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
卷三 第 37a 页

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卷第三
沙门凊远 述

「〔疏理绝修證〕」

觉性平等初无圣凡安有修證是故
经云性自平等无平等者约有垢染说名众生对离
幻垢说名菩萨于实相中实无若干之相故知圆觉
本性绝于修證也。】

〔非性性有〕」

疏云非性前五性及
轮回差别之性。】

〔性有〕」

者差别之性皆有圆觉如金
刚法身非相好相好非不法身喻中金非师子有金
修者随也谓此觉性不守自性随诸差别性起差别
性起时金觉性起觉性平等无取證者如眼自不见
眼。】

〔疏智似阶差〕」

圆觉无證对机说證以能證之智
造所證之理未忘能所之相故分阶降之别非实有
卷三 第 37b 页 X10-0037.png
阶差之相故云似也。】

〔众生迷倒〕」

若无迷倒则无一
切幻化既有迷倒起妄功用乃有差别。】

〔疏觉前前
非名后后位〕」

机修證既无阶差今明差别之相有
凡贤圣果之殊且初凡位则息妄显真于净起解计
心在净而不自在谓上根凡夫闻法觉悟所證未极
故名凡位二贤位则见前凡位净解为碍能断于解
碍犹有觉碍之病以所觉是碍能觉亦碍既前觉前
非能觉亦非也故经云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
觉名为贤位三圣位则能觉前解碍觉碍二俱是碍
则照与照者同时寂灭如智平等无能所相也故经
云碍巳断灭无灭碍者名为圣位四果位则前之诸
位见有所觉能觉之殊是则犹为障碍此则照了境
由心现元是自心本自知觉不必知上起知一切诸
法皆同真实无所障碍故经云一切障碍即究竟觉
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法犹如虚空
名为果位如上四位对机说證名为依位渐證展转
觉前前之非展转證后后之位即论中逆次约息除
生住异灭四相粗细寄显反疏四位以明始觉分齐
是故此经四位与彼四位泯齐是同。】

〔疏况妄忘起
灭〕」

前即依位渐證此即妄心顿證由前就机既有
深浅今恐人分别悟入无期故示圆顿安心于觉成
真随顺先是随相此当离相。】

〔经云一切菩萨乃至
随顺觉性〕」

经云但诸菩萨此云一切菩萨然义亦
无别下释此忘心顿證文有三今初忘心入觉又二
卷三 第 37c 页 X10-0037.png
今初指示妄心文云。】

〔居一切时不起妄念〕」

(妄念者攀缘取
著别法也有念则违觉故今不起)。】

〔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若求真舍妄犹弃影
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影灭)。】

〔住妄想境不加了知〕」

(境从心现元是自心若加
了知非幻成幻且心体本自知觉何必更加了知知上起知名为加也)。】

〔于无了知不了
真实〕」

(能知既寂即真实知真实即知谁知真实如眼不自见刀不自斫)二依法顿入
经闻此法门至随顺觉性疏云闻此方便心无疑惑
(信解无惑故不惊怖)体达分明任持领受则坦然合道然此文
即教示安心于觉乃学人之急务故具引下疏注释
之耳经云当知至一切种智成就一切种智则同于
佛佛于真觉圆明具德行者示尔一切种智由此而
得名为德等圆明无位之位问起信亦具四位与此
泯齐是同彼是终教岂与此顿教同邪答今古异说
或云无位者无彼因位(谓前三位也)之位者有彼果位也
或云不同终教次第地位故名无位直从凡夫入于
四位故名之位或云通终顿二教圭山云显说惑障
勤修观行阶位胜劣全同起信等宗则是终教依位
渐次故名之位忘心顿證即是顿教不局地位故名
无位今谓起信于生灭门寄四相粗细以显返流四
位以明始觉分齐然始教正说四位但不知从真而
起起信说从真而起四相故返流则成于四位以是
生灭门明始觉分齐即是终教始觉同本无始本之
异亦即顿教由是贤首为正终兼顿(晋水文□)圭山亦正
终兼顿若释论只作顿门故云今经四位与彼四位
泯齐是同然无位之位者如释论云杂乱住即分流
卷三 第 38a 页 X10-0038.png
楞伽亦得言有地位亦得言无故云寄言显位或寄
显无位清凉取无义云顿教无位即理绝修證圆觉
理体不容地位故行人所造力有不等似分阶降即
智似阶差然。】

「〔理绝修證智似阶差〕」

上显非二义良由随相即离
相故而云无位之位不同馀经实有地位也况妄忘
起灭者即进显智似阶差中妄忘起灭谓依位之妄
心妄心之依位是为无位之位故第十钞云凡贤圣
果等级行相遂与始终说之知非是令佗作此解行
若是后段即教示令如此安心用意不是傍说巳历
之事(后段者即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又钞三云修證地位并五性差
别法相宗旨趣以兹钞證即知依位渐證同前五性
之文皆前教行相但举之令知故知非顿教实有地
位如下文云此经地位一一离相又如随顺觉性下
注云此经不局地位故不标人既云不局地位故知
顿教无位也之位者即傍说巳历之事耳问下文云
依位渐證即终教忘心顿證即顿教岂非通终顿邪
答约教配之依位义门与终教是同今以顿具渐门
之义故皆是顿教也只如前引钞云修證地位并五
性差别法相宗旨趣亦是配同始教相宗其义即顿
门所具耳又依位渐證正同华严先以差别因果同
于前教忘心顿證同彼后以平等因果融之即圆融
之行布以此经凡位入时即入贤圣果位同彼行布
不碍圆融也鞭挞辨若馀经则不然是故妄心顿證
卷三 第 38b 页 X10-0038.png
疏文指同华严行布圆融也。】

〔鞭挞〕」

辨疑误破云古
本云鞭捶大钞云不劳打著齐师不合改捶为挞今
谓捶者击也挞打也若顺大钞不劳打著挞字亦无
害也。】

〔駃马〕」

音决駃騠良马也生七日超母又音快
日行千里曰快马。】

〔唯念宝性〕」

本论问中云唯念真
如答中云虽念宝性次云虽念真如今次二唯字刀
笔之误然义亦可通。】

〔以垢无量〕」

前文举喻以答。】

「〔如是众生〕」

下即正合此则委释须修行之所以。】

「〔若人修行〕」

下出善法之所以云顺真故。】

「〔愿说一切方便并修行人〕」

上句问所修之行下句
问能修之人。】

〔无上妙觉周遍十方于诸修行实无
有二〕」

此明称性之行谓色心不二凡圣无差皆依
觉性故平等无二故经云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
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
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随机之行根性
万差教亦无量圆摄所归三门收尽。】

〔泯相诸神观〕」

【经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先了悟
身中净圆觉性故故云净觉心取静为行凡夫用妄
心菩萨用觉心觉心初建力尚尪微理宜取静安详
方能展照论云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不依
气息形色见闻觉知当知唯心无外境界等不依诸
相以静澄心诸念不起故云泯相澄神。】

〔奢摩佗〕」


翻止即定之异名寂静义也谓于染净等境心不妄
缘故又止即定之初门。】

〔起幻销尘观〕」

因起幻智以
卷三 第 38c 页 X10-0038.png
除诸幻八万尘劳称真清净云起幻销尘。】

〔三摩钵
提〕」

亦名三摩钵底此云等至等持之中能至胜位
故又等谓齐等离沈掉故至谓至到到胜定故。】

〔绝
待灵心观〕」

非关真妄不对有空直照灵知而为观
行故云绝待灵心。】

〔禅那〕」

此云静虑即虑而静故无
散动定也即静而虑故非无记慧也定慧均等故名
静虑。】

〔非觉违拒至非觉入故〕」

但以妄想执我故不
能入。】

〔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


入即不信解行非觉能入若觉能入不入之时应觉
违拒如人自不断命爱身断身则违爱是故贫苦保
命不自断也。】

〔众生生无慧目〕」

有我不觉我如眼不
自见眼。】

〔赞喜谤瞋〕」

赞喜谤瞋以验我经云赞叹彼
法即生欢喜诽谤彼法便生瞋恨。】

〔四相〕」

此经四相
虽名同诸教而行相深密从粗至细展转难除若诸
经则迷识境谓金刚四相等以自体为我相计我趣
于馀趣为人相计我盛衰种种异相续为众生相计
我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为寿者相此约三世横论无
浅深之别若断此者除我执證初果若此经则迷智
境一认證为我二悟我成人三了迹迹生四潜如命
初一为总后三为别一道竖论约观行修證以智證
理能所难忘故有四相即上根凡夫除此四相即除
我法二执便超识境即发心住同彼渐教登地金刚
事苑云二种四相俱是迷境所起约惑约体不同故
分识智无非我相此经双具今谓不然具如下文(当卷)。】
卷三 第 39a 页 X10-0039.png

「〔不著二乘乃至心常清净〕」

经连上文云不著声闻
缘觉境界巳上皆正知见人之顺行乃至巳下逆行
经云虽现尘劳心恒清净虽有妻子常修梵行即注
中不著凡夫也。】

「〔当求一切正知见(云云)心不住云云〕」

者家等正知
见人之义非经文也如疏云善达觉性不因修生决
择无疑名正知见。】

〔心不住相〕」

者离凡夫烦恼境界
谓不住色心等。】

〔一作病〕」

经若有人言我于本心作
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疏
云谓思惟揣度计校筹量兴心运为拟作行相终诸
善业营众福田于多行门随执其一托此一行欲契
觉心既是造作生情岂合无为觉照故说为病。】

〔欲
求圆觉乃至圆觉非作得故〕」

经云欲求圆觉彼圆
觉性非作得故然恐圭山别有深意而乃至不然不
应以乃至二字替彼性二字也病科云生心造作任
意浮沈止息忘情灭除心境疏云心病无边要唯此
四随有其一即不堪为师是故经云彼善知识应离
四病经若有人言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
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
任有故说名为病意云生死本空更何所断涅槃本
寂何假修求不厌不欣无起灭念好事恶事一切不
拘逢饥即餐遇衣即著睡来即卧兴来即行此则放
纵不拘任彼一切即成无记宁契觉心故云非任有
故三止病经若有人言我今自心永断诸念得一切
卷三 第 39b 页 X10-0039.png
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
病生心恐非随情虑失故此止息妄心欲求合觉宁
知觉性本无妄念可止又况真本无念念既乖真性
本无止止巳违性故云非止合故经云动念息念皆归
迷闷止病之谓也又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止病出
体之谓也四灭病经若有人言我永断一切烦恼身
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
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前但止息妄
念令寂此则计于身心根尘本来空寂烦恼之本即
是身心若执身心烦恼何断断尽烦恼空却身心根
尘何有拟将此心欲求圆觉是不可得良由觉体圆
明不唯寂灭灭惑住寂岂得相应故云彼圆觉性非
寂相故然此四行随落一门则知是病而有二意一
四中皆无观慧二但以率心偏住一行不能广穷圣
意执一为圆是以经文总诃为病若能四皆通达不
滞一门即此四中并皆入道虽作种种行元来任运
清闲虽顿觉身心本空习起还须息灭又须常冥觉
体不得取四为心净名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

「〔道场加行下根修證〕」

圆觉菩萨问云我等今者巳
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
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佛
答云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
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乃至当立期限
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
卷三 第 39c 页 X10-0039.png
居谓令施设形像具云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
来常住之日悬诸幡华经三七日乃至过三七日一
向摄念若经夏首三月安居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
彼所闻等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科云诫取
邪證解其所信终其所解證其所终今明證得境界
若非本所信等法即不应取经文三观之后一一如
是诫之。】

〔别习者若修奢摩佗乃至静极便觉〕」

次文
云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乃至能
知一世界百千世界众生心念若修三摩钵提先当
忆想十方如来次文云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
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薰成种若修行
禅那先取数门至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
如目睹所受用物是名三观初首方便用数息观门
治诸观由依息调心故了知心中生住灭念乃至于
行住坐卧悉见悉知乃至超简万物非唯能知雨滴
也。】

〔是名〕」

等者钞具引一观经文连次是名三观初
首方便此二句乃是答三观之文钞从简故连次引
之。】

〔遍循三观至如来出现于世〕」

三观虽各有證相
理实遍脩方契圆觉三观既备则万行巳圆故就此
人巳名佛出又即此人本觉离念名为佛出互习三
观有人色相所碍空静之观难成先观色幻幻即全
空静观方成有人实色碍心难修幻观先知其体本
无而不妨睹相假幻之观方成有人修中难成绝待
先知假全空而无假空全假而无空空假俱无绝于
卷三 第 40a 页 X10-0040.png
对待方成寂灭乃至先后绮互随宜学之。】

〔疏业障
惑障而销亡〕」

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即业障销亡先
断憎爱嫉妒谄曲即惑障销亡。】

〔成就慧身〕」

华严经
云知一切法即心自在性(静极也即觉佗)成就慧身(觉遍)不由
佗悟(自觉)觉法自性即名为佛见夫心性岂有自佗寂
而能知名为正觉。】

「〔疏闻五种名超刹宝施福〕」

闻名得福故举宝施以
为喻。】

〔疏说半偈义胜河沙小乘〕」

宣说生慧故举罗
汉以为喻。】

「〔得意者无一二〕」

大钞云得意者一二对上千万于
文大钞为优今钞云无一二愈见难得其人于义不
妨甚善。】

〔能立与能破〕」

等因明立诸量现量比量圣
言量比量有三一自比量如萨婆多立无表色为实
色谓自立义令佗解了二佗比量于佗立中出宗因
过如大乘破彼云汝无表色非是实色许无对故三
共比量于佗立中出比量过能立能破现量比量此
四各有真似故成于八一对敌申量三分圆明(分即支也)
开晓于宾故名能立(以宾为佗以主为自)二斥量非圆弹支有
谬示悟于主故名能破即释第一句谓自悟悟佗三
对敌申量三支阙谬非晓于敌故名似立四妄斥非
圆弹支有谬不悟于主故名似破即释反似唯悟佗
(情中谓悟佗理实非也)五如云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以
从缘合即无性故无性之性是所證理如是知者是
正智生是自相处转名真现量六如云色是无常知
卷三 第 40b 页 X10-0040.png
从缘生刹那灭故故是无常此藉因缘相应智起是
真比量即释第三句谓自悟悟佗七一切色法众缘
和合故揽众徵以成名一合相如是见者是有分别
智于义异转故名似现量八色法无常计之为常以
相续覆故即似因智起计之为常即相违解起名似
比量即释反似唯自悟(情中谓自悟也)演义(十九二十五)。】

〔依文
熟记而扬于人〕」

大钞云宣扬于人宣字为正。】

〔宝
性〕」

佛性论坚慧菩萨造宝性论天亲菩萨造佛性
论并释如来藏经菩提资粮等论有本云思益资粮
今谓菩提为正。】

〔义理隐匿〕」

大钞连次云空有卷轴
在经藏中若依大钞则了义匿于龙藏之义显然依
此亦通不甚利害。】

「〔仲虺(许鬼反)之诰〕」

商书也商放桀于南巢仲虺作诰
康诰等皆尚书篇名也。】

〔竺坟〕」

坟者典坟三皇之书
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圣人在唯文藉之在如坟之所
在故云坟五常之书谓此之五典言常道也夏商周
之书谓之诰虙牺始书八卦结绳之政八卦之说谓
之八索(所白切)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即上古帝王遗
书也。】

〔兼覆疏讲〕」

或云大钞无此一句况在俗不应
覆讲今谓见遥禀书在俗亦自覆讲知此不妄也。】

「〔筌喻言诠蹄喻名教〕」

或云次文云蹄喻言筌喻象
此与下文相反甚极有妨大钞无此二句此应多却
当削去之今谓不然此二句乃释疏中俱溺筌蹄也
若就疏文故当如此指配二俱可妄无害大旨次文
卷三 第 40c 页 X10-0040.png
约周易略例指配亦当如是也。】

〔注言后象生象后
意生〕」

大钞辨疑误新本略钞俱曰言从象生象从
意生今书略例全文及唐璹所注云夫象者出意者
也(立象所以表出其意作其言意显明其象若乾能变化龙是变物欲明乾象假龙以明乾欲明龙者假言
以象龙龙则象意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象以表意言以尽象)言生
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若言能生龙寻言可以观龙)象生于意故
可寻象观意(乾能明意寻乾以观其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意之尽也
象以尽之象之著也言以著之)然今详唐注谓言能生象象能生意
以后字为正若本经别注云言从象生象从意生大
钞等为据如云制人制于人制人者巳能制人巳为
主制于人则巳受制于人人为主今言生于象象生
于意者谓言于象生象于意生依此以从字为正然
于此二有取舍者宁取从字。】

〔解曰以蹄喻言以筌
喻象〕」

唐璹之注略例此即彼所注也。】

〔注应物为
徵〕」

徵兆也。】

〔何必坤乃为牛乾乃为马〕」

天乾于物
配马地坤于物配牛艮狗巽鸡坎豕离雉震龙兑羊
即八卦取象。】

〔注巧推六位〕」

即乾三壬三甲坤三癸
三乙艮六丙巽六辛等巳上据易前六位图若据略
例云夫位者别贵贱之地待才用之宅也爻者守位
分之任应贵贱之序者也统而论之爻之所处则谓
之位卦以六爻而成则不得不谓之六位而成也。】

「〔糟粕〕」

本经粕音魄马云烂食曰魄谓魂魄也一云
糟烂为魄又普各反许云巳漉粗糟曰粕今钞云酒
糟麻粕也所用后义。】

〔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
卷三 第 41a 页 X10-0041.png
贵者意也〕」

所以署书贵宣于语所以宣语者贵表于
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随从也意之所出
从道而来道非声色故不可以传说。】

〔故视而可见
者形与色也〕」

云云至得彼之情目之所见耳之所
闻莫过形色名声得尽也世人不达至理以谓形名
声色足以尽大道之情实。】

〔注得彼情唯忘意〕」

本注
云忘言大钞亦云忘言今以忘言为正然取前注所
贵恒在言意之表忘意亦通。】

〔斲轮徐则甘而不固
疾则苦而不入至有数存焉于其间〕」

徐缓也疾急
也数术也斲轮失所则不固不入得其宜则口不能
言也故扁之术不能示其子子亦不能禀其教故老
不免斤斧之劳欲明至道之深玄不可传授故寄桓
公轮扁略显忘言之致耳。】

「〔受得此圆觉经读之两纸以来不觉身心喜跃无
可比喻〕」

或曰智者至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
来于是大悟即此是悟门圭山止言读之两纸巳来
身心喜跃悟门在甚么处对曰即此是悟门况法无
门户悟而入之者即是悟门如击竹观桃之类是也
而先贤古德悟门不一岂得同哉。】

〔良由此经具法
性法相破相三宗经论南北顿渐两宗禅门又分同
华严圆教〕」

普眼二空观及显尘识界一一清净如
大般若五性差别修證地位如法相宗道场加行下
根修證顿悟渐修同于北宗其馀可见。】

〔研精覃思〕」

(覃徒含切及也延也)。】

〔亦未敢修疏纶绪〕」

大钞云条流纶绪大
卷三 第 41b 页 X10-0041.png
钞似觉义长然此钞义亦可通下文有再修为疏之
言也。】

〔三年夏中方遂功毕〕」

此云夏中大钞云夏终
下文云三年秋冬方得终毕据此又应多一夏字虽
无甚利害亦要前后相属耳此义如前释本起因中
所释前钞不见所释本起最初之心便指下疏却是
下疏云夫求果者必观于因因若不真果还是妄如
造真金佛像先须辨得真金成像之时体无增减正
当此义此中所指前文者不可得而考之也或云前
文义亦有之或云上下道理是同故指之也辨疑误
云今指前钞者有失检对大钞亦然。】

「〔注下虽具引讲时但标初两句即得也〕」

详此注而
大钞具引下文故云讲时但标初两句即得此既除
之只存两句不用全文故知此注理不当也全文云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云云想校勘率易若
以名可名为欲两句亦无害也注当如本注云当以
注安巳本注云安民注方可本注云不可然依本注
颇善。】

〔彼经义诀云云〕」

大钞云诀义云五蕴诸行从
因缘生缘会即生缘离即灭次云夫生必灭灭巳更
生灭灭无生灭生无灭今钞缺于缘会即生及灭灭
无生二句依大钞补之庶得文义稳畅依此从略亦
无害也。】

〔诸行无常〕」

色心等殊并是有为法体故名
为行。】

〔佛赞纯陀〕」

此云妙义纯音准涅槃云凡是有
心定当作佛彼是渐教今何用之答心同佛心顿渐
无别。】
卷三 第 41c 页 X10-0041.png

「〔一切种智〕」

即诸佛究竟圆满果位之智种即种类
无法不通之义世出世法无不了知故亦名无障碍
解脱智权实自在故亦名一切智智又大品云一切
智即声闻道种智即菩萨一切种智即佛佛兼前二
亦含根后二智大疏五十八。】

〔展转五重推寻度生
之行始自多闻故也〕」

此五重配五地后后起于前
前中三能所起后四并为佛智之因一无障碍解脱
智即佛无碍智二是八地如实觉三是四地无行慧
四是三地禅定五亦三地多闻然佛智之因乃通十
地偏举此三者三地闻修近所行故四地是慧增之
首故八地无功用之初故。】

〔厌离一切有为云云〕」


有三句即是三因此一句是离妄想因。】

〔悯念一切
众生〕」

是不离一切世间因。】

〔知一切智智〕」

是发精
进因初后是智中悲以悲智为因能求于方便大经
疏五十八欲依如来智慧救度众生一切智智即是
佛智欲修将有益之智救度可悯之众生作是思惟
思求方便摄行。】

〔随在烦恼大苦之中〕」

即惑业苦经
文阙于业字。】

〔一切法如实觉〕」

注。】

〔觉一切法至由此
故方便能断惑起用也〕」

八不动地无生法忍觉一
切法皆如实性觉实性故方能断惑然以大疏照之
由字之下少一觉字方字之下多一便字。】

〔无行无
生行慧光〕」

色心等殊是有为法体故名为行四地
菩萨了自佗同缘生无性成无分别此慧非定不发。】

「〔禅善巧决定智〕」

善巧者得三地满胜进分禅故决
卷三 第 42a 页 X10-0042.png
定者于四地中决能发慧故。】

〔菩萨如是观察云云〕」

【蹑前标后。】

〔日夜惟愿闻法喜法云云〕」

如是十种求
法行前三约听闻时次三约自佗利时顺法则自读
佗说顺所闻法思之后三约修大钞四十云初三唯
闻次三通思第七唯思后三唯修又望后厌分此十
种俱是闻慧。】

〔菩萨如是勤求佛法云云〕」

况舍外财
故内外财无不能舍双舍内外无有恭敬而不能行
云云内财敬事。】

〔若闻一句未闻之法云云〕」

轻财重
法彼注经疏此与前况舍外财互却以轻财轻位义
相类故。】

〔注及轮王位云云〕」

轻位重法具云若闻一
句未曾闻法生大欢喜胜得转轮王位云云注。】

〔若
有人言我有一句未闻法乃至火坑云云〕」

甘苦重
法云云者具云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
菩萨行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思
念假使大千世界大火满中尚欲从于梵天之上投
身而下况小火坑而不能入然七仞之言非本经云
耳应别有据。】

〔如是求法云云〕」

正修行因。】

〔乃至于
空闲处云云〕」

摄心安住菩萨住此发光地时即离
欲恶不善法住初禅。】

〔相传路逢罗刹之事〕」

阿难请
问世尊罗刹面白何也佛言罗刹畏日光故唯背日
行以不见日故面白阿难后因路逢罗刹被之所逐
偶思佛语遂向日行得免难焉故说偈云勤向第一
(云云)或云是佛因地之事今钞则云相传路逢罗
刹之事异出不可拘也。】
卷三 第 42b 页 X10-0042.png

「〔一百一十城〕」

疏云百城求友即言其大数也友必
依城或一城值多友或一友历多城正云一百一十
城表十地等觉一具十故。】

「〔端倪〕」

出庄子彼注云端绪也涯也倪畔也。】

〔六年
于东都再讲〕」

襄阳讲罢暂往东都逦迤欲拜觐疏
主遇夏且止永目寺襄阳徒众寻访于是再讲。】

〔昼
夜不离前后虽于诸寺讲传〕」

对古本多一前字若
云昼夜不离前后则使虽于诸寺讲传与初二年专
事疏主同时也今云后虽于诸寺讲传方见初二年
专事疏主昼夜不离两不同时耳然若云前后虽于
诸寺讲传义亦可通。】

〔泰恭断臂庆法〕」

泰恭者即圭
峰之高弟得法喜乐不惜支分既申上疏主疏主清
凉国师批示云泰恭断臂重法情至加其恳祷然半
偈亡躯一句投火教有文矣意存身外有重法之宝
尔宜诫之后学勿使效之当断其情虑勿断其形骸
当斩其妄心母斩其支分则浅识异学安其所不惊
视苟俗无发肤之诫则玄化不广而自博矣。】

〔孟浪〕」

【出庄子齐物篇注云率略也。】

〔然仲尼倾盖〕」

然者生
起下文。】

〔不面而传〕」

未知有也倾盖即驻车也家语
孔子之郯遇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甚悦谓子路
曰取束帛以赠先生。】

〔伯牙绝弦〕」

子期云丧伯牙绝
弦列子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
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
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吕氏春
卷三 第 42c 页 X10-0042.png
秋曰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为世无
足为鼓者(绝情雪切又子悦切)。】

「〔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云云〕」

五百声闻得记欢
喜悔过自谓巳得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人得少为
足。】

〔譬如有人至亲友家乃至到于佗国〕」

今钞云至
于佗国义虽不远若依本经当用到字。】

〔法合可知〕」

【下法合云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今发一切
智心而寻忘失不知不觉。】

〔系珠有二说一约结缘
释〕」

结系也约系珠时此约事也天台宗云十六王
子覆讲法华大乘之缘系珠之始也故经云为菩萨
时教化我等圭山云五百受记即华严五百声闻也
即始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时系也宗途之别释
义少殊佛意多含在人消释。】

〔烦恼心中闻熏为醉
酒〕」

禅源诠云五百受记即华严五百声闻以聋盲
如醉也与今钞小异。】

〔證小涅槃不求大果〕」

唯以大
小对简彼经比比皆然约事唯破二乘实灭故以大
乘即一乘故。】

〔以因易果〕」

三乘之果无非佛因汝等
所行是菩萨道。】

〔二约天真本性释〕」

此约理也天真
本性即本觉也。】

〔为衣食调伏故艰难〕」

到于佗国为
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曾闻疏主大钞云初遇
遂州和尚禀学禅门今逢疏主和尚即是再逢又云
若约宿种二师皆是再逢今钞不然者彼是大钞故
须当广叙此是略钞意在弘教故唯叙疏主。】

〔若非
释迦降迹出现演说〕」

既是释迦出现演说此门何
卷三 第 43a 页 X10-0043.png
言舍那为说主耶此约现相一代教法无非释迦所
说故。】

〔故智论云假使顶戴经尘劫云云〕」

此偈演义
谓引地经虽曰地经之偈智论用之今别智论辨疑
误云即地经非智论者然圭山岂不知是地经耶。】

「〔孤穷困迫〕」

注。】

〔又一事不得即一切为孤一中不得
含一切为穷〕」

本疏注云无父曰孤涂尽曰穷任重
无赞曰困强力所逼曰迫现报巳受不可救拔故云
无救当报因招无善为依故云无依今注即疏外之
义故云又也。】

〔不得一即一切〕」

者处三乘则一相孤
门即指释迦所说随机权教耳然今则钞云即为孤
多却即字又既不用本疏之注又字似无用。】

「〔由见般若破相〕」

破相之言通后诸教非但始教克
的言之即真空观之旨趣八部无相大乘之极致或
因见此破相之说决谓金刚祇作始教者不知其可
也。】

〔令讲者尅意记持经文以将释于此疏〕」

辨疑误
云应记持疏文将释于此经无以经释疏之理必传
写之误今谓由纶贯故记持经文于疏解释义有所
归谓之记持经文以将释疏非谓以经消疏也或云
用经为疏复将经释疏祖意多含斯言互善。】

〔五部
律等〕」

昙无德部萨婆多部弥沙塞部迦叶遗部婆
粗富罗部初即四分二即十诵三即五分。】

〔长庆三
年夏于丰德寺因听次采集律文〕」

辨疑误云次前
云长庆二年于丰德寺纶贯华严教逢斯典处钞云
长庆元年正月居草堂寺绝迹息缘二年春率愚为
卷三 第 43b 页 X10-0043.png
疏三年夏中功毕方为疏解处乃云三年秋冬修疏
终毕何得自叙年月居处如是相违此不可和会矣
今谓草堂丰德同在一山有何不可所叙年月但言
大槩岂得略不从容专于一邪此皆现量据实而叙
初非渊邃法义之难明于此自不必疑者自叙行事
终不虚也。】

「〔摩尼梵语此云如意〕」

释论一道赞释有三义一即
诸佛舍利法欲灭时变为宝珠利益众生如千岁冰
化为玻瓈珠二或金翅鸟王命终之后身从火化唯
心独存变作如是珠三或龙等福力自然显现此珠
能生海宝。】

〔不如此经一道顿入乃至烦恼冰销妙
用神功一生可获〕」

上是其宗乃至烦恼冰销巳下
是趣。】

〔若约文义富博乃至以投顿悟初机即不如
圆觉〕」

然华严无法不持无机不被今云指体以投
顿悟初机但取投一类顿机之初心者无偕此经以
彼华严初心之流造次难入故然评兹钞意此经与
华严皆被顿悟之机但拣初心以异华严耳或谓此
经属三乘者机教相须岂得机被圆顿教属权乘乎
既云唯被机不共教明矣岂曰同教乎或曰是异时
三乘意又在青山外正同南宗顿旨谓之方便其可
得乎。】

「〔箴论赞颂〕」

箴者规也戒也刺也馀可准知。】

「〔疏禅兼顿渐〕」

钞顿渐者南宗及天台止观妙旨也
大疏云禅兼南北大钞云南北者两宗禅门中妙旨
卷三 第 43c 页 X10-0043.png
也或云大疏云南北钞云两宗疏钞不别略疏云顿
渐钞云南宗及天台止观应改南字云两宗方备南
北两宗今谓不然大疏钞以北宗之渐禅摄天台止
观略疏钞以天台止观摄北宗之渐禅盖北宗天台
皆渐故行相是同互举之耳足见圭山意度深远。】

「〔疏中所立章门二十三科多历五教故云具性相
也〕」

既历五教合具三宗由疏文窄故以性摄于空
宗如云性相二宗元出彼方盖未摄之耳。】

〔其三观
诸轮道场加行周备南北禅门及天台观门〕」

大钞
云周备北宗禅门及天台观门或云今钞多却南字
宜从大钞以次文牒南宗及天台虽亦自具顿悟渐
修等乃是举为伏难若指南宗为顿悟渐修则不举
此伏难也今谓不然若如其说者亦应多著及天台
观门五字也以文中双牒彼二宗故当知三宗皆具
顿悟渐修之义今钞牒彼二宗云虽亦自具顿悟渐
修故(然有通有局)若约通意三观诸轮等顿悟渐修之义
周备三宗(略钞取此)次约局意拣云南宗不名为渐以彼
渐修之义隐密故天台不名为顿以彼虽有顿理属
经论义相故此则三观诸轮等顿悟渐修之义正唯
北宗之旨又略疏云禅兼顿渐渐唯北宗若纵之取
其通意备于三宗故钞具之大疏云禅兼南北北唯
秀宗渐取其局意不备南宗故钞略之是故二钞各
顺疏释。】

「〔疏以传强学〕」

钞用巳字巳者巳传于强学疏用以
卷三 第 44a 页 X10-0044.png
字以者用也用传强学义俱下通疏钞互举耳。】

「〔是十力中三种力所知之境初即诸根胜劣力谓
信进念定慧五根有上中下故云胜劣〕」

诸根胜劣
力有五如地经所说五根者是也然信根者以四谛
为所缘之境进根者于谛生忍巳精进修习故念根
者进巳不忘修习故定根者既念巳心冥一境故慧
根者心既得定起于拣择而修习故。】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于天地〕」

是故知天文地理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遗范法也围周也备也谓圣人
当法天地之化而周备其理。】

〔乾知太始坤作成物〕」

【乾天阳之气物始在气故云知始坤地阴之形造作
成物初始无形未有营作故但云知巳成之物事可
营为作。】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音异易略也无所
造作以此为知故曰易知简省也简省凝静不须繁
劳以此为能故曰简能馀义如注。】

〔易知则有亲〕」


意易知则相知亲故曰有亲。】

〔易从则有功〕」

于事易
从不有繁劳其功自就重说坤以简为能于事简省
则易可从此论圣人法乾坤易简则有所益也。】

〔有
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物既和亲无相残害故可
久事业有功则积渐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
则贤人之业〕」

贤人之德能养万物能使物长久功
劳既大是贤人之事业。】

〔注圣人不为〕」

圣人显藏用
唯见生养不见其何以生养其犹日月见其照临不
知其何以照临此乃圣人用无为以及天下也。】

〔注
卷三 第 44b 页 X10-0044.png
德业既成则入于形器故以贤人目其德业〕」

德业
未成为犹虚无德业成能覆被于物在于有境是入
于形器以贤人亦事在有境故可久可大是以托贤
人以目其德业然行天地之道总天地之功乃圣人
之能事非圣人莫能行也。】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此明圣人能行易简之化则天下万物之理并得其
宜矣。】

〔释曰既合天道而化易简也〕」

天字即大字以
上所引系辞易简配天地故韩注亦云拟范天地今
释易简不应只云天道又次引道经證云大道甚易
行等是则刀笔之误耳。】

〔更搜精要直注本经〕」

即搜
大部疏钞之精英要略直注本经非拣大部之粗浅
耳。】

巳下钞第三。

「〔虽能所诠异终属教宗〕」

有本大钞云能所诠异属
于终教或者因而异说分能所诠是终教但明修證
是顿教有本略钞云属终教宗有本云属于教宗若
高丽印本大钞与今略钞同今谓虽能所證异终属
教宗者指前七门虽能所诠异其所诠义还属教中
所显以此生起第八忘诠證不属言教也。】

〔然因诠
得意〕」

诠者教也说也意即义意因教说以得义意
得意须妄诠因教说以显理得理须妄于言诠称理
修于观行。】

〔次辨修證阶差〕」

此之一门即是三宗被
于禅学并忘诠修證谓因前教说以会宗也。】

〔宗意
以陈〕」

此即近指宗通远指前之宗趣以字不若用
卷三 第 44c 页 X10-0044.png
巳字耳。】

「〔一教起因缘〕」

因缘二字有乎通别通者因由由缘
其意不别别者因亲缘疏故华严疏各开十义今疏
云因缘是前通意不分亲疏然疏中通别者约一代
时教对当经耳若起信疏无通因缘有十别因圭山
加缘字成十因缘(不见亲疏之别)华严疏无别因缘。】

〔疏唯
为一大事因缘故〕」

以显前说之方便虽说三乘于
一乘中分别说之法华是结会渐故指陈佛本意也
华严是称性之教最初便说故而出现本为大华严
若此经有通有别如疏所列是也。】

〔疏通谓酬因酬
请〕」

华严疏先因后缘各开十义(约因亲缘疏义)因十义者
法应尔故酬宿因故顺机感故等缘十义者依处依
主依请人等并是当经教兴因缘酬因者酬因地之
行愿此唯华严酬请者于中复分通别梵王请为通
即一代时教圭山约三义不通华严以华严不逐机
故刚藏等请为别局于华严若此经唯以十二大士
之请为别缘亦不分亲疏之异问为大事因缘乃论
出现酬因酬请乃论教兴何故雷同邪答在华严则
出现即华严教兴以出现唯为华严故问顺刚藏等
请即应机请也何谓不顺机邪答顺山王之机故彼
疏亦云顺机感故。】

〔别者缘是资缘助缘〕」

大钞云缘
是资缘事缘然因亲缘疏故华严大疏先明十种由
致后明十种事缘资发方可说经或者的取略钞今
谓大钞取十种事缘资发之义与助缘之意无别不
卷三 第 45a 页 X10-0045.png
必取舍也但二钞用分字若约前说酬因是因酬请
是缘亦得前字大钞用分字言分者分因亲缘疏正
顺钞中别义又用前字者取疏中前之通义就酬因
酬请之别故义亦可通然不若大钞为正。】

〔有何因
由由缘〕」

或云应改云有何因由缘由今谓大钞云
因是因由缘是所以亦是由缘二钞之意不别义极
可通不必改也。】

〔有何因由由缘说诸教〕」

者疏中通
义亦因缘合说耳酬因地之行愿谓大愿力昔行力
依愿起行行成得果方能说故愿力经如钞行力经
云往行无有边今获神通亦无量。】

〔度上中根凡夫〕」

【即大乘始教中直进人。】

〔说一乘教显三谛三德法
界法性究竟之理〕」

钞合后三故终教属一乘以次
前云说大乘教显二空理度二乘人及上中根凡夫
即是始教故况此一乘谓三谛真实理度权教菩萨
并上上根一类凡夫义亦可见问若据大钞谓说圆
顿一乘教显三谛真实理度圆机众生及地位菩萨
若尔终教岂曰圆顿邪答大小疏钞皆合后三为一
实故皆属圆教耳谓圆解佛性故云圆机众生又亦
可大钞圆顿合论故顿教独受一乘之称疏钞中比
比有此意终教含在大乘渐教中不妨法华别意在
于一乘然法华亦得称圆顿者清凉云法华是渐圆
华严是顿圆法华是渐顿华严是顿顿。】

〔度二乘人〕」

【即通大之小非愚法前大乘则度愚法二乘也。】

〔上
上根一类凡夫〕」

即一乘中直进人也对前大乘始
卷三 第 45b 页 X10-0045.png
教此机胜故而云上上言凡夫者即横来机非二乘
竖来者也此约渐教若圆顿教所被之机亦上上根
凡夫此经即十万大士当机之众圆机众生也亦被
登地诸菩萨故云及地菩萨所说之教亦三乘深浅
不同小乘三乘一乘为三乘此即三宗。】

〔诸佛唯为
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无二无三名一佛因佛
果称大因果干能令物解脱称之为事如来因此缘
此出现于世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大钞云我法俱空
为开所显真如为示理智不二为悟念念相应为入
又无念是开分明了了为示本来如此为悟迷悟不
二为入又一念不生前后际断为开照体独立为示
摄一切法为悟同一切法为入。】

〔无有馀乘若二若
三〕」

带上无有二字贯通于下无馀乘谓无二亦无
三故云若二若三。】

「〔疏泯绝果相成圆〕」

泯绝菩提涅槃二转依果相成
真实圆满果世间不破出世间无尽世间法亦破出
世间法亦有尽今言不破不尽者当体是真法故烦
恼亦然。】

〔疏注无增减〕」

钞引起信云凡夫声闻缘觉
菩萨诸佛无有增减乃至法身即生灭门中体大相
大之文至毕竟常恒即体大从本巳下即相大初体
大人虽就位凡圣不同真体随人未尝增减非前下
三句显不增减所以初凡位常也次句佛位恒也后
句双结从本下总明德相所谓下别明德相等与乃
至者超简遍照法界义等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法
卷三 第 45c 页 X10-0045.png
身问彼生灭门中义何引證顿义耶答如钞所注。】

「〔故知性本具者方为实果〕」

今但取此义耳如前文
显如来实体之德亦引之为證类例同也。】

「〔本自圆真〕」

有本大钞云本自圆具义意颇优。】

〔又
华严疏钞引智论说方广道人立空幻宗西域推为
附佛法外道〕」

彼疏云内外道有三一附佛法外道
起曰犊子方广自以聪明读佛经书而生一见附佛
法起故得此名故此总标犊子方广二宗次释方广
云又方广道人自作义云不生不灭如幻如化空幻
为宗龙树斥言此非佛法亦邪见人法演义不解今
钞多一钞字今谓玄谈云犊子部等以我法俱有为
宗似彼外道故诸部论师共推不受呼为附佛法外
道似彼诸外道所计虽殊皆立我故今钞唯取方广
道人立空幻不取犊子计我钞中亦自略释往往圭
峰通相指之共无利害。】

〔四悉檀〕」

梵语悉檀此云宗
义悉檀有四一世界二对治三为人四第一义如同
四十九具明。】

「〔疏注菩萨难意云众生本佛今既无明十方如来
后应烦恼〕」

然有难具在钞中下文云刚藏三难诸
典无文唯佛了知登地方受故佛意以此横生计度
之问不合此宗理亦难答先且覈其所难斥令勿得
此疑后约妄生计度种种取舍是轮回心非为正问
止言所问不当理耳故晓师云如有人问最先是何
人作佛此问不当理亦难答止反覈彼云汝且道最
卷三 第 46a 页 X10-0046.png
后作佛是何人耶今事不获巳以空华等喻答之但
第三难过最深故别为金矿喻以断之。】

〔先真后妄〕」

【大钞及下文科经皆云真能生妄或谓此误然义亦
可通以疑众生本佛何故后起无明正疑真能生妄
亦即先真后妄故第九钞中亦云先真后妄然彼第
九大钞不许先真后妄者彼乃纵之耳。】

〔若但用前
(空华)即拨迷悟因果之相便成邪见若但用此喻(金矿)
即似众生觉性本来不净失真常理亦成邪见故说
二喻〕」

但用此喻大钞云但用后喻二俱可通问若
尔何故文殊章单用空华喻邪答文殊章但明信解
真正语无明空故不必金矿之喻今此双喻顿悟本
无烦恼渐断惑习故二喻不可缺一又复译师巧妙
前后不妨影略耳。】

〔疏注众生即佛人罕能知知而
寡信信亦难解解亦难臻此境〕」

钞云有四重展转
难得其人大钞开难臻为难疑难了乃有五重以渐
机难起此疑故复开之以显优劣略钞不开以从简
故问今云渐机难疑难了是何地位人耶答亦难疑
难了者即终教地前机以渐机虽有利者而于此法
难信难解不能生疑故不能受此三难登地菩萨方
受刚藏之难由是大圣慈悲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腾疑启请然疑有巳起未起之别今皆含之器耶答
此经当机观行未成者能疑观行含永断故问难疑
难了是地前人能疑能了是何机器耶答此经当机
观行未成者能疑观行成就者能了何者此经当机
卷三 第 46b 页 X10-0046.png
胜者一念不生前后际断顿悟无念成佛能了此境
若观行成就能了此境者同华严信满成佛亦当起
信信根成就初发心住成正觉渐教登地菩萨亦属
此经所被理义无别问地前人难疑难了者刚藏能
疑能了地上人也疑为分别见道即除岂登地之机
有此疑耶又况佛覈刚藏所问不当应刚藏实有此
疑耶答如百法钞云华严刚藏云因此生疑随恶道
彼问云地上菩萨何有疑耶答云此是异熟生法执
之心于境不了假说名疑非分别惑障中疑以此得
知刚藏之三疑非分别惑中疑明矣又此经十二大
士疑情问决亦是为彼于境不了者假设耳而佛覈
刚藏问不当理即是覈彼疑情未决之机也。】

〔但有
闻种无信种者今生虽闻而信亦难悟解〕」

闻是信
因信是解因。】

〔故须拣择所闻之法不得杂熏〕」

大钞
所闻之法下有能信之心一句辨疑误云闻熏信不
可缺一以闻熏方能生信信熏方得解故宜依大钞
今谓闻熏信熏要须双具立义当然今令拣择既拣
所闻之杂熏而无所信之境自无能信之心耳大钞
具之今钞从略义亦无缺。】

〔由此缘种应成四句〕」


有缘无种于人易信于法难解二有种无缘于法易
解于人难信三有缘有种双具信解四无缘无种难
信难解。】

〔于法有种则易解〕」

大钞云亦通易信今钞
略之者以解必兼信故辨疑误评第二句云岂有于
人闻法不信于法能解邪今谓难信必兼难解然则
卷三 第 46c 页 X10-0046.png
然矣以于人无缘则易解之性未发故今作四句且
约易解之性言之耳。】

〔十二缘生生起有绪且约大
乘一重因果者〕」

然有能所引生也若小乘过去二
支因(能引)现在五支果(所引)现在三支因(能生)未来二支果
(所生)若大乘始教唯识法相宗前十现在为因后二未
来为果或前前为因后后为因若法性宗则真心不
觉为因馀并为果然今钞云且约大乘一重因果者
即始教前十为因后二为果广如大钞(十七)。】

〔各于本
意捡而略叙〕」

有本云本意大钞亦云本章以章字
为正四相有二一迷识境二迷智境迷识境者金刚
经等所说四相约三世横论四无浅深之别□□□
□□□□□□□□□□□□□□即是事障障于
涅槃初果巳除迷智境者即此经四相谓认證为我
悟我成人了迹迹生潜续如命前浅后深或一人具
四或三二一初一为总后三为别一道竖论约观行修
證以智證理能所难忘故有此四此即理障障于菩
提疏云即菩提之隐障罗汉未晓然此经所被顿机
先悟觉性直显圆成无依计识境可破但于观行中
起智未忘能所故云迷智境金刚等经所被渐机迷
于依计之境故云迷识境耳诸教亦说我等行相皆
是此也观师事苑云既密示阶差有三地之别但迷
境所起约惑约体不同故分识智无非我相此经双
具评曰与圭峰知见有殊遂至臆说(常人)有谓圭峰但
云迷识境如金刚二论说不言经说以经具识智二
卷三 第 47a 页 X10-0047.png
种四相故如经云若心取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相
此则二执俱生细惑岂非迷智境耶又况圭山云迷
识四相初果巳除迷智四俱罗汉未晓俱生细惑罗
汉晓乎评曰依经造论岂经诠智境论作识境释乎
既云若心取相即著我人等相此取相之心是妙明
真心乎若曰妄心岂非识境耶又况科云因显未除
细执明知细执未除耳盖由金刚般若为初心菩萨
而说存疑存执皆地前人也佛为断除疑执机宜不
等入證有殊故分三地之别安与十万登真大士同
年而语哉下文云金刚所被皆地前人虽列位地但
教彼如是修之未即入證大钞二十一二十四疏少
文能摄多门大疏注云义具终顿正是所宗之旨修
證仪云真是顿门当第四何耶者虽具终教非彼所
宗如次文所叙三观诸轮道场加行是也具如下文
(六初摄属中说)。】

「〔少义多文〕」

大钞云文广义略言文广者六百卷也
义略者但约遍计所执一向明诸法皆空如大品云
设更有法过于涅槃我亦说如梦如幻等问但约遍
计所执一向明诸法皆空者唯破六识般若宗旨岂
止此而巳耶答祖云般若随执即破无定其时若在
法相之前则但破六识空浅有深若在法相之后则
兼破八识空深有浅在法相之前者依戒贤第二时
故在法相之后者依智光第三时故二宗即始教大
钞云若单取空宗即通教然则吾宗取之般若无非
卷三 第 47b 页 X10-0047.png
显性今且约说诸法皆空之义故云文广义略。】

〔故
流通分云亦摄渐修一切群品〕」

谓断除我爱修二
空观即小始二教彼不摄此者然皆约圆明觉心假
设方便修习始终无体一一但是觉明故非彼摄虽
有小始之义非其宗深必该浅故不同权渐教此柬
三时五时之教不先悟理而修名为权渐之言贯通
次文唯悟而修之义。】

〔发三心四愿〕」

起信论云信成
就发心略有三种一直心正念真如法故二深心乐
集一切诸善行故三大悲心欲拔一切众生苦故此
三者即菩提心体具此三心方能上求下化不住二
边成无住行言直心者即大智心深心者即大愿心
大悲心者与大悲心名义无别若无大智导悲则悲
成爱见若无大悲导智则智成滞寂若无愿力要期
则不能悲智相导而成无住行由大悲故不住涅槃
由大智故不住生死离此二边得成中道皆大愿力
故此之三心如天之三光鼎之三足缺一不可又愿
心为总总能该别就于愿心开为四种即四弘誓愿
耳。】

〔或但显理泯迹而巳更无劝修发愿行之文即
是唯悟不言修也〕」

此亦柬法华之前五时施化诸
部般若等但显真理唯说悟解不言修證也皆目之
为权渐足显此经通决悟修之意问六门成佛中第
四门信满成佛同观行成就第五顿悟无妄成佛不
假修證乃为深胜况南宗专以顿悟成佛不假修證
为宗诸北秀及教宗悟修为渐今以悟修为深者何
卷三 第 47c 页 X10-0047.png
耶答释摩诃衍论开二门之别一性德圆满海二修
行种因海且初性德圆满海者具云不二摩诃衍诸
佛得不故离机根故离教说故即性德圆满海是焉
贤首则谓性海果分是不可说义何以故不与教相
应故即十佛自證境界也禅宗所谓不二法门离言
说相离名字相有问则喝开口则棒皆之类也故吾
宗南宗皆于此所谓自性清净涅槃不由断障之所
显何假修證乎二修行种因海者对因所显即普贤
證穷处是也于中又分二别一上达之机则一念不
生前后际断一言之下见性成佛所谓顿悟无妄成
佛今经亦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
次依此则亦不假修證亦顿悟顿修也其次根机劣
弱者虽悟觉性本圆惑障所缠未能證入不假修證
何由克果教宗禅宗不可昧此况此二门似反而符
缺一不可故云佛本是而勤修惑元无而须断今所
柬者此二偏执不应理故优劣稍殊不可相滥况适
所柬者但显二空之理泯迹而巳而不修證岂应理
耶传灯有云悟解圆明底还可修證否答云修證则
不无污染即不得此经所谓悟净觉心托法而修但
禅宗尚示不明言修證也圭峰云南宗亦具顿悟渐
修之意但顿显渐密耳如云悟明心地底要须履践
于是如难捕子不可斯须间断念念与之相应皆密
示修證岂曰不修者哉大疏兼含圆别对乎真是顿
门故曰兼含其圆别则兼含而巳含圆别则约法体
卷三 第 48a 页 X10-0048.png
与华严法体同故如连珠解心经坚实一心云即圆
觉妙心含圆别矣兼圆别则约分圆之义如云此经
分同华严也故注云根识尘大三界三科一一无杂
如一室千灯等又三观别修及依一法性显戒定慧
等大钞五问三观别修同天台别教历别之义岂得
竖谓圆别邪答注有三意初义兼圆别为正后二义
同天台别教及终教即旁义今取正义耳然别之一
字约圆别之义释外又约静幻寂三观别修之义配
同通别之别等次加又字兼义明矣若曰不然应连
珠错用耳如大钞七云经含性相权实是圆顿宗具
在教起因缘第七段中心乐总持少文而摄多义能
取解者故说此经问此是起信论文此经文略义广
巳当此机马鸣何须造论答经含广多法门论含广
多义理经指法体论释性相之义故不同矣经以意
趣求论以性相求虽有此经不妨造论。】

「〔疏一法巧被三根故注普眼观门被上根三观诸
轮及道场加行被中下〕」

大疏云后二是渐问后二
是渐者莫是此经亦属渐门亦被渐机耶答即顿悟
渐修名之为渐此约忘诠修證非言诠渐教之谓渐
也盖顿机自有胜劣分上中下耳如次文云虽三根
顿渐之殊所入无非圆觉间一法巧被三根者如三
兽渡河河水无二彼亦是一法巧被三根否答彼是
说三法以被三根被三根者即三乘机也此三根者
皆顿悟一乘机耳。】

〔疏曰令修称性深禅故〕」

性即觉
卷三 第 48b 页 X10-0048.png
性直观圆明觉性不打支绕故云称性悟净圆觉为
本然后修于禅观故曰深禅亦犹起信以真如为三
昧根本同此皆曰顿禅矣梵语禅那此云静虑静者
即观之止也虑者即止之观也观者即定慧初门也
依此定故并息万缘唯心独存依此慧故观察一切
委细推求历历分明故经云百千世界佛境现前此
即凡夫观行成就之境然则无慧之定即守默之痴
禅无定之慧即寻文之狂慧要双融从容中道其车
轮鸟翼目足更资缺一不可故知禅那者即定慧均
等双无碍之谓也非杌然绝照诋诃万善谓之禅那
耳问如天台三观一境三谛空假皆中即一心三观
岂曰不称性邪答圭峰云彼三观与此三观义理颇
同意趣别也此明用心方便彼则推穷诸法相性此
多约心成行彼多约义生解故文云彼三观但是约
事约境净觉云密师何太孟浪今谓天台三观不先
了悟觉性岂非渐乎今家三观皆以悟净圆觉为本
得非顿乎又渐机造修就依计上显圆成顿机约理
直显圆成故不同也彼云汝宗岂无所观之境我岂
不约心邪今谓吾宗直照灵知而为观行故云唯约
观心也。】

「〔五停心〕」

多贪众生不净观多瞋众生慈悲观多痴
众生因缘观著我众生界分别观(分折身心等也)散乱众生
数息观。】

〔四禅八定〕」

此则诸教之通禅谓通凡圣大
小乘唯权实共修其凡夫所修者欲界则多习乾慧
卷三 第 48c 页 X10-0048.png
不修禅那有虑无静四空处则有静无虑(有定无慧)色界
则有静有虑是名禅定总上二界名为四禅八定(欲界
非禅非定)其所修禅那行相者谓厌下苦粗障欣上净妙
离是其观行且修初禅之定以四寻伺观为能离以
欲界欲恶不善为所离以喜乐为果谓得彼禅定也
二禅以寻伺为所离以内净为能离以喜舍为果三
禅以喜为所离以住舍有念正知为能离以身受乐
为果四禅以乐苦喜忧为所离以舍念清净为能离
以不苦不乐受为果若四空处有静无虑故独受定
名以无观故不名为禅其小乘所修禅那者厌生死
苦欣上上地断下下地惑求出三界谓断九地八十
一品修惑尽故證无学果其权教菩萨所修禅那者
谓厌离有为了世幻妄饶益有情欣趣證入其体相
名字与小乘大同小异其实教菩萨所修禅那者发
三心修五行止观双运定慧均修融通无碍以显中
道欣趣證入(以空假中三谛之境为所观之理)然此禅那不先悟理
而修故名之为渐即五时施化一代渐教示人所修
之禅那耳具如下文(十一半)。】

「〔三藏二藏〕」

至相金刚疏云三藏约所诠所诠三故
藏即为三即以教就法二藏约所为所为二故藏即
为二即以教就机。】

〔修多罗〕」

义翻为契经正翻云线
也线能贯华严能持纬此方不贵线称遂存经字具
足应云欲底修多罗由梵题无欲底二字故云义翻
其圣教贯所诠之义如线之贯华似经之持纬从喻
卷三 第 49a 页 X10-0049.png
立名名线名经西土风俗多见线华故立名为线此
方重于此经典之称遂翻云经也然天竺呼线席经
并索圣教皆曰修多罗于是苑公刊定破贤首云经
非敌对失今谓此四虽皆曰修多罗非俱敌对其四
中经字自是席经正翻应云圣教唯此是敌对而巳
以圣教有契理契机之义今借义助名更加契字仍
借彼经字以自圣教名为契经显是圣教契理契机
之经拣非四中持纬之经亦非儒教训法训常之经
也翻名显相经论二藏皆有翻名显相之二唯律藏
无显相者大钞云翻名中巳含止作即毗尼相。】

〔毗
奈耶此云调伏〕」

即是正梵语毗尼即讹略又略腻
迦与毗尼相对毗尼却是正略腻迦是讹然据大疏
略奈耶。】

〔毗尼〕」

或名尸罗此云清凉离热恼因得清
凉果故亦名波罗提木叉此云别解脱三业七支各
各防非故就因说亦云随顺解脱据果说四种翻名
之义各不同此四皆戒律之梵语随义受称唯不言
毗腻迦以义求之即毗尼之讹也今钞所注且据东
塔也钞意取毗奈耶为正或云所注之误者不体圭
山之意也。】

〔阿毗达磨此云对法法有二一胜义法
谓即涅槃是善是常故〕」

俱舍云能持自性故名为
法若胜义是涅槃二相法通四圣谛是善是常故名
胜义即释彼论也(演义第四)。】

〔二法相法通四圣谛注云
相者性也状也〕」

四圣谛灭谛是理而皆云法相法
者灭谛之相即体相也馀三约相即相状也问注云
卷三 第 49b 页 X10-0049.png
相者性也释云相即体相者何也答下云体性有同
有异异者相据于外性主于内体者性相通称也则
宽狭不同然今性是体性故名相也问对法藏中所
对法唯四谛之境法相之法及涅槃之果胜义之法
何太局耶答四谛有生灭无生无量无作不同通大
小乘权实等义涅槃通三乘所诠是故对法藏中四
谛涅槃摄一切法也。】

〔其能对者皆无漏慧注云俱
舍云净慧随行即是净慧相应心心所等〕」

俱舍颂
云净慧随行名对法论曰慧谓择法净谓无漏净慧
眷属名随行如是总说无漏五蕴名为对法巳上即
演义用俱舍出对法之体今此多一心字以慧亦心
所即别境中一数无漏慧起时必与馀心所相应而
起谓遍行别境与善十一也言等者等取五蕴是故
结云若总说之无漏五蕴名为对法别则正取净慧
为对法其五蕴即是随行耳。】

〔伏故注云能胜伏于
佗也〕」

胜约能立伏约能破故梁摄论云伏者此法
能伏诸说立破二能由正说依止等方便故。】

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卷第三
卷三 第 49c 页 X10-004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