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音释¶
音释¶ 第 389b 页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一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音释¶ 第 389c 页 X09-0389.png

【次四问答别明观行中根修證言别明者有其二
意一则由前一类人巳依前门證入不必修此故
此名别二则此门各各自别如三观或则一人具
三或二或一单复交络成二十五种人各应一机
故云别也其所离障亦各不同且如四相或一人
具四或三二一其四病者人各有一定不兼馀以
相违故故此两四皆是别相不同前无明及爱但
是凡夫悉有故前通此别矣然通别观行中皆与
惑障同科段者由是障观行之惑惑除则成观行
故若约四分科经即当第三明行谓从弥勒终于
净慧始终因果理智昭彰即之于心方成真解(华严
中间六会修因契果五十二位总名为解)依此解力三观修行(故一一标云悟
净圆觉也)除障成功正是行也文中二初二问答三观
修行后二问答两重除障初中二初示三观行相
后明单复修习初中文四初三之初。】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
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解同上也次陈词句二一庆前。】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
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解曰分别随顺觉性者领前依位渐證不因修习
等者领前忘心顿證亦可通述闻时巳益不待修
之方得善利非不拟修二请后文二一问所修二
明所为初中二一立理。】
音释¶ 第 390a 页 X09-0390.png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
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

【解曰谓前说修行观行理趣分明今复咨询恐涉
非分故先立理请更投机于中前喻后法喻中大
城喻圆觉四门喻行门如从东来不可西入法合
可知二正请。】

「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
总有几种。」

【解曰言方便渐次者所修之行并修等者能修之
机二明所为。】

「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
如来大寂灭海。」

【后三展虔诚。】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赞许。】

「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
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三伫听。】

「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四正说长行中四一标本举数二正示观门三引
例彰圆四校量显胜初二一约称性之行以标本。】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
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
音释¶ 第 390b 页 X09-0390.png

【解曰初明所称之性言出生如来者十方诸佛同
證同修證义如前此问修矣与一切法同体平等
者色心不二凡圣无差皆依觉性故云同体平等
智论云此真如者在众生数中名为佛性在非众
生数中名为法性后修行无二者能称之行即如
前二空观门根尘普净贪爱俱寂悲智双行离相
离性常无所得一切菩萨无不如斯随事虽差此
意无二故佛顶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二约
随机之行以举数。】

「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解曰初总显多门(佛顶又云归源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然众生根性
利钝不同烦恼厚薄沉掉不等随其根性设教多
端不尔难为趣入故楞伽云所说非所应于彼为
非说彼彼诸病人良医为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
应量说后圆摄下摄归三种众生根性虽有万差
而此三门一切收尽必须三者义如下释循者随
也性谓根性。

二正示观门文二一泯相(身心客尘永灭)澄神(取静澄念)观(心冥
所观之境更不异缘)二起幻销尘观(经文甚显)三绝待灵心观(非关
真妄不对有空直照灵知而为观行文云不取幻化及诸静相又云超过碍无碍境又烦恼涅槃不相留
碍皆绝待义也言无知觉明即灵心也)然禅观纲领巳具悬谈修习
菩提非此不證但以教随机异展转殊途邪正凡
圣小大权实事理渐顿有共不共今此托法进修
以成圆顿观行即事理定慧俱无碍也与论中修
音释¶ 第 390c 页 X09-0390.png
习真如三昧体相大同小异小异者彼不开为三
也今初泯相文自有三一标本。】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

【解曰谓发心修行欲趣佛果先须了悟身中净圆
觉性以为行本本即解也(即是通明观行)依解而修方为
妙行膏明相赖目足更资此金刚观割烦恼障此
牢强足越生死野下标本等皆同此矣若约能修
方便准天台止观总有十门具缘第一谓具五缘
一持戒清净(是定因故)二衣(一如雪山大士随得一衣蔽形二如迦叶粪扫三衣
不畜馀长三多寒国土忍力未成亦许三衣外百一资身说净知足)食(一上士绝世食果草等随
得资身二常行头陀受乞食法能破下仰维方四邪三阿兰若处檀越送食四僧常食及受请)具足
三闲居(不作众事)静处(离愦闹故一深山二离聚落三二里三远白衣舍处清净伽蓝
也)四息诸缘务(一生活二人事三工巧技术四学问读诵也)五近善知
(一外护经营供给二同行互相勤发三教授禅定法门也)诃欲第二欲谓色
(如热金丸等又王入敌国淫房及截仙人手)声(如毒涂鼓又仙人闻迦罗女兽失定)香(如弊
龙气莲池神瞋责也)味(如热密涂刀沙弥酪虫)触(如卧师子骑颈独角仙人失通)为欲
所恼而犹求之得之转剧如火得薪枯骨风炬梦
得假借等弃盖第三谓贪(内发烧身得怖失恼亦如食吐)瞋(煞安隐无
忧毒根灭善)
(抱尸卧偈)掉悔(掉谓身口心三此由悔故成盖悔谓因掉生悔或造罪怖
悔也)疑(疑有种种未必障定障定者有三谓疑师疑自疑法)弃之如脱债病差
饥食等调和第四谓调食(饱则气急脉塞心闷饥则心悬意虑不固等)
睡(丧功心暗常悟无常调之令神清心明不抑不恣也)身(常须动止详审出入有度坐不低昂
宽急)
(息有风喘气息四相风散喘结气劳息定息者出入绵绵若存若亡不涩不滑)(乱心不起
浮沉宽急须令得所然身息心三事虽有初后方便不同而乃合用用之则发戒定慧也)方便
音释¶ 第 391a 页 X09-0391.png
第五谓行五法五法者欲(欲离世倒欲得清净智欲亦名志愿乐等佛言一切
善法欲为其本也)精进(初中后夜专精不废如钻火未出等)念(念世可贱禅定可贵)巧
(筹量世乐禅乐得失轻重)一心(依止念慧明见可恶可尊故当一心决修止观心如金刚)
觉魔事第六谓烦恼阴死及鬼神魔鬼神魔三
一精魅(十二时兽依本时说其名诃责即灭)二堆愓鬼(如虫缘人头面等闭眼阴
骂或诵戒等即去)三魔罗多作违(虎狼等也)顺(父母男女佛像等)平平三
种五尘境界相来破人善心行者既觉即修止观
却之(止者悉知虚诳不怖不爱不舍不取亦不分别息心寂默观者反观能见之心谁爱怖等)
智论云除诸法实相馀皆魔事起信亦云现形恐
(违情)现男女(顺情)(平平)当念唯心境界即灭又云现
佛等像说施等法无相等理令知宿命他心辨才
无碍能令众生贪著名利或数瞋喜进怠无准疑
虑故业定中得食颜色改变等常应观察不取不
著则能远离(若见善相以三法验之一以定研磨二依本修治三智慧观察如人欲知
真金三法试之谓烧打磨)治病第七然诸病者不过四大(肿瘦痰胀热痛
烦呕)五脏(心寒热口燥肺支疼鼻塞肝忧愁眼暗脾身痒痛失味肾喉噎耳满)增损乖
摄理故或业招鬼作今明治法不过止观止者安
心病处或脐下足下或了法空不取病相寂然止
住故净名云何为病本所谓攀缘云何断攀缘
谓心无所得观者心用六气谓吹(去寒)(去热)(去风)
(去烦下气)(去痰)(去劳治风)又十二息谓(一一云息)(沉重)(虚悬)
(枯瘦)(肿满)(羸损)(治增)(治冷)(治热)(壅结)(战动)(通治四大)
(资益四大)善用则治众患失所则更增诸病又假想观
谓身中火能治冷等又推身心病不可得众病自
音释¶ 第 391b 页 X09-0391.png
除然上所说但具十法无不有益谓信用勤(待汗为度)
(不异缘也)别病(如上)方便(吐纳运想)久行(不计日月)取舍(益用损舍)
(犯触)遮障(益不外说损不疑谤)或禁咒修善治鬼业等正修
第八即当释经文也然且先叙彼所修法修有二
种一者坐修谓行掉卧沉立又疲倦故坐为胜初
坐时乱心粗故应当修止止有理事事谓系心一
处随起即制理谓体真知心本寂止若不除应当
修观观亦理事事谓对治助道(五停)理谓观法实相
(正道)此有三观如前巳说又修止观者对治浮沉故
随自便宜故对破定见细心故均齐定慧故二者
历缘对境修历缘者谓历行住坐卧作语等六缘
皆作是念我今为何而欲行等对境者即根尘六
对谓知色本空乾城水月爱厌不生是名修止了
无见相是名修观声等例之具如彼说善根发第
九證相第十皆如下说二正释三一起行。】

「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

【解曰以净觉心者约其所悟而起行也以者用也
凡夫用妄菩萨用觉迷悟异故悫云标乎创智者
即初悟也取静为行者虽悟即动即静为欲对治
动乱之习一向以静境安心渐渐修行方得成就
悫云然觉心初建力尚尪徵理宜处静安详方能
展照问如何得心静耶答既悟万法唯识识唯真
心真心不生于法斯为至静安心住此为取不取
于法名为取静论云若修止者住于静处端坐正
音释¶ 第 391c 页 X09-0391.png
意不依气息(数息观境)(骨锁等也)(青黄赤白)虚空地水火风见
闻知觉(识也通前是十遍处观也)乃至当知唯心无外境界即
复此心亦无自相等澄念觉动者由前以静澄心
诸念不起心合静源体非分别故见分别之识烦
劳动扰若自是识则不能见识如眼不自见今由
念澄智显故觉识也二功成。】

「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

【解曰静慧发生者由前念澄觉识慧性开明因静
生慧故云静慧比隐今显故云发生身心等者由
慧发生身心相尽尘妄不起名为永灭客非本性
尘污自体悫云慧光圆发根识俄消便能等者由
离根境内心自闲寂静清虚轻安调畅喧尘永息
粗重长袪轻安者远离粗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
对治昏沉转依为业三感应。】

「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

【解曰初句蹑前功用馀正明感应先法后喻法中
如来心者真净心也亦即法身故论中说色性即
智性智性即色性于中现者众生圆明心性与佛
无殊但以妄情凡圣似隔今身心相尽妄念不生
圆觉妙心凡圣交彻理实而言我之身心亦遍现
十方佛中今但约入观者为主故云诸佛于中显
现后喻如诸镜入一镜中诸镜即成影像故诸佛
心入行人观心如影像也然尘镜之性本明磨莹
即呈物像众生自心亦尔心净即现如来故论问云
音释¶ 第 392a 页 X09-0392.png
若诸佛有自然业能现一切处利益众生者云何
世间多不能见答曰诸佛如来法身平等遍一切
处无有作意故说自然但依众生心现众生心者
犹如于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
垢法身不现经云佛心论云法身身心一也皆据
能现之本若就所现应云应化此乃镜明则像像
历然智显则心心交映此约心静故则知佛心亦
然故名为现非谓佛心有所现也故净名云如自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三结名。】

「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解曰此翻云止定之异名寂静义也谓于染净等境
心不妄缘故若准涅槃经释即名能灭(灭一切烦恼故)
(调诸根恶不善故)寂静(能令三业成寂静故)远离(能令众生离五欲故)能清
(清贪瞋痴三浊故)结云以是义故名为定相二起幻消尘
观文三初标。】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

【二正释中五一起行。】

「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
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

【解曰于中初蹑前成解心性是识识与根尘三和
合有各无自性但是无明迷真而起故名幻化后
即起下正明起行诸幻即幻智也幻者即根本无
明是能幻之者除者依如幻始觉力分觉根本不
觉始息灭相终息生相即是除幻具如普眼章中
音释¶ 第 392b 页 X09-0392.png
二空观也然彼与此有三意异彼明称理圆观以
成顿悟此明尅体进修坚持不舍又彼是总相观
行普被诸根此是别相方便别对一类彼上根入
此中根入变化等者变起差别幻智遍观自他八
万尘劳幻众一一称真清净非障非蔽即为开也
又变起种种方便应机说法开示如幻众生又对
上二句有四对别谓自行化他除障起行止持作
持除遍计执翻染成净一一配之可知二功成。】

「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

【解曰根尘既销自他无二故能内发同体大悲(知贵
种成贱方可悯伤也)又有数意故大悲发谓幻无怨亲应等
度故伤他执实(不知是幻)枉受苦故我幻身心何所惜
故不怖幻生死故不贪幻佛果故轻安者由悲从
定起非其爱见故轻安畅适三结通。】

「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

【解曰谓诸菩萨从二利观门方能对境对机起于
二行乃至佛果四拣滥。】

「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

【解曰初二句拣识殊智能所胜劣异故后二句亦
拂幻智五总结。】

「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

【解曰初法结成非幻称真之行后喻如种谷等依
土长苗收子之时苗土俱弃种喻觉心土喻幻法
苗喻幻智谓以净觉心对诸幻法而起智从幻智
音释¶ 第 392c 页 X09-0392.png
而忘心入觉入觉则前二皆袪三结名。】

「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解曰亦名三摩钵底此云等至等持之中能至胜
位故又等谓齐等离沉掉故至谓至到到胜定故
故前文有如幻三昧涅槃云毗婆舍那名为正见
遍见次第见别相见即是观也意亦同此三绝待
灵心观文三初标。】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

【二正释中三一起行。】

「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
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
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
不相留碍。」

【解曰于中三节初句所依次明所离不取幻化者
离第二观及静相者离第一观了知等者释离所
以谓见身心即著我相著我则起过故前静之次
又观之今了是碍故皆不取又身心是妄无可了
知了知是能身心是所托所起能故亦皆碍后明
所用于中又三谓法喻合法中无知觉者异乎身
心谓身触为觉心缘曰知由此分别障正知见正
知见是无知觉明明字正显灵妙之体然此灵心
上而无顶下而无底傍无边际中无在处既无当
中何有东西上下欲言空寂不似太虚欲言相用
不从缘起欲言知见异于分别欲言顽碍异于木
音释¶ 第 393a 页 X09-0393.png
石欲言其觉不同醒悟之初欲言其明不同日月
之类故诸经教于寂静空无诃为邪小于知见明
觉互泯互存各有深意今此欲入观门恐知字引
分别念故宜但云明也诸碍者身心能所不依者
直造灵明永得者究竟之词超过者迥殊对待碍
者幻涉烦恼无碍者静同涅槃(金刚三昧云不动不禅等)受用者
属巳资缘世界者共居国邑身者宛然形质心者
还有见闻相在者不异寻常尘域者不离旧处比
由执认没体同他今不生情岂拘灵照喻中锽者
分二先释喻依后正释喻喻依者锽字不定恐译
人错遂为三释一依锽字(音横)准切韵训和训乐不
是器中之声今率愚详之取其声势不取训字此
应是金等器中声相也今且现闻击钟磬之类其
声锽锽然即知锽是此类声之相状译人回润稍
拙应云如金器声锽锽出外二作鐄字(音同)即大钟
也是诸器中之一数故云如器中鐄准此即顺本
经文回润非失但笔授或写录错误以鐄为锽耳
三者作簧(音黄)即笙簧之类以有簧之器非一故不
局云如笙中簧乃云器中簧也亦如管籥之属皆
能发声出于外故准此则译人不善此方声韵文
字故字与音俱错耳后正释喻者前三虽异合法
皆通皆器喻世界身心声喻灵明观智谓声从器
出器不能拘故声闻四远器局本处以喻观智约
身心修得身心所不能拘观智廓尔无边身心不
音释¶ 第 393b 页 X09-0393.png
离旧处但约所喻相当何争喻所依物悫云如万
钧之镛星楼受碍摇杵一击声振寰区自体兼他
不能留碍岂以楼拘钟相使响不通形碍管声令
音不透观此文势未免怀疑复不能决通媕婀邈
之而巳意亦同前仍法合最具谓加楼喻世界馀
准上知二功成。】

「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
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

【解曰寂灭者谓不取幻化幻化即寂不取静相静
相即灭亦可反此亦可俱通又但是真心实理非
指静幻故楞伽云寂灭者名为一心此非息动之
寂生巳而灭故云内发也轻安同前静与寂异者
静是二乘境亦是禅定寂灭是佛境亦是涅槃故
前数云如来寂灭仁王此忍当其位满妙觉等者
在观之时用心同佛故云随顺自他等者唯独自
明了馀人所不见故他不及自巳心识之量亦不
能造如萤烧须弥必须离情方契故自不及又依
体起智为自根尘发识名他不可识识智知故皆
不及众生等者寿命本无实体但为浮想任持故
华严云一切众生但想所持其犹空云是空之浮
气了虚空者即知浮云毕竟非空众生寿命是真
之浮想了真寂者知众生毕竟非真三结名。】

「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解曰此云静虑义如前释即虑而静故无散动即
音释¶ 第 393c 页 X09-0393.png
当定义即静而虑故非无记即当慧义故四静虑
定慧平等问既是定慧平等云何科云绝待灵心
答正由不滞此二直造心源故定慧等释相文中
绝待之义甚明固无疑矣故涅槃中名为舍相然
释相中指修行者忘情用心故显双非绝待后但
约义以结故取双是齐融齐融绝待双是双非皆
是中道故释相与结名互显三显文初皆标悟者
闻前经故谓初静观修文殊中解次幻观修普贤
章全普眼前半之解后寂观修普眼后半刚藏全
章之解对配前经照然可见。

然此三观与涅槃经(三十三十一)三相大同小异彼经
云无十相故(色声香味触生住坏男女)名大涅槃若有比丘时
时修集定慧舍相(即三相也)则断十相定名三昧若不
取色相不能观色常无常相是名三昧若能观色
常无常相是名慧相三昧慧等(驾驷迟疾)观一切法是
名舍相(二乘定多菩萨慧多世尊等故明见佛性见佛性者名为舍相)奢摩他者
名为能灭(云云如上所引)故名定相毗钵舍那名为正见
(遍见次第见别相见)是名为慧忧毕叉者名曰平等(不静不观不行)
是名为舍若菩萨善知定时(生大憍慢非修慧时)慧时(精勤未益
故悔心非修定时也)舍时(定慧不等不宜修舍等则修之)及知非时(各如上注)是
名行菩提道言小异者彼则初定次慧后等此则
三门皆含定慧言大同者此初名止取静澄神定
相增胜(彼云但不取色相此云取静为行皆定境也又彼次后文云修集定者能见五阴生灭之
相此云由澄诸念觉识烦动也)次了根尘起幻除幻慧相增胜后
音释¶ 第 394a 页 X09-0394.png
绝待双融即全同彼彼云平等名舍相也(等即双融舍即
绝待)彼虽初定次慧亦是从增胜说岂实教中有偏
定偏慧耶又此三门与天台三观(依璎珞经)义理则同
意趣则异同者一泯相即空观也二起幻即假观
也二绝待即中观也异者此明行人用心方便彼
则推穷诸法性相此多约心成行故不立所观之
境彼多约义生解故对所观三谛(真俗及第一义本业经云无谛
有谛中道第一义谛亦全同也)又此不立三止者(体真止随缘止息二边分别止)
一一门中即含止观故也(论亦先修止次修观后双修亦大同小异)
此彼经及天台教数皆三者(论及本业亦应同此标举)由法
性之体本具三大(体用相也)迷起三道(惑业苦)今依三大
显三佛性(了因缘因正因)修三止三观观三谛净三聚戒
(摄律仪众生善法)灭三道回向三处(实际众生菩提)成就三智(一切
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具足三德(断恩智)得三菩提(实相方便实智)證三
涅槃(性净方便净圆净也)安住三种秘密藏故(般若解脱法身)问若
尔即应一人具修三观何故经文单复皆许答约
修习门随宜渐入理实圆證方名究竟故次文云
此三法门等三引例显圆。】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
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
种事业若得圆證即成圆觉。」

【解曰此三门皆依悟净圆觉而起观行观行亦皆
趣入圆觉始终不离故云亲近随顺佛及菩萨同
證同修随机随事行相各异或多人同修一门(万行
音释¶ 第 394b 页 X09-0394.png
中一)或一人具修多行若三五若百千同之与异随
类难准然必皆依此三种业三种业中或具依三
或一或二同时前后单复绮互具如二十五轮所
明此是修行人之事业矣證成觉者趣入虽从一
门功成则三皆圆證若偏修一行但名亲近若三
事圆通名證圆觉四校量显胜。】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
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刹
那顷随顺修习。」

【解曰初举劣后不如下显胜且如劝得一人二人
持于五戒十戒据诸教说福巳甚多况令尔许亿
人成就辟支罗汉具足六通八解永超三界十缠
而乃不如有人暂习圆觉时中极促唯一刹那岂
况长时圆修妙观悫云牛迹巨海何可校量闻此
等者闻慧随顺者思慧修习者修慧偈赞中三初
七句标举。】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威德汝当知
 无上大觉心
 本际无二相
 随顺诸方便
 其数即无量
 如来总开示
 便有三种类」


【次六句三观。】

「 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
 如幻三摩提
 如苗渐增长
 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


【后七句引例。】
音释¶ 第 394c 页 X09-0394.png

「 三种妙法门
 皆是觉随顺
 十方诸如来
 及诸大菩萨
 因此得成道
 三事圆證故
 名究竟涅槃」


【馀校量显胜长有偈无上来三观竟。

自下第二明单复修习文四初三之初。】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解之如上次陈词句中二初庆前。】

「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希有。」

【解之可知二请后有二一问所修。】

「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

【解曰此诸方便者指前三观圆觉门者指前所依
行本有几修习者前说三观虽行相分明未审诸
菩萨所修为复一人具三为三人各一为前后为
同时为依次为超次二明所为。】

「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

【解之可见后三展虔诚。】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赞许。】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
谛听当为汝说。」

【三伫听。】

「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音释¶ 第 395a 页 X09-0395.png

【四正说长行中四一举意标数二观网交罗三结
成正因四总示修习今初。】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
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
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解曰于中初举意后标数初中又二先明所依之
本后一切菩萨下正明诸轮大意无修之修义同
前段后尔时下举数轮者摧辗义能摧惑障令正
智转故名为轮二观网交罗于中三初有三轮单
修三观次有二十一轮交络三观后有一轮圆修
三观悫疏于此二十五观约喻各立一名除初三
轮馀并不释今全用之兼解其意初中三轮者还
是三观亦不异前但为分成二十五数故略明之
以显单复之相言单修者标云唯结云单也意显
不兼馀二三者初澄浑息用观。】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
不起干座使入涅槃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解曰此下二十五轮皆有标列结亦应一一标云
悟净圆觉以为起行所依为前有故经恐文繁故
略不载澄浑息用者澄浑浊令清息作用令静唯
取极静者不兼馀观次三句者由静心之力觉身
心相空瞥念尚无烦恼何据烦恼不起即是觉心
故云究竟成就后两句不起法空之座便入寂灭
涅槃二庖丁恣刃观。】
音释¶ 第 395b 页 X09-0395.png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
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
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解曰庖丁者是晋时屠子十九年以一刀解牛锋
刃不损喻菩萨利众生修万行应缘入俗自智无
伤前开幻众及内发大悲此以佛力即当大智变
化世界者如前变诸幻也种种作用含于逆顺自
他之行备行等句则唯顺行于陀罗尼下总明动
而常寂寂念静慧即定慧也三呈音出碍观。】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
便證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解曰取前锽声出外作此观名彼自释云然器质
音融随犍应响形拘性寂妙用无方智德深妙證
道遗骸性光圆照埃氛永寂唯灭等者幻境无边
难可穷究故须直灭(灭者绝念)作用施为又妨禅寂故
云不取入佛境界经云诸法犹如幻如幻不可得
离诸幻法故敬礼无所观独断烦恼者不假诸行
独者正是绝待中道之义断尽便證者所断既尽
能断即空便为證矣然每说此观行相皆云断烦
恼者寂灭涅槃相故生灭灭巳名寂灭故照彻灵
心穷惑源故。

次交络三观每以一观为头兼于馀观交络成七
三七故有二十一轮兼前三单及后一圆足二十
五然每一观为头七段之中皆有四节初两段二
音释¶ 第 395c 页 X09-0395.png
二共合(各兼其一)次两段三行次第(次兼馀)次有一段先
一后齐(齐兼馀二)后有两段先齐后一(齐兼一)今每观为
首之中但长科七段又缘每轮辨其先后一一须
牒观名今文句太繁每观但各举一字号谓初云
静观次云幻观后云寂观寂兴静殊前巳具辨文
三初七轮静观为首兼于幻寂次七轮幻观为首
兼于静寂后七轮寂观为首兼于静幻初中七观
一运舟兼济观。】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
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佗后修三摩钵提。」

【解曰菩萨修定以出尘即运舟发慧以化物即兼
济先取至静者标首以者运也静慧心者舟也照
诸幻者下兼修幻观照之欲化化即兼济也若无
静慧则自居幻化何能照幻者而度脱之如舟自
沈焉能救溺二湛海澄空观。】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證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解曰湛海即波澜不动先静观以反流澄空则水
性清明后寂观以显性以静慧故者标首證至静
性者蹑静而兼修寂也性即是寂后两句二观功
用断烦恼是因亡出生死是果丧三首罗三目观。】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
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
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音释¶ 第 396a 页 X09-0396.png

【解曰三观俱修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以寂静慧
标静也复现下次幻也后断下寂也四三点齐修
观。】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巳后起菩萨清净妙行
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
三摩钵提。」

【解曰三点者梵之伊字悫云意者但一人具修三
观即名为齐非谓同时以至静力标也断烦恼巳
寂也后起下幻也此含二利谓净行度生烦恼既
寂爱见巳无故所起行无不净妙可度众生五品
字单双观。】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复度众生建立世界
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禅那。」

【解曰上单静观如上一口后双明寂幻如下两口
故云单双以至静力标也心断下三句齐兼幻寂
初句是幻内除烦恼外度众生具悲智也故净名
云若自无缚能解他缚斯有是处六独足双头观。】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
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解曰白泽图中有山精头如鼓有两面前后俱见
此喻静幻双照二利齐运如双头也单寂如独足
也此与前异前则上单下双此则上双下单初二
句齐标静幻以至静力资助策发变化之力以度
众生也后句寂兼前二利备故入中道七果落华
音释¶ 第 396b 页 X09-0396.png
敷观。】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境界
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解曰即以静定之树结寂灭中道之果后敷华者
复以幻观入有情界度诸众生同令获得涅槃之
果初齐寂(二句)后兼幻(二句)次七轮幻观为首一一标
幻为初次兼馀二今初先武后文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
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解曰武王代纣后铸戈戟为农器喻此菩萨先变
化种种巳后入静观初幻(二句)后静(一句)二功成退职
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
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解曰菩萨发慧利物即是功成习寂内修名为职
退初幻(二句)后寂(一句)三幻师解术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住寂静而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解曰先起变化术法后归空体寂故云解术初幻
(二句)次静(一句)后寂(一句)四神龙隐海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解曰起幻化生如神龙布云雨归体入静如隐海
也初幻(二句)次寂(一句)后静(一句)五龙树通真观。】
音释¶ 第 396c 页 X09-0396.png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
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解曰先起假幻后归空寂如龙树初行幻术广化
邪途后习真乘自阶圣果初幻(二)后齐兼静寂(二)
六商那示相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解曰商那和修即优婆鞠多之师也先以神力示
相降伏鞠多弟子慢心后乃入定归寂初齐静(三)
后兼寂(一)虽化众生不生于化即是资于至静七
大通宴默观。】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
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解曰大通如来先化用利物后归寂静初齐寂(二)
彼兼静(二)后七轮寂观为首一一标寂为初次兼
馀二此初宝明空海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
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解曰佛顶文也宝明是慧空海是定经云同入如
来宝明空海今灵心观即本觉明如宝明也后静
观如空海也初寂(一)次兼静(二)二虚空妙用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解曰灵心之体如虚空起化即妙用初寂(一)后兼
音释¶ 第 397a 页 X09-0397.png
(三)三舜若呈神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解曰舜若即虚空神遇日光映之暂现如此先寂
次空后幻初寂次静(一)后幻(一)四饮光归定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
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
修奢摩他。」

【解曰大迦叶也先證体次起神通后乃归定初寂
(二)次幻(二)后静(一)五多宝呈通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
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解曰多宝佛先成道證如体后于塔中发起法华
如静幻无碍初寂(二)后齐兼静幻(二)六下方腾化
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
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解曰即法华菩萨六万恒沙从下方现初齐静(二)
后兼幻(一)七帝青含变观。】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
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解曰帝青之宝含诸物像对则变应应而还空如
灵心观成包含德用应缘起幻而复安静初齐幻
(一)后兼静(二)后有一轮如意圆摄圆修三观。】
音释¶ 第 397b 页 X09-0397.png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
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解曰此名如意圆修观谓如意宝珠四方俱照大
智顿觉三观齐修圆觉慧者称圆觉而发慧故圆
合一切者圆融和合一切事理性相真妄色空等
类举体相应是为圆合谓由圆觉合理即非理故
全即事又由此觉合事事即非事故全即理馀性
相等皆同此说中道义谛于是现焉非理非事双
遮显中即理即事双照显中遮照同时是为圆觉
言于诸性相无离觉性者性即静观相即幻观觉
性即中道寂灭观故云圆修三观矣又以圆觉合
一切是从体起用性相无异觉性是会用归体体
用无碍寂照同时是为圆满无上妙觉三结成正
因。】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

【解之可见四总示修习。】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
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
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
成就。」

【解曰(示修习者修此二十五轮之时于事中威仪法式及用心方便三业事理具足修习之意)
当持梵行者戒也寂静者定也思惟者慧也具戒
定慧心在观门如是修行必定成佛忏悔三七日
者多生业累恐障净心忏悔求哀发露先罪日数
音释¶ 第 397c 页 X09-0397.png
若少虑不精诚三七日中巳彰恳祷忏悔之义下
道场加行中当释各安标记者书此二十五轮名
字文句安置道场之中礼念虔诚精祈一行随手
结取者若自的乐一门随便即习若胜劣难分不
能自决即凭圣力以卜应修信手取之不宜拣择
依结等者依所捻结开而视之顿渐自知无贪馀
观一念等者心怀疑阻并失前功纵使再修稍难
成就据根验理必在于兹无得等闲轻于事相偈
中亦四初一偈举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辩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其标数者长有此无言无碍慧依禅定生者令修
观之人先以所依之体为本而起观行长行云圆
觉清净无能所修心冥此理即禅定义二一偈观
网。】

「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长广此略三一偈半结因。】

「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
 并法不随顺」


【解曰长略此广于中二初一偈正结所为后二句
拣非所为此文长无偈有今为二释一者两句皆
作上根释谓唯除上根圆顿悟解之人并及于一
音释¶ 第 398a 页 X09-0398.png
切定相之法不随顺者(大品云不信一切法名信般若)则不必具
依二十五轮及道场探结等不随顺法者不取相
也既不随相即随真觉此乃顿入圆明独自合道
不可加之绳索伤乎无疮是前知幻即离不作方
便等类故除之矣二者下一句作无信下根释谓
都不信者闻之不能随顺依此即上智与下愚不
移也前释不随不随倒法此释不随不随正法四
一偈半总示。】

「 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
 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
 不久證涅槃」


【可知。】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一


章门有四一修止观章二四谛章三断惑章四
礼忏等章除释本经外傍通馀义三十有三情
无情平等随根设教解为行本佛心现于观心
义见幻起悲五意无知觉明锽字三解喻依喻
体三观义明三之所以凡不同佛辨法性觉性
别两种四相根本无明生盲喻判潜伏藏识解
抑圣同巳验妒辨多闻失释根本六烦恼七慢
九慢城三义现过令他净不讥师过四食事师
之心金刚四心大小乘三安居六妙门出世涅
槃四对两种四句信必具解奉行二义右附录
音释¶ 第 398b 页 X09-0398.png
下。


*** 音释



(音铩俗杀字)


(杜吊切调去声摇动也)
堆愓

(堆音堆谪也惕音剔敬惧也堆惕鬼
名如虫能缘人头面)。
嘘呬

(嘘音虚吹气也呬虚器切音屃喙息也)


(音汪羸弱也)


(音容大钟也)
媕婀

(媕音谙婀音阿媕婀不决也)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二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次后有二问答两重除障初净业章除我入觉后
普觉章依师离病此皆观行中障故同大科初中
虽约计执浅深说有四相差别然统之唯是我故
经文除别列四名之外节节但有我字若除此执
便是圆觉故云入觉文四初三之初。】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
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解之同上次陈词句中二一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
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
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

【解曰不思议事者前总明观行一向称理而修犹
可领解今于一味之中广张诸轮屈曲差别差别
音释¶ 第 398c 页 X09-0398.png
不乖一味尤为难见故云不思议一切下远承所
答文殊之问睹见下悟因行也夫果德称真约理
可照因行治染体解实难今一念备知炳然齐现
如琉璃瓶盛多芥子故深庆矣二问后三一正问。】

「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
不入。」

【解曰此中问意不说本来起迷意明巳知觉性圆
明诸法清净何得凡心宛在不合觉源所作所为
情犹憎爱自佗全别难自浑融比对果人天地之
远觉心本净悟即应同更有何法染污令我用心
异佛故云因何迷闷不入二请后。】

「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

【解曰法性者诸法之性若直谈本体则名觉性若
推穷差别之法皆无自体同于一性即名法性今
推破四相豁融诸法令同觉性故云开悟法性从
前经文但云觉性唯此段云法性意在此矣三结
意。】

「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

【可知后三展虔诚。】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赞许。】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
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音释¶ 第 399a 页 X09-0399.png

【三伫听。】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四正说长行中四一总叙过由二别释四相三存
我失道四断惑成因初中总叙四相为过患之因
由又二一明过患本起。】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
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

【解曰从无始来者未曾悟故故下有生盲之喻妄
想等者无中横计我等四者统唯我相(广释如上)但由
展转约义故有四名四名复有二相一迷识境二
迷智境初者谓取自体为我计我展转趣于馀趣
为人计我盛衰苦乐种种变异相续为众生计我
一报命根不断而住为寿者如金刚两论所说迷
智境者即此经说至文当知颠倒者真我本有迷
之谓无妄我本空执之为有四皆横计故云认四
颠倒故净名云法无有我离我垢故法无有人前
后际断故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寿命离生
死故悫云心自取心自成心病演若爱影背本瞋
头从此妄滋莫能蠲拂二明过患滋多文四一展
转生妄二违拒觉心三动息俱迷四结成障道今
初。】

「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
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

【解曰文有十句言展转者初四句由迷起惑次二
音释¶ 第 399b 页 X09-0399.png
句由惑造业次二句由业招报后二句反于三道
堕于二乘然此十句总当二乘宗中生灭四谛谓
初六句集谛次二句苦谛次一句道谛后一句灭
谛言生灭者准天台教权实通论总有四重四谛
(实审)一生灭(逼迫名苦即有漏色心增长名集即业烦恼寂静为灭谓即涅槃出离名道谓
止观等故)二无生(涅槃云解苦无苦名苦谛等故)三无量(涅槃云苦即无量相非谓
二乘所知等又云所未说者如林树叶故华严一刹巳有四百亿十千也)
四无作(阴入皆如
无苦可舍烦恼即菩提无集可断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證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理尽于斯方名圣谛矣)
如次是彼四教所诠法矣(如悬谈说然彼唯约四谛显义分齐者具世出
世因果故通权实故)今此文中约其过患故当生灭初集谛
中复有其二谓惑与业且初四句出迷起惑谓由
执四相为实我体所以于自生爱于他生憎顺我
者爱违我者憎如是爱憎皆由执我故曰由此然
四大五蕴迷性妄生众缘合成巳是虚妄更于其
上重执我人故云于虚妄等次二句由惑起业谓
由前二妄故生起造作种种妄业业能引至苦乐
之果故名为道悫云然空华一揆美恶情分就妄
之中又分诸异言二妄相依者则憎爱二境更相
显对生妄业道者举心耽染可意业生不可相驰
尤增恚恨次苦谛者谓由造业成就则受生死流
转生死流转即是所至善恶之果悫云言妄业道
者一念贪染地狱门开瞥起瞋心刀锋耸立言妄
见流转者爱色临终亲瞻猛火亡魂飞坠起伏乘
烟业本自心心还自见后灭道二谛者悫云厌识
音释¶ 第 399c 页 X09-0399.png
流转伏念澄神趣寂缠空化城非实二违拒觉心。】

「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
非觉入故。」

【解曰此文正是结答前问前问因何迷闷不入今
答云由认四相展转生过纵离六道复堕二乘是
故不入次云非觉违拒等者由前问云因何使诸
众生不入故此答云非觉违拒使之不入但由认
我故不入也如梦身未忘必不能合于本身非本
身违拒有诸等者释成非觉违拒意云入时若是
觉入不入则是觉拒既入者自是能證之智觉体
元无出入入与不入何责于觉又解见觉能入觉
亦成非故知必在忘情无念方名真入故悫云带
能非證示过彰非三动息俱迷文二一正明。】

「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

【解曰动念即前苦集息念即前灭道二徵释二初
徵。】

「何以故。」

【解曰动念任许背觉息念即合契真何故动息俱
称迷闷二释分二一直释。】

「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巳主宰。」

【解曰由将无始住地根本无明以为我主故动是
我动息是我息我相既有动息俱迷然本起无明
者最初根本而起又从本源而起经云独头无明
为烦恼种亦同此矣不待因境名为独头故前先
音释¶ 第 400a 页 X09-0400.png
标我体然后展转生惑业苦等二转释。】

「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
不自断命。」

【解曰前是对徵之释此又委细释于前文本起之
义于中二先法说意云众生无始来未曾开悟故
云生无慧目如人若十岁二十方始眼盲则眼前
虽不见青黄等色说之则能了知若胎中无目生
来便盲则对色之时种种为说终无所益则先须
金錍抉瞙然后为说是非故涅槃经说如生盲人
不识乳色他人为说展转譬喻贝(声常)(软乐)(冷净)
(动我)竟不能得识其乳色故云身心等性皆是无明
若宜契觉心以觉为本则一切皆觉故前根尘普
净段中最后结云一切觉故又前得本起因地既
所修皆是佛因此用本起无明则一切皆是魔业
前如金为千器器器皆金此如土为千器器器皆
瓦后喻说本因爱故得身若断身则违爱如人身
纵卑陋病苦亦自保命终不能断断馀或可自断
诚难认我亦尔断一切烦恼恶业容有得者欲令
断我其可得乎何以故我终不能还断我故又有
我故必不觉我如眼不自见故必情忘想尽与觉
一体觉是真我则妄我本无方名为断如梦身纵
令至劣至苦梦时终不肯断必须觉来合于本身
方嫌梦苦复无可断又此喻亦可喻于后段爱我
之言及养育无明之语前段后段血脉连环故此
音释¶ 第 400b 页 X09-0400.png
一喻通于前后四结成障道。】

「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
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解曰是故当知者指前意势直从我体起憎爱巳
来乃至不断命等此都结之以成障道所以次二
句对顺生爱以明我次二句对违起憎以明我次
二句双指上二唯滋无明故知迷心修道纵令勤
苦种种行门但助无明何成佛果后二句正明障
道言相续者本从无明而生憎爱憎爱还熏无明
种子现行相续不断将此求道毕竟不成宝积经
云于身生宝爱不离于我人彼作是修行由斯堕
恶趣二别释四相然此我等行相殊常常者但约
迷执初果巳除此乃直就修證罗汉未晓文中即
为四段一约事验我二悟我成人三了迹迹生四
潜续如命初谓验其任运分自佗者是其我相文
中二一标释粗相二结指细相初中二一徵起标
示。】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證者。」

【解曰心谓第七识所證者即第八识见分一切众
生任运执为内我故此相难可自见约事證知但
验自佗各殊即證自中有我设令修道舍妄證真
但觉有心总名我相二约喻以释。】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匆忘我身四肢弦缓摄
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现我体。」
音释¶ 第 400c 页 X09-0400.png

【解曰弦缓者紧急缓慢也即四肢不调手足失度
之状也馀皆可知以况道者燕居静室或隐深山
心绝经营境无违顺习闲成性暂得忘情不觉自
佗谓證无我若违顺所逼宛有心生心既未平方
知我在故下云若复有人叹谤其法即喜恨等悫
云调适即称理虚凝匆忘则比融真宰弦缓况违
真负疾乖方明理性违常针艾乃观照除遣方现
表能心卓尔二结指细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
是我相。」

【解曰證于巳上是能如来巳下是所所中又如来
是能涅槃是所谓非但了知二乘涅槃为我相设
使了知如来涅槃亦是我相然涅槃但是觉体非
别有可證今既證得涅槃不忘能所即是我相二
悟我成人悟前非者是此相矣文二一粗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證者善男子悟有
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巳超过一切
證者悉为人相。」

【解曰言心悟證是觉前非者字正明人相不复认
者不作證心悟亦如是同前非也二细相。】

「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
殚證理皆名人相。」

【解曰不取能所故受圆悟无非不尽故曰备殚(殚尽)
此智不袪为存悟矣非诸差别故云少也亦如唯
音释¶ 第 401a 页 X09-0401.png
识加行偈云现前立少物但彼空此智为异耳三
了迹迹生谓了前二相俱是心迹总不执之故免
我人然此了心又亦是迹故云了迹迹生文三一
徵起标示。】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解曰觉前能悟悟是所觉悟既成所觉又名能展
转无穷皆成能所能所及处皆是相待了此无定
故离前非计所不及谓免诸过不觉此计又是众
生众生者不定执一之谓也二举喻徵释。】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
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
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

【解曰借世人语词以为义势显众生相言非我者
以自是众生故非彼者以云我是众生不云彼是
众生故此显于自于彼不计我人故非彼我后云
非彼我者非彼人之我也三指前对辨。】

「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證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
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解曰初指前二相后而我下对之以辨众生之相
了證者空则我不及了悟者空则人不及不执主
宰故离我人心又不忘是众生相四潜续如命谓
都无所执但拟修行由不起心免前三过即此无
执之业智相续未忘非是故意生心故言潜续文
二一徵起标示。】
音释¶ 第 401b 页 X09-0401.png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
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

【解曰即心之照故云清净即自觉也觉前了迹故
云所了即觉佗也證悟等尽彻于真源更无别能
故直言心照拟将此智修习一切无漏之业故名
一切业智又业是业用一切作用之智名为业智
但觉潜续之心故名不自不自同于幻化一念不
生即是论中世间自然业智及不思议业相今以
虽能除妄而不自除故名所不自见不自见故犹
如命根如命根者兼取相续不断之义二展转细
释文三一以义正释。】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
离尘故。」

【解曰心照见是此门之相一切觉总指前三相由
将此心见他诸觉故皆尘垢心未忘故结云觉所
觉者不离尘故二以喻返释。】

「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

【解曰汤销冰尽同成一水更无能知尽者反明此
业智既照前三相皆尽则是我病未尽如冰若言
我尽即此言尽之冰便是不尽若本末配合则水
喻真心冰喻四相汤喻智慧煎水名汤悟心名智
故谓水冻成冰还煎水以销之冰汤俱尽湿性独
存以喻真心迷心成我还悟心以销之我智俱尽
照体独立三以法正合。】
音释¶ 第 401c 页 X09-0401.png

「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解曰若依喻反合应云无别有我知我尽者今翻
喻势顺前正释故云正合三存我失道文二一总
标失道。】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
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解曰但名有为者由前四相皆有所證既将此心
修行则行行皆带能所故不成圣正同华严多劫
六度不名菩萨正法末世者正宗佛法之末世夫
正法之时修则皆證末世之时人多取相今既取
證之相则正法亦同末世若遇此教了达病源则
虽末世还同正法后展转广释文四一认我为真
二说病为法三将凡滥圣四趣果迷因初中二一
徵释其过二结成障觉初中六一久修如何不證
徵二认我取證非真释三取證云何妨道徵四爱
寂憎喧非脱释五云何定知非脱徵六赞喜谤瞋
验我释今初。】

「何以故。」

【解曰劫数既多行又勤苦以何义故不證圣果释
中二一法。】

「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

【解曰良由认我以为涅槃故虽多劫勤修终无所
益如认梦身以为自巳勤为家业种种疲劳终无
一事益于资产二喻。】
音释¶ 第 402a 页 X09-0402.png

「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解曰贼若在外犹可堤防养之为儿如何捡慎又
知贼是贼贼无能为养之为儿宁无损败以喻六
根取境犹可制御藏识妄我难以辨明故如来藏
中功德之宝念念衰耗由此贫穷难集福慧三取
證云何妨道徵。】

「何以故。」

【解曰前徵何以多劫不證释云由认我取證故此
又徵云纵使认我取證何以便妨于道四爱寂憎
喧非脱释。】

「有爱我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
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解曰夫生死轮回本由憎爱欲求解脱须尽二源
今爱涅槃还是本爱今憎生死亦是本憎弃苦欣
乐虽殊憎爱元是本习带之修道佛果岂成伏我
爱根为涅槃相者由伏之故不起不起之相似涅
槃相以似为真故云尔也不知爱等者本爱涅槃
拟除生死爱心既在即生死根爱根憎苗岂名解
脱故曰不知爱等五云何定知非脱徵。】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

【解曰法者涅槃由前释云爱涅槃者名不解脱故
此徵云若爱生死许是系缚今悟涅槃是寂灭法
以何相知还同本爱而不解脱六赞喜谤瞋验我
释谓实證者必无我无我故即无瞋喜今为法瞋
音释¶ 第 402b 页 X09-0402.png
喜即知證法非真也我未尽故文中二一标我未
尽。】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巳微證为自清净
犹未能尽我相根本。」

【解曰微證者外知根尘假合内觉性体寂然犹未
下正标未尽二以境验知。】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
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
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解曰赞毁等者然世境违顺粗重易明唯就法门
最难觉察但言为法瞋彼度此不知此心元是我
相则知下因对外境验得内心我执犹坚潜藏相
续虽慧军数举(上云多劫勤修又闻前三观也)魔众频摧(上云憎生死伏
我爱及微證也)且阿赖耶城难攻主宰(偈云觉城义当翻此城也)末那
常侍防护牢强意识谋臣经营内外傍监五识之
将以镇六贼之门由是贼王(我相)频通游戏时时偷
(贪号慈悲瞋号降魔)惑我法王(化主)往往侵疆(无漏慧也)扰我观
(学人)虽外怯般若昼伏(观照时也)夜行(妄起时也)而内挟无
明昼夜不断(种子)二结成障觉。】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可知二说病为法文二一正释其非二结成障觉
初中二一覆推。】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
生寿命亦复如是。」
音释¶ 第 402c 页 X09-0402.png

【解曰覆推者蹑前为法瞋喜之次推穷以成说病
为法之过恐闻瞋喜是我便拟忍受不瞋用为无
我故推徵云若见彼是毁人我被彼毁而不瞋者
此亦是我故云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既见有毁我
者则未得我空亦应云若知我空无我说法故次
云有我说法我未断故然毁者是彼说者是我经
文于毁者言无返明过也于说法言有顺明过也
馀三相亦尔经略人字为成句故翻覆推过者下
拟决断为病故二决断。】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悯者虽
勤精进增益诸病。」

【解曰说病为法者指前所推之过即是四相四相
若存总名为病众生不了但谓为法是故名为可
怜悯者增益诸病者带病修行故增诸病反此而
言则称实修行唯益实德如药草等种有甘苦水
土所滋各唯增益苦喻我相为本甘喻净觉为本
水土则喻万行二结成障觉。】

「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可知三将凡滥圣文二一正明相滥二结成障圣
初中二一抑圣同巳。】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
自修行终不成就。」

【解曰佛说了义称理法门皆言心境本空惑业本
净凡圣不异因果圆明就佛见之理实如此且众
音释¶ 第 403a 页 X09-0403.png
生迷倒巳久种习根深纵令信解法门现用元来
随念但以分别心识解佗无碍言教谓言佛意亦
祇如然心既是念故不觉念不知冥通證入异于
信解之心认佛平等之谈不能断惑求證故经印
言终不成就华严亦云如贫数佗宝等二骋巳齐
圣前则抑高就下此乃骋下齐高文二一认其圣
智。】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證谓證。」

【解曰得者是理乃至圣人所具功德證即是智则
圣人冥證之智身今谓證者增上慢人若自知不
證而言證者则根本戒中大妄语戒非此文意二
验出凡情。】

「见胜进者心生嫉妒。」

【解曰然诸圣人形类不定得与不得内證在心何
以辨佗未得未證故观徵所见以验真虚夫圣人
用心佗巳无二见佗胜进或法教流行念念欢喜
必能随顺自验内心如此或即證悟不虚若自觉
巳衰佗盛则嫉巳盛他衰则喜纵令深解妙境但
是心之所缘勿错认之谓得谓證二结成障觉。】

「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解曰未断我爱者双指前两类之人前段解凡圣
平等境界而未许以佛解同巳乃云终不成就者
以佛无我爱凡有我爱故后段见胜进嫉妒亦由
我爱故毕竟不能入清净觉四趣果迷因。】
音释¶ 第 403b 页 X09-0403.png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
长我见。」

【解曰希望成道者趣果也次两句迷因也故经说
声闻唯观于果不观于因如狗逐块不逐于人夫
欲修学先须悟心心既洞明然求广解末世之人
多迷此意唯宗名数不务了心心既不通解唯增
我故云增长我见华严亦说不了自心增长诸恶
又智论云多闻无智慧是不知实相譬如大暗中
有灯而无目等四断惑(但当下)成因(佛说下)由前数段
经文说修行中有多过患皆结云不入净觉故此
劝诫令离过用心方成正因文中二一顺释。】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
贪瞋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解曰先断惑中言但当者正标劝诫之词精勤及
起大勇猛者通于修断未得令得者真实境中一
切功德妙用未断者颠倒境中一切障碍之法即
贪等也然断惑之文前后频有今通收就此略启
二门一所断惑障二断之行相三断之位次初所
断者有通有别通谓此经唯识起信各说二种五
性文初巳会释讫别者有其本末本有二种一是
论中根本不觉由此方成阿黎耶故即文殊章中
无明是也二者弥勒章初广明爱是轮回根本各
巳释讫(一是所知障本二是烦恼障本)末者起信宝性二论各说
音释¶ 第 403c 页 X09-0403.png
九种皆如前释唯识本颂总说六种论第九约障
十地复说十种十种巳如前说六种者颂曰烦恼
谓贪瞋痴慢疑恶见长行释云性是根本烦恼摄
故得烦恼名(虽对随惑称本望上迷真为末)八识章巳略辨今更
具释以销经文文云贪瞋爱慢者彼论爱非其数
以无别性贪所摄故此唯三法是彼论也贪者于
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谓由爱力
取蕴生故瞋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瞋不
安恶行所依为业谓瞋必令身心热恼起诸恶业
不善性故慢者恃巳于佗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
苦为业谓若有慢于胜德法及有德者心不谦下
由此生死轮转无穷受诸苦故此慢差别有七九
种谓依三品我德处生七谓慢(于劣计巳胜于等计巳等)过慢
(等计胜胜计等)慢过慢(于胜计胜)我慢(自恃高举)增上慢(得少谓多)卑慢
(多胜计巳少劣)邪慢(无得谓得)九者谓我胜(过)我等(慢)我劣(卑)
有胜(𢍉)有等(慢)有劣(过)无胜(慢)无等(过)无劣(卑)
七宽九狭九唯七中三故(慢𢍉〔慢〕各三为九合如注配也)谄曲嫉
妒即小随烦恼各别起故名小但是贪等分位差
别等流性故名随谄者为罔[曰/月]佗故矫设异仪险
曲为性能障不谄教诲为业贪痴一分为体嫉者
徇自名利不耐佗荣妒忌为性能障不嫉忧戚为
业瞋一分为体然根本六中今阙痴疑及恶见者
痴在偈故三翻徵释巳决疑故偈云我身即是身
见身见断则馀见自除故(馀谓边邪二取此等皆依身见起故)又重
音释¶ 第 404a 页 X09-0404.png
言彼我爱者爱与我相长相应故(此章正为除我)别明于
巳及佗相怜爱故(故云恩爱)生死根本最难拔故念尽
即自佗寂故又诸经教烦恼名数增减取舍随何
意趣不可一准且依此开十数见修所断三界总
有一百二十八也二断之行相者五教不同初小
乘者刚藏章中巳释二始教者圣道断惑不从三
世但智起时即无其惑犹明与闇定不俱生如秤
两头低昂时等故智与障理必不俱三终教者自
有二义一约相翻二约相续相翻者意不异前但
前义不尽谓无间道正断惑时为智先起惑后灭
耶为惑先灭智后起耶为同时耶此中惑智若先
后者各有两失不成断义谓若智先起智有自成
无漏过不能灭惑过惑有自灭过不障圣道过若
惑先灭亦有此四四名亦同但相望时义别总成
八过也前说明闇乃是同时正当中百二论灯不
破闇之义谓明于闇到与不到俱不能破以此二
相互相无故同时则相乖异时不相预故以法合
之不成断惑涅槃亦以此喻喻毗婆舍那不断烦
恼又秤衡是一低昂同时智惑不然岂离前过若
此宗断惑必须了惑非无性相无碍谓若定有则
堕于常常不可断若定无者复无可断今以真理
随缘故智即无起而起惑则无断而断随缘自性
故智起而无起惑断而无断言相续者不约惑智
相对但就能断之智自有三时三时有二一约初
音释¶ 第 404b 页 X09-0404.png
心究竟通分三时二约无间道中刹那三时今依
十地经论并通此二论云此智尽漏为初智断为
中为后答云非初智断亦非中后偈云(论指经偈)非初
中后故若三时无断云何断耶论云如灯焰非唯
初中后前中后取故此举喻释成(大品经亦云譬如燃灯非初焰
燋炷亦不离初焰后焰亦尔而炷实燋也)谓实教断惑心性相双明经
文正显證智唯据甚深缘性不可说义论主兼明
断惑故性相双辨非初非中后辨因缘无性是断
之不断前中后取即不坏缘相是不断之断谓若
一念能断何假三心既并取方成明知无性无性
故无初中后方成后故初中后断此则从缘故无
性无性故从缘也四顿教者此有三门一唯断本
本断则末除(本末如上)故上文云永断无明又云先断
无始轮回根本二悟其空方名为断如梦桎梏寤
即解脱故文云此无明者非实有体乃至知是空
华则无轮转等论云觉于念异念无异相等三见
其性非断非不断谓此惑性是真觉故(论云依觉故迷若离
觉性则无不觉等经云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又云一切觉故故文殊教众生发我见心以我见即菩提故)
不应断觉故云非断(文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等又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净
名云不断烦恼等故)是真觉故不应认惑故非不断(文云诸幻尽灭
觉心不动又云幻灭灭故非幻不灭又云由澄诸念客尘永灭此意如寤时非除却梦中物故云非断又
非留此物故非不断)非断非不断是真断惑五圆教者即华
严宗一切烦恼不可说其体性以所障法必穷三
际彻十方一即一切主伴无尽具四法界唯非真
音释¶ 第 404c 页 X09-0404.png
如(皆如前释)故能障之惑一障一切障(故普贤行品起一念嗔具百万
障门也)能断之智一断一切断(故随好品阿鼻狱人顿證十地)證于
法界一證一切證(巳如前證位中说也)成就佛果一成一切
(出现品如来成正觉时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般涅槃也)三断之位次者小
乘如前次始教者二障各有分别俱生现行种子
二分别种见道初断彼二现行地前巳伏烦恼俱
生种者初地巳去自在能断留故不断(对法论云菩萨十地
唯修所知障对治道不修烦恼障对治道)以润生摄化故不堕二乘故
为断所知障故为得大菩提故(故摄论云留惑待惑尽證佛一切智)
谓以智御用不起过患而成胜行犹如禁蛇(如摄论说)
直至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一时顿断其现行者地
前渐伏初地巳上顿伏八地巳上不行所知俱生
者种则地地渐断金刚永尽现则地前乃至十地
方永伏尽八地巳上六识俱者不行第七俱者犹
起前五虽未转依无漏伏故障不现起终教者二
障不分俱生分别但有正使及习气谓地前伏现
行初地断使种地上除习气佛地究竟净然于三
贤中巳不堕二乘地故于烦恼自在能断为除智
障留故不断(梁摄论云十解巳去得出世净心又云得出世名圣人不堕二乘地仁王
云地前得人空而不取證起信亦说少分见于法身能现八相等故)以此菩萨唯怖
智障故修唯识真如等观伏断于彼初地巳上断
此一分粗故于烦恼障不复更留故二障不分见
修至初地时正使俱尽(弥勒问经云菩萨见修道中一切烦恼能障利益众
生行故即见道中一切俱断故)其末那烦恼亦初地断粗后除习
音释¶ 第 405a 页 X09-0405.png
气(摄论云转染污末那得平等性智初现观时先巳證得修道位中转伏清净此明除习气也正使先
断故但云转净不言断也宝性论亦说地上依彼二种习气障)又始教中为引二
乘故以上就下说烦恼障同二乘教佛地方尽又
以下同上许二乘全断烦恼分断所知今就终教
实论愚法声闻无广大心尚不能究竟拔烦恼障
但能折伏何况能断彼所知障如弥勒问经释论
及楞伽说顿教者若约悟理合觉誓志背尘则不
作渐次(文云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又云心不生虚妄故信位便云劳虑永断得法界净)
惑虽虚妄横执即生不能顿除任运渐尽如风顿
止波浪渐停(文云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即当论中四重觉
妄巳如地位中引释华严圆教者五十二位中位
位圆断故位位成佛具有其文略如前明广如彼
说断惑义竟次释馀文对境不生及一切寂灭者
观行成就烦恼巳伏也然约此宗亦名为断初发
心住同初地故佛说下四句佛印成因于中云渐
次者由前说除我用心当时虽悟仍虑长时难离
我习故佛诫云但得顿悟我空勤断烦恼我见习
气渐尽无上佛果自然渐成求善知识等者商人
入海须假导师学者修行必资善友二反释。】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解曰言别生憎爱不入觉者反明不生憎爱则入
觉也故云反释不生憎爱则是断惑入觉即是成
因故就此门曲分此段悫云嗟时行者畜病为功
枉叙虚劳必招沉坠明明佛诫请审鉴心无使一
音释¶ 第 405b 页 X09-0405.png
代空行虚游义海偈赞中四如次颂前初中一偈
总叙过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净业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
 无始妄流转」


【二中二句别释四相。】

「 未除四种相
 不得成菩提」


【三中一偈存我失道。】

「 爱憎生于心
 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
 不能入觉城」


【解曰城喻觉者城有三义一防外歒二养人众三
开门引摄今以不入觉城故爱憎诸念侵逼若了
心性空则众惑不入见恒沙功德即万行圆增道
无不通则自佗引摄便能契果绝百非以成解脱
养众德以全法身开般若而无不通矣上三段皆
长广偈略四中二偈半断惑成因。】

「 若能归悟刹
 先去贪瞋痴
 法爱不存心
 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
 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
 究竟非成就」


【解曰悟刹者刹是世界如入唐国率土属唐蕃境
亦尔故知若到悟境即法法属悟迷境亦然法爱
者憎生死爱涅槃也我身本不有者我身即憎爱
之本欲除憎爱莫执妄身所依既空能依何有又
音释¶ 第 405c 页 X09-0405.png
爱彼润身憎彼违我我身不有憎爱无生悟刹我
身皆长无偈有。】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二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三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自下依师离病者谓此广劝依善知识除去四病
及诸细惑(问目虽有五句义摄不出此二)经文四初三之初。】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解之可知正陈中二一庆前。】

「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
获大安隐。」

【解曰禅病者四相二请后。】

「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
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
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

【解曰前皆有我相未可施功今既障除方堪修习
修习用意复有是非故须依师免溺四病于中三
节初明请问之意如人有子病者偏忧菩萨大悲
先哀末世贤圣隐没正法将沉欲益当来悬与此
音释¶ 第 406a 页 X09-0406.png
问次正请问求何等人者由前云求善识不堕邪
见故此请问何等之人是善知识答中具指馀之
四问文显可知后明所为群盲者无慧目也后三
展虔诚。】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赞许。】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
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三伫听。】

「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四正说长行中五一指示明师令事二分别四病
今除三辨事师之心四明除病之行五显发心深
广亦当次答五问然复有少相滥(至文当指)故且宜直
显经意初中三一令识二令事三显益今初。】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
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
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
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解曰将(将欲)发大心(拣馀乘也)者正因(针锋)善知识者正缘
(芥子)因缘备具佛道方行(如论中说)善能知真识妄知病
识药名善知识初心便令求者文殊告善财云亲
近供养诸善知识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缘故光赞
亦云欲学六波罗蜜者当与真善知识相随常当
音释¶ 第 406b 页 X09-0406.png
承事正知见人者标指也善达觉性不因修生决
择无碍名正知见法句经云善男子一切众生欲
得阿耨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必闻如
斯甚深要句又云善知识者善解深法空无相无
作无生无灭了达诸法从本巳来究竟平等无业
无报无因无果性相如如住于实际于毕竟空中
炽然建立是名善知识华手经云有四法者当知
为善知识谓善知教化修道各及过患次下释释
有二节初明顺行言心不住相者离凡夫烦恼境
界若有少法当情皆名住相乃至菩提涅槃尚不
取著何况世间梦幻境界故不应住色声香味触
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得无住心即契圆觉
不著等者离二乘境界称赞大乘经云宁在地狱
经百千劫终不发二乘之心亦可正知见者拣外
道不住相拣凡夫不著等拣二乘后明逆行即净
名云行于非道通达佛道之意尘者六尘劳谓劳
倦由尘成劳故名尘劳又染心勤苦亦是尘劳心
清净者现染之中心自净也如净名云示有女子
常修梵行等华严云菩萨在家与妻子俱未曾舍
离菩提之心次四句则现过之中令佗净也欲度
有过众生先以同事相摄心既相亲方能受教如
净名云入于淫舍示欲之过等亦同华严善财善
友婆须爱水而不溺无厌恚火而不烧胜热痴邪
而不惑矣赞梵行等者纵使自身有病服食非仪
音释¶ 第 406c 页 X09-0406.png
或为利益或有别缘暂乖真教只得贬巳承非不
得饰非说理以误凡下此乃不同邪人自造诸过
复说非梵行事为其真实令无量人堕大险趣但
为同事摄故虽现诸过常须赞叹真实梵行故论
云坏见之人虽不坏行不堪与众生为其道眼虽
坏行而不破见者是则人天真胜福田求如是人
下结成大益二令事者文二一举身命之难二例
身外之易初中二一正举。】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

【解曰谓舍泡幻之躯以贸金刚之质如将瓦器以
换金瓶即雪山舍身香城敲骨之类儒典尚令竭
力事父致身事君何况为法故大乘四法经云诸
苾刍尽寿乃至逢遇丧命因缘必定不得舍善知
识二遮疑。】

「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
心无憍慢。」

【解曰于中先明疑境常现清净指前顺行示现等
者指前逆行心无憍慢正明不疑法句经亦云若
善知识诸有所作不应起于毛发疑心所以者何
若有疑心不得正受甚深法句夫菩萨化现权道
难测但依法门莫疑其迹不以顺行即效虔诚或
睹逆行便生憍慢故智论云于诸师尊如世尊想
若有能开释深义解散疑结于我有益则尽心敬
之不念馀恶如弊囊盛宝不得以囊恶故不取其
音释¶ 第 407a 页 X09-0407.png
宝又如夜行险道弊人执炬不得以人恶故不取
其照菩萨亦复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恶
复次弟子应作是念师行般若波罗蜜无量方便
力不知以何因缘故有此恶事如萨陀波崙闻空
中十方佛教汝于法师莫念其短常生敬心然为
从之难为师不易勿因此诫误敬粗人欲验真虚
如前拣择巳谙其道如此遵承又此药治徒师勿
错服服之增病无药可治以缚解缚无有是处二
例身外之易。】

「况复抟财妻子眷属。」

【解曰抟谓抟食财谓钱帛详经意势是说财食食
有四种此当段食食总段别以段拣馀古译经论
讹云抟食今此三藏承古讹音遂作抟字又不分
总别谓抟即食仍略食字故云抟财也妻子者最
亲眷属者仆从对前身命之难故云况复问净名
等复云依法不依人如何和会答不依人者不效
其迹(迹者取舍对机逆顺无准)不观种性非不求师三显益。】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
心华发明照十方刹。」

【解曰不起恶念者由前无慢故也憍慢若起恶念
便生障覆自心法何得入即能下二句既无恶念
之覆即得正觉成就心华下二句觉心既明即慧
光开发触向无染故曰心华称体无边照十方刹
二分别四病令除者此当答第二依何等法之问
音释¶ 第 407b 页 X09-0407.png
标以妙法释依圆觉是所依法故此法离于四病
方可依故除病之问下自有答然文似滥故但含
而科之直销经也文三一总标徵起。】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證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

【解曰心病无边要唯此四随有其一即不堪为师
二别释行相然此四病文皆四节一标名二辨相
三指体以破四结名皆名病者但缘不以教为绳
墨不以师为指南但自举心作如是意故经文皆
云若复有人作如是言言是意言矣文四一生心
造作。】

「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
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解曰辨相中作如是言者思惟揣度计校筹量兴
心运为拟作行相造塔造寺供佛供僧持咒持经
僧讲俗讲端然宴坐种种施为止息深山游历世
界勤忧衣食谓是道缘故受饥寒将为功德观空
观有爱身厌身于多行门随执其一托此一行欲
契觉心既是造作生情岂合无为寂照此病从前
幻观中来彼云一切菩萨从此起行至诸轮中皆
云度生起行起用失彼文意成此作病破中云非
作得故者圆觉性非造作造作如何契之若了觉
性本圆不用兴心求益不兴心处即合觉心合觉
心时自无诸妄无诸妄巳则所作相应积土聚沙
皆成佛道即于上来诸行遇缘力及便为随病随
音释¶ 第 407c 页 X09-0407.png
治不顺妄念但得妄尽性自开明歇即菩提不从
外得肇公云玄道在乎妙悟妙悟在乎即真二任
意浮沉。】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
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
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解曰此作意云生死是空更何所断涅槃本寂何
假修求不厌不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
者火热水湿之类各各差别之性今时现有一类
人云妄从佗妄真任佗真各称其心何必改作作
亦任作好闲任闲逢饼即餐遇衣即著好事恶事
一切不知任运而行信缘而活睡来即卧兴来即
行东西南北何定法住此病因前诸轮标云圆觉
清净本无修习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失彼文意自
谓巳觉何必作幻故成任病破中前则驱驰觅佛
此乃放纵身心设令善恶不拘即名无记之性七
贤岂是大道四皓宁为圣人尚昧欲天焉冥觉体
行人至此溺水沉舟宜自警怀勿沾斯病故前文
云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令妄
想心云何解脱三止息妄情。】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
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
说名为病。」

【解曰此者生心恐非随情虑失一向止息岂合任
音释¶ 第 408a 页 X09-0408.png
之但止妄即真何须别照得一切性者息念故离
相离相故得性是诸法无性之性非即觉性寂然
平等者由我心生妄相故招苦乐差殊今但止息
妄心妄尽自然平等此从静观中来迷彼取静为
行及澄诸念之言因成此病破中觉本无念见念
既乖性本灵明迷照亦失念无而有既止息令无
照有而隐何不观察令显又真本无念念既乖真
性本无止止亦违念故言非止合故故前云于诸
妄心亦不息灭悫云心形起灭理况空华圆觉本
如智冥真寂纵依渐止功亦何亡但證心源不言
浮用四灭除心境。】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
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
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解曰与前异者前则但息心念令寂此则计于身
心根尘本来空寂又前不妨见有根尘但不随念
爱染故云止息此即观破至于空无故名除灭永
断烦恼等者烦恼之本即是身心若执身心烦恼
何断故标断烦恼释以身空何况等者既断尽烦
恼空却身心身心尚空根尘何有一切永寂者身
等本空故名永寂诸相既泯寂相现前拟将此心
求證圆觉此从寂观中来彼诸轮中皆云寂灭及
断烦恼迷彼文意故成此病破中夫觉体灵明不
唯寂灭今灭惑住寂岂得相应况圆觉者非动非
音释¶ 第 408b 页 X09-0408.png
静双融动静恒沙妙用无碍难思住寂之心何能
契合言即似近理即全疏与体相违故言为病三
结明真伪。】

「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佗观者
名为邪观。」

【解曰然上四种行门皆是诸经观赞况前三观具
有斯文今以此为病者有其二意一者四病文中
皆无观慧二者但以率心偏住一行不穷善友圆
意不究佛教圆文才悟一门之义便不能久事明
师才见一经妙文便不能广穷圣意但贪单省执
一为圆是以经文总呵为病若能四皆通达不滞
一门即此四中并皆入道虽然作种种行元来任
运清闲虽顿觉身心本空习起还须息灭又须常
冥觉体不得取四为心则自然休时非休作时非
作故净名云但除其病而不除法文中则知清净
者将前四行自验其心随落一门即知是病故言
离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虽不取四病而慧解昭
然不得惧落四中即便因循而巳若佗观者复有
闻斯四过离四又更生情便信胸襟别为见解又
作是观者离四也他观者取四也问为说拣师之
时求于离病之者为说学人自离四病若说师病
何以问中别标其目又结云作是观者等若说学
人病者云何标云彼善知识所證妙法应离四病
答二皆不异既闻经识病须求离病之师既事此
音释¶ 第 408c 页 X09-0408.png
师即修离病之行然别释之中若师若徒病无别
相虽含二意而无二途解释结文之中即须料简
若结行人即依前释若结拣师师无四病即须归
依若纵志别求名为邪观故菩萨戒云其法师者
或小姓年少卑门贫穷而实有德是故不得观法
师种姓意云但观病中离与不离莫观种姓贵之
与贱三辨事师之心。】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
善知识后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复远离应
断瞋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
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解曰此当答第三行何等行之问故标云欲修行
者结云如是修行然且唯说事师更无别行故但
辨此以当修行谓菩萨行门本无定迹随当时事
随差别机但令善事明师明师必自临事指示亦
同善财于文殊处发菩提心巳问菩萨行文殊亦
不具说但令亲近善友遂指德云比丘展转令往
矣应当供事者涅槃经说是具足因缘故故法句
经以二十一喻喻善知识谓父母眼目脚足梯凳
饮食宝衣桥梁财宝日月身命等后结云善知识
者有如是无量功德是故教汝亲近大众闻巳举
声号哭自念旷劫为善知识守护今日值于如来
乃至未曾报恩无心亲近说是语巳重复举声号
泣等欲来亲近者夫善友度人种种方便师徒心
音释¶ 第 409a 页 X09-0409.png
契法意方传所以俯就物机相亲相近愚者无识
憍慢便生慢既翳心即不入道故云应断远离者
或欲除慢或遇异缘相去相离便生瞋恨云疏我
亲彼说爱说憎既一念瞋百万障起非论失道亦
堕三途故此令断论语云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
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怨则此瞋恨也不逊则
此憍慢也逆顺者远离名逆亲近名顺又违情曰
逆随情曰顺故胜鬘云应摄受者而摄受之应折
伏者而折伏之则佛法久住如虚空者心无改易
了知等者结示同体悲智所以然者若不了善友
及诸众生与巳同体者虽知菩提可进而不能屈
节事师虽知萨埵可悲而不能忘躯弘道故此示
也如是下结因成果四明除病之行此答第四除
去何病之问然前文是离病故亦不定局之文二
初明所治。】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
切种子故未解脱。」

【解曰自他憎爱前巳频明今复说者是种子故是
入道微细病故由此种子难契圆明故随所闻法
门即生心作意舍此取彼憎妄爱真能所难忘良
由此矣故后能治云即除诸病现行粗而易觉种
子细而难明故偏指也后明能治文二一等心观
人。】

「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巳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
音释¶ 第 409b 页 X09-0409.png

【解曰七品行慈之中此当上怨同上亲也观之既
同应与上乐二等心观法。】

「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解曰前既云怨家父母无二例此观法应云涅槃
生死不殊不殊故则无自他憎爱故知诸病只由
爱真憎妄见自见他故不肯久事师宗但自生情
起行今既断斯种子即知诸病自除所以观人中
云即除诸病此云亦复如是又此文于诸法中明
自他憎爱尤显异于前段前段不言法故五显发
心深广正答第五云何发心之问文三一总标发
心二别明心相三通结离邪今初。】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

【解曰诸佛因地皆发此心依此愿修方成正觉若
无心愿策引所修行亦不成如车阙一轮鸟唯一
翼二别明心相此同金刚经中具四心也四心者
彼经弥勒颂云广大(一)第一(二)(三)其心不颠倒
(四)今此文二初广大第一。】

「尽于处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

【解曰即同彼经四生九类(广大)我皆令入无馀涅槃
(第一)尽虚空者横竖皆无分剂一切者不择强愞
怨亲故云广大皆令觉于本觉入于始本不二究
竟圆觉故名第一然虚空众生无有边际菩萨悲
愿亦复如是然由发此愿自熏成种得成菩提承
此愿力任运而化不要起心三世诸佛悉同于此
音释¶ 第 409c 页 X09-0409.png
若不尔者何异二乘二常不颠倒。】

「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

【解曰我入觉时我即圆觉众生亦尔何有取者故
天亲云自身灭度无异众生故名常心若见众生
因我入觉即非常也除彼等者除我人及所度众
生等相是不颠倒故天亲云远离依止身见众生
等相故无著亦云巳断我见得自行平等相故信
解自他平等上来总是彼经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常心)若有我人等相即非菩萨(不颠倒心)三通结离邪。】

「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偈中文五依次长行但文略耳一示明师令事五
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普觉汝当知
 末世诸众生
 欲求善知识
 应当求正见
 心远二乘法」


【二分别四病令除二句。】

「 法中除四病
 谓作止任灭」


【三辨事师之心五句。】

「 亲近无憍慢
 远离无瞋恨
 见种种境界
 心当生希有
 还如佛出世」


【还如佛出世者长行达巳同凡此乃敬师如佛四
明除病之行二句。】

「 不犯非律仪
 戒根永清净」


【但颂能治也以所治憎爱是犯律因云未解脱亦
音释¶ 第 410a 页 X09-0410.png
违戒德故此云不犯及永净也五显发心深广一
偈半。】

「 度一切众生
 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
 常依止智慧
 便得超邪见
 正觉般涅槃」


【初四句如次颂四心第五颂通结第六潜具二果
长无此有般涅槃之义留对下佛出现文以释。

后一问答道场加行下根修證得道之处名曰道
场谓于此处誓志剋期加功用行以求證入故名
加行下根修證者谓虽信解前法而障重心浮须
入道场自为制勒缘强境胜则功用有期问此入
道场但是修前三观何得别为大科答观行法门
虽同修之方便有异随机施设故故此文先结前
云若在伽蓝安处徒众随分思察如我巳说结巳
然后说道场仪式故知别是一段矣若约四分科
经此当其證修三观中有證相故文四初三今初。】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
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解曰菩萨名圆觉者可引前文再示正陈中二一
庆前。】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
生有大增益。」

【解之可知二请后。】

「世尊我等今者巳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
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
音释¶ 第 410b 页 X09-0410.png
净观以何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
大饶益。」

【解曰此有四节初蹑庆前二若佛下明所为三云
何下正请于中二初问道场后此圆觉下问加行
四唯愿下结请后三展虔诚。】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赞许。】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
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
听当为汝说。」

【三伫听。】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四正说长行中二一答道场二答加行初中二一
结前。】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
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
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巳说。」

【解曰佛灭后者正法像法法末时者即是末法具
大乘性者宿有闻熏之种不同唯识永拣馀性信
佛等者闻慧初开欲修行者菩提心发若在等者
指前普眼门及三观诸轮所说随分思察者谓圆
机菩萨不滞空闲种种运为作诸利益广度群品
备学法门随其闲暇分中则便思察三观故言随
分非谓见解未圆名为随分二正说文三一道场
音释¶ 第 410c 页 X09-0410.png
期限二限内修行三诫取邪證今初。】

「若复无有佗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
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解曰无佗缘者菩萨逢益即为遇缘且赴如法华
中官事当行之类若无胜利须建道场剋志加功
以期圣果即三期皆是自利为拣利佗故名无佗
事亦可王贼命难名为佗事定三期者过则情生
疲厌少则功行未圆故量剋三时亦无别义然约
三根配之有其二意一约障尽难易配长期下根
中期中根下期上根二约精进懈怠配者即反于
此根有利钝期有远近对病设药斯之谓欤后安
置净居者欲使内外清净身心洁白事理称可。】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三

*** 音释



(音团捏聚也)
梯凳

(梯天黎切体平声木阶也凳音镫几属)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四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

【二限内修行文二一明道场行相二明遇夏安居
初文二一明随相用心。】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
音释¶ 第 411a 页 X09-0411.png
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华经三七日
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

【解曰于中三节初明佛在世行相正思惟者当知
唯心无外境界次若佛下明佛灭后行相心存目
想等者明设像之意谓大师去世不睹真仪设像
谛观引心入法相即无相即见如来亦可想佛真
身常住不灭悬幡华者严饰坛场经三七日者去
其久近无别所表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
等者准诸经论开合不同或二(善戒经唯忏悔回向)三(智论
云昼夜三时各行三事谓忏悔劝请随喜功德无尽转得近佛)五(十住婆沙加礼拜回向即常所用晨
朝之文唯除发愿发愿是阇王说矣起信亦同文云应当勇猛精勤昼夜六时礼佛忏悔劝请随喜回向
常不休息)其最备者即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总
有八种(通说其益则俱能远离垢障速證佛果若别说者各如注配也)一供养(除悭
贪障感大财富)二赞佛(除恶口障得无碍辨)三礼佛(除我慢障得尊贵身)四忏
(除三四障依正具足)五劝请(除谤法障多闻智慧)六随喜(除嫉妒障得大眷属)
七回向(除狭劣障成广大善)八发愿(除退屈障总持诸行)供养者文云
严持香华等然有三种谓财法观行财供复有内
外事皆可知其法供者即十法行谓于教法书写
供养转施听闻披读受持开示讽诵思惟修习又
新华严云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七行)所谓如说修行
利益摄受众生乃至不离菩提心等然称法施即
法供养如善德受教喜见烧身观行供养者华严
缘起平等章云菩萨凡所施说乃至一香一华一
衣一盖一供养具皆称真理等虚空界即以全法
音释¶ 第 411b 页 X09-0411.png
之身游诸佛刹称真之物供养于佛等彼经又云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华香音乐衣服等一一量如
须弥诸香油灯灯炷一一如须弥山灯油一一如
大海水即同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等赞佛者
情发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歌咏之诸经赞
词甚多不可繁列礼佛者准魏朝勒那三藏礼佛
观门优劣有七一我慢礼身依次立心无恭敬高
尊自得耻于下问如碓上下二唱和礼徒肃形仪
心无净想高声喧杂词句浑乱(上二非仪)三恭敬礼敬
从心发运于身口五轮著地(断道离盖住通具眼右膝正觉左膝不邪
右手动地左手摄外顶得顶相)言发情恳闻唱佛名便念佛身庄
严晃曜心想成就(云云此通人天二乘及六度菩萨宗教中礼也)四无相
礼发智清净解佛境界深入法性离能所相自净
身心荡荡无碍(始教空宗也空是大乘初门故)五起用礼观自身
心及一切佛不离法界如影在镜诸行位地因缘
果报一一皆尔故普运身心遍礼一切(终教中从礼起用也)
六内观礼但礼身内法身真佛不缘佗佛若外有
可观邪人行径若能返照解脱有期(终教中显实宗也不计空
色直见本觉真性如论中心体离念等此意以背尘合觉为归依礼敬也)七实相礼若
内若外若凡若佛同一实相见佛可礼亦是邪见
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安心寂灭名平等礼故文殊
云不生不灭故敬礼无所观等(顿教礼也即心见境界佛即境见唯
心佛不取真弃假泯绝无寄但得如此于法自然常冥法界常礼诸佛亦可第四空观礼真谛佛五假观
礼俗谛佛六中观礼第一义谛佛此门则三观一心礼三谛一境佛)广如彼说清凉
音释¶ 第 411c 页 X09-0411.png
大师又加八大悲礼九总摄礼十帝网礼以圆十
数顺其宗矣(行愿经云一一佛所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
可说佛刹微尘数佛尽虚空界无有穷尽念念相续三业无疲)今经既是随相门
中且当第三第五礼也馀在下离相摄念中忏悔
者具云忏摩此云悔过若别说者忏名陈露先罪
悔名改往修来灭除三障四障成净戒善三障者
如佛名经说罪虽无量不出其三一烦恼(怨断慧命贼劫
善法瀑河羁锁)二业(巧作六道令各不同忏之有三一伏二转三灭然小乘唯时定报不定者方除
大乘一切皆灭又善心忏罪即上下品类歒对若智断烦恼及防未起之罪则上敌下下敌上)三果
(时至非空非海山石方所脱之不受唯忏乃灭)此三能障圣道及以人
天故名为障此三灭者八万尘劳皆悉清净四障
者华严随好品中加一见障(见及烦恼利钝分异业报则因果分异故)
然欲忏者先知展转起由由无始不觉起贪瞋痴
(烦恼也是业之因也)发身口意(能发是三业故唯识说皆思为体所发是造业具故梵行
品开之成六也)
造一切业(善恶不动是所造业体也)受诸苦恼(报障也受有顺
现生后故婆沙云三三合九种从三烦恼生)然忏有二意若约责心四
障俱忏若就所作唯忏恶业于中复有二种一若
犯遮罪先当依教作法悔之二若犯性罪复须起
行起行复二一事理二顺逆初中事如方等(严场香涂
圆坛高座请二十四尊设膳新衣或洗七齐三浴请一内外律者受二十四戒对师说罪要八日十五日
常以七日为期此不可减也)
佛名经等(归三宝兴七心一惭愧二恐怖三厌离四发菩
提心五怨亲平等六念佛报恩七观罪性空)通于万行(方等唯事佛名理事)理如
净名观罪性空不在内外等难曰观罪性空罪即
灭者观福性空福亦应灭答曰不也以罪违性福
音释¶ 第 412a 页 X09-0412.png
顺性故真性望罪是能治能治显时所治之罪即
灭望福是能生能生显时所生之福无尽故金刚
经云无住相布施福德如虚空等普贤观经及华
严随好品具二种忏观经明昼夜精勤礼佛即是
事忏观心无心从颠倒起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
相即是理忏随好品中等众生界善身语意业悔
除诸障即是事忏观诸业性非十方来止住于心
从颠倒生无有住处等即是理忏事忏除末理忏
拔根二顺逆者准天台止观须达顺逆十心谓先
识十种顺生死心以为所治一妄计我人起于身
见二内具烦恼外遇恶缘我心增盛三内外既具
灭善心事不喜佗善四纵恣三业无恶不为五事
虽不广恶心遍布六恶心相续昼夜不断七覆讳
过失不欲人知八虏扈抵突不畏恶道九无惭无
愧不惧凡圣十拨无因果作一阐提从无始来若
自及佗无不皆尔次起逆生死心从后翻破一明
信因果二惭愧剋责(屏罪惭天显罪愧人)三怖畏恶道(翻抵突也)
四不覆瑕疵(翻覆)五断相续心(如再犯王法及吐己还食)六发菩
提心(心等虚空翻前恶遍)七修功补过(翻前纵恶)八守护正法(翻前
灭善)九念十方佛(翻恶缘也)十观罪性空(见无我也)若具此者
无罪不灭若不解者设入道场徒为劳苦然上理
事逆顺若皆相应则一念忏悔功德与无始惑业
齐等(义如行愿经婆沙论)劝请者凡小自度但忏而巳菩萨
悯众故须劝请劝请有二一请转法轮(偈云云)谓知
音释¶ 第 412b 页 X09-0412.png
声如响了法真实异竟无生知佛法轮所出生处
即常请常说未曾失时二请佛住世(偈云云)准行愿
经三乘贤圣诸善知识皆请住世然其义意乃有
二请一随相请可知二称性请谓佛本常住众生
心垢业恶故不能见但依智离识常作佛观心清
智明即常见佛此义如下遍修三观中释故行愿
经云虚空界尽乃至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无
间三业无厌(请说请住皆尔)随喜者随所见佗善事而生
欢喜(又随顺欢喜也)由昔不喜佗善故今发随喜心而庆
悦彼以除之也准行愿经于如来因果善根及六
趣二乘一切菩萨所有功德悉皆随喜佛为最胜
所以先明法华则唯随喜如来权实功德回(回转)
向(趣向)者回巳修善向于三处谓实际菩提众生(展局
成广如声入角)所以要此三者凡是菩萨必大悲下化大
智上求而离众生及菩提相又此三者其必相资
一即具三方成其一发愿者策励运意为发希求
乐欲为愿即四弘誓或五愿也弥纶诸行直至菩
提菩提心戒以之为体然上八重生起有绪谓发
心香华供养口赞身礼次洗涤法器欣求法雨摄
佗同巳回向三处愿皆成佛然行愿虽云十种但
于劝请回向中开别义耳若不备斯理事何成礼
忏观门故为辨明勿讥其广末后两句道场获益
或见佛像或睹光明不作圣心即善境界身心调
畅轻利安和神气精明肢体柔润论中说礼忏等
音释¶ 第 412c 页 X09-0412.png
五事巳亦结云得免诸障善根增长天台止观第
九门中善根发相有其真伪伪者随因所修数息
等禅(彼先说五停心观发相后始明此真伪故)所发之法身手纷动或
重或轻或寒或热或念散善或起恶觉乃至忧喜
惊乐此名邪定若人念著多好失心或鬼神知之
则加势力令发诸定智辨神通感动世人谓得道
果乃至命终堕鬼神道若因此行恶即堕地狱若
能知之正心不著即当谢灭真者无有如上之法
一一禅发即与信等相应分明清净内心悦乐智
鉴分明身意柔软微妙虚寂厌患世间唯忻出离
若见此善根发时应随所宜或止或观修令增长
今经云遇善境即信等相应次云摄念等及下修
三观即彼长养之意(随相意)二明离相用心。】

「过三七日一向摄念。」

【解曰亦名会缘入实谓初以尘心粗重令托胜相
为缘相既皆虚诚宜入实摄念者论云若修止者
住于静处端坐正意乃至心若驰散即当摄来住
于正念正念者当知唯心无外境界然论与经皆
先以礼忏等除惑业之浊次以正念摄驰散之动
空而又寂方能现佛境之像二明遇夏安居文三
一标异声闻。】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
不假徒众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

【解曰然建道场或在伽蓝或于馀处期限未满夏
音释¶ 第 413a 页 X09-0413.png
首巳临入众安居则乖誓约自终期限又犯毗尼
道场中人由此疑惑如来远念故为辨明为俗乖
律即非因大废小无失故决定毗尼经说持声闻
戒是破菩萨戒持菩萨戒是破声闻戒心离声闻
者大小不同次下即说不假徒众者不必六和作
如是言亦在下二正陈词句。】

「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
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
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
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
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解曰比丘梵语此含三义故存梵不译一怖魔二
乞士三净戒尼者女也谓女比丘优婆塞夷者此
言近事男女谓亲近比丘比丘尼而承事故小乘
局于二众大乘道俗俱沾踞者居也菩萨乘者拣
羊鹿车寂灭行者拣四谛行藏海疏云伽蓝此云
众园园是众居处故圆觉则万德所依以八识海
澄流注寂灭体遍法界故得名大于四智中则圆
镜也身心安居者身者五识身依五色根故心即
第六意识以五识取尘意识分别熏动心海波浪
从生故不名安今意无分别五不妄缘识浪永寂
与体一如故名安也身安故即成所作智心安故
妙观察智平等性智者比以四惑相应妄计赖耶
为自内我于平等理中起不平等见今既所缘性
音释¶ 第 413b 页 X09-0413.png
寂能缘七识自如如性皆同故平等矣涅槃自性
无系属者为拣二乘计著方处今顺法性故无所
属大因缘故者不拘小节之意也然小大安居略
有八异一所依异别界圆觉二假实异定实示现
三住持异事相实相四结安异对手作法独自称
名五成安异身不出界心不起念六失安异身出
越界念起背本七还界异身不逾时及界念不间
断而觉八所祈异阿罗汉果无上菩提问大小二
蓝何宽何狭答若以成相则大宽小狭界内及圆
觉故若以破相即小宽大狭出界及当处念起故
三结示休期。】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解曰道场三期巳满小乘夏限未终以本非小乘
安居故不妨随往无碍三诫取邪證。】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
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解曰此文是总标加行中所證之境诫其邪谬非
彼所闻境界者夫信解行證虽阶级不同而所信
乃至所證之法始终不异谓解则解其所信修则
修其所解證则證其所修今明證得境界若非本
所信等法即不应取二答加行文三一别修三观
二遍修三观三互修三观初文二一别释二总结
初中三一静观二幻观三寂观初中又三一修观
成。】
音释¶ 第 413c 页 X09-0413.png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
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

【解曰至静等义具在前明觉亦如是者例于静也
应云如是初觉从于一身至一世界静即是体是
定觉即是慧是用初观成不见自身之相名一身
静以我身静时当体是觉名一身觉世界亦然二
起功用。】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
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

【解曰知众生念者世界既全成觉众生全在觉中
故所起念无不了达如影入镜镜照无遗百千世
界类此可解说则以一例多觉发则同时巳遍三
诫邪證。】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义同上也二幻观文二一明正观。】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
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
广发大愿自熏成种。」

【解曰忆想等者前至静观不假外缘今起幻门中
须凭圣境前威德段中圆说故约大悲化生今道
场之内且自剋修故约大智求佛亦可诸佛菩萨
必以大悲为本但依佛菩萨种种之门自然具大
悲也道场之内且学悲心限满对缘即将化用渐
次等者前至静归体功则顿现今随差别之相故
音释¶ 第 414a 页 X09-0414.png
应渐次所以前有起于功用今即无文是斯意也
又亦可以例合有功用但是文略或传译脱漏愿
熏成种者但能发愿愿不虚行愿广心真渐熏成
种即前文云愿我今者住佛圆觉莫值外道二乘
是也二诫邪證。】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文义亦同三寂观文三一修观成。】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
住灭念分齐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
不了知。」

【解曰先取数门者先用数息观门治诸觉观渐入
妙境然修息者有六妙门谓一数二随三止四观
五还六净据天台说或依次第或随便宜及对治
旋转观心等次第者六各有二一修二證数中修
者调和气息不涩不滑安详徐数从一至十想心
在数不令驰散證者觉心任运住于息缘即舍数
修随(下皆说舍前修后之意也)随中修者随息出入想心缘息
无分散意證者心既微细觉息长短遍身入出心
息任运相依绵绵若存若亡恬然凝静即舍随修
止止中修者不念前二凝寂其心證者觉身心泯
然不见内外观中修者定中观于细微出入息想
身心不实刹那不住定何所依證者觉出入息遍
诸毛孔心眼开明彻见三十六物得四念处破四
颠倒还中修者反观观心无所从生何有观境境
音释¶ 第 414b 页 X09-0414.png
智双亡道源之要證者心眼开发不加功力任运
破析返本还源净中修者知五蕴空故不起妄想
心本净故證者如是修时豁然开发三昧正受心
无依倚无漏慧发随便宜者谓于六中调试其心
各经数日即知便宜随便而用心若安隐必有所
證證者谓种种禅定对治者攀缘诸境即数乍昏
乍散即随气粗心动即止贪瞋障起即观痴邪障
起即还恶念恶境即净然上三门有其通别谓凡
(求乐)外道(有见)二乘(求涅槃也)菩萨通修数息道而宗趣
不同故所證亦别今且唯明菩萨者但为求无师
自然智如来知见悯念众生故修息也如经中说
阿那般那三世诸佛入道之初门故新发心菩萨
欲求佛道应先调心数息知息幻化非生死涅槃
以平等大慧无取舍心入于中道名见佛性得无
生忍今经所明即是此意此后二门则一向别唯
一乘故旋转者如数息时先发愿度生严土即当
了所数之息即空空即息非真非假非世出世如
梦幻等无而分别自念亦尔不妨从一至十了了
分明知此息相成就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一一通
达说不可尽馀随等五一一如是观心者此为上
根不由次第悬照法源源者心也观心无相即了
万法约心数法心即数门心数随心即是随门心
寂即止觉心即观心无能所即还惑不能染即净
直观心性六门即具不由次第今此经者用心在
音释¶ 第 414c 页 X09-0414.png
此第五前云以净觉心故此云心中了知故修在
初门文云先取数门及渐进故或亦二三唯云先
取数者举一例于馀故成在第四乃至得知百千
世界故或始终唯在第五心即数门不必息故心
中了知下三句者由前心息相依息调心净因息
数而入心数或不由息但入心数故了知心中生
住异灭粗细妄念本末分剂头绪数量一一分明
谓生灭各一住四异二经无异字者或略之且顺
三世或传写脱漏故论云得无念者则知心相生
住异灭乃至同一觉故既云无念同于一觉正当
此门绝待中观问文无无念之言云何同此答三
观体用文在前章今此但明修之方便彼有绝对
待之念又有寂灭之文由是科云灵心绝待绝待
无念一觉灵心岂非同耶绝念之慧方能了知生
住灭念故于此观明之然论约究竟极證故说位
满方尽今据观门慧发故许俱时了知周遍四威
仪等者初则宴坐照见后则行住皆知知即无患
譬如妖魅所欲著人若知其名自然消灭二起功
用。】

「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睹
所受用物。」

【解曰净心是圆觉体世界本在其中观行成就全
合灵源知两渧固宜本分非论雨滴万物皆然举
一例诸且标雨滴故前释云旋转诸法一一通达
音释¶ 第 415a 页 X09-0415.png
凡夫之类迷此灵心随念所知故无其用三诫取
邪證。】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义准前也然此三观虽各有證相理实圆修方證
圆觉如前文说天台三止三观證中(第十门也)亦云具
修方为究竟谓了知诸法因缘虚假从假入空次
从空入假因此入中双照二谛心心寂灭自然流
入萨婆若海于一念中具一切佛法了了见性安
住大乘行步平正其疾如风行如来行入室著衣
坐床六根清净于一毛孔具含一切乃至八相成
道即是初发心住菩萨如华严涅槃大品法华等
说后心證果境界则不可知推教所明不离止观
之果如法华涅槃所说今经證相即初住也又彼
说六妙门證相云證有二种一者解證无碍巧慧
不由心念自然圆识法界二者会證妙慧朗然开
发明照法界通达无碍此复二种一相似證如法
华六根清净二真实證复有三等一初證即初发
心住以正慧开如来藏显真法身亦名为体二中
證中间诸位三后證得一念相应慧妙觉现前穷
照法界功用普备今经證相即相似也彼知三千
界内一切所有此知百千世界心念雨滴故或即
实證之初静极觉遍故所知世界越三千故前云
心现十方佛故下云如来出现世故圆顿教中因
果交彻前后證相不局定故三总结。】
音释¶ 第 415b 页 X09-0415.png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

【解曰前问云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故具答巳结云
是名等也即知前段三观诸轮虽具释相趣入方
便是此所明二遍修三观。】

「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解曰如来本所示生只缘劝物修习今三观既备
则万行巳圆故就此人巳名佛出又即此人本觉
离念名为佛出然前离四病云證觉般涅槃今修
三观名如来出世今以出世涅槃相对而释有其
二门一约实义二约对机实义有三一缘起即空
之真谛则非出非般故大经云如来不出世亦无
有涅槃二真如缘起之俗谛则念念处处而出现
念念处处而涅槃大经又云菩萨应知自心念念
常有佛成正觉如自心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即念
念也)又云当知无有少许处空无佛身(即处处也)涅槃者
即如上遍一切处出现之佛身既是缘起有为之
相念念即生即灭四相同时今以生生即灭为念
念处处而般涅槃三约第一义谛即常住世常涅
槃谓寂而常照故为住世照而常寂故为涅槃对
机者机缘感则菩提树下而出现机缘尽则双林
树间而涅槃故大经云佛子诸佛如来为令众生
生欣乐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生恋慕故示现涅
槃譬如日出普照世间净水器中等对今经意配
释可知三互修三观文三一明修观不成。】
音释¶ 第 415c 页 X09-0415.png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

【解曰下中之下力不遂心二令忏除惑业。】

「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妒谄曲
求胜上心。」

【解曰重发誓愿决心欲證加功励志忏业断惑论
中亦云若人修行信心以从先世罪业众多障碍
应当勇猛礼忏等三令随便互修。】

「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
渐次求證。」

【解曰有人色想所碍空静之观难成先观色幻幻
即全空静观方成复有执定实色碍于心识难观
假幻先知其体本无而不妨睹其假相方成幻观
复有修中难成绝待先知假全空而无假空全假
而无空空假俱无绝于对待方见寂灭又有人直
见心源方知诸法即性故空不坏相故假或但从
性现故假无别所现故空先后绮互如诸轮说偈
赞中二第一道场中三初一偈期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圆觉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欲求无上道
 先当结三期」


【次三句行相。】

「 忏悔无始业
 经于三七日
 然后正思惟」


【正思惟者摄念巳后文也后二句诚邪。】

「 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

音释¶ 第 416a 页 X09-0416.png

【长行总别相计四段此则合为一处第二加行中
三初一偈别修。】

「 奢摩佗至静
 三摩正忆持
 禅那明数门
 是名三净观」


【次二句遍修。】

「 若能勤修习
 是名佛出世」


【后五句互修。】

「 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忏
 无始一切罪
 诸障若消灭
 佛境便现前」


【结前及安居之法长有偈无佛境出现长先偈后
馀但文略。

大文第三流通分谓正宗之分法义巳周欲使广
益佗方远沾来世流传通泰展转无穷故有此分
都无人传是不流流则不住不滞传之遇其障难
是不通通则不壅不塞文五一庆闻深法请问流
通二赞许伫听交感流通三依问宣说内护流通
四禀命加卫外护流通五时众受持总结流通初
文三段同上今初。】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
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可知二正陈中二一庆闻所诠。】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
事。」

【解曰近庆道场远该一部二请问能诠。】
音释¶ 第 416b 页 X09-0416.png

「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
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

【解曰然正宗分中但问所诠法义法义虽巳圆备
凡心难可任持闻时领会分明过后恐还遗忘事
须持教贯穿文既不遗随文解义依义起观方成
真正修行故此问经教也名字者解义先须识名
迷名于义不了奉持者前虽巳说持法今问持教
功德者依理修行證圣巳知功德无边受持名教
恐无利益故问护持者如何拥护持经之人流布
等者总结十法行也谓于此经供养写施听受读
诵说释思修如是分布流传展转终归何地后三
展虔诚。】

「作是语巳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二赞许。】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
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
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三伫听。】

「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三依问宣说文二初且标能说能护之人。】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
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

【解曰说此经佛既是真身真身无碍尘沙同体故
一说即是多说华严云十方诸如来同共一法身
音释¶ 第 416c 页 X09-0416.png
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又不了义经则随方有
说不说了义之教无佛不谈如华严云我不见有
佛国土不说此经等守护亦如华严经云我等诸
佛护持此法令未来世一切菩萨未曾闻者皆悉
得闻归依者因行之中无不从此成佛眼目者良
以推穷迷本照彻觉源是以理贯群经义无不尽
于此若解则诸教焕然若不了之何知正道故云
眼目二正答所说所护之法文五一答名字二答
所至三答奉持四答功德五答护持今初。】

「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
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
差别汝当奉持。」

【解曰经有五名二名巳释秘密王三昧者非器不
闻名秘随器异闻名密三昧之名其数无量圆觉
三昧是彼根源故称王也如来决定境界者极證
之处如来藏自性差别者如来藏即圆觉在缠之
名妄不能变名为自性随缘起妄名为差别又空
如来藏不空如来藏即是差别汝当奉持者敕令
依此名义而持然答奉持之问者若以文显则不
妨因说经名承其文势便于此答若以义求则在
后顿渐文中二答所至文二一标行所依。】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解曰前云是诸众生清净觉地又说无明贪爱四
相四病今云唯显如来境界者下句自释唯佛能
音释¶ 第 417a 页 X09-0417.png
说故说无明等皆无所有正是佛境佛境若不显
现众生岂得皆空生若不空岂彻觉地故华严信
位即佛境甚深虽智与知殊皆佛境界是此意也
二依修所至。】

「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
地。」

【解曰依此修行者含十法行由经唯显佛境故修
之必至佛地三答奉持文二一法。】

「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
摄渐修一切群品。」

【解曰宗是顿教事具渐门既渐顿俱收则迟速皆
益巳悟者文字性离而持法未悟者无离文而持
义是奉持之相也入与不入总可留心故正宗中
分上中下二喻。】

「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
皆得充满。」

【解曰谓渐教则乖顿教顿门必具渐门蚊虻饮海
喻二乘受持修罗所饮喻菩萨受持大海有无量
之水饮之则量腹之多少圆觉有无边法门受之
则随器渐顿四答功德文三一以施宝校量显闻
经胜意明其福(以福校量)二以度人校量显说经胜意
明其智(非智不能度人故又闻者假令不解亦生其福说者必无不解故唯智也)三以
宿因反验显信经胜双明福智初中二初举劣。】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
音释¶ 第 417b 页 X09-0417.png
用布施。」

【解曰积福可知二显胜。】

「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解曰如金刚经校量文例悫云且世珍盈刹能为
漏果之资妙法一言必获菩提之报二以度人校
量者谓前以劣福显胜福此以劣智显胜智文二
初举劣。】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

【解曰积德可知二显胜。】

「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解曰凡全偈者所谓四句句有二种谓文句义句
若约文句即两句为半偈若约义句则说一切法
本来空寂是半偈也显空体不空方为全偈或无
常真常为半及全三以宿因显信经胜(双明福智者经文自
显也)文二一明闻信。】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

【可知二验宿因文二一反显。】

「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

【可知二顺明。】

「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

【解曰亦如金刚文势然此宗信者必是即解之信
信该果海不是小缘故验宿因亦非聊尔人耳五
答护持。】

「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
音释¶ 第 417c 页 X09-0417.png
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解曰前问云何护持今答意云但莫令恶魔外道
恼身心者即是护持然恼身心俱通魔外若以义
配者外道以邪智惑人令疑是恼心也魔以神力
令人种种不安乃至病等是恼身也故经说众魔
者乐生死外道者著诸见等(等取璎珞是非胜负)二事皆令
初心行人退屈实藉护持四禀命外护文三一力
士众。】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
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
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
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
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
障疫病销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解曰金刚者执此杵故若取名者梵云诺健𨹔神
此云露肩露肩神也首头也头有火焰故摧碎者
从用得名尼蓝婆者未见翻译此神等初发心时
常愿为力士护修行人其家者在家众也凡发大
心皆有障难障难多种略举灾病故云乃至财宝
足者备道资缘不必富奢方名丰足故次云常不
乏少不乏故即进趣妙门不退屈也二天王众。】

「尔时大梵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
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音释¶ 第 418a 页 X09-0418.png

【解曰大梵者别指初禅王娑婆世界主二十八天
者总指三界须弥山王别明帝释护国者别显四
王别标三类者以梵与释诸佛转法轮时皆为请
主护世持国使灾害不生故于总列之外而更别
明三鬼王众。】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槃荼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
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
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解曰吉槃荼者亦名鸠槃荼食人精血其疾如风
变化稍多住于林野管诸鬼众故号为王来至道
场而为上首其数十万一一若斯依附深山或居
岩穴其形可畏通变极多不属人天住居鬼趣一
由旬者则四十里(或十六里)五时众受持。】

「佛说此经巳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
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解曰文殊所问经说有三种义欢喜奉行一说者
清净不为取著名利所染故二所说清净以如实
知法体故三得果清净即说益也。

「 自惟无始迷心海
 旷劫漂沉生死波
 尘沙诸佛出人中
 浮木盲龟难值遇
 何幸此身逢了教
 千重疑滞类冰消
 寻思累世积闻熏
 惭愧多生善知识
 上士慈悲哀末世
 始终次第为咨询
音释¶ 第 418b 页 X09-0418.png
 能仁应感称心源
 本末无遮顿演说
 巳采群诠扣真寂
 随应圣旨解斯文
 普回功德向众生
 同入神通大光藏」


大方广圆觉经大疏下卷之四(终)


*** 音释

虏扈

(虏音鲁掠也扈音[泳-永+祐]止也随从也)


(音[土*此]病也)


(音帝滴水也)
* No. 243-C

奉为
明故礼部主事沈韫所琦忏业修福众等损赀刻

圆觉大疏全部所愿亡灵乘此法力早悟圆觉净
性远离生死空华见佛證果登不退地者除科文
外通计全疏一十二卷计字一十三万一千六百
五十算该工银六十八两四钱六分除收过尊长
亲朋暨兄弟侄子女妾及家人助忏银共四十五
两三钱五分送刻场用外尚少二十三两乙钱一
分同胞弟珫珣补足刻成。

明万历丁未冬十月径山寂照庵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