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总括群经录上之一¶ (自动笺注)
No.2154
開元釋教錄卷第一
公元730年
庚午歲西崇福寺沙門智昇
目錄之興也。
所以別真偽明是非
記人
代之古今
標卷部之多少
摭拾遺漏刪夷
贅。
欲使正教綸理金言有緒。
提綱舉要歷然
可觀也。
但以法門幽邃化網恢弘
前後翻傳
年移代謝
屢經散滅卷軸參差
復有異人
偽妄
致令混雜難究蹤由
是以先德儒賢
製斯條錄。
今其存者殆六七家。
然猶未極
源尚多疎闕。
昇以庸淺久事披尋
參練異同
指陳臧否
成茲部帙
庶免乖違
幸諸哲人
詳覽
稽首善逝牟尼
 無上丈夫調御
 亦禮三乘妙法
 并及八輩真僧
 我撰經錄護法
 三寶垂慈幸冥祐
 惟願法長夜
 迷徒因此慧明
 正法遐久住世
 依學速登無上地」
公元67年
後漢孝明皇帝永平十年歲次丁卯
至大
公元730年
唐神武皇帝開元十八年庚午之歲。
凡六百
六十四載。
中間傳譯緇素一百七十六人
所出大小二乘三藏聖教
聖賢集傳并及
失譯。
總二千二百七十八部。
都合七千四十
六卷
見行闕本並該前數
新錄合二十卷
開為總別。
總錄括聚群經
錄分其乘藏。
二錄各成十卷
就別更有七門
今先敘科條餘次編載。
總括群經錄上。
右從漢至唐所有翻述。
帝王年代并譯
本事
所出教等以人代先後為倫。
不依
三藏之次。
兼敘目錄新舊同異
別分乘藏錄下。
別錄中曲分為七。
一有譯有本。
二有
無本
三支派別行。
刪略繁重
拾遺
補闕
疑惑再詳。
七偽邪亂正。
七門
二乘區別三藏殊科
具悉委由兼明部偶。
*總錄分為十卷
起第一盡第十(此粗顯綱條若一一具明在第十卷內)。
*第一卷(漢魏二代緇素譯人所出經戒羯磨等及新舊失譯并附出譯人列傳)
*第二卷(吳晉二代緇素譯人所出經戒等并新舊失譯諸經同前附出譯人列傳)
*第三卷(東晉苻秦二代緇素譯人所出經律論等并新舊失譯列傳同前)
*第四卷(姚秦西秦前凉北凉四代緇素譯人所出經律論并新舊集失譯經等)
*第五卷(宋朝一代緇素譯人所出經律論等并新集失譯經等)
*第六卷(齊梁元魏高齊四代緇素譯人所出經律論等并新集失譯經律集等)
*第七卷(周陳隋三代緇素譯人所出經律論及傳錄等)
*第八卷
*第九卷(八九二卷皇朝緇素譯人所出經律論及傳錄等)
*第十卷(敘古舊諸家目錄部帙多少及詳顯同異)
*別錄分為十卷
起第十一盡第二十(此粗顯綱條具述在第十卷內)
*第十一卷
*第十二卷(十一十二兩卷有譯有本菩薩藏經律論目錄兼述譯人時代)
*第十三卷(有譯有本聲聞藏經論及賢聖集傳目錄亦述譯人時代)
*第十四卷(有譯無本大乘經律論闕本目錄)
*第十五卷(有譯無本小乘經律論及賢聖集傳闕本目錄)
*第十六卷(支派別行大小乘經律論及賢聖集傳別生目錄)
*第十七卷(刪略繁重別生同本異名經等刪除目錄補闕拾遺舊譯大小乘經律論大周入藏錄中遺漏不上目錄新譯大小乘經律論集傳等新編入藏目錄)
*第十八卷(疑惑再詳目錄偽妄亂真新編偽經及群錄中偽經諸家集鈔等目錄)
*第十九卷(大乘經律論入藏目錄)
*第二十卷(小乘經律論賢聖集傳入目錄)
**總括群經錄上之一
後漢劉氏都洛陽
公元67年
明帝永平十年丁卯獻帝延康元年
子。
凡一十一帝一百五十四年。
緇素一十二
人。
所出經律并新舊集失譯諸經。
總二百九
十二部。
三百九十五卷(於中九十七部一百三十一卷見在一百九十五部二百
六十四卷闕本)。
以為後漢經錄云。
中直云帝者為真
兼斥
名者是偽。
年代甲子唐司隷甄鸞成均
士。
王道二家年歷參定(後漢)。
*沙門迦葉摩騰(一部一卷經)
*沙門竺法蘭(四部一十五卷經)
*沙門玄婁迦讖(二十二部六十七卷經集)
*沙門安世高(九十五部一百一十五卷經律集)
*沙門竺佛朔(二部三卷經)
*優婆塞安玄(二部三卷經集)
*沙門支曜(一十部一十一卷經集)
*沙門康巨(一部一卷經)
*沙門嚴佛調(五部八卷經)
*沙門康孟詳(六部九卷經律)
*沙門大力(一部二卷經)
*沙門曇果(一部二卷經)
*
新舊諸失譯經(一百四十一部一百五十一八卷五十九部七十六卷舊集八十二部八十二卷新附)
*四十二章經一卷(永平十年丁卯白馬寺法蘭共譯初出舊錄云孝明皇帝四十二章)
右一一卷其本見在
公元64年
沙門迦葉摩騰
云竺葉摩騰。
亦云攝摩騰
群錄互存未詳孰是。
先來不譯所以備彰。
中印度婆羅門種。
幼而聰敏博學多聞
思力精拔明經律。
嘗遊西印度一小國。
請騰講金光明經
俄而隣國興師而來
既將踐境
有事礙兵不能進。
國兵眾疑異術密遣使覘。
但見群臣安然共聽其所大乘經明地神王護國之法。
於是彼國請和求法。
明帝永平七年甲子
夢見金人身長丈六項佩日輪光明赫奕飛在殿前
明日博問群臣。
此何神異
通人傅毅進奉對曰。
臣聞西域有得道者
號之曰佛。
陛下所夢將必是乎。
以為然。
詔遣郎中蔡愔郎將景博士弟子王遵一十八人
往適天竺尋訪佛法
大月支國與摩騰相遇
時蔡愔等固請於騰。
與同來至洛邑
明帝甚加賞接
所將佛經及獲畫像
馱以白馬同到洛陽
因起伽藍白馬寺
諸洲競立報白馬恩。
騰於白馬寺四十二章經
初緘蘭臺石室第十四間內。
自爾釋教相繼雲興
沙門信士接踵傳譯
依錄而編。
即是地經法之祖也。
舊錄云。
此經本是外國經抄元出大部
撮要引俗。
孝經十八
公元70年
*十地斷結八卷(或四卷亦云十住初出與竺佛念十住斷結經同本永平十三年出見朱士行漢錄高僧傳長房錄等)
*法海藏經一卷(一本無藏字初出與法海等同本見高僧傳長房錄等)
公元68年
*佛本行五卷(永平十一年出見高僧傳長房錄等)
*佛本生一卷(見高僧傳長房錄等)
四部一十五卷
其本並闕。
沙門竺法蘭中印度人
自言誦經數萬章
天竺學者之師。
時蔡愔既至彼國。
與摩騰共契遊化
相隨而來會。
學徒留礙
間行而至。
既達洛陽與騰同止。
少時便善漢言
初共騰譯四十二章經
騰卒。
自譯十地斷結經等四部
前漢武帝穿昆明池底得黑灰
東方朔
朔云
非臣所知
可問西域胡人
法蘭既至
追以問之云。
此是劫燒時灰。
有徵
信者甚眾。
又秦景使還於月支國得釋迦佛像
優填栴檀像師第四作也。
來至洛陽勅令圖寫
清涼臺及顯節陵上供養。
自爾丹素流演迄今
終於洛陽
時年六十餘矣。
長房等錄云。
譯二百六十戒合異二卷不然
細詳名目所翻。
委求同異如下別錄闕本中述
公元179年
*道行般若波羅蜜十卷(題云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經亦云般若道行品經或八卷初出與明度小品及大般若四會等同光和二年七月八日出見敏祐二錄)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亦直云無量清淨第二出與大阿彌陀寶積無量壽會等並同本見吳錄)
公元147年
*阿閦佛國二卷(建和元年譯或一卷初出與寶積不動如來等同本見朱士行漢錄僧祐錄亦云阿佛剎菩薩學成品經或無國字)
*佛遺日摩尼寶經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初出與寶積普明菩薩等同本一名古品遺日說般若經一名寶積一名摩訶衍寶嚴經見僧祐長房二錄)
公元179年
*般舟三昧三卷(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舊錄云大般舟三昧經或二卷光和二年譯初出與大集賢護等同本見聶道真錄及吳錄)
*兜沙經一卷(見僧祐錄及吳錄是華嚴經名號品異譯)
*伅真陀羅問經二卷(初云伅真陀羅所問寶如來三昧經舊錄云伅真陀羅尼王經三卷初出與大樹緊那羅同本安錄無見朱士行漢錄僧祐錄)
*阿闍世王經二卷(初出與普超三昧等同本見僧祐安公云出長阿含者非也)
*內藏百寶一卷(亦云內百品初出與世高譯者小異安公云出方等部見僧祐錄)
*文殊師利菩薩署經一卷(亦直云問署經見僧祐錄及吳錄安公云出方等部)
*雜譬喻一卷(凡十一事云失譯房云見別錄已上見在已下闕)
*大方大集二十七卷(初出與曇無讖等出者同本見李廓錄)
*般舟三昧一卷(是後十品重翻祐有此一卷三卷者見靜泰錄或加大字第三出祐錄云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
*梵般泥洹二卷(或一卷初出與大般涅槃經等同本見朱士行漢錄僧祐錄舊云胡般新改為梵)
*象腋經一卷(初出見法上錄)
*諸法勇王經一卷(初出見法上錄)
*光明三昧一卷(初出祐云出別錄安錄無房云亦見吳錄)
*孛本經二卷(初出見僧祐錄)
公元186年
*首楞嚴經二卷(中平三年二月八日第一譯又云三卷朱士行漢錄僧祐錄吳錄)
*大方便報恩一卷(見吳錄)
*阿闍世王問五逆一卷(亦云阿闍世王經初出見長房錄)
*禪經一卷(初出房云見別錄)
*阿育王太子壞目因緣一卷(佛涅槃後一百餘年育王方出故非佛說無經字初出見長房錄)
右二十三部六十七卷(雜譬喻上一十一部二十六卷見在大集經下一十二部四十一卷闕本)。
公元147年
沙門支婁迦讖
亦直云支讖
月支國人
操行純深性度開敏
持法戒以精勤著名
諷誦群經志在宣法。
桓靈之代遊于洛陽
桓帝建和元年丁亥
至靈帝中平三年景寅
洛陽譯道行等經二十三部。
審得本旨曾不加飾。
可謂善宣法要弘道之士也。
河南清信士孟福張蓮筆受
而舊譯云胡般泥洹者竊所未委
上代翻經已來賢德筆受
每至度語。
無不稱云譯胡為漢。
胡乃五天邊俗類此之有氏羌今乃稱胡。
豈關印度
深為楚越
可不詳焉。
佛所說經皆合稱為梵本
梵者此言清淨
昔劫初時梵世光音天來下
彼土有食地肥者。
身重不得復去。
因遂為人
五天本祖也。
仍其天號而立稱焉。
若彼稱胡。
理將何出。
但彼稱梵語
如此所謂漢言
蓋有所憑。
非為謬耳。
如舊日僧悉稱俗姓。
起符秦世有沙門道安
獨拔當時居然超悟云。
剃落紹繼釋迦子而異父
豈曰承襲
今去出家宜悉稱釋。
及翻四含其文果云。
四姓出家同一釋種
眾咸歎伏(四姓者一剎帝利婆羅門吠舍四戌達羅)而安正
*大乘方等要慧經一卷(初出與寶積彌勒八法會同見長房錄)
*太子慕魄經一卷(初出出六度集中異譯見長房錄)
*長者子制一卷(一名制經初出與逝童子等同見長房錄)
*寶積三昧文殊問法身經一卷(一名遺日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初出與入法界體性經同本見長房錄)
*自誓三昧一卷(題下注云獨證品第四出比丘淨行中初出與法護出者大同小異見長房錄)
*溫室洗浴眾僧經一卷(亦直云溫室經初出見長房錄)
公元145年
*明度五十校計二卷(或直云明度校計亦直云五十校計元嘉元年出見朱士行漢錄僧祐錄)
*佛印三昧一卷(見長房錄)
*八大人覺一卷(見寶唱錄)
*舍利弗悔過一卷(亦直云悔過經初出見長房錄)
公元146年
*人本欲生經一卷(永嘉二年出長阿含第十卷異譯道安注解朱士行漢錄僧祐錄)
*尸迦羅六向拜經一卷(或云尸迦羅六方禮經出長阿含第十一卷異譯見長房錄)
*長阿含十報法經二卷(一名多增道章或直云十報出長阿含第九卷異譯舊錄亦云出長阿含見僧祐錄)
*一切攝守因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卷異譯舊錄云一切流攝吳錄云流攝
*四諦一卷(出中阿含第七卷異譯見僧祐安公云出長阿含者或誤也)
*本相倚致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十卷異譯吳錄云本相倚致與緣本致經同本或作猗字見朱士行漢錄僧祐錄)
*是法非法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一卷異譯見士行僧祐二錄)
*漏分布經一卷(出中阿含第二十七卷異譯見朱士行漢錄僧祐安公云出長阿含者或誤也)
*婆羅門命終愛念不離一卷(出中阿含第六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十支居士八城人經一卷(出中阿含第六十卷異譯見長房錄)
*普法義經一卷(亦名普義經一名法行普法義作舍利曰具法行舍利弗並同云出中阿元嘉二年出與廣義法門經同本見士行僧祐二錄)
*婆羅門避死經一卷(出增一阿含第二十三卷異譯見長房錄)
*阿那邠邸化七子一卷(出增一阿含第四十九卷異譯見長房錄)
*阿難同學一卷(題云出增一阿含檢無見長房錄)
公元145年
*七處三觀一卷(出雜阿含中首末總三十經從初標名故也或二卷元嘉元年出見朱士行漢錄僧祐錄)
*五陰譬喻一卷(或無譬字一名水沫所漂經出雜阿含第十卷異譯見朱士行漢錄僧祐錄)
*轉法輪一卷(或云法輪轉經出雜阿含第十五卷異譯與其本經同前異見僧祐錄)
*八正道一卷(出雜阿含第二十八卷異譯見士行僧祐二錄)
*摩鄧女經一卷(或云摩鄒女一名阿難蠱道女惑經見長房錄初出與摩登伽經等同本)
*鬼問目連經一卷(初出與餓鬼報應等同見長房錄)
*阿難問事吉凶一卷(或名阿難問事經亦云事佛吉凶經見長房錄初出與阿難分別等同本)
*女祇域因緣一卷(初出或無因緣字亦直云奈女經見長房錄)
*罪業應報教化地獄一卷(初出或云地獄報應經見長房錄)
*堅意一卷(初出一名堅心正意經亦名堅心經見長房錄)
*大安守意二卷(或一卷或無守意字或直云安安公云小安般注解祐錄別載大安一卷房錄更載安一卷並重也見士行僧祐李廓三錄)
*陰持入經二卷(或一卷云除持入誤也亦云陰持入安公注解房錄陰持入外別存除持入者誤也見士行僧祐二錄)
*處處一卷(見長房錄)
*罵意經一卷(見長房錄)
*分別善惡起經一卷(見長房錄)
*出家緣經一卷(一名出家因緣經見長房錄)
*阿鋡正行一卷(一名正意經見長房錄)
*十八泥犁一卷(或云十八地獄經見長房錄)
*法受塵一卷(見僧祐錄)
*禪行法想經一卷(見僧祐寶唱二錄)
*長者懊惱三處一卷(一名長者夭惱三處經亦直云三處經見長房錄)
*揵陀國王經一卷(或無國字見長房錄)
*父母恩難報經一卷(亦云勤報見長房錄房云出中阿含檢無)
*九橫一卷(房云出雜阿含檢無見長房錄)
*禪行三十七經一卷(或加品字見寶唱錄)
*犯戒報應輕重一卷(出目連問毘尼經亦云犯戒罪報輕重或云目連問經見長房錄)
*大比丘三千威儀二卷(或四卷亦云大僧威儀經房云見別錄僧祐失譯錄中分二部部各二卷別錄中合今只有二卷餘三莫存)
*道地一卷(初出或加大字修行經抄元外國略本道安注解僧祐錄群錄並云二卷安公序云凡有七章此之一卷文亦備矣)
*迦葉結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阿毘曇五法行經一卷(或無行字亦云阿毘曇苦慧經見僧錄)
已上見存已下闕本。
*無量壽經二卷(初出與寶積無量壽等同本房云見別錄)
*如幻三昧二卷(或一卷初出與寶積善住意會等同見長房錄)
*月燈三昧一卷(出大月燈經第七異譯見長房錄)
*十二因緣一卷(初出亦云聞城十二因緣經見僧祐錄)
公元146年
*內藏一卷(第二一名內藏百品或云百寶元嘉二年十二月出見朱士行漢錄)
*四不可得一卷(初出或無可見長房錄)
*藥王藥上菩薩觀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空淨天感三昧一卷(舊錄云空三昧經初出見長房錄)
*卒逢賊結衣帶呪經一卷(見長房錄)
*呪賊經一卷(一名辟除賊害見長房錄僧祐失譯錄中雙載二本同名呪賊此但存一)
*十四意經一卷(舊錄云菩薩十四意經見僧祐錄)
*法律三昧一卷(初出見法上錄)
*道意發行二卷(或一卷見道安及僧祐錄房云出長阿含)
*大十二門二卷(或一卷出長阿含安公注解寶唱僧祐錄)
*小十二門一卷(出長阿含安公注解寶唱錄及僧祐錄)
*七法經一卷(舊錄云阿毘曇七法行經或直云七法行經僧祐錄房云出長阿含)
*多增道章經一卷(舊錄無道字云異出十報法見長房云出長阿含)
*義決律經一卷(或無經字亦云義決律法行經安公云出長阿含見僧祐錄)
*雜四十四篇二卷(或云雜經四十四篇不顯未知何經安公云出增一阿含見僧祐錄)
*百六十品經一卷(舊錄云增一阿含百六十章經見僧祐錄)
*舍頭諫經一卷(見舊錄第二出亦云舍頭諫太子二十八宿經亦云太子明星二十八宿
*瑠璃王經一卷(或云流離云出增一檢無見長房錄)
*五門禪要法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太子夢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禪經二卷(第二出房云見別錄)
*恒水一卷(初出亦云恒水說戒經見法上錄寶唱錄云恒水誡經)
*悔過法經一卷(見長房錄)
*五法經一卷(見僧祐錄)
*五行一卷(見長房錄)
*小般泥洹一卷(房云見別錄祐錄云或名泥洹後諸比丘經或云泥後變記經或云泥洹後比丘世變經或云佛般泥洹比丘世變經)
*正齋經一卷(見長房錄)
*分明罪福一卷(見長房錄)
*難提迦羅越經一卷(見僧祐錄)
*禪定方便次第法經一卷(見長房錄)
*禪法經一卷(見長房錄)
*當來變滅一卷(見長房錄)
公元167年
*修行道地七卷(或六卷初出或云順道行經漢永康元年支敏度製序見寶唱錄及別錄)
*五門禪要法經一卷(初出見長房錄)
*思惟要略一卷(或直云思初出見僧祐錄)
*法句經四卷(初出見長房錄)
*請賓頭盧一卷(初出見內典錄)
*阿毘曇九十八結經一卷(見僧祐錄)
右九十五部一百一十五卷(方等要慧下五十四部五十九卷見存
沙門安清字世高
安息國王正后之太子也。
幼懷淳孝敬養竭誠
惻隱之仁爰及蠢類
動言立行若踐規矩焉。
加以志業聰敏意好學。
外國典籍莫不該貫
七曜五行之象。
風角雲物之占。
推步盈縮悉窮其變。
兼洞醫術妙善鍼𧖹。
覩色知病投藥必濟。
乃至鳥獸鳴呼聞聲知心
嘗行見群𪈏忽謂伴曰。
𪈏云應有送食者。
頃之有致焉。
眾咸奇之於是儁異之名被於西域
遠近隣國咸敬偉之
高雖在居家奉戒精峻。
講集法施與時相續
後王薨將嗣國位
深惟苦空厭離名器
行服既畢遂讓國與叔出家修道
博綜經藏尤精阿毘曇學。
諷持禪經略盡其妙。
既而遊方弘化遍歷諸國。
漢桓初始東夏
高才機敏一聞能達。
至止未久大通華言
正法微廣事宣譯
窮理盡性自識宿緣
有神迹世莫能量
初高自稱身已經為安息王子
與其國中長者子俱共出家
分衛之時。
施主不稱
每輒懟恨
高屢加訶諫
終不悛改
如此二十餘年。
與同辭訣云。
我當往廣州畢宿世之對。
明經精勤不在吾後。
而性多恚怒
命過當受惡形。
我若得道必當相度
既而遂適。
廣州寇賊大亂
行路逢一年少
唾手拔刀曰真得汝矣。
高笑曰。
宿命負卿故遠相償。
卿之忿怒
故是前世時意也。
遂申頸受刃容無懼色
賊遂殺之。
觀者填路
莫不駭其奇異
而此神識還為安息王太子
即今時世高身是。
高遊中國經事畢。
*情離有罪經(房云世注偽疑今亦在疑偽錄)
*八光
*舍利弗問寶女經
*舍利弗歎寶女說不思議經(亦直云歎寶女經)
*申越長悔過供佛經(亦云申起長者悔過經申越申起末詳何正八光四經並出大集)
*四百三昧名經(出大雲經)
*摩訶衍精進中罪報品經(出智度論)
*大迦葉尼乾子經(出長阿含)
*阿難惑經(出人本欲生經)
*第一四門經
*第二四門經
*第三四門經
*甘露正意經(亦云佛入甘露調意經第一四門等四經僧祐失譯錄亦出寶唱錄並是大十二門一部後人分品寫出遂成四經)
*尊者拘羅經(或直云薄拘羅經亦云薄拘羅異學問經)
*婆羅門行經
*長者兄弟佛經(亦云長師達多兄弟二人往佛所經薄拘羅三經中阿含)
*五戰人經
*世間強盜布施
*梵天婆羅門講堂
*郁伽居士見佛聞法醒
*水喻經(五戰鬪等五經並出增一阿含)
*佛為婆羅門說四法經
*佛為事婆羅門說悟道經
*佛為婆羅門耕田(或無田字)
*佛為憍慢婆羅門說偈
*佛為頻頭婆羅門說像類經
*佛為阿支羅迦葉自他作苦
*目連眾生身毛如箭
*阿那律思惟目連神力
*無畏離車白阿難
*商人脫賊難經
*世間美色
*純陀沙彌(或作沙門或為淳字)
*商人子作佛事
*婆羅門通達經論
*外道出家
*婆羅門白經
*精勤四念處
*婆羅門虛偽
*佛為調馬聚落主說法經
*一切不恒安住
*婆羅門問世將來有幾佛經
*婆羅門問佛布施得福
*豆遮婆羅門論議出家
*佛化火與(或作大與)
*婆羅門出家
*浮水譬喻經(一名恒水流澍經或作流澍)
*四吒婆羅門出家得道
*過去彈琴人經
*婆羅門解知眾術經
*獨富長者經(亦云獨付長者財物無付經亦云長命終無子付囑經)
*佛為年少婆羅門說知善不善經
*佛為那拘羅長者根熟經(或無羅根熟三字)
*禪思滿足經(說四法等三十二經並出雜阿含)
*禪祕要經(出治禪病祕要法)
*前世諍女經
*子命過
*迦旃延常經
*審裸形子經(一名佛覆裸形子經)
*鱉喻經(前世諍等五經並出生經)
*鏡面王經(出義足)
*三毒
*數息事經(上二小雜抄)
*七老婆羅門請為弟子
*孤母喪一子
*斫毒樹復
*求離牢獄
*良時難遇
*昔有二人相愛
*慈仁不殺
*摩耶女人謗佛生身入地
*最勝長者受呪(亦直云受呪)
*佛神力長者子經
*佛度旃陀羅
*承事勝己
*調達生身入地獄經
*多倒見眾生
*長者夜輸得非常觀經(亦直云得非常觀經七老婆羅門等一十五經並出曜經)
*人受身陰經
*人身四百四病
*五陰成敗
*地獄罪人眾苦
*人病醫不能治經(人受身五經並出修行道地經)
*阿練若習禪法經(出坐禪三昧)
*蓮華(出法句譬喻)
*迦葉阿難(亦名迦葉阿難雙度羅漢)
*金色(迦葉阿難二經出雜譬喻)
八光等八十五部八十五卷
長房等錄皆云安所出
今按隋開皇仁壽二本錄及新括出別生抄等。
此等並從別生。
或非安高所出
不合足為翻譯之數。
今為實錄故總刪之。
公元179年
*道行一卷(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見後記朱士行漢錄僧祐錄等安公道行者般若抄也外國高明者所撰安為之序并注)
*般舟三昧二卷(光和二年十月八日出見後記高僧傳二經同時啟夾故出日同也舊錄云大般舟三昧或一卷第二出與大集賢護等同本)
右二三卷其本並闕。
沙門竺佛朔
後記云。
竺佛朔印度人也。
識性明敏博綜多能
靈帝光和之初
齎道行等來適洛陽
轉梵為漢。
譯人時滯雖有失旨
棄文存質深得經意
月支沙門支讖傳語
河南孟福字元士張蓮字少安筆受
並見經後記法鏡二卷(安公云出方等部初出與寶積郁伽長者等同本或一卷沙門嚴佛調筆受康僧會注見僧祐錄)阿含口解十二因緣一卷(亦云斷十二因緣經亦直云阿口解舊錄云安侯口解凡有四名同是一本內典中安高安玄俱出口解者誤也)。
右二三卷其本並在。
優婆塞安玄
安息國人也。
志性貞白深閑理
*成具光明定意經一卷(或云成具光明三昧經或直云成具光明經第二出見朱士行支敏度僧祐三錄高僧傳)
*阿那律念經一卷(或直云八念經一名禪行斂意經舊錄云禪行檢意出中阿含經十八卷異譯見舊錄)
*馬有三相一卷(亦云善馬三相經出雜阿含經三十三卷異譯房云見吳錄)
*馬有八態人經一卷(亦直云馬八態一名馬有八弊惡態經出雜阿含經三十三卷異譯房云見吳錄)
*小道地經一卷(房云見吳錄已前見已後闕)
*聞城十二因緣一卷(第二出與世高十二因緣等同本房云見吳錄)
*大摩耶一卷(或無大字二卷初出與摩訶摩耶經同本房云見吳錄)
*賴吒和羅一卷(出中阿含經三十一卷異譯房云見吳錄安云出方等部者或恐誤也)
*小本起經二卷(或云修行本起或云宿行本起近加小字耳初出與瑞應起經等同本見舊錄及高僧傳)
*墮落優婆塞一卷(或云優披塞房云見吳錄)
右一十部一十一卷(小道地上五部五卷見在城下五部六卷闕本)。
公元185年
沙門支曜西域人
博達群典妙解幽微
靈帝中平二年乙丑
洛陽譯成具光明等經十部
長房等錄又有首至問佛十四事經
*問地獄事經一卷(見朱士行漢錄高僧傳)
右一一卷本闕。
公元187年
沙門康臣(或作臣字未詳孰是)西城人。
心存遊化志在弘宣。
靈帝中平四年丁卯
洛陽譯問地獄經。
直理不加潤飾濡首菩薩無上清。
*淨分衛二卷(一名決了諸法如幻化三昧經初出與大般若那伽室利分等同本或一卷見長房錄)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二卷(初出與寶積大乘方便等同本或無菩薩字或一卷見長房錄)
*古維摩詰二卷(初出見古錄及朱士行漢錄與唐譯無垢稱經等同本)
*思意一卷(亦云益意經初出見長房錄)
*菩薩內習六波羅蜜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或云內六波羅蜜經亦云內外者見長房錄)
右五部八卷(前四部七卷本闕後一一卷見在)。
公元188年
沙門嚴佛調(亦云浮調據僧祐錄及高僧傳合是沙門長房等錄云清信士者非也)臨淮郡人
綺年穎悟敏而好學信慧自然
出家修道通譯經典見重於時
調以靈帝中平五年戊辰
洛陽濡首菩薩等經五部
世稱安侯都尉佛調三人傳譯號為難繼
安公佛調出經省而不繁全本巧妙焉。
長房等錄更有迦葉阿難經。
亦云佛調所譯。
余親見其本乃是諸經之抄。
有數條事。
隨眾經錄云出譬喻
安世高承遠錄內並有此經。
錄家誤也。
既是別生抄經。
不合翻譯正數
又有沙彌十慧經云。
佛調自撰并注序。
非聖言。
又闕其本。
今並刪之。
*舍利弗摩目揵連遊四衢一卷(出增一阿含第四十一卷異譯見別錄)
*興起行經二卷(亦名嚴誡宿緣經見吳錄見題云出雜藏)
*梵網經二卷(初出見吳錄或三卷)
公元194年
*四諦一卷(興平元年第二譯出中阿含第七卷異譯與世高出者小異見竺道祖漢錄中)
*太子本起瑞應二卷(亦云瑞應本起第二出與過現因果等同本房云見三藏記然祐三藏記中孟詳出中本起非瑞應本起也)
*報福經一卷(或云福報見吳錄)
右六部九卷(興起行經二部三卷見在梵網經下四部六卷闕本)。
沙門康孟詳。
其先康居國人
有慧學之譽。
獻帝興平元年甲戌建安四年己卯
洛陽譯遊四衢等經六部
安公云。
孟詳所翻弈弈流。
便足騰玄趣也。
*修行本起經二卷(見始興錄第三出瑞應起經等同一名宿行本起)
右一二卷其本見在
公元197年
沙門大力西域人
情好遠遊無憚艱險
獻帝建安二年丁丑三月
洛陽譯修行本起經
其經梵本亦是曇果與康孟詳。
迦維羅衛國齎來。
康孟詳度語。
*中本起經二卷(或云太子中本起經始興錄經初題云出長阿含)
右一二卷其本見在
公元207年
沙門曇果西域人
學該內外解通真俗
迦維羅衛國齎經梵本屆于洛陽
獻帝建安十二年丁亥譯中本起經
康孟詳度語。
內典錄中以曇果與孟詳共出。
遂與孟詳太子本起瑞應合為一本者非也。
二經全異不可合之。
祐云。
中本起康孟詳出者。
據其共經故耳。
*大方便佛報恩七卷
*摩訶衍寶嚴一卷
*後出阿彌陀佛偈經一卷(或無經第二出)
*未曾有經一卷(初出與唐譯甚希有等同本)
*作佛形像一卷(一名優填王作佛形像一名作像因緣經與造立形像福報經同本)
*安宅神呪一卷(亦云安宅呪法經云安宅呪)
*受十善戒經一卷
*苦陰經一卷(出中阿含經二十五卷異譯)
*魔嬈亂經一卷(一名弊魔試目蓮一名魔王入目腹經出中阿含經三十卷異譯)
*沙彌尼戒經一卷(或無經字)
*優波離問佛經一卷(或云優波離律)
*分別功德四卷(或云分別功德經或三卷五卷)
*禪要呵欲經一卷(題云禪要經呵欲品)
*內身章句一卷(或無句字)
*雜譬喻二卷(一名菩薩人經)
*六菩薩名經一卷(房入藏云六菩薩名亦當誦持)
上存已下闕般舟三昧念佛章經一卷(是行品別翻第四出)。
*阿彌陀佛一卷(初出)
*梵本四卷(舊云胡本新改為梵似長安中出)
*泥洹千歲變經四卷(一名千歲變經祐云泥洹後千歲中變一卷)
*諸經佛名二卷(今疑是不思議功德經)
*三千佛名經一卷
*稱揚百七十佛名經一卷(亦直名百七十佛名今疑出稱揚功德經)
*南方佛名經一卷(舊云一名治城寺經者非也此乃題寺為記非是經之異名)
*滅罪得福佛名經一卷
*觀世音所說法經一卷(是呪)
*薩陀波崙菩薩求深般若圖像一卷
*受持佛名不墮惡道一卷
*五龍呪毒經一卷
*取血氣神呪一卷(舊錄云血呪)
*呪賊呪法經一卷(房云異出本祐直云呪賊)
*七佛安宅神呪一卷
*菩薩受戒法經一卷(祐錄無經字房云異出本)
*受菩薩戒次第十法一卷
*菩薩懺悔一卷
*初發菩薩晝夜六時行五事經一卷
*頂生王因緣一卷(舊錄云頂生王經)
*長者賢首一卷
*梵志喪女經一卷
*𤢴狗齧王經一卷(舊錄云𤢴狗)
*勤苦泥犁一卷
*地獄一卷
*十一因緣章經一卷(舊錄云十一因緣經或作十二)
*沙門為十二頭陀經一卷
*僧名數事行一卷
*比丘禁律一卷
*摩訶僧祇比丘要集一卷(一名摩訶僧祇比丘隨用要集法)
*沙彌十戒一卷(舊錄云沙彌戒)
*比丘尼十戒一卷
*賢者五戒一卷
*優婆塞威儀一卷
*庾伽三磨斯經一卷(譯言修行一名達磨多羅禪法或云達磨多羅菩薩禪經要集)
*梵音偈本一卷(舊云胡音)
*讚七佛一卷
*怛惒尼百句一卷
*五言詠頌本起一卷(一百四十二首)
*道行品諸經梵音一卷(舊云胡音)
*法句譬喻一卷(祐錄云凡十七事或無喻字上五十九部並見僧祐失譯錄)
右五十九部七十六卷(准房錄本數合有七十七卷分別功德論錄云五卷今有四卷故七十六菩薩上一十六部二十六卷見在般舟下四十三部五十卷闕本)。
長房等錄漢後失譯。
總有一百二十五部一百四十八卷
今以餘六十六部七十一卷子細讎校非是失源。
具述委由列之如左。
*佛遺日摩尼寶經(漢支讖譯)
*菩薩地經
*惟日雜難經(已上二經吳支謙譯)
*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或云金剛清淨長房等錄云吳代支謙漢後失譯錄中復載今詳此經非是漢代源復支謙所出似是姚秦以來什公等譯今且為失源編於秦錄)
*舊雜譬喻二卷(吳代康僧會譯)
*十方佛名經三十二相因緣經(已上二經西晉竺法護譯)
*菩薩修行經(一名長者威施所問菩薩修行經或云長者修行經已曾三譯一存二闕備顯錄中)
*迦葉佛泥洹經(一名般泥洹迦葉佛經)
*鐵城泥犁經(一名中阿泥犁經)
*寂志果經三十七品經(抄諸經撰在別生錄)
*七佛所結麻油述呪
*幻師陂陀神呪
*呪齲齒呪(一名呪蟲齒一直名呪齒)
*呪牙痛
*呪眼痛呪(迦葉赴下十經東晉竺曇無蘭譯)
*千佛因緣
*海八德經(已上二經法上錄云姚秦羅什譯)
*菩薩所生地經
*摩訶剎頭經(已上二經乞伏秦聖堅譯)
*寂調意(合作音字意者誤也)
*所問經(一名如來所說清淨調伏經)
*轉女身菩薩經(一名瓔珞莊嚴方便一名瓔珞莊嚴女經已上二經宋代法海譯)
*沙彌威儀經(或無經宋求那跋摩譯)
*四天王經(宋智嚴譯)
*鹽王五使者經(一名五天使經)
*譬喻經(已上二經慧簡譯)
*八部佛名經(元魏瞿曇流支譯)
*觀無量壽佛經(此經已曾兩譯一存一闕顯錄中)
*般若波羅蜜神呪經(出大品經)
*功德莊嚴王八萬四千歲請佛經(出大集經)
*大方如來性起微密藏經二卷(亦直云如來性起經是舊華嚴經如來性起品)
*合道神足四卷(一名道神無極變化經即道神足經之異名二本無別)
*持齋經(齋經別名)
*過去香蓮華佛世界經(出悲華經)
*善德婆羅門求舍利
*人弘法經(已上二經大雲)
*五十三佛名(出藥王藥上)
*彌勒女身
*一切王所行檀波羅蜜(亦直云行波羅蜜亦名薩和檀王經)
*摩調王經
*小兒聞法即解經(已上四經六度集)
*淨除業障(抄淨業)
*十住毘婆沙(抄十住論)
*七寶(出增一阿含經)
*質多長者比丘
*外道誘質多長者
*佛見牧牛者請比丘示導
*長者命終無子付囑經(獨富長者異名質多等四經出雜阿含)
*積骨經(出七處三觀經)
*誨子經(出生經)
*梵志無常得解脫經(出筏足經)
*梵志避死經
*貧子得財發狂
*無害梵志執志
*善唄比丘經(梵志避等四經出出曜經)
*福子經
*居士物故為婦鼻中蟲
*須河譬經
*教子經(一名須達教子經亦云須達子經福子等四經出雜譬喻)
*龍種國變化經
*觀世樓炭經(云有三品)
*清淨法行經(已上三經先在偽錄)
*華嚴瓔珞般若得經(已上二經僧法尼誦出亦在偽錄)賢劫千佛名經一卷(祐云唯有佛名與曇無蘭所出四諦千佛名異出賢劫經中異譯)
右佛遺日下六十六部七十二卷
翻譯有憑
或別生疑偽。
今既尋知所據故非漢代失源。
同舊重編恐成繁雜
今並剛也。
長房錄云。
上一百二十五部一百四十八卷
並是僧祐律師三藏記撰。
古舊二錄及安錄失源。
并新集所得失譯諸經卷
已下新附此錄。
*拔陂菩薩一卷(或為拔波安錄云颰披陀菩薩安公云出方等部是般舟經初四品異譯第五出)
*栴檀樹經一卷
*阿鳩留一卷
*菩薩道地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
*魔王入目腹經一卷(亦名弊魔試目連經舊錄云魔王入目連腹中經中阿含第三十卷即後十經之一也)
*佛有五百比丘一卷
*凡人三事愚癡不足一卷
*佛誡諸比丘言我以天眼天下人生死好醜尊者卑者經一卷(安公云上三經中阿含)
*自見自知為能盡結經一卷
*有四求經一卷
*佛本行一卷
*河中大聚沫經一卷(或云水沫所漂經或云聚沫譬經眾經錄云出雜阿含今以安錄先集雜含後譯是別譯本非從彼出)
*便賢者坑經一卷(坑字或作旃)
*所非汝所經一卷
*兩比丘得割經一卷
*道德舍利日經一卷
*舍利日在王舍國經一卷
*獨居思惟自念止經一卷
*問所明種經一卷
*欲從本相有經一卷(或云欲從本經)
*獨坐思惟意中念經一卷
*佛說如是有諸比丘一卷
*比丘所求色經一卷
*道有比丘一卷
公元212年
*色為非常念一卷(從自自知下本有二十二經安公云是阿含一卷中五經已備餘錄今但有十七載雜含分中)
*色比丘念本起經一卷
*善惡意經一卷
*比丘一法相經一卷
*有二力本經一卷
*有三力一卷
*有四力經一卷
*人有五力一卷
*不聞者類相聚一卷(舊錄云類相聚經與相應相可經同本)
*天上釋為故世人中一卷(或作無上誤也)
*爪頭土經一卷
*身為無有反復一卷
*師子畜生王經一卷
*阿須倫子婆羅門一卷
*婆羅門子名不侵經一卷
*生聞婆羅門一卷(舊錄云生梵志經)
*有𨻗竭經一卷
*署杜乘婆羅門一卷
*佛在拘薩國經一卷
*佛在優墮國經一卷(經作優隨)
*是時自梵守經一卷
*有三方便經一卷(舊錄云三方便經法經云出七處三觀)
*婆羅門不信重經一卷
*佛告舍日經一卷
*四意止經一卷(舊錄云四意本行經法云出中阿含)
*說人自說人骨不知腐經一卷(色比丘下二十五經安公云並出雜阿含今尋藏中單卷雜阿含內並有此經多是後人合之成卷)
*雜阿含三十章一卷(法經云出雜阿含異本)
*五十五法誡經一卷(或云五十五法行)
*一切義要一卷
*說善惡道經一卷
*愛欲聲經一卷(一本愛欲一聲經)
*摩訶遮曷旋經一卷
*天王下作猪經一卷
公元207年
*始造浴佛時經一卷
*十二賢者一卷
*佛併父弟調達一卷(五十五法下安云上十經阿毘曇但有九一本入重譯中即魔王入目連腹經是)
*憂墮羅迦葉一卷
*四部本文一卷(安公云上二經出長阿含一本云出阿毘曇)
*讓德一卷
*有賢者法經一卷
*摩訶厥彌難問一卷(或云大厥彌)
*大本藏經一卷
*說阿難持戒一卷
*阿難何因緣持誡見世間貧亦現道貧經一卷
*給孤獨四姓家問應受施經一卷
*曉所諍不解經者經一卷(今疑上經字錯)
*奇異道家難問住處一卷
*奇異道家難問法本一卷
*賢者手力一卷
*八法行經一卷
*憂多羅一卷(或作夏字)
*栴檀調佛經一卷
*惡人一卷
*難提和難一卷(或云難提和羅經)
*四姓長者難經一卷(舊錄云四姓長者經)
*折佛經一卷
*道地中要語章一卷(或云小道地經今疑支曜出者是)
*數練意章一卷(舊錄云數練經安公云上二經出生經祐按今生經無此章名)
右八十二部八十二卷(初拔陂等三經見在餘者並闕)並是僧祐錄中集安古典經。
既云。
古典明是遠代
今者編於漢末以為失源。
安公本錄古典總有九十二經。
今以餘之十經檢尋群錄。
或標譯主或是別生。
彼中既載故此除之。
通前舊失譯經五十九部七十六卷
總一百四十一部。
一百五十八卷
並為漢代失源云。
魂曹氏都洛陽
公元220年
文帝黃初元年庚子
至元帝咸熙二年
酉。
凡經五帝四十六年。
沙門五人
所出經戒
羯磨
總一十二部。
一十八卷(於中四部五卷見在八部一十
三卷闕本)。
*(曹魏)沙門曇柯迦羅(一部一卷戒)
*沙門康僧鎧(三部四卷羯磨)
*沙門曇無諦(一部一卷羯磨)
*沙門白廷(五部七卷經)
*沙門安法賢(二部五卷經)
*僧祇戒本一卷(初出見竺道祖魏世錄)
右一一卷本闕。
公元222年
沙門曇柯迦羅
魏云法時
中印度人
家世大富修梵福。
迦羅幼而才悟質像過人
讀書一覽文義通暢
善學四韋陀論。
風雲星宿圖讖運變莫不該綜
自言天下文理畢己心腹
至年二十五入一僧坊看。
遇見法勝毘曇。
聊取覽之茫然不解
殷勤重省更增惛漠。
乃歎曰。
積學多年
浪志墳典遊刃經籍
不再思文無重覽。
今覩佛書頓出情外。
當理鉤深別有精要
於是齎牒入房請一比丘略為解釋
遂深悟因果妙達三世
始知佛教宏曠俗書所不能及。
棄捨世榮出家精苦
大小乘經及諸部毘尼
貴遊不樂專守。
文帝黃初三年壬寅來至洛陽
于時魏境雖有佛法
道風訛替
亦有眾僧未稟歸戒。
止以剃落殊俗耳。
設復齋懺事祠祀
迦羅既至大行佛法
諸僧請出毘尼
迦羅律藏曲制文言繁廣
佛教未昌必不承用
遂以齊王芳嘉平二年庚午
洛陽白馬寺僧祇戒心且備朝夕。
於是更集梵僧羯磨受戒
東夏戒律始自乎此。
迦羅不知所終
公元252年
*郁伽長者問經一卷(或二卷第三一名郁伽羅越問菩薩行經嘉平四年出見道祖魏錄今編入寶積即第十九會是)
*無量壽經二卷(第四譯見竺道晉世雜錄寶唱錄與世高出者小異又與寶積無量壽等同本)
*四分羯磨一卷(題云曇無德律部雜羯磨以結戒場為首新附)
三部四卷其本並在。
沙門康僧鎧印度人也。
廣學群經義暢幽旨
嘉平四年壬申
洛陽白馬寺譯郁伽長者經等三部
高僧傳中云四部不具顯名
道祖魏晉僧祐寶唱梁代錄等。
長房道宣靖邁三錄並云二部
餘二既不顯名
校閱未見
今更得一部。
欠一經。
檢亦未獲。
*曇無羯磨一卷(題云羯磨一卷曇無德律以結大界為首見竺道祖魏錄)
右一一卷其本見在
公元254年
沙門曇無諦亦云曇諦
魏云法實。
安息國人
善學律藏妙達幽微
高貴鄉公正元元年甲戌屆于洛汭
白馬寺曇無羯磨一部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第五出與漢世支讖所出寶積無量壽會並本同文異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僧祐錄)
*叉須賴經一卷(一本無叉字錄作又初出見竺道祖僧祐錄)
*菩薩修行一卷(一名長者威施所問菩薩修行一名長者修行第二出見始興寶唱二錄)
*除災患一卷(見僧祐錄初出與除恐災患經同本)
*首楞嚴經二卷(第五出與漢世支讖所出本同文異見竺道祖晉世雜錄僧祐錄)
右五部七卷其本並闕。
公元258年
沙門白延西域人也。
才明蓋世深解踰倫。
高貴鄉公甘露三年戊寅
遊化洛陽白馬寺
無量清淨等經五部
長房等錄又有平等覺經一卷
云白所出
以此經即是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但名有廣略不復存也。
*羅摩伽三卷(見竺道祖寶唱法上靈祐四錄華嚴經法界品少分初出)
*大般涅槃經二卷(第二出略大本前數為此二卷見竺道祖魏錄)
右二五卷其本並闕。
沙門安法賢西域人
藝業克深慧解尤峻。
振錫遊邦自遠而至。
譯羅摩伽等經二部
群錄並云魏世。
不辯何帝之年。
今依編于末。
別錄亦載諸失譯經
總於吳錄後列
開元釋教卷第一總錄之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