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WYG1104-037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乐全集卷三十四    宋 张方平 撰
  杂著
  先帝经疏文
右伏以圣神示化弃黄屋以上宾凡庶何知抱乌号而
永慕不有崇荐曷伸悃诚愿依妙湛之尊特开清净之
供庶缘法力仰导真游伏愿永證佛乘圆成道果储神
无极逍遥梵释之间卜世愈延跨越商周之表至于含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WYG1104-0371b.png
识普畅大和
   四箴(并序及/进状)
右臣猥以谫材沗职文馆因睹秘阁曝诸图书内有太
宗皇帝御书一函臣窃发一轴观之字为行书乃曲礼
首篇四句敖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深
惟太宗皇帝英睿多材自天攸纵万几之暇秘殿閒燕
移声伎观游之乐于经籍文史之间下笔习书意存劝
戒昔汉诸儒集礼记诸善言而于首篇著兹四事盖以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WYG1104-0372a.png
为人君保邦制理之道所宜深戒者故太宗思而形于
翰墨先帝缄而置诸秘府是将以嘉言善训贻为孙谟
又岂惟笔精墨妙之云尔乎臣待罪諌垣睹事有发辄
广其义述为四箴诚不足以勒盘盂污屏扆傥宣室听
决之暇一赐开览法宫衡石之上获预亲程亦庶乎备
晏居之诵代倚几之训也干冒天聪臣无任战慄之至
其所著四箴别为一轴谨随状上献谨奏康定二年七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WYG1104-0372b.png
臣闻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故王
者奉若天命以临万方慎乃迪德无时怠豫以义制事
以礼制心以辑宁邦家用咸和万民于后佚王罔自抑
畏罔顾諟天之明命以若先民攸训不迪率典德用弗
类故人君保邦制理之道慎厥身修思永兹惟艰哉礼
有之曰敖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慎厥
身之道兹四言者可谓切至矣书载周公无逸之篇曰
在昔商王中宗治民祇惧不敢荒宁厥享国七十有五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WYG1104-0372c.png
年至于高宗嘉靖商邦能惠保于庶民厥享国五十有
九年至周文王能知稼穑之艰难不淫于观于逸于游
以庶邦惟正之供厥享国五十年则夫四者之不戒非
惟德义之不则至于康养体志永绥万寿亦莫之有益
也盖圣人所理有本末所顾有重轻身者当理之本位
者可顾之重安其身然后能保其位能保其位然后能
得其志欲而享天下之乐彼商之中高爰暨文王先忧
勤后乐欲而宜民宜人受禄于天由审是道也陛下浚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WYG1104-0372d.png
哲文明徽柔惇懿慎诸事事之微念乎安安之难修其
可愿罔或过举兹甚盛德也已然古之明圣无忘交儆
盘庚曰无敢伏小人之攸箴臣以孤微职在规谏因睹
太宗御书窃有所发辄广其意而献箴云
    敖箴
惟皇至尊在上巍巍天日之高雷霆之威匪自抑畏尽
人之微孰敢造膝以弼予违外以温恭通接群志内以
文明辨其诬伪温则可亲明则可畏端良既进纤邪自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WYG1104-0373a.png
退
    欲箴
火燎于原水决于川欲之败德犹水火然故昔令王好
乐无荒盖惧穷欲焚溺为伤凡欲之微则为身患大而
不遏民斯涂炭易称窒欲书戒无逸愿铭盘盂勿忘终

    志箴
居安思危已治不有其难其慎惟明明后乃后佚王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WYG1104-0373b.png
骄盈怠忽谓已有天命人莫我咈恣其攸好动不虑善
罔惩其侮以失黎献汤不自用文王小心允迪休命兹
惟良箴
    乐箴
罔淫于乐罔游于逸禹益吁嗟所相规恤在商成汤不
迩声色在周周公尤戒酒德秘殿燕閒万机之馀时延
正士访其嘉谟前言往行则有图书岂其优笑而后为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WYG1104-0373c.png
   蜀丞相诸葛武侯画赞(并序/)
宝元始年冬余监新定郡王人闵廷俊来锡时服廷俊
以善画待诏翰林因候俊于传舍语及画之名家俊曰
某之艺于人物为工比内出古之名贤像于资善堂尝
摸得之唯肖余既窃慕蜀丞相武乡侯之为人因请于
俊愿见其像俊褚中适携焉以余好之笃遂以为遗时
郡从事叶纾兴于座曰君睹画而愀然何欤曰有是夫
盖有感焉者予独念此公初耕南阳时抱膝长啸自比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WYG1104-0373d.png
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崔州平徐庶元直谓为
信然夫士之抱器待用忧深而思远以天下之事自负
而识之者常鲜及其风云变化功名光大从而誉之不
已末乎又论者咸谓武侯为管萧之亚匹兹尤非知言
者彼夷吾从非其主已迷方复行险择利更事雠敌不
能检身以礼而僣滥败度不能正君以道而权谲苟合
其器与行夫子卑之萧文终起沛狱吏素蕴初浅汉氏
始造用众智力文终之业专在关中至其追淮阴举平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WYG1104-0374a.png
阳密识公心真大人之事然与武乡易地而处质胜其
文矣故余谓论者之非知言后之君子必有取乎尔始
武侯遇蜀主自夏口使孙车骑回与周公瑾破曹公军
时年二十七后出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垒于渭
南卒于师时年五十四中间仅三十年规摹事业光映
千古噫大丈夫顾不当如是夫赞曰
孰以武乡而比管萧桓文之事孔门弗道文终刀笔托
骥之髦雄材清风亶犹相辽当卧隆中抱膝啸吟方寸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WYG1104-0374b.png
万里何念之深盖怀功名日月其淫不有良友胡获我心
将军顾重拂剑为起折操之角断权之臂堂堂西关莫之
敢指芒星三反还复箕尾出师之表八阵之图天高日昭
匪滔匪渝永慕夫人抚心悲吁悲吁云何悼无崔徐
   雪窦禅师真赞(重显/)
本何从来今则非去不舍众生示诸空聚诸漏巳尽万
法无住金刚妙身曷形绘素
   补元子时化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WYG1104-0374c.png
余观元子论化善其意然有未尽者为广其说焉夫时
之化也有大焉者尔盖朝廷化为市井郡邑化为传舍
山泽化为府库耒耜化为弓剑礼乐化为夷貊赏刑化
为果报恩义化为雠敌忠功化为害祸威福化为喜怒
仁让化为诈伪
   补浪翁观化
元子浪翁观化凡四说其辞悠悠不槩人事故述三篇云
火生于木木亡而后火明木生于土土刑而后木生土尅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WYG1104-0374d.png
水而水以土存火尅金而金以火成此有无相化之说
    右有无相化
朝为商暮为周朝为公卿暮为俘𨽻朝为忠义暮为寇
逆此有化无之说
    右有化无
起于畎亩而君天下起于钓筑而宰天下起于寇逆而
忠义名此无化有之说
    右无化有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WYG1104-0375a.png
   舍人院试方略举人策问
国家自景德中与契丹氏平而夏人效职贡行四十年
无鄙上之事军政戎备则未尝懈他日夏寇畔援大入
高奴塞平凉之役师频无功自尔选拔将率训齐卒乘
缮治器械无日不讲听诸议者犹患率之才难士之未
整械之不精其何为然诸生皆被大臣荐上以付于有
司将以采其所蕴也其陈用将之道训士之术饬械之
法以历代最长之说为方今可施之宜详著于篇得以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WYG1104-0375b.png
推验复观前史所评材雄以武侯匹于管萧卫公儗论
于耿邓功名之际其间近远试为品藻用观持论敏学
高识无不自尽
   省试策题五首
    第一首
问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夏商官倍周而三百此言王官
也昔禹会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盖自九服之外至于蛮
荒庶邦附庸莫不咸集然诸侯各于其国犹有卿士陪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WYG1104-0375c.png
臣史胥徒𨽻今天下大小之县比虞夏之所分封五分
才一至于遐方远裔止用一吏理一邑而议者皆谓置
官烦于三代建为并省之策然又观秦汉故事奏列郡
四十二汉郡国才百数守尉之外长吏自辟掾佐分理
而足此复何道也试参详之为悉利病
    第二首
问周礼地官载师职以大都家邑之田为公卿大夫之
采地至于诸侯之国陪臣卿士各有封邑以奉祭祀两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WYG1104-0375d.png
汉之后列侯继世乃自隋唐以来王臣兼五等之封者
始为虚名实无分土而诸郡内外官县吏俸廪之外命
给职分地廨谓之职田此诚均惠仕进优其不足使全
廉节者也近在位者或以不均启幸为言既诏罢之矣
复以经久之式历更祖宗之世而仍旧贯者是必便于
事使反初制虽朝廷之议利害必然之理其更推迹以
要终效
    第三首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1104-0376a.png
问儒家者流讲究历代之故该贯百家之说以多闻博
见为通者也然其祖述根于六艺幼学就傅即所诵习
施于有政兹为理道故其本末讨论应详若夫易之为
书人更三圣其分二篇何意所系十翼何名书何以断
自唐虞颂何以系之商鲁二戴之礼传之何师三传之
学立于何代此经术之大略诸儒辨论之所尝及也请
为条叙以观敏洽
    第四首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1104-0376b.png
问兵者武备之本骑者戎事之急古者乘马之数出乎
井赋之法周官六职掌于夏卿历代著令备诸厩牧本
朝之制则有司存质贾之平外通市乎夷狄孳游之课
内列坊于冀陜时方丁于累洽议者忽于远思刍田赋
于民耕圉人配于兵籍庌夷厩毁井堙木刋向发边屯
蒐补卒乘更索民蓄颇乏军兴昔宣王复校人之官美
于周雅僖公修伯禽之政歌于鲁颂朝廷治不忘备事
思预防稍因旧程班举牧政诸生治业之外必及时务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1104-0376c.png
之要此之利害盖亦闻诸何以使赤岸三千阜蕃于麟
德天闲十二腾逸于龙媒考之前编为陈远策
    第五首
问昔唐氏自天宝失驭大盗干纪肃代之际货力殚屈
畿甸百姓至挼穗以饷军元和中尝校天下兵农之籍
率以两户而资一卒而又诸侯专土不贡不享山泽筦
𣙜之利未尽登于王府宪宗乘此疲弊而能戡夷寇梗
复张纪律烜扬威灵惟皇运之开基席五季之多难擒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1104-0376d.png
诸逋伪遂大一统尔时王土盖狭国帑未充耆定戎功
兵力亦给比羌丑鸱义骚犯边障出车戍守取赡大农
赋发几何民告刓敝远鉴唐室近观国初校物力则往
虚而今盈计役费则此轻而彼重有馀不足胡为而然
得非有司失平准之权豪贾操奇赢之利者乎将使农
末并济壅滞以通利用厚生九功时叙有望敏识为陈
长算
   武成王庙试举人策问三道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1104-0377a.png
    第一道
问属者天子幸加惠复古制听卿大夫营立家庙方诏
有司考定旧典夫庙之制杂见礼篇及历代之书皆多
士所尝讲也若其堂室之位祭享之仪田禄之差器服
之用自前代沿革之法逮诸异同之论略为条著冀效
诸朝
    第二道
问羌丑背惠频年骚边朝廷务为绥怀不事穷讨惟是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1104-0377b.png
旷日之计要以足食为本比西鄙守臣有上营田之课
者朝议善之下其法于边而论者或曰既勤敷菑当虞
侵轶若亏禦备是资寇粮盖自汉氏以还世讲屯田之
事间有长策载于史牒谅惟该洽备尝商㩁自昔营田
之制及诸功利之宜至于古法之可行于今今事之不
便于古幸为条列上裨国论
    第三道
问先儒有言自古有治人无治法盖文久则灭事穷必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1104-0377c.png
弊变而通之然后能成天下之务故为国之势犹权衡
然损益重轻适平而已或谓改作非圣人之志变古亦
先贤所讥遵用故常足以为政惟诸髦俊通明治体且
谓事之循旧约而易守者为长将复理贵便时改而更
化者为得矢言此义用观远识
   太庙祧僖祖议
臣等参议伏以天子七庙著于尚书春秋传礼之王制
祭法礼器诸子之说历代之议详矣故昭穆所以序世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1104-0377d.png
及之正禘祫所以极仁义之本三代以降惟汉晋唐以
其统祚之长得及祧迁之议国家继天而王列圣重光
盛德在人必百世祀厚陵复土虞主还宫对越祖宗升
祔有日同堂八室庙制已定僖祖当祧合于旧典请依
太常礼院所奏委为允当
   尚书考功覆谥议状二首
    故镇海军节度使夏公
伏准太常礼院谥议如前赠太尉夏公昔先帝以诸王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1104-0378a.png
在邸公才四岁童子给事左右及储宫建至于践阼周
旋翼戴遂为亲信臣车驾再北巡封祀行幸公无不从
乃揔禁卫乃殿方面乃登宥密位居承弼体于忠恕不
矜不懈谨厚恭恪用终无咎夫考行尊名先王所以立
劝者勤劳畏慎公实有之奉常之论于议允哉谨议
    故宁江军节度使郑公
赠某官郑公昔先帝以储后监国公繇材武被选服事
羁鞅六龙飞天云从而上羽林龙虎历典诸校上命纠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1104-0378b.png
守士心怀附荐试临郡乃大得民遂拥旄钺揔率亲卫
拱扈宸极祗勤励翼奉身而退终节益休夫驭下以和
兹谓宽裕治众而整戎之昭也曲台节惠较阀则协谨

   送古卞北游序(天圣/八年)
昔六国时赵之忧在秦备在邻国李牧为赵将守北边
顾独以其边民战破匈奴降东辽灭澹林尽牧之世敌
马不敢南下况举其国之力又况用夫天下之力然自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1104-0378c.png
楚汉相持不暇北略而冒顿始大为中国敌晋氏之微
小雅尽废隋唐之际更为盛衰自石晋割我幽蓟以自
济于祸难而冀方之地乃戎夏共处国家用文德怀远
以交好息民于今三纪天下安于太平民不知战公卿
士人耻言兵事子常何哉独留意于孙吴家也噫诚得
将如李牧辈朝廷能尽其用庙堂之上智者谋之复山
北之地雪中原百年之耻系呼韩邪之颈縻致阙下使
岁时贡贺如汉宣帝时子行观之其易难也凉风暮秋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1104-0378d.png
木叶霜脱砺长剑以自卫冒北风而径去惟我知子天
下奇士汗漫之伎无所施尔酒酣日下驾而将行聊歌
一引以起其倦游之意云华夏无敌兮乃古其然中国
大耻兮有石之迁顾瞻幽蓟兮崆峒之英逝将去汝兮
相从来庭太白宿兮箕尾宫旄头北指兮塞垣空念颇
牧之无所用兮吁嗟奈何感子征兮永歌
   送柳澥序
澥自魏随计来京师不利于春官将北辕以迈郁郁访
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1104-0379a.png
仆谋曰澥即归将卜所以为亲之羞敢问予何往为可
仆觞而告之曰尝闻河东先生昔守邢今侍御高公以
布衣谒见先生优礼焉先生以文章气义盖一时仕不
究其用天下贤士大夫莫不惜之矧自其门下出者耶
前此三年侍御领琴台不敏尝请见实辱解榻以待则
是侍御之爱才其与人博矣况子河东之犹子能以奇
文懿行继其家声而欲觏见贤公动之以诚意者适邢
可哉勉旃会宗酒行无辞仆亦从此东矣
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1104-0379b.png
   送赵参序
圣上始亲录乡老之书仆与晋人赵生参俱见遗于春
宗伯别去二年居无何邂逅于太昊氏之墟喜而饮诸
市酒酣赵子击觥叹曰嗟乎使我独不当从衡时得凭
轼结靷驰乎秦晋之郊取卿相犹拾地芥尔如在孔门
吾庶几子贡言语之科于是仆请赵子持觞为酌满以
让之曰赵子且默无躁夫为国者孰不幸安而昌孰不
不幸危且亡居是邦也既不忍其人于他邦也则使其
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1104-0379c.png
人皆无罪而就死地君子兼济之心何如哉若赐也为
鲁一出矛楯四国助田常无君之心不可谓之忠劝吴
出兵教越袭其不备不可言乎信致齐之民为吴之鱼
肉不可称夫仁欲善晋而使亲鲁则又诱吴之疲兵以
成其伪不可语诸义是则子贡一出而忠信仁义索焉
顾独存一区区之鲁虽曰坟墓之托不可不救于道不
宏矣赵子君子藏器于身与时消息子前言过矣于是
赵子喜其异闻也捧觞毕之翌日仆遂征淮西赵子西
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1104-0379d.png
走辇下逆旅萧索秋风向高挥袂拂鞭各随蓬转思永
交好褚无琼玖故寻醉论书以识行且以规赵子使重
其言也
   送山人邢遁序
岁值青章魁枕虎首不敏薄游淮甸间溯流且归同舟
一人布裘褒袂厖眉而长鬣揖而与语辞韵琅琅从容
请其所自来曰吾耕嵩阴采药于天台石门乐其山水
留久之暇时言盖于易公羊春秋甚深同载至梁王兔
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1104-0380a.png
园不敏遂留先生且前自恨未即得从为山中游姑结
后期觞而歌送之曰嵩之盘吾耕一廛不羞素餐嵩之
麓吾栖一谷安于华屋燎炎炎兮势非长惟自照之明
兮虽流萤之细而有馀光嗟予闻道之晚兮与俗回屈
沐先生之风兮愀焉自失非余亲兮素发班班从先生
役兮归柴关
   请诚上人就东京左街万岁院讲华严经疏
伏以大方广佛华严经者佛为大千众生说一乘道纯
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1104-0380b.png
真境界超绝权假当念相应即成正觉故十会说法不
离菩提之场刹那成佛无待僧祗之劫诸谛平等同法
界性甚深广大莫可思议非圆通会融安能宣扬此无
尽藏海诚上人闻修有本行入胜流善财遍参渐进虚
明之地普贤大愿会归悲志之门此处吉祥有众延请
盍亦示如来之知见成大事之因缘夫一切含灵下至
微尘之细三世诸佛上穷多劫之先元明妙圆本同具
足但以情生智隔所立照亡是致百千差殊一多揔别
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1104-0380c.png
上人以方便惠为人演说譬之指月亦同筏谕不取于
相乃如实语以是功德为大福田则毗卢遮那光明遍
照矣
   谢刘莘老寄玉堂集序
某在仁宗朝庆历初知制诰时夏戎绎骚兵难连岁不
解奉使谋帅多出西垣迁除更践鲜得安其职者某白
于朝请得专典词命执政者亦欲见留故丝纶之地演
润独多历二年召入翰林充学士寻改御史中丞未几
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1104-0380d.png
复以禁职充三司使久之免邦计得请遂还禁林后改
端明侍读龙图阁学士十易藩镇英宗治平中复召充
学士承旨辞不得命又还内禁居玉堂东阁(翰林盛事/著玉堂东)
(阁谓之/承旨阁)自惟孤陋三入承明之庐暇日阅两禁词册因
俾两院史翻录前后所当内外制告命令书诏及禁中
诸词语类次为二十卷虽思致荒浅不足为文章风体
然国家典册号令至于史牍所载亦有以美教化厚风
俗示劝戒者非徒为之空文而已也玉堂者太宗皇帝
卷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1104-0381a.png
神笔飞白大书玉堂之署四字揭于中楹备于翰林旧
志故以命篇云
   谢苏子瞻寄乐全集序
某白承寄示荒文序引读之汗颜内怵虽君子乐道人
之善且以雅好爱忘其陋然虚饰已甚愧不自遑老夫
性资疏旷不堪拘束幼知为学而不能勤于时山东士
人若刘潜吴颢石延年韦不伐陈靖田度马武十数人
皆负豪杰之气不得骋相与纵酒为高仆年少好奇论
卷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1104-0381b.png
与诸酒徒游故不得笃志于学也读书每抽三两策换
易读之未尝依卷帙彻一部故涉猎荒疏艺文谬悠仅
成举业得科名遂以仕宦其所以自处亦与为学略同
凡所经述或率意或应用每有藁草投之箧中未尝再
阅若再阅辄不如意自鄙恶之故积两箧不曾有所改
窜熙宁中得南京留台无事有一吏颇敏利亦稍知文
章体式因付两箧令编次之便依篇目各成伦类亦不
曾亲阅有书吏三数人抄录成卷帙其间差错脱漏悉
卷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1104-0381c.png
不曾校对改證前年子瞻觏止见索鄙拙欣然呈纳因
而面告为删除其繁冗芟夷其芜秽十存三四聊以付
子孙而已今承盛制而乃刻画嫫母必欲使为姝丽或
鬻珷玞于市妄自誉售市中莫顾有名识玉者为求善
价盛称为奇宝众或信或否既遇卞和二人皆以妄谬
见诮鬻珷玞者诮当其分矣为求善价人亦虚受其累
今公得无亦取虚伪之诮也孔文举诸葛孔明前世之
高贤今以老夫为之儗伦赐也何敢望回唯有一节自
卷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1104-0381d.png
束发至终其身不为世屈此有似孔文举然若遇曹孟
德亦必不若文举之憨去而违之尔所示序引幸公深
裁损之使有以自得于心又门生二字尤是过言早以
一日之称遂托忘年之契何门生之有必请削除各正
其分其高文今复纳上唯加亮察不胜愧悚愧悚眼病
不能亲札口占殊不尽意
   宫师赵公圆觉经会赞(并序/)
国老赵公叔平积有善根宿殖众德本注释大方广圆
卷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1104-0382a.png
觉经深究了义得古佛心匪徒言之亦允蹈之慈悯之
心不折生草故用浮图夏禁召净行僧十人洁除园庐
熏祓道埸因而讲说新经至中元日经彻罢散乐全居
士张安道闻其风而悦之以偈赞曰诸相非相自性圆
是法非法自心觉自心自性自庄严婆伽婆佛光明藏
平等法会文殊等共證如来非幻性了知幻是虚空华
二十五轮坦无碍今日道场集清众大方广义重宣说
普愿法界诸含灵共此无边功德海
卷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1104-0382b.png
   赠崆峒先生杂言(先生拄杖常/挂一葫芦)
崆峒公何处来冠裾太穿敝路途苦漂泊葫芦空向杖
头挑里许曾无一丸药何处得钱日日醉醉卧尘泥有
何乐先生顾谓余吾乡在云壑壮岁去崆峒多年向衡
霍吾有盛服披烟霞吾有华堂指寥廓蕴抱兀何知嬉
游聊假托乱发垂破巾十指出芒屩布裤结双绳缊袍
萦断索背上懒负琴身边不将鹤药即从来没一丸杖
头葫芦漫挑著当日陜中曾遇人一丸入手已吞却藻
卷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1104-0382c.png
川子而识金丹耶为而说厓略炼时日月取精华饵时
雷风相喷薄三光之气通混冥五采九光动辉烁玄
龟沈伏入深渊赤龙腾击上霄堮洞天忽到见琼楼宝
藏从兹发金钥再闰工夫不自勤已见尘寰如梦觉顷
来瞬息六十年山深水远穷遐邈林泉在处即为家乘
兴有时入城郭日饮五斗自有钱倒卧泥尘胜锦幄嗟
而泡影已老残朽木偶人犹动作附阴逐景类蚊䖟争
粒寻栖随鴳雀不知名利是泥尘自谓翻身登碧落葫
卷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1104-0382d.png
芦一丸而自觅良田稼穑须菑穫仙阶鬼录路非遥一
吷光阴吹剑锷洗却尘泥从我来若到我家殊不恶
   贻王生略杂言(并序/)
嘉祐三年余居守南都故人孙元规谪官在符离一日
致其门生王略来见余元规书且道生左蜀人举进士
下第薄人事弃业绝意名宦亦不复顾恤其家求有道
者与游以长往山林幽深为志于后数往来睢阳甬上
其意谓余久留心于道术将有所谒也既知余无有所
卷三十四 第 24a 页 WYG1104-0383a.png
得遂告别云往茅山就陶隐居积金岭下结庐以炼丹
药去后间有书来颇通炼丹消息向五七年不闻音问
疑其丹成远游矣近有老郎雍君至自华阳云尝见生
山中犹守丹炉瘁矣余哀生志士也积功勤岁月久丹
已逾期必不成又悯其内亦无以恃者以其尝亲近余
意良厚为之慨叹余闻道也晚顷亦颇通还丹大指因
抒杂言数十句代书因雍君寄生以发其所蔽无使守
株空老岩谷若使阴魏诸公见吾此作定应相与三点
卷三十四 第 24b 页 WYG1104-0383b.png
其颐解颜而笑初谓大音之馀响已消空谷之传不期
遗烬之一星可复燎原之势天之未丧斯术也固宜世
有其人焉尔
天上大龙诀古仙留此说古仙说还丹秘易不秘难
所以炼丹人传疑不得真人人有丹经药诀人难明
药若得明诀还丹终见了何故丹难造火诀难得妙
火若得妙诀还丹须可成火药虽巳知鼎诀人得稀
鼎若得真诀还丹成可期三诀明妙真事在人精意
卷三十四 第 25a 页 WYG1104-0383c.png
人意若能精还丹成决易药是阴阳水阴阳体本二
交媾性情亲氤氲成一气火是生杀权生杀权在手
手法得之心不可传于口鼎是造化主如国有城郭
人民得所安祸难不能作魏公演古文直指药本根
彭老金钥匙火候著精微更有徐真人论鼎语较亲
古仙说天一此是坎中实要知天一法正与节符合
起数自星杓相将莫前却及至上下弦上下宛无偏
五行颠倒术少顺常多逆会此逆顺情五行露踪迹
卷三十四 第 25b 页 WYG1104-0383d.png
万物荣又枯足见五行力即此是天机至神不可测
天机在眼前对眼如面壁待而心识通何曾隔蝉翼
霄壤信悬殊相通亦有路八十一程中但驾河车去
去去依亭候节节如潮信红尘日以远紫清日以近
大哉生化功到此无穷尽富贵人所欲功名众争趋
自有逍遥人闭关玩丹炉人见丹炉近咫尺逾万里
人见丹炉小具体同天地天地合其象日月合其明
四时合其序神鬼合其灵是谓大还丹九转龙虎精
卷三十四 第 26a 页 WYG1104-0384a.png
功满告太上金简收姓名人生水泡浮流景隙驹急念
生久幽独悒悒炉边泣弃家二十年空谷守株坐何如
就妻儿醉饱随时过生且锁山斋海上更寻讨问得三
诀明重去泥丹灶
 
 
 
 
卷三十四 第 26b 页 WYG1104-0384b.png
 
 
 
 
 
 
 
 乐全集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