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248-A¶
248-A¶ 第 821b 页

* No. 248-A
大方广圆觉经略钞序
吴门传教临坛赐紫明义大师思齐述

修身者何戒律而巳矣融心者何圆觉而巳矣始严
戒律终显圆觉并是二者予猥受于
先净慧大师(其讳善政)门焉姑以所闻从事兼讲指归途
于晚岁乐圆觉为要说其祖演章句即
圭峰定慧禅师略疏二卷略钞六卷疏以通经钞以
通疏探𧷤而索隐辞简而义博则备之。

裴相国序道固师是流至于今今之驾说者莫不以
兹钞为司南乎思齐懵昧幸敷斯教当惧圣言纷于
水鹤切虑传者駮于鲁鱼因与武林法师仲希咨度
众本访对舆典循尊古卑今之致窃及史阙文之旨
约定元钞将事刊勒门人子章力模方板僶俛挥振
庸讵是非非也不削则削是也乃本其本后将斯文
而觉世者无以不继志而罪我乎如志我者则庶几
乎。

如来圆觉耀无穷矣圭峰章句导无极矣。


皇宋康定二年幸巳岁杓建鹑咮月望日谨序
248-A¶ 第 821c 页 X09-0821.png
大方广圆觉经略钞卷第一
圭峰兰若沙门宗密于大钞略出

将释略疏二卷文二初题目二一标总题二显述者
二本文三一总叙大纲三一显理二一示觉之心体
二一辨其要二一约果德标指心源二一举类。

疏元亨等者且举周易乾卦之德而为类也然此国
之俗所宗者群典极于周易万物极于乾道(世之万物莫过
于天地就中统于地天尊地卑乾道是天故取为类也)取则在于儒流故举儒
学所知之道以类至觉之理令其晓矣既移儒士之
风自偃群庶之草馀喻琐碎难类真法首标乾德其
在兹焉然元亨利贞既是乾之四德今欲显四德且
先显乾道乾者卦之名即周易最初之卦也(乾卦
如此万物皆始于乾故为首也故系辞云乾知太始坤作成物)谓之卦者易纬云卦
者挂也言悬挂物以示于人故谓之卦但二画之体
虽象阴阳之气未成万物之象不得成卦必三画以
象三才写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象方谓之卦故系
辞云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是也但初有三画于万物
变通未尽故更重之而有六画备万物之形象穷天
地之能事故六画成卦此乾之卦本以象天天乃积
诸阳气而成故此卦六爻皆是阳画(一长为阳画二短相对为阴画)
此既象天不谓之天而谓之乾者天是定体之名乾
248-A¶ 第 822a 页 X09-0822.png
是体用之称(即体之用)故说卦云乾者健也言天之体以
健为用圣人作易本以教人欲使人法天之用不法
天之体故名乾不名天也天以健为用者运行不息
应化无穷此天之自然之理故圣人当法此自然而
施人事亦当应物成务云为不巳终日乾乾无时懈
倦是以因天象以教人事故大象曰(天以纯刚故有健用今画纯阳
之卦以比拟之故谓之象)天行健(行者运动之称健者强壮之名天之自然象也万物壮健皆有
衰怠唯天日行一度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无时亏退刘表云然则天是体名乾是用名健是其训)
君子以自强不息(用卦象自勉励不可止息故云健也)文言云(夫子作文言以
释周易正经也此下释乾字云)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
矣哉又云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以其居尊故在诸卦
之首为易理之初矣释乾字竟)元亨利贞者(文在卦辞)乾之功能运用虽
多统唯四德故取之也子夏传云元始亨通利和贞
正也言此卦之德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
万物而得亨通能使物性和谐各有其利又能使物
坚固贞正故谓之四德言圣人亦当法此卦而行善
道以长万物而为元也又当以嘉美之事会合万物
令使开通而为亨也又当以义恊和万物使各得其
理而为利也文当贞固干事使物各得其正而为贞
也是以圣人法乾而行此四德故曰元亨利贞也文
言曰(此下论乾之四德但乾之为体是天之用天地运化自然而尔因无而生有也天本无心岂故造元
亨利贞之名但圣人以事托之谓此自然之功为天之四德垂教于下使后世人君法天之所为故立四德以
设教也)
元者善之长也(庄子云天之元德始生万物善之大者莫大施生如父母之恩
最重良由能生此身故故辜其恩不报者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若报者孝顺之福亦世最大故古
248-A¶ 第 822b 页 X09-0822.png
来至孝皆得感天动地即知能生人命世之上上善故佛教云造千个佛图不如活一人命然万物虽各有所
生之处展转推穷至于最初是乾阳为始生之本故乾于此得名为元即知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
之会也(天能通畅万物使之会聚故云尔也)利者义之和也(天能利益庶品各得
其宜而和同也)贞者事之干也(天能以中正之气成就万物各得干济庄氏之意以是四
句明天之德元是物始于时配春亨是通畅于时配夏利为和义于时配秋秋既物成各合其宜贞为干济于
时配冬物成收藏事皆干了于五行之气唯少于土土则分王四气四气运行非土不载故也四气即四时矣
自此巳下明人之法天行此四德)
君子体仁(仁故春)足以长人(体包仁道汎爱
施生足以尊长于人此法天之元德)
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皆可
准知)贞固足以干事(贞正坚固令物得成使事皆干济)君子行此四德
(元仁亨礼利义贞信为四德不论智者行此四事并须智故又乾凿度云水土二行皆兼信智)
曰乾元亨利贞(结文王作易云乾元等之言也欲使君子法之然行四德则与天同功非
圣人不可而云君子者使诸侯公卿等皆悉行之但圣人行之能建至极馀各量力而为多少各有其分但乾
卦象天故以此四德皆为天德但阴阳合会二象相成皆能有德非独乾之一卦是以诸卦之中亦有四德但
馀卦四德皆劣于乾故其中各有馀辞如坤卦云坤元亨利牝马之贞乾卦直云四德更无所言欲见乾之四
德无所不包矣)然今以乾喻佛者乾既是动用不息之义是
阳气之精粹不同阴体凝静亦如佛是觉者是菩提
之智不同涅槃凝寂之体以元亨利贞喻常乐我净
者然乾阳功用虽广多无畔利天下万物而实体之
德唯此四故具五常故(五常者仁义礼智信也元者是仁亨者是礼利者是义贞
者是信四德总名为智如上所配既具五常则摄尽儒宗)
具五行故(元木亨火利金贞水也土
王四时故总合四德既具五行则摄尽阴阳术数休咎等)具四时故(摄一周天也亦如上配)
佛德亦尔虽无量无边实体之德亦唯有四由此四
故迥超凡夫外道二乘境界广如下释又乾是总名
元等是别别德之外无别乾体佛与四德例此亦然。
248-A¶ 第 822c 页 X09-0822.png

疏始于一气者推究此乾道之德所从之始始于一
气一气者道之所宗阴阳天地之根本也谓天道未
分阴阳未泮未有天地人物巳前但是淳元之一气
故易钩命诀云天地未分之前谓之一气(未分阴阳之二故云
一也净名楷疏序云一气瞑矇玄黄未辨天后华严序云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于中转有
五运(运谓运数谓时改易取易义也)谓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气
象未分谓之太易(此是一气正取最初根本也)元气始萌谓之太
初气形之端谓之太始形变有质谓之太素质形巳
具谓之太极转变五故故名五运(从太易转变成四兼本故云五运也)
黄庭经云殊途一会归要终梁丘子注云同归一气
是以儒道至教皆宗于一黄庭又云五行相推大归
一又云一之为物叵卒见庄子云通于一而万事毕
又云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郭象注云一者有之初至妙者也至妙故未有
物理之形耳夫一之所起起于至一非起于无非无者玄妙之一气也)系辞云天下之
动贞夫一者也此等所言一者皆谓气也(但幽玄无相故云一
也故孔释一阴一阳云虚无不可分别故云一)故老子云冲气以为和(河上公云
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肇公云元气含于大象大象隐于圆
形为识物之灵灵中有神神中有身等乾卦象曰潜
龙勿用阳在下也彼疏释云此一爻之象专明天之
自然气也又文言云潜龙勿用阳气潜藏此释初九
亦唯指气为本故云始于一气也(结释疏文)

疏常乐下二正明然佛德无量今特指此四者谓其
五意一者是佛实体之德故二者对拣凡夫妄执常
等四倒翻破二乘无常等四倒故三者是四念处观
248-A¶ 第 823a 页 X09-0823.png
究竟果故四者诸佛虽说无量法门究竟为显此故
五者如来二月在娑罗树四双八只中间而般涅槃
只为表此理故初言实体之德者起信论云真如自
体相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从
本巳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
明义故乃至常乐我净义故名为如来藏亦名如来
法身。

△二对拣凡夫二乘者由凡夫迷自巳如来藏
法身真如本来常乐我净故妄计五蕴常乐我净是
故佛于种种经中令修不净观苦观无常观无我观
以将对治所执生死五蕴常乐我净(此上破凡夫常等四倒讫)
犹未显所迷法身常乐我净故声闻等禀此修行虽
各證果尚迷法身常等四德是以佛于诸了义大乘
经中广破此见故涅槃经第二云众生亦尔为诸烦
恼无明所覆生颠倒心我计无我常计无常净计不
净乐计为苦以为烦恼之所覆故虽生此想不达其
义如彼醉人于非转处而生转想(此上正破二乘无常等四倒)
者即是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是涅槃义净者是
法义(正显真实四德)汝等比丘云何言有我想流转生死汝
等若言我亦修习无常苦无我等想是三种修无有
实义(略于不净但言三者就胜说故)我今当说胜三修法苦者计乐
乐者计苦是颠倒法无常计常常计无常是颠倒法
无我计我我计无我是颠倒法不净计净净计不净
是颠倒法有如是等四颠倒法是人不知正修诸法
(此上双结凡夫二乘四种倒也)世间亦有常乐我净出世亦有常乐
248-A¶ 第 823b 页 X09-0823.png
我净世间法者有字无义出世法者有字有义何以
故世间之法有颠倒故不知义何等为义无我者名
为生死我者名为如来无常者声闻缘觉常者如来
法身苦者一切外道乐者即是涅槃不净者即有为
法净者诸佛菩萨所有正法是名不颠倒以不颠倒
故知字知义若欲远离四颠倒者应知如是常乐我
(云云)汝等当知先所修习无常第想非是真实譬
如春时有诸人等在大池浴失琉璃宝悉共入水求
觅是宝竞捉瓦石草木沙砾各各自谓得琉璃宝欢
喜持出乃知非真是时宝珠犹在水中有一智人以
方便力安徐入水即便得珠汝等比丘不应如是修
习无常苦无我不净想等以为实义汝等应当善学
方便在在处处常修我想常乐净想复应当知先所
修习四法想者悉是颠倒欲得真实修诸想者如彼
智人巧出宝珠所谓我想常乐净想(此上约法约喻对二乘四倒重
显四德此下声闻难佛先说无我法佛以旧医用乳新医断乳后复用乳以况外道说我如来破我复说我等
也后法合云)汝等当知如来亦尔出世降伏邪医外道唱
言无我人众生寿者者外道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
字耳故佛唱言无我为调生故为知时故说有我者
如彼良医善知于乳非如凡夫所计吾我或言如大
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如来说我悉不如是是故
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
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者是名为我汝当修习第五
卷亦云又解脱者名为不空如水酒酥蜜等瓶虽无
248-A¶ 第 823c 页 X09-0823.png
水等犹名水酒等瓶解脱亦尔不可说空及以不空
空者无二十五有及诸烦恼一切有为加瓶无水则
名为空不空者谓真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变犹
如彼瓶色香味触第七卷如来性品亦云佛告迦叶
谓四倒者于非苦中生于苦想非苦者名为如来生
苦想者谓于如来无常变异舍此苦身入于涅槃(云云
馀三例云世间说我无有佛性佛法有我即是佛性云云如来非杂食烦恼肉身)迦叶言我
从今日始得正见自是之前我等悉名邪见之人(据迦
叶之言即无我为邪见有我为正见)后又云先教众生修无我者为除
世间诸妄见故计我虚妄非真实故如女人苦味涂
乳令子不饮(子病服药忌乳故也)后洗乳令饮子疑不饮等(云
云)我今亦说如来藏(云云)第三十七卷又云师子吼
者说一切法悉无常苦无我不净唯说如来常乐我
净(据上所引重叠数番即知常乐我净是诸佛究竟实德就涅槃一部首末广辨此四文相极广诸实教大
乘亦然据涅槃是终穷极教会权归实故偏引之)上来巳释第二意翻对两
重四倒竟。

△三是四念处究竟果者四谓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此四行相在下普眼章三十七道品文中
所释有心力者检而略说)对治计净等四倒(此通大小乘修)又诸法无行
经云观身毕竟空观受内外空观心无所有观法但
有名(智论亦同此说)对治计不净等四倒(此唯大乘人脩)两重四倒
既遣即显自体具真实常乐我净故名为如来法身
(如前引起信之文也)故云究竟果矣天台云深观念处即坐道
场更不须馀机宜不同故说馀品(馀品者四正勤等)据四念
处既是对治四倒与前段四观义亦不殊但缘四念
248-A¶ 第 824a 页 X09-0824.png
是三十七品之首修行要门一切众生从凡至圣通
大小乘无不修习故天台别有四卷念处之文所以
佛临灭度遗嘱弟子唯令依此而修(遗嘱之事广在下序分中说)
是以别标为一门之意。

△四诸佛虽说无量法门究
竟为显此者唯识论五位中第五究竟位颂曰此即
无漏界不思议(总标)(净也)(常也)安乐(乐也)解脱(亦是净也)身大
牟尼名法(我也)

△五如来二月在娑罗树间等者涅槃
第三十卷云善男子以是因缘故我于此娑罗双树
间大师子吼师子吼者名大涅槃善男子东方双者
破于无常获得于常乃至北方双者破于不净而得
于净善男子此中众生为双树故护娑罗林不令外
人取其枝叶斫截破坏我亦如是为四法故令诸弟
子护持佛法何等为四常乐我净此四双树四王典
掌我为四王护持我法是故于中而般涅槃善男子
娑罗双树华果常茂常能利益无量众生我亦如是
常能利益声闻缘觉华者喻我果者喻乐以是义故
我于此间娑罗双树入大涅槃师子吼言世尊如来
何故二月涅槃善男子二月是春阳之月万物生长华
果敷荣江河盈满是时众生多生常想为破众生如
是心故说一切法俱是无常唯说如来常住不变善
男子孟冬枯悴众不爱乐阳春和液人所贪爱为破
众生世间乐故演说常乐(结上巳说之者此下例说我净云)我净亦
尔如来为破世我世净故说如来真实我净言二月
者喻于如来二种法身冬不乐者智者不乐如来无
248-A¶ 第 824b 页 X09-0824.png
常入于涅槃二月乐者喻于智者爱乐如来常乐我
(据此即知佛二月灭度为表常乐我净)然两重四倒总有八倒其四
念处观既有性相两重治于八倒即成八行终至成
佛即名八德谓法身常等四德是实德示现色身无
常等四德是权德(纳耶输等现不净也受金枪等现苦也隐八自在现无我也下生入
灭现无常也)故天台云娑罗双树四枯四荣正表于此(枯荣
之言是天台所立文在别译经本中)谓法性之色(约大品经说)实非是净凡
夫计净是名颠倒实非不净小乘计不净亦名颠倒
今观色种即空空中无净云何染著则凡夫净倒破
枯念处成色种即假假智常净云何滞空而取灰断
言色不净是名二乘不净倒破荣念处成观色本际
非空非假非净不净乃名中道佛表此理故于中间
而般涅槃馀三类此(观受心法苦无常无我等例之)故云常等然此
真实四德既具如上诸门义理不同故疏备举云佛
之德也。

▲疏本乎一心者上所引起信论中真如四
德之文是立义分中论主总立一心为本于中有心
真如心生灭二门心真如具常等四德心生灭中始
本不二为究竟觉亦是四德胜鬘等意皆然故知倒
正常等并不离一心佛无边德亦无非一心广如华
严经夜摩偈赞品及此疏下释普贤章初种种幻化
皆生如来圆觉妙心文中所说可检叙之。

疏专一下二明修心成其果德二一举类乾道四德
既始于一气故道门修鍊专于一气道经云专气致
柔意云元气是自然大道性本静默柔弱故能生于
248-A¶ 第 824c 页 X09-0824.png
(老子云静为躁君)能生刚强(又云柔胜刚弱胜强)庶人不能安静默
守柔弱故乖于道不能保寿命不能成万事不能为
人君主和于天下(故老子云彊梁者不得其死又云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又云飘风不
终朝又云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等)故达道之人专注其志至于静至
柔一元之气(夫子云志于道)合于自然大道勤而行之保雌
守弱绵绵不巳(故老子令人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挫锐解纷知白守黑勿矜勿伐若拙若
讷抱一为天下式如水处众人之所恶如婴儿之未孩此上皆撮略道经中文也儒道二教大意皆然不繁具
引)功用既著而致于柔名为成道也(脩成之时还成本道故道经云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又云复归于无极此如佛教中反本还源为究竟果)道
成则能保寿命成万事子育万物既合于乾道则各
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也故老子云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又说当其无有其用外其身而身
存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周易谦卦中说谦如水而
能下故百川归之而成大海西升经云柔弱莫过于
气气之柔弱莫过于道道所以柔弱者包裹天地贯
穿万物夫柔之生刚弱之生强而天下莫能知其根
本所从生者乎(根本者柔弱也)据上诸文皆云道至柔弱故
今云专一气而致柔也(专一气是脩行而致柔为成道故下正明云脩一心而成
道以对此也但文异耳)所言一者若论根本即是元气以未分
清浊故云一也若约修鍊即是和气谓胎息法绵绵
若存不纵不抑绝诸造作不运心机合本元气离太
急太迟太粗太沈等名为和气阴气阳气和通不二
故云一也故道经云冲气以为和(得气和柔如骨中有髓等)又云
(谷养也)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
248-A¶ 第 825a 页 X09-0825.png
绵若存用之不勤又云抱一能无离乎(一者道始生太和之精气
也)专气致柔(河上公注云专精气使不乱则形体应物而柔顺也)能如婴儿乎
又云使心气曰疆(心当专一则神气实内是曰柔弱役心使气则和气去中是曰彊梁
钞释曰上柔下彊可以得失相对说之如上说乖道而彊梁合道而柔弱是也)是谓深根固
(人以气为根以精为蒂)又云天得一以清等(地宁神灵谷盈万物生王侯正)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庄子云一其性(饰则二也)养其
气(不以心使之)合其德(不以物离性)黄庭内景云殊途一会(同归
一气)归要终一志不久升虚无(学道专一与虚空同体则神仙可致)又云
正一含华乃充盈(存正守一神气荣华)肇公云守真拘一不染
外物清虚太一其何有失系辞云夫乾其静也专其
动也直(直则正也)释曰上所引文皆是儒道修鍊之门专
气而为要妙之义也(脚注者皆各是本注谓河上公注老子郭象注庄子韩康伯注
系辞梁丘子注黄庭经)。

疏修一下二正明佛果之德既本乎一心若不修一
心而乃别修者岂成佛道如磨砖不成明镜鍊铁不
得真金等故清凉大师所说万行并不离心但能觉
了自心现量毕竟清净即一念之中万行备足心不
起止也知不起观也不缘万境舍也止妄不生戒也
安心谛理忍也心无间断进也心体离念法也心之
本觉佛也体相无违僧也六度三宝并一心故华严
经云菩萨修诸佛法净诸佛刹积集妙行调伏众生
乃至得大菩提悉不离心是故应以善法扶助自心
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坦荡自心应以智證
系白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自在开发自
248-A¶ 第 825b 页 X09-0825.png
心应以佛平等广大自心应以佛十力照察自心又
云菩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何以故诸佛
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
是据上等文故知欲成佛道必须修一心也而言一
者论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
心性不生不灭等此总相心通于凡圣因果不分染
净故云一也。

疏心也下二正显示八一标举心者如来藏自性清
净心也汎言心者总有四种梵语各异翻译亦殊一
纥利陀谓肉团心二缘虑名心谓八种识俱能缘虑
自分境故三质多此云集起心即第八识集诸种子
起现行故四乾栗驮谓坚实心今辨此也。

疏冲虚下二直显冲者深玄也华严序云汪洋冲融
又云包纳冲邃疏云冲深包博故老子云道冲而用
之或不盈虚者非质故妙者染而不染故如莲华虽
在淤泥不为所染故喻妙法也天台解妙有其十义
天长疏解妙云非粗非妙方名至妙故下文云种种
幻化生于如来圆觉妙心粹者精纯也炳焕者俱是
至明之相炳著焕烂也故华严疏序述十玄门中微
细相容安立门云炳然齐现犹彼芥瓶意取历历分
明不错乱之状矣论语云焕乎其有文章注云焕明
也灵明者若但云明未拣日月之类故云灵也意云
心之明者在无法不知而无分别无法不现而无差
别幽灵神圣寂然洞然故曰灵明即此灵明而炳著
248-A¶ 第 825c 页 X09-0825.png
焕烂。

疏无去下三竖通无去无来者谓此心不迁向前际
去不从后际来亦不于现在住现在住者是诸有为
法也故成唯识论云住表此法暂有用今不同彼以
此真心无相无能所故不可见之于现在净名云但
以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良由菩提亦
无自性即同真心故非三世若就菩提当相则有始
无终岂免初际冥通三际者由不属三际故俱通也
且如今日眼识不能见昨日色者以随所见色皆落
谢过去也今以真心不随诸法迁向过去故于今时
向真心中能现前际诸法影像历历亦能预现未来
之法历然然虽通于三际三际求之皆不可得与所
知所现三际之境而不可分故言冥也华严经云法
性遍在一切处一切众生及国土三世悉在无有馀
亦无形相而可得前三句通三际后一句冥合。

疏非中下四横遍言非中外者有二意一不在身中
及中间亦非身外若在身中中间则有处所若在身
外则非我心根尘识三皆不可得何有内外中间者
焉二谓此心非有无二边故非外二边既遣中道亦
亡故非中非中非边是绝待灵心也此言非中所谓
非是中非谓是非中言非外者所谓非是外非谓是
非外洞彻十方者心有所在则有所不在以无所在
故无所不在故洞彻十方也洞彻二字通论义亦不
殊若对冥通之言则二文文势稍异谓洞然透彻无
248-A¶ 第 826a 页 X09-0826.png
所不遍意显决定举体全遍非莽齿随宜而说然冥
与洞各于句中互相影略二皆备矣不妨亦云冥通
十方洞彻三际等。

疏不灭下五真常不灭不生者真心不变故不生灭
起信云所谓心性不生不灭然不生灭三性不同谓
遍计无体可生可灭依他起性即生不生即灭不灭
圆成实性自体本有不待新生尽未来际究竟常住
永不断灭今即当此自性不生不灭不同前二若三
性相对各据自相说者即遍计之法妄生妄灭圆成
真心不生不灭依他有二谓相同遍计似生似灭性
同圆成不生不灭华严云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
等以依他无别自性故全同圆成也一切大乘经说
一切诸法不生不灭寂灭常住等皆此义也岂四山
之可害者涅槃二十九云如我昔告波斯匿王大王
有亲信人从四方来各作是言大王有四大山从四
方来欲害人民王若闻者当设何计王言世尊设有
此来无逃避处唯当专心持戒布施我即赞言善哉
大王我说四山即是众生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常来
切人云何大王不修施戒今云害者以经云欲害人
民也若就经文法合云生老病死常来切人者今即
应云岂四相之可切亦通。

疏离性下六绝迹离性离相者诸法无性皆空即性
也谓色即空等缘生诸法即相也谓空即色等今以
真心虽空无一物而体非空故离性虽随缘成一切
248-A¶ 第 826b 页 X09-0826.png
色等诸法而体非色故离相离相离性故名中道真
性也奚五色之能盲者奚何也五色能盲即道经云
五色令人目盲(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也)五音令人耳聋(好听五音则和
气去心不能听无声之声也)五色者青黄赤白黑五音者宫商角
徵羽文中举此五方正色正音馀可例知今疏意云
夫色能盲者只能盲对色之识今真心离相不与色
对彼岂能盲若对色色即空即谁能盲道教中以虚
无寂寞为道忘情绝智为修故观色聆音即盲聋失
道今真心离性不滞空无故见色闻声声色不能盲
之昧之也如镜明现色色何翳明。

疏处生下七不变四句两对中皆上句以法标之下
句以喻显之无始生死漂溺有情故如流无边无底
故如海涅槃是第一义天高超彼岸之义故有岸天
之言骊珠者骊龙颔下有明月宝珠光明洞彻虽在
海中光明不灭不同灯烛入水则灭然不能遍照海
中所有一切故云独耀众生虽处生死之中此心灵
鉴不昧然且迷之不觉不觉故不能通达一切但照
体独立如珠独耀故梁武帝制达磨大师碑文标意
云沧海之内有骊龙珠白毫色天莫见人莫识我大
师得之矣沧者是水深广幽远之貌如天苍苍是高
远之貌踞涅槃岸者涅槃此云圆寂一切诸法皆空
心本无念融为一真体性无别生死喧动故真心圆
满皆寂静也踞者安然而居之谓也故时人皆呼憍
慢贡高为踞傲法华云遥见其父踞师子床宝机承
248-A¶ 第 826c 页 X09-0826.png
足悫云若非莲藏化主孰踞其源桂轮者月也月中
有桂故目之为桂轮碧天者晴秋之夜无云雾故唯
见碧色其犹第一义天无诸惑业云雾故喻碧天既
诸法皆空寂则心之本觉大智慧光明遍照法界离
诸分别故云孤朗然月在青天无所不照是以心圆
寂时如天之月不同海珠又前云独者约就迷时但
能自照不能普照一切今云孤者约晴霄秋天唯月
普照天下星等灯烛皆不可类如即体之智非对待
始觉之智可比。

疏大矣下八随缘大矣哉者仰叹之辞周易文势也
或在所叹之上即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又云大哉乾
乎刚健中正纯粹精等是也或在所叹之下即乾始
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又云随时之义
大矣哉又系辞云盛德大业至矣哉等是也今兼两
势谓略述此心竖穷三世横遍十方于诸法中无不
通彻述之不可穷尽故结叹云大矣哉兼欲述下能
生起万法性相无碍深远广博之德故标叹云大矣
哉也万法资始者正明此心不守自性随缘生起世
间一切染净诸法也今且先明迷此真心成有漏染
法后方约次下疏文显此心离倒本具河沙功德妙
用性相无碍元是无漏之法且初染者谓诸众生虽
本有此清净心由无始巳来迷之不觉(论中根本不觉也即独头
无明迷真之义论云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等)故妄认四大缘虑为巳身
(下文云妄认四大等)故展转生起枝末枝末自在三重一由
248-A¶ 第 827a 页 X09-0827.png
前根本无明故起种种烦恼二由烦恼故造种种业
三由业成故受六道种种生死苦报佛名经云独头
无明为烦恼种又云此三障者更相由藉由烦恼故
以起恶业恶业因缘故得苦果一从无明起烦恼者
略说烦恼粗相唯贪瞋痴谓既妄认四大五蕴为自
身心自然便贪一切荣乐之事欲以润之便瞋一切
违情之境恐损害之愚痴之情种种计校如上烦恼
皆由迷真执妄而起也二从烦恼起业者既贪瞋猛
盛即造十恶等业或贪来生富乐之报造诸善业或
厌下苦粗障欣上净妙离修四禅八定不动业由迷
第一义故善恶不动俱是有漏染业也三从业受报
者然声响形影之报纤毫不差由前恶业成则有地
狱饿鬼畜生等种种苦报由前善业成则有四洲及
六欲天等种种乐报由前不动业成则有色界四禅
无色四空等种种差别之报所受苦乐之身是别业
正报所居胜劣器界是共业依报然万法展转有所
亲依唯初不觉亲依清净心性即知万法就最初始
起必藉真心故云资始不言资生如乾云资始坤云
资生地亲生故后明此心具河沙德用者如次疏说。

疏万法下二示心之觉相三一会妄显真以标指上
云万法通于染净此云万法且约染相会染皆空方
显净相净相与性即无碍也释此一段之文作四重
分别一具释二配禅宗三配五教四辨所用之文字
且初具释所言虚伪者虚妄诈伪也谓但有其妄相
248-A¶ 第 827b 页 X09-0827.png
而无实体曰虚隐其虚相诈现实状曰伪故论云三
界虚伪疏缘会而生者应先问云何得知万法虚伪
答必待众缘相会方能生故故云缘会而生缘有其
四谓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且就因缘解者
有其内外外者如谷子水土人时而芽得生泥团轮
绳陶师而器得成内谓过去巳熟之业为因此世父
母为缘而此身得生未有一物不假内因外缘而得
生者故中论云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也此上犹
对小乘宗说若穷究缘生之义从本起末说者清净
心性为因根本无明为缘生三细业识为因境界为
缘生六粗广如起信论说疏生法本无者既属众缘
自无其体当知一切生法不待灭而本无故云生法
本无故中论次前句云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又
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又云诸法不自生亦不
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肇论云一切诸法
缘会而生缘会而生则未生无有缘离则灭如其真
有有则无灭以此而推虽今现有有而性常自空乃
至实相自无非推之使无故名本无又解生法即二
执也生空法空故云本无。

疏一切唯识者问既一切本无何以现见诸法答唯
是自巳妄想心识所变现故故云一切唯识(以意识想尘或
时想无为有想有为无即知心识所想无定以喻五识缘五尘亦然)故成唯识云彼我
法相(我有种种相法有种种相此我法二种摄尽一切世间诸法也)皆依内识(识体)
变见相(二分)而起假说(随缘相而立假名也)非依离识实有我法
248-A¶ 第 827c 页 X09-0827.png
又云变谓识体(自證分也)转似二分(见分相分也然有漏识自体生时皆似所
缘及能缘相似所缘相名为相分似能缘相名为见分此有二释一云识体是有二分是无无而似有故云似
也二云二分亦有是依他起所言似者似遍计实有之二分也)相见俱依自證起故
依斯二分施设我法彼二离此无所依故二十唯识
偈云唯识无境界以无尘妄见如人目有翳见毛月
等事起信论云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
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又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
灭则种种法灭问若无外尘但妄见者应一切时一
切处皆见有色或皆不见何故于有色时处眼则见
色馀无色时处则不见邪答如人梦中所见境界诸
物虽一切是无从想心起然亦不妨见有物处见无
物处或先见后不见或初不见后见非处处皆见亦
非一期长见心识变起诸法无而见有亦然又问若
尔何故多人同处同时皆同于有处见有无处见无
有时见有无时见无邪答如百千饿鬼同依业力皆
于无脓血猛火等处同时而见岂清流河水实有猛
火等邪故知一切俱是心识。

疏识如幻梦者先问曰既是心识变起诸境诸境虽
无心识还有何以前云生法本无有为心识岂非缘
生法邪故此答云识如幻梦亦即是无然唯识论亦
有此喻而所用之义不同彼云我法分别熏习力故
诸识生时变似我法如幻梦者幻梦力故心似种种
外境相现缘此执为实有外境彼释意云幻梦所见
之物虽无其幻梦则不是无故有力变起妄境今就
248-A¶ 第 828a 页 X09-0828.png
无相及法性宗中所释意即不然二喻之中且约梦
说谓梦想与梦境俱是无法若言一有一无者则梦
想与所见物应异异则梦不是物物不是梦觉来梦
灭其物应在如庄周睡时梦见身为胡蝶在华园中
蝶若非梦梦又非蝶则寤来梦灭胡蝶应在以二物
真妄别故又蝶若非梦应是真蝶梦若非蝶以何为
相以此而推梦想与胡蝶虽似能见所见之殊其实
一体所言梦者但是庄周睡时本有心识由昧略故
忽然妄现倒想及胡蝶华园等相即呼此相及想而
为梦也于此虚妄一梦之上似有内外身心殊内心
即蝶想身即蝶相外即华园之相理实而言想即蝶
蝶即想蝶相既全空无蝶想岂独是有又所执蝶相
分明似有岂便有邪又若能执之想寤来虽无不妨
未寤之时且是有者所执蝶相寤来虽无未寤之时
亦应是有若尔即是心境俱有何言唯识今穷本末
以法合喻谓所言唯识者但是迷人(合睡)本有性净真
(合庄周睡时本心故次句疏云但是一心)由不自了悟故(合于昧时)遂有三
细六粗等现(合于蝶相)即呼此等云唯识也(合梦)于此一类
妄识之上似有内外之殊(内合蝶想外合蝶相)其实境是识境
识是境识(合蝶即想想即蝶也)故傅大士云未有无心境曾无
无境心一一对喻昭然可明智者审思矣佛于权教
说唯识理者良由未显出性净真心且含在第八识
中故以泯境存心至终教了义经中显出真心本觉
方言心境俱空也成唯识亦云为遣执心心所外实
248-A¶ 第 828b 页 X09-0828.png
有境故说唯有识若执唯识真实有者如执外境亦
是法执若约病患之喻说者如人本有净眼被风热
等翳(根本无明也无眼之人必不患翳无佛性物必无妄想也)即见空华种种相
(六尘境也)成唯识论释意云空华虽无其见华之翳眼
非无今意即云离于本眼无别见华之眼(如离真净心性无别
八识之殊)翳是热气热气复云何能见故能见所见皆是
虚妄但以翳故本净之眼虚妄见华即知境识皆空
但以迷故真净心中虚妄见境但言识无不言不迷
但言本眼外无别翳眼不言不翳馀诸风热昏狂等
患皆例此知亦于本心之外无别狂心等也。

疏但是一心者问据上所说既心境皆无谁是说无
之者且如真理本无见有之者故见有为妄今若亦
无见无之者见无亦应是迷又虽梦想梦蝶不实且
不妨有庄周身心今既心境俱无依何妄现根识尘
境故答云但是一心谓梦想兼胡蝶二相但是庄周
一人无别二相妄识兼妄境二法亦但是真实如来
藏一心无别二法故根身器界及心心所一切皆空
无非一真心也诸大乘经论皆说万法唯心是此义
矣然唯心之义浅深有异若法相宗言唯心者但是
有为心识缘虑积集了别辨境为相即是此上来云
一切唯识是也若法性宗云唯心者真是真如之心
无为无相离诸缘虑分别缘虑分别亦唯一心故起
信论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云云)
乃在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
248-A¶ 第 828c 页 X09-0828.png
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此中云缘虑分
别等唯一真心例如彼法相宗中说诸外境唯八识
也问若尔则诸佛菩萨岂但见无相真心更无有境
界等邪答理实如此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等
但得妄想根识尘境之执都尽则成融通自在身智
国土染净无碍如下觉相中说。

疏心寂而知者先问真心既非色声香味等相复无
分别缘虑爱恶等相未审何者是此真心真心自体
有何胜能云何表显的有真心凡欲释诸法门皆须
释名出体不可但言一心不出体相故此答云寂而
能知也寂者是实体坚固常定不喧动不变异之义
经云一切空寂法是法寂不空若无真心之体说何
物寂何物不动不变邪知者谓体自知觉昭昭不昧
弃之不得取之不得是当体表显义非分别比量义
上言不喧不变动等者只说此知寂而不变等也寂
是知寂知是寂知寂是知之自性体知是寂之自性
用故清凉大师答顺宗皇师心要云灵知不昧性相
寂然又云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
此经云圆觉普照(知也)寂灭无二(寂也)璎珞经说等觉照
寂妙觉寂照金光明经摄大乘论说佛果无别色声
功德唯如如(寂也)及如如智(知也)独存荷泽云即体之用
自知即知而体自寂名说虽差体用一致诚谓用而
常寂寂而常用知之一字众妙之门恒沙佛法因此
成立华严问明品说佛境界智佛境界知二相各别
248-A¶ 第 829a 页 X09-0829.png
偈答知云非识所能识亦非心境界其性本清净开
示诸群生彼疏释云知即心体通于染净然此真心
有二种用一自性用二随缘用今言知者即自性用
不待对缘本自知故随缘用者即一切分别种种心
识差别智慧及一切所作所为成办一切事业以必
待对缘方能发现及能成办故如大摩尼宝能现一
切色像亦能随意出生一切所要之物名随缘应用
也若无意愿即不出生又于不对缘之时亦不能现
故其珠之光明即表里透彻常自照耀对物不对物
坚实明净常无增减其中影像不妨或有或无种种
变易坚净喻心之寂体也明照喻心之智用也坚净
者即明而坚净也青黄种种差别者即对境能青黄
等也。

疏目之圆觉者结成此经所诠法也若于寂知之境
但见身心外尘生死变动之相及顽碍念念之相即
不名觉故论云一切众生不名为觉等设于身心空
有等中觉有能知之心不属诸物常自能知虽似觉
相亦不名圆以空有等法不即觉故觉心之外仍有
空有等故故非圆也今此良由从万法展转推逐悉
无一法体存但是一真之心竖穷横遍心外无别一
法尽是觉心故名圆也故下文云證得诸幻灭影像
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
故显心清净乃至一切觉故首楞严云若有一人发
真归源十方虚空一时消殒又云寂照含虚空却来
248-A¶ 第 829b 页 X09-0829.png
观世间犹如梦中事是以观推万法虚幻如梦本空
显出心体即名圆觉矣上来具释竟。

二配禅宗者从万法虚伪乃至识知幻梦五句是空
义兼此寂知正是荷泽所传空寂是心知是用之宗
旨也。

三配五教者然此一段于五教中具足其四以此经
但分同华严故不配圆教谓初二句小乘教次二句
大乘法相教次识如幻梦一句意显心境全空即大
乘破相教此二合之为始教也后三句顿教兼次上
三句与此相合以为一义即是终教又此后三句中
初句含终次句正顿后句含圆。

四显所用文字者然此段文句皆有所凭唯目之圆
觉一句是自结成矣谓论云三界虚伪唯是一心今
以蹑前万法之言故但改三界字为万法字耳缘会
而生及本无之言即是肇论宗本义中标云本无实
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义耳释云一切诸法缘会而生
缘会而生则未生无有(云云如上所引)乃至有而性常自空
故谓之性空性空故故曰实相实相自无非推之使
无故曰本无又生法二言法相宗经论章疏之常谈
也一切唯识识如幻梦者成唯识论文但是一心者
起信论文则改唯字为但字矣。

疏弥满下二即体之相以圆收二初离过上推心境
俱空显出圆明知觉既无一尘一念之相即廓周法
界弥然畟。(音测)满无有边涯是一味之觉无不清净故
248-A¶ 第 829c 页 X09-0829.png
下文云尔时便得无方清净乃至一身多身一世界
多世界尽于虚空圆里三世一切清净于真觉境中
无别一尘有体之法何以故色乖空故如火乖水水
不容火故云中不容他此即法界观中真空绝相观
也于中正当泯绝无寄观矣彼亦云良由会色归空
空中必无色又此中亦无于空何以故觉非空故故
佛顶经云若有一人发真归源十方虚空一时消殒
是知空色俱绝故云不容他也故泯绝无寄观中又
云不可言即色不即色即空不即空等又云生心动
念即乖法体失正念故皆是不容他之义也亦应云
以容他物即乖法体又亦是理事无碍观中以理夺
事门彼文云事既揽理遂令事相皆尽唯一真理平
等显现以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故据此即上推万
法虚伪乃至寂知即当事能显理门也然中不容他
之言此是佛顶经文势彼云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疏故德下二具德二初法二初总标具德谓根尘识
等一切诸法若是实有即乖觉性故华严云未曾有
一法得入于法性今以一切清净不存一微尘之自
体故无边清净觉中所有一切诸法莫不一一尽是
性之德相性之业用如金之器器器皆金如镜之像
像像皆镜故云皆同一性此是会事归理也言德用
者德即相大用即用大皆同一性即体大然此德用
尽收色心境智时处教义行位一切诸法不同论中
翻对妄染本空但显自性之德言无边者有二义一
248-A¶ 第 830a 页 X09-0830.png
事法数多过于河沙无有限量二谓此诸法等无自
体故无有分限名无边矣。

疏性起下二释成性相无碍理事交彻事不异理理
不异事互相融故谓觉性离前执计之过故能全体
起为一切诸法如金出矿方为诸器如镜垢尽方显
万像性外无别一法为能所起起唯性起故晋译华
严经有性起品华严关键中有性起门纵说诸缘互
相资发就此门中缘起亦成性起然法相宗所说真
如一向凝然不变其缘起法自是有为色心若此法
性宗所说真性洞鉴灵明全体即用故举体常为万
法举体常自寂然寂然是全万法之寂然故不同虚
空断空顽凝而巳万法是全寂然之万法故不同遍
计倒见定相之物拥隔阻碍境智历然者一切诸法
虽其数无量不出色心收尽但倒执之时色等诸法
是五根六尘心心所法是情识缘虑等念今无能所
之执故成无边妙境无量智慧此二句即当依理成
事门及理如事理门相得性融身心廓尔者即事如
理遍门谓诸事相既全性起起不异性故随所依性
廓周法界故下文云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
不二随顺又云觉性遍满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
法界乃至六尘四大陀罗尼门等遍满法界。

疏方之下二喻贤首品十种三昧门中第一圆明海
印三昧门也谓大香海澄渟万象历然齐现犹如印
文影像如诸相海水如圆觉故文云或现童男童女
248-A¶ 第 830b 页 X09-0830.png
形天龙及与阿脩罗乃至摩睺罗伽等随其所乐皆
令见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音声亦无量如是一切
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又大集经云阎浮提一切
众生身及与外色大海中皆有印象故名海印菩提
亦尔是名菩萨海印三昧清凉以十义释之具在大
钞越彼大虚者有二义故越一若以目观此虚空此
空尚以色为边际故二若以智观此空此空是识所
变但是觉性之中一分义故又真觉融色故弥遍十
方此太虚不能融色故不遍(既不融即相碍)故佛顶云空生
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悫云首楞叹虚空之小圆觉嗟
法性之宽比之常谈海形牛迹故云越也。

疏恢恢下三结叹觉体超名相恢恢者广大旷远之
状老子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所罗网恢恢甚大虽自疏远伺察人善
恶无所失也)庄子云恢恢焉犹有馀地晃晃者晃炽盛照
曜辉赫之貌也恢恢体也寂也圆也晃晃用也知也
觉也迥出思议之表者不可思议也何名不思议心
言不及故谓理圆言偏言生理丧法无相想思则乱
生故金刚三昧云千思万虑不益道理徒为动乱失
本心王故知心王言语道断(名是言语道路)心行处灭(相是心之
行处)故古德云口欲辩而辞丧心将缘而虑息则迥出
于言象之表矣云心言不及者谓法无名故言不及
法无相故心不及于所缘境非定名定相故于心口
不可思议何法不思议即圆觉性相无碍也何故不
思议即染而净(凡圣通局之类一一例之又非性相故)何用不思议(假名
248-A¶ 第 830c 页 X09-0830.png
引导尚恐难入今泯绝踪迹于生何益)显法超情令亡言故谓法体实
离思议之境若令住思议求不能入今说离言超情
众生即忘言绝虑不住言象而求之也自然入也故
六七祖师皆有善恶不思量等言矣。

圆觉经略疏之钞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