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251-B¶
251-B¶ 第 159b 页

御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下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
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
分别如是随顺觉性。」

(菩萨赞佛于前章善说凡夫菩萨如来等随顺觉性)。】

令诸
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闻佛宣说
心即开悟不待修行。先获利益。圆音者。佛音一震。四众普闻也)。】

世尊。譬如大城。」

(喻圆觉性)。】

「外有四门。」

(喻诸行门)。】

随方来者非止一路。」

(东西南北之人。各由一门而入。
岂止一路而巳。盖喻悟入圆觉者。非止一法也)。】

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
提非一方便。」

(庄严佛地。及成圆觉方便法门。非一而巳)。】

惟愿世尊广为我
251-B¶ 第 159c 页 X10-0159.png
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

(请佛宣说一切行门)。】

并修行人总有几
种。」

(又请佛说诸修行者)。】

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
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

(涅槃之道。广大深妙。故以海喻)。】

作是语
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
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
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

(无上妙觉之性。大包太虚。
故曰遍诸十方。众生悟此妙性。方證佛身。故曰出生如来)。】

与一切法。同体平等。」

(既證
佛身。则无染无净无凡无圣也)。】

于诸修行。实无有二。」

(诸修行者。实无二法)。】

方便
随顺。其数无量。」

(随顺修习。方便甚多)。】

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
三种。」

(周圆收摄。归于一性。随性差别。则有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也)。】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

(既悟
圆觉。本来清净。则当以此心专取寂静。以为法行)。】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

(因以寂静。
澄诸念虑。故清净之识显矣)。】

静慧发生。」

(因静生慧故云静慧。昔昧今显。故云发生)。】

身心
客尘从此永灭。」

(非性所有。故曰客尘。永无此相。故曰永灭)。】

便能内发寂静
轻安。」

(内发者。非自外得也寂静轻安者。至寂至静。无累无恼也)。】

由寂静故。十方世
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

(因寂静故。空性湛然。十方佛心。悉皆
如是故假云于中显现如镜中像也。盖谓镜净则像现。心净则佛现故也)。】

此方便者。名奢
摩他。」

(圆觉疏曰。此翻云止。寂静义也。又名泯相澄神观)。】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
与根尘。皆因幻化。」

(心既开悟。则知能觉之心。所觉之性。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声香
味触法六尘。皆因妄幻化现而有也)。】

即起诸幻。以除幻者。」

(起诸幻智。方便修习。灭彼
251-B¶ 第 160a 页 X10-0160.png
身心等幻也)。】

变化诸幻。而开幻众。」

(随机化现种种幻法。开示众生也。大涅槃经曰。
瞿昙譬如幻师幻作王身沙门等身或说无常或说有常者。是也)。】

由起幻故。便能内
发大悲轻安。」

(因起幻智。开示幻众。但生悲济之心。别无烦恼之念)。】

一切菩萨从
此起行。渐次增进。」

(从此观门。起诸法行。渐渐增修。至于佛果)。】

彼观幻者。非
同幻故。」

(慧目清净观见诸幻者非与诸幻同体故也)。】

非同幻观。皆是幻故。」

(所观之智。不与幻同者。亦皆是幻。不可执著)。】

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
行。」

(于诸幻相。永不染著。是名菩萨所成妙行)。】

如土长苗。」

(菩萨圆此妙行。如土之长苗也。苗日
增长。必致结实。妙行增进。必致成佛。故偈曰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也)。】

此方便者。名三
摩钵提。」

(圆觉疏曰。此云等至。盖谓凡圣一等。至于胜定也。又名起幻销尘观)。】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
诸静相。」

(不取幻化及诸静相者。谓不取三摩钵提之幻观。及不取奢摩他之静观也)。】

了知
身心皆为挂碍。」

(既离幻静二观。了知幻身幻心在觉性中皆是挂碍)。】

无知觉明。」

(无知觉者。非顽然如木石也。但圆觉净性。不起一切知觉心尔。明明不昧。如镜之净。故曰无知觉明)。】

不依
诸碍。」

(不依者。无所染著。诸碍者。身心等幻)。】

永得超过碍无碍境。」

(既离诸碍。则有
碍无碍之境。一时超过)。】

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
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

(世界身心等相。虽在尘域。然觉性圆
通。不为烦恼涅槃之所碍。譬如器之中空者。金铁为实。声达于外。不为器之所隔也。锽字说文音皇)。】

便能
内发寂灭轻安。」

(觉性圆通。一切无碍。则自心寂灭。无累无恼)。】

妙觉随顺寂
灭境界。」

(妙觉之性。随顺本来寂灭境界。不起一切生灭念也)。】

自他身心所不能
及。」

(自之身心。即我相也。他之身心。即人相也。盖妙觉随顺寂灭境界。非我相人相所能至也)。】

众生
寿命皆为浮想。」

(我相人相。尚不能及佛境界。如众生相寿命相。非虚浮妄想而何)。】


方便者。名为禅那。」

(圆觉疏曰。此云静虑。又名绝待灵心观)。】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

(三法门者。奢摩他。三摩钵
提。禅那也。始依圆觉。而起观行。终因观行。以證圆觉。始终不离。故云亲近随顺)。】

十方如来因
251-B¶ 第 160b 页 X10-0160.png
此成佛。」

(因此者。因修此三法门也)。】

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
皆依如是三种事业。」

(修习虽有异同。究竟不离三法)。】

若得圆證。即成
圆觉。」

(三法圆修。即證圆觉)。】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
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
无碍法门。一刹那顷随顺修习。」

(成就百千万亿小乘之果。不如暂修圆觉
无碍法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威德汝当知
 无上大觉心
 本际无二相
 随顺诸方便
 其数即无量
 如来总开示
 便有三种类
 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
 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
 三种妙法门
 皆是觉随顺
 十方诸如来
 及诸大菩萨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圆證故
 名究竟涅槃」


于是辨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
希有。世尊。此诸方便。

(如是法门。及诸方便。皆谓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也)。】

一切
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

(修證圆觉观门。共有几种修习)。】

愿为大众
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圆觉空性。无一切相。故曰实相)。】


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辨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
谛听。当为汝说。时辨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
然而听。
251-B¶ 第 160c 页 X10-0160.png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

(诸佛
本性。圆觉清净实无可修之法。亦无能修之人)。】

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
未觉。幻力修习。」

(因未觉悟之故。以诸幻力。修习圆觉)。】

尔时便有二十五
种清净定轮。」

(二十五轮者。即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之三观。或单修。或齐修。或先修。或中修。
或后修或圆修。共有二十五种名也。曰清净定轮者。盖觉性无染。能转万法。及摧辗诸幻故也)。】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

(唯取奢摩他至静一法。永断无明。终得成就)。】

不起于座。便入涅槃。」

(即就坐处。便證
寂灭。言其不待别法修习也)。】

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此乃专修静观)。】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
备行菩萨清净妙行。」

(观一切法。皆如幻化。故变化作用。起三摩钵提之妙行)。】


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在圆觉总持法中。不失禅那之寂念。不失奢摩
他之静慧也)。】

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此乃专修幻观)。】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
便證实相。」

(唯欲灭除诸幻。不取三摩钵提之作用。独以禅那寂观。断诸无明。即證圆觉无相之相也)。】

「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此乃专修寂观)。】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
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先取奢摩他之至静。故云先修。后起三摩钵提之妙行。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證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先以奢摩他之静慧取證。故云
先修。后以禅那断烦恼而出生死。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
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
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先有奢摩他之静慧。故云先修。中现三摩钵提之幻力。故云中
251-B¶ 第 161a 页 X10-0161.png
修。后入禅那之寂灭。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巳。后起菩萨清净妙行。
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
三摩钵提。」

(先有奢摩他之静力。故云先修。中以禅那断尽烦恼。故云中修。后起三摩钵提之妙
行。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先有奢摩
他之静力。故云先修。于禅那断灭烦恼时。就起三摩钵提之幻行。建立世界。故云齐修)。】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
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先以奢摩他之静力。助发三摩
钵提之变化。故云齐修。后以禅那。断除烦恼。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世界。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先以奢摩
他之静力。资助禅那之寂灭。故云齐修。后起三摩钵提之作用。变化世界。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
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先以三摩钵提之幻力随顺。故云先修。后
取奢摩他之至静。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
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先有三摩钵提之幻力。故云先修。后取禅那之
寂灭。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先以三摩钵提之幻力。而作佛事。故云先修。中则安住奢摩他之寂静。故云中修。后以禅那寂灭之道。断除烦
恼。故云后修)。】
251-B¶ 第 161b 页 X10-0161.png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先以三摩钵提之幻力。无碍作用。故云先修。中以禅那寂灭之道。断除烦恼。故云中修。后则安住于奢摩他之
至静。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先以三摩
钵提之幻力。方便作用。故云先修。后则奢摩他之至静。及禅那之寂灭。悉皆随顺修习。故云齐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先以三摩
钵提之幻力。种种起用。资于奢摩他之至静。故云齐修。后以禅那寂灭之道。断除烦恼。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先以三摩
钵提之幻力。资于禅那之寂灭。故云齐修。后以奢摩他安住清净不起静念。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
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先有禅那寂灭之力。故云先修后起奢摩他之至静。
住于清净。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先有禅那寂灭之力。故云
先修。后起三摩钵提之作用。随顺一切。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先有禅那寂灭之力。故云先修。中则种种自性安于奢摩他之静虑。故云中修。后则起三摩钵提之变化。故云
后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
251-B¶ 第 161c 页 X10-0161.png
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
修奢摩他。」

(先有禅那寂灭之力。故云先修。中则不动自性。起三摩钵提钵作用。故云中修。后则
清净境界。归于奢摩他之静虑。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先有禅那
寂灭之力。故云先修。后则住于奢摩他之静虑。而起三摩钵提之变化。故云齐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
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先以禅那寂灭之力。资于奢摩
他之至静。故云齐修。后起三摩钵提之变化。故云后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
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先以禅那
寂灭之力。资于三摩钵提之变化。故云齐修。后起奢摩他之至静。故云后修。清明境慧者。至静之中。境智俱净
也)。】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

(以圆觉性中之智慧。圆摄一切法也)。】


诸性相。无离觉性。」

(既是圆合一切。则于种种性相。皆不离圆觉妙性)。】

此菩萨
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三观齐修是为圆觉)。】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菩萨
修行。不出此二十五轮。唐僧惟悫。以此二十五轮。为二十五观。第一名澄浑息用观二庖丁恣刃观。三呈音出
碍观。四运舟兼济观。五湛海澄空观。六首罗三目观。七三点齐修观。八品字单双观。九独足双头观。十果落华
敷观。十一先武后文观。十二功成退职观。十三幻师解术观。十四神龙隐海观。十五龙树通真观。十六商那示
相观。十七大通宴默观。十八宝明空海观。十九虚空妙用观。二十舜若呈神观。二十一饮光归定观。二十二多
宝呈通观。二十三下方腾化观。二十四帝青含变观。二十五如意圆修观)。】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
惟。」

(持梵行者。持佛戒行也。寂静者。自澄其心也。思惟者。审察邪正也)。】
251-B¶ 第 162a 页 X10-0162.png

「求哀忏悔。经三七日。」

(恐为业力障蔽净心。故求哀忏悔。以二十一日为期也)。】


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

(如探筹然不可拣择)。】

「依结开示。便知顿渐。」

(结得前单修三轮及圆修一轮。即是顿门。结得馀二十一轮。即
是渐门)。】

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苟有疑悔之心。观行终不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辨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
 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
 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
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
广说如是不思议事。

(谓前所说二十五轮。皆是不可思惟不可拟议之事)。】

一切
如来因地行相。」

(二十五轮。即诸佛初地观行之相)。】

令诸大众得未曾
有。」

(大众闻所未闻。故云得未曾有)。】

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
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大众自见旷劫修行功用
如在一念间也)。】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
生迷闷不入。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

(迷惑之时。总称
本性。开悟之后。方名法性)。】

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现未众生。
闻佛开示。尽未来际。永无迷惑)。】

说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
复始。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
251-B¶ 第 162b 页 X10-0162.png
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
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
与寿命。」

(众生从无始劫来。妄想执著。以为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也)。】

认四颠倒
为实我体。」

(妄认四相。为实我体。不知此四颠倒本来无有)。】

由此便生憎爱二
境。」

(由执四相为我体故。所以顺我则爱。违我则憎)。】

于虚妄体重执虚妄。」

(四大幻体
巳是虚妄。更执四相。妄上增妄也)。】

二妄相依。生妄业道。」

(二妄者。即四大并四相也。
二者相因。作业受报。故曰生妄业道)。】

有妄业故。妄见流转。」

(既有妄业即受轮回本无
轮回。故曰妄见)。】

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厌彼轮回。欲證涅槃。本无涅槃。故云妄见)。】


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

(因彼妄见所障。不能悟入
净觉。非是净觉障拒入者)。】

有诸能入非觉入故。」

(众生能悟入于觉尔。非觉来入众生
性中也。孔子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者。是也)。】

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
闷。」

(诸念动时。固不能觉纵使止念。亦无入处)。】

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
为巳主宰。」

(动静皆迷闷者。由无始劫来无明妄想为我之主故也)。】

一切众生生
无慧目。」

(有生以来。不见自性。故曰生无慧目)。】

身心等性皆是无明。」

(既无慧目。
则四大五蕴。一切幻性。皆是无明执著之心)。】

譬如有人不自断命。」

(众生妄执无明
不肯除灭。譬如世人不肯自杀)。】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

(彼有爱我
者。我亦随顺彼境。而生爱心)。】

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非随顺彼境。而生爱心。则往往
怒其违巳。起憎怨心)。】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种种憎爱。增长我见。念念不断。成道愈难)。】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證者。」

(众生之心。无所取證。则不
著我相。才有所取證。即执此心。以为自巳。故曰我相也)。】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
调适忽忘我身。」

(此论众生无所取證时不知有我相也)。】

四肢弦缓。摄养
251-B¶ 第 162c 页 X10-0162.png
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

(此喻众生才有所取證方知有我相也)。】

是故
證取。方现我体。」

(證是我證。取是我取。故證取时我体发现)。】

善男子。其心乃
至證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我心未断虽能
入佛涅槃。亦皆是我相尔)。】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證者。」

(人相者。悟我是空。能不执
著也。心悟證者。悟所證之我相为非故也)。】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
悟非我。悟亦如是。」

(虽我相为非不复执著我相。然所悟我既是非我。则其能悟者亦
非我矣。非我之相。即人相也)。】

悟巳超过一切證者。悉为人相。」

(使此悟心
胜彼一切證我相者。亦皆是人相尔)。】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
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證理。皆名人相。」

(虽能圆悟自性涅槃备极一切
取證之理。然尚有一毫悟心。亦是人相尔)。】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众生别发一心。自谓前所證之我相。所悟之人相。未能及此。不知此心乃众生相也)。】

善男子。譬
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
我非彼。」

(此假借人言。以谕巳为众生相。则非我相。非人相也)。】

云何非我。我是众
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曰非我者。盖巳
是众生。则非是我也。曰非彼者盖巳是众生。则非是人也。非彼我者非彼人之我也)。】

善男子。但
诸众生了證了悟皆为我人。」

(了知前所證者为我相前所悟者为人相也)。】

「而我人相所不及者。」

(了知巳之所见胜彼我人二相)。】

存有所了。名众
生相。」

(了心未忘。故名此相)。】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

(觉所了者。觉前执众生相时了心未泯也。此觉心绵绵相续。欲不断灭。故曰寿命相)。】

一切业智
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一切觉心。皆是清净业智。然此智幽微不能自见。所以念念不
断。如命根之不可断也)。】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
251-B¶ 第 163a 页 X10-0163.png

(心光发明。见种种觉。在净性中。悉为尘垢)。】

觉所觉者。不离尘故。」

(照心觉心。皆是尘念
故也)。】

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
是。」

(存我则如水之为冰。觉我则如汤之销冰。冰汤虽异。同归一水。别无能知冰销者。所以存我觉我同
归一性。别无能知我觉者)。】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
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

(不能了达我人众生寿命之相。虽经累劫勤修。
亦不能證无为圣果)。】

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圆觉疏曰。正法之时。修则皆證。末世之时
人多取相。今既取相。虽是正法亦同末世也)。】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
有證有悟。名成就故。」

(何故名为正法末世。盖由执著诸相为寂灭之道有所證悟及
有成就之名故也)。】

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盖谕取相修行终不成佛)。】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
为涅槃相。」

(爱我即爱涅槃。究竟未离于爱。但能降伏我之爱心。使之不起尔。不起之相。似涅槃
相。其实非真涅槃也)。】

有憎我者。亦憎生死。」

(既憎我相。必憎生死。憎心未忘。终不解脱)。】

「不知爱者真生死故。」

(本爱涅槃。拟除生死。不知爱心真生死根本也)。】

别憎生
死。名不解脱。」

(既起爱涅槃之心。巳为生死所缚别更起憎恶生死之念。是名真不解脱)。】


何当知法不解脱。」

(此等憎爱心。在圆觉法中。非解脱之见故也)。】

善男子。彼
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巳微證。为自清净。由未能尽
我相根本。」

(在巳小有所證。便为自心清净。盖由未能忘我也)。】

若复有人赞叹
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
瞋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

(闻毁誉而生瞋喜者盖由坚执我相)。】

潜伏藏
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执我之心。潜伏于藏识而游戏于六根。念念不断故也。宗
镜曰。识即是心。不守自性。随染净缘。不合而合。能含藏一切真俗境界。故名藏识)。】

善男子。彼
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不能断除我相。安能悟入
净觉)。】
251-B¶ 第 163b 页 X10-0163.png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

(若知我体本空。则知彼之毁我者亦无立处)。】

「有我说法。我未断故。」

(才作我见。演说诸法。皆是我相未断灭故)。】

众生寿命。
亦复如是。」

(我相未除。有此过患。若执人相众生相寿命相。其患一同)。】

善男子。末世
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悯者。」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乃是
四病。众生愚痴。说此四病。以为正法。诚可悯也)。】

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
能入清净觉。」

(执相修行。愈勤愈病。何由悟入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
自修行。终不成就。」

(不能了达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虽以佛之见解及佛所行之道
为自巳修行之法。终亦不能成佛)。】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證谓證。」

(未有
所得自谓巳得。未有所證。自谓巳證。如此妄语之人。盖由未断我见)。】

见胜进者。心生嫉
妒。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见胜巳而进道
者。便生忌心。盖由爱我之心念念不断故也。如此之人。安能悟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惟益多闻。增
长我见。」

(望成佛果者。不使求悟自性。唯令广学多闻。则彼之我见转加增长矣)。】

但当精
勤降伏烦恼。」

(望成佛果者。不必广学多闻。但须精勤禁制妄念)。】

起大勇猛。未
得令得。未断令断。」

(当发广大勇决之心。佛果未得。当令必得。妄念未断。当令必断)。】


瞋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
说是人渐次成佛。」

(若无此等妄心。必可渐成佛果)。】

求善知识。不堕邪
见。」

(更须亲近善人。方得绝诸邪见)。】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
净觉海。」

(若于所求善知识处。不能信受其法。别生憎爱。则不能成就圆觉广大之果)。】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净业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
 无始妄流转
 未除四种相
 不得成菩提
 爱憎生于心
 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
251-B¶ 第 163c 页 X10-0163.png
 不能入觉城
 若能归悟刹
 先去贪瞋痴
 法爱不存心
 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
 究竟非成就」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

(赞佛于前
章善说四相也)。】

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

(使诸
法众。闻所未闻。心意豁然获大利益)。】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
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
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菩萨起此五问。
请佛开示群迷)。】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
眼。」

(能使众生道眼清净。不畏魔恼)。】

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
为汝说。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
求一切正知见人。」

(发无量广大之心。亲近大善知识。欲修圆觉者。当择正知正见之人。
一切正知见者。种种知见。悉无染著。者是也)。】

心不住相。」

(正知见人。心不著相)。】

不著声
闻缘觉境界。」

(正知见人。心不执著二乘境界。传心法要曰。因声教而悟者名声闻。观因缘而
悟者名缘觉)。】

虽现尘劳。心恒清净。」

(正知见人。虽化身于尘劳之中。其心未尝有所
染著)。】

示有诸过。」

(正知见人。示诸过患者。欲与众生同事而摄化之也。维摩诘经曰。示行贪欲。离
诸染著。示诸烦恼。心常清净者。是也)。】

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

(虽示
现种种过患。亦常赞叹真实梵行。不使众生入于不依戒律之仪式中也)。】

求如是人。即得
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发心修行者。求此正知正见之人。以为师友。方
251-B¶ 第 164a 页 X10-0164.png
得成就无上正等觉也。藏经曰。阿者无也。耨多罗者上也。三藐者正也。三者等也菩提者觉也)。】

末世
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

(见此正知正见之人。须当供养
参问其法。不可顾惜身命也。古人立雪齐腰断臂求法者。正是此意)。】

彼善知识四威仪
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憍慢。」

(善知识行住坐
卧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之行。忽然现出一切过患。则学者之心。不可便生憍慢)。】

况复抟财妻
子眷属。」

(求法之人。尚不可顺惜身命。况抟聚财宝妻子眷属身外之物耶)。】

若善男子。
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

(一切疑心。皆名恶念。
学者于善知识。不起此等恶念。方能成就佛果)。】

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心光发现。照诸
刹土)。】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證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

(修證
圆觉不可起作止任灭之心。有此四心。即为四病)。】

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
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
得故。说名为病。」

(作种种行者。修一切有为之行也。圆觉妙性。非因有为而得悟。故曰非作
得故。圆觉疏亦曰。既是造作生情。岂合无为寂照)。】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
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
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
有故。说名为病。」

(谓如不断轮回。不求寂灭。不起诸念。亦不灭念随缘任性。欲證圆觉。不知
圆觉妙性非因此任心而能悟。故曰非任有故。圆觉疏亦曰。设令善恶不拘。即名无记之性)。】

三者
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
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
为病。」

(谓如永止诸念得种种性。寂然不动。平等无二。求證圆觉。不知圆觉妙性非止心之所能合。圆
觉疏亦曰。性本无止。止亦违性)。】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
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
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
251-B¶ 第 164b 页 X10-0164.png
为病。」

(谓如永断诸幻身心本空。六根六尘等悉皆寂灭。求證圆觉。不知圆觉妙性非灭相之所能證。圆觉
疏亦曰。住寂之心。何能契合)。】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

(无作止任灭之心。方知本性清
净)。】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清净无染。即名
正见。别生见解。即堕于邪)。】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
善知识。」

(欲修圆觉者。若遇真善。友真善知识当须不惜身命承事供养)。】

彼善知识欲
来亲近。应断憍慢。」

(见善知识。有相亲之意。不得生憍傲慢易之心)。】

若复远离。
应断瞋恨。」

(见善知识。有远我之意。不得生瞋怒怨恨之心)。】

现逆顺境。犹如虚
空。」

(凡善知识。现违我顺我之境。而我视之。犹如虚空。了无憎爱)。】

了知身心毕竟平
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了知自巳身心。
与彼虚空平等无二。与诸众生同一真体。方能悟入圆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
切种子故未解脱。」

(无始劫来。于自则爱。于他则憎。此一等心。能发生一切憎爱。故名曰
种子。既有此等种子。安得解脱)。】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巳父母。心无
有二。即除诸病。」

(视冤如亲。爱无一切憎即)。】

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
复如是。」

(心既平等。则一切法中。种种爱巳憎他之心。亦复无有)。】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
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

(初修行时。即当发此广大
誓愿)。】

于圆觉中无取觉者。」

(圆觉光中。明明不昧未尝起心取證圆觉)。】

除彼我
人一切诸相。」

(不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

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一无
自他憎爱。二愿众生成佛。三不取證圆觉。四不执著诸相。发此四心。方为正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普觉汝当知
 末世诸众生
 欲求善知识
 应当求正见
 心远二乘者
 法中除四病
251-B¶ 第 164c 页 X10-0164.png
 谓作止任灭
 亲近无憍慢
 远离无瞋恨
 见种种境界
 心当生希有
 还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仪
 戒根永清
 度一切众生
 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
 常依正智慧
 便得超邪见
 證觉般涅槃」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
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
者巳得开悟。

(此赞佛善说修證圆觉之法令彼开悟也)。】

若佛灭后末世众
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

(请说将来众生
如何安住修證此法)。】

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

(请说初修奢摩他之
静观三摩钵提之幻观禅那之寂观云何起行)。】

惟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
众生。施大饶益。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
复始。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
听。当为汝说。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
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
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
在伽蓝。安处徒众。」

(具大乘性者。具足佛之根性也。伽蓝者藏经曰。此云众园。盖今之僧
舍也)。】

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巳说。」

(既为缘事所拘。当随巳分量修习可
也)。】

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
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

(佛谓日久则凡心易厌。日促则
251-B¶ 第 165a 页 X10-0165.png
妙行未圆。故立三期。以为中制)。】

安置净居。」

(安置道场。当于清净之地)。】

若佛现在。当
正思惟。」

(若佛住世之时。当正心思惟。绝诸妄想可也。般若经中。亦谓断除妄想为正思惟)。】


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
住之日。」

(生正忆念者。无念之谓也。盖谓虽对佛像。亦当如佛现在。不可起妄念也)。】

悬诸幡
华。经三七日。」

(幡华供养。经二十一日也)。】

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
忏悔。」

(至心稽首。称扬佛号。求佛哀悯。忏悔三业)。】

遇善境界。得心轻安。」

(念佛忏悔
之后。或见佛像。或见光明。及一切善境。即得自心轻安畅适)。】

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越二十一日之后。更不念佛忏悔。一向收摄正念不令放逸也)。】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
当为清净菩萨止住。」

(若遇夏初。即当结夏。安居观室。三月不出。是名清净菩萨止住
之观)。】

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传心法要曰。因声教而悟者名声闻。今既安居净观。何待
声教也。故曰心离声闻既是心离声闻。何假徒众之助)。】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
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安居净观之日。即对佛作
此誓也。比丘者。圆觉疏曰。一名怖魔二名乞士。三名净戒。比丘尼者。女比丘也。优婆塞者。行者也。优婆夷者。尼
童也)。】

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

(自谓按菩萨大乘之法修习妙行也)。】

同入
清净实相住持。」

(悉皆悟入无相之相。住持无失)。】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

(伽蓝者。众圆也。今曰以圆觉为伽蓝者。盖明我众不依倚别法也)。】

身心安居平等性
智。」

(身心安居于大圆觉中。性与智慧。泯于一等)。】

涅槃自性无系属故。」

(寂灭本性
廓然自在。无所系缚。亦无所统属故也)。】

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
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
缘故。不系徒众。」

(不依倚声闻小乘之法。至心敬请诸佛菩萨。三月安居。修此广大圆觉法
门。又岂在乎徒众也)。】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

(前说三月安居者。乃菩萨
示现安居之相)。】

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居修
行者。过此三期日数。微往他所。亦无妨碍)。】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
251-B¶ 第 165b 页 X10-0165.png
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正在禅定中。忽然别有他念起时。当以智慧观
察。非上所闻三期正行之外。若善若恶一切境界。皆名邪见。并不可取著。后皆仿此)。】

善男子。若
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

(修奢
摩他之静观。则先断思念。静力既极自然开悟)。】

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
界。」

(初习静观。始则一身内外了无动念。渐觉静性遍满于一世界中矣)。】

觉亦如是。」

(静极而觉。
则亦先悟身相本空。渐觉法身遍满于一世界中矣)。】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
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
界亦复如是。」

(我觉性与虚空同体。而众生者皆在我觉性中。故所起念。无不知者)。】

非彼
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巳解在前)。】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
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
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

(修三摩钵提之幻观。则先须思想诸佛菩
萨。使心不乱。然后依诸法门。渐修正定)。】

广发大愿。自熏成种。」

(广发至大之愿。以自
熏习成佛之种性也)。】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巳解在前)。】

善男
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

(修禅那之寂观。先须自知种种妄念
之分剂头数。故曰数门。圆觉疏亦曰所知生灭心念便是数门)。】

心中了知生住灭念
分齐头数。」

(妙明心中。了然自知生住异灭四种念头也。生者初起之念。住者现在之念。异者差
别之念。灭者寂灭之念。经中无异字者。取其成句故略之尔。圆觉疏中。亦如是说)。】

如是周遍
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

(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种种念数无不了知
也)。】

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
睹所受用物。」

(行住坐卧念念是觉。则觉力渐进体无不周。故诸世界中。有一满雨。亦如亲见
也)。】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巳解在前)。】

是名三观初
首方便。」

(奢摩他之取静。三摩钵提之忆念。禅那之数门。乃三观最初起首之法)。】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圆修三观。精进无怠。如此众生无异出世之佛)。】
251-B¶ 第 165c 页 X10-0165.png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

(根性顽钝学道不成者皆由宿业所障故也)。】

当勤忏悔常起希望。」

(勤忏巳往之业。
常起成佛之心)。】

先断憎爱嫉妒谄曲。求胜上心。」

(断诸恶念。发无上心)。】


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
次求證。」

(三种净观者。即奢摩他之静观。三摩钵提之幻观。禅那之寂观也。随学者心。精习一观不
可兼学他观也。此精习心。若不放逸。渐渐增进。可證。圆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圆觉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欲求无上道
 先当结三期
 忏悔无始业
 经于三七日
 然后正思惟
 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静
 三摩正忆持
 禅那明数门
 是名三净观
 若能勤修习
 是名佛出世
 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忏
 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
 佛境便现前」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
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
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

(赞佛于前十一章演说圆觉妙义开悟众
生皆是不可思惟不可拟议之事)。】

世尊。此大乘教。」

(谓此圆觉大乘经教)。】

名字何
等。」

(请问此等教法是何名字)。】

云何奉持。」

(请问此等教法如何受持)。】

众生修习得
何功德。」

(请问众生修此教法获何利益)。】

云何使我护持经人。」

(请问如何使我
卫护受持此经之人)。】

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请问此圆觉经教流传分布至于何处)。】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
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
251-B¶ 第 166a 页 X10-0166.png
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
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

(佛谓此圆觉经教。无
数诸佛。悉皆如是宣说)。】

三世如来之所守护。」

(佛谓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悉皆
守护此经)。】

十方菩萨之所归依。」

(佛谓法界诸菩萨等。无不敬信此经)。】

十二部
经清净眼目。」

(佛谓此经清净明了。为十二部经之眼目也。十二部经者。一名修多罗。二名祗夜。三
名授记。四名伽陀。五名优陀那。六名尼陀那。七名阿波陀那。八名伊帝目多伽。九名阇陀伽。十名毗佛略。十一
名阿浮陀达磨。十二名优波提舍)。】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
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
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佛谓此经有此五名。汝等菩萨。应当
受持)。】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此经独能显示佛境。唯佛宣说。曲尽其妙)。】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
地。」

(若依此经修行。渐渐增进。必至佛之地位)。】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

(此经名为顿悟之教大乘之法)。】

顿机众
生从此开悟。」

(利根众生。有圆顿之机者。皆因此经。而得开悟)。】

亦摄渐修一切
群品。」

(钝根众生。须假渐修。而此经教。无不圆摄)。】

譬如大海不让小流。」

(大海者。喻
顿教大乘。不让小流者。喻能摄一切渐修之法)。】

乃至蚊虻。」

(此喻渐修众生)。】

及阿修罗。」

(此喻顿机众生)。】

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此喻顿渐之徒。修此经教。悉得圆满)。】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
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以至多之宝布施者。其福
报有尽。闻此经义而修證者。其智慧无穷)。】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
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阿罗
汉果。盖是小乘之法。此经与偈乃是大乘之教)。】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
251-B¶ 第 166b 页 X10-0166.png
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
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闻此经名。
深信不疑者。盖曾于无数佛处。种诸福慧及诸善根方得闻尔)。】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

(佛令菩萨卫护将来如是信心修行之人)。】

「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障碍觉性之事。皆为
恶魔。非其同志之人。皆为外道。今菩萨护持此修行者。不可令此二害恼彼身心使之退转)。】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
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
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
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

(此诸金刚欲守护受持此经之人也。决定大乘者。谓此大
乘经教。乃决定成佛之义)。】

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
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

(金刚又欲守护道场内修行此等大乘法处。令修行者无
退转心)。】

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销灭。」

(金刚又欲守护其家。令无灾害)。】

「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办道资粮。常令不阙)。】

「尔时大梵王。」

(圆觉疏曰。即初禅天王也)。】

二十八天王。」

(欲界色界无色界。共有二
十八天。每天各有一王。其号曰四王天王。忉利天王。夜摩天王。兜率天王。化乐天王。他化自在天王。梵众天王。
梵辅天王大梵天王少光天王。无量光天王。光音天王。少净天王。无量净天王遍净天王。福生天王。福爱天王
广果天王。无想天王。无烦天王。无热天王。善见天王。善现天王。色究竟天王。无边空处天王。无边识处天王。无
所有处天王。非非想处天王)。】

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
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大梵王等。皆欲守护受持此经之人)。】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茶。」

(圆觉疏曰。吉槃茶者。亦云鸠槃茶。食人精血其
疾如风。变化稍多。住于林野)。】

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
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
251-B¶ 第 166c 页 X10-0166.png
卫。令不退屈。」

(诸鬼王等亦欲守护受持此经之人)。】

其人所居一由旬内。」

(藏经曰。一由旬者。四十里也)。】

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
微尘。」

(为护法故尽其威力)。】

「佛说此经巳。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

(八部者。一天神。
二龙神。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

及诸天王梵王
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御注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下(终)
* No. 251-B

今上皇帝御注圆觉经。赐临安府径山。被
旨流通。而福州双柏庵白莲社诸比丘等。得所拓
本。恭睹
圣制。各深庆幸。谨命工锓板。仰祝
圣寿无疆。 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一切有情同證圆觉。
淳熙戊
申季夏初吉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