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104-012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乐全集卷十六    宋 张方平 撰
  论
   乐者天地之命论(此下六论景祐元年应茂/材异等科秘阁同日试)
夫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生而静者之谓性感物而动者
之谓情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极荡而不返天
理将灭焉夫欲平六志之邪复五常之正使之动而不
悖发而中节非乐何以和之故礼记曰乐者天地之命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104-0124d.png
中和之纪人情所不能免者其为是与故听其雅颂之
音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羽旄习其屈伸俯仰容貌得
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进退得齐焉夫人内和顺康
易则暴慢之心不入外恭肃庄恪则怠易之色不形外
肃恭而体平内和顺而志正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
不怒柔气不慑虽甚盛德何以尚此如是则骄佚诈伪
之萌悖乱奇邪之事无从起矣此固非制令之所可齐
条教之所能诏其感也得之情性其发也合乎自然故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104-0125a.png
曰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不亦善人心之深乎昔圣
人之防其情可言矣盖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
文采比节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其象然后治其饰
乐作乎耳目之前感应乎心知之外故作之朝廷宗庙
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肃作之族党乡里长幼同
听之则莫不和顺作之闺门之中父子兄弟同听之则
莫不和亲君臣肃长幼顺父子亲三者天下之大教也
乐作乎此而教成于彼非天地之命其孰能至是乎夫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104-0125b.png
命也者不待乎谆谆而谕之而后为命也有自然之道
焉之谓也夫瓦丝匏革之音清浊疾徐之序干旌行缀
之列钟吕周疏之节此岂乐之云乎将外之饰者尔至
有宣导顺气辅成正心应之如四时均之如风雨涤畅
乎血脉浸涵乎肌肤不使放淫邪虑得接乎心术近之
一身远而化诸天下一由中和之道此为得乎天地之
命乃乐之本情者也是以圣王尚之言教之大者必曰
乐云谨论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104-0125c.png
   圣王处民瘠土论
维昔先王疆理天下均别地域莫不井衍沃之土标敦
卤之壤辨其物性审其产利以制地贡以令地职分休
易三等之地为上中错出之赋岂固务劳敝于民乎而
国语载文伯母之言曰圣人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
劳其民而用之是以能长有天下不亦异诸圣人驱民
安乐之意夫亦有激而言者请试论之盖王者之制民
也分其四业列其九职皆所以励之敦本勖之无游然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104-0125d.png
而所以去本而赴末苦南亩而甘市井者常为利之所
牵焉甘利而已常心不固于是乎放邪流僻诈伪骄汰
无所不至乱是用作更相争夺至抵于辟将惩其甚宁
俭无僭故曰瘠土之民劳劳则善心生沃土之民佚佚
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故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沃
土之民不材佚也且民之函血气心智之动畜喜怒好
恶之情夫惟贤知之明为能性其情而自勉于善中人
以下习则远矣不足则约约斯固固斯淳淳斯念善是善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104-0126a.png
生于不足也有馀则泰泰斯慢慢斯骄骄斯近恶是恶
生于有馀也是以圣人知其然也思所以制节之道为
之均其生业使之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虽富
不异服无故不食珍纳币不过五两合亲不踰一肉至
于婚姻祭祀居室之礼莫不为之节文夫然后民罔有
踰矩败制而后知廉耻礼义之道无争陵斗辨之讼矣
愚谓文伯之母为此言也将以激其子无使入于惰慢
而知勤俭之为令德尔不然天下之大四海之富岂无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104-0126b.png
尚义之民是岂尽得瘠土而处之者乎亦在为之上者
制礼以节之而已故曰其言抑有激焉谨论
   治乱刑重轻论
王者法天之震曜杀戮而为威狱刑罚法天之生殖长
养而为温慈惠和此德刑之本然而刑罚世轻世重惟
齐非齐故周官有三典之法吕刑有五罚之用随时立
制固不同道而荀卿之言犯治之刑固重犯乱之刑固
轻其义何耶请得论之荀卿之发此论也盖言象刑之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104-0126c.png
事以为治世不当有象刑尔故其言曰治古不用刑邪
是象刑固不用矣治古犹有犯刑者耶则是杀人者不
死伤人者不刑乃非所以为治之道也愚以为象刑之
说固不可以为训荀卿之言抑未足以折中是皆过犹
不及之辞也治古之不当有象刑则明矣而荀卿以为
犯治之刑固重亦不察矣夫先王之致理也议事以制
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故礼以立其本信以行其
令仁以全其恕义以断其宜训之以廉让成之以节文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104-0126d.png
故为冠婚嘉事之制以重其成人之礼为之祭祀共养
之道以长其孝爱之心为之贵贱等级采章文物之数
以严其奉上之诚为之聘享宴好揖让登降之仪以笃
其交接之义为之乡射辞让之法以序其恭睦之分为
之歌乐仪节之则以保其和易之性是故君子无物而
不在礼矣有一不由此者且得谓之治世乎犹惧民之
未尽至于善也故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慈惠之师忠
信之长以临牧之以训导之是故百姓无动而不遇于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104-0127a.png
善矣有一不由此者且得谓之治世乎夫如是又何重
刑之有故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皆在叔世三辟之兴也非治古之事
也舜典曰象以典刑益稷曰皋陶方施象刑惟明皆为
法象之意又何墨幪艾鞸澡婴菲履赭衣不纯之谓哉
自汉武公孙平准刘向皆引以为言何亦不思之甚乎
而荀卿先矫其说抑未能折之以中故不行于汉氏诸
儒故愚曰二家之说过犹不及者也其为是乎谨论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104-0127b.png
   治地莫善于助论
古之制国家者上则有宗庙群神之祀下则有朝廷百
官之给故所以制财用之节其取于民必有制也孟子
言三代之事曰夏后氏五十而贡商人七十而助周人
百亩而彻皆什一之法而谓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
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周诗曰雨我公田遂及
我私惟助为有公田则是虽周亦助也盖三代之道夏
后寡怨于民不求备于下民未厌其亲商人求备矣而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104-0127c.png
孟子举治地之善以助为得其义何在请试论之夫什
一而籍天下之中正也多乎则大桀小桀少乎则大貉
小貉故井田之制一夫百亩八夫为井共治一夫之地
以为公田助者借也言借民之力以治之也地之腴确
岁之饥穰此乎取之不择焉尔故曰私田稼不善则非
吏公田稼不善则非民群祀之粢盛于是乎出事之供
给于是乎节国之经入于是乎在民之蕃庶于是乎起
谷禄于是乎平政教于是乎均故曰什一行而颂声作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104-0127d.png
矣彼夫贡者校数岁以为常不计乎地之腴确岁之饥
穰则是履亩之道也春秋书宣公初税亩以其择诸善
者取之故君子讥公以为于民已悉矣是故君子之作
事也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则是先王之取于
民也节矣所以能节取于民也者盖有道焉节用无微
啬费无小不贵异物贱用物不作无益害有益念四方
惟正之供则戒盘游之佚悯小人作业之劳则绝侈过
之奉岁杪而会量入为出如此则能节取于民矣记曰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104-0128a.png
时使薄敛所以劝庶民也故民趋其本农狎于野仰足
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丰年乐于盈羡饥年免于转
亡于是乎乐事劝功尊君亲上廉让之义立争夺之患
息驱而从化也易矣何脩而至乎此得不由治地之法
善也哉
   禘尝治国之本论
夫治国之本莫急于礼礼有六体莫重于祭祭之大莫
大于禘尝此其商人之礼乎记曰祭有四礿禘尝烝四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104-0128b.png
时之事也禘阳之盛尝阴之盛古者于禘也发爵赐服
顺阳义也于尝也出田邑发秋政顺阴义也故尝之日
发公室示赏也草艾则墨未发秋政则民莫敢草故曰
禘尝礼之盛也治国之本也夫治国之本莫大于赏罚
赏罚诚得治国其犹指掌乎古之明君爵有德赏有功
必发爵禄于太庙示不敢专也禘为夏祭阳气用事故
人君顺时长育因祭发赏上以明应天之序下以昭尊
祖之义德义之盛由禘而见之矣传曰始杀而尝为秋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104-0128c.png
祭少阴用事助阴始杀可以断薄刑决小罪故曰草艾
则墨言既尝则可以发秋政矣夫赏以春夏罚以秋冬
顺夏禘而发爵禄因秋尝而决小刑赏则以厚罚则以
薄此先王劝赏而畏罚之意也故曰禘尝为治国之本
其斯之谓与是故明其义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不明
其义为君不全不能其事为臣不全义者何谓明赏罚
之情而已事者何谓行赏罚之节而已是以人君将赏
为之加膳加膳则有赐将罚为之不举不举则彻乐厚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104-0128d.png
赏则士劝薄罚则民服政是以和教是以成以是而治
国其与几何矣夫其厚赏薄罚之意由禘尝而见之矣
故曰禘尝治国之本也至于后王犹举其典则有顺景
风而行封爵候鹰击而疏囚系抑禘尝之旨欤至于周
之四时有事则春曰祠夏曰礿而以禘为三年之合祭
焉为祭之名虽异施政之实盖一顺是而下虽百世其
所以制治之意求其应天时而顺人欲之道顾何以易
此乎哉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104-0129a.png
   三公为乡老论
盖圣王之建官分职化民治俗之道至矣内之朝廷外
之乡遂朝廷之尊莫如三公乡遂之师莫如乡老故周
官乡老二乡则公一人以领州党族闾比之属焉其安
扰邦国之道请广其义云先王制爵位以处贤德异等
仪而章贵贱则有公卿大夫士焉二公分监天下曰二
伯一相处乎内三公之位也盖论道经邦揔方而议佐
王制治燮和天人故曰天子之宰通乎天下重之至也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104-0129b.png
若其中立六卿之事外与六乡之教其要为民是以属
之乡焉王置六乡三公分领之故曰二乡则公一人所
以协比其闾里使知孝友睦姻任恤救赒之义劝导其
井野使知稼穑树艺世事学业之道贤者能者则行宾
兴之礼而献于王冠者幼者则必执贽以见而听其教
饮酒于学则众知长幼之节习射于序则众知辞让之
贵蜡则教民敦啬之事社则教民报本之法故夫序人
伦正风俗美教化立道义其必由乡老而且民惟邦本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104-0129c.png
固于有政后非民曷戴邦非民曷立是以王政之详自
夫家起州为之长党为之正族为之师闾为之胥比为
之长尊主其要卑治其细大则分地职奠地守而行教
法小则正地比任地事以待政令以至稽其众寡与其
施舍辨其老幼分其贵贱以听政役以待军旅以共吉
凶以诏诛赏是以上下能相亲睦礼义浃洽其化不肃
而成矣三代之道既衰井田之制斯坏不修州党族比
之政而为阡陌涂巷之法尊奖游末宠纵兼并分职乏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104-0129d.png
仁义之师牧民无慈惠之长善无劝而恶无沮壮者暴
而老者遗争斗辩讼之狱繁侵夺欺凌之患起仁义之
道自此绝矣盖古之哲王所以用贤贵德非以为一人
之利将万民之为利尔古之君子所以居位行道非以
为一身之谋将万民之为谋尔是以尊于朝而政成于
上教于乡而化行于下犹衣服之有冠冕水木之有本
源故曰王政之详必自夫家始则三公为乡老之义其
在是矣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104-0130a.png
   归狱论
春秋贤季友季友实鲁之贤公子为公室辅国人是宜
当庄公之末内难数作僖叔比庆父而友杀之庆父贼
子般而友不讨论者皆以友为得亲亲之道愚特疑焉
案左氏庄公疾问后于叔牙对曰庆父材问季友对曰
臣以死奉般公曰向者牙曰庆父材成季使以君命命
僖叔使针季酖之及子般即位共仲使圉人荦贼子般
于党氏成季奔陈及闵公立季氏归而不讨也故齐仲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104-0130b.png
孙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既而共仲使卜齮贼闵公于
武闱又案公羊氏说庄公末年公子牙不称弟杀也曷
不言刺之季子之遏卒恶也不以为国狱缘季子之心
而为之讳尔庄公病召季子曰吾将焉致乎鲁国季子
曰般也存君何忧焉公曰牙谓我鲁一生一及庆父也
存季子曰夫何敢是将为乱和药而饮之曰公子从吾
言而饮此则必可以无为天下戮笑必有后于鲁国饮
之而死公子牙今将尔辞曷为与亲杀者同君亲无将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104-0130c.png
将而诛焉诛不得辟兄君臣之义也不直诛而酖之行
诛乎兄隐而逃之使若以疾死亲亲之道也杀公子牙
今将尔季子不免庆父贼君何以不诛将而不免遏恶
也既而不可及因狱有所归不探其情而诛焉亲亲之
道也恶乎归狱归狱仆人邓扈乐庆父使乐贼子般然
后诛乐而归狱焉季子不变也夫僖叔之与共仲皆成
季之兄牙也诛之仲也行之季子推亲亲之道戮其罪
之著者可也象日谋杀舜舜即天子位而封之有庳管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104-0130d.png
蔡挟商奄以乱王室周公其弟也而诛之故谋而未发
与乱之既形罪有较也且叔牙以比庆父而死夫庆父
之为臣也而贼其君为弟也而贼其兄之子季子反无
讨而归狱乎微者卒使庆父再发难而终自毙焉亲亲
之道此可谓正欤晋灵公之死也赵盾位为正卿反不
讨贼而史以弑君之罪加之季子虽亡而越竟苟避恶
名而归不讨罪去盾几何而公羊子又以归狱于下为
得亲亲之道而美之使人迹其事为奸利之名故历世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104-0131a.png
践而为之者相继也抑归狱之为效矣呜呼季友败法
于前公羊子失辞于后而后之人又继其恶而莫之正
其说也故论著之
   赵鞅论
春秋定之十三年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冬晋荀寅
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晋赵鞅归于晋公羊谷梁传曰
此叛也其言归何以地正国也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
荀寅士吉射荀寅与士吉射者君侧之恶人也曷以叛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104-0131b.png
言之无君命也愚读春秋二传至是而未尝不疚心焉
夫二子之说春秋信长于诫劝然与圣人之用心为异
圣人之言所以辞微而旨远者岂故迂为之哉盖亦使
人可以取法而不可为利也譬之天日可望也而不可
亲也今二子托事立辞虽意主于诫而反为奸乱之津
歧权诈之准迹故自诛错而来称兵构祸以逐恶正国
为名者皆迹赵鞅之事也且晋自景公而下公室卑弱
六卿富强政出多门渐以衰乱及此范氏中行氏之乱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104-0131c.png
而赵鞅实为祸首焉案左氏之说初赵鞅以不忍小忿
而杀邯郸午故午子稷以邯郸叛午荀寅之甥而荀范
吉射之姻也故范中行氏助邯郸而伐赵氏之宫赵鞅
奔晋阳晋人围之而韩魏与范中行相恶荀跞欲因乱
以为利故跞言于晋侯曰君命大臣始祸者死今三臣
始祸而独逐赵鞅刑不均矣请皆逐之故荀跞韩不信
魏曼多奉公以伐范中行氏弗克二子遂伐公败而奔
朝歌韩魏以赵氏为请故鞅归于绛若其取晋阳之甲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104-0131d.png
逐君侧之恶人而以地正国之事盖二子之寓言者且
智伯以三臣同罪独逐鞅为刑不均故范中行逐焉而
韩魏独以赵氏为请是亦不均矣鞅由韩魏而得归尚
何国之能正夫范氏中行氏晋国之世卿名族矣考寅
吉射事君之素而恶无所载尚何君侧之恶之谓自赵
氏之归而晋国无岁不用兵竞与韩魏并智氏三分晋
国而有之唐叔之祀用殄焉其祸始乎此也且使后世
权诈者袭其迹而为之故由二家之书实粉泽之也愚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104-0132a.png
见其言不可为法而适为奸雄之利故曰异乎圣人之
用心者其谓此也夫
   祭仲行权论
事诸侯其国重佐王者天下正不顾小利而败大体君
可易也社稷不可亡也是之谓忠臣主在与在主亡与
亡不能固存亦不从于乱是之谓具臣怀苟且之安挟
观望之虑回惑持贰以全宠禄是之谓奸臣是故忠于
社稷者何事非君徒爱君者不必利社稷逢君恶者亡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104-0132b.png
国矣此公羊氏所以贤祭仲以为知权者由是欤春秋
桓十一年书宋人执郑祭仲突归于郑公羊曰祭仲郑
相不名者贤其知权也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
者也权之所设舍死亡无所设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
权不害人以行权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
也古人之有权者祭仲之权是也夫郑弱宋强势不可
拒也已当国而就执谋无所出也以弱而当强以无谋
而敌有备郑且危矣忽虽欲勿出势得勿出哉突虽欲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104-0132c.png
勿入势得勿入哉祭仲秉国之权内不及谋而外虚死
是无益于君而徒自损其国也故必从其言则君可以
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少缓则突可故出忽可故反后
五年书郑伯突出奔蔡世子忽复归于郑则祭仲之谋
效矣易曰巽以行权子曰可与适道未可与权权之时
义大矣君子行之所以辅正道小人行之所以成诈利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至乃三
卿之分晋田氏之得齐新莽之盗汉孟德之迁许三马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104-0132d.png
之移魏二桓之逼晋是皆挟一人而令天下发诈机而
弄神器失之为奸叛得之为英雄假伊周之名行羿浞
之事者矣嗟乎公羊子之贤祭仲于祭仲之心则可然
而君子恶其启端于后世也杜说左氏曰不称行人听
迫胁以逐君罪之也谷梁子曰死君难臣道也今立恶
而黜正恶祭仲也春秋之义有托始之贬有原情之责
圣人将以示教诫明大法实不始恶犹托始焉今祭仲
以陪臣事小国立君出君权皆在已贻之后人难为法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104-0133a.png
矣若夫贬一人激来世防奸之渐夷乱之阶是亦圣人
忍小幸示大公之旨也祭仲之贬请从二家之说
   汉功臣论
汉高祖起沛入关王蜀汉还破三秦与楚人争天下血
战五年卒灭项氏其贤杰之从君者众矣有若萧曹者
为之腹心股肱以固其根本有若良平者运筹帷幄以
出奇制胜有若韩彭者统兵帅众以尅国擒敌有若哙
歙者披坚执锐以禦侮捍难有若随郦者凭轼结纼以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1104-0133b.png
驰说诸侯有周纪之忠节以坚人心有陵勃之方厚以
荷重事及其既定乎天下也则奉春论都以安其居稷
嗣制礼以定其位律令以具章程以立虽日不暇给规
模博远矣大雅曰无竞惟人汉所以集大命而成丕业
者其信有人哉自高祖之世至历代之士论汉初之功
臣者辄曰是其得三杰而酂侯功次第一以愚论之在
汉之初定论功之时则酂侯宜无与让在历世之议者
则未之思也以愚论之汉氏之功臣叔孙氏不在良平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104-0133c.png
之下矣夫高祖自布衣提三尺剑起于大泽之中颠危
艰险不济者数矣历数有在人多归之忠者守知者虑
勇者战辩者说以其宽仁大度不忌不克故天下之材
咸为之用卒以有成及项氏之亡群臣诸将皆野人武
士与帝同起畎亩之中素常差肩等夷者一旦而为之
君臣其心不能卒服乃至酒諠殿上拔剑奋击当是时
也乱在顷刻变在须臾虽萧曹之忠良平之谋英彭之
勇随郦之辩顾无所施矣叔孙氏一创朝仪而悍夫慑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1104-0133d.png
勇夫服不施威刑不烦训令君尊臣卑上下肃定宗庙
以严朝廷以庄位分以叙贵贱以别高祖乃始叹天子
之贵焉在成周多士矣然其成文武之业致太平之功
者终在周公而周公所以致太平之迹乃具于六典之
法懿夷下衰王室微弱后王所守惟祭与号而天下尚
知宗周以其邦秩国典纲本所系虽齐桓晋文立威定
霸必挟王命以令诸侯犹赐胙而下拜请隧而不许降
及末世韩魏之分晋田氏之得齐咸因诸侯请命于周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104-0134a.png
有封籍于文武之庙而后敢正名称爵通于天下则知
疆域之大士民之众甲兵之强威势之盛不可以犯典
礼之重也不然者以齐晋之视安烈匹夫擒之耳至战
国兵拿祸大诸侯先窃焚削旧礼之篇籍而遂僭用王
章焉然其维持邦国八百馀年虽危不亡将绝复续非
礼何以存之汉自孝惠之继立其大臣旧将北面于孺
子之前慑然无敢有异望者及吕氏以妇人临国坐闺
帷之中以制天下彼陵勃辈输力服事盖束于朝廷之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104-0134b.png
仪而迫于大义也及光武中兴三辅耆旧再见汉官仪
至或感泣识者固以知其能复汉祚矣由是言之则知
叔孙之于汉子孙所赖者也彼攻城野战出奇画策特
决功于一日尔周典司勋氏辨臣之六功有国功有民
功有战功者若叔孙氏其可谓有国功者欤愚故曰汉
氏之功臣叔孙氏不在良平之下矣
 
 乐全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