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a 页 WYG0092-02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周官总义卷一 宋 易韨 撰
天官冢宰第一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极中也此经并列于六官之首者言六官所掌之
事无非示中于天下取中于王国也诗曰商邑翼
翼四方之极古者建国皆本于此然周都镐京而
复宅洛邑者取其居天下之中而已昔者成王之
周官总义卷一 宋 易韨 撰
天官冢宰第一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极中也此经并列于六官之首者言六官所掌之
事无非示中于天下取中于王国也诗曰商邑翼
翼四方之极古者建国皆本于此然周都镐京而
复宅洛邑者取其居天下之中而已昔者成王之
卷一 第 1b 页 WYG0092-0263b.png
世制礼作乐立一王之法乃卜涧水东瀍水西而
作王城又卜瀍水东而作下都以迁殷之顽民新
邑既成乃时会诸侯于洛是知中天下而立定四
海之民斯王之所以建国欤辨方则以日景北
极辨东南西北之方正位则以祖社朝市正左
右前后之位体国则宫城门涂之度皆如人之
有体经野则丘甸沟洫之画皆如丝之有经四
者既备而后治道举焉故设官则六典之官各处
作王城又卜瀍水东而作下都以迁殷之顽民新
邑既成乃时会诸侯于洛是知中天下而立定四
海之民斯王之所以建国欤辨方则以日景北
极辨东南西北之方正位则以祖社朝市正左
右前后之位体国则宫城门涂之度皆如人之
有体经野则丘甸沟洫之画皆如丝之有经四
者既备而后治道举焉故设官则六典之官各处
卷一 第 2a 页 WYG0092-0263c.png
以职分职则六官之职各命以事无非所以任推行
民极之责也所谓民极者于书可以互见营洛之始
召公相宅乃作召诰其说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
中及洛邑告成周公还政乃作洛诰其说曰其自时
中乂万邦咸休周召二公相与维持以成周家一代之
治者要皆中道之所寓至于周官之作则成王亲政
开物成务之书也观当时有官君子无非推行成王
之德意则所谓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者可得而悉矣
民极之责也所谓民极者于书可以互见营洛之始
召公相宅乃作召诰其说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
中及洛邑告成周公还政乃作洛诰其说曰其自时
中乂万邦咸休周召二公相与维持以成周家一代之
治者要皆中道之所寓至于周官之作则成王亲政
开物成务之书也观当时有官君子无非推行成王
之德意则所谓设官分职以为民极者可得而悉矣
卷一 第 2b 页 WYG0092-0263d.png
六典所载自周官出所以并列于六官之首
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冢宰大宰也郑氏谓进退异名盖所主一官不兼他
事则与六官同谓之大是退异名也上佐天子而百
官总焉尊于六官独谓之冢是进异名也书曰冢宰
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与此佐王均邦国同意谓之
佐王均邦国则非三公不足以任之故周公以三公
兼冢宰见于蔡仲之命公薨而召公亦以三公兼冢
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冢宰大宰也郑氏谓进退异名盖所主一官不兼他
事则与六官同谓之大是退异名也上佐天子而百
官总焉尊于六官独谓之冢是进异名也书曰冢宰
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与此佐王均邦国同意谓之
佐王均邦国则非三公不足以任之故周公以三公
兼冢宰见于蔡仲之命公薨而召公亦以三公兼冢
卷一 第 3a 页 WYG0092-0264a.png
宰见于康王之诰其佐王均邦国而谓之冢宰者在
周典亦间见其一二大宰之职曰凡邦之小治则冢
宰听之是对王之大治而称冢也宰夫之职曰以官
刑诏冢宰而诛之是主王之官刑而称冢也司会曰
以诏王及冢宰废置是废置参乎王而称冢也内府
曰凡王及冢宰之好赐予则共之是好赐予参乎王
而称冢也御史曰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
冢宰是治令达夫天下而称冢也凡此数者事大体
周典亦间见其一二大宰之职曰凡邦之小治则冢
宰听之是对王之大治而称冢也宰夫之职曰以官
刑诏冢宰而诛之是主王之官刑而称冢也司会曰
以诏王及冢宰废置是废置参乎王而称冢也内府
曰凡王及冢宰之好赐予则共之是好赐予参乎王
而称冢也御史曰掌邦国都鄙及万民之治令以赞
冢宰是治令达夫天下而称冢也凡此数者事大体
卷一 第 3b 页 WYG0092-0264b.png
重故谓之道揆而兼以三公之职公羊氏之传春秋
曰天子之相何以三自陜而东周公主之自陜而西
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乃冢宰之任初非别置一相
即周公召公之所兼者是也若夫成周设官之兼冢
宰者职掌虽一而体统异矣此序官所以先列冢宰
而后言大宰于治官之属
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
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曰天子之相何以三自陜而东周公主之自陜而西
召公主之一相处乎内乃冢宰之任初非别置一相
即周公召公之所兼者是也若夫成周设官之兼冢
宰者职掌虽一而体统异矣此序官所以先列冢宰
而后言大宰于治官之属
治官之属大宰卿一人小宰中大夫二人宰夫下大夫
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卷一 第 4a 页 WYG0092-0264c.png
大宰所以长治官而乃列于治官之属者言其分职
联事亦所以相属也故以卿一人为之然卿乃上下
之通称上联三孤则为九卿下设中大夫而卿亦上
大夫故大宰卿一人即以中大夫二人赞之此小宰
所以为治官之贰小宰中大夫即以下大夫四人赞
之此宰夫所以为治官之考以至八人之上士十有
六人之中士三十有二人之下士凡六等其数皆以
倍即郑氏所谓转相副贰者在六官皆然然六官及
联事亦所以相属也故以卿一人为之然卿乃上下
之通称上联三孤则为九卿下设中大夫而卿亦上
大夫故大宰卿一人即以中大夫二人赞之此小宰
所以为治官之贰小宰中大夫即以下大夫四人赞
之此宰夫所以为治官之考以至八人之上士十有
六人之中士三十有二人之下士凡六等其数皆以
倍即郑氏所谓转相副贰者在六官皆然然六官及
卷一 第 4b 页 WYG0092-0264d.png
遂师其下士独谓之旅者何也众也他如行夫之下
士亦三十有二未尝不众也而不得言旅不得同乎
六官乡遂之尊故也今自旅下士等而上之以至于
卿在大宰一官凡六十有三推之于五官又推至于
三百六十职则不啻数百倍又以六卿推之为中大
夫者凡三十人为下大夫者一百八十八人为士者
万八千七百五十人推之于六遂又推之于四等公邑
三等采地则亦不啻数十倍何其繁也大抵成周官
士亦三十有二未尝不众也而不得言旅不得同乎
六官乡遂之尊故也今自旅下士等而上之以至于
卿在大宰一官凡六十有三推之于五官又推至于
三百六十职则不啻数百倍又以六卿推之为中大
夫者凡三十人为下大夫者一百八十八人为士者
万八千七百五十人推之于六遂又推之于四等公邑
三等采地则亦不啻数十倍何其繁也大抵成周官
卷一 第 5a 页 WYG0092-0265a.png
不必备非特三公之职自一命以上无非兼官以行
事郑氏释大司马序官曰凡军帅不特置选于六卿之
吏自卿以下德可任者使兼官焉自军帅不特置者推
之则知六职之不常有者亦不特置也自卿以下兼
官者推之则知其他列于六属者亦皆兼官也况成
周之制卿大夫则制以邑三等之士则授以田设官
虽多总摄有道是殆不可以泛观之矣馀见地官序
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事郑氏释大司马序官曰凡军帅不特置选于六卿之
吏自卿以下德可任者使兼官焉自军帅不特置者推
之则知六职之不常有者亦不特置也自卿以下兼
官者推之则知其他列于六属者亦皆兼官也况成
周之制卿大夫则制以邑三等之士则授以田设官
虽多总摄有道是殆不可以泛观之矣馀见地官序
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卷一 第 5b 页 WYG0092-0265b.png
周官府史胥徒设职甚多而不详所出在天官者凡二
千六百六十有六在春官者凡二千二百四十有一在夏
官者凡三千二百六十有五在秋官者凡二千六百五十
有七冬官虽散落无纪亦可类见唯地官无常职凡职
于山林川泽者其数不可胜计杜氏通典总言其为六万三
千六百七十五人不调诸民其谁实为之或谓出于閒民
然閒民转移执事乃九职之一岂足以备六万三千六百七
十五人之数孟子所言与庶人在官者同禄谓在官而受田
千六百六十有六在春官者凡二千二百四十有一在夏
官者凡三千二百六十有五在秋官者凡二千六百五十
有七冬官虽散落无纪亦可类见唯地官无常职凡职
于山林川泽者其数不可胜计杜氏通典总言其为六万三
千六百七十五人不调诸民其谁实为之或谓出于閒民
然閒民转移执事乃九职之一岂足以备六万三千六百七
十五人之数孟子所言与庶人在官者同禄谓在官而受田
卷一 第 6a 页 WYG0092-0265c.png
者非于百姓受田之外而别置府史胥徒之职考之周
典自有成说大司徒之颁职事其十有二曰服事郑氏
谓其服公家之事者也乡大夫登其夫家之众寡其舍
者服公事者郑氏谓其吏之有复除者也又郑氏释府
史则曰皆其官长所自辟除非所谓吏之有复除者乎
释胥徒则曰此民之给徭役者非所谓服公家之事者
乎今以郑氏之说而考论成周之制古者王畿千里提
封百万井受田者凡九百万夫其间有德行道艺之民
典自有成说大司徒之颁职事其十有二曰服事郑氏
谓其服公家之事者也乡大夫登其夫家之众寡其舍
者服公事者郑氏谓其吏之有复除者也又郑氏释府
史则曰皆其官长所自辟除非所谓吏之有复除者乎
释胥徒则曰此民之给徭役者非所谓服公家之事者
乎今以郑氏之说而考论成周之制古者王畿千里提
封百万井受田者凡九百万夫其间有德行道艺之民
卷一 第 6b 页 WYG0092-0265d.png
及三年大比则升于司徒而不征于乡馀则老疾之外
皆有所服之事此府史胥徒之所从出者也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
四人徒四十人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
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庖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皆有所服之事此府史胥徒之所从出者也
宫正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
四人徒四十人
宫伯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膳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有
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庖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八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卷一 第 7a 页 WYG0092-0266a.png
内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兽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䱷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鳖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
腊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外饔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十人徒百人
亨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甸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兽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䱷人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三十人徒三百人
鳖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十有六人
腊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卷一 第 7b 页 WYG0092-0266b.png
医师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食医中士二人
疾医中士八人
疡医下士八人
兽医下士四人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食医中士二人
疾医中士八人
疡医下士八人
兽医下士四人
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卷一 第 8a 页 WYG0092-0266c.png
凌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
幂人奄一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
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笾人奄一人女笾十人奚二十人
醢人奄一人女醢二十人奚四十人
醯人奄二人女醯二十人奚四十人
盐人奄二人女盐二十人奚四十人
幂人奄一人女幂十人奚二十人
宫人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掌舍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卷一 第 8b 页 WYG0092-0266d.png
幕人下士一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十人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
贾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
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
内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掌次下士四人府四人史二人徒八十人
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
贾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玉府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工八人贾八
人胥四人徒四十有八人
内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外府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十人
卷一 第 9a 页 WYG0092-0267a.png
司会中大夫二人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
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司书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职内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职岁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职币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人府四人史八人胥五人徒五十人
司书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八人
职内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四人史四人徒二十人
职岁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徒二十人
职币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贾四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裘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掌皮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徒四十人
卷一 第 9b 页 WYG0092-0267b.png
内宰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
胥八人徒八十人
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内竖倍寺人之数
九嫔
世妇
胥八人徒八十人
内小臣奄上士四人史二人徒八人
阍人王宫每门四人囿游亦如之
寺人王之正内五人
内竖倍寺人之数
九嫔
世妇
卷一 第 10a 页 WYG0092-0267c.png
女御
女祝四人奚八人
女史八人奚十有六人
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
四人徒三十人
典丝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二人
典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二人奚八人
女祝四人奚八人
女史八人奚十有六人
典妇功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工四人贾
四人徒三十人
典丝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二人
典枲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内司服奄一人女御二人奚八人
卷一 第 10b 页 WYG0092-0267d.png
缝人奄二人女御八人女工八十人奚三十人
染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追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屦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夏采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
大学论治国平天下之道曰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先正其心此三者统宗会元之地万化之所从出
也文王肃肃在庙雍雍在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无非
染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
追师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工二人徒四人
屦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工八人徒四人
夏采下士四人史一人徒四人
大学论治国平天下之道曰欲齐其家先修其身欲修
其身先正其心此三者统宗会元之地万化之所从出
也文王肃肃在庙雍雍在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无非
卷一 第 11a 页 WYG0092-0268a.png
所以为周家数圣人相传之懿至周公摄政建六典之
官大而正朝纲重国体凡百司庶府详法略则本数末
度靡不毕举而天官所统造原立本不过此三者而已今
自天官分职而论之大宰卿一人而兼之以三公则论道
经邦燮理阴阳有以格人主之非心小宰掌建邦之宫
刑而有以正其治于宫庭之间宰夫掌王及三公六卿大
夫群吏之位而有以正其俗于朝廷之上以至宫正宫伯所
掌之官府士庶子凡在王所罔匪正人使之日闻正言日
官大而正朝纲重国体凡百司庶府详法略则本数末
度靡不毕举而天官所统造原立本不过此三者而已今
自天官分职而论之大宰卿一人而兼之以三公则论道
经邦燮理阴阳有以格人主之非心小宰掌建邦之宫
刑而有以正其治于宫庭之间宰夫掌王及三公六卿大
夫群吏之位而有以正其俗于朝廷之上以至宫正宫伯所
掌之官府士庶子凡在王所罔匪正人使之日闻正言日
卷一 第 11b 页 WYG0092-0268b.png
见正行皆所以辅成君德而纳君于当道是固所以为
人主正心之端也而犹以为未焉以人主之尊不厚其
身无以厚天下而护养国家元气之本正在于护养人
主之身故其设官自膳夫而下主膳羞爨亨之味甸师
而下主禽兽鱼腊之献医师而下主饮食调和之味
酒正而下主酒冰醯醢之物宫人而下主宫舍幕帟之
仪使人主端居九重心广体胖血气和平志虑充溢
而后民命国脉始有所恃宜足以享天下之备奉矣
人主正心之端也而犹以为未焉以人主之尊不厚其
身无以厚天下而护养国家元气之本正在于护养人
主之身故其设官自膳夫而下主膳羞爨亨之味甸师
而下主禽兽鱼腊之献医师而下主饮食调和之味
酒正而下主酒冰醯醢之物宫人而下主宫舍幕帟之
仪使人主端居九重心广体胖血气和平志虑充溢
而后民命国脉始有所恃宜足以享天下之备奉矣
卷一 第 12a 页 WYG0092-0268c.png
而人主之心自视欿然不敢以自安举天下之财虽
曰王之膳服不会而总于大府者莫不皆有一定之
式玉府掌其器物内府掌其货贿外府掌邦布之入
出皆有式法以行之及其用之则司会会其财司书
掌其书职内以下莫不惟式法之是守使人主不以
天下自利而常有以厚天下之利是又所以为人主
修身之端也而犹以为未焉蠖濩蜎蜎深严邃密亲
公卿大夫之时常少而亲宦官宫妾之时常多故王
曰王之膳服不会而总于大府者莫不皆有一定之
式玉府掌其器物内府掌其货贿外府掌邦布之入
出皆有式法以行之及其用之则司会会其财司书
掌其书职内以下莫不惟式法之是守使人主不以
天下自利而常有以厚天下之利是又所以为人主
修身之端也而犹以为未焉蠖濩蜎蜎深严邃密亲
公卿大夫之时常少而亲宦官宫妾之时常多故王
卷一 第 12b 页 WYG0092-0268d.png
者皆以法制裁之夫人不列于官九嫔世妇女御不
著其数以见王者严于内官之选初不过取而轻择
内宰下大夫之外如内小臣典妇功丝枲染人追屦
之官亦皆以上士中士下士为之小夫憸人不得厕
迹于其间阍寺之徒曾不数十固大异于后世之鸣
珰曳组含天宪而握王爵者宫壸朝署事均一体而
万务咸理是又所以为人主齐家之端也莫切于人
主之心莫亲于人主之身莫重于人主之家而大宰皆
著其数以见王者严于内官之选初不过取而轻择
内宰下大夫之外如内小臣典妇功丝枲染人追屦
之官亦皆以上士中士下士为之小夫憸人不得厕
迹于其间阍寺之徒曾不数十固大异于后世之鸣
珰曳组含天宪而握王爵者宫壸朝署事均一体而
万务咸理是又所以为人主齐家之端也莫切于人
主之心莫亲于人主之身莫重于人主之家而大宰皆
卷一 第 13a 页 WYG0092-0269a.png
得以道揆之以至宿卫扈从洒扫使令之徒寝处燕
息沐浴栉靧私猥之事亦莫不皆取正于大宰夫是
以政本出于上政权不移于下上下有总摄之政内
外无壅隔之势此大宰佐王之大者而圣人治国平
天下之道萃见乎此矣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
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
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
息沐浴栉靧私猥之事亦莫不皆取正于大宰夫是
以政本出于上政权不移于下上下有总摄之政内
外无壅隔之势此大宰佐王之大者而圣人治国平
天下之道萃见乎此矣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
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
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
卷一 第 13b 页 WYG0092-0269b.png
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
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
任百官以生万民
典常也大宰并建六典本以治邦国为主而兼及于
百官府以至万民者百官府则推行吾之六典者也
万民则吾六典之所先及者也王者之治天下自治
为先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而后远近
四方从焉故于百官万民则致其详于邦国之诸侯
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
任百官以生万民
典常也大宰并建六典本以治邦国为主而兼及于
百官府以至万民者百官府则推行吾之六典者也
万民则吾六典之所先及者也王者之治天下自治
为先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而后远近
四方从焉故于百官万民则致其详于邦国之诸侯
卷一 第 14a 页 WYG0092-0269c.png
则举其略详内略外而邦国自治此所以为大宰六
典之序一曰治典以经邦国者理之使不易其常之
谓经然治必先于官府而推之以纪万民纪谓错综
而不遗详于经者也二曰教典以安邦国者导之使
不拂其常之谓安然教必先于官府而推之以扰万
民扰谓驯习而不违详于安者也三曰礼典以和邦
国者交好常有以相亲之谓和然礼必先于统百官
而推之以谐万民谐谓相信而不乖详于和者也四曰
典之序一曰治典以经邦国者理之使不易其常之
谓经然治必先于官府而推之以纪万民纪谓错综
而不遗详于经者也二曰教典以安邦国者导之使
不拂其常之谓安然教必先于官府而推之以扰万
民扰谓驯习而不违详于安者也三曰礼典以和邦
国者交好常有以相亲之谓和然礼必先于统百官
而推之以谐万民谐谓相信而不乖详于和者也四曰
卷一 第 14b 页 WYG0092-0269d.png
政典以平邦国者分守常有以相制之谓平然政必
先于正百官而推之以均万民均谓至公而不私详
于平者也五曰刑典以诘邦国者辞命常有以相戒
之谓诘然刑必先于儆百官而推之以纠万民纠谓
纤悉而不差详于诘者也六曰事典以富邦国者财
利常有以相资之谓富然事必先于任百官而推之
以生万民生谓惠养而不穷详于富者也详内略外
其序如此方其在六典也五官与大宰各司其一大
先于正百官而推之以均万民均谓至公而不私详
于平者也五曰刑典以诘邦国者辞命常有以相戒
之谓诘然刑必先于儆百官而推之以纠万民纠谓
纤悉而不差详于诘者也六曰事典以富邦国者财
利常有以相资之谓富然事必先于任百官而推之
以生万民生谓惠养而不穷详于富者也详内略外
其序如此方其在六典也五官与大宰各司其一大
卷一 第 15a 页 WYG0092-0270a.png
宰所掌特专于治典而已及其佐王论道则五官听
焉曰教曰礼曰政曰刑曰事虽各列其目而统于大
宰则皆谓之治故曰佐王治邦国所以见当时治本
之悉出于一者如此
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二曰官职以辨邦治
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四曰官常以听官治五曰官成以
经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纠邦治八曰
官计以弊邦治
焉曰教曰礼曰政曰刑曰事虽各列其目而统于大
宰则皆谓之治故曰佐王治邦国所以见当时治本
之悉出于一者如此
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二曰官职以辨邦治
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四曰官常以听官治五曰官成以
经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纠邦治八曰
官计以弊邦治
卷一 第 15b 页 WYG0092-0270b.png
法亦典也详于典故曰法官府者朝廷百官所居之
府所以行法守者也大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
治受其会谓之百官府则非特治官而已凡六官之
职皆在所统一曰官属者即小宰之六属使之各扬
其职故曰举邦治二曰官职者即小宰之六职使之
各任其事故曰辨邦治三曰官联者即小宰之六联
使之上下相承故曰会官治四曰官常者即宰夫治
数之官常使之多寡相稽故曰听官治五曰官成者
府所以行法守者也大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
治受其会谓之百官府则非特治官而已凡六官之
职皆在所统一曰官属者即小宰之六属使之各扬
其职故曰举邦治二曰官职者即小宰之六职使之
各任其事故曰辨邦治三曰官联者即小宰之六联
使之上下相承故曰会官治四曰官常者即宰夫治
数之官常使之多寡相稽故曰听官治五曰官成者
卷一 第 16a 页 WYG0092-0270c.png
即小宰八成之书使其条目不相侵紊故曰经邦治
六曰官法者即小宰七事之法使其戒惧不至废弛
故曰正邦治七曰官刑者即小宰所徇之常刑用以
儆戒人心故曰纠邦治八曰官计者即小宰所弊之
六计用以廉察人才故曰弊邦治是八者其六为邦治
其二为官治盖联事者百官之事常数者百官之数
非若六者之关于邦治也大宰以是而统三百六十
职之任使其尊卑大小无非八法之是守故曰治官
六曰官法者即小宰七事之法使其戒惧不至废弛
故曰正邦治七曰官刑者即小宰所徇之常刑用以
儆戒人心故曰纠邦治八曰官计者即小宰所弊之
六计用以廉察人才故曰弊邦治是八者其六为邦治
其二为官治盖联事者百官之事常数者百官之数
非若六者之关于邦治也大宰以是而统三百六十
职之任使其尊卑大小无非八法之是守故曰治官
卷一 第 16b 页 WYG0092-0270d.png
府
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二曰法则以驭其
官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四曰禄位以驭其士五曰赋贡
以驭其用六曰礼俗以驭其民七曰刑赏以驭其威八
曰田役以驭其众
则亦法也以法为式故曰则都鄙者王子弟及公卿
大夫所食之采地或为家邑或为小都或为大都以
其皆有邑都则曰都以其在国之鄙则曰鄙都鄙之
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二曰法则以驭其
官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四曰禄位以驭其士五曰赋贡
以驭其用六曰礼俗以驭其民七曰刑赏以驭其威八
曰田役以驭其众
则亦法也以法为式故曰则都鄙者王子弟及公卿
大夫所食之采地或为家邑或为小都或为大都以
其皆有邑都则曰都以其在国之鄙则曰鄙都鄙之
卷一 第 17a 页 WYG0092-0271a.png
则其目凡八一曰祭祀者谓都鄙有社稷五祀及其
先君之庙典秩高下不可踰越故曰驭其神二曰法
则者谓都鄙有伍两殷辅与夫家臣之属职守严整
不相紊乱故曰驭其官三曰废置者谓都鄙之吏任
治于外则必有勤怠功过举其能者而措其不能者
故曰驭其吏四曰禄位者谓都鄙之士从乎政学则
当考察其艺养之以禄而后定其位故曰驭其士五
曰赋贡者谓都鄙以其田赋之十一者取于民而又
先君之庙典秩高下不可踰越故曰驭其神二曰法
则者谓都鄙有伍两殷辅与夫家臣之属职守严整
不相紊乱故曰驭其官三曰废置者谓都鄙之吏任
治于外则必有勤怠功过举其能者而措其不能者
故曰驭其吏四曰禄位者谓都鄙之士从乎政学则
当考察其艺养之以禄而后定其位故曰驭其士五
曰赋贡者谓都鄙以其田赋之十一者取于民而又
卷一 第 17b 页 WYG0092-0271b.png
以稍县都之十二者输于王然后为之制其用度丰
杀之数故曰驭其用六曰礼俗者谓都鄙有稍县都
之民则必有昏冠丧祭之俗因其俗而制其礼文轻
重之节故曰驭其民七曰刑赏者都士家士为之掌
其狱讼则必有刑赏以治其下故曰驭其威八曰田
役者都司马家司马为之掌车马甲兵之戒令则必
有田役以作其怠故曰驭其众是八者皆谓之驭乃
所以驭都鄙也故秋官设都则之职专掌此八则之
杀之数故曰驭其用六曰礼俗者谓都鄙有稍县都
之民则必有昏冠丧祭之俗因其俗而制其礼文轻
重之节故曰驭其民七曰刑赏者都士家士为之掌
其狱讼则必有刑赏以治其下故曰驭其威八曰田
役者都司马家司马为之掌车马甲兵之戒令则必
有田役以作其怠故曰驭其众是八者皆谓之驭乃
所以驭都鄙也故秋官设都则之职专掌此八则之
卷一 第 18a 页 WYG0092-0271c.png
法然谓之都则不言家则者何也考大宗伯九仪之
命惟五命以上然后赐则王之大夫四命虽驭之以
八则而未与赐则之数故采邑谓之家而不谓之都
若卿以六命为小都公以八命为大都此所以置都
则焉由是观之八则通用于三等采邑而以都为主
故总而言之曰治都鄙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
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驭其
命惟五命以上然后赐则王之大夫四命虽驭之以
八则而未与赐则之数故采邑谓之家而不谓之都
若卿以六命为小都公以八命为大都此所以置都
则焉由是观之八则通用于三等采邑而以都为主
故总而言之曰治都鄙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其
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驭其
卷一 第 18b 页 WYG0092-0271d.png
福六曰夺以驭其贫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以驭其
过
六典八法八则大宰不言诏王而八柄言诏王此正
大宰论道经邦明天下威福之柄以纲维斯世者也
故八柄驭群臣惟天子得专之惟大宰则诏之诏之
者何人臣非爵无以贵之也必有德而后任故曰驭
其贵人臣非禄无以富之也必有功而后授故曰驭
其富予者予之以财也则必以恩而后得故曰驭其
过
六典八法八则大宰不言诏王而八柄言诏王此正
大宰论道经邦明天下威福之柄以纲维斯世者也
故八柄驭群臣惟天子得专之惟大宰则诏之诏之
者何人臣非爵无以贵之也必有德而后任故曰驭
其贵人臣非禄无以富之也必有功而后授故曰驭
其富予者予之以财也则必以恩而后得故曰驭其
卷一 第 19a 页 WYG0092-0272a.png
幸置者置诸其位也位必以叙而后进故曰驭其行
罪至于可杀而有八议之辟赐之更生所以福之也
故曰驭其福罪至于不可贷而有削邑之罚夺其所
有所以贫之也故曰驭其贫废言弃也臣有罪戾不
可委任禠其爵而弃之故曰驭其罪诛言诘也臣有
过失非其故为以官刑而诘之故曰驭其过是八者
不徒驭之而已自一至五则为庆赏自六至八则为
刑罚废者置之反也夺者予之反也诛者曰爵曰禄
罪至于可杀而有八议之辟赐之更生所以福之也
故曰驭其福罪至于不可贷而有削邑之罚夺其所
有所以贫之也故曰驭其贫废言弃也臣有罪戾不
可委任禠其爵而弃之故曰驭其罪诛言诘也臣有
过失非其故为以官刑而诘之故曰驭其过是八者
不徒驭之而已自一至五则为庆赏自六至八则为
刑罚废者置之反也夺者予之反也诛者曰爵曰禄
卷一 第 19b 页 WYG0092-0272b.png
曰生之反也庆赏详而列于先刑罚简而列于后知
所先后详略矣
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三曰进贤四
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贵七曰达吏八曰礼宾
八统亦所以诏王也虽曰驭万民而实本于王者之
躬行故曰统言统于上而系属于下者也亲亲则睦九
族之类敬故则燕朋友之类进贤则兴其德行使能
则任其道艺保庸则安其有功者尊贵则崇其有爵
所先后详略矣
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三曰进贤四
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贵七曰达吏八曰礼宾
八统亦所以诏王也虽曰驭万民而实本于王者之
躬行故曰统言统于上而系属于下者也亲亲则睦九
族之类敬故则燕朋友之类进贤则兴其德行使能
则任其道艺保庸则安其有功者尊贵则崇其有爵
卷一 第 20a 页 WYG0092-0272c.png
者达吏则察举勤劳之吏礼宾则接遇诸侯之礼此
皆王者之事而何与乎万民然驭以亲亲则民莫遗
其亲驭以敬故则民莫慢其故驭以进贤则民知德
之不可不务驭以使能则民知能之不可不勉驭以
保庸则民知功实之不可害驭以尊贵则民知爵命
之不可陵驭以达吏则民知交通之情驭以礼宾则
民知交际之义上作而下应犹丝之牵物约其涣散
而归之于统故曰八统驭万民
皆王者之事而何与乎万民然驭以亲亲则民莫遗
其亲驭以敬故则民莫慢其故驭以进贤则民知德
之不可不务驭以使能则民知能之不可不勉驭以
保庸则民知功实之不可害驭以尊贵则民知爵命
之不可陵驭以达吏则民知交通之情驭以礼宾则
民知交际之义上作而下应犹丝之牵物约其涣散
而归之于统故曰八统驭万民
卷一 第 20b 页 WYG0092-0272d.png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三
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
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嫔妇化治丝枲八曰臣
妾聚敛疏材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先王之时凡民皆受田凡受田皆为农今三农特居
九职之一而复有园圃虞衡之职又有薮牧百工商
贾之职又有嫔妇臣妾閒民之职此非出于三农之
外即民数之不足于受田者与受田而有馀力者为
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工饬
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七曰嫔妇化治丝枲八曰臣
妾聚敛疏材九曰閒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先王之时凡民皆受田凡受田皆为农今三农特居
九职之一而复有园圃虞衡之职又有薮牧百工商
贾之职又有嫔妇臣妾閒民之职此非出于三农之
外即民数之不足于受田者与受田而有馀力者为
卷一 第 21a 页 WYG0092-0273a.png
之也盖井田之制一夫受田百亩百亩之家上地七人中
地六人下地五人以至家十人则受两下地家十有
二人则受两中地家十有四人则受两上地其馀参
错于三地之间等而上之皆以是为差惟上农夫食
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则受田而有馀力者又
四人以下则数之不足于受田者若是二者之民先
王皆有道以处之居则使之任草木丝枲疏材之事
出则使之任山泽鸟兽八材货贿转移之事是以无
地六人下地五人以至家十人则受两下地家十有
二人则受两中地家十有四人则受两上地其馀参
错于三地之间等而上之皆以是为差惟上农夫食
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则受田而有馀力者又
四人以下则数之不足于受田者若是二者之民先
王皆有道以处之居则使之任草木丝枲疏材之事
出则使之任山泽鸟兽八材货贿转移之事是以无
卷一 第 21b 页 WYG0092-0273b.png
一职之不得其养而亦无一民之不任其职故曰九
职任万民贾氏以九职之閒民为不营已业之游民
非也游民乃惰而自安者閒民则其数不足于受田
者盖家四人以下其数不足于受田而谓之閒民亦
有田之未授于民而谓之閒田经虽不明言閒田之
制而王制言天子之县内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
以朌其馀以为閒田此谓田之未封邑者若夫乡遂
都鄙夫家众寡有耗有登登谓十六受田耗谓六十
职任万民贾氏以九职之閒民为不营已业之游民
非也游民乃惰而自安者閒民则其数不足于受田
者盖家四人以下其数不足于受田而谓之閒民亦
有田之未授于民而谓之閒田经虽不明言閒田之
制而王制言天子之县内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
以朌其馀以为閒田此谓田之未封邑者若夫乡遂
都鄙夫家众寡有耗有登登谓十六受田耗谓六十
卷一 第 22a 页 WYG0092-0273c.png
归田其田在四等公邑之间天子使吏治之以待授民亦
谓之閒田閒民亦然前解所谓四人以下不足于受田者
先王处以閒民之职使之耕閒田而输閒粟馀则使之转
移八职而执其事如是则閒田以待授民而非旷土閒民
以待授田而非游民不然閒民何以列于九职之末耶
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
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
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馀之赋
谓之閒田閒民亦然前解所谓四人以下不足于受田者
先王处以閒民之职使之耕閒田而输閒粟馀则使之转
移八职而执其事如是则閒田以待授民而非旷土閒民
以待授田而非游民不然閒民何以列于九职之末耶
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
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
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馀之赋
卷一 第 22b 页 WYG0092-0273d.png
九赋之法与上经九职不同九职所以任万民九赋
则非取于任民者也郑氏皆以为民赋且援汉口率
出泉之制其说一立王制不明学者惑之不容不辨
一曰邦中之赋者即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
圃任园地盖王城内外之地也二曰四郊之赋者即
载师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官田牛田赏田
牧田任远郊之地盖六乡百里之内而外距六遂之
地也三曰邦甸之赋者即载师以公邑之田任甸地
则非取于任民者也郑氏皆以为民赋且援汉口率
出泉之制其说一立王制不明学者惑之不容不辨
一曰邦中之赋者即载师以廛里任国中之地以场
圃任园地盖王城内外之地也二曰四郊之赋者即
载师以宅田士田贾田任近郊之地官田牛田赏田
牧田任远郊之地盖六乡百里之内而外距六遂之
地也三曰邦甸之赋者即载师以公邑之田任甸地
卷一 第 23a 页 WYG0092-0274a.png
盖距国中二百里六遂之馀地天子使吏治之者也
四曰家削之赋者即载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盖距
国中三百里大夫所食之采地也五曰邦县之赋者
即载师以小都之田任县地盖距国中四百里卿及
王子弟之疏者所食之采地也六曰邦都之赋者即
载师以大都之田任畺地盖距国中五百里公及王
子弟之亲者所食之采地也七曰关市之赋者若与
九职之商贾同然商贾主乎货贿阜通此则如司
四曰家削之赋者即载师以家邑之田任稍地盖距
国中三百里大夫所食之采地也五曰邦县之赋者
即载师以小都之田任县地盖距国中四百里卿及
王子弟之疏者所食之采地也六曰邦都之赋者即
载师以大都之田任畺地盖距国中五百里公及王
子弟之亲者所食之采地也七曰关市之赋者若与
九职之商贾同然商贾主乎货贿阜通此则如司
卷一 第 23b 页 WYG0092-0274b.png
市所言市之征司关所言关门之征是也八曰山泽之
赋者若与九职之虞衡同然虞衡作山泽之材此则
如丱人所取金锡玉石角人所取齿角骨物之类是
也九曰币馀之赋者如职币所言敛官府都鄙用邦
财者之币振掌事者之馀财是也前六者皆任地之
赋以其田赋之十一者取于民又于一分之中复以
十一十二二十而三输之于王如是而已后三者虽
非任地然有司所掌利归公上故亦谓之赋而继于
赋者若与九职之虞衡同然虞衡作山泽之材此则
如丱人所取金锡玉石角人所取齿角骨物之类是
也九曰币馀之赋者如职币所言敛官府都鄙用邦
财者之币振掌事者之馀财是也前六者皆任地之
赋以其田赋之十一者取于民又于一分之中复以
十一十二二十而三输之于王如是而已后三者虽
非任地然有司所掌利归公上故亦谓之赋而继于
卷一 第 24a 页 WYG0092-0274c.png
任地之后详考大府一职既有九赋之式又别有邦
国及万民之贡则九赋非任民之赋可知矣
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
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
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
大宰之制国用有三曰九职曰九赋曰九式而九式
之均节财用特见于九赋之后是专为九赋设也故
大府有九赋之式而不言九职九贡之式非无式也
国及万民之贡则九赋非任民之赋可知矣
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
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
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
大宰之制国用有三曰九职曰九赋曰九式而九式
之均节财用特见于九赋之后是专为九赋设也故
大府有九赋之式而不言九职九贡之式非无式也
卷一 第 24b 页 WYG0092-0274d.png
大宰三十年之通制国用若九贡不在颁用之数则
以之待吊用九职不在颁用之数则以之充府库此
成周备先具之道非若九赋为国家之经费也惟九
赋为国家之经费故大府之式法曰关市之赋以待
王之膳服邦中之赋以待宾客四郊之赋以待稍秣
家削之赋以待匪颁邦甸之赋以待工事邦县之赋
以待币帛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山泽之赋以待丧纪
币馀之赋以待赐予是九者责之有司皆有式法焉以
以之待吊用九职不在颁用之数则以之充府库此
成周备先具之道非若九赋为国家之经费也惟九
赋为国家之经费故大府之式法曰关市之赋以待
王之膳服邦中之赋以待宾客四郊之赋以待稍秣
家削之赋以待匪颁邦甸之赋以待工事邦县之赋
以待币帛邦都之赋以待祭祀山泽之赋以待丧纪
币馀之赋以待赐予是九者责之有司皆有式法焉以
卷一 第 25a 页 WYG0092-0275a.png
式法待之论之则自宾客以至赐予皆有司之事以
式法待之可也若王之膳服则何拘乎式法若拘以
式法则膳夫何以不会王之膳外府何以不会王之
服以至膳禽饮酒裘与皮事亦何以皆为之不会是
数者皆至尊所御不可以有司之法会之也若大宰
佐王论道则善服有式乃养成君德之大者此大府
列膳服于九式之先岂无意哉
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曰器贡四
式法待之可也若王之膳服则何拘乎式法若拘以
式法则膳夫何以不会王之膳外府何以不会王之
服以至膳禽饮酒裘与皮事亦何以皆为之不会是
数者皆至尊所御不可以有司之法会之也若大宰
佐王论道则善服有式乃养成君德之大者此大府
列膳服于九式之先岂无意哉
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曰器贡四
卷一 第 25b 页 WYG0092-0275b.png
曰币贡五曰材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斿贡九曰
物贡
九赋任地九职任民二者皆行于王畿千里之间而
王畿千里之外随其地之远近小大立为邦国九等
之贡九贡之目虽不详见考之郑氏自有成说因二
郑之说而参之禹贡则有可以类推者禹之甸服实
维冀州其外八州别为侯绥要荒无因其地之所宜
责其地之所有故曰任土作贡用人以九贡致邦国
物贡
九赋任地九职任民二者皆行于王畿千里之间而
王畿千里之外随其地之远近小大立为邦国九等
之贡九贡之目虽不详见考之郑氏自有成说因二
郑之说而参之禹贡则有可以类推者禹之甸服实
维冀州其外八州别为侯绥要荒无因其地之所宜
责其地之所有故曰任土作贡用人以九贡致邦国
卷一 第 26a 页 WYG0092-0275c.png
之用亦若是而已祀贡即浮磬菁茅之类嫔贡即丝
枲絺纻之类器贡即银镂砮丹之类币贡即纤缟织
皮之类材贡即栝柏筱簜之类货贡即金玉蠙珠之
类服贡即玄纁纤纩之类斿贡即羽毛玑组之类物
贡即鱼盐橘柚之类是九物者虽禹贡任土之旧亦
可推见成周九贡之法然大宰之于邦国谓九贡而
秋官大行人之六贡亦同九贡之目者何也盖有岁
之常贡者有因朝而贡者因朝而贡则大行人之六
枲絺纻之类器贡即银镂砮丹之类币贡即纤缟织
皮之类材贡即栝柏筱簜之类货贡即金玉蠙珠之
类服贡即玄纁纤纩之类斿贡即羽毛玑组之类物
贡即鱼盐橘柚之类是九物者虽禹贡任土之旧亦
可推见成周九贡之法然大宰之于邦国谓九贡而
秋官大行人之六贡亦同九贡之目者何也盖有岁
之常贡者有因朝而贡者因朝而贡则大行人之六
卷一 第 26b 页 WYG0092-0275d.png
贡也岁之常贡则大宰之九贡也小行人又有所谓
令诸侯春入贡其此之九贡欤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
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
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
九曰薮以富得民
两联也属也盖人心以类相合而皆听命于上不为
之两则涣散暌异莫相统一听其自两而无所系乎
令诸侯春入贡其此之九贡欤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得
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族得民
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以任得民
九曰薮以富得民
两联也属也盖人心以类相合而皆听命于上不为
之两则涣散暌异莫相统一听其自两而无所系乎
卷一 第 27a 页 WYG0092-0276a.png
其间则人心莫知所从相违相尤为患滋甚孟子曰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
心斯得民矣其要在于所欲与聚所恶弗施非两相
联属而何成周于是设大宰之官自六典以至九贡
特先王维持天下之法制至此总摄人心而归之于
一然后有所谓九两牧即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者
长即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者师即学校之传道授
业者儒即道德之化民成俗者宗如正室门子之类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
心斯得民矣其要在于所欲与聚所恶弗施非两相
联属而何成周于是设大宰之官自六典以至九贡
特先王维持天下之法制至此总摄人心而归之于
一然后有所谓九两牧即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者
长即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者师即学校之传道授
业者儒即道德之化民成俗者宗如正室门子之类
卷一 第 27b 页 WYG0092-0276b.png
可以收三族之亲疏者主如郊甸任地之类不属乎
吏而自为之主者吏如乡遂公邑之吏各分其职而
治民之事者以至友如乡田同井之友薮如养蕃鸟
兽之薮是九者皆有得民之实惟先王系之有道故
其权一出于上而纳天下于皇极之世粤自上失其
道民散久矣陵夷至于春秋之后齐晋吴楚迭主夏
盟六卿三家颛执国政道术分裂而田骈慎到之徒
人自为师儒学不明而畏垒之人乃有尸祝社稷之
吏而自为之主者吏如乡遂公邑之吏各分其职而
治民之事者以至友如乡田同井之友薮如养蕃鸟
兽之薮是九者皆有得民之实惟先王系之有道故
其权一出于上而纳天下于皇极之世粤自上失其
道民散久矣陵夷至于春秋之后齐晋吴楚迭主夏
盟六卿三家颛执国政道术分裂而田骈慎到之徒
人自为师儒学不明而畏垒之人乃有尸祝社稷之
卷一 第 28a 页 WYG0092-0276c.png
事田怀屈景之族蟠据国中缮甲京城或以不义而
好勇至于朱郭任侠脱人之急刁卓殖货富拟封君
然后知九者得民固不可使之奔轶四出而无所联
属于上此先王所以为固结人心之本不容一日释
者也然曰牧曰长曰主与吏曰宗与薮无非𫝑与利
之所在后之有天下者犹得以操其柄而制其变若
儒与师友疑似不辨或至于陷溺人心此夫子以儒
道设教于洙泗之间七十子之徒师友渊源万世宗
好勇至于朱郭任侠脱人之急刁卓殖货富拟封君
然后知九者得民固不可使之奔轶四出而无所联
属于上此先王所以为固结人心之本不容一日释
者也然曰牧曰长曰主与吏曰宗与薮无非𫝑与利
之所在后之有天下者犹得以操其柄而制其变若
儒与师友疑似不辨或至于陷溺人心此夫子以儒
道设教于洙泗之间七十子之徒师友渊源万世宗
卷一 第 28b 页 WYG0092-0276d.png
主亦可以验其得民之效然则大宰列是三者于九
两之中则知先王之系民势与利云乎哉
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象
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近代为期年一变之说者引此经以为證殊不知此
非变法也特新之而已郑氏谓重治法新王事是也
郑氏又谓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于天下至正岁又
书而县于象魏使万民观焉盖以小宰互文推之其
两之中则知先王之系民势与利云乎哉
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象
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近代为期年一变之说者引此经以为證殊不知此
非变法也特新之而已郑氏谓重治法新王事是也
郑氏又谓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于天下至正岁又
书而县于象魏使万民观焉盖以小宰互文推之其
卷一 第 29a 页 WYG0092-0277a.png
理殊不然小宰正岁所观不言县治象则知非大宰
县治象之时也大宰县治象继于正月始和之下是
以周正建子示万民以更始之意何必就合乎小宰
之说至谓象魏为阙尤所未安据左氏哀三年鲁灾
季桓子御公立于象魏之外命藏象魏若此未可据
谓之阙也魏即巍巍之貌也盖治见于象者为治象
书治象之法者为象魏两观之县象魏者为魏阙县
之十日即敛而藏之至小宰于正岁帅属而观则观
县治象之时也大宰县治象继于正月始和之下是
以周正建子示万民以更始之意何必就合乎小宰
之说至谓象魏为阙尤所未安据左氏哀三年鲁灾
季桓子御公立于象魏之外命藏象魏若此未可据
谓之阙也魏即巍巍之貌也盖治见于象者为治象
书治象之法者为象魏两观之县象魏者为魏阙县
之十日即敛而藏之至小宰于正岁帅属而观则观
卷一 第 29b 页 WYG0092-0277b.png
之于已敛之后此其序也教官政官刑官仿此
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设其参傅其伍陈其
殷置其辅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立其两设其伍陈
其殷置其辅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设其考
陈其殷置其辅
大宰之六典佐王治邦国八则治都鄙八法治官府
前已叙之矣今又曰乃施典于邦国乃施则于都鄙
乃施法于官府者前举其凡以见大宰之所职今更
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设其参傅其伍陈其
殷置其辅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立其两设其伍陈
其殷置其辅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设其考
陈其殷置其辅
大宰之六典佐王治邦国八则治都鄙八法治官府
前已叙之矣今又曰乃施典于邦国乃施则于都鄙
乃施法于官府者前举其凡以见大宰之所职今更
卷一 第 30a 页 WYG0092-0277c.png
为之申敕亦以见施行之次第也牧者何大宗伯云
八命作牧九命作伯此不言伯者伯亦为牧舜于十
二州为十二牧禹之九州为九牧殷于八州为八伯
外有二伯周设二伯复为九牧以统九州之诸侯书
所谓以倡九牧是也监者何王制云天子使其大夫
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武王之初亦设三监
皆殷之制成王以三监作乱而令诸侯为监以司纠
察之任书所谓王启监厥乱为民是也设其参者郑
八命作牧九命作伯此不言伯者伯亦为牧舜于十
二州为十二牧禹之九州为九牧殷于八州为八伯
外有二伯周设二伯复为九牧以统九州之诸侯书
所谓以倡九牧是也监者何王制云天子使其大夫
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武王之初亦设三监
皆殷之制成王以三监作乱而令诸侯为监以司纠
察之任书所谓王启监厥乱为民是也设其参者郑
卷一 第 30b 页 WYG0092-0277d.png
氏以为卿三人王制所谓大国次国三卿是也傅其
伍者郑氏以为五大夫王制所谓大国次国小国下
大夫五人是也陈其殷者郑氏以为众士即上士中
士下士之类置其辅者郑氏以为庶人在官即府史
胥徒之类此六者各设其职乃所以施其典于邦国
者也长者即公卿大夫及王子弟之食采者立于畿
内为内诸侯是之谓长有长必有属故为之立其两
两即郑氏所谓两丞之类以至殷亦众士辅亦府史
伍者郑氏以为五大夫王制所谓大国次国小国下
大夫五人是也陈其殷者郑氏以为众士即上士中
士下士之类置其辅者郑氏以为庶人在官即府史
胥徒之类此六者各设其职乃所以施其典于邦国
者也长者即公卿大夫及王子弟之食采者立于畿
内为内诸侯是之谓长有长必有属故为之立其两
两即郑氏所谓两丞之类以至殷亦众士辅亦府史
卷一 第 31a 页 WYG0092-0278a.png
胥徒即都家宗人都家司马之所掌者是也正者何
即六官之长如天官冢宰之类各帅其属以举邦治
是之谓正有正必有属故为之立其贰设其考即郑
氏所谓小宰宰夫之类以至殷亦众士辅亦府史胥
徒即宫伯宫正以下凡六品所掌者是也然周自武
王克殷之后立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
能所谓邦国之君臣都鄙之长属官府之正贰固已
截然有一定之制初不待太宰之所建所立以至陈
即六官之长如天官冢宰之类各帅其属以举邦治
是之谓正有正必有属故为之立其贰设其考即郑
氏所谓小宰宰夫之类以至殷亦众士辅亦府史胥
徒即宫伯宫正以下凡六品所掌者是也然周自武
王克殷之后立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
能所谓邦国之君臣都鄙之长属官府之正贰固已
截然有一定之制初不待太宰之所建所立以至陈
卷一 第 31b 页 WYG0092-0278b.png
之置之也当是时也周公摄政制礼作乐典章文物
粲然大备于是设为六典八法八则之制以作新天
下之治前所谓申敕之者是矣
凡治以典待邦国之治以则待都鄙之治以法待官府
之治以官成待万民之治以礼待宾客之治
上经言施典法则于邦国官府都鄙而邦国官府都
鄙之有所治于大宰者又复以此待其治犹以为未
焉复举所谓官成宾礼而待之且八法之官成本以
粲然大备于是设为六典八法八则之制以作新天
下之治前所谓申敕之者是矣
凡治以典待邦国之治以则待都鄙之治以法待官府
之治以官成待万民之治以礼待宾客之治
上经言施典法则于邦国官府都鄙而邦国官府都
鄙之有所治于大宰者又复以此待其治犹以为未
焉复举所谓官成宾礼而待之且八法之官成本以
卷一 第 32a 页 WYG0092-0278c.png
治官府而此则曰待万民之治八统之礼宾本以驭
万民而此则曰待宾客之治何也官成虽用于官府
而八成所谓政役闾里师田称责无非民也礼宾虽
以驭万民而大小行人司仪掌客之所职者无非宾
客之事也盖有国斯有礼有土斯有民邦国官府都
鄙虽不同而二者之治则亦相参而用之耳
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前期十日帅执事
而卜日遂戒及执事视涤濯及纳亨赞王牲事及祀之
万民而此则曰待宾客之治何也官成虽用于官府
而八成所谓政役闾里师田称责无非民也礼宾虽
以驭万民而大小行人司仪掌客之所职者无非宾
客之事也盖有国斯有礼有土斯有民邦国官府都
鄙虽不同而二者之治则亦相参而用之耳
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前期十日帅执事
而卜日遂戒及执事视涤濯及纳亨赞王牲事及祀之
卷一 第 32b 页 WYG0092-0278d.png
日赞玉币爵之事祀大神示亦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赞
玉几玉爵大朝觐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
祀天大礼也其次五帝也大宰言祀五帝而不言祀
天以王者祀天不敢指而名之故大宰所掌者祀五
帝而已言祀五帝则祀天可以类举也盖苍苍正色
者天也主宰万物者帝也帝之与天名异而实同上
古之君德同乎天万世推之尊以祀配帝天亦谓之
帝月令所谓其帝大昊其帝炎帝其帝黄帝其帝少
玉几玉爵大朝觐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
祀天大礼也其次五帝也大宰言祀五帝而不言祀
天以王者祀天不敢指而名之故大宰所掌者祀五
帝而已言祀五帝则祀天可以类举也盖苍苍正色
者天也主宰万物者帝也帝之与天名异而实同上
古之君德同乎天万世推之尊以祀配帝天亦谓之
帝月令所谓其帝大昊其帝炎帝其帝黄帝其帝少
卷一 第 33a 页 WYG0092-0279a.png
昊其帝颛顼是已若郑氏言帝出于纬书盖指五精
之君以经意推之其殆大宗伯所谓青圭赤璋白琥
玄璜所礼之四方者耶经于四方初不言帝故器与
牲币各放其方之色大宰所谓五帝则牲玉币爵与
上帝同其用然后信大宰所谓五帝者即月令之五
人帝也方其祀事之始百官在列大宰临之誓者警
之以言戒者敕之以事具谓备其牲牢鼎俎之物脩
谓严其扫除粪洒之事如此则恭敬诚悫之念固已
之君以经意推之其殆大宗伯所谓青圭赤璋白琥
玄璜所礼之四方者耶经于四方初不言帝故器与
牲币各放其方之色大宰所谓五帝则牲玉币爵与
上帝同其用然后信大宰所谓五帝者即月令之五
人帝也方其祀事之始百官在列大宰临之誓者警
之以言戒者敕之以事具谓备其牲牢鼎俎之物脩
谓严其扫除粪洒之事如此则恭敬诚悫之念固已
卷一 第 33b 页 WYG0092-0279b.png
素孚于未祀之先矣于是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
戒至祀前一日及执事视涤濯又至纳亨之夕王袒而
迎牲射牲割牲大宰则剪其毛而赞之焉及至于行事
授以奠焉五帝之祀如此则祀大神示可知也祀大神
示如此则享先王可知也故皆曰亦如之惟玉几所以
依神玉爵所以荐神独于享先王用之人事尚文故耳
大丧赞赠玉含玉作大事则戒于百官赞王命
君薨百官听于冢宰不以天下忘乎亲也故虽国政
戒至祀前一日及执事视涤濯又至纳亨之夕王袒而
迎牲射牲割牲大宰则剪其毛而赞之焉及至于行事
授以奠焉五帝之祀如此则祀大神示可知也祀大神
示如此则享先王可知也故皆曰亦如之惟玉几所以
依神玉爵所以荐神独于享先王用之人事尚文故耳
大丧赞赠玉含玉作大事则戒于百官赞王命
君薨百官听于冢宰不以天下忘乎亲也故虽国政
卷一 第 34a 页 WYG0092-0279c.png
之大者亦委而听焉含玉施于始死之时赠玉施于
既窆之后此丧礼之末共于典瑞专于大宰职也而
必曰赞云者是知百官虽听于冢宰而冢宰实未尝
一日而废乎王命也
王视治朝则赞听治视四方之听朝亦如之凡邦之小
治则冢宰听之待四方之宾客之小治
朝仪有内外邦治有大小此二事最相关属皆所以
为大臣之体治朝在路门之外日朝以听国事者也
既窆之后此丧礼之末共于典瑞专于大宰职也而
必曰赞云者是知百官虽听于冢宰而冢宰实未尝
一日而废乎王命也
王视治朝则赞听治视四方之听朝亦如之凡邦之小
治则冢宰听之待四方之宾客之小治
朝仪有内外邦治有大小此二事最相关属皆所以
为大臣之体治朝在路门之外日朝以听国事者也
卷一 第 34b 页 WYG0092-0279d.png
四方之听朝者天子巡狩征伐诸侯各朝于方岳之
下者也二者天下之大权皆天子亲之冢宰特赞之
而已二者之外则冢宰为之决其小治或谓小治如
八法八则九贡九赋之类不以诏王者皆小治也以
此为小孰为之大故尝谓天子视路门之朝则冢宰
为之听其小治如宰夫所言禁令之类天子听方岳
之朝则冢宰为之待四方宾客之小治如职方氏所
言戒令之类是谓政无大小皆所兼统内外得其宜
下者也二者天下之大权皆天子亲之冢宰特赞之
而已二者之外则冢宰为之决其小治或谓小治如
八法八则九贡九赋之类不以诏王者皆小治也以
此为小孰为之大故尝谓天子视路门之朝则冢宰
为之听其小治如宰夫所言禁令之类天子听方岳
之朝则冢宰为之待四方宾客之小治如职方氏所
言戒令之类是谓政无大小皆所兼统内外得其宜
卷一 第 35a 页 WYG0092-0280a.png
矣
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
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岁终受其会者受百官府所致之会也有小宰焉以
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赞冢宰受岁会岁终则令
群吏致事又有宰夫焉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
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盖有官
必有事有事必有考有考必有时日之有成日考之
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王
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岁终受其会者受百官府所致之会也有小宰焉以
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赞冢宰受岁会岁终则令
群吏致事又有宰夫焉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
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正日成而以考其治盖有官
必有事有事必有考有考必有时日之有成日考之
卷一 第 35b 页 WYG0092-0280b.png
也宰夫受之月之有要月考之也宰夫令之而小宰
受之岁之有会岁考之也小宰赞之而大宰受之考
绩设官其序如此是以岁终之际大宰则以是令之
于百官府使之各正其治谓之百官府则六官皆总
而不止乎治官之属所以为大宰统百官之任何谓
统百官之任曰会曰要曰成虽考于三官而实散见
于三百六十职之中酒正之日入其成月入其要司
会之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司
受之岁之有会岁考之也小宰赞之而大宰受之考
绩设官其序如此是以岁终之际大宰则以是令之
于百官府使之各正其治谓之百官府则六官皆总
而不止乎治官之属所以为大宰统百官之任何谓
统百官之任曰会曰要曰成虽考于三官而实散见
于三百六十职之中酒正之日入其成月入其要司
会之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司
卷一 第 36a 页 WYG0092-0280c.png
书及事成则又入要贰焉此见于治官之属者然也
至于司徒则正要会乡师则受役要司马于要则受
之士师于要则正之此见于六官之属者然也不特
此而已王制曰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冢宰斋戒
受质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从质于天子大
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
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百
官斋戒受质夫司会天官也大司徒之与市三官地
至于司徒则正要会乡师则受役要司马于要则受
之士师于要则正之此见于六官之属者然也不特
此而已王制曰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冢宰斋戒
受质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从质于天子大
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
三官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百
官斋戒受质夫司会天官也大司徒之与市三官地
卷一 第 36b 页 WYG0092-0280d.png
官也大乐正大司马大司寇大司空则四时之官也
司会质其成矣三官乃从司会而质于天子冢宰赞
天子受其质矣三官则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以是
知六官之属皆在所考六官之长皆预考绩冢宰则
统百官而操其柄焉以是受其会则兼总乎三百六
旬之成以是听其致事则兼决乎三百六十职之事
于是岁终则诏王行废置之法至三岁之久则又大
计群吏之治而行诛赏之法夫三岁之诛赏固大于
司会质其成矣三官乃从司会而质于天子冢宰赞
天子受其质矣三官则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以是
知六官之属皆在所考六官之长皆预考绩冢宰则
统百官而操其柄焉以是受其会则兼总乎三百六
旬之成以是听其致事则兼决乎三百六十职之事
于是岁终则诏王行废置之法至三岁之久则又大
计群吏之治而行诛赏之法夫三岁之诛赏固大于
卷一 第 37a 页 WYG0092-0281a.png
岁终之废置也废置诏王而诛赏不以诏王者何耶
岁终之考覈方严则行之以天子之命三岁之考覈
既审则守之以一代之法司会曰以周知四国之治
以诏王及冢宰废置则废置之诏王可知也宰夫曰
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
长财善物者赏之则诛赏之责于大宰可知也会计
之法一举而上下体统得其正矣
岁终之考覈方严则行之以天子之命三岁之考覈
既审则守之以一代之法司会曰以周知四国之治
以诏王及冢宰废置则废置之诏王可知也宰夫曰
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
长财善物者赏之则诛赏之责于大宰可知也会计
之法一举而上下体统得其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