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092-032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总义卷五     宋 易韨 撰
大府
 周制天下之财皆受令于大宰而总于大府大府一
 职虽为主藏之长而非有司出纳之任乃所以总有
 司之出纳者也何谓总有司之出纳玉府则专掌王
 之器物内府则受财贿以待大用外府则掌邦布之
 入出以共百物至于司会司书职内职岁职币莫不
卷五 第 1b 页 WYG0092-0322b.png
 各有其职而其出内尽总于大府然后大府以大宰
 之式法颁之受之是大宰提其纲大府总其目而群
 有司共命于其下大小有纪本末有序纤悉委曲具
 有条理此周制之良也郑氏于大府之序官注曰若
 今之司农夫司农岂大府比哉汉之设官惟无大府
 一职是以上无所统下无所受一代之制无足观焉
 近世先儒谓汉之司农掌榖货以共军国之用则犹
 外府也少府掌山海陂池之税以给天子之私养则
卷五 第 2a 页 WYG0092-0323a.png
 犹玉府内府也虽无大府一职以总其出内而当
 时所谓计相则犹司会之任计相与司农少府尽
 属于丞相御史则犹冢宰制国用之旧自计相罢
 不复置而司农少府不相统属以比周之大府岂
 其然乎以史证经固为不类因郑氏之说而知周
 官设太府之职其出内有制而事无乏用与汉制
 异矣
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颁其货于受
卷五 第 2b 页 WYG0092-0323b.png
藏之府颁其贿于受用之府凡官府都鄙之吏及执事
者受财用焉
 大宰以九职任万民以九赋敛财贿以九贡资邦国
 之用九功则九职之功也是三者太宰总之每事为
 一书每书皆有贰大宰总是书而责其入于征者司
 徒之属按是书而征之以入于掌者大府之职又执
 是书贰举其货贿之入而颁之于所当用者颁其货
 于受藏之府则若玉府内府之类颁其贿于受用之
卷五 第 3a 页 WYG0092-0323c.png
 府则若外府之类盖玉府掌王之金玉及良货贿之
 藏是择四方之精美者以共王之服食好赐内府掌
 受天下之货贿良兵良器是又择四方精美之次者
 以待邦之大用至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则
 凡四方之物皆所以待天下之经费是数者皆所谓
 府也若司会以至职币乃纠察钩考之任则非府矣
 受藏受用其府各异及其用也凡官府都鄙之吏及
 执事者受式法于大府而请之于有司若云某物颁
卷五 第 3b 页 WYG0092-0323d.png
 于某官某用取于某所利权散主而政本实一此周
 人制用之良法
凡颁财以式法授之关市之赋以待王之膳服邦中之
赋以待宾客四郊之赋以待稍秣家削之赋以待匪颁
邦甸之赋以待工事邦县之赋以待币帛邦都之赋以
待祭祀山泽之赋以待丧纪币馀之赋以待赐予
 此经自关市以至币馀则大宰之九赋也自膳服以
 至赐予则大宰之九式也九式之法专用于九赋此
卷五 第 4a 页 WYG0092-0324a.png
 正大宰总国用之大者大府所谓式法则以大宰九
 赋之式法而颁之于有司然以某物共某颁盖有深
 意存焉古者关市虽有征然凶荒札丧则关门有征
 而犹几市无征而作布非常赋也以之待膳服则足
 以见先王之薄于自奉也邦中之赋百物所聚园则
 共果蓏之物廛则共珍异之物乃常赋也以之待宾
 客则足以见先王之厚于待人也外是则乡遂矣四
 郊百里在六乡之外其赋则以待稍秣邦甸二百里
卷五 第 4b 页 WYG0092-0324b.png
 乃六遂之馀地其赋则以待工事近者使之输重远
 者使之输轻故也外是则都鄙矣家削乃大夫所食
 之采地其赋则以待匪颁邦县乃卿所食之采地其
 赋则以之待币帛邦都乃公所食之采地其赋则以
 之待祭祀卑者共其礼之常尊者共其礼之大故也
 委人以下皆山泽之职所共者薪蒸茶炭之类以其
 赋而待丧纪宜也职币所谓敛邦财者之币振掌事
 者之馀财以其赋而待赐予宜也曰宾客曰稍秣曰
卷五 第 5a 页 WYG0092-0324c.png
 工事曰匪颁曰币帛曰祭祀曰丧纪七事者皆有一
 定之式而用经常之赋不可易者若夫王之膳服乃
 至尊所御故大府于九式则列之于始王之赐予乃
 非常之恩故大府于九式则列之于终然关市之赋
 初未尝强无以为有币馀之赋亦本吾所自有之物
 是约已以厚民者也夫岂厉民以自养哉
凡邦国之贡以待吊用凡万民之贡以充府库
 天下财赋之原有三而皆总之于大宰一曰以九职
卷五 第 5b 页 WYG0092-0324d.png
 任万民则自三农以至閒民是也二曰以九赋敛财
 贿则自邦中以至币馀是也三曰以九贡致邦国之
 用则自祀贡以至物贡是也今大府之颁财以式法
 授之考其式法则皆九赋之财贿是九赋之用固有
 定法矣若夫邦国之贡以待吊用万民之贡以充府
 库则非国用之经费故未尝用焉盖尝考之二者不
 列于九式之中其果未尝用耶是不然王制曰冢宰
 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
卷五 第 6a 页 WYG0092-0325a.png
 大视年之丰耗继之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
 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
 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
 则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知冢宰有三十年之制
 又知有国者必有九年之蓄然后邦国之所谓贡者
 于三年之中常留一年之蓄以待吊用万民之所贡
 者亦于三年之中常留一年之蓄以充府库其岁蓄
 之外皆以给国之用如军旅之费田役之费百官有
卷五 第 6b 页 WYG0092-0325b.png
 司廪饩之费凡九式所不载者皆取具于此是则三
 十年之所通者既使国家之无乏用所谓九年之所
 蓄者又常使邦国之有馀用此大宰兼制国用之要
 也不然则内府之职何以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
 贿以待邦之大用邦用既出于九贡九赋九功之货
 贿即所谓三十年之通者也不特内府而已司会以
 九贡九功之法而听其会计司书以九职九正之数
 而周知入出百物是邦国之贡果尽以待吊用万民
卷五 第 7a 页 WYG0092-0325c.png
 之贡果尽以充府库耶由是观之岁蓄之馀既以待
 邦之大用而邦用之外又以其馀者共王玩好之用
 司书掌其数司会掌其计内府掌其物而总之于大
 府制之于大宰上下有制而敛散有度王者道御之
 方如此
凡式贡之馀财以供玩好之用
 玩好之用圣人不废也圣人处此亦必有道矣故大
 府之职以式贡之馀财共其用所谓式者即九赋之
卷五 第 7b 页 WYG0092-0325d.png
 式所谓贡者即邦国万民之贡盖待吊用充府库之
 外而后有邦之大用大用之外而后有式贡之馀财
 夫岂玩物害民者哉然此言式贡之馀财以共玩好
 之用而上经又言币馀之赋以待赐予是赐予则公
 于玩好者也币馀则公于馀财者也币馀之赋寔在
 九式之末而此言式贡之馀则又是币馀之馀财以
 此见先王之不急于玩好者也况所谓馀财者非必
 曰取办于式贡之当用必待式贡之馀财然后共之
卷五 第 8a 页 WYG0092-0326a.png
 若其无馀则亦无所共矣
凡邦之赋用取具焉岁终则以货贿之入出会之
 凡邦之赋用即九赋之见于大宰之式九贡九功之
 见于大宰之所制者也赋谓当入之数用谓当出之
 数取其一岁赋用之具数以为之本然后岁终则以
 受藏受用之府所入所出而会之会之于岁终乃冢
 宰制国用之时也冢宰制国用于岁杪大府于此而
 会九赋九贡九功之入出上下之相承如此
卷五 第 8b 页 WYG0092-0326b.png
玉府掌王之金玉玩好兵器凡良货贿之藏
 玉府𨽻于大府所谓受藏之府此其一也以玉名官
 则王者之服用好赐在焉以其职掌观之大府颁其
 货于受藏之府郑氏于大宰之九职注曰金玉曰货
 是金玉固玉府掌之矣兽人曰皮毛筋骨入于玉府
 𤣏人曰凡𤣏征入于玉府廛人曰敛其皮角筋骨入
 于玉府泽虞曰掌国泽之政令守其财物以时入之
 于玉府职金亦曰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入其玉
卷五 第 9a 页 WYG0092-0326c.png
 石丹青于受藏之府此其玩好兵器良货贿之物玉
 府皆掌而藏之矣盖货贿有二有货贿之良者有货
 贿之常者常者出于九赋九贡九功之中内府掌之
 以待邦之大用若其良货贿则大府择其精美者藏
 之玉府专以共王之服用好赐其与常货贿异矣
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王齐则共食玉大丧共含玉复
衣裳角枕角柶掌王之燕衣服祍席床第凡亵器
 周官所掌有王之玉国之玉则宝器也瑞器也宝器
卷五 第 9b 页 WYG0092-0326d.png
 藏于天府非共王者也瑞器掌于典瑞亦非专于共
 王者也共王之玉不过服玉佩玉珠玉含玉是数者
 璞王而已玉人之事曰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
 子服之非服玉欤玉府共之既为服玉则典瑞掌之
 也玉藻曰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
 非佩玉欤玉府共之既为佩玉则司服掌之也弁师
 曰王之五冕玉十有二玉笄朱纮非琢玉为珠以饰
 之者欤玉府共之既为珠玉则弁师掌之也食玉所
卷五 第 10a 页 WYG0092-0327a.png
 以养至阳之气书所谓惟辟玉食是也含玉所以为
 死者口实大宰所谓大丧共含玉是也丧而及于复
 衣裳角枕角柶燕而及于燕衣服衽席床第凡亵器
 亦以良货贿之所饰焉故也凡此皆服所用故玉府
 兼掌焉
若合诸侯则共珠槃玉敦
 此谓诸侯会同或有盟焉则为坛三成割牛耳取血
 以歃之珠槃所以盛耳玉敦所以盛血或谓三王不
卷五 第 10b 页 WYG0092-0327b.png
 及盟誓而周官有司盟之职则疑周礼非成周之全
 书是不然文王之时虢仲虢叔勋在盟府成王之时
 周公太公赐之盟者出于由中之信所以亲之也以
 共王玩好之官而共珠槃玉敦其亲为可知君子屡盟
 乱是用长岂足为盛世言哉
凡王之献金玉兵器文织良货贿之物受而藏之
 或谓内府言凡四方之币献则诸侯献于天子者此
 谓王之献则天子献于宾客者献者以下献上之谓
卷五 第 11a 页 WYG0092-0327c.png
 天子安得有献既有献于宾客玉府安得而受之且
 藏之耶王之献与献王同以王为先故也
凡王之好赐共其货贿
 此谓王之好于群臣而有货贿之赐玉府则以所藏
 之良货贿共之共其货贿而不共玩好金玉兵器君
 臣上下相率以礼不贵异物贱用物也
内府掌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
大用
卷五 第 11b 页 WYG0092-0327d.png
 大府颁其货于受藏之府则玉府其一也内府又其
 一也二者有异职则计宜有异守今也玉府掌货贿
 而内府亦掌货贿玉府掌兵器而内府亦掌兵器玉
 府掌金玉而内府亦掌金玉是三者内府既取之九
 赋九贡九功之贰则大府所以颁之于玉府者果何
 所取耶以经意考之玉府一官特掌王之服用好赐
 而已如兽人𤣏人廛人泽虞之职各以其物而专入
 玉府其外则亦九贡九赋九功之所入者也何以知
卷五 第 12a 页 WYG0092-0328a.png
 之以大府颁财而知之盖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
 贰受其货贿之入先择其珍美可以共王之服用好
 赐者颁之于玉府而邦之大用所谓朝觐班赐等物
 不与焉又择其次珍美者可以为朝觐班赐之费而
 为邦之大用者然后颁之于内府其外则皆四方币
 献之物是则货贿也兵器也金玉也内府之与玉府
 宁非职联而用异者乎
凡四方之币献之金玉齿革兵器凡良货贿入焉凡适
卷五 第 12b 页 WYG0092-0328b.png
四方使者共其所受之物而奉之
 四方之币献即诸侯来朝而奉天子者内府于此入
 之四方使者即天子遣使以遗诸侯者内府又于此
 共而奉之入之者此物也共而奉之者亦此物也以
 其所献者共其所遗者王者岂擅天下之利以为一
 己之私哉
凡王及冢宰之好赐予则共之
 王之好赐玉府共之非常之恩不可以法拘也今也
卷五 第 13a 页 WYG0092-0328c.png
 内府共王之好赐予而冢宰亦同乎王冢宰虽尊得
 毋偪乎是不然共王则谓之好赐共王及冢宰则谓
 之好赐予是冢宰听宾客之小治不能无宾客之须
 以式法予之非冢宰之私予也不然大宰八柄之法
 曰予以驭其幸者大宰且以之诏王奚嫌于同
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凡有法者
 外府名官对内府而言二官所掌不同皆出于九贡
 九赋九功之法内府掌其货贿即大府所谓颁其货
卷五 第 13b 页 WYG0092-0328d.png
 于受藏之府者也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
 待邦之大用即大府所谓颁其贿于受用之府者也
 然外府所掌以邦布为主以共百物为用不知何从
 而取之谓其取于九贡九赋九功则九贡各有其名
 九赋各有其地九功各有其职固不可强其所无有
 而亦非其所尽有也郑氏求其说而不得则于大宰
 之九赋注曰赋为口率出泉今之算泉民或谓之赋
 此汉法也在汉已不胜其弊地不能皆为炉冶人不
卷五 第 14a 页 WYG0092-0329a.png
 能皆为鼓铸不因其所有周人何其厉民哉盖尝考
 之禹别九州有赋有贡有篚无非本色之物以当时
 未有泉布之用也自太公为周立九府圜法以通财
 货轻重之权则凡九贡九赋九功皆可以邦布行之
 考之于经成周所谓邦布者不过载师之里布闾师
 之夫布廛人之絘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如是而已
 邦用取具不一而足岂此数者之布所能给之耶盖
 外府以掌邦布为名而曰掌其入出以共百物是以
卷五 第 14b 页 WYG0092-0329b.png
 邦布易之也夫通功易事古之常理而周人复权之
 以圜法邦布之出既以易百物则凡九贡九赋九功
 之所入亦当权之以邦布何以明之下经言凡祭祀
 宾客丧纪会同军旅共其财用币赍贾氏谓外府共
 其泉布泉布可以为币而言赍则九贡九赋九功其
 可尽以本物言耶不然则小宗伯大宾客受将币之
 赍郑氏亦谓所赍贡献之财物泉布之类也是知货
 贿之可以致于王朝者玉府内府受之其或人力之
卷五 第 15a 页 WYG0092-0329c.png
 艰地里之远物繁且重而不能致于王朝而易之以
 邦布者外府受之则曰掌邦之入出先言入而后言
 出者泉布皆入于外府大宰则量入以为出也以共
 百物而待邦之用凡有法者有大宰之式法而后出
 否则不妄出矣
共王及后世子之衣服之用凡祭祀宾客丧纪会同军
旅共其财用之币赍赐予之财用凡邦之小用皆受焉
 此即上经所谓待邦之用凡有法者也何谓法九式
卷五 第 15b 页 WYG0092-0329d.png
 是已共王及后世子衣服之用则太宰羞服之式祭
 祀宾客丧纪会同军旅之币赍赐予之财用则又大
 宰祭祀宾客丧荒刍秣匪颁好用之式盖大宰总经
 国之大计故以九式均节邦之财用外府共其用而
 已故数者皆行之以式法纲要节目森密如此
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服不会
 上经言共王及后世子衣服之用则三者之共其衣
 服一而已岁终之会而王与后不会优尊者也优尊
卷五 第 16a 页 WYG0092-0330a.png
 者而世子不与戒华靡也义见膳夫
司会
 司会一职次于大府则宜若听命于大府然大府以
 下大夫二人为之长而司会乃以中大夫为之次是
 知司会非大夫之属乃诸府之所以听其会也郑氏
 乃谓司会若汉之尚书大府若汉之司农不知汉之
 司农与少府均掌内外之财而尚书特少府之属官
 耳以属官而令其长则𫝑有所不行厥后尚书徒为
卷五 第 16b 页 WYG0092-0330b.png
 具文而汉之财计甚无统纪以比司会则非其类也
 不特此而已小宰中大夫也司会亦中大夫也皆掌
 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
 者也是则冢宰之受岁会小宰与司会俱逆其治而
 司会复能兼举天下之财计则其权亦重矣
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
 六典所以治邦国八法所以治官府八则所以治都
 鄙大宰为之掌其正小宰为之掌其贰贰云者掌其
卷五 第 17a 页 WYG0092-0330c.png
 贰书以逆大宰之所治者也司会特一纠察钩稽之
 官耳亦掌其贰而逆邦国都鄙官府之治者孟子曰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且财用之末何关于政事之大
 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君子犯义小人犯刑而欲行司
 会之权则亦徒法而已惟司会掌六典八法八则之
 贰以逆其治故外而邦国内而都鄙又其内而官府
 凡其大纲小纪与夫纤悉委曲灼然有以知其本末
 源流之所在则夫九贡也九赋也九功也岂区区会
卷五 第 17b 页 WYG0092-0330d.png
 财用而已哉
以九贡之法致邦国之财用以九赋之法令田野之财
用以九功之法令民职之财用以九式之法均节邦之
财用
 司会之班爵与小宰同其职掌之同皆掌其贰以逆
 大宰之所治者也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以九赋
 敛财贿以九职任万民以九式均节财用小宰既已
 执其贰而均节之矣今司会又从而致之令之均节
卷五 第 18a 页 WYG0092-0331a.png
 之致者致邦国之自共令者令万民之自输均节者
 从而计邦国之均费此又司会所专之职而详于小
 宰矣
掌国之官府郊野县都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
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
 官府郊野县都皆在王畿千里之内凡百物财用之
 所出与其所当用者皆有书契版图焉书谓纪载之
 书契谓合验之契版谓人民之版图谓土地之图司
卷五 第 18b 页 WYG0092-0331b.png
 书掌其书司会掌其贰而后可以逆群吏谓受财用
 之执事者其未用则令之致之其已用则均节之会
 计之是所会者官府郊野县都之财用而邦国之财
 用则致之而不会其后考岁成而周知四国之治则
 亦未尝不会也特有内外详略之异耳
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以周知
四国之治以诏王及冢宰废置
 冢宰天官之长也岁终受岁会而无月要之文小宰
卷五 第 19a 页 WYG0092-0331c.png
 天官之贰也月终受月要而无日成之文宰夫天官
 之考也旬终正日成而无参互之文三官各举其一
 而司会乃考其全会之欲其详也参互云者郑氏谓
 司书之要贰与职内之入职岁之出近代儒者则谓
 职内职岁职币三者相考其说诚有末通者周官三
 百六十皆有日成何独于此三官而言之盖天下之
 事合众类而为目则一日之计也合众目而为凡则
 一旬之计也合众凡而为要则一月之计也合众要
卷五 第 19b 页 WYG0092-0331d.png
 而为会则一岁之计也一旬之内以凡考目以目考
 数以数考凡夫是之谓参凡与数相考数与目相考
 夫是之谓互如是则日成可以无遗矣积日而月又
 以月要而考月成积月而岁又以岁会而考岁成详
 略并施久近兼察四国之事周知无隐则吏治之怠
 而无功者诏王及冢宰而废之吏治之勤而有功者
 诏王及冢宰置之夫小宰不以诏王大宰不以诏王
 而诏王及冢宰之事独以责之司会者会计之职专
卷五 第 20a 页 WYG0092-0332a.png
 故也大宰之职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
 会听其致事而诏王废置冢宰道揆之任专以诏王
 为职司会法守之任固冢宰诏王而后有诏王及冢
 宰之事法通行乎上下而政本寔出于一其体统严
 矣
司书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九职九正九事邦中之版
土地之图以周知入出百物以叙其财受其币使入于
职币
卷五 第 20b 页 WYG0092-0332b.png
 六典八法八则九职九正九事皆见于大宰之职而
 九正九事其名则异盖九贡九赋皆经常之正税故
 曰九正九式所用以集邦之九事故曰九事是书也
 小宰有之宰夫有之司会有之司书亦有之至于邦
 中之版土地之图则统之于司徒非于此版图之外
 而别有所谓书也盖有版图而后可以周知入出百
 物有六典八法八则九职九正九事之书而后可以
 叙其财受其币盖以是书而叙其财则有馀者不敢
卷五 第 21a 页 WYG0092-0332c.png
 隐以是叙而受其币则已用者无所欺职币一官专
 主振掌事之馀财以此入之宜矣
凡上之用财用必考于司会
 周礼一经凡言上云者非专指王而言也膳夫于王
 之膳不会庖人于王之膳禽不会酒正于王之饮酒
 不会外府于王之服不会司裘于王之裘与其皮事
 不会是数者切于王身专指王而言故曰惟王不会
 若上之用财则异乎是宰夫言告于上职岁言上之
卷五 第 21b 页 WYG0092-0332d.png
 赐予职币言上之小用赐予则各有所主而已是知
 关乎国体之大者皆谓之上施于邦计之常者皆谓
 之用财用凡膳服之外有所谓祭祀宾客有所谓匪
 颁丧纪又有所谓工事刍秣币帛赐予无非上之用
 财用者大宰既掌其式大府又掌其法司会既以式
 法会之司书又考于司会而书之初非一人之私也
 故曰凡上之用财用必考于司会
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以知民之财器械之数以知田
卷五 第 22a 页 WYG0092-0333a.png
野夫家六畜之数以知山林川泽之数以逆群吏之徵

 大宰于一岁之终则受百官之岁会司会又以岁会
 考岁成则功事财用之计每岁固有之矣至于三岁
 则又统计其治为甚详故谓之大计群吏之治所谓
 民之财器械之数孰备而孰乏田野夫家之数孰登
 而孰耗山林川泽之数孰兴而孰废既已周知群吏
 之治然后可以逆群吏之徵令徵令有当否不可得
卷五 第 22b 页 WYG0092-0333b.png
 而掩也凡此无非赞大宰之事而已盖大宰三岁则
 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司书虽卑以其赞大宰故
 亦谓之大计
凡税敛掌事者受法焉及事成则入要贰焉凡邦治考

 成周财用之所出不过九贡九赋九功而已无他取
 于民者也今司书又有税敛之事近代释经者谓税
 敛在贡赋之外而不能明指其说或者疑焉以小司
卷五 第 23a 页 WYG0092-0333c.png
 徒考之其言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言贡
 赋而不言九职则知税敛者九职之税敛也所谓三
 农生九谷园圃毓草木以至虞衡薮牧之职又至百
 工商贾之职又至嫔妇臣妾閒民之职凡有职者有
 徵故总以税敛为名何以明之以小司徒言税敛于
 贡赋之后而明之不然闾师任民即九职之贡而曰
 以时徵其赋非税敛而何凡掌事者受法焉及事成
 则入要贰焉凡邦治考焉以司书知其数而可以钩
卷五 第 23b 页 WYG0092-0333d.png
 稽之也
职内掌邦之赋入辨其财用之物而执其总以贰官府
都鄙之财入之数以逆邦国之赋用
 周制天下之财不过九贡九赋九功之法大府既掌
 货贿之入职内又掌邦之赋入职内所掌非于大府
 所受货贿之外而别有所谓赋入也即钩考乎大府
 之所入者而已盖司会以下皆会计之职而职内一
 职惟计其入辨其财用之物而执其总总云者总其
卷五 第 24a 页 WYG0092-0334a.png
 凡目之书宰夫所谓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
 治目是也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入之数数云者析其
 一二三四之数宰夫所谓旅掌官常以治数是也总
 者其要也数者其详也执其至要御其至详官府都
 鄙之财皆不逃乎是书之所贰者矣然特以贰官府
 都鄙之财入而未及夫邦国也盖有土斯有民有民
 斯有财先王尝戒之以无封靡于尔邦固不可专利
 以伤财尤当量入以为出凡邦国之赋用一以官府
卷五 第 24b 页 WYG0092-0334b.png
 都鄙之数而逆之其本末源流昭然矣
凡受财者受其贰令而书之及会以逆职岁与官府财
用之出而叙其财以待邦之移用
 凡受财者谓群吏受财于大府而其贰令则在职内
 受其贰令而书之则彼此可以合验及会以逆职岁
 与官府财用之出则彼此可以参考以职内之所入
 逆职岁之所出则官府财用皆可目击而周知然后
 举其财而叙之叙之者何官府财用不能皆有馀也
卷五 第 25a 页 WYG0092-0334c.png
 亦未尝皆不足也以有馀而补不足求以济国事而
 已是之谓移用
职岁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
会计而考之
 职内掌邦之赋入故贰官府都鄙之财入之数职岁
 掌邦之赋出故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是职岁
 之与职内其财之出入正相关也其入也非职内之
 令则不受焉其出也非职岁之令则不受焉所谓贰
卷五 第 25b 页 WYG0092-0334d.png
 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者亦一二三四之数与职
 内同职内受其贰令而书之及会以逆职岁职岁亦
 贰其数以待司会之所会故曰以待会而考之
凡官府都鄙群吏之出财用受式法于职岁
 凡颁财大府以九式之法授之职岁则举大府之所
 授者予之故曰受式法于职岁
凡上之赐予以叙与职币授之
 上云者非专指王而言也其义已见司书盖九式之
卷五 第 26a 页 WYG0092-0335a.png
 中惟膳服切于王之身故上经皆指王而言虽有式
 法而不会司书所谓上之用财用则自宾客以至赐
 予凡八者皆有式法者也皆司会之所当会者也以
 其为国家之经费故以上之用财用言之若夫此经
 所谓上之赐予则九式之赐予而已其出也有先后
 之叙故以叙与职币授之以职币振掌事者之馀财
 币馀之赋以待赐予故也
及会以式法赞逆会
卷五 第 26b 页 WYG0092-0335b.png
 司会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所谓逆会也及者
 至也职岁主式法以出财用至岁终逆会之时职岁
 则以太宰九式之法而赞之故曰以式法赞逆会
职币掌式法以敛官府都鄙与凡用邦财者之币振掌
事者之馀财皆辨其物而奠其录以书楬之以诏上之
小用赐予
 国之馀用二有币馀有馀财兼掌馀财而独以币名
 官举其大者言之也何谓用邦财者之币外府之职
卷五 第 27a 页 WYG0092-0335c.png
 曰凡祭祀宾客丧纪会同军旅共其财用之币赍贾
 氏谓外府共其泉即用邦财者之币其用谓之币其
 行谓之币赍以式法取其馀曰敛敛者取也何谓掌
 事者之馀财大府之职曰凡官府都鄙之吏及执事
 者受财用焉以式法受财于大府则为掌事者之馀
 财而不归未免沉匿故以式法举之曰振振者举也
 皆辨其物而奠其录奠定也既定其数而录于籍矣
 以书楬之楬标也又书其目而标楬其物以待其上
卷五 第 27b 页 WYG0092-0335d.png
 之小用赐予即大府所谓币馀之赋以待赐予是也
 然外府共赐予之财用乃出于邦布之百物而不取
 于币何也谓祭祀宾客丧纪会同军旅之赐予关于
 国家之大体者也此则小用赐予而已
岁终则会其出凡邦之会事以式法赞之
 币馀之赋虽止于小用赐予然不可不计其所出之
 数故岁终则会其出凡邦事则不止乎小用赐予而
 已职币虽掌赐予一端而所给馀财乃散见于九式
卷五 第 28a 页 WYG0092-0336a.png
 之中故凡邦之会事皆以式法赞之
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
 周官设司裘不专为裘亦兼皮事三侯则皮事也三
 裘则裘服也然五服掌于春官之司服而此特为裘
 五冕掌于夏官之弁师而此不言冕以其所掌者皮
 事之裘也大裘者象天之义凡祀天之物皆可谓之
 大大礼必简大乐必易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裘亦
 然无经纬之文无缋绣之功取其质而已故曰祀昊
卷五 第 28b 页 WYG0092-0336b.png
 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此不言上帝
 五帝而独谓之祀天其义可以互见然下经于裘言
 献于侯言共而大裘言为专其官重其事也
中秋献良裘王乃行羽物季秋献功裘以待颁赐
 天子诸侯群臣之裘备见于玉藻此特言良裘功裘
 而已说者谓良裘为质之自然者功裘为人功治之
 者此所以为上下隆杀之辨今考之玉藻既有其物
 又有其名唯君有黼裘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仲
卷五 第 29a 页 WYG0092-0336c.png
 秋献良裘其以此欤又以锦衣狐裘为诸侯之裘以
 狐青裘玄绡衣麛裘绞衣羔裘缁衣狐裘黄衣为君
 子之裘以虎裘狼裘为君左右之裘季秋献功裘其
 以此欤仲秋献良裘之时则罻罗可设故行羽物以
 顺阴气之始季秋献功裘之后则霜露既降故特颁
 赐以禦寒气之盛月令于孟冬之月天子始裘言天
 子则诸侯群臣亦可推矣
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鹄诸侯则共熊侯豹侯
卷五 第 29b 页 WYG0092-0336d.png
卿大夫则共麋侯皆设其鹄
 大射祭祀之射也王将有郊庙之事以射择诸侯及
 群臣与邦国所共之士取其中多而可以与祭者于
 是有三侯二侯一侯焉天子射虎侯其道九十弓弓
 二寸为侯中则虎侯之中广一丈八尺三分其广以
 其一为之鹄则鹄方六尺侯之上中下皆用布而两
 旁饰以虎其中设鹄为的焉诸侯射熊侯七十弓卿
 大夫射麋侯五十弓其鹄视其弓之数而降杀之凡
卷五 第 30a 页 WYG0092-0337a.png
 侯天子以三诸侯以二卿大夫以一或谓大射天子之
 侯即射人之三侯以至诸侯二侯卿大夫一侯亦然失
 之矣侯数虽同而有大射宾射之辨梓人为侯曰张皮
 侯而栖鹄则春以功皮侯即熊虎豹之三侯天子大射
 之侯也张五采之侯则远国属五采即五正之侯天子
 宾射之侯也张兽侯则王以息燕此又天子燕射之侯
 也其侯虽不见于经而乡射记言天子熊侯白质诸侯
 麋侯赤质大夫布侯画以虎豹士布侯画以鹿豕即兽
卷五 第 30b 页 WYG0092-0337b.png
 侯耳盖大射以鹄宾射以正燕射以质不可以不辨
大丧廞裘饰皮车凡邦之皮事掌之岁终则会唯王之
裘与其皮事不会
 廞兴也裘与皮车象生时为之乃明器中所用者不
 会义见膳夫
掌皮掌秋敛皮冬敛革春献之遂以式法颁皮革于百

 未练治者谓之皮已练治者谓之革秋则物成之时
卷五 第 31a 页 WYG0092-0337c.png
 物成则坚实故秋敛皮若革则加人功练治之其成
 差久故冬敛革春则用皮之事于是乎始故于春献
 之遂以式法颁皮革于百工即以大府之所授者颁
 之也
共其毳毛为毡以待邦事
 毳毛毛之细缛者毡之为用经不多见惟掌次于旅
 上帝则张毡案物之贵重可知也然特一端而已邦
 事则自祭祀以至丧纪无不用焉故掌皮皆有以待
卷五 第 31b 页 WYG0092-0337d.png
 之
岁终则会其财赍
 外府于邦布则共其币赍掌皮于皮事则会其财赍
 王氏谓赍者行费也皮事何取乎行费乡遂兵械皆
 所自备故皮革皆所自用敛之献之之外致之或用
 财焉运之则有赍岁终会之虽微不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