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3a 页


开元释教录卷第九

庚午岁西崇福寺沙门智升

***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一卷(一名八曼荼罗经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大周录)
*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一卷(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大周录)
* 阿吒那智经一卷(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续高僧传)
右三部三卷(前二部二卷见在后一部一卷本阙)
沙门那提。唐曰福生。具依梵言则云布如乌伐耶。以言烦多故此但讹略而云那提也。本中印度人。少出家名师开悟。志气雄远弘道为怀。历游诸国务在开物。而善达声明通诸诂训。大夏召为文士。拟此土兰台著作者。性汎爱好奇尚。闻有涉悟不惮远夷。曾往执师子国。又东南上楞伽山。南海诸国随缘远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3b 页 T55-0563.png
* 大般涅槃经后译荼毗分二卷(亦云阇维分亦云后分沙门慧立制序见大周录)
右一部二卷其本见在。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3c 页 T55-0563.png
沙门若那跋陀罗。唐云智贤。南海波凌(亦曰诃陵)国人也。善三藏学。往者麟德年中益府成都沙门会宁。故游天竺观礼圣迹。汎舶西逝路经波凌国。遂共智贤译涅槃后分二卷。寄经达于交州。会宁方之天竺。后至仪凤年初交州都督梁难。敌遣使附经入京。三年戊寅大慈恩寺沙门灵会。于东安启请施行。
* 大乘显识经二卷(第二出与宝积贤护长者会同本见大周录永隆元年于东都东太原寺译)
* 大方广佛华严经续入法界品一卷(或无续字续旧华严经阙文见大周录垂拱元年于西太原寺归宁院译)
* 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一名神通游戏第四出与竺法护普曜经等同本见大周录永淳二年九月十五日于西太原寺归宁院译讫沙门复礼笔受)
* 證契大乘经二卷(亦名入一切佛境智陪卢遮那藏第二出与大乘同性经同本见大周录永隆元年于东太原寺译)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一卷(第三出与元魏菩提留支所出无字宝箧经等同本见大周录永淳二年于西太原寺归宁院译)
* 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一卷(第四出即与次前离文字经同本日照重出)
* 大方广师子吼经一卷(第二出与如来师子吼经同本见大周录永隆元年于东太原寺译)
* 大乘百福相经一卷(初出见大周录永淳二年于西太原寺归宁院译)
*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一卷(第二出即与次前百福相经同本日照重出)
* 大乘四法经一卷(初出见大周录永隆元年于东太原寺译)
* 菩萨脩行四法经一卷(永隆二年正月于京弘福寺译沙门彦悰制序第二出与前大乘四法同本于京再出)
* 七俱胝佛大心准提陀罗尼经一卷(初出与金刚智出者同本见大周录垂拱元年于西太原寺归宁院译)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4a 页 T55-0564.png
* 佛顶最胜陀罗尼经一卷(第二出与杜顗等出者同本永淳元年五月二十二日于京弘福寺共沙门彦琮译琮兼制序)
* 最胜佛顶陀罗尼净除业障经一卷(第四出即与前经同本日照后欲归国于东都共沙门慧智再译前缘后法二文并广)
* 大乘密严经三卷(见大周录)
* 造塔功德经一卷(见大周录永隆元年于东太原寺译)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二卷(功德施菩萨造亦云功德施论见大周录永淳二年九月十五日于西太原寺归宁院译)
* 大乘广五蕴论一卷(安慧菩萨造或无广字见大周录垂拱元年六月二十五日于西太原寺归宁院译)
右一十八部三十四卷其本并在。
沙门地婆诃罗。唐言日照。中印度人。洞明八藏博晓四含。戒行清高学业优赡。尤工咒术兼洞五明。志在利生来游此国。以天皇仪凤初至天后垂拱末。于两京东西太原寺(西太原寺即今西崇福寺是也东太原寺即今大福先寺是也)
及西京弘福寺译大乘显识经等一十八部。沙门战陀般若提婆译语。沙门慧智證梵语。敕召名德十人助其法化。沙门道成薄尘嘉尚圆测灵辩明恂怀度等證义。沙门思玄复礼等缀文笔受。天后亲敷睿藻制序标首。光饰像教传之不朽也。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初出与日照等出者同本仪凤四年正月五日译毕)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清信士杜行顗。京兆人。仪凤中任朝散郎行鸿胪寺典客署令。顗明诸蕃语兼有文藻。天竺语书亦穷其妙。于时有罽宾国僧佛陀波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4b 页 T55-0564.png
* 十门辩惑论二卷(答太子文学权无二释典稽疑或三卷)
右一部二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复礼。京兆人。俗姓皇甫氏。少出家住兴善寺。性虚静寡嗜欲。游心内典兼博玄儒。尤工赋咏善于著述。俗流名士皆慕仰之。三藏地婆诃罗实叉难陀等。译大庄严华严等经。皆敕召礼令同翻译。缀文裁义实属斯人。天皇永隆二年辛巳。因太子文学权无二述释典稽疑十条用以问礼请令释滞。遂为答之撰成二卷。名曰十门辩惑论。宾主酬答剖析稽疑。文出于智府义在于心外。如斯答对非此而谁。可谓龙猛更生马鸣再出。权文学睹斯论已。众疑顿遣顶戴遵行。此虽一时之酬答。寔为万代之龟镜也。法师兼有文集行于代焉。
* 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十卷
右一部十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慧立。本名子立。天皇改为慧立。俗姓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4c 页 T55-0564.png
* 四分比丘戒本一卷(题云四分戒本并序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
* 四分比丘尼戒本一卷(题加尼字馀同前)
* 四分僧羯磨三卷(题云羯磨卷上并序出四分律西太原寺沙门怀素集)
* 四分尼羯磨三卷(题加尼字馀同前)
右四部八卷其本并在。
沙门释怀素。俗姓范氏。京兆人。世袭冠冕。贞观十九年出家师奘法师为弟子。而立性聪敏专寻经论。进具之后偏隶毗尼。依道成律师学四分律。不淹时序而为上首。先居弘济后住太原。学侣云奔教授无辍。以先德所集多不依文率己私见妄生增减。遂乃捡寻律藏抄出戒心羯磨。但取成文非妄穿凿。可谓嗣徽迦叶继轨波离而已焉。又别撰四分记钞兼经论疏记等五十馀卷行于代。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5a 页 T55-0565.png
沙门佛陀多罗。唐云觉救。北印度罽宾人也。于东都白马寺译圆觉了义经一部。此经近出不委何年。且弘道为怀务甄诈妄。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第三出与杜顗等出者同本见大周录及经前序)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佛陀波利。唐言觉护。北印度罽宾国人。忘身徇道遍观灵迹。闻文殊师利在清凉山。远涉流沙躬来礼谒。以天皇仪凤元年丙子。杖锡五台虔诚礼拜。悲泣雨泪望睹圣容。倏焉见一老翁从山中出来。作婆罗门语谓波利曰。师精诚恳恻何所求耶。波利答曰。闻文殊大士隐迹此山。从印度来欲求瞻礼。翁曰。师从彼国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不。此土众生多造诸罪。出家之辈亦多所犯。佛顶神咒除罪秘方。若不将经徒来何益。纵见文殊何必能识。师可还西国取彼经来流传此土。即是遍奉众圣广利群生。拯济幽冥报诸佛恩也。师取经来至此。弟子当示师文殊师利菩萨所在。波利闻此语已不胜喜跃。遂裁抑悲泪向山更礼。举头之顷忽不见老人。波利惊愕倍增虔敬。遂返归本国取得经来。既达帝城便求进见。有司具状闻奏。天皇赏其精诚崇斯秘典。遂诏鸿胪寺典客令杜行顗及日照三藏于内共译。译讫儭绢三十匹。经留在内。波利因乃垂泣奏曰。委弃身命志在利人。请布流行是所诚望。帝悯其专至。遂留所译之经还其梵本任将流布。波利得经不胜喜跃。将向西明寺访得善梵语僧顺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5b 页 T55-0565.png
* 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思议佛境界分一卷(或二卷十二纸永昌元年于魏国东寺译见大周录初出与后实叉难陀所译不思议境界经同本)
* 大方广佛华严经脩慈分一卷(天授二年于大周东寺译见大周录)
* 大乘造像功德经二卷(或一卷天授二年于大周东寺译见大周录)
* 智炬陀罗尼经一卷(天授二年于大周东寺译见大周录)
* 诸佛集会陀罗尼经一卷(天授二年于大周东寺译见大周录)
*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一卷(天授二年十月十四日于大周东寺译见大周录)
右六部七卷其本并在。
沙门提云般若。或云提云陀若那。唐云天智。于阗国人。学通大小智兼真俗。咒术禅门悉皆谙晓。以天后永昌元年来届于此。即以其年谒帝于洛。敕于魏国东寺(后改为大周东寺)翻经。以永昌元年己丑至天授二年辛卯。总出经论六部。沙门战陀慧智等译语。沙门处一等笔受。沙门复礼等缀文。沙门德感慧俨法明弘景等證义。
* 赞观世音菩萨颂一卷(见大周录)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慧智。父印度人也。婆罗门种。因使游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5c 页 T55-0565.png
*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十五卷
右一部十五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明佺。东都佛授记寺僧也。尤精律学兼闲经论。天后天册万岁元年乙未敕刊定经目。佺首末条录编比次序。与翻经大德二十馀人同共参定。虽云刊定繁秽尤多。虽见流行实难凭准。中有乖舛如别所述。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第二出与东晋觉贤译者同本證圣元年三月十四日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译天后亲受笔削至圣历二年十月八日于佛授记寺功毕)
* 文殊师利授记经三卷(于清禅寺译第三出与文殊佛土严净经等同本今编入宝积当第十五会)
* 大方广入如来智德不思议经一卷(于东都佛授记寺译第四出与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等同本)
* 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一卷(第二出与提云般若所出境界分同本)
* 大方广普贤菩萨所说经一卷
* 大乘入楞伽经七卷(第四出与宋功德贤等出者同本久视元年五月五日于东都三阳宫内初出至长安四年正月五日缮写功毕)
* 观世音菩萨秘密藏神咒经一卷(初出与宝思惟等出者同本)
* 妙臂印幢陀罗尼经一卷(第二出与胜幢臂印陀罗尼经同本)
* 百千印陀罗尼经一卷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6a 页 T55-0566.png
* 救面燃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一卷
* 右绕佛塔功德经一卷(亦云绕塔功德经)
* 大乘四法经一卷(与前日照三藏出者名字虽同经体全异)
* 十善业道经一卷
* 大乘起信论二卷(第二出与真谛出者同本)
* 摩诃般若随心经一卷
* 大方广不生不灭经一卷
* 大方广如来难思议境界经一卷
* 离垢净光陀罗尼经一卷(初出与弥陀出译者同本)
* 菩萨出生四法经一卷
右一十九部一百七卷(起信论上一十四部一百二卷见在摩诃般若随心经下五部五卷阙本)
沙门实叉难陀。唐云喜学。于阗国人。智度弘旷利物为心。善大小乘兼异学论。天后明扬佛日敬重大乘。以华严旧经处会未备。远闻于阗有斯梵本发使求访。并请译人实叉与经同臻帝阙。以天后證圣元年乙未。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译华严经。天后亲临法座焕发序文。自运仙毫首题名品。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沙门义净同宣梵本。后付沙门复礼法藏等。于佛授记寺译。至圣历二年己亥功毕。又至久视元年庚子。于三阳宫内译大乘入楞伽经。及于西京清禅寺东都授记寺译文殊授记等经。前后总译一十九部。沙门波崙玄轨等笔受。沙门复礼等缀文。沙门法宝弘景等證义。太子中舍贾膺福监护。至长安四年实叉缘母年老请归觐省。表书再上方蒙允许。敕御史霍嗣光送至于阗。后和帝龙兴重晖佛日。敕再徵召方届帝城。以景龙二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6b 页 T55-0566.png
* 不空羂索陀罗尼经一卷(一名普门此有一十六品是梵本经沙门波崙制序第二出与宝思惟译三卷者同本)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婆罗门李无谄。北印度岚波国人。识量聪敏内外该通。唐梵二言洞晓无滞。三藏阿你真那菩提流志等。翻译众经并无谄度语。于天后代圣历三年庚子三月。有新罗国僧明晓。远观唐化将欲旋途。于总持门先所留意。遂慇勤固请译此真言。使彼边维同闻秘教。遂于佛授记寺翻经院。为译不空羂索陀罗尼经一部。沙门波崙笔受。至久视元年八月。将所译经更于罽宾重勘梵本方写流布。
* 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一卷(第二出与实叉难陀离垢净光陀罗尼同本)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弥陀山。唐言寂友。睹货逻国人也。幼小出家游诸印度遍学经论。于楞伽俱舍最为精妙。志弘像法无吝乡邦。杖锡而游来臻皇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6c 页 T55-0566.png
* 甄正论三卷
右一部三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玄嶷。俗姓杜。名又。先是黄冠为东都大弘道观主。游心七藉妙善三玄。黄宗之中此为纲领。天后心崇大法弘阐释宗。人遂归心请求剃落。诏许度之住佛授记寺。后为寺都兼预翻译。悉彼宗之虚诞知正教之可凭。遂造甄正论一部指陈虚伪。主客问答极为省要。
* 不空羂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三卷(亦名不空羂索心咒王经长寿二年七月于东都佛授记寺译沙门德感笔受初出与李无谄出一卷者同本)
* 浴像功德经一卷(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于东都大福先寺译婆罗门李无谄译语初出与后义净出者同本)
* 校量数珠功德经一卷(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三日于大福先寺译李无谄译语初出与后义净出者同本)
* 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一卷(第二出与实叉难陀等出者同本)
* 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一卷(长安二年于天宫寺译沙门慧智等證梵文婆罗门李无谄译语直中书李无碍笔受初出与后义净出者同本)
* 大陀罗尼末法中一字心咒经一卷(神龙元年于大福先寺译李无谄译语)
*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一卷(亦云所得见大周录长寿二年于东都天宫寺译罽宾沙门尸利难陀设等證梵文李无谄译语李无碍笔受)
右七部九卷其本并在。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7a 页 T55-0567.png
沙门阿你真那。唐云宝思惟。北印度迦湿蜜罗国人。刹帝利种。彼王之华胄。幼而舍家禅诵为业。进具之后专精律品。复慧解超群学兼真俗。乾文咒术尤工其妙。加以化导为心无恋乡国。以天后长寿二年癸巳届于洛都。敕于天宫寺安置。即以天后长寿二年癸巳。至中宗神龙二年丙午。于授记天宫福先等寺。译不空羂索陀罗尼经等七部。后至睿宗太极元年壬子四月。太子洗马张齐贤等缮写进内。至延和元年六月。敕令礼部尚书晋国公薛稷右常侍高平侯徐彦伯等详定入目施行。三藏自神龙二年已后更不译经。唯精勤礼诵修诸福业。每于晨朝磨香为水涂浴佛像后方饮食。从始至终此为恒业。衣钵之外随得随施。后于龙门山请置一寺。依外国法式制造呼为天竺。已及门人同居此寺。精诚所感其数寔多。寿年百馀。以开元九年终于寺矣。
* 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第五出与北凉昙无谶四卷金光明等同本长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译毕沙门波崙惠表笔受)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一卷(第五出与姚秦罗什元魏留支陈真谛等出者同本长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译)
* 佛为难陀说出家入胎经二卷(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第十一十二卷景龙四年于大蔫福寺译今编入宝积当第十四会改名入胎藏会)
* 入定不定印经一卷(第二出与元魏瞿昙流支所出不必定入定入印经同本久视元年五月五日译毕)
*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第四出与隋笈多等出者同本但广略有异神龙三年夏于大内佛光殿译时帝亲御法筵手自笔受)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7b 页 T55-0567.png
* 弥勒下生成佛经一卷(第六出与罗什弥勒下经等同本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东都大福先寺译)
*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一卷(第三出与旧谏王经及唐译胜军王经并同本神龙元年七月十五日于东都大福先寺译沙门玄伞笔受)
* 浴像功德经一卷(第二出与宝思惟出者同本景龙四年四月十五日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
* 数珠功德经一卷(第二出与宝思惟出者同本景龙四年四月十五日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
* 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一卷(第三出与实叉难陀宝思惟等出者同本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
* 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一卷(第二出与宝思惟出者同本长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译)
* 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经一卷(第二出与隋译十二佛名神咒经同本景云二年闰六月二十三日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玄伞智积等笔受)
* 大孔雀咒王经三卷(第八出与梁僧加婆罗等出者同本神龙元年于东都内道场译)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一卷(第五出与杜行顗日照波利等出者同本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
* 庄严王陀罗尼咒经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东都大福先寺译)
* 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一卷(神龙元年于东都大福先寺译)
* 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一卷(神龙元年七月十五日于东都大福先寺译沙门玄伞笔受)
* 拔除罪障咒王经一卷(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
* 善夜经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东都大福先寺译)
* 大乘流转诸有经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东都大福先寺译)
* 妙色王因缘经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东都大福先寺译)
* 佛为海龙王说法印经一卷(景云二年𨳝六月二十三日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玄伞智积等笔受)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一卷(无著菩萨造景云二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7c 页 T55-0567.png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三卷(无著菩萨颂世亲菩萨释景云二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玄伞智积等笔受)
* 因明正理门论一卷(大域龙菩萨造第二出与奘法师译者同本景云二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玄伞智积等笔受)
* 成唯识宝生论五卷(一名二十唯识颂释论护法菩萨造景龙四年四月十五日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玄伞智积等笔受)
* 观所缘论释一卷(护法菩萨造景龙四年四月十五日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玄伞智积等笔受)
* 掌中论一卷(陈那菩萨造第二出与解捲论同本长安三年十月十四日于西明寺译)
* 取因假设论一卷(陈那菩萨造长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译沙门惠表笔受)
* 观总相论颂一卷(陈那菩萨造景云二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智积等笔受)
* 止观门论颂一卷(世亲菩萨造景云二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玄伞等笔受)
* 手杖论一卷(尊者释迦称造景云二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玄伞等笔受)
*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无著菩萨本世亲菩萨释长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译)
* 五蕴皆空经一卷(出杂阿含经第二卷异译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智积等笔受)
* 三转法轮经一卷(出杂阿含经第十五卷异译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玄伞等笔受)
* 无常经一卷(亦名三启经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东都大福先寺译)
* 八无暇有暇经一卷(大足元年九月二十三日于东都大福先寺译)
* 长爪梵志请问经一卷(久视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于东都大福先寺译)
* 譬喻经一卷(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玄伞等笔受)
* 略教诫经一卷(景云二年闰六月二十三日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智积等笔受)
* 疗痔病经一卷(亦云痔瘘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沙门玄伞等笔受)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五十卷(长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8a 页 T55-0568.png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二十卷(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四十卷(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
*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十卷(或八卷长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译)
*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一卷(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
* 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戒经一卷(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
*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卷(长安三年十月四日于西明寺译)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五卷(尊者毗舍祛造景龙四年大廌福寺翻经院译先在西域那烂陀寺译出还都删正景龙奏行)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摄颂一卷(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
* 根本说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摄颂一卷(景龙四年于大荐福寺翻经院译)
*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二十卷(尊者胜支集或十四卷久视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于东都大福先寺译)
* 一百五十赞佛颂一卷(尊者摩咥里制吒造于中印度那烂陀寺译至景云二年于荐福寺重更回缀)
*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一卷(第三出与旧劝发诸王要偈等同本于东印度耽摩立底国译至都重缀)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卷(从西国还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归)
* 大唐南海寄归内法传四卷(从西国还在南海室利佛逝撰寄归)
* 别说罪要行法一卷(或无别字)
* 受用三水要法一卷(或云要行法)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8b 页 T55-0568.png
* 护命放生轨仪一卷(或云轨仪法)
* 法华论五卷(莫知造者单重未悉景云二年译)
* 集量论四卷(景云二年译已上多取奏行年月所以出日名同)
右六十一部二百三十九卷(法华论下二部九卷失本)
沙门释义净。齐州人。俗姓张字文明。髫龀之年辞荣落彩。于是遍询名匠广探群藉。内外闲晓今古遍知。年十有五志游西域。仰法显之雅操。慕玄奘之高风。加以勤无弃时手不释卷。弱冠登具逾厉坚贞。咸亨二年三十有七方叶夙怀。遂之广府初结誓同志数满十人。洎乎汎舶馀皆退罢。唯净坚心转炽遂即孤行。备历艰难渐达印度。所至之境皆洞言音。凡遇王臣咸蒙礼重。鹫峰鸡足并亲登陟。祇园鹿苑咸悉周游。憩那烂陀礼菩提树。遍师明匠学大小乘。所为事周还归故里。凡所历游三十馀国。往来问道出二十年。以天后證圣之元乙未仲夏还至河洛。将梵本经律论近四百部合五十万颂。金刚座真容一铺。舍利三百粒。天后敬法重人亲迎于上东门外。洛阳缁侣备设幢幡兼陈鼓乐在前导引。敕于佛授记寺安置。所将梵本并令翻译。初共于阗三藏实叉难陀翻华严经。久视已后方自翻译。即以久视元年庚子至长安三年癸卯。于东都福先寺及西京西明寺。译金光明最胜王。能断金刚般若。入定不定印。弥勒成佛。一字咒王。庄严王陀罗尼。善夜。流转诸有。妙色王因缘。无常。八无暇有暇。长爪梵志等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8c 页 T55-0568.png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9a 页 T55-0569.png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9b 页 T55-0569.png
* 大宝积经一百二十卷(单重合译神龙二年创首先天二年功毕)
右此部经新译旧译四十九经合(古沓反)成一部。于中析取二十六会三十九卷。为菩提流志新译。馀二十三会八十一卷。并是旧译勘同编入。已备馀录故不重存。其新译会名具如别录。初第十一卷宝积部中依次编列。
*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一卷(见大周录第二出与大般若第十会理趣分同本广略少异长寿二年于东都大周东寺译)
*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二卷(见大周录或一卷初出与宝积第三十五善德天子会同本长寿二年于大周东寺译)
* 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一卷(见大周录亦名金刚鬘菩萨加行品是华严眷属经长寿二年于大周东寺译)
* 宝雨经十卷(见大周录第三出与梁曼陀罗所出宝云经等同本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沙门处一等笔受)
* 大乘伽耶山顶经一卷(见大周录第四出与罗什文殊问菩提经等同本长寿二年于大周东寺译)
* 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当第四出旧译单卷者即是此经初品神龙三年夏于西崇福寺译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至景龙三年春功毕)
*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姥陀罗尼身经一卷(第二出与唐智通译二卷者同本景龙三年夏于西崇福寺译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
* 如意轮陀罗尼经一卷(第四出与实叉难陀等出者同本此法稍具景龙三年夏于西崇福寺译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
* 六字神咒经一卷(或云六字咒法经第四出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69c 页 T55-0569.png
* 护命法门神咒经一卷(见大周录第三出与善法方便陀罗尼经等同本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神龙二年九月十五日于西崇福寺译毕东天竺伊舍罗等译语沙门云观笔受)
* 一字佛顶轮王经五卷(亦云五佛顶或四卷景龙三年夏于西崇福寺译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其年冬译毕)
*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一卷(景龙四年于西崇福寺译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
* 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一卷(景龙四年于西崇福寺译弟子般若丘多助宣梵本)
* 有德女所问大乘经一卷(见大周录长寿二年于大周东寺译)
* 般若波罗蜜多那经一卷(第三出与摩诃大明咒经等同本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 妙慧童女所问经一卷(第三出与须摩提经等同本长寿二年于大周东寺译)
* 不空羂索咒心经一卷(见大周录第三出与不空羂索神咒经等同本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 妙德婆罗门女问佛转何法轮经一卷(今疑即有德女所问大乘经是长寿二年于大周东寺译)
* 智猛长者问经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 佛入毗耶离除一切鬼病经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 那邪经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 大陀罗尼经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 文殊师利咒法藏经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 一字咒王经一卷(今疑与前咒藏共是一经长寿二年于佛授即寺译)
* 无迦略曳菩萨造广大摩尼秘密善住经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 释般若六字三句论一卷(长寿二年于佛授记寺译)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70a 页 T55-0570.png
右五十三部(宝积二十六会即为二十六部)
一百一十一卷(般若波罗蜜多那下一十二部一十二卷寻本未获)
沙门菩提流志。本名达摩流支。唐言法希。天后改为菩提流志。唐云觉爱。南印度人。婆罗门种。姓迦叶氏。聪睿绝伦风神爽异。生年十二外道出家。师禀波罗奢罗学彼经术。遂洞晓声明尤闲数论。阴阳历数地理天文咒术医方皆如指掌。年登耳顺自谓孤行撩僧论议䞈以身事。时有大乘上座部三藏。厥号耶舍瞿沙。知其根熟遂与交论。未越几关词理俱屈。始知佛日高明匪萤灯并照。法海深广岂涓渧等润。于是没身敬事专学佛乘。奉戒无亏志节高峻。崇慧有在解学宽深。未越五年通达三藏。天皇远闻雅誉遣使往邀。未及使还白云遽驾。暨天后御极方赴帝京。以长寿二年癸巳创达都邑。即以其年于佛授记寺译宝雨经。中印度王使沙门梵摩同宣梵本。沙门战陀居士婆罗门李无谄译语。沙门慧智證译语。沙门处一等笔受。沙门思玄等缀文。沙门圆测神英等證义。司宾寺丞孙辟监护。后于大周东寺译实相般若。金刚髻。大乘伽耶顶。有德妙慧。文殊不思议境界。妙德女问佛等经。又于佛授记寺。译护命法门。六字神咒。般若蜜多那。不空羂索咒心。智猛长者问。除鬼病那耶大陀罗尼。文殊咒法藏。一字咒王。摩尼。秘密善住等经。及般若六字三句论。已上一十九部合二十卷。沙门行感等同译。后至和帝龙兴神龙二年丙午随驾归京。敕于西崇福寺安置。遂译广大宝楼阁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70b 页 T55-0570.png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70c 页 T55-0570.png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71a 页 T55-0571.png
* 五分羯磨一卷(题云弥沙塞羯磨本)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爱同。俗姓赵氏。本天水人。代袭冠冤。同弱龄出家后以律学驰誉。讲弥沙塞律远近师禀。昔宋朝罽宾三藏觉寿译弥沙塞律。因出羯磨一卷。时运迁移其本零落。寻求不获学者无依。同遂于大律之内抄出羯磨一卷。彼宗学者盛传流布。
* 新译华严音义二卷
右一部二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慧苑。京兆人。华严藏法师上首门人也。勤学无惰内外兼通。华严一宗尤所精达。苑以新译之经未有音义。披读之者取决无从。遂博览字书撰成二卷。使寻读之者不远求师而决于字义也。
* 说妙法决定业障经一卷(第二出与奘法师称赞大乘功德经同本开元九年六月于终南山石鳖谷老尹兰若译)
*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一卷(第十一译与无量门微密持经等同本开元九年于奉恩寺译)
* 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一卷(开元九年于奉恩寺译)
*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三卷(开元九年六月二十日于终南山石鳖谷老尹兰若译)
右四部六卷其本并在。
沙门释智严。于阗国王之质子。姓郁持名乐(卢各反)幼至大唐早居荣禄。授左领军卫大将军上柱国封金满郡公。而立性淳质贞信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71b 页 T55-0571.png
* 七俱胝佛母准泥大明陀罗尼经一卷(第二出与日照三藏译者同本)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四卷(亦云经)
*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一卷
*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法要一卷(上三经并出梵本金刚顶经撮要抄译非全部也)
右四部七卷其本并在。
沙门跋日罗菩(上声)(地之上声)唐云金刚智。南印度摩赖邪国人(此云光明国其国近观音宫殿补陀落山)婆罗门种。幼而出家游诸印度。虽内外博达而偏善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71c 页 T55-0571.png
* 大佛顶如来密因脩證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
右一部十卷。其本见在。
沙门释怀迪。循州人也。住本州罗浮山南楼寺。其山乃仙圣游居之处。迪久习经论多所该博。九流七略粗亦讨寻。但以居近海隅。数有梵僧游止。迪就学书语复皆通悉。往者三藏菩提流志译宝积经。远召迪来以充證义。所为事毕还归故乡。后因游广府遇一梵僧。(未得其名)赍梵经一夹请共译之。勒成十卷。即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是也。迪笔受经旨兼缉缀文理。其梵僧传经事毕莫知所之。有因南使流经至此。
*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第七一卷是念诵法)
* 苏婆呼童子经三卷(唐云妙臂童子亦云苏婆呼律或二卷)
* 苏悉地羯罗经三卷(唐言妙成就法此与苏婆呼并是咒毗奈耶不曾入大曼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72a 页 T55-0572.png
*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出梵本金刚顶经成就一切义品略译少分)
右四部一十四卷其本并在。
沙门输波迦罗。唐言善无畏。中印度人。释迦之苗裔。风仪爽俊聪睿超群。解究五乘行该三学。总持禅观妙达其源。艺术异能无不谙晓。加以弘法为务岂惮艰危。遂发迹中天来游东夏。涂至北印度境。声誉已达帝京。今上搜集贤良。发使迎接。以开元四年丙辰。大赍梵本来达长安。初于兴福寺南院安置。次后有敕令住西明。至五年丁巳于菩提院译虚空藏求闻持法一卷。沙门悉达译语。沙门无著缀文笔受。其无畏所将梵本有敕并令进内。缘此未得广译诸经。曩时沙门无行西游天竺学毕言归回。至北天不幸而卒。所将梵本有敕迎归。比在西京华严寺收掌。无畏与沙门一行。于彼简得数本梵经并总持妙门。先未曾译。至十二年随驾入洛。于大福先寺安置。遂为沙门一行译大毗卢遮那经。其经具足梵本有十万颂。今所出者撮其要耳。沙门宝月译语。沙门行笔受承旨兼删缀词理。文质相半妙谐深趣。又出苏婆呼苏悉地二经。无畏性爱恬简静虑怡神。时开禅观奖劝初学。慈悲作念接诱无亏。人或问疑剖析无滞。
* 开元释教录二十卷(上帙总录下帙别录十八年庚午于西崇福寺东塔院撰)
* 续大唐内典录一卷(同前十八年撰)
* 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同前十八年撰)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72b 页 T55-0572.png
*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同前)
* 集诸经礼忏仪二卷(同前)
右上五部二十五卷。智升所撰。升早预释流志弘大教。但才微力寡无遂本怀。俛仰之间亟经寒暑。曾未能宣传正法荷担菩提。而近阅藏经仍探众录。睹其差谬或所未安。狂简斐然考成斯记。虽文词靡叙而事有所凭。但鄙见未弘固多疏阙耳。其续内典录等附于本部之末。幸诸来哲无贻诮焉。右从后汉逮至皇朝合一十九代。所出大小乘经律论并贤圣集传。总二千二百七十八部。都合七千四十六卷。于中一千一百二十四部五千四十八卷见行入藏(其梁代曼陀罗译文殊般若经般若部中已载宝积经中亦复编入故此一经录中重载)据其实数。但一千一百二十三部五千四十七卷是见行数(其集传中有四十部三百六十八卷并是此方撰集非梵本翻出)一千一百四十八部一千九百八十卷是阙本数。两件见阙合有二千二百七十一部七千二十七卷(与前都数欠七部一千九卷。不同者其东晋无垢眼译毗尼序合入十诵其萧齐法意译提婆达多品一卷。及周武帝代志德译普门品重诵偈一卷。并合入妙法华中。其隋朝崛多译银主品嘱累品共一卷。合入金光明中。其北凉昙无谶译四卷金光明。梁朝真谛译七卷金光明。周世崛多译五卷金光明。隋朝沙门宝贵取前三本合成八卷。故上三经在删繁录加此七部一十九卷还与都数符同一无欠少)
开元释教录卷第九(总录之九)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馀)¶ 第 572c 页 T55-057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