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092-04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总义卷十七     宋 易韨 撰
  夏官司马第四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
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
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马
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马中士十有六人
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十有二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092-0485b.png
人徒三百有二十人
 鲁会晋师于上鄍舆师受一命之服晋享六卿于蒲
 圃舆尉受一命之服所谓舆者车也晋作三行以禦
 狄其后晋中行穆子与无终战于大原毁车为行所
 谓行者徒也成周师田之法险野以徒为主易野以
 车为主于是设二司马之属专掌车与徒之任异于
 五官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092-0485c.png
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
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
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
有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司勋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
十人
马质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八人
量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四人徒八人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092-0485d.png
小子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羊人下士二人史一人贾二人徒八人
司爟下士二人徒六人
掌固上士二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司险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疆中士八人史四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候人上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史六人徒百有二十人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092-0486a.png
环人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在秋官者掌送逆邦国之通宾客令其守涂地者为
 之聚𢷌谓之四面环之可也在夏官者止于徒十有
 二人何以环之乎今考簭人九簭之名九曰巫环郑
 氏谓簭可致师不此则以为致师之簭孟子曰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既谓之天时非四面环之之
 义环得天时之吉则其为簭名信矣
挈壶氏下士六人史二人徒十有二人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092-0486b.png
 挈壶之制不可考以唐制推之水海浮箭四匮注水
 始自夜天池入于日天池自日天池入于平壶以次
 相注入于水海浮箭而上以浮箭为刻分昼夜计十
 二时每时八刻二十分每刻六十分箭四十八二箭
 当一气岁统二百一十九万一千五百分悉刻于箭
 上铜乌引水而下浮箭而止登至于昼夜之刻分至
 之候冬夏长短昏晓隐见与周官晷影无差
射人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092-0486c.png
胥二人徒二十人
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射鸟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罗氏下士一人徒八人
掌畜下士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士下大夫二人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
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诸子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胥二人徒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092-0486d.png
二十人
司右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
虎贲氏下大夫二人中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八人胥
八十人虎士八百人
 此言虎士八百人与牧誓言虎贲三百人其数为不
 同盖此以卫至尊为主惟众而后可以备仪卫
旅贲氏中士二人下士十有六人史二人徒八人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092-0487a.png
节服氏下士八人徒四人
方相氏狂夫四人
大仆下大夫二人小臣上士二人祭仆中士六人御仆
下士十有二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𨽻仆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弁师下士二人工四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甲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
八十人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092-0487b.png
司兵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戈盾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弓矢下大夫二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
徒八十人
 五兵之用远则弓矢射之近则矛者勾之然后殳者
 击之戈戟刺之此司兵掌五兵司戈盾之掌戈盾司
 弓矢之掌六弓四弩八矢相为先后者也
缮人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092-0487c.png
十人
稿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戎右中大夫二人上士二人
 戎车革路也王于军事乘革路则用勇力之士为右
 乃以中大夫为之君有常尊兵革重事故也
齐右下大夫二人
道右上士二人
大驭中大夫二人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092-0487d.png
戎仆中大夫二人
齐仆下大夫二人
道仆上士十有二人
田仆上士十有二人
驭夫中士二十人下士四十人
校人中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十有六人府四人史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趣马下士皂一人徒四人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092-0488a.png
巫马下士二人医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贾二人徒二十

牧师下士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廋人下士闲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圉师乘一人徒二人圉人良马匹一人驽马丽一人
职方氏中大夫四人下大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府四
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土方氏上士五人下士十人府二人史五人胥五人徒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092-0488b.png
五十人
怀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合方氏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训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形方氏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形犹人之形有相属之义
山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092-0488c.png
川师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
十人
原师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
十人
匡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掸人中士四人史四人徒八人
都司马每都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
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092-0488d.png
家司马各使其臣以正于公司马
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制畿封
国以正邦国设仪辨位以等邦国进贤兴功以作邦国
建牧立监以维邦国制军诘禁以紏邦国施贡分职以
任邦国简稽乡民以用邦国均守平则以安邦国比小
事大以和邦国
 言佐王以统御诸侯之权实天子之所自出
以九伐之法正邦国冯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092-0489a.png
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
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
之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正月之吉始和布政于邦国
都鄙乃县政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政象挟日而敛

 政谓九法九伐之类布于邦国都鄙可也万民何与
 焉圣人惟能合民之情内外远近通行无间而后可
 以言政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092-0489b.png
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
五百里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畿又其外方五
百里曰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采畿又其外方五百
里曰卫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又其外方五百里
曰夷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镇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
蕃畿
 此言外方五百里则以方言之非言面也以方言之
 是每面面二百五十里两面之方为五百里自侯畿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092-0489c.png
 至蕃畿通为二千五百五十里两面相距通为四千
 五百里并王畿千里通为五千五百里其增于禹者
 五百里之蕃服耳然周之蕃服虽不列于禹贡九州
 之外而禹贡九州之外咸建五长东渐西被即成周
 蕃服之域是周之蕃服其名虽增于禹而地未尝增
 也
凡令赋以地与民制之上地食者参之二其民可用者
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092-0489d.png
参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中春教振旅司马以旗致
民平列陈如战之陈
 合其众以成列陈其列以为陈
辨鼓铎镯铙之用王执路鼓诸侯执鼖鼓军将执晋鼓
师帅执提旅帅执鼙卒长执铙两司马执铎公司马执
镯以教坐作进退疾徐疏数之节遂以蒐田有司表貉
誓民鼓遂围禁火弊献禽以祭社中夏教苃舍如振旅
之陈群吏撰车徒读书契辨号名之用帅以门名县鄙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092-0490a.png
各以其名家以号名乡以州名野以邑名百官各象其
事以辨军之夜事其他皆如振旅遂以苗田如蒐之法
车弊献禽以享礿
 帅以门名见平日统御之方家以号名见平日训治
 之素
中秋教治兵如振旅之陈辨旗物之用王载大常诸侯
载旂军吏载旗师都载旃乡遂载物郊野载旐百官载
旟各书其事与其号焉其他皆如振旅遂以狝田如蒐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092-0490b.png
田之法罗弊致禽以祀祊中冬教大阅前期群吏戒众
庶修战法虞人莱所田之野为表百步则一为三表又
五十步为一表
 表以步度之步长六尺百步则一为三表是三表相
 去二百步又五十步为一表则四表为二百五十步
 矣大阅必用四表所以寓王者节制之师而大武之
 四表实象之盖周都西南一表在南所谓武始而北
 出矣振之而驷伐则有振铎作旗之义历二表三表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092-0490c.png
 而至四表则再始以著往者也商都东北四表在北
 所谓四成而南国是疆复乱以饰归则有鼓退鸣铙
 且郤之义历三表二表而复于一表则乐终而德尊
 者也大阅亦然贾氏乃谓后表在北士卒由后表以
 至南表复回身向北以至后表与乐记之言不合乐
 记言大武则周家一代寓兵之良法当以乐记为正
 或谓三表相距各百步每表各六十丈何以容大阅
 之众若以开方论其势诚窄若据虞人莱所田之野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092-0490d.png
 则迥野左右何有纪极郑氏谓左右之广当容三军
 此指一旁而言若左右两旁当容六军又云步数未
 闻则六军分行左右开张取其容六军之众不以步
 数拘也如此则地𫝑广袤岂止容六军而已
田之日司马建旗于后表之中群吏以旗物鼓铎镯铙
各帅其民而致质明弊旗诛后至者乃陈车徒如战之
陈皆坐
 及田之日司马建熊虎六斿之旗于虞人所设后表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092-0491a.png
 之中据乐记舞而言则后表当是在南一表于是群
 吏如乡师以下以其旗物及鼓铎镯铙等各帅其民
 而致于大司马质明仆旗犹有后至者是慢令也故
 诛之
群吏听誓于陈前斩牲以左右徇陈曰不用命者斩之
 众庶已集命之皆坐于在南之一表群吏听誓则自
 军帅而下皆南面向表誓于陈前
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司马振铎群吏作旗车徒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092-0491b.png
皆作鼓行鸣镯车徒皆行及表乃止三鼓摝铎群吏弊
旗车徒皆坐
 中军以鼙令鼓则旅帅执鼙者也以旅帅居卒伍军
 师之中故曰中军鼓人皆三鼓则军将之执晋鼓者
 也司马振铎则两司马之执铎者也鼓行鸣镯则公
 司马之执镯者也当是时旅帅以鼙令鼓故军将三
 鼓而作之两司马振铎以通之可以作矣故群吏作
 旗车徒皆作既作矣军将又鼓以行之公司马又以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092-0491c.png
 镯而节之可以行矣故车徒皆行及表乃止既止矣
 军三鼓以警之两司马摝铎以止之可以止矣故群
 吏弊旗车徒皆坐此谓自南表以至向北之二表所
 以象武始而北出观兵于盟津之时
又三鼓振铎作旗车徒皆作鼓进鸣镯车骤徒趋及表
乃止坐作如初
 言骤趋则士卒赴敌之心固勇于车徒之行者矣然
 不可无以节之由是及表乃止而军将三鼓以警之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092-0491d.png
 两司马又摝铎以止之可以止矣故曰坐作如初此
 谓自二表以至向北之三表所以象再成而灭商战
 胜于牧野之时
乃鼓车驰徒走及表乃止
 于是军将又鼓以作之则车为之驰徒为之走言驰
 与走则士卒赴敌之心尤勇于车骤徒趋者矣然
 亦不可无以节之由是及表乃止则教习已备而无
 事于坐作之节但止之而已此谓自三表以至向北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092-0492a.png
 之四表所以象三成而南克殷有馀力功成而反者
 也
鼓戒三阕车三发徒三刺
 至此则鼓已三阕车已三发徒已三刺于此皆戒焉
 必三鼓者至于三则节制之正也故大阅之教表为
 三表鼓为三鼓车以三发徒以三刺坐作以三而为
 之止皆三之为节制也
乃鼓退鸣铙且郤及表乃止坐作如初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092-0492b.png
 谓至北之四表军将即令鼓以退之公司马复鸣铙
 以郤之于是军吏士卒回身向南而立复行至表皆
 为之止坐作如初此又谓自北之四表以至三表二
 表而复于向南之一表皆如上文之坐作其异者废
 镯鸣铙而已所以象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
 公左召公右六成而复缀以崇者也
遂以狩田以旌为左右和之门群吏各帅其车徒以叙
和出左右陈车徒有司平之旗居卒间以分地前后有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092-0492c.png
屯百步有司巡其前后险野人为主易野车为主既陈
乃设驱逆之车有司表貉于陈前
 驱谓驱禽兽使趋于围逆谓逆禽兽使不出围
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遂
鼓行徒衔枚而进大兽公之小禽私之𫉬者取左耳
 中军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如习战之时则师田之
 法一焉
及所弊鼓皆駴车徒皆噪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092-0492d.png
 駴如马之骇噪如鸟之噪以示胜敌
徒乃弊致禽馌兽于郊入献禽以享烝
 春社夏礿秋祊不言入献禽而冬烝独言之者以外
 行致禽馌郊之礼然后献禽于宗庙故谓之入
及师大合军以行禁令以救无辜伐有罪
 及者继事之辞未有师也谓时田以习战以为用师
 之备而已
若大师则掌其戒令涖大卜帅执事涖衅主及军器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092-0493a.png
 若有强梗弗率者负固弗服者与夫侵犯王略而自
 干天诛者天子于是亲帅六师方伯连帅从焉谓之
 大师大司马掌其戒令则方伯连帅以至军将师帅
 莫不受戒令焉
及致建大常比军众诛后至者
 比其伍两卒旅军师之全缺也
及战巡陈视事而赏罚
 及其成陈而战也巡其陈之队伍疏数与夫车徒旗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092-0493b.png
 鼓之出入莫不视之
若师有功则左执律右秉钺以先恺乐献于社
 大司马左执律右秉钺以先
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
 不言败而言不功王者之师无敌于天下故特不功
 而已
王吊劳士庶子则相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
考而赏诛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092-0493c.png
 植谓筑城板干高博制度系焉则属之于司空要谓
 役人数目功程多寡系焉则受之于司徒待考而赏
 诛必以植要为本
大会同则帅士庶子而掌其政令若大射则合诸侯之
六耦大祭祀飨食羞牲鱼授其祭
 大祭祀谓庙享之礼飨食则礼公侯等于庙
大丧平士大夫丧祭奉诏马牲
 平则正丧礼之职与其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