四百馀里汉江自今均州之武当县
 以至汉阳军之汉阳县凡一千四百馀里皆荆州之
 地江汉分流于其间至是合流诗曰滔滔江汉南国
 之纪是也
其浸颍湛
 左氏传昭元年王使刘定公劳赵孟于颍杜氏谓颍
卷二十 第 9a 页 WYG0092-0516c.png
 水出阳城县案汉志县属颍川郡即今河南府颍阳
 县又襄十六年楚公子格帅师及晋师战于湛阪杜
 氏谓襄城昆阳县北有湛水东入汝案地志襄城即
 今汝州之襄城县昆阳故城今在汝州之叶县已上
 二者皆古豫州之域经以为荆州之浸必有脱误处
其利丹银齿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宜鸟兽其谷宜稻
 禹贡荆州言砺砥砮丹惟金三品羽毛齿革其地利
 古今然也然荆州亦言金与簬楛则未尝无金锡竹
卷二十 第 9b 页 WYG0092-0516d.png
 箭扬州亦言齿革及惟金三品则未尝无丹银齿革
 特以其产之多者言之
河南曰豫州
 禹贡荆河惟豫州其封在大河之南南条荆山之北
 故曰荆河殷之豫州则南境距汉北境接河故曰河
 南周人于豫州亦曰河南而南境则仍禹贡之旧不
 曰荆河互文以见也
其山镇曰华山
卷二十 第 10a 页 WYG0092-0517a.png
 汉志京兆华阴县华山在其南后汉华阴属弘农郡
 唐及今为华阳县
其泽薮曰圃田
 汉志河南郡中牟县圃田泽在西唐以县属郑州今
 属开封府圃田泽一名原圃
其川荥洛
 禹贡导沇水东流为齐入于河溢为荥厥后济不溢
 河荥泽遂枯汉志河南郡虽有荥阳县而不言荥泽
卷二十 第 10b 页 WYG0092-0517b.png
 唐元和志于郑州荥阳县云县西北四里有故渎恐
 未必然盖水北为阳县当在泽北不应泽在县北也
 汉志弘农郡上洛县洛水出冢岭山东北至巩入河
 又卢氏县熊耳山在东禹导洛始此而洛水实出于
 上洛之冢岭山今考之唐商州洛南县冢岭山在县
 南七十里洛水所出也又东流至本州之上洛县又
 东流至虢州卢氏县界熊耳山在县南五十里又东
 流至河南府之巩县会伊瀍涧之水以入于河
卷二十 第 11a 页 WYG0092-0517c.png
其浸波溠其利林漆丝枲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
其谷宜五种
 郑康成曰波读为嶓孔安国言禹贡有播水无波水音
 与播同古字从山从番读为嶓冢之嶓康成诚有所
 见而然尔雅云水自洛出为波度其地其卢氏巩县
 之间即今商虢州河南府之地左氏传庄四年楚令
 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营军临随杜氏以为溠
 水在义阳厥县西东南入郧水义阳即今信阳军之
卷二十 第 11b 页 WYG0092-0517d.png
 西去随甚近唐志随州随县溠水出县西四十里此
 正古豫州之地郑康成乃谓溠宜属荆州在此非也
 盖汉人误以南阳郡为荆州不知古荆在荆山之南
 康成徇汉地志之说误矣
正东曰青州
 禹贡有青有兖有徐殷并青于徐而徐兼扬州之淮
 故江南曰扬州周复以淮归扬而并徐于青正在畿
 东故曰正东
卷二十 第 12a 页 WYG0092-0518a.png
其山镇曰沂山
 唐沂州沂水县本汉东筦县属琅琊郡沂山在县北一
 百二十四里
其泽薮曰望诸
 唐宋州虞城县汉属沛郡今属南京应天府孟诸泽
 西北十里俗号盟诸故书谓之孟诸周礼谓之望诸
 汉志谓之盟诸史记谓之盟都其实一也
其川淮泗
卷二十 第 12b 页 WYG0092-0518b.png
 禹贡导淮自桐柏汉志南阳郡平氏县桐柏大复山
 在东南唐以其地为桐柏县属唐州淮水所出东流
 至蔡州之真阳又至申州之义阳县今为信阳军信
 阳县又东流至光州定城县又东北流至濠州招信
 县今属泗州本汉临淮郡淮陵县地乃古徐州之域
 即汉志所谓淮至淮陵入海者也又东北经楚州之
 旴眙县今为盱眙军与泗州隔淮相对又至楚州山阳
 县入海汉志济阴郡乘氏县泗水东南至睢陵入淮
卷二十 第 13a 页 WYG0092-0518c.png
 此孔安国引以證禹贡者汉乘氏属济阴郡唐以郡
 为曹州今为兴仁府县属焉睢陵即今泗州招信县
 之北境然汉志所载自有两泗水其一即自此乘氏
 至毗陵入淮者又一泗水出鲁国辨县西南至方与
 入沛唐元和志辨与方与皆在兖州今袭庆府泗水县
 东陪尾山泗水出焉其源有四西南流至本州曲阜
 县北分为二流北为洙南为泗其间即夫子设教之
 地又西南三十五里至本州瑕丘县西二十五里洙
卷二十 第 13b 页 WYG0092-0518d.png
 复与泗合又南流至本州鱼台县界县本汉方与地
 属山阳郡即所谓自方与入沛者也又东南流经徐州
 沛县汉属沛郡即所谓自沛入淮者也又东南经徐州
 彭城县又至泗州以入于淮徐兖泗皆古徐州之境
 周并于青
其浸沂沭
 汉志泰山郡盖县沂水南至下邳入泗盖县在唐及
 今皆兖州之境下邳唐属泗州今为淮阳军沂经下
卷二十 第 14a 页 WYG0092-0519a.png
 邳分为二水一水于城北西南入泗又一水经城东
 亦注泗谓之小沂水汉志琅琊郡东筦县沭水南至
 下邳入泗唐志沂州沂水县本汉东筦县地沭水所
 出东南至泗州下邳县又东北流至泗州涟水县今
 为涟水军至此与泗合而入淮
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二女其畜宜鸡狗其谷宜稻麦
 禹贡于徐州言淮夷蠙珠暨鱼周并徐于青其馀皆
 兼此二州而言
卷二十 第 14b 页 WYG0092-0519b.png
河东曰兖州
 夏殷皆言济河惟兖州谓东河之东济水之北也周
 人以青兼徐而兖州又得越乎济之东南故徐之岱
 山职方以为兖之山镇徐之大野职方以为兖之泽
 薮是也故曰河东
其山镇曰岱山
 汉志泰山郡博县泰山在西北博在唐为乾封属兖
 州今为袭庆府奉符县泰山一曰岱山禹贡海岱惟
卷二十 第 15a 页 WYG0092-0519c.png
 青州海岱及淮惟徐州是青州在岱山东北徐州在
 岱山东南周并徐入青而不以岱属青州兖在西北
 实兼有其地
其泽薮曰大野
 汉志泰山郡钜野县大野泽在县北唐以县属郓州
 今属济州案禹贡徐州言大野既猪周无徐州故以
 属兖
其川河泲
卷二十 第 15b 页 WYG0092-0519d.png
 禹贡言导河积石案汉志金城郡河关县积石山在
 西自唐及今为积石军然禹之导河始于积石其实河
 源远在西塞之外汉张骞班固及水经山海经等皆
 不知其地唐穆宗长庆元年刘元鼎使吐蕃归踰湟
 水湟水出蒙谷抵龙泉与河合溯河之上流繇洪济
 渠西南行二千里水益狭其南三百里三山中高而
 四下曰紫山古所谓昆崙者也其地盖剑南之西虏曰
 穆穆哩山河源其间色赤行益远他水并注则浊自
卷二十 第 16a 页 WYG0092-0520a.png
 此东北直穆克依额音碛尾入吐谷浑以至积石东北流
 至鄯州龙天县界又东流至河州枹罕县界又东流
 至兰州五泉县又东北流至会州会宁县又东北
 流至灵州回乐县又东北流至三受降城又东迤南
 至朔州之鄯阳县又南流至岚州合阿县又南流至
 石州临泉县又南流至隰州永和县又南流至慈州
 吉昌县又南流至绛州龙门县今以县属河中府乃
 龙门口即禹贡所谓至于龙门者也又南流至陜州陜
卷二十 第 16b 页 WYG0092-0520b.png
 州对河为华州华阴县太华山在县西八里河经太华
 之北故曰华阴即禹贡所谓南至于华阴也至此
 方自南迤东至陜州陜右县今为陜县有厎柱山
 在黄河中禹贡所谓东至于厎柱也又东流至河南
 府之王屋县又东流经本府之河阳县今为孟州府
 有孟津禹贡所谓东至于孟津是也又东流经本府
 之巩县有洛水入河禹贡所谓东过洛汭是也又
 东流至卫州汲县其黎阳县有黎山即禹贡所谓至
卷二十 第 17a 页 WYG0092-0520c.png
 于大伾是也又东北流至桐州临河县又东北流至
 澶州顿丘县又北流至魏州贵乡县今省入于大名
 府之元城县又东北流至贝州经城县今省入大名
 之宗城县又东北流至冀州南宫县禹贡降水亦入
 河以禹河东徙故自入海而不入于河降水故渎在
 县东南六里禹贡所谓北过降水是也又冀州西北
 接邢赵深三州三州皆有大陆泽禹贡所谓至于大
 陆是也又东北流至沧州饶安县即禹贡北播于九
卷二十 第 17b 页 WYG0092-0520d.png
 河同为逆河入于海之地大抵河行万馀里岂独为
 兖州之川禹贡济河为兖州即其地考之自魏至
 至沧凡一千三百馀里其河之东境皆兖之域泲
 水在经及汉志皆以此字从水从𠂔按说文从水
 从𠂔注出兖州之川惟禹贡从水从齐又案汉志从
 水从齐其水出常山郡房子县赞皇山乃别是一水
 名则此二字音同实异后世虽例以从水从齐者为
 兖州之川其实乃字之误当以古文为正按禹贡道
卷二十 第 18a 页 WYG0092-0521a.png
 沇水东流为济考之则在河东郡之垣曲县王屋山
 在县北沇水所出伏流至河内郡之轵县唐为济源
 县以济水出平地有二源故名济源南流入于河禹
 贡入河复截河而南溢为荥在郑州荥泽县本汉荥
 阳县北寔受溢河之济水济水自春秋后不复截河
 而入于荥矣今虽有荥泽而故渎湮塞不可考又东
 至汴州又东北至曹州为陶丘又东北至菏泽在广
 济军之东北自河至此凡七百馀里皆古济所经之
卷二十 第 18b 页 WYG0092-0521b.png
 地今不复有济水但存其名而已又菏泽虽不受济
 水亦自有源仍旧东流世俗因其旧名亦以济名之
 然东南至兖州金乡鱼台入徐州沛县与泗水合而
 入淮又一派禹贡济水至菏泽即东北会于汶汶水
 出兖州乾符县今袭庆府奉符县凡北流至郓州须
 昌县又东北流至齐州临邑县又东北流至淄州高
 苑县又东流至青州博昌县以入乎海自汶水源至此
 皆古济之地实古兖州之域也
卷二十 第 19a 页 WYG0092-0521c.png
其浸庐维
 郑康成曰庐维当为雷雍盖濮州雷泽县雷夏泽在
 北又灉沮二水源俱出雷夏泽正兖州之境颜师古
 曰卢水在济北卢县康成读曰雷非也唐以卢县属
 郓州今废入阳谷
其利蒲鱼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六扰其谷宜四种
 利与青州同民畜与豫州同
正西曰雍州
卷二十 第 19b 页 WYG0092-0521d.png
 禹贡有雍有梁故梁为正西而雍为西北殷周皆省
 梁入雍故雍州为正西
其山镇曰岳山
 汉志有扶风汧县吴山在西古文以为汧山雍州山
 然案唐陇州汧源县而岍山北与陇山接禹贡导岍
 是也此正岍山非所谓吴山吴山同在陇州却自有吴
 山县在州西北一百二十里吴山又在县西南五十
 里周都五岳之外以此特近故为岳山秦都咸阳亦
卷二十 第 20a 页 WYG0092-0522a.png
 为西岳唐为国之西镇山谓之西吴
其泽薮曰弦蒲
 汉志有扶风汧县北有蒲谷乡有弦中谷雍州薮今
 属陇州汧源县
其川泾汭
 汉志安定郡泾阳县开头山在西泾水所出唐以泾
 阳源为平凉属原州今属渭州又东南流至泾州临
 泾保定二县又东南流至邠州之宜禄新平永寿三
卷二十 第 20b 页 WYG0092-0522b.png
 县又东北流至京兆府之醴泉高陵云阳三县以入
 渭汭水者非禹贡所谓汭也禹贡言汭皆水北之汭
 此所谓汭者雍州之川名汉志右扶风汧县汭水出
 西北东入泾此正公刘居豳之地诗所谓芮鞠之即
 徐广曰新平漆县东北有豳亭其国城在邠州东北
 二十九里三水县界古豳城是也正与公刘诗合又
 唐志泾州临泾县有汭水西自陇州华亭县流入一
 名宜禄川然泾陇二州在邠州之西则非邠州之汭
卷二十 第 21a 页 WYG0092-0522c.png
 要皆雍州之川也
其浸渭洛
 汉志陇西郡首阳县鸟鼠同穴山在西南渭水所出
 唐省首阳入渭源后省今置渭源堡属熙州鸟鼠
 山在县西渭水有三源正东微南流至本州之襄武
 县又东流五十里至巩州之陇西县又东流至秦州
 上邽县又东流至陇州南田县今省入吴山又东流至
 凤翔府岐山县又东流至京兆府万年县又东流至
卷二十 第 21b 页 WYG0092-0522d.png
 华州华阴县东北入于河谓之渭口禹贡所谓汭是
 也洛水别是雍州一浸非禹贡导洛自熊耳之洛郑
 康成曰洛出怀德释者引诗之瞻彼洛矣为證案汉
 志左冯翊怀德县之疆梁源即洛水怀德即京兆府
 之富平县今县属耀州即汉左冯翊之地北条荆山
 在县西正汉志洛水之源也孔安国注禹贡东会漆
 沮之下曰漆沮二水名亦曰洛水出冯翊北孔𨽻达
 引水志云出冯翊怀德县东南入渭正与汉志合又一
卷二十 第 22a 页 WYG0092-0523a.png
 洛水出庆州洛源县在唐之京兆西北五百馀里考
 之地志非一源案唐志庆州洛源县本汉归德县地
 属北地郡有于向山在县北三十里洛水所出因以
 名县东流至鄜州洛交县又东南流至京兆府云阳
 县之东境又经同州澄城县之西境此去富平之怀
 德亦为甚近不应言两洛水以其异源而下流同入
 于渭故皆以洛水名之如冀之清漳浊漳青之大沂
 小沂徐亦有两泗水以其同入不害其为名称之同
卷二十 第 22b 页 WYG0092-0523b.png
其利玉石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马其谷宜黍稷
 禹贡于雍州言厥贡球琳琅玕孔氏谓球琳皆玉名
 琅玕石而似玉
东北曰幽州
 舜十二州本有幽州水土既平以冀为帝都省幽
 入冀殷人南都河南之亳复舜幽州之名周人又以幽
 州兼殷之营州实禹贡青州隔海东北之境故曰东
 北
卷二十 第 23a 页 WYG0092-0523c.png
其山镇曰医无闾
 后汉志辽东郡无虑县有医无闾山唐地志营平乃
 汉辽西郡则其山又为营平之东北
其泽薮曰貕养
 汉志琅琊郡长广县貕养泽在西唐莱州昌阳县
 本汉县属东莱郡今为莱阳县貕养泽在县东北
 四十里盖此泽介乎东莱琅琊两郡之间也
其川河泲
卷二十 第 23b 页 WYG0092-0523d.png
 经于兖州言其川河泲盖兖州北距河而南据泲禹
 贡言济河惟兖州则惟兖州之川宜也幽州远在东
 北于河泲何与盖幽州虽跨有辽水为东北而实西
 南越海兼有青州之东北境所以琅琊郡之貕养泽
 泰山郡之淄水千乘郡之时水皆在幽州之域光武
 十三年以辽东属青州二十四年还属幽州是知幽
 州实可以有青州王璜张楫云九河陷海中是九河
 未陷之前凡登莱海岸及滨沧二州之东境皆在幽
卷二十 第 24a 页 WYG0092-0524a.png
 州之地与兖州东南分界故其川同于河泲
其浸菑时
 汉志泰山郡莱芜县原山淄水所出东至博昌入泲
 考舆地记则袭庆府莱芜县淄水所出其地即汉之
 泰山郡东北流入淄川县汉莱芜故城在东北过临
 淄县东又东北过利津县又东北入于海与汉志入
 泲不同盖入泲乃禹川之旧自济之上流既涸故淄
 水入海汉志千乘郡博昌县时水东北至钜鹿县入
卷二十 第 24b 页 WYG0092-0524b.png
 马车渎乃今青州之境青州临淄县有时水本汉千
 乘郡之地
其利鱼盐其民一男三女其畜宜四扰其谷宜三种
 幽州跨海有鱼盐之利
河内曰冀州
 舜十有二州有幽有并有冀水土既平之后以冀为
 都省十有二州之幽并入焉以馀州准之则知禹贡
 冀州东西南之三面皆距河而北境则越乎常山今
卷二十 第 25a 页 WYG0092-0524c.png
 之燕云营平诸州皆其地也殷人复以冀州北境复
 舜之幽州而东西南皆禹迹之旧盖东河之西西河
 之东南河之北也故曰两河间周人又分冀而复舜
 之并州故曰河内而已
其山镇曰霍山
 汉志河东郡彘县霍太山在东唐及今晋州霍邑本
 汉彘县霍山一名太岳在县东三十里
其泽薮曰杨纡
卷二十 第 25b 页 WYG0092-0524d.png
 郑康成曰杨纡所在未闻颜师古引尔雅云秦有杨
 纡李巡又以为在扶风而此乃以为冀州未详其义
 及所在
其川漳
 汉志上党郡长子县鹿合山浊漳水所出东至邺入
 清漳又沾县大黾谷清漳水所出东北至邑成入大
 河是二漳皆出于上党也唐志浊漳水出潞州长子
 县本汉县有发鸠山浊漳水所出东北流至本州所
卷二十 第 26a 页 WYG0092-0525a.png
 理之上党县又东北流至本州之潞城县漳水一名潞
 水又东北经本州之垣县黎城县又东流至相州之邺
 县又东北流至磁州澄阳县又东北流经潞州之洛水
 县有衡漳故渎俗名阿难渠则知合清漳而谓之衡漳
 清漳出大原府之乐平县本汉沾县少山在县西南清
 漳所出东南流至仪州之和顺县又东南流至潞州黎
 城县之东北又东北流至洛州之洛水县又东北与浊
 漳合而至贝州之寰城县又东北流至德州之长河县
卷二十 第 26b 页 WYG0092-0525b.png
 乃漳之南岸其北岸即瀛州之平舒县自此东入于海
其浸汾潞
 汉志太原郡汾阳县北山汾水所出西南至汾阴入
 河考唐岚州静乐县今属泽州即汉汾阳县之地汾
 水东南流入太原府之交城阳曲太原清源文水五
 县又东南流至汾州温城介休灵石汾西四县又东
 南流入晋州之霍邑赵城洪洞临汾四县又东南流
 至绛州之正平稷山龙门三县又南流至河中府宝
卷二十 第 27a 页 WYG0092-0525c.png
 鼎县北入于河唐潞州潞城县本汉潞县属上党郡
 漳水一名潞水在县北阚骃曰潞水在县北为冀州
 浸即漳水也盖周以浊漳为潞清漳为漳
其利松柏其民五男三女其畜宜牛羊其谷宜黍稷
 冀州多山山气多男故五男三女禹贡冀州厥木惟
 条条长也其利松柏宜矣
正北曰并州
 舜有并州禹贡以并入冀州殷因之周复分冀复舜
卷二十 第 27b 页 WYG0092-0525d.png
 并州以天下之势言之冀州在西河之东雍州在西
 河之西并州介乎雍冀之间故曰正北
其山镇曰恒山
 汉志恒山郡上曲阳县常山谷在西北按唐定州恒
 阳县有北岳今改为中山府县为曲阳即汉之旧也
其泽薮曰昭馀祁其川虖池呕夷
 汉志代郡齿城县虖池河东至参合又东至文安入
 海此言参合则属高柳县汉高柳县𨽻代郡唐贞观
卷二十 第 28a 页 WYG0092-0526a.png
 以后为默啜所破州县俱废开元十年改定襄为云
 中有高柳故城则齿城又当在高柳之北虖池河源
 未之详其河自雁门县西南流入崞与唐林二县又
 西南流至忻州秀容县又西南流入定襄县又南流
 至太原府孟县又东流至恒州之灵寿真定九门藁
 城谷城五县又东流至定州无极县又东流入深州
 之饶阳鹿城安平三县又东南流入瀛州之高阳河
 间二县又东流入莫州之唐兴及莫县以至任丘文
卷二十 第 28b 页 WYG0092-0526b.png
 安县即汉志所谓至文安入海者也康成曰呕夷祁
 夷也出平舒汉志代郡平舒县有祁夷水唐蔚州兴
 唐县本代郡地呕夷一名滱水出县西北高氏山东
 北流至兴唐县又东流至瀛州之博野东流入于河
其浸涞易
 汉志代郡广昌县涞水东南至容城入河案唐蔚州
 飞狐县即汉广昌县地有飞狐口涞水所出东南流
 至易州易县又东北流至涞水县又南流入容城县
卷二十 第 29a 页 WYG0092-0526c.png
 汉志所谓东至容城入河者也汉志涿郡故安县阎
 乡易水所出东至范阳入濡并州寝水亦至范阳入
 涞此言易出故安则近幽州之境案唐蔚州飞狐县
 周属并州自县北入妫州之怀戎即古飞狐口易水
 所出东南流至易州易县至北方是汉涿郡故安县
 之地又东流至涿州之归义县又东北流至涿州范
 阳之南界即汉志所谓至范阳入涞者也
其利布帛其民二男三女其畜宜五扰其谷宜五种
卷二十 第 29b 页 WYG0092-0526d.png
 九州之说其来尚矣孔安国以禹贡九州为帝尧之
 制遂谓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
 营州馀乃尧旧非也考之舜典其说甚明始言肇十有
 二州次言咨十有二牧然后命禹平水土是则平水
 土之命与夫十有二州之建其先后次第自有可考
 而不诬者禹别九州书以贡名在治水之后禹贡于逐
 州之下虽各列随山浚川之说然皆追求其治水踪
 迹而后辨山川之险易量其道里远近以定赋贡之
卷二十 第 30a 页 WYG0092-0527a.png
 高下不得以舜之十二州为后也善乎班固之言曰
 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
 水既平更别九州列五服其先后次序正所以发明
 当时置州之意
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
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又
其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服又其
外方五百里曰蛮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夷服又其外
卷二十 第 30b 页 WYG0092-0527b.png
方五百里曰镇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藩服凡邦国千
里封公以方五百里则四公方四百里则六侯方三百
里则七伯方二百里则二十五子方百里则百男以周
知天下凡邦国小大相维王设其牧制其职各以其所
能制其贡各以其所有王将巡狩则戒于四方曰各修
平乃守考乃职事无敢不敬戒国有大刑及王之所行
先道帅其属而巡戒令王殷国亦如之
 其要专在建牧一事周制九牧实舜之咨十有二牧
卷二十 第 31a 页 WYG0092-0527c.png
 之遗制皆所以统天下之邦国使之考礼正刑以尊
 天子
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
都鄙以辨土宜土化之法而授任地者王巡守则树王

 树植也立也王巡守则有四方之舍土方氏既为之
 土地相宅而知利害之所在然后掌舍为之设梐枑
 再重为车宫辕门为坛壝宫棘门而土方氏植立之
卷二十 第 31b 页 WYG0092-0527d.png
怀方氏掌来远方之民致方贡致远物而送逆之达之
以节治其委积馆舍饮食
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通其财利同其数器壹其度
量除其怨恶同其好善
 道路达财利通此合方之事也未及夫政焉同数器
 而九仪之命皆有定守一度量而五则之制亦有定
 用此合方之政也未及夫教焉至于除其怨恶同其
 好善则讲信修睦无有异志合方之为教也大矣
卷二十 第 32a 页 WYG0092-0528a.png
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诵四方之传
道正岁则布而训四方而观新物
 合方氏之同好善因人心之善还以道之而已至此
 一职专以训方为事亦非于人心好善之外别有所
 谓训也道四方之政事则政事固有良而平者矣与
 其上下之志则志固有醇而正者矣诵四方之传道
 古今之事亦有格言大训可以为法者矣此皆人心自
 有之善训方从而训道之也
卷二十 第 32b 页 WYG0092-0528b.png
形方氏掌制邦国之地域而正其封疆无有华离之地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山师掌山林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
致其珍异之物
川师掌川泽之名辨其物与其利害而颁之于邦国使
致其珍异之物
原师掌四方之地名辨其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之可
以封邑者
卷二十 第 33a 页 WYG0092-0528c.png
匡人掌达法则匡邦国而观其慝使无敢反侧以听王

 人之不善隐微而未露者谓之慝如土训之道地慝
 诵训之道方慝皆隐微之谓使其邪慝未革虽有八
 法八则将何所正此所以先观其慝
掸人掌诵王志道国之政事以巡天下之邦国而语之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都司马掌都之士庶子及其众庶车马兵甲之戒令以
卷二十 第 33b 页 WYG0092-0528d.png
国法掌其政学以听国司马家司马亦如之
 政即都家车马兵甲之戒令也学则学其戒令而肄
 习于都家之学者也政以任国子之已命者经所谓
 士是已学以待国子之未命者经所谓庶子是已然
 国子所以守禦而戒令同乎众庶则立法公矣教以
 都家之政学而掌之以国法则兵政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