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一
卷三十一 第 1a 页 WYG1101-095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节孝集卷三十一     宋 徐积 撰
  语录(门人江端礼李恭录/)
 苏东坡志林云徐积字仲车古之独行也于陵仲子
 不能过然其诗文则怪而放如玉川子此一反也耳
 聩甚画地为字乃始通语终日面壁坐不与人接而
 四方事无不周知其详虽新且密无不先知此二反
 也
卷三十一 第 1b 页 WYG1101-0951b.png
公曰凡人为文必出诸巳而简易乃为佳耳为文正如
为人若有辛苦态度便不自然
公曰为文必学春秋然后言语有法近世学者多以春
秋为深隐不可学盖不知者也且圣人之言曷尝务奇
险求后世之不晓赵啖曰春秋明白如日月简易如天
地此最为至论
公曰黄元明行巳简易论文取一切平恕
公曰为文必须读春秋而士子急于为利以求耳目之
卷三十一 第 2a 页 WYG1101-0952a.png
用虽数教而不从近世文之简古者无如曾子固新奇
出于胸臆者无如苏子瞻学者能熟读二家之文各取
其所长则尽善矣
公曰事各有所主不得相侵某借书必自经谕有急故
留门必白直学不敢自专也昔霍光不罪符玺郎而赏
之光可谓识其分守亦真用人法也
公曰某少读货殖传见所谓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遂悟
为学法盖学能知人所不能知为文能用人所不能用
卷三十一 第 2b 页 WYG1101-0952b.png
斯为善矣人所共知事可略也
端礼谓公曰友人陈师道南丰曾子固门生也才高学
古介然不群于俗今有书令端礼致左右公读已曰一
言诚足以知人陈君书辞不俗必贤者也江君称其不
群于俗某虽未见其人敢以为信然某未尝以诗书入
京故不能为谢子幸致意谢之
陈无已谓予曰徐公善论人物试令评黄鲁直张文潜
之为人予问之公曰鲁直诗极奇古可畏进而未已也
卷三十一 第 3a 页 WYG1101-0952c.png
张文潜有雄才而笔力甚健尤长于骚词但恨不均耳
然人物亦难论孟子尝以去就行止论孔子伊尹伯夷
柳下惠盖此数人皆一世之所系故行止可以定其人
然去就有大小轻重其小者止可以见常材而不足以
见异人其大者无出于死生善观人者必于死生之际
且孔子厄于桓魋而曰天生德于予孟子有为兵而受
馈然不闻孟子少莽也若扬雄则云云虽多及动时遂
有投阁之失此圣贤所以分也然人必有所养然后临
卷三十一 第 3b 页 WYG1101-0952d.png
事而不惑北宫黝匹夫之勇耳亦以养而成则浩然之
气亦在养之而已且谢安王坦之在晋时无以轻重其
人及桓温之召谢安毅然不慑而坦之惧倒执手板此
王谢之优劣所以定且如王俭之文学政事可视庾杲
之为奴𨽻然俭世受晋宋高爵乃启齐篡逆之萌及齐
高祖即位俭躬执玺绶屏气而进惟杲之不往贺使者
促之亦不移疾王俭所为如犬豕而杲之之行章章不
可掩此人物所以难论惟以死生方可定也如廉范之
卷三十一 第 4a 页 WYG1101-0953a.png
奇才在古亦少其比而终附窦宪此为可訾然完节之
士不可多得也
公尝慕诸葛武侯之为人也端礼问其何以取之公曰
深探武侯之所存不可见其涯涘且如荐马超于先主
云长恐其出已右移书问之武侯曰可与翼德并驱驰
衡然非髯将军比也关闻而喜既不掩马之美复有以
结关之心其深沉大略谁及之又顿兵武功而数败衄
乃下教曰今非将不善兵不众而败盖亮未闻过耳诸
卷三十一 第 4b 页 WYG1101-0953b.png
君攻亮之过则兵胜矣且当时贤者与后世之士忌人
刺其失而武侯乃愿闻其过岂不诚大丈夫哉然人有
过虽亲必诛有功虽雠必赏廖立辈乃其所黜闻武侯
死至于感泣或呕血者盖其用法平而得人心士亦乐
为之用此七代以来辅佐之臣有其才者甚多惟少德
耳武侯诚奇人谢安可比之然士欲行其志要须如此
公曰人各有所长慎勿轻废人也
公闻蒋颖叔得广帅曰广为雄藩府座出先导以门旗
卷三十一 第 5a 页 WYG1101-0953c.png
夹以银挝屠刽人次之它镇所无也初至蛮酋必以琉
璃瓶注蔷薇水挥洒于太守不及其它公送颖叔诗具
道其事曰颖叔老闻之应喜
公曰退之诗书记志各有体亦至今新奇也若为颜子
不贰过论专欲入于规绳故稍陈俗
公曰文字要多作多作方思熟某无日不为文无时不
吟哦但苦无笔力故不暇书耳
问武侯之屯五丈原其志欲战耳武侯固知魏之不肯
卷三十一 第 5b 页 WYG1101-0953d.png
战不幸而武侯死使其不死后当何为岂可相守而巳
乎当是之时循渭而东以攻长安则三辅震动魏必奔
命可战矣武侯不知出此此兵法所谓分不分为糜军
也公曰此论甚大且以坐江淮而料京师之事有所不
可必况在千百年之后而论千百年前之事而其人用
心未易言也然深考武侯之用心诚欲以大义服天下
耳其用兵之迹乃馀事传曰威武者文德之辅助此武
侯所以不得巳而用兵也然自两汉而下无必胜之将
卷三十一 第 6a 页 WYG1101-0954a.png
如武侯真能必胜者也以蜀之地狭土瘠兵力孱弱武
侯将之人人有勇卒能强蜀而抗中原殆节制仁义之
师也以武侯观韩信辈用兵则皆庸将以侥倖取胜者
亦如儿戏耳然举兵一出而三郡响应马谡违令而遂
败岂非有必胜之策当时善用兵者无如孙权权谓司
马仲达为变化若神则仲达可谓能兵矣然与武侯相
拒闭军固垒而不敢动武侯死曰吾不料死及观其营
阵叹曰天下奇材则仲达与武侯优劣可见矣方是时
卷三十一 第 6b 页 WYG1101-0954b.png
蜀之将关张已先死而姜维马超又后出方戮力以战
时所用惟魏延马谡数子又皆庸将则蜀之所恃一武
侯而巳以一武侯自用虽魏之强不能取胜则武侯之
才未易量也然腹背受敌兵家所忌而武侯又不欲乘人
之隙而幸胜故不循渭而东恐非不知出此策也
问管仲萧何武侯王导谢安王猛房杜李德裕王朴得
失优劣如何公曰孔孟论管仲详矣诚有功于国者萧
何房杜则忠于社稷然何轻信流言买田以自污非独
卷三十一 第 7a 页 WYG1101-0954c.png
立不惧之君子此最谬者也王导谢安皆晋室之硕辅
然王导挟私忿而杀周伯仁谢安有期服而不废乐此
皆所短李德裕有将相之略王猛王朴真一时之奇才
然猛不知以义自处而屡受困辱朴亦有傅会妖祥之
讥此数君子得失相半无全能也若武侯则稽德论才
无可訾毁其最优乎昔崔浩尝非武侯矣然浩非知武
侯者浩不足道也又曰王导固贤者然欲用赵胤而为
孔愉所沮保芘注术而为孔群所牾昵于桓景而陶回
卷三十一 第 7b 页 WYG1101-0954d.png
面折亦少阙矣
问谢安之立诸桓是耶非耶公曰荆江二州皆据上游
用武之地固不宜与诸桓然传称其得诸桓之心亦合
时务矣(以桓石民为荆州改桓伊于中流石虔为豫州/既以三桓据三州彼此无怨各得其任其经远)
(无竞类/皆如此)又曰谢安非不知人如桓伊之贤晋室亦不多
得诸桓分据一方无不当处若以桓温之迹言之似于
山东有可疑者然坐论数十百年事当时其势与心亦
有不可尽谈者荆江之寄如谢玄非不可往但远嫌保
卷三十一 第 8a 页 WYG1101-0955a.png
身恐谢公意有所寄
公曰扬雄著法言本欲刺王莽其曰学行之上也言之
次也之类是也然王莽之恶愚夫愚妇皆知之不待子
云刺讥而恶自彰如佛不待韩愈排之而后人知佛为
非若夫杨墨则迫近吾道而能为吾儒害则孟子曷可
以不辟
公曰孔子言其略孟子言其详故曰孟子者孔子之解

卷三十一 第 8b 页 WYG1101-0955b.png
公曰尝见一俗书云作文用事必用新意如论友若使
管鲍则不新矣昔卓王孙云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故能
致富与俗书正合此说学者宜取法焉
公曰君子言欲孙而行欲严盖不孙则召祸不严则受
侮孔子曰吾执御乎又曰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此虽孙
何伤也若言媚灶则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盖恐伤乎
行不得不厉尔后世君子言之不孙者多矣于行则未
尝严也
卷三十一 第 9a 页 WYG1101-0955c.png
问萧望之如何人公曰萧望之近世贤者也以圣人槩
之不免为过刚者盖圣人之于夬必待一阴至弱然后扬
于王庭则小人决可去矣如孝元时小人方盛而萧生
排之既无所济亦以自毙也至于不肯挟持则已受侮
矣岂若见几而不往耶然大节已卓然矣
公自谓寻常作诗作书美其人皆以已所知所见而美
之又于数事取其尤长者美之而未尝溢誉亦未尝以
传闻为虚美也近世士人好誉人至言其人无所不能
卷三十一 第 9b 页 WYG1101-0955d.png
有类乎圣者岂不欺后世哉
公言文字须浑成而不断续滔滔如江河斯为极妙若
退之近之矣然未及孟子之一二
公言人之为文使古事如避犯众盖有无意可以取祸
者如嵇康以一言而见杀可不戒哉
公言人之为文须无穷愁态乃善如杜甫则多穷愁贾
岛则尤甚李白又近于放言此皆贫贱之所忌故退之
欲人辍一饭之费以活巳又感二鸟而作赋甚不可也
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1101-0956a.png
若孟子人不知亦嚣嚣直能受贱贫而不枉道矣
公言恭谨敬三字其义相近而诗曰敬天之怒则敬为
不轻矣然武帝云敬举君之觞又陈国时两国交聘谓
敬为自上待下如此则人与在上位者书不当云敬矣
公言人当先养其气气完则精神全其为文则刚而敏
治事则有果断所谓先立其大者也故凡人之文必如
其气班固之文可谓新美然体格和顺无太史公之严
近世孙明复及徂徕公之文虽不若欧阳之丰富新美
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1101-0956b.png
然自严毅可畏
公言人之同官不可不和和则事无乖逆而下不能为
奸必欲和莫若分过而不掠美
问公治春秋之法公曰春秋之学其大要先求经旨三
传非所急也后世必以赵啖为善学者大功正在此尔
至于论春秋所作殊不求孟子之意而反以为救弊为
言甚疏阔也若乃立例求经恐遂拘泥不可考合例有
变者当须存之矣又曰治春秋必须存阙文如夏五之
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1101-0956c.png
类是也如不书即位则诸家之说纷然矣然某亦以为
阙文而不论盖传写既久不能无脱误若便立议论恐
非圣人之本意若易言研诸侯之虑则明多侯字矣何
必曲说
公曰西狩获麟诸家但止论麟不知论狩以讥非诸侯
之事尔
公曰治春秋当以孟子为折衷盖知春秋者独孟子尔
如言无义战者止讥其战无义者也
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1101-0956d.png
经言侵伐征者盖侵者小其敌也直侵之耳伐则大矣
不惟兵车多亦所以声其罪也故经言侵蔡伐楚是以
知侵小伐大也至于征则又大矣如周公东征征有苗
之类是也
公曰说者谓春秋无褒非也然方其时书褒者少尔如
齐之遏强暴而强中国孔子言一匡天下而葵丘之会
孟子亦取之岂非褒乎如存卫国而有木瓜之诗岂得
不为褒邪
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1101-0957a.png
问乙亥尝说者曰先言御廪灾是以火灾之馀而尝不
恭甚矣公曰曾子问言天子诸侯之祀遇日食火灾丧
服则皆废祀今御廪灾则尝可废矣而不废是为不敬
何必曰以火灾之馀而尝
问秋师还说者讥其逾时而左氏云善之也公曰一百
四十二年用兵多矣独此言师还恐非讥也且以清人
之诗验之则以丧师为弃民而深讥其君则师全而还
可以为褒矣
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1101-0957b.png
问盗窃宝玉大弓而不书人纪侯大去其国而不书其
灭公曰称盗贱之也如汉言盗高庙玉环唐言盗杀武
元衡皆其意也故不必书其人也然此讥有司慢藏也
讥有司慢藏则时政可知也纪侯事有二说一云讥其
不死社稷其灭之者齐也言纪侯之大去其国则齐之
恶亦可知矣一云大者纪侯名也讥其不能死社稷故
名以贬之有以纪侯比去邠之事者失之矣正如以王
莽比尧舜之禅让也
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1101-0957c.png
公言王令之文少所许可如以房杜为刀笔吏非也且
如庭议事房乔谋之矣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
卒用房策以此观之则其不掩善而交用其所长固足
以为贤相所以能成天下之务夫为相者能不蔽人之
谋以一身而行天下人之善岂不大哉而后世之人耻
谋不自我出而谓人献言为犯分是以人受其蔽而巳
不知事亦多不济也昔魏相集贾董所言而行之则其
知识甚高矣然为政者必有术然后能立事故王导衣
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1101-0957d.png
练布谢安用蒲葵扇不言而人从之盖以术也后世宰
相之行事乃欲以势力而劫制天下又怨人之不从已
岂不愚哉
公曰欲求圣人之道必于其变所谓变者何也盖尽中
道者圣人也而中道不足以尽圣人欲求圣人之道者
必观于变盖变则纵横反覆不主故常而皆合道非贤
人之所能故孔子曰未可与权孟子恶其执一也然善
论圣人者必观其世且如孔子处周之季天下如何哉
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1101-0958a.png
所以车辙马迹遍于天下而不自以为劳岂好为哉冀
一得用以行其道而济斯人尔至于见佛肸南子而不
自以为污也然圣人之变疑卓尔不可及有志者跂而学
之亦何难哉此孟子所以学而至之荀杨则不及也且
在书则如尧如舜如汤如武如平康如彊弗友如燮友
其世不同也在易则如泰如否如丰如剥如小过如大
过其世亦不同也若以汤武之时而行尧舜之事如以
治丰治泰之道而行于剥于否岂不倾覆无功乎此尧
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1101-0958b.png
所以禅而舜所以受汤所以革夏而武所以造周伊周
所以摄也盖皆用大过之道而适于变者也学者不知
此乃妄生议论非也诗曰棠棣之华偏其反而(偏当音/遍以言)
(开遍而/复合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言权之远而不可及故孔
子曰未之思也盖讥其言不合道也(此乃逸诗著此以/见孔子删诗之法)
(务去其不/合道者也)善乎晁错云能明其世者谓之天子(此言出/六韬)
后世学者其言其学俱有可取至其临事制宜则或悖
乱或拘泥者以其不通乎世变也苟不通乎世变则利
卷三十一 第 15a 页 WYG1101-0958c.png
不可兴害不可除事虽至于隳败而不能救者以此耳
公曰扬子投阁后人乃为扬子讳云无此事则是汉史
所书皆不足信也况此事甚明然扬子实未至于圣人
而不适乎变虽有此亦何妨为大贤乎且如孟子曰尧
以天下与舜则是禅也明矣韩退之对禹问乃反此说
而后世学者又为退之讳云此非退之文何其迂论以
自欺也就如为退之之文亦不害为退之矣此皆好奇
而不适于简易之过也
卷三十一 第 15b 页 WYG1101-0958d.png
公曰治河诚大事然利害有可以坐而言决者尝因大
禹治水之法而亲观其势且自陜以西登高东望左丘
陵右冈阜河乃行于其中所以自古以来河未尝决于
陜同之间也行而至于河北京东之界则地形益下而
悉平原山足复软不足以为之固所以酿为二渠又为
九河以杀其怒势而决泄之河所以趋于海而三代之
时无水害也而今之言河者必归之于天胡不折之曰
周之时王与列国之君未尝无失道者而不闻河为患
卷三十一 第 16a 页 WYG1101-0959a.png
者何也盖有禹之遗迹也若必欲以人力治亦恐无功
盖今之河身既狭又地软无丘陵冈阜为之固又无二
渠复无九河以分泄其怒势独行乎一道以孟子言之
乃掘地而注之海今则以人所筑堤为之捍乃水行乎
地上则安得不决也其不决者幸而巳然不可保万全
不决于今年必决于明年或二三年断然矣莫若略依古
法分为数道随其所趋而利导之宽为河身纵其游波
而不壅塞则河之患庶乎少矣
卷三十一 第 16b 页 WYG1101-0959b.png
屈平自沉于江虽曰褊心亦可谓不幸然圣人亦有不
幸而有以处不幸亦有不得已而有以处不得已必不
至于自戕故如屈平孔孟不为也
作诗切不可斥言事至于美人亦不可斥言试观诗之
风雅颂所美所刺未尝不婉顺而归之于正
问象以典刑孔安国曰象法也法用常刑也汉儒则曰
唐虞画象又曰画衣冠为戮何也公曰有曰象魏有曰
两观观言其高大可观法也象则自然高大魏则有巍
卷三十一 第 17a 页 WYG1101-0959c.png
巍之意皆有可观可法也则象所以言其法犹天之垂
象唐虞之刑虽不经见如萧何之律轻重大小各有定
式然恐古自有定式也观其放四凶而人以为宜则是
刑有常式故民听不惑所谓象以典刑者盖法用其常
刑而无过差也
问诸言明堂者曰布政之宫又曰在国之阳七里蔡邕
以为天子之太庙也其说不同公曰明堂者布政之宫
则是矣盖取其向明而治之意故孟子曰王者之堂也
卷三十一 第 17b 页 WYG1101-0959d.png
其曰在国之阳七里则固谬矣然历代诸儒之论纷纷
无定汉武则牵于方士之言以茅盖通水惟隋宇文恺
之论为当然必欲兴作则请用魏郑公所谓自我作古
可也断而行之在我而巳众说不能改也
问晁错张敞请入粟以赎罪无乃刑失有罪乎公曰书
有金作赎刑则所犯有诖误可恕者使赎之则刑不失
有罪矣错等盖取此意而作此说况权时定宜以济其
急与其重敛于民不若为此犹成无费之利也且今之
卷三十一 第 18a 页 WYG1101-0960a.png
富人有入赀而为祠郎室长者矣意亦求庇其身而朝
廷实无奖进之道故仕则竭力奉公不敢为过失有加
于儒生世胄而仕者也然上之人避嫌而不敢举朝廷
亦无升进之法所以多有才力可称者而卒阨以死也
且张释之以入赀为郎则是人材不可决定于所取也
况汉帝之诏曰使久立于庭下宜旌异之
问汉武帝筑朔方而公孙弘谏曰不可及朱买臣发十
说难之而弘不得一亦终筑之何也公曰汉武好兴作
卷三十一 第 18b 页 WYG1101-0960b.png
而弘谏之者欲以静正之也然买臣严助辈方欲自鬻
其说又挟武帝之威以压之则弘何敢不从所以曰鄙
人不知也然武帝疲弊中国而失民心几丧天下其本
盖买臣导之也吁为天下者可不审其所用乎
治诗者必论其大体其章句细碎不足道也且诗何必
分二南为国风而雅有大小又为颂也盖天下之本在
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故二南言文王之化正于
闺房祍席之间以至乎人化之盖风为治家之始而小
卷三十一 第 19a 页 WYG1101-0960c.png
雅者治国政之始大雅者治天下之始颂者成功之始
是谓四始也其馀刺恶之诗乃删诗时分附于诸篇其
恶之大小自可各见别无意也故惟箴刺之诗不专立
名也且十五国风者乃谓车同轨书同文孟子所谓地
丑德齐者也故无所分别先后且季札谓小雅周之衰
而王通乃谓周之盛其旨异矣盖当时乐歌适闻所刺
之诗所以谓衰而王通原鹿鸣以下之大旨所以谓周
之盛各以所见云尔非不同也
卷三十一 第 19b 页 WYG1101-0960d.png
人必有威然后不为人之所慢侮而事可立亦可以应
猝然之变且如子路片言折狱以其有威所以能得人
之情而下不能欺且易于丰于噬嗑有雷电之威明故
皆能折狱若贲则小明不足以立事所以曰无敢折狱
盖无雷之威也
问刘歆郑康成谓周礼者周公致太平之迹而何休林
孝存毁之何也公曰惟春秋诗易书语孟为圣人完书
而无后人增益者其馀经籍皆有可疑如王制乃汉时
卷三十一 第 20a 页 WYG1101-0961a.png
博士为之月令亦吕不韦所纂而中庸则子思语也其
馀杂汉儒者甚众孟子曰诸侯恶其害巳也而皆去其
籍则制度灭亡矣此周礼所以为疑也然又不可全以
为非要须考其所言合于圣人而不悖者取之其不合
者勿强为之说斯可矣
问季札见舞象箾曰美哉犹有憾也服虔曰憾恨也恨
不及巳诛纣也书言四岳举舜孔安国曰四岳知舜之
圣不得巳而举之夫二子之言固为妄然何为而言之
卷三十一 第 20b 页 WYG1101-0961b.png
公曰憾可曰惭也言文王不能正纣已有惭德可也何
必曰恨也四岳之所举用悉以丹朱共工为言尧屡却
之然后举舜岂非安国便据此而生文乎
问司马迁作史记以孔子列于世家而豫让名为刺客
可乎齐鲁大国也而首书太伯叙传则尊道术而薄六
经何也公曰士要须所养者醇所学者醇所师者醇所
友者醇然后所言所行皆醇也如马迁所养所学皆不
能醇其所师所友亦或如之故其言多驳杂无足怪也
卷三十一 第 21a 页 WYG1101-0961c.png
以春秋考之尝讥世卿则世禄可矣盖惟诸侯方得世
而卿大夫皆不可以孔子乃曰世家可乎豫让天下义
士也其节凛凛可畏以齐晋周陈之臣观之其祖其父
其身皆食其国之禄而享其位至其易主迁代则又泰
然就它主之䘵而无惭色甚者赞成其篡夺之祸如王
俭辈是也以此观豫让所以报德者岂非为义士乎列
于刺客非也泰伯三以天下让则齐鲁开国固在其后
然亦马迁之意重其让而取于道也其尊道术而薄六
卷三十一 第 21b 页 WYG1101-0961d.png
经乃其所学所见之不醇也
问三代称用肉刑而治后世用行之则病于伤民今可
行乎公曰肉刑之法前人论之详矣徒为纷纷尝观唐
太宗曰不行井田肉刑不可致治大非也盖前世之法
有不可以下行于今世今世之法有不可上通乎古者
正欲观时变尔且孝文以仁心废肉刑是也纵云有轻
刑之名而其实杀之亦非本意也不幸而巳故人疑孝
文以严致平然法无病民者要须得良吏乃可行必欲
卷三十一 第 22a 页 WYG1101-0962a.png
行肉刑须得皋陶者乃可行皋陶不可得得有皋陶之
用心者亦可矣此人不可得则肉刑未可轻行也
左氏云十六相尧不能用四凶尧不能去宜云不用不
去不当云不能也盖尧若用之去之则无以成舜功此
孔子所言惟天为大惟尧则之也
君子无所争于文则不可不求胜人凡作文必须自立
令前不见古人后不容来者乃善不善其立意自戕
礼文残阙甚可闵伤仪礼粗为完书然决非尽出乎圣
卷三十一 第 22b 页 WYG1101-0962b.png
人何以知之且礼者出乎人情也而仪礼有曰父在母
不可以为三年之服又曰嫂叔无服所以辟嫌也又曰
师无服此岂人情哉可以决知非圣人所为也盖多出
于汉儒喜行其私意或欲用其师说或利其购金而妄
言耳甚可闵也
问今兵冗矣欲复民兵如何军储乏矣欲复屯田如何
公曰今兵势患乎一定而不得动如一路中复置如汉
之奔命者数百人使往来赴急不可如驻泊者则盗贼
卷三十一 第 23a 页 WYG1101-0962c.png
不敢作矣屯田诚难复盖古者兵取于农而其势顺故
耕者皆兵也后世兵民既判名已不同况今之兵骄惰
不可使岂可令耕乎必不肯矣且兵患不精不患少昔
李绩以三千而平定襄古人有以少击众者是兵虽冗
无益也
问卫青不斩裨将王猛弃军迎苻坚与穰苴亚夫异矣
公曰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是也若卫青不斩裨将可
为保功名者非将法也王猛弃军迎付坚坚责之是矣
卷三十一 第 23b 页 WYG1101-0962d.png
问人固难知然孔子谓由不得其死孟子谓盆成括必
见杀后果如其言何也若萧何谓韩信国士无双武侯
谓蒋琬非百里之才后亦果成功何也公曰子路盆成
括有取死之道孔孟观其所行而知之纵使幸而免孔
孟之言犹信也萧何知韩信之为可用而不能知其终
武侯之明固能知蒋琬为可用然人亦难知武侯不免
失于马谡也
问国之本在兵兵之本在将则将才难矣必欲选将当
卷三十一 第 24a 页 WYG1101-0963a.png
以何术使将能静则折奸谋而不作动则破大敌而制
其命其用何术古人谁能之公曰将诚难事不可易言
之古之名将各有所长所谓静能折奸谋者所谓上兵
伐谋伐谋者能破敌之谋不得用是也不必见于用兵
然亦无迹如李牧在雁门二十年而匈奴不敢加兵王
霸在上谷亦二十年而敌人不敢窥边近之矣然以数
子之才犹须久任然后有功则将不可遽移易也所谓
动则制其命者必胜之将也自古必胜之将惟武侯一
卷三十一 第 24b 页 WYG1101-0963b.png
人以其兵有节制而不妄动其馀皆幸胜尔以李光弼
犹战则纳短刀于靴知其不能必胜也夫以马隆之才
武立标募卒得骁勇者三千五百人又请自至武库选
仗有此三者所以能多克胜昔高崇文伐蜀卯时受诏
辰时出师兵仗器物皆不假借而毕集以其有素备也
所以解剑门之围平刘辟之乱吴时有将(缺三字/)无事
时常作出兵计故敌人畏之而不敢妄动此正用兵者
当法此也然用兵必有骁将必有敢死士故古人去敌
卷三十一 第 25a 页 WYG1101-0963c.png
百步犹选敢死士盖敢死士则能壮兵威而骁将则能
夺敌之气
传曰智信仁勇严将之事也则为将必须严严则有威
有威则号令明而人畏之然威必素立乃可猝然办事
李晟之卒有折人之匕箸者斩之而李光弼欲斩贵臣
虽天子欲增秩使免死而光弼亦斩之所以威立而人
畏之也然郭子仪仁厚得士心而卒伍少懈及李光弼
领其兵皆股栗此可见有威者人乃畏也
卷三十一 第 25b 页 WYG1101-0963d.png
易言忠信所以进德又曰果行育德则信与果皆入德
之本士君子所不可须臾忘也而论语曰言必信行必
果硁硁然小人哉而自汉以来说者皆以为小人之事
无乃害德乎盖孔子以子贡之所问者愈卑而又问其
次故曰言必信行必果恐再问其次故特举其最下者
曰硁硁然小人哉硁硁空虚之谓也则是言必信行必
果与硁硁然小人哉皆义不相续各是一段也或曰孟
子言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者为大人故此以言必信行
卷三十一 第 26a 页 WYG1101-0964a.png
必果为小人也殊不思大人者成德之称其言不必信
行不必果则如从心之谓惟大人能之而论语所言者
士也曷可比大人哉
浩然之气与北宫黝之勇孟施舍之勇皆以所养而致
之然孟施舍养成匹夫之勇故不动心而无惧所以视
不胜犹胜也孟子曰若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则必
经于思虑而动其心矣故其文势宜自犹胜以上言孟
施舍其量敌以下孟子言施舍不能如此非一段事也
卷三十一 第 26b 页 WYG1101-0964b.png
书者天子之事也终于文侯之命也费秦二誓何以与
焉盖书之文乃旧史之文其篇章之次第乃孔子删而
定之故断自唐虞所以明治世教化之本然尧典亦谓
之虞书者以尧所以治天下之道非舜以成之则其仁
民爱物经纶世变之道不得而显也然尧舜之时道隆
也故大禹皋陶之谟皆谓之虞书夏书以往有戒之深
旨焉故夏书之末继之以商书以商警夏也商书之末
继以周者以周警商也周之末继以文侯之命所以警
卷三十一 第 27a 页 WYG1101-0964c.png
周也其意以为周德既衰而晋强盛矣宜知所以杜绝
篡乱也又继以费所以见鲁公之僭又继以秦以见秦
之强大皆以警于周而周不悟所以卒为秦所灭故曰
费秦二誓所以戒周亦所以警后世也
春秋鲁史也是诸侯之事也而书曰西狩获麟何也盖
孔子所以删春秋者用意深微故用一字有重轻其言
获麟诸家止说麟而不论狩非孔子意也盖狩乃天子
之事而诸侯云西狩所以讥僭也
卷三十一 第 27b 页 WYG1101-0964d.png
诗之有颂所以明盛德而告成功虽有文王之业武王
之功微成王周公则不作矣是太平之事也而继之鲁
颂又附之商颂何也盖自二南言治家之始小雅言治
国之始大雅言治天下之始颂言成功之始所以见周
家终始之道一隆也其终有鲁颂商颂者何也盖鲁实
僭天子今观鲁颂之事岂是为盛德而岂可告于神明
故言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作是颂则以周室既微明
鲁之强而僭也其商颂散亡特附之而巳故曰得商颂
卷三十一 第 28a 页 WYG1101-0965a.png
十二篇以此知孔子不欲绝一代之事因其所得而附
之非有所褒贬也
易之书未尝不戒故以未济终焉而说者以为既济岂
圣人之意乎盖关朗子明以六变之说解易故其言曰
易以既济终焉然子明所论六变上不见乾坤下不见
未济又疑其法止论终于既济非谓不可终于未济也
二礼所载终始不同何也夫礼学不明良可惜也惟仪
礼稍为完书然皆说士礼故知论礼者以士礼升而上
卷三十一 第 28b 页 WYG1101-0965b.png
之至于天子也然仪礼始于冠昏其法是也终于有司
盖以为追远乃人之大事所以丧葬而继之以祭之礼
也至于戴礼之所记驳杂讹舛不可胜道盖多出于汉
儒之私见其首不以冠昏而以曲礼其终乃以丧服四
制而制度又多舛杂而不近于人情极可怪也然诗首
于关雎书首于釐降春秋首于聘娶易下经首于咸恒
故于礼宜首于冠昏乃惟相近而礼记无叙恐未可为
确论也
卷三十一 第 29a 页 WYG1101-0965c.png
艮言思不出其位正以戒在位者也言岂特见于事者
各有所止而不可出虽心思之运亦不可出矣若夫学
者则无所不思无所不言以其无责可以行其志也若
云思不出其位是自弃于浅陋之学也
扬子称孟子之不动心曰贫贱富贵不能动其心大非
也夫古之山林长往之士岂不能以贫贱富贵不动其
心而世之匹夫之勇者岂非所以死生不动其心也如
此则孟子之不动心乃常人尔盖本谓孟子充养之至
卷三十一 第 29b 页 WYG1101-0965d.png
万物皆备于我而万变悉昭于胸中故虽以齐国卿相
之重位亦不动心思之经营而可治故言曰不动心以
其养之至也犹之北宫黝之辈虽不足道亦以其养之
至也
孔子言山梁雌雉谓梁高也如屋之有梁桥之有梁以
其山之高者而雌处其上可谓得所亦犹小人居乎高
位也子路多言者忽于此能默而识之共以致敬三叹
其事焉嗅当作叹盖字之误也扬子亦不详孔子之旨
卷三十一 第 30a 页 WYG1101-0966a.png
而其论雌雉极不稽后之学者信以为然良可怪也
问歆向言仲舒是非孰当公曰伊吕圣人之佐不得则
不兴管晏特一时之豪杰尔以仲舒所学醇正而其三
策该通当世之务非俗儒也其答江都易王曰伐国不
问仁人此论又几于孟子矣殆贤者也谓如伊吕则过
之其曰未及游夏似少贬矣然但称其所长自足为一
时之贤何必远拟古人也
问丙魏姚宋孰优公曰丙得宰相之体魏有宰相之量
卷三十一 第 30b 页 WYG1101-0966b.png
姚有经纶之才宋有操持之节皆贤相也然宣帝雄杰
明达力能自致中兴虽无丙魏亦可矣若明皇则中才
之君可与为善可与为恶者也故姚宋在而成开元之
治姚宋亡而致天宝之乱也然宋则刚者也刚故无私
无邪能断能明矣姚喜任数兹少贬焉
贤人不可多得盖天地亦自爱惜况于朋友况于同类
况于用人者可不惜之乎且天地若不爱惜人材何以
孔子后无孔子孟子后无孟子也
卷三十一 第 31a 页 WYG1101-0966c.png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而近世拜官徒为饰词已足耻矣
而朝廷又为之法曰至某官乃得辞免是教人为伪也
其两府有除命未受命必先押入其名自不正盖贤者
当以礼进以义退既可押入必可押出也
近世讲辨之学废夫讲辨所以发明义趣而起已之志
虑如陈平之智固宜料天下事无疑方吕氏未诛而平
之沉思未决闻陆贾之言然后志思焕然得与周勃交
驩则士之智虑未及陈平者曷可废讲辨乎
卷三十一 第 31b 页 WYG1101-0966d.png
问肆大𤯝何也公曰𤯝灾之名也五行传曰青𤯝赤𤯝
是也据书言𤯝灾肆赦则是不可常行也故蜀先主言
吾游于郑康成陈元方之间未尝言赦而武侯治蜀十
年不赦所以刑平而下无幸免之民此言肆者赦之别
名又曰肆大𤯝言非其事也然赦过宥罪天子之事而
诸侯行之可知非礼矣其三年因郊而有赦有赏惟王
彪之传论之别不见所起
问吕后欲王诸吕陈平以为可而王陵以为不可孰是
卷三十一 第 32a 页 WYG1101-0967a.png
公曰陈平有包天下之量自秦汉以来一人而已
问人之治身何者为先人之所戒何者为急公言易曰
闲邪存其诚孔子曰思无邪则是人之治身以诚为本
而所戒者以邪为急盖正心诚意而行乎正则动容举
措无非正也正之气充于四体发于面目可以望而知
其为正人也苟不正心诚意而存乎邪则形容动作亦
皆不正充于四体发于面目可以望而知其为邪人也
至于国之兴亡亦以正与不正况于人乎然孟子云志
卷三十一 第 32b 页 WYG1101-0967b.png
气之帅气体之充此言精微学者宜思之盖以为志则
在心而心为有知有知则所好亦有节而所恶不过分
纵过而踰节亦知自反也若气则冥然无知特可以充
养四体纵之而不巳则喜怒为气之所使必至于过分
踰节矣此小人之事也若君子则学而能正能诚所以
志能帅气而喜怒不过惟小人为气所鼓方其喜怒之
际不知形色之变至于不闻人之声音不觉巳之忤物
或报仇复怨辱人以自快或至于受辱而不惭或至于
卷三十一 第 33a 页 WYG1101-0967c.png
杀人或至于杀身者皆为气之所使而不能帅气也故
孟子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学者可不知此乎然自孔子
以来非孟子诚不知此
问公尝言贾谊笃好管子几为管子所误何以见之公
曰管仲诚奇才所言所行皆适于时宜其言幼官则非
也贾谊亦一时之豪士其法于管子者非一且如言色
用黄数用五殆为幼官所误也读谊之文则汉儒之文
皆不足观及读仲舒之三策然后见谊学未至非醇儒
卷三十一 第 33b 页 WYG1101-0967d.png
也仲舒之言几如孟子矣然孔子之为政于卫止欲正
名而巳子路不能如颜子默而识之至于发问其所答
亦不过数事而管仲所以说其君者累数万言而王通
一见隋文帝陈十七策弟子编为三卷文帝不用退而
作皇极之歌此自取亡宗赤族有馀拟法论语何足道
哉传言信而后谏岂有一旦遽为人陈十七策何其多
也有异于孔子矣
人之德有诸中必形诸外而盛德者犹且容貌若愚况
卷三十一 第 34a 页 WYG1101-0968a.png
无诸中者乎语曰有若无实若虚则学者不可不知此

让不可以苟为之若伊尹三聘而后起此以礼而让也
孟子于齐馈而不受此以名而让也后世让官不合于
礼义又非避名而朝廷又立为格使至某官而让皆非
也黄宪闻召即起受官即拜此皆有以过人也
安定先生居湖其倅不甚加礼一日公欲往见之问先
生宜何以答之先生曰若思而后往便是不诚直已而
卷三十一 第 34b 页 WYG1101-0968b.png
往可也公闻此语遂大开悟
安定说中庸始于情性盖情有正与不正若欲亦有正
与不正德有凶有吉道有君子有小人也若天地之情
可见圣人之情见乎辞岂得为情之不正乎若我欲仁
斯仁至矣岂为不正之欲乎若枨也欲凡言寡欲皆不
正也故以凡言情为不正者非也言圣人无情者又非
也圣人岂若土木哉强哉矫盖矫者强之甚大木之曲
者性也能矫而为正岂不强乎
卷三十一 第 35a 页 WYG1101-0968c.png
道自道也者且以道路之道言之凡穷天下周八极霜
露所坠人迹所及皆可至焉则道岂不六通四辟乎然
有径有支皆道也故必在人之所择而行之
中庸所以独取舜颜渊者所以为中庸之法也盖自诚
明者圣人也舜颜渊积勤不巳而至非至诚不能也舜
自匹夫积仁累义至于圣人使其父母为圣人之父母
使其父母为天子之父母至于以天下养其父母其积
德可知孔子曰吾见其进则颜子之至诚亦可知矣(此/段)
卷三十一 第 35b 页 WYG1101-0968d.png
(恐非先/生本语)
人之大事不可以不谨者祭祀是也盖鬼神不可知尔
然奉鬼神者安可不以至诚奉之乎
上丁释奠皆荐熟是也盖事天神则当用生若孔子则
宜以人鬼之礼事之而荐熟州郡牵于微末之胙而不
肯变又朝廷以令文拘之不知议礼者何不知其非也
安定先生不令诸生学字曰字若稍可观便为人役观
魏韦诞题凌云殿额岂不谓之人役乎王献之之对谢
卷三十一 第 36a 页 WYG1101-0969a.png
安可谓大丈夫矣
公常教其子曰若在贵人之前堆黄金积白璧呼之使
来不可往也况以艺易之乎故孟子自欲见齐王可也
及使人要之则称病不往其不可屈须如此
台諌之任甚重不可以苟然居之非德业蚤著名誉素
闻则君未见知而言不尽听近于未信而谏矣说者以
为阳城居谏职与屠沽出没果然则岂能使其君听其
言哉若杨绾用而人至损音乐减驺御则人岂可不素
卷三十一 第 36b 页 WYG1101-0969b.png
有养素自重耶
孔子云三年之丧自天子达而汉文行以日易月之制
甚非也后世因循无人议之亦可惜也然汉以三十六
日而后世以二十七日而释尤非也宜称时制为衣服
以软巾墨缞以临便坐见群臣亦可也
凡评论人材必以不得巳处之则近于孔孟所谓恕若
其人得巳而不巳者乃可罪也如仲尼见阳虎微服而
过宋皆不得巳矣孟子言五人者无献子之家则不与
卷三十一 第 37a 页 WYG1101-0969c.png
之友亦不得巳者且以居丧不可以出也墨缞惟军旅
宜用之然其人无田园衣食之奉岂特守礼拘拘与其
亲戚坐以饥冻则其出不得已也
公论赵盾之事曰孔子言之矣后人虽累千万言岂足
垂信若信后人而不信孔子其人可知矣然杀高贵乡
公者成济也其使之者司马氏也晋山阳公死书曰宋
志也此推本而诛之耳王导曰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
我以死则其事亦可见矣然王导褚遂良皆贤者导以
卷三十一 第 37b 页 WYG1101-0969d.png
疑杀伯仁而遂良谮死刘洎皆可惜也
问依世违俗如何论公曰不必言依与违但论正与不
正而顾其义如何耳
论经义要宽裕而不迫正如折狱须先定其大情然后
求其微情则无不得矣然大情未正而先求微情则纷
乱不决矣
天下之事有可以悬论而利害可定者有必待行之而
后利害可见者故自古以来创法之初非不深思熟讲
卷三十一 第 38a 页 WYG1101-0970a.png
及其施之而有不可行者盖有利害不可以悬料者也
郑云叟罗隐之真隐者也
种放文章极严其诗文未尝不在云山是可高也然真
宗禄之以尚书与之握手登龙图阁其待之可谓厚矣
亦可留而行其所言然终不可留其志又何也
韩退之与故人书忧其米盐不给恳恳有情真义士也
老杜诗多称人名非也盖孔子惟弟子乃称名耳
董仲舒不惟道学深醇亦精于论议所谓下高其行而
卷三十一 第 38b 页 WYG1101-0970b.png
从其教民化其廉而不贪鄙者真厉世之法也
裴行俭言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与卢毓之论同此
诚取人之法也
安定云头容直此所以检其外也
礼云葬欲其速朽欲体魄早归于土也故棺不贵厚近
世用厚木使体魄隔绝数十年不朽非礼也古人悬棺
而葬不为隧道又记曰封之崇四尺则古之四尺今之
一尺有馀尔近世用坠道兴墓务高广使后人妄意其
卷三十一 第 39a 页 WYG1101-0970c.png
中往往启盗之心于死者殊无益也
谏诤大事也孟子言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则非一
朝一夕之故昔汉武暴君也见严助诸人恨得之晚而
其馀皆以诛死任公孙霍光可谓笃矣亦未尝以礼遇
之惟见汲黯则不冠不见可知汲黯所立如何尔黯尝
毁儒面触如汲黯所行旷世绝代未见其比惟失之少
褊盖非圣人不能无弊伯夷伊尹之徒皆有弊要之不
可以圣人责之不失为贤人也若黯真谏争之臣也或
卷三十一 第 39b 页 WYG1101-0970d.png
论阳城之不言以为养其勇大非也孟子曰未有枉巳
而能正人城居谏职与屠沽出没而日沉于酒言不闻
于人行未信于上一旦悻然而强谏特一醉人语尔宜
乎其君不听董仲舒言下高其行而从其教民化其廉
而不贪鄙则士必贵于素有所树立况諌争乎曷可暴

公问崔子方秀才何如人端礼曰与人不苟合议论亦
如此公喜曰不必论其他只不苟合三字可知其所守
卷三十一 第 40a 页 WYG1101-0971a.png
之正正者大本也昔杨绾以清俭在位天下之士多以
敝衣为俭以求合于绾惟武元衡素好鲜美不改所为
至其论议则未尝苟从盖恶衣食未足以为贤至其不
苟合乃可以见其人
问率性之谓道何也公曰孟子曰志者气之帅也率其
气者是在其所志也率其性者岂不然乎率其性而行
之足以为道矣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问名世何如公曰名世者自名也非特自名而巳也能
卷三十一 第 40b 页 WYG1101-0971b.png
言之类莫不名之也名之如何方斯之世而有斯人焉
济斯世者必斯人而巳也是以其人而名乎其世也是
以天下之重而任乎斯人者也为斯人者如何其自任
以斯世之重也方斯之时济斯世者舍我其谁乎是以
其身而名乎其世也以身而名乎其世者谓之知天知
天之所以命我而出乎斯世则我之所以为斯世者其
敢废天之命乎
问公谷三传何如公曰子心之所自得必已多矣此其
卷三十一 第 41a 页 WYG1101-0971c.png
大本也至于古今论议择而取之辅其所自得者也啖
赵二氏有大功于春秋但未能全尽尔考其所学盖不
止于春秋贯穿经义穷极是非所论不苟若斯人者岂
易得哉所谓有志于圣人之道者也
公惠书云毁誉不可恤至于操心虑患而防之者要在
于几微也临别一说千万秘之
  吕氏童蒙训曰徐积仲车先生山阳人小许榜登
  科初从安定胡先生学潜心力行不复仕进其学
卷三十一 第 41b 页 WYG1101-0971d.png
  以至诚为本积思六经而喜为文词老而不衰先
  生自言初见安定先生退头容少偏安定忽厉声
  云头容直某因自思不独头容心亦要直也自此
  不敢有邪心后因具公裳以见贵官又自思云见
  贵官尚必用公裳岂有朝夕见母而不具公裳者
  乎遂晨夕具公裳揖母先生事母至孝山阳人化
  之
  又云先生尝为文训励学者云仲车先生一日升
卷三十一 第 42a 页 WYG1101-0972a.png
  堂训诸生曰诸君欲为君子而使劳巳之力费巳
  之财如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不劳巳之力不费
  已之财诸君何不为君子乡人贱之父母恶之如
  此而不为君子犹可也父母欲之乡人荣之诸君
  何不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
  如此而不为君子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
  思其不善如此而不为小人未之有也
  又云元符三年荥阳公(名希哲/字原明)自和州谪居起知
卷三十一 第 42b 页 WYG1101-0972b.png
  单州道过山阳因出过市桥桥坏堕水而不伤焉
  仲车先生年几七十矣作我敬诗赠公云我敬吕
  公以其德齿敬之爱之何时巳巳美哉吕公文在
  其中见乎外者古人之风惟贤有德神相其祉何
  以祝公勿药有喜后批云前日之事桥梁腐败人
  乘蹉跌而公晏然无伤固有神明阴相其德愿为
  本朝自重生民自重
   右节孝先生语一卷得之番阳洪公紫微手抄
卷三十一 第 43a 页 WYG1101-0972c.png
   旧以东坡先生志林语冠于首因以吕氏童蒙
   训语附其后琴之临汝郡庠嘉禾巳琴先生文
   集兹录虽燕閒咳唾馀一话一言足为后学警
   策如云治身以诚为本先生所得于安定胡公
   者盖终其身而无愧至极论诸葛武侯之平生
   与汲直之素立又先生所忻慕而自处者用否
   虽异君子谓其志则同其因读货殖传而悟为
   文之法若有异者考其说以简易浑成为主学
卷三十一 第 43b 页 WYG1101-0972d.png
   者毋以异求之乾道已丑季冬望日教授永嘉
   许及之书
 
 
 
 
 
 节孝集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