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87b 页



开元释教录卷第二

庚午岁西崇福寺沙门智升撰

**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吴孙氏。前都武昌。后都建业

从孙权(谥大祖文皇帝)黄武元年壬寅。至孙皓(无谥)
纪四年庚子。凡经四主五十九年。缁素五人。
所出经等并及失译。总一百八十九部。四百
一十七卷(于中六十一部九十二卷见在一百二十八部三百二十五卷阙本)


* 吴沙门维祇难(二部六卷经集)
* 沙门竺律炎(四部六卷经集)
* 优婆塞支谦(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经律集)
* 沙门康僧会(七部二十卷经集)
* 沙门支彊梁接(一部六卷经)
* 魏吴两代诸失译经(八十七部二百六十一卷)
* 阿差末菩萨经四卷(初出与西晋法护阿差末及无尽意经等并同本见吴别二录)
* 法句经二卷(初出亦云法句集尊者法救撰与律炎支谦共出见僧祐录吴录云竺卷未详)
右二部六卷(法句经二卷见在阿差末四卷阙本)
沙门维祇难吴云障碍。本印度人。世奉异道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87c 页 T55-0487.png
* 摩登伽经三卷(见法上录与支谦共出与舍头谏经等同本或二卷第四译)
* 三摩竭经一卷(初出见始兴录与分和檀王经同本异出一名须摩提女经一名难国王经一名恕和檀王经)
* 佛医经一卷(与支越共出非是全典从大经略出或云佛医王经见宝唱录)
* 梵志经一卷(见始兴录)
右四部六卷(前三部五卷见在后一部一卷阙本)
沙门竺律炎印度人也。解行清厉内外博通。与维祗难同游吴境。维祗卒后。以孙权黄龙二年庚戌。于杨都译摩登伽等经四部。其名群录不同。或云将炎。或云持炎。或云律炎。未详孰是故备列之。
* 大明度无极经四卷(第二出或六卷亦直云大明度经与道行小品等同本见竺道祖魏吴录及僧祐等录)
* 阿弥陀经二卷(内题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邪三佛萨栖檀过度人道经第三出亦名无量寿见竺道祖僧祐二录与世高等译小异)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88a 页 T55-0488.png
* 菩萨本业经一卷(亦直名本业经亦名净行品经是华严净行品异译见僧祐录长房录中本业之外别载净行品者误也)
* 维摩诘经二卷(维摩诘说不思议法门之称一名佛法普入道门三昧经第二出或三卷见竺道祖僧祐二录与汉佛调等译少异)
* 慧印三昧经一卷(亦直云慧印经一名宝田慧印三昧经初出与如来智印经同本见道祖僧祐二录)
* 九色鹿经一卷(出六度集异译见法上录)
* 老女人经一卷(安公云出阿毗昙吴录直云老女经或云老母经初出见僧祐录)
* 犊子经一卷(见法上录初出与乳光佛经等同本)
*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一卷(见长房录第三出与唐译缘起圣道经等同本)
* 了本生死经一卷(安公云出生经祐按五卷生经无此名见僧祐录与稻芉经同本异出谦自注并制序安公序云汉末出谦注)
* 龙施女经一卷(初出与龙施菩萨本起经同本祐云别录所载安录无)
* 八吉详神咒经一卷(初出或无神字或云八吉祥经与八阳神咒经等同本房云见古录)
* 无量门微密持经一卷(亦直云微密持经一名成道降魔得一切智经初出与出生无量门持经等同本见僧睿二秦录及僧祐录)
* 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一卷(见宝唱录或无神字与华聚陀罗尼等同本)
* 持句神咒经一卷(初出见长房录与陀邻尼钵经等同本亦云出陀罗尼句)
* 私诃昧经一卷(第二出或云私诃末一名菩萨道树亦名道树三昧见道安支敏度僧祐等三录祐云此经即是菩萨道树)
* 菩萨生地经一卷(一名差摩竭经初出见竺道祖吴录及僧祐录)
* 孛经一卷(亦云孛抄经祐云今孛经一卷即是第二出见僧祐录及别录)
* 月明菩萨经一卷(或加三昧字一名月明童子经一名月明童男经见僧祐录)
* 三品弟子经一卷(一名弟子学有三辈经见长房录)
* 法律三昧经一卷(亦直云法律经第二出见长房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88b 页 T55-0488.png
* 梵志阿颰经一卷(一名阿颰摩纳经安录直云阿拔经亦名佛开解梵志阿颰经出长阿含第十三卷异译见长房录)
* 梵网六十二见经一卷(一名梵网经房云见别录出长阿含第十四卷异译)
* 七知经一卷(或作七智见长房录出中阿含第一卷异译)
* 释摩男本经一卷(祐录无本字一名五阴因事经安录云出中阿含第二十五异译见竺道祖吴录及僧祐录)
* 诸法本经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八异译见长房录)
* 弊魔试目连经一卷(一名魔娆乱房云见旧录出中阿含第三十卷异译)
* 赖吒和罗经一卷(或云罗汉赖吒和罗经与后汉支曜出者少异出中阿含第三十一异译祐云别录所载安录中无)
* 梵摩喻经一卷(或作渝字见道祖僧祐二录出中阿含第四十一异译)
* 斋经一卷(一名持斋经见别录及僧祐录出中阿含第五十五异译)
* 须摩提女经一卷(出增一阿含第二十二异译见长房录)
* 不自守意经一卷(或无意字或云自守亦不自守经出杂阿含第十一卷异译见长房录)
* 五母子经一卷(见长房录初出与沙弥罗经同本)
* 太子瑞应本起经二卷(黄武年译第四出亦云太子本起瑞应亦直云瑞应本起与孟详出者小异陈郡谢锵吴郡张洗等笔受魏河东王桓详定见始兴僧祐二录)
* 龙王兄弟经一卷(一名难龙王经或无王字一名降龙王经初出见长房录)
* 长者音悦经一卷(一云长者音悦不兰迦叶经亦直云音悦经初出见长房录)
* 七女经一卷(亦云七女本经安公云出阿毗昙初出见僧祐录)
* 八师经一卷(见竺道祖吴录及僧祐录初出)
* 蓱沙王五愿经一卷(或作瓶字一名弗沙迦王经见长房录初出安公云出中阿含检无)
* 义足经二卷(见竺道祖吴录及僧祐宝唱二录初出有一十六经)
* 须摩提长者经一卷(一名会诸佛前亦名如来所说示现众生见长房录)
* 阿难四事经一卷(见僧祐录及别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88c 页 T55-0488.png
* 未生怨经一卷(见长房录)
* 四愿经一卷(见竺道祖吴录及僧祐录)
* 里氏梵志经一卷(房云见别录)
* 猘狗经一卷(见长房录)
* 孙多耶致经一卷(或云梵志孙多耶致经见长房录安公云出中阿含检无)
* 戒销灾经一卷(亦云戒销伏灾经见旧录)
* 撰集百缘经十卷(见内典录)
* 菩萨本缘经二卷(亦云菩萨本缘集经或二卷或四卷天竺沙门僧伽斯那撰见长房录)
* 惟日杂难经一卷(见长房录上见存已下阙)
* 摩诃般若波罗蜜咒经一卷(或无摩诃字见宝唱录)
* 法镜经二卷(或一卷第二出祐云见别录安录中无又长房等录更有郁伽长者经二卷亦云谦译即是此经不合重载)
* 阿阇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初出见长房录)
* 阿差末菩萨经四卷(见吴录第三出与维祇难所译本同文异)
* 小阿差末经二卷(见别录及僧祐录既加小字与次前经应非同本)
* 大般泥洹经二卷(第三出此略大本序分哀叹品为二卷后三纸小异耳见竺道祖吴录安公云出长阿含祐云今长阿含与此异)
* 佛以三车唤经一卷(见长房录云出法华应出第二卷譬喻品)
* 不庄校女经一卷(初出见宝唱录)
* 须赖经一卷(或云须赖菩萨经第三出与白延等出者同本别译见竺道祖吴录及僧祐录)
* 菩萨修行经一卷(初出见宝唱录)
* 演道俗业经一卷(初出见旧录或无业字)
* 方等首楞严经二卷(黄武年译第二出与后汉支纤等出者同本见竺道祖吴录安录中无祐无方等字云见别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89a 页 T55-0489.png
* 惟明二十偈经一卷(初出或无经字见僧祐录)
* 法灭尽经一卷(初出或云法没尽或云空寂菩萨所问经见长房录)
* 七佛神咒经一卷(一本无经字见长房录)
* 摩诃精进经一卷(亦云大精进经见长房录)
* 十二门大方等经一卷(安录无祐云见别录)
* 佛从上所行三十偈经一卷(或无经字见僧祐录)
* 四十二章经一卷(第二出与摩腾译者小异文义允正辞句可观见别录)
* 禅秘要经四卷(或无经字初出见吴别二录)
* 坚意经一卷(或云坚心经第二出见长房录)
* 劝进学道经一卷(一本无劝字初出见长房录)
* 恒水戒经一卷(或无戒字第二出见旧录)
* 七漏经一卷(房云见别录)
* 悔过法经一卷(或无法字一名序十方礼拜悔过文见僧祐录)
* 贤者德经一卷(见僧祐录)
* 梵志结净经一卷(见长房录)
* 阿质国王经一卷(见长房录)
* 惟娄王师子潼譬喻经一卷(一本无譬喻字见长房录)
* 蓝达王经一卷(一云目连功德经亦云目连因缘功德经见吴录)
* 百喻经一卷(见长房录)
* 五阴事经一卷(见长房录)
* 魔化作比丘经一卷(见长房录)
* 优多罗母经一卷(一本无母字见僧祐录)
* 人民求愿经一卷(见长房录)
* 修行方便经二卷(亦云修行方便禅经见吴录)
* 法句经二卷(第二出亦法句集见别录及僧祐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89b 页 T55-0489.png
右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惟日杂难经上五十一部六十九卷见在摩诃般若咒下三十七部四十九卷阙本)
优婆塞支谦字恭明。一名越。大月支人也。祖父法度以汉灵帝世率国人数百归化。拜率善中郎将。越年七岁骑竹马戏于邻家。为狗所齧胫骨伤碎。邻人欲杀狗取肝傅疮。越曰。天生此物为人守吠。若不往君舍狗终不见齧。此则失在于我不关于狗。若杀之得差尚不可为。况于我无益而空招大罪。且畜生无知岂可理责。由是邻人感其言至遂不复杀。十岁学汉书。十三学婆罗门书。并得精妙兼通六国语音。初桓灵世支谶译出法典。有支亮字纪明。资学于谶。谦又受业于亮。博览经籍莫不明练。世间艺术多所综习。其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人为之语曰。支郎眼中黄形体虽细是智囊。其本奉大法精练经旨。献帝之末汉室大乱。与乡人数十共奔于吴。初发日唯有一被。有一客随之大寒无被。越呼客共眠。夜将半客夺其被而去。明旦同侣问被所在。越曰。昨夜为客所夺。同侣咸曰。何不相告。答曰。我若告发卿等必以劫罪罪之。岂宜以一被而杀一人乎。远近闻者莫不叹服。后吴主孙权闻其博学有才慧即召见之。因问经中深隐之义。越应机释难无疑不折。权大悦拜为博士。使辅导东宫甚加宠祑。越以大教虽行而经多梵文莫有解者。既善华戎之语。乃收集众本译为吴言。从权黄武二年癸卯至亮建兴二年癸酉三十馀载。译大明度等经八十八部。曲得圣义辞旨文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89c 页 T55-0489.png
* 鹿子经(与西晋竺法护所出鹿母经文同)
* 申日经(亦与法护所出月光童子经同)
* 出家功德经(今有两本一是秦译附于秦录一从贤愚抄出今附别生录中)
* 金刚清净经(亦云金刚三昧本姓清净不灭不坏经后汉失译录中复载详文非是支谦所出今移附秦录)
* 大慈无减经
* 宝女问三十二相经
* 魔女闻佛说法得男身经(大慈无减等三经并出大集经)
* 宝海寂志成就大悲经(出悲华经)
* 普广菩萨经(即别行随愿往生经是出灌顶经)
* 摩调王经(出六度经)
* 佛为诃利旷野鬼说法经(或云诃利出中阿含)
* 枯树经(或上加大字)
* 鹰鹞猎经
* 鸱鸟事经(枯树等三经并出增一阿含)
* 色无常经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0a 页 T55-0490.png
* 诸漏尽经(或无漏字)
* 雪山无猕猴经(或作猿猴或无无字)
* 无母子经
* 不净观经
* 三种良马经
* 四种良马经
* 寿命促经
* 河中草龟经
* 国王成就五法久存于世经
* 佛为外道须深说离欲经(色无常等十一经并出杂阿含)
* 是我所经
* 梵志经(上二经并出生经)
* 桀贪王经(出义足经)
* 外道仙尼说度经
* 度梵志经(上二经小乘抄)
* 瞎鳖经
* 梵志问佛世间增减经
* 三鱼失水经
* 甘露道经
* 降千梵志经
* 梵志子死稻败经
* 护口意经
* 梵志问佛师经
* 法施胜经
* 水上泡经(瞎鳖等十经并出出曜经)
* 修行慈经(出修行道地经)
* 度脱狗子经(出杂譬喻)
右大慈无减经等三十八部三十八卷。长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0b 页 T55-0490.png
* 六度集经八卷(或九卷或云六度无极度经或云度无极集或云杂无极经见竺道祖吴录及僧祐录)
* 旧杂譬喻经二卷(内典有旧字房录中无亦云杂譬集经或无集字见高僧传及长房录)
* 吴品经五卷(祐录无经字云凡有十品第三出房云即是小品般若见僧祐录)
* 菩萨净行经二卷(是大集宝髻品异译或直云净律经云赤乌年出见竺道祖吴录)
* 权方便经一卷(与顺权方便经等同本初出见吴录及别记)
* 菩萨二百五十法经一卷(或二卷以此替大僧二百五十戒示皓者是见高僧传及长房录)
* 坐禅经一卷(见长房录)
右七部二十卷(六度等二部十卷见在吴品等五部十卷阙本)
沙门康僧会其先康居国人。世居印度。其父因商贾移于交阯。会年十馀岁二亲并亡。以至性奉孝服毕出家厉行甚峻。为人弘雅有识量笃志好学。明解三藏博览六经。天文图纬多所综涉。辩于枢机善属文翰。时孙权称制江左而佛教未行。先有优婆塞支谦宣译经典。既初染大法风化未全。僧会欲使道振江左。兴立图寺。乃杖锡东游。以吴赤乌十年初达建业。营立茅茨设像行道。时吴国以初见沙门。睹形未及其道疑为矫异。有司奏曰。有胡人入境自称沙门。容服非恒事应检察。权曰。吾闻汉明梦神号称为佛。彼之所事岂其遗风耶。即召会诘问。有何灵验。会曰。如来迁迹忽逾千载。遗骨舍利神曜无方。昔阿育王起塔乃八万四千。夫塔寺之兴所以表遗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0c 页 T55-0490.png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1a 页 T55-0491.png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1b 页 T55-0491.png
* 法华三昧经六卷(一本有正字初出与法护正法华等同本见竺道祖魏录亦见始兴录)
右一部六卷本阙。
沙门支彊梁接。吴云正无畏。西域人。以孙亮五凤二年乙亥。于交州译法华三昧经。沙门竺道馨笔受。长房内典二录编于曹魏之代。今依交州及始兴地割入吴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1c 页 T55-0491.png
* 不思议功德诸佛所护念经二卷(出虫经或云不思议功德或直云功德经)
* 七佛父母姓字经一卷(旧录云七佛姓字经出增一阿含第四十五异译)
* 杂阿含经一卷(见旧录出杂阿含中异译)
* 阿毗昙甘露味论二卷(或无论字亦云甘露味阿毗昙或云甘露味经尊者瞿沙造)
上见存已下阙。
* 蜀普曜经八卷(似是蜀土所出第一译)
* 长者子誓经一卷(见旧录第二出)
* 无端底持经一卷(旧录云无端底总持经第二出)
* 蜀首楞严经二卷(见旧录似蜀土所出第三译)
* 后出首楞严经二卷(见旧录云有十偈第四译)
* 阿惟越致转经一十八卷(见旧录)
* 摩诃乘经十四卷(或云摩诃衍)
* 摩诃衍优波提舍经五卷(祐云摩诃乘)
* 三昧王经五卷
* 梵王请问经五卷
* 佛从兜率降中阴经四卷(出王宗录)
* 四天王经四卷(疑四部四本)
* 魔王请问经四卷
* 释提桓因所问经三卷
* 大梵天王请转法轮经三卷
* 法华光瑞菩萨现寿经三卷(今疑抄正法华)
* 普贤菩萨答难二千经三卷
* 梵天王请佛千首经二卷(又大梵天王经二卷似此)
* 菩萨常行经一卷(见旧录)
* 荧火六度经一卷(旧录有明度经一卷云一名荧火明度经)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2a 页 T55-0492.png
* 内禅波罗蜜经一卷(见旧录)
* 六波罗蜜经一卷(见旧录)
* 大总持神咒经一卷(见旧录亦云总持咒经)
* 阿惟越致菩萨戒经一卷(旧录无菩萨字)
* 杂数经二十卷(见旧录)
* 那先譬喻经四卷(见旧录)
* 太子试艺本起经二卷
* 深断连经二卷
* 摩诃目揵连与佛捔能经一卷(见旧录)
* 阿难得道经一卷(见旧录)
* 阿难般泥洹经一卷(见旧录)
* 阿那律念复生经一卷(见旧录)
* 沙门分卫见怪异经一卷(见旧录)
* 弟子本行经一卷(见旧录高僧传云白法祖译)
* 为寿尽天子说法经一卷(旧录云命尽天子经)
* 魔试佛经一卷(见旧录)
* 阿须伦问八事经一卷(旧录云阿须伦所问八事经)
* 摩竭王经一卷(旧录云摩竭国王经)
* 萨波达王经一卷(见旧录祐录云菩和达王经)
* 年少王经一卷(见旧录)
* 是光大子经一卷(见旧录)
* 长者难提经一卷(见旧录)
* 女利行经一卷(见旧录)
* 四妇因缘经一卷(见旧录)
* 须多罗经一卷(旧录云须多罗入胎经)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2b 页 T55-0492.png
* 堕迦经一卷(见旧录晋言坚强既曰晋言合编晋录或作隋字)
* 盘达龙王经一卷(见旧录)
* 牛米自供养经一卷(旧录无养字)
* 行牧食牛经一卷(见旧录或作放字)
* 堕释迦牧牛经一卷(见旧录或作随字)
* 法严经一卷(见旧录疑即是等入法严经)
* 壁四经一卷(见旧录)
* 止寺中经一卷(见旧录)
* 安般行道经一卷(见旧录)
* 解慧微妙经一卷(见旧录)
* 失道得道经一卷(见旧录)
* 心情心识经一卷(见旧录云有注)
* 检意向正经一卷(见旧录)
* 道德果證经一卷(见旧录)
* 父子因缘经一卷(见旧录)
* 小观世楼炭经一卷(见旧录)
* 大四谛经一卷(见旧录)
* 五方便经一卷(见旧录)
* 五惟越罗名解说经一卷(见旧录)
* 五阴经一卷(见旧录)
* 中五浊世经一卷(见旧录)
* 大七车经一卷(见旧录)
* 八正邪经一卷(见旧录祐云八正八邪经)
* 八总持经一卷(见旧录)
* 八辇经一卷(见旧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2c 页 T55-0492.png
* 大十二因缘经一卷(见旧录)
* 十八难经一卷(见旧录)
* 五十二章经一卷(见旧录别有孝明四十二章经)
* 百八爱经一卷(见旧录似抄五盖疑结经)
* 小安般舟三昧经一卷(见旧录)
* 禅数经一卷(见旧录)
* 群生偈经一卷(见旧录)
* 大戒经一卷(见旧录)
* 衣服制经一卷(见旧录)
* 沙弥离威仪经一卷(见旧录)
* 道本五戒经一卷(见旧录)
* 威仪经一卷(见旧录法经录中无经字)
* 杂譬喻经八十卷(见旧录)
已上八十七部僧祐失译录并载。
右八十七部二百六十一卷(不思议等四部六卷见在蜀普曜等八十三部二百五十五卷阙本)
长房等录魏吴失译。总有一百一十部一百九十一卷。云并是古旧二录失译诸经。今经附此以彰远年无所依据。今以馀二十三部三十卷。或翻译有源。或别名异号。或大部流出。或疑伪非真。今并删除庶免繁杂。备述如左。
* 不退转轮经四卷(北凉失译中有此中复载故知是重僧祐录云安公凉土异经今存凉录此中除之)
* 小本起经二卷(后汉支曜译)
* 四辈经(或云四辈弟子经亦云四辈学经法上录云西晋竺法护译)
* 逮慧三昧经(一名文殊师利问菩萨十事行经单卷月灯经异名)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3a 页 T55-0493.png
* 禅行敛意经(亦云禅行检意经阿那律八念经异名)
* 濡首菩萨经二卷(即濡首菩萨清净分卫经是此名但略耳)
* 度无极譬经三卷(或四卷出大品经)
* 尸呵遍王经(或作尼字)
* 太子法慧经(或作惠字尸呵等二经出六度集经)
* 淫人曳踵行经(出义足经)
* 人诈名为道经
* 贫女听经
* 蛇齧命终经(亦云贫女听经蛇齧命终生天经)
* 国王痴夫人经
* 卖智慧经
* 初受道经
* 学经
* 福经(学福共是一经)
* 八部僧行名经
* 化譬经(亦云化喻经人诈名等八经并出杂譬喻)
* 五百婆罗门问有无经(五百梵志经异名)
* 萨和菩萨经(亦云国王萨和菩经)
* 慧定普遍神通菩萨经(亦云慧定普遍国土神通菩萨经)
* 贫女人经(亦云贫女难陀经)
* 阿秋那经(亦云阿秋那三昧经五百婆罗门等五经并在疑伪录)

西晋司马氏都洛阳(亦云北晋)

起武帝太始元年乙酉至慜帝建兴四年景
子。凡经四帝五十二年。缁素一十二人。所出
经戒集等及新旧集失译诸经。总三百三十
部合五百九十卷(于中一百五十六部三百二十一卷见在一百七十七部二百六十九卷
阙本)。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3b 页 T55-0493.png


* 西晋沙门竺法护(一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经戒集)
* 沙门彊梁娄至(一部一卷集)
* 沙门安法钦(五部一十六卷经集)
* 沙门无罗叉(一部三十卷经)
* 优婆塞竺叔兰(二部五卷经)
* 沙门白法祖(一十六部一十八卷经)
* 沙门释法立(四部一十二卷经集)
* 沙门释法炬(四十部五十卷经律)
* 清信士聂承远(二部三卷经)
* 清信士聂道真(二十四部三十六卷经律)
* 沙门支法度(四部五卷经)
* 沙门若罗严(一部一卷经)
*
新旧诸失译经(五十八部五十九卷五十五部五十六卷新附三部三卷旧集)


* 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十五卷(初出或十卷与大般若第二会及放光大品并同本亦云光赞摩诃般若经凡二十七品太康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见道安录及僧祐录)
* 密迹金刚力士经七卷(或五卷或四卷或八卷太康元年十月八日出亦直云密迹经见支敏度竺道祖及僧祐三录今编入宝积当第三会)
* 菩萨说梦经二卷(见法上录今编入宝积当第四会改名净居天子会法上录云护公所出详文乃非且依上录为定)
* 宝髻菩萨所问经二卷(一名菩萨净行经旧录直云宝髻经是别译大集宝髻品太熙元年七月十四日出见道真僧祐二录今入宝积当四十七会)
* 普门品经一卷(初出亦云普门经与宝积文殊普门会等同本太康八年正月十一日出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胞胎经一卷(旧录云胞胎受身经太安二年八月一日出与宝积处胎会同本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3c 页 T55-0493.png
*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二卷(或直云严净净土经亦云佛土严净经太熙元年译初出与宝积文殊授记会等同本见竺道祖晋世杂录及僧祐录)
* 郁迦罗越问菩萨行经一卷(或云郁伽长者经即大郁伽经或二卷第四出与安玄法镜及宝积郁伽长者会等同本见道安敏度僧祐三录)
* 幻士仁贤经一卷(或云仁贤幻士经初出与宝积授幻师记会同本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须摩提经一卷(初出亦直云须摩提菩萨经与宝积妙慧会等同本见聂道真竺道祖僧祐等三录)
* 阿阇贳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第二出亦云阿阇贳女经亦云阿述达女经建武元年译见真敏祐等三录祐房二录别存无忧施经祐录更载阿阇贳王女经二俱误也)
* 离垢施女经一卷(初出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出与宝积无垢施会等同本见道真僧祐二录内典录内更载无垢施应辩经者误也彼道真译如后所显)
* 如幻三昧经二卷(第二出或三卷或四卷与宝积善住意会等同本见僧祐录)
* 太子刷护经一卷(初出见法上录与宝积阿阇世王子会等同本)
*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二卷(第二出或一卷太康六年六月十七日出或云大善权经或云慧上菩萨经或云善权方便经或云善权方便所度无极经见真祐二录)
*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一卷(初出太安二年五月十一日译或无所问二字亦云弥勒本愿经一名弥勒难经与宝积弥勒所问会等同本见道真道祖僧祐三录)
* 阿差末经七卷(题云晋曰无尽意或四卷或五卷出大集第三译元嘉元年十一月一日出或加菩萨字见真祐二录祐房二录重载无尽意经四卷误也)
* 大哀经八卷(旧录云如来大哀经元康元年七月七日出八月二十三已讫有二十八品是大集初品别译或六卷或七卷见竺道祖晋世杂录及僧祐录)
* 宝女所问经三卷(太康八年四月二十七日出是大集宝女品异译或四卷亦直云宝女问慧经亦云宝女三昧经见道袒僧祐二录)
* 无言童子经二卷(或云无言菩萨经是大集无言品异译或一卷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4a 页 T55-0494.png
* 菩萨十住行道品一卷(是华严十住品异译见隋沙门法经录祐房二录直云菩萨十住即此行道品是)
* 渐备一切智德经五卷(一名十住又名大慧光三昧或十卷元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出是华严十地品异译见聂道真及僧祐二录)
* 等目菩萨所问三昧经二卷(一名普贤菩萨定意或直云等目菩萨经或三卷是新华严十定品异译旧经无此品见僧祐录)
* 如来兴显经四卷(一名兴显如幻经元康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出是华严经如来性起品及十忍品异译见聂道真及僧祐二录)
* 度世品经六卷(或云度世经或五卷元康元年四月十三日出是华严离世间品异译见聂道真僧祐二录)
* 方等般泥洹经二卷(初出与隋译四童子经同本或无般字或三卷或云大般泥洹经太始五年七月二十三日出见道真僧祐二录)
* 普曜经八卷(一名方等本起安公云出方等部永嘉二年五月于天水寺出第二译沙门康殊白法巨等笔受见古真祐三录)
* 正法华经十卷(或云方等正法华或七卷二十七品太康七年八月十日出第三译清信士张士明张仲正聂承远等笔受见真祐二录)
* 大方等顶王经一卷(初出安公云出方等部亦直云顶王经一名维摩诘子问经亦云善思童子经凡四名见支敏度录及僧祐录)
*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二卷(初出或三卷亦云佛升忉利天品经与道神足经等同本太始年出见聂道真及僧祐录)
* 阿惟越致遮经三卷(初出或四卷或云阿惟越致经太康五年十月十四日于燉煌出与不退转经广博严净经同本异译见真祐二录)
* 等集众德三昧经三卷(初出旧录云等集众德经或直云等集经与集一切福德经等同本或二卷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持心梵天经四卷(一名庄严佛法又名等御诸法凡十七品或六卷初出或加所问二字或直云持心经太康七年三月十日出聂承远笔受见旧真祐三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4b 页 T55-0494.png
* 持人菩萨经四卷(初云持人菩萨所问阴种诸入以了道慧经初出或三卷与持世经同本异出见僧祐录)
* 济诸方等学经一卷(天竺萨和鞞日僧迦或无学字初出与方广总持经同本见竺道祖录及僧祐录)
*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三卷(初出或无现字与方广宝箧经等同本太始六年十月出或二卷亦直云宝藏经见僧祐录长房录中别载宝藏经二卷误之甚也)
* 无极宝三昧经一卷(初出或云无极宝经与宝如来三昧同本永嘉元年三月三日出见别录及聂道真僧祐二录)
* 普超三昧经三卷(第二出或四卷一名阿阇世王品太康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出或无三昧字或上加文殊师利安录云更出阿阇世王经见祖祐二录)
* 无所希望经一卷(第二出或作悕字一名象步经与象腋经等同本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大净法门经一卷(题云大净法门品上金光首女所问溥首童真所开化经初出与大庄严法门经等同本建兴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出见聂道真及僧祐二录)
* 顺权方便经二卷(一名转女身菩萨经或作惟权旧录云顺权女经亦云随权女经第二出或一卷见道真僧祐二录祐房二录别存随权女经误也)
* 太子沐魄经一卷(第三出六度集第四卷异译或作暮魄见僧祐录)
* 月光童子经一卷(初出一名月明童子经或名申日经与德护长者经等同本见僧祐录)
* 乳光佛经一卷(第二出亦云乳光经与犊子经等同本异出见僧祐录)
* 无垢贤女经一卷(第二出或名胎藏经与转女身经等同本见聂道真录祐房二录载胎藏经即此无垢贤女经是)
* 决定总经一卷(初出或云决总持经与谤佛经同本见僧祐录)
* 如来独證自誓三昧经一卷(亦云搏證自誓三昧经或云如来自誓三昧经第二出与汉安世高自誓三昧经同本见僧祐录)
* 龙施菩萨本起经一卷(旧录云龙施本经或云龙施女经第二出与龙施女经同本见僧祐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4c 页 T55-0494.png
* 八阳神咒经一卷(亦直云八阳经第二出与八吉祥咒经等同本见长房录)
* 盂兰盆经一卷(亦云盂兰经与报恩奉盆经同本见长房录)
* 四不可得经一卷(第二出见聂道真正度僧祐等三录)
* 梵女首意经一卷(初出一名首意女经见僧祐录)
* 宝网经一卷(初出亦云宝网童子经见聂道真僧祐二录)
*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一卷(初出旧录云菩萨缘身五十事经亦云五十缘身行经见竺道祖录及僧祐录)
* 须真天子经三卷(初出或二卷或加所问二字亦云问四事经太始三年十一月八日于长安青门外白马寺出安文惠等传聂承远等笔受至十二月十三日讫见道祖僧祐二录)
* 海龙王经四卷(初出或三卷太康六年七月十日出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诸佛要集经二卷(天竺曰佛陀僧祇提亦直云要集经初出见僧祐录)
* 贤劫经十三卷(题云颰陀劫三昧晋曰贤劫定意经永康元年七月二十一日出赵文龙笔受初出或七卷或十卷见道真僧祐二录房等别存颰陀劫三昧经误也)
* 弘道广显三昧经四卷(一名阿耨达龙王所问决诸狐疑清净品亦名入金刚问定意经凡十二品或二卷永嘉二年三月出见真祐二录内典中别载阿耨达经误也)
* 心明经一卷(一名心明女梵志妇饭汁施经见僧祐录)
* 灭十方冥经一卷(光熙元年八月十四日出或云十方灭冥经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鹿母经一卷(又别有鹿子经一卷与此全同见僧祐录)
* 魔逆经一卷(太康十年十二月二日于洛阳城四白马寺出聂道真笔受见僧祐录及经后记)
* 德光太子经一卷(或云赖吒和罗所问光德太子经太始六年九月三十日出见竺道祖录及僧祐录)
* 般泥洹后灌腊经一卷(或云般泥洹后四辈灌腊经亦直云灌像经见长房录)
* 四辈经一卷(或云四辈弟子经亦云四辈学经见法上录)
* 当来变经一卷(或云当来变识经见道真僧祐二录)
* 过去佛分卫经一卷(旧录云过世佛分卫经见僧祐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5a 页 T55-0495.png
* 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初出又直云净律经太康十年四月八日于白马寺出先遇西域寂志诵出经本后尚有数品其人忘但宣忆者道真笔授见祖祐二录)
* 文殊悔过经一卷(初出或加师利字亦云文殊五体悔过经见僧祐录)
* 离睡经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卷异译见长房录)
* 受岁经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三卷初异译见长房录)
* 乐想经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六异译见长房录)
* 尊上经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三异译见长房录)
* 意经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五异译见长房录)
* 应法经一卷(亦出中阿含第四十五异译见长房录)
* 鸯崛摩经一卷(或作魔字或云指髻经或云指鬘经出增一阿含第三十一异译见道真僧祐二录)
* 力士移山经一卷(亦直云移山经见僧祐录出增一阿含第三十六异译)
* 四未曾有法经一卷(或无法字亦云四未有经见长房录亦出增一阿含第三十六异译)
* 圣法印经一卷(天竺名阿遮昙摩文图出杂阿含第三或无法字亦云慧印经元康四年十二月五日于酒泉郡出竺法首笔受见道真宝唱僧祐三录)
* 舍头谏经一卷(题云舍头谏晋曰太子二十八宿经一名虎耳经与摩登伽经等同本第五出与汉世高出者少异见道安录祐云虎耳意经)
* 所欲致患经一卷(初出太安三年正月译见道真王宗僧祐三录)
* 琉璃王经一卷(第二出或作流离见僧祐录)
* 生经五卷(初出或四卷太康六年正月十九日出有五十五经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分别经一卷(旧云与阿难分别经等同本者非也见长房录)
* 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一卷(太安二年五月译或云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旧录云五百弟子自说本末经亦云五百弟子本起经见道真僧祐二录)
* 大迦叶本经一卷(或云迦叶本经见僧祐录)
* 四自侵经一卷(安康云出阿毗昙见僧祐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5b 页 T55-0495.png
* 身观经一卷(云出杂阿含检无见长房录)
* 修行道地经六经(初卷题云榆遮伽复弥经晋曰修行道地太康五年二月二十三日出或七卷二十七品第三出亦直云修行经见祐唱二录)
* 法观经一卷(见长房录)
上见存已下阙。
* 新道行经十卷(亦名小品或七卷祐云更出小品太始八年译第四出与旧道行等同本房录更载小品七卷误也见祐房二录藏中者非此本先阙)
* 仁王般若经一卷(或二卷三十一纸初出房云见晋世杂录)
* 无量寿经二卷(一名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永嘉二年正月二十一日出第六译与汉世高支谶等所出本同文异见竺道祖录及僧祐录)
* 菩萨藏经三卷(初出见长房录)
* 般舟三昧经二卷(安公录云更出般舟三昧经第五出见僧祐录)
* 菩萨十地经一卷(亦云大方广经亦直云十地经初出见僧祐录)
* 萨芸芬陀利经六卷(太始元年译见竺道祖晋世杂录第二出隋录云萨昙芸者恐误祐录中无)
* 维摩诘所说法门经一卷(太安二年四月一日译第四出见聂道真录祐录直云维摩诘经祐录又有删维摩诘经祐云意谓先出维摩繁重护删出逸偈也)
* 闲居经一卷(与悲华经等同本异译初出见僧祐录)
* 更出阿阇世王经二卷(第四出见僧祐录若准安录但有更出阿阇世王经无普超三昧祐房二录双载二经既梵本同不合再出)
* 弥勒成佛经一卷(初出一名弥勒当来下生经太安二年出一十七纸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十二因缘经一卷(第四出亦云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见僧祐录)
* 温室洗浴众僧经一卷(第二出亦直云温室经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百佛名经一卷(初出祐无经字见僧祐录)
* 光世音大势至受决经一卷(初出元康年出亦直云观世音受记经见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5c 页 T55-0495.png
* 勇伏定经二卷(安公云更出首楞严也康元年四月九日出聂承远笔受第六译见道真僧祐二录祐房二录更载首楞严二卷者误也)
* 无思议光孩童菩萨经一卷(亦云无思议孩童经亦名无思议光经旧录直云孩童经初出见僧祐录)
* 超日明三昧经二卷(太始七年正月译初出或三卷或直云超日明经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照明三昧经一卷(初出见僧祐录)
* 惟明三十偈经一卷(或无经字第二出与吴代支谦出者本同见长房录)
* 法没尽经一卷(或云空寂菩萨所问经第二出与支谦出者同本或云法灭尽经见僧祐录)
* 诸神咒经三卷(见僧祐录)
* 文殊师利菩萨经一卷(见长房录)
* 小郁伽经一卷(与大郁伽经不同见僧祐录或作迦字)
* 诸方佛名功德经一卷(祐无功德字见僧祐长房二录)
* 十方佛名经一卷(祐无经字见僧祐长房二录)
* 慈仁问八十种好经一卷(或直云八十种好经见道安录及长房录)
* 三十二相因缘经一卷(或云菩萨三十二相经见道安录及长房录)
* 严净定经一卷(一名序世经见僧祐录)
* 宝施女经一卷(一名须摩提法律三昧见僧祐录及道真录)
* 金益长者子经一卷(见僧祐录)
* 离垢盖经一卷(见僧祐录)
* 慧明经一卷(见僧祐录)
* 众祐经一卷(见僧祐录)
* 三转日明经一卷(祐录云月明见僧祐录)
* 十等藏经一卷(见僧祐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6a 页 T55-0496.png
* 决道俗经一卷(见僧祐录)
* 殖众德本经一卷(见僧祐录)
* 小法没尽经一卷(见僧祐录)
* 猛施经一卷(旧录云猛施道地经见僧祐录)
* 目连上净居天经一卷(一本无天字房云出佛本行集经见僧祐录)
* 菩萨斋法经一卷(或无经字或无法字一名菩萨正斋经一名持斋经一名贤首菩萨斋法经初出见僧祐长房二录别载菩萨斋经误也)
* 舍利弗悔过经一卷(第二出亦直云悔过经见僧祐录)
* 佛悔过经一卷(见僧祐录)
* 大六向拜经一卷(旧录无大字太安元年译或云尸迦罗越六向拜经出长阿含第十一异译见支敏度僧祐宝唱三录)
* 六十二见经一卷(亦云梵网六十二见经见道祖僧祐二录出长阿含第十四异译)
* 楼炭经六卷(或五卷或八卷初出是长阿含第四分记世经异译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安公云出方等部者不然也)
* 普法义经一卷(亦云普义经第二出与汉代世高出者大同小异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舍利弗目连游诸国经一卷(或云舍利弗摩目建连游诸四衢经出增一阿含第四十一异译见僧祐录)
* 捺女耆域经一卷(或云捺女经太安年译第二出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七女本经一卷(或云奈女经太安年译第二出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五盖疑结失行经一卷(永宁二年四月十二日出第一译安公云不似护公出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 佛为菩萨五梦经一卷(太安二年五月译第二出一名佛五梦经一名太子五梦经一名仙人五梦经见旧录及道真僧祐二录)
* 摩目揵连本经一卷(一名有诃字无揵字见僧祐录)
* 五福施经一卷(见僧祐录)
* 观行不移四事经一卷(见僧祐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6b 页 T55-0496.png
* 四妇喻经一卷(见僧祐录)
* 庐夷亘经一卷(见僧祐录)
* 廅罗王经一卷(见僧祐录)
* 檀若经一卷(见僧祐录)
* 龙施经一卷(今疑是龙施菩萨本起经见僧祐录)
* 给孤独明德经一卷(旧录给孤独氏经见僧祐录)
* 龙王兄弟陀达诫王经一卷(见僧祐录)
* 劝化王经一卷(见僧祐录)
* 雁王经一卷(见僧祐录)
* 雁王五百雁俱经一卷(见僧祐录)
* 解无常经一卷(见僧祐录)
* 城喻经一卷(见僧祐录)
* 降龙经一卷(见长房录)
* 邪法经一卷(见长房录)
* 犯罪经一卷(见长房录)
* 苦应经一卷(见长房录)
* 三品修行经一卷(亦云三品悔过经安公云近代人合大修行经见僧祐长房二录别存三品悔过经误也)
* 夫那罗经一卷(见长房录)
* 贾客经二卷(见僧祐录)
* 沙门果證经一卷(见僧祐录今疑与寂志果经同本)
* 贫女为国王夫人经一卷(见长房录)
* 诫王经一卷(见僧祐录)
* 诫具经一卷(见僧祐录)
* 诫罗云经一卷(见僧祐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6c 页 T55-0496.png
* 比丘尼戒一卷(祐云比丘尼戒经出十诵律与昙摩持所出少异初出见僧祐录)
* 迦叶结集传经一卷(或无传字旧录云迦叶结经或云结集戒经祐云迦叶集结经第二出见道真僧祐二录)
* 耆阇崛山解一卷(见僧祐录)
* 杂譬喻三百五十首经二十五卷(祐云譬喻三百首经见僧祐录房云见别录)
右一百七十五部三百五十四卷(法观经上九十一部二百八卷见在新道行经下八十四部一百四十六卷阙本)
沙门竺昙摩罗察。晋言法护。其先月氏国人。本姓支氏。世居燉煌郡。年八岁出家事外国沙门竺高座为师。遂称竺姓(秦晋已前沙门多随师称姓后因弥天道安遂总称释氏)诵经日万言过目则能。而天性纯懿操行精苦。笃志好学万里寻师。是以博览六经游心七籍。虽世务毁誉未尝介抱。是时晋武之世。寺庙图像虽崇京邑。而方等深经蕴在葱外。护乃慨然发愤志弘大道。遂随师至西域历游诸国。外国异言三十六种书护皆遍学。贯综诂训音义字体无不备晓。遂大赍梵经还归东夏。自燉煌至长安。后到洛阳及往江左。沿路传译写为晋文。起武帝太始二年景戌至慜帝建兴元年癸酉。出光赞般若等经一百七十五部。清信士聂承远。及子道真竺法首。陈士伦孙伯虎虞世雅等。皆共承护旨执笔详校。而护孜孜所务唯以弘通为业。终身写译劳不告倦。经法所以广流东夏者护之力也。末隐居深山。山有清涧恒取澡漱。后有采薪者。秽其水侧俄顷而燥。护乃徘徊叹曰。人之无德遂使清泉辍流。水若永竭真无以自给。正当移去耳。言讫而泉流满涧。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7a 页 T55-0497.png
* 师子月佛本生经(或无本字房等诸录云护公译详文乃非今为失译编于秦录)
* 法社经(世注为疑曾见其本是人所造今编疑录)
* 宝女问慧经
* 梵王变身经(上二经出大集)
* 四自在神通经(出自在王经)
* 金刚藏菩萨行经(出斩备经)
* 光世音经(出正法华经)
* 宝日光明菩萨经(亦云宝日光明菩萨问莲华国相貌经出悲华经)
* 普首童真经(或作溥字出普超经)
* 随蓝本经
* 马王经
* 弥勒为女身经
* 摩调王经(随蓝等四经并出六度集)
* 菩萨悔过法经(或无经字出龙树十住论)
* 人从所来经(亦云人所从来出人本欲生经)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7b 页 T55-0497.png
* 贫穷经
* 何苦经(贫穷等二经并出中阿含)
* 七宝经(出增一阿含经)
* 医王经
* 悉鞞梨天子诣佛说偈经
* 四种人经(医王等三经并出杂阿含)
* 闲居经
* 总持经(或云佛心总持)
* 腹使经
* 蜜具经
* 杂赞经(闲居等五经并出生经)
* 女人欲炽荒迷经
* 多闻经
* 寤意经(已上三经并出出曜经)
宝女下二十七经并是别生抄经从大部出。今并删之。
* 众经目录一卷(护公自撰非梵本翻叙目录中列此不复存也)
* 十二游经一卷(初出)
右一部一卷本阙。
沙门彊梁娄至。晋言真喜。西域人。志情旷放。弘化在怀。以武帝太康二年辛丑。于广州译。
十二游经一部见始兴录及宝唱录。
* 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四卷(第二出一名合道神足经或三卷与竺法护所出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同本异译见竺道祖录)
* 阿育王传七卷(或加大字亦云大阿育王经或五卷初出与梁译育王经同本光熙年译见竺道祖录)
*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二卷(初出亦云示现宝藏经或三卷与宝箧经等同本太安年译见竺道祖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7c 页 T55-0497.png
* 阿阇贳王经二卷(太康年译见竺道祖录第三出与普超经等同本)
* 阿难目祛经一卷(第三出与微密持经等同本异译见竺道祖录)
右五部一十六卷(前二部十一卷见在后三部五卷阙本)
沙门安法钦。安息国人。学赡众经幽鉴无滞。以武帝太康二年辛丑讫惠帝光熙元年丙寅。于洛阳译。道神足等经五部。
* 放光般若波罗蜜经三十卷(第二出与光赞大品等同本或二十卷亦云放光摩诃般若经亦云摩诃般若放光经元康元年出日经后记)
右一部三十卷其本见在。
沙门无罗叉(经后记云无叉罗)于阗国人。以惠帝元康元年辛亥五月十五日于陈留仓恒(经记作垣)水南寺译放光经一部。至十二月二十四日讫。河南居士竺叔兰口传。祝太玄周玄明笔受。其经梵本。元是颖川沙门朱士衡。尝于洛阳讲道行经。至于深义往往不通。每叹此经大乘之要而译理不尽。誓志捐身发心寻取。遂以曹魏甘露五年庚辰。发迹雍州西度流沙至于阗国。写得正品梵文九十章六十万馀言。以晋太康三年壬寅。遣弟子弗如檀(晋言法饶)等十人送还洛阳。未发之间于阗小乘学众。遂以白王云。汉地沙门欲以婆罗门书惑乱正典。王为地主若不禁之将断大法聋盲汉地王之咎也。王即不听赍经。士衡愤慨乃求烧经为證。王欲试验乃积薪殿庭以火烧之。士衡临阶而誓曰。若大法应流汉地者经当不烧。若其无应命也如何。言已投经不损一字。皮牒如故更觉光鲜。大众骇服称其神感。遂送达到洛阳住三年。复至许昌二年。后至陈留水南寺。众请无罗叉等译出。而竺道祖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8a 页 T55-0498.png
* 异毗摩罗诘经三卷(祐云异维摩诘经或作思字或二卷元康六年译第三出与佛调支谦等所出本同文异见道祖僧祐二录)
* 首楞严经二卷(元康元年出第七译与支谶支谦白延法护等所出本同文异见聂道真录及僧祐录)
右二部五卷其本并阙。
优婆塞竺叔兰(今准僧祐录中朱士行传竺叔兰传放光经后记支敏度合首楞严记皆云叔兰是白衣居士长房内典等录云是沙门首误也)
本天竺人。祖父娄陀笃志好学清简有节操。时国王无道百姓思乱。有贼臣将兵得罪惧诛。以其国豪呼与共反。娄陀怒曰。君出于微贱而任居要职。不能以德报恩。而反为逆谋乎。我宁守忠而死不反而生也。反者惧谋泄即杀之而作乱。娄陀子达摩尸罗(晋言法首)先在他国。其妇兄二人并为沙门闻父被害国内大乱。即与二沙门奔晋居于河南生叔兰。叔兰幼而聪辩。从二舅咨受经法一闻而悟。善梵晋语及书亦兼诸文史。然性颇轻躁游猎无度。尝单骑逐鹿值虎堕马折其右臂。久之乃差后驰骋不已。母数诃谏终不改。为之蔬食乃止。性嗜酒饮至五六升方畅。尝大醉卧于路傍。仍入河南郡门唤呼。吏录送河南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8b 页 T55-0498.png
* 菩萨逝经一卷(第三出亦云誓童子经或直名逝经与长者子制经等同本见长房录)
* 菩萨修行经一卷(第三出亦云威施长者问观身行经亦云长者修行经见长房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8c 页 T55-0498.png
* 佛般泥洹经一卷(出长阿含是初分游行经异译亦直云泥洹经见长房录)
* 大爱道般泥洹经一卷(出增一阿含第五十卷异译)
* 贤者五福经一卷(见长房录)
上见在已下阙。
* 严净佛土经二卷(第二出亦云净土经与文殊佛土严净经等同本见长房录)
* 郁伽罗越问菩萨经一卷(第五出与汉安公所出法镜经等同本见长房录)
* 等集三昧经一卷(第二出见长房录)
* 无量破魔陀罗尼经一卷(第四出与微密持经等同本异译)
* 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第二出见长房录)
* 惟逮菩萨经一卷(见高僧传及僧祐录)
* 檀特陀罗尼经一卷(见长房录)
* 如来兴显经一卷(见长房录)
* 善权经一卷(见长房录)
* 海龙王经一卷(见长房录)
* 持心梵志经一卷(见长房录)
右一十六部一十八卷(贤者五福上五部六卷见在严净佛土下十一部十二卷阙本)
沙门白远字法祖本姓万氏。河内人父威达以儒雅知名。州府辟命皆不行。祖少发道心启父出家。词理切至父不能夺。遂改服从道。祖才思俊彻敏朗绝伦。诵经日八九千言。研味方等妙入幽微。世俗坟索多所该贯。乃于长安造筑精舍以讲习为业。白黑宗禀几亘千人。晋惠之末太宰河间王颙镇关中。虚心敬重待以师友之敬。每至闲辰静夜辄谈讲道德。于时西府初建俊乂甚盛。能言之士咸伏其远达。祖既博涉多闻善通梵晋之语。于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9a 页 T55-0499.png
* 佛问四童子经
* 调伏王子道心经(已上二经并出大集)
* 五百王子作净土愿经(或作幼童出普超经)
* 三幼童经(或作幼童出普超经)
* 二童子见佛说偈供养经(出杂阿含)
* 五百幼童经(亦云童子)
* 首达经(亦云惟先首达经上二经并出生经)
* 诸德福田经一卷(初出或云诸福田经或直云福田经立与法炬共出见僧祐录)
* 楼炭经六卷(第二出或云大楼炭经出长阿含与第四分记世经同本异出与法护所出五卷者少异或五卷或八卷见僧祐录)
* 法句譬喻经四卷(第二出一名法句本末经亦云法喻经或四卷或六卷立与法炬共出见僧祐录)
* 大方等如来藏经一卷(旧录云佛藏方等经初出见僧祐录)
右四部一十二卷(前三部十一卷见在后一部一卷阙本)
沙门释法立。不知何许人也。智道弘拔。悟物为先。于惠帝代。共法炬等。于洛阳译诸德福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9b 页 T55-0499.png
* 优填王经一卷(与宝积优陀延王会同本初出见长房录)
* 前世三转经一卷(初出与银色女经同本见长房录)
* 阿阇世王受决经一卷(初出与采莲违王经同本见长房录)
* 灌洗佛形像经一卷(初出亦云四月八日灌经亦直云灌经与摩诃刹头经同本见长房录)
* 恒水经一卷(亦云恒河喻经出中阿含第九卷异译见长房录)
* 顶生王故事经一卷(亦直云顶生王经出中阿含第十一异译见长房录)
* 求欲经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二异译见长房录)
* 苦阴因事经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五异译见长房录)
* 瞻婆比丘经一卷(或作瞻波出中阿含第二十九异译见长房录)
* 伏淫经一卷(出中阿含第三十卷异译见长房录)
* 数经一卷(出中阿含第三十五卷异译见长房录)
* 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一卷(出增一阿含第十八卷异译见长房录又有波斯匿王丧母经即此尘土坌身经是无繁重载)
*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一卷(亦云频婆出增一阿含第二十六异译见长房录)
* 鸯崛髻经一卷(与竺法护指髻经大同小异出增一阿含第三十一异译见长房录)
* 难提释经一卷(出杂阿含第三十卷异译见长房录)
* 相应相可经一卷(出单卷杂阿含经异译见长房录)
* 慢法经一卷(第二出与阿难分别经等同本见长房录)
* 法海经一卷(第二出与海八德经同本见长房录)
* 阿阇世王问五逆经一卷(第二出见长房录)
* 罗云忍辱经一卷(或直云忍辱经见长房录)
*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一卷(见长房录)
* 沙曷比丘功德经一卷(房云见旧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499c 页 T55-0499.png
* 群牛譬经一卷(见长房录)
*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一卷(见长房录)
上见存已下阙。
* 福田经一卷(一名诸德福田经第二出与法立译者少异见竺道祖晋录)
* 诸经菩萨名经二卷(见长房录)
* 正意经一卷(见长房录录中注云第二出未详何者为初译本)
* 明帝释施经一卷(见长房录)
* 楼炭经八卷(第三出是长阿含第四分记世经异译与法护法立所出者大同先共法立出立以意未悉故广之见敏度宝唱二录)
* 净饭王般泥洹经一卷(初出见长房录)
* 贫穷老公经一卷(初出见法上录)
* 危脆经一卷(见长房录)
* 大蛇譬喻经一卷(亦直云大蛇经房云见旧录)
* 罗汉迦留陀夷经一卷(或无罗汉字见长房录)
* 爪甲擎土譬经一卷(亦云爪甲取土经房云见旧录)
* 衰利经一卷(见长房录)
* 众生未然三界经一卷(见长房录)
* 求欲说法经一卷(见长房录)
* 罗旬喻经一卷(今疑是别生经中罗弥寿经异名见长房录)
* 遗教法律经三卷(一名遗教法律三昧经一云遗教三昧经或二卷见始兴录)
右四十部五十卷(比丘避女上二十四部二十四卷见在福田经下一十六部二十六卷阙本)
沙门释法炬。亦未详氏族。器量高峙游化在怀。于惠帝代初与法立同共出经。法立没后炬遂自译优填王等经四十部。又长房等录更有诸经并云炬出。今以皆是别生之经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500a 页 T55-0500.png

* 时非时经(亦直云时经准经后记非法炬译如后所述)
*  魔女闻佛说法得男身经(出大集经)
* 大悲比丘本愿经(出悲华经)
* 往古造行经
* 举钵经(上二经并出普超三昧经)
* 以金贡太山赎罪经
* 调达教人为恶经(上二经并出六度集)
* 佛降鸯崛魔人民欢喜经
* 鸯崛魔归化经(或云妇死应误上二经并出鸯崛魔罗经)
* 韦提希子月夜问夫人经(或作天人出长阿含)
* 福行经
* 恶道经(一名恶意经或作要意应误也录中恶道恶意二名双载者非也)
* 息恚经
* 柔软经
* 受持经
* 名称经
* 浮弥经(福行下七经并出中阿含)
* 飞鸟喻经
* 积木烧燃经(一名大枯树经)
* 波斯匿王诣佛有五威仪经
* 增一阿含经(飞鸟喻等四经并出增一阿含)
* 普施经
* 差摩比丘喻重病经
* 佛为比丘说烧头喻经
* 优陀夷坐树下寂静调伏经
* 佛为比丘说大力经
* 四大色身生厌离经
* 异信异欲经
* 佛为比丘说三法经
* 叶喻多少经
* 佛为比丘说极深险难处经
* 佛为诸比丘说莫思惟世间经(或云莫思惟世间思惟经)
* 众生身秽经
* 眼色相系经
* 比丘于色厌离经
* 舍诸世务经
* 婴儿喻经
* 转轮圣王七宝现世间经
* 向邪违法经
* 田夫喻经
* 信人者生五种过患经
* 少多制戒经
* 无始本际经
* 罗汉遇瓶沙王经
* 尊者瞿低迦独一思惟经
* 人民疾疫受三归经
* 恒水流澍经(或作流树)
* 灰河经(一名尘灰河譬喻经录中二名别载误也)
* 波斯匿王祖母命终经
* 铸金喻经
* 木杵喻经
* 金师精舍尊者病经
* 群羊喻经
* 处中行道经
* 波斯匿王女命过诣佛经
* 比丘问佛名经
* 优婆塞命终经(普施下三十五经并出杂阿含)
* 比丘分卫经
* 和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500b 页 T55-0500.png
* 邪业自活经
* 比丘各言志经
* 和难释经
* 比丘疾病经
* 无惧经
* 毒草喻经
* 毒喻经
* 马喻经(比丘分卫下十经并出生经)
* 譬喻六人经(出骂意经)
* 阿阇世王问瞋恨从何生经
* 摩诃比丘经
* 调达喻经(阿阇世等三经小乘抄经)
* 栴檀涂塔经(出百缘经)
* 无常经
* 比丘求證人经
* 阿梵和利比丘无常经
* 比丘问佛何故舍世学道经
* 佛看病比丘不受长者请经
* 坐禅比丘命过生天经
* 放逸经
* 深浅学比丘经
* 拘提比丘经
* 波利比丘谤梵行经
* 北方世利经
* 流离王攻释子经
* 信能渡河经
* 有众生三世作恶经
* 聪明比丘经
* 说法难值经
* 调达问佛颜色经(无常下一十七经并出出曜经)
* 晓食经(出修行道地经)
* 须河喻经(出杂譬喻)

魔女下八十九经并从大经抄出别生录载此中除之。
* 超日明三昧经二卷(第二出或直云超日明经或三卷此经护公先出梵文而辞义烦重承远详整文偈删改胜前见高僧传及僧祐录)
* 越难经一卷(一名曰难长者经一名难经初出见长房录)
右二部三卷其本并在。
清信士聂承远。明解有才笃志务法。护公出经多参正文句兼执笔承旨。后于惠帝代自译超日明等经二部。又长房等录云。承远更译迦叶诘阿难经。此乃杂譬喻抄非是别翻。又汉世佛调世高及此承远三录俱载误之甚也。
* 无垢施菩萨分别应辩经一卷(第二出与法护离垢施经等同本亦云分别应报今编入宝积当第三十三会馀录有云竺法护出者误也见长房录)
* 诸菩萨求佛本业经一卷(或无诸字是华严净行品异译见长房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500c 页 T55-0500.png
* 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一卷(见长房录)
* 异出菩萨本起经一卷(或无起字见长房录)
* 三曼陀颰陀罗菩萨经一卷(见长房录)
* 菩萨受斋经一卷(第二出见长房录)
上见存已下阙。
* 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一卷(第二出与法护译者大同小异见长房录)
* 菩萨十法住经一卷(是华严十住品异译第三出见长房录)
* 十住经十二卷(是华严十地品异译第二出见长房录)
* 菩萨缘身五十事经一卷(第二出与五十缘身经大同小异见长房录)
* 观世音受记经一卷(第二出见长房录)
* 诸佛要集经二卷(第二出见长房录)
* 寂音菩萨愿经一卷(见长房录)
* 菩萨求五眼法经一卷(祐无经字或云五眼文见长房录)
* 菩萨道行六法经一卷(见长房录)
* 菩萨初地经一卷(见长房录)
* 菩萨十道地经一卷(有云是前译菩萨十地见长房录)
* 文殊师利与离意女论议极似维摩+(经)【三】摩+(经)【宋】【元】【明】摩摩经一卷(见长房录)
* 菩萨杂行法一卷(见长房录)
* 菩萨所行四法一卷(见长房录)
* 菩萨宿命经一卷(见长房录)
* 文殊师利净律经一卷(第二出与法护译小异见长房录)
* 菩萨戒独受坛文一卷(见长房录)
* 菩萨忏悔法一卷(云异出本见长房录)
右二十四部三十六卷(菩萨受斋上六部六卷见在大方广下一十八部三十卷阙本)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501a 页 T55-0501.png
清信士聂道真即承远息。父子清悟皆以度语为业。从武帝太康初至怀帝永嘉末。其间询禀咨承法护笔受之外。及护殁后真遂自译无垢施应辩等经二十四部。诚师护公真当其称。颇善文句辞义分炳。一又长房等录更有二十九经亦云道真所出。今以并是别生抄经。故删之不存也。

* 菩萨奉施诣塔作愿念经
* 师子步雷音菩萨问发心经
* 菩萨三法经(菩萨奉施等三经并出文殊佛土严净经)
* 菩萨布施忏悔法(出决定毗尼经)
* 自在王菩萨问如来警戒经(或云菩萨戒身自在经)
* 菩萨导示行经
* 菩萨初发心时经
* 无言菩萨流通法经
* 无言菩萨经
* 菩萨出要行无碍法门经
* 光味菩萨造七宝梯经(自在王菩萨等七经并出大集)
* 菩萨如意神通经
* 菩萨戒自在经(上二经出自在王经)
* 寂音菩萨问五浊经(或云寂意)
* 转轮圣王发心求净土经(上二经出悲华)
* 大云密藏菩萨问大海三昧经(出大云经)
* 溥首童真经(出普超经)
* 儒童菩萨经(或无菩萨字出六度集经)
* 波斯匿王欲伐鸯崛魔罗经(出鸯崛魔罗经)
* 大光明菩萨百四十八愿经
* 菩萨六法行经
* 菩萨本愿行品经
* 菩萨苦行经
* 菩萨诃睡眠经
* 菩萨诃家过经(大光明等六经祐录云抄今并为大乘抄经)
* 菩萨戒要义经(出地持经)
* 菩萨五法行经
* 初发意菩萨行易行法经(上二经并出十住论)
* 转轮圣王七宝具足经(出杂阿含)
* 众经目录一卷(道真自撰非梵本翻传叙录中列此不复存也)
又长房等录云。优婆塞卫士度。于惠帝代。出摩诃般若波罗蜜道行经二卷云。从旧道行中删改略出(僧祐录云众录并云道行经二卷卫士度略出)既取旧经删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501b 页 T55-0501.png
* 逝童子经一卷(第四出亦名长者制经亦直云制经亦名菩萨逝经亦直云逝经五本大同别译为异名殊耳见宝唱录)
* 善生子经一卷(初出与祇多蜜竺难提等所出同本出中阿含第三十三异译见支敏度竺道祖宝唱等三录)
* 文殊师利现宝藏经二卷(第三出与竺法护所出现宝藏经等同本见竺道祖录及宝唱录)
* 十善十恶经一卷(初出见竺道祖晋录及宝唱录)
右四部五卷(逝童子等二部二卷见在文殊现宝藏等二部三卷阙本)
沙门支法度。未详何许人。于惠帝代永宁元年辛酉译逝童子经等四部。
又僧祐长房等录。于惠帝时沙门支敏度合两支(支谶支谦)两竺(竺法护竺叔兰)四本(房录更加一白为五本今准祐录及合经记但四本合成无白延也)首楞严为八卷(祐云或为五卷)合一支(支谦)两竺(竺法护竺叔兰)三本维摩为五卷。既非梵本别翻。复阙其本故此录中删而不载。
* 时非时经一卷(或直云时经见经后记)
右一部一卷其本见在。
沙门若罗严。外国人也。译时非时经一部经。后记云。外国法师若罗严。手执胡本口自宣译。凉州道人于阒(或作釬󱭪琼)城中写记。房等皆云法炬译者谬也。既莫知于帝代。且附西晋录中。
* 方等陀罗尼经一卷
* 宝严经一卷
* 五福德经一卷
右三部三卷(其本并阙)长房等录西晋失译总八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501c 页 T55-0501.png

* 度世品经六卷
* 阿耨达龙王经二卷(是弘道广显三昧经异名已上二经竺法护译)
* 如来秘密藏经二卷(一名大方广如来性起微密藏经亦直云如来性起经是旧华严经如来性起品后汉失译已有此复重载误之甚也今附别生录中)
* 明相续解脱地波罗蜜经一卷(宋求那[疏-(梳-木)+皮]陀罗译)
* 弟子学有三辈经一卷(三品弟子经异名吴支谦译)
已后新附此录。
* 太子和休经一卷(第二出与太子刷护经等同本)
* 萨昙分陀利经一卷(旧录云萨芸芬陀利经亦直云分陀利经是法华经宝塔天授二品各少分异译)
* 放钵经一卷(是普超经举钵品异译出第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 菩萨睒经一卷(或云孝子睒经亦直云睒经第二出出六度集第二卷异译)
* 长寿王经一卷
* 法常住经一卷
* 咸水喻经一卷(旧录云咸水譬喻经出中阿含第一卷异译)
* 兜调经一卷(出中阿含第四十四卷异译)
* 舍卫国王梦见十事经一卷(或直云十梦经旧录云舍卫国王十梦经或云波斯匿王十梦经出增一阿含第五十一卷异译安公云出阿毗昙)
* 玉耶女经一卷(或云玉耶经初出与阿遬达经等同本)
* 孝子经一卷(一名孝子报恩经)
* 頞多和多耆经一卷
* 普达王经一卷
* 佛灭度后棺𣫍葬送经一卷(一名比丘师经亦名师比丘经)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502a 页 T55-0502.png
* 鬼子母经一卷
* 梵摩难国王经一卷
* 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经一卷(题云佛使比丘迦旃延说法没尽偈百二十章直云迦旃延偈)
* 佛治身经一卷(或无佛字旧录云佛治身经馀录并同)
* 治意经一卷(旧录云佛治意经馀录并同)
上见存已下阙。
* 弥勒当来生经一卷(初出与弥勒来时经等同本)
* 失利越经一卷(第二出与月光童子经等同本)
* 异了本生死经一卷(与稻芋经等同本)
* 内藏大方等经一卷(今疑是佛藏大方等经)
* 小阿阇世经一卷
* 小须赖经一卷
* 目祛经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今疑是阿难目祛经)
* 弥勒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 堕蓝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 七事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 赖吒謣罗经一卷(安公云出中阿含)
* 欢豫经一卷(法经录云劝豫云出中阿含第十二)
* 十二死经一卷(今疑是十二品生死经)
* 七妇经一卷
* 阿难邠坻四时施经一卷(旧录云阿难邠祇四时布施经)
* 七车经一卷(今疑是中阿含七车譬喻经)
* 海有八事经一卷
* 难等各第一经一卷(旧录云阿难迦叶各说第一经)
* 惟留经一卷(旧录云惟留王经)
* 理家难经一卷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502b 页 T55-0502.png
* 迦留多王经一卷
* 梵志阇孙经一卷(古录云梵志闇逊经)
* 波达王经一卷
* 悲心悒悒经一卷
* 趣度世道经一卷
* 长者威势经一卷
* 痴注经一卷
* 调达经一卷
* 和达经一卷
* 钵呿沙经一卷
* 分八舍利经一卷(或作分身)
* 应行律一卷
* 悉昙慕二卷
* 吉法验一卷
* 口传劫起尽一卷
* 打揵秖法一卷

右五十五部五十六卷(治意经上一十九部一十九卷见在弥勒当来下三
十六部三十七卷阙本)。

梁僧祐录云。安公录中失译经唯祐录载房
等并阙。祐载安公失译总一百四十二经。今
以馀八十七部检寻诸录多题译主。或是别
生抄经及人撰传记。既有所凭故删不载。安
既不标时代。今且附于晋末。

通前旧失译经三部三卷。总五十八部五十
九卷。并为西晋失源云。
开元释教录卷第二(总录之二)
总括群经录上之二¶ 第 502c 页 T55-05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