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825a 页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合辙卷第二
明 二楞庵释 通润 述
卷二 第 825b 页 X17-0825.png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
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而白佛言世
尊唯愿为说圣智事分别自性经百八句分别所依
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入自相
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则能善知周
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
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定乐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
行境界毕定舍离五法自性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
自庄严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乃至色究
竟天宫逮得如来常住法身。」

【由前大慧通问八识五法三性是菩萨所行而知
来巳将八识生灭始终分析竟然五法三性皆未
蒙开示此皆菩萨所当修者大慧知众心所念故
特申请言五法三性是圣智与妄想共由之路是
百八句所依之境若以妄想分别入自共相则起
有无二见若以圣知圣见圣慧眼入自共相如所
建立悉能照破妄想分别显示自性第一义谛故
曰圣智事分别自性经百八句分别所依然则学
般若者不可不知唯愿如来依此分别开示菩萨
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法以得如来分别开示故
能令菩萨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法中周遍观察
入二无我净除有无二种妄想能照明诸地能超
越小乘外道诸禅定乐能观察如来不思议境界
能毕竟舍离五法三自性能以诸佛法身智慧而
卷二 第 825c 页 X17-0825.png
自庄严起如幻境界升兜率宫住色究竟逮得如
来常住法身此问最长直至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处作结。】

「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
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大慧复有
馀外道见种求那极微陀罗骠形处横法各各差别
见巳计著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大慧彼堕二见
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长身受用建立妄想根
量大慧一切法性亦复如是离有无不应作想大慧
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观故
兔无角不应作想乃至微尘分别事性悉不可得大
慧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

【此下先破妄想也外道妄想不出断常二见故先
出其量而后破之先申断见外道量云一切法是
有法无所有为宗因云觉知因尽故喻如兔无角
次申常见外道量云一切法是有法有为宗因云
大种微尘所成形处横法各各差别故喻如牛有
角种即四大种求那依也极微陀罗骠犹言极微
尘也横法各各差别者谓横于目前之法形相各
各差别由彼见计著兔无角故在横法上作牛有
角想也盖有无二见相依而有然彼此两方计断
见者极多为害最大故标以为首其计常者则以
馀外道目之故下文云宁可起有见如须弥山不
可起增上慢空见如芥子许也大慧下正破二见
卷二 第 826a 页 X17-0826.png
言彼所以堕二见者皆由不达心量本非有无而
于自心境界自性第一义中增长妄想作二见论
故于根身器界受用处建立种种妄想根量分齐
不通耳若知心量本非有无则知一切法性亦复
如是离有无不应更作有无想也若复法性本离
有无而于离有无处作兔无角想是则堕断灭因
名为邪想以彼所计兔无角者非是本来离有离
无之无因彼见牛角为有故计兔角为无此因从
对待观察而起名曰无因既曰无因则非正智岂
应作此兔无角想耶即彼大种微尘所成形处横
法各各差别作牛有角想者若果实有自性为生
因则不可分析今既分析至于极微一一分别求
其自性悉不可得岂能生横法差别之相哉故知
圣智所行境界不但离无亦且离有亦不应作牛
有角想也故大般若经云一切法皆以无性为自
性于自性中有性无性悉不可得不应于此执有
无性以自性中无有无故即借其同喻立量破云
一切法是有法不生为宗因云离有离无故喻如
兔无角故下文云一切法不生如兔马等角。】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得无妄想者见
不生想巳随比思量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耶佛告大
慧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所以者何妄想者因彼生
故依彼角生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离
异不异故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大慧若复妄想
卷二 第 826b 页 X17-0826.png
异角者则不因角生若不异者则因彼故乃至微尘
分析推求悉不可得不异角故彼亦非性二俱无性
者何法何故而言无耶大慧若无故无角观有故言
兔无角者不应作想大慧不正因故而说有无二俱
不成。」

【因上立有无对待之无与有无绝待之无二种比
量大慧正恐内宗滥同外道故兴此问得无者犹
言将无也大慧意谓将无前来计兔无角妄想者
或恐亦是见一切法离有离无本来不生妄想而
言兔无角耳非谓见牛有角而生兔无角想也佛
言若果观察不生妄想而言兔无角者则有无双
泯对待迥绝何得复立一切法如兔无角哉故曰
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也所以者何以妄想者不
离前境因彼牛角而生故以依彼虚妄之牛有角
而生彼兔无角妄想是故以彼所立为有依有因
依者谓依有而立无因者谓因境而生心既有依
因而复随立比量言一切法本无对待离异不异
如是推求非真观察不生妄想而言兔无角也以
有依因而强曰无依因有对待而强曰无对待然
非真见离异不异之正因也所以者何若妄想异
角则妄想别有自性应离角生不当因角生今妄
想因角生不可谓异若妄想不异角则妄想即角
不应复说妄想因彼角生今因彼角生不可谓不
异此则不但兔角无自性不可得即牛角分析推
卷二 第 826c 页 X17-0826.png
求以至微尘亦不可得亦与兔角不异以彼牛角
亦无自性故也既兔角牛角二俱无性则有无双
泯不容措辞更有何法当情复以何故而言兔无
角耶故知兔角之无必待牛角之有而立明矣下
复纵破云若果无法无故而言兔无角则观牛有
角者决不应作兔无角想矣今则不然因有计无
虽无亦有因无计有虽有亦无故知兔无角想必
待牛有角而生是对待之无非绝待之无也此皆
不了依它无性妄生二见故总斥云不解离有离
无之正因而计有计无者皆是邪因二俱不成。】

「大慧复有馀外道见计著色空事形处横法不能善
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妄想大慧虚空
是色随入色种大慧色是虚空持所持处所建立性
色空事分别当知大慧四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亦不
住虚空非彼无虚空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
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
何所观故而言无耶若言观馀物者彼法亦然尔时
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牛角虚空形
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现妄
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
授之。」

【前于形处横法计有计无此于形处横法分色分
空由不善知虚空本无分齐妄计色异虚空不相
融即起分齐见如数论师所计五唯生五大五大
卷二 第 827a 页 X17-0827.png
生五根谓声唯生空大空大成耳根是故耳还闻
声触唯生风大风大成身根是故身根还受触色
唯生火大火大生眼根是故眼还见色味唯生水
大水大成舌根是故舌还知味香唯生地大地大
生鼻根是故鼻根不闻地而闻香由彼不知皆是
自心所现而妄自割截岂善知色空者哉故示之
曰虚空是色随入色种是则空种全是色种非空
种外别有色种也又云色是虚空持所持处所建
立性是则色种全是空种非色种外别有空种也
若如是分别色空事是善知色空岂以色空割截
为二名善知色空者哉若谓四大种各各生时而
坚湿煖动之相各各差别亦不与虚空相干故不
住虚空非彼四大种离虚空而住虚空之外也例
如观牛有角故兔无角若无牛角亦无兔角则知
因色有空因空有色离色无空离空无色岂色空
各有分齐哉故曰若言观馀物者彼法亦然故复
总斥其异见诫其当离何以知其为异见以离自
心外妄计有无色空故也汝等菩萨因当思惟一
切诸法皆从自心妄想变现本无有根当下无生
不见心外有一法可得随入一切刹土即以此法
而教授之令其离有无不应作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色等及心无色等
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心意及与识自性
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长短有无等展转
卷二 第 827b 页 X17-0827.png
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微尘分别事不起
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恶见所不乐觉想非境界声闻
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

【色等及心无此无字是颂前离有无不应作想绝
待之本无也言色等诸尘及眼等诸识皆本来自
无非推之使无由众生妄取色等五尘增长识等
妄想不知内而根身外而器界皆是藏识所现所
谓自心取自心也心意下四句明如来所说如此
长短下四句明外道所执如此由如来巳證此本
无为度众生故立心意意识五法三自性皆归二
种无我究竟清净外道迷此本无故执为巳见妄
计有无相生长短相形以无成有以有成无展转
相生不离对待若将形处横法一一分析至于微
尘则本自无色既无有色则分别妄想无从而起
所谓色等及心无也然此有无绝待之境界是达
自心现量者之所安立外道恶见所噬者非其境
界不喜乐闻以彼未离妄想故即小乘虽證寂灭
亦不能窥如来所行之处以如来所證境界甚深
微细亦唯如来自知自觉难以语人况彼外道小
乘所證不离名相妄想又安能测正智如来之境
界哉。】

「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故复请如来白佛
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为顿为渐耶。」

【最初一章如来巳为大慧阐明诸识展转生灭之
卷二 第 827c 页 X17-0827.png
因而大慧不解展转生灭之所以故有海浪藏识
之请世尊答以四种染缘和合于水流处转识浪
生此则巳领识浪之生皆因染缘和合而有顿生
渐生之异即今识海现行波流随风簸荡欲以净
缘除之转成智慧为复顿去之耶为复渐净之耶
故有此问下文意在渐断无明顿见自性如首楞
严云理虽顿悟乘悟并销事要渐除因次第尽此
错简当在圣智三相之后。】

「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如来净除
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陶家
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
亦复如是渐净非顿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
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技术渐成非顿如来净除
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净非顿。」

【此明渐断无明也若相宗别教断十一品无明自
三资粮位修行六度令我法二执熟处渐生生处
渐熟渐渐调伏不至跳梁喻如庵罗之渐熟非顿
熟也自四加行位三番策进鍊磨其心于是鼓精
进风发智慧火镕无明铜断除分别我法二执得
入初地铸成大乘法器喻如陶家造器非顿成也
自初地巳上渐断无明渐證真理渐增胜行至八
地而俱生我执巳尽得意生身化诸众生喻如大
地之生物非顿生也九地巳上至等觉无间道断
卷二 第 828a 页 X17-0828.png
极微细所知愚至解脱道入妙觉位则众妙满足
如人学种种技术渐渐入妙非顿妙也若约性宗
则断四十二品无明初断见惑即灭相无明喻如
庵罗之渐熟次断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即思惑即
异相无明喻如陶家之造器三断住相无明而入
地喻如大地之生物四断生相无明而入妙喻如
学技而入妙。】

「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
自心现流亦复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
如日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习
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智最胜境
界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身安立受用境界
彼诸依佛亦复如是顿熟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
安处于彼色究竟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曜
自觉圣趣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
照令除灭。」

【此明顿證真如也若据护法由三资粮位用观智
力止伏分别我法二执现行不起故得现一切无
相清净境界成应化佛故以明镜现像为喻至初
地而断除分别我法二执證遍行真如顿示不思
议无分别智最胜境界成智慧佛故以日月顿照
显示一切色像为喻自初地以至八地断尽俱生
我执舍离藏识成法依佛现身说法顿熟众生所
处境界以修行人安处于彼色究竟天所谓身有
卷二 第 828b 页 X17-0828.png
无量色色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国土庄严亦复
如是故以藏识顿知根身器界真实受用之物为
喻至等觉后心断尽俱生微细所知障自觉圣智
光明辉发一切有无恶见妄想化为大光明藏成
法性佛所谓智慧愚痴通为般若故以法依佛光
明照耀为喻若据马鸣初断灭相无明而五根清
净不染即是相宗转五识为成所作智也故以明
镜现相为喻次断异相无明则念无异相故无不
遍知是转六识成妙观察智也故以日月轮显示
一切色像为喻三断住相无明念无住相不住生
死不住涅槃即是转第七为平等性智顿證众生
平等法性故以藏识顿分别受用境界为喻四断
生相无明方得离念等虚空界即是转八识为大
圆镜智无所不照故以法依佛光明照耀为喻心
地观经云此法名为一切凡夫入如来地顿悟法
门此法名为三世诸佛自受法乐微妙宝宫此法
能引诸菩萨众到色究竟自在智处此法能与生
死长夜作大智灯亦此意也性相二宗惟转智时
各有先后究其转识成智则一也四渐四顿之后
而复继以三身说法者正见如来说法本无顿渐
由众生根器有顿渐故见如来法有顿渐若下根
好语言文字者便见化佛说六度法若中根好观
缘起者便见法依佛说缘起法若上根不立阶级
唯心直进者便见法身如来说自觉圣智法故知
卷二 第 828c 页 X17-0828.png
法无顿渐顿渐由人故涅槃经云顿说渐名俱称
方便古释云若据渐说顿固是方便若云顿渐俱
是亦是谤佛若俱不是亦是谤佛以本觉体上无
顿渐离言说故。】

「大慧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
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种种无实幻种种计著不可
得复次大慧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慧如
工幻师(喻第八)依草木瓦石(喻无明)作种种幻(喻器界)起一
切众生若干形色(喻根身)起种种妄想(遍计)彼诸妄想亦
无真实如是大慧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种种妄
想心种种相行事妄想相计著习气妄想大慧是为
妄想自性相生大慧是名法依佛说法。」

【此明法依佛为地上菩萨所说法也法依佛依法
性流出亦名法性所流佛也以佛从缘起故即说
缘起其所说法不出自相共相若据马鸣由无明
不达一法界义不觉心起而有其念遂生三细以
无明从真如突然而起不藉他力故名自相若六
粗必藉外缘而起故曰共相即起信所谓相应心
与不相应心也自心现习气因者即无明自相为
三细因相续妄想计著因者即心境共相为六粗
因如无明业相为缘转真如而为业识再转而为
转识三转而为现识此皆无明为缘而起故名缘
起前五现识复引起意识由此意识不达缘生无
性于缘起法妄生取著名遍计执若了缘生无性
卷二 第 829a 页 X17-0829.png
妄想不空便是圆成实性故曰种种不实如幻种
种计著不可得然前五何以知其引第六意识哉
由彼第六与前五识俱时而起缘五尘境于缘起
自性妄生计著而起智相相续计名执相种种妄
想自性譬如幻师依种种草木瓦石作种种幻事
成就一切众生形色众生不达种种形色是幻而
起种种妄想计著为人为法而实无人亦无有法
故曰彼诸妄想亦无真实斯则不惟妄想不真即
缘起又何曾实哉故复示之曰所谓依缘起自性
而起妄想自性者谓意识起种种妄想心于五尘
种种差别分段相在日用行事开眼合眼处而生
计著以为实不知现前五尘境界原从无明习气
为种子缘熏习而起本无真实而妄想真实故曰
妄想自性从相生复结之曰依佛所说法相大意
如此若据护法凡夫则计四大五阴各有自性为
自相合四大而成界合五阴而成身为共相计自
共相为常乐我净二乘反此计五阴各有自性为
自相于五阴自性各各皆有无常苦空无我不净
为共相若究而言之则真如为自相三细六粗皆
共相也此五阴为缘起即见相二分也此缘起法
皆是自心无知业爱三因现起故曰自心现习气
因愚夫不了起种种妄想计著以为实我实法故
曰相续妄想计著因若了缘生如幻即是如如故
曰种种无实如幻若了计著本空即是正智故曰
卷二 第 829b 页 X17-0829.png
种种计著不可得以依他法本无自性故迷之起
执则名遍计达之本空即是圆成下复以喻明工
幻师喻业识依草木瓦石者喻无知业爱等习气
众生若干形色者喻五阴身起种种妄想者喻意
识计五阴以为实我实法若以正智观察不但幻
师所现是幻非实即彼妄想认为实我实法亦岂
真实哉故复示之曰此种种妄想心皆是妄计色
阴种种相及无色四阴妄想相而起不知此能遍
计及所遍计皆是无知业爱习气所起总是妄想
故曰计著习气妄想。】

「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
作。」

【此名法佛说法也不但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即
寂灭一心真如自性等说亦不容著只要自性宗
通到自觉境界则扬眉瞬目擎拳合掌诸所建立
施作总是说自性法不知才说如如早是变也才
说自觉早是迷也此之谓法佛说法。】

「大慧化佛者说施戒忍进禅定及心智慧离阴界入
解脱识相分别观察建立超外道见无色见。」

【此化佛所说六度法也以布施度悭贪以持戒度
毁禁以忍辱度瞋恚以精进度懈怠以禅定度散
乱以智慧度愚痴故能离阴界入脱分别识凡所
建立超过外道有无二见黄檗云佛有三身法身
说自性虚通法报身说一切清净法化身说六度
卷二 第 829c 页 X17-0829.png
万行法法身说法不可以言语音声文字形相而
求无修无證自性虚通而巳故曰无法可说是名
说法报身化身皆随机感现所说之法亦随事应
根以为摄化皆非真法故曰报化非真佛亦非说
法者故知佛身无依随机普现色无定色若金刚
之合朱紫形无定形犹光影之任脩短相无定相
犹明镜之对妍媸纭纭自彼于佛何预。】

「大慧又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量相灭
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著我相所著境界自觉
圣究竟差别相建立是故大慧自觉圣差别相当勤
修学自心现见应当除灭。」

【此独揭示法佛所说法为此经宗极故劝令修学
若尔报化二身所说之法不足学耶然法佛说法
是自性宗通报化二身所说是说通虽说种种法
无非欲人离念归于自性宗通而巳故曰离攀缘
若离攀缘则能超越一切妄想根量之境以离念
境界非彼凡小外道所知之境是自觉圣究竟差
别智之所建立是故自觉圣差别智相固当勤学
若夫凡小外道计著自心所现种种诸见亦当除
灭也辩八识竟。】

「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觉圣差
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

【前明外道于横法上计有计无此明二乘于自共
相执空执有虽外道二乘分量各异究竟法执未
卷二 第 830a 页 X17-0830.png
空妄想不净则是齐驱并驾故并及之言通分别
相者言二种通名声闻而计空计有所见各有差
别也得自觉圣差别者此利根声闻得生空智證
生空理巳得圣智之差别未得圣智之圆通所谓
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也性妄想自性计著者此钝
根声闻于自相共相起计著者。】

「云何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
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如实知
心得寂止心寂止巳禅定解脱三昧道果正受解脱
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
得自觉圣差别相声闻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
萨摩诃萨非灭门乐正受乐顾悯众生及本愿不作
證大慧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
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无常苦空无我境界者即四念处谓观身不净观
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也又观真谛本来离
欲本来寂灭由其微细推审谛实见得透彻故于
阴界入自相上一一皆知无常苦空不生耽著故
曰息也言自相者谓五蕴法各有自相也共相者
谓五蕴法上总有无常苦空也言既观察内身如
此次复观察执外境为不坏者亦复实知为无常
苦空也既知内身外境皆是无常苦空毫无系恋
故心得寂止心既寂止遂修寂灭定习八解脱入
三三昧證道果得解脱然耽三昧乐无度生心但
卷二 第 830b 页 X17-0830.png
离烦恼未离无明习气但度分段生死由耽著寂
灭乐是名圣智境界差别相声闻故唯识论云生
死有二种一分段生死谓诸有漏善不善业由烦
恼障缘助势力所感三界粗异熟果身定长短随
因缘力有定剂限故名分段二不思议变易生死
由所知障缘助势力所感殊胜细异熟果由悲愿
力改转身命无定剂限故云变易无漏定愿正所
资感妙用难测名不思议问诸菩萨亦證寂灭乐
亦有变易生死与声闻同何故得名菩萨然菩萨
虽得自觉圣智差别乐非若二乘耽著寂灭正受
乐而不顾众生也以菩萨乘本愿力顾悯众生虽
住寂灭不作證心不生自足非若声闻耽守此乐
为乐所醉是名声闻所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若是
大心菩萨顾悯众生者不应取此差别相乐亦不
应习学此法门也。】

「大慧云何性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所谓大种青黄
赤白坚湿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先圣善说见巳于
彼起自性妄想菩萨摩诃萨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
无我想灭人无我相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
声闻性妄想自性计著相。」

【此观四大青黄赤白为其色坚湿煖动为其性色
色不同性性各别虽不同乎外道计作者生然又
依阿含小教执彼诸法实有自性即是无作涅槃
不知自性本空大种不实于自共相起自性妄想
卷二 第 830c 页 X17-0830.png
此则较前声闻为劣以不解无常苦空实有自相
共相故较外道为胜以不计作者生故若菩萨于
彼应知应舍了知法法皆无自性随入法无我智
则人无我相自除从地入地渐次建立故曰分别
我法极喜无六七俱生地地除第七修道除种现
金刚道后等皆无此则龙象蹴蹋岂跛驴心慧所
可及哉故知真空难会应须妙得指归若随空有
皆堕邪思如央掘魔罗经偈云譬如有愚夫见雹
生妄想谓是琉璃珠取巳执持归置之瓶器中守
护如珍宝不久悉销融空想默然住于馀琉璃珠
亦复作空想所以外道执断空二乘执但空皆是
不了一心真空之旨故须拣别。】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及
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
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

【前文所明皆是外道小乘妄想未空计名执相未
能亲證正智如如亦各自谓成无上道故问正智
如如之差别也常即藏识海常住之常不思议即
前不思议熏变之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即前自
觉圣智第一义境界即前第一义心及七种境界
意谓如来前所说常不思议等岂真不与外道所
说常不思议因缘同耶。】

「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者何诸
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思议不因自相
卷二 第 831a 页 X17-0831.png
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复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
相成者彼则应常由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大
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性非性得
自觉相故有相第一义智因故有因离性非性故譬
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
不思议论如是大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
所得如是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当修学。」

【此言圣智如如唯如来能證能得非外道所得有
也先出外道是非常以显真能破以外道因缘是
无常是妄想故不入常不思议之宗所以下又出
不成常宗之因以彼外道常不思议不以真如自
相为因而以微尘士夫胜妙等异相为因故若常
不思议既不以自相为因而以异相为因者但能
显现无常妄想之宗而巳何由显现常不思议之
宗乎若彼不思议果以真如自相为因彼宗亦应
称常不思议矣由彼以作者为因相故常不思议
之宗不成也应出法自相相违量云外道因缘是
有法常不思议宗以作者为因故同喻如兔角此
则作者因与常不思议宗相违敌体成无常断灭
宗矣中论云若定有作者亦定有作业作者及作
业即堕于无因若无因亦复无果次立三支无过
之宗因以成真能立故曰我第一义常不思议为
宗次立因以成宗以第一义为因以不变随缘故
离性以随缘不变故离非性得自觉相故有如如
卷二 第 831b 页 X17-0831.png
相第一义智为因故有如如智以此因离有无妄
想故得成常不思议之宗次复立喻以成宗因故
以三无为为同喻无作虚空即虚空无为以虚空
非所作故涅槃即非择灭无为灭尽即择灭无为
以三种无为皆是无作相故也故唯识论云虚空
无为者谓于真谛离诸障碍犹如虚空择灭者择
谓拣择灭谓断灭由无漏智断诸障染所显真理
非择灭者一真法界本性清净不由择力断灭所
显应立正量云我第一义是有法不思议宗第一
义为因故离性非性故喻如三无为由我三支无
过常不思议因缘不同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
以外道常不思议是无常是妄想故我之常不思
议是如如智契如如理故知常不思议因缘唯如
来證如来得故当修学。】

「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非自作
因相力故常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思议于所作性
非性无常见巳思量计常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
作者性非性无常见巳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故
大慧若复诸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
同于兔角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如
是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角自因相非
分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非性
故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大慧若复外性非
性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彼不知常不思议自
卷二 第 831c 页 X17-0831.png
因之相去得自觉圣智境界相远彼不应说。」

【此复申明两家宗因克定如来为真能立而外道
堕法自相相违过也故曰外道常不思议所以不
同佛说者以外道所计常不思议即是无常性彼
以种种异相为相异因为因故成无常非若如来
以自心所现诸识展转为生因无有间断故常也
外道之异因者何即于所作之性为无性见其为
无常而复思量能作者为常此以所作之性为无
常能作之性为常是因果相异名为异因也唐译
云外道常不思议以见所作法有巳还无无常巳
比知是常我以诸识展转因缘所作性为无性见
其为无常此即因缘无性以无性故即是自觉圣
智境界故说彼作者常为无因生也若复诸外道
以此异因性成常不思议者彼之因自相性本不
可得同于兔角云何成立常不思议之宗乎此常
不思议但是言说妄想翻成有过之宗因而巳所
以三支犯过者以彼自因之相无分故也我之常
不思议以自觉智所得相为因此因离彼外道所
作性非性故常非若外道以所作性为非性见其
无常而比知能作者为常若以所作性为非性见
其无常而比知能作者为不思议常彼且不知常
不思议自因之相为何物与彼得自觉圣智境界
者相去甚远胡为亦自说作者为不思议常乎故
曰彼不应说。】
卷二 第 832a 页 X17-0832.png

「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
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未来诸根境界休息
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识转是故凡愚说有三
乘说心量趣无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过去未来现
在诸如来自心现境界计著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
转。」

【由外道于无常因妄计常因二乘于无常果妄计
常果故并及之言声闻畏生死苦而求涅槃乐不
知现有生死涅槃实有自性差别者皆是狂劳颠
倒华相岂知生死涅槃实无自性哉但彼根尘休
息不起分别作涅槃想然非转藏识中生住异灭
分剂头数到自觉圣智大涅槃趣故法华云但离
虚妄名为解脱其实未得一切解脱也由彼凡愚
执有涅槃故说实有三乘由彼不解自心现量而
说心量趣非彼所有境界由彼不达三世诸佛所
传法印唯是自心现境界心外无别法而反妄计
实有外境故妄见轮转生死若果能了自心尚不
见有涅槃安有生死哉思益经云诸佛出世不为
令众生出生死入涅槃但为度生死涅槃二见耳。】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所
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非有生故大慧
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等角愚痴凡夫不实妄
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
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
卷二 第 832b 页 X17-0832.png
身则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愚夫堕
生住灭二见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贤圣
也大慧于彼应当修学。」

【由外道小乘皆不达自心境界本无有生而妄立
种种异因为生因故立不生宗以示之申量云一
切法是有法不生为宗因云离有非有生故喻如
兔马角以立此无生印印定一切法以破自生他
生共生无因生故前文云离有无不应作想既立
三支复示之曰此一切法不生宗是得自觉圣智
趣境界者见一切因缘大种性自性等皆是性自
性第一义心不见心外有少法生故非彼愚夫于
不生处妄计有无生死涅槃实有二种境界我唯
了达自性所现身及资生受用器界还趣自性本
无一物以一切法不出相见二分然皆是藏识自
證分之所转变正如镜中所现影像愚夫堕生灭
二见取以为实我实法于无生中妄见有非有生
若以圣慧眼观本无是事故勉之曰此无生法是
三世诸佛所传心印应当修学问下经云一切法
不生不应立宗何故此中立一切法不生宗答立
宗如用兵用以破邪用以定乱盖不得巳而用之
若太平之世何须复用所谓太平本是将军致不
许将军见太平故此中立而后随遣之也。】

「复次大慧有五无间种性云何为五谓声闻乘无间
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种性不定种性
卷二 第 832c 页 X17-0832.png
各别种性(唐云无种生)。」

【由前分别外道二乘皆由不了名相堕于妄想唯
如来了达名相本空妄想本寂證得正智如如此
则圣凡各有差别故复明五无间性以显佛性本
同但由无始熏习不同故有差别种性言种性者
体同曰性相似曰种如稻自生稻不生馀谷此属
性也萌秆华粒其类无差此属种也然种性相依
毫无间隔故曰无间此种性义有二一者本有谓
异熟识法尔而有长劫所熏染净种子名为本性
住种此旧熏也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
习而有染净诸法所熏习故无量种子之所积集
此则名为习所成种此新熏也此五种性由新旧
二熏所成由昔闻化佛所说方便六度法熏成声
闻种性由昔闻报佛所说缘生法熏成缘觉种性
由昔闻法佛所说离攀缘自性宗通法熏成如来
种性若闻此三法或信或疑或进或退或大或小
者成不定种性若闻此三法全无信心返生诽谤
者名无种性也此五种性似有差殊究其本性毫
无有异故以无间总之。】

「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若闻说得阴界入自共相
断知时举身毛孔熙怡欣悦及乐修习智不修缘起
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种性声闻无间见第八
地起烦恼断习气烦恼不断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度
分段死正师子吼我生巳尽梵行巳立不受后有如
卷二 第 833a 页 X17-0833.png
实知修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

【云何知其种性为声闻耶若闻说知苦断集时而
欢喜遍身者是彼昔曾熏得此种故一闻而投其
所好举身欣悦遂能乐灭修道證人空智然不乐
修大乘缘起无生发悟本来寂灭之相者由其无
此习种故虽闻此如风过耳而无一念好乐之心
此则名为声闻乘也然声闻而又曰无间者谓其
不修大乘发悟之相不与菩萨同流然其断尽思
惑与八地菩萨见地相同故华严谓八地菩萨證
我空真如乐住不起灭定诸佛劝之曰起善男子
勿得乐住三昧汝之三昧二乘亦得是也然菩萨
最初发心正断无明而兼断思惑至八地而思惑
不期尽而自尽而声闻但断四住地烦恼不断住
地无明但度分段生死不度变易生死而于天人
大众中作过头语自谓断苦集故而我生巳尽證
灭道故而梵行巳立更不受三界生死轮转生满
足想不知我生实未尽梵行实未立也故总结云
此由昔熏成种故闻说知苦断集而熙怡欣悦修
三十七品助道法得人空智證有馀涅槃声闻种
性如是而巳。】

「大慧各别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彼诸众
生作如是觉求般涅槃复有异外道说悉由作者见
一切性巳言此是般涅槃作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
彼无解脱大慧此诸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出出
卷二 第 833b 页 X17-0833.png
觉为转彼恶见故应当修学。」

【此各别无间非标中各别种性也言各别者谓不
与声闻同言无间者谓不与声闻异也前明菩萨
与声闻各别而实与声闻同此明外道与声闻各
别而实与声闻不异与声闻各别者谓声闻得人
空智證涅槃乐此则不空我相直以神我受用二
十三法长养我人众生寿者四相计为涅槃此即
数论师所计也彼计从冥生觉从觉生我知从我
知生五唯从五唯生五大从五大生十一根神我
为主受用大等二十三法故偈云云何知有我积
聚为他故他者即是我由冥性与三德和合造二
十三法而神我受用长养士夫为生死因由所转
变扰乱我故不得解脱知二十三谛转变无常生
厌修道自性隐迹不生诸谛我便解脱故偈云我
无缚无脱无轮转生死以无三德故无变异故无
作者故复有异外道者即胜论师所计作者与所
作异故曰异外道唯识论云胜论所执实等句义
多实有性现量所得由彼计实德业三皆由大有
性同异性和合性为作者而生故实德业等皆实
有自性若见此自性巳便是涅槃然彼作如是想
谓为涅槃以执有实性法执未除法空未證非真
證涅槃也故曰法无我见非分彼无解脱下总示
之曰前之声闻虽空我执證人空而与外道各有
差别然皆未能空法执證法空又与外道无异也
卷二 第 833c 页 X17-0833.png
以声闻未尽生死自谓我生巳尽未證涅槃而自
谓梵行巳立此与外道未出生死而自作出生死
想未除我法而妄谓證涅槃者何异哉若菩萨度
生欲转彼恶见者亦应修学馀则不应习也。】

「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说各别缘无间举身
毛竖悲泣流泪不相近缘所有不著种种自身种种
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说是时其心随入若知
彼缘觉乘无间种性巳随顺为说缘觉之乘是名缘
觉乘无间种性相。」

【缘觉有二种出无佛世观物变易自觉无生者为
独觉出有佛世依教而修观缘悟道者为缘觉虽
根有利钝类皆从缘悟入故曰无间何以验其种
性为缘觉耶若闻说十二因缘各各差别三世因
果连环不断而熏发宿种故一闻说此则身毛皆
竖痛哭流涕即能奋志还灭不复随顺无明不著
诸有所谓随顺无明起诸有若不随顺诸有断也
故能发起神通得意生身若离若合种种变现化
导众生所谓不欣说法现神力以化他也此由闻
说十二缘时毛骨竦然者便验昔有种子故一闻
之如胶投漆其心随入也若种性巳成唯能随顺
同类众生说同类法不能为别类众生说别类法
故所化有限此缘觉种性为若此。】

「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谓自性法无间种
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间种性外刹殊
卷二 第 834a 页 X17-0834.png
胜无间种性大慧若闻此四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
现身财建立不思议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
乘无间种性相。」

【何以验其为如来种性耶若闻即心即佛佛外无
心心外无佛者此自性法也若闻行十度断十障
證十如三祇鍊性百劫调心者此离自性法也若
闻自今以后不以佛为圣师何以故自在于地不
在他乡自归于巳不归他人等此得自觉圣法也
若闻说华藏世界所有尘一一尘中遍法界及说
自心所现根身器界一一毛孔一一微尘皆是不
可思议境界此外刹殊胜法也若闻此四种法直
下担当不生惊怖者即此便是如来种性也。】

「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随说而入随彼而
成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谓种性建立为超入无所有
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觉藏者自烦恼习净见法无我
得三昧乐住声闻当得如来最胜之身。」

【云何验其种性为不定耶谓闻声闻法即入声闻
而成声闻种性闻缘觉法即入缘觉而成缘觉种
性闻如来法即入如来而成如来种性故曰随说
而入随彼而成谓之不定更有一种顿根声闻将
三界八十一品思惑为一团一聚顿断顿證如年
少沙弥以皮毬击老比丘而顿證四果者又有顿
根菩萨从初发心入治地住时即能起入八地无
生法忍者故建立此不定种性正为从初治地时
卷二 第 834b 页 X17-0834.png
即能超入无所有地者设也又为一种定性声闻
回心入大乘者亦在不定性摄故曰彼自觉藏等
谓彼虽舍藏识證四果而异熟不空习气未尽若
从此回心而净习气證法空则住三昧乐定性声
闻亦当得如来最胜之身岂真有定性哉故中论
偈云集若有定性先来所不断于今云何断道若
有定性先来所不修于今云何修故知若有定性
一切诸法皆悉不成若无定性一切皆成所以一
切毛道异生居不定聚者以习性易染犹如素丝
习性易流犹如湍水且八识田中具有十法界种
子随所闻法即起现行故学道者所习不可不慎
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须陀槃那果往来
及不还逮得阿罗汉是等心惑乱三乘与一乘非乘
我所说愚夫少智慧诸圣远离寂第一义法门远离
于二教住于无所有何建立三乘诸禅无量等无色
三摩提受想悉寂灭亦无有心量。」

【由性不定故可小可大则知万法常无性无不性
空时法尔能随缘随缘不失性故法华云知法常
无性佛种从缘起故在定性之后而次之不定性
者欲人知定性皆是不定性随缘所成而实无种
种性也此即会五性归于无性以无性之性即佛
性故复于偈中发明此义断三界八十八使见惑
證预流果断欲界前六品思惑證一来果断欲界
卷二 第 834c 页 X17-0834.png
后三品思惑證不来果断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
證罗汉果此等虽空我执證四果而法执未除中
心惑乱未可谓离喧得寂也然三乘一乘非乘皆
我所说悉是方便诱引之辞实无所谓三乘一乘
及非乘也以彼外道虽有聪明而无智慧二乘虽
有智慧得少为足不能溥化故非乘三乘总以愚
夫目之唯彼地上菩萨行如实行不唯心不惑乱
抑且不守寂灭而能利生接物故以一乘诸圣目
之若夫第一义谛本来寂灭住于无所有地不容
拟议即三乘一乘二种教法悉皆远离而况所谓
非乘乎若四禅诸天所修四无量心无色界所修
空定外道天所修无想定皆是不定性随缘所成
岂真有种种心量哉故知诸法实无定性其种种
名皆是随缘施设耳。】

「大慧彼一阐提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大慧一阐
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无始众生发愿云
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
多罗毗尼解脱之说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二者
菩萨本自愿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众生而般涅
槃大慧彼般涅乐是名不般涅槃法相此亦到一阐
提趣。」

【此中标文应云各别种性者大慧云云少此一句
言各别者谓一阐提虽同而有正邪之各别也前
虽明声闻缘觉如来不定四种性而未及菩萨种
卷二 第 835a 页 X17-0835.png
性今指大愿菩萨度尽众生方成佛道者为一阐
提故曰彼一阐提也一阐提此云信不具谓三界
若无此一阐提则世间解脱是谁转而世间谤法
阐提谁转之而得解脱乎复恐不解菩萨名阐提
之意故详示之曰一阐提有二种有永舍善根一
阐提有欲度尽众生一阐提舍善根者是不信大
乘菩萨藏不随顺大乘经律辄加谤毁者由谤大
乘法藏永舍善根堕于阿鼻永沉生死无有出期
故不般涅槃若菩萨一阐提者非不般涅槃但自
愿度尽谤法阐提及一切众生方般涅槃若使谤
法阐提乃至一切众生有一众生不度尽者不入
涅槃此菩萨虽非永舍善根亦到一阐提趣故知
无谤法阐提不能成菩萨度生之弘慈无菩萨阐
提不能转谤法阐提之重业所谓善人为不善人
之师不善人为善人之资交相需而互相成也故
曰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

「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佛告大
慧菩萨一阐提者知一切法本来般涅槃巳毕竟不
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一阐提也大慧舍一切善
根一阐提者复以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
何谓如来不舍一切众生故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
般涅槃。」

【大慧更欲究其极至故问此二阐提毕竟是何等
阐提永不涅槃佛言菩萨一阐提永不入涅槃不
卷二 第 835b 页 X17-0835.png
得作佛以彼知一切法本来寂灭不复更求入灭
本来作佛不用更求作佛故毕竟不入涅槃非若
舍一切善根阐提犹可作佛也以舍一切善根一
阐提虽是极恶然不断性善藉此谤法因缘而如
来以神力摄持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以如来
不舍一切众生故虽谤法亦得授记作佛若提婆
达婆多尼思佛等五百比丘之类是也以是故舍
一切善根众生不断性善故可作佛菩萨阐提不
断性恶故永劫度生永不般涅槃此则极赞菩萨
悲心无尽故以一阐提同名耳是知阐提不堕凡
夫地迷处全虚菩萨不證涅槃门悟时无得则不
见有一法可断非生死所出之门不见有一法可
成无菩提能入之路故曰性无善恶能生善恶善
恶可断性不可断若断性恶则断心性性不可断
所以阐提不断性善纵堕三途性善不灭性恶不
增直至成佛性善不增性恶不灭性善不灭故地
狱能发佛界善性恶不灭故佛界能现六趣之恶
以善恶皆从性起故曰性善性恶也若论修善修
恶于上中下根即不可定若遇净缘即善染缘即
恶以不了善恶之性故为善恶业之所拘而不自
在耳广明五法竟。】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
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

【此以五法摄归三自性也三自性者谓遍计执性
卷二 第 835c 页 X17-0835.png
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也言遍计者周遍计度故曰
遍计品类众多说名彼彼谓能遍计虚妄分别即
由彼彼虚妄分别遍计种种所遍计物谓所执蕴
处界等若法若我自性差别此所妄执自性差别
总名遍计所执自性如是自性都无所有故唯识
颂云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
无所有次所遍计是依他起遍计心等所缘缘故
谓众缘所生心心所体及相见分有漏无漏皆依
他起依他众缘而得起故故颂曰依他起自性分
别缘所生言分别缘所生者应知即是染分依他
净分依他亦圆成故二空所显圆满成就诸法实
性名圆成实故颂云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此
则以六七二识执我执法为遍计相见二分为依
他二空所显实性为圆成实又云唯识之性略有
二种一者虚妄即遍计所执二者真实即圆成实
性于前唯识性所遣清净于后唯识性所證清净
又有二种一者世俗名依他起二者胜义即圆成
实于前所断清净于后所證清净又相即依他起
该有为之门性即圆成实通无漏之道又色即依
他起之相空即圆成实之性斯则虚实真俗性相
空有彻本穷源皆唯识性若据马鸣真如为圆成
实业识为依他起转现及分别事识为遍计执。】

「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
自性从相生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
卷二 第 836a 页 X17-0836.png
相相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
建立谓名相计著相及事相计著相名相计著相者
谓内外法计著事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
共相计著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

【瑜伽云遍计所执略有五种一依名遍计义自性
谓遍计此色是名有色实性等如未识牛名因闻
牛名即便推度因何道理名之为牛等二依义遍
计名自性谓遍计此事名自性色或不名色等如
未识牛因见牛故不知其名即便推度此物名何
鬼耶兽耶三依名遍计名自性谓不了色事分别
色名而起遍计等四依义遍计义自性谓不了色
名分别色事而起遍计等五依名义遍计名义自
性谓遍计此事是色自性名之为色等此之遍计
约体不出我法二执约义不出名义二种此中缘
起自性事相相即缘起法种种义也行显现事相
相即缘起法种种名也由依名以显相由依相以
彰名此二乃妄想分别之处也计著有二种妄想
自性者由计名著相故生二种妄想也名相计著
相者谓内外法计著此计内身外境之名而生妄
想谓唤内法为根身唤外法为器界于是执此名
非彼名等事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
法计著既有内身外境之名即有根身器界之事
于是计著亲者为内疏者为外五蕴各有自体谓
之自和合成人谓之共盖诠表呼召为名行状可
卷二 第 836b 页 X17-0836.png
观曰相以名处全相相处全名名是见分相是相
分此二种妄想是从见相二分生起故曰妄想自
性从相生则知妄想自性无相可得矣。】

「若依若缘生是名缘起。」

【然不但妄想自性从相生无自性可得即名相二
种原依无明为因业爱为缘而生谓之缘起是知
万法从缘皆无自性昔未曾生今亦无灭如文殊
观幻颂云此会众善事从本未曾有一切法亦然
悉等于前际所以正作时无作以无作者故当为
时不为以无自性故任从万法纵横常等未生之
际纵使群生出没不离无相之宗。】

「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自觉
圣智趣所生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

【若夫圆成实性超名相越事相出妄想一切世智
所不得唯是入地圣人智慧所得亦是等觉后心
金刚断智所行境界以能转名相而成如如转妄
想而成正智故知如外无智智外无如自性圆成
不从他觅所以云缘生无性无性即空空即圆成
圆成即如来藏寂灭一心也此中若约唯识三性
三无性圆成为真遍计是妄依他起性通妄通真
净分通真染分通妄依此三性说三无性初依遍
计说相无性以彼体相毕竟无有故次约依他说
生无性谓假众缘而得生故三依圆成说胜义无
性谓一真法界无性性故若约性宗则一切法不
卷二 第 836c 页 X17-0836.png
生不灭不来不出毕竟空无所有以生相灭相决
定不可得故宗镜云遍计无物故如空妄计故无
相缘起不实故如幻缘生故无性若约一念即具
三性三无性谓一念刹那是缘起情计为有是遍
计性本空寂是圆成即依三性说三无性若一念
心生具斯六义即具一切法以一切真俗万法不
出三性三无性故故知心无自性缘起即空如欲
断其流但塞其源欲免其生但断其本不用多功
最为省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名相觉想自性二
相正智如如是则成相大慧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
经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
修学。」

【前束八识归五法谓真识是正智如如转识是名
现识是相分别事识是妄想此又束五法归三自
性名相是缘起自性觉想是妄想自性正智如如
是圆成实性下又束三性归二无我若于缘起法
上起种种遍计计我为我执计法为法执若了缘
生无性即法空若了妄想无性即人空空即圆成
也。】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何二种
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

【若据马鸣见五阴法实有生灭而生怖畏妄取涅
槃名人无我观五阴法自性不生则无有灭本来
卷二 第 837a 页 X17-0837.png
涅槃不生取證名法无我若据护法谓诸有情数
数起惑造业即为能取(因也)当来五趣名为所取(果也)
虽复数数起惑造业五趣轮转都无主宰实自在
用故名人无我又彼凡夫计著心外实有诸法又
执此法实有主宰故说为我此说为无无即空也
又人者五阴之假名法者五蕴之实法于五蕴假
合中推之无我名人无我于五蕴实法中推之无
我名法无我若了人无我则名空若了法无我则
相空也。】

「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
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等藏自
妄想相施设显示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
那展转坏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
风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种种
身色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无我智。」

【外道计一阴为我馀四阴为我所今言离我我所
者谓内不见有五蕴身心是谁为我谁为我所故
曰离也然何以知其离我我所也由彼以智慧观
察虽有五阴十八界六入积聚和合而成人原从
过去二支现在一支为因招感现在未来生死之
果实无我为主宰而能作也眼等五根为能摄受
色等五尘为所摄受由根尘和合计著而生识是
心本无我为能作也一切诸根皆是自心所现内
身外境皆是藏识所变是根身器界本无我为能
卷二 第 837b 页 X17-0837.png
作也而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
不亦谬哉岂知皆是自巳妄想之所施设显示故
楞严以色阴为坚固妄想乃至识阴为微细精想
其妄想幽隐相续不断如河流能生现行如种子
炷𦦨相生则如灯飘飏不定则如风变幻不测则
如云舍一执一如猿猴耽著不净如飞蝇无厌无
足如风中火此等妄想施设显示皆由藏识海中
含藏无始虚伪习气为因发生种种识浪现行由
是起惑造业轮转生死如汲井轮于三界中或升
或降变现种种身色无有停寝正如死尸以咒力
故行亦如木人因机动而像发岂真有主宰者为
能作耶若能如是观察推求则知皆是无知业爱
为发动之机若灭无知业爱则名色阴界入聚假
合而成人者荡然一空矣若能善知念念无常之
相是名人无我智也故大涅槃经云无常有二一
者败坏无常二者念念无常人但知败坏无常不
知念念无常。】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
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
动摇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
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离故大慧菩萨摩
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善法无我菩萨摩诃萨
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相观察开觉欢喜
次第渐进超九地相得法云地于彼建立无量宝庄
卷二 第 837c 页 X17-0837.png
严大宝莲华王像大宝宫殿幻自性境界修习生于
彼而坐同一像类诸最胜子眷属围绕从一切佛刹
来佛手灌顶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超佛子地到自
觉圣法趣当得如来自在法身见法无我故是名法
无我相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前人无我观观察阴界入聚念念生灭本无主宰
此法无我观观察阴界入及妄想自性本自如如
也谓此阴界入虽见积聚和合而成若一一推求
本无有我亦无我所以阴界入皆由无知业爱三
种绳缚相缘而生故也然生则缘生法性不与缘
俱生灭则缘灭法性不与缘俱灭故净名云但以
众法合成此身起唯法起灭唯法灭又此法者各
不相知起时不言我起灭时不言我灭故曰无动
摇若阴界入如此则诸法亦然分而推之了无自
相可得合而究之亦无共相可得故曰离自共相
是则法法皆无我矣故禅要经云法身遍满无非
佛土十方世界五阴精舍性空自离即是不动道
场又文殊云一切众生皆是道场是不动相然而
见有法相生灭者皆是愚夫无明未破不实妄想
之力所持故见诸法有生有灭非入地圣贤所證
境界也以十地圣贤所證境界如如不动五法三
自性俱离八识二无我悉遣此则尚不见有无我
之法当情况有我之法乎故中论偈云若有不真
法即应有真法实无不真法何得有真法此则一
卷二 第 838a 页 X17-0838.png
切法执悉皆荡尽名法无我智是故菩萨当善分
别一切法无我不当为法所缚也然我法有二谓
分别俱生若断分别我法二执创登初地若俱生
我执从初至七地断尽方入八地若俱生法执从
初地任运而断至等觉无间道断尽即入妙觉故
曰善法无我菩萨不久当得初地无所有观即以
无所有观观察初地之相忽然开觉觉通如来尽
佛境界分證真如入欢喜地从此次第渐断渐进
超九地而至十地即于彼地建立大宝莲华王像
及大宝宫殿幻出自性境界此皆从修习法无我
观之所生起从此坐莲华宫一切异佛刹土诸同
类菩萨眷属悉皆围绕诸佛悉以智水灌顶授宝
王位亦如轮王以金瓶盛四大海水灌太子顶授
轮王位至此则因圆果满超菩萨地到如来自觉
圣智究竟趣当得如来自在法身此由法无我智
观察诸法见法无我于一切法成等正觉汝等菩
萨应当修学故般若云我于一切法无所执故得
常光一寻身真金色故知人法二执俱亡一道常
光自现还同释迦亲證之身所以诸佛教门无非
令人破执更无他事。】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谤相
唯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
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巳离常建立断
诽谤见不谤正法。」
卷二 第 838b 页 X17-0838.png

【此问蹑前二无我而起也谓一切法皆由我建立
若无有我则万法本如了无一法当情无非如来
自觉境界云何外道小乘于阴界入处起断常二
见此二见者云何建立且由二见障彼二空为害
最甚若诸菩萨了此则疾得菩提若外道二乘了
此则永离恶见不谤正法故特申请。】

「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巳而说偈言建立及诽谤
无有彼心量身受用建立及心不能知愚痴无智慧
建立及诽谤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
言有四种非有建立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非有
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又
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
名建立诽谤相。」

【先说偈略答谓此二见非彼心量之所固有由彼
无明障翳不知根身器界皆是自心所现影像本
非实有亦非实无由无智慧观察于影像边执为
实有计为实无遂起二见不达二空耳下复详明
故分建立为四种谓相见因性殊不知法本非有
从非有中建立为有其诽谤者于彼建立相见因
性处一一推求不见其实即起诽谤谤一切诸法
悉皆是无殊不知法本非无从非无中诽谤为无
若能有无俱遣便能随顺自觉圣智矣。】

「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有自共
相而起计著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
卷二 第 838c 页 X17-0838.png
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著生大
慧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
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

【此明二种外道不了相见本空而生计著妄起二
种建立故于二空不能得入也建立相者谓胜论
师不了阴界入本来无有自相共相而妄计有同
异性如地望地是同如地望水是异其曰此如是
者异也此不异者同也此在无同无异法中建立
同异故曰非有相建立也建立见者谓数论师不
了阴界入处本无我人众生寿命而妄立神我受
用冥谛所生二十三法增长我见此在无我见中
妄立我见故曰非有见建立也。】

「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
本不生眼色明界念前生生巳实巳还坏是名非有
因建立相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
非作计著性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等角
如垂发现虽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建立及诽
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贤圣也是故离
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

【非有因建立者谓二乘不知藏识为诸法之生因
妄计六识三毒为生因故谕之曰心念不起时初
识本无因众缘和合境界风动而六识浪生生后
即归于灭故不实喻如幻人初亦本无因咒力故
机发则动动后还归于无也应出量云初识是有
卷二 第 839a 页 X17-0839.png
法无为宗因云因生故后不实故同喻如幻本不
生者释初识本无也眼色明界念前生者谓眼与
色明众缘和合而识生此释因生也生巳实巳还
坏者谓界念生而即灭此释后不实也殊不知诸
识之生因本乎藏识含藏种子因眼色明众缘和
合而生此则因尘则有离尘则无岂能为诸法之
生因哉故知意识本非是因而妄计为因故曰非
有因建立也非有性建立者法身无为不堕诸数
是无为本无有三而二乘妄分为三复妄执此三
非可作法必无变坏实有自性故立三支以论之
三无为是有法离性非性是宗因云离有非有故
喻如兔马角亦如垂发现是则三无为本非实果
而妄计为实果故曰非有性建立也故中论疏云
若诸法有性不应从众缘出何以故若法从众缘
出即是作法无有定性故总示曰此建立诽谤二
种恶见皆是愚夫虚妄想相不善观察自心现量
本非有无而妄计有无堕于断常非贤圣所有也
汝等欲成贤作圣应当远离前二种外道执相见
而生妄计固见法执即小乘所执眼色明等为因
三无为为果亦是法执故并遣之盖第一义心离
相离见不可以相见目之离因离果岂可以因性
执之哉若据识论相即相分见即见分因即自證
分性即證自證分又相见因三是有为法性是无
为法于此四法举心动念悉名建立故总非之。】
卷二 第 839b 页 X17-0839.png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
无我相趣究竟为安众生故作种种类像如妄想自
性处依于缘起譬如众色如意宝珠普现一切诸佛
刹土一切如来大众集会悉于其中听受经法所谓
一切法如幻如梦光影水月于一切法离生灭断常
及离声闻缘觉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亿那由
他三昧得三昧巳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生诸天宫宣
扬三宝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现量
度脱众生分别演说外性无性悉令远离有无等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心量世间佛子观
察种类之身离所作行得力神通自在成就。」

【上言不达自心现量计有计无堕恶见坑不能自
出若善知自心现量则八识五法三性二无我皆
从自心显现以心随染缘则为名相为妄想为依
他起若随净缘则为正智为如如为成自性若舍
染缘则了人无我舍净缘则了法无我若一一善
知其相趣向真如至于究竟而入乎妙觉巳然为
度脱众生逆流而出随众生心现种种像譬如妄
想自性之依缘起亦如摩尼之现众色又能随心
现一切刹土现一切如来大众集会复现巳身于
一切刹土一切如来前听受一切经法所谓一切
经法者谓一切法如幻如梦如光如影如水月不
有不无远离外道断常恶见及离声闻孤调伹空得
如幻三昧即得无量三昧得此三昧游诸佛刹供
卷二 第 839c 页 X17-0839.png
养诸佛然后示生天宫转法轮成正觉声闻菩萨
围绕听法者即以自心现量之法而度脱之复说
外境一切所有悉如幻梦水月皆无自性令闻法
者悉能远离有无二见此则逆流菩萨自觉觉他
觉行圆满时前所谓离建立诽谤疾得菩提者为
如此下复说偈以明若佛子以自心现量观察世
间即知是幻即得如幻三昧即能随众生心现种
种身导引众生若摩尼之现色非有勉强作意而
行悉以神通无作妙力自在成就此非真达自心
现量得如幻三昧者曷能有此自大慧请问圣智
分别自性经至此方是一大结。】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惟愿世尊为我等
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我等及馀诸菩萨
众觉悟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巳离有无妄想疾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
诃萨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广分别说大
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空空者即
是妄想自性处大慧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无生无
二离自性相。」

【前来所破相见因性即圣慧眼入自共相凡所建
立不与外道论恶见共者亦不离此四种而别有
建立但如来以第一义心为性自性以坏不坏相
展转因为因以转识为见以现识为相为差别耳
若以四种建立而总斥之为非有则一切法荡然
卷二 第 840a 页 X17-0840.png
皆归于空无相无二离自性巳此则虽离于有未
免复堕于无故愿如来为说空无生等不堕无之
所以我等及馀菩萨觉悟此义则离有无妄想疾
得菩提矣故世尊首告之曰我说空之所以为空
者岂徒然哉是指其妄想自性处本空故言空耳
以妄想自性依缘而起缘生无性无性即空空即
圆成故即指妄想自性计著实有实无处为空无
生无相离自性非若外道小乘实有空相可得故
曰空而重言空也故中论颂曰若有不空法则应
有空法若无不空法何得有空法又云大圣说空
法为断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斯则空
空之义昭然矣。】

「大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
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云何相
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故分别无性自
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是故说一切性
相空是名相空云何性自性空谓自巳性自性不生
是名一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

【相空者谓阴界入自相共相空也由观阴界入自
相共相皆由十二因缘三世展转积聚和合而生
若一一分析悉无自性则所谓自相共相者了不
可得譬如以辕轮辋毂等合辏成车若一一分析
即车之名亦不可得矣故曰诸法不自生亦不从
他生不共不无因惟自他俱皆无自性故相不住
卷二 第 840b 页 X17-0840.png
是名相空此则四加行菩萨所證境界也又一切
法有二种谓总相别相总相者如无常等别相者
如地为坚相火为热相等性空者诸法性常空也
华严偈云法性本空寂示现而有生是中无能现
亦无所现物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一切空无
性妄心分别有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譬如水
性自冷假火故热止火停久水则还冷若水实有
自性冷则不热热则不冷矣大集经云一切诸法
究竟无生是以缘不生因因不生缘自性不生自
性他性不生他性自性不生他性他性不生自性
是故说一切法自性无生此初地菩萨所證无生
法忍境界为若此故宗镜云寻相以推性见诸法
之无性寻性以推相见诸法之无相性相互推悉
无自性是以若执有性堕四见之稠林若了性空
归一心之正道。】

「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是
名行空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
名无行空。」

【迁流为行此观念念迁流本无自性故曰空也然
迁流之始基乎第七执我而起今观诸法离我我
所皆以无明为因为能作能成业行为缘为所成
所作方便由此二支为因缘故而生阴界入聚于
中念念迁流不得暂停而阴中本无我亦无我所
其计我及我所者皆第七识虚妄计度也故名行
卷二 第 840c 页 X17-0840.png
空中论云云何知一切诸行皆是空义答曰一切
诸行虚妄相故空诸行生灭不住无自性故空诸
行名五阴从行生故空是五阴皆虚妄无有定相
何以故如婴儿时非匍匐时色匍匐时色非行时
色行时色非童子时色童子时色非壮时色壮时
色非老年时色如色念念不住故分别决定性不
可得故肇论疏云红颜自在童子之时白首自处
老年之体刹那不相知念念不相到故知是空色
阴既尔诸阴皆然此二地至六地所證境界也言
无行空者谓即此迁流之法虽从无知业爱因缘
和合而有究其迁流之体本无自性本来空寂斯
则本无诸行名无行空此七地菩萨念念入灭正
受境界也故诸法无行经云若菩萨见贪欲嗔恚
愚痴际即是真际则能毕竟灭业障之罪乃至凡
夫不知诸法毕竟灭相故自见其身亦见他人以
是见故便起身口意业乃至不见佛法僧是则不
见一切法若不见一切法于诸法中则不生疑不
生疑故则不受一切法不受一切法故则自寂灭
此则所谓无行空也。】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
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云何一切法第一
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见过习气空是名
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一切诸法本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不自言我青
卷二 第 841a 页 X17-0841.png
我黄我黑我白我生死我涅槃悉由意度而起言
说名意言境若知妄想既寂言说何有故说一切
法无言说不容措口是名离言说空此即第八地
所證境界也自觉圣智妙湛圆寂本来自空但由
无始见过习气覆而不显若自觉圣智光明晖发
则无始习气应念化成性自性第一义心圣智大
空以一切法皆依第一义心圣智建立第一义圣
智空则一切法无不空是名大空此即金刚道后
空异熟时所證境界也大智度论云若世谛如毫
釐许有实者第一义谛亦应有实以世谛无毫釐
有实故第一义亦空又云若一法是有非无摩诃
衍不能胜出若更有一法则不得称独尊独胜为
万行之所依矣。】

「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鹿
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舍
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馀处无象马是名一
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种空彼
彼空者是空最粗汝当远离。」

【彼彼空者谓于彼相无彼相名彼彼空譬如鹿子
之母毗舍祛优婆夷深重三宝造立精舍安置比
丘于中但不蓄象马牛羊等故言空不知虽无象
马牛羊等尚有比丘在也由彼不能达舍相与比
丘相空亦不能达舍性与比丘性空又非馀处无
象马但彼于一切法自共相彼彼求空不可得名
卷二 第 841b 页 X17-0841.png
彼彼空此即钝根小乘析色求空也七种空中第
一义空最大此空最小故勉之曰汝当远离。】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

【言不生者谓一切法仗因托缘生而非自生故曰
不生非若外道所计不生者能生生及确定死常
之不生也唯除八地菩萨住三昧中以智慧力断
烦恼种烦恼不生證无生忍名真无生今言无生
者除八地无生外是立法性本无生以破外道诸
生见耳故宗镜云无生有二一理无生圆成实性
本不生故二事无生缘生之法即无生故。】

「离自性即是无生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
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离自性者由诸法自性无生相可得故离自性所
以离者以相续流注之体从无始来刹那刹那流
入他性他性现即离自性是名一切性离自性此
虽立本宗亦是破外道执冥性胜性大有和合同
异诸自性耳故曰知离者名为法觉法者名为佛
知离者色性离受想行识性亦离黄檗云若拟著
一法印早成也印著有即四生文现印著空即空
界无想文现但不印一切物此印与虚空等。】

「云何无二谓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大慧一
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
因有性故是名无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
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
卷二 第 841c 页 X17-0841.png

【此于不齐处显至齐故先言不齐以发端一切法
如阴热者云则阴而日则热也如长短者鹤胫长
而凫胫短也如黑白者乌色黑而鹄色白也此略
举物之不齐者言然有至齐者在故曰一切法无
二如是则知非涅槃外有生死非生死外有涅槃
以生死涅槃实无异相故无异因亦非各各有性
故是名无二如生死涅槃无二则知一切世间出
世间法如阴热黑白长短种种有对待法悉皆无
二此虽立自宗亦是破外道小乘有无一异断常
诸二见也故不思议佛境界经云佛告文殊何者
是如来所住平等法文殊言一切凡夫起贪瞋痴
处是如来所住平等法佛言云何一切凡夫起贪
瞋痴处是如来所住平等法文殊言一切凡夫于
空无求无愿法中起贪瞋痴是故一切凡夫起贪
瞋痴处即是如来所住平等法佛言童子空岂是
有法而言于中有贪瞋痴文殊言空是有是故贪
瞋痴亦是有佛言童子空云何有贪瞋痴复云何
有文殊言空以言说故有贪瞋痴亦以言说故有
此即一切法平等无二也故宗镜云若以齐不齐
者未齐也若以齐而齐于齐未齐也善齐物者以
不齐齐之何须夷岳实渊然后为平续凫截鹤于
焉始等但了法法皆如自然平等则青松绿蕙不
见短长鹏翥蜎飞自忘大小矣是故下结劝当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常说空法远离
卷二 第 842a 页 X17-0842.png
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虚空及涅槃灭二
亦如是愚夫作妄想诸圣离有无。」

【我所说空者以缘生故有无性故空无性故有缘
生故空所以远离断常二见所言生死涅槃无二
者以生死即涅槃故生死虽无而不堕断灭涅槃
即生死故涅槃虽有而不堕死常虚空二句即三
无为也由愚夫不达真空无二之旨故起妄想而
堕断常二见诸圣以自觉圣智照之则一真凝寂
万法皆如而有无皆离若离之又离至于无所离
处所谓第一义心无上法也故宗镜云缘起有二
法一无相如空则荡尽无有是相空二无性如幻
则业果不失是性空以相空故万法体虚了无所
得以性空故不坏业相因果历然是知自体常空
不坏缘生之因果本无作者宁无善恶之业门此
皆不二之宗也。】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空无生无
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凡所有经悉说
此义诸修多罗悉堕众生希望心故为分别说显示
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如鹿渴想诳惑群鹿鹿于
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无水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
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是故当
依于义莫著言说。」

【由前大慧谓如来说空无二等是堕于无故结劝
莫著言说也言我虽说种种法实无一法与人不
卷二 第 842b 页 X17-0842.png
过随方解缚耳由彼愚夫执我法为实有故言空
以遣之执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故言无生以诱
之执生死涅槃为二法故言无二以晓之执一切
法实有自性故言离自性以谕之耳故我所说一
切修多罗中无非此义但众生迷根深固希望心
多诸修多罗悉是随众生心曲提巧诱施设种种
名言令其因言以悟入耳然非真实在言说也故
下文云如是一切法不生空离自性等皆不应立
宗也而众生不了此义执言说以为实法不知法
不在言正如渴鹿执阳𦦨而为水不知阳𦦨本非
是水如是一大藏教无非止啼黄叶欲令愚夫发
欢喜心非谓圣智实在言说也故经云佛坐道场
时不得一法实空拳吓小儿诱度于一切是故欲
得自性宗通者当依于义莫著言说也故宗镜云
因迷立觉对妄说真皆徇机宜实无自体约世俗
有依实谛无但除相待之名非灭一灵之性性唯
绝待事有对治遣荡为破执情建立为除断见苦
行伏诸外道神通化彼愚痴三昧降伏天魔空观
破其相缚见苦断集为对增上慢人證灭修道欲
除戏论之语尽将权智引入斯门实无一法可立
亦无一法可遣顾此法是众生之本原诸佛之命
脉超一切理离一切相岂可以言语智识推求而
得但心心相印印印相契令自證知光明受用而
巳。】
卷二 第 842c 页 X17-0842.png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合辙卷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