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第 1a 页 WYG1287-06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衡庐精舍藏稿卷二十九
             明 胡直 撰
 杂著
  博辨上
弟子问于胡先生曰孔子之亟称博学也何哉胡先生
曰博乎哉博乎哉知博者希也夫伏羲所谓圣非以结
罟网立庖厨而称也轩辕所为灵非以教熊罴推神策
卷二十九 第 1b 页 WYG1287-0617b.png
而擅也神农所为神非以察百药斲耒耜而号也夏禹
所为智非以制橇檋沉金匮而名也周公所谓才非以
造指南立土圭而推也孔子所为至非以对羵羊识专
车而谓也彼其所以圣所以灵所以神所以智所以才
所以至则有归也孔子教人以博学明也他日语多能
则曰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语多知则曰吾有知乎哉无
知也语人以博而不自与博孔子非故也彼其所以学
所以博则有归也今夫人性一也故兔罝野人可与上
卷二十九 第 2a 页 WYG1287-0618a.png
圣同腹心才质殊也故岩廊上圣不得与匹夫争技能
是故大挠造甲子苍颉立书契力牧著兵法羲和明日
月胡曹制衣服奚仲作车舆禹专水土稷任稼穑夔乐
夷礼契教陶刑皆终身不易其能能者非侈而不能者
非诎也诚以才质殊而实用颛也其在后世若后羿之
射王良之御师旷之音郢匠之斤各不易业非不欲易
也以之易业则颠其艺大夫种之治国蠡不知也范蠡
之治兵种不知也子房之运筹决胜淮阴之战胜攻取
卷二十九 第 2b 页 WYG1287-0618b.png
玄龄之谋如晦之断各不易用非不欲易也以之易用
则颠其国昔者樊迟之在圣门请学稼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圃曰吾不如老圃子入太庙每事问夫农圃之役
太庙之事孔子且不能兼知况学者乎子思子曰虽圣
人有不知不能此非独才质殊也势力弗兼也而后之
儒者惑穷理之误训则谬悠其说曰一物不知儒者所
耻夫既耻一物之不知也于是焉骛知所不能知骛能所
不能能骛兼所不能兼辟之临海算澌而欲以穷源登
卷二十九 第 3a 页 WYG1287-0618c.png
岳辨枝而欲以探本非独失其源本其疲天下后世不
可竟也天文地理古之人有布算者要多出于偏长专
家而君子难强焉世儒者曰圣人仰观俯察吾何独不
然不知此观察者非圣神弗能也故惟伏羲而后能仰
俯观察穷极象数吉凶与民同患不然者则一毛千里
矣唐一行之历法得之国清郭景纯之地理受之锦囊
陈图南数学传穆伯长以逮尧夫象学传种放至范谔
非独受者弗可以强虽授之者亦弗以强之人而宋之
卷二十九 第 3b 页 WYG1287-0618d.png
蔡元定之徒必欲强知之强能之而又强兼之岂不左
甚矣哉始元定以天文传诸其子载诸书传既自谓得
之人莫有非者矣明兴高皇帝军中置表乃历验书传
天文之谬亟语群臣改削蔡传劄示天下学子无蹈其
误又尝阅宋庞元英记元定与乡人卜垄咸缪乡人至
作诗刺讥之然则元定之天文地理亦何殊于见梦中
之蕉鹿而昼讼于官家者也夫梦蕉鹿非诬也然而以
梦求则不可执而讼矣此奚独元定哉参同契者汉魏
卷二十九 第 4a 页 WYG1287-0619a.png
伯阳所作火记之亚篇也虽假诸易卦而义实不贯不
注可也晚宋儒者必为较释而托诸邹䜣至令丹家者
反讥其失天之为体也尤不可推测求也宋儒者或言
如弓或言如盖或言如硙或言如卵而皆未可知晚宋
儒者必曰有天壳吾未知壳之外又孰物也亦孰从而
觇知之也嗟乎宋儒者何其好博哉孔子曰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若宋儒则几于不知为知矣虽
然俾宋儒者诚知之则亦可谓博物而未可谓博学也
卷二十九 第 4b 页 WYG1287-0619b.png
当春秋已贵博其著者左史倚相子产叔向然三子者
治国不倚于博汉臣博者称司马迁东方朔刘向扬雄
方朔至能辨劫灰识毕方事涉奇晋臣博者称束晰杜
预郭璞张华华能识宝剑之气明铜山之崩辨龙鲊之
色审石鼓之扣记然石之异认海凫之毛事浸奇唐臣
博者称虞世南段成式杜佑贾耽耽能兼晓阴阳象纬
医卜居相位时民有失牛者叩之马上耽发笥推盘知
牛所在有病虱癓者即知龙水之为疗又知枯井藏书
卷二十九 第 5a 页 WYG1287-0619c.png
事尤奇又有人主者石书辄乙其处又有曰读书万卷
犹有今日至于辨食苹之非藾萧识跳脱之为腕钏之
数君臣者可谓博矣然而以议道则荒以穷经则贼以
制事则绕以修词则靡曾何补于是非之实理乱之原
庄生所谓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拇于手者树无用之
指此后儒者之为博也虽然使数君臣者诚用之则亦
可谓博物而未可谓博学也夫水一也而臾儿易牙辨
味淄渑陆鸿渐则能辨江水与南零水之殊一斛之中
卷二十九 第 5b 页 WYG1287-0619d.png
孰首孰尾乃李赞皇亦能之赞皇辨江表水与石城水
咸不爽此皆为异然犹以口饮而别之也若鸿渐饮茶
知为劳水所烹此尤为异耳之数子者之于物博矣然
亦未可谓博学也汉真玄蒐曹元理数人者咸称名博
达一日陈广汉谓元理曰吾有米二囷忘其硕数子为
吾会之元理以食箸十馀转曰东囷七百四十九石有
奇西囷六百九十七石有奇后果覆如其数已而元理
复算广汉资业甘蔗廿五区应收一千五百卅六牧蹲
卷二十九 第 6a 页 WYG1287-0620a.png
鸱卅七亩应收六百七十三石后皆覆如其数又有用
勾股法算南北极曰相去不踰八万里又云东西南北
相去二亿三万馀里自地至天半八极之数又云地去
天八万一千三百馀里又云日去地常八万里之数子
者之于物之于天地博矣然亦未可谓博学也
  博辨下
曰夫子所称博学岂异是与曰夫子所称博学言无适
非学也彼诵书考古博物洽闻特学一事耳而非言博
卷二十九 第 6b 页 WYG1287-0620b.png
学也子不闻夫子无行而不与二三子公明宣从于曾
子无所不学知夫子之无不与公明宣之无不学则知
博学矣语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曰居处恭执事敬与
人忠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
是曰言忠信行笃敬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
于衡曰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
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学如是何其博也记曰素富贵
卷二十九 第 7a 页 WYG1287-0620c.png
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患难行乎患难素夷狄
行乎夷狄曰立如斋坐如尸曰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
口容止颜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曰学之
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学如是何
其博也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赐倦于学矣请息事君
子曰诗云温恭朝夕执事有恪事君焉可息哉然则愿
息事亲子曰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焉可息哉
赐愿息于妻子子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卷二十九 第 7b 页 WYG1287-0620d.png
妻子焉可息哉赐愿息于朋友子曰诗云朋友攸摄摄
以威仪朋友焉可息哉赐愿息耕子曰昼尔于茅宵尔
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榖耕焉可息哉然则赐无息
乎曰望其圹皋如也巅如也鬲如也子贡曰大哉死乎
君子息焉夫以事亲事君至于妻子朋友耕稼死而后
已学如是何其博也若夫读书考古博物洽闻特学一
事耳而未可言博学也曰若是则夫子言博学足矣乃
又教颜子曰博文约礼何也曰文者学之事也至不一
卷二十九 第 8a 页 WYG1287-0621a.png
者也故称博莫非文也则莫不有吾心不可损益之灵
则以行乎其间者礼是已礼至一者也故称约苟不约
礼则文失其则虽博而非学矣子知约之为博也而后
知孔门博学旨归也此不可不辨也曰若是则散之视
听言动者博文也存之勿非礼视听言动者约礼也夫
子示颜氏为仁之目其即博约之训乎曰然曰约礼则
约矣然而出门使民与执事之敬也居处之恭也与人
之忠也终食与颠沛造次之仁也言行之忠信笃敬也
卷二十九 第 8b 页 WYG1287-0621b.png
视之明听之聪色之温貌之恭见得之义也富贵贫贱
患难夷狄之行也父母之亲君臣之义长幼之序也妻
子之刑朋友之仪播谷之勤也亦若是乎其灿灿弗一
也而亦谓约礼可乎曰子以谓是灿灿弗一者果自外
至耶抑亦自中出根于人心者耶曰畴弗根心者矣曰
子以为人心之灿灿弗一者必有宿贮分具候时位而
出耶抑亦其灵则至一者无有宿贮分具随时位而出
耶曰畴弗出灵则至一者矣曰若是则谓非约礼可乎
卷二十九 第 9a 页 WYG1287-0621c.png
故曰苟不约礼则文失其则虽博而非学是故有是文
则有是礼非文外礼内也博之文必约之礼非博先约
后也子欲知礼乎请询子之灵则
  明中上
弟子曰学有至乎胡子曰有之灵则至也曰灵则奚谓
曰尧舜之执中是也虽然子不求道心之微又乌识所
谓中
曰心一也曷为有人心道心之异曰心之宰性也而形
卷二十九 第 9b 页 WYG1287-0621d.png
气宅焉是故心之动也宰于性不役于形气是为道心
道心故有者焉役于形气不宰于性是为人心人心故
无者焉道心则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是也人心则所
谓感物而动性之欲是也曰曷以见微危之异曰道心
者以其无为为之者也无为者其止若渊其行若云子
思所谓不睹不闻孟子所谓不学不虑是也微不亦甚
乎以是知其故有向非故有则乌能微人心者以其有
为为之者也有为则其动如波其行如骤抑诗所谓愧
卷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1287-0622a.png
于屋漏孟氏所谓行不慊心是也危不亦甚乎以是知
其故无向非故无则乌有危曰精一何居曰微哉道心
弗以人心杂曰精弗以人心二曰一弗杂弗二则内无
偏倚外无过不及中不在斯乎故曰允执厥中是故外
执中语学非尧舜学旨也外道心语中非尧舜中旨也
曰允执之中与未发之中同乎曰未发之中中也发而
中节之和亦中也焉弗同与中庸之中同乎曰发而中
节焉弗中庸亦焉弗同与易之天则书之皇极诗之帝
卷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1287-0622b.png
则记之天理孔子之矩曾子之至善同乎曰焉弗同与
约礼之礼同乎曰焉弗同
然则世儒所称至当同乎曰世儒所称至当非不同也
世儒睢睢焉索至当于物者非同也夫心尽则天下无
逋性性尽则天下无逋理理尽则天下之物从之矣岂
反假物哉而世儒者必曰一物而穷一理一理而求一
当方其见一物一理也则虽有万理万当而弗之顾也
方其守一理一当也则虽有非理非当而弗之恤也其
卷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1287-0622c.png
去至当也朔越矣子弗观慈母之为鞠乎时饥时饱时
凉时燠时怿时咈时燥时浴时其寝处时其唲呕时其
蔑作而溲溺之晨夕抑搔出入顾复慈母之恺施而曲
中者岂索物而得哉彼其为处子也身不敢离阃阁口
不敢齿两髦虽有姆母焉询鞠子然而鞠道靡不当者
其天慈必至者性也故曰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
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盖言性也苟得诸性则虽亿万
其感亿万其应亿万其当而亿万亦一也其畴能二曩
卷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1287-0622d.png
所谓盘盂瓮盎池沼渊谷江淮河海之日莫非在天之
日之所括者是也故曰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
性一之也虽然世儒区区特小当耳焉识大当既未识
大当又焉知变当
曰何谓大当曰古之为君者以和万邦行海宇至鸟兽
鱼鳖咸若为大分以天下得人为先务而它未皇焉此
大当也古之为臣以天下饥溺为已饥溺以君不尧舜
一夫不获为已辜而他未皇焉此大当也古之为子以
卷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1287-0623a.png
悦志为善养以立身行道全生全归为无忝而他弗皇
此大当也古之为师以学不厌教不倦为分以得天下
英才教育为乐而它未皇此大当也古之为士以仁义
礼智根心生色睟面盎背四体不言而喻为所性之存
而他未皇此大当也故古之儒务当其大当以该其小
当虽有小弗当弗暇恤也今之儒务当其小当以拒其
大当虽有大弗当弗暇问也审如世儒之论摘其小以
刑其大则尧舜元圣鲜不为阙行汤武明王鲜不为逆
卷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1287-0623b.png
节伊周鲜不为跋扈孔孟鲜不为游说之数圣人者将
被之以大不韪之名而不可辞而况其下乎尝试观之
尧使二女降于一夫则姊妹之伦渎以天下让舜则宗
庙之享易丹朱傲慢而不能化则谷子之效凉伯鲧圯
族而不能辨则知人之哲矇尧且不得匹于时君世辟
而又况其下乎然而尧之必为此者何也尧固以天下
得人为大当而谷子则有命焉不可得而强也传曰方
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语曰铢铢而称至两必差寸寸
卷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1287-0623c.png
而度至丈必谬此世儒之为当也溺于小故也
曰何谓变当曰子弗观之雨旸水火天地且不能操其
变也而何独必于人古今大变圣人不能操而禦也久
矣然一日一夕小变亿万不啻雨旸水火之不测圣人
又乌能豫逆其倪豫射其形而悬定其当哉故曰易穷
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又曰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
流六虚唯变所适不可为典要曰化而裁之存乎变推
而行之存乎通当斯时也圣人曷当圣人亶知其当吾
卷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1287-0623d.png
之道心虽亿万变而中常执矣圣人曷所将迎于其间
哉天下非小物也死生出处非细故也而唐虞以禅夏
殷以继圣人非必欲异也唯其天微子以去箕子以奴
比干以死伊尹以五就汤桀柳下惠援而止之而止圣
人非必欲异也唯其仁孔子一身仕止久速非必欲异
也唯其时易诗书礼春秋非必欲异也唯其经三王不
相袭礼五帝不相沿乐非必欲异也唯其中且和忠质
文也殊尚贡助彻也殊制校庠序也殊名楹足悬也殊
卷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1287-0624a.png
器收冔冕也殊服养老则殊序又殊食圣人亦非必异
也唯其用故圣人之道苟当于性则如耳目口鼻之无
不相通也不假钻磨四支百体之无不相为也不假告
戒又焉用以悬定为世之儒者语养民则龂龂然曰必
井田为当不知井田成而民骨腐久矣语任官则龂龂
然曰必封建为当不知世禄之子淫刘以逞天子且不
得时巡而易之矣龂龂然曰必肉刑为当不知末季之
君一日而千百纣信不难矣龂龂然曰必明堂辟雍为
卷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1287-0624b.png
当然而后世非不明堂辟雍也而未尝底于治一深衣
也而争之数十世一桐杖也而议之数百言知污尊古
矣而不知杯斝之适于持也知章甫古矣而不知巾帻
之良于服也知笾豆古矣而不知今之祖父之未尝席
于地也知篆𨽻古矣而不知今之君臣之未尝娴于书
也刻刻然也镌镌然也悬定其小以丰蔀其大执一以
距万徇已以却人矜好古之名而不怵于当务之实天
下之事偾且去矣犹曰是符古礼是不符古礼縻时失
卷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1287-0624c.png
日而不适于变不可通于天下之志不足以成天下之
亹亹此世儒之为当也弗究于性弗由于道心弗灵弗
则故也故曰世儒之去至当也朔越
曰弟子闻之天下理一而分殊夫分殊故必先析精而
不乱理一故必后合大而无馀今子示理一而已而未
逮乎分殊吾恐仁而之墨义而之杨忠而之荀息信而
之尾生执中而之子莫虚无而之老聃寂灭而之释迦
是何辞于无星之秤无寸之尺之为讥也曰世儒自以
卷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1287-0624d.png
为得星寸矣然未有求星寸于所揆之物者也若求星
寸于所揆之物则物未至而为之先卜境无穷而局以
定画非独画饼难以救饿胶柱难以奏瑟吾恐星寸不
生于所揆之物而强所揆以求星寸虽白其巅不可得
也孟子不曰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
为甚心者夫人之天权天度者也故有天权则有天星
有天度则有天寸之星寸也孩提得之知爱其亲知敬
其长乡人得之所敬在此所长在彼凡民得之冬日饮
卷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1287-0625a.png
汤夏日饮水孝子得之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时君得之
大贤则师小贤则友君子得之亲亲仁民仁民爱物当
其时也物不得先与也之星寸也尧舜得之而以揖让
汤武得之而以征诛伊尹得之而以放伐周公得之而
以制作孔子得之而仕止久速各当其时群圣得之以
官天地以族万物以仪日月以翕山川以傧鬼神以和
四时以范围之不过以曲成之不遗当其时也物不得
先与也语其藏则浑浑则渊渊则空空一者不得不一
卷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1287-0625b.png
非必合之而后一也语其放则斤斤则井井则睽睽殊
者不得不殊非必析之而后殊也吾惟虞人之不理一
也而奚虞分之不殊哉又宁先析之为殊后合之为一
哉苟无分殊则不得谓理一无理一又孰为理之使分
殊也何则理者吾心之灿灿者也以其至一理至不一
者也非谓漫漶而靡所区分之为物也故曰亲亲之杀
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此天权天度之所存也天星天寸
之所出也荀氏曰兼陈万物而中悬衡诸葛氏曰我心
卷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1287-0625c.png
如秤则亦测而知其故矣若夫杨墨子莫荀息尾生老
释之偏则皆未闻尽心之学者也未始求诸天权天度
者也又曷有天星天寸哉今世儒者乃自仇其心自违
其性而索当于物非独懵于星寸且并其秤尺弃之矣
夫焉得当是故繇世儒之学而学焉是路天下也路而
天下之趋之也蹇蹇尔矣繇世儒之当而当焉是棘天
下也棘而天下之入之也戛戛尔矣然而天下犹然奔
走钻斸而不已者则浸渍之蔽深也尧舜之中旨不著
卷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1287-0625d.png
于天下非一日矣悲乎
  明中下
曰子之言尽心者谓人心乎道心乎曰孔孟之言人心
也寡而言道心也多然则道心何以能当曰道心者性
也性灵承于帝也灵故微微故辨辨故不入于过不及
故能中而当当之不出于物也审矣曰世之人鲜不有
灵性然而弗当焉者何哉曰性无弗当矣有弗当者非
性罪也子不闻之浯溪之山有石镜焉能照百里已而
卷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1287-0626a.png
凿之则不能见寻丈是人乱其天也四明之水有鉴湖
焉能鉴须眉已而汩之则不能睹舟楫是物混其体也
世之不能得当则人乱物混之为贼也所谓人心惟危
者是也非性罪也世儒者仇心疑性而必欲索诸物是
愈乱而愈混也且夫夜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必引火
而辨之当昼见石而犹曰求火则赘矣醉者见蹄涔以
为浚渎必摄衣而涉之既醒见涔而犹必摄衣焉则眩
矣是心之灵何啻昼且醒也而儒者之必索诸物亦何
卷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1287-0626b.png
异见昼石而求火当醒涔而摄衣者欤是愈赘而愈眩
也离娄之目称至明也而加以金玉则反昏师旷之耳
称至聪也而饰以珠琲则反聩世之儒者不自信其明
与聪也而求加以金玉珠琲之为美是愈昏而愈聩也
吾闻尧舜惟精惟一而中斯执矣而今也以不精不一
求之文王不识不知而则斯顺而今也以多知多识求
之孔子无意必固我而矩斯不踰矣而今也以意必固
我求之是愈求而愈离也何以然以其远求不灵之物
卷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1287-0626c.png
而近伤性灵也是亦物之相物而已其何则之可循而
当之可得诸
曰子言性之无弗当也则常人有诸曰有之吾请證以
往事可知也昔者陈平宰肉而均于公谳狱而平此皆
未始问学而能之可见常人有当者矣曰女妇有诸曰
吾请證以近事可知也建文间有范氏妇者燕山卫卒
储福妻也福闻靖难兵起仰天哭曰吾虽贱卒义不忍
负旧君竟不食死范氏龆年有姿奉姑特谨时哭其夫
卷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1287-0626d.png
则走号于山谷中惧姑闻而痛也官有欲委禽者闻之
不敢犯而范氏竟全其节焉又有牛氏者其夫龚天保
嘉靖间景府护卫军也天保病卒牛氏誓以偕死粒米
不入者十有七日时有义之者争舍槥以葬其夫一以
先施言一以木美请妇泣语曰吾业已许先施者矣请
必从之已而天保葬无乏事而妇始长绝夫范氏惧痛
其姑牛氏谊取先施此亦谓至当非欤夫此二当者岂
尝穷索悬定而得哉彼所谓天性笃也是灵则也诗曰
卷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1287-0627a.png
如彼飞虫时亦弋获此之谓也然得其一不得其二抑
亦未闻尽心之学者也是故行之弗著习矣弗察日用
而不能知故君子之道鲜也
耿子谓胡子曰古之语至当者辟如索痒今之语至当
者辟如讼雁何谓索痒昔人有痒令其子索之三索而
三弗中令其妻索之五索而五弗中也其人恚曰妻子
肉我者而胡难我乃自引手一搔而痒绝何则痒者人
之所自知者也自知自搔宁弗中耶是故求至当者求
卷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1287-0627b.png
诸自知者而得之矣何言讼雁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
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竞斗
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而索雁则凌空远
矣世儒之求至当何异争翔雁之烹燔哉吾不知世之
争翔雁之烹燔者将几千百人几千百载耶胡子以耿
子之言语弟子曰惟自知者无争曰然则学者奚所从
入曰易系不云复以自知又曰复小而辨于物夫自知
则辨物而当自蔽则弗克辨物弗之当矣颜子有不善
卷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1287-0627c.png
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善自知也善复者也几当矣
乎小子亟学复无亟学当当乃入
曰今之语良知者有当乎曰良知即觉也即灵承于帝
者也良知而弗当则畴焉当虽然昔之觌良知者致之
今之觌良知者玩之彼玩焉者辟诸子夜睹日于海云
之间辄跳跃呼曰日尽是矣然而未逮见昼日也又况
日中天乎何者玩其端不求其全重内而轻外喜妙而
遗则槩不知天权天度之所存天星天寸之所出骋于
卷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1287-0627d.png
汪洋宅于苟简而恣所如往出处取予之间不得其当
益令天下变色而疑性则委曰吾无它肠鲜不滨于琴
张牧皮之徒此犹其高等也其下则多几于妨人而病
物荀氏所谓饮食贱儒非若人哉尝试较之世儒惩二
氏过焉者也其流执物理而疑心性今儒惩世儒过焉
者也其流执心性而藐物则之二者盖不知心性匪内
也物则匪外也子思不云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
时措之宜也是知当也此尧舜相传中旨也
卷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1287-0628a.png
  孔徵上
弟子曰弟子窥测灵则而知尧舜之执中文王之顺则
孔子之不踰距皆不越瞬盼而髣佛其都矣虽然孔子
之身通乎上下学不知取衷孔子是犹操弓而不知正
鹄之为的也运毂而不知周行之为趋也则学非其至
矣夫世儒者亦岂不知孔子之为至哉其于孔子之学
果有近乎胡子曰甚哉岂易言与夫世儒自以为户籍
孔子矣而不知自失其正贯也自以为俎豆仲尼矣而
卷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1287-0628b.png
不知自违其主鬯也夫世儒自失正贯而违主鬯者非
孔子高且远也以孔子近在衣带而世儒竞索之道涂
也今夫世之谱孔子之年者则曰孔子某年在鲁某年
在齐某年为中都宰某年为大司寇此特谱行迹耳而
未足以得其年也惟孔子自名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至于七十从心所欲不踰距此则自谱其年者为独真
也世之谱孔子之宗者曰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宋殷之
裔也自微子五世至孔父嘉以孔为氏此特谱世系耳
卷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1287-0628c.png
而未足以得其宗也惟孔子自名曰文王既没文不在
兹乎此则自谱其宗者为独真也谱孔子之聪明者曰
孔子辨羵羊专车识长人楛矢测釐庙之灾别五土之
性预知商羊萍实之应大夫诸侯有问专对若转轮焉
而不穷也此特谱孔子闻识耳而孔子不贵也孔子盖
曰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又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已而
自名曰我非生而知之也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曰其
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又曰
卷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1287-0628d.png
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
尔已矣此则孔子自谱其所为聪明者为独真也谱孔
子之形体者曰孔子身长九尺六寸月角日准龙颡河
目有圣人之表又曰其顶似唐尧其颡似虞舜其项类
皋陶其肩类子产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特谱其形
似耳而其神不存也唯门人曰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
而安而曾子之告门人曰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皓
皓乎不可尚已此则谱孔子形性为独真也夫世之谱
卷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1287-0629a.png
孔子者非不高且远也然而不如孔子之自名与曾子
之所名者何哉诚以孔子与门人近取诸身而不在物
也夫孔子之学果高且远也则亦敦愈其自名与当时
门人名之之为真也今也欲户籍而俎豆之乃猥以已
意而竞索物理之表是何异于适京而禺辕引盼泰山
而流沙其车也其不得为孔子正贯主鬯者则儒者自
远也岂孔子高且远哉故亦不易言也
曰孔子志何学也曰古者十五而入大学大学者即习
卷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1287-0629b.png
乎古大人之学所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至善者是
也凡十五入大学者未必能志学唯孔子十五即志于
学焉所谓志即孔子所自言发愤忘食者是也非曰其
心向慕之而已也曰发愤何与于明德亲民止至善哉
曰明德者人心有本明即朱子所谓本体之明是也此
本体者以为君为仁德也以为臣为敬德也以为子为
孝德也以为父为慈德也以交于国人为信德也是谓
明德愤之义从心从贲贲即明也唯孔子发之不以气
卷二十九 第 25a 页 WYG1287-0629c.png
昏不以欲蔽于仁敬孝慈信而不失其体也故曰在明
明德于为君而仁以治民也为臣而敬以事君也为子
而孝以事父也为父而慈以育子也为国人而信以相
交也而皆不失其体也故曰在亲民于为君而止于仁
也为臣而止于敬也为子而止于孝也为父而止于慈
也为国人交而止于信也而所谓不失其体者无不用
极也故曰在止于至善凡皆启于一念之贲一发愤之
功故发愤即为孔子明明德亲民止至善之学他人非
卷二十九 第 25b 页 WYG1287-0629d.png
不愤也而或作焉辍焉者多也孔子发愤则至于忘食
可见孔子之志于学焉者与他异也故曰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
曰三十而立何也曰孔子自十五而志大学其始志用
力也不能无乍兴乍仆乍明乍昏之病已而用力至十
又五年然后此体不为气昏欲蔽随地应用而屹然有
立矣此体屹然有立始可言志立故曰三十而立是立
也即大学知止有定颜子所立卓尔孟子有诸已之谓
卷二十九 第 26a 页 WYG1287-0630a.png
信是也学至于立则如作室者有基矣故程伯子曰志
立而学半
曰孔子既三十而立则世之得失利害弗之惑矣然又
十年而后不惑何耶曰古之学者能外得失利害矣而
或不能外死生能外死生矣而或不能外毁誉能外毁
誉矣而天下之人情学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变易纷
沓虽闻道或不能无惑也孔子既立又用力十年而后
不惑故曰四十而不惑即大学所谓定静安虑得他日
卷二十九 第 26b 页 WYG1287-0630b.png
孟子不动心同也
五十而知天命何也曰维天之命而人得之为性性即
人心本明者是也孔子既能明其本明者而至不惑又
用力十年则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矣既至命则自能知
命辟如登泰山而居者自能周知泰山者也此知犹乾
知大始之知知即主也方其立则立此命也不惑则可
以至命至是则主宰天命而造化在我矣造化在我则
非无穷通而穷亦通也非无治乱而乱亦治也非无死
卷二十九 第 27a 页 WYG1287-0630c.png
生古今而死亦生今亦古也即易所谓先天弗违中庸
所谓达天德者是也故曰知天命曰若是则孔子之学
与先儒所训穷至物理者一何其径庭也曰儒者必曰
先知后行今如所训十五而学三十而立则为先行四
十不惑则为后知其与先知后行之训又自悖矣儒者
以穷至物理为入门所谓穷其当然与其所以然皆始
学事也今训不惑则谓知其所当然训知天命则谓知
其所以然是孔子以四五十之年乃得为始学之事则
卷二十九 第 27b 页 WYG1287-0630d.png
在学者为过早而在孔子为过晚矣不又悖之甚乎今
操笔童子莫不曰吾性之仁知其为天之元吾性之礼
知其为天之亨以此为知天命是操笔童子贤于仲尼
远矣其又可通乎曰然
六十而耳顺何也曰闻之师曰夫人闻善言而悦耳闻
不善言而拂耳者常也此在贤者尤甚伯夷耳不听恶
声未化故也孔子至六十闻恶言未尝不谓恶然而无
拂耳之累以其无意必固我故也熟而化也故曰六十
卷二十九 第 28a 页 WYG1287-0631a.png
而耳顺记曰虽圣人有所不知若谓声入心通此恐未

七十而从心不踰矩何也曰矩即所谓止至善者亦即
尧舜之中文王之帝则箕子之极是也吾所谓灵则所
谓天权天度者是也孔子十五志学即志此矩自七十
之前固未尝踰矩但至七十而后能从心不踰矩夫从
心不踰矩则一毫意必固我无有也孔子非所谓圣不
可知者欤夫孔子所自名者乃情语也非曰以是为谦
卷二十九 第 28b 页 WYG1287-0631b.png
而诲人者也嗟夫今人自谓从事终身乃不能望孔子
之立与不惑又况知命耳顺从心不踰矩乎何者以今
人不如孔子之志故也然则学孔子者其亦自审其志
已乎若夫求之物理则益远矣
曰发愤忘食既闻命矣然则孔子恶贲何也曰孔子恶
夫贲于外者也夫惟无意于外贲然后能发其内贲矣
又何患不外贲哉曰乐以忘忧何也曰人心之体本乐
也唯自昏蔽其体则恒多忧方其昏蔽虽饮食歌咢读
卷二十九 第 29a 页 WYG1287-0631c.png
书考古顷暂适耳忧可免乎唯能自发其本明无一昏
蔽则心得其体自无弗乐又何忧焉故愤无弗乐也乐
乃为愤也孔子为人终身愤乐已耳故曰不知老之将

曰孔子之多识多闻远绝常人而自谓君子不多又自
谓无知孔子岂重遗闻见哉曰孔子非重遗闻见以其
本不在也本者何真知是也孔子尝曰盖有不知而作
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
卷二十九 第 29b 页 WYG1287-0631d.png
之次也是孔子所作必出于真知而非真知者非所作
也夫真知者虽不假见闻而闻见自不违故为上也若
专以多闻多见为事则不免探索影响而自牿其真者
多矣故为次耳孔子上真知而次闻见者即大学知本
之意旨也孔子岂遗闻见或曰何以见孔子之言真知
也曰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夫知之
与不知者闻见逮不逮耳假令孔子专上闻见则逮者
无论矣彼不逮者乃不以疏漏斥而槩曰是知也则所
卷二十九 第 30a 页 WYG1287-0632a.png
谓真知者可知也盖天下莫明于不自昧而莫不明于
自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则可谓不自昧矣天下
孰有真知过此者哉闻见虽有疏漏何患不能随时位
以自增耶此真知即所谓心之贲所谓明德所谓本体
之明所谓觉者是也他日孔子与颜子之学曰有不善
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曾子曰毋自欺曰慎独子思
曰自明诚曰内省不疚皆以明真知也舍真知而曰孔
门之学蔽耶支耶
卷二十九 第 30b 页 WYG1287-0632b.png
曰孔门之学之出于真知也审矣真知之性生也亦审
矣孔子何乃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曰史称伏羲生而神灵黄帝生而徇齐孟子称尧舜性
之此必其天性灵觉自少至老而无纤毫之杂且二也
故曰生知孔子岂其初亦微有杂且二耶故自曰非生
知观其十五始志学至三十而后立则孔子为学知者
明矣夫古未尝言学也尧舜亦未言学而实发其旨孔
子之好古敏求正从事尧舜精一执中之学也精则不
卷二十九 第 31a 页 WYG1287-0632c.png
杂一则不二孔子自既立至不惑则不杂不二而执厥
中矣从心不踰矩则不执中自无不中也至是则孔子
虽学知而实与生知者等焉是故优入圣域直同伏羲
尧舜以逮文王而他圣不逮矣夫古莫古于尧舜精一
之学今世儒者每言古则止以考古者当之何其浅也
又或以是为孔子谦已诲人之辞若是则孔子且以知
之为不知亦异乎所谓真知者矣是皆不信真知故终
不识孔子
卷二十九 第 31b 页 WYG1287-0632d.png
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圣与仁有异乎曰仁者圣
之事也圣者仁之极也一也何谓仁曰孔孟诏之矣孔
子曰仁者人也人生之谓也孟子曰仁人心也心觉之
谓也唯生而觉通乎民物察乎天地无不恻怛是乃仁
之全体仁虽自孔门发之然在唐尧克明峻德以亲九
族至协和万邦鸟兽鱼鳖咸若则仁之全体著全功备
矣二帝三王君臣上下所为民物造命天地立心者畴
非仁也特未明言之至孔子始言仁可见孔子直接尧
卷二十九 第 32a 页 WYG1287-0633a.png
舜以来学脉暨吾儒与二氏异者在此仁耳若夫中心
安仁极而化之则圣矣当时必有以圣与仁称孔子者
故孔子辞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已而曰抑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乃知孔子非仁圣弗学非
仁圣弗教而其作圣则必自仁始异时大学自格物致
知以至修齐治平中庸自致中和以至位育自至诚以
至尽人物天地之性咸以谱仁也记曰仁之为器重为
道远语曰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盖为此也故孔子不
卷二十九 第 32b 页 WYG1287-0633b.png
以仁自居亦不以轻许人而其实则专以此为学亦专
以为教今世学者语仁则悸而不敢学乃孳孳焉索之
物理以为入门吾孔门无是也
江汉以濯秋阳以暴至于皓皓莫尚则尽发此心之贲
譬诸大明中天纤翳皆净万类毕照即所谓无意必固
我从心不踰矩者是也匪曾子畴能传神
曰孔子以上犹有武周二圣然但言文王既没文不在
兹何也曰是非承学能尽知也虽然孔子专言文王岂
卷二十九 第 33a 页 WYG1287-0633c.png
无谓哉尝读诗窥文王之学矣诗既称文王刑寡妻惠
宗公誉髦斯士纲纪四方以至过阮伐崇求宁观成无
思不服其功业丕显矣而其德之当帝心者则唯曰不
大声色不长夏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若此者可见文
王之学不事知识而顺帝则上同尧舜道心之微而执
中下同孔子之不贵知能无意必固我心不踰矩古今
若一辙耳后之颂者又括而言之曰于乎不显文王之
德之纯异时子思又括而明之曰此文王之所以为文
卷二十九 第 33b 页 WYG1287-0633d.png
也杨雄亦曰仲尼尝潜心文王矣达之然则孔子所以
为专言文王者非出此欤于乎此以俟文王孔子可也
曰门人称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乡党一篇极
言孔子泛应曲中孟子称仕止久速各当其可者岂皆
所谓不踰矩者欤曰矩则是矣然非在外也夫人心未
能忘意必则虽能辑柔其颜未有得其安者也虽能比
儗安排于外未有曲中而当可者也唯孔子发愤至于
皓皓则无意必于恭而恭自无不安无意必于应而应
卷二十九 第 34a 页 WYG1287-0634a.png
自无不中无意必于仕止久速而仕止久速自无不可
人见孔子无不安无不中无不可而不知实皓皓无意
必者为之故皓皓无意必即矩也是矩无不内也亦无
不外也故曰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
然又曰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而非辑柔比儗
之可得也彼世之学者不知求孔子于此乃愈以意必
求之而不知其愈不得也然则十五年学恭而安不成
与夫执乡党一篇为画出圣人者亦无异其愈求而愈
卷二十九 第 34b 页 WYG1287-0634b.png
不得也
曰众言淆乱折诸圣众圣辽邈徵诸孔子今子以孔子
之言明孔子之学亦可谓至详矣曾有一于物理之训
乎然则世之儒者户籍孔门俎豆仲尼一何其自背也
曰此吾所谓索之道涂者也嗟乎吾无徵焉徵诸孔子
吾无学焉学诸孔子曰久矣世之欺孔子也曰子无欺
其灵则斯无欺孔子矣
  徵孔子
卷二十九 第 35a 页 WYG1287-0634c.png
曰孔子进以礼退以义然乃皇皇乎车不维席不温若
求亡子于道路者何哉曰是乃仁也今夫人自形气观
则一身重次及家族自宰形气者观则民物天地皆吾
大一身也是故天地吾头足君亲吾心腑家族吾腹胁
民庶吾四肢群物吾毛甲是孰宰之哉即所谓生而觉
者仁是也唯生而觉则此大一身者理而不痹矣苟天
地不得理焉则头足痹君亲不得理焉则心腑痹家族
不得理焉则腹胁痹民庶群物不得理焉则四肢毛甲
卷二十九 第 35b 页 WYG1287-0634d.png
痹孔子之时岂独头足心腑痹也乎哉使孔子而无觉
则已孔子先觉者夫恶能木木然不疾痛求理也孔子
曰天下无道某不与易也而谁与易之故曰是乃仁也
曰仁者吾性之一也孔子专为仁何耶曰程伯子曰仁
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此非识仁者不能
知曰若是则孔子所以为仁即尽性是也子言吾儒与
二氏有尽与不尽之异则仁与不仁是也曰然
孔门言仁详矣其曰甚于水火曰当仁不让于师曰君
卷二十九 第 36a 页 WYG1287-0635a.png
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颠沛必
于是为仁若是急也又曰我欲仁斯仁至曰有能一日
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为仁若是近也而
记者曰罕言何哉曰记者各以见之所近笔之意其误
耶抑陋夫
孔门以仁为学故各以仁问而答之各不同何也曰是
因材之教也虽然语不同而旨同曰出门如宾使民如
祭不欲勿施曰讱言曰恭忠敬皆所谓非礼勿视听言
卷二十九 第 36b 页 WYG1287-0635b.png
动者也而皆不外存心
曰克已复礼为仁何也曰自汉儒以胜私训即子夏战
胜之意然尝疑夫子告颜子或不然且克已由已一语
而顿分二义殊未惬载观下文孔子止言复礼之目更
无克已之文乃知二已当为一义克能也孔子正言能
于已而复礼则为仁矣能已即与由已应盖为仁功在
复礼而复礼在由已夫复礼何与于为仁哉人心莫不
有灵则焉有灵则则无不理无不理则无不生生者矣
卷二十九 第 37a 页 WYG1287-0635c.png
礼也者理也灵则著也合内外而莫非生生者也故复
礼则为仁复礼为仁则天下皆在已生生中矣故曰天
下归仁程伯子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已也
嗟乎明矣今人不能复礼不能天下归仁者良由不知
天地万物之莫非已而异视之不知礼之本无内外而
独以器数节仪者当之不求其本而专事其文界限日
严藩篱日增生生之道反以痹焉孔子既曰复礼为仁
然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故仁一礼也礼一仁也非仁
卷二十九 第 37b 页 WYG1287-0635d.png
非礼又曷有乎天地万物之得其理而生生者哉至哉
礼乎大哉已乎礼本在已而复之亦由已天下归仁亦
取诸已而已矣天下归仁取诸已则器数仪节特馀事
耳故伯子又曰认得为已何所不至夫惟知伯子之认
已然后知孔子之由已知伯子之何所不至然后知孔
子之天下归仁是可见孔子血脉尧舜者在是唯颜子
能传之唯程伯子达之彼言胜私者非不致力然而犹
二之也
卷二十九 第 38a 页 WYG1287-0636a.png
曰非礼勿视听言动何也曰此正言复礼之目也夫复
礼非有所加也亦勿其非礼者而礼自复矣非礼者人
心一有昏蔽而灵则忒焉弗得其理即为非礼故视而
非灵则则非礼之视也听而非灵则则非礼之听也言
动亦然夫尽视听言动而皆出于灵则则所以应天下
者无一事非礼而礼复矣天下有一不在已生生之中
乎器数仪节非吾馀事乎此不由已而将谁由故颜子
闻之曰请事斯语此知其由已而直为已任非颜子畴
卷二十九 第 38b 页 WYG1287-0636b.png
能之今之言非礼者亦止以器数仪节之失者当之此
不知礼故不知仁也且如猝有邪色吾能远之矣若倏
焉而奸声临之吾不及掩耳又何以为非礼勿听耶故
勿之云者吾惟不昏蔽其灵则而常得理焉是谓之勿
非礼故曰不外存心问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曰存心问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曰如心唯存斯能如唯
如斯能尽唯尽心则亦天下归仁矣曰世儒者曰宾祭
之大者敬之大也则何如曰夫人一见大宾一承大祭
卷二十九 第 39a 页 WYG1287-0636c.png
则敬心肃然自生岂穷索而得哉诚以人心有本然之
敬故也故孔子告仲弓欲其出门使民时皆如见大宾
承大祭之心则无不敬可知矣非谓出门使民时恍然
见一大宾承一大祭也若恍然有见有承则惑矣又安
得谓之敬矧曰敬有小大不尤惑乎曰何以为敬曰存
即敬也曰讱言与恭忠敬又何也曰无不存则无不敬
曰若是则孔子之语仁亦详矣亦尝有一于物理之训
乎且夫樊迟之在圣门先儒谓其粗鄙近利其或不诬
卷二十九 第 39b 页 WYG1287-0636d.png
矣孔子乃不告以穷至物理以消其粗启其鄙也乃遽
告以居处执事与人之恭忠敬孔子不近于凌节之施
乎又况异日屡问屡告咸弗逮物理焉以斯知物理之
训益无据矣不知先儒之穷物理胡不一穷于孔子之
教而徒为是杜撰纷纷者何也曰此亦未易言也
曰博文约礼何谓也曰吾于博辨见之矣曰请申诸曰
昔吾业举尝从事先儒之训矣然私窃疑之意者以博
文为穷至物理矣然约礼之礼亦理也其亦在物乎若
卷二十九 第 40a 页 WYG1287-0637a.png
约礼为在物则人心竟无一理恐必不然此一疑也训
礼者唯曰节文曰仪则若使约礼者于节文于仪则一
一而求之则又不得以言约矣此二疑也仁义礼智性
也若礼为在物则性亦为在物仁义智皆当为在物矣
孟子言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又曰仁义礼智根于心谓
礼为在物亦必不然此三疑也若以博文为穷诸物理
以约礼为归诸人心则理自理礼自礼内自内外自外
既截然二段矣乃欲先博而析之于外后约而合之于
卷二十九 第 40b 页 WYG1287-0637b.png
内吾惧二段之不相为用也此四疑也予有此四疑而
无以自释比得东越博约说而读之粗若有明然似东
越亦不免岐内外而观之又以博文为约礼工夫则令
始学者茫无入已而掩卷置之乃恍然若有契于孔子
之旨孔子教颜子若曰夫今为学不必求之高坚前后
也但日用事物变化云为皆吾心之文也而学之事在
焉事至不一者也故曰博文是文也孰宰之哉莫非文
也莫不有吾心不可损益之灵则以宰乎其间者礼是
卷二十九 第 41a 页 WYG1287-0637c.png
也而学之功在焉功至一者也故曰约礼有是文则有
是礼非文外而礼内也博之文必约之礼非博先而约
后也故博文为约礼之事约礼为博文之功颜子领此
则知文不可违而礼不可已固无间可罢矣故欲罢而
不能然不竭才终无以得竭才者尽吾力而为之谚谓
狮子搏兔用全力者是也由是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
尔立也者言吾心之灵则卓然呈露不为事物所侵乱
吾将以其至一而应天下之至不一无复高坚前后之
卷二十九 第 41b 页 WYG1287-0637d.png
可惑矣此与孔子三十而立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同可
见其功力到也然颜子又自谓欲从末由非曰未达一间
也夫如有所立则本无形象之可执虽欲从之而执之
不可得矣盖既无高坚前后之形则自不容有意必固
我之私非颜子真得此体其畴能言之曰若是则礼之
外不复有理约礼之外不复有穷理庶乎免于先儒两
段之失而亦不患于茫无入矣使孔颜复兴子之言其
不易夫曰吾安敢言不易吾又尝求之孔子矣孔子言
卷二十九 第 42a 页 WYG1287-0638a.png
视听言动之交于天地万物者博文也非礼勿视听言
动者约礼也此其證昭昭乎又尝證于孟子万物皆备
于我博文也反身而诚约礼也此又不昭昭乎虽然孔
子所言礼即记所言有本有文无内外者也而先儒也
外之今儒也内之学者慎无以内外裂孔孟正脉哉曰
颜子择乎中庸得一善得无有类于穷至物理乎得无
应一事而择一中庸乎不然何以曰得一善也曰孔子
之书具在未见有言物理者也孔门之学较著未闻有
卷二十九 第 42b 页 WYG1287-0638b.png
穷物理者也若曰应一事而择一中庸则万事而有万
中庸其可通乎况一事之中庸且与化而俱徂矣下文
又何云期月守也岂以一事之中庸而期月守之乎必
不然矣尝观孟子以伊尹夷惠孔子较言之其决择则
愿学孔子之时中是非所谓择中庸乎今如颜子始求
诸高坚前后卒乃得夫子博约之训而竭才焉是即择
中庸也得一善乃一于至善者是也夫子恒曰明善明
善者明吾心之至善者也至善岂在物乎故又曰择善
卷二十九 第 43a 页 WYG1287-0638c.png
然则至善之为中庸亦较然矣而谓为物理可得乎
不迁怒不贰过何谓也曰此颜子卓立以后事乃复礼
实功夫人一怒则多为怒所迁以其心蔽而失其理也
灵则忒故也唯颜子心不蔽而灵则著则虽未尝不怒
而亦不为怒所迁也夫迁怒者蔽之大者也颜子不独
不迁怒而又能不贰过孔子尝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盖人未志仁则有恶而已未可言过也唯志于仁则仅
可免恶未能无过也颜子虽卓立然或不能无小蔽小
卷二十九 第 43b 页 WYG1287-0638d.png
未尽善即谓之过不贰过正所谓有不善未尝不知知
之未尝复行则知之著察亦何异太阳之中天而浮翳
潜泯有不移晷而得之矣是颜子之改过改于其几者
也故孔子谓之庶几谓之不远复所谓复礼之实功不
彰彰哉曰孔门学者多矣而对哀公举弟子之好学唯
颜子一人颜子之为好学唯此不迁不贰则孔门之学
不在物理也不尤彰彰哉曰然
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日月至焉何也曰孔门
卷二十九 第 44a 页 WYG1287-0639a.png
以安仁为至唯颜子则有三月安仁之久故曰三月不
违仁其馀则一月不违仁者有矣一日不违仁者有矣
故曰日月至曰既谓心不违仁则心与仁有间矣此世
儒所为疑心也曰子亦疑心非仁乎曰弟子验之心之
体仁也其有违仁者动于欲也非心本然也使心而非
仁则一身之间且痿痹不贯矣即孩提何以能爱敬见
孺子入井何以能恻隐见牛觳觫何以能不忍若是也
世儒岂不知爱敬恻隐不忍之根于心然必谓心与仁
卷二十九 第 44b 页 WYG1287-0639b.png
二者则泥文执义之为过也亦自背甚矣曰子又不观
乎孔门不言事不违仁而言心不违仁益以是知外脩
者之远于仁也况求诸物理乎
回也其庶乎屡空何谓也曰孔子尝曰吾有知乎哉无
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盖
自言吾空空无所知惟叩夫人是非之两端而尽言之
舍此吾亦不能有所告也盖孔子自得其本心不堕知
识不牿闻见绝意必固我之私即谓之空空空空正见
卷二十九 第 45a 页 WYG1287-0639c.png
无知之意非曰如释氏者偏于寂灭逃伦弃物者之比
也自孔子以下唯颜子庶几乎空空故曰回也其庶乎
屡空屡空者即近道也今训者特以其庶乎为一语谓
其为近道以屡空又为一语谓其为空窭不独乖孔子
无知空空之本意即文义亦甚割裂不驯贯也大抵先
儒以释氏言空乃遂讳言空故其训无知空空之义已
稍戾至训此章则大戾矣不知吾圣门言寂释氏亦言
寂吾圣门言虚释氏亦言虚其几微毫釐之间固自辨
卷二十九 第 45b 页 WYG1287-0639d.png
也又安得曲为讳忌而重乖经旨哉曰赐不受命而货
殖焉何也曰汉儒以子贡为货殖集注因焉曰或者以
子贡多学而识即为货殖可见其不如颜子之空曰亦
尝疑货殖非子贡事是义近也
曰曾子三省其在一贯之前与曰然曰今之言一贯者
以一理贯万事如其一绳贯千百钱也其果然与曰一
理敦在即所谓不贰心是也以是不贰心事君则止于
敬事亲则止于孝以是不贰心应天下则无不止于至
卷二十九 第 46a 页 WYG1287-0640a.png
善故古人云一哉王心又曰贞夫一唯一则无不贯矣
是一也岂若今人想像一理道以应天下之事乃自比
于一线穿万钱而缪谓一贯者何其相万哉唯曾子独
知其故荅门人曰忠恕而已矣忠中心恕如心夫人心
至中而自如则可谓不贰心矣其曰而已矣云者言忠
恕之外无一也一之外无贯也先儒尝忧有一而不能
贯夫有一而不能贯则非一也且谓一为一事而谓贯
又为一事是已自二之矣又乌睹所谓一贯者哉曾子
卷二十九 第 46b 页 WYG1287-0640b.png
异时称夫子曰江汉以濯秋阳以暴皓皓乎不可尚已
至于皓皓则一矣此得一者之言也故颜子既没唯曾
子独传大学得其宗也
孔子与曾点者岂情与乎曰孔子而不为情与则孰为
情与者曰孔子始问侍坐者曰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盖
究其用也而点乃为之鼓瑟而慢对违众而异撰矫然
欲为暮春童冠之游浴风咏歌之事殆与嬉游者无别
此岂足以用于世哉然而夫子情与之者不已过乎曰
卷二十九 第 47a 页 WYG1287-0640c.png
昔者舜饭糗茹草若将终身伊尹耕于有莘之野以乐
尧舜之道咸若无意于天下者之为乃不知异时亮工
格天之业则古今莫京焉此何以然程伯子曰仁者以
天地万物为一体又曰君子不以天地万物挠已然后
能了天地万物呜呼旨哉后之学者未始诚有天地万
物之心乃欲矻矻攘攘焉以行于天下措诸当时吾未
见其不出于名与功也矧曰挠乎即若诸葛孔明其𣗳
建非不瑰玮亦终于方驾管乐尔已其于了天地万物
卷二十九 第 47b 页 WYG1287-0640d.png
之心何如哉然吾闻孔明以静为学而犹若是则其它
凭才能意气依仿古人以建事者其又何如哉此无他
志卑而见局故也曾点所陈若已悠然有天地万物一
体之意又能不以天地万物挠已故夫子不觉喟然叹
曰吾与点也夫子非与其即能为舜伊事业也以其志
与见固已超声利下事功而于了天地万物之基本独
有在也其将与区区凭才能意气建事者较然矣然点
止于狂简不能克念以入圣则固其自怠之失而非夫
卷二十九 第 48a 页 WYG1287-0641a.png
子之过与也虽然孔门三千惟曾子独得其宗则点所
为诏其子者亦必有在而未可以大杖事槩弃也吾景
行孔门不敢于点也易不敢于与点也忽
曰孔门自仲弓闵子骞南宫适数子咸亟称之然而砻
磨责望则浸加于子路子贡其不以子路刚果子贡颖
达故耶曰然昔者夫子尝诲由以知之道又告以知德
者鲜盖欲其从是以入室也异时问君子则告之脩已
以敬脩已以安人安百姓此则揭典谟学庸大旨而尽
卷二十九 第 48b 页 WYG1287-0641b.png
发之至与以一贯启曾子者无殊致而与告仲弓者若
有加矣然子路似终未寤岂亦以前闻未行而终为累
者耶陆子曰子路结缨是甚次第盖言子路虽未中道
而其刚过人远矣
子贡之颖必有近似于颜子者故夫子有与回孰愈之
问将启其如回之潜心于内也而子贡不寤异时乃以
屡空与亿中者对言之而又不寤无言之诲其所以寤
之者尤至矣而反有何述之疑故夫子不得已诘曰女
卷二十九 第 49a 页 WYG1287-0641c.png
以予为多学而识者与盖示其非多学也而子贡犹为
两可之对已而夫子明言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子贡乃
终不能如曾子之唯以发圣人之蕴异时犹判性天为
二道又推夫子文章于性天之外何其岐也嗟呼颖如
子贡乃反不得岂其以颖障耶然则孔门之不事多学
不贵知识闻见也岂不谅哉虽然弟子筑场三年子贡
又独居三年予以为子贡独居静处加三年之久其所
得又不可以常情竟矣今犹以常情语子贡者非也
卷二十九 第 49b 页 WYG1287-0641d.png
曰今先生已上徵孔子旁证颜曾授受心精源委根枝
千载非遥较在目前洙泗若此末学如彼何为其然也
闻之孔门弟子曾子子夏年最少至晚岁各以其学为
列国师惟曾子一贯自得发之大学知本其先以授子
思逮于孟子遂失其传子夏之学笃信圣人其言有始
有卒意以末为圣人始事以本为圣人终事故传其学
者能遵闻见谨数器今著于记者可考矣彼汉儒训诂
繁增太史氏已讥曰儒者博而寡要彼儒者卒不知其
卷二十九 第 50a 页 WYG1287-0642a.png
与孔门径庭而知本霄渊也尝试究之为曾子之学者
以由本达末为序为子夏之学者以溯流穷原为序溯
流穷原者曩所谓临海算澌而欲以寻源登岳辨叶而
欲以探本虽白其颠而不可得者也当子夏在圣门时
夫子已诏之曰无为小人儒夫子夏岂若后世骛利小
人哉所谓小儒是已孔子固已逆知有末学之卒为学
累矣虽然末学者流则犹止于遵闻见谨器数比于识
其小者之伦未有主在物为理以为教也记礼者曰自
卷二十九 第 50b 页 WYG1287-0642b.png
中出根于心又曰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盖犹知根
于心节于内之为主亦未有仇视其心而专求物理以
为学也尝试究之末学者流其在孔门比之门庭者也
求物理者则直索之道途尔已曰乃今知之弃祖父而
信众子者匪一朝夕矣虽然先生指我灵则示我全全
證诸父祖徵诸孔子大哉贯鬯未可以口舌承也愿言
请事以候百世
 衡庐精舍藏稿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