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自动笺注)
開元釋教錄卷第二
公元730年
庚午歲西崇福寺沙門智昇
**總括群經錄上之二
吳孫氏。
前都武昌
後都建業
公元222年
孫權(謚大祖文皇帝)黃武元年壬寅
孫皓(無謚)天
公元225年
四年庚子
凡經四主五十九年。
緇素五人
所出經等并及失譯。
總一百八十九部。
四百
一十七卷(於中六十一部九十二卷見在一百二十八部三百二十五卷闕本)。
*吳沙門維祇難(二部六卷經集)
*沙門竺律炎(四部六卷經集)
*優婆塞支謙(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經律集)
*沙門康僧會(七部二十卷經集)
*沙門彊梁接(一部六卷經)
*魏吳兩代諸失譯經(八十七部二百六十一卷)
*阿差末菩薩四卷(初出與西晉法護阿差末及無盡意經等並同本見吳別二錄)
*法句經二卷(初出亦云法句集尊者法救撰與律炎支謙出見僧祐錄吳錄云竺未詳)
右二六卷(法句經二卷見在阿差末四卷闕本)。
沙門維祇難云障礙。
印度人
世奉異道
*摩登伽經三卷(見法上錄與支謙共出與舍頭諫經等同本或二卷第四譯)
*三摩竭經一卷(初出見始興錄與分惒檀王經同本異出一名須摩提女經一名難國王經一名恕惒檀王經)
*佛醫經一卷(與支越共出非是全典從大經略出或云佛醫王經見寶唱錄)
*梵志一卷(見始興錄)
四部六卷(前三部五卷見在後一一卷闕本)。
公元230年
沙門竺律炎印度人也。
行清內外博通
維祗難同遊吳境。
維祗卒後。
孫權黃龍二年庚戌
楊都摩登伽等經四部
其名群錄不同
云將炎。
或云持炎。
或云律炎。
未詳是故備列之。
*大明度無極四卷(第二出或六卷亦直云大明度經與道行小品等同本見竺道祖魏吳錄及僧祐等錄)
*阿彌陀經二卷(內題云佛說諸佛阿彌陀三邪三佛薩捿檀過度人道第三出亦名無量壽見竺道祖僧祐二錄世高等譯小異)
*菩薩本業一卷(亦直名本業經亦名淨行品經是華嚴淨行品異譯見僧祐長房錄中本業之外別載淨行品者誤也)
*維摩詰二卷(維摩詰不思議法門之稱一名法普入道三昧第二出或三卷見竺道祖僧祐二錄與漢佛調等譯少異)
*慧印三昧一卷(亦直云慧印經一名寶田慧印三昧經初出與如來智印經同本見道祖僧祐二錄)
*九色鹿經一卷(出六度集異譯見法上錄)
*老女人經一卷(安公云出阿毘曇吳錄直云老女經或云老母經初出見僧祐錄)
*犢子一卷(見法上錄初出與乳光佛經等同本)
*貝多樹思惟十二因緣一卷(見長錄第三出與唐譯緣起聖道等同本)
*了本生死經一卷(安公云出生經祐按五卷生經無此名見僧祐錄與芉經同本異出自注并製序安公序云漢末出謙注)
*龍施女經一卷(初出與龍施菩薩起經同本別錄載安錄無)
*八吉詳神呪一卷(初出或無神字或云八吉祥經與八陽神呪等同本房云見古錄)
*無量微密持經一卷(亦直云微密持經一名成道降魔一切智經初出與出生無量門持經等同本見僧叡二秦錄及僧祐錄)
*華積陀羅尼神呪一卷(見寶唱錄或無神字與華聚陀羅尼等同本)
*持句神呪一卷(初出見長房錄與陀隣尼鉢經等同本亦云出陀羅尼句)
*私訶昧經一卷(第二出或云私訶末一名菩薩道樹亦名道樹三昧道安支敏度僧祐三錄云此經即是菩薩道樹)
*菩薩生地一卷(一名摩竭經初出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祐錄)
*孛經一卷(亦云孛抄經云今孛經一卷即是第二出見僧祐錄及別錄)
*月明菩薩一卷(或加三昧一名月明童子一名月明童男經見僧祐錄)
*三品弟子一卷(一名弟子學有三輩經見長房錄)
*法律三昧一卷(亦直云法律第二出見長房錄)
*梵志阿颰經一卷(一名阿颰摩納經安錄直云阿拔經亦名佛開解梵志阿颰經出長阿含第十三卷異譯見長房錄)
*梵網六十二見經一卷(一名梵網經房云見別錄出長阿含第十四卷異譯)
*七知經一卷(或作七智見長房錄出中阿含第一卷異譯)
*釋摩男本經一卷(祐錄無本一名五陰事經安錄云出中阿第二十五異譯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祐錄)
*諸法本一卷(出中阿第二十八異譯見長房錄)
*弊魔試目連一卷(一名魔嬈亂房云見舊錄出中阿含第三十卷異譯)
*賴吒和羅一卷(或云羅漢賴吒和羅經與後漢支曜出者少異出中阿第三十一異譯祐云別錄載安錄中無)
*梵摩喻經一卷(或作渝字見道祖僧祐二錄中阿含第四十一異譯)
*齋經一卷(一名持齋經見別錄僧祐錄出中阿第五十五異譯)
*須摩提女經一卷(出增一阿含第二十二異譯見長房錄)
*不自守意經一卷(或無意字或云自守亦不自守經出雜阿含第十一卷異譯見長房錄)
*五母子一卷(見長房錄初出與沙彌羅經同本)
*太子瑞應起經二卷(黃武年譯第四出亦云太子本起瑞應亦直云瑞應本起與孟詳出者小異陳郡謝鏘吳郡張洗筆受魏河東王詳定始興僧祐二錄)
*龍王兄弟一卷(一名難龍王經或無王字一名降龍王經初出見長房錄)
*長者音悅經一卷(一云長者音悅不迦葉亦直云音初出見長房錄)
*七女一卷(亦云七女本經安公云出阿毘曇初出見僧祐錄)
*八師經一卷(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祐錄初出)
*蓱沙王五願一卷(或作瓶字一名弗沙迦王經見長房錄初出安公云出中阿含檢無)
*義足二卷(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祐寶唱二錄初出有一十六)
*須摩提長者一卷(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所說示現眾生見長房錄)
*阿難四事一卷(見僧祐錄及別錄)
*未生怨經一卷(見長房錄)
*四願經一卷(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祐錄)
*里氏梵志一卷(房云見別錄)
*猘狗一卷(見長房錄)
*孫多耶致經一卷(或云梵志孫多耶致經見長房安公云出中阿含檢無)
*戒銷災經一卷(亦云戒銷伏經見舊錄)
*撰集百緣十卷(見內典錄)
*菩薩本緣二卷(亦云菩薩本緣集經或二卷四卷天竺沙門僧伽斯那撰見長房錄)
*惟日雜難經一卷(見長房錄上見存已下闕)
*摩訶般若波羅蜜呪經一卷(或無摩訶字見寶唱錄)
*法鏡二卷(或一卷第二出祐云見別錄安錄中無又長房等錄更有郁伽長者二卷亦云謙譯即是此經不合重載)
*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阿差末菩薩四卷(見吳錄第三出維祇難譯本同文異)
*小阿差末經二卷(見別錄僧祐錄既加小字次前經應非同本)
*大般泥洹二卷(第三出此略大本序分哀歎品為二卷後三小異耳見竺道祖吳錄安公云出長阿含云今長阿含與此異)
*佛以三車喚經一卷(見長房錄云出法華應出第二卷譬喻品)
*不莊校女經一卷(初出見寶唱錄)
*須賴經一卷(或云須賴菩薩第三出與白延等出者同本別譯見竺道祖吳錄及僧祐錄)
*菩薩修行一卷(初出見寶唱錄)
*演道業經一卷(初出見舊錄或無業字)
*方等楞嚴經二卷(黃武年譯第二出與後漢支纖等出者同本見竺道祖吳錄安錄中無祐無方等字云見別錄)
*惟明二十偈經一卷(初出或無經字見僧祐錄)
*法滅盡一卷(初出或云法沒盡或云空菩薩問經見長房錄)
*七佛神呪一卷(一本無經見長房錄)
*摩訶精進一卷(亦云大精進經見長房錄)
*十二門大方等經一卷(安錄無祐云見別錄)
*佛從上所行三十偈經一卷(或無經字見僧祐錄)
*四十二章經一卷(第二出與摩騰譯者小異文義允正辭句可觀別錄)
*禪祕要四卷(或無經字初出見吳別二錄)
*堅意一卷(或云堅心第二出見長房錄)
*勸進學道一卷(一本無勸字初出見長房錄)
*恒水戒經一卷(或無戒字第二出見舊錄)
*七漏經一卷(房云見別錄)
*悔過法經一卷(或無法一名十方禮拜悔過文見僧祐錄)
*賢者德經一卷(見僧祐錄)
*梵志結淨經一卷(見長房錄)
*阿質國王經一卷(見長房錄)
*惟婁王師子譬喻一卷(一本譬喻見長房錄)
*藍達王經一卷(一云目連功德亦云目連因緣功德經見吳錄)
*百喻經一卷(見長房錄)
*五陰事經一卷(見長房錄)
*魔化作比丘一卷(見長房錄)
*優多羅母經一卷(一本無母字見僧祐錄)
*人民求願經一卷(見長房錄)
*修行方便二卷(亦云修行方便禪經見吳錄)
*法句經二卷(第二出亦法句集別錄僧祐錄)
右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惟日雜難經上五十一部六十九卷見在摩訶般若呪下三十七部四十九卷闕本)。
優婆塞支謙字恭明
一名越
大月支人也。
祖父法度漢靈帝世率國人數百歸化
拜率善中郎將
越年七歲戲於隣家
為狗所囓脛骨傷碎。
人欲殺狗取肝傅瘡。
越曰。
天生此物為人守吠。
若不往君舍狗終不見囓。
此則失在於不關於狗。
若殺之得差不可為
況於無益而空招大罪。
畜生無知豈可理責。
由是隣人感其言至遂不復殺。
十歲漢書
十三學婆羅門書。
並得精妙兼通六國語音
桓靈支讖譯出法典
有支亮字紀明
資學
受業於亮。
博覽經籍莫不明練
世間藝術多所綜習
為人細長黑瘦
眼多白而睛黃。
時人為之語曰。
支郎眼中形體雖細是智囊
其本奉大法精練經旨。
獻帝之末室大亂。
鄉人數十共奔於吳。
初發唯有一被
一客隨之大寒無被
越呼客共眠。
夜將半客奪其被而去。
明旦同侶問被所在
越曰。
昨夜為客所奪。
同侶咸曰。
何不相告。
答曰。
我若告發卿等必以劫罪罪之。
豈宜以一被而殺一人乎。
遠近者莫歎服
後吳主孫權聞其博學有才慧即召見之。
因問經中深隱之義。
應機釋難無疑不折。
大悅拜為博士
使輔導東宮甚加寵祑。
越以大教雖行而經多梵文莫有解者。
善華戎之語。
收集眾本譯為吳言。
從權黃武二年癸卯至亮建興二年癸酉三十餘載。
譯大明度等經八十八部。
曲得聖義辭旨文
*鹿子經(與西晉竺法護所出鹿母經文同)
*申日經(亦與法護所出月光童子經同)
*出家功德經(今有兩本一是秦譯附於秦錄一從賢愚抄出今附別生錄中)
*金剛清淨經(亦云金剛三昧本姓清淨不滅不壞經後漢失譯錄中復載詳文非是支謙所出今移附秦錄)
*大慈無減
*寶女問三十二相
*魔女佛說得男身經(大慈無減三經並出大集經)
*寶海寂志成就大悲經(出悲華經)
*普廣菩薩經(即別行隨願往生經是出灌頂經)
*摩調王經(出六度)
*佛為訶利曠野說法(或云訶利出中阿含)
*枯樹(或上加大字)
*鷹鷂
*鵄鳥事經(枯樹三經並出增一阿含)
*色無常經
*諸漏盡(或無漏字)
*雪山獼猴(或作猨猴無無字)
*無母子經
*不淨觀
*三種良馬
*四種良馬
*壽命促經
*河中龜經
*國王成就五法久存世經
*佛為外道須深說離欲經(色無常等十一經並出雜阿含)
*是我所
*梵志經(上二經並出生經)
*桀貪王經(出義足)
*外道仙尼說度
*度梵志(上二經小乘抄)
*瞎鼈
*梵志問佛世間增減
*三魚水經
*甘露道經
*降千梵志
*梵志子死敗經
*護口意經
*梵志問佛師經
*法施
*水上(瞎鼈等十經並出曜經)
*修行(出修行道地)
*度脫狗子(出雜譬喻)
右大慈無減等三十八部三十八卷
*六度八卷(或九卷或云六度無極度或云度無極集或云雜無極經見道祖吳錄及僧祐錄)
*舊雜譬喻二卷(內典有舊字房錄中無亦云雜譬集或無集字見高僧傳長房錄)
*吳品經五卷(祐錄無經字云凡有十品第三出房云即是小品般若僧祐錄)
*菩薩淨行二卷(是大集寶髻品異譯或直云淨赤烏出見道祖吳錄)
*權方便一卷(與順權方便等同本初出見吳錄及別記)
*菩薩二百五十法經一卷(或二卷以此大僧二百五十戒示皓者是見高僧傳長房錄)
*坐禪一卷(見長房錄)
七部二十卷(六度二部十卷見在品等五部十卷闕本)。
公元247年
沙門康僧會其先康居國人
世居印度
其父因商賈移于交阯
會年十餘歲二親並亡。
以至性奉孝服出家厲行甚峻。
為人弘雅有識篤志好學
明解三藏博覽六經
天文圖緯多所綜涉。
辯於樞機屬文翰。
孫權稱制江左佛教未行。
先有優婆塞支謙宣譯經典
既初染大法風化未全。
僧會欲使道振江左
興立圖寺。
杖錫東遊
吳赤烏十年初達建業
營立茅茨設像行道
吳國初見沙門
覩形未及其道疑為矯異
有司奏曰。
胡人入境自稱沙門
容服恒事檢察
曰。
吾聞漢明夢神號稱為佛。
彼之所事豈其遺風耶。
即召會詰問
有何靈驗
會曰。
如來遷迹逾千載。
遺骨舍利神曜無方
阿育王起塔乃八萬四千。
塔寺之興所以表遺
*法華三昧六卷(一本正字初出與法護正法等同本見竺道祖魏錄亦見始興錄)
右一六卷本闕。
公元255年
沙門彊梁接。
吳云正無畏
西域人
孫亮五鳳二年乙亥
交州法華三昧經。
沙門竺道馨筆受
長房內典二錄編於曹魏之代。
今依交州始興地割入吳錄。
*不思議功德諸佛所護念二卷(出虫經或云不思議功德或直云功德經)
*七佛父母姓字一卷(舊錄云七佛姓字經出增一阿含第四十五異譯)
*雜阿含經一卷(見舊錄出雜阿含中異譯)
*阿毘曇甘露味論二卷(或無論字亦云甘露阿毘曇或云甘露味經尊者瞿沙造)
見存已下闕。
*蜀普曜經八卷(似是蜀土所出第一譯)
*長者子誓經一卷(見舊錄第二出)
*無端底持經一卷(舊錄云無端總持第二出)
*蜀首楞嚴經二卷(見舊錄似蜀土所出第三譯)
*後出楞嚴經二卷(見舊錄云有十偈第四譯)
*阿惟越致轉經一十八卷(見舊錄)
*摩訶乘十四卷(或云摩訶衍)
*摩訶衍優波提舍經五卷(祐云摩訶乘)
*三昧王經五卷
*梵王請問五卷
*佛從兜率中陰四卷(出王宗錄)
*四天王四卷(疑四部四本)
*魔王請問四卷
*釋提桓因問經三卷
*大梵天王請轉法輪三卷
*法華光菩薩現壽經三卷(今疑抄正法華)
*普賢菩薩答難二千經三卷
*梵天王請佛千首二卷(又大梵天王經二卷似此)
*菩薩常行一卷(見舊錄)
*熒火六度一卷(舊錄有明度一卷一名熒火明度經)
*內禪波羅蜜一卷(見舊錄)
*六波羅蜜一卷(見舊錄)
*大總神呪一卷(見舊錄亦云總持呪經)
*阿惟越致菩薩戒一卷(舊錄無菩薩字)
*雜數經二十卷(見舊錄)
*那先譬喻四卷(見舊錄)
*太子試藝起經二卷
*深斷連經二卷
*摩訶目揵連與佛捔能經一卷(見舊錄)
*阿難得道一卷(見舊錄)
*阿難般泥洹一卷(見舊錄)
*阿那律復生一卷(見舊錄)
*沙門分衛見怪異經一卷(見舊錄)
*弟子本行一卷(見舊錄高僧傳云白法祖譯)
*為壽天子法經一卷(舊錄云命盡天子)
*魔試佛經一卷(見舊錄)
*阿須倫問八事一卷(舊錄云阿須倫所問八事經)
*摩竭王經一卷(舊錄云摩竭國王經)
*薩波達王經一卷(見舊錄祐錄云菩和達王經)
*年少王經一卷(見舊錄)
*是光大子經一卷(見舊錄)
*長者難提經一卷(見舊錄)
*女利行經一卷(見舊錄)
*四婦因緣一卷(見舊錄)
*須多羅一卷(舊錄云須多羅入胎經)
*墮迦經一卷(見舊錄晉言堅強既曰晉言合編晉錄或作隋字)
*盤達龍王經一卷(見舊錄)
*牛米自供養經一卷(舊錄無養字)
*行牧食牛一卷(見舊錄或作放字)
*墮釋迦牧牛經一卷(見舊錄或作隨字)
*法嚴一卷(見舊錄疑即是等入法嚴經)
*壁四經一卷(見舊錄)
*止寺中經一卷(見舊錄)
*安般行道一卷(見舊錄)
*解慧微妙一卷(見舊錄)
*失道得道一卷(見舊錄)
*心情心識一卷(見舊錄云有注)
*檢意向正經一卷(見舊錄)
*道德果證經一卷(見舊錄)
*父子因緣一卷(見舊錄)
*小觀世樓炭經一卷(見舊錄)
*大四諦一卷(見舊錄)
*五方便經一卷(見舊錄)
*五惟越羅解說一卷(見舊錄)
*五陰一卷(見舊錄)
*中五濁世一卷(見舊錄)
*大七車一卷(見舊錄)
*八正邪經一卷(見舊錄祐云八正八邪經)
*八總持一卷(見舊錄)
*八輦經一卷(見舊錄)
*大十二因緣一卷(見舊錄)
*十八難經一卷(見舊錄)
*五十二章一卷(見舊錄別有孝明四十二章經)
*百八愛經一卷(見舊錄似抄五蓋疑結經)
*小安般舟三昧一卷(見舊錄)
*禪數一卷(見舊錄)
*群生偈經一卷(見舊錄)
*大戒一卷(見舊錄)
*衣服制經一卷(見舊錄)
*沙彌威儀一卷(見舊錄)
*道本五戒一卷(見舊錄)
*威儀一卷(見舊錄法經錄中無經字)
*雜譬喻八十卷(見舊錄)
已上八十七部僧祐失譯錄並載
右八十七部二百六十一卷(不思議等四部六卷見在蜀普曜等八十三部二百五十五卷闕本)。
長房等錄魏吳失譯。
總有一百一十部一百九十一卷
云並是古二錄失譯諸經。
今經附此以遠年無所依據
今以餘二十三部三十卷
翻譯有源。
別名異號
大部流出。
或疑偽非真。
今並刪除庶免繁雜
備述如左。
*不退轉輪四卷(北涼失譯中有此中復載故知是重僧祐云安公凉土異經今存凉錄此中除之)
*小本起經二卷(後漢支曜譯)
*四輩經(或云四輩弟子經亦云四輩經法上錄云西竺法護譯)
*逮慧三昧經(一名文殊師利菩薩十事行經單卷月燈異名)
*禪行斂意經(亦云禪行檢意經阿那律念經異名)
*濡首菩薩二卷(即濡首菩薩清淨分衛經是此名但略耳)
*度無極譬經三卷(或四卷大品經)
*尸呵遍王經(或作尼字)
*太子法慧(或作惠字尸呵等二經六度)
*淫人曳踵行經(出義足)
*人詐名為道
*貧女聽經
*蛇齧命終經(亦云貧女聽經蛇齧命終生天經)
*國王夫人
*賣智慧
*初受道經
*學經
*福經(學福共是一經)
*八部行名
*化譬經(亦云化喻經人詐名八經並出譬喻)
*五百婆羅門有無經(五百梵志異名)
*薩和菩薩經(亦云國王薩和菩經)
*慧定普遍神通菩薩經(亦云慧定普遍國土神通菩薩經)
*貧女人經(亦云貧女難陀經)
*阿那經(亦云阿三昧經五百婆羅門五經並在疑偽錄)
西晉司馬氏都洛陽(亦云北晉)
公元265年
武帝太始元年乙酉至慜帝建興四年
子。
凡經四帝五十二年。
緇素一十二人
所出
經戒集等及新舊集失譯諸經。
總三百三十
部合五百九十卷(於中一百五十六部三百二十一卷見在一百七十七部二百六十九卷
闕本)。
*西晉沙門竺法護(一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經戒集)
*沙門彊梁婁至(一部一卷集)
*沙門法欽(五部一十六卷經集)
*沙門羅叉(一部三十卷經)
*優婆塞竺叔(二部五卷經)
*沙門白法祖(一十六部一十八卷經)
*沙門釋法立(四部一十二卷經集)
*沙門釋法炬(四十部五十卷經律)
*清信士聶承遠(二部三卷經)
*清信士聶道真(二十四部三十六卷經律)
*沙門法度(四部五卷經)
*沙門若羅嚴(一部一卷經)
*
新舊諸失譯經(五十八部五十九卷五十五部五十六卷新附三部三卷舊集)
公元286年
*光讚般若波羅蜜十五卷(初出或十卷與大般若第二會及放光大品並同本亦云光摩訶般若經凡二十七品太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見道安錄及僧祐錄)
公元280年
*密迹金剛力士七卷(或五卷四卷八卷太康元年十月八日出亦直云密經見支敏度道祖僧祐三錄編入寶積當第三會)
*菩薩說夢二卷(見法上錄今編入寶積當第四會改名淨居天子會法上錄云護公所詳文乃非且依上錄為定)
公元290年
*寶髻菩薩問經二卷(一名菩薩淨行經舊錄直云寶髻經是別譯大集寶髻太熈元年七月十四日出見僧祐二錄今入寶積當四十七會)
公元287年
*普門品一卷(初出亦云普門經與寶積文殊普門等同太康八年正月十一日出見道真錄及僧祐錄)
公元387年
*胞胎一卷(舊錄云胞胎受身太安二年八月一日出與寶積處胎會同本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公元290年
*文殊師利佛土嚴淨二卷(或直云嚴淨淨土經亦云佛土嚴淨太熈元年譯初出與寶積文殊授記等同本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僧祐錄)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一卷(或云郁長者經即大郁伽經或二卷四出與安玄法鏡寶積郁伽長者等同本見道安敏度僧祐三錄)
*幻士仁賢一卷(或云仁賢幻士經初出與寶積幻師記會同本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須摩提一卷(初出亦直云須摩提菩薩經與寶積妙慧等同本見聶道真道祖僧祐三錄)
公元335年
*阿闍王女阿術達菩薩一卷(第二出亦云阿闍貰女經亦云阿述達女經建武元年譯見真敏三錄房二錄別存無憂施經錄更載阿闍王女經二俱誤也)
公元289年
*離垢施女經一卷(初出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出與寶積無垢施會等同本見僧祐二錄內典錄內更載無垢施應辯經者誤也彼道真譯如後所顯)
*如幻三昧二卷(第二出或三卷四卷寶積善住意會等同本見僧祐錄)
*太子刷護經一卷(初出見法上錄與寶積阿闍世王子等同本)
公元391年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二卷(第二或一卷太康六年六月十七日出或云大善權經或云慧上菩薩經或云善權方便經或云善權方便度無極經見真祐二錄)
公元387年
*彌勒菩薩所問本願一卷(初出太安二年五月十一日譯或無所二字亦云彌勒本願一名彌勒難經寶積彌勒所問會等同本見道真道祖僧祐三錄)
公元424年
*阿差末經七卷(題云晉曰無盡意或四卷五卷大集第三元嘉元年十一月一日出或加菩薩字見真二錄房二重載無盡意經四卷誤也)
公元前65年
*大哀經八卷(舊錄云如來大哀經元康元年七月七日八月二十三已訖有二十八品是大集品別譯或六卷七卷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僧祐錄)
公元287年
*寶女所問經三卷(太康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出是大集寶女品異譯或四卷亦直云寶女問慧經亦云寶女三昧經見道袒僧祐二錄)
*無言童子二卷(或云無言菩薩經是大集無言品異譯或一卷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菩薩十住行道一卷(是華嚴十住品異譯見沙門法經房二錄直云菩薩十住即此行道品是)
公元前65年
*漸備一切智德經五卷(一名十住又名大慧三昧十卷元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出是華嚴十地品異譯見聶道真僧祐二錄)
*等目菩薩所問三昧二卷(一名普賢菩薩定意或直云等目菩薩經或三卷是新華嚴十定品異譯舊經無此品見僧祐錄)
*如來興顯四卷(一名興顯如幻經元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是華嚴經如來性起品及十忍品異譯見聶道真僧祐二錄)
*度世品經六卷(或云度世經或五卷元康元年四月十三日出是華嚴離世間品異譯見聶僧祐二錄)
公元269年
*方等般泥洹二卷(初出與隋譯四童子經同本或無般字或三卷或云大般泥洹太始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出見僧祐二錄)
公元308年
*普曜經八卷(一名方等本起安公云出方等永嘉二年五月天水寺出第二沙門康殊白法巨等筆受見古真三錄)
公元286年
*正法華經十卷(或云方等正法華或七卷二十七品太康七年八月十日第三清信士張士明張仲正聶承遠筆受見真二錄)
*大方等頂王經一卷(初出安公云出方等部亦直云頂王經一名維摩詰問經亦云善思童子四名支敏度錄及僧祐錄)
*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二卷(初出或三卷亦云佛昇忉利天道神等同太始出見道真僧祐錄)
公元284年
*阿惟越致遮經三卷(初出或四卷云阿惟越致太康五年十月十四日燉煌出與不退轉經廣博嚴淨同本異譯見真二錄)
*等集眾德三昧三卷(初出舊錄云等集眾德經或直云等集與集一切福德等同本或二卷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公元286年
*持心梵天四卷(一名莊嚴佛法又名等御諸法凡十七品或六卷初出或加所問二字或直云持心太康七年三月十日出聶承遠筆受見舊真三錄)
*持人菩薩四卷(初云持人菩薩所問陰種諸入以了道慧初出或三卷持世同本異出僧祐錄)
*濟諸方等學經一卷(天竺薩和鞞日僧迦無學字初出與方廣總持同本見竺道祖錄及僧祐錄)
公元270年
*文殊師利寶藏三卷(初出或無現字與方廣寶篋等同太始六年十月出或二卷亦直云寶藏經見僧祐長房錄中別載寶藏二卷誤之甚也)
公元307年
*無極三昧一卷(初出或云無極寶經與寶如來三昧同本永嘉元年三月三日出見別錄及聶僧祐二錄)
公元286年
*普超三昧三卷(第二出或四卷一名阿闍世王品太康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出或無三昧字或上加文殊師利安錄云更出阿闍世王經見祖二錄)
*無所希望一卷(第二出或作悕字一名象步與象腋等同本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公元386年
*大淨法門一卷(題云大淨法門上金光首女所問溥首童真開化初出與大莊嚴法門等同建興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見道真僧祐二錄)
*順權方便二卷(一名女身菩薩或作惟權舊錄云順權云隨權女第二出或一卷僧祐二錄房二錄別存隨權女誤也)
*太子沐魄經一卷(第三六度集第四卷異譯或作暮魄見僧祐錄)
*月光童子一卷(初出一名月明童子經或名申日經與德護長者等同本見僧祐錄)
*乳光佛經一卷(第二出亦云乳光經與犢子等同異出僧祐錄)
*無垢賢女一卷(第二出或名胎藏經與轉女身等同本見聶道真房二錄載胎藏經即此無垢賢女經是)
*決定總經一卷(初出或云決總持經與謗佛經同本見僧祐錄)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一卷(亦云搏證自誓三昧經或云如來自誓三昧第二出與漢安世高自誓三昧經同本見僧祐錄)
*龍施菩薩起經一卷(舊錄云龍本經云龍施女經第二出與龍施女經同本見僧祐錄)
*八陽神呪一卷(亦直云八陽經第二出與八吉祥呪經等同見長房錄)
*盂蘭盆一卷(亦云盂蘭經與報恩奉盆經同本見長房錄)
*四不可得一卷(第二出見道真正度僧祐三錄)
*梵女首意經一卷(初出一名首意女經見僧祐錄)
*寶網一卷(初出亦云寶網童子經見僧祐二錄)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一卷(初出舊錄云菩薩緣身五十事經亦云五十緣身行經見道祖錄及僧祐錄)
公元363年
*須真天子經三卷(初出或二卷或加所問二字亦云問四事太始三年十一月八日長安青門白馬寺出安文惠等傳聶承遠筆受十二月十三日訖見道祖僧祐二錄)
公元285年
*海龍王四卷(初出或三卷太康六年七月十日出見道真錄及僧祐錄)
*諸佛要集經二卷(天竺佛陀僧祇提亦直云要集經初出見僧祐錄)
公元396年
*賢劫十三卷(題云颰三昧晉曰賢劫定意經永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出趙文龍筆受初出或七卷十卷僧祐二錄等別存颰三昧經誤也)
公元308年
*弘道廣顯三昧四卷(一名阿耨龍王所問決諸狐疑清淨品亦名入金剛問定意經凡十二品或二卷永嘉二年三月出見二錄內典中別載阿耨達經誤也)
*心明經一卷(一名心明女梵志婦飯汁施經見僧祐錄)
公元306年
*滅十方冥經一卷(光熈元年八月十四日出或云十方滅冥經見道真錄及僧祐錄)
*鹿母一卷(又別有鹿子一卷與此全同見僧祐錄)
公元289年
*魔逆經一卷(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洛陽城白馬寺出聶道真筆受僧祐錄及經後記)
公元270年
*德光太子一卷(或云賴吒和羅所問光德太子太始六年九月三十日出見道祖錄及僧祐錄)
*般泥洹後灌臘經一卷(或云般泥洹後四輩灌臘經亦直云灌像經見長房錄)
*四輩一卷(或云四輩弟子經亦云四輩經見法上錄)
*當來變經一卷(或云當來變識經見僧祐二錄)
*過去佛分衛一卷(舊錄云過世佛分衛經見僧祐錄)
公元289年
*文殊師利淨律一卷(初出又直云淨律經太康十年四月八日白馬寺出先遇西域寂志誦出經本後尚有數品其人忘但宣憶者道真筆授見祖二錄)
*文殊悔過一卷(初出或加師利字亦云文五體悔過經見僧祐錄)
*離睡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受歲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三卷初異見長房錄)
*樂想經一卷(出中阿第二十六異譯見長房錄)
*尊上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三異譯見長房錄)
*意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五異譯見長房錄)
*應法經一卷(亦出中阿含第四十五異譯見長房錄)
*鴦崛摩經一卷(或作魔字或云指髻或云指鬘出增一阿含第三十一異譯見僧祐二錄)
*力士移山一卷(亦直云移山經僧祐錄出增一阿含第三十六異譯)
*四未曾法經一卷(或無法字亦云四未有見長房錄亦出增一阿含第三十六異譯)
公元前62年
*聖法印經一卷(天竺名阿遮曇摩文圖出雜阿含第三無法字亦云慧印元康四年十二月五日酒泉郡竺法筆受道真寶僧祐三錄)
*舍頭諫經一卷(題云舍頭諫晉曰太子二十八宿一名虎耳摩登等同第五出與漢世高出者少異見道安云虎耳意)
公元388年
*所欲致患經一卷(初出太安三年正月見道王宗僧祐三錄)
*瑠璃王經一卷(第二出或作流離僧祐錄)
公元285年
*生經五卷(初出或四卷太康六年正月十九日出有五十五經見道真錄及僧祐錄)
*分別一卷(舊云與阿難分別等同本者非也見長房錄)
公元387年
*五百弟子說本起經一卷(太安二年五月譯或云佛五百弟子說本起舊錄云五百弟子說本亦云五百弟子起經見道真僧祐二錄)
*大迦葉本經一卷(或云迦葉本經僧祐錄)
*四自侵經一卷(安康云出阿毘曇僧祐錄)
*身觀經一卷(云出雜阿含檢無見長房錄)
公元284年
*修行道地六經(初卷題云遮伽復彌經晉曰修行道太康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出或七卷二十七品第三出亦直云修行經見祐唱二錄)
*法觀經一卷(見長房錄)
見存已下闕。
公元472年
*新道行十卷(亦名小品七卷祐云更出小品太始八年譯第四出舊道行等本房錄更載小品七卷誤也見祐房二錄藏中者非此本先闕)
*仁王般若經一卷(或二卷三十一紙初出房云見晉世雜錄)
公元308年
*無量壽經二卷(一名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永嘉二年正月二十一日第六譯與漢世高支讖所出本同文異見竺道祖錄及僧祐錄)
*菩薩藏經三卷(初出見長房錄)
*般舟三昧二卷(安公錄云更出般舟三昧第五出見僧祐錄)
*菩薩十地一卷(亦云大方廣經亦直云十地經初出見僧祐錄)
公元465年
*薩芸芬陀利經六卷(太始元年譯見竺道祖晉世雜錄第二出隋錄云薩曇芸者恐誤錄中無)
公元456年
*維摩詰所說法門一卷(太安二年四月一日譯第四出見聶道真錄直云維摩詰錄又有刪維摩詰云意謂先出維摩繁重護刪出逸偈也)
*閑居一卷(與悲華經等同本異譯初出見僧祐錄)
*更出阿闍世王經二卷(第四出僧祐錄若准安錄但有更出阿闍世王經無普超三昧房二錄雙載二經梵本不合再出)
*彌勒成佛一卷(初出一名彌勒當來下生太安二年出一十七紙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十二因緣一卷(第四出亦云貝多樹思惟十二因緣僧祐錄)
*溫室洗浴眾僧經一卷(第二出亦直云溫經見道真錄及僧祐錄)
*百佛名經一卷(初出無經字見僧祐錄)
*光世音大勢至受決經一卷(初出元康年出亦直云觀世音受記經見
公元386年
*勇伏定經二卷(安公云更出首楞嚴也元年四月九日出聶承遠筆受第六見道真僧祐二錄房二錄更載首楞二卷者誤也)
*無思議孩童菩薩一卷(亦云無思議孩童經亦名無思議光經舊錄直云孩童經初出見僧祐錄)
公元471年
*超日明三昧二卷(太始七年正月譯初出或三卷或直云超日明經見道真錄及僧祐錄)
*照明三昧一卷(初出見僧祐錄)
*惟明三十偈經一卷(或無經第二出與吳代支謙出者本同見長房錄)
*法沒盡經一卷(或云空菩薩問經第二出與支謙出者同本或云法滅盡經見僧祐錄)
*諸神呪三卷(見僧祐錄)
*文殊師利菩薩一卷(見長房錄)
*小郁伽經一卷(與大郁伽經不同僧祐錄或作迦字)
*諸方佛名功德一卷(無功德字見僧祐長房二錄)
*十方佛名經一卷(無經字見僧祐長房二錄)
*慈仁八十種好一卷(或直云八十種好經見道安錄及長房錄)
*三十二相因緣一卷(或云菩薩三十二相經見道安錄及長房錄)
*嚴淨定經一卷(一名世經僧祐錄)
*寶施女經一卷(一名須摩提法律三昧僧祐錄及道真錄)
*金益長者子經一卷(見僧祐錄)
*離垢蓋經一卷(見僧祐錄)
*慧明經一卷(見僧祐錄)
*眾一卷(見僧祐錄)
*三轉日明經一卷(云月明見僧祐錄)
*十等藏經一卷(見僧祐錄)
*決道俗一卷(見僧祐錄)
*殖眾德本一卷(見僧祐錄)
*小法沒盡經一卷(見僧祐錄)
*猛施經一卷(舊錄云猛施道地經見僧祐錄)
*目連淨居天經一卷(一本無天字房云出本行經見僧祐錄)
*菩薩法經一卷(或無經字或無法一名菩薩齋經一名持齋一名賢首菩薩法經初出見僧祐長房二錄別載菩薩齋經誤也)
*舍利弗悔過一卷(第二出亦直云悔過經見僧祐錄)
*佛悔過一卷(見僧祐錄)
公元455年
*大六向拜經一卷(舊錄無大字太安元年譯或云尸迦羅六向拜經出長阿含第十一異譯見支敏度僧祐寶唱三錄)
*六十二見經一卷(亦云梵網六十二見經見道祖僧祐二錄出長阿含第十四異譯)
*樓炭經六卷(或五卷八卷初出是長阿含第四分世經異譯見聶道真錄及僧祐安公云出方等部者不然也)
*普法義經一卷(亦云普義經第二出與漢代世高出者大同小異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舍利弗目連遊諸國經一卷(或云舍利弗摩目建連遊諸四衢經出增一阿含第四十一異譯見僧祐錄)
*捺女耆域一卷(或云捺女經太安年譯第二出見道真錄及僧祐錄)
*七女本經一卷(或云奈女經太安年譯第二出見道真錄及僧祐錄)
公元351年
*五蓋疑結失行一卷(永寧二年四月十二日第一安公不似護公出見道真錄及僧祐錄)
公元456年
*佛為菩薩五夢經一卷(太安二年五月第二一名佛五夢經一名太子五夢經一名仙人五夢經見舊錄及僧祐二錄)
*摩目揵連本經一卷(一名有訶字無揵字見僧祐錄)
*五福施經一卷(見僧祐錄)
*觀行不移四事一卷(見僧祐錄)
*四婦喻經一卷(見僧祐錄)
*廬夷亘經一卷(見僧祐錄)
*廅羅王經一卷(見僧祐錄)
*檀若經一卷(見僧祐錄)
*龍施一卷(今疑是龍施菩薩起經僧祐錄)
*給孤獨明德一卷(舊錄給孤獨經見僧祐錄)
*龍王兄弟陀達誡王經一卷(見僧祐錄)
*勸化王經一卷(見僧祐錄)
*鴈王經一卷(見僧祐錄)
*鴈王五百雁俱經一卷(見僧祐錄)
*解無常一卷(見僧祐錄)
*城喻經一卷(見僧祐錄)
*降龍一卷(見長房錄)
*邪法經一卷(見長房錄)
*犯罪一卷(見長房錄)
*苦應經一卷(見長房錄)
*三品修行一卷(亦云三品悔過安公云近代人合大修行經見僧祐長房二錄存三悔過經誤也)
*夫那羅經一卷(見長房錄)
*賈客二卷(見僧祐錄)
*沙門果證經一卷(見僧祐錄今疑與寂志果經同本)
*貧女為國王夫人一卷(見長房錄)
*誡王經一卷(見僧祐錄)
*誡具經一卷(見僧祐錄)
*誡羅云一卷(見僧祐錄)
*比丘尼一卷(比丘尼戒經出十誦律與曇摩所出少異初出見僧祐錄)
*迦葉結集傳經一卷(或無傳字舊錄云迦葉結經或云結集戒經迦葉集結第二出見僧祐二錄)
*耆闍崛山一卷(見僧祐錄)
*雜譬喻三百五十首二十五卷(譬喻三百首經見僧祐錄房云見別錄)
公元389年
右一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法觀經上九十一部二百八卷見在道行經下八十四部一百四十六卷闕本)。
公元266年
沙門曇摩羅察。
晉言法護
其先月氏國人
本姓支氏
世居燉煌郡
八歲出家外國沙門高座為師。
遂稱竺姓(秦晉已前沙門多隨師稱姓後因彌天道安總稱釋氏)誦經萬言過目則能。
天性純懿操行精苦
篤志好學萬里尋師
是以博覽六經遊心七籍。
世務毀譽未嘗介抱。
是時晉武之世。
寺廟圖像雖崇京邑
方等深經蘊在外。
慨然發憤弘大道。
遂隨師至西域歷遊諸國。
外國異言三十六種書皆遍學。
貫綜詁訓音義字體無不備曉。
遂大齎梵經還歸東夏
燉煌長安
後到洛陽及往江左
沿路傳譯寫為晉文
武帝太始二年景戌至慜帝建興元年癸酉
光讚般若等經一百七十五部。
清信士聶承遠
及子道真竺法首。
士倫伯虎世雅等。
共承執筆詳校
孜孜所務唯以弘通為業。
終身寫譯勞不告倦。
經法所以廣流東夏之力也。
隱居深山
山有清㵎恒取澡漱
有採薪者。
穢其水側俄頃而燥。
徘徊歎曰。
之無德遂使清泉輟流
水若永竭真無自給
正當移去耳。
言訖泉流滿㵎
公元313年
*師子月本生經(或無本字房等諸錄云護公詳文乃非今為失譯編於秦錄)
*法社經(世注為疑曾見其本是人所造今編疑錄)
*寶女問慧經
*梵王變身經(上二經大集)
*四自在神通經(出自在王經)
*金剛藏菩薩行經(出斬備經)
*光世音經(出正法華經)
*寶日光菩薩經(亦云寶日光菩薩問蓮華國相貌經出悲華經)
*普首童真經(或作溥字出普超經)
*隨藍本經
*馬王經
*彌勒女身
*摩調王經(隨藍四經並出六度集)
*菩薩悔過法經(或無經字出龍樹十住論)
*人從所來(亦云人所從出人本欲生)
*貧窮經
*何苦(貧窮二經並出中阿含)
*七寶(出增一阿含經)
*醫王
*悉鞞天子佛說
*四種人經(醫王三經並出雜阿含)
*閑居
*總持(或云佛心總持)
*腹使
*蜜具
*雜讚(閑居五經並出)
*女人慾熾荒迷
*多聞
*寤意(已上三並出曜經)
寶女下二十七並是別生抄大部出。
今並刪之。
*眾目錄一卷(護公自撰梵本翻敘目錄中列不復存也)
*十二遊經一卷(初出)
右一一卷本闕。
公元281年
沙門彊梁婁至。
晉言真喜。
西域人
志情曠放
弘化在懷。
武帝太康二年辛丑
廣州譯。
十二遊經一部始興錄及寶唱錄。
*道神無極變化四卷(第二一名合道神足經或三卷竺法護所出佛昇忉利天為母說法經同本異譯見竺道祖錄)
*阿育王七卷(或加大字亦云大阿育王五卷初出與梁譯育王同本光熈年譯見竺道祖錄)
*文殊師利寶藏二卷(初出亦云示現寶藏三卷寶篋等同太安年譯見竺道祖錄)
*阿闍王經二卷(太康年譯見竺道祖錄第三出與普超等同本)
*阿難佉經一卷(第三出與微密等同本異譯見竺道祖錄)
右五部一十六卷(前二十一卷見在三部五卷闕本)。
沙門法欽
安息國人
學贍眾經幽鑒無滯
武帝太康二年辛丑惠帝光熙元年丙寅
洛陽譯。
道神足等經五部
公元前65年
*放光般若波羅蜜三十卷(第二出與光讚大品等同本或二十卷亦云放光摩訶般若經亦云摩訶般若放光元康元年出日後記)
右一三十卷其本見在
公元291年
沙門羅叉(經後記云無叉羅)于闐國人
惠帝元康元年辛亥五月十五日陳留倉恒(經記作垣)水南寺放光一部
至十二月二十四日訖。
河南居士竺叔口傳
太玄玄明筆受
其經梵本
元是頴川沙門士衡
嘗於洛陽講道行經
至於深義往往不通
每歎此經大乘之要而譯理不盡
誓志捐身發心尋取
遂以曹魏甘露五年庚辰
發迹雍州西度流沙于闐國
得正梵文九十章六十萬餘言。
晉太康三年壬寅
弟子弗如檀(晉言法饒)等十人送還洛陽
未發之間于闐小乘學眾。
遂以白王云。
漢地沙門欲以婆羅門惑亂正典
為地若不禁之將斷大法聾盲漢地王之咎也。
王即不聽齎經。
士衡憤慨乃求燒經為證。
王欲試驗積薪殿庭火燒之。
士衡臨階而誓曰。
若大法應漢地者經當不燒。
若其應命如何
言已投經不損一字
皮牒如故更覺光鮮
大眾駭服稱其神感
送達洛陽三年
復至許昌二年
後至陳留南寺
眾請無羅叉等譯出。
而竺道祖
公元296年
*異毘摩羅詰經三卷(祐云異維摩詰經或作思字或二卷元康六年第三出與佛調支謙所出本同文異道祖僧祐二錄)
公元291年
*首楞嚴經二卷(元康元年出第七譯與支讖支謙白延法護所出本同文異見聶道真錄及僧祐錄)
右二五卷其本並闕。
優婆塞竺叔(今准僧祐錄中朱士行傳竺叔放光後記支敏度首楞嚴記皆云叔白衣居士長房內典等錄云是沙門首誤也)。
天竺人
祖父婁陀篤志好學清簡有節操。
國王無道百姓思亂。
賊臣將兵得罪懼誅。
以其國豪呼與共反。
婁陀怒曰。
君出於微賤而任居要職
不能以德報恩
而反為逆謀乎。
我寧守忠而死不反而生也。
反者懼謀泄即殺之而作亂
婁陀子達摩尸羅(晉言法首)先在他國
婦兄二人並為沙門聞父被害國內大亂
即與二沙門奔晉居于河南生叔
幼而聰辯
二舅諮受經法一聞而悟。
善梵晉語及書亦兼諸文史
然性頗輕躁遊獵無度
單騎逐鹿值虎墮馬折其右臂
久之乃差後馳騁不已
母數訶諫終不改。
為之蔬食乃止。
嗜酒飲至五六升方暢。
大醉臥於路傍。
仍入河南郡門喚呼。
吏錄送河南
*菩薩逝經一卷(第三出亦云誓童子經或直名逝經與長者子制等同見長房錄)
*菩薩修行一卷(第三出亦云威施長者觀身行經云長修行經見長房錄)
*佛般泥洹一卷(出長阿含是初分遊行經異譯亦直云泥經見長房錄)
*大愛般泥洹一卷(出增一阿含第五十卷異譯)
*賢者五福一卷(見長房錄)
見在已下闕。
*嚴淨佛土二卷(第二出亦云淨土經與文殊佛土嚴淨等同見長房錄)
*郁伽羅越問菩薩一卷(第五出與漢安公所出法鏡等同見長房錄)
*等集三昧一卷(第二出見長房錄)
*無量破魔陀羅尼一卷(第四出微密持經等同本異譯)
*大方如來藏一卷(第二出見長房錄)
*惟逮菩薩一卷(見高僧傳僧祐錄)
*檀特陀羅尼一卷(見長房錄)
*如來興顯一卷(見長房錄)
*善權一卷(見長房錄)
*海龍王一卷(見長房錄)
*持心梵志一卷(見長房錄)
右一十六部一十八卷(賢者五福五部六卷見在嚴淨佛土下十一部十二卷闕本)。
沙門白遠字法祖本姓萬氏
河內人父威達以儒雅知名
州府辟命不行
祖少發道心啟父出家
詞理切至不能奪。
改服從道
才思俊徹敏朗絕倫
誦經日八九千言。
研味方等妙入幽微
世俗墳索多所該貫
乃於長安造築精舍講習為業。
白黑宗稟幾亘千人
晉惠之末太宰河間王顒關中
虛心敬重待以師友之敬。
每至閑辰靜夜談講道德
于時西府初建俊乂甚盛。
能言之士咸伏其遠達
祖既博涉多聞善通梵晉之語。
*佛問四童子經
*調伏子道心經(已上二經並出大集)
*五百王子淨土願經(或作幼童出普超經)
*三幼童經(或作幼童出普超經)
*二童子見佛說供養經(出雜阿含)
*五百幼童經(亦云童子)
*首達經(亦云惟先首達經二經並出生經)
*諸德福田一卷(初出或云諸福田經或直云福田經立與法炬出見僧祐錄)
*樓炭經六卷(第二出或云大樓炭經出長阿含與第四分世經同本異出法護所出五卷者少異或五卷八卷僧祐錄)
*法句譬喻四卷(第二一名法句本末經亦云法喻經或四卷六卷立與法炬出見僧祐錄)
*大方如來藏一卷(舊錄云佛藏方等經初出見僧祐錄)
四部一十二卷(前三部十一卷見在後一一卷闕本)。
沙門釋法立。
不知何許人也。
智道弘拔。
悟物為先。
惠帝代。
法炬等。
洛陽譯諸德福
*優填王經一卷(與寶積優陀延王會同本初出見長房錄)
*前世轉經一卷(初出與銀色同本見長房錄)
*阿闍世王受決經一卷(初出與採蓮王經同本見長房錄)
*灌洗形像一卷(初出亦云四月八日亦直云灌摩訶剎頭同本見長房錄)
*恒水一卷(亦云恒河中阿含第九卷異譯見長房錄)
*頂生王故事一卷(亦直云頂生王中阿含第十一異譯見長房錄)
*求欲經一卷(出中阿第二十二異譯見長房錄)
*苦陰因事經一卷(出中阿第二十五異譯見長房錄)
*瞻婆比丘一卷(或作瞻波中阿第二十九異譯見長房錄)
*伏婬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三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數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三十五卷異譯見長房錄)
*波斯王太后塵土坌身經一卷(出增一阿含第十八卷異譯見長房錄又有波斯匿王喪母經即此塵土坌身經是無繁重載)
*頻毘娑羅王詣佛供養一卷(亦云頻婆出增一阿含第二十六異譯見長房錄)
*鴦崛髻經一卷(與竺法護指髻經大同小異出增一阿含第三十一異譯見長房錄)
*難提釋經一卷(出雜阿含第三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相應相可經一卷(出單卷雜阿含經異譯見長房錄)
*慢法經一卷(第二出與阿難分別等同見長房錄)
*法海一卷(第二出與海八德同本見長房錄)
*阿闍世王問五逆一卷(第二出見長房錄)
*羅云忍辱一卷(或直云忍辱經見長房錄)
*佛為年少丘說正事一卷(見長房錄)
*沙曷比丘功德一卷(房云見舊錄)
*群牛譬經一卷(見長房錄)
*比丘避女惡名自殺一卷(見長房錄)
見存已下闕。
*福田一卷(一名諸德福田第二出與法立譯者異見道祖晉錄)
*諸經菩薩名經二卷(見長房錄)
*正意一卷(見長錄錄中注第二未詳何者為初譯本)
*明帝釋施經一卷(見長房錄)
*樓炭經八卷(第三出是長阿含第四分世經異譯與法護法立所出大同先共法立出立以意未悉故廣之見敏度寶唱二錄)
*淨飯王般泥洹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貧窮老公一卷(初出見法上錄)
*危脆一卷(見長房錄)
*大蛇譬喻一卷(亦直云大蛇經房云見舊錄)
*羅漢迦留陀夷經一卷(或無羅漢見長房錄)
*爪甲擎土譬經一卷(亦云爪甲取土經房云見舊錄)
*衰利經一卷(見長房錄)
*眾生未然三界一卷(見長房錄)
*求欲說法經一卷(見長房錄)
*羅旬喻經一卷(今疑是別生羅彌異名見長房錄)
*遺教法律三卷(一名遺教法律三昧一云遺教三昧二卷始興錄)
右四十部五十卷(比丘避女上二十四部二十四卷見在福田下一十六部二十六卷闕本)。
沙門釋法炬。
未詳氏族
器量高峙遊化在懷。
惠帝代初與同共
沒後炬遂自譯優填王等四十部。
長房等錄更有諸云炬出。
今以皆是別生之
*時非時經(亦直云時經准經後記非法炬譯如後所述)
*魔女佛說得男身經(出大集經)
*大悲比丘本願經(出悲華經)
*往古行經
*舉鉢經(上二經並出普超三昧經)
*以金貢太山贖罪
*調達教人為惡經(上二經並出六度集)
*佛降鴦崛魔人民歡喜
*鴦崛魔歸化經(或云婦死應誤上二經並出鴦崛魔羅經)
*韋提希子月夜問夫人經(或作天人出長阿含)
*福行經
*惡道經(一名惡意經或作要意應誤也錄中惡道惡二名雙載者非也)
*息恚經
*柔軟
*受持
*名稱經
*浮彌經(福行下七經並出中阿含)
*飛鳥喻經
*積木燒燃經(一名大枯樹經)
*波斯匿王詣佛有五威儀經
*增一阿含經(飛鳥喻等四經並出增一阿含)
*普施
*差摩比丘重病
*佛為比丘說燒頭喻經
*優陀夷坐樹下寂靜調伏
*佛為比丘說大力
*四大色身生厭離經
*異信異欲經
*佛為比丘說法經
*葉喻多少
*佛為比丘說深險難處
*佛為諸比丘說思惟世間(或云莫思惟世間思惟)
*眾生身穢
*眼色相繫
*比丘於色厭離經
*捨諸世務
*嬰兒
*轉輪聖王七寶現世間經
*向邪違法經
*田夫
*信人者生五種過患
*少多制戒
*無始本際
*羅漢遇瓶沙王經
*尊者瞿低迦獨一思惟
*人民疾疫三歸
*恒水流澍(或作流樹)
*灰河(一名塵灰譬喻錄中二名別載誤也)
*波斯匿王祖母命終
*鑄金
*木杵
*金師精舍尊者
*群羊喻
*處中行道
*波斯王女命過佛經
*比丘問佛名經
*優婆塞命終經(普施下三十五經並出雜阿含)
*比丘分衛
*和
*邪業自活
*比丘言志
*和難釋經
*比丘疾病
*無懼經
*毒草喻經
*毒喻經
*馬喻經(比丘分衛十經並出生經)
*譬喻六人經(出罵意經)
*阿闍世王問瞋恨從何生經
*摩訶比丘
*調達喻經(阿闍世三經小乘抄經)
*栴檀塗塔經(出百緣經)
*無常經
*比丘求證人經
*阿梵和利比丘常經
*比丘問佛何故世學道經
*佛看病比丘不受長者請經
*坐禪比丘命過生天經
*放逸
*深淺比丘
*拘提比丘
*波利比丘謗梵行經
*北方世利
*流離王攻釋子經
*信能渡河
*有眾生三世作惡
*聰明比丘
*說法難值經
*調達問佛顏色經(無常下一十七經並出曜經)
*曉食經(出修行道地經)
*須河喻經(出雜譬喻)
魔女下八十九經並從大經抄出別生錄載此中除之。
*超日明三昧二卷(第二出或直云超日明經三卷此經護公先出梵文辭義煩重承遠詳整文偈刪改前見高僧傳僧祐錄)
*越難經一卷(一名曰難長者一名難經初出見長房錄)
右二三卷其本並在。
清信士聶承遠
明解有才篤志務法
護公出經多參正文句執筆承旨
後於惠帝代自譯超日明等經二部
長房等錄云。
承遠更譯迦葉阿難經。
此乃雜譬喻非是別翻。
漢世佛調世高及此承遠三錄俱載誤之甚也。
*無垢菩薩分別應辯經一卷(第二出與法護離垢施經等同本亦云分別應報編入寶積第三十三會餘錄有云竺法護出者誤也見長房錄)
*諸菩薩求佛本業一卷(或無諸字是華嚴淨行品異譯見長房錄)
*文殊師利般涅槃一卷(見長房錄)
*異出菩薩起經一卷(或無起見長房錄)
*三曼陀陀羅菩薩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齋經一卷(第二出見長房錄)
見存已下闕。
*大方菩薩十地一卷(第二出與法護譯者大同小異見長房錄)
*菩薩十法住經一卷(是華嚴十住品異譯第三出見長房錄)
*十住十二卷(是華嚴十地品異譯第二出見長房錄)
*菩薩緣身五十事經一卷(第二出與五十緣身經大同小異見長房錄)
*觀世音受記一卷(第二出見長房錄)
*諸佛要集經二卷(第二出見長房錄)
*寂音菩薩願經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五眼法經一卷(祐無經字或云五眼見長房錄)
*菩薩道行法經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初地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十道地經一卷(有云是前譯菩薩十地見長房錄)
*文殊師利離意論議維摩+(經)【三】摩+(經)【】【元】【明】摩摩經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行法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所行四法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宿命一卷(見長房錄)
*文殊師利淨律一卷(第二出與法護小異見長房錄)
*菩薩戒獨受壇文一卷(見長房錄)
*菩薩懺悔一卷(云異出見長房錄)
右二十四部三十六卷(菩薩受齋上六部六卷見在大方廣下一十八部三十卷闕本)。
清信士聶道真承遠息。
父子清悟皆以度語為業。
武帝太康初懷帝永嘉末
其間詢稟諮承法護筆受之外
歿後真遂自譯無垢施應辯等經二十四部。
誠師護公真當其稱。
善文辭義分炳。
一又長房等錄更有二十九經亦云道真所出
今以並是別生抄經。
故刪之不存也。
*菩薩奉施詣塔作願念經
*師子雷音菩薩問發心經
*菩薩法經(菩薩奉施等三經並出文殊佛土嚴淨)
*菩薩布施懺悔法(出決毘尼)
*自在王菩薩如來警戒(或云菩薩戒自在)
*菩薩導示行經
*菩薩初發心時經
*無言菩薩流通法經
*無言菩薩
*菩薩出要行無礙法門
*光味菩薩七寶(自在王菩薩七經並出大集)
*菩薩如意神通
*菩薩戒自在(上二經自在王)
*寂音菩薩五濁(或云寂意)
*轉輪聖王發心淨土(上二經出悲華)
*大雲密藏菩薩大海三昧(出大雲)
*溥首童真(出普超)
*儒童菩薩(或無菩薩字出六度)
*波斯匿王欲伐鴦崛魔羅(出鴦崛魔羅)
*大光菩薩百四十八願
*菩薩六法行經
*菩薩本願行品經
*菩薩苦行
*菩薩睡眠
*菩薩訶家過經(大光明等六經祐錄云抄今並為大乘抄經)
*菩薩戒要義經(出地持經)
*菩薩五法行經
*初發菩薩行易行法經(上二經並出十住論)
*轉輪聖王七寶具足(出雜阿含)
*眾目錄一卷(道真自撰梵本翻傳敘錄中列不復存也)
長房等錄云。
優婆塞衛士度。
惠帝代。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二卷云。
從舊道行刪改略出(僧祐錄云眾錄並云道行二卷衛士略出)既取舊經
*逝童子一卷(第四出亦名長者亦直云制亦名菩薩亦直云逝經五本大同別譯為異名殊耳見寶唱錄)
*善生子經一卷(初出與祇多蜜竺難提等所出本出中阿第三十三異譯見支敏度道祖寶唱三錄)
*文殊師利寶藏二卷(第三出與竺法護所出寶藏等同本見竺道祖錄及寶唱錄)
*十善十惡一卷(初出見竺道祖晉錄及寶唱錄)
四部五卷(逝童子二部二卷見在文殊寶藏二部三卷闕本)。
公元301年
沙門法度
未詳何許人
惠帝永寧元年辛酉譯逝童子經等四部
僧祐長房等錄。
惠帝時沙門支敏度合兩支(支讖支謙)兩竺(竺法護竺叔)四本(房錄更加一白五本今准錄及合經記但四本合成無白延也)首楞嚴為八卷(云或為五卷)合一支(支謙)兩竺(竺法護竺叔)三本維摩五卷
既非梵本別翻。
復闕其本故此錄中刪而不載。
*時非時一卷(或直云時經見後記)
右一一卷其本見在
沙門若羅嚴。
外國人也。
譯時非時一部經。
後記云。
國法師若羅嚴。
手執胡本自宣譯。
涼州道人于閴(或作釬󱭪瓊)城中寫記。
房等皆云法炬譯者謬也。
既莫知於帝代。
且附西晉錄中。
*方等陀羅尼一卷
*寶嚴一卷
*五福德經一卷
三部三卷(其本並闕)長房等錄西晉失譯總八
*度世品經六卷
*阿耨達龍王經二卷(是弘道廣顯三昧異名已上二經竺法護譯)
*如來祕密藏二卷(一名大方如來性起微密藏經亦直云如來性起是舊華嚴經如來性起後漢失譯已有此復重載誤之甚也今附別生錄中)
*明相續解脫波羅蜜一卷(宋求那[疏-(梳-木)+皮]陀羅譯)
*弟子學有三輩一卷(三品弟子異名吳支謙譯)
已後新附此錄。
*太子和休經一卷(第二出與太子刷護經等同本)
*薩曇分陀利經一卷(舊錄云薩芸芬陀利經亦直云分陀利經是法華經寶塔天授二品各少分異譯)
*放鉢經一卷(是普超經舉鉢品異譯出第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菩薩睒經一卷(或云孝子睒經亦直云睒經第二出出六度集第二卷異譯)
*長壽王經一卷
*法常住經一卷
*鹹水喻經一卷(舊錄云鹹譬喻經出中阿含第一卷異譯)
*兜調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四卷異譯)
*舍衛國夢見十事一卷(或直云十夢經舊錄云舍衛國王十夢經或云波斯匿王十夢經出增一阿含第五十一卷異譯安公云出阿毘曇)
*玉耶女經一卷(或云玉耶經初出與阿遬達經等同本)
*孝子一卷(一名孝子報恩經)
*頞多和多耆經一卷
*普達王經一卷
*佛滅度後棺𣫍葬送一卷(一名比丘師經亦名師比丘經)
*鬼子母一卷
*梵摩難國王經一卷
*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經一卷(題云佛使比丘迦旃延說法沒盡偈百二十章直云迦旃延偈)
*佛治身一卷(或無佛字舊錄云佛治身經餘錄並同)
*治意經一卷(舊錄云佛治意經餘錄並同)
見存已下闕。
*彌勒當來生經一卷(初出與彌勒來時經等同本)
*失利越經一卷(第二出與月光童子等同本)
*異了本生死經一卷(與等同本)
*內藏大方等經一卷(今疑是佛藏大方等經)
*小阿闍世一卷
*小須賴經一卷
*目佉經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今疑是阿難佉經)
*彌勒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墮藍經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七事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賴吒謣羅經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歡豫一卷(法經錄云勸豫云出中阿含第十二)
*十二死經一卷(今疑是十二品生死)
*七婦經一卷
*阿難邠坻四時施經一卷(舊錄云阿難邠祇四時布施經)
*七車一卷(今疑是中阿七車譬喻經)
*海有八事一卷
*難等各第一一卷(舊錄云阿迦葉各說第一經)
*惟留經一卷(舊錄云惟留王經)
*理家難經一卷
*迦留多王經一卷
*梵志闍孫經一卷(古錄云梵志闇遜)
*波達王經一卷
*悲心悒悒一卷
*趣度世道經一卷
*長者威勢經一卷
*癡注經一卷
*調達一卷
*和達一卷
*鉢呿沙經一卷
*分八舍利一卷(或作分身)
*應行一卷
*悉曇二卷
*吉法驗一卷
*口傳起盡一卷
*打揵秖法一卷
右五十五部五十六卷(治意經上一十九部一十九卷見在彌勒當來下三
十六部三十七卷闕本)。
僧祐錄云。
安公中失譯經錄載房
等並闕。
載安公失譯總一百四十二經。
以餘八十七部檢尋諸錄多題譯主
或是
生抄經及人撰傳記
既有所憑故刪不載。
既不標時代
今且附於晉末。
通前舊失譯經三部三卷
總五十八部五十
九卷
並為西晉失源云。
開元釋教卷第二(總錄之二)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