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
卷七 第 1a 页 WYG0204-08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管窥卷七

  元 史伯璿 撰

  中庸

  第十二章 辑讲问章句云然其理之所以然则隐而
莫之见也则似乎费外别存个隐要之鸢飞鱼跃则道
体昭著又岂终隐而不可见耶所以先生于鸢飞鱼跃
之下只云以此證用之费而体之隐在其中说得大段
卷七 第 1b 页 WYG0204-0885b.png
分晓饶氏曰章句所以然三字已是亲切但于干旋之
语更少圆耳盖章句不合谓章内专说费而不及隐所
以如此下语又曰此章前面说费未见得隐及引鸢鱼
来證方见

  按或问有曰隐之为言正以非言语指陈之可及耳
故独举费而隐常默具乎其中若于费外别有隐之
可言则已不得为隐矣详味此意则问者所谓似乎
费外别有个隐之疑此人正是不识所以然三字之
卷七 第 2a 页 WYG0204-0886a.png
旨者所以然是太极之本体太极不离乎阴阳而亦
不杂乎阴阳费即不离乎阴阳之太极隐即不杂乎
阴阳之太极耳不杂者即不离者之所以然初非有
二致也但所以然者则无声无臭故隐而不可见尔
章句以为不可见正以其无形像之可指陈虽鸢鱼
之飞跃亦但其飞其跃之可见其所以飞跃则唯可
心悟而已又何尝果有形像之可指陈哉然则问者
之所谓岂终不可见饶氏之所谓可见果能见其形
卷七 第 2b 页 WYG0204-0886b.png
像之何如否乎盖朱子之所谓不可见正是目无可
睹之谓饶氏师弟子则直以可以意会而无可目接
者为可见所主不同故如此误耳又饶氏證用之费
而体之隐在其中之说何尝不便是朱子意问者是
其师说而疑朱子盖亦逢双峰平日好求加于朱子
之意耳双峰却又谓章句不合说章内不及隐然则
便以鸢飞鱼跃为隐可乎其不顾文义专务立异亦
已甚矣

卷七 第 3a 页 WYG0204-0886c.png
  鸢飞鱼跃 𤼵明理无形体于有形体之物上见得无
形体之理此察字实对隐字体之隐者于此物上昭著
出来则隐而不可见者察而可见矣而其所以然之妙
则终非见闻所及虽察也而实隐也 辑释亦引之
𤼵明盖𠞰饶氏之意而删润之以为己有以求合于
章句之旨者也既辩饶则不必辩此矣但其曰察对
隐字隐者于此物上昭著出来者饶氏意也其曰而
其所以然之妙则终非见闻所及者章句意也其曰
卷七 第 3b 页 WYG0204-0886d.png
虽察也而实隐也者推饶说以合于章句之旨者也
然察之一字朱子是指道之用言而隐在其中𤼵明
以为专对隐言此则终不可得而强合者也读者详


  鸢飞鱼跃或问记程子之言以为子思吃𦂳为人处与
必有事焉勿正心之意同活泼泼地

  或问中𤼵明此意已无馀蕴而读者每犹有所未达
此不过皆是形容天理流行无滞碍之意而已其在
卷七 第 4a 页 WYG0204-0887a.png
鸢鱼则鸢鱼无知之物然飞必戾天跃必于渊是谁
使之然哉道之体用流行𤼵见自然而然有莫知所
以然者又岂特鸢鱼为然哉所谓天理流行无滞碍
之意于此固为易见其在人心则人心不能无私天
理易至间断惟能以集义为事则天理无时不流行
矣又无预期其效之心则自然无所滞碍矣天理既
流行而无滞碍则与鸢飞必戾天鱼跃必于渊者同
一活泼泼地之意可识矣若不以集义为事则如鸢
卷七 第 4b 页 WYG0204-0887b.png
鱼之不能飞跃谓之天理流行可乎若集义而预期
其效则如捉鸢鱼使之戾天跃渊皆不出于自然谓
之无滞碍可乎天理不流行而有滞碍则不得谓之
活泼泼地明矣

  夫妇之愚不肖能知能行章句近自夫妇居室之间又
曰可知可能者道中之一事 𤼵明姑举其一事言如
事亲事长之类

  窃意一事即是夫妇居室之一事章句明指此事而
卷七 第 5a 页 WYG0204-0887c.png
言观于或问亦以男女居室人道之常为说可见不
必外引事亲事长为證也或谓事亲事长之极致处
愚不肖固有所未尽其粗处夫妇虽愚不肖亦岂不
能知之行之邪居室之正所谓苟或亵慢则天命不
行者又岂愚不肖之夫妇所能尽哉其所知所能者
不过男女情欲之私耳然则虽以事亲事长为一事
之證不必以居室为拘可也愚则以为此处言知言
能皆是真能知之行之者初非泛知泛能所可当也
卷七 第 5b 页 WYG0204-0887d.png
若以泛知泛能可以当之则圣人于道之全体又岂
有不能如愚不肖之泛知泛能者邪事亲事长之道
正是下章君子之道四中所求乎子弟以事父兄未
能之事章句以为圣人所不能者而谓愚不肖泛泛
之知与能足以当之乎男女搆精形交气感虽若鄙
亵不足道然真精妙合自是造化流行𤼵育生生不
穷之蕴奥以愚不肖之夫妇他无所知所能而独知
此能此盖与鸢飞鱼跃同一机缄故章句或问独以
卷七 第 6a 页 WYG0204-0888a.png
此当所知所能之一事其意精矣初未说到亵慢处


  天地有憾章句如覆载生成之偏 𤼵明天覆而生物
地载而成物以天无私覆地无私载而生物成物或有
偏而不均者

  按或问谓天能生覆而不能成载地能成载而不能
生覆其说覆载生成之偏似与𤼵明不同读者详之

  饶氏谓费隐章前面许多说话都是说费如此则似乎
卷七 第 6b 页 WYG0204-0888b.png
人力安排越外讨来底不见得是天命之性所以说君
子之道费而隐毕竟有体所以用如此费

  饶氏唯谓中和以性情言中庸以事理言性情与事
理所指各异中庸之中不兼中和之义只是时中故
于此只得费辞以分疏之耳若只从朱子之义则此
章前面说话皆自体上𤼵出何至有似乎人力安排
越外讨来者邪又况此章以后皆隐在费之中则以
前诸章何独费中不得为有隐可直至此乃补其阙
卷七 第 7a 页 WYG0204-0888c.png
邪通者一段议论极精虽不为辩饶说而设

  却深可以破饶说之失今撮其大旨与此意有
相关者于此其言曰中庸言道字皆自率性之
道说来费即率性之道隐即天命之性才说费
隐便在其中才说率性之道天命之性即在其
中非有二也首章言天命之性率性之道自第
二章以至第十章无非率性之道亦无非因其
天命之性也详此则朱子之意可明双峰之误
卷七 第 7b 页 WYG0204-0888d.png
可释矣愚谓率性之谓道只率性一性字便是用
中之体所谓隐在费之中者不然天下岂有无体
之用哉率性之性非即天命之性而何但以天命
之性率性之道对言之则一体一用所谓兼费隐
而言者也只率性之谓道一句便见得费中有隐
之意双峰能言前面都是说费敢言道不是率性
否乎请试思之

  饶氏谓云云知道之用费而无所不在则吾当有以致
卷七 第 8a 页 WYG0204-0889a.png
察乎其用而不可使有一毫之不尽知道之体隐而无
所不在则吾当有以致养乎其体而不可使有一息之
不存不然则是道虽不可离而私欲间之吾实离乎道
矣此君子所以戒惧而谨其独也又谓章句云费隐是
申道不可离之意然道不可离是无时不然此是无物
不有不是以此申彼首章性道是说自家底此章费即
道隐即性是万物公共底

  此说前段分明与章句无异后段又自背之合而观
卷七 第 8b 页 WYG0204-0889b.png
之不唯可见自相矛盾抑亦可见是非得失之真至
若后段所言之差则已于前屡辩之矣唯所谓自家
公共之分别则异乎吾所闻也知天下无性外之物
而性无不在者讵容以此为同异耶

  通辑释引熊氏曰此章有大小费隐四字大处有费隐
小处亦有费隐

  此意不分明且似有病若曰大处小处皆是费而隐
在费之中则庶乎可耳

卷七 第 9a 页 WYG0204-0889c.png
  第十三章以人治人 通引袁氏曰不曰我治人而曰
以人治人我亦人耳人道不离吾身亦不离各人之身
吾有此则人亦有此则以则取则天则自然非彼柯假
此柯之比也 辑释亦引之

  按章句曰则所以为人之道各在当人之身初无彼
此之别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
之身详味此意正如程说觉后觉后知以为及彼之
觉亦非分我所有以与之彼皆自有此理我但能觉
卷七 第 9b 页 WYG0204-0889d.png
之而已之意相类袁氏既谓不曰我治人又谓我亦
人耳既谓人道不离吾身又谓吾有此则句句以己
对人而言且以以则取则之言继之上则字分明指
在己者言下则字分明指在人者言措辞不莹反若
与彼柯假此柯比者无异正与章句之意若相反然
者读者详之

  改而止 饶氏谓言治之不过其则也又谓且如人不
孝得他改而从孝便足矣如何便去十分责他便如尧
卷七 第 10a 页 WYG0204-0890a.png
舜之孝盖其人去道已远了得他改却有渐进之理
 通谓以众人望人不敢遽以圣人责人也 辑释亦
引通说

  饶氏与通之意可以𤼵明章句以众人望人之说乎
曰不可可以𤼵明或问遽欲尽道以责于人吾见其
失先后之序违缓急之宜之意乎曰亦不可何则盖
章句之所谓众人非庸众之众虽尧舜之圣亦众人
中之人耳正如诗所谓烝民之意改非略改而不必
卷七 第 10b 页 WYG0204-0890b.png
至于至善之谓若但略改而即止则孝不必十分孝
忠不必十分忠皆可止邪殊不思虽尧舜之孝亦不
远人之道尔孝未至于尧舜便是为子之道有所未
尽便是有所未尽改虽亦胜似不孝者又如何便自
以为足中道而止得所以虽夫子之圣犹自谓所求
乎子以事父未能也夫子岂未能略改者邪又岂可
止而不止也邪双峰每有此等议论如说止至善说
格物之类是己以此见得二说不可𤼵明章句之意
卷七 第 11a 页 WYG0204-0890c.png
也或问所谓先切身而后不急乃行远自迩升高自
卑之序与不可尽道以责于人者盖谓语道之全则
有万不同其间有缓有急人伦日用之常行者其急
也天地圣人之所不能尽者其缓也人之为道当先
急而后缓耳以饶说较之则譬如斯道之用当有十
件每件之中又有十分以十件言之则有缓有急或
问之意是欲人先其十件中之当急者非谓每件
之中不必尽十分也以十分言之则尽得十分方是
卷七 第 11b 页 WYG0204-0890d.png
至善方可谓之能改方可以言止饶氏之意是欲人
于每件之中改得一两分亦可止改得三五分亦可
止不必到十分然后止也以渐而进固有此理但说
止字未得以此见得二说亦不可以𤼵明或问之意
也读者详之

  饶氏谓施诸己而不愿二句是恕之事君子之道四一
段是忠之事庸德是孝忠弟信之类庸言即所责乎子
臣弟友之类先言恕而后言忠语意尤有力 辑释亦
卷七 第 12a 页 WYG0204-0891a.png
引此说

  双峰以勿愿勿施二句为恕之事与章句微异语录
辩此已详通者两存而不为折衷何也盖恕由忠出
忠因恕行初无二致尽己之心在内本不可见善观
者却于推己之际观之则尽己之意可见矣且如施
诸己而不愿不愿之心固非有不真实者是则不愿
者己之真心也此真心非忠之未𤼵者乎及其推以
及物亦即以此不愿之真心而勿施之则𤼵于己者
卷七 第 12b 页 WYG0204-0891b.png
岂有一毫之不尽乎此即忠之因恕见者然也以己
之不愿者推之而勿施于人此则恕之由忠出者也
章句合忠恕而言至矣饶氏盖未之思也饶氏又以
君子之道四一段为忠之事此则别有愚见当续论
之庸德之说亦然若夫以庸言为所责乎子臣弟友
之类则恐未然章句谓凡己之所以责人者皆道之
所当然也故反之以自责而自修焉今曰庸言即所
责乎子臣弟友之言则是以己于当然之道有所未
卷七 第 13a 页 WYG0204-0891c.png
能而遂不敢尽以当然之道责之子臣弟友此正范
氏以恕己之心恕人之误曾谓圣人言之乎要之只
是于当然之道有所未能则不敢易言之耳通者尽
摭饶说以为己意既辩饶则不必辩通矣

  饶氏谓此忠恕是夫子告曾子以一贯而曾子告门人
以忠怒而已矣之意子思又得之曾子故于此𤼵明之
盖忠恕二字说得阔做得彻便是一贯 通者亦为此
说以为己意

卷七 第 13b 页 WYG0204-0891d.png
  已于论语一贯忠恕章辩之此不再述

  饶氏谓章句云丘未能一者圣人所不能窃疑丘未能
一孔子之谦辞也似与子思所谓圣人有所不能小异
按论语志学章集注有曰圣人非心实自圣而姑为
是退托也后凡言谦辞意皆仿此知此则虽谦辞亦
不害其为诚心况如舜之孝犹以事亲自知不足为
心夫子之心即舜之心也曾谓圣人谦辞皆实无此
心而虚有此言乎哉章句何可疑之有

卷七 第 14a 页 WYG0204-0892a.png
  饶氏谓此段夫子责己以勉人之意前四语是责己庸
德以下是勉人

  窃意此段皆是夫子责己自勉之辞而教人勉人之
意在其中上曰四者未能责己之意也此便是若圣
与仁则吾岂敢之意皆圣人不自圣之谦辞也苟未
能而遂已焉则亦徒责而已故以庸德以下以见自
勉之意此便如抑为之不厌之意皆圣人纯亦不已
之诚心也合而言之可见圣人不自满足终日乾乾
卷七 第 14b 页 WYG0204-0892b.png
之意矣圣人尚尔况学者乎则其教人勉人之意岂
必外此而他求哉

  君子胡不慥慥尔 章句言君子之言行如此岂不慥
慥乎赞美之也 通谓胡不二字即盍字

  按盍者何不之谓何不与章句岂不之意不同何不
是未能如此而责其何不如此之辞岂不是既能如
此而赞其能如此岂不为美之意言行相顾盖是己
能如此而非未能如此者故章句云然通者不详文
卷七 第 15a 页 WYG0204-0892c.png
势但欲牵章句之意以合于饶氏勉人之说殊不知
实不得饶氏之意而徒失章句之旨也

  全章之旨

  按饶氏颇疑章句张子之说分作三截不相贯串故
其所自为说者多与章句不同其间显然差失者愚
己标出辩之于前矣其有与章句相似者则在所不
抄其有虽非章句正意而亦近人情若可备一说者
则录之于左仍采语录与之相类者与相附近以备
卷七 第 15b 页 WYG0204-0892d.png
参考其有未备者则妄以愚见足之于末以求正于
知道云

  子曰道不远人云云不可以为道

  章句至矣

  诗云伐柯伐柯云云改而止

  饶氏谓此引诗而说之以明道之不远于人而人不
可远人以为道者如此又谓以此引头聚要处只是
说忠恕违道不远又谓以人治人只是借此来说不
卷七 第 16a 页 WYG0204-0893a.png
可远人以为道而为下文张本不须别作一条说
案章句以众人望人之说则以人治人之人字是
指所治之人而言如饶说则以人治人之人字是
指自治者之身言盖上节人之为道而远人之人
字亦是指自治者之身而言如此则饶说虽非章
句之意恐亦可备一说又案语录推以人治人之
义有曰以我自治其身亦不是将他人底道理来
治我亦是将我自得底道理自治我之身而已详
卷七 第 16b 页 WYG0204-0893b.png
此则饶说虽不同于章句要亦朱子所已论之绪馀
也窃意道不远人之人字只是以人对道而言道便
是人之理人便是人之身初无以人对己之意下文
人之为道而远人两人字皆指为道者言可见人即
已尔故此节两人字虽不必以为对己而言亦可也
只因此上有君子二字则似乎此人字对君子言之
者故章句顺文解义以此为君子治人之事(按中庸自首章
至此皆言自治之事直至二十章方言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为天下国家矣)其实上人
卷七 第 17a 页 WYG0204-0893c.png
字是人之道下人字是人之身若只以为君子自治
恐亦可通君子以人治人犹曰君子以在己之道自
治其身之意尔下文忠恕即是以人治人之工夫改
是改其待人未能如待己者也至于待人能如待己
者则不远人之道尽矣故当止而不可过有所治也
若又不止则便是为道而远人者之所为反不可以
为道矣

  忠恕违道不远

卷七 第 17b 页 WYG0204-0893d.png
  章句至矣饶氏谓此皆不远人以为道之事而道之
不远于人者莫甚于此故下文即其事而详言之窃
意忠恕是尽己之心推以及人之事故己不欲而勿
施于人固推己也己所欲而以施之于人亦推己也
下文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二句是不欲而勿
施于人者君子之道四至先施之未能一节是推己
所欲以施于人者一反一正皆所以释此一句之义


卷七 第 18a 页 WYG0204-0894a.png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章句曰此忠恕之事也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尝不
同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故己之所不欲则勿
以施之于人亦不远人以为道之事按此节章句
兼忠恕释之至矣饶氏以此专为恕之事者失之
已于前辩之此不再述盖此一节是不以己之所
恶者施之于人圣贤论忠恕皆就拂己处说如夫
子之告子贡仲弓亦此意盖取其易见也知己所
卷七 第 18b 页 WYG0204-0894b.png
恶者勿施则己所欲者自不容于不施矣非但不
施己之所恶而已也然则章句自以己之心度人
之心以下似可以兼说下节之旨不但可施于此
节云

  君子之道四云云先施之未能也

  章句之句读训释至矣按饶氏以此通下文皆为忠
之事者失之窃意此一节亦忠恕之事是推己所欲
者施之于人也所求乎子所求乎臣所求乎弟所求
卷七 第 19a 页 WYG0204-0894c.png
乎朋友皆是求其待己如己之所欲也以事父以
事君以事兄以先施皆是推己所欲求于子臣弟
友者以及其父君兄友也四者皆曰未能可见子臣
弟友之职未易尽圣人不自圣之心盖与舜之事
亲自知不足者同一意尔上文己之所恶则勿以
施之于人足矣此欲推己所欲以及人则孝弟忠
信之道有一毫未如己之责人者皆不害其为未
能此虽夫子之谦辞要亦不害其为圣人不自满
卷七 第 19b 页 WYG0204-0894d.png
足之诚心也君子之道即上文不远人之道尔道
不外乎人伦故以四者言之推己及人即不远人
以为道之事忠恕之事无不尽则道不外是乃为
能改而可止矣故张子曰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
道盖谓是也若移章句前节自以己之心度人之
心至亦不远人以为道之事一段置于此节之下
以总释二节之旨更添而以己之所欲者施之于
人一句于则勿以施之于人之下亦不远人以为
卷七 第 20a 页 WYG0204-0895a.png
道之上仍改亦字为皆字则似极为明备盖二节
皆忠恕节目皆不远人以为道之事也或疑上节
亦勿施于人之人不止指父君兄友之四者此以
己之所欲者施于人但及父君兄友而不他及得
毋施之有所不周乎曰所宜施而不可缓者亦止
于此而已若不先于所急而泛施之其不如墨氏
之兼爱者几希况亲戚不悦不敢外交近者不亲
不敢求远四者犹曰未能又安敢泛然施于所不
卷七 第 20b 页 WYG0204-0895b.png
常接之外人乎如大学絜矩所恶于上毋以使下
之类亦不过无所妨害于彼使彼各得遂其所欲
施于父兄之心耳非欲人人皆待之如父君兄友
也故此二节虽皆忠恕之事而圣贤言之亦不无
详略于其间也殆亦以此也夫然则此四者章句
但以为责己自脩之事今亦指为忠恕之事抑亦
有所本乎曰观语录尝以大学絜矩为此章之證
则固亦以为忠恕之意矣况以为忠恕之事亦与
卷七 第 21a 页 WYG0204-0895c.png
章句责己自脩之意无所碍庶乎亦或可通云


  庸德之行云云君子胡不慥慥尔

  章句至矣饶氏谓康德如孝忠悌信之类按饶
氏以庸德为孝忠悌信之类者近之以庸言为
责乎子臣弟友之类者未当已于前段辩之此
盖承上二节忠恕之事而言既又推而极之以至
于尽道之域也庸德以忠恕之事为德也庸言以
卷七 第 21b 页 WYG0204-0895d.png
忠恕之事为言也待人有一毫不如待己者便是
不忠不恕故于庸德不可不践其实于庸言不得
不择其可行忠恕之事难故每有不足不足则不
敢不自勉以尽其所难言忠恕之事易故每至有
馀有馀则不敢不自反以节其所易至于言无不
如其行行无不掩其言则言行于是乎相顾而忠
恕之事毕矣至此则人事尽天理得由忠恕之不
远乎道者可以至于不远人之道而与之一矣此
卷七 第 22a 页 WYG0204-0896a.png
所以以胡不慥慥乎之言而赞美之也欤或又以庸
德庸言只当承上节四未能之意言庸德以四
者之事为德也庸言以四者之事为言也四者犹
有所未能故于德不得不践其实言不得不择其
可耳若上节己之所恶则勿施足矣故不复申言
于此也此其说德字之意正与双峰之言有契恐
亦可通区区臆说非敢自以为是姑记于此以俟
有道而就正云

卷七 第 22b 页 WYG0204-0896b.png
  第十四章素其位而行章句素犹见在也 𤼵明如今
人云素来之意

  按素来有从前之意似与见在之意不类见在乃是
目今之事非从前意也今日富贵则今日行乎富贵
明日贫贱则明曰又行乎贫贱此之谓见在观或问
善游氏引舜饭糗被袗为素贫贱富贵之證可见若
以为素来则昨日富贵今日贫贱反仍素来可乎章
句唯如此说素字故以君子无入不自得属上节为
卷七 第 23a 页 WYG0204-0896c.png
素位而行之事读者详之

  素富贵贫贱夷狄患难 通引倪氏曰顺居一逆居三
以见人少有不经忧患者 辑释亦引之

  顺逆之说本饶氏但曰以见人少有不经忧患者窃
恐未然贫贱对富贵言虽逆顺不同皆常事也患难
却对康宁言夷狄却对中国言患难夷狄不唯是逆
又且是事之变者并言四者而常变相半者不过以
见处常处变皆无入不自得耳常变相半而顺一逆
卷七 第 23b 页 WYG0204-0896d.png
三者又不过以处顺易处逆难故略于顺而详于逆
耳康宁与中国亦常事之顺者耳奚假言哉若曰以
见人少有不经忧患者则是人亦少有不在患难夷
狄者邪恐无此理

  君子无入不自得 𤼵明四素四行字正解首句无入
不自得已涵不愿乎外意惟自得于中故不愿乎外
窃意无入字总上文四素意而言自得字总上文四
行意而言此句是包括上文四句之意只当属之素
卷七 第 24a 页 WYG0204-0897a.png
位而行但素位而行不愿乎外二句是反覆相形而
言故下二节亦反覆相应而言耳然各有所属又自
不可紊也要之𤼵明亦只因以见在为素来故于无
入之义有碍不得不如此分节耳

  第十六章鬼神之为得章句为德犹言性情功效 饶
氏谓云云要之不是如此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与
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语意略一般所谓德者指鬼神
而言若只说性情功效则鬼神与德为两物非所谓鬼
卷七 第 24b 页 WYG0204-0897b.png
神之德也

  按此疑一以中庸之为德为證二谓德者指鬼神而
言三疑鬼神与德为两物三者之疑朱子于或问语
录中辩侯氏等说皆已言其如此不应章句忘其所
辩之意而析鬼神与德为二也今性情功效之说又
不免如双峰之疑何也窃意使章句而曰德者性情
功效也则性情功效正是德之训释诚如双峰所疑
矣今章句则曰为德犹言性情功效上兼为德二字
卷七 第 25a 页 WYG0204-0897c.png
言而不但专举德字下以犹言二字起之而不但曰
性情功效可见鬼神之外别无性情功效性情功效
便是为德之意而非所以为德字之训释也盖集注
章句凡曰犹言犹云皆非以彼训此之谓如自道犹
云谦辞亦犹是尔然则鬼神之为德便如说鬼神之
性情功效一般双峰疑鬼神与性情功效为二恐于
章句之旨有未详也

  饶氏谓道是形而上者鬼神是形而下者此章即鬼神
卷七 第 25b 页 WYG0204-0897d.png
之费隐以明道之费隐是以形而下者之体用明形而
上者之体用也子思以道体至微未易察识故以鬼神
之事人所共知者晓人又谓鸢飞鱼跃所以𤼵明本章
之意指物以形此理之体也鬼神之德又所以𤼵明费
隐之意引喻以明此理之实也又曰诚不可掩明此理
之实自然𤼵见也

  按语录有曰前章论君子之道此章论鬼神之道鬼
神之道便是君子之道非有二也详此则饶氏谓以
卷七 第 26a 页 WYG0204-0898a.png
形而下之体用明形而上之体用者非也又按语录
曰此段上下章恁地说蓦忽插一段鬼神在这里也
是鱼跃鸢飞之意详此则双峰以鸢鱼为指物鬼神
为引喻者亦非也又按语录问体物不可遗曰只是
一个阴阳有是理便有是气有是气便有是物无非
实者详此则饶氏形而上下之分别尤非也盖鬼神
是阴阳之灵更其体物不遗洋洋如在便是用之费
处而所以体物如在者却不可见闻便是体之隐处
卷七 第 26b 页 WYG0204-0898b.png
此费隐即道之费隐其何可以形而上下分哉且如
鸢鱼岂不是物鸢之飞鱼之跃亦只是器未可谓之
道然鸢飞必戾天而不入渊鱼跃必于渊而不戾天
这便见此道之用自然而然处即此推之则鸢之戾
天鱼之跃渊既是道之费处鬼神之体物如在何独
不得为道之费处鸢鱼飞跃之所以然而不可见者
既是道之隐处鬼神体物如在之不可见闻者何独
不得为道之隐处读者岂宜无见于此况双峰既以
卷七 第 27a 页 WYG0204-0898c.png
鬼神为形而下者矣却又以诚为实理理非形而上
者乎此正如侯氏分鬼神与德而言之失已经朱子
所辩者双峰前以此疑章句既不审矣而不免躬自
蹈之读者合或问纪闻而观可也双峰指物引喻之
分别正如大学说心在是借粗以明粗未便是心正
者相似皆是穿凿之见不可不察窃观中庸一篇凡
有引喻所在未有不明言之者如行远自迩升高自
卑与天地之持载覆帱四时日月之错行代明一则
卷七 第 27b 页 WYG0204-0898d.png
曰譬如二则曰譬如岂有以形而下者喻形而上者
乃不明言其取譬之意邪不知识者以为如何

  饶氏谓章句以体物为费者不然体物不遗言其实有
也斋明盛服以下方是说费

  费是用体物不可遗正是鬼神之功用如何不是费
斋明盛服以下正是体物不可遗之验如何彼得为
费此不得为费

  辑讲问此章鬼神本是说隐章句却引程子造化之迹
卷七 第 28a 页 WYG0204-0899a.png
而言既曰迹则不可言隐饶氏谓程子之言别有所指
朱子引之于此则粗了

  饶氏别有所指之说盖谓程子以易中有言鬼神处
有言神处故如此分别然则所谓鬼神与易中所谓
鬼神不同邪天下不知果有两样鬼神否只因双峰
以鬼神之德为形而下者故无以答问者之疑只得
归咎于朱子之不当引耳却不思问者所谓此章鬼
神本是说隐者本非经旨盖此章鬼神兼费隐说然
卷七 第 28b 页 WYG0204-0899b.png
则为造化之迹者便是体物如在处此固是费而所
以为造化之迹者便是不见不闻处岂不是隐双峰
不知以此答之而归咎于朱子之不当引岂不误哉

  𤼵明引饶氏曰子思似知后世有佛老空虚之祸特特
地说出个诚之不可掩盖佛老底亦微然只是空虚无
诚之不可掩一节此其所以为异端

  子思不过以此明费隐无非实理之意未必逆知佛
老之祸而预设此为之防也自古圣贤格言何者不
卷七 第 29a 页 WYG0204-0899c.png
切中后世之弊不必如此臆度之也

  章句曰此一章兼费隐包大小而言 饶氏谓此章贯
前后六章之旨章句谓包大小管见谓包字似不若言
贯大小

  朱子下一包字其意甚广盖事事物物莫非斯道之
用前后六章虽说费之小大而所该有限故此一章
说费处初不分大小其言体物不可遗所该极广凡
天地间道之用处无小无大莫不包于其中固非专
卷七 第 29b 页 WYG0204-0899d.png
主前后六章而言也但前后六章费之小大亦包于
其中尔若以贯字易之则狭矣

  𤼵明此章包大小者体物不可遗所该甚大以承祭祀
士庶所祭亦是祭祀兹非小欤 辑释记先师曰包大
小者体物而不可遗总而言之所该甚大即一物言之
亦鬼神实为之体兹非小欤以承祭祀天子祭天地大
也士庶所祭亦是祭祀又非小欤

  按𤼵明以体物不遗对士庶所祭为大小之分又是
卷七 第 30a 页 WYG0204-0900a.png
本章并有此二义可以言兼不可以言包恐未得章
句之旨而辑释所引师说专以体物包大小者其义
甚精殆非𤼵明元说之比但以承祭祀以下则不必
如此分可也盖祭祀既是体物之验但当统在体物
之中不必于此又分其大小也况十二章前言大小
大是全体小是一事天子祭天地亦一事之大者耳
非全体之大也岂可以此为费之大者乎馀于二十
章言之

卷七 第 30b 页 WYG0204-0900b.png
  第十七章舜宗庙飨之 𤼵明宗庙亦是舜子孙宗庙
舜没为神明祀享其中所谓盛德必百世祀是也又引
真氏曰舜以圣德居尊位其福禄上及宗庙下及子孙
所以大孝

  按宗庙之说𤼵明与真说不同以下章宗庙飨之之
下即继以追王上祀之言观之则真说当矣如𤼵明
之说则夏孔甲商武乙周幽厉既没之后何尝不在
宗庙中享祀邪亦以为大孝可乎

卷七 第 31a 页 WYG0204-0900c.png
  必得其寿章句舜年百有十岁 𤼵明引陈氏曰得寿
不但百有十岁宗庙享子孙保亦得寿之类

  陈说求奇牵合非经注旨𤼵明以其与盛德百世祀
之说相近故引之耳其实未必然也

  章末章句曰此由庸行之常推之以极其至见道之用
广也 通谓庸行之常笔误当作庸德之行盖上章言
庸德而此章言舜大德下章言周公文武之德皆由庸
德推之以极于至也

卷七 第 31b 页 WYG0204-0900d.png
  笔误之说将有所考邪抑自意之邪朱子平日极精
细不应于此有误况后来更定不一果误岂有不知
之理纵未及改亦安得无一言及之而及门高弟亦
皆不之觉何邪意者前言庸德之行𦂳要工夫在行
字上下曰言顾行行顾言又可见行之为重故此不
曰庸德而曰庸行耳常字对下句至字又有意味通
只因欲德字以类相从故以朱子为笔误耳恐未必


卷七 第 32a 页 WYG0204-0901a.png
  章下章句曰此由庸行之常推之以极其至见道之用
广也 𤼵明庸行之常孝也推之以极其至大孝


  庸行之常固指孝言恐亦是以十三章庸德之行与
此对说以见费之小者推之以极其至即所以为费
之大也故曰见道之用广未知然否

  第十八章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章句曰至于太
王实始剪商 节斋蔡氏曰太王虽未有剪商之志然
卷七 第 32b 页 WYG0204-0901b.png
太王始得民心王业之成实基于此

  蔡说与论语泰伯至德章集注相反饶氏以下盖皆
蹈袭其意以立异于朱子已于彼章辩之此不再述

  武王末受命章句末犹老也 丛说末犹老也终也盖
自太王王季文王累世积德累功最后至武王始受天
命如此说末字则与上下文都相贯穿训末为老恐未
安盖武王之龄古书不一

  丛说固亦可通但章句所以训末为老者盖以下文
卷七 第 33a 页 WYG0204-0901c.png
即言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上祀见得武王老不暇
及没后周公乃成其志也武王之龄古书虽不一然
以金縢考之则武王克商不多年即崩亦自可见况
丛说之意已该在上节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
一戎衣而有天下处此所谓武王末受命一句不是
结上节意只是引起下文周公追王上祀之意而言
耳然则末字从章句之训何未安之有

  第十九章达孝章句言武王周公之孝乃天下之人通
卷七 第 33b 页 WYG0204-0901d.png
谓之孝犹孟子之言达尊也 辑讲问于舜言大孝于武
王周公言达孝何也饶氏曰舜之孝是指其充极一家
者言武王周公之孝是指其放乎四海者言达者是承
上章三个达字而言舜孝只孝一家到武王也只做得
舜之孝到周公便推得阔能推吾爱亲之心而制为丧
葬之礼以通乎上下使人人得致其孝故谓之达孝所
谓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通于上
章之末曰云云此章之末数达字所以有下章之首一
卷七 第 34a 页 WYG0204-0902a.png
达字丛说亦如此说达字辑释亦引辑讲及通之说
或疑双峰言大孝之旨如此与孟子集注有异盖中
庸与孟子言舜之孝所以大处不同双峰只以中庸
之意言之是矣不必疑之也但其说达字之义与章
句异则可疑耳盖此下文有夫孝也者善继人之志
善述人之事一句若是他人善继善述无大耸动人
耳目处天下人安得通称之哉唯武王周公之善继
善述事功极盛如武王承前绪以有天下周公成文
卷七 第 34b 页 WYG0204-0902b.png
武之德以追崇其先祖又制为礼法以达之天下传
之后世此其继述皆非常人所及所以天下后世人
人皆知其继述之为善故皆称其孝而无异辞此其
所以为达孝耳章句训释无以加矣唯双峰只以承
上章三达字为达故有舜却只孝一家之言然则舜
之孝反不及武王周公之孝耶唯只以制礼通上下
为达故又有武王也只做得舜之孝之言然则经以
武王与周公并称为达孝者非欤至曰德教加于百
卷七 第 35a 页 WYG0204-0902c.png
姓刑于四海又与制为礼法之意不同彼是功化此
是立法不可无分别也若以德教加百姓刑四海之
意说孟子大孝之旨则庶乎近之通与丛说皆是𠞰
双峰之意以为已有辑释引之而自无所言盖亦以
其说为胜于章句而取之耳不知识者以为如何

  春秋脩其祖庙 𤼵明引朱伸曰此以下并前章论丧
葬之礼皆修道之教也

  一篇之中无往而非修道之教独以此当之狭矣

卷七 第 35b 页 WYG0204-0902d.png
  郊社禘尝 通谓周公制为礼法未尝不通上下之情
亦未尝不严上下之分祀先之礼通上下可行事上帝
惟天子得行之故特以先后言之明乎郊社之礼胡为
先郊而后社郊惟天子得行之社则上下可通行也明
乎禘尝之义胡为先禘而后尝禘惟天子得行之尝则
上下可通行也但言周公制礼如此而不足于鲁之意
自见 辑释亦引此说

  此因河东侯氏之说而推广之也侯说朱子不存于
卷七 第 36a 页 WYG0204-0903a.png
章句或问恐不当述之以为已说也且郊祭天社祭
地天尊地卑故先郊而后社尔禘大祭尝时祭禘大
尝小故先禘而后尝尔此皆当然之序不得不如此
者不知有何可疑今既曰胡为先郊而后社又曰胡
为先禘而后尝疑问之意若可骇异然者及至说出
所见乃不过如此今亦不在多辩不知假使圣人无
不足于鲁之意则又当以先社后郊先尝后禘为序
邪况既曰祀先之礼通上下皆可行又曰禘惟天子
卷七 第 36b 页 WYG0204-0903b.png
得行之然则禘非祀先之礼乎此皆措辞不莹之故
亦不足深辩也

  通谓右自费隐章至此为第三大节 辑释以此为饶
氏说亦引之于此

  按章句以自第十二章至第二十章九章为一节皆
说费隐通乃于此分节截问政一章终十二章之意
断前后而不之属此岂朱子意邪迹其说之所自来
却是饶氏之意通既𠞰为已有又泯其所自来之迹
卷七 第 37a 页 WYG0204-0903c.png
而不之显使读者骤观反若𤼵明朱子意者而实则
不然其诬先觉误后觉之罪又过于饶氏饶氏本以
六节分全篇之旨通皆取为已说前二节与章句无
甚异处故不之辩自此至第五节皆与章句不同故
不得不略言之其是非得失已于篇首辩饶说处详
之此不再述

  第二十章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章句曰此承上文人
道敏政而言也家语作为政在于得人语意尤备人谓
卷七 第 37b 页 WYG0204-0903d.png
贤臣身指君身 饶氏谓为政在人此人字通上下包
君臣而言取人以身之人字却指在下之人作家语者
不晓此便改云为政在于得人不知上面人存政举底
人亦专指在下之人乎

  按上文先曰人存后曰政举此人字自是包君臣而
言无疑此则先曰为政后曰在人文势政自不同为
政必有主其为者非君而谁下文身字即是指为政
者身而言耳既曰为政又曰取人盖曰人君为政在
卷七 第 38a 页 WYG0204-0904a.png
于得贤臣而取人之则又在人君之自身也然则此
人字只指贤臣而言可知况此节四句皆粘一字相
连成文取人之人便是在人之人修身之身便是以
身之身修道之道便是以道之道以此推之则下文
身字道字皆无二义不应此二人字顿有不同也然
则此人字不包君臣又可知矣且朱子取家语之语
意尤备而饶氏乃谓作家语者不晓此然则非谓家
语不晓乃谓朱子不晓特微其辞耳饶氏轻于非议
卷七 第 38b 页 WYG0204-0904b.png
前哲如此多见其不知量也且于得二字安知非王
肃作家语时别有所据不但取之中庸而增损之耶
但自家语既作之后而彼书不复存耳推此则通天
下达道五以下皆为一时答问之辞亦未必皆无所
㨿尽为肃自附会如双峰之所疑也且王肃去夫子
之世已七八百年若本无此二字而肃自增之本非
一时之言而肃自合之则后世固可欺也当时之人
必有非议之者而其书不得传于后世矣何待双峰
卷七 第 39a 页 WYG0204-0904c.png
而后能疑之耶不知识者以为如何

  修道以仁 发明修道以仁如志道据德而依于仁
辑释亦引之

  窃意章句既以道为天下之达道达道非君臣父子
之类乎如此则仁便是三达德之一知勇皆不过欲始
终成就此仁而已修道以仁即天下之达道五所以
行之者三之意引志道据德依仁为證似不相当盖
修道以仁即是有资于仁以修道之谓取人以身修
卷七 第 39b 页 WYG0204-0904d.png
身以道意皆类此若志道依仁乃是先志道而后可
依仁引来證此反似以道修仁然者殊不思中庸此
言乃是逆推用工之所本此所谓仁是达德论语彼
章乃是顺序功效之所至彼所谓仁是成德初不可
引彼以證此也览者详之

  仁者人也章句人指人身而言具此生理自然便有恻
怛慈爱之意 饶氏谓此人字正与鬼字相对何以言
之生则为人死则为鬼仁是生底道理所以训人 辑
卷七 第 40a 页 WYG0204-0905a.png
释亦引之

  以人对鬼之说然乎天下字岂皆有对而后义可明
乎通者极力称赞以为深得章句之意愚则以为章
句已极分明政不必如此求奇可也

  丛说此章朱子以为皆孔子之言金仁山谓圣人之言
简自仁者人也皆子思之言杂引夫子之言反覆推明


  按此亦因饶说而小变以为说者也饶氏则以为自
卷七 第 40b 页 WYG0204-0905b.png
天下达道五以下方是子思之言又未知其孰为当
也喙喙争鸣将谁适从不如且以章句为正其详于
辩饶说处见之

  饶氏谓此章前贤截从知天断固条畅然朱子合作一
章亦有深意九经与为政相应前面说修身亲亲尊贤
故后面九经节节发明之只是三者为纲目达道便是
修身之道达德便是亲亲之仁知天之知子思只添一
个勇字要之知天以上是孔子告君之辞天下达道五
卷七 第 41a 页 WYG0204-0905c.png
以下是子思推衍告学者之辞不若分作两章之为是
也朱子引家语为据以为皆孔子告哀公之言家语是
引中庸来附会其间极可笑 辑释亦引此说至子思
只添勇字过要之以下亦于章末引之

  按哀公所问者政也夫子答辞自知天已上不过皆
言为政之本在于取人修身而已未尝一言及所问
之政也直至九经方是正答所问之政处今若分为
两章以天下达道五以下为非夫子之言则是夫子
卷七 第 41b 页 WYG0204-0905d.png
并不答哀公所问直至子思方为补其阙耶愚于孟
子离娄上篇及中庸篇首亦尝略辩其不当合为一
章之疑又于此章之末论全章之旨处详之矣家语
不足信之意亦已于前段辩之至于断然以家语引
中庸来附会则愚又有说焉两汉去周未远古书犹
多有存者考之载籍可见如何晏时齐古二论尚存
赵岐亦及见逸礼而引之以證不孝有三之义今皆
不复见矣又岂可因今日之不见而尽意当时之无
卷七 第 42a 页 WYG0204-0906a.png
有也哉王肃与赵岐何晏世相先后则其纂成家语
篇数不一岂得皆无所据而但事附会以成书耶且
双峰能知其此言为引中庸来附会亦能尽知其全
书皆引何书以附会否但古人集书欠于薙择虽司
马迁史记不免此病谓其间不可尽信则可谓其皆
出于附会全不足信则不可朱子岂不能揆之于理
但务引援而有待于双峰之正救耶双峰唯但信一
已之耳目而一切不信古人之耳目故于赵岐所引
卷七 第 42b 页 WYG0204-0906b.png
亦谓其以意言之则其一切不信家语宜矣又况假
如所言则一章之中首尾相应先后相承文意相发
血脉相通纵是子思引夫子之言而发明之亦何害
其为一章哉双峰既自言之又必分之可见公论虽
不可诬私意终不能克盖以其平日立异为高之私
害之故虽始终首尾判而不续文意血脉断而不贯
亦不暇顾必分为二章以成其立异之高也读者但
以语录论不当分之意参之则双峰之谬妄晓然矣
卷七 第 43a 页 WYG0204-0906c.png
(续改)

  所以行之者一章句曰一则诚而已矣 饶氏谓子思
只说个一乃是引而不发要人自去思量章句一者诚
而已矣似乎搀先说破意便不悠长

  此意当于后段论豫与前定处并辩之

  章句以子曰二字为衍文 饶氏谓天下达道五以下
皆是子思说唯三近为孔子语故特以子曰表之非衍
文也 辑释亦引之

卷七 第 43b 页 WYG0204-0906d.png
  此其是否不可知已于前屡辩之更不赘及

  饶氏以九经怀诸侯为尊贤之等与或问不同 辑释
亦引饶说通亦窃饶说为己意

  亲亲是仁仁主于爱诸侯曰怀则爱之意多况诸侯
亦有同姓者岂不是亲亲之杀然则但当以或问之
说为正 又九经不过是修齐治平之事亲亲是齐
家事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是治国平天下
事自齐家推之以治国平天下则子庶民来百工柔
卷七 第 44a 页 WYG0204-0907a.png
远人怀诸侯四者皆是自亲亲之杀而推之无疑若
尊贤则是赖其导已以修身者故其序在修身亲亲
之间敬大臣体群臣则是责其辅已以治国平天下
者故其序又在亲亲之后四者之前此敬大臣体群
臣二者所以独为自尊贤之等而推之也由此观之
则所谓尊贤之等乃是指治人者而言亲亲之杀皆
是指治于者而言岂可混而无别哉或问之分当
矣饶氏盖不察也

卷七 第 44b 页 WYG0204-0907b.png
  三知三行章句既兼分与等而言又通三近分知仁勇
饶氏门人疑章句之缠绊饶氏曰便是子思之意不

  应如此当看从上文来子思云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
德也至及其成功一也亦未见得知仁勇之分在 辑
释亦引之

  通已略辩之矣盖分字等字是从理气上分别出来
分是性分之分是性中所具之理有此三者之分所
以见之于用则各有所属知属知一分行属仁一分
卷七 第 45a 页 WYG0204-0907c.png
强于知行属勇一分以分而言是平而分之如礼记
分无求多之分相似此主理而言也等是等级之等
是所禀之气不齐故资质有高下之等所以上等则
以知为重而主知次等则以行为重而主仁下等则
以强于知行为重而主勇以等而言是坚而守之如孟
子凡五等四等之等此主气而言也如此则三知属
知之分三行属仁之分无可疑者及其知之成功之
一非强于知行何以及此以此属勇之分亦无可疑
卷七 第 45b 页 WYG0204-0907d.png
者今曰亦未见知仁勇之分在岂偶未之思耶自孔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
又其次也则其等之高下盖已如此分别矣但夫子
专以知言子思兼以行言为有详略耳子朱子惧夫
学者不知资质不同则用力之所当重者亦不同必
将泛然知之行之而不能审已量力由所当重者致
力以渐进则终无由以入德矣故因其等之本有高
下精别其所当重者而主之以定其高下之等则达
卷七 第 46a 页 WYG0204-0908a.png
德之旨无馀蕴矣虽然又岂朱子以意言之哉盖亦
因中庸本有此意而言之耳前舜以好问用中而明
知好问非知乎用中非行乎知行具于一章之中而
专主于知非即生知安行以知为重而主知之意乎
回以能择能守而明仁能择非知乎能守非行乎知
行亦具于一章之中而专主于仁非即学知利行以
行为重而主仁之意乎然则以等而言章句盖以前
章之旨释此章之义尚何疑乎此二者皆只就三知
卷七 第 46b 页 WYG0204-0908b.png
三行而分别则然尔若又以三近而通言之则三知
主知三行主行此二者依旧只是以分而言盖三知
三行不同处只在生安学利困勉六字上至于此知
之行之则无不同矣所以只以知为知行为仁不复
分其高下也三近为勇之次此与及其知之成功一
也之旨虽若有异而实无不同也盖生知安行固已
无不知之无不成功矣其曰知之成功之一者正以
学知困知者能好学以求其知且以未能知之为耻
卷七 第 47a 页 WYG0204-0908c.png
而勇于用力则其知之亦当与生知者一利行勉行
者能力行以求其功之成且知未能成功之可耻而
勇于用力则其成功亦能与安行者一耳生知安行
则勇之至也学利困勉便只可为勇之次如三近之
云是已岂三知三行之外别有三近之谓哉何缠绊
之有子思之言又何不应如此之有看从上文来又
何尝不如此哉馀于后段尽之

  章句以等而言 发明如舜之大知以知为主知颜子
卷七 第 47b 页 WYG0204-0908d.png
之克已复礼以行为主

  窃意只当以中庸證中庸为易见舜好问用中而明
知回能择能守而明仁非即以等而言之者乎已于
前段详之此不再述

  饶氏谓生知知也学知困知近乎知也安行仁也利行
勉行近乎仁也生知安行勇也困知勉行者以不及学
知利行者为耻学知利行者以不及生知安行者为耻
以造乎知之成功之一者近乎勇 辑释亦引之
卷七 第 48a 页 WYG0204-0909a.png
此说即章句意耳双峰只因不详章句通上文而言
以下三句之意故疑朱子为三知三行之外别有三
近之事遂疑章句之缠绊耳殊不思章句则三知为
知三行为仁二句便是上文以分而言之意三近为
勇之次亦只是上文所以至于知之成功而一者勇
也之意但上节已知之成功乃勇之至此独自学利
以下求知之成功者说故曰勇之次耳或疑知之成
功而一亦已包学利困勉而言既为勇而不言次三
卷七 第 48b 页 WYG0204-0909b.png
近正是学利困勉所以知之成功之由乃独不得为
勇而为勇之次何欤盖三知三行不同处只在生安
学利困勉六字上由此观之则知之成功而一是就
已至处言故即可以为勇好学力行知耻是就方求
处言故但可为勇之次尚何疑乎饶氏不察已至与
方求者不同遂以知耻以造乎知之成功之一者为
近乎勇是以已至者与方求者为无别也此则自为
所缠绊而不自知反以章句为缠绊可乎馀则愚
卷七 第 49a 页 WYG0204-0909c.png
前段之说详矣

  丛说子曰二字非衍文上知仁勇两节子思自言此引
孔子言以定其意又谓知斯三者章句以为三近此处
似指三达德不独指三近

  二者皆蹈袭饶氏之意以为说既辩饶则不必辩此
矣饶说见后

  饶氏谓且知仁勇皆达德也而以知为上仁为次勇为
下恐皆未安

卷七 第 49b 页 WYG0204-0909d.png
  此正所谓理有未明而不尽乎人言之意者也使朱
子而曰安行之仁不如生知之知圣人之勇不如安
行之仁就次下二等之中亦各知此分别则诚有如
所疑者今章句自以生知安行者主知为上学知利
行者主仁为次困知勉行者主勇为下愚故谓以等
而言是主气说双峰但以理言故不达耳殊不思德
性本无不同因资质有异而德性所当重者有不可
同耳何害其为虽未尝不同而亦不能不异虽不能
卷七 第 50a 页 WYG0204-0910a.png
不异而实未尝不同乎且如所疑则篇首以舜明知
回明仁子路明勇然则谓知仁勇皆达德也遂以舜
之知回之仁子路之勇皆无高下之等可乎盖有不
待辩而自明者

  力行近乎仁 饶氏谓此以力行言仁前章服膺勿失
又以守言仁何也曰以择为知则当以守为仁以知为
知则当以行为仁各有所当

  择与守是兼理欲言之知与行是专以理言之恐误
卷七 第 50b 页 WYG0204-0910b.png
认人欲为天理故当择恐天理为人欲所夺故当守
故曰兼理欲言穷理无一毫之遗方是能知循理无
一毫之欠方是能行故曰专以理言其实能择方能
知能守方能行非有二也(续添)

  饶氏谓知斯三者是总上面三达德正是分别或生而
知之以下等语章句以子曰为衍文遂以三近为勇之
次 辑释亦引之

  以下文知所以修身之言推之则知所谓斯三者为
卷七 第 51a 页 WYG0204-0910c.png
指三近而言无疑生知安行是性之之事盖身不待
修而德无不全者也修身便从学利以下说起了非
三近而何况双峰既谓子曰非衍文而又谓斯三者
是总上面三达德文势亦不顺章句何可疑之有丛
说宗饶而不信章句过矣丛说在前

  饶氏谓章句吕云所入之涂虽异所至之域则同愚谓
入异至同如康节因学数而知道昌黎因学文而有见
于道之类是也若三知三行之所以异特以资质有高
卷七 第 51b 页 WYG0204-0910d.png
下而用力有难易尔其学固同一圣人之道也何谓所
入之异邪

  此亦朱子所谓理有未明而不尽乎人言之意者也
盖吕说所谓异者非自南而入自北而入之有异特
曰自近而入自远而入之有异耳盖生知安行则即
此而在无所谓入无所谓至矣学知利行者则未能
即此而在必得其涂而入然后可由之以至其域尔
较之生知安行即此而在者其所入之涂固有远近
卷七 第 52a 页 WYG0204-0911a.png
之异矣困知勉行者又必由困勉而后可比于学利
又自学利而后可以上同于生安方其自困勉始进
之时其所入之涂固与学利者有远近之异矣及其
可比于学利犹与生安者有间不谓之异可乎道譬
如王者之都生安则居于王都者也学利则自近郊
进入于王都困勉则自遐方进入于王都者也吕氏
之意以此观之双峰可无疑矣

  集成蔡节斋曰三知主知三行主仁三近主勇云云安
卷七 第 52b 页 WYG0204-0911b.png
行者仁之仁利行者知之仁云云

  按仁之仁上字当作知知之仁此知字当作仁诸编
皆误读者详之

  九经尊贤亲亲章句然必亲师友然后修身之道进故
尊贤次之道之所进莫先于家故亲亲次之 𤼵明道
之所进进字欠妥只当说推行之意 辑释亦引之
按进字即是应上文则修身之道进之进字而言乃
进道进德之进亦未见所谓欠妥处若但改为推行
卷七 第 53a 页 WYG0204-0911c.png
之意政恐妥有馀而味不足耳

  凡事饶氏谓章句云凡事指达道达德九经之属愚谓
凡事疑即下文言行事道是也又谓云云只言凡事豫
则立而每事皆欲其前定明万事莫不有要也 辑释
亦引此说

  按章句于下文言行事道处云此承上文言凡事皆
先立乎诚则饶氏愚谓之疑可释矣至以凡事为每
事万事是又以章句指达道达德九经为不然也此
卷七 第 53b 页 WYG0204-0911d.png
则语录中已辩之愚奚庸赘况之属二字于每事万
事之意已无不该尚何疑乎章句正要见言行事道
大纲不出达道达德九经之外则先后血脉贯通而
双峰反以为病亦异乎朱子之见矣

  饶氏谓豫与前定朱子都把做先立乎诚说得太迫上
面达道达德九经皆曰行之者一皆引而不发不说破
是诚到前定处何尝便以豫与前定为诚只如在下位
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获上便是前定如信友顺亲
卷七 第 54a 页 WYG0204-0912a.png
诚身明善皆是前定末梢虽说个诚身又兼明善言之
辑释亦引之

  按章句曰此承上文言凡事皆欲先立乎诚如下文
所推是也知所推二字之旨则双峰所疑可冰释矣
又况子思所谓一所谓豫所谓前定虽引而不𤼵然
必有所指章句之作正欲指示学者不谓之诚则将
谓之何哉若章句亦但引而不发学者毋乃不得其
门而入欤况学者因章句以诚言之便知子思何不
卷七 第 54b 页 WYG0204-0912b.png
言诚而言一言豫言前定则其引而不发之意可想
而见如何要章句亦引而不发得兼之获上信友顺
亲皆未是根本所在直推至于诚身然后为至耳明
善亦所以求诚其身而已顺亲信友获上皆诚身之
效耳诚身之外又岂他有顺亲信友获上之根本哉
诚身非豫与前定而何章句所谓凡事先立乎诚如
下文所推者盖谓是也观于孟子居下位章集注游
氏之言曰欲诚其意先致其知不明乎善不诚乎身
卷七 第 55a 页 WYG0204-0912c.png
矣学至于诚身则安往而不致其极哉以内则顺乎
亲以外则信乎友以上则可以得君以下则可以得
民矣详此可见根本只在诚身处之实矣双峰尚何
疑乎然双峰异日亦云言而非诚则诞妄也云云道
而非诚则无所根本考易穷文先以莫不先立乎诚
一句发之语意与章句无异何其与此自相矛盾也
合而观之其说不攻自破矣

  饶氏谓章句云此章引孔子之言以继大舜文武周公
卷七 第 55b 页 WYG0204-0912d.png
之绪明其所传之一致云云愚谓子思引孔子之言明
费隐之意者至第十九章而极至此则语意更端恐不
当遂谓其有发明传授一致之意也 辑释亦引之
此一则欲成就其六节之分二则欲成就其天下达
道五以下非孔子言之论耳要之一篇之中虽引夫
子之言不一至此一章论脩已治人之道极为详备
又承上三章方论舜文武周公之事而发是固不无
发明所传一致之意盖与尧曰篇以子张问政之言
卷七 第 56a 页 WYG0204-0913a.png
继尧舜禹汤武之次离娄下篇以孔子脩春秋继舜
禹汤文武周公之事尽心下篇以孔子继尧舜汤文
之统者同一意尔今曰此则语意更端然则彼皆非
欤读者宜必有见于此许氏丛说第三十章所论甚
当可考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云云 通谓有弗学学之之字
当句绝盖以上文博学之五之字下文人一能之四之
字例当句读绝也况五之字句绝尤为有力

卷七 第 56b 页 WYG0204-0913b.png
  按章句释此节之意曰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
要其成然则不为则已一句说有弗学意为字说学
之意则必要其成五字说弗能弗措也之意推此以
例其馀则似当于学问思辩行上五字句绝五之字
着读五也字句绝如斯而已通以五字为句不晓其


  章句此章引孔子之言以继大舜文武周公之绪 发
明按尧曰章历叙尧舜禹汤武王之事而以孔子答子
卷七 第 57a 页 WYG0204-0913c.png
张问政继之子思此章政此意也

  发明既知如此而于饶氏六节之分以此章语意更
端不当遂谓其有发明传授一致之意五达道以下
不是孔子之言诸说又皆引置编中可谓主见不定
采择不精也已

  发明按饶氏说与章句不同者亦宜知今载于下 辑
释亦载饶说及发明此语

  发明既自以勒为一家之言则当存其说之善者其
卷七 第 57b 页 WYG0204-0913d.png
似是而非之说则当辞而辟之以晓后学若以其说
为优于章句则亦当明其如何是优之实乃可存尔
苟得其实何畏于朱子何私于饶氏存之乃公心耳
今皆不然而但兼存异论以眩学者依违两可无所
折衷岂不有愧于发明名书之义乎愚故谓其信朱
子不如信饶氏其于饶说每口非而心是之者此也
如此等之存正是私于饶氏又畏朱子而不敢明言
之者也至若所存饶说之是非得失愚已历历辩之
卷七 第 58a 页 WYG0204-0914a.png
此不再述

  通谓章句云第十六章兼费隐包大小而言此章包费
隐兼小大何也曰十六章则兼费隐而言不言小大而
包小大于其中此章则兼小大而言不言费隐而包费
隐在其中 辑释亦引之

  按此说似乎得之但语为不详犹未知其细辩兼包
之义则又如何耳至曰此章不言费隐则似乎有碍
此章不言隐耳未尝不言费也愚则以为兼则二义
卷七 第 58b 页 WYG0204-0914b.png
并列一章之中而不可紊包则一章总该二者之义
而不可分盖兼有限包无穷兼是本章所自有包非
本章所有亦不但中庸一书所有凡是天地间道理
此章无所不包虽中庸中所言不过亦是天地间道
理亦在其中耳且以兼之一字言之则各章但言费
而隐在其中不可以兼费隐言也各章言小则不言
(前三章)言大则不言小(后三章)亦不可以兼小大言也
惟十六章言鬼神之事以不见不闻与体物如在二
卷七 第 59a 页 WYG0204-0914c.png
者并列于一章之中则不见不闻正是隐体物如在
正是费故谓此章兼费隐也二十章以文武之政治
天下国家之九经与脩身事亲知人三知三行三近
择善固执等事并列于一章之中则政与九经正是
大脩身事亲等事正是小故谓此章兼小大也此二
者皆本章自有其义则所指固有限矣若以包之一
字言之则十六章只是体物之一言可以包大小二
十章只诚之一字可以包费隐盖十六章说鬼神之
卷七 第 59b 页 WYG0204-0914d.png
费处不外乎体物之一言而体物之一言则于费之
大小可以总该之矣陈定宇所谓体物不遗总而言
之所该甚大即一物言之亦鬼神为之体兹非小欤
(陈说见第十六章末)其言可谓至明白矣非体物一言可以包
大小之谓乎二十章答问政之言虽非一事然皆不
外乎诚之一言观于达道达德九经皆言所以行之
者一与章末语诚始详之意可见则诚之一言于道
之体(隐)(费)可以总该之矣参以或问论诚为此篇
卷七 第 60a 页 WYG0204-0915a.png
之枢纽处有曰费而隐者实理之用广而体微也此
言可谓简而明矣非诚之一字可以包费隐之谓乎
此二者皆是包涵天地间道理非一章一书所自有
者则其所包无穷可知矣盖费隐大小是天地间道
之体用特圣贤于中庸言之耳岂中庸所得专哉然
则虽本章所兼有者不过亦是天地间之道理在无
所不包之中况其所谓包者又岂可但就一章一书
求之而不知其为包涵天地间无穷之理乎

卷七 第 60b 页 WYG0204-0915b.png
  丛说兼者并举之辞包者涵容之谓盖十二章之后至
十九章各举费之小大而隐在其中十六章独言鬼神
直以隐者言之然所谓不见不闻是其隐者体物如在
则亦费矣故曰兼费隐体物不可遗是鬼神之大者下
独指祭祀而言是鬼神之小者故曰包大小是于费隐
之中包小大也二十章达道达德九经凡事前皆一一
言之是其小者后专言诚是其大者故曰兼小大前所
指群目亦费矣而隐固在其中至于诚一节全以理言
卷七 第 61a 页 WYG0204-0915c.png
岂非隐者然所谓圣人之天道学者之人道又岂驾空
言理而道事耶故曰包费隐是于大小之中包费隐也
诸章费隐之中有小大故两费隐字皆在上上十六章
鬼神先言大后言小故曰大小二十章先言众目而后
言诚故曰小大

  按兼包费隐大小之说人人不同愚既因四书通之
说详言于前矣然未敢自谓必得朱子之旨故备载
许氏此说以俟观者择焉但许氏此说亦有可疑处
卷七 第 61b 页 WYG0204-0915d.png
请略辩之夫既曰兼并举包涵容则兼包固有异矣
及至释包字之义又皆即是并举之意不见所谓涵
容之说何也其以体物为大祭祀为小即十六章发
明之意愚己于彼辩之矣且丛说既以体物祭祀分
大小则大小皆只是费矣而又曰于费隐之中包大
小岂不见不闻之隐亦有所包之大小耶二十章达
道达德为小可也九经是为天下国家之事亦谓之
小可乎若欲分此章孰大孰小之义当以前三章后
卷七 第 62a 页 WYG0204-0916a.png
三章例之与前三章同者小也三知三行三近之属
是也九经则非此比矣与后三章同者大也舍九经
将何以当之而以此为小耶以诚为大似矣然则小
处不可以诚言耶且既以诚为大又以诚为隐则大
是费之大乃以隐当之可乎意者诚之一字自可以
该贯大小费隐之义而不可偏主也丛说亦自觉其
有此病故又以天道人道又岂驾空言理而遗事之
言救之殆孟子所谓遁辞者乎凡此皆丛说所可疑
卷七 第 62b 页 WYG0204-0916b.png
处识者此必有以辩之至于大小小大之序不同则
章清所先生以为鬼神章是就造化上言故先言大
问政章是就人事上言故先言小姑记于此云

  全章之旨 饶氏谓中庸自天下达道五以下恐只是
子思之言子思常来只为学者说所以说居下位起若
孔子告哀公则未必说居下位及取友等事

  双峰以说居下位为疑愚于孟子离娄上篇略辩之
矣谓天下达道五以下为子思之言愚亦于前屡辩
卷七 第 63a 页 WYG0204-0916c.png
之矣今请通论二十章全章之旨以明之按哀公问
政问政者问治人之事也夫子答之自人存政举至
于不可不知天下凡五节皆所以明治人之本在于
脩身也下文自天下达道五至三近三节盖详言脩
身之道脩身之道尽则治人之本立矣知斯三者一
节是结上起下之过接处下文九经四节却正是详
言治人之事即哀公所问之政也凡此以上皆为人
君言之耳然治人之事非人君一已所可自为也必
卷七 第 63b 页 WYG0204-0916d.png
在于取得其人而共治焉可也凡事豫则立一节又
是结上起下之过接处下文在下位一节是说人臣
欲辅上以治人者其本亦在于脩身而已明善诚身
则身脩而有可以获上之实矣下之所以获上者在
是则君之所以取人者亦在是然则此一节正是终
章首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之意至此始露出诚身一
诚字则知上文数节所谓一所谓豫所谓前定皆是
指此而言耳如此则为人君为人臣凡有为政治人
卷七 第 64a 页 WYG0204-0917a.png
之任者皆当以脩身为本而脩身皆当以诚为要也
故下节遂言诚与诚之者以见诚有二者之分诚者
则无工夫诚之者则有工夫章末三节正是诚之者
之工夫凡欲脩身以为治人之本者皆当如此用力
是固通君臣上下而言也欲知双峰所言之得失者
盍以是推之


卷七 第 64b 页 WYG0204-0917b.png

















  四书管窥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