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0092-04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总义卷十三     宋 易韨 撰
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

 王者之业传之先祖而后受天之命以有天下凡历
 代之玉镇大宝器皆得以有而藏之以天府名官重
 之也掌祖庙之守藏是先王之器守也与其禁令则
 王者以道守其器者也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0092-0417b.png
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
 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者若顾命之越玉五重陈宝
 有所谓赤刀弘璧琬琰大玉夷玉天球之类皆所以
 显先王之道德而受天命者也亦所以戒后王之怠
 荒而轻世守者也既事藏之传之无穷其可忽诸
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
之治
 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者计治之书也与玉镇大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0092-0418a.png
 宝器同藏于天府者民亦国之宝也吏尤亲于民者
 也先王盖深致意焉如登贤能之书于天府而教得
 其中登民榖于天府而政得其中计狱弊讼登中于
 天府而刑得其中凡此无非所谓治中之书天府受
 而藏之以诏王察群吏之治则吏道益谨民心益固
 然后可以永保天命而玉镇大宝器为可守也
上春衅宝镇及宝器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
季冬陈玉以贞来岁之美恶若迁宝则奉之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0092-0418b.png
 上春衅宝镇宝器以神道敬之也以祖庙守藏之官
 而使之沃盥执烛致敬于神也季冬建丑之月乃除
 旧布新之时陈玉礼神以贞来岁之𡠾恶敬神之命
 也宝镇宝器藏于祖庙奚以迁为冇故而迁因以奉
 之虽迁勿失也
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榖数则受而藏之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此民数榖数之登于天
 府者所以必待乎祭天之司民司禄也考之天文志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0092-0418c.png
 司民为轩辕角其十七星之两角有大民小民司禄
 为文昌三能之第六星天有是星先王以是而名官
 又使之以民数榖数而登之于天府其知国本之所
 在矣
典瑞掌玉瑞玉器之藏辨其名物与其用事设其服饰
 典瑞所掌之玉瑞玉器即大宗伯之以玉作六瑞以
 玉作六器之类名物即镇圭之类用事即朝日之类
 服饰即缫藉之类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0092-0418d.png
王晋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朝日
 大圭不琢象天道之质朝日次于祀天故普之镇圭
 琢四镇之山有镇安四方之义用以朝日故执之玉
 人曰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服之者普
 之也又曰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守之者执之也
 缫藉谓之服饰则成于组织用以藉玉备五色则谓
 之五采采色一成为一就五就则五采皆成以日为
 众阳之宗上有以参天地之功故用大圭镇圭缫藉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0092-0419a.png
 以朝日 古之王者春朝朝日秋莫夕月备阴阳之
 义也此皆言朝日而不及夕月者明尊阳卑阴之义
 而已春秋于月食不书而日食则书之与此意同然
 则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主日以为报天之礼则
 尊阳卑阴可知矣然朝日以大圭镇圭而祀日月以
 圭璧是朝礼与祀礼异也言祀及月而朝不及月虽
 有尊卑之辨然夕月对朝日而言可互文见之耳
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缫皆三采三就子执榖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0092-0419b.png
璧男执蒲璧缫皆二采再就以朝觐宗遇会同于王诸
侯相见亦如之
 此圭璧继于镇圭之后即大宗伯之以玉作六瑞者
 也其义已详于前矣然上公九命故桓圭九寸侯伯
 七命故信圭躬圭七寸子男五命故榖璧蒲璧五寸
 此命数也若桓圭信圭躬圭之缫藉皆三采三就榖
 璧蒲璧之缫藉皆二采再就则非命数也用以藉圭
 璧而隆杀寓焉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0092-0419c.png
瑑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以覜聘
 此诸侯遣臣聘覜于天子者也然公侯伯以圭而其
 臣亦以圭子男以璧而其臣亦以璧不特此而已圭
 之外又加以璋璧之外又加以琮臣非可以踰乎君
 其用异也郑氏谓璋以聘后夫人以琮享之学者遂
 因以推圭璋之文殊不知玉人曰璧琮九寸诸侯以
 享夫人又曰瑑圭璋八寸璧琮八寸以覜聘所谓瑑
 圭璋璧琮者与圭璋璧琮固自不同也明矣五等诸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0092-0419d.png
 侯以桓及蒲榖饰其圭璧而其臣特瑑之而已五等
 诸侯或三采三就或二采再就而其臣特二采一就
 而已此所以为尊卑之分
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
 玉人言四圭尺有二寸两圭五寸是二者各为一器
 初不言有邸今此言有邸者谓邸以璧琮则犹托宿
 之邸也郑氏乃谓一玉俱成然璧之色苍琮之色黄
 而圭之色青不应一玉可以俱成也邸以托宿为义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0092-0420a.png
 则是四青圭而托于苍璧两青圭而托于黄琮以此
 求之方合玉人之制 大宗伯之六器以苍璧礼天
 以黄琮礼地而大司乐之职冬日至则礼天于圜丘
 夏日至则礼地于方丘谓之礼则礼之常也若夫四
 圭有邸两圭有邸用之于祀亦用于旅然国有大故
 则旅上帝及四望有故而后称旅乃与祀天地同其
 五祀岂礼之常者乎是不然璧圆象天而四圭以象
 天道之全琮方象地而两圭以象地道之偶托之于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0092-0420b.png
 邸用以祀天地则亦礼之常者旅特通用之而已盖
 旅以上帝四望为主而谓之大旅则天神地祇以下
 皆与于祭此所以兼用礼天地之玉也
祼圭有瓒以肆先王以祼宾客
 祼圭有瓒谓酌郁鬯之瓒也盖宗庙之六享皆以将
 瓒祼而后肆解牲体以为馈食大宗伯所谓肆献祼
 享先王是已宾客亦有祼即大行人所谓王礼再祼
 一祼之莭宾客亦有肆即大行人所谓飨礼九献七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0092-0420c.png
 献五献之序于先王言肆于宾客言祼互文也
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
 一圭而邸以璧故谓之圭璧璧圆固所以象天而一
 圭所邸则于天道为不足故以之祀日月星辰半圭
 为璋而邸以琮射以贯之故谓之璋邸射琮方固所
 以象地而半璧所邸则于地道为不足故以祀山川
 以造赠宾客日月星辰成象于天其用则一而山川
 宾客何以同其玉山川有阻固之功宾客有藩屏之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0092-0420d.png
 功此所以不嫌其为同也
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
 义并见大司徒之职
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珍圭以徵守以恤凶荒者王使其臣徵召诸侯或适
 列国𤼵仓廪以惠民则执珍圭以为符信珍有贵重
 之义不可轻也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者王使其
 臣起诸侯之军旅治戎疆之兵守则执牙璋以为符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0092-0421a.png
 信牙有森列之义不可乱也
璧羡以起度
 古人之度在乐则起于黄钟在礼则起于璧羡玉人
 之事曰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尔雅亦谓肉倍好
 谓之璧好即孔也以肉倍好则璧之圆凡九寸以其
 旁之一寸而羡其上下则横径八寸而袤十寸以十
 寸之尺而起度则十尺为丈十丈为引以八寸之尺
 而起度则八尺为寻倍寻为常使度或不存天下后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0092-0421b.png
 世因璧羡而可考则王者之五度信矣
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
 王者之孝莫大于严父故始死而敛也以礼天地四
 方之六器开渠为眉以组贯之附于尸之六方圭在
 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盖取方明
 神之象以神之将配于天地也疏璧琮则使通于神
 示焉
榖圭以和难以聘女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0092-0421c.png
 榖善也圭之饰若粟文故谓之榖圭和难若调人和
 仇雠之类聘女若媒氏纳纯帛之类此特用于万民
 而已若天子遣人和诸侯之难及遣人聘女于诸侯
 皆以榖圭行之则可以释诸侯之善恶可以图诸侯
 之交好所谓善者盖取诸此
琬圭以治德以结好琰圭以易行以除慝
 凡圭形皆上锐琬圭则圆其锐而无锋芒之利以和
 顺为义者也琰圭则剡其末而有锋芒之利以刚断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0092-0421d.png
 为义者也凡诸侯之善德者天子遣人以琬圭旌表
 之及诸侯使其臣来聘则亦执此以命事行人言时
 聘以结诸侯之好是也凡诸侯之有过行者天子遣
 人以琰圭诘责之及诸侯使其臣来覜则亦执此以
 命事行人言时覜以除邦国之慝是也然交好本于
 执德之不回故治德为大而结好次之邪慝生于率
 行之不谨故易行为大而除慝次之此其先后之序
大祭祀大旅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大丧共饭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0092-0422a.png
玉含玉赠玉凡玉器出则共奉之
 共者共其物也奉者奉其事也此职皆言玉瑞玉器
 之名物用事而于职末言共之奉之者重其事也
典命掌诸侯之五仪诸臣之五等之命
 命犹天之命也天子制命于上诸侯诸臣承命于下
 而皆有仪焉诸侯之五仪则公侯伯子男之异其名
 诸臣之五命则四命三命再命一命不命之异其数
 然诸侯未尝无命以仪为贵故也诸臣未尝无仪以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0092-0422b.png
 以命为节故也此设官典命之意
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
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
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
 上公九命在周唯宋杞为上公之爵而宋杞未尝为
 二伯也当时所谓二伯者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自陜
 以西召公主之是周召谓八命之三公加命则为九
 命之上公王制所谓三公一命卷是已其国家宫室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0092-0422c.png
 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者国之城方九里宫方
 九百步贰车九乘建常九斿冕服九章桓圭九寸樊
 缨九就介九人礼九牢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凡此
 皆以九为节此礼也亦仪也自上公以下降杀以两
 故侯伯七命子男五命其数皆以七以五为节
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
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
 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不言孤者孤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0092-0422d.png
 卿同乎六命也推而下之则王之上士三命中士再
 命下士一命此虽不见于典命而公侯伯之士一命
 则王之士可以类举也盖自三命以下无出封之制
 其爵为卑虽以阳数命之而不嫌惟五七九为阳数
 之奇故以命五等诸侯六四八为阴数之偶故以命
 公卿大夫之三等而及其出封以其国皆加一等则
 三公为九命之上公卿为七命之侯伯大夫为五命
 之子男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者亦视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0092-0423a.png
 其出封之命数故也 成周之制有以公卿大夫而
 出封者齐鲁普卫是也有以诸侯而入为天子之公
 卿大夫者芮伯彤伯卫侯毛公是也或出或入乃成周
 内外相权之制典命止言出封加一等而无入朝加
 减之文诗之无衣云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
 且吉兮岂曰无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七则
 诸侯七章之服也六则孤卿六章之服也是出服诸
 侯之服而入服公卿之服则入减出加之义明矣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0092-0423b.png
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
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
 诸侯得以世爵象贤也世必以嫡正分也曲礼曰孤
 子当室文王世子曰正室守太庙此嫡子之所以为
 重盖均出于父也均之为兄弟也嫡庶不正祸莫大
 焉于是死则嫡子继之嫡子死则嫡孙继之杜僣乱
 之原定上下之志莫先于此然使诸侯自以嫡继而
 不禀王命则何以奔走天下故周之王者虽不废万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0092-0423c.png
 世之定分而亦未尝无轻重隆杀之权凡世子受命
 于王则有文告之辞申戒饬之意故谓之誓已誓者
 摄其君而至其待之之礼降其君之礼一等若未誓
 则未有嗣诸侯之义故以皮帛继子男而无正礼所
 以尊天子之命也上以尊天子之命下以定万世之
 分而王政行矣
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
命其士一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0092-0423d.png
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其
士不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
 公之孤四命则上同乎天子之大夫执皮帛以视小
 国之君则又上同乎天子之孤然天子之孤执帛而
 加以虎皮大国之孤执帛而加以豹皮此其辨也其
 卿大夫士则同乎侯伯之卿大夫士卿三命大夫再
 命士一命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则各视其命之数子
 男之卿大夫士则又递降公侯伯之卿大夫士一等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0092-0424a.png
 卿再命大夫一命士不命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则亦
 各视其命之数且子男之士不命则亦何以视其命
 之数盖当时有不命之数则亦表异乎不为士者矣
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
 吉凶人事之常也故自王以下皆有吉凶衣服名物
 则冕服衰服之类用事则祀事丧事之类凡诸侯以
 至公卿大夫士莫不皆备其制而曰王之吉凶衣服
 者礼自王始故也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0092-0424b.png
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
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飨射则鷩冕祀四望山川则毳
冕祭社稷五祀则希冕祭群小祀则玄冕
 王之吉服六自衮冕而下皆有章数惟大裘无章以
 黑羔皮为之冕即元冠无旒之冕是冕与裘之尚乎
 质也然司裘以大裘为祀天之服而此则言祀昊天
 上帝而兼及五帝者天道尚质其用一而已若衮冕
 以下之五冕则人道以文为贵书称舜曰予欲观古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0092-0424c.png
 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缋宗彝藻火粉米黼
 黻絺绣此天子十二章之服也其来远矣故此职下
 文亦曰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知衮冕而下
 为山龙等之章则知衮冕而上为日月星辰之章此
 王章十二之明文成周用之无可疑者郑氏徒见左
 氏载臧哀伯三辰旂旗之说遂谓王者相变至周则
 以日月星辰画于旌旗故天子亦冕服九章是不然
 且交龙为旂而周之冕服未尝无龙之饰鸟隼为旟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0092-0424d.png
 而周之冕服未尝无华虫之饰熊虎为旗而周之冕
 服未尝无虎蜼之饰何独谓登三辰于旂旗而遂去
 身章之日月星辰哉玉藻云王被衮象天戴璪十有
 二旒则天数也是冕旒之与衣章一也所戴之冕既
 有十二旒之数则所服之服何独止于九章之饰若
 曰王服九章之衮则冕旒之数亦当依身章而用九
 不特衮冕而已如服鷩冕毳冕希冕玄冕亦当有七
 旒五旒三旒无旒之别然弁师掌王之五冕则曰皆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0092-0425a.png
 玄冕朱里延纽五采缫十有二旒皆五采玉十有二
 知五冕之玉与缫其数皆十二则五服之皆十二章
 为可知况以类求之国十有二门马十有二闲大常
 十有二斿樊缨十有二就凡天子之制无非备物十
 二果何取于一章三章五章七章以至九章为天子
 之服耶贾氏云旧说天子九章据大章而言其章别
 小章章依命数则皆十二为节是旧说诚为可据若
 此则王者衮冕以下之五服有小章有大章大章则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0092-0425b.png
 衮冕以九鷩冕以七毳冕以五希冕玄冕以三以一
 惟小章备其制则皆合乎天数之十二也其说正与
 下文合不特天子之五服而已知希冕为孤之服玄
 冕为卿大夫之服皮弁为士之服此以爵论也然王
 之孤六命而公之孤四命王之卿六命而公侯伯之
 卿三命子男之卿再命王之大夫四命而公侯伯之
 大夫再命子男之大夫一命王之士有上中下三等
 之命而公侯伯之士一命子男之士不命苟非有大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0092-0425c.png
 章小章之异则何以别其命之数又不特诸侯诸臣
 之命服而已如天子之孤执皮帛公之孤亦执皮帛
 所异者虎皮豹皮之别也天子之卿大夫执羔雁而
 诸侯之卿大夫亦执羔雁所异者饰缋饰布之别也
 知命服因其爵而章数视其命然后知天子虽兼用
 诸侯之五服而其大章小章备十二之数也明矣
凡兵事韦弁服视朝则皮弁服凡甸冠弁服
 吉服不同而同于用冕兵田视朝之服不同而同于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0092-0425d.png
 用弁所以尊首饰也然兵田之弁有时而用之惟皮
 弁视朝乃日视朝之礼共用数矣故夏官弁师所以
 专言皮弁之制会五采玉璂象邸玉笄此王之皮弁
 也其服即记所谓三王皮弁素积是已若韦弁则爵
 弁也其服即记所谓爵弁经䊷衣是已冠弁元冠也
 其服即士冠礼所谓主人元冠朝服缁带素韠是已
 韦弁冠弁虽弁师所不载考其制则与皮弁微有损
 益知皮弁朝服素积以为裳则冠弁韦弁之服亦可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0092-0426a.png
 推矣
凡凶事服弁服凡吊事弁绖服
 服弁服丧冠也其服斩衰齐衰弁绖之服则钖衰缌
 衰疑衰也
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王为三公六卿钖衰为
诸侯缌衰为大夫士疑衰其首服皆弁绖
 经书天王惟于此丧事一见之与春秋书天王崩同
 意谨终之义也故天王有父道王后有母道诸侯群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0092-0426b.png
 臣为天王服斩衰为王后服齐衰亦犹人子之为父
 母服也而父母于子亦有服焉故王于诸侯群臣则
 有钖衰缌衰疑衰之差然至尊不可以服言也其首
 服皆加弁绖既葬则除之尔
大札大荒大灾素服
 素服丧礼恐惧修省之意与膳夫言不举之意同
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
如公之服子男之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孤之服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0092-0426c.png
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冕而下如
孤之服其凶服加以大功小功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如
大夫之服其凶服亦如之其齐服有玄端素端
 上经言王之吉服虽兼诸侯之五服而有大章小章
 之辨至此言诸侯诸臣之六服亦各以大章小章为
 等公之服自衮冕而下如王之服衮冕以上则日月
 星辰为王之衣章以下则山龙等九章如王之服也
 侯伯之服自鷩冕而下如公之服鷩冕以上则山龙为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0092-0426d.png
 公之衣章以下则华虫等七章如公之服也子男之
 服自毳冕而下如侯伯之服毳冕以上则华虫为侯
 伯之衣章以下则虎蜼等五章如侯伯之服也至于
 孤之服自希冕而下如子男之服卿大夫之服自玄
 冕而下如孤之服士之服自皮弁而下如大夫之服
 此其等杀也然有王之孤卿大夫士有诸侯之孤卿
 大夫士盖其爵同于孤则同乎希冕爵同于卿大夫
 则同乎玄冕爵同于士则同乎皮弁而其命数之隆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0092-0427a.png
 杀则有大章小章之辨此贾氏之说为可信也已见
 上文
凡大祭祀大宾客共其衣服而奉之大丧共其复衣服
敛衣服奠衣服廞衣服皆掌其陈序
 祭祀宾客衣服上经所言者是也司服则共之奉之
 而已复衣服则始死复魂之用也敛衣服则大敛小
 敛之用也奠衣服则陈于座上者也廞衣服则兴观
 者之廞也掌其陈事则皆有先后之序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0092-0427b.png
典祀掌外祀之兆守皆有域掌其禁令若以时祭祀
则帅其属而修除徵役于司𨽻而役之及祭帅其属而
守其厉禁而跸之
 外祀则国外之祀小宗伯所谓兆五帝于四郊四望
 四类亦如之兆山川丘陵坟衍各因其方是已既有
 兆域必有兆守守其兆域则当掌其禁令如修除兆
 域之废毁者徵役于司𨽻而役之者帅其属守厉禁
 而为之跸者皆所谓禁令也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0092-0427c.png
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其遗衣服藏焉若将祭祀
则各以其服授尸其庙则有司修除之其祧则守祧黝
垩之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
 凡尸之服服死者之上衣以象其生故王者以衮冕
 享先王以鷩冕享先公各随其尸之服也守祧既藏
 其遗衣服故祭祀则各以其服授尸凡宗庙皆月祭
 之故命有司为修除迁庙为祧不必修除也守祧黝
 垩之而已既祭则藏其隋与其服隋谓尸所祭肺脊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0092-0427d.png
 黍稷之属藏其隋则埋于西阶之东藏其服则复归
 于庙祧也
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诏王后之礼事帅
六宫之人共齍盛相外内宗之礼事大宾客之飨食亦
如之大丧比外内命妇之朝暮哭不敬者而苛罚之凡
王后有𢷎事于妇人则诏相凡内事有达于外官者世
妇掌之
 经有两世妇之职天子二十七世妇则天官之世妇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0092-0428a.png
 也每宫卿二人则春官之世妇也其实一而已郑氏
 以比汉大长秋詹事等用士八人之数误矣今以其
 职考之女宫则刑女之役于宫中者六宫之人则女
 御以下之共妇职者外内宗则外内女之有爵而助
 后行礼者外内命妇则九嫔以下及外命妇之亲者
 若此之类皆属世妇岂可以外廷士人参预于其间
 哉然则何以复列世妇于春官之职曰王有祭祀宾
 客之事则后亚王行祼献之礼赞后必用世妇此春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0092-0428b.png
 官世妇之职即天官之世妇出而赞后行礼官之事
 者也
内宗掌宗庙之祭祀荐加豆笾及以乐彻则佐传豆笾
宾客之飨食亦如之王后有事则从大丧叙哭者哭诸
侯亦如之凡卿大夫之丧掌其吊临
外宗掌宗庙之祭祀佐王后荐玉豆视豆笾及以乐彻
亦如之王后以乐羞齍则赞凡王后之献亦如之王后
不与则赞宗伯小祭祀掌事宾客之事亦如之大丧则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0092-0428c.png
叙外内朝莫哭者哭诸侯亦如之
 内宗王同姓女之有爵者外宗王异姓女之有爵者
 妇人无外事惟以从后为职后亚王行宗庙之礼则
 内宗荐加豆笾及以乐彻则佐后传豆笾于外若外
 宗异族于豆笾之荐与彻及羞齍酌献则皆为之佐
 后宾客之飨亦然惟序哭于大丧与哭诸侯之丧则
 外内宗通联其职至于吊临卿大夫之丧则内宗掌
 之外宗无与焉亦其职也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0092-0428d.png
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
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各
以其族凡死于兵者不入兆域凡有功者居前以爵等
为丘封之度与其𣗳数大丧既有日请度甫竁遂为之
尸及竁以度为丘隧共丧之窆器及葬言鸾车象人及
窆执斧以涖遂入藏凶器正墓位跸墓域守墓禁凡祭
墓为尸凡诸侯及诸臣葬于墓者授之兆为之跸均其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0092-0429a.png
 古者君臣分守虽严而义均休戚故葬同兆域谓之
 公墓辨其兆域而图之则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而
 左右之诸侯则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则居左右以
 后此定制也而亦有不可以定制拘者凡自绝于先
 王而至于大僇是死于兵者故弃之而不入兆域若
 以忠义而死于正则谓之有功既入兆域又居前列
 示劝而已凡此皆以其爵等为丘封𣗳数之度兆域
 之制其义如此于是大丧及丧则为之跸墓域而守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0092-0429b.png
 墓禁诸侯及诸臣之葬则为之授之兆为之跸而均
 其禁生死之义备矣
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令国民族葬而掌其
禁令正其位掌其度数使皆有私地域凡争墓地者听
其狱讼帅其属而巡墓厉居其中之室以守之
 一国之民族葬于四郊之外谓之邦墓之地为之图
 则图其地形以待葬者而已正其位则昭穆也掌其
 度数则多寡也使皆有私地域则族葬得以容听其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0092-0429c.png
 墓地之争则族葬不至于相犯又帅其属而巡墓禁
 且居中以守之使民之子孙皆得以尽追远之情则
 本俗之教成矣
职丧掌诸侯之丧及卿大夫士凡有爵者之丧以国之
丧礼涖其禁令序其事凡国有司以王命有事焉则诏
赞主人凡其丧祭诏其号治其礼凡公有司之所共职
丧令之趣其事
 王者之于诸侯群臣何其恩之至义之尽也其死也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0092-0429d.png
 冢人为之掌其兆域之制职丧为之掌其丧纪之事
 是以五服有式殡敛虞祔葬祭皆有常礼不可过也
 不可不及也故曰以国之丧礼涖其禁令序其事凡
 国有司以王命有事焉则诏赞主人以礼拜命也凡
 公有司之所共者此谓在乡则乡之有司共其物在
 国则国之有司共其物各有定制不待王命者则职
 丧以其制令之趣其丧事戒缓也则凶礼达乎上下矣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0092-0430a.png
焉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
 成者成其行之亏者也均者均其习之偏者也五帝
 即此以名学成周因之以为教国子弟之法其义一
 而已盖国之子弟安于富贵易以骄侈一诱于物良
 心或丧则成均之教尤不可缓然成周之教国子弟
 必命之大司乐者以乐之入人也易感人也深使斯
 人鼓舞于其中血气和平志虑纯一非僻不作动与
 理会此大司乐之职所以专掌成均之法其法令弗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0092-0430b.png
 可考矣有虞氏之世命后夔典乐教胄子则犹可想
 见其一二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即所
 以为成均之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即所
 以为成均之教今大司乐言掌成均之法则于规程
 之中而寓性命之理是乃所以勉其为成均者又言
 治建国之学政则于防检之中而寓激劝之术是乃
 所以紏其不为成均者又命有道者有德者使之表
 仪于上而训迪于下如师氏之以三德教国子保氏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0092-0430c.png
 之养国子以道无非所以示其为成均焉然则成均
 者教人之名充之为道德者教人之寔非于道德之
 外而别有所谓成均也以是而行大司乐之教则为
 国子弟者习明于外行修于内举前日之亏者偏者
 纳于至善而皆足以为异时公卿大夫士之选成均
 之教著矣
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
 先王之待有道者与有德者何其至也先则任大司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0092-0430d.png
 乐成均之教死则祭之而名以乐祖是名也非特以
 为教者之报亦所以为学者之劝盖天下之有功者
 必有祭皆所以示不忘本之意田则祭田祖马则祭
 马祖使夫人之为耕为牧者知其本之所自则莫不
 相率而乐趋于事况于行国子弟之教者乎其谓之
 乐祖也固宜然必祭之于瞽宗者何也瞽宗殷学也
 郑氏谓学礼乐于殷之学而当时命名之始则有取
 于瞽司声乐之义故大司乐之教有所谓乐德有所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0092-0431a.png
 谓乐语有所谓乐舞凡道德之所教者声乐之本众
 瞽之所习者声乐之文必能为众瞽之所宗然后可
 以行道德之教此祭于瞽宗之意也大胥曰春入学
 舍采合舞入学则瞽宗之学舍采则乐祖之祭合舞
 则合国子弟之教职之相联者如此
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
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
大武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0092-0431b.png
 乐乐也出于性分者为乐德形于声歌者为乐语见
 于𤼵扬蹈厉者为乐舞先王以六舞动其容以六语
 宣其情二者寔相关而六德何与焉曰是乃所以见
 先王教国子之本也夫德一而已喜怒哀乐未𤼵谓
 之中𤼵而中节谓之和即其中和而体之以至诚谓
 之祗即其至诚而达之于日用常行谓之庸庸用也
 用无不通之谓也由是推之于事亲从兄之际谓之
 孝友此古圣贤君子践履之实行而大司乐乃以为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0092-0431c.png
 教国子之乐德者孟子谓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
 从兄是也礼之寔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
 者是也乐之生而至于乌可已则举天下之事事物
 物何者非吾反身而乐之理先王为是之故又教之
 之以乐语乐语者非若后世所谓乐章等语使学者
 寻行数墨以为传授之习要皆乐德之寓者也兴即
 诗之托兴者道即诗之陈古者讽即微言以动其心
 者诵即叠奏而申其意者言即句剖以明其训者语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0092-0431d.png
 即讲析以示其义者此六者使之涵泳浸渍自然感
 𤼵而中和祗庸孝友之念有不可禦者正与后夔典
 乐所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同意然教之
 以乐语而不合之以乐舞则亦何以见其为乐之至
 云门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无非所以形容
 帝王之盛德𤼵畅天地之和气而措生人于理故大
 司乐以为国子之教大胥又以六乐之会正舞位是
 周人以乐德之全者望国子也以六德为乐之本以乐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0092-0432a.png
 语乐舞为六德之用则中和祗庸孝友之教成矣
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
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
 大极函三为一至和之本也播为十二辰则为十二
 律阳声之所合者凡六谓之六律黄钟大簇姑洗蕤
 宾夷则无射是已阴声之所合者凡六谓之六同大
 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是已五声宫商角徵羽
 也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也数者备而后合以六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0092-0432b.png
 代之乐舞是乐舞所以宣五声节八音而十二律之
 所由辨也且六代之乐惟舜为可考祖考来格则幽
 足以致鬼神示群后德让则明足以和邦国庶尹允谐则
 内足以谐万民虞宾在位则外足以安宾客三苗来
 格则远足以说远人鸟兽跄跄凤凰来仪百兽率舞
 则微足以作动物是数者皆不出吾至和之化况于
 六代之乐兼举而用之乎自其分乐者观之则见其
 为致鬼神示自其一变至六变者观之则见其为作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0092-0432c.png
 动物致鬼神示者所以言其始作动物者所以言其终
 举始终以包其中则邦国万民宾客可以类推矣
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
门以祀天神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
姑洗歌南吕舞大㲈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
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
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
播之以八音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0092-0432d.png
 上经言大合乐而曰以致鬼神示者为大神大鬼大
 示设也此言分乐则用于鬼神示之次者以祭以享
 以祀则六律六同以至六舞皆分而序之乃奏黄钟
 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者云以象天之施黄帝氏
 之乐也黄帝氏德与天合故云门之乐起于黄钟之
 子应以大吕之丑是黄钟为六律之首大吕为六同
 之首云门为六舞之首以祀天神类也乃奏太簇歌
 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示者池以象地之泽唐尧氏之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0092-0433a.png
 乐也唐尧氏德与地合故咸池之乐起于太簇之寅
 应以应钟之亥是太簇为六律之次应钟为六同之
 次咸池为六舞之次以祭地示类也乃奏姑洗歌南
 吕舞大㲈以祀四望者㲈绍也言舜之绍尧而能绍
 其道也故大㲈之乐起于姑洗之辰而应以南吕之
 酉以舜之柴望于方岳而四岳四镇四海四渎之咸
 秩以祀四望亦其类也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
 祭山川者夏大也言禹之治水而能大中国也故大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0092-0433b.png
 夏之乐起于蕤宾之午而应以函钟之未以禹之奠
 高山大川而怀襄昏垫之患始息以祀山川亦其类
 也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者濩养也言
 成汤吊伐而养天下也故大濩之乐起于夷则之申
 而应以小吕之已以享先妣而序于先祖之上盖主
 乎姜嫄而先后与焉谓子孙之养皆原于此亦其类
 也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者武功也言
 武王偃武而卒其伐功也故大武之乐起于无射之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0092-0433c.png
 戍而应以夹钟之卯以享先祖而序于先妣之下盖
 主乎后稷而先公与焉谓王业之大实基于此亦其
 类也言六律则以左旋为序言六同则以右转为序
 言六舞则以历代之先后为序奏若仪礼之所谓笙
 也歌若仪礼之所谓歌也皆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
 音义见大师
凡六变者一变而致羽物及川泽之示再变而致裸物
及山林之示三变而致鳞物及丘陵之示四变而致毛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0092-0433d.png
物及坟衍之示五变而致介物及土示六变而致象物
及天神
 冬十二月举六代之乐行大蜡之礼其神以日月星
 辰为主而四方百物之神与焉一变而致羽物及川
 泽之示以羽物为轻川泽为虚故也裸物比羽物为
 重山林比川泽为实致之稍难故俟乎再变鳞物又
 重于裸物丘陵又实于山林致之亦难故俟乎三变
 毛物又重于鳞物坟衍又实于丘陵致之亦难故俟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0092-0434a.png
 乎四变介物又重于毛物土示又实于坟衍致之亦
 难故俟乎五变若象物则麟凤龟龙之有象于天者
 及在天之神皆远人而尊致之为尤难故独俟乎六
 变变犹更也乐成则更奏也下经六成则告备是已
凡乐圜钟为宫黄钟为角太簇为徵姑洗为羽雷鼓雷
鼗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于地上之
圜丘奏之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凡乐函
钟为宫大簇为角姑洗为徵南吕为羽灵鼓灵鼗孙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0092-0434b.png
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
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凡乐黄钟为
宫大吕为角太簇为徵应钟为羽路鼓路鼗阴竹之管
龙门之琴瑟九德之歌九㲈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
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凡乐事大祭祀宿县遂以
声展之王出入则令奏王夏尸出入则令奏肆夏牲出
入则令奏昭夏帅国子而舞
 祭前之夕谓之宿宿县则祭前之夕县乐于笋簴也以
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0092-0434c.png
 声展之则十二声皆以词其器也三夏乐章也其文
 不传而其名见于钟师或意推之谓王言其大王之
 出入乎庙门则奏王夏肆言其直而遂尸之出入乎
 庙门则奏肆夏昭者精明之至致味所以歆鬼神牲
 之出入乎庙门则奏昭夏此不必泥存之而已然则
 奏三夏者钟师也令其奏者大司乐也帅国子而舞
 所以宣道其乐之和而已
大飨不入牲其他皆如祭祀
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0092-0434d.png
 大飨者大宾客之飨礼也飨礼行于庙中则礼欲尽
 其诚不入牲于庙门则礼欲致其称是待宾客以祭
 祀之礼而不能尽如祭祀之礼也且祭祀以牲为重
 所谓入牲者其牵牲欤当是之时君执绋卿大夫从
 夫人荐涚水宗妇执盎从而大司乐为之奏昭夏之
 乐若大飨则有司从牲之后即杀牲于庙门之外礼
 欲其称而已虽无入牲之礼而其他祼献之节皆如
 祭祀酌其同异而行之以称亦所以尽其诚也
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0092-0435a.png
大射王出入令奏王夏及射令奏驺虞诏诸侯以弓矢

 大射者诸侯贡士于天子天子将祭择士而射于西
 郊之虞庠者也王出入令奏王夏者与上经祭祀之
 出入同义及射令奏驺虞者先儒以驺虞为义兽非
 矣考之月令则田猎而七驺咸驾大司马之冬狩而
 虞人莱所田之野是驺者射义所谓乐官备是已观
 其庶类蕃殖而蒐田以时此所以为驺虞之仁仁如
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0092-0435b.png
 驺虞而王道成此所以为天子之射节诏诸侯以弓
 矢舞者按大射以诸侯为六耦命三耦取弓矢于次
 三耦皆次第执弓搢矢当西阶升降以为舞节皆所
 以致敬于君者也然则舞其射礼之盛者欤
王大食三侑皆令奏钟鼓
 玉藻曰天子日食少牢朔月大牢大牢其大食而少
 牢其常食欤常食以乐侑之见于膳夫之一侑而已
 大食则三侑以乐皆令奏钟鼓则乐之节也
卷十三 第 37a 页 WYG0092-0435c.png
王师大献则令奏恺乐
 凡师之出也宜于社造于祖各载其主以行及其有
 功则皆献之以恺乐郑氏以此为献捷于祖盖以大
 司马献社而推之殊不知大司马之执律秉钺以献
 于社特先乎恺乐而已非主其乐者也大司乐乐官
 也凡社与祖之恺乐皆大司乐有以令其奏焉
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灾诸侯薨令去乐大札
大凶大灾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
卷十三 第 37b 页 WYG0092-0435d.png
 数者之变皆王者之忧以天下者也忧之日短则去
 乐忧之日长则弛县或曰异灾或曰大灾异则非常
 矣大则非小矣去乐弛县亦称其事变而已矣
凡建国禁其淫声过声凶声慢声
 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逆顺
 既形治乱判焉此所以禁淫声过声凶声慢声记有
 之郑音好滥淫志晋音燕安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
 音傲僻骄志是四者非声之正故谓之淫非声之中
卷十三 第 38a 页 WYG0092-0436a.png
 故谓之过以其乱世之音故谓之慢以其为亡国之
 音故谓之凶效之必然无可疑者
大丧涖廞乐器及葬藏乐器亦如之
 王者事亡如事存故于大丧有明器之乐廞兴也藏
 瘗也大司乐涖之敬其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