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257-C¶
257-C¶ 第 459a 页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集注下


【○四清净慧章判修證高下二初请问三。

初进问威仪。】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
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二正陈词句二。
初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
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

【二请后二。
初正问位次。】

「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
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證所得云何差别。」

【举所證觉性问能證位地觉心一味因果阶差二
义既乖故须起问(圭峰)
二愿益未来。】

「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

【三三展虔诚。】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佛答三。
初赞许。】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
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
为汝说。」
257-C¶ 第 459b 页 X10-0459.png

【二受旨。】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三正答二初长行二初明六即位次有二谓理同
故即事异故六若知理同迷悟平等免于退屈若
知事异因果不滥免生上慢又此六即收凡圣尽
九界三道属初理即闻圆顿教属名字即五品观
行即十信相似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
十一位总为分真即妙觉则名究竟即也斯是天
台圆教判位宛与经合初理同故即三初法二。

初正示理同。】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證于
实相中实无菩萨及与众生。」

【圆满觉性三谛具足自性中也非性空也性有假
也有是具义以性具十界循界性而缘起法法即
性是则菩萨众生本是实相复何取證于其间哉
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亦此谓也实相即是觉
性异名(私注)非性者非前五性及贪爱等轮回差别
之性性有者前差别性皆有圆觉循随也圆觉不
守自生随缘遍诸差别之性诸性起时全觉性起
故法身不增不减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曰众生
无取无證者非当情之境(圭峰)
二徵释所以。】

「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證者。」

【以性夺修故菩萨众生二皆如幻指幻即性名幻
化灭如荆溪谓本虚名灭也既皆即性同一圆觉
257-C¶ 第 459c 页 X10-0459.png
故不复有能取證者(慈室)
二喻。】

「譬如眼根不自见眼。」

【若不明随缘不变幻化即性只作遣荡释上文者
何当此喻眼只是一谁为能见谁为所见(慈室)

三合。】

「性自平等无平等者。」

【圆觉自性性自平等性不自谓无平等者(竹庵)平等
一性天然如是是外无有能平等者若更云有心
外见法今学道人谁不谈性只为尚存能平等者
所以未能绝念归一(慈室)二事异故六二初总明大
意二。
初迷悟差别。】

「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
便显差别。」

【众生迷倒五住烦恼也一切幻化九界因果也不
达三障即是三德故曰未能除灭灭未灭者达与
未达矣耳五即名达理即未达复约五即前后相
望论灭未灭(私注)迷即不觉迷必对悟悟即始觉觉
有深浅故名字解心虚通观行伏而未断相似粗
惑先落分真断而未圆此四位中以幻修幻皆妄
功用至究竟果功用方息对前理即六位宛然故
云便显差别(东阳)
二复性一如。】

「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诸佛同證寂灭之理随顺者与本相应无乖违也
后二句亡能所实无寂灭之法亦无能寂灭者灭
257-C¶ 第 460a 页 X10-0460.png
之令寂(圭峰)巳入无功用地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复
性平等犹如虚空(竹庵)二别示六即六。
初理即。】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
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

【全体在迷名为理即纵禀权教觉性未明(东阳)不约
凡迷即无地位故先标此翻之彰信我体元空妄
想为有执为我故便生爱著我体所执我见能执
(圭峰)妄想我者错认四大及爱我者执我之见既执
此我保之为常生住异灭殊不自知从此身心遂
造诸业憎爱造业心也五欲造业境也(慈室)

二名字即。】

「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
性自劳虑。」

【善友知识也教令禀教也开悟知解也知我身心
是本觉性起亦圆觉灭亦圆觉解妄为真故云发
明此生劳虑虽未能忘到此巳知全性而起故曰
性自(慈室)发明起灭慧照朗然显发心性无始妄习
一时悟现以冥真之慧照起灭之念起之与灭念
念皆知翻前不知念念生灭即知等者此生灭心
迷性之时性即起灭妄念还自劳役心虑(圭峰)悟圆
觉性不离起灭故曰发明即达日用现行烦恼全
是如来根本大智此举果證以教初心故曰教令
开悟后二句直解为优(私注)
三观行即。】

「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
257-C¶ 第 460b 页 X10-0460.png
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此位顿伏三惑观与理冥故云劳虑永断得法界
净既伏必断名为永断然此观解尚存能所故障
圆觉不自在也随顺只是相应之义结名凡夫者
天台定为圆教外凡亦名五品位具出法华分别
功德品(私注)
四相似即。】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
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此能见前净解为碍故断解碍然能见智名曰见
觉先断二惑(见思尘沙)得六根净似后真證如鍮比金
住此见觉还名觉碍碍于圆觉不自在也天台十
乘有离法爱离此见觉入后分真问前位顿伏三
惑此何二惑先断曰初心用观事理顿忘三观一
心故能圆伏然智有微著惑有粗细约智明断不
无前后故譬冶铁粗垢先去(私注)五分真即四十一
地分證三德分破无明始从初住终至金刚分三
初證理三。
初法。】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
与照者同时寂灭。」

【有照有觉指前二位照是净解觉是见觉二皆有
住故俱名碍称性之照故云常觉照而非照故云
不住又照是所照者是能能所俱泯故云照与照
者同时寂灭(私注)亦不可同凡夫故云常觉不同地
前故云不住(圭峰)
二喻。】
257-C¶ 第 460c 页 X10-0460.png

「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巳断故无能断者。」

【人喻能照首喻所照所照既寂能照亦亡(私注)

三合。】

「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巳断灭无灭碍者。」

【实相无念有照即碍若立能照照达妄念还成以
碍灭碍如以声止声也又能观观即无明是所观
即前有照有觉故曰碍心自灭诸碍后二句泯能
(私注)二忘教。】

「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
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

【夫设言象在于得意无言象而倒惑执言象而迷
真故以标月之指喻于言教谓见月须藉指端悟
心须假佛教因指见月见月忘指因教诠心悟心
忘教存指则失真月执教则失本心意令證实忘
标故云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等者正明诸佛同以
言诠显理故文殊般若云总持无文字文字显总
(圭峰)
三结位。】

「此名菩萨巳入地者随顺觉性。」

【若云入地方破无明是别教义今是圆位借别名
耳又四十一位之所同依故总云地(私注)六究竟即
三。
初示境。】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
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
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
257-C¶ 第 461a 页 X10-0461.png
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
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初二句总标也列十对法皆同真实一识智对无
念则得其正念是智也有念则为失念是识也念
本自空元自无念故皆解脱二成破对众缘相会
曰成缘离曰破又进修曰成毁谤曰破缘无自性
成破一如故皆涅槃三愚智对四邪正对五真妄
对六染净对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恚痴亦复然
七依正对八苦乐对九有性无性对有性者三乘
性也无性者阐提性也非唯他日回心现巳齐成
佛道十缚解对佛顶经云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上
之十对名相虽异其意不殊但缘佛證觉心心无
取舍故得诸法普同圆妙(圭峰)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者总标三障即三德下别约德障离成十对当准
圭峰疏解但此经明二乘作佛不异楞伽密对菩
萨也(鄣南)
二明照。】

「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

【平等大慧深广如海此慧离念诸相皆空(东阳)

三结位。】

「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结果位也起信论云如菩萨地尽满足方便一念
相应觉心初起心无初相以远离微细心念故得
见心性心即常住名究竟觉(圭峰)二显入位法门三
初圆修行相二。
初的示安心。】
257-C¶ 第 461b 页 X10-0461.png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
不辨真实。」

【文有四节每节二句妄念攀缘取著外法也念则
违觉故令不起若求真舍妄犹弃影劳形若灭妄
存真似扬声止响境从心现元是自心若加了知
即迷现量能知既寂即真实知真实即知谁知真
实如眼不自见等(圭峰)此举十二时中至要之术金
刚般若云离一切相则名诸佛(鄣南)行者当知一切
时处身心依正俱是法界常空假中如珠走盘无
可留影性德妙行无越是矣(私注)
二依法悟入。】

「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
随顺觉性。」

【彼当机众若闻此方便心无疑惑体达分明领受
任持则坦然合道亦同金刚经中不惊不怖不畏
甚为希有等(圭峰)
二宿植德本。】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巳曾供养百千万亿恒
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

【验今开悟顿契佛心方达宿因曩承熏习(圭峰)

三印成佛智。】

「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由斯而得因果相摄决定无疑是以如
来印言成就(圭峰)二偈颂二。
初标举。】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257-C¶ 第 461c 页 X10-0461.png

【二正颂三。
初颂理同故即。】

「 清净慧当知
 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證
 无菩萨众生」


【二颂事异故六。】

「 觉与未觉时
 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
 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
 名为遍随顺」


【初二句颂总标次一句观行次一句相似二句分
證二句究竟缺理即名字亦可以觉未觉兼之(私注)

三颂入位法门。】

「 末世诸众生
 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
 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
 功德巳圆满
 虽有多方便
 皆名随顺智」


【后二句总颂位行虽差皆随顺智(私注)。】

【○三不定行證四。
○初威德章显示行体二。

初请问三。
初进问威仪。】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
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二正陈词句三。
初庆前。】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
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觉心焕发故曰光明一念顿忘即登圆住不藉劬
劳肯綮修證也(私注)
二请后二。
初举喻立理。】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
257-C¶ 第 462a 页 X10-0462.png
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

【城喻圆觉门喻行门前说观行理趣分明今复咨
询忽涉非分故先立理请更投机(圭峰)

二正请行法。】

「惟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
总有几种。」

【方便渐次问所修之行总有几种问能修之人(圭峰)

三显益。】

「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
如来大寂灭海。」

【三三展虔诚。】

「作此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佛答三。
初赞许。】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
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二受旨。】

「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三正答二初长行四初指体标行二。

初指体开解。】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
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

【夫大圆觉体最胜最妙遍一切法生佛一如十方
如来皆由證此故云出生以理融行行无不同(东阳)
257-C¶ 第 462b 页 X10-0462.png
无上妙觉者性德之体真妄同依遍诸十方出生
如来者体量周含诸佛同證与一切法同体平等
者体德遍具无非圆觉(私注)
二标举数。】

「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随其根性设教多端循谓循随性谓根性众生根
性虽有万差而此三门一切收尽(圭峰)一即无差三
即是差此乃无差之差无非是性故云循性差别
当有三种(慈室)性德之行随根修入根既不等法亦
何穷如病有千源药生多品然覈论性德三谛天
然真谛者泯一切法俗谛者立一切法中道者妙
一切法至三即一至一即三处凡为三因在圣为
三德大论则曰一心三智天台则谓即空假中此
经则以静幻寂为行相也盖依谛立观全性发修
依真立空破一切惑依俗立假建一切行依中谛
立中观究竟一切性法界绝待然此三观既全性
发实匪修成故于一心宛有三用俱破俱立俱绝
对待非次第而入非并别而观十方如来依此成
佛无边行海圆摄无遗此经三种并存梵音一奢
摩他华言翻止以寂静为相义当空观二三摩钵
提此翻等至亦云等持以幻化为相义当假观三
禅那此翻静虑双离静幻以寂灭为相义当中观
说虽次第用在一心全三之一一必具三次章纵
有单复前后实解圆而行不定耳故此皆标悟净
圆觉下文亦曰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
257-C¶ 第 462c 页 X10-0462.png
相住持又云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
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识此意矣不唐驾说又
此三皆以观为名者圆觉章云修此圆觉三种净
观是名三观初首方便三种净观随学一事三文
称观敢不依凭若奢摩他翻止辨音章云清净定
轮者须知寂而能照照不离寂譬如止水无波然
后能鉴虽定慧不二从别名观又观所依定故称
定轮后偈云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楞严三名
与此不异各从经意三皆名止涅槃中三名义少
殊一奢摩他翻止二毗婆舍那翻观三优毕叉翻
止观等虽二名不同体亦无别禅那以双遮为离
优毕叉以双照为等也(私注)方便者所修习法皆以
此为门户故由之而巳治病以药病愈药何用哉
圭峰依经立三观名一泯相澄神观二起幻消尘
观三绝待灵心观同天台三观空假中也他云异
者此明用心方便彼则推穷性相此不立境彼多
生解今谓无有用观而不立境以观依境立故初
心解则俱解后心行则俱行无非方便巳如前说
天台诸文推穷性相此依龙树遣荡观门为破执
故执若巳破何必推穷为求当理不敢分宗(竹庵)
不穷诸法性相妙观于何处用若不对乎三谛安
知全境为智呜呼当宗尚昧况他人乎(慈室)

二正明行相三初奢摩他三。
初标解。】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
257-C¶ 第 463a 页 X10-0463.png

【发心修行欲趣佛果先须了悟身中净圆觉性以
为行本本即解也依解而修方为妙行膏明相赖
目足更资故下标本皆同此矣(圭峰)此圆觉体万行
根源苟非先悟则徒为苦行非涅槃因(东阳)此悟即
解悟也(慈室)二释行二。
初修观破障。】

「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
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觉心初建力尚尪微理宜取静安详方能展照以
静澄念见分别之识烦劳动扰因静生慧故名静
慧客非本性尘污自体身心尘妄不起名灭(圭峰)
心客尘者烦恼在心约取计说如身见等故云身
(鄣南)念境也觉观也若以三观对破三惑此当空
观发一切智则客尘烦恼体是见思假破尘沙中
破无明若准次章单修静行有曰永断烦恼究竟
成就不起于座使入涅槃既云究竟涅槃合是三
德秘藏以證验修必一观而三观三惑一体而破
也楞严第一陈如委答客尘二字意指见思与今
少异(私注)
二行成显德。】

「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
于中显现如镜中像。」

【由离根境内心自闲寂静清虚轻安调畅喧尘永
息粗重长袪十方佛心于中显现者此明感应众
生圆明性体与佛无殊但以妄情凡圣似隔今身
心相尽妄念不生圆觉妙心凡圣交彻理实而言
257-C¶ 第 463b 页 X10-0463.png
我之身心亦能遍现十方佛中今但约入观者为
主故云诸佛于中显现(圭峰)寂静即真谛之体菩萨
證此非小乘固执故云轻安世界依报也佛心正
报也见思粗垢既尽则中忘而外融任运与十界
凡圣依正同一真空故能眼见障外色耳闻障外
声楞严明返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
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乃至一切如来密圆净妙
皆现其中亦此位證相镜喻寂静像喻依正(慈室)
圆觉体德量遍融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智明体显
鉴净像生此亦三谛圆彰不止真空而巳(私注)

三结名。】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此翻云止定之异名寂静义也谓于染净等境心
不妄缘故寂静是显相止是释名此既修止三皆
名观者此宗必具理事定慧皆无障碍故约止修
观也(圭峰)定慧不二准文从别如前巳示焕疏用三
止释此行三观释幻行求之过矣今所不用(私注)
三摩钵提三。
初标解。】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

【二释行三。
初正示修发。】

「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
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
大悲轻安。」

【心性是识识与根尘各无自性故名幻化诸幻即
257-C¶ 第 463c 页 X10-0463.png
幻智也幻者即根本无明是能幻之者除幻者依
如幻始觉力分觉根本不觉变化等者随机应化
说法开示如幻众生也根尘既消自他无二故能
内发同体大悲悲从定起非其爱见故轻安畅适
(圭峰)幻者即心识根尘大悲乃俗谛之体(慈室)觉知根
尘幻化不实此定境也即起诸幻下正明修观起
幻除幻自行断惑变化等者化他出假四教四门
门门四谛知病识药授药方法一一投机故曰变
化诸幻而开幻众然此幻相并须心观照知历历
然后起用天台止观曰如来在昔以渐顿观心偏
圆具足依此心观为众生说即其义也由起幻故
下观成所发次章明单修幻行既曰不失寂念及
诸静慧故不可单以俗谛定今所发(私注)

二重明离相。】

「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
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

【一切菩萨等复牒所修彼观下正明离相非同幻
故者约智忘境非同幻观等能照亦寂谓非同幻
境之观亦皆是幻能所俱遣药病两忘故云幻相
永离(私注)
三总结举喻。】

「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

【土喻性德苗喻观行观行增进如土长苗圭峰云
如种谷等依土长苗收子之时苗土俱弃种喻觉
心土喻幻法苗喻幻智今谓经喻生长何以灭义
257-C¶ 第 464a 页 X10-0464.png
消之耶况偈云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鄣南)

三结名。】

「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亦名三摩钵底此云等至等持之中能至圣位故
(圭峰)等至者幻智于彼所化之境平等普至也今直
作假观释之(慈室)既前标圆解亦举一即三所谓一
假一切假也圆觉章有云三摩正忆持(私注)

三禅那三。
初标解。】

「善男子若菩萨悟净圆觉。」

【二释行二。
初明修相。】

「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
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
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
不相留碍。」

【了知身心皆为挂碍者无知觉之明为能离也非
心虑知非身觉触明者能离之体碍无碍境者能
所俱遣亦可碍谓生死无碍涅槃也受用者属巳
资缘世界者共居国土相在尘域者依正互相由
藉而住自五品来生身得忍皆住分段纵入变易
亦未离阴此皆属碍即无碍故如器中锽也但法
文中未见即无碍义须下喻显译者之巧也如器
下喻烦恼下合圭峰云锽字不定恐译人错遂为
三释一依锽字音横训和训乐非器中声取其声
势击罄之类其声锽锽然译人稍拙二作矿音同
257-C¶ 第 464b 页 X10-0464.png
即大钟也或写错以鐄为锽三作簧音黄即笙簧
之类以有簧之器非一故不局笙中簧乃云器中
簧也此则译人不善此方音韵文字故字与音俱
错他疏皆依此解今谓圭峰之疏多罪译师盖伤
于博达矣且一代翻译文质相称无出觉救所译
此经岂错一字遂受不善方言音韵之责广韵注
锽字云说文音皇何得专以横音为咎耶世人鞔
鼓内藏铁锽二条取声韵之远今经正取器微声
大以喻即碍处达无碍也(鄣南)不取幻静至永得超
过碍无碍境显双遮二边正入中道受用下明中
道观体周圆无际相在之相宜去声呼秪是身心
等相一一即中虽局而遍(私注)
二示观成。】

「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
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

【寂灭即中谛之体菩萨住此而不著故曰轻安(慈室)
三谛俱中故名寂灭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者妙圆
觉智契中道也自他等者此寂灭境虽遍一切法
而离一切相计五阴名众生执长龄为寿命(私注)

三结名。】

「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此云静虑正是双遮之体此亦直作中观释之(慈室)

三总结彰圆。】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
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
257-C¶ 第 464c 页 X10-0464.png
种事业若得圆證即成圆觉。」

【此三门皆依悟净圆觉而起观行观行亦皆趣入
圆觉始终不离故云亲近随顺佛及菩萨同證同
修随机随事行相各异或多人同修一门或一人
具修多行然必皆依此三种业或具修三或单或
复具如二十五轮所明(圭峰)既三皆圆觉又云圆證
验非单浅次第之行随机同异行体唯三(私注)

四较量显胜。】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
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行一刹
那顷随顺修习。」

【偏小属权圆乘称性日月爝火焉得与齐(私注)

二偈颂二。
初标举。】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二正颂三。
初颂标解。】

「 威德汝当知
 无上大觉心
 本际无二相
 随顺诸方便
 其数即无量
 如来总开示
 便有三种类」


【二颂行相。】

「 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
 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


【三颂总结。】

「 三种妙法门
 皆是觉随顺
 十方诸如来
 及诸大菩萨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圆證故
257-C¶ 第 465a 页 X10-0465.png
 名究竟涅槃」


【○二辩音章明不定相上三法门约机偏好次第渐
修一念圆修或单或复前后更互故曰不定行虽
不定解必依圆(私注)分二初请问三。
初进问威仪。】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二正陈词句三。
初庆前所闻。】

「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

【二问几修习。】

「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

【前说三观虽行相分明未审菩萨所修为一人具
三为三人各一为前后为同时为依次为超次(圭峰)

三申请问意。】

「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三三展虔诚。】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佛答三。
初赞许。】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
谛听当为汝说。」

【二受旨。】

「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三正答二初长行三。
初叙意标数。】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
257-C¶ 第 465b 页 X10-0465.png
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
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圆觉无修明所依本依末觉等明诸轮意轮者摧
辗义能摧惑障令正智转(圭峰)本无修习所修之法
及修习者能修之人性德无作也依于未觉幻力
修习者依于不觉而有始觉修德之行也定轮者
大经云能观心定名为上定(鄣南)
二列示修习三
初三轮单修二二十一轮互修三一轮圆修悫疏
于此二十五轮约喻各立一名圭峰全用今但准
经静幻寂相科释也(私注)
初三轮单修三
初静行。】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
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二十五轮皆有标列结亦应一一标云悟净圆觉
文繁故略不起法空之座便入寂灭涅槃(圭峰)初门
观行虽渐发心教法皆圆流通末章云顿机众生
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是矣只为圆法自
在所以随机入门不妨单复修习从渐入顿也(竹庵)
修时虽单所入涅槃既属圆顿岂不一即具三下
二观准此(慈室)问单修一种舍馀二否不舍非单舍
则幻行云何不失寂念及诸静慧答存三用一非
舍二轮(鄣南)
二幻行。】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
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257-C¶ 第 465c 页 X10-0465.png
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欲尽化度须佛加被故云以佛力等寂念中也静
慧空也(慈室)虽变化种种作用既标结云修合是观
心所照妙假亦可自巳觉力名为佛力陀罗尼者
中道总持圆觉异名耳前文云有大陀罗尼门名
为圆觉(私注)
三寂行。】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
便證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灭者绝念也独者不假诸行是绝待义(圭峰)灭幻者
遮假岂不遮空既双遮入中又證实相一即具三
弥为可信(私注)二二十一轮互修三初七轮静观为
首幻寂兼修次七轮幻观为首静寂兼修后七轮
寂观为首静幻兼修此三七中各有三意初二轮
复修次二具足修后三轮齐修且初七轮依文分
七初先静后幻。】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
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二先静后寂。】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證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以静慧故静也證至静性寂也烦恼因亡生死果
(圭峰)
三先静次幻后寂。】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
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
257-C¶ 第 466a 页 X10-0466.png
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四先静次寂后幻。】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巳后起菩萨清净妙行
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
三摩钵提。」

【五先静齐幻寂。】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六齐静幻后寂。】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
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七齐静寂后幻。】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二七轮幻观为首静寂兼修七。
初先幻后静。】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
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二先幻后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
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三先幻次静后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四先幻次寂后静。】
257-C¶ 第 466b 页 X10-0466.png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五先幻齐静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六齐幻静后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七齐幻寂后静。】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然后住清净无作静虑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三七轮寂观为首静幻兼修七。
初先寂后静。】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
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二先寂后幻。】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三先寂次静后幻。】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四先寂次幻后静。】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
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
修奢摩他。」
257-C¶ 第 466c 页 X10-0466.png

【五先寂齐静幻。】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六齐寂静后幻。】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
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七齐寂幻后静。】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
此菩萨者名齐修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三一轮圆修。】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
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圆顿妙观造境即中故云圆合一切之言该乎十
界依正因果又十界性相法法皆实无非三谛故
云于诸性相无离觉性绝念而观三谛觉性故云
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也(私注)
三总结劝修。】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
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
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
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
就。」

【此示修习法式梵行戒也寂静定也思惟慧也具
戒定慧心在观门如是修行必定成佛忏悔等者
多生业累恐障净心忏悔求哀发露先罪日数若
257-C¶ 第 467a 页 X10-0467.png
少虑不精诚三七日中巳彰恳祷书二十五轮名
字文句置道场中礼拜虔诚精祈一行若自的乐
一门随便修习若胜劣难分不能自决即凭圣力
以卜应信手取之不宜简择依所检结开而视之
顿渐自知无贪馀观心怀疑阻并失前功纵使再
修稍难成就据根验理必在于兹无乃等闲轻于
事相(圭峰)忏悔有三作法取相以无生为主语泪俱
下故曰求哀(东阳)三七日非正修且决择所修耳标
者纸签之类记则二十五名必束聚之次则哀祷
我于何观有种何观相宜信手于中以一签结之
然后取视或得二十四轮为渐后一轮为顿岂复
疑此观不成悔彼观不得耶(慈室)后圆觉章云此观
不得复习彼观以验诸轮渐顿不定(私注)二偈颂二
初标举。】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二正颂三。
初颂叙意。】

「 辩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二颂修习。】

「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
 并法不随顺」


【如来者长行不言且据因行今具举因果耳唯除
257-C¶ 第 467b 页 X10-0467.png
顿觉人并法不随顺者此二长行亦无谓今明不
定行證故约渐顿明二十五种若圆顿行證之人
并于此法不信顺者则不可言无不因此得成菩
提故曰唯除等圭山两解今用次义须者往捡(私注)

三颂结劝。】

「 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
 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三净业普觉二章示法病二。

初净业章示我等四病二初请问三。

初进问威仪。】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
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二正陈词句三。
初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
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
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广说三种法门诸轮绮互乃于觉性无差别中而
辨其相名不思议事调御者十号中一佛具万德
名亦无量如华严名号品(东阳)此悟因行也夫果德
称真约理可照因行治染体解是难今一念备知
炳然齐现如琉璃瓶盛多芥子故深慰矣(圭峰)

二今问。】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大众迷闷
不入。」
257-C¶ 第 467c 页 X10-0467.png

【因闻上章圆觉清净本无修习故今得以扣请(慈室)
染污者须约修德不觉而示性德本觉何染之有
(鄣南)
三请答。】

「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
生作将来眼。」

【三三展虔诚。】

「说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佛答三。】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
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二受旨。】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三正答二初长行三初略示二初举过正酬二。

初从妄生妄。】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
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
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
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无始者未曾悟故故下有生盲之喻妄想者无中
横计我人等者统为我相展转约义故有四名四
名复有二相一迷识境二迷智境初者情识所计
谓取自体为我计我展转趣于馀趣为人计我盛
衰苦乐种种变异相续为众生计我一报命根不
257-C¶ 第 468a 页 X10-0468.png
断而住为寿者如金刚两论所说(天亲无著)迷智境者
證悟觉性而带能所从粗至细展转遣之即此经
说至文当知颠倒者真我本有迷之谓无妄我本
空执之谓有由此下十句初四句由迷起惑次二
句由惑造业次二句由业招报后二句反于三道
堕于二乘又总当二乘宗中生灭四谛初六句集
谛次二句苦谛次一句道谛后一句灭谛由此便
生憎爱二境者由执四相为实我体所以于自生
爱于他生憎顺我者爱违我者憎于虚妄体重执
虚妄者四大五蕴迷性妄生众缘假合巳是虚妄
更于其上重执我人二妄生业至苦乐果故名为
道业成即受生死流转厌流转者息缘断惑见涅
槃者趣寂沈空(圭峰)三道流转此乃六凡妄见涅槃
乃二乘界须知九界背性成迷尽成染污(慈室)此经
四相对彼金刚谓迷智境若望中道究论能执亦
是识情以众生无始未离念故故云妄想执有等
又此虽约證悟了觉以辨四相似从粗至细展转
浅深然详经意恐一一相各有粗细俱浅并深竹
庵云此章除四颠倒我为根本我执有粗有细今
现行粗执也至于地位中人微细执我自不知觉
未能断除若尚在信解我相浩然况未真正粗执
我相全同凡俗其增长我慢盖学佛者之大病也
宜乎熟读此之一章现行执我如破家贼(手鉴文)
爱二境者虽憎爱属心由心逐境迁以所显能故
257-C¶ 第 468b 页 X10-0468.png
云也于虚妄体重执虚妄者认四颠倒为我体从
我体起憎爱故云重执(私注)
二障觉成迷。】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
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以妄想故障清净觉然本觉元如迷情自隔非觉
违拒不容入也其能入者离念即觉亦非觉性挽
之令入动念著有息念沈空是故动息皆归迷闷
前明从妄生妄正答因何染污此段结酬迷闷不
入也(私注)
二重覈妄本三。
初徵牒。】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巳主宰。」

【动念既为背觉息念即合契真何故皆称迷闷由
有无始根本无明为我主故动是我动息是我息
我相既在动息俱迷(圭峰)
二转释。】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
不自断命。」

【背觉巳来未逢师教动乖佛慧有若生盲身心诸
法无非圆觉以不了故全是无明无明我执如人
爱命不自断也(私注)
三结过。】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人若爱我则顺人若违我则憎以此之计滋养无
明从始至今无由得断(慈室)相续者本从无明而憎
爱憎爱还熏无明种子现行相续不断将此求道
毕竟不成(圭峰)二广释二初列释四相略疏云然此
257-C¶ 第 468c 页 X10-0468.png
我等行相殊常常者但约迷执初果巳除此乃直
就修證罗汉未晓一约事验我二悟我成人三了
迹迹生四潜续如命又云虽约计执浅深说有四
相差别然唯是我见故经文除别列四名之外节
节皆有我字若除此执便是圆觉详夫略疏释此
四相巳非初心现行粗执钞指界外尘沙无明今
准前文由执我等妄见流转后文不了四相经劫
修道但名有为不成圣果经意正该见思粗垢则
知圭山取义太过又约计浅深说四相者且初一
相自有粗细浅深之判亦恐不尔窃谓初心学者
偏乘暗證未得谓得展转横计无越四执是则證
非绝念悟犹背性證悟既尔了觉亦然以皆存我
俱妄想故故曰认四颠倒为实我体乃至动息皆
归迷闷竹庵指为现行粗执似有眉目若地位中
种智未满我执微在以金刚前皆属凡故故曰其
心乃至證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又曰其心乃至圆悟涅槃我人既然馀二例尔经
文存略读者应知俱浅并深匪敢诬也(私注)文为四
初我相二初标显粗执二。
初约法标。】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證者。」

【舍妄證真名我相以执所證故(竹庵)者之一字正指
我体(慈室)心所證者圭峰云心谓第七识所證即第
八识见分一切众生任运执为内我今谓第七名
二乘识沈空之心其位巳深此文且约凡夫现行
257-C¶ 第 469a 页 X10-0469.png
见思之我下文證于如来等方竖论七八识耳所
言證者取著为义故下云是故證取(鄣南)

二约喻显。】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弦缓摄
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现我体。」

【弦急缓慢支体不调手足失度之状(圭峰)安则忘身
针艾疼楚则认我也譬修行者无證则巳有證则
著故合云是故證取方现我体然金屑虽贵落眼
成翳如下文云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彼末世众生
习菩提者以巳微證为自清净由不能尽我相根
本此非凡鄙境界学佛高流所当深诚也(私注)

二结指细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
是我相。」

【心證是能如来下是所也又所證中了知是能涅
槃是所不忘能所即是我相(圭峰)乃至等者非但凡
时取證属我等觉后心转依之日尚有此我也(鄣南)

二人相二。
初粗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
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巳超过一切
證者悉为人相。」

【心悟證者觉前非也者字正名人相不复认我乃
不作證心悟亦如是同前非也(圭峰)执能悟为人相
(竹庵)
二细执。】
257-C¶ 第 469b 页 X10-0469.png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
殚證理皆名人相。」

【圆悟是能涅槃是所殚尽也既入地位虽尽除證
理之执尚少存能尽之悟故成人相(私注)

三众生相三。
初标示。】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觉前能悟悟是所觉悟既成所觉又名能展转无
穷皆成能所能所及处皆是相待了此无定故离
前非计所不及谓免诸过不觉此计又是众生众
生者不定执一之谓也亦是众多生起不断绝义
(圭峰)对上我人立此一名我相执所人相执能各计
一边非众生义今众生相非我非人双义名众也
(鄣南)
二举喻。】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
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
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借世人语以为义势显众生相非我非彼者以是
众生故非我也既云我是复非彼也非彼我故者
非彼人之我(圭峰)
三结指。】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證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
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了證者空则我不及了悟者空则人不及存有所
了名众生相者心不忘故即上者字(圭峰)

四寿命相二。
初正释。】
257-C¶ 第 469c 页 X10-0469.png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
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即心之照故云清净觉前三相名觉所了拟将此
智修习一切无漏之业又业是业用一切作用之
智名为业智虽能除妄而不自除故不自见不自
见故犹如命根如命根者兼取相续之义(圭峰)执无
漏智业相续不断犹如命根名寿者相非世有寿
此取如一期报得煖息识三事连持命根不断以
喻执我不断故名寿者(竹庵)忘前了见且云清净存
能照觉复若命根者字正指能觉之见一切业智
所不自见者恐是凡圣所修业智不自见此能觉
微念(私注)
二显妄。】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
离尘故如汤消冰无别有冰知冰消者存我觉我亦
复如是。」

【若心照见前诸妄想称一切觉此觉未妄皆名尘
垢以存能觉觉所觉故故云觉所觉者不离尘故
尘垢只是染污之义经意正显能觉是妄略疏谓
一切觉者是前三相读者详之汤喻能觉冰喻所
觉所觉既尽能觉岂存故云无别有冰知冰消者
若执有冰能知冰消则同存能觉我觉前我相故
云存我觉我亦复如是略疏谓以喻反显以法顺
合也问初章云圆照觉相永断无明如何此中照
觉俱荡曰显理须照遣执须亡天台止观单复四
257-C¶ 第 470a 页 X10-0470.png
见无言穷逐皆此例也又圆照者不动一法绝念
而游事理顿忘圣凡平等言之不易行者方知(私注)

二迷成法障三初有我失道三。
初标示。】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
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前三教时长行远未生圆解终不能成圆教圣果
以深况浅博地凡夫故可知矣(鄣南)正法末世者正
宗佛法之末世也夫正法之时修则皆證末世之
时人多取相今既取證相则正法亦同末世若遇
此教了达病源则虽末世还同正法(圭峰)释迦法中
正像各一千年理教行果四法俱备名为正法虽
有教行證果者少名为像法但存理教行證俱无
名为末法末法一万年非谓全无约多分说(东阳)

二徵释六。
初久修如何不證徵。】

「何以故。」

【劫数既多行又勤苦以何义故不證圣果(圭峰)

二认我取證非真释。】

「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
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有何妄法不从我生故云一切(慈室)贼若在外犹可
堤防养之为儿如何捡护又知贼是贼贼无能为
认之为儿宁免破败(圭峰)
三取證如何妨道徵。】

「何以故。」

【纵使认我取證何以便妨于道(圭峰)
257-C¶ 第 470b 页 X10-0470.png

四爱寂憎喧非脱释。】

「有爱我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
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夫生死轮回本由憎爱欲求解脱须尽二源今爱
涅槃还是本爱今憎生死亦是本憎弃苦欣乐虽
殊憎爱元是本习带之修道佛果岂成伏我爱根
为涅槃者由伏不起似涅槃相以似为真故云尔
也本爱涅槃拟除生死爱心既在真生死根爱根
憎苗岂名解脱(圭峰)执我故起憎爱故云我爱及云
憎我若以涅槃为二乘所證则爱是法爱即界外
别惑真变易生死之根本也焕云二疏皆用此意
但与下赞喜谤嗔义似有碍以證空者无嗔喜故
(私注)
五何知證法非脱徵。】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

【法者涅槃由前释云爱涅槃者名不解脱故此徵
云若爱生死许是系缚今悟涅槃是寂灭法以何
相知云不解脱(圭峰)六赞喜谤嗔验我释谓实證者
必无我无我故即无嗔喜今为法嗔喜即知證法
非真我未尽故文二。
初标我未尽。】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巳徵證为自清净
犹未能尽我相根本。」

【徵證清净正是我体(慈室)
二以境验知。】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
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
257-C¶ 第 470c 页 X10-0470.png
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世境违顺粗重易明唯就法门最难觉察但言为
法嗔彼度此不知此心元是我相潜伏藏识者种
子也游戏诸根者现行也因对外境验得内心我
执犹坚潜藏相续(圭峰)含藏种子正指第八识若据
游戏诸根应是六识今就圆论通言黎耶(慈室)

三总结。】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二说病为法二。
初有我说法。】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
生寿命亦复如是。」

【因闻嗔喜是我妄计我空亡彼赞毁故云无毁我
者亦应云无赞我者但文略耳然存我说法我还
未断馀之三相未尽亦然文无人字为成句故(私注)

二说亦成病。】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悯者虽
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四相若存总名为病以病为法诚可怜悯带病修
行故增诸病(圭峰)三以凡滥圣二。
初抑圣同巳。】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
自修行终不成就。」

【如来解行离句绝非住相而修岂能成就如执醍
醐同毒药矣(私注)
二起增上慢。】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證谓證见胜进者心生嫉妒
257-C¶ 第 471a 页 X10-0471.png
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未得于理未證于智谓得谓證者增上慢人若自
知不證而言證者则根本戒中大妄语罪非此文
意见胜生嫉验出凡情然诸圣人形类不定得与
不得内證在心何以辨他未得未證故观心行以
验真虚夫圣人用心巳他无二见他胜进或法教
流行念念欢喜必能随顺自验内心如此或即證
悟不虚若自觉巳衰他盛则嫉巳盛他衰则喜纵
令深解妙境但是心之所缘勿错认之谓得谓證
并由我爱故成障觉(圭峰)未得三果未證四果谓言
證得起增上慢如四禅比丘等(东阳)三诫劝三
初诫勿求悟。】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
长我见。」

【此诫以心待悟也凡言悟者初无实法心路绝处
强名悟耳若将心求悟则愈盛于迷故诫云无令
又缘以心求悟遂于经论言句上解会故云唯益
多闻殊不知解会分明底正是我人情识故云增
长我见(慈室)诸疏之意必先求悟今再考经窃取慈
室苟或不当请驯旧辙无令者禁止之辞(私注)

二劝令加行。】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
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257-C¶ 第 471b 页 X10-0471.png

【但当之言与上无令相应得未得者决彻大法断
未断者直截知见贪嗔等者对境忘情也如此操
履岂可便认为道如来方与其进故云渐次成就
(慈室)令断者即下所列贪嗔等也求善知识者商人
入海须假导师学者修行必资善友(圭峰)世有滥学
大乘唯言即心即佛既云心是佛心应须行同佛
行设或空谈相即贪嗔益盛嫉妒弥隆昔时行处
寸步不移将恐泥犁未能逃避希冀成佛缘木求
鱼但恃天真不观力用讵可得也寄言后德抚臆
论心勿负如来慈悲苦口(东阳)
三约失重示。】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反显不生憎爱则入觉也(圭峰)二偈颂二。
初标举。】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二正颂三。
初颂略示。】

「 净业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
 无始妄流转」


【二颂广释。】

「 未除四种相
 不得成菩提
 爱憎生于心
 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
 不能入觉城」


【城喻觉者法喻各有三义一了心性空众惑不入
如防外敌二见恒沙德万行圆增如养人众三道
无不通如开门引摄(圭峰)
三颂劝诫。】

「 若能归悟刹
 先去贪嗔痴
 法爱不存心
 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爱何由生
257-C¶ 第 471c 页 X10-0471.png
 此人求善友
 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
 究竟非成就」


【刹是世界如入唐国率土属唐蕃境亦尔若到悟
境则法法属悟迷境亦尔痴则长无偈有慢则长
有偈无文影略也法爱者爱涅槃也我身者憎爱
之本所依既空能依何有悟刹我身皆长无偈有
(圭峰)。】

【○二普觉章示作等四病二初请问三。

初进问威仪。】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二正陈词句二。
初庆前。】

「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
获大安隐。」

【禅病者四相(圭峰)禅岂有病在参者用心差错耳(慈室)

二请后。】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
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
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如人有子病者偏忧菩萨大悲先哀末世贤圣隐
伏正法将沈欲令广益当来是故悬兴此问又由
前云求善知识不堕邪见今问何等是善知识馀
文皆显令彼等者明所为也(圭峰)五问次第者夫学
道必务师师必有法法贵修进修必离病病去行
257-C¶ 第 472a 页 X10-0472.png
成利他有在复审其始如何发心天台有曰发心
僻越万行徒施故以发心之问终焉然五问意求
师为主馀四皆因初问而发若不尔者前巳屡明
圆觉法门及三种行诸轮修相又令勤断贪嗔等
病但发心义未广明耳何必至此重兴诸问详后
答意初唯广上求善知识以防末世邪师过谬次
答秪是圆觉妙法就法显离作等四病行乃依师
安心觉理修法意归前诸观相病亦即上自他憎
爱于今但加能治之法及发心等至文皆见圣慈
悯物曲尽于斯又此诸意法为至要作止任灭未
始发挥苟得大纲群目皆正故总科此章云示作
等四病也(私注)
三三展虔诚。】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佛答三。
初赞许。】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
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二受旨。】

「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二正答二初长行五初答求人二。
初教择师。】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
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
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
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57-C¶ 第 472b 页 X10-0472.png

【大心者简馀乘也知识者善能知真识妄知病识
药欲修行者为行求解正知见者法句经云深解
法空无相无作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本巳来究
竟平等性相如如住于实际于毕竟空中建立佛
法是名真善知识心不住相等者离凡夫烦恼及
二乘滞寂现尘劳者即贪等也心清净者现染而
不染也示诸过者以同事摄如净名云入诸淫舍
亦同华严婆须蜜等赞叹梵行等者或为利益或
有别缘所作非仪暂乖真教秪得贬巳承非不得
饰非说理以误凡下此乃不同邪人自造诸过复
说非梵行事为其真实令无量人堕大险趣但为
同事摄故虽现诸过常须赞叹真实梵行故论云
坏见之人虽不坏行不堪与众生为其道眼虽坏
行而不破见者是则人天真胜福田即得成就等
结成大益(圭峰)今有影附圣迹者纵心所为食啖非
法自谓得无碍道内实庸愚此即坏见坏行无惭
之人惜哉然末世之中四依罕值但能心不住相
不坏正见善谙境观者亦堪依止(东阳)正知见者深
达实相不著二边也阿者翻无耨多罗翻上三藐
翻正等亦云正遍三菩提翻正觉合云无上正等
正觉亦云无上正遍知(私注)
二劝承事。】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
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憍慢
况复抟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
257-C¶ 第 472c 页 X10-0472.png
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不惜身命者如雪山舍身(涅槃童子)香城破骨(大品常啼)
类儒典尚有竭力事父致身事君何况为法常现
清净顺行种种过患逆行心无憍慢者夫菩萨化
现权道难测但依法门莫疑其迹不以顺行即效
虔诚或睹逆行便生憍慢故智论云于诸师尊如
世尊想若有能开释深义解散疑结于我有益则
尽心敬之不念馀恶如弊囊盛宝不得以囊恶故
不取其宝又如夜行险道弊人执炬不得以人恶
故不取其照菩萨亦复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
计其恶然为师之难为徒不易勿因此诫误敬粗
人欲验真虚如前简择巳谙其道如此遵承又此
药治徒师勿错服服之增病无药可治以缚解缚
无有是处抟财等者前举身命之难此况身外之
易抟者食也财谓钱帛古译讹略应云段食不起
恶念者由前无慢故也憍慢若起恶念便生障覆
自心法何能入心华等者觉心既明即慧光开发
触向无染故曰心华称体无边照十方刹(圭峰)抟财
者圭峰钞云准经意的说财食也食有四种此当
段食食总段别以段拣馀古译经论讹云抟食今
此三藏承古作抟又不分总别谓抟即食仍略食
字故云抟财咸师云天竺不用匙箸唯沈香水一
盂饭一盂百味一盂香水润手而抟饭食此非译
(鄣南)抟聚也聚财宝畜妻子眷属耳此以常伦况
257-C¶ 第 473a 页 X10-0473.png
前极劣前云过患乃贪嗔淫妄靡所不为尚不可
慢况示同常道而生恶念耶(慈室)今恐抟秪是食慈
室之解未敢去取又咸师义尚须考据(私注)四威仪
中常现清净者不动日用三业四仪不染诸法自
然一切常现清净(竹庵)二答依法三。
初标法离病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證妙法应离四病。

标以妙法释依圆觉圆觉是所依法故此法离于
四病方可依故除病之问下自有答法病无边要
唯此四随有其一即不堪为师(圭峰)虽曰知识所證
实为弟子所依故下结云作是观者名为正观又
此妙法须明离病盖出世医王慈悲深至不令杂
毒而混醍醐(私注)二释四病相二。
初徵。】

「云何四病。」

【二释四。
初作病。】

「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
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初句标名若复下辩相言者意言也彼圆下指体
以破后句结名下三节同(圭峰)作种种行者兴心运
为身口相助八万四千波罗蜜门既不能以性夺
修并属偏邪苦行下任止灭意无别途(鄣南)

二任病。】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
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
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257-C¶ 第 473b 页 X10-0473.png

【任彼一切随诸法性者如火热水湿之类各各差
别之性又谓妄从他妄真任他真各称其心何必
改作前则驱驰觅佛此乃放纵身心设令善恶不
拘即名无记之性(圭峰)
三止病。】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
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
说名为病。」

【得诸法无性之性非即觉性非止合故者前云于
诸妄心亦不息灭(圭峰)
四灭病。】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
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
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夫觉体灵明不唯寂灭今灭惑住寂岂得相应(圭峰)
作则三学六度名种种行任则生死涅槃无起无
灭止则息念达性灭则断惑归寂岂为之病才执
此念欲求圆觉故皆名病作如是言欲求圆觉二
句正是病体(慈室)
三结示正邪。】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
名为邪观。」

【将前四行自验其心随落一门则知是病故言离
者则知清净然上四门皆是诸经劝赞况前三观
具有斯文今此以为病者有其二意一者四中皆
无观慧二者但以率心偏住一行若能四皆通达
不滞一门即此四中并皆入道故净名曰但除其
257-C¶ 第 473c 页 X10-0473.png
病而不除法病除法在即正观也虽不取四病而
慧解昭然不得惧落四中便不建志立节复有闻
斯四过离四又更生情便任胸襟别为见解故云
邪观又作是观者离四也他观者取四也(圭峰)若了
性具之旨则诸行无作何四病之有乎是故情执
则一切皆魔称性则四皆是药但乘之有法用之
在人如贼为将此将须护将若为贼此贼岂存节
节检之勿使生著依是修观则正反此则邪(私注)
止任灭无非妙药执之成病耳乃知得失其在谁
乎正观邪观者肇论云见法实知故云正观若其
异者便为邪观十六观经如此拣显以能诠文明
观法故故云观也在此经正如肇论只取见法拣
显邪正通名为观(竹庵)
三答修行。】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
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复远离应
断瞋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
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憍慢翳心即不入道又一念瞋百万障起非唯失
道亦堕三涂故皆令断远离名逆亲近名顺又违
情曰逆随情曰顺如虚空者心无改易(圭峰)标云欲
修行者结云方入圆觉以所显能是圆觉行若论
观相义备前章故知求师请法法是圆觉依法起
行岂有异途初段重劝事师了知下示安心法重
举师者乐道尊师又初心修行须求依止有咨疑
257-C¶ 第 474a 页 X10-0474.png
地故身心平等者俱即法界众生同体者彼巳一
如妙圆觉行由斯进矣(私注)
四答除病二
初指病源。】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
切种子故未解脱。」

【自他憎爱前巳频明今复说者是种子故是入道
微细病故由此种子难契圆明(圭峰)才有憎爱圣道
难成深究根源故云种子(鄣南)
二示除法。】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巳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
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怨亲等观故心无二心无二故即除憎爱自他依
正真妄诸法若能圆观一切平等则诸法上憎爱
亦尽故云亦复如是诸疏皆引行慈为释空烦法
(私注)
五答发心。】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
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
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此同金刚经中具四心也弥勒颂云广大第一常
其心不颠倒尽于虚空一切众生广大心也彼云
四生九类我皆令入究竟圆觉第一心也彼云入
无馀涅槃于圆觉中无取觉者常心也彼云实无
众生得灭度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不颠倒心彼
云若有我人等相即非菩萨诸佛因地皆发此心
依此愿修方成正觉(圭峰)二偈颂二。
初标举。】
257-C¶ 第 474b 页 X10-0474.png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二正颂缺颂除病文四。
初颂求师。】

「 普觉汝当知
 末世诸众生
 欲求善知识
 应当求正见
 心远二乘者」


【二颂依法。】

「 法中除四病
 谓作止任灭」


【三颂修行。】

「 亲近无憍慢
 远离无瞋恨
 见种种境界
 心当生希有
 还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仪
 戒根永清净」


【如佛出世长无偈有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乃
追颂求师中不令众生入不律仪之文又今于事
师起行中颂者经意互显师弟相成故(私注)

四颂发心。】

「 度一切众生
 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
 当依正智慧
 便得超邪见
 證觉般涅槃」


【末一句长无此有梵语般涅槃此名灭度肇师云
大患永灭超度四流亦云圆寂贤首云德无不备
称圆障无不尽称寂亦云寂灭生死永尽故(私注)。】

【○四圆觉章显示方轨二初请问三。
初进问威仪。】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二正陈词句二。
初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
257-C¶ 第 474c 页 X10-0474.png
生有大增益。」

【二请后。】

「世尊我等今者巳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
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
净观以何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
大饶益。」

【虽问灭后亦兼佛世故下答云若佛现在当正思
惟安居者安置净居即道场也以何为首者问观
首之方便(私注)
三三展虔诚。】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佛答三。
初赞许。】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
听当为汝说。」

【二受旨。】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三正答二初长行二初安居期限二。
初指前。】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
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
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巳说。」

【灭后兼正像性谓种性即了因也伽蓝此翻众园
巳说者普眼章云安处徒众宴坐静室(私注)

二正说四。
初要制三期。】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
257-C¶ 第 475a 页 X10-0475.png
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菩萨逢益即为遇缘且赴若无胜利须建道场克
志加功以期圣果则三期皆是自行为简利他故
名他事亦可王贼命难名为他事定三期者过则
情生疲厌少则功行未圆故重克三期亦无别义
然约三根配之有其二意一约障尽难易配长期
下根中期中根下期上根二约精进懈怠配者即
反于此根有利钝期有远近对病设药斯之谓欤
安置净居者欲使内外清净身心洁白事理称可
(圭峰)大圣制此三期为令行者自量巳力能长能短
何必须对三根耶又此但制日限不制身仪四三
昧中即属诸经行法一科(鄣南)建道场法先当香泥
涂地等故曰净居(慈室)
二道场修法。】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
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华经三七日
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
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佛若在世无劳设像佛既去世须假形仪大论引
经云不于泥木生难思想安能知像性等虚空三
身宛然四德无减如斯运想则与如来在日无异
三七日者正修之前习方便也(东阳)设形像者或画
或刻托以存想如佛不灭又须达相非相是心是
佛方得名为生正忆念庄严供具要在尽诚从略
只云悬幡与华三七等者三期摄念之前方便礼
257-C¶ 第 475b 页 X10-0475.png
忏礼佛乞求加被露罪乞除夙障当如诸经行法
具有十科见光睹华闻声感梦或宝字印臂或金
手摩顶遇兹胜境身心愈进故曰轻安然遇此境
犹属方便楞严所谓暂得如是非为圣證不作圣
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则受群邪是也一向摄念
者正修圆觉应当正念远离诸幻三期所修如是
而巳(慈室)忏悔者具云忏摩此翻悔过若别说者忏
名陈露先罪悔名改往修来其所忏法不出惑业
报等三障摄念者起信论云若修止者住于静处
端坐正意乃至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于正念正
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圭峰)若约文配三种忏法
心存目想取相忏也稽首求哀作法忏也一向摄
念无生忏也然修圆觉者先开妙解然后起行是
故前二不缺无生又此三七圭峰科为限内修行
诸疏皆曰期外方便今详经意一向摄念秪是修
上三观诸轮故今重举辩音章末三七方便但加
施设形像等广于前耳此中却缺二十五轮标记
结取盖前后互显修者当以诸疏为准稽首者首
至地也周礼太祝辨九拜此当其一一向摄念者
三期之内独一禅床单复圆修无非摄念(私注)三遇
夏安居或于期内遇夏安居虽修大乘未全废小
故安居日对佛陈词然既不系徒众终成依大文
为二初教令依大二。
初标意。】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
257-C¶ 第 475c 页 X10-0475.png
不假徒众。」

【然建道场或在伽蓝或于馀处期限未满夏首巳
临入众安居则乖誓约作念结夏又杂观心道场
中人由此疑惑如来远念故为辨明为俗乖律即
非因大废小无失徒众者六和也(圭峰)若同布萨则
妨摄念若不入众恐违律范故此决云不假徒众
(鄣南)
二作法律制安居二人对首作法云大德一
心念我比丘某甲今依某处僧伽蓝大界内前三
月夏安居房舍破修治故今依大对佛其词异焉。】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
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
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
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
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
不系徒众。」

【比丘梵语此含三义一怖魔二乞士三净戒尼女
也谓女比丘优婆塞此云近事男优婆夷此云近
事女谓亲近比丘比丘尼而承事故即三归五戒
之士女也小乘局于二众大乘道俗俱沾某甲者
各称其名夫小大安居略有八异一所依异别界
圆觉二假实异定实示现三住持异事相实相四
结安异对首作法独自称名五成安异身不出界
心不起念六失安异身出越界念起背本七还界
异身不逾时及界念不间断而觉八所期异阿罗
257-C¶ 第 476a 页 X10-0476.png
汉果无上菩提有此八异故云不依及为修等大
因缘者不拘小节之意(圭峰)某甲者通慧僧录云借
阴阳支干之数以拣昆仲之次物之始生曰甲则
长称某甲物之初长其形未直曰乙故次称某乙
此下至无系属故有三节初二句标次四句释后
四句结实相圆觉平等性智涅槃自性其体一也
盖以理为能表伽蓝等为所表不同小乘结界系
属方所(鄣南)寂灭者佛行也同入下住持伽蓝安居
等悉以理性简于事相故不局方所不系徒众(东阳)
与佛菩萨三月安居故云同入平等性智者唯识
论四智之一圭山引彼大圆镜智对今圆觉成所
作智对身安妙观察智对心安则四智具足今谓
唯识教道一途此是圆经虽一名偶同何烦曲会
疏中此段故略不集(私注)
二结示休期。】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示现者谓安居日对佛陈词盖不废小权设如此
(慈室)道场三期巳满小乘夏限未终以本非小乘安
居故不妨随往无碍(圭峰)
四诫勿妄取。】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
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三期所修不出三观彼所闻者前明内发寂静轻
安大悲寂灭等其观成相尚不可著此外境界不
可妄取(私注)二观首方便二初三观方便二初列示
三初观至静二。
初正释。】
257-C¶ 第 476b 页 X10-0476.png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
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善
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
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

【觉亦如是例于静也应云如是初觉从于一身至
一世界(圭峰)修奢摩他静为初首静极便觉等方便
功成也前文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
显现如镜中像今云众生起念皆悉能知足显生
佛唯心二文一揆(私注)
二诫妄。】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二三摩忆持二。
初正释。】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
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
广发大愿自熏成种。」

【忆想有二意一乞垂加被二欲效修行发愿亦二
意一设心广大二所期不退(慈室)三摩钵提从忆想
入次起弘誓自熏成种若论功成应如前云便能
内发大悲轻安文无者略(私注)
二诫妄。】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三禅那数息二。
初正释。】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
住灭念分齐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
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
如目睹所受用物。」
257-C¶ 第 476c 页 X10-0476.png

【修禅那者从数息门入心中了知下功用也生住
灭念文略异相一滴之雨此举最微况诸法耳凡
修此门须调气息不涩不滑或入或出安庠徐数
从一至十摄心在数不令驰散天台六妙门暨禅
波罗蜜具明修法及證相等非此可备行者住寻
(私注)
二诫妄。】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三总结。】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前问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故具答巳结云是名等
也即知前段三观诸轮虽具释相趣入方便是此
所期(圭峰)方便有二应以上文摄念之前三七礼忏
为远方便以今三观初首为近方便(慈室)

二利钝修习二。
初利根遍修。】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如来本所示生秪缘劝物修习今三观既备则万
行巳圆故就此人巳名佛出又即此人本觉离念
名为佛出(圭峰)
二钝根随学。】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
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
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
渐次求證。」

【根钝障重故加忏愿而随学之若夙种不对故此
观不得复习彼观(私注)二偈颂二。
初标举。】
257-C¶ 第 477a 页 X10-0477.png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二正颂六。
初颂三期。】

「 圆觉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欲求无上道
 先当结三期」


【二颂修法。】

「 忏悔无始业
 经于三七日
 然后正思惟」


【此下缺颂遇夏安居。
三颂诫妄。】

「 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


【四颂方便。】

「 奢摩他至静
 三摩正忆持
 禅那明数门
 是名三净观」


【五颂遍修。】

「 若能勤修习
 是名佛出世」


【六颂随学。】

「 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忏
 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
 佛境便现前」


【△大科第三流通正宗之分法义巳周欲使广益他
方远沾来世流传通泰展转无穷流则不滞通则
不壅(圭峰)文四。
初善首请问三。
初进问威仪。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
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二正陈词句二。
初庆前。】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
事。」
257-C¶ 第 477b 页 X10-0477.png

【近庆道场远该一部(圭峰)
二正请。】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
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流布此教至于何地者若人于此经教供养写施
听受读诵说释思修如是分布流传未审此人智
慧功德毕竟至何位地(圭峰)请名意在奉持名既正
则奉持有在矣故下无别答流布此教似问至何
方所考后答文且依略疏(私注)
三三展虔诚。】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如来垂答三。
初赞许。】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
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
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所问有五略提其二。
二受旨。】

「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二正答二。
初总叹。】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
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此有四义前三约人叹谓诸佛说如来护菩萨归
后一约法叹经之眼目也(鄣南)推穷迷本照彻觉源
理贯群经义无不尽于此若解诸教焕然若不了
之焉知正道故云眼目(圭峰)十二部经者发轸钞颂
云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自说因缘譬喻
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俱成十二名广如
257-C¶ 第 477c 页 X10-0477.png
大论三十七(私注)二别答四。
初答名字奉持。】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
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
差别汝当奉持。」

【是经五名唯教行理第二约教第三显行馀皆名
理前二如上总题并文殊章巳释秘谓真秘密即
微密中道三昧统摄万行故名为王决定境界唯
佛极證如来藏性本具诸法故云差别无差之差
也敕领斯旨云当奉持(私注)
二答至于何地。】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若
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

【是经既显如来境界故修行者必至佛地前问流
布此答修行盖说者必行前后互显若以此段总
答修习功德其义亦通但对问有缺故作尔释(私注)

三答得何功德二。
初举教摄机。】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
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
阿脩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渐脩者教既是顿乃解圆而行渐也如二十五轮
最后圆修是顿馀皆属渐不让小流者如百川会
海咸失本名喻教之独圆不兼偏小蚊虻修罗喻
渐顿机又淮南子云海不让水积小成大(文)此取
海能容受让即拒义(云云私注)二较量显胜三
初举施宝较闻名。】
257-C¶ 第 478a 页 X10-0478.png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
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世珍盈刹能为漏果之资妙法一言必获菩提之
(圭峰)七宝者一金二银三琉璃四颇瓈五砗磲六
码碯七真珠三千世界者小千中千大千广如俱
(私注)
二约證小较宣说。】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
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小乘极證犹属无明圆觉法门究竟实际小大权
实比较天殊偈有四句两句为半(私注)

三明闻信显宿种。】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
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
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上但闻名今信不惑能信一切皆大圆觉岂是小
缘非宿植深厚何以及此前问修习得何功德此
但约闻名说偈信心为答则知修者其功尤胜(私注)

四答护持经人。】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
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前问云何护持答意但莫令魔外恼身心者即是
护持然恼身心俱通魔外若以义配外道以邪智
惑人令疑是恼心也魔以神力令种种不安乃至
病等是恼身也故经说众魔乐生死外道著诸见
257-C¶ 第 478b 页 X10-0478.png
二事皆令初心行人退屈实藉护持(圭峰)上请守护
持经之人答云修行盖持必行问答相显也(私注)
世于此续入偈文且言得于南安军兜率大藏偈
云贤首汝当知是经诸佛说如来善护持十二部
眼目名为大方广圆觉陀罗尼显如来境界依此
修行者增进至佛地如百川海纳饮者皆充满假
使施七宝积满三千界不如闻此经若化河沙众
皆得阿罗汉不如闻半偈汝等于来世护是宣持
者无令生退屈或谓此偈后人擅作须知佛经正
宗之中为顺机缘利钝取解故长行后复作偈颂
天竺为散华贯华若入流通任欲传持正宗之说
恐不须偈今复详偈文与上不合长行自云譬如
大海不让小流意显今圆不兼偏小偈何得云如
海纳百川上自云闻此经名及一句义偈何槩云
闻经上自云宣说此经分别半偈偈何云闻半偈
闻与分别义岂泯齐况下天神闻佛付嘱即便禀
命故云尔时文意连属中间岂容别有所说故今
不敢书入正经更俟明眼一为决之(慈室)

三天神禀命三。
初金刚众。】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
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
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
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
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
257-C¶ 第 478c 页 X10-0478.png
障疫病消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火首者头有火𦦨故尼蓝婆未详翻译金刚者执
此杵故若取名者云露肩神此神初发心时常起
大愿愿为力士护修行人其家等者在家众也凡
发大心多有障难障难多种略举灾病故云乃至
今由神护一切皆除财宝丰足备道资缘也不必
富奢方云丰足故次但云常不乏少不乏少故进
趣妙门不退屈矣(圭峰)二天王众。】

「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
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稳心不退转。」

【大梵王者即指初禅王娑婆世界主二十八天王
总指三界须弥山王别名帝释护国天王等别显
四王所以标三类者由梵与释诸佛转法轮时皆
为请主护世持国使灾害不生故总列外而更别
(圭峰)
三鬼王众。】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
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
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吉槃荼者亦云鸠槃荼食人精气其疾如风变化
稍多住于林野管诸鬼众故号为王来至道场而
为上首其数十万一一若斯依附深山或居岩穴
其形可畏通变极多不属天人住居鬼趣不退屈
257-C¶ 第 479a 页 X10-0479.png
者无障难故一由旬则四十里一云十六里碎鬼
神侵境界者护佛菩提心故(圭峰)金刚禳灾流通天
王安隐流通鬼王折流通也(东阳)
四经家总结。】

「佛说此经巳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
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结会既云八部验上同闻不独菩萨又天龙等必
内證法性外现此形亦是戒缓乘急皆预法会大
欢喜者结闻经益无越悉檀复约四教简示今是
圆教之欢喜也(慈室)。】】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集注下(终)
* No. 257-C
大方广圆觉经略疏序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元亨利贞。乾之德也。始于一气。常乐我净。佛之德也。
本乎一心。专一气以致柔。脩一心而成道。心也者。冲
虚妙粹。炳焕灵明。无去无来。冥通三际。非中非外。洞
彻十方。不灭不生。岂四山之可害。离性离相。奚五色
之能盲。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踞涅槃岸。桂轮
孤朗于碧天。大矣哉万法资始也。万法虚伪。缘会而
257-C¶ 第 479b 页 X10-0479.png
生。生法本无。一切唯识。识如幻梦。但是一心。心寂而
知。目之圆觉。弥满清净。中不容他。故德用无边。皆同
一性。性起为相。境智历然。相得性融。身心廓尔。方之
海印。越彼太虚。恢恢焉。晃晃焉。迥出思议之表也。我
佛證此。悯物迷之。再叹奇哉。三思大事。既全十力。能
摧树下魔军。爰起四心。欲示宅中宝藏。然迷头舍父。
悟有易难。故仙苑觉场。教兴顿渐。渐设五时之异。空
有迭彰。顿无二谛之殊。幽灵绝待。今此经者。顿之类
欤。故如来入寂光土。凡圣一源。现受用身。主伴同会。
曼殊大士。创问本起之因。薄伽至尊。首提究竟之果。
照斯真体。灭彼梦形。知无我人。谁受轮转。种种幻化。
生于觉心。幻尽觉圆。心通法遍。心本是佛。由念起而
漂沈。岸实不移。因舟行而骛骤。顿除妄宰。空不生华。
渐竭爱源。金无重矿。理绝脩證。智似阶差。觉前前非。
名后后位。况妄妄起灭。德等圆明者焉。然出厩良驹。
巳摇鞭影。埋尘大宝。须设治方。故三观澄明。真假俱
入。诸轮绮互。单复圆脩。四相潜神。非觉违拒。四病出
体。心华发明。复令长中下期克念摄念而加行。别遍
互习业障惑障而销亡。成就慧身。静极觉遍。百千世
界。佛境现前。是以。闻五种名。超刹宝施福。说半偈义。
胜河沙小乘。寔由无法不持无机不被者也。噫巴歌
和众。似量腾于猿心。雪曲应稀。了义匿于龙藏。宗密
髫专鲁诰。冠讨竺坟。俱溺筌[(ㄇ@(企-止))/弟]。唯味糟粕。幸于涪上。
针芥相投。禅遇南宗。教逢斯典。一言之下。心地开通。
257-C¶ 第 479c 页 X10-0479.png
一轴之中。义天朗耀。顷以。道非常道。诸行无常。今知
心是佛心。定当作佛。然佛称种智。脩假多闻。故复行
诣百城。坐探群籍。讲虽滥泰。学且师安。叨沐犹吾之
纳。谬当真子之印。再逢亲友。弥感佛恩。久慨孤贫。将
陈法施。采集般若。纶贯华严。提挈毗尼。发明唯识。然
医方万品。宜选对治。海宝千般。先求如意。观夫文富
义博。诚让杂华。指体投机。无偕圆觉。故参详诸论。反
复百家。以利其器。方为疏解。冥心圣旨。极思研精。义
备性相。禅兼顿渐。勒成三卷。以传强学。然上中下品。
根欲性殊。今将法彼曲成。从其易简。更搜精要。直注
本经。庶即事即心。日益日损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