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334-A¶
334-A¶ 第 99a 页

* No. 334-A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心印科文



* 全经大科分(二)(凡经大科分三此经唯本译略流通分故分二)

* 初序分(二)

* 初序经缘起
* 二当机偈赞
* 二正宗分(二)

* 初直指离言绝證广大微妙第一义法门(二)

* 初问一百八句
* 二答直指非句(二)

* 初牒
* 二答
* 二示言说所入第一义识海常住以显唯心(八)

* 初明八识因果邪正以显圣智自觉(二)

* 初略明八识因果邪正以表离妄所證(七)

* 初示诸识生灭难知
* 二略示识相依真迷起
* 三示悟真不灭
* 四出邪断异因
* 五示正因以别邪妄
* 六斥外道有无邪断
* 七示离妄所證(一卷终)
* 二广明八识究竟边际以示识智之别(六)

* 初大慧启请
* 二分别八识因缘不觉
* 三穷藏识究竟边际
* 四显自心现量离妄真实
* 五颂八识分别以起自悟
334-A¶ 第 100a 页 X18-0100.png
* 六直示自觉圣智三相
* 二示五法自性无我简二乘外道以显正法因果(三)

* 初明五法(九)

* 初大慧问
* 二破外道妄计有无
* 三示净除顿渐
* 四示三佛所说智如差别
* 五别二乘自觉圣差别
* 六别圣智所得常不思议
* 七别二乘舍妄求如
* 八示种性妄想智如差别
* 九示妄想智如平等以显阐提佛性不断
* 二明三自性
* 三明二无我(四)

* 初明人无我
* 二明法无我
* 三示善法无我(二)

* 初离建立诽谤
* 二趋究竟度脱
* 四示善法无我得四法无我相(五)

* 初法空相
* 二无生相
* 三离自性相
* 四无二相
* 五结四相入一切修多罗(二卷终)
* 三示如来藏超过愚外妄想言说成就诸地究竟果海(十一)

* 初示如来藏不同外道神我
* 二示如来藏方便所显(五)

* 初总示方便四法
* 二善分别自心现
* 三观作性非性
* 四离生住灭见
* 五自觉圣智善乐
* 三示如来藏离诸因缘
* 四示如来藏第一义离言说妄想
* 五示如来藏自觉圣智离有无四句
* 六示四种禅以显如来清净不同二乘
* 七示如来藏自性涅槃不同二乘
* 八示神力建立不堕有无
* 九示诸法缘起以显如来藏非因缘义(三卷终)
* 十示诸汝常住如幻以显如来藏自性无生(四)

* 初显惑乱常
* 二示惑乱起二种性以显真如平等(二)

* 初示惑乱起二种性
* 二示离妄平等真如
* 三示惑乱无法(二)

* 初示惑乱无法如幻
* 二再示如幻无过
* 四直示无生如幻令离希望
* 十一示离言得义止外别愚选择觉心建立涅槃(五)

* 初示离言得义
* 二示止论以明义不在言
* 三别四果以出真觉(六)

* 初问四果差别
* 二列三种须陀洹(二)

* 初示须陀洹果相
* 二示须陀洹断结差别
* 三示斯陀含果相
* 四示阿那含果相
* 五示阿罗汉果相
* 六别阿罗汉不同超觉
* 四示选择觉心(三)

* 初正示观察觉相
* 二并示妄想觉相以明自觉圣乐
* 三示善四大造色入观察觉
* 五示建立涅槃(三)

* 初别列外道二乘涅槃以显如来涅槃
* 二示妄想识灭即为涅槃
* 三穷妄想差别以显智如成实涅槃果海
* 四示自觉一乘照明诸地善断诸漏圆满佛身不堕有无(四)

* 初示自觉一乘(五)

* 初示自觉圣智
* 二示一乘
* 三示三乘随机
* 四示一乘平等
* 五总颂(四卷终)
* 二示圣智照明诸地(四)

* 初列三种意生身
* 二示七地以上身相
334-A¶ 第 101a 页 X18-0101.png
* 三示八地身相
* 四示佛地无行作身相并颂
* 三示方便善内五行(六)

* 初因大慧问列五无间行
* 二示二根本断
* 三示诸法究竟断
* 四示诸阴究竟断
* 五示七种识断
* 六示外无间行并颂
* 四示圆满佛觉(四)

* 初示佛觉
* 二示如来字语身法四等
* 三示佛觉自證不可说示
* 四示佛觉境界远离二边(四)

* 初示世间有无二计
* 二出有无二计因相
* 三斥计无能坏正法
* 四总颂
* 五示宗说二通以善语义识智之用拣别愚外扶进自他正法解脱(三)

* 初示宗说二通远离妄想计著(二)

* 初示宗说二通
* 二示穷妄想生相以显第一义(四)

* 初因大慧问示妄想生相
* 二难妄想一生一不生
* 三示觉自心量妄想不生
* 四总颂
* 二示语义识智以显宗通之用(五)

* 初示语义(五)

* 初因大慧问先示语相
* 二示义相
* 三示以语入义
* 四别依语取义
* 五总颂
* 二辨识智(三)

* 初示三种智相
* 二示识智差别
* 三示外道转变不离识妄(二)

* 初出外道转变名相
* 二示转变无性皆由识妄并颂
* 三别依语取义成深密执(五)

* 初大慧请问
* 二出十一种相续深密
* 三示相续深密自坏坏他
* 四示诸法寂静远离相续及不相续
* 五总颂(五卷终)
* 四示圣智空事以破妄计(六)

* 初大慧难诸法断灭
* 二示无诸法性非无圣智知见
* 三难诸法非无圣智堕有(二)

* 初疑圣智所知同妄想现
* 二疑圣智堕有
* 四示圣智空事离于有无
* 五示圣智空事不立宗趣(三)

* 初示不应立不生宗
* 二示圣智所见如幻无过
* 三总结不生如幻
* 六示圣智远离所知
* 五因不了自宗妄执方便再示宗说以破世论(三)

* 初责愚夫著方便说起大慧请
334-A¶ 第 102a 页 X18-0102.png
* 二示宗说不堕凡夫见相
* 三斥世论以显自宗(六)

* 初示世论不入自通能招惑苦破坏结集
* 二示如来随自通说
* 三示如来止论
* 四示世论摄受贪欲不摄正法
* 五示摄受正法远离世论
* 六总颂
* 三示正法解脱远超愚外(三)

* 初列妄想涅槃
* 二示如来随顺涅槃
* 三总颂(六卷终)
* 六示正觉非因果法离生灭说显真常无垢顿超诸地(七)

* 初示如来法身非因非果(七)

* 初问如来法身为因为事
* 二示如来法身非因非事远离四句
* 三示法身真我常寂
* 四示法身对现非一非异
* 五示法身解脱非一非异
* 六示智障非一非异
* 七总结法身离诸根量并颂
* 二示如来法身不生不灭离于言说(四)

* 初示如来法身非无性
* 二示如来法身当生无生
* 三示如来法身异名一体
* 四示如来法身离言显真(二)

* 初示法身真义不堕文字
* 二示如来言说建立为遣言说
* 三示如来不生不灭不同外道(六)

* 初难如来同于外道四种因相
* 二示如来觉自心量妄想不生
* 三出外道妄计不实
* 四示妄想实性即真寂静
* 五示无因以显无生之义
* 六广示无生之义(二)

* 初直示无生
* 二示因缘生法破除因见
* 四示如来说法非常无常不同外道(二)

* 初问外道妄计无常为邪为正
* 二列外道无常以显正法非常无常(十一)

* 初总列七种无常
* 二性无性无常
* 三一切法不生无常
* 四性无常
* 五作巳而舍无常
* 六形处坏无常
* 七色即无常
* 八色转变中间无常
* 九结七种无常妄计
* 十示如来所说非常无常以显自心现量
* 十一总颂
* 五示如来第一义顿除诸地独显唯心(五)

* 初因大慧问正受先示七八二地行相
* 二示初地以至七地与二乘同别
* 三示八地三昧觉持
* 四示七八地舍离三昧善自心量
334-A¶ 第 103a 页 X18-0103.png
* 五示唯心迥除诸地(七卷终)
* 六示如来正觉常住(四)

* 初示正觉不同作过
* 二示正觉无间智常所显
* 三示如来性常平等
* 四总颂
* 七示生灭之原以显藏识即如来藏本无垢染(五)

* 初大慧请问
* 二示如来藏清净无垢
* 三别凡愚依识解脱不见如来藏性
* 四示如来藏自觉顿离生灭非诸二乘
* 五总颂
* 七示八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究竟大乘成第一义(二)

* 初示五法转变(三)

* 初列五法相
* 二示名相悉由妄想
* 三转妄想即智如
* 二示一切法悉入五法(四)

* 初示三自性入五法
* 二示八识二无我入五法
* 三示一切佛法入五法
* 四总颂
* 八示三世如来法身过世间望非刹那义始终无过清净无漏(四)

* 初示法身自通过世间望(十)

* 初请诸佛恒沙妙义
* 二示诸佛自通过世间望不可譬说
* 三喻如来法身本寂
* 四喻法身不灭
* 五喻法身遍一切处无有拣择
* 六喻法身对现无有增减
* 七喻如来悲愿等于法界
* 八喻如来法身随顺涅槃
* 九示生死解脱本际无边
* 十总颂
* 二示法身无漏非刹那义(二)

* 初示诸法刹那(二)

* 初将示刹那非刹那义先列诸法
* 二示刹那义
* 二示无漏习气非刹那义(五)

* 初示刹那非刹那义
* 二示如来藏非刹那义
* 三示世间出世间波罗蜜不离刹那
* 四示出世间上上波罗蜜非刹那义
* 五总结刹那非刹那平等
* 三示法身真佛平等本际破疑离过(七)

* 初大慧启请六疑
* 二除授阿罗汉记疑
* 三除不说一字疑
* 四除无虑无察疑
* 五除众生成佛识刹那坏疑
* 六除金刚侍卫及一切业报疑
* 七结总答
* 四示如来正因正果毕竟清净(四)

* 初大慧请问食肉不食肉罪福
* 二食肉多过
* 三示此经实义一切悉断
* 四总结详示修行过患(八卷终)
334-A¶ 第 104a 页 X18-0104.png
* No. 334-B
楞伽心印缘起

雷峰老人之疏是经也。以宗门爪牙。入性相窟宅。慨
义学之荒芜。悲禅门之儱侗。盖自癸巳退隐匡埠。睹
世寒心。感时励志。所由来矣。故其挂瓢金井。倚杖玉
渊。问契證则心湛海澄。仰嘉遁则身高岳峙。地藏琛
之耕田博饭。栖贤湜之立诵行披。寒炉泠灶。惟大法
之全提。丛棘乱丝。仗智锋而独断。其于古人实兼之
矣。逮戊戌返岭。今无以明年自玉门趋归。壬癸之岁。
日与石鉴诸弟请益唯识。谓本楞伽。指冥初神我。不
与性珠而滥收。俾龟毛沙油。顿觉妄情之自遣。因伸
旨要。遂启疏缘。妙叶心宗。带圆名相。不惟砥柱狂禅。
兼亦激昂讲席。匠心迥迈。汇义海于洞源。神机渊默。
破众难于半偈。劳颜汗手。会稡披寻。睹大义之炳如。
庆微言之不坠。教以翊宗。原别传之并四卷。识即是
藏。扶大心以迭二乘。此诚运最上之心蒿目时弊而
为者也。故凡疏内。有入理深谈。得经文肯綮。即文义
而见宗乘。会宗乘而融文义。敢僣点出。以示来学。四
河俱入。一沤匪存。是在临文澄其慧目。
334-A¶ 第 104b 页 X18-0104.png


康熙甲辰中秋前五日嗣法门人今无稽首敬述No. 334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心印卷一
宋天竺三藏沙门求那跋陀罗译
曹洞三十四世博山三世雷峰沙
门释函是疏
嗣法门人沙门 释(今无今覞)

【楞伽。山名。此山纯以楞伽宝成。故以宝名山。山在
南海。夜叉所居。因其王请佛说法山上。又即以山
名经。枣柏大士云。此经于南海中楞伽山说。如来
道经山下。罗婆那夜叉王。与摩帝菩萨。乘华宫殿。
来请如来入山说法。其山高峻。下瞻大海。傍无门
户。得神通者。堪能升往。表心地法门。无修无證者。
方能升也。下瞻大海。表心海清净。因境风转。识浪
波动。达境元空。心海自寂。心境俱寂。事无不照。犹
大海无风。日月参罗。焕然明现。此经为根熟菩萨。
顿说种子业识为如来藏。异于二乘。灭识趣寂。亦
异般若修空菩萨。乐空增胜。直明识体。本性全真。
334-A¶ 第 104c 页 X18-0104.png
便成智用。如彼大海无风。斯境像明彻。心海不摇。
境风非别。但能了真。即识成智。枣柏固深悉楞伽
宗趣也。此经初译自刘宋求那跋陀罗。成四卷。名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至元魏菩提流支。复译成十
卷。名入楞伽。唐实叉难提与复礼等。译成七卷。名
大乘入楞伽。唐译简切。终不如宋译高古奥渺。故
自古至今。犹从初译。梁武时。达磨大师航海至魏。
壁坐少林。因授可祖法曰。此土唯楞伽四卷。可以
印心。并以付汝。自是楞伽遂为宗门秘密。今禅者
空疏。至有生平未尝展卷。可叹也。求之义学。惟洪
武初宗泐。如玘。奉诏合疏。万历末。德清笔记。崇祯
中。智旭义疏。外此不少槩见。达磨大师尝曰。此经
五百年后。翻为名相之学。谛审斯语。良深惭悚。大
师盖谓吾宗失传。岂异人事哉。是自顺治辛丑。先
华首示寂。明年。先大日相继谢世。壬癸两载。生趣
顿尽。促居雷峰。旋徙芥庵。乘兹夙志。兼酬禅问。聊
以自悦。未敢示人。唯念道法滥觞。所谓见性。几同
神我。透脱一路。无异冥初。不自生。非不生。圣言具
在。乃有不达缘起。究堕拨无。任情坏法。较之拘滞
名相。功罪又相径庭也。此经直指种子业识。为如
来藏。实有迷悟。不。则以流注为自心。反成生识之
过。疏中深切著明。惟先血脉。所引经论。但取入理
之近。互相发明。至于机语。犹切矜重。夫机。以转有
言之关捩。教。以导无言之指归。正在深谈。不辞明
334-A¶ 第 105a 页 X18-0105.png
破。而徒以剿绝之语。溟涬真诠。诬罔名言。乌焉成
马。此时禅病。所为真赝难辨也。我大师首创无言。
并传四卷。区区隐虑。是请与天下后世。仰奉慈旨
尔。】

* 一切佛语心品之一

【夫法界之性。元无悟迷。含识之伦。是分真妄。真妄
本乎一心。迷悟彰于万法。法无别法。似有现前。心
匪异心。宛成相续。良由真极不觉。妄动想生。达妄
元真。知真想灭。是以十二类生。成等正觉。妄见迁
流。三十二相。对现凡容。翻成倒想。故我大觉世尊。
脱珍御之服。衣垢弊之衣。指真际作无明。号如幻
为虚伪。根身器界。随情量所区分。报土应身。依智
鉴而差别。如镜览妍媸。慧物现形。无相之空明本
寂。如月随来去。唯人自见。虚悬之皓魄无亏。就妍
媸以拟镜光。即去来而窥月体。乃目眚所由生。斯
圣智不容默矣。无相空明。何容言说。第曰非媸非
妍。虚悬皓魄。无用指陈。唯说非来非去。冀触目以
悟心。惧弃月而观指。因媸指妍。即来说去。穷镜光
之媸相无端。妍复何待。究月体之来踪无像。去且
何从。妍媸皆妄。镜体本空。来去悉虚。月质元皓。所
以百八句。剿绝言诠。当下发明何义。八种识。推穷
生灭。无始虚伪非因。真智本无分别。遂成不觉之
心。本寂不守灵源。翻为妄动之识。心不生识。恒涅
槃于流注之中。识不离心。徒生死于常住之内。一
334-A¶ 第 105b 页 X18-0105.png
翳在目。千华乱空。一妄盲心。众情关智。翳除目在。
华尽空晴。妄释心圆。情捐智朗。若犹智封情宇。斯
举智皆情。心昏识海。即全心是识。不思议熏变。生
死之本际难知。诸虚妄因依。根识之相续何巳。若
不覆彼真识。必致误计生因。流注因迷。乃有眼识
色明之集。胜妙犹识。何异龟毛沙油之愚。有无妄
计。因果成虚。总为不了现前。将为别有。抑亦未尝
见始。错拟冥初。夫心无前际。凡有所现。皆属迷生。
识非后缘。但了初相。悉同幻起。厌生趣寂。灭摄受。
不难见境界之终。舍妄證真。成对治。究未明生灭
之始。所以悟无差别。迷有浅深。心无异同。识有边
际。是故藏海难思。觉心常住。生死涅槃。无有作者。
圣凡之建立空彰。妄想所现。圣智所行。根尘心识。
不离一真。迷悟之津涘常远。真如性上。情想各别。
六趣所以升沉。无为法中。智行多岐。四圣因之高
下。八识止有迷过。极波浪沸腾。海水之湿性常在。
七转元无真因。虽渊澄恬静。精湛之流势靡停。故
湛合不离识际。斯明触所以受生。全波是水。指愚
者以不二之门。真实离言。进修行于自悟之处。究
竟悲智。圆三相于自觉之源。净除现流。超五法于
思议之外。舍此自宗。即堕邪见。不觉自心所现。妄
作生因。审知万法归空。又沦断灭。穷兔角之所从。
析牛角于既尽。始于相待。究属无因。依空。故色。依
色。故空。分别历然。去色。明空。去空。明色。取舍宛尔。
334-A¶ 第 105c 页 X18-0105.png
讵知一时顿现。梦中岂有后先。二相无差。觉后谁
为彼此。悟则全悟。达妄何用破除。迷不知迷。因根
乃有顿渐。离阴界入。得解脱灭门。列施戒忍。显波
罗蜜道。破此即阴之凡情。斥彼无因之异说。指缘
起无性。妄有想生。示妄想从迷。情非体具。引归自
觉。顿入忘言。舍攀缘能所之心。明究竟差别之相。
说分报化。乘无二三。声闻如实而知。仅别异因。菩
萨不忘本愿。犹防寂乐。第一义谛。尚非二乘境界。
常不思议。岂同外道相因。自觉真因。实有自性。无
常异相。秪落思量。本住不属见闻。但涉所知。遂将
觉变成境。圣智迥超分别。莫迷当念。始见理不诠
心。不觉自心。随修习生。诸乘各成种性。非无佛性。
乘神力摄。阐提亦有因缘。故知迷悟同缘。心知各
别。圣凡一实。觉想攸分。如阴界入。一见吾我。一见
无我。真义自此悬殊。若心意识。异法是即。异法是
离。觉体未尝变易。破执归实。性乃有三。因我示无。
智遂成二。达诸法实相。名相即是如如。善自性真
空。妄想皆为正智。如妄想自性。依于缘起。对现色
身。入诸法如幻。不堕有无。遍游刹土。普摄众生。而
非灭度。显示玄义。岂落言诠。对治分别之心。故说
无有境界。蠲除无我之想。为言如来藏门。莫住方
便之机。唯应内證之法。甚深空空。非言说之所显。
增进上上。得自觉之所行。离于四句。过此三支。现
水月光影之中。出建立诽谤之外。禅那列四。圣乐
334-A¶ 第 106a 页 X18-0106.png
唯三。空。无相。无愿。实谛最为相应。受。寂静。觉知。内
身唯堪默契。销心意识生死之冰。还如来藏涅槃
之水。自性空事。非断非常。如幻觉华。不坏不死。故
凡自性之外。妄见涅槃。皆属因缘。但有言说。如幻
之法。恒居生死。同于惑乱。当处无生。无性。故说无
生。无生。故说如幻。如幻无过。此文殊普贤境界。不
可言宣。无生性离。非外道二乘所知。故为止论。四
果不超心量。二觉选择涅槃。离赖耶无有藏性。离
不觉。无有赖耶。七转本自无生。分别徒增不觉。不
觉缘起。妄有相生。觉妄由迷。圆成性尔。十方三世。
总是一乘。世出世间。元无二我。达妄想无性之传。
究自觉非他之旨。始知心不生缘。缘不生心。心缘
双泯。寂照遍于河沙。事理交融。空有彰于海印。一
地即一切地。一切地即一地。了法无生。融影像于
水镜之中。顺性起用。胪种类于空明之宇。断外色
之罗汉。害有心之觉身。佛无自他。法齐今古。究竟
都无一字。随类始有三身。若执有。反得无因。若依
无。成于坏法。法界本自无生。妄有不废缘起。性相
寂静。何容取有之心。因果历然。难空无作之业。有
无不计。始入自宗。方便随机。不能无说。因宗示说。
由说达宗。种种不实。即第一如实。自性本空。妄想
生处。即妄想不生。随缘岂别。一生一不生。妄见成
邪。四相四平等。真觉无二。以语入义。修多罗显示
心源。别识明智。如来地唯缘自得。一切诸法。心为
334-A¶ 第 106b 页 X18-0106.png
自性。住于内心。即无转变之相。一切相续。觉为了
因。还于本觉。方为如实之知。遮妄计而言法空。离
恐怖而说性有。皆非诣极之谈。唯随方便而示。不
应立宗。诸法自相始明。不是无智。妄想无知自别。
了义之教。旨在言前。修行得宗。悟超理外。依语取
义。诬罔名言。达法岐涂。蠲除世论。但知离于文句。
而非默然。更识远诸缘心。不成断灭。则相待之真
妄顿融。斯对治之能所俱绝。如实解脱。唯自證知。
无住涅槃。是法平等。非因非果。如来知觉。有自无
他。即色即法。诸佛妙应。岂空无义。无性非无。异名
非有。非无。则不生之性。不随缘灭。非有。则不灭之
法。岂待缘生。不随缘灭。而为众生说于不生。不待
缘生。而为众生说于不灭。假借方便设施。建立大
乘章句。所以善义始号多闻。观指深诫愚者。无见
相。斯妄想性实。离钩锁。即分别慧空。二种恶见。因
迷诸法始生。三有微心。惟依自觉中住。非常无常。
决定无性。有摄不摄。差别随人。觉法异相。犹属二
乘禅寂。本愿忆念。尚待八地觉持。度河之梦巳醒。
盛火之光始遍。诸住无有。究竟何异初心。佛地顿
严。始觉即为最胜。无生常过。异彼虚空。方便所得。
不同因作。自性无垢。不觉而成诸趣之因。七转摄
持。无我犹馀习气之咎。藏性本无生灭。客尘似有
浊清。从俗入真。且依五法。由智及净。唯了一心。三
世诸佛。过世间望。建立自通。非如优昙钵。无漏习
334-A¶ 第 106c 页 X18-0106.png
气。非刹那义。住于正法。视若揵闼婆。六度亦分权
实。三佛互相发明。进二乘于究竟。勉三有以洁清。
悉属权施。皆为化说。若论本住。都无语言。唯说非
乘。使自明悟。本觉清净。不借功勋。自性庄严。宁容
污染。所谓根本智明。差别慧满。始终本末。会极无
言者矣。总之大道无朕。秪住目前。至理忘怀。匪推
劫外。所以掩室摩竭。杜口毗邪。不说而说。揭万象
之森罗。不闻而闻。会千机于寂莫。才涉情谓。巳堕
今时。但要指归。徒誇物表。是故某夜成佛。某夜涅
槃。中间不说一字。生死本际。涅槃本际。随顺岂有
二流。妙在不知。亦过在不知。迷此非句。即悟此非
句。全身梦里。觉处不移褦襶之间。差别想中。回机
只在顾鉴之内。如水涵月。内外双融。如镜合空。寂
光交彻。从古讫今。自昼弥夜。不以有人而更如辉
媚。岂以空劫而遂减虚明。失之者。同此心知。得之
者。不易闻见。大须知有。何用更无。摩尼宁纷于五
色。全象岂隐于众盲。存真去妄。难逃续凫截鹤之
讥。牖暗塞明。岂免夷岳填沟之诮。所以八识元虚。
五法皆假。二我妄自执持。三性误相依立。千差万
别。不过一迷。原始要终。究归当念。信直捷之无他。
曾总持于终尽。始于不觉。终于不觉。水中之乳难
分。圣濯凡情。凡袪圣见。黑里之煤易辨。岂知情忘
智合。想尽体圆。故曰大道秪在目前。至理宁推劫
外。
334-A¶ 第 107a 页 X18-0107.png

○初序分。分二。
△初序经缘起。】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宝华以
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从彼种种异佛
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
戏。大慧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自心现境界。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
门。随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涅槃会上。阿难请佛。结集诸经。以何冠首。佛言当
以如是我闻一时佛住。遂为诸经通例也。此经直
指众生现前根身器界。悉唯心现。如梦如幻。非有
非无。一念不觉。斯万法齐彰。当处发明。则一心靡
异。此诸佛菩萨。不思议境界。非二乘外道所知。故
一时当机。与同来在会。诸大菩萨。皆得三昧自在。
神通游戏。善解自心所现。随众生种种心色。方便
度脱。皆于五法自性八识无我。究竟通达。堪能听
受如来第一了义。不堕疑网。不为一切异因愚法
之所惑乱。所共集会诸大丘丘。皆一乘化现。不同
定性声闻。不堪登起。故此缘起。与本经唯心之旨。
相应显示也。
△次当机偈赞。】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刹土。承
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以
偈赞佛。」

【诸佛刹土。即众生刹土。此菩萨能于众生日用。通
达如来境界。所谓见一切色。皆是佛色。闻一切声。
334-A¶ 第 107b 页 X18-0107.png
皆是佛声。游一切刹土。皆诸佛刹土也。以此上承
诸佛神力。下为在会发机。所有赞佛。皆含经义。不
可别有旨趣耳。】

「世间离生灭。犹如虚空华。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远离于心识。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世间恒如梦。智不得有无。而兴大悲心。」

【世间如虚华。一切法如幻。世间恒如梦。此即众生
日用。顿见如来不思议境界。非智之所能有无也。
如来悯此众生。不能自觉。枉随心识。妄计断常。是
兴大悲。方便度脱。菩萨深领此意。故于赞佛。独露
全经旨趣。此为善解其义也。】

「知人法无我。烦恼及尔𦦨。常清净无相。而兴大悲心。」

【凡夫执阴中我。则烦恼依起。二乘观阴无我。而所
知未忘。二皆属迷。非有浅深也。此言人法无我。烦
恼尔𦦨。常自清净。本皆赞佛之辞。然实指凡夫二
乘。当体全空。良由不觉。妄见流转。如来深知。而起
悲度。虽无众生得灭度者。而十无尽句。本愿弘深
耳。按三细。初依不觉。心动。名业相。二依动。能见。名
转相。三依见。境界妄现。名现相。此三属八识。为无
始虚伪习气。后依现相。对境分别。成六粗智相。为
法执俱生。二依智。起念不断。名相续相。为法执分
别。此二法我。虽属七识。然根极能见。依不觉起。最
为微细。十一地犹有二分所知愚。故非二乘所窥
也。所知。即此尔𦦨也。三依念。起著。名执取相。为人
334-A¶ 第 107c 页 X18-0107.png
执俱生。四依执。起计。名计名字相。为人执分别。此
二人我。起一切根本烦恼。亦属七识。然依境分别。
为所执持。故二乘观人无我。亦能除断。而七识法
我不断也。奘师以分别属六识。俱生属七识。然此
推原生起之由。故总言七识耳。五依惑造业。名起
业相。六依业。招报。名苦系相。此二属人天。然总三
细六粗。悉由不觉。觉即全空。所谓常清净无相也。】

「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

【前四偈。言众生日用。悉是如来境界。此言如来涅
槃。不异众生生死。故曰一切无涅槃也。若有涅槃。
宁无生死。既有生死。即有生死众生。有众生入生
死。有生死众生。即有涅槃佛。有众生入生死。即有
佛入涅槃。是觉与所觉。宛成相待。岂知一切众生
巳般涅槃。不更涅槃。如来明见。故能随顺本际。生
死涅槃。都如梦幻。既绝能所之心。不堕有无之见。
无上正真。非尽思度量所测也。】

「牟尼寂静观。是则远离生。是名为不取。今世后世净。」

【法身无性无生。非心非识。此牟尼寂静。顿离一切
生灭见相。若作此观。一刹那诸取俱断。从当下巳
眼豁开。直至未来。自然净念相继。大鉴所谓前念
不生。后念不灭也。此因赞佛。而指人于此著眼耳
上初序分竟。】

「○二正宗分。分二。初直指离言绝證。广大微妙。第。」
334-A¶ 第 108a 页 X18-0108.png

【一义法门。分二。
△初问一百八句。】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巳。自说姓名。我名为大慧。通
达于大乘。今以百八义。仰咨尊中上。」

【菩萨自言通达大乘。盖欲当时后世知所问义。皆
为一乘切要。非馀乘差别也。】

「世间解之士。闻彼所说偈。观察一切众。告诸佛子言。
汝等诸佛子。今皆恣所问。我当为汝说。自觉之境界。」

【自觉境界。十方三世如来所證。四卷反覆推明。总
不踰此。故首为揭示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合掌恭
敬。以偈问曰。云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魏译云。云何
净诸觉。何因而有觉)云何见痴惑。云何惑增长。(魏译
云。何因见迷惑。何因有迷惑)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
道。云何无受次。何故名无受(魏译云。寂静及次第。唐
译云。及无影次第)。」

【念。谓妄觉也。痴惑。谓不觉也。真如无性。不觉妄动。
见惑才生。故有妄觉。欲净妄觉。而穷妄觉之所起。
欲悟不觉。而究不觉之所从。始知真如无性。佛佛
秘旨。所宜首问也。刹土。即国土。化相。谓一切变化
六道之相。先言外道。后出无受。此欲辨邪正差别
也。无受。谓牟尼寂静。不受一法。离诸影相。次。即诸
地次第。所谓无为法而有差别也。】

「何故名佛子。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何等禅境界。
云何有三乘。唯愿为解说。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334-A¶ 第 108b 页 X18-0108.png
云何俱异说。云何为增长。(唐译云。云何诸有起)云何
无色定。及与灭正受。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云何
所作生。进去及持身。云何现分别。云何生诸地。」

【解脱至何所。欲显牟尼寂静。无有缚脱。故复曰谁
缚谁解。言无解缚者。皆迷悟妄见耳。禅境界。指凡
圣诸禅定。缘起。谓因缘所生法也。作所作。谓能作
所作业果也。俱异说。指外道邪说也。增长。谓三有
因果何因增长也。无色定。谓四空。灭正受。谓灭尽。
想灭。谓无想定也。从定觉。谓如来何故从定而觉。
起诸作用。示身去住也。现分别。谓现说种种差别
之法。生诸地。谓建立诸地行相也。】

「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往生何所至。云何最胜子。
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云何三昧心。最胜为我说。」

【破三有。总指三乘出三界有也。既出三界。住于何
处。受何等身。往生何所。言三乘圣人。同出三界。然
身土不同。应化各别也。最胜子。指诸菩萨。神通。谓
六神通。三昧。翻正受也。三昧心。谓住三昧之心。与
三昧同异也。】

「云何名为藏。云何意及识。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巳还。
(魏译云。何因见诸法。何因断所见)云何为种性。非种
及心量。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云何无众生。云何
世俗说。」

【藏。谓藏识。意。谓七识。识。谓六五识也。生灭。即诸根
识所现生灭。见。即生灭之见。还。谓还于无见也。同
334-A¶ 第 108c 页 X18-0108.png
此一心。而有藏意识之别。而有见生灭见不生灭
之异。此迷悟虚妄。悉无所有也。种性。三乘种性。非
种。谓无种性。指外道阐提也。心量。谓同一心而各
有剂量也。建立相。谓我相也。非我义。谓无我相也。
众生。即我相异说。谓于我法即无众生。而于世俗
说有者何也。】

「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
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云何空何因。云何刹那坏。」

【断常。皆外道邪见。见不生。谓二见不生。即如来正
法也。佛与外道相不相违。统一心平等而言之也。
异部。谓佛灭度后。弟子结集。经部各异也。谓一心
平等。佛外无别。而我法弟子。反有异见何也。空。谓
诸法性空也。现见诸法。而言空者何也。刹那。微细
念也。念念不停。而刹那不住。非无智之所知也。】

「云何胎藏生。云何世不动。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
世间热时𦦨。及与水月光。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
云何国土乱。云何作有见。」

【胎藏生。谓众生分段生死也。世不动。谓国土屡迁。
而真性常住也。幻。梦。揵闼婆城。热时𦦨。水月光。总
喻众生与世界不实也。何因如者。谓众生生死。世
界迁流。宛尔现前。而言如幻梦等者。谁当觉知也。
觉支。菩提。皆指正智。即觉幻梦者也。国土乱。谓国
土迁流。作有见。谓国土迁流。而众生无智。妄见实
有。是何觉迷之相远也。】
334-A¶ 第 109a 页 X18-0109.png

「云何不生灭。世如虚空华。云何觉世间。云何说离字。
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如实有几种。几波罗蜜心。
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

【不生灭。虚空华。皆指世间而言。世间本不生灭。而
妄见生灭。本如空华。而妄见实有。是有待乎觉者
也。觉世间。即觉此不生灭如空华之世间也。既觉
世间。便达如幻。不堕有无。非言说可及。故曰离也。
言说既离。则分别顿息。一切诸法。犹如虚空。见本
实相。得达彼岸。遍历诸地。至于无受。此可次第證
知。盖欲世尊分明显示也。如实有几种。谓所證真
如。三乘差别。几波罗蜜心。谓得度生死。亦分三乘
也。】

「何等二无我。云何尔𦦨净。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
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

【二无我中。法无我为极细。故重言尔𦦨。尔𦦨。即所
知障。属法执也。智。有根本差别。戒。有比丘菩萨也。
摩尼宝性。属器世间。语言种性。属众生世间。问中。
或器世间。或众生世间。或出世间。或佛。或弟子。或
愚。或外。前后不定。亦一时错综。不必类齐。但可随
语得义。要知总从一真法界。妄见差别。如幻不可
思议耳。】

「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
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唐译云。道理几不同。解释
几差别)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云何名为王。转轮
334-A¶ 第 109b 页 X18-0109.png
及小王。云何守护国。诸天有几种。云何名为地。星宿
及日月。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弟子有几种。云何
阿阇黎。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唐译云。如来有几
种。本生事亦然)。」

【明处。谓五明。一声明。二工巧明。三医方明。四因明。
谓考订邪正。五内明。谓分说五乘。前三。外论。后二。
内论也。伽陀。翻偈。长颂短句。皆修多罗说。成。所说
之理。论。内外解释之别。此问说法当有几种也。饮
食。爱欲。人王。诸天。大地。星宿。日月。总言众生器二
世间名相。修行。弟子。阇黎。佛。生。谓出世间差别名
相也。修行。通三乘。弟子。兼菩萨声闻。阇黎。翻轨范。
有五种轨范。生。谓如来多生修行以至成佛。所现
生事也。】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
云何施设量。(唐译云。云何唯假设)唯愿最胜说。云何
空风云。云何念聪明。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云何
象马鹿。云何而捕取。云何为卑陋。何因而卑陋。云何
六节摄。云何一阐提。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

【性与心。皆指众生根欲。施设量。即心性剂量假为
施设也。念聪明。谓世聪。六节摄。西域以两月为一
节。年分六节。一阐。翻信。提。翻不具。谓信不具。此亦
问众生器世间名相差别也。】

「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
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334-A¶ 第 109c 页 X18-0109.png

【修行有进有退。生。即进也。禅之法。顿渐不同。人之
根。大小不一。此出世间差别也。诸趣。谓六道四生。
相。类。即诸趣相类。众生世间。幻妄自多岐耳。】

「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
云何甘蔗种。无上尊愿说。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
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子围绕。
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故食肉。」

【此犹世间出世间差别也。释种。甘蔗种。昔阿僧祗
劫时。有菩萨为国太子。让国为道。从瞿昙婆罗门
学。改姓瞿昙。后归住城外甘蔗园精舍。为捕贼所
伤。血流于地。大瞿昙以天眼观见。神足至园。取血
著左右器。嘱曰。此道士若至诚。当使血化为人。后
十月。左右血各成男女。遂为甘蔗种。其后懿摩王
生四庶子。为嫡所𧮂。王摈出国。住雪山直树林。其
母追至。各为其婚。竟得成立。王闻欢喜。发言曰。此
真释子。能自存立。因此名释。释。翻能。谓有材能也。
第四子名庄严。即白净王所承也。一切时刹。谓一
切时。一切刹。随类普现也。】

「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世界。
如因陀罗网。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
或离日月光。如是等无量。」

【须弥。妙高山。统四天下为一世界。莲华。谓华藏世
界。师子。于世界为最胜。世界有侧有覆。总诸胜劣。
如陀罗网。陀罗。翻帝。帝网千珠。珠珠交彻。言无尽
334-A¶ 第 110a 页 X18-0110.png
也。日月。箜篌。细腰。华果。皆世界形相。珍宝。谓世界
为珍宝所成。离日月光。谓无垢光明。不藉日月也。】

「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何如如佛。云何智慧佛。
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得菩提。
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悉檀及与见。各复有几种。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
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何因百变易。云何百无受。」

【化佛。千百亿身。此随类化也。大化。千丈卢舍那。为
十地菩萨现。亦称他报身也。如如。智慧。皆指法身。
如如。本觉。智慧。始觉。此为自报。始本合一。理智双
融也。卢舍那于色究竟天得菩提道。而不于欲界
者。为示离欲得清净也。谁当持正法。谓何等根欲。
方堪传持正法也。诸佛住世。正法住世。各有久近。
亦自他因缘也。悉。遍也。檀。翻施。见。指所被之机。谓
如来遍施之教。与所被众生之机。共有四种。一世
界悉檀。得欢喜益。二对治悉檀。得灭恶益。三为人
悉檀。得生善益。四第一义悉檀。得悟理益也。毗尼。
翻律。比丘。为持律之人。因缘。结戒因缘也。百变易。
百无受。此言菩萨缘觉声闻差别也。变易。谓变易
生死。未至佛地。犹居方便。易粗为妙也。无受。谓无
馀涅槃。三乘皆證也。】

「云何世俗通。云何出世间。云何为七地。唯愿为演说。
僧伽有几种。云何为坏僧。云何医方论。是复何因缘
(唐译云。云何为众生。广说医方论)。」
334-A¶ 第 110b 页 X18-0110.png

【五地菩萨涉俗利生。名世间通。至七地生因俱尽。
始名出世。僧。有大乘二乘。坏僧。谓破律破见也。佛
喻良医。谓如来随缘化现。应病与药。如世良医也。】

「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
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何不一切时。演说真实义。
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
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充满。」

【迦叶拘留孙。拘那含是我。谓今古自他。无一二相。
此真实说也。而复说常说断。说我说无我。广为众
生分别心量者。根有大小。法有邪正也。断常我。皆
指外道。无我。指二乘也。男女林。即尸陀林。其林生
果。状如男女。诃梨。阿摩勒。二果名。此即现前果木。
推而鸡罗铁围金刚诸山。无量庄严。一切仙神充
满其间。极耳目之内。耳目之外。何因而有。终名何
等。此不可以心意得也。乃知一百八句。穷尽世间。
及与出世。然不越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忽而
扣击真诠。忽而指点俗谛。似无伦次。而皆自心所
现。如幻不思议境界。无有浅深。岂分难易。唯證方
知也。
○次答直指非句。分二。
△初牒。】

「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心第一。
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第。如汝所问说。」

【序经以百八问为大乘度门佛心第一。谓诸佛自
觉境界。不出自心所现。世间出世一切诸法。迷为
名相。悟即如如。故即所问。巳具所答。以见机感相
334-A¶ 第 110c 页 X18-0110.png
搆。更无别指也。此下一依原问牒过。然后显示建
立。但所牒词。略有转换。微露密旨。不可不谛观也。】

「生及与不生。涅槃空刹那。趣至无自性。」

【此转牒原问。而先以生与不生二法。括尽问意。乃
带云究竟无自性。正微露密旨也。涅槃。摄不生义。
刹那。微细流注。摄生义。而曰空刹那。正指其念念
不住。相续似生。而非实生也。不生以对生而言。若
无生义。则不生无所显。故涅槃刹那。究至无自性
也。下文牒词。各有所领。先后错综。或重略略。不可
楷定耳。】

「佛诸波罗蜜。佛子与声闻。缘觉诸外道。及与无色行。
如是种种事。」

【此领云何名无受。几波罗蜜心。何故名佛子。云何
有三乘。云何俱异说。云何无色定。】

「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
解脱自在通。力禅三摩提。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

【须弥二句。领须弥及莲华。一切国土名相也。星宿
二句。领诸天有几种三句。解脱四句。领何因得神
通。及自在三昧。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力。即五
力。三摩提。即三昧。如意足。即四如意足。觉支。即七
觉支。道品。即三十七助道品也。】

「诸禅定无量。诸阴身往来。正受灭尽定。三昧起心说。
心意及与识。无我法有五。自性想所想。及与现二见。」

【阴身往来。领众生生诸趣。诸禅。灭尽。及三昧起。领
334-A¶ 第 111a 页 X18-0111.png
云何无色定四句。心意四句。总领五法三自性八
识二无我。问中虽无五法自性句。然所列众生世
间。器世间。皆五法中名相妄想。一切诸禅解脱。即
正智如如。又缘起离想真实句。即三自性。所谓意
具而词错综耳。】

「乘及诸种性。金银摩尼等。一阐提大种。荒乱及一佛。
智尔𦦨得向。众生有无有。」

【乘及诸种性。重领三乘种性。金银摩尼等。领谁生
诸宝性。一阐提。领云何一阐提。带言大种。以外道
计大种为生因也。荒乱。即国土乱。一佛。领迦叶拘
留孙拘那含是我。智尔𦦨。领云何尔𦦨净。得向。领
解脱修行者。众生有无有。领断见常见也。】

「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唐译云。云何
因譬喻。相应成悉檀)及与作所作。」

【象马二句。领云何象马鹿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
檀。领悉檀及与见。谓如来说法。非言所及。所以譬
通。譬所悟处。即为相应。遂成机感。所谓见也。作所
作。领云何作所作。】

「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唐译云。众林与迷惑。如是
真实理。唯心无境界)诸地不相至。百变百无受。医方
工巧论。伎术诸明处。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下中
上众生。身各几微尘。」

【丛林。就当时所见。槩喻目前诸法。迷惑。指百姓日
用。此盖通有情无情。同在一真法界。而于心量无
334-A¶ 第 111b 页 X18-0111.png
所露现也。此二句。问中所无。然带下二句。当是以
凡例圣。诸地不相至。虽领何因度诸地。百变百无
受。虽领云何百变易云何百无受。若以觉自心量。
则地地本不相到。行布圆融。皆无实法。所谓百变
易百无受。犹为心量所限。未尽迷情也。医方二句。
领明处及伎术。诸山须弥地。下至毛孔眉毛几。乃
大慧问所不到。世尊推而揭之。量。度数也。上中下。
总指十界众生。谓诸众生。合几微尘成一身量也。】

「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延由延。」

【按旧注。刹。刹土。大千世界为一刹土。二尺为一肘。
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楼舍。十拘楼舍为一
由延。由延即由旬也。】

「兔毫窗尘虮。羊毛[𪍿]麦尘。钵他几[𪍿]麦。阿罗[𪍿]麦几。
独笼那祛梨。勒叉及举利。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古注云。七微尘。成一窗尘。七窗尘。成一兔毛头尘。
七兔毛头尘。成一羊毛头尘。七羊毛头尘。成一牛
毛头尘。七牛毛头尘。成一虮。七虮。成一虱。七虱。成
一芥。七芥。成一大麦。[𪍿]。即大麦也。钵他。一升也。阿
罗。一斗也。独笼。一斛也。那祛梨。十斛也。勒叉。为一
万。举利。为一亿。频婆罗。为一兆也。】

「为有几阿㝹。名舍梨沙婆。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
几赖提摩沙。几摩沙陀那。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
几迦梨沙那。为成一波罗。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
(唐译云。几尘成芥子。几芥成草子。复以几草子。而成于
334-A¶ 第 111c 页 X18-0111.png
一豆。几豆成一铢。几铢成一两。几两成一觔。几觔成须
弥)是等所应请。何须问馀事。」

【本译梵语。唐翻此土。可对悉也。前后三节。总揭尘
数难知。前古注依西域度量。未可以此土画一耳。】

「声闻辟支佛。佛及最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火𦦨几阿㝹。风阿㝹复几。根根几阿㝹。毛孔眉毛几。」

【三乘圣人。正依二报。各有大小。而言根各有几尘。
毛孔眉毛几。推而火𦦨风轮。一切境界。穷极数量。
则非一切智莫能及也。然要责大慧不问者。盖欲
穷其所不知。以显唯识之理。谓一切根身器界。皆
唯内识。似有现前。非由众多积聚。例知三乘行相。
诸禅三昧。色与无色。外道天仙。四生三涂。总惟识
变。元非实有。此佛意也。若以佛果妙智。则一切差
别。自然非诸菩萨境界。读前后反揭语意。方得本
经旨趣耳。】

「护财自在王。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云何为解脱。
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众生种种欲。种种诸饮食。」

【此以下复领前问。护财自在王三句。领云何名为
王三句。广说句说。领伽陀长短句。众生种种欲二
句。领云何生饮食二句。】

「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云何如幻梦。野鹿渴爱譬。
云何山天仙。揵闼婆庄严。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
云何禅境界。变化及外道。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
有因无因作。及非有无因。云何现巳灭。云何净诸觉。
334-A¶ 第 112a 页 X18-0112.png
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
破三有者谁。何处为何身。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
云何世俗说。唯愿广分别。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
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

【云何男女林六句。领何因男女林六句也。中带云
何如梦幻。野鹿渴爱譬。正见现前林木。皆识心影
现。如幻梦不可得。野鹿奔𦦨。渴爱所惑耳。变化及
外道。领云何刹土化相及诸外道。云何无因作四
句。领俱异说。无因有因。即有无二见。非有非无。不
出四句也。现巳灭。领见巳还。净觉三句。领净其念。
念增长也。云何断诸想二句。重领云何为想灭何
因从定觉。云何无众生六句。总领云何建立相四
句。先后顿错。胎藏。领胎藏生。种种异身。领种种名
色相也。】

「云何断常见。云何心得定。言说及诸智。戒种性佛子。
云何成及论。云何师弟子。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
云何为饮食。聪明魔施设。云何树葛藤。最胜子所问。
云何种种刹。仙人长苦行。云何为族姓。从何师受学。
云何为丑陋。云何人修行。欲界何不觉。阿迦腻吒成。」

【心得定。领云何三昧心也。言说及诸智二句。领谁
生诸语言及诸智有几种几戒众生性也。云何成
及论。领成为有几种云何名为论也。云何师弟子。
领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梨。种种诸众生二句。领
男女及不男。云何为饮食。领云何生饮食。聪明魔
334-A¶ 第 112b 页 X18-0112.png
施设。领云何念聪明与魔及诸异学也。树葛藤。领
林蔓草。种种刹。领云何日月形乃至如是等无量
也。长苦行。领云何长苦仙。族姓。领释种甘蔗种。从
何师受学。领建立何等人。丑陋。领卑陋。修行。领修
行进退也。欲界何不觉二句。领欲界不正觉四句。
阿迦腻吒。此云色究竟也。】

「云何俗神通。云何为比丘。云何为化佛。云何为报佛。
云何如如佛。平等智慧佛。云何为众僧。佛子如是问。
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

【俗神通。领世俗通。比丘。领毗尼比丘分。化佛。领云
何为化佛四句。众僧。领僧伽有几种。箜篌二句。同
领日月形无量刹土馀意也。】

「心地者有七。所问皆如实。此及馀众多。佛子所应问。
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我今当显示。
次第建立句。佛子善谛听。」

【心地有七。领问七地也。总言众多所问。皆如实理。
盖谓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故曰一一相相应。
远离诸见过。此先约定。以出直指之意。若不契本
无言。则不但世谛流布。即第一义谛。揆之如实。亦
属名言。所以离言显示。世尊谆切告诫。然后建立。
下文自明也。所领独以七地终者。七地思惑巳尽。
慧心显著。与此无间悉檀。互相明證。亦非无旨耳。

△次答。】

「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
334-A¶ 第 112c 页 X18-0112.png
相句。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刹那句。非刹那句。自
性句。离自性句。空句。不空句。断句。不断句。」

【如诸佛所说。谓世尊所酬。与三世诸佛无异。佛佛
同一秘密也。究所答语。只不无非离四字。此直指
之词。但遮其非。而不言其是。若有所是。何异于非。
如金庄严具。谓非瓶非盘非钗非钏。使人当下豁
然。非谓非瓶非盘非钗非钏。而明其所为金也。夫
全藏即识。谓藏无自性。不能自守。妄有所觉。知其
为妄。无觉所觉。所谓全识即藏。无有藏者。谁知为
藏也。所谓识者。于自境界。不能泯然自尽。分别遂
生。悟盖悟其妄生分别耳。分别自境。与分别他境。
皆分别摄。即明其所为金者也。故凡有言句。悉由
分别。凡有分别。皆为世谛。三界二十五有。世谛也。
是非。善恶。男女。身财。建立。世谛也。乃至三乘。十二
部。内外。因果。进退。證向。无非世谛。夫世谛之不可
言第一义谛也。第一义谛。非分别所得。非言说所
诠。若分别言说第一义谛。是为分别言说。非第一
义谛也。若离分别言说。则第一义谛。当下豁然。三
乘。十二部。第一义谛也。内外。因果。进退。證向。第一
义谛也。乃至三界二十五有。是非。善恶。男女。身财。
建立。林木。风云。星宿。车服。居宅。产业。邪正。俛仰。屈
伸。昼夜。睡觉。无非第一义谛。法华云。不如三界见
于三界之相。如来明见。无有差谬。故知第一义谛。
离分别。泯言说。自知自證而巳。所谓直指之词也。
334-A¶ 第 113a 页 X18-0113.png
此固不之。无之。离之。非之。而不言其所是。三世如
来同一秘密也。不生句生句。唐译生句非生句。即
世所谓生句。而指其非。非谓无生之理。即在生句
中也。常。谓无常计常之常。相。兼事相理相也。住异。
即生住异灭四相之二也。】

「边句。非边句。中句。非中句。常句。非常句。缘句。非缘句。
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爱句。非爱句。方便句。
非方便句。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成句。非成句。譬
句。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

【边。谓有边无边。此外道邪见。中。乃我法中道义也。
此二句原问所无。然边即俱异摄。中即常见不生
句摄。下文多有问意具而词无者。当仿此也。上常。
世间无常计常。此常。谓外道计有常性也。方便。谓
一切圣教及世教所作方便。巧。巧合之义。亦方便
摄也。】

「种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非所有
句。(魏译云。寂静见。非寂静见)愿句。非愿句。三轮句。非
三轮句。相句。非相句。(唐译云。标相句。非标相句)有品
句。非有品句。(唐译云。有句。非有句。无句。非无句)俱句。
非俱句。」

【所有句。谓寂静如实所有之句也。愿。即自愿处之
愿。为菩萨句摄。三轮。谓身轮口轮意轮。所谓三轮
业空也。相。谓建立法相也。】

「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刹土句。非刹土句。
334-A¶ 第 113b 页 X18-0113.png
阿㝹句。非阿㝹句。水句。非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
实句。(唐译云。大种句。非大种句)数句。非数句。数句。非
数句。明句。非明句。(魏译云。通句。非通句)虚空句。非虚
空句(魏译云。虚妄见。非虚妄见)。」

【缘自圣智法乐。谓證自圣智所有法乐也。实句。谓
外道以四大种为有实性。能生诸法也。上句数。即
所补三十二句数法。下句数。谓数量之数也。明。三
明之明。即三明六通义。虚空。谓妄见如虚空也。】

「云句。非云句。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
风句。非风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施
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句。非众生
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尔𦦨句。非尔𦦨句。
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
句。非梦句。𦦨句。非𦦨句。像句。非像句。轮句。非轮句。(唐
译云。火轮句。非火轮句)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天句。
非天句。饮食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
见句。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宿
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果句。非果句。灭起句。
非灭起句。(唐译云。灭句。非灭句。起句。非起句)治句。非
治句。(唐译云。医方句。非医方句)相句。非相句。支句。非
支句。(唐译云。支分句。非支分句)巧明处句。非巧明处
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
句。族句。非族句。」

【轮。火轮也。治。对治之治。谓如来应病与药。如世良
334-A¶ 第 113c 页 X18-0113.png
医也。相。有三答。初答。一切事理。俱无体相。次答。建
立法相。此答。形相。即众生生诸趣。何相何状髅也。
支。支分。谓形体分段也。迷。即迷惑。现。即现二见也。
护。谓守护国。族。种族也。】

「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句。宝句。非
宝句。记句。非记句。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
句。非女男不男句。味句。非味句。事句。非事句。(唐译云。
作句。非作句)身句。非身句。觉句。非觉句。动句。非动句。
根句。非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因
果句。非因果句。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
丛树葛藤句。非丛树葛藤句。」

【摄受。谓摄受与摄受者。世间出世法。皆有摄受义。
记。记论也。味。义味之味。谓所诠之义味也。事。即世
出世间所作之事。觉。谓觉知。即因境分别之心。动。
对静言。根。谓根身也。】

「杂句。非杂句。(魏译云。种种见。非种种见)说句。非说句。
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丘句。处句。非处句。(唐
译云。住持句。非住持句)字句。非字句。大慧。是百八句。
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杂。谓众多言说也。处。犹居处。有住而持之之义。世
间出世。皆有住持。谓担荷主持也。再言先佛所说。
谓此佛法世法。一切事理因果。无不当下分别性
离。言语道断。三世如来同一秘密。深切告诫。始终
无二也。
○上初直指离言绝證。广大微妙。第一义
334-A¶ 第 114a 页 X18-0114.png
法门竟。二示言说所入第一义识海常住。以显惟
心。分八。初明八识因果邪正。以显圣智自觉。分二。
初略明八识因果邪正。以表离妄所證。分七。
△初
示诸识生灭难知。】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
生住灭。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
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
住。及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

【三界唯心。万法惟识。楞伽四卷。始终本末。一以贯
之。出世世间。无一二相。无言说相。当处全真。岂容
拟议。如来所为总百八句而槩云非者。为不可说
示。而以遮语微悟之也。悟之而更以识请者。唯识
之理不穷。则惟心之量不现。诸识。八种识也。第八。
如来藏。亦名识藏。亦名现识。此生佛迷悟之源也。
解深密为始教菩萨不能担荷八识。别立第九。即
指此识真相也。起信论立业相转相现相。谓如来
藏转为识藏。依迷说也。此识全妄全真。原无二体。
但就迷悟。似有殊用。谓生灭与不生灭和合。非有
两心。亦指点迷时不生灭相宛尔耳。七。意。梵语末
那。六。意识。五。眼耳鼻舌身识。共名分别事。总为八
种识也。问诸识。而先诘生住灭者。穷诸识之情状
也。答生住灭。而首言非思量所知者。谓生灭中。大
有文殊普贤境界。唯證始知。非声闻缘觉所及也。
流注。谓真法无性。不能自守。故有迁流之义。此以
334-A¶ 第 114b 页 X18-0114.png
不觉妄动为生。一往不返为住。无想。及昏醉。闷绝。
为暂灭。灭巳复生。无有穷尽。若论果證。须由观察
智力。至金刚地。而后异熟始空。然华严十住初心。
明见佛性。亦能当下知归。与佛无别。所谓因果相
彻也。相。谓诸识业用。即下文种种不实虚妄。及一
切根识等相。此相未覆真时。以有流注。念念不停。
当生有灭。未易为愚者说也。
△二略说识相。依真
迷起。】

「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转。不住之义。谓诸识念念不住也。业。即起信三细
之业。起信单指八识初相。而此言诸识皆因不觉
妄动也。虽不觉妄动。而念念不住。当处全空。虽不
觉妄动念念不住。而全体皆真。无别转业也。流注
及相。但指迷中生灭。此就转业。指出真相。是生灭
中。具足如来行处。唯当證知。非可以意得也。天亲
菩萨造论。谓诸佛如来行处。唯有真识。不能如是
分别观察。入于识空。故依识入一切法无我。非谓
一向谤真识也。】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
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
现。亦复如是。」

【三种。总摄八识之相。现。指第八。分别。指前七。真。则
总摄二识也。真。譬镜。现。譬镜光。镜光能现。故云现
识。镜光所现。众像胪然。故云分别事识也。凡圣之
334-A¶ 第 114c 页 X18-0114.png
识体无二。迷悟之作用攸分。佛性流转。舟行岸移。
都无实事尔。】

「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因(魏译
云。大慧。了别识。分别事识。彼二种识。无差别相。递共为
因)。」

【现与分别。俱有坏不坏二相。非单以现为不坏。而
以分别为坏也。现识坏相者。种种不实诸虚妄是
也。分别坏相者。一切根识是也。此二识差别之相。
所以为坏。然差别中。元有无差别真相。由于无始
不觉。故无差别隐。而差别现。差别既现。则无差别
益隐。所谓展转因也。若单以现为不坏。则流注虚
伪。误作真因。单以分别为坏。则根尘缘会。谁为对
现。乃知迷。则二坏之因相釐然。悟。则一真之寂静
宛尔。若明藏转由生。始信覆真所灭耳。】

「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现识。一真识耳。真如无性。念念不觉。重为无明。由
是三细。一时变现。此熏变因相。不可思议。如虫禦
木。偶尔成字。本非实性也。】

「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因。」

【分别事识。亦一真识耳。由外六尘。引起内见分种
子习气。以为前七实我。成分别事识因相。岂知迷
真心而为妄想。变内识而似现前。复取现前。发挥
虚妄。所谓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也。
△三示悟
真不灭。】
334-A¶ 第 115a 页 X18-0115.png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即一切根识
灭。是名相灭。」

【覆。返也。归也。自迷真为现。真如佛性。因不觉而起
见相种种不实虚妄。以故流转根识。曾不自觉。瞥
尔知归。则种种虚妄。如汤沃冰。根尘识心。应时消
落。到此唯有真识。更无馀识耳。种种不实虚妄。指
八识之相。根识。谓前七识相也。生。则流注先生。灭。
则诸相先灭。在覆真时。当下圆彻。略无次第。然顿
悟渐除。根欲未一。不妨亦存行布也。】

「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灭。及所
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依者。谓
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

【相续。即流注也。流注以种种不实虚妄相为因。此
即无始妄想熏也。而以一切根识相为缘。此即自
心见等识境妄想也。所因灭。则流注自灭。所从之
因灭。故所缘亦灭。因缘悉灭。则流注自灭耳。总之
迷。则真成流注。盖谓如来藏自性不守。不能自返
也。此流注性。动生见相。目为虚妄。而即以虚妄为
依。茫茫识性。无所栖泊。即以自所妄动之见相。而
为凭赖。所谓因依也。依此虚妄。变似根识。而即以
根识为缘。茫茫识性。无所引发。即以自所变现之
根识。而为游戏。所谓缘现也。乃知因缘二相。长养
流注。二相可坏。而流注之真相不坏。但在迷中。不
能自守。只名流注。不名为真。覆与不覆之别也。故
334-A¶ 第 115b 页 X18-0115.png
悟。则流注即真。瞥尔知归。顿忘依托。所有出兴。不
假缘现。所谓相灭。而流注至此。乃究竟灭也。所以
迷。则二坏不坏相。展转为因。悟。则流注与相。互相
解脱。然要之迷悟妄分。真性无别。此智者所为释
然自合尔。】

「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
是。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而实彼成。是故
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

【此喻藏识真相。与转识非一非异。以明转识灭。而
藏识自真相不灭也。外道断见。秪为不识流注生
因。故取真。则与妄同收。去妄。则兼真共弃。迷悟未
分。斯一异难言耳。】

「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
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是故。大慧。
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识灭者。藏识则
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

【前现识。即此藏识。分别事识。即此转识也。藏识原
与转识作生起因。故非异。而藏识真相。不与转识
俱灭。故非不异。迷真为藏。真相恒居于业相之中。
悟藏元真。业相顿融于自真之内。故业因迷有。藏
以悟捐。异熟空时。藏识亦灭。而自真相不灭。论曰。
所言灭者。唯心相灭。非心体灭。又曰。唯痴灭故。心
相随灭也。
△四出邪断异因。】

「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
334-A¶ 第 115c 页 X18-0115.png
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大慧。外道说流注
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
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摄受境界。谓诸识招揽尘相也。此相灭时。流注潜
伏。昧者不觉。妄见空寂。遂以为断。不知流注无始
之迷相可捐。而自真相不断。盖由真识熏变。不能
自守。随缘施设。前缘既谢。后缘续起。真识于中。暗
自度越。所谓业识茫茫。无本可据。即此流注也。流
注元真。因迷。乃有眼识色明。共相生住。外道惑为
胜妙。成于异因。菽麦未分。宛同生灭。因非真因。究
归断见也。按数论师。计二十五谛。分为九位。由先
黄赤仙人。精修禅定。有神通力。知八万劫事。八万
劫前。冥然不知。昧为冥初自性。故第一位。名曰冥
初。亦名胜性。二。智大。亦名觉大。冥初之际。觉知增
长。故谓从冥生觉。三。我心。亦名我执我慢。此由觉
有。故谓从觉生我心。四。五唯量。亦名五微。即色声
香味触。以色等五。由我执心现。故谓从我心生五
唯。五。五大。即地水火风空。此五。遍一切处。称为大。
由极微生。故谓从五唯生五大。六。五知根。即眼耳
鼻舌身。因五大而成。故谓从五大生。七。作业根。即
口手足及大小便。此五。能作业用。亦因五大而成。
八。心平等根。指肉团心。即意根。平等者。以此根能
遍根境。亦五大所成。并五知。五作业。为十一根。九
神我。乃八识。外道不知八识。执为神我。能生诸法。
334-A¶ 第 116a 页 X18-0116.png
常住不坏。此神我。即胜妙也。胜论师。计六句为生
因。谓实。德。业。大有。同异。和合。又从实句中。计有九
法。谓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又时散外道。执一切
法。皆从时生。彼见草木以时开落荣枯。计时为常
为一。是万物因。是涅槃因也。顺世师。计一切色心
等法。皆用四大极微为因。然四大中。最精灵者。能
有缘虑。即为心法。此极微。即微尘也。涂灰外道。计
大自在天。体实遍常。能生诸法。明论师。计大梵。时。
方。本际。自然。虚空。我。七法常住。能生一切法。此大
梵。即士夫也。外道所计虽多。不出断常二见。非常
计常。亦总成一断耳。】

「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魏译云。外道有七种自性)
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
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

【上言外道异因。此乃详言异因中。有七种立教。总
不越四句。所谓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也。因性自
性。即自生。大种性自性。缘性自性。即他生。集性自
性。相性自性。成性自性。即共生。性自性。即无因生。
论云。且数论者。执我是思。受用萨埵。剌阇。答摩。所
成大等二十三法。萨埵。翻有情。亦云勇猛。剌阇。翻
微。又牛毛尘等。答摩。翻闇。新总翻贪嗔痴。由此自
性。合三事故。能生诸法。所谓集性自性也。又二十
五谛中。神我为主。能生诸法。常住不坏。所谓性自
性也。相性自性。即胜论师六句。以实德业大有同
334-A¶ 第 116b 页 X18-0116.png
异和合。诸有相法。为生起因。而六句中和合句。即
成性自性。此执诸法和合为用也。大种性自性。即
顺世师。谓四大是常。能生诸法。因性自性。缘性自
性。即二声论师。一待缘生。即以声为生法之因。二
待缘显。即以生声之缘为因也。如来穷极外道所
计。證成异因。然后出我法第一义心。所以立彼我
之辨也。
△五示正因以别邪妄。】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
界。见境界。起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
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
性第一义心。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
世间出世间上上法。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
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

【正法真因。亦有七种差别。然种种境界。皆第一义
境界。无有凡圣浅深之异。三世如来。圣慧眼入自
共相所建立如也。如。即七种实相。无有凡圣浅深。
悉同一味。非圣慧眼。莫能證知耳。心境界。即如来
藏。转为识藏。并前七诸根识。一切心王心所。皆心
所行之境界也。慧境界。指闻思修及诸禅定三昧。
智。谓根本智也。根本智发。然后了达空如来藏。不
空如来藏。如实知见。所谓二见境界。超。即超此也。
菩萨至十一地。尚有二愚。过此因位乃尽。如来自
到境界。即无上正等正觉。始称唯心。因忘果极也。
外道不知自心现境界。初由不觉。熏变成识。元无
334-A¶ 第 116c 页 X18-0116.png
实体。妄以为实。执为自性。二乘不达法空。滞于权
小。皆日在第一义中。迷真徇妄。如来悯此愚痴。广
施法要。即就凡圣唯识差别。指出如来自性第一
义心。启凡愚以穷七归一之权。示大智以即七即
一之实。以此成就世间出世间上上法。一切如来
自他受用。由斯建立。故虽有自共相。总不越如实
真义。所为与外道恶见别也。】

「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
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
第一义。作二见论。」

【外道恶见。皆由妄想。不觉自心所现。故日在第一
义中。枉作有无二见。此不与正法共也。如来藏性。
纯一不杂。无有人法。故曰无性。无性之性。名第一
义心。华严云。不识第一义谛。故名无明。在无明中。
见法分齐。不知心现。计有计无。秪增妄想。所谓自
境界也。自见不除。妄执成论。故下文更出其过也。

△六斥外道有无邪断。】

「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
幻境随见。今当说。」

【将出有无妄计之过。即虑其深迷难知。故谓惑业
苦尽。始信自心所现。悉如幻境。盖言其见过之习
气难除。如幻之境界未易见耳。三有。欲界色界无
色界也。苦。果也。三有苦果。从妄想生。故曰妄想三
有苦。无知。谓根本无明。爱。谓贪欲。即润生无明也。
334-A¶ 第 117a 页 X18-0117.png
此二无明。能结三有业因。所谓惑也。由此二惑。作
生死业系。故云业缘也。惑业苦三。唯心所现。外道
不达如幻境界。执为实有。妄生分别。惑复起惑。苦
益加苦。深著虚妄。不能暂舍。故如来郑重其说而
后出之。意固深切。】

「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
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巳灭。」

【沙门。翻勤息。凡出家为道。亦该正法邪外也。婆罗
门。翻净行。西域在家为道。即此土儒门也。无种。谓
不知藏识真相。徒见无明发业。以为本无今有。如
计冥初。以为生因。成大等二十三果。有如是现。有
种。谓不知流注及相。皆唯识现。原非实性。妄计四
大微尘等。以为生因。成一切果。有如是现。及计此
所生事。依时而住。如散时师。计时为常为一。为万
物因也。或云缘阴界入生住。此执五蕴实我实法。
同于有种。或云生巳复灭。同于无种也。】

「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
果。若谛。破坏断灭论。所以者何。以此现前不可得。及
见始非分故。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
作芽事。」

【相续。即流注。事。即相也。因缘和合。曰生。因缘别离。
曰灭。现在因果。曰有。生灭既灭。曰涅槃。超情绝智。
曰道。依理成行。曰业。所作巳办。曰果。第一义成。曰
谛。相续至有。世间法也。涅槃至谛。出世间法也。外
334-A¶ 第 117b 页 X18-0117.png
道不识自心所现。幻妄非实。而以现前幻妄。执为
因相。或为果相。毋论世间生灭。即出世间无生灭
法。妄见为有。妄见为无。究归磨灭。故曰不可得也。
不达无明生相。真如自体。非其所见。故曰见始非
分也。迷于本觉。生灭徒然。不了目前。有无悉妄。此
世尊指为破坏断灭也。喻如破瓶不作瓶事。焦种
不作芽事。谓非真因。必无真果也。】

「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巳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
无因故。彼无次第生(唐译云。应知此则无相续生。以
无因故。但自心虚妄所见)。」

【此明断灭之论。为不识流注生因也。次第。谓流注
相续也。阴界入虽灭。而有相续。此相续生因。迷真
而起。根尘随现。根尘虽灭。而相续不灭。相续即灭。
而相续之体不灭。谓但业相灭。而自真相不灭也。
今外道谓阴界入性。巳灭今灭当灭。乃自妄想计。
以为阴界入。不从迷得。徒见其自生自灭。秪成无
因耳。故知不识流注生因。不但生疑真生。即灭亦
疑真灭。疑真生。则不达真如迷起之原。疑真灭。则
不明自性无生之体。此有无二计。俱为断灭也。】

「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
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有种无种说。有如是过。
所作事业。悉空无义。」

【妄计三缘合生。犹迷于内识变似之旨也。一切根
尘。皆由内识。变似现前。缘会非无。迷起非有。本无
334-A¶ 第 117c 页 X18-0117.png
生理。误执因相。是龟无毛因。而生毛。沙无油因。而
出油。违决定义。彼宗有如是过也。岂有无因。而能
有果。所作事业。悉空无义耳。】

「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
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巳来。成事相承。
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是说。如是。大慧。愚痴凡
夫。恶见所噬。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

【三缘合生。世尊亦尝谓世间因果。有如是方便自
相。此自迷真而言。而非执此以定有无因相也。外
道有无妄计。穷八万劫于无知。执三缘生于暂现。
昧于三世迷起之因。成于觉想见过之习。从本巳
来。成事相承。世人不知。惑为智说。故世尊重斥之。
以示天下万世也。方便。谓缘生之方便也。方便所
作。望无明为果相。望业系为因相。世间因果。由迷
而生。执迷起见。著为定论。疑误初学。为害岂浅欤。

△七示离妄所證。】

「大慧。若复诸馀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揵
闼婆城。无生。幻𦦨水月及梦。内外心现。妄想无始虚
伪。不离自心。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
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
应。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自心起。随入分别。大慧。彼
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
方便。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
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
334-A¶ 第 118a 页 X18-0118.png
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

【不达迷起。妄见法生。达妄元虚。观同幻化。若不觉
之差别顿空。即顺性之智悲无碍。此设修行正见。
所以别外道邪计也。谓沙门婆罗门。若能反迷为
悟。见一切法。皆无自性。如浮云等。无有生灭。所有
内外一切心相。但因无始不觉虚妄。全体皆心。无
有分别。作此观巳。一切分别心境顿尽。一切分别
言说亦尽。观现前器界根身。皆藏识变现。直下与
能取所取。两不相应。无一切生灭境界。然后从自
心现量。起诸分别。此菩萨所以不久得生死涅槃。
二俱平等。所有方便。悉无功用。观众生界。缘起无
生。远离内外心境。无一切心外之见。入初地无分
别智。由是从地至地。诸禅三昧。次第證入尔。】

「解三界如幻。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现。无
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舍离彼生。所作方便。金刚喻
三摩提。随入如来身。随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
便。具足庄严。等入一切佛刹外道入处。离心意意识。
是菩萨渐次转身。得如来身。」

【此八地至十地相也。八地断俱生我执尽。證无功
用道。所作皆息。十方如来。同声劝发。始以如幻观。
观三界如幻。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现无所有也。自
心现无所有。即无功用道。乃八地行相。至此始得
度越。至九地。方能说法利生。十地。方能分身十方。
承事诸佛。所谓得无碍般若波罗蜜也。彼生。指生
334-A¶ 第 118b 页 X18-0118.png
相无明也。十地以后。以金刚喻方便智力。断生相
无明。證如来法身。真如常住。自然而有不思议业
用。具足方便。具足庄严。遍入一切佛刹。及外道入
处。所谓上与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与六道众生。
同一悲仰也。至此方称离心意识。得方便二转依
果。此菩萨顿悟自理。净除业流。二俱殊胜。故曰渐
次得也。】

「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
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直进。观察无始
虚伪过。妄想习气因。三有思惟无所有。佛地无生。到
自觉圣趣。自心自在。到无开发行。如随众色摩尼。随
入众生微细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诸地渐次。相
续建立。是故。大慧。自悉檀善。应当修学。」

【此结重示修行方便也。心因缘者。心。识心。因缘。诸
识二种生也。谓阴界入诸心因缘。所起方便。一切
生灭。分别虚伪。所当远离也。既远离巳。当住唯心。
更无岐路。直进。言无岐路也。即以此心。观察无明
发业之过。与分别人法。一切习气。所起因相。思三
界如幻。达佛地无生。到自觉圣智。得心自在无功
用行。如随色摩尼。随入众生心。而以化身。随众生
心量所受而为化度。依种种地。方便建立。此自悉
檀。所当修学也。悉檀。法施也。总之修行方便。先当
发明二种生灭。皆由无始不觉。遂成虚伪。住于唯
心。顿除习气所起。人法二障。始知三界原空。直下
334-A¶ 第 118c 页 X18-0118.png
无生。不由功用也。
上初略明八识因果邪正。以
表离妄所證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心印卷一


** 音释



(疏替切丛立貌)


(他定切径庭隔远貌)


(力至切)
溟涬

(溟莫迥切涬下顶切混茫
貌)。


(鱼涧切)


(所景切)


(渠年切)


(通回切)
褦襶

(褦奴代切襶丁代切)

箜篌

(箜苦红切篌胡钩切)
[𪍿]

(古猛切)


(丘伽切)


(奴钩切)


(丑亚切)


(方禄切)


(都火切)


(郎达切)
分齐

(俱去声齐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