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262-D¶
262-D¶ 第 659c 页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句释正白卷下之上
罽宾沙门 佛陀多罗 译
震旦沙门 弘丽罗峰 著
神州沙门 弘赞在犙 较

【二在證性修清净开二。一性證如空清净开二。一
序述菩萨兴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清净慧菩萨从證因断显。恐断未究竟清
净之诸来法众迷究竟證之清净执吝巳證不舍
迷闷觉心。有所兴问希佛教益證中差别令末世
众生不迷證之差别知所究竟清净成就彻因果
證圆满觉心。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音开
二。一序问威仪。】

「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
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现益。】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
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

【当文三句庆闻现益。大悲世尊云云一句。本所云
云一句。我等今者云云一句。广说者。备指前闻。如
是不思议事者。觉心性相。微妙深奥不属分别思
262-D¶ 第 660a 页 X10-0660.png
惟尘影缘气。此句述佛显真。本所不见云云者。指
向幻妄根尘识界所发见闻非本见闻净性不了
觉心实相。此句悲昔迷妄。我等今者。现前法众同
闻法时。蒙佛善诱者。诱引入也。引入圆满觉心究
竟清净。身心泰然者。泰安逸也。离诸尘劳烦恼自
在住持。得大饶益者。成就游戏寂灭大海一切无
碍。此句述众承益。
二申请后益开二。一请教殊證。】

「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
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别。」

【当文二句请教殊證。愿为云云一句。一切云云一
句。诸来者。在会菩萨众生也。云重宣者。以在断在
證。本无有二觉心。成就能断之究竟即是所證之
究竟。前闻教理巳备彰显最上了义究竟断妄无
有馀蕴。今为断未究竟诸来法众免彼执證迷断
之究竟清净。因失證之究竟清净。更请宣證差别
令彼知所證是何證得。能知所断是何断以不两
迷于究竟清净。故云重宣。法王准前释。圆满觉性
者。无取舍得失之断證因果。此句是前请重宣圆
满。以便知于證之差别。所證者能心。所得者所法。
云何差别者。何为众生之證得。何为菩萨之證得。
何为如来世尊之證得。此句是正请重宣差别。以
不迷于觉心圆满。
二结益闻教。】

「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当文一句结益闻教。此圣教者。指请重宣之證得
262-D¶ 第 660b 页 X10-0660.png
差别。随顺者。随所證得之差别顺修于圆觉菩提。
开悟者。不迷于所未證得执吝乃所證得失本圆
满菩提。渐次者。次及也。由众生之證得次菩萨之
證得。由菩萨之證得次如来之證得。能入者。由如
来之證得能入大圆觉海成就圆满菩提。合文上
科共成申请后益科竟。前合庆闻现益科摄属述
请教益科竟。连合序问威仪科管于序述仪音科
竟。
二结终始。】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合序问仪音科共成序问周三科竟。
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与问科竟。

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
开二。一赞请教益。】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
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

【当文三句赞请教益。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馀
释准前。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
请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二。
一示教殊證开二。一圆满觉性开二。一法本平等
开二。一一性遍满。】
262-D¶ 第 660c 页 X10-0660.png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證。」

【当文六句。一性遍满。善男子一句。圆觉自性一句。
非性性有一句。循诸性起一句。无取一句。无證一
句。圆觉自性者。自有之性非依他性。此句标本。非
性性有者。非菩萨众生性之性有所圆觉自性。此
句彰离。即乃性空真如不变义。循诸性起者。循随
也。随诸众生性菩萨性差别起现。此句显即。即乃
性有真如随缘义。然唯随缘故不变。唯不变故随
缘。若变则有穷尽。何能遍满随缘。在随缘则于今
现有。足徵无始不变。是故自觉之性。不属他有。缘
有于他全离全即。无取者。无能。此句人空。无證者。
无所。此句法空。亦得合五句为一句。以非性性四
句皆依圆觉自性显故。亦得合五句为三句。圆觉
句为本句。非性二句为因句。无取二句为果句。以
果者因因而至也。有非性之全离因则有无取之
人空果。有循诸之全即因则有无證之法空果。任
分任合。皆无失于一性遍满义。
二一相寂灭开
二。一推本寂灭。】

「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

【当文二句推本寂灭。于实相中一句。实无云云一
句。实相中者。圆觉性中无方清净无边虚空之平
等无二。此句示乃一相。实无者。语实则无寄简幻
有。菩萨众生者。圣凡名相。以相因性有。既非菩萨
性众生性所有之圆觉性。此之性中何有彼诸众
262-D¶ 第 661a 页 X10-0661.png
生菩萨之相。是故实无。此句示乃寂灭。以唯寂灭。
斯成一相。故此推本。
二发明寂灭开二。初徵释。】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證者。」

【当文三句徵释。何以故一句。菩萨云云一句。幻化
云云一句。何以故者。此句徵问。以现在有诸菩萨
众生名相。今云实无。故须徵明其所以无。皆是幻
化者。菩萨众生由无明显出。无明本幻所由显出
者。即是由幻所化。故云皆是。此句释明菩萨众生
名相非实所以实无。幻化灭故者。无明惑破。菩萨
众生名相不立之时。无取證者。幻相无性。无性之
法。灭则全灭。无有不灭之者。以能取證。此句释明
非实之菩萨众生。全归寂灭所以实无。
次喻合。】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

【当文二句喻合。譬如云云一句。性自云云一句。譬
如眼根。喻实相。不自见眼。喻实相无二无取无證。
以唯实相无二更无取證故实无于菩萨众生而
皆是所幻化。此句喻明全归寂灭之菩萨众生本
一实相。性自平等者。一相实性。无平等者。无能證
性。此句合明以一性故一相。乃实无于菩萨众生
之能證性。而全归寂灭。合文上科共成发明寂灭
科竟。前合推本寂灭科摄属一相寂灭科竟。连合
一性遍满科管于法本平等科竟。
二行求随顺
开二。一因迷成差。】

「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
262-D¶ 第 661b 页 X10-0661.png
便显差别。」

【当文二句因迷成差。众生云云一句。于灭云云一
句。众生迷倒者。迷方易处之本末无明非顿破所
无明同于如来之二障永断。总未能除于一切幻
化。此句幻垢未清净。于灭未灭者。事理二障伏断
深浅。妄功用中者。有于修證能所。便显差别者。成
立菩萨众生。此句寂灭未现前。
二果顺无二。】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当文二句果顺无二。若得云云一句。实无云云一
句。若得者。拟望之辞。如来寂灭随顺者。法界海慧
圆合一切无诸生死涅槃。此句断妄究竟。实无寂
灭者。无所證觉。及寂灭者。无能證觉。此句觉心圆
满。合文上科共成行求随顺科竟。前合法本平等
科摄属圆满觉性科竟。乃答所请重宣之圆满觉
性者。
二差别顺性开二。一住碍随顺开二。一解碍凡
夫开二。一标行开二。一从迷开悟开二。一迷妄耽欲。】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
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

【当文四句迷妄耽欲。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
曾不云云一句。故起云云一句。妄想我者。发业无
明。爱我者。续业无明。此句本具忘惑。曾不自知者。
无因发觉。念念生灭者。幻心无常。盖悟心无常则
不随之轮转。未知生灭是乃执有生贪。此句是无
于慧照。故起憎爱者。迷心随轮从违顺境起计取
262-D¶ 第 661c 页 X10-0661.png
惑。耽著五欲者。攀缘五尘欲境驰求忘返。此句现
行缘染。
二悟觉知劳。】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
性自劳虑。」

【当文四句悟觉知劳。若遇善友一句。教令云云一
句。发明起灭一句。即知云云一句。若遇者。拟幸之
辞。善友者。入尘教化菩萨。此句发觉缘因。教令开
悟者。菩萨教化令之开悟。圆觉净性者。实相如空
平等不动。无诸身心幻垢能所。此句示真。发明起
灭者。轮回境界无明识心。此句示妄。即知此生者。
现前身心寿命。性自劳虑者。性身命种性。自由也。
劳六根我执。虑六识攀缘。盖六根性同是菩提瞪
发劳相。有此劳根乃生分别妄识为续业轮性不
断生死。受此果报身命。此句悟知生灭。合文上科
共成从迷开悟科竟。
二息劳解净。】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
故于圆觉而不自在。」

【当文三句息劳解净。若复云云一句。即彼云云一
句。故于云云一句。若者。不定有。复者。转至。以因善
友教令开悟知于生性之劳虑即可直断无明入
净觉性。今乃解净碍觉。是又一种迷端。故云若复。
劳虑永断者。行想阴灭。得法界净者。众生浊净。此
句所发解因。即彼净解者。即所得之法界净生胜
解心起證取知见。为自障碍者。不得直断无明入
262-D¶ 第 662a 页 X10-0662.png
自觉性究竟清净。此句依解成障。属无明理障之
有所知愚。故者。解自障碍之故。于圆觉而不自在
者。自在无碍义。失乃圆照无碍智光。此句违因般
若。前合从迷开悟科共成标行科竟。
二结名。】

「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当文一句结名。此者指所得之净。所解之障。名凡
夫者。以所净解是行边际未尽识阴全住无明非
慧圣种故名凡夫。随顺觉性者。一切凡圣断證差
别起灭于觉。觉不起灭于一切。觉为主一切为客。
任所生灭寂灭皆无能动摇于觉者。是故虽在凡
夫乃至如来皆一于随顺。所分随顺之差别。则以
人殊不在法殊。凡夫自为凡夫之随顺。乃至如来
自为如来之随顺。如五色映珠光。珠光自一。映色
自殊。然是色现光中。非光入色内之为随顺。前合
标行科共成解碍凡夫科竟。
二觉碍菩萨开二。
一标行。】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
碍为碍而不自在。」

【当文四句标行。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虽断
云云一句。觉碍云云一句。见解为碍者。见诸净解
心属妄想分别不成般若无碍智光。此句照性增
明。虽断解碍者。虽能离诸计取无解为碍。犹住见
觉者。所见解碍之了觉心强于明照未归圆寂。此
句觉未极满。觉碍者。觉之明照。为碍者。有觉明照
262-D¶ 第 662b 页 X10-0662.png
不无立所。隐伏能心非佛境界。非同异性灭非一
切同异所不能至。故觉之碍即为于碍。而不自在
者。失乃寂灭无碍顺行。此句殊果解脱。
二结名。】

「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当文一句结名。此者指所断之解所住之觉。名菩
萨者。盖巳断法界净之解碍。即是灭法界量。以佛
觉用为巳心者。故名菩萨。未入地者。世第一地修
心迷觉中道无所名目。今尚住觉。故未入地。随顺
觉性。释例前。合文标行科共成觉碍菩萨科竟。

二灭碍随顺开二。一寂灭菩萨开二。一标行开二。
一总彰寂灭。】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
与照者同时寂灭。」

【当文三句总彰寂灭。善男子一句。有照云云一句。
是故云云一句。有照者。觉明了知。有觉者。觉明明
觉。总乃觉未明妙。立于明所。故显现有照觉。俱名
障碍者。有觉必明。有明立所。失本圆觉普照寂灭
无二平等随顺。此句出所住觉之障碍。是故者。是
此住觉障碍之故。常觉不住者。住觉即不觉成妄
觉明。回明向觉。不住明觉。则无不觉。是乃常觉。欲
得常觉。其唯不住。如何不住。其唯常觉。指要言之。
无于明觉。是为常觉。是为不住。盖翻前之住觉。而
有于不住者也。照与照者。照即有照是所法。照者
即有觉是能我。同时寂灭者。照灭则照者亦灭。照
262-D¶ 第 662c 页 X10-0662.png
者灭则照亦灭。本无二能所。故灭妙同时。言寂灭
者。觉极圆明。斯无能所。故非生灭之灭。乃寂灭之
灭。此翻前之住觉。失觉圆明。而胜进于不住之常
觉。以极觉之圆明。故照与照者。有同时之寂灭。功
用在常觉不住。能所寂灭。特其效验耳。此句显不
住觉之寂灭。
二详示寂灭开二。一心行处灭开
二。初喻显。】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巳断故无能断者。」

【当文二句喻显。譬如云云一句。首巳云云一句。自
断其首者。首喻觉之明照。以明照生所。是迷妄依。
如人头首。是身命依。断首喻离于明照。自断喻常
觉不住。以觉住即明照立。觉不住即明照寂。此之
明照。原本即觉。无别离法。但觉不住。斯能永离。是
自离自断也。故以自断为喻。此句立喻。首巳断故
者。由首巳断之故。无能断者。无自断首之人。此句
显喻。以人命寄于首。而命非首。虽命非首。然一断
其首。即无更生之人。彰显觉本非明。明照是显。无
于明照。即无明觉。如人断首。即无自断之人。

合明。】

「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巳断灭无灭碍者。」

【当文二句合明。则以云云一句。碍巳云云一句。碍
心者。所明照觉。合喻有人之人。自灭诸碍者。觉除
明照。合喻自断其首。此句示觉伏元明以能寂灭。
碍巳断灭者。澄元照性永离能所。合喻首巳断故。
262-D¶ 第 663a 页 X10-0663.png
无灭碍者。无除照觉。合喻无能断者。此句示觉照
冥一全彰寂灭。合文上科共成心行处灭科竟。盖
觉明照。是真常流注。灭此明觉。斯入遍圆平等常
住不动清净无流逸因。是为于心行处得乃寂灭
二言语道断开二。初喻显。】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

【当文二句喻显。修多云云一句。若复见月云云一
句。修多罗释准前。教者。称诸契经所有句理。开悟
菩萨入自性觉。如标月指者。标月之指。月喻性觉。
标指喻说教。此句举喻。若复见月者。见于所指之
月。当菩萨入自性觉之时。了知所标者。了识标月
之指。当菩萨通达于说教之名句文身。毕竟非月
者。月明指暗。所标之指。全非月质。当名句文身属
影响声论因缘生法与自性觉之离依他无生起
性真妄迥绝。此句显喻。
次合明。】

「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当文一句合明。亦复如是者。言说开示令悟自觉。
如指上之月。言说句理非即自觉。如指之毕竟非
月。是故悟心菩萨舍离言说法身。合文上科共成
言语道断科竟。前合心行处灭科摄属详示寂灭
科竟。连合总彰寂灭科管于标行科竟。
二结名。】

「此名菩萨巳入地者随顺觉性。」

【当文一句结名。例释准前。前合标行科共成寂灭菩
萨科竟。
二遍满如来开二。一标行开二。一总彰遍满。】
262-D¶ 第 663b 页 X10-0663.png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当文二句总彰遍满。善男子一句。呼召与语。一切
云云一句。圆明法性。无妄可断。一切即觉。觉即一
切。究竟不二。
二详列遍满开二。一一界遍满开
二。一自觉遍满开二。一三德因果。】

「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
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
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当文六句三德因果。得念云云一句。成法云云一
句。智慧云云一句。菩萨云云一句。无明云云一句。
诸戒云云一句。得念者。缘念真如。失念者。缘念尘
境。无非解脱者。念无自性。念恒生灭。念真如而不
能住于真如。念尘境而不能及于尘境。故一因解
脱。此句定因。成法者。圆满净觉。破法者。幻灭生死。
皆名涅槃者。净觉平等不动。生死虚妄。无生故同
果涅槃。此句定果。智慧者。圆照清净。愚痴者。分别
能所。通为般若者。圆照分别。无二体性。总一觉明。
是故同因般若。此句慧因。菩萨外道所成就法者。
菩萨以出离智成就清净。外道以计取见成就染
污。同是菩提者。离智朗真空之慧。取见开幻有之
光。故偕果菩提。此句慧果。无明者。众生性。真如者。
佛性。无异境界者。圆觉境界。此句身因。诸戒定慧
者。出缠身业。及淫怒痴者。在缠身业。俱是梵行者。
皆无作性。同体清净。此句身果。
二一土因果。】
262-D¶ 第 663c 页 X10-0663.png

「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

【当文二句一土因果。众生云云一句。地狱云云一
句。众生者。情世间。国土者。器世间。同一法性者。总
觉明所相待劳生。四大成立。无别体性。此句土因
言土而及众生者。依报自他共业。不彰众生清净
不见一土清净。地狱者十恶报趣。天宫者。十善报
趣。皆为净土者。梦境苦乐。幻人忧喜。总虚妄受。无
实体性。故全清净此句土果。合文上科共成自觉
遍满科竟。
二觉他遍满。】

「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当文二句觉他遍满。有性云云一句。一切云云一
句。有性者。一法界生。无性者。一法界土。齐成佛道
者。无一众生不入究竟觉。无一国土不本常寂光。
此句圆他觉因。一切烦恼者。圣凡染净知见善恶
苦乐报趣。毕竟解脱者。同诸如来之身土因果。此
句圆他觉果。前合自觉遍满科共成一界遍满科
竟。
二多界遍满。】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当文一句多界遍满。法界海者。大圆觉海。慧者大
圆觉慧。圆觉海。法界数量。具见普眼章中。照了诸
相者。以圆觉慧照了圆觉海之诸法界相。犹如虚
空者。圆觉自相之清净实相。前合一界遍满科文
共成详列遍满科竟。连合总彰遍满科摄属标行
科竟。
二结名。】
262-D¶ 第 664a 页 X10-0664.png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当文一句结名。例释准前。前合标行科共成遍满
如来科竟。连合寂灭菩萨科摄属断碍随顺科竟。
接合住碍随顺科管于差别顺性科竟。乃答所请
重宣之證得差别者。纶合圆满觉性科入总示教
殊證科竟。
二示益末世开二。一直指顿證开二。
一标行开二。一如心无生。】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
不辨真实。」

【当文六句如心无生。善男子一句。但诸云云一句。
居一云云一句。于诸云云一句。住妄云云一句。于
无云云一句。居一切时不起妄念者。常居圆明现
量之中。不落明了意知之地。此句绝妄初始。于诸
妄心亦不息灭者。妄心以念念生灭相续成轮。一
念无生。断所相续。即全息灭。本无所住。更何有当
息灭者。故亦不息灭。若起息灭妄心之心。此之一
心转为妄依。心心息灭心心相续。无能息灭。唯知
亦不息灭。是乃妙于息灭。正所谓无功之功。功不
虚弃者。此句绝妄续终。了斯绝妄始终。直可诸妄
永断。成就始觉。住妄想境不加了知者。现量对境
本无分别。如本无于分别。是曰不加。有此不加。即
对境常寂。虽住妄想境。不异居净土矣。此句證真
原本。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者。对境之现量圆光无
262-D¶ 第 664b 页 X10-0664.png
了知性。是无住本。同法界海量。无第二头。如巳眼
根。不自见眼。若更求所真实而明辨之。即是迷头
狂走。无穷妄惑从此立本矣。故直示之不辨。能安
忍于不辨。即彻本觉清净究竟心源具无生忍力。
此句彻真究竟。了斯原本究竟。自可一真常即圆
明本觉同诸如来入刹那际三昧成等正觉无或
异也。
二闻解不疑。】

「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

【当文二句闻解不疑。彼诸云云一句。信解云云一
句。初句闻法顿證。次句信解顿證。信者不疑修习。
解者明了修习。受者担荷修习。持者久远修习。不
生惊者。无奇异心生。不生畏者。无艰难念起。是乃
宿习大乘行人获闻本法行相。合文上科共成标
行科竟。
二结名。】

「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当文一句结名。此顿證随顺。直同果行。非馀修證
功用。不落差别位次。故但以随顺觉性名之。前合
标行科共成直指顿證科竟。
二彰显劝诱开二。
一彰因久植。】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巳曾供养百千万亿恒
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

【当文二句彰因久植。善男子一句。汝等云云一句。
如是众生者。指信解受持随顺觉性之众生。巳曾
供养佛菩萨云云者。大圆觉心。是百千万亿恒河
262-D¶ 第 664c 页 X10-0664.png
沙之诸佛国土。诸大菩萨所共庄严。苟非巳曾供
养于此诸佛菩萨。何能闻斯顿證觉心法门而不
生于惊畏。供养者。四威仪内心常清净不生三毒
不昧三宝入理事门以慧朗空以定持有遍满圆
觉平等庄严。植众德本者。供养无量如来植无量
果德。供养无量菩萨植无量因德。因果该彻。故曰
众德。
二显果现證。】

「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当文一句显果现證。佛说是人者。唯佛能知能。印
成就一切种智者。如来果智。圆觉为法界海慧。是
一切种智。今顿證随顺于觉性。故名成就。合文上
科共成彰显劝诱科竟。前合直指顿證科摄属示
益末世科竟。连合示教殊證科管于次述正答科
竟。接合初序赞许科入总长行列示科竟。
二重
颂总挈开二。一序欲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说偈言开二。一挈旨示教殊證
开二。一挈旨圆满觉心。】

「 清净慧当知
 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證
 无菩萨众生」


【二挈旨差别顺性。】

「 觉与未觉时
 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
 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
 名为遍随顺」

262-D¶ 第 665a 页 X10-0665.png

【二挈旨示益末世开二。一挈旨直指顿證。】

「 末世诸众生
 心不生虚妄」


【二挈旨彰显劝诱。】

「 佛说如是人
 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
 功德巳圆满
 虽有多方便
 皆名随顺智」


【重颂文竟。前合长行摄属序述世尊垂答科竟。连
合序述菩萨与问科入总性證如空清净科竟。言
性證如空者。根本如来随顺之照相如虚空。盖以
当章教理。虽示随顺差别。乃发明差别。有于觉与
未觉时。令见圆满觉心之无取无證究竟清净。以
不迷于果性。未及显修。故此专科。存合下四章。科
属修證。成足性修清净之彻因教理。】
【二修證无
碍清净开二。一圆摄无碍开二。一示圆摄行开二。
一序述菩萨与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威德自在菩萨从无差本性多方便成修。
不详方便。转碍修途。无以彻无修之性。有所与问希
佛教益。令末世众生不迷方便通达无碍成行圆摄。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现益。】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
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262-D¶ 第 665b 页 X10-0665.png

【当文四句庆闻现益。大悲世尊一句。广为云云一
句。令诸云云一句。承佛云云一句。初句赞佛。二句
述闻。三句显理。四句彰益。光明者。清净开显。圆音
者。究竟开示。不因修习者。顿證随顺。
二申请后
益开二。一请教所行开二。初喻显。】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

【当文二句喻显。世尊一句。譬如云云一句。大城喻
大圆觉心。四门喻随顺四性。随方来者喻四性顺
觉。非止一路者。门门多途。喻性性随顺。各非一法。
此句举喻。
次合明。】

「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

【当文一句合明。菩萨庄严佛国者。因行随顺。合喻
四门之随方来者。及成菩提者。果德随顺。合喻大
城。非一方便者。种种修学法门。合喻非止一路。合
上科文共成请教所行科竟。
二资答结益开二。
初资答。】

「惟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
总有几种。」

【当文三句资答。惟愿世尊一句。广为云云一句。并
修云云一句。一切方便渐次者。该指修学法门。此
句请说差别方便。修行人有几种者。人以行成得
修行之人。总有几种。即知行之会归。此句请说圆
摄成就。
次结益。】

「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
262-D¶ 第 665c 页 X10-0665.png
如来大寂灭海。」

【当文二句结益。令此云云一句。速得云云一句。开
悟游戏者。了行圆摄无碍自在也。合上科文共成
资答结益科竟。前合喻明方便科摄属申请后益
科竟。连合庆闻现益科管于述请教益科竟。接合
序问威仪科该在序述仪音科竟。
二序结终始。】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合序问仪音科共成序问周三科竟。
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与问科竟。

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
开二。一赞请教益。】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
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

【当文三句赞请教益。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馀
释准前。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
请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二。
一示教所行开二。一善别法行开二。一推本差别
开二。一本觉无二。】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
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
262-D¶ 第 666a 页 X10-0666.png

【当文四句本觉无二。善男子一句。无上云云一句。
出生云云一句。于诸云云一句。无上句。示觉遍满
无二。出生如来者。果德本起。与一切法者。因行本
起。同体平等者。因果觉行三无差别。此句示觉随
顺无二。于诸修行者。彻因该果一切修习。实无有
二者。实则无有二。盖以遍满随顺唯一觉故。此句
示修成实无二。
二循摄有三。】

「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当文二句循摄有三。方便云云一句。圆摄云云一
句。方便无量句。示在摄行。圆摄者。圆摄无量方便。
所归者。摄别入圆之行。循性者。随所归摄行性。差
别者。摄别立别。当有者。以摄无量顺诸行性之所
应有。三种者。三方便门。此句示所摄行。合文上科
共成推本差别科竟。
二显行差别开三。一奢摩
他定开二。一净觉生定开二。初净觉行。】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

【当文三句明净觉行。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
以净云云一句。悟净圆觉者。悟圆明照。无取舍心。
此句根悟圆觉。以净觉心者。离于能所分别妄念。
取静为行者。取无能所分别之远离动相为觉定
行。此句彰能定行。
次发定相。】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便能内发寂静轻安。」

【当文三句为发定相。由澄云云一句。身心云云一
262-D¶ 第 666b 页 X10-0666.png
句。便能云云一句。由澄诸念者。即上取静。以取无
能所分别之远离动相为行自乃诸念澄寂。言由
者。起下觉识烦动之由。觉识云云者。觉了于识之
烦动微细生灭。得无随之流转。此非澄念。无能觉
了。故云由。静慧发生者。无分别慧。盖识以分别烦
动。今觉于识之烦动。不随分别。故乃发生。此句示
定由发。身心客尘者。地水火风。见闻觉知。属明所
妄能。相待摇立。幻化之法。非常住性。故云客尘。从
此者。从于静慧发生之地。永灭者。是识阴尽之超
越命浊。此句示定成立。便能者。从灭得能无二体
性。内发者。由觉开显。非外取境。寂静者。离于有为
动摇。得自圆寂性定。轻安者。平等虚空究竟不动
此句云定开显。合文上科共成净觉生定科竟。

二显定结名开二。一显定彰喻。】

「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

【当文三句显定彰喻。由寂静故一句。十方云云一
句。如镜中像一句。初句推原觉定成就。十方世界
者。依报全彰。诸如来心者。正报该举。于中者。于寂
静中。显现者。依正由显。此句显大圆觉定。圆裹法
界一切依正。如镜中像者。镜喻觉定。像喻依正。此
句喻显。
二指定结名。】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当文二句指定结名。此方便者句指定。名奢摩他
句结名。奢摩他梵语。此翻止。即定之异名。合上科
262-D¶ 第 666c 页 X10-0666.png
文共成指定结名科竟。前合净觉生定科摄属奢
摩他定科竟。
二三摩钵提慧开二。一净觉生慧
开二。初净觉行。】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
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
开幻众。」

【当文五句明净觉行。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
以净云云一句。即起云云一句。变化云云一句。若
诸句根悟。释准前。知觉心性者。知字从净觉生。即
前取静取字同义。犹云知于了觉之心性。此觉心
性指内心。根尘指外境。皆因幻化者。以净觉心中
本无是诸心境体性。故知今所有相。皆是幻化。此
句知幻。即起诸幻者。起离幻之观。以除幻者。离能
幻之心。此句离能幻。变化诸幻者。开合根尘。显现
身土。而开幻众者。灭度自他众生。此句离所幻。

次发慧相。】

「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

【当文二句为发慧相。由起幻故一句。便能云云一
句。初句推本悲智从发之由。二句悲智开显。大悲
者。以圆觉净性本无生佛。何实有悲生之智。故佛
所悲生之智。本对幻众生而幻发者。今乃以起幻
离幻。智同诸佛。故尔便发。轻安者。幻悲起灭。全无
起灭。究竟如空。平等不动。合文上科共成净觉生
慧科竟。
二显慧结名开二。一显慧彰喻。】
262-D¶ 第 667a 页 X10-0667.png

「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
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
如土长苗。」

【当文四句显慧彰喻。一切云云一句。彼观云云一
句。幻相永离一句。是诸云云一句。从此起行者。起
离幻行。渐次增进者。渐次得离诸幻。此句示离幻。
彼观幻者。能离幻智。非同幻故者。以智属能离。非
同所离之幻境。非同幻观者。非同于幻之能观智。
皆是幻故者。有能观智。即皆是幻。此句示所离。盖
明释上句有渐次之增进。乃增进离于能观智。幻
相永离者。幻观未离。幻相犹伏。观智冥寂。幻相永
离。此句示幻离。所圆妙行者。幻灭觉显。如土长苗
者。土喻离幻功用。苗喻开显觉心。盖觉以离幻成
就。如苗以出土增长。此句喻显。
二指慧结名。】

「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当文二句指慧结名。此方便者句指慧。名三摩钵
提句结名。三摩钵提梵语。此翻等至。即慧之异名
圆觉普照也。合文上科共成指慧结名科竟。前合
净觉生慧科摄属三摩钵提慧科竟。
三禅那中
道开二。一净觉现中开二。初净觉行。】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
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

【当文五句明净觉行。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
以净云云一句。了知云云一句。无知云云一句。若
262-D¶ 第 667b 页 X10-0667.png
诸句根悟。释准前。不取幻化者。遮照幻有。及诸静
相者。遮照空寂。此句净觉圆明。了知者。了达之知。
身心者。根识区宇。皆为挂碍者。有于根识。不彰寂
灭。此句发圆明照。无知觉明者。无立所之知觉明
性。不依诸碍者。永离分别能所心性。此句断根本
无明。
次中道相。】

「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
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
寂灭轻安。」

【当文四句为中道相。永得云云一句。受用云云一
句。烦恼云云一句。便能云云一句。超过碍者。不住
烦恼。超过无碍者。不住涅槃。此句中道成立。受用
者。即是超过之义。以得超过。故得受用。相在尘域
者。域疆界也。世界身心之相在于尘内。乃不出三
界而出三界。正是所超过之碍无碍。如器中锽者
喻在尘域之世界身心相。器谓金银铜铁瓦等器
凡击而有音者如钟磬之类。锽是击时器中所发
锽锽之声。声出于外者。喻显超出于世界身心所
以得之受用。此句喻明中道。烦恼句合明不落二
边。故乃得于身心世界有其受用。盖留烦恼即碍
涅槃。此则轮转生死。非可云于世界身心得乃受
用。留涅槃即碍烦恼。此则證灭休寂。不来世界身
心有其受用。唯今不留不碍。故得受用。便能句中
道开显。寂灭者。诸法平等。无增减相。轻安者。如法
262-D¶ 第 667c 页 X10-0667.png
平等虚空不动。合文上科共成禅那中道科竟。

二显中结名开二。一法说显中。】

「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
皆为浮想。」

【当文二句法说显中。妙觉云云一句。自他云云一
句。妙觉者。果地觉性。此句示所内发之寂灭。乃如
来之随顺寂灭境界以彰中道。自他句示于我人
众生寿者。四相究竟清净。申明寂灭境界。我人见
属相分立故云不能及。众生寿命见属见分立。故
云浮想。
二指中结名。】

「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当文二句指中结名。此方便者句指于中道。名为
禅那句结名。禅那梵语。此翻静虑。即定即慧之中
道义。合文上科共成显中结名科竟。前合净觉现
中科摄属禅那中道科竟。连合三摩钵提奢摩他
科管于显行差别科竟。接合推本差别科该在差
别法行科竟。答所请说之差别方便也。
二圆摄
修性。】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
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
种事业。若得圆證即成圆觉。」

【当文五句圆摄修性。善男子一句。此三云云一句。
如来云云一句。菩萨云云一句。若得云云一句。亲
近随顺者。是能成就圆觉方便。以三法门本从觉
262-D¶ 第 668a 页 X10-0668.png
显。是乃觉之自分法行。故云亲近。此句示三法门
全依觉起。如来句示三法门是果德因行。菩萨句
示三法门成立菩萨万行是因行方便。事业者。即
三法门所有行法。圆證者。即一即三不一不三究
竟净觉遍满随顺。即成圆觉者。入寂灭大海法身
果證。此句极彰三法究竟。通文理趣乃答所请说
之圆摄成就也。前合差别法行科摄属示教所行
科竟。
二示益劝修。】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
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
那顷随顺修习。」

【当文三句示益劝修。善男子一句。假使云云一句
成多小果。不如云云一句暂修圆因。所以暂修圆
因如此优胜者。以小果迷闷圆觉。此虽暂修亲近
圆觉。故此殊胜。前合示教所行科摄属次述正答
科竟。连合初序赞许科入总长行列示科竟。

重颂总挈开二。一序欲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说偈言开二。一挈旨差别法行
开二。一挈旨推本差别。】

「 威德汝当知
 无上大觉心
 本际无二相
 随顺诸方便
 其数即无量
 如来总开示
 便有三种数」


【二挈旨显行差别。】
262-D¶ 第 668b 页 X10-0668.png

「 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
 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


【二挈旨圆摄修性。】

「 三种妙法门
 皆是觉随顺
 十方诸如来
 及诸大菩萨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圆證故」


名究竟涅槃。

【重颂文竟。前合长行摄属序述世尊垂答科竟。连
合序述菩萨兴问科入总示圆摄行科竟。行言所
行者。以当章在显三法名相是所修行法。下章二
十五轮修习则是能修顿渐具足圆摄无碍清净
修习。】
【二示圆摄修开二。一序述菩萨与问开二。
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辨音菩萨从三法门圆摄无量随顺方便
如斯无碍在修此三法门。亦必圆摄无碍随顺修
习顿渐融通。有所与问希佛教益令末世众生不
于无碍行而成执碍修也。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
序述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辨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
长跪叉手而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前法。】

「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

【当文二句庆闻前法。大悲世尊一句。如是云云一
句。如是法门者。指圆摄三法。甚为希有者。三法乃
262-D¶ 第 668c 页 X10-0668.png
圆觉亲近随顺。故云希有。
二申请后益开二。一
请教能修。】

「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

【当文二句请教能修。世尊一句。此诸云云一句。此
诸方便者。三种法门该无量方便。故云诸。于圆觉
门者。无碍融通是圆觉之门。显今正请无碍修习。
有几修习者。成就圆摄必有互互融入修习法数。
此句请教能修圆摄。
二资答结益。】

「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当文二句资答结益。愿为云云句资答。令悟实相
句结益。言悟实相者。以得修习圆摄即得三事圆
證。成就圆觉住持平等清净之一切实相。合文上
科共成申请后益科竟。前合庆闻前法科摄属述
请教益科竟。连合序问威仪科管于序迷仪音科
竟。
一序结终始。】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合序问仪音科摄属序问周三科竟。
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与问科竟。

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
开二。一赞请教益。】

「尔时世尊告辨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

【当文三句赞请教益。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馀
释准前。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262-D¶ 第 669a 页 X10-0669.png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辨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
请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二。
一示教能修开二。一总彰轮数开二。一果觉无修。】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

【当文三句果觉无修。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
本无云云一句。一切句彰显果觉。本无句法我俱
空。
二幻修成轮。】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
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当文二句幻修成轮。一切云云一句。尔时云云一
句。依于未觉者。未觉即不觉。乃始觉未究竟无明
未永断之地幻力修习者。修心能所总属幻有。非
无修證之自觉性。此句示修本幻。尔时者。在幻修
习之时。便有者。依幻修习。还远离幻。即乃觉显。故
成便有。清净定轮者。三种法门本自觉性平等不
动随顺净行。今交互修习此三法门顿渐融摄成
轮二十五。故云定轮。合文上科。共成总彰轮数科
竟。
二列示轮数开二。一示相开二。一别蹑渐轮
开二。一别修成就开三。一修定成就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
不起于座便入涅槃。」
262-D¶ 第 669b 页 X10-0669.png

【当文四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由静云云一句。究
竟成就一句。不起云云一句。唯取极静者。远离生
灭。此句行因是所修定。由静力故者。由远离于生
灭。永断烦恼者。无明惑净。此句绝妄。究竟成就者。
圆明性觉。此句證真。不起于座者。不起法空之座
乃常住定相。便入涅槃者。回身寂光。此句行果。是
所成就。
二结名。】

「此菩萨名单修奢摩他。」

【当文二句结名。此菩萨者句指人。名单云云句指
法。有人有法。是故前言依于未觉幻力修习也。单
修即别修。合文上科共成修定成就科竟。
二修
慧成就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
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当文四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以佛云云一句。备
行云云一句。于陀云云一句。唯观如幻者。起悲照
智观诸一切幻化身土。此句行因。是所修慧。以佛
力故者。即观幻智。变化世界者。转浊显净。种种作
用者。无量庄严引诱有情。此句除染。备行云云者。
满足六度无量法门。此句妙净。于陀罗尼者。圆觉
总持。不失寂念者。无于明照生所乃中道行相。及
诸静慧者。静慧即定行相。此句行果。是所成就。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262-D¶ 第 669c 页 X10-0669.png

【句释准前。合文上科共成修慧成就科竟。
三中
道成就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
便證实相。」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不取云云一句。烦
恼云云一句。唯灭诸幻者。无于身心幻垢。此句行
因。是所修中道。不取作用者。无于能所修證。独断
烦恼者。顿破无明。此句绝妄。便證实相者。寂灭现
前一切平等。此句行果。是所成就。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中道成就科竟。连合定
慧二科摄属别修成就科竟。言成就者。显三法虽
别亦圆无不融摄之义。
二摄修无碍开三。一定修
无碍开三。一二法渐次开二。一先定次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
起菩萨行。」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以静云云一句。便
于云云一句。初句先定。二句即定摄慧。是于无生
灭心益见于生灭之幻化不异于本无生灭。三句
慧显。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定次慧科竟。
二先
定次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證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
262-D¶ 第 670a 页 X10-0670.png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證至云云一句。永
出生死一句。初句先定。二句即定摄中。盖證至静。
则安住不动。无真常之流注故能断烦恼。三句中
显盖永出于生死。非二乘涅槃是乃中道。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定次中科竟。前合先
定次慧科摄属二法渐次科竟。
二三法渐次开
二。一定渐慧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
后断烦恼而入寂灭。」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定。复现云云一
句中慧。后断云云一句后中。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定渐慧中科竟。
二定
渐中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巳。后起菩萨清净妙行
度诸众生。」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定。断烦恼巳一
句中中。后起云云一句后慧。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定渐中慧科竟。前合定
渐慧中科摄属三法渐次科竟。
三三法渐齐开
三。一定齐慧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
262-D¶ 第 670b 页 X10-0670.png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定。心断云云一
句融即慧中是法齐修。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定齐慧中科竟。
二定
慧齐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定慧融即。后断烦
恼一句得乃入中。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定慧齐中科竟。
三定
中齐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定中融即。后起云
云一句得乃发慧。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定中齐慧科竟。前合定
慧齐中定齐慧中二科摄属三法渐齐科竟。连合
三法二法科管于定修无碍科竟。
二慧修无碍
开三。一二法渐次开二。一先慧次定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慧。种种云云一
句次定。随顺取静者。幻化之法无有作性。乃随顺
性无作故定。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262-D¶ 第 670c 页 X10-0670.png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慧次定序竟。
二先
慧次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慧。种种云云一
句次中。境界取寂灭者。幻化之境。本无生性。无生
则非生灭。是乃寂灭故中。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慧次中科竟。前合先
慧次定科摄属二法渐次科竟。
二三法渐次开
二。一慧渐定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慧。安住寂静一
句中定。而断烦恼一句后中。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慧渐定中科竟。
二慧
渐中定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慧。断烦恼故一
句中中。此句故字。承上无碍作用为断烦恼之故。
又起下安住至静以断烦恼之故。安住至静一句
后定。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慧渐中定科竟。前合慧
渐中定科摄属三法渐次科竟。
三三法渐齐开
262-D¶ 第 671a 页 X10-0671.png
三。一慧齐定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定。至静云云一
句融即定中。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慧齐定中科竟。
二慧
定齐中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慧定融即。后断烦
恼一句得乃入中。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慧定齐中科竟。
三慧
中齐定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慧中融即。后住云
云一句得乃发定。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慧中齐定科竟。前合慧
定齐中慧齐定中二科摄属三法渐齐科竟。连合
三法二科管于慧修无碍科竟。
三中修无碍开
三。一二法渐次开二。一先中次定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即中摄定。住于清
净一句定显。
二结名。】
262-D¶ 第 671b 页 X10-0671.png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中次定科竟。
二先
中次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即中摄慧。于一云
云一句慧显。
二结名。】

「此菩萨者。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先中次慧科竟。前合先
中次定科摄属二法渐次科竟。
二三法渐次开
二。一中渐定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中。安于静虑一
句次定。而起变化一句后慧。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中渐定慧科竟。
二中
渐慧定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
归于静虑。」

【当文三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中。起于云云一
句中慧。归于静虑一句后定。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中渐慧定科竟。前合中
渐定慧科摄属三法渐次科竟。
三三法渐齐开
三。一中齐定慧开二。一标行。】
262-D¶ 第 671c 页 X10-0671.png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先中。而住云云一
句定慧融即。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中齐定慧科竟。
二中
定齐慧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中定融即。而起变
化一句得乃慧发。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中定齐慧科竟。
三中
慧齐定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中慧融即。而起云
云一句得乃定发。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中慧齐定科竟。前合中
定齐慧中齐定慧科摄属三法渐齐科竟。连合二
法三法科管于中修无碍科竟。接合定修慧修无
碍科该在摄修无碍科竟。纶合别修成就科统归
别摄渐轮科竟。
二圆合顿轮开二。一标行。】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

【当文二句标行。若诸云云一句。于诸云云一句。以
圆觉慧者。法界海慧。圆合一切者。普照法界。此句
262-D¶ 第 672a 页 X10-0672.png
常寂而照。于诸性相之无离觉性者。常證实相。不
明照生所。此句常照而寂。
二结名。】

「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当文二句结名。此菩萨者一句显人殊胜。名为云
云一句显法殊胜。三种自性者。全觉全观。即一即
三。无二体性。清净随顺者。非依未觉之幻力修习。
乃净觉随顺。故云清净。以彰圆修之本无修證也。
合文上科共成圆合顿轮科竟。前合别摄渐轮科
摄属示相科竟。
二教修。】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当文三句教修。善男子一句。是名云云一句。一切
云云一句。是名者。指上所名。此句定名于法。修行
如是者。乃的指之辞示不别有于修习。此句定修
于人。前合示相科摄属列示轮相科竟。连合总彰
轮数科入总示教能修科竟。
二示益方便。】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
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
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
成就。」

【当文七句示益方便。若诸云云一句。当持云云一
句。求哀云云一句。于二云云一句。至心云云一句。
依结云云一句。一念云云一句。依此轮者。依法修
习。此句先标。当持梵行者。摄身清净。寂静思惟者。
摄心清净。寂静是息妄。思惟是择法。以无漏静慧。
262-D¶ 第 672b 页 X10-0672.png
简诸真伪。去伪存真。此句除现行无明。求哀忏悔
者。求佛大悲哀悯摄受。除昔愆尤惑业报障。忏悔
乃华梵存略。梵语具云忏摩。义当容忍。谓容忍恕
我罪。若别释者。忏名陈露先罪。悔名改往修来。经
三七日者。受身初始之三七日是名色前位。是前
持业识造立果报期数。故今忏悔往罪还须三七
日对期翻转。此句除种子无明。于轮各安标记者。
安二十五轮之先后渐次。此句显法。至心求哀者。
一心求佛哀授。随手结取者。轮唯三单。馀俱具二
具三。二十五轮。当二十五结。随手于结而取之。此
句泯绝心私。求佛示法。依结开示者。在结之单复
齐圆先后渐次。便知顿渐者。别摄渐轮。圆合顿轮。
此句明了修法决断心疑。一念疑悔者。失所修因
即不成就者。失乃果證。求哀至心即是有诸能入。
迷闷净觉故不成就。此句戒起分别。失所修持。以
令成就顺觉修习故。前合示教能修科摄属次述
正答科竟。连合初序赞许科入总长行列示科竟
二重颂总挈开二。一序欲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说偈言开二。一挈旨示教能修
开二。一挈旨总彰轮数。】

「 辨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二挈旨列示轮数开二。一挈旨示相。】
262-D¶ 第 672c 页 X10-0672.png

「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二挈旨教修。】

「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
 并法不随顺」


【唯除顿觉人之并法不随顺。是寄显果觉之无修
无證。又以反见因行之必依于此轮修习无有别
异。
二挈旨示益方便。】

「 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
 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依佛大悲力者。即求哀忏悔求哀开示顿渐修习
也。重颂文竟。前合长行共成序述世尊垂答科竟。
连合序述菩萨与问科摄属示圆摄修科竟。修言
能修者。以当章二十五轮行相是能修方便。接合
上章所修圆摄入总圆摄无碍科竟。
262-D¶ 第 673a 页 X10-0673.png

二十五轮图


262-D¶ 第 674a 页 X10-0674.png

定轮之二十五。本以三法顿渐修习成立。先一法
单修。次二法渐修。次三法渐修。又次一法齐二法
修。二法齐一法修。如斯四加三法俱历。成轮二十
四巳极渐行。后乃三法圆合圆修。成顿證轮。故共
有于二十五。是三法本具之圆摄法相。不此彰显。
不知三法之渐次即不知三法之顿圆。并昧威德
辨音二菩萨兴问之蹑次。一为请总垂教所修。一
为请别垂教能修。共手琵琶。所不容紊之节奏者。
因为图显。在图一大圆相。大圆觉心也。内三圆相。
圆合三法之顿證轮。每圆相中之八圆相。四层列
位者。单复三齐之四加渐次也。八圆相有孤一重
二重三中浓黑边浓黑之差别者。孤一即一法单
轮。重二即二法二轮。重三即三法二轮。浓黑者。二
法融摄之相。中浓者。一法齐二法之融摄。边浓者
二法齐一法之融摄。本经句理聊为象显云尔。】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句释正白卷下之上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句释正白卷下之中
罽宾沙门 佛陀多罗 译
震旦沙门 弘丽罗峰 著
神州沙门 弘赞在犙 较
262-D¶ 第 674b 页 X10-0674.png

【二圆离无碍开二。一示圆离心开二。一序述菩萨
兴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净诸业障菩萨从修轮顿渐无不成菩提
一切众生皆證圆觉。匪唯性具同可修成彻因该
果实无不本来成佛之众生。在诸修习迷闷圆觉
不究竟證者。由未去所染污故。不入于清净大圆
觉海。有所兴问希佛教益。令末世众生断所迷證
者。成就夫皆證者。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
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现益。】

「大悲世尊。为我者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
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
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当文五句庆闻现益。大悲世尊一句。为我云云一
句。令诸云云一句。睹见云云一句。我等云云一句。
初句赞佛。二句赞法。以前所闻教法总属如来因
地行相故此述赞。三句得益。四句睹见者观见也。
调御者。佛十号之一号。调伏众生咸归一乘。如调
缰辔御车在道。历恒沙劫者。历恒河之沙数劫数
调御众生。勤苦境界者。如来调御众生之难行能
行难忍能忍境界。一切功用者。大悲幻智成就法
262-D¶ 第 674c 页 X10-0674.png
行。犹如一念者。悲智幻现无作妙力种种变化总
无动于心源故如一念。此句显所得益入大圆觉
心乃不隔于今古自他。故得观见如来因行调御
众生多劫勤苦总悲智幻起无有异念。深自庆慰
者。庆慰见如来之因行则能知所教化众生不离
性觉随顺有其无碍方便成就菩萨功用。此句庆
得同因如来。盖以前诸菩萨兴问教法。本为示益
菩萨。自利利他。该果因行。故此庆益。
二申请后
益开二。一请教迷觉。】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
不入。」

【当文三句请教迷觉。世尊一句。若此云云一句。因
何云云一句。若此者如此也。清净者。无于生死涅
槃功用修證也。此句本无生佛之觉心。为下问之
发端。因何染污者。问何者是众生之所染污。使诸
众生者。即所染污为之使。迷闷不入者。不得究竟
清净也。此句正问众生迷觉。盖以本无生佛之觉
心。且不得有于众生。何更得有迷闷不入之众生。
此必有所染污者。使之迷闷知所染污之使迷闷
不入者。则可得成就教化。设乃方便令去所染污。
證入究竟净觉。是该果因行之所不可不知者。故
此继问。
二资答结益。】

「惟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
生作将来眼。」
262-D¶ 第 675a 页 X10-0675.png

【当文三句资答教益。惟愿世尊一句。广为云云一
句。令此云云一句。开悟法性者。示所染污之迷闷
即得断乃染污。入本净觉是为开悟。此句资佛答
教。作将来眼者。引导群盲。归趋悟刹。此句结益。合
文上科共成申请后益科竟。前合庆闻现益科摄
属述请教益科竟。连合序问威仪科管于序述仪
音科竟。
二序结终始。】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合序述仪音科共成序问周三科竟。
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兴问科竟。

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
开二。一赞请教益。】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
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

【当文三句赞请教益。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如
是方便者。指问迷觉为开悟之方便。
二许答嘱
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
许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二次述正答开
二。一示教迷觉开二。一总彰染污开二。一种子无明。】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
262-D¶ 第 675b 页 X10-0675.png
与寿命。」

【当文二句种子无明。善男子一句。一切云云一句。
从无始者。无明业相无有体性本始。来者。无明转
现相。妄想者。无明智相执有者。无明相续执取相。
我人众生寿者。无明计名字相。计取名我。计舍名
人。计取舍不及名众生。计在不及者之有存立名
寿者。凡此行相俱属无明含藏种子。此句全彰。

二现行无明开二。一认妄立妄。】

「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
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

【当文三句认妄立妄。认四云云一句。由此云云一
句。于虚云云一句。四颠倒者。智相续执取计名之
四妄心。此心迷妄失真。故云颠倒。为实我体者。为
实巳之心性。不悟本属缘影。全体虚幻。此句立乃
能心。由此便生者。境由心生。憎爱二境者。违顺乐
欲一切因缘。此句立乃所境。于虚妄体者四颠倒
心。重执虚妄者。所憎爱境。妄境由妄心生。本属虚
妄。何有实境。今诸妄心。又执此所生之妄境为于
实有。不断憎爱。故云重执。二妄相依者。境生于心
心生于境交妄发生。生妄业道者。道路也。由因之
谓。由于迷心故憎爱之境不寂。迷境故憎爱之心
不断。发挥能所。成立善恶事业因缘。此句能所现
行。为轮回因。合文三句。总乃无明造业相。
二轮
妄證妄。】
262-D¶ 第 675c 页 X10-0675.png

「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当文二句轮妄證妄。有妄云云一句。厌流云云一
句。有妄业故者。推本缘因致果。妄见流转者。六趣
依正升沉不定。然果报依正。总乃色法。有于苦乐
由生心受用。无受用心即无苦乐趣。故云妄见。此
句成立凡染。厌流转者。灭集苦谛。妄见涅槃者。證
道灭谛。然流转果报。本出妄见。非实有法。但当了
本无生。何当起于厌憎。有此厌心。欲成趋避。故乃
别立无流转境以为涅槃。是云妄见。此句成立圣
净。有圣凡见总乃无明业苦相。合文上科共成现
行无明科竟。前合种子无明科摄属总彰染污科
竟。答所请问之因何染污也。
一详示不入开二。
一指故迷闷。】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
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当文三句指故迷闷。由此云云一句。非觉云云一
句。是故云云一句。由此者。由于执相立见之种现
无明。不能入清净觉者。种现染污离自觉性。此句
示本无明立所不入。非觉违拒云云者。觉无能所
性自平等。遍满随顺。于诸圣凡妄见。本无出离。有
诸能入者。六凡之分别思惟二乘之沉空滞寂。非
觉入故者。有无俱遣是圆觉境界。今执有计无。总
属幻垢。故非觉入。此句推本执所生能不入。是故
者。是此有能有所即非觉入之故。动念者。六凡执
262-D¶ 第 676a 页 X10-0676.png
有。息念者。二乘偏空。皆归迷闷者。究竟迷觉圆离
缚脱清净自性。此句显出迷闷。
二发明迷闷开
二。一本妄续妄开二。一前示本妄。】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巳主宰一切众生生
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

【当文三句前示本妄。何以故一句。由有云云一句。
譬如云云一句。何以故句徵问动息皆迷之故。起
下发明令见由于无明未断之与相续。无始释准
前。本起无明者。根本生相无明。为巳主宰者。陀那
细识含藏种子来先去后为于生死命根。生无慧
目者。依无明主宰所生之众生全体非觉。身心等
性者。四大和合之身六尘缘影之心。皆是无明者。
四大六尘依无明有。故身故心。总属无明。此句示
众生身心一切俱妄。所有动息。不离身心。故成迷
闷。不自断命者。不自断本无明。此句喻众生执吝
身心不能远离。乃不自断无明命根。
二后晓相续。】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当文二句后晓相续是故云云一句。为憎云云一
句。是故者。以此不自断命之故。当知者应知也。有
爱我者。有爱于我之境。我与随顺者。乐欲从事。非
随顺者。非我所爱之境。便生憎怨者。起嗔恨心不
饶益想。此句令见憎爱之所由立。乃本有不自断
之命。为憎爱心者。为由也。养无明故者无明本计
262-D¶ 第 676b 页 X10-0676.png
取性。今心心憎爱。乃心心计取。总属无明一类体
性。故成长养。相续者。无明相续种子起现行。现行
熏种子。求道者。求净觉心。皆不成就者。不入净觉。
盖由无明相续则乃无明成就。何由成于净觉。此
句令见憎爱本相续于无明故迷闷于净觉。合文
上科共成本妄续妄科竟。
二迷修迷證开二。一
列相觉迷开二。一前列四相开二。一迷识二相开
二。一我相开二。一徵释。】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證者。」

【当文二句徵释。善男子一句。云何我相一句徵名。
谓诸云云一句释相。谓诸众生者。该指圣凡。心所
證者。證谓證取。即计取为我之无明心相。无论取
妄取真。总是一类无明。真妄有二。取心无二。故此
證取之我。该括圣凡佛全标指。
二喻结开二。初
喻明。】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体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
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现我体。」

【当文四句喻明。善男子一句。譬如云云一句。四肢
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百骸调适者。四大守自
性。融布无挂碍。地水火风不相陵夺之时。忽忘我
身者。不自起于身见。此句喻本无身。四肢弦缓者。
弦急缓慢。四肢失调之状。摄养乖方者。方术也。调
复无术必求医治。微加针艾者。医治所施痛楚从
生。则知有我者。以有其针艾之痛楚。乃现受针艾
262-D¶ 第 676c 页 X10-0676.png
之心。以受针艾之心。乃认在所针艾之身为是我。
此句喻身从證有。句中知字即上心所證之心字。
我字即上所證者之者字。是故云云者。是此针艾
则知有身之故。谓诸众生我相自證取心现。若无
證取心则无我相。如不加针艾时。则不知有我身。
故云方现。此句合明前释。
次包结。】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
是我相。」

【当文四句包结。善男子一句。其心云云一句。毕竟
云云一句。皆是我相一句。其心乃至者。包举从凡
至圣无量差别一切證心。證于如来者。以果德为
边际。方能包举未入果證一切诸心。此句所證法。
毕竟了知云云者。终底有其了知于清净涅槃之
心。此句能證心。皆是云云者。明结上文乃至之辞
包举无尽。此句归结。合文上科共成喻结科竟。前
合徵释科摄属我相科竟。
二人相开二。一徵释。】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證者。」

【句释例前。心悟證者。悟于證心之是我相。乃生舍
證之心。
二喻结开二。初喻明。】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
巳超过一切證者悉为人相。」

【当文四句喻明。善男子一句。悟有云云一句。悟亦
如是一句。悟巳云云一句。悟我之不复认我者。乃
舍执心。所悟非我者。乃无执心。此句就众生常情
262-D¶ 第 677a 页 X10-0677.png
设喻。盖凡悟有我之人则不复起认我之心。唯心
心欲同乎人。浑全抱一人相。悟亦如是者。此句合
喻。盖悟于證心之为我相。则不复立取證心。直心
心趋舍。浑全抱一舍心之人相。与彼众生之悟我
者无异。悟巳超过者。于悟心中超过之也。即乃舍
所取證之心。一切證者。包举之辞。从浅至深。凡取
證心无不弃舍。悉为人相者。有超过一切證之心。
皆是舍心。故皆是人相。此句承亦复如是句。合明
心悟證者之为相人。
次包结。】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
殚證理。皆名人相。」

【当文四句包结。善男子一句。其心云云一句。心存
云云一句。皆名人相一句。其心者。悟心也。乃至圆
悟云云者。包举推极究竟明悟證于如来之毕竟
了知清净涅槃心。是取證我心此句是悟于證心。
心存少悟者。存于悟心。备殚證理者。备悉也。殚尽
也。悉尽舍所取證之理。此句是立舍心。皆名人相
者。此句归结。以有能舍之心。所舍之境。但离我执。
未冥他观。是名人相。合文上科共成喻结科竟。前
合徵释科摄属人相科竟。连合我相科管于迷识
二相科竟。言迷识者。證取心是无明之执取计名
字。语證心是无明之智相续。乃无明识境。故云迷
识。
二迷智二相开二。一众生相开二。一徵释。】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262-D¶ 第 677b 页 X10-0677.png

【句释例前。心自證悟者。心之自證自悟诸法。此出
前所立之我人心相。所不及者。离于證悟。无可得
取。无可得舍。乃三细之业转现相。未生六粗。属根本
无明大总相分。故云众生。
二喻结开二。初喻明。】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
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
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当文五句喻明。善男子一句。譬如云云一句。则知
云云一句。云何云云一句。云何云云一句。譬如句
正喻了达无其人我之众生相。则知句发明众生
相即是了达于无人我之心。云何二句详释了达
无我无人之所以是于众生相。我是众生则非是
我者。言既见我是于众生则即无于我显从是众
生边成立非我之众生相。我是众生非彼我故者。
言既见是我是众生则即非人是众生故非彼之
我。显从我是边成立非彼之众生相。
次包结。】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證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
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当文三句包结。善男子一句。但诸云云一句。而我
云云一句。了證者。了所證取心。了悟者。了所悟證
心。皆为我人者。了去此證悟二心。以此二心之皆
为我人相。在證悟文中有乃至之辞属包举一切。
今以皆字承显。此句示越前二相之所了心。而我
人相所不及者。者字即了于證悟之心。此之了心
262-D¶ 第 677c 页 X10-0677.png
是明所边立。非同取舍心属妄能边生。故所不及。
存有所了者。明照未寂。所相森然。名众生相者。所
立则能生。成有为法。此句定相归结。合文上科共
成喻结科竟。前合徵释科摄属众生相科竟。

寿命相开二。一徵释。】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
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当文四句徵释。善男子一句。云何寿命相一句徵
相。谓诸云云一句释相。犹如命根一句喻明。心照
清净者。了于證悟之为我人。得我人相所不及之
清净。此时存所了心。为照清净之心。觉所了者。觉
照于清净之心为所了心。者字即觉字。乃觉所了
之觉。此觉字是于觉明有明明觉之觉。是八识精
性。一切业智者。业是无明初分是众生相。智是无
明中分是人我相。所不自见者。识精是觉明了知。
业智因之迷立。如眼光因眼有。不能回光见眼。此
句指明八识精性为众生生死轮回深隐根本。犹
如命根者。以众生一期寿命。实有为之修短者。而
人于修短中多不能自见。如一切业智所不自见
之觉明。理事无异。
二喻结开二。初喻明。】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
离尘故。如汤消冰无别有冰知冰消者。」

【当文四句喻明。善男子一句。若心云云一句。觉所
云云一句。如汤云云一句。若者设语辞。照见一切
262-D¶ 第 678a 页 X10-0678.png
者。照于前之證悟了三心。觉者。即心所立之照觉。
以于心有照见一切之觉。此觉非本有。立照则生。
不立照则无。故云若。以见出乃分外。皆为尘垢者。
皆字是合觉于照见之一切。同一体性。同为尘垢。
此句发明明了觉心。所以称为命根。指属轮回根
本者。以是尘垢故。觉所觉者。上觉字照见心。所觉
者。照见之一切不离尘故者。觉无能所。能所皆尘。
今有于觉所觉之能所。故未离尘。此句乃释明觉
者之皆为尘垢。如汤消冰者。喻圆照觉相永断无
明。无别有冰知冰消者。喻觉心成就寂灭无二。无
于能證所證。此句喻显觉心成就究竟清净。反显
有觉之未清净。为未离尘。
次包结。】

「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当文三句包结。存我一句。觉我一句。亦复如是一
句。存我者。无明人我。此我挟境计取方现。必有所
存。斯有其我。觉我者。觉明法我。此我根心智照为
体。但有所觉。即有其我。此兼举二我者。影照上文
觉所觉者。以所觉是我人众生三相是照生之所
是为存我。觉是寿者相。是明起之照。是觉为我。总
汤所消之冰相。亦复如是者。如于汤之消冰。当无
别有冰以知消者。若其别有冰。知于冰消。即是未
消之冰。此正承喻顺合。反见有觉之未离尘。合文
上科共成喻结科竟。前合徵释科摄属寿命相科
竟。连合众生相科管于迷智二相科竟。言迷智者。
262-D¶ 第 678b 页 X10-0678.png
了悟心。是根本无明。觉了心。是觉明立照。立照失
明。无明失照乃迷觉而有于不觉。故云迷智。接合
迷识二相科该在前列四相科竟。
二后责迷修。】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
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当文五句后责迷修。善男子一句。末世云云一句。
虽经云云一句。终不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不
了四相者。未能如汤之消冰远离證悟了觉四心。
此句不断无明。虽经多劫者。远历僧祇。勤苦修道
者。失乃随顺。但名有为者。未忘能所。此句相续无
明。终不能成云云者。未获本不生灭因地觉心。无
以成常住寂灭果地觉證。一切圣果者。圆觉为大
陀罗尼门。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诸佛果德从
之流出。此句失觉成就。是故者。是此本妄续妄迷
闷净觉之故。正法末世者。诸佛法化。于时教理行
證。修学具足。名为正法。时存教理人少行證。则名
末世。今此圆净觉心本一切众生所皆證者属乃
正法。以勤苦违修。于皆證者。远劫无證。为之末世。
此句申明失成圣果。失自本證之果。前合前列四
相科。共成列相觉迷科竟。
二指行乖證开二。一
修染污行开二。一显迷认我开二。一非法非行开
二。一违涅槃法开二。一彰故迷认开二。一示迷。】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

【当文三句示迷。何以故一句。认一云云一句。有證
262-D¶ 第 678c 页 X10-0678.png
云云一句。何以故者。以何故为不了于四相。此句
徵问。一切我者。證取心为我相之大总。又乃兼该
人相。为涅槃故者。以了知之清净。为涅槃之清净。
故字应起句徵问。示乃迷认。此句迷所。有證者。我
相心。有悟者。人相心。名成就故者。以失为得。此句
迷能。
二喻失。】

「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当文一句喻失。认贼喻迷我人之證悟心。为子喻
名为涅槃成就。其家喻圆觉。财宝喻一切圣果。终
不成就喻不入净觉。合文上科共成彰故迷认科
竟。
二推显迷认。】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
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
不解脱。」

【当文四句推显迷认。何以故一句。有我云云一句。
有憎云云一句。名不解脱一句。何以故者。以何故
知所为涅槃成就者是认我人相。此句徵问。有我
爱者。有我斯有爱。亦爱涅槃者。故乃爱于涅槃。伏
我爱根者。爱于涅槃之心。根本我相。即潜生我相。
故曰伏。为涅槃相者。指乃迷认。盖涅槃本自觉相。
非有为性。今以我出妄认。故于涅槃亦有为相。此
句本有爱心示知迷认。有憎我者。有憎心之我。亦
憎生死者。故乃憎于生死。不知爱者。不知于爱涅
槃之心。以有爱涅槃之心。乃因生憎生死之念。故
262-D¶ 第 679a 页 X10-0679.png
此推原。真生死者。爱为轮回根本。有爱即有生死。
故者。推由迷此。故乃憎彼。别憎生死者。不务断于
根本爱心。乃愿绝于虚幻果报。此句本有憎心示
知迷认。名不解脱者。缠缚爱憎非觉随顺。此句结
名有为。前合彰故迷认科共成违涅槃法科竟。

二背解脱行开二。一徵相。】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

【当文一句徵相。此以缠缚爱憎之非解脱。在当人
自心。深隐难知。何以明辨。所宜徵问。
二标行。】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巳微證为自清净
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
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
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当文五句标行。善男子一句。彼末云云一句。若复
云云一句。若复云云一句。则知云云一句。习菩提
者。求净觉心。以巳微證者。一念證心。若有若无。甚
为微细。为自清净者。于微證心不自知有认为清
净。犹未能尽者。未得无證。我相根本者。微證之心
正是我根。此句示有證取我根未尽则有爱憎现
行不除。若复者。或有不定之辞。赞叹彼法者。称誉
彼所證法。即生欢喜者。因赞生悦。便欲济度者。乐
以法教彼人。此句示有爱心现行。诽谤彼所得者。
讥呵彼證。便生嗔恨者。怨憎前人毁巳法化。此句
示有憎心现行。则知者。于爱憎现行以知之也。我
262-D¶ 第 679b 页 X10-0679.png
相坚固执持者。忘我不爱。忘我不憎。今之爱憎两
炽。皆乃坚固执持于我。斯现行所爱憎以防护之
潜伏藏识者。含藏种子于无明八识。游戏诸根者。
发业润生于见闻觉知。曾不间断者。倏憎倏爱种
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无由断妄。此句示乃缠缚
不成解脱。合文上科共成背解脱行科竟。前合违
涅槃法科摄属非法非行科竟。
二明结乖證。】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当文三句明结乖證。善男子一句。彼修云云一句。
是故云云一句。是故者。是此我相不除爱憎现行
长养无明之故。前合非法非行科共成显迷认我
科竟。
二例迷馀三开二。初例。】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
生寿命亦复如是。」

【当文四句初例。善男子一句。若知云云一句。有我
云云一句。众生云云一句。若者设比之辞。知我空
者。悟身无体。悟心无相。无毁我者。毁我之人。盖以
人从我立。既空于我。何见毁之人。此句示无我无
人。以令知有人还归有我。有我说法者。因法爱憎。
于人之赞谤。是见有我说之法。故乃有其毁我之
人。我未断故者。以我未断之故。故乃见有我说之
法。此句申明有人由于有我。以例迷我即乃迷人。
众生寿命之亦复如是者。如人之从我断从我伏。
以例迷我人即乃迷众生寿命。一相迷而四相全
262-D¶ 第 679c 页 X10-0679.png
迷也。此句尽例。
次结。】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悯者。虽
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当文五句次结。善男子一句。末世云云一句。是故
云云一句。虽勤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句。说病为
法者。四相全无明染污。认之为涅槃成就。此句执
妄。是故者。是此说病为法之故。名为可怜悯者。无
有开悟之因。此句轮妄。增益诸病者。长养无明。此
句续妄。是故者。是此续妄之故。此句迷觉。合文上
科共成例迷馀三科竟。前合显迷我相科摄属修
染污行科竟。
二失随顺行开二。一违拒自他开
二。一无自利行。】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
自修行终不成就。」

【当文三句无自利行。善男子一句。末世云云一句。
以如云云一句。不了四相者。未断无明。此句住妄。
以如来解者。般若智照。及所行处者。解脱行业。为
自修行者。求巳悟入。终不成就者。究竟迷闷。此句
失真。
二无利他行。】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證谓證。见胜进者心生嫉妒。」

【当文二句无利他行。或有云云一句。见胜云云一
句。未得谓得者。迷因修习。未證谓證者。迷果成就
此句立我能所。见胜进者。成就顺觉无碍修习。心
生嫉妒者。嗔彼化行人轻巳法。此句于人怨憎。合
262-D¶ 第 680a 页 X10-0680.png
文上科共成违拒自他科竟。
二明结乖證。】

「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当文二句明结乖證。由彼云云一句。是故云云一
句。未断我爱者。润生无明故四相不了于他嫉妒。
前合违拒自他科共成失随顺行科竟。连合修染
污行科摄属指行乖證科竟。接合列相觉迷科管
于迷修迷證科竟。纶合本妄续妄科该在发明迷
闷科竟。贯合指故迷闷科统归详示不入科竟。答
所请问之迷闷不入也。并合总彰染污科入总示
教迷觉科竟。
二示益末世开二。一教修与记开
二。一唯断成修开二。一求悟增病。】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
长我见。」

【当文三句求悟增病。善男子一句。末世云云一句。
无令云云一句。希望成道者。希冀也。成道成就圆
满清净觉心。此句显欲。无令求悟者。本成佛觉无
可證悟。有證悟心皆人我相。故令无求。唯益多闻
者。凡立悟境。皆出名言戏论。故唯益于多闻。增长
我见者。计名字相。本无明迷妄出生我见因缘令
日滋益名言。长养无明计取。故成我见增长。此句
显病。
二断妄圆寂。】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
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

【当文四句断妄圆寂。但当云云一句。起大云云一
262-D¶ 第 680b 页 X10-0680.png
句。贪嗔云云一句。彼我云云一句。但当者。唯可如
此也。语气与上文无令相呼应。降伏烦恼者。伏断
根本无明。此句是初因修习般若。起大勇猛者。永
断根本无明。须如人奋断巳命相似。非有所激发
一切不顾。舍身舍命如何可得故策之令起。未得
令得者。未得慧目了明四相直须令得。未断令断
者。未断證心尽除四相直须令断。此句是后行满
足菩提。贪嗔爱慢者。贪嗔是心。爱慢由境。谄曲嫉
妒者。谄曲从爱流。嫉妒从慢滋。对境不生者。对可
贪境而不生爱边一切心。对可嗔境而不生慢边
一切心。此句是现行无明伏断成就解脱。彼我恩
爱者。自他境中可贪欲事。一切寂灭者。无自无他。
何恩何爱。此句是现行无明永断一路涅槃。合文
上科共成唯断成修科竟。
二显佛印记。】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当文二句显佛印记。佛说云云一句。求善云云一
句。佛说是人者。佛语真实。如所如说。不诳不异。是
人修习。得无迷惑。渐次成就者。无明本末。伏断永
断。渐次功圆。此句记修习功毕。求善知识者。求大
圆觉法界海慧如来导师。不堕邪见者。无于證取
能所明照。此句记开悟圆觉。前合唯断成修科共
成教修与记科竟。
二诫迷失觉。】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当文二句诫迷失觉。若于云云一句。则不云云一
262-D¶ 第 680c 页 X10-0680.png
句。若者。设悟防迷。所求者。清净觉心。别生憎爱者。
起證取心。憎生死而爱涅槃。此句乖因。则不能入
者本成佛觉。无能證所證。起證取爱憎。即是有于
能入之非觉。入清净觉海者。无上法王圆满觉心。
此句违果。前合教修与记科共成示益末世科竟。
连合示教迷觉科摄属次述正答科竟。接合初序
赞许科管于长行列示科竟。
二重颂总挈开二。
一序欲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说偈言开二。一挈旨示教迷觉
开二。一挈旨总彰染污。】

「 净业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
 无始妄流转」


【二挈旨详示不入。】

「 未除四种相
 不得成菩提
 爱憎生于心
 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
 不能入觉城」


【二挈旨示益末世开二。一旨教修与记。】

「 若能归悟刹
 先去贪嗔痴
 法爱不存心
 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终不堕邪见」


【二挈旨诫迷失觉。】

「 所求别生心
 究竟非成就」


【重颂文竟。前合长行摄属序述世尊垂答科竟。连
合序述菩萨兴问科入总示圆离心科竟。言心者。
262-D¶ 第 681a 页 X10-0681.png
以證悟了觉。根本于心。贪嗔爱慢。现行于心。言圆
离者。以所示教益。总乃令断此诸无明心相。成就
究竟修證之平等清净。】
【二示圆离法开二。一序
述菩萨兴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普觉菩萨从入清净觉。必證悟了觉之心
究竟圆离斯无迷闷。悲念修人所染污心。本求法
生。不悟圆离法与求无相人则随求生心执病为
行举心成见卒难免者。有所兴问希佛教益。令末
世众生得能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之不堕邪见。无
于所求别生憎爱者。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
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
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现益。】

「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
获大安隐。」

【当文四句虑闻现益。大悲世尊一句。快说禅病一
句。令诸云云一句。心意云云一句。快说禅病者。證
悟了觉之四心相。是修禅者所病。此句述闻。得未
曾有者成就净觉。此句开悟。心意荡然者。永离生
灭。获大安隐者。常住寂灭。此句除迷。
二申请后
益开二。一怀忧末世。】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
262-D¶ 第 681b 页 X10-0681.png

【当文三句怀忧末世。世尊一句。末世云云一句。邪
法增炽一句。末世者。世尊法化正像二千年后之
末法万年时世。去佛渐远者。去正而像而末。渐渐
远于佛在世时无由知于果德。贤圣隐伏者。像法
千年犹多应真大心辅化。时当末世众生。无于机
感。贤圣他方示现。此界隐迹。无从瞻彼因行。此句
忧末世之无师。邪法增识者。世无慧灯。邪光斯炽。
修习法门。非如来之三无漏学四决定诲。长养无
明贪嗔爱慢不可胜说。此句忧末世之迷法。

请教正觉开二。一依觉修习。】

「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

【当文三句依觉修习。使诸云云一句。依何等法一
句。行何等行一句。初句使诸者。垂教指导之意包
下五求。何等人者。何等之人是所当求。二句所求
之人。何等之法是所当依。此二句发觉缘因。三句
既以求人依法。复有何等之行是自所当行。此句
入觉修习。
二断妄成就。】

「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当文三句断妄成就。除去何病一句断何染污。云
何发心一句成就智用。令彼云云一句离诸妄见。
此以生无慧目之众生。凡有举心尘劳先起。苟不
知所离见。无以成就智用之清净。合文上科共成
请教正觉科竟。前合怀忧末世科摄属申请后益
科竟。接合庆闻现益科管于述请教益科竟。纶合
262-D¶ 第 681c 页 X10-0681.png
序问威仪科该在序述仪音科竟。
二序结终始。】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合序述仪音科摄属序问周三科竟。
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菩萨兴问科竟。
二序述
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开二。
一赞请教益。】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
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

【当文五句赞请教益。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能
施云云一句。令彼云云一句。如是修行者。指在问之
缘因修习发心离见。此句标问。无畏道眼者。于自
于他。不迷邪见。此句智朗。得圣道者。入净觉海圆
满菩提此句行圆。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
请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二。
一依觉修习开二。一人法正观开二。一求师顿證开
二。一顿證觉智开二。一缘师净觉开二。一前示当求。】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
求一切正知见人。」

【当文三句前示当求。善男子一句。末世云云一句。
262-D¶ 第 682a 页 X10-0682.png
当求云云一句。将发大心者。将显发巳本成佛觉
圆满净心。求善知识者。求圆觉友。欲修行者。圆成
果地修證。此句修人种性。一切正知见者。圆觉普
照正遍知人。此句略标师觉。
二后详师觉开二。
一无住相心。】

「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

【当文一句无住相心。心不住相者。无取觉心。声闻
缘觉境界者。由證取心现。既无住相心。何有声闻
缘觉境界。故乃不著。此八字即释明心所不住之
相。成足句理。令见师净觉心。不但无于凡情。亦本
无于圣解。
二无侵尘业。】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
入不律仪。」

【当文三句无侵尘业。虽现云云一句。示有云云一
句。不令云云一句。虽现尘劳者。现生浊世种种形
类同事摄化。心恒清净者。无缚脱知见。此句不执
幻有。示有诸过者。示尘劳烦恼染污净觉。赞叹梵
行者。称扬清净解脱静慧。此句开示实相。不令者。
化导之也。不律仪者。见取戒取乃至治世之法。俱
非奢摩他行。此句度生离尘住佛净戒。合文上科
共成后详师觉科竟。前合前示当求科摄属缘师
净觉科竟。
二成弟上慧。】

「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当文二句成弟上慧。求如是人一句。即得云云一
262-D¶ 第 682b 页 X10-0682.png
句。求如是人者。如是无住相无侵尘之正知见人。
此句缘因。阿耨云云者。梵语阿耨多罗此翻无上。
三藐此翻正等。亦翻正遍。三菩提此翻正觉。合云
无上正等正觉。亦云正遍知此句致果。正弥勒章
所谓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
成佛果者。前合缘师净觉科共成顿證觉智科竟。

二顿證觉行开二。一垂教植行开二。一于自清
净开二。一捐身求法。】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

【当文二句捐身求法。末世云云一句。应当云云一
句。应当者。合宜也。寄简不宜承事外道二乘之人。
不惜身命者。尊重般若。知身幻化。无有真实。尽情
捐舍。如涅槃童子之雪山舍身。大品常啼之香城
破骨。
二降伏心见。】

「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
心无憍慢。」

【当文三句降伏心见。彼善云云一句。乃至云云一
句。心无憍慢一句。四威仪中者。行住坐卧之语默
动静自修弘范。常现清净者。严净毗尼缚脱无碍。
此句于师自行。示现种种过患者。指诸尘劳烦恼
轮回苦趣。此句于师觉他。心无憍者。无忽易心。无
慢者。有敬谨心。此句于师所行所教之碍无碍境。
降伏心见。不于师行之无碍而生憍。能于师示之
过患而除慢。乃得以无憍心而不留于无碍。以无
262-D¶ 第 682c 页 X10-0682.png
慢心而不留于碍。成就超过碍无碍境之自在随
顺也。合文上科共成于自清净科竟。
二于他清净。】

「况复抟财妻子眷属。」

【当文一句于他清净。况复者。彰易也抟财者。抟聚
也。众生所抟聚养资身命之具。妻子眷属者。众生
所市恩缠爱之人我。此皆身外之境。比于身心易
为清净。不以身命之难舍。心见之难降。故以况复
显易。前合于自清净科共成垂教植行科竟。

彰益具行开二。一敬田除恶。】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

【当文一句敬田除恶。若善男子者。幸能之辞。善友
者。无心相尘业之正知见人。不起恶念者。降伏其
心。圆明清净。无于憍慢。不善知见。
二悲田兴利。】

「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当文二句悲田兴利。即能云云一句满德。心华云
云一句现行。心华发明者。圆觉慧光。照十方刹者。
普照法界。合文上科共成彰益具行科竟。前合垂
教植行科摄属顿證觉行科竟。连合顿證觉智科
管于求师顿證科竟。
二择法圆离开二。一示法
清净开二。一證法离病。】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證妙法应离四病。」

【当文二句證法离病。善男子一句。彼善云云一句。
所證妙法者。圆满净觉。应离四病者。觉心非能故
离作任。觉心非所故离止灭。此句总标。后乃详晓。
262-D¶ 第 683a 页 X10-0683.png

二离病为法开二。一详列病相开二。初徵。】

「云何四病。」

【当文一句初徵。
次释开二。一能法二病开二。一
作求觉病。】

「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
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当文三句作求觉病。一者作病一句。若复云云一
句。彼圆云云一句。初句标病名。若复者。或有之辞。
作如是言者。彼人设教之语我于本心者。指六识
分别。作种种行者。成立见闻觉知。欲求圆觉者。于
见闻觉知成立圆觉修习。此句述在彼人示作求
觉。彼圆觉性者。平等净性。非作得故者。觉非作可
得之故。以作乃能法。觉非能法。何作可得。说名为
病者。不能得觉。是名为病。此句释明作病。究所迷
作求觉之故。乃迷五识中之同时明了识性为能
作性。此明了识。即六识体性。故指于本心作在明
了位中。未起攀缘分别见为清净。故欲本以成就
净觉。不知此明了识精。全体虚幻。如何得觉。

任求觉病。】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
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
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当文五句任求觉病。二者任病一切。若复云云一
句。涅槃云云一句。任彼云云一句。彼圆云云一句。
262-D¶ 第 683b 页 X10-0683.png
初句标病名。不断生死者。谓生死本有无可断故。
不求涅槃者。谓涅槃本有不须求故。此句彼人设
教不断不求。无起灭念者。无于生死起之念故不
须断。无于涅槃灭之念故不用求。是乃无六识分
别。此句彼人发明所能不断不求。任彼一切者。任
还也凭也。乃各凭他之谓。随诸法性者。生死随其
生死。涅槃随其涅槃。凡各有一法。即有一法之性。
生灭常生灭。不生灭常不生灭。但能随之便成圆
觉。此句彼人示任求觉。以不断不求。斯有所为任
者。故先示不断句。后示任彼句。凡此三句皆彼人
设教之语非任有故云云者。非任生灭涅槃即能
有于圆觉之故。以任但无能生之所。且未无能至
乃生能之所。尚迷不识。如何有觉。此句释明任病
究所迷任求觉之故。乃以停六识之分别于末那
七识所执外半分之六识以为诸法自有之生灭
性。内半分之八识以为诸法自有之不生灭性。故
欲圆合生死涅槃不断不求任以入觉。不知此内
外分之末那。全体虚幻。如何得觉。合文上科共成
能法二病科竟。
二所法二病开二。一止求觉病。】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
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
说名为病。」

【当文四句止求觉病。三者止病一句。若复云云一
句。得一云云一句。彼圆云云一句。初句标病名。永
262-D¶ 第 683c 页 X10-0683.png
息诸念者。除灭见闻觉知明了记性。此句彼人设
教息灭妄心成就止相。得一切性者。根尘识性。寂
然平等者。不外流逸内守幽间。欲求圆觉者。成就
清净。此句彼人发明止成之得求于圆觉。非止合
故云云者。非止息妄心得合入圆觉之故。以止虽
冥能心不立于异。犹未亡所在立于同。如何合一
切同异所不能至之圆觉。此句释明止病。究所迷
止求觉之故。乃于外种之半分末那舍执归位。为
诸念永息。内种之半分末那八识无记。为诸性平
等。故欲止以入觉。以不舍外半末那之明了。不彰
内半末那之无记。不知此无记之八识。全体无明。
如何得觉。
二灭求觉病。】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
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
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当文六句灭求觉病。四者灭病一句。若复云云一
句。身心云云一句。何况云云一句。一切云云一句。
彼圆云云一句。初句标病名。永断一切烦恼者。入
元澄性。如波澜灭于诸生灭根元。此句彼人示教
舍我执心。身心云云者。出行阴区宇。同分生机。倏
然隳裂。此句彼人示烦恼断相得人空證。何况者。
显示之辞。根尘虚妄境界者。依根尘所发之意识
界。盖识发法根尘。根依身立。尘自心生。既身心之
毕竟空。何根尘以发识。故以何况显示。此句彼人
262-D¶ 第 684a 页 X10-0684.png
示教获人空證者之自离妄分别。合二句总彼详
示一切烦恼之永断清净成就灭相。一切永寂者。
彼人承指身心识妄之毕竟空。欲求圆觉者。成就
清净。此句彼人发明灭成之得求于圆觉。非寂相
故云云者。觉性之寂。普照圆寂。无别有相。有相之
寂。乃晦昧无明。全立所相。故非净觉。此句释明灭
病。究所迷灭求觉之故。乃于内种末那舍执归位。
无七我执之行阴尽。为一切烦恼之永断。身心之
毕竟空。无七之为六依根为识妄之永寂。全体在
位无明迷为清净觉。故见实有可灭法永成晦昧。
斯成净觉。不知无明妄性。非觉湛明性。如何得觉。
合文上科共成所法三病科竟。前合能法二病科
摄属次释科竟。连合初徵科管于详列病相科竟。

二显證清净。】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

【当文一句显證清净。盖得离于四病。必无明之永
断。方能不于六迷作止。于七迷任灭。而以在位之
无明迷为證性。故知所證之清净。则知者。指决末
世众生。于法四病。离不离间。以验于师之證法。前
合详列病相科共成离病为法科竟。连合證法离
病科摄属示法清净科竟。
二别观邪正。】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当文二句别观邪正。作是云云一句。若他云云一
句。作是观者。于离四病以观师法。名为正观者。乃
262-D¶ 第 684b 页 X10-0684.png
善求师之正知见。此句示正。若他观者。不知观法
离病。任心横生。爱憎去就。名为邪观者。迷妄求师
之恶知见。此句简邪。前合示清净科共成择法圆
离科竟。连合求师顿證科摄属人法正观科竟。

二自行入觉开二。一事师成行开二。一身心随顺
开二。一毕生皈命。】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
善知识。」

【当文二句毕生皈命。善男子一句。末世云云一句。
欲修行者。欲成就顺觉修习。应当尽命者。莫可亲
近邪师。唯宜尽形寿命皈依正觉。供养者。四事知
时净心虔供。善友即善知识。例释准前。此句示依
正觉。
二如空降心。】

「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复远离应断瞋恨。
现顺逆境犹如虚空。」

【当文三句如空降心。彼善云云一句。若复云云一
句。现顺云云一句。初句不以来相观如来。故于知
识之来亲近应当断憍慢心。憍慢。释准前。二句不
以去相观如来。故于知识之复远离应当断瞋恨
心无怨尤意而谓彼舍巳。三句达法实相。故于善
知识所现顺巳之境。逆巳之境皆见如空究竟清
净不生异念。合文上科共成身心随顺科竟。

自他平等。】

「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
262-D¶ 第 684c 页 X10-0684.png

【当文二句自他平等。初句不于自立身心相。为毕
竟平等。次句不于他立身心相。为自体无异。此从
于师降心皈命。供养亲近。开正知见。圆离四相之
净觉慧。前合身心随顺科共成事师成行科竟。

二简别迷觉。】

「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当文一句简别迷觉。如是修行者。如上降心皈命
正知见之师成净觉慧以修行。方入圆觉者。方无
染污迷闷。若其亲近他师成立别行即迷觉入。前
合事师成行科共成自行入觉科竟。连合人法正
观科摄属依觉修习科竟。答所请问之求人依法
修行也。
二断妄成就开二。一除病续妄开二。一
推故迷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
切种子故未解脱。」

【当文三句推故迷觉。善男子一句。末世云云一句
指迷。由有云云一句推故。无始自他憎爱者。本末
无明。一切种子者。新熏旧熟。故未解脱者。由此之
故。未成解脱。不彰解脱净行。即未成道行。
二显
行除病开二。一人空现行。】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巳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

【当文一句人空现行。怨家者。起憎之境。父母者。起
爱之境。人之憎心。犹爱转成。以非所爱。故尔便憎。
今对憎境之心。不二对爱境之心。此非但无于憎。
262-D¶ 第 685a 页 X10-0685.png
亦无于爱。憎爱俱忘。现行清净。无明断熏。种子失
润。得能净妄。是故诸病即除。诸病者。一切无明妄
性也。
二法空现行。】

「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当文一句法空现行。亦复如是者。合上人空现行。
比见于法空现行。犹云若复有人观处生死如入
涅槃心无有二即除诸病。合文上科共成显行除
病科竟。前合推故迷觉科摄属除病续妄科竟。

二发心离见开二。一教所发心。】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
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
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

【当文四句教所发心。善男子一句。末世云云一句。
作如云云一句。于圆云云一句。欲求圆觉者。求圆
满觉心。应当发心者。发度众生之心。盖圆觉海。世
界无量。众生无量。皆圆觉心建立。不发度此诸世
界之众生共住清净。即无以究竟觉心之圆满清
净。此句指令发心。作如是言者。下文所言。以彰言
乃能显教。所以发心。尽于虚空云云者。圆觉法界。
我皆令入云云者。皆令成佛圆满觉心。此句示所
发之心。于圆觉中者。大圆觉中。无取觉者。无證悟
了觉之四心入法空慧。除彼我人云云者。冥自他
憎爱之妄境。成解脱行。此句示所度生入清净觉
之善行。以成就于所发心者。
二决能离见。】
262-D¶ 第 685b 页 X10-0685.png

「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当文一句决能离见。如是者。如所教之发心。不堕
邪见者。不成旁小取證。得能成就正觉。合文上科
共成发心离见科竟。前合除病续妄科摄属断妄
成就科竟。答所请问之除病发心离见也。连合依
觉修习科入总长行列示科竟。
二重颂总挈开
二。一序欲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说偈言开二。一挈旨依觉修习
开二。一挈旨人法正观。】

「 普觉汝当知
 末世诸众生
 欲求善知识
 应当求正见
 心远二乘者
 法中除四病
 谓作止任灭」


【长行示病。一作二任三止四灭者。依识后先。今颂
作止任灭者。依识生灭。以作求觉。乃执六识明了。
是于六识计生。以止求觉。乃舍外半末那。是于六
识计灭。为一类之生灭。以任求觉。乃执全体末那。
是于七识计生。以灭求觉。乃舍内半末那。是于七
识计灭。为一类之生灭。故此合颂。
二挈旨自行
入觉。】

「 亲近无憍慢
 远离无瞋恨
 见种种境界
 心当生希有
 还如佛出世」


【二挈旨断妄成就开二。一挈旨除病绩妄。】

「 不犯非律仪
 戒根永清净」

262-D¶ 第 685c 页 X10-0685.png

【无憎爱现行。永断无明。住佛净戒故此挈颂。

挈旨发心离见。】

「 度一切众生
 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
 当依正智慧
 便得超邪见
 證觉般涅槃」


【證觉般涅槃者。三德妙圆也。梵语般涅槃。此翻入
灭度。觉即法身。灭即解脱。度即般若。重颂文竟。前
合长行摄属序述世尊垂答科竟。连合序述菩萨
兴问科入总示圆离法科竟。言法者。以人之邪正。
由所證法以辨巳之修行。由供养正法之人以成。
乃得去病。乃能发心。入净觉海。故独指法彰科以
摄全章教理。又不滥同上章旨趣。前合示圆离心
科共成圆离无碍科竟。连合圆摄无碍科摄属修
證无碍科竟。接合性證如空科管于在證性修清
净科竟。盖乃性明修成心离法妙之究竟清净也。
纶合在断智行清净科入总明因断證清净科竟。
夫因既明。果可剋證。愿赐如被末世众生。德本久
植者。共逢斯教。白如是。】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句释正白卷下之中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句释正白卷下之下
罽宾沙门 佛陀多罗 译
262-D¶ 第 686a 页 X10-0686.png
震旦沙门 弘丽罗峰 著
神州沙门 弘赞在犙 较

【二该果净观方便开二。一序述菩萨兴问开二。一
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圆觉菩萨从因行断證净觉方便。菩萨世
尊。兴问承答。广说巳尽。末世众生直可依教修行
成就圆觉。唯道场安居修观首初方便未闻圣旨。
恐末世众生因之迷闷不获饶益。于此法会。所彰
了义法门。有所兴问希佛教益。令末世众生。知前
修方便。得能成修究竟。该果彻因于自性觉海。

二序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
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闻现益。】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
生有大增益。」

【当文三句庆闻现益。大悲世尊一句。为我云云一
句令末云云一句。种种方便者。该前答问十菩萨
所示教理。此句赞教。大增益者。成就大乘修习方
便。此句彰益。
二申请后益开二。一请初方便。】

「世尊。我等今者巳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
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
净观以何为首。」
262-D¶ 第 686b 页 X10-0686.png

【当文五句请初方便。世尊一句。我等云云一句。若
佛云云一句。云何云云一句。此圆云云一句。我等
句彰在久习。若佛句悲念初修。云何句问安居方
便。此圆句问修观方便。此二方便之所须问者。以
修圆觉。在离我人诸相。及不著缘觉声闻境界。故
须佛示安居之不系徒众。与请十方如来诸大菩
萨之为伴侣。以圆觉三观。本圆摄法。无有终始。恐
末世众生迷所从入。故须佛示三观前修方便。以
为轨则。
二资答结益。】

「惟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当文一句资答结益。合文上科共成申请后益科
竟。前合庆闻现益科摄属述请教益科竟。连合序
问威仪科管于序述仪音科竟。
二序结终始。】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含序述仪音科摄属序问周三科竟。
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兴问科竟。

序述世尊垂答开二。一长行列示开二。初序赞许
开二。一赞请教益。】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

【当文四句赞请教益。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以
大云云一句。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262-D¶ 第 686c 页 X10-0686.png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前合赞
请教益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二。
一示教方便开二。一安居方便开二。一修自性觉
开二。一例见常修。】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
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
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巳说。」

【当文七句例见常修。善男子一句。一切众生一句。
若佛云云一句。有诸云云一句。若在云云一句。有
缘云云一句。如我云云一句。若佛住世者。化缘未
毕。若佛灭后者。双林唱寂。若法末时者。二千岁后。
此句一时齐修。有诸句简性乐修。若在句静无系
属。伽蓝梵语。此翻众园。有缘句动不脱离。如我句
例指前示。
二详示限修开二。一标法开二。一立
期安居开二。一修期念佛开二。一修期日数。】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
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安置净居。」

【当文三句修期日数。若复云云一句。若立云云一
句。安置净居一句。他事因缘者。菩萨利他之事。即
建道场者。无缘利他。即行自利。建于道场。为转秽
土成净土之因。当立期限者。剋时精进。破除亿劫
颠倒之想。此句圆觉世界因果。长期百二十日云
云者。乃初中后三番修證之期。初期多中期二十
262-D¶ 第 687a 页 X10-0687.png
日。中期多后期二十日。以初期有前三七日忏悔。
求示定轮顿渐修习。后乃正入道场忏悔求哀得
遇善境。中期唯正忏悔之三七日。不更有求定轮
之忏悔。故少二十日。后期则前经两番忏悔巳除
事理遮障唯直摄念。不更有忏悔之三七日故又
少二十日。大都三期正修俱八十日。当三八二十
四之渐轮数。十日一轮者。一轮具十方法界。一日
一方法界。故一轮具修十日。此句圆觉定轮期数。
安置者。安住不离。净居者。即所建之道场。此句示
不离道场宴坐摄念。
二念佛正观。】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
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当住之日悬诸幡华。」

【当文三句念佛正观。若佛云云一句。若佛云云一
句。还同云云一句。当正思惟者。不以三十二相见
如来而于声于色求之也。此句诫于佛在无起常
想。施设形像者。彰佛仪容。心存者。心王回向。目想
者。心所回向。以目即心。故不言见而言想。当正思
惟者。不以寂灭相见如来而沉空滞寂求之也。此
句诫于佛灭无生断想。还同如来常住之日者。达
像性等虚空同于生佛。悬诸幡华者。幡以却尘。华
以发觉。表遮照二用成就庄严。此句冥除断见如
法供养。合文上科共成修期念佛科竟。
二忏悔
摄念开二。一忏悔清净。】

「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
262-D¶ 第 687b 页 X10-0687.png
得心轻安。」

【当文二句忏悔清净。经三云云一句。遇善云云一
句。经三七日。释准前。稽首者。以头至地迟留徐起。
十方者。圆觉法界。诸佛名字者。称名如睹摄念净
觉。求哀忏悔。释准前。此句除染。遇善境界者。解脱
徵应。得心轻安者。烦恼心伏。此句获净。
二摄念
无生。】

「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当文三句摄念无生。过三七日者。在正修之八十
日。一向摄念者。摄念攀缘远离幻妄成净觉心之
前方便。此句示圆成性觉之清净心。建三观之无
碍行。乃道场之正修习。合文上科共成忏悔摄念
科竟。前合修期念佛科摄属立期安居科竟。

经夏安居开二。一示远二乘。】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
不假徒众。」

【当文二句示远二乘。若经云云一句。当为云云一
句。若经者。设遇也。夏首者。僧例安居在于初夏之
月。三月者。九旬禁足之期。此句标指二乘安居时
月。以菩萨行虽不同事必共制。故齐夏月。当为云
云者。示知别行。心离声闻者离声闻所期之證心。
入理无碍之法界。不假徒众者。假借也。声闻安居
假他作法。故须徒众。菩萨不尔。为修无上妙觉。入
事无碍法界。故于佛前作法。以大圆觉为伽蓝。是
262-D¶ 第 687c 页 X10-0687.png
乃所为菩萨之清净者。此句示无滥同二乘所作
失菩萨事理无碍之止住。
二显修妙觉开二。一
彰辞显法。】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
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
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
自性无系属故。」

【当文八句彰辞显法。至安居日一句。即于云云一
句。踞菩萨乘一句。修寂灭行一句。同入云云一句。
以大云云一句。身心云云一句。涅槃云云一句。至
安居日者。四月十六日。此句标时同禁。即于佛前
者。直资果證。别异二乘从僧依止。作如是言者。在
下之言。比丘者梵语。此含三义。一破恶。受戒三羯
磨成发善律仪破恶律仪。二怖魔。以能破恶。魔罗
惊怖出巳界域化巳眷属空巳宫殿。三乞士。乞财
资身成自清德为世福田。乞法修心成自慧行为
世导师。比丘尼者。尼女也。受具戒之女。优婆塞优
婆夷者梵语。此翻近事男近事女。谓受三归五戒
之男女堪近比丘比丘尼为承事故。某甲者。各自
称名。行异二乘。故兼俗众。此句因果圆即。踞菩萨
乘者。入觉因行别异二乘迷觉果證。修寂灭行者。
圆觉普照别异二乘不觉无明。此二句修习觉心。
同入者。无于立所炽然之异。清净实相者。根尘遍
满无坏杂性。住持者。圆照净光总持不动。以大云
262-D¶ 第 688a 页 X10-0688.png
云者。实相住持之所从建。此二句乃转五八识为
成所作智大圆镜智。以该果海身心安居者。行想
阴尽。生基清扰。性入元澄。如波澜灭。化为澄水。平
等性智者。七转识名。涅槃自性者。无分别智。无系
属故者。以无分别故绝攀缘。此二句乃转六七识
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以彻因原。通合四句乃成
就觉心。
二彰辞请友。】

「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
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当文三句。彰辞请友。不依声闻者。不共二乘同因。
此句简小。当与者。决定与也。十方如来及大菩萨
云云者。平等法会同居主伴因果自他一道感应。
此句显大。修菩萨云云者。圆满果德。大因缘故者。
修證妙觉。乃究竟净觉因缘令尽虚空法界众生
同入大寂灭海。是莫大之因缘。不系徒众者。徒众
称谓乃声闻法众。圆觉法会一切众生皆本成佛
平等住持。虽因果双彰。还因果圆即。冥情圣凡。谁
为徒众。在今不系者。即不依声闻也。故以无上妙
觉大因缘故发明之。此句释明所以不依声闻之
故。合文上科共成经夏安居科竟。前合立期安居
科摄属标法科竟。
二结名。】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当文三句结名。善男子一句。此名云云一句。过三
云云一句。此者。指上所标之法。示现安居者。菩萨
262-D¶ 第 688b 页 X10-0688.png
因行无非度生。故云示现。此句彰菩萨秘果行因。
过三期日者。初中后期修习巳毕。随往无碍者。遍
满随顺。此句彰修习成就无碍。前合释相科共成
详示限修科竟。连合例见常修科摄属修自性觉
科竟。
二离名言境。】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
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当文三句离名言境。善男子一句。若彼云云一句
非彼云云一句。若彼句标指大乘修人。非彼所闻
者。圆觉境界言语道断。有何所闻。一切境界者。戏
论诸法。终不可取者免生妄惑。乃令晓于异因以
绝非果。此句示断无明烦恼。前合修自性觉科共
成安居方便科竟。以答云何安居修觉之问。

修观方便开二。一示修开三。一修奢摩他开二。一
修自性觉开二。初顺觉行。】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
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

【当文六句初顺觉行。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
先取云云一句。静极便觉一句。如是云云一句。觉
亦如是一句。若诸句。标所修。先取至静者。依不生
灭心。不起思念者。依湛旋于虚妄分别。此句依觉
生定。静极者。永离分别。念寂无生。便觉者。得圆明
觉。此句定成觉显。如是初静者。成定之初。从于一
身者。无自身相。至一世界者。无世界相。此句示相
262-D¶ 第 688c 页 X10-0688.png
定成。觉亦如是者。觉显一身以至显一世界。盖所
谓静者。乃照寂义。所谓觉者。即寂照义。故有云静
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此句合觉随定显。
次显
觉相。】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
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

【当文三句次显觉相。善男子一句。若觉云云一句。
百千云云一句。若觉句示觉遍满相。世界中众生
起念之能知者。即如镜中像之显现于诸世界如
来心一义。百千句示定成就量。亦复如是者。如能
知于一世界之一众生起念也。合文上科共成修
自性觉科竟。
二离名言境。】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当文一句离名言境。释准前。前合修自性觉科共
成修奢摩他科竟。
二修三摩钵提科开二。一修
自性觉开二。一依觉观幻。】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
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

【当文四句依觉观幻。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
先当云云一句。依种云云一句。若诸句标所修。先
当忆想者。起观幻之心。十方如来者。遍满觉心。十
方世界者。遍满觉相。一切菩萨者。遍满觉行。此句
示从觉之体相用三法。非即非离以观幻本。依种
种门者。起诸幻法。渐次修行者。成就幻化。勤苦者。
262-D¶ 第 689a 页 X10-0689.png
度生功用。三昧者。堪忍不动。此句示从体相用出
生诸幻。以观幻用。
二发愿起幻。】

「广发大愿。自熏成种。」

【当文一句发愿起幻。广发大愿者。菩萨度生之清
净大愿。自熏成种者。由悲生智。现幻利生。合文上
科共成修自性觉科竟。
二离名言境。】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句释例前。前合修自性觉科共成修三摩钵提科
竟。
三修禅那开二。一修自性觉开二。一身心识观。】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
住灭念分剂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
不了知。」

【当文四句身心识观。善男子一句。若诸云云一句。
先取云云一句。如是云云一句。若诸句标所修。先
取数门者。取数息门了唯识境心王心所生起之
数。心中了知者。净觉照心元明了知。生住灭念者。
八识见分之三细无明。业相属生。转现相属住。六
粗无明智相属异。智言异者。异业转现之明了故。
相续相属灭。相续言灭者。以有灭斯相续故。文中
略异字者。摄灭字中。以先异后灭故。此生住异灭
乃无明妄心。故云念。分剂者。生住灭念之边际。头
数者。生住灭念之显出。然必分剂不混。而后头数
彰显。是则为于明了。此句是知心识数。如是周遍
云云者。如是生住灭念之了知。周遍了知于身之
262-D¶ 第 689b 页 X10-0689.png
四威仪所有分别念数。分别念数者。从身相出生
之执取计名字。造业业苦俱妄心识。乃八识相分
所有无明心数。无不了知者。分剂头数之了了明
知也。此句知身识数。
二世界识观。】

「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
所受用物。」

【当文二句世界识观。渐次增进一句。乃至云云一
句。渐次增进者。从知身心渐知世界。从知一世界
渐知多世界。此句示知心识数量。乃至得知云云
者。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世界因何建立。诸法何家
生灭。虽积百千世界滴雨头数。无不是无明心念
头数。故得了知。犹如云云者。以近况远。发明于所
得知。非妄想测度之知。乃圆明现量之知。此句示
知心识数相。合文上科共成修自性觉科竟。

离名言境。】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句释例前。前合修自性觉科共成修禅那科竟。连
合修三摩钵提奢摩他科摄属示修科竟。
二结名。】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当文一句结名。三言观者定成照寂。慧成观幻中
成觉识。皆顺圆觉普照。净性成行。初首者。修观之
初。方便者。从于取静忆想取数成修三观觉行。前
合示修科共成修观方便科竟。以答三观以何为
首之问。连合安居方便科入总示教方便科竟。
262-D¶ 第 689c 页 X10-0689.png

二示益修习开二。一圆修顿證。】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当文二句圆修顿證。若诸云云一句。即名云云一
句。遍修者。圆修也。勤行者。心心圆照。精进者。念念
圆寂。此句示圆修习。即名如来云云者。三观圆修
得同如来之寂灭。随顺清净觉行。故即是于如来
出现世间。非以三十二相为如来也。此句示成顿
證。
二随修渐證开二。先断妄业。】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
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

【当文四句先断妄业。若后云云一句。心欲云云一
句。当勤云云一句。先断云云一句。初句标根。二句
示障。三句示忏。常起希望者。希望障断道成也。有
此希望益勤忏悔。故令常起。四句断业。求胜上心
者。增上慢心。合憎爱等。乃六根本无明。
次随修
习。】

「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
渐次求證。」

【当文三句次随修习。三种云云一句。此观云云一
句。心不云云一句。初句单修。二句复修。不得者。不
得入觉成就也。三句轮修。渐次求證者渐次修观
求證净觉也。合文上科共成示益修习科竟。前合
示教方便科摄属次述正答科竟。连合初序赞许
科入总长行列示科竟。
二重颂总挈开二。一序
262-D¶ 第 690a 页 X10-0690.png
欲重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说偈言开二。一挈旨示教方便
开二。一挈旨安居方便。】

「 圆觉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欲求无上道
 先当结三期
 忏悔无始业
 经于三七日
 然后正思惟
 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


【二挈旨修观方便。】

「 奢摩他至静
 三摩正忆持
 禅那明数门
 是名三净观」


【二挈旨示益修习开二。一挈旨圆修顿證。】

「 若能勤修习
 是名佛出世」


【二挈旨随修渐證。】

「 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忏
 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
 佛境便现前」


【重颂文竟。前合长行共成序述世尊垂答科竟。连
合序述菩萨兴问科摄属该果净观方便科竟。接
合彻因断證清净科入总正宗分竟。】

【三流通分开二。一别详问答开二。一序述菩萨兴
问开二。一序问蹑次。】

「于是。」

【此序显贤善首菩萨从十一菩萨各各兴问圆觉
教理彻因该果义巳终了。唯在奉持流通。饶益末
世众生。所当知者。经教名字修习功德。与夫护持
262-D¶ 第 690b 页 X10-0690.png
经人流布教地。有所兴问成就奉持流通。
二序
问周三开二。一序述仪音开二。一序问威仪。】

「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
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句释例前。
二述请教益开二。一庆前闻法。】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
事。」

【当文二句庆前闻法。大悲世尊一句。广为云云一
句。不思议事者。圆觉境界。非思惟测度之所能知。

二申请四事。】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
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当文五句申请四事。世尊一句。此大云云一句名
字奉持。众生云云一句修习功德。云何云云一句
护持经人。流布云云一句流布教地。合文上科共
成述请教益科竟。前合序问威仪科摄属序述仪
音科竟。
二序结终始。】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句释例前。前合序述仪音科共成序问周三科竟。
连合序问蹑次科入总序述菩萨与问科竟。

序述世尊垂答开二。初序赞许开二。一赞所申请。】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
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
德名字。」
262-D¶ 第 690c 页 X10-0690.png

【当文三句赞所申请。通例二句。汝等云云一句。略
赞前二该摄后二。
二许答嘱受开二。一嘱令谛听。】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句释例前。
二受教默然。】

「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句释例前。合文上科共成许答嘱受科竟。连合赞
所申请科摄属初序赞许科竟。
次述正答开四。
一名字奉持开二。先彰经体。】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
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当文五句先彰经体。善男子一句。是经云云一句。
三世云云一句。十方云云一句。十二云云一句。诸
佛所说者。圆觉乃诸佛海。诸佛接因。皆显说圆觉。
三世如来者。过现未三世。之所守护者。过去如来
入圆觉涅槃。现在如来阐圆觉彰化。未来如来本
圆觉起因。此二句。一句诸佛利他。一句诸佛自利。
为诸佛宝。菩萨归依者。顺圆觉教化。此句为圣僧
宝。十二部经者。一契经诸经之长行。二祇夜经诸
经之重颂重颂长行直说者。亦云应颂应长行之
文有所偈句。三授记经诸经中授诸菩萨缘觉声
闻等作佛记。四偈经诸经之孤起偈句非重颂长
行者亦云讽颂。五句经诸经中无问自说者。六因
缘经诸经中因问有说者。七本生经诸经中如来
说自行因本曾为事。八本事经诸经中说如他前
262-D¶ 第 691a 页 X10-0691.png
世昔所作事。九方广经诸经中轨则修行包含道
理正理为方富有名广。十未曾有经诸经中说三
宝等甚希有事及诸弟子赞叹如来希有功德。十
一譬喻经诸经中设立譬喻开显旨趣。十二论议
经诸经中分别所说义设为问答明释广解者。此
总标如来所有言说之十二门。清净眼目者。如来
一代时教。总为众生开示圆觉。圆觉明悟如人有
目。日光明照得见一切。乃万行之本。此句为妙法
宝。
后列经名。】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
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
差别。汝当奉持。」

【当文六句后列经名。名经五句。汝当奉持一句。初
句总持。二句绝诠。馀释准前。三句大定。秘密者。非
思议境。王三昧者。为三昧之王诸定之首。四句不
异。决定境界者。本成佛觉随缘不变。五句不一。自
性差别者。如法界性不变随缘。汝当奉持者。知名
识体。是所奉持。合文上科共成名字奉持科竟。

二流布教地开二。一果极佛海。】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若
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当文四句果极佛海。善男子一句。是经云云一句。
唯佛云云一句。若诸云云一句。是经句理本。唯佛
句教主。若诸句行进。盖唯理本教主。唯佛如来。无
262-D¶ 第 691b 页 X10-0691.png
他能所。故乃修行增进直至佛地。
二因周法界。】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
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
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当文四句因周法界。善男子一句。是经云云一句。
亦摄云云一句。譬如云云一句。是经句显正。亦摄
句示兼。所以兼者。修习大乘未入究竟觉心不无
差别果證。譬如句喻明兼义。不让小流者。不让其
润济之利。蚊虻修罗饮水之得克满。正见海之不
让偏小溪流。蚊虻腹小喻小根众生。修罗腹大喻
大根众生。盖蚊虻饮小流水而取足充满。饮海流
水更无不得取足充满。修罗饮海流水而取足充
满。饮小流水或有不得取足充满。故并以为喻。令
见大海。能不让于小流。小流不能不让于大海。犹
顿教能摄渐修。渐修之不能摄于顿教也。合文上
科共成流布教地科竟。
三修习功德开二。一彰
劣显胜开二。一因度胜劣。】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
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当文三句因度胜劣。善男子一句。假使云云一句。
不如云云一句。假使者。设比之辞。纯以者。不杂他
物。七宝者。一金二银三琉璃四颇瓈五砗磲六码
碯七珍珠。积满者。竖高横遍。三千大千世界者。千
日月千须弥山之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如是小千
262-D¶ 第 691c 页 X10-0691.png
为一世界又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如是中千为
一世界又千世界乃一大千世界。是则有千小世
界千小千世界千中千世界之三千世界为一大
千世界。共有万亿日月须弥四洲。总名为一娑婆
界也。以用布施者。行檀波罗蜜也。然虽积界宝施。
皆身外之物。不能满足檀度。此句施劣。闻此经名
者。因名而得体。及一句义者。解义而悟心。皆能成
就般若。满足菩提。此句慧胜。
二果證胜劣。】

「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
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当文二句果證胜劣。假使云云一句。不如云云一
句。二乘果證无明。圆觉教彰净性。故如彼之多教
證。不如此之略宣说。以此宣说乃佛果自性。故尔
殊胜半偈者。随举一偈分别其半。所有理趣。合文
上科共成彰劣显胜科竟。
二极胜显胜。】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
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
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当文三句极胜显胜。善男子一句。若复云云一句。
当知云云一句。信心不惑者。闻经名圆觉。即信是
巳本心一切清净更无疑念随顺修习。此句显闻。
一佛二佛者。报化身佛。种诸福慧者。如来福慧二
轮具足供养亲近如来之人无不种所福慧。恒沙
佛所种诸善根者。入圆觉性海亲近供养满足圆
262-D¶ 第 692a 页 X10-0692.png
觉如来。此句显胜。盖能亲近供养一佛如来。巳非
他福可较。今乃直劣一二佛之种福慧。而云恒沙
佛所之种善根。其胜功德。非可容于思议者。前合
彰劣显胜科共成修习功德科竟。
四护持经人
开二。一嘱示护持。】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
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当文三句嘱示护持。汝善男子一句。当护云云一
句。无令云云一句。汝善男子者。非止呼召当机。乃
直嘱于在会诸众。此句付众。是修行者。修行圆觉
之人。此句嘱护。恶魔者。爱乐生死。外道者。计著邪
见。恼其身心者。魔以神力令于身不安于心暗昧。
外道以计取令于身执著于心续妄。令生退屈者。
退不精进。屈失佛道。此句示护。
二众禀护持开
二。一道场众开二。一禀命威仪。】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
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
白佛言。」

【当文三句禀命威仪。尔时云云一句。八万云云一
句。即从云云一句。尔时会中者。圆觉法会如法界
性。故道场众世界众总入会中。火首者。以头有火
𦦨。又云此力士。观火性得道。故以为名。乃化多淫
心成智慧火。由昔发愿于诸佛成道亲为力士降
伏魔怨者。金刚即彼所执宝杵之名以称其神。尼
262-D¶ 第 692b 页 X10-0692.png
蓝婆梵语。义翻强猛。又翻离结缚。以勇进故能离
诸结缚。此句序上首神名。八万句序众多上首眷
属。即从句序礼敬威仪。例释准前。
二陈辞护持。】

「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
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
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
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当文五句陈辞护持。世尊一句。若后云云一句。我
当云云一句。乃至云云一句。其家云云一句。有能
持此者。庆幸之辞。决定大乘者。圆觉法门究竟清
净了义修习。此句庆逢盛修。如护眼目者。圆觉修
人本法界慧目。群盲藉导。故护之诚切如护巳眼。
此句护持修人。道场守护令不退转者。此句护持
住处。盖住处不安亦使退故须护持。其家句护持
眷属及诸资具。此则摄在家修众。灾障者魔作。疫
病者鬼作。财宝丰足者。四事足备。常不乏少者。释
明丰足之义。以眷属资具。或遭灾病以及缺少。皆
足以恼乱修心。故尽护持。合文上科共成道场众科
竟。
二世界众开二。一诸天祐护开二。一禀命威仪。】

「尔时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
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

【当文二句禀命威仪。尔时云云一句。即从云云一
句。大梵天王者。娑婆世界主。二十八天王者。总举
三界之天王。欲界有六。色界十八。无色具四。共二
262-D¶ 第 692c 页 X10-0692.png
十八天天各一王。须弥山王者。即欲界地居天主
乃帝释也。护国天王者。即欲界初天四王守护国
界者。此句乃列三界天王皆悉护持。而大梵帝释
四王别标者。以其掌权世界为世间主故。即从句
礼敬威仪。例释准前。
二陈辞护持。】

「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当文二句陈辞护持。世尊一句我亦云云一句常
令安隐者。善祐护持。合文上科共成诸天祐护科
竟。
二诸鬼折护开二。一禀命威仪。】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

【当文二句禀命威仪。尔时云云一句。即从云云一
句。吉槃茶者。亦云鸠槃茶。此云瓮形。即厌魅鬼。其
形可畏。变化多端。住于林野领诸鬼众。是乃上首
故号为王。与十万鬼王者。同是上首。此句例诸鬼
王护持。即从句礼敬威仪。例释准前。
二陈辞护持。】

「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
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
微尘。」

【当文三句陈辞护持。世尊一句。我亦云云一句。其
人云云一句令。不退屈者。无障难故。此句护持修
人。一由旬内者。四十里界。侵其境界者。入四十里
内居止游行。碎如微尘者。以威折伏。此句折伏恶
鬼。合文上科共成诸鬼折护科竟。前合诸天祐护
262-D¶ 第 693a 页 X10-0693.png
科摄属世界众科竟。连合道场众科管于众禀护
持科竟。接合嘱示护持科该在护持经人科竟。纶
合修习功德流布教地名字奉持三科统归次述
正答科竟。贯合初序赞许科支出序述世尊垂答
科竟。并合序述菩萨兴问科入总别详问答科竟。

二通结信受。】

「佛说此经巳。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
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当文三句通结信受。佛说此经巳一句。一切菩萨
云云一句。一切大众云云一句。前合别详问答科
入总流通分竟。】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句释正白卷下之下(终)
* No. 262-D
圆觉经句释正白跋语

余往执橐[革*健]开幕浈韶获拜
罗峰和尚。于日亲山。蒙师悲悯惑溺接引多方。一语
当机。顿开心径。自是以来。轮刀上阵。恍如有见。皆师
慈诲妙力也。曾几何时。而师巳般涅槃。豁未谢尘缘。
属有楼船之役。扫塔末由。嗟夫慈云远逝。法雨潜滋。
262-D¶ 第 693b 页 X10-0693.png
浮根四尘。依然垢障。偶于穗城晤师上足宗符首座。
询师遗法。座曰。和尚笺注盈笥。其未流传者。有圆觉
句释。此吾师独出手眼。拈提脉络。觌面示人。如从十
二菩萨会上亲承旨授。盖翻圭峰之案。而别得未曾
有者。余受而读之。手迹宛然。逢师面谕。披卷未终。根
尘廓清。不觉踊身投地。曰善哉此正师所以阐扬曹
洞宗风者也。何啻初祖。以楞伽而显佛心宗哉。祖庭
秋晚。教法陵夷。人多迷指。况复得月。今师于晴空中
霹雳。欲人豁然苏醒。亟宜广传之。以惠来学。会有
西来尊者在犙禅师。于师为至友。盖同源合派。心目
一如此经奥旨。曾面相参证者。静虑之馀。细加较订。
诚为共手琵琶音玄绝调。欲获玄音要得圆闻。一落
意窝剑去久矣。既卒业。予捐金购梨。将三百片付剞
劂俾印布焉。使大地人人奉持。各證如来因地法行。
以满师悲愿。此一举也。佛言之。吾师诠之。在师较之。
其上足宗师守之。通豁梓而行之。法界众得而持之。
同归大圆觉中矣。敬为跋。

新安归戒弟子通豁江起龙和南谨识
262-D¶ 第 693c 页 X10-0693.png

* 圆觉经连珠
愚庵俍亭净挺 著

收于阅经十二种之第五故不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