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卷一 第 559a 页
卷一 第 559a 页


No. 2785
大乘四法经论广释开决记


依何而住。世尊在世自调恶人灭度之后云
何共住。如来在日。佛自说经。灭度之后。一切
经首。当置何言。令有情信。世尊告曰。我涅槃
后。以戒为师。断一切恶。生一切善。设我在
世无异。此故依四念处。专心而住。观身不
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而除四
倒。既出生死。得成圣道。是故常应依之而
住。诸恶比丘梵坛治之。但莫与语白当调伏。
一切经首当置如是我闻等语。则众生信。因
迦叶请。而置此文。即是此中起因由也 言
明所以者。略有四义。一为除疑。二令起信。三
为简邪。四为显正。言除疑省。杂事律云。于结
集时。阿难升座。以法威为形忽如佛。众起
三疑。一疑大悲从涅槃起。二疑别佛从他方
来。三疑阿难转身成佛。说如是等三疑并断。
卷一 第 559b 页 T85-0559.png
言生信者。智度论云。说时方人。令生信故。
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又是道元功得母故。救
拔众生出生死。□须举信手。授于教手。序生
信手。正宗教手。两手相接。出淤泥故。如人有
手。至山取宝。若无手者。空无所得。有信心
人。入法得證。若无信者。虽解无益。是故经
初令生净信。言简邪者。但无如是六句经文。
当知皆是外道教收。如有外道一切教初皆
必安置阿沤二字。阿表于无。沤表于有。言其
教旨不离有无。今置六句为简于彼故。智度
云。一切经首。当置何言。简异外道。言显正
者。真实论云。三宝最吉祥故。我经初说佛为
佛宝。我闻阿难及苾刍菩萨名为僧宝。如是
一时舍卫国等所说时处皆为法宝。以兹四
义。置如是等。立所以竟。释正文者。唯智度论
分六成就。一信。二闻。三时。四主。五处。六众。
言初信成就者。经曰如是。举所闻法。令有情
信。名信成就。今舍诸说以三义释。初以二字
各别训释。次乃总申二字之意。后带我闻以
解如是。初言别释者。自古多解。大意不离教
理行果。故今依此四义释之。教能显理。□如
文不求义称是。理顺教显为如。义不差文称
是。依教起行为如。顺理三相为是。依□得果
为如。称果于因为是。次言总申者。显说此经
离四种过故言如是。一离自说佛所说法正
如是故。二离老异文义决定皆如是。故□□
不信。若有信者。言如是故。四离非法。若正
法者。称如是。故后言带我闻释如是者。依佛
地论及诸释意。如是总言依四义转。一依问
卷一 第 559c 页 T85-0559.png
答显离自说传闻过失。谓结集时众成问言。
□当所说昔定闻邪故。即答言如是我闻。二
依譬喻显离增□共分过失 谓。当所说如是
文句如我昔闻齐此当说定无有异。三依许
可显有自在堪能功德。众咸请言。如汝所闻。
当如是说。便许彼言。如是当说如我所闻。
四依教说显起恭敬信受功德。谓吉结集诸
时众言如是。当听如我所闻应正闻。以如理
修行。二言闻成就者。经曰我闻。举能闻人。
显自亲闻者。闻成就。谓传法者。自指身言如
是法。我自亲闻。我谓诸蕴和合假者有主宰
因故称为我。闻谓耳根发识听声。意随耳识
而取于声所发名等。薰习在识。聚集显现。总
说名闻。废别就总。故名我闻问。何须如是废
别就总答。显藉众缘故。谓闻法时要具心缘。
若一一陈遂成繁广。但举其一义。则不周显。
假具缘言我闻矣。若尔何不言无我闻。答。除
怖畏心。恐诸外道等闻无我声。既言无我。谁
闻谁学。怖畏佛法。不背入故。更有问答。如馀
处明。三言时成就者。经曰一时。显所闻法。
善合时宜。无非时失。时成就也谓明说此一
部经时。于一时闻在某家说。则此显说一部
经时。馀时复说无量经故。众生根熟。为感如
来逼机而应。药病相应。随言得益。说者听
者。时分无差。共相会过。名一时失。外道世
典无如是能。故我佛教名一时也。前简说听
馀部经时。后简说听前后之时。□显佛教胜
令生信也。若尔诸法应非唯识。说一及时心
外法故 答。虽言一时。不离心识。谓此识心
卷一 第 560a 页 T85-0560.png
随色分瘠。妄相建立一一与时。若离色心。则
不可得。故不相应行蕴所摄。摄论说为世识
数识所闻之法。尚不离心。况一及时而别有
也 更有徵答。如馀处明。四言主成就者。经
曰薄伽梵。显说经主是最胜尊。表经可信。无
非时主失主成就。若不言薄伽梵。不知此经
是谁所说。一切生疑。智论说言。能说有王。一
佛世尊。二圣弟子。三天龙等。四神仙等。五
变化等。若不言薄伽梵。恐谓馀说。今言薄伽
梵说表可崇信。薄伽梵者。佛地论云。谓薄伽
声依六义转。一自在义。二炽盛义。三端严
义。四名称义。五吉祥义。六尊贵义。如有颂
言。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
是六种义差别。应知总号名薄伽。如是一切
如来。具有于一切种。皆不相离。是故如来名
薄伽梵。其义云何。谓。诸如来身。不系属诸烦
恼。故具自在义。炎猛智火所烧练。故具炽
盛义。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饰。故具端严
义。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和。故具名称义。
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具吉祥义。具
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
废。故具尊贵义。或能破坏四魔怨。故名薄
伽梵。四魔怨者。谓。烦恼魔。蕴魔。死魔。自在
天魔 佛具十种功德名号。何故如来教传法
者。一切经首但置如是薄伽梵名。谓。此一名
世咸尊重故。诸外道皆称本师名薄伽梵。又
此一名总摄众德 馀名不尔。是故经首皆
置此名。然佛世尊有其三身。今此经者是应
身说。若对地前。即化身说。如对地上。即应身
卷一 第 560b 页 T85-0560.png
说。若法报身。亦无说法。自受法乐。不说法
故。佛佛不相为说法故。非诸菩萨所见身故。
既三身者其体不殊。是则三身无说不说
 五言处成就者。经曰住室罗筏城誓多林给
孤独园。是说法处。显说此经必有其处。无非
处失处成就也。此有通别。通言罗筏城。别
言誓多林给孤独园也。通别令其远者知闻。
别则为欲近者不谬若不说处。未知此经何
处而说。一切生疑。为令生信故。说其处。言
住有其三种。一威仪住。谓。四威仪是身业
也。二说法住。谓。教诫门从是语业也。三禅定
住。是其意业。此复有三。一梵住。谓。四无量。
二无住。谓。四静虑。及四空处。二佛住。谓。三
解脱。言罗筏城者梵音。此云闻有。昔二仙
人。一名为闻。二则名为有。此二仙人置此城
故。又有释云。此名丰德。谓。丰财宝女色多闻
解脱四德故名丰德。亦名闻物。以多宝物及
以人物诸方闻故。言誓多者。此云战胜。即胜
军王之太子也。太子生日王破敌军。因而立
名。谓之战胜。言林者。战胜有园地。周十里。
在于城南五六里馀。花卉兹繁。泉池文影。于
园圃中。特为殊胜。言给孤独者。国之大臣。
本名苏达多。此云善施。仁而聪敏。积而能散。
极济贪哀孤恤老。时美其德。号给孤独焉。有
七男子。六已婚聚。因为小儿聘室。遂至王舍
大城。佛初成道。正在彼国。见佛闻法。果證
预流。遂请世尊降临舍卫。如来既许愿造僧
房。佛令鹙子随而瞻拨。唯有此处堪造僧房。
遂诣太子。殷求货买。太子戏言。金遍乃卖。须
卷一 第 560c 页 T85-0560.png
达闻之。心裕如也。即出藏金。随言布地太子
感念而告之曰。若佛非是良田宁轻金贵士。
我植善种。正是其时也。任乡收树当自施。须
达得地大建。僧房崇饰既周。遥请佛降。大
圣悬鉴乘通。如来既至伽蓝谓大众曰。林树
祇陀自舍园地。须达买施二人同心。或崇功
业。君上臣下。世曲格言。自今已后应谓此地
为我陀树给孤独园。游化在城。君止在园。双
举城园。显斯二义虽异。俱名住焉。是故经
曰住室罗筏等。此举化佛所君化土。为对小
根令生信故显佛慈悲。救重部故。理实亦有
二身土净秽之方。无别质故。六言众成就
者。经曰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及无央
数菩萨摩诃萨俱。举同闻众。显说此经必称
根宜。无非众失众成就也。若不众不知此经。
与谁同闻。一切生疑。为生信故。举同闻众。
此分为二。一声闻众成就。二菩萨众成就。苾
刍菩萨随次应知。言与者。兼并共从之义。
谓。与结集者同在一时。同一集会。同无漏
心。同离诸恶。同无学见。同我空道。同断烦
恼。具此七义故名为与。言大者。此同闻众。
众数多故。名称高故。皆罗汉故。离重障故。德
难测故。王等敬故。向佛果故。破外道故。总
渗诸释。有斯大义。言苾刍者梵音。具含多义。
一曰。怖魔宫动故。二称乞士。乞食及法资身
心故。三谓净戒离语意诸过恶故。四名净命。
离邪不恶活命故。五云破恶。能破见修重烦
恼故。言含五义。以译之但存梵语。由此五
义故曰苾刍。言众者僧也。四人已上。理事二
卷一 第 561a 页 T85-0561.png
和。得僧名故。同戒见等名曰理和。同布萨等
名曰事和。以和合故。名之众也。言千二百五
十人者。即优楼频螺迦叶五百弟子。伽耶迦
叶那提迦叶各有二百五十门徒。舍利弗目
犍连共有二百五十弟子。此等五师外道门
徒。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佛初成道。初会度
之。当随如来故。诸经论多皆举也。理实亦有
馀苾刍众。以此皆是净行出家故。五师门徒
故。舍邪归正故。初会所度故。善来得戒故。
得二解脱故。人天所识故。具斯七义故偏举
之。大乘经中。何故列此声闻众耶。有三义故。
一为集经者。欲令于自生正信故。二令诸声
闻入大乘故。三不舍无上菩提心等。是共法
故。先列声闻者。为诸声闻不离于佛作待者
故。于出家人生恭敬故。言菩萨摩诃萨者。义
如论说。故不明矣。此中菩萨不列其数。但无
数者。摄利有情。来往无垣。或增或减。无常准
故。故不列也。明證序竟 次当第二明发起
序。经曰尔时薄伽梵告诸苾刍。言诸苾刍。菩
萨摩诃萨。尽形寿不顾身命。行此四法。此段
经文正及释自委师故。今当但解广释之中
不决定义。释言。谓同一所诠。彼二无有差别
者。云何忍辱柔和同一所诠。谓忍能安受他
所作害。柔和则能不损恼也。是故名为同所
诠也。言不令得此者。谓欲令和忍辱柔和。是
其一数非二数故也 释言。菩提萨埵 大
萨埵。具足智慧胜光明 最胜之子最胜因。
最胜萠芽。为最胜 具足勇猛 及希有 诸
大道师。大名称圆满。大慈大福田 自在。如
卷一 第 561b 页 T85-0561.png
是具法者 此十六名中前四之名。初地已上
虽然。一一悉皆具有。而今且约分位建立。初
四之名。与四愿乐。明德明增一边真如无间
之地随次。当知言菩提萨埵者。谓。缘菩提及
缘有情。初发心也。言大萨埵者。谓。欲摄化
大有情聚。披弘誓甲。行大行故。言具足智
慧者。唯思无上广大智故。言胜光明者。具足
光能破烦恼所知之障大黑闇。故言最胜之
子。最胜因者。此二即是极喜地名。从如来所
家心生故。因彼胜智。一切最胜。乃得生故。言
最萠芽者。即是第二离垢地名。为因初地二
地萠芽而得生故。言为最胜者。即是第三发
光地名。即彼萠芽。于此地中。无有损伤。渐
令增进。趣大果故。言具足勇猛者。即是第四
炎慧地名。于此地中。而能具足趣求菩提大
力用故。言及希有者。即是第五难胜地名。为
超二乘最胜地故。言大道师者。即是第六现
前地名。为證甚深般若波罗蜜义。而能道利
诸群迷故。言大名称者。即是第七远行地名。
为能到于加行究竟成就具足大名称故。言
圆满大悲者。即是第八不动地名。从于寂静
等持而起利有情故。言大福田者。即是第九
善慧地名。为能具足四碍辩。说法度生。得大
福故。言自在如是具足法者。此二即是第十
法云地名。而得生于大自在处。及能證得大
法智故。已上二门。辩序分竟 次当大门第
二明正宗分。复分为二。一广。二略。初言广
者。如经云。何为四至不应远离。此复分二。
一示相。二结劝。示相复四。一对治不勤。二
卷一 第 561c 页 T85-0561.png
对治不了刀便。三对治弃皆有情。四对治乐
著于境。此中复有四四异门论自明故是故
不列四段经文。所有体义论当具明。今但略
解释中。所有未决之义 释言。菩提心者是
所求事者。菩提之心有其二种。一胜义谛。二
也俗谛。言胜义谛者。谓。无分别智缘真如也。
世俗谛者而有五种。一自性。二行相。三所缘。
四功德。五超过。言菩提自性者。而发愿言。我
今为欲利益安乐一切有情。速成无上正等
菩提。度有苦海。言菩提行相者 谓。自能行
菩提之行。亦能所于他利行也。言菩提所缘
者。谓缘菩提及有情也。言菩提功德者。谓。
初中后善也。言菩提超过者。谓。超二乘及人
天也。释言。菩萨善知识者谓诸菩萨及诸佛
也者。有其五句。明善知识。一能举故。二令
忆念故。三教诫故。四教授故。五说法故。今
此五句。约其三学。而当建立初二之句。即令
显示增上戒学。若有违化。能举罪故。若忘
违化。令善忆持一一如法教忏悔故。其次二
句而即显于增上心学。为能教诫心地法故。
若有疑惑。能善断除。而教授故。从末一句即
当显现增慧学。为能决释。自相共相无倒说
故。夫听法者善知识所作。五种想除 种想
应住相者。宝想。眼想。明想。果想。大果利想。
以难得想。俱生慧故。如实知故。得妙果故。无
罪过故。应舍想者。毁戒下族。言辞无辩。声无
美妙。于此五事不应见过。释言。忍辱者他所
作害安能忍受者。瑜伽论云。云何堪忍。谓。
如有一骂不报。骂嗔不报。嗔打不报。打弄不
卷一 第 562a 页 T85-0562.png
报弄。又彼尊者。堪能忍受寒热饥渴。蚊虻虱
曰。蛇猬毒触。又能忍受他所于犯粗恶语字。
又能思受身中所有猛利坚劲辛楚切心夺命
苦受。为能堪忍有所容受。是名堪忍。释言。
柔和者不恼于他者。瑜伽论云。云何柔和。谓。
如有一于大师等。具足成就慈慜身业。具足
成就慈慜语业 具足成就慈慜意业。与诸有
智同梵行者和同受用应所受用。凡所饮食
无有私密。如法所获。如法所得。随在钵中。为
钵所摄。而为受同戒同见。成就如是六种可
乐可受可重无违诤法。易可共住性。不可恼
他。与诸有智。同梵行者。共住一处。常令欢
喜。是名柔和 释言。为欲对治乐著于境是
故经曰等者。此中云何名为空闲。瑜伽论言。
云何名为住阿练若。谓。住空闲山林垧野。受
用边际所有卧具。述离一切村邑聚落如是
名。为住阿练若 释言。如经说以十尽句等
者。此文出在十地经也。是故最初极喜地云。
以十尽句成诸大愿。何等为十。所谓。一众生
界尽。二世界尽。三虚空界尽。四法界尽。五涅
槃界尽。六佛出世界尽。七如来智界尽。八心
所缘界尽。九佛境界智入界尽。十世间转法
转智转界尽。如来生界尽。我愿乃尽。如世界
尽。如灵空界尽。如法界尽。如涅槃界尽。如佛
出世界尽。如佛智界尽。如心所缘界尽。如佛
境界智入界尽。如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若
彼界尽。我愿了尽。如是众生界尽不尽。我此
善根亦不可尽。世界尽不尽虚空界尽不尽。
法界尽不尽。涅槃界尽不尽。佛出世界尽不
卷一 第 562b 页 T85-0562.png
尽。如来智界尽不尽。心所缘界尽不尽。佛境
界智入界尽不尽。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不
尽。我此诸愿善根亦不可尽。此段经文一一
解释。出十地论。如理应思。二言结劝者。经曰
是故诸苾刍菩萨摩诃萨尽形寿不顾身命而
此四法不应远离。此段文句。如上所说。明广
文竟 次当第二明略文。复分为二。一明因。
二明果。初言因者。如经时薄伽梵说是语已。
至有智常住于空闲 后言明果者。如经若
诸智者住此法。降伏诸魔。成等觉。两段文
句。上广文中已中述故。故不释也。明正宗竟
 大门第三流通分者。复分为三。初标佛化
毕。如经尔时薄伽梵说是经已也。次明众同
闻法。如经诸苾刍众及诸菩萨摩诃萨也。后
钦受导奉。如经一切大众闻佛所说信受奉
行也。智度论云。如是我闻者。令生信也。信
受奉行。为生智也。由佛所说有三净胜故。使
闻者欢喜奉行。一说者清净。以于诸法得自
在故。二所说清净。明如实智清净法体故。三
得果清净。已离诸障成法器故。佛正为说无
不信垢领纳在心。敬顺修学。由斯故说信受
奉行。
大乘四法经论广释开决记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