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5b 页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宗通卷三

(魏云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二)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谓
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
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从相生佛告大慧
缘起自性事相相行显现事相相计著有二种妄想
自性(唐云谓彼于缘起事相种类显现生计著故)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
建立谓名相计著相及事相计著相名相计著相者
谓内外法计著事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
共相计著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缘生是名
缘起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及
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藏心尔时
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名相觉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是则成相。

大慧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自觉圣智趣所行境
界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通曰大慧前问分别五法自性法门次请因知五
法自性巳则观察人法二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5c 页 X17-0655.png
地乃至逮得如来法身今次第答之五法依自性
而立三自性中即具有五法曰名曰相曰妄想是
三法者相缘而起是名缘起若知缘起如幻了妄
即真是名正智名相体空本自如如是名圆成实
性成自性即真识缘起自性即现识妄想自性即
分别事识本一如来藏心也云何妄想自性从相
生一者缘起自性事相不离根尘相缘从自心起
是内法相二者种类显现事相不出依正二报惑
业所感是外法相于中计著以为实有故有二种
妄想自性云何二种谓计著名相及计著事相是
诸如来之所演说曰名相者有内法之名有外法
之名如色属外法受想行识属内法但有其名耳
未及于事也事相者即彼内外之法而有自共相
可得妄计五蕴各有自体曰自相和合成人曰共
相自共相即是事相通前名字相为二种相此二
种皆虚妄不实于中计著不舍名为二种妄想相
是二种妄想自性相不离乎相而生也若夫内依
于八识无始习气以为之因外缘于六尘聚尘内
摇以为之缘以种子熏现行以现行熏种子而生
起者是名缘起自性均之为妄也妄则种种执著
不可语圆虚浪生灭不可语成妄本无根不可语
实若圆成实性本自真实本自圆成离乎名无名
可得离乎相无相可得离乎妄想无一念可得一
切世间智所不能得惟圣智所得由无师智识自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6a 页 X17-0656.png
本心了无所得是圣慧之智即名正智以此正智
證入如如境界是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清净周
遍法法圆成是名成自性第一义谛如来藏心也
世尊重宣偈言曰名曰相曰觉想想即妄想而发
觉处即该缘起之义是缘起自性妄想自性二相
所从生也曰正智乃般若智离名相妄想而归之
乎正也曰如如乃真如体即名相妄想而总一如
也合之名圆成实性是名观察五法三自性经但
不能观察唯心所现则逐名逐相而妄想横生能
观察唯此一心则妄想即是正智名相本自如如
而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只此一个成自性是真
能善三自性者汝等菩萨应当修学僧问黄檗从
上皆云即心是佛未审即那个心是佛檗云你有
几个心云为复即凡心是佛即圣心是佛檗云你
何处有凡圣心耶云即今三乘中说有凡圣和尚
何得言无檗云三乘中分明向你道凡圣心是妄
你今不解反执为有将空作实岂不是妄妄故迷
心汝但除却凡情圣境心外更无别佛祖师西来
直指一切人全体是佛汝今不识执凡执圣向外
驰骋还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一念情生
即堕异趣无始巳来不异今日无有异法故名成
等正觉云和尚所云即者是何道理檗云觅甚么
道理才有道理便即心异云前言无始以来不异
今日此理如何檗云只为觅故汝自异他汝若不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6b 页 X17-0656.png
觅何处有异云既是不异何更用说即檗云若不
认凡圣阿谁向你道即即若不即心亦不心可中
心即俱忘阿你更拟向何处觅去黄檗凑底发明
而圣智所得境界跃如。】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无我相云何二种无
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云何人无我谓离我我所
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切
诸根自心现器身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唐云何者是人无我
相谓蕴界处离我我所无知爱业之所生起眼等识生取于色等而生计著又自心见身器世界皆是藏心之
所显现刹那相续变坏不停)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
展转坏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
火(唐云猛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唐云
无始虚伪习气为因诸有趣中流转不息如汲水轮)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
发像起(唐云种种身威仪进止譬如死尸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机运动)善彼相知
(唐云能于此善知其相)是名人无我智。」

【通曰前大慧问云何二无我云何尔燄净此详语
之上章约五法归三自性此章约八识归二无我
蕴等假合名人蕴等自相名法于五蕴假合中推
之无我是人无我于离五蕴等法推之无我是法
无我何言乎人无我也谓于五蕴六入十八界聚
落之处分别观察能离内而根身之我及离外而
器界之我所是皆无始无明爱业之所生起本自
无根故当离也业爱何以生我及我所哉眼等六
根摄受色等六尘从中计著而识生焉既生识巳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6c 页 X17-0656.png
一切诸根藏心所现之见分也而执为我一切器
界藏心所现之相分也而执为我所谓之曰现如
镜现影像当体全空但自妄想分别施设显示以
为实有是妄想生于识识生于业爱如无业爱色
等谁为摄取既无摄取识等谁为计著是无知爱
业生起蕴界入聚自无始以来念念相续流注不
息有如河流含藏八识田中能生华果有如种子
一念烱烱因明立所相继不绝如灯本无形状而
能鼓煽宇内如风本无根蒂而能出没无常如云
是七识行阴内依于八识如种子如灯外依于六
识如风如云展转相因而生亦展转相因而坏刹
那之间变坏不停及入六识则心想躁动拈一放
一有如猿猴乐著尘境以不净为净有如飞蝇贪
求受用无厌无足有如猛火始而动既而乐终无
厌足流逸奔尘往而不返良由八识田中无始虚
伪习气为之因也虚伪习气熏变真如堕在诸有
趣中如汲水轮流转不息有无相倾因果相乘生
死轮转是无明业爱虚伪习气为因便能生起种
种五蕴根身而为之我是为正报即能生起种种
器界资生受用诸色相等而为之我所是为依报
此亦从不思议中变起有如幻术神咒能令死尸
行动亦如机关木人机发像起虽见诸根动要以
一机抽而无明业爱正其生起之机也能于此善
知其相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乃至有灭则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7a 页 X17-0657.png
生老病死苦灭既无业爱谁为种种身与色乎无
身则我离无色则我所离所谓蕴界入聚假合而
名人者荡然一空矣是名人无我智能作是空观
者不落识情故名为智也昔仰山于僧堂三昧次
夜半不见山河大地寺宇人物以至巳身全同空
界明晨举似沩山沩曰我在百丈时得此境乃是
融通妄想销明之功汝向后说法有人过者无有
是处沩仰传佛心印单明向上亦不废人无我次
第而修乃知真实修行者不徒以虚论相高。】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阴界入
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展转相缘生无
动摇(唐云爱业绳缚五为缘起无能作者)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实妄
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识五法自性
离故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善法
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所有观地
相观察开觉欢喜次第渐进超九地相得法云地(唐云
得此智巳知无境界了诸地相即入初地心生欢喜次第渐进及至善慧及以法云所作巳办)于彼建
立无量宝庄严大宝华莲王像大宝宫殿幻自性境
界修习生于彼而坐同一像类诸最胜子眷属围绕
(唐云住是地巳有大宝莲华王众宝庄严于其华上有宝宫殿状如莲华菩萨往修幻性法门之所成就而坐
其上同行佛子前后围绕)从一切佛刹来佛手灌顶如转轮圣王
太子灌顶超佛子地到自觉圣智法趣当得如来自
在法身见法无我故是名法无我相汝等诸菩萨摩
诃萨应当修学。」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7b 页 X17-0657.png

【通曰巳至人无我地但空其人未空其法也云何
名法无我智耶谓向者分别观察觉得阴界入妄
想施设显示之相本无自性当体空寂如阴界入
处求我相不可得求我所相不可得以至阴界入
集聚种种身色但因爱业绳缚展转相缘而生种
种变现无能作者本无动摇是阴界入分之无自
相可得合之无共相可得本无性故人空既尔诸
法皆然彼离自共相得人无我智者有涅槃相可
得不知此相虚妄不实亦是妄想之相虽能离名
相妄想不能离正智如如执著正智如如而不舍
者亦是妄想之力非力不證于此是凡夫二乘偏
空所生非十地圣贤正见也若圣贤者如是观察
于心意识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五法三自性皆远
离故说到远离心意识境界一切法执俱遣乃得
称法无我智是故菩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不
当为法所缚也我法有二谓分别俱生然分别我
分别法二执断尽即入初地俱生我执从初地至
七地断尽方入八地俱生法执从初地任运而断
至等觉后心方尽即入妙觉故云分别二障极喜
无法执俱生地地除若菩萨善法无我智不久当
得初地无所有观以无所有观观察诸地分證真
如则能开觉入如实理心生欢喜是名初地即由
初地次第渐进以至十地坐莲华宫诸佛灌顶如
转轮王授太子王位时以金瓶盛四大海水灌太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7c 页 X17-0657.png
子顶授轮转王位既超佛子地获自證法当得如
来自在法身法身无为不堕诸数惟见法无我相
是名法无我智汝等菩萨应当修学昔世尊在灵
山会上拈华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
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
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世尊至多子塔前命迦叶分座令坐以僧迦梨围
之遂告曰吾以正法眼藏密付于汝汝当护持传
付将来无令断绝而说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
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后迦叶以法付阿
难偈曰法法本来法无法无非法何于一法中有
法有不法后阿难以法付富那和修偈曰本来付
有法付了言无法各各须自悟悟了无无法后富
那和修以法付优波鞠多偈曰非法亦非心无心
亦无法说是心法时是法非心法后优波鞠多以
法付提多迦偈曰心自本来心本心非有法有法
有本心非心非本法祖祖相传如出一辙。】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诽谤相
惟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建立诽谤二边
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巳离常建立断
诽谤见不谤正法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巳而说
偈言。

建立及诽谤无有彼心量(魏云心中无断常)身受用建立及
心不能知愚痴无智慧建立及诽谤(唐云身资财所住皆唯心影像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8a 页 X17-0658.png
凡愚不能知起建立诽谤所起但是心离心不可得)。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四种非
有有建立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非有见建立非
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四种建立又诽谤者谓
于彼所立无所得观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及
诽谤相(唐云谓于诸恶见所建立法求不可得不善观察遂生诽谤)。」

【通曰前大慧问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云何佛
外道其相不相违此下详答建立是常见诽谤是
断见大慧欲明其相状故复有此请世尊先说偈
言以明本来原无建立诽谤二相而不免有二种
相者则外道愚痴不明正法邪见所生大约有四
不出五六七八识情卜度非能超识而见乎性也
偈云建立及诽谤无有彼心量谓自心现量中原
无彼断常二见何以明其无有也谓于自心所现
内而根身外而器界资财受用建立所住法一切
皆如心之影像影有去来心无生灭凡愚心不能
知遂谓一切建立者终归断灭不知但灭其影非
灭其镜也外道愚痴于其有也执为实有而起建
立相于其无也执为实无而起诽谤相所起但是
心离心不可得明了自心现量者自无此过偈单
明正法犹以建立诽谤二相未之详也故复重显
示建立相有四皆于非有而见其有也一者相建
立指根身器界种种相分皆由前五识摄受而生
计著故建立实有是相二者见建立指分别人我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8b 页 X17-0658.png
作者受者皆由六识妄想分别各成其见故建立
实有是见三者因建立六识因七识生七识无自
性推之不得乃谓无因生更计别有异因由作者
生是于非因而建立因相也四者性建立谓有涅
槃自性可得虽能离相见因诸法实不出第八识
冥谛是以非性为性也此四种建立皆虚妄不实
总不出心意意识横计为有断见外道于彼相见
因性诸恶见所建立法求不可得不见实相即谤
诸法言一切无观察不善不能于有而离有其于
真空不空境界非分剂所及谬谓彼建立为有者
皆非也遂生诽谤是名建立诽谤二种之相黄檗
云从上祖师唯传一心更无二法指心是佛顿超
等妙二觉之表决定不流至第二念始似入我宗
门如斯之法汝取次人到这里拟作么生学所以
道拟心时被拟心魔缚非拟心时又被非拟心魔
缚非非拟心时又被非非拟心魔缚魔非外来出
自你心唯有无神通菩萨足迹不可寻若以一切
时中心有常见即是常见外道若观一切法空作
空见即断见外道所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此犹
是对邪见人说若说法身以为极果此对三贤圣
人言故佛断二愚一者微细所知愚二者极微细
所知愚佛既如是更说什么等妙二觉来据黄檗
心量即等妙二觉亦自无有何得有断常二见来。】

「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有自共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8c 页 X17-0658.png
相而起计著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有相建立相此
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过种种习气计著生大
慧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人众生寿
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建立相大慧非有
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实如幻本不生眼
色明界念(魏云因眼色明空念故识生)前生生巳实巳还坏是名
非有因建立相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
涅槃非作计著性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
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相建立
及诽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非圣贤也是
故离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

【通曰上四种建立诽谤相巳列其目此下详其实
也何谓非有相建立谓阴界入各有自体名自相
和合成人名共相由前五识摄受相分而生计著
谓此如是即自相之类谓此不异即共相之类此
五识妄想于非有相而生相解非自五识生也由
无始以来揽取虚妄尘境以为实有不知是过种
种计著积成习气含藏八识田中触境即发故作
是相建立也一切诸法皆自心所现如镜中之像
本无实体今执其像而生计著是名非有相建立
相何谓非有见建立若彼如是阴界入等原无我
人众生寿者等相从中分别此是我此是人此众
生此寿者长养士夫魏云作者受者一一作如是
分别见乃属六识用事虚妄分别一切诸法谓实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9a 页 X17-0659.png
有是见不知对前境而生分别境去则无原无自
体是名非有见建立相何谓非有因建立彼谓后
识因前识生推原初识从何而起毕竟无始是初
识无因生本不生也后识生时如幻不实因物而
有盖因缘外物而生如眼识因色因明因空界因
心念故识生既假缘生缘尽则灭前生生巳有即
还坏而外缘作者其生因也始焉以为无因既焉
别有异因终不明乎正因也若明正因则六识因
七识七识因八识八识为如来藏有本可据今并
诸识而欲坏之返以作者为因是名非有因建立
相何谓非有性建立外道以虚空无为择灭无为
及涅槃无为三者非人力所作自性如此遂计著
三无为法以为实有是性此性远离有无离性非
性然彼之所计离有无者谓一切法如兔马等角
本来无有以有形无以无形有但于有无法上分
别而见其离于有也既离于有人不能见而自谓
有涅槃性如以翳目观于空中毛轮旋转谓巳独
见而反责人以不见以是为离于非有也此离有
非有计著但翳目所现非真离有非有也若真离
有非有者不作如兔马等角见即有无离有无即
涅槃离涅槃真性之妙如此岂外道所能窥乎故
知彼所建立性者乃非有性建立相也有此四者
建立而为常见即有此四者诽谤而为断见是皆
愚夫无有智慧不善观察自心现量一切根身器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9b 页 X17-0659.png
界虽现而为有非实有也何得执之以为常有巳
还灭非实无也何得执之以为断是断常恶见非
圣贤所有也汝等趋向圣贤应当善观察自心现
量斯远离二过矣有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
无州云有僧云既有为甚么却撞入这个皮袋州
云为他知而故犯又有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
州云无僧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狗子为甚么却
无州云为伊有业识在天童颂云狗子佛性有狗
子佛性无直钩元求负命鱼逐气寻香云水客嘈
嘈杂杂作分疏平展演大铺舒莫怪侬家不慎初
指点瑕疵还夺璧秦王不识蔺相如若是通方作
家道有道无当下即有出身之路一落有无分疏
去外道恶见不远矣。】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
无我相趋究竟为安众生故作种种类像如妄想自
性处依于缘起譬如众色如意宝珠普现一切诸佛
刹土一切如来大众集会悉于其中听受佛法所谓
一切法如幻如梦光影水月于一切法离生灭断常
及离声闻缘觉之法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亿那由
(此云万亿)三昧得三昧巳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生诸天
宫宣扬三宝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
现量度脱众生分别演说外性无性(唐云说外境〔果〕皆唯是心)
令远离有无等见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世间佛子观察种种之身离所作行得力神通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59c 页 X17-0659.png
自在成就(唐云佛子能观察世间唯是心示现种种身所作无障碍神通力自在一切皆成就)。」

【通曰上文所谓善观察自心现量者其详何如自
心现量不外心意意识五法三自性唯心所现随
染则为名相妄想为妄想缘起自性合觉则为正
智如如为成自性舍前染缘为人无我相并舍后
法缘为法无我相唯善知其相趋向真如乃得究
竟涅槃證不生灭为安众生之故现种种形随机
化导如妄想自性依于缘起自性相因而起以慈
悲愿力为缘以不舍众生为想譬如摩尼宝珠能
现众色随物而变故现起一切佛土普入一切众
会听受一切正法所谓一切法如幻如梦如光如
影如水中月不可执为有不可执为无远离凡夫
生灭之法远离外道断常之法及离二乘偏空之
法彼凡夫执有二乘执空皆不了如幻之法故也
今听受佛法得如幻三昧即得百千三昧乃至游
诸佛土供养如来示现佛身为众说法但以自心
现量三界唯心之法度脱众生说外境界无物有
物皆无自性可得如梦幻光影如水中月等谓之
为有不可也谓之为无不可也远离有无等见不
但无生灭断常之失亦且离声闻缘觉之过以此
安众生而众生得其安矣彼外道二乘有无等见
必断灭一切而后巳宁能现起如是神变乎所谓
自心现量者颂中又复详之谓佛子观察世间唯
是心量所现故能现起种种身形所作无碍种种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0a 页 X17-0660.png
神力得大自在非作意而行之也由究竟无我得
如幻三昧之所成就耳非真见三界唯心者曷能
有此瑞鹿本先禅师上堂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如
是言语好个入底门户且问汝等诸人眼见一切
色耳闻一切声鼻嗅一切香舌了一切味身触一
切耍滑意分别一切诸法秪如眼耳鼻舌身意所
对之物为复是你等心为复非是你等心若道唯
是你等心何不与你等身都作一块了休为甚么
所对之物却在你等眼耳鼻舌身意外你等若道
眼耳鼻舌所对之物非是你等心又争奈诸法所
生唯心所现言语留在世间何人不举著你等见
这个话还会么若也不会大家用心商量教会去
幸在其中莫令厌学无事且退此等语句不是说
了便休须实證得方有度脱分。】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唯愿世尊为我等
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我等及馀诸菩萨
众觉悟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巳离有无妄想疾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
诃萨言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广分别说大
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空空者即
是妄想自性处大慧妄想自性计著者说空无生无
二离自性相。」

【通曰大慧因佛言远离有无等见所谓一切法如
幻如梦光影水月即是空法即是无生法即是无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0b 页 X17-0660.png
二法即是离自性相法约一切法会归寂灭一心
直显第一义空乃无上菩提正究竟处故大慧复
有此请而世尊一一广分别说首言空空者即是
妄想自性处只此一语可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者也空空者空而不空是谓真空真空全体是妄
妄想全体是空如淫怒痴是妄而淫怒痴性其真
空也真空本不容说而又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
相者谓于妄想自性生计著者说耳因计著有故
说空因计著生灭故说无生因计著生死涅槃是
二故说无二因计著有涅槃性可得故说离自性
相无非显出第一义真空也若会得妄想自性本
无言说当下即證无上菩提天童举圆觉经云居
一切时不起妄念(不)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不)住妄
想境不加了知(不)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不)颂曰巍
巍堂堂磊磊落落闹处刺头稳处下脚脚下线断
我自由鼻端泥尽居休斲莫动著千年故纸中合
药永嘉證道歌云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
啄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二尊宿语
如出一口可谓真妄两忘洒然自由者矣。】

「大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性自性空(魏云一切法有物无物空)
行空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
彼空云何相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故
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是
故说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0c 页 X17-0660.png

【通曰据大般若说空凡二十种所谓内空外空内
外空空空等多名此但略说七种空然相空即色
空性自性空即受空行空即行空无行空即识空
离言说空即想空五蕴皆空总是远离有无妄想
第一义圣智大空由前五者既离则真性自显彼
彼空则为外道邪见但于彼彼有无法上求空而
不知自性真空也何谓相空谓一切自相共相空
观察诸蕴展转积聚递互相待分别推求毕竟无
性故自他及共相不生所谓诸法不自生亦不从
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惟自他俱皆无自
性故相不住有自性则有自相可得有他性则有
他相可得有俱性则有俱相可得今非自非他非
俱相依何住故诸法无性其相即空此所谓缘生
无性生而不生非同外道作一切断灭解也天童
举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法眼云若见诸
相非相即不见如来天童拈云世尊说如来禅法
眼说祖师禅会得甚奇特不会也相许后万松自
赞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眉
毛眼上向世尊法眼分疆列界处方便讲和于此
三般说话穿透即明得相空真际。】

「云何性自性空谓自巳性自性不生是名一切法性
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

【通曰上言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相不住
非无其相也相无自性当生即不生是相之空由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1a 页 X17-0661.png
于自性空也此曰性自性者对他而言谓自巳摄
取外法之性即受阴也无论一念不起方名不生
即对境数起亦自不生诸法自体相有无俱空故
名有物无物空无量寿念禅师云自他心起起处
无踪自我心忘忘无灭迹与此段一切法性自性
空大有发明黄檗上堂云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
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
天来唯传一心法直指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不假
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云何
识自心即如今言语者正是汝心若不言语又不
作用心体如虚空相似无有相貌亦无方所亦不
一向是无有而不可见故祖师云真性心地藏无
头亦无尾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若不应缘之
时不可言其有无正应之时亦无踪迹既知如此
如今但向无中栖泊即是行诸佛路。】

「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便生是
名行空(唐云所谓诸蕴由业及因和合而起离我我所是名行空)。」

【通曰相空其外性空其内然而中间相续不息者
行阴是也何由而空之谓行阴内离我故我空外
离我所故我所空行阴即七识七识内依八识而
执有我相是我相因八识初动和合方便而生七
识非八识不成故曰因所成七识外依六识而执
有我所相是我所由六识所作染净业相和合方
便而起七识传送出入原无本位是我我所本自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1b 页 X17-0661.png
离行阴性自空也故名行空开先照禅师上堂丛
林规矩古佛家风一参一请一粥一饭且道明个
甚么秪如诸人心心不停念念不住若能不停处
停念处无念自合无生之理与么说话笑破他人
口参于此参得彻方信诸行本空若于不停不住
处作对治功勋者犹大远在。】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名无行
(唐云所谓诸蕴本来涅槃无有诸行是名无行空)。」

【通曰其行既空巳至湛不摇处湛流而出则名诸
行湛流而入至无所入则名无行无行云者谓识
蕴本来涅槃无有诸行故诸行熏成种子种子熏
起诸行展转缘起生不自生从缘而生灭不自灭
从缘而灭起灭随缘何自性之有行既本空故无
行亦空也所以云即此如是行空是名无行空投
子示众云若论此事如鸾凤冲霄不留其迹羚羊
挂角那觅其踪金龙不守于寒潭玉兔岂栖于蟾
影其或宾主若立须威音路外摇头问答言陈乃
玄路傍提为唱若能如是犹在半途更乃凝眸不
劳相见颂曰水澄月满道人愁妙尽无依类莫收
刹外正偏兼带路不萌枝上辨春秋且道辨无行
空者是谁。】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故一切
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

【通曰色受行识皆可言说分别不离想阴想阴即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1c 页 X17-0661.png
妄想也妄想所缘者言说可及然妄想自性本自
空寂非言说所及自性既无可言说则一切法不
离自性亦无可言说无言无说不容拟议则前所
云相空性自性空行空无行空亦不容措一词而
并空之矣是名离言说空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
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
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
二法门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我等各自说
巳仁者当说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维摩默然
天衣怀颂云维摩不默不良久据坐商量成过咎
吹毛匣里冷光生外道天魔皆斩首天童颂云曼
殊问疾老毗耶不二门开看作家珉表粹中谁赏
鉴忘前失后莫咨嗟区区投璞兮楚庭膑士璨璨
报珠兮隋城断蛇休点破绝疵瑕俗气浑无却较
些是离言说空唯有净名发挥最彻。】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智一切
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

【通曰以上性相行识言说皆习气也各执所见即
见过也唯能见性得自觉圣智净智妙圆本自空
寂一切见过习气将何处著但空见过习气而不
空自觉圣智空而不空是为真空一切法皆由第
一义圣智建立第一义圣智空即一切法空是一
切生灭法不离一真如性一真如性不离一切法
一空一切空故名大空第一义云者绝诸对待出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2a 页 X17-0662.png
世间上上智也但可自知故曰自觉圣智昔七祖
婆须密尊者行化至迦摩罗国有智者自称佛陀
难提欲与师论义祖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
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知师义胜遂愿求度祖
以正法眼藏付之偈曰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
證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后难提以正法付伏驮
密多偈曰虚空无内外心法亦如此若了虚空故
是达真如理观二付法偈一切法圣智大空唯诸
祖證悟最尽。】

「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大慧譬如
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众而说彼空非
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空非馀处无象马(唐云我说
彼堂空非无比丘众大慧非谓堂无堂自性非谓比丘无比丘自性非谓馀处无象马牛羊)是名
一切法自相彼于彼无彼是名彼彼空(唐云一切诸法自共相彼
彼求不可得是故说名彼彼空)是名七种空彼彼空者是空最粗汝
当远离。」

【通曰彼彼空者谓何等何等法处彼法无此法有
彼法有此法无展转俱空是故言空此但空其相
未空其性但空于彼未空其馀譬如鹿子之母毗
舍祛优婆夷深重三宝造立精舍安止比丘于中
不畜象马等我昔曾为说法谓殿堂空者无象马
牛羊等名为空有诸比丘等名为不空但说彼殿
堂空耳非谓殿堂殿堂性空非谓比丘比丘性空
合有情无綪空与不空而俱空之也又非一切皆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2b 页 X17-0662.png
空同于断灭彼舍虽无象马牛羊而象马牛羊非
馀处无实不坏世间相也是名诸法自相本来如
是空而不空离彼此故彼不明乎此但于彼无彼
于诸蕴界处入自相共相求不可得即于彼相而
说无相如说舍空无象马牛羊等盖于相而见其
无非于性而见其无也故名彼彼空是彼彼空者
仅能空前尘而不能空前尘自性此空最为粗浅
若空无所空如上第一义圣智大空是空最精汝
等应当修学若彼彼空者是名断见远离之可也
僧志常参六祖祖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对曰
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
佛之义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指示祖曰
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曰志常到彼凡经三月未
蒙示诲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
甲本心本性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对曰见彼曰
汝见虚空有相貌否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彼
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
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
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学
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祖曰彼师所
说犹存知见故令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偈曰不
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
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
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巳灵光常显现常闻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2c 页 X17-0662.png
偈巳心意豁然乃述偈曰无端起知见著相求菩
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自性觉源本随照枉
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趋两头由是观之执著空
无知见者应在门外。】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唐云无生者自体无
生而非不生)。」

【通曰一切法空说巳何谓一切法无生耶以诸法
不自生非一向不生之谓谓其生而不生当体寂
灭不待按抑修为然后不生也除八地菩萨住三
昧中證无生理是修而后得者此则诸法自性本
自无生故名无生进山主问修山主云明知生不
生性为甚么为生之所留修云笋毕竟成竹去如
今作篾使还得么进云汝向后自悟去在修云某
甲只如此上座意旨如何进云这个是监院房那
个是典座房修便礼拜天童颂云豁落无依高閒
不羁家邦平帖到人稀些些力量分阶级荡荡身
心绝是非是非绝介立大方无轨辙即此则观之
住三昧而證无生者与本自无生尚隔一尘。】

「离自性即是无生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异性现
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唐云离自性者以无生故密意
而说一切法无自性以刹那不住故见后变易故是名无自性)。」

【通曰一切法空无生说巳何以称离自性相哉大
凡有生相可得即有自性可得今一切法无生即
此无生故说一切法无自性非一向是无也密意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3a 页 X17-0663.png
而说生即不生性即无性以相续流注之体自无
始以来刹那刹那新新不住原无自性可得故刹
那之顷流入他性及他性见时变易前性所谓自
性者将安在乎如金性坚遇火则融流入水性水
性流遇寒则冰流入地性皆无自性可得以一切
皆真如性本自无生故也是名一切性离自性相
临济云道流一刹那间便入华藏世界入毗卢遮
那国土入神通国土入清净国土入法界入秽入
净入凡入圣入饿鬼畜生处处讨觅寻皆不见有
生有死唯有空名幻化空华不劳把捉得失是非
一时放却善乎离自性之谈也。】

「云何无二谓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白黑(唐云如光影如
长短如白黑皆相待立独则不成)大慧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
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因有性故(魏云以异因相故)是名
无二如涅槃生死一切法亦如是(唐云非于生死外有涅槃非于涅槃
外有生死生死涅槃无相违相)。」

【通曰一切法空无生离自性相详如上举何以谓
无二也以对待言则有二以无对待言则无二一
切法无二者即对待中有无对待者在譬之于日
阴则凉晴则热夏则长冬则短昼则白夜则黑皆
相待而立其实日体本无晦明长短黑白也故一
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外有生死非于生死外有涅
槃生死涅槃无相违相以异于因相故以异于因
相之有性故凡有相者必有其性既有其性因有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3b 页 X17-0663.png
其相今涅槃无自性生死无自性如日光影长短
白黑长相现时短性安在白相现时黑性安在即
因相非因相而日体固异于因相也既非因相即
无异相可得云何言二涅槃生死如是推之一切
法亦如是故谓一切法无二也黄檗云十方世界
不出我之一心一切微尘国土不出我之一念若
然说什么内之与外如蜜性甜一切蜜皆然不可
道这个蜜甜馀底苦也何处有与么事所以道虚
空无内外法性自尔虚空无中间法性自尔故众
生即佛佛即众生众生与佛原同一体生死涅槃
有为无为原同一体世间出世间乃至六道四生
山河大地有性无性亦同一体言同者名相亦空
有亦空无亦空尽恒河世界元是一空由黄檗言
惟其空无相故不二实与此段相符。】

「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应当修学尔时世尊欲
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常说空法远离于断常生死如幻梦而彼业不坏
虚空及涅槃灭二亦如是愚夫作妄想诸圣离有无。」

【通曰世尊既广分别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巳
而偈复直显真空远离有无妄想非如外道二乘
等见真所谓无上法门也世尊所说空法既曰无
生空矣又曰无二曰离自性不离诸法以为空也
空而不空是为真空远离于断常二见曷言乎其
远离也凡夫见其常以为有生死而不知生死如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3c 页 X17-0663.png
幻如梦本未尝有也但彼于幻梦中所作善恶之
业熏染识田因果不坏故常在生死是常见之过
也二乘见其断以为有涅槃可得若虚空若涅槃
若择灭三无为法皆是二乘法说空便与实对说
灭便与生对有无相倾终归生死海中彼业亦不
坏也故曰亦如是是断见之过也愚夫无智慧不
能见真性本空远离有无第于有无法中作此妄
想分别是断常邪见生于有无妄想也诸圣得自
觉圣智言语道断心行处绝即有无妄想无自而
生何从而有断常二见乎此真空之法即有无离
有无本自不生本自无二本离自性相应当修学
也有僧辞赵州州曰甚处去曰诸方学佛法去州
竖起拂子曰有佛处不得住无佛处急走过三千
里外逢人不得错举曰与么则不去也州曰摘杨
华摘杨华天童拈云沈空滞迹犯手伤锋俱未是
衲僧去就直须莫入人行市不坐他床拓正不立
玄偏不附物方能把住放行有自由分此诸尊宿
说空法最细大露诸圣离有无消息。】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空无生无
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此云契经)凡所有经
悉说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望心故为分别说
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言说如鹿渴想诳惑群鹿
鹿于彼相计著水性而彼无水如是一切修多罗所
说诸法为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唐云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4a 页 X17-0664.png
非皆显示圣智證处真实之法)是故当依于义莫著言说。」

【通曰世尊巳说偈竟而又叮咛大慧莫著言说谓
自觉圣智由于自悟非言说所及故诸经所说或
言空或言无生或言无二或言离自性相无非因
众生希望菩提为分别显示令发欢喜生精进心
耳非有真实圣智在言说间也如渴鹿逐阳𦦨而
生水想𦦨实非水真实圣智义当在何处故当依
于义而毋徒依于言也僧问药山巳事未明乞和
尚指示山良久曰吾今为汝道一句子亦不难秪
宜汝于言下便见去犹较些子若更入思量却成
吾罪过不如且各合口免相累及观药山如是指
示可谓知法者惧。】

*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
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二译云具)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
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
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
所污一切诸佛之所演说云何世尊同外道说我言
有如来藏耶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离于求那(魏云
不依诸缘)周遍不灭世尊彼说有我佛告大慧我说如来
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大慧有时说空无相无愿如
实际法性法身涅槃离自性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
性涅槃如是等句说如来藏巳如来应供等正觉为
断愚夫畏无我句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如来藏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4b 页 X17-0664.png
门大慧未来现在菩萨摩诃萨不应作我见计著譬
如陶家于一泥聚以人工水木轮绳方便作种种器
如来亦复如是于法无我离一切妄想相以种种智
慧善巧方便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以是因缘故说
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是名说如来藏开引计
我诸外道故说如来藏令离不实我见妄想入三解
脱门境界希望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如
来应供等正觉作如是说如来之藏若不如是则同
外道是故大慧为离外道见故当依无我如来之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人相续阴(魏云人我及于阴)缘与微尘胜自在作心量妄想。」

【通曰大慧因世尊说诸圣离有无远离于外道断
常等见云何诸经说有如来藏常住真我岂不同
于外道所说神我耶诸佛演说如来藏自性清净
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无不周遍不为
阴界所垢不为妄想所污常住不变如大价宝珠
虽为垢衣所缠然而精光不坏为离于所依故外
道亦说神我有常名为作者其常住同也虽在五
阴不依诸缘其不污同也周遍十方体无生灭其
遍历诸趣同也彼所说我与佛何别不知世尊所
云常乐我净以无我为我而彼所云神我以我见
为我也故自不同如来说法原不执一故为著有
见者说空无相无愿三解脱法此空如来藏也为
著无见者说真如实际法性法身真实不虚法此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4c 页 X17-0664.png
不空如来藏也为著亦有亦无见者说涅槃离自
性本自不有不生不灭本自不无为著非有非无
见者说本来寂静原非非有自性涅槃原非非无
最上第一义法此空不空如来藏也如是等句总
说一如来藏法何尝执定说有我也巳为一切愚
夫闻无我句遂生畏怖故说离妄想无所有境界
名如来藏门然曰离妄想离我我所也曰无所有
人法俱空也此如来藏原非有我岂可以我见计
著并论乎何以明其无我也譬如陶家作种种器
或以人工或以水杖或以轮绳方便造作而泥遂
成器然器之成也轮绳不得而与焉水木不得而
与焉人工不得而与焉适以彰其无我也如来说
法亦尔于远离一切分别相无我法中以种种智
慧乃根本实智善巧方便乃后得权智或说如来
藏或说无我种种名字各有差别而中实无我实
不同于外道所说之我所以名如来藏者正欲开
引计著神我诸外道令其远离不实我见入于空
无相无愿三解脱门境界庶几疾得无上菩提以
我见无根故为不实终归生灭若三解脱者谓如
来藏自性清净故云空离一切相十二有支灭故
云无相自无愿求唯为化导众生故故云无愿此
真无上菩提路也故我所说如来藏正以无我而
破外道之我使如来所说如来藏不如是说空无
相无愿三解脱法者即外道等见谓之同可也然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5a 页 X17-0665.png
外道我见未离所依而强曰周遍是为邪见汝等
应当远离欲离外道我见正当依于无我如来之
藏乃可对治而荡除之顾谓如来藏同于外道所
说我何哉世尊重说偈言宣露外道我见正以见
其当离也我见有人我有法我外道著人我见二
乘著法我见此但以人我明之五阴和合成人色
受想阴易知唯行阴相续流注外缘六识而造乎
业内缘八识而栖乎冥外道以为神我也神我即
是胜性以此为作者固是妄想又谓微尘积之而
生大地谓大自在天生起世界为能作者不知彼
所云作者犹有待非能作也是为异因总属心量
中之妄想而巳妄想计度如此即现前阴界等法
未之能空是名著人我见是我见犹粗若二乘并
五阴三界而空之名著法我见尚不敢望如来藏
实际况外道可比而同乎故能察妄想之起灭总
不出于如来藏海即妄想即心量诸佛之所演说
常住真我如是讵可轻谈乎哉有客来谒长沙沙
召尚书其人应诺沙曰不是尚书本命分明用标
指月其人曰不可离却即今秪对别有第二主人
却落在精魂窟里沙曰唤尚书作至尊得么更与
重重点破其人曰恁么总不秪对时莫是弟子主
人否却又落在无事界里州曰非但秪对与不秪
对时无始劫来是个生死根本果然逃明眼人不
过沙有偈曰学道之人不识真秪为从来认识神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5b 页 X17-0665.png
无始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此可为外道
定评矣今养生家往往引此證彼岂以彼所谓本
来人者与如来同耶一笑。】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观未来众生复请世尊惟愿
为说修行无间如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者大方便佛
告大慧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方便云
何谓四谓善分别自心现观外性非性离生住灭见
得自觉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
行者大方便云何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谓如
是观三界唯心分齐离我我所无动摇离去来无始
虚伪习气所熏三界种种色行系缚身财建立妄想
随入现是名菩萨摩诃萨善分别自心现。」

【通曰大慧因佛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
显明无间之理无间云者无丝毫间隔即最上第
一义心也理虽显明要因行得如何修行得證无
上菩提与无间相应如诸大菩萨修行大方便法
门佛说方便成就约有四法一者善分别自心现
二者善观外性非性三者善离生住灭见四者得
自觉圣智善乐谓之善者有妙悟存乎其间非寻
常观行可比而自觉圣智乐亦云善乐非耽玩寂
灭者伦也初何以善分别自心现谓观三界唯心
悟知唯心分齐远离遍计依他二执證圆成实性
内离根身之我外离器界之我所本无动摇三界
何自而起本离去来三界何有生灭但是一心故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5c 页 X17-0665.png
曰唯心然不免有我我所动摇去来之相者为无
始虚伪习气所熏故现有三界种种色行诸阴等
系缚于内而示有我相身财建立于外而示有我
所相曰色曰行而受想在其中然相分见分皆由
八识生起世界中六道妄想分别随入见相二分
而现有动摇去来之相是三界种种皆由妄想所
现妄本无根其实未尝有也妄既不生即妄即真
何往而非自心所现此之谓善分别自心现也南
泉因陆亘夫云肇法师也甚奇特解道天地同根
万物一体泉指庭前牡丹云大夫时人见此一株
华如梦相似天童颂曰照彻离微造化根纷纷出
没见其门游神劫外问何有著眼身前知妙存虎
啸萧萧岩吹作龙吟再再洞云昏南泉点破时人
梦要识堂堂补处尊古德云是处是慈氏无门无
善财须知是见得方善分别自心现。】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谓焰梦等一切性
无始虚伪妄想习因观一切性自性菩萨摩诃萨作
如是善观外性非性(唐云如是观察一切法时是即专求自證圣智)是名菩
萨摩诃萨善观外性非性。」

【通曰外道观外性非性谓有巳还无自性亦灭是
为断见菩萨观外性非性谓妄想无根而自證圣
智一切性自性本自不灭是为善观所以异于外
道也一切外法如阳焰如梦幻等本非性也由无
始来虚伪习气所熏执著种种妄想以为其因故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6a 页 X17-0666.png
执𦦨为水执梦为真其实一切法皆无自性本自
不生如是观察即是专求自證圣智名性自性即
善观察一切外法名性非性但灭妄想不灭观智
但无习气种子不无自性是名善观外性非性长
沙岑上堂我若一向举扬宗教法堂里须草深一
丈事不获巳向汝诸人道尽十方世界是沙门眼
尽十方世界是沙门全身尽十方世界是自巳光
明尽十方世界在自巳光明里尽十方世界无一
人不是自巳我常向汝诸人道三世诸佛法界众
生是摩诃般若光光未发时汝等诸人向甚么处
委悉光未发时尚无佛无众生消息何处得山河
国土来如长沙言即能自證圣智即能善观外性
非性。】

「云何菩萨摩诃萨善离生住灭见谓如幻梦一切性
自他俱性不生随入自心分齐故见外性非性见识
不生及缘不积聚见妄想缘生于三界内外一切法
不可得见离自性生见悉灭知如幻等诸法自性得
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巳离生住灭见是名菩萨摩
诃萨善分别离生住灭见。」

【通曰善分别自心现者见其生善观外性非性者
见见灭似未离生住灭见兹善离生住灭见者何
以离之哉谓观一切法如幻如梦无自性无他性
无俱性性本不生即得随入自心无生境界了知
自心分齐归无所得故自离也既明自心分齐见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6b 页 X17-0666.png
外性非性非他生也见诸识不生非自生也见外
缘不积聚非和合共生也见妄想缘起三界非无
因生也于三界内外根身器界一切诸法俱不可
得本自无生作此见者名为见性然此见尚存犹
未离也进之见犹离见无自性可得虽离自性然
生此见者尚存犹未拔其根也进之俱生无明生
见悉灭了无影响踪迹能所俱泯證于无生非谓
离一切法而别有无生法忍也即此如幻等诸法
自性中知其不可得而證无生法忍名得初地然
得无生法非难得无生法忍为难既得忍巳入乎
大定故善分别离生住灭见非著意离之而生住
灭见自不生故曰善离沩山问仰山生住异灭汝
作么生会仰曰一念起时不见有生住异灭师曰
子何得遣法仰曰和尚适来问甚么师曰生住异
灭仰曰却唤作遣法据沩仰父子遣法之意也无
但唤作遣法耳是真善分别离生住灭见。】

「云何菩萨摩诃萨得自觉圣智善乐谓得无生法忍
住第八菩萨地得离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
得意生身世尊意生身者何因缘佛告大慧意生身
者譬如意去迅疾无碍故名意生譬如意去石壁无
碍于彼异方无量由延(此云四十里)因先所见意念不忘
自心流注不绝于身无障碍生大慧如是意生身得
一时俱菩萨摩诃萨意生身如幻三昧力自在神通
妙相庄严圣种类身一时俱生犹如意生无有障碍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6c 页 X17-0666.png
随所意念本愿境界为成就众生得自觉圣智善乐
(唐云譬如心意于百千由旬之外忆先所见种种诸物念念相续疾诣于彼非是其身及山河石壁所能为碍
意生身者亦复如是如幻三昧力通自在诸相庄严忆本成就众生愿故犹如意去生于一切诸圣众中)如
是菩萨摩诃萨得无生法忍住第八地菩萨转舍心
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相身及得意生身得自觉
圣智善乐是名菩萨摩诃萨成就四法得修行者大
方便当如是学。」

【通曰初善分别自心现未离乎心次善观外性非
性专求一切性自性未离乎法既善离生住灭见
得无生法忍生灭灭巳寂灭为乐故云得自觉圣
智善乐岂其一向耽寂如声闻等谓其得无生法
忍祛第八菩萨地虽證三昧乐而不住著五法三
自性俱离八识二无我俱遣说法度生随意所往
故名得意生身以何因缘名意生身譬如心意忆
先所见于彼异方无量由旬之外念念相续疾诣
于彼身不为碍石壁不为碍意且如是而况意生
得身如幻三昧力者乎得自在神通力者乎其能
一时俱生更有速于意也或现妙相庄严诸圣围
绕犹如意去生于一切诸圣众中俱生无有障碍
究其本愿无非欲成就众生各悟自性各得自觉
圣智善乐故能现十界身去住无碍也现十界身
说法度生庄严佛土承事诸佛作大佛事乃九地
以上事而住八地者何以遽能之盖由转识成智
舍心意意识五法自三性得二无我相身巳證无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7a 页 X17-0667.png
生法忍住三昧乐此名第八地分齐今复转其舍
而进乎无舍并其舍而忘之是转智向悲而得意
生身盖由八地而趋乎九地得自觉圣智善乐而
能善用之以度生也是名大菩萨成就四法得修
行者大方便向所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
相至是一一获證无间之理疾得无上正等正觉
汝等可不如是而学哉又细分之善分别自心现
是三界唯心證一切法无二乃弥勒菩萨修行大
方便门也善观外性非性是證一切法空乃虚空
藏菩萨修行大方便门也善离生住灭见是风动
无依證一切法离自性相乃琉璃光法王子修行
大方便门也得自觉圣智善乐是普门应现證一
切法无生乃观世音菩萨修行大方便门也是名
修行者大方便乃大乘法岂少品可及哉真净和
尚示众云是日巳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亦何
乐唯二乘禅定寂灭为乐是为真乐学般若菩萨
法喜禅悦为乐是为真乐三世诸佛慈悲喜舍四
无量心为乐是为真乐石霜普会云休去歇去冷
湫湫地去是为二乘寂灭之乐云门云一切智通
无障碍拈起扇子云释迦老子来也是为法喜禅
悦之乐德山棒临济喝是三世诸佛慈悲喜舍之
乐除此三种乐外不为乐也且道归宗一众在三
种内三种外良久云今日庄主设饡饭俵䞋钱参
退僧堂内普请吃茶去喝一喝会得真净意旨斯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7b 页 X17-0667.png
名得自觉圣智善乐不然啼哭有日在。】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
法缘因之相以觉缘因相故我及诸菩萨离一切性
有无妄见无妄想见渐次俱生(唐云离有无见不妄执诸法渐生顿生)

佛告大慧一切法二种缘相谓外及内外缘者谓泥
团柱轮绳水水人工诸方便缘有瓶生如泥瓶缕氎
草席种芽酥酪等方便缘生亦复如是是名外缘前
后转生云何因缘谓无明爱业等法得缘名从彼生
阴界入法得缘所起名彼无差别而愚夫妄想是名
内缘法。」

【通曰大慧领善观外性非性谓一切性无始虚伪
妄想习气为因未详其因之相为何似又领善离
生住灭见谓见外性非性见识不生见缘不积聚
见妄想缘生未详其缘之相为何似故欲觉知缘
因之相离一切性有无妄见即上所云见离自性
也无妄想见执著诸法渐生顿生即上所云生见
悉灭也世尊先举二种缘相语之谓外器界及内
根身外缘喻如泥瓶虽有泥团必假轮绳水木人
工为缘而后瓶成泥瓶如是则一切缕缘而成氎
草缘而成席种缘而成芽酥缘而成酪亦复如是
前因后果展转相生所谓诸法从缘生者此也泥
团原无瓶性但以诸方便缘而生必待缘生缘即
未尝生也内缘即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以至爱
取结生死业而有缘之名从彼生起名色受识等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7c 页 X17-0667.png
而有阴界入诸法皆相缘而起得缘所起之名虽
有次序了无差别从相分起者则曰色曰六入从
见分起者则曰识曰爱业等总一八识境界原无
差别而愚夫不知自心所现妄生分别聚缘内摇
种种贪著是名内缘内缘是妄妄本无根但无能
取之心自无所取之境固知缘生如幻也报恩明
禅师常举雪峰塔铭问诸老宿夫从缘有者始终
而成坏非从缘有者历劫而长坚坚之与坏即且
置雪峰今日在甚么处法眼别云秪今是成是坏
法眼明得三界唯心故不作二见。】

「大慧彼因者有六种谓当有因相续因相因作因显
示因待因当有因者作因巳内外法生(唐云谓内外法作因生果)
相续因者作攀缘巳内外法生阴种子等相因者作
无间相相续生(唐云作无间相生相续果)作因者作增上事如转
轮王(唐云谓作增上事而生于果)显示因者妄想事生巳相现作
所作如灯照色等(唐云谓分别生能显境相如灯照物)待因者灭时作
相续断不妄想性生(魏云于灭时不见虚妄生法相续事断绝故)。」

【通曰上二种缘相一者发明缘不积聚谓外缘由
方便转生无和合性二者发明妄想缘生谓内缘
由无明生起本自无根今语以六种因相即发明
无始虚伪妄想习气为因总不离诸识展转因也
一者当有因即是亲因谓八识无始以来能为一
切作因内而见分诸法外而相分诸法由之作因
生果不可思议当下为因故曰当有因二者相续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8a 页 X17-0668.png
因即是相续识内依八识外缘六识攀缘外境巳
由是内外法生果阴种子等以现行熏种子复以
种子熏现行而染净果蕴于是乎生连环不断故
曰相续因三者相因即是等无间缘作无间相生
相续果相续中间有无间之相巳离于因未至于
果惟其无间所以相续谓其在因果中间有相可
得故曰相因四者作因即是增上缘谓作增上事
而生于果如转轮王身證轮王是为本因而飞轮
七宝从空而至是增上因境不能生果必假心为
增上故轮王能作胜因以心是境之增上缘也故
曰作因惟六识为能作也五者显了因谓前五识
妄想分别生巳能显现境相如灯照物妄想属能
作相现属所作以前境论色属所照属能以分别
论照属所灯属能故五识与八识俱如照不离灯
但有照了未入分别故曰显示因也六者待因谓
生灭相待生巳而灭灭巳而生相待为用前五六
七识俱生时作相续生指善恶二性而言此五六
七识俱灭时作相续断指无记性而言故曰不妄
想性生不妄想即无记也前者妄想相续至此暂
时而断断以待乎续灭以待乎生有生有灭非得
真不生灭性也此六者展转相因生起内外等法
如梦如幻愚夫执为实有皆由不明无始虚伪习
气藏于八识田中有如种子故曰妄想习气为因
也僧问黄檗学人不会和尚如何指示檗云我无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8b 页 X17-0668.png
一物从来不曾将一物与人你无始以来秪为被
人指示觅契觅会此可不是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你但一念不受即是无受身一念不想即是无想
身决定不迁流造作即是无行身莫思量卜度分
别即是无识身你如今才起一念即如十二因缘
无明缘行亦因亦果乃至老死亦因亦果故善财
童子一百一十处求善知识秪向十二因缘中求
最后见弥勒弥勒却指见文殊文殊者即汝本地
无明若心心别异向外求善知识者一念才生即
灭才灭又生所以汝等比丘亦生亦老亦病亦死
酬因答果巳来即五聚之生灭五聚者五阴也一
念不起即十八界空即身便是菩提华果即心便
是灵智亦云灵台若有所住著即身为死尸亦云
守死尸鬼由黄檗之言味之则无始虚伪习气皆
始于一念一心不生万法无咎又何因缘之有。】

「大慧彼自妄想相愚夫不渐次生不俱生(唐云此是愚夫自所
分别非渐次生亦非顿生)所以者何若复俱生者作所作无分别
不得因相故若渐次生者不得相我故渐次生不生
如不生子无父名(魏云若一切法一时生者因果不可差别以不见因果身相故若次
第生者未得身相不得言次第生如未有子云何名父)大慧渐次生相续方便
不然但妄想耳因攀缘次第增上缘等生所生故大
慧渐次生不生妄想自性计著相故(魏云愚痴凡夫自心观察次第
相续不相应故作如是言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等能生诸法大慧如是次第诸法不生虚妄分别取法体
相唐云诸计度人言以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等所生能生互相系属次第生者理不得成皆是妄情执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8c 页 X17-0668.png
著相故)渐次俱不生自心现受用故自相共相外性非
性大慧渐次俱不生除自心现不觉妄想故相生是
故因缘作事方便相当离渐次俱见(唐云渐次与顿皆悉不生但自
心现身资等故外自共相皆无性故唯除识起自分别见大慧是故应离因缘所作和合相中顿渐生见)。」

【通曰论缘相乃方便缘生论因相乃展转因生缘
曰方便即缘无自性因曰展转即因无自性无性
即本无生又何渐生顿生之有彼凡愚等自生分
别本非渐生而妄想执为渐相本非顿生而妄想
执为顿相若果顿生者因果一时俱生谁为能作
谁为所作不得因果身相差别故故知非顿生也
若果渐生者先有因然后有果既不得果相何以
言因生如未有子云何名父既得其子即有父名
因果一时具足故知非渐生也渐次生本不生诸
计度人说有相续方便缘生实与诸法自体不相
应故理不得成故曰不然但是愚夫妄想分别耳
彼作如是言曰因缘谓自心亲因能生起者曰攀
缘谓心取外尘等即所缘缘也曰次第缘谓内外
法更互转生相续无间即等无间缘也曰增上缘
谓境外有境果外有果于亲因缘若增而上也以
是诸缘能生诸法是诸缘为能生诸法为所生故
以为有次第渐生也其实渐次生本不生皆是妄
想自性计著取法体相为有次第方便设使一念
不生缘从何起既无能生焉有所生故彼谓由诸
缘者实不然也渐生既不成而顿生可知巳故云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9a 页 X17-0669.png
渐次俱不生然则目前种种根身器界诸受用处
何自而有盖一切法唯心所现乃是八识所现见
分相分身资受用如镜现像原无自性故诸蕴等
各具一体而为自相诸蕴等和合成人而为共相
皆外境也外性非性本自不生所以渐生顿生悉
不生也非是一向不生同于断灭除自心所现无
分别见生即不生本无相也惟无明不觉妄生分
别即有次第相生是因缘作事方便之相但由自
妄想生故于和合相中而作渐生见者非也于和
合相中而作顿生见者亦非也彼于非性中而执
有自性是为妄见故应远离若见离自性者见性
尚不可得妄从何立若生见悉灭者生处尚不可
得见从何起汝等菩萨能善是缘因之相当得无
生法忍神会问六祖曰先顿而后渐先渐而后顿
不悟顿渐人心里常迷闷祖曰听法顿中渐悟法
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證果渐中顿顿渐是常因悟
中不迷闷荷泽他日有云见清净体于诸三昧八
万四千诸波罗蜜门皆于见上一时起用若当真
如相应之时万化寂灭此时更无所见三昧诸波
罗蜜门亦一时空寂更无所得此数语却于生见
悉灭相应荷泽未为不悟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都无生亦无因缘灭于彼生灭中而起因缘想
非遮灭复生相续因缘起非为断凡愚痴惑妄想缘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9b 页 X17-0669.png
(唐云一切法无生亦复无有灭于彼诸缘中分别生灭相非遮诸缘会如是灭复生但止于凡愚妄情之所有)
有无缘起法是悉无有生习气所迷转从是三有现
真实无生缘亦复无有灭观一切有为犹如虚空华
摄受及所摄舍离惑乱见非巳生当生亦复无因缘
一切无所有斯皆无言说。」

【通曰长行但破缘因相及渐次俱生见至自心现
受用本无生灭尚未及详也故说偈以显示之谓
一切内外法本无因缘生亦无因缘灭本无渐顿
生亦无渐顿灭于彼诸缘中分别生灭相谓彼诸
缘想皆是生灭法巳灭而复生相续因缘起我谓
非因缘非遮诸缘会缘者自生灭不缘无生灭凡
愚著缘想不了无生义我说无因缘但为除彼惑
且有无诸法虽各从缘起缘起本无生当下归寂
静我既无分别何处有三界惟虚妄习气积迷展
转因谓有欲有色及有无色界有无递相倾生灭
从中现若悟真实际清净无纤尘本来既不生亦
复无有灭观自心所现一切有为法如华生虚空
虚空何曾著唯是捏目生是名惑乱见捏为能取
根华为所取尘本无而谓有故名为惑乱诚能舍
是见远离妄分别非是华巳生亦不当来生非缘
虚空出亦非因目有本自无因缘华从何处生秪
凭妄想见其实无所有了达无所有一切都无生
本既无生缘安得有名字故知诸缘想但有诸言
说分别虚空华无有真实义神会问六祖曰将生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69c 页 X17-0669.png
灭却灭将灭灭却生不了生灭义我见似聋盲祖
曰将生灭却灭令人不执性将灭灭却生令人心
离境未即离二边自除生灭病又史山人问圭峰
禅师曰云何佛化所生吾如彼生佛既无生生是
何义若言心生法生心灭法灭何以得无生法忍
耶答曰既云如化化即是空空即无生何诘生义
生灭灭巳寂灭为真忍可此法无生名曰无生法
忍合二说观之而缘起无生之义粲然备矣。】

(唐云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言
说妄想相心经世尊我及馀菩萨摩诃萨若善知言
说妄想相心经(二译云心法门)则能通达言说所说二种义
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言说所说二种趣净
一切众生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四种
言说妄想相谓相言说梦言说过妄想计著言说无
始妄想言说相言说者从自妄想色相计著生梦言
说者先所经境界随忆念生从觉巳境界无性生(唐云
谓梦先所经境界觉巳忆念依不实境生)过妄想计著言说者先怨所作
业随忆念生无始妄想言说者无始虚伪计著过自
种习气生(唐云以无始戏论妄执习气生)是名四种言说妄想相。」

【通曰大慧因世尊说一切无所有斯皆是言说言
说依著因缘生灭而起固为妄想然最上第一义
由言说而显则言说妄想亦自有心法门在故善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0a 页 X17-0670.png
通达言说而其说通即善通达所说第一义而其
宗通宗通及说通疾證无上菩提不离言说所说
二种之趣即以其趣净治众生令诸众生当依于
义莫著言说即于二义中得清净解也佛谓言说
之所以名妄想者依识生故五六七八识不出一
心故曰妄想相心经大约四种一有相言说谓前
五识分别一切色相而言说生焉是对境而说故
属前五二者梦言说谓六识忆念过去境界而言
说生焉如梦先所经境界既巳醒觉乃从而追忆
言说依不实境生故曰无性三者过妄想计著言
说谓七识为染净依先所计著或恩或怨及所作
善恶业随忆念所到传送而出六识忆念但于境
上历历分明七识忆念便自系属怨业中流出故
谓之过四者无始妄想言说谓八识含藏虚伪不
实有无戏论习气种子于中妄执不舍忽然而出
盖自无始以来种此妄根故生此言说妄想之相
是四种言说依八七六五因缘展转而生故谓之
妄也临济云如山僧今日用处真正成坏玩弄神
变入一切境随处无事境不能换但有来求者我
即便出看渠渠不识我我便著数般衣学人生解
一向入我言句苦哉瞎秃子无眼人把我著底衣
认青黄赤白我脱却入清净境中学人一见便生
忻欲我又脱却学人失心忙然狂走言我无衣我
即向渠道你识我著衣底人否忽尔回头认我了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0b 页 X17-0670.png
也大德你莫认衣衣不能动人能著衣有个清净
衣有个无生衣菩提衣涅槃衣有祖衣有佛衣大
德但有声名文句皆悉是衣变从脐轮气海中鼓
激牙齿敲磕成其句义明知是幻化大德外发声
语业内表心所法以思有念皆悉是衣你秪么认
他著底衣为寔解纵经尘劫秪是衣通三界循环
轮回生死不如无事相逢不相识共语不知名若
济此等言说真善通达言说所说二种趣足净治
一切众生妄见矣。】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以此义劝请世尊惟愿更
说言说妄想所现境界世尊何处何故云何何因众
生妄想言说生(魏云惟愿为我重说四种虚妄执著言语之相众生言语何处出云何出
何因出)佛告大慧头胸喉鼻唇舌龂齿和合出音声。」

【通曰四种言说从五六七八识而生是妄因也更
问所缘境界从何处出何故而出云何而出何故
云何只是一和合义故魏译略更问何因而出因
即上四种妄想为因故佛不答止以其处与和合
之故答之牙齿喉舌唇五音所自出而又益之以
头胸鼻者头其总会处胸其气所出鼻亦有音鼻
塞则音不成此八者音声所出之处和合中气鼓
激成音此言说所出之故也若佛说法有六十四
种梵音岂以八种为缘乎故知所缘亦妄也沩山
五峰云岩同侍立百丈百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
吻作么生道沩山云却请和尚道百丈云不辞向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0c 页 X17-0670.png
汝道恐巳后丧我儿孙雪窦颂云却请和尚道虎
头生角出荒草十洲春尽华凋残珊瑚树林日杲
杲百丈复问五峰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五峰
云和尚也须并却百丈云无人处斫额望汝雪窦
颂云和尚也并却龙蛇阵上看谋略令人长忆李
将军万里天边飞一鹗百丈又问云岩并却咽喉
唇吻作么生道岩云和尚有也未丈云丧我儿孙
云窦颂云和尚有也未金毛狮子不踞地两两三
三旧路行大雄山下空弹指此等语句不即言说
不离言说要明所说义玄哉微哉。】

「大慧白佛言世尊言说妄想为异为不异佛告大慧
言说妄想非异非不异所以者何谓彼因生相故大
慧若言说妄想异者妄想不应是因若不异者语不
显义而有显示是故非异非不异。」

【通曰妄想由五六七八识生是言说因也言说由
喉唇齿舌等和合而出是言说相也相非因不生
故知非异非不异也若异者言说当自有因不必
妄想为因今妄想与言说如根苗然本非异也若
不异者语即是想想即是语何能显示所说之义
然而语能显义语固是能义固是所能所历然何
得不异为异为不异者局于迹也非异非不异者
超乎迹之表也是亦不思议境界讵可以妄想卜
度之哉僧问黄连和尚如何是声前一句连云声
前无句声后问将来投子颂云空劫前时旷路閒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1a 页 X17-0671.png
声前无句信人难欲穷沧浪白云曲且看石人露
半颜又僧问崇福志和尚如何是宽廓之言志云
无舌人道得投子颂云宽廓言时不犯舌清风高
韵碧云斜石人贪话西峰事不觉东岩起雾遮由
前说似异却未尝异由后说似不异却未尝不异
于此信入即善第一义宗趣。】

「大慧复白佛言世尊为言说即是第一义为所说者
是第一义佛告大慧非言说是第一义亦非所说是
第一义所以者何谓第一义圣乐言说所入是第一
义非言说是第一义(唐云何以故以第一义是圣乐处因言而入非即是言)
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是故言
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言语者生灭动摇展转因缘
起若展转因缘起者彼不显示第一义大慧自他相
无性故言说相不显示第一义(唐云第一义者无自他相言语有相不能
显示)复次大慧随入自心现量故种种相外性非性言
说妄想不显示第一义(唐云第一义者但唯自心种种外相悉皆无有言语分别
不能显示)是故大慧当离言说诸妄想相。」

【通曰大慧闻彼因生相故既非异矣说能显义故
又非不异矣非异将无言说即第一义乎非不异
将无所说是第一义乎是以第一义不离能所问
也佛言一异俱非正是离四句绝百非处于此悟
得方明第一义趣岂可以言说即第一义又岂可
以所说是第一义曷言乎言说非第一义也以第
一义是圣智善乐处但因言入非即是言如以手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1b 页 X17-0671.png
指月岂可以指当月故谓非言说是第一义也曷
言乎所说非第一义也以第一义是圣智自觉所
得但可自悟不可言宣非妄想觉境界所到由言
说以妄想为因觉想有心而无心之体非彼所缘
故不能显示第一义是所说者非第一义也所说
何以不显示第一义将不与前所云语能显义者
相背驰乎良以彼言语妄想分别有生灭有动摇
不出五六七八识念念不住展转因缘而起第一
义者不生不灭本无动摇不属因缘和合而有纯
一真如境界岂彼妄想觉所能显示耶是识不能
显智一也若谓第一义有境界可得犹有相在尚
可说也今一真不变之自相及一真随缘之他相
实无自性既无其性即无相可得岂言说有相者
所能显示耶是相不能显无相二也若谓一向无
有即同断灭犹有无相在亦可说也今圣智自觉
所得随入自心现量虽现有种种外相如幻人作
幻事求其自性悉无所有是自心现量不但无妄
可得亦无真可得言说妄想强为分别岂能分别
于无分别者此妄不能显真三也由此三端观之
足知非所说是第一义矣第一义者非言说非所
说本自离言语相汝等菩萨欲得无上菩提当离
言说诸妄想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真得第一
义趣足净治一切众生矣大阳明安禅师上堂云
嵯峨万仞鸟道难通剑刃轻冰谁当践履宗乘妙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1c 页 X17-0671.png
句语路难陈不二法门净名杜口所以达磨西来
九年面壁始遇知音大阳今日也太无端珍重丹
霞颂云不挂唇皮一句奇少林冷坐最慈悲须知
此道非传受立雪神光巳强为若向上一路可以
言宣者即落二落三不得名第一义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佛无自性亦复无言说甚深空空义愚夫不能了
一切性自性言说法如影自觉智智子实际我所说
(唐云诸法无自性亦复无言说不见空空义愚夫故流转一切法无性离言说分别诸有如梦化非生死涅槃
如王及长者为令诸子喜先赐相似物后赐真实者我今亦复然先说相似法后乃为共演自證实际法)。」

【通曰此偈宋译似约而所该者博所云甚深空空
义即上文三不显义生灭动摇不显空也自他相
无性空空也随入自心现量甚深空空也而唐译
反略至一切法无性离言说分别似重首二句不
如一切性自性言说法如影与金刚经一切有为
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同旨此
不拨相而见无相即甚深空空义也若以此法骤
而语愚夫必不能了反生不信故权立三乘髻珠
等喻如王及长者方便接引皆相似法也非实际
也故以言说所说显第一义者先说相似法也今
谓言说所说非第一义者乃自證实际法也所以
言说法如影非我所说自觉圣智所得实际理地
我今所说其实说无所说所谓我法妙难思也唐
译非生死涅槃因人畏生死而示以涅槃如化城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2a 页 X17-0672.png
之喻二乘人巳超生死见有涅槃可乐遂以涅槃
为第一义谛不复求进不知第一义谛中非生死
非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此诸法寂灭相
但可自證非言说所及故惟自觉圣智子可与语
此临济到凤林林问有事相借问得么济云何得
剜肉作疮林云海月澄无影游鱼独自迷济云海
月既无影游鱼何得迷林云观风看浪起玩水野
帆飘济云孤轮独照江山静长啸一声天地秋林
云任将三寸辉天地一句临机试道看济云路逢
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凤林便休济乃有
颂大道绝同任向西东石火莫及电光罔通沩山
问仰山石火莫及电光罔通从上诸圣将什么为
人仰云和尚意作么生沩云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仰云不然沩云子又作么生仰云官不容针私通
车马明此等机缘足知自證实际法本不可说而
亦未尝不说终日说实未尝说是甚深法门。】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离
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一切外道所不
行自觉圣智所行离妄想自相共相入于第一真实
之义诸地相续渐次上上增进清净之相随入如来
地相无开发本愿譬如众色摩尼境界无边相行(唐云
以无功用本愿力故如如意宝普现一切无边境界)自心现趣部分之相一切
诸法(唐云一切诸法皆是自心所现差别)我及馀菩萨摩诃萨离如是
等妄想自性自共相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2b 页 X17-0672.png
令一切众生安乐具足充满。」

【通曰大慧因上文言说妄想非异非不异及言说
所入是第一义故问离一异有无常无常四句一
切外道所不行而自觉圣智所行者第一真实之
义何由而入既入于真实乾慧地由此十地相续
渐次增进入于等妙觉如来地以无功用本愿力
故应物现形广度众生譬如摩尼宝珠普现众色
无量无边修行境界悉现其中一切诸法皆是自
心所现差别部分如镜现像本自非有离诸妄想
自性及阴界入自共等相见巳速證无上菩提为
令一切众生俱获安乐具足充满不复入于外道
邪见临济示众云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
夺人有时人境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时有僧问
如何是夺人不夺境济云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孙
垂白发如丝云如何是夺境不夺人济云王令巳
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云如何是人境两俱
夺济云并汾绝信独处一方云如何是人境俱不
夺济云王登宝殿野老讴歌此临济四料拣无非
欲众生安乐处唯自觉圣智者妙解其义。】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能问我如是之义多所安乐
多所饶益哀悯一切诸天世人佛告大慧谛听谛听
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
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不知心量愚痴凡夫取内外
性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自性习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2c 页 X17-0672.png
因计著妄想(魏云凡夫不能觉知惟自心见执著外种种法相以为实有是故虚妄分别)。」

【通曰知心量者外性非性一切皆自心所现本无
自性一异有无之论从何而起惟不知心量所现
妄生分别取八识所现见分为内性取八识所现
相分为外性从此二性生起有无一异断常等见
若有自性可依此见种种不同皆由多生习气为
因含藏八识田中计著不舍故成妄想见耳入大
乘论云迦毗罗有计一过谓作与作者一相与相
者一如是等名为计一沤楼僧祛计异迦楼鸠驮
计亦一亦异若提子计非一非异又大论云若不
得般若方便入阿毗昙即堕有中入空即堕无中
入昆勒堕亦有亦无中中论云执非有非无名愚
痴论故学摩诃衍四门不得般若意即堕四谤有
是增益谤无是损减谤亦有亦无相违谤非有非
无戏论谤由此四句叠成百非总不出断常二见
黄檗云等閒无事莫漫用心不用求真惟须息见
所以内见外见俱错佛道魔道俱恶所以文殊暂
起二见贬向二铁围山文殊即实智普贤即权智
权实相对治究竟亦无权实唯是一心心且不佛
不众生无有异见才有佛见便作众生见有见无
见常见断见便成二铁围山被见障故祖师直指
一切众生本心本体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不属渐
次不是明暗不是明故无明不是暗故无暗所以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入我此宗门切须在意如此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3a 页 X17-0673.png
见得名之为法见法故名之为佛佛法俱无名之
为僧唤作无为僧亦名一体三宝若黄檗可谓知
心量者不但无四句可离亦且无圣智可得足该
此篇宗眼。】

「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𦦨而作水想迷乱驰趣
不知非水如是愚夫无始虚伪妄想所熏习三毒烧
心乐色境界见生住灭取内外性堕于一异俱不俱
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妄见摄受。」

【通曰上言习因计著妄想种种不齐非可一端而
尽须假譬喻以明之前大慧问何因如幻梦及犍
闼婆城世间热时𦦨及与水月光此乃详答总不
出五阴八识窠臼其最粗者贪嗔痴三毒烧心乐
求种种诸色境界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执取根身
器界内外诸法以为实有是心逐于境妄见摄取
乃无始虚伪妄想所熏习气如渴鹿逐春时阳𦦨
不知其非水也不曰依四句而曰堕不曰四句见
而曰想此渴爱所逼终从沦堕乃外道最下种也
僧问药山平田浅草尘鹿成群如何射得尘中尘
山云看箭僧放身便倒山云侍者拖出这死汉僧
便走山云弄泥团汉有什么限雪窦拈云三步须
活五步须死颂曰尘中尘君看取下一箭走三步
五步若活成群趁虎正眼从来付猎人雪窦高声
云看箭此则公案原发明向上事不妨以鹿为喻
鹿若知𦦨非水即可成群趁虎矣。】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3b 页 X17-0673.png

「如犍闼婆城(此云寻香所居)凡愚无智而起城想无始习气
计著相现彼非有城非无城如是外道无始虚伪习
气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不能了知自心现量。」

【通曰乐色境界有著世间欲者渴鹿逐𦦨是也有
著色界欲者犍闼婆城是也犍闼婆乃帝释乐神
彼于空中现有城郭如蜃楼相似彼原非城却现
有城彼原非色却现有色一切皆唯心所现原无
自性本不生也只为愚痴外道因无始来虚妄分
别城相种子习气所熏现有城相妄想计著但于
相上建立一异有无断常四句不知自心现量本
自无相相既本无四句从何而立此前五识所对
相境无始以来妄熏习故故于非可乐中妄生贪
著也世尊因乾闼婆王献乐其时山川大地尽作
琴声迦叶起作舞王问迦叶岂不是阿罗汉诸漏
巳尽何更有馀习佛曰实无馀习莫谤法也王又
抚琴三遍迦叶亦三度作舞王曰迦叶作舞岂不
是佛曰实不曾作舞王曰世尊何得妄语佛曰不
妄语汝抚琴山河大地木石尽作琴声岂不是王
曰是佛曰迦叶亦复如是所以实不曾作舞王乃
信受古德颂曰轻轻拨动一条弦振动三千与大
千赖有饮光知此意肯将罗袖惹春烟又玄沙问
僧乾闼婆城汝作么生会僧曰如梦如幻法眼别
敲物示之若于此透入方可云了知自心现量。】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3c 页 X17-0673.png

「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山河浴池
种种庄严自身入中觉巳忆念大慧于意云何如是
士夫于前所梦忆念不舍为黠慧不大慧白佛言不
也世尊佛告大慧如是凡夫恶见所噬外道智慧不
知如梦自心现性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
常无常见。」

【通曰前五识但能对尘而现唯第六识能缘过去
五尘故以忆念梦中所见为喻梦中所见原非实
事而觉时忆念不舍诚为愚痴彼外道反以种种
计著妄想分别谓是智慧岂不是恶见所噬良由
不知一切境界如梦所现梦非别有乃自心所现
如是现时莫非真性将以为无然男女象马等物
未尝不有将以为有然梦中之物取之不得既不
可取本自无生既本不生忆之何为外道恶见依
六识建立一异有无断常四句以为智慧真所谓
梦想者也张无垢语大慧曰某每于梦中必诵语
孟何如慧举圆觉曰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
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无垢曰非老师莫闻此论
也无垢梦中似习气未除大慧指出大圆镜智不
妨习气出没其间可谓彻尽自心现量者矣。】

「譬如画象不高不下而彼凡愚作高下想如是未来
外道恶见习气充满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
无常无常见自坏坏他馀(唐作于)离有无无生之论亦
说言无谤因果见拔善根本坏清净因胜求者当远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4a 页 X17-0674.png
离去作如是说(魏云欲求胜法当远离说如是法人)彼堕自他俱见有
无妄想巳堕建立诽谤以是恶见当堕地狱。」

【通曰于七识生则见其有于七识灭则见其无此
凡愚见也不知七识生灭原无形迹能转七识即
平等性智生死涅槃一切平等譬如画象不高不
下而彼凡愚作高下想谓一切诸有还归于无妄
想横计作差别见前忆念梦境执之为有是堕建
立常见此一切坏灭执之为无是堕诽谤断见此
断灭恶见于未来世依诸外道熏习增长自无想
天至非非想处皆堕此见故曰习气充满虽以一
异有无四句立论但见其无破人之有不但自坏
兼欲坏他于诸如来远离有无之论及不生不灭
之论湛然寂静反名为不正见者悉欲空之亦说
为无凡作正因正果见者彼所谤也既谤因果则
培善根为成佛本者彼所拔也植清净为出世因
者彼所坏也如是之人必欲断灭一切以为法非
胜法也欲求胜法当于有无离有无宜速远离如
是之说所以者何彼见有自生他生俱生之相见
其有巳还无妄想分别于一切建立有者诽谤为
无乃所谓蕉芽败种断佛种性者也恶见如是当
堕地狱故谓之堕也百丈至晚参举前野狐因缘
次黄檗便问古人错对一转语落在野狐身今日
转转不错是如何丈云近前来向汝道黄檗近前
打丈一掌丈拍手笑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4b 页 X17-0674.png
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
座作么生沩以手撼门扇三下司马云太粗生沩
云佛法不是这个道理后沩山举黄檗问野狐话
问仰山仰云黄檗常用此机沩云汝道天生得从
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宗通沩云如是
如是夫不通自宗妄拨因果欲免沦堕难矣。】

「譬如翳目见有垂发谓众人言汝等观此而是垂发
毕竟非性非无性见不见故(魏云譬如翳目见虚空中有于毛轮为他说言
如是如是青黄赤白汝何不观大慧而彼毛轮本自无体何以故有见不见故)如是外道妄
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诽谤正法自陷陷他。」

【通曰忆梦者堕有自坏者堕无又有于藏识中见
得识体微妙非有非无以为胜解乃执一异有无
断常四句以谤正法如翳目人见空中垂发谓众
人言汝何不观如是垂发青黄赤白甚为希有不
知此垂发本自无体翳目者见其有无翳者见其
无有见不见故彼以翳目所见而反责无翳者为
无见如此邪见不但陷巳且能陷人彼但于境上
见得非有非无希望非非想天以为得果返谤自
真如性一亘晴空为非正见此外道中最上者故
陷溺人尤甚云门云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
不明面前有物是一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
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为
法执不忘巳见犹存堕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4c 页 X17-0674.png
放过即不可子细检点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
天童颂云森罗万象许峥嵘透脱无方碍眼睛扫
彼门庭谁有力隐人胸次自成情船横野渡涵秋
碧棹入芦华照雪明串锦老渔怀就市飘飘一叶
浪头行此在正法中丝毫未尽犹且是病况外道
妄见为崇自陷陷他其病可胜道哉。】

「譬如火轮非轮愚夫轮想非有智者如是外道恶见
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一
切性生。」

【通曰无因外道谓本无因末无因秪见八万劫内
轮回生死乌从来黑鹄从来白一切无因生谓是
性生譬如火轮旋转似轮火本非轮而轮生于火
是无因生也彼愚外道非有智者见一切轮转不
息倏忽生灭如环无端便谓一切无因生如火轮
然不知念念相续新新不断是行阴区宇于此乐
欲执著立为一异有无断常四句谓一切性生彼
实未尝生妄见有生彼实未有轮妄见有轮岂得
为智乎雪峰开火次因指火曰三世诸佛在火焰
里转大法轮云门曰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三世
诸佛立地听玄沙曰近日王令稍严峰曰作么生
沙曰不许搀夺行市峰乃吐舌若上上智人睹一
切物皆能发明向上事如石火电光眼目动定即
错过也何至作一异有无等想。】

「譬如水泡似摩尼珠愚小无智作摩尼想计著追逐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5a 页 X17-0675.png
而彼水泡非摩尼非非摩尼取不取故如是外道恶
见妄想习气所熏于无所有说有生缘有者言灭。」

【通曰佛说涅槃果不生不灭识阴都消智光迥露
是真摩尼珠外道不离识阴区宇妄计涅槃可得
如小儿无知计著水泡作摩尼想彼水泡似珠何
尝是摩尼唯其似也何尝非摩尼取之即以似而
为真不取则明知其似而真者固自在也彼不睹
其真而谬执其似是名恶见由无始妄想习气所
熏于本来无一物者说有涅槃可證依因缘生复
有说言所證寂灭者唯于诸缘现有者实有法灭
但灭外境以为涅槃非真灭也世尊一日示随色
摩尼珠问五方天王此珠作何色时五方天王互
说异色世尊复藏珠入袖却抬手曰此珠作何色
天王曰佛手中无珠何处有色世尊叹曰汝何迷
倒之甚吾将世珠示之便各强说有青黄赤白色
吾将真珠示之便总不知时五方天王悉皆悟道
后仰山参东寺会禅师会问汝是甚处人仰曰广
南人会曰我闻广南有镇海明珠是否仰曰是会
曰此珠如何仰曰黑月即隐白月即现会曰还将
得来也无仰曰将得来会曰何不呈似老僧仰叉
手近前曰昨到沩山亦被索此珠直得无言可对
无理可伸会曰真师子儿善能哮吼夫摩尼有真
者更有真真者真且不有何有于似。】

「复次大慧有三种量五分论各建立巳得圣智自觉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5b 页 X17-0675.png
离二自性事而作有性妄想计著(唐云立三种量巳于圣智内證离二
自性法起有性分别魏云而作是言实有圣者内證之法离二自性虚妄分别故)。」

【通曰外道计著有是建立常见计著无是诽谤断
见是断常二见皆有妄想缘起二自性事我法中
亦有能离外道邪见而不免于法执者彼于三种
量五分论各各建立务以圣言为的乃于圣智内
證远离遍计依他不可思议境界妄生分别谓离
妄想缘起二自性法有圆成实性可得此声闻人
但依声教而起虚妄分别之见也三种量谓现量
比量圣言量显现之量未分别比类之量由喻得
知以圣教为准绳则邪伪难移五分论即宗因喻
三支并合结为五分假如以有为宗以实为因以
山河大地为喻以无常为宗以有为为因以色身
为喻以真常为宗以无为为因以虚空为喻合结
但成之而巳此化佛说法之式二乘人依法修行
远离妄想缘起二自性事而见于圆成实性谓实
有圣者内證之法而不免有自性可得即是著相
虽證涅槃是以生灭心为本修因非妄想而何仰
山问双峰师弟近日见处如何曰据某见处实无
一法可当情仰曰汝解犹在境曰某秪如此师兄
又如何仰曰汝岂不知无一法可当情者沩山闻
曰寂子一句疑杀天下人玄觉云经道实无有法
然灯佛与我授记他道实无一法可当情为甚么
道解犹在境且道利害在甚么处即如此则不见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5c 页 X17-0675.png
一法者犹未离境而况起有性分别者乎。】

「大慧心意意识身心转变自心现摄所摄诸妄想断
如来地自觉圣智修行者不于彼作性非性想(唐云诸修
行者转心意识离能所取住如来地自證圣法于有及无不起于想)若复修行者如是
境界性非性摄取相生者彼即取长养及取我人(唐云
诸修行者若于境界起有无执则著我人众生寿者)大慧若说彼性自性自共
相一切皆是化佛所说非法佛说又诸言说悉由愚
夫希望见生不为别建立趣自性法得圣智自觉三
昧乐住者分别显示。」

【通曰彼二乘人于圣智内證离二自性法中作有
性妄想计著由未能转识成智未离能證所證故
作是想若心意意识及前五识身心俱转变成四
智自心所现能取所取诸妄想断住如来地自證
圣法此修行者于彼自心所现刹那无有生相刹
那无有灭相于有及无不起于想若复修行者于
性非性境界摄取有无之相而生计著彼以为圣
智内證实有是事即著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如圆
觉所云證悟了觉四相由存證悟未忘能所故也
既本性上不容作有性见亦不容作非性见云何
如来常说性自性自共相真如不变谓之自相真
如随缘谓之共相性既有自性可指相亦有自共
相建立何得谓一切皆无佛言此一切法皆是化
佛权教所说非法佛实教所说盖应化如来说如
是法但为众生愚痴希望有所證得若说无智无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6a 页 X17-0676.png
得则生恐怖所以随顺机缘方便建立有此言说
不别建立趣进自性之法为得自觉圣智三昧乐
住者分别显示也凡夫希望得果故权立涅槃以
为自性使知向往若得圣智自觉三昧乐住者非
愚夫比故当舍权就实彼以为有自性吾以为无
自性可得彼以为有涅槃吾以为无涅槃可證使
之远离四相自證法身虽得三昧乐而不住著此
法佛所说离言说相岂更有趣向自性法为彼显
示哉故二乘人不应作有性妄想计著也仰山卧
次僧问曰法身还解说法也无仰曰我说不得别
有一人说得曰说得底人在甚么处仰山推出枕
子沩山闻曰寂子用剑刃上事由此观之法佛说
法谁其闻乎须是当家人始得。】

「譬如水中有树影现彼非影非非影非树形非非树
形如是外道见习所熏妄想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
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想而不能知自心现量。」

【通曰此下五喻详明境界性非性不应摄取作有
性妄想计著盖自心现量不外见分相分见分是
能取相分是所取水喻能取树影及形喻所取影
无分别形有分别略有浅深之异是前五识见分
所摄但有别白而未入意想故曰现量若心意意
识身心转变能转识成智者于水中所现树影未
尝执为有未尝执为无彼自水体原非有树原非
有影何得作有性想然水能鉴物树入影现影纳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6b 页 X17-0676.png
树形何得作非性想如是境界性非性故外道见
习所熏从无始来见境领纳妄想计著但于境上
作一异有无断常四句想而不知自心现量不即
乎境不离乎境不容作想也洞山辞云岩问百年
后忽有人问还邈得师真否如何秪对岩良久曰
秪这是山沈吟岩曰价阇黎承当个事大须审细
山犹涉疑后因过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曰切忌
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
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洞山睹影即契真我世人却执影为我何也。】

「譬如明镜随缘显现一切色像而无妄想彼非像非
非像而见像非像妄想愚夫而作像想如是外道恶
见自心像现妄想计著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
非无常无常见(魏云有缘得见无缘不见故主于化佛说者良是)。」

【通曰一切皆自心现量则化佛之身亦自心所现
彼其应物现形如镜中像一切相好种种具足而
无妄想分别何以故彼大圆镜智本自非像而随
缘显现又非无像彼其像也影也非镜也镜本不
生故现像非像生即无生既本不生何所容其妄
想分别乎愚夫无知如稚子弄影谓实有是像是
众生著有无足怪者乃外道恶见于自心所现之
像妄想计著作一异有无常非常四句见自心分
别见像有无彼于像上辨不于镜上辨所云见诸
相非相即见如来者彼固有所未测也故为恶见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6c 页 X17-0676.png
临济云山僧此间不论僧俗但有来者尽识得伊
任伊向甚处出来但有声名文句皆是梦幻却见
乘境底人是诸佛之玄旨佛境不能自称我是佛
境还是这个无依道人乘境出来若有人出来问
我求佛我即应清净境出有人问我菩萨我即应
慈悲境出有人问我菩提我即应净妙境出有人
问我涅槃我即应寂静境出万般差别人即不别
所以应物现形如水中月观临济说化佛显现极
玲珑为伊法佛体即不别有实下落处。】

「譬如风水和合出声彼非性非非性(唐云譬如谷响依于风水人等
音声和合而起彼非有非无以闻声非声故魏云因声闻声故)如是外道恶见妄想
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见。」

【通曰化佛所现之身既非实有其所显示说法之
音亦非实有譬如谷响因彼风水人等音声和合
响答成声以为实有乎谷本无声以为非有乎声
响历然是声待于声声无实体既非有性又非无
性即声响非声响即言说非言说而谷响风水本
自寂然外道恶见妄想熏习力故力依声明立一
异有无断常四句邪论声有生灭浑然是妄于彼
分别真是愚痴黄檗云如今于一机一境一经一
教一世一时一名一字六根门前领得与机关木
人何别忽有一人出来不于一名一相上作解者
我说此人尽十方世界觅这个人不可得以无第
二人故继于祖位亦云释种无杂纯一故言王若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7a 页 X17-0677.png
成佛时王子亦随出家此意大难知秪教你莫觅
觅便失却如痴人山上叫一声响从谷出便走下
山趁及寻觅不得又叫一声山上响又应亦走上
山趁如是千生万劫秪是寻声逐响人虚生浪死
汉汝若无声即无响涅槃者无闻无知无声绝迹
绝踪若得如是稍与祖师邻房也。】

「譬如大地无草木处热焰川流洪浪云涌(唐云日光照触燄水
波动)彼非性非非性贪无贪故如是愚夫无始虚伪习
气所熏妄想计著依生住灭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
非无常无常缘自住事门亦复如彼热𦦨波浪(唐云于圣
智自證法性门中见生住灭一异有无俱不俱性)。」

【通曰一切法皆自心现量譬如大地无草木处本
自寂静一切无有故非水也春时日光照烛尘土
和合有似于水彼之为水原非实有但以阳𦦨成
就未尝不有𦦨动则生𦦨息则灭无可贪也渴鹿
见之迷乱驰趣贪非所贪其愚何如一切外道愚
痴凡夫亦复如是因无始来虚伪戏论恶习所熏
于圣智自證法性门中原无生灭安然常住之法
缘起妄想见生住灭依于一异有无俱不俱性何
异于无水处妄见热𦦨洪浪哉故知彼四句本无
滋味而妄想计著真可谓愚也巳前渴鹿喻乐色
境界此阳𦦨喻著生住灭有人我法我之辨故不
妨重出黄檗云忽然瞥起一念了知如幻如化即
流入过去佛过去佛且不有未来佛且不无又且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7b 页 X17-0677.png
不唤作未来佛现在念念不住不唤作现在佛佛
若起时即不拟他是觉是迷是善是恶辄不得执
滞他断绝他如一念瞥起千重关锁锁不得万丈
绳索索他不住既若如是争合便拟灭他止他分
明向你道尔𦦨识你作么生拟断他喻如阳𦦨你
道近十方世界求不可得你道远看时秪在目前
你拟趁他他又转远去你始避他他又来逐你取
不得舍又不得既若如此故知一切法性自尔即
不用愁他虑他详味此段说话方信自住事门本
来无事后愚依生住灭见真如逐𦦨鹿尔。】

「譬如有人咒术机发以非众生数(魏云依咒术力起于死尸机关木人
无众生体)毗舍阇鬼(此云啖精气鬼)方便合成动摇云为凡愚计
著往来如是外道恶见希望依于一异俱不俱有无
非有非无常无常见戏论计著不实建立。」

【通曰外道一异有无四句皆戏论法究竟无实彼
何依而建立此法盖依于神我也以一切法皆从
神我流出不知神我亦是虚妄原非实有譬如有
人依咒术力起于死尸机关木人作众生形本非
众生之数也但依巧师咒术方便之力依颠鬼附
合而成动摇云为俨然人也鬼合则以为来鬼离
则以为往是鬼之往来原自虚妄无智之人取以
为实今外道以神我为宗不出行阴迁流去实际
尚远妄想计著以为胜性能生一切是犹以机关
木人为真众生也故曰不实建立若见得三界唯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7c 页 X17-0677.png
心万法唯识者方可语实也阿难尊者一日白佛
言今日入城见一奇特事佛曰见何奇特事者曰
入城时见一攒乐人作舞出城时总见无常佛曰
我昨日入城亦见一奇特事者曰未审见何奇特
者佛曰我入城时见一攒乐人作舞出城时亦见
乐人作舞由此言之一切众生皆是乐人阿难作
无常见世尊始终作乐人见正是自心现境界。】

「大慧是故欲得自觉圣智事当离生住灭一异俱不
俱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恶见妄想。」

【通曰外道有三种不同一佛法外外道二附佛法
外道三学佛法成外道佛出世时外道有六师一
富兰那迦叶计一切法不生不灭二末伽梨拘赊
梨子计众生苦乐无有因缘自然而尔三那阇夜
毗罗胝子计众生时熟得道缕丸数极四阿耆多
翅舍钦婆罗计罪报苦以投岩拔发代之五迦罗
鸠驮迦旃延计亦有亦无六尼犍陀若提子计业
所作定不可改此佛法外外道也又犊子读舍利
弗毗昙自制别义言我在四句外不可说藏中外
道计即色是我离色是我色中有我我中有色受
想行识亦复如是合成二十身见大论破二十身
见成须陀洹即此是也今犊子计我异于六师又
非佛法诸论皆推不受此附佛法外道也三学佛
法何以亦名外道为小乘执假实二边大乘执空
有二边小乘执心外有法是著有大乘拨菩提涅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8a 页 X17-0678.png
槃悉无是著空故为学佛法成外道见也此皆不
离生住灭见前七喻破外外道并附佛法外道四
计以显自觉圣智本无四句可离后五喻破学佛
成外道者以證寂灭一心亦无圣智可得正显无
生之旨此乃总结谓欲得自觉圣智当离四句恶
见此四句妄想种种不同须一一勘波不为所惑
乃能直趋向上法门故凡情圣解一齐荡尽方为
自觉圣智究竟事也仰山一日卧次梦入弥勒内
院众堂中诸位皆足唯第二位空仰遂就座有一
尊者白槌云今当第二座说法仰起白槌云摩诃
衍法离四句绝百非谛听谛听众皆散去及觉举
似沩山沩曰子巳入圣位即便礼拜天童颂云梦
中拥衲参耆旧列圣森森坐其右当仁不让楗槌
鸣说法无畏师子吼心安如海量大如斗鲛目泪
流蚌肠珠剖谵语谁知泄我机庞眉应笑扬家丑
离四句绝百非马师父子病休医仰山梦中说法
巳證圣位故欲得自觉圣智事须透过仰山关捩
子始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幻梦水树影垂发热时𦦨如是观三有究竟得解脱
(唐云诸识蕴有五犹如水树形所见如幻梦不应妄分别三有如阳燄幻梦及毛轮若能如是观究竟得解脱)
譬如鹿渴想动转迷乱心鹿想谓为水而实无水事
如是识种子动静见境界愚夫妄想生如为翳所翳
于无始生死计著摄受性如逆楔出楔舍离贪摄受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8b 页 X17-0678.png
如幻咒机发浮云梦电光观是得解脱永断三相续
于彼无有作犹如燄虚空如是知诸法则为无所知。」

【通曰长行十二喻除阳𦦨重出止十一喻一阳𦦨
二犍闼婆城三梦四画五垂发六火轮七水泡八
树影九明镜十风水声十一机关木人今错综而
颂之总一如幻法门而巳故以幻字冠首又添出
翳楔云电四喻皆如幻事愚夫不了如幻故建立
四句恶见终从三界轮转不得解脱若了如幻不
但永断三相续直證自觉圣智无所有境界是为
入于第一真实之义彼外道四句法皆由意识妄
想分别不知五阴及与识在大圆镜智中显现如
水中树影如幻梦中所见本无实事不应妄分别
也三界诸法既如毛轮如阳𦦨本自非有能作如
是观者即得修行方便即得究竟解脱所以不能
者如渴鹿逐燄见𦦨动转迷乱其心于非水中而
作水想皆由八识种子见相二分动成众生静成
世界能所既立境界即现愚夫妄想于是乎生如
病目人为翳所翳翳即妄根所翳即妄境盖自无
始以来生生死死计著能取所取乐色境界贪取
缠覆有如楔不能出如来说法以不实诸喻为楔
如以楔出楔使彼愚夫舍离贪取本无四句可得
谓能取者如幻如咒术机发而巳所取者如幻如
浮云电光而巳如是观察三界本自不生所谓世
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三者荡然一空矣岂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8c 页 X17-0678.png
不解脱既无三界谁为作者犹如空中阳𦦨倏忽
生灭空无动摇𦦨无作性毕竟非有以如是如幻
之法遍知一切诸法本自无作本无其所既无其
所则无可知知且不有何从而建立一异有无四
句戏论乎。】

「言教唯假名彼亦无有相于彼起妄想阴行如垂发
(唐云诸蕴如毛轮于中妄分别唯假名施设求相不可得)如画垂发幻梦乾闼婆
城火轮热时𦦨无而现众生常无常一异俱不俱亦
然无始过相续愚夫痴妄想明镜水净眼摩尼妙宝
珠于中现众色而实无所有一切性显现如画热时
燄种种众色现如梦无所有。」

【通曰前段以如幻观三界三界不有此段以如幻
观五阴五阴本空唐云诸蕴如毛轮此云阴行如
垂发单指五阴中行阴而言盖由外道建立四句
以神我为宗于彼起妄想分别如空中垂发但由
翳目所现纵有言教施设安立诸阴名字亦是假
名求其实相了不可得然五阴和合即有众生境
界彼其无而现有如画之有高下如幻之有男女
如梦之有象马如乾闼婆之有城如火之有轮如
热𦦨之有水总为垂发之见外道于此建立一异
有无常无常四句恶见由无始虚伪过妄想系缚
故有此痴见若能转识成智无始虚伪种子消融
殆尽其明如镜其净如水其妙如摩尼虽于其中
现有众色种种不齐以净眼观之实无所有内无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9a 页 X17-0679.png
能翳外无所翳有无等见何自而起非一向是无
同于断灭也良由觉了自心现量知一切法皆自
性显现如画工图彩实无彩性如春昼阳燄实无
水事虽现众色亦如梦中所见不可定执为有既
不可执为有谁复取梦中事而建立四句法哉四
句既离即得自觉圣智其斯为究竟解脱者乎临
济云道流真佛无形真法无相你秪么幻化头上
作模作样设求得者皆是野狐精魅并不是真佛
是外道解夫如真学道人并不取佛不取菩萨罗
汉不取三界殊胜迥然独脱不与物俱乾坤倒覆
我更不疑十方诸佛现前无一念心喜三涂地狱
顿现无一念心怖缘何如此我见诸法空相变即
有不变即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以梦幻空华
何劳把捉唯有道流目前现今听法底人入火不
烧入水不溺入三涂地狱如游园观入饿鬼畜生
而不受报缘何如此无嫌底法你若爱圣憎凡生
死海里浮沈烦恼由心故有无心烦恼何拘不劳
分别取相自然得道须臾你拟傍家波波地学得
于三祗劫中终归生死不如无事向丛林中床角
头交脚坐至哉言也分别取相即终归生死见诸
法空相即得道须臾足备此篇肯綮。】

「复次大慧如来说法离如是四句谓一异俱不俱有
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离于有无建立诽谤分别结集
真谛缘起道灭解脱如来说法以是为首非性非自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9b 页 X17-0679.png
在非无因非微尘非时非自性相续而为说法。」

【通曰大慧问一切外道所不行自觉圣智所行此
乃详答谓如来说法所以离四句及有无建立诽
谤种种戏论结集真谛指示正修行路唯依真谛
实际缘起无生及苦集灭道解脱知见非如外道
曰胜性曰自在曰无因曰微尘曰时曰自性相续
等说自性相续生生不息即是行阴外道指为神
我有我即有生灭于寂灭真谛不啻天壤何从得
解脱乎此自觉圣智所行所以远离外道诸过也
僧问黄檗圣人无心即是佛凡夫无心莫沈空寂
否檗云法无凡圣亦无沈寂法本不有莫作无见
法本不无莫作有见有之与无尽是情见犹如幻
翳所以云见闻如幻翳知觉乃众生祖师门中只
论息机忘见所以忘机则佛道隆分别则魔军炽
此语可为入于第一真实之义作指南矣。】

「复次大慧为净烦恼尔𦦨障故譬如商主次第建立
百八句无所有善分别诸乘及诸地相。」

【通曰大慧问诸地相续渐次上上增进清净之相
以至自心现趣部分之相一切诸法此乃详答谓
如来说法次第建立百八句无所有者谓百八句
非百八句为净除众生烦恼障以逮菩萨尔𦦨障
故也譬如商主引导众人至于宝所必有次第故
百八句中分别诸乘及诸地相为除烦恼障说有
三乘次第为除所知障说有十地次第其实三乘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79c 页 X17-0679.png
句非三乘句十地句非十地句要归于究竟安隐
寂静之处譬如商主设为方便以度险途权止化
城以趋宝所故为善导僧问广利范禅师千途路
绝语思不通时如何范曰犹是阶下汉曰如何是
阶上汉范曰龙楼不举手乃曰作么生是尊贵底
人试道看莫秪向长连床上坐地见他人不肯忽
被明眼人拶著便向铁围山里藏身若到广利门
下须道得第一句即开一线道与兄弟商量时有
僧出礼拜范曰将谓是异国舶主元来是此土商
人若明得百八句无所有方明得那边事既證尊
贵一路何须说解脱等法故知阶上汉自别。】

「复次大慧有四种禅云何为四谓愚夫所行禅观察
义禅攀缘如禅如来禅云何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
觉外道修行者观人无我性自相共相骨璅无常苦
不净相计著为首如是相不异观(唐云如是观察坚著不舍)前后
转进相不除灭(唐译云渐次增进至无想灭定)是名愚夫所行禅。」

【通曰次第建立百八句为净除烦恼所知二障入
于第一真实之义须假禅观而入前大慧问何等
禅境界云何有三乘此乃详答大约有四种禅一
者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外道所修禅定由对
治观想而入初观人无我性见自他身以烦恼系
缚五阴和合成人分之各有自相合之则为共相
骨璅相连皆是无常相是苦相是不净相毕竟无
我如是观察坚著不舍渐次增进乃至无想灭尽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0a 页 X17-0680.png
定解脱有涅槃相可得故曰相不除灭虽證涅槃
不离生灭是名愚夫所行禅也临济云有一般瞎
秃子饱吃饭了便坐禅观行把捉念漏不令放起
厌喧求静是外道法祖师云你若著心看静举心
外照彻心内證凝心入定如是之流皆是造作是
你如今兴么听法底人作么生拟脩他證他庄严
他渠且不是脩底物不是庄严得底物若教他庄
严你一切物即庄严得你且莫错若会得临济意
旨则彼作诸观行真如剜肉作疮也岂不谓愚。】

「云何观察义禅谓人无我自相共相外道自他俱无
性巳观法无我彼地相义渐次增进是名观察义禅。」

【通曰此菩萨乘所修禅也谓观察人无我知自相
共相无性巳亦离外道自生他生俱生性见既自
他俱不生即是无生法也于是观法无我诸地行
相义次第随顺观察上上增进所谓分别二障极
喜无法执俱生地地除是也此八地巳前事故名
观察义禅昔弃盖大士问世尊曰禅门秘要为有
一门为有多门若有多者即有二若是一者云何
容受无边无量众生而不迫迮世尊曰此禅要门
亦非是一亦非是多一切众生性同虚空虽同虚
空各于身心自有禅门寔不共修何以故息口不
言冥合于理口为禅门摄眼分别浑合无异眼为
禅门耳所闻声了知虚妄毕竟寂灭犹如聋人耳
为禅门乃至身意亦复如是善男子携诸尘劳入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0b 页 X17-0680.png
不二门旷彻清虚湛然凝定僧问大容殊禅师如
何是禅殊曰秋风临古渡落日不堪闻僧云不问
这个禅殊曰你问那禅僧云祖师禅殊曰南华塔
畔松阴里饮露吟风又更多若能于此观察所谓
如来禅祖师禅可自瞭然矣。】

「云何攀缘如禅谓妄想二无我妄想如实处不生妄
想是名攀缘如禅(唐云若分别无我有二是虚妄念若如实知彼念不起魏云不住分
别心中得寂静境界是名观真如禅)。」

【通曰二乘外道秪得人无我菩萨位中始得法无
我然能分别二无我者何名妄想为对治二种我
见以所治既不实故能治亦是妄也若不住此分
别妄想中得分證真如寂静境界彼如实处妄念
不起即是真如故谓之攀缘真如禅也芭蕉和尚
示众云你若有拄杖子我即与汝拄杖子你若无
拄杖子我即夺你拄杖子投子拈云人无远见必
有近忧颂云有无今古两重关正眼禅人过者难
欲通大道长安路莫听昆崙叙往还云门上堂拈
杖云凡夫实谓之有二乘实谓之无圆觉谓之幻
有菩萨当体即空衲僧家见拄杖便唤作拄杖行
便行坐便坐若参得此二种拄杖子话分明即知
如实处不生妄想。】

「云何如来禅谓入如来地得自觉圣智相三种乐住
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是名如来禅。」

【通曰上二种禅虽曰正行犹属渐修不可语于顿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0c 页 X17-0680.png
也若顿悟本心一超直入如来地开佛知见得自
觉圣智三空三种乐住所谓禅定菩提涅槃如来
依此而住成办众生不思议事无作妙用如恒河
沙大不可思议此从妙觉发起慈悲喜舍四无量
心故曰如来清净禅也白水仁禅师垂语云眼里
著沙不得耳里著水不得僧便问如何是眼里著
沙不得水云应真无比僧云如何是耳里著水不
得水云白净无垢天童拈云白水老人可谓大而
无外小而无内具足千变万化秪个赤手空身不
受一滴一尘直是满眼满耳还见么立足无閒地
知心有几人胜默道地藉不履而能行心赖无知
而展照此唯自觉圣智者能知之耳。】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愚夫所行禅观察相义禅攀缘如实禅如来清净禅
譬如日月形钵头摩(此红莲华)深险如虚空火烬脩行者
观察如是种种相外道道通禅亦复堕声闻及缘觉
境界舍离彼一切则是无所有一切刹诸佛以不思
议手一时摩其顶随顺入如相。」

【通曰愚夫断除妄想菩萨趋向真如皆非清净若
清净禅者凡圣情尽体自如如是以不生灭心为
本修因故能圆成果地修證也彼外道者著相而
求于入定时或暏日月形状明净朗耀或睹红莲
在深险中以为得證声闻乘灰身灭智故如虚空
缘觉乘于十二因缘渐次灭尽故如火烬此诸修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1a 页 X17-0681.png
行者观察如是种种相义外道之道所通之禅唯
堕于有二乘所證复堕于无堕有者未得人无我
堕无者未得法无我菩萨于是舍离彼一切有无
诸法观法无我渐次增进虽分别二无我虚妄之
想亦不生起是为净除烦恼尔𦦨二障證入百八
句无所有境界从一地至十地名菩萨灌顶位渐
次入于真如固其所也若顿證无所有者更不假
舍离方便成办不思议事所以十方如来以不思
议手一时即灌其顶随顺而入于如来妙觉海證
不思议果起不思议用是为如来清净禅也昔香
岩因沩山激发憩止南阳一日偶抛瓦砾击竹作
声忽然有省乃有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
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沩山闻得谓仰山曰
此子彻也仰曰此是心机意识著述得成待某甲
亲自勘过仰后见严曰和尚赞叹师弟发明大事
你试说看严举前颂仰曰此是夙习记持而成若
有正悟别更说看严又成一颂曰去年贫未是贫
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
也无仰曰如来禅许师弟会祖师禅未梦见在严
复有颂曰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
弥仰乃报沩山曰且喜闲师弟会祖师禅也玄觉
云且道如来禅祖师禅分不分长庆云一时坐却。】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般涅槃者说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1b 页 X17-0681.png
何等法谓为涅槃佛告大慧一切自性习气藏意意
识见习转变名为涅槃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
(唐云一切识自性习气及藏识意识见习转我及诸佛说名涅槃即是诸法性空境界)。」

【通曰大慧因上得自觉圣智三种乐住即是涅槃
故问般涅槃者以何法入佛谓转生死即涅槃非
生死法外别有一涅槃也一切识自性习气皆生
死法一者藏识习气即八识也二者意习气即七
识也三者意识习气即六识也四者见习气即五
识也此一切识各有自性各有习气若无转变终
归生灭唯能转六识为妙观察智转七识为平等
性智转五识为成所作智转八识为大圆镜智有
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转彼生灭归不生灭我及
诸佛说名涅槃即是诸法性空境界惟一切识自
性空即六尘六入十八界乃至七大皆空若了诸
法皆空即彼生死当体涅槃此三世诸佛无异说
也黄檗云夫参禅学道须得一切处不生心秪论
忘机即佛道隆分别即魔军盛毕竟无毛头许少
法可得问祖祖传法付与何人云无法与人曰云
何二祖请师安心云你若道有二祖即合觅得心
觅心不可得故所以道与你安心竟若有所得全
归生灭故究竟涅槃须于是信得及乃可有入。】

「复次大慧涅槃者圣智自觉境界离断常妄想性非
性云何非常谓自相共相妄想断故非常云何非断
谓一切圣去来现在得自觉故非断大慧涅槃不坏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1c 页 X17-0681.png
不死若涅槃死者复应受生相续若坏者应堕有为
相是故涅槃离坏离死是故修行者之所归依复次
大慧涅槃非舍非得非断非常非一义非种种义是
名涅槃复次大慧声闻缘觉涅槃者觉自相共相不
习近境界(唐云舍离愦闹)不颠倒见妄想不生彼等于彼作
涅槃觉。」

【通曰上既显示涅槃真境界而又拣别邪正以明
非外道二乘所指为涅槃者可同日语也谓此涅
槃者依三法住真如解脱般若如伊三点乃圣智
自證境界不作断想不作常想见其常者以为有
性见其断者以为非性均之为虚妄分别也圣智
所行远离乎此云何非常谓离五阴和合自相共
相诸分别法妄想既断不见其有故知非常也既
非常即谓之断云何非断谓一切圣智过去所得
此自觉也将来所得此自觉也现在所得此自觉
也时有三际觉无断续故知非断也又寂灭者谓
之涅槃凡愚不了谓涅槃为死外道邪见谓涅槃
为坏总不离于断见若涅槃果死者复应受生相
续不巳若涅槃果坏者应堕有为法相非寂灭体
唯是涅槃不受后有离于死也不属生住灭法离
于坏也常乐我净四德圆融故为诸修行者之所
归依但依三种乐住远离一切断常有无等相涅
槃之体固如是也涅槃既不死不坏即无烦恼可
舍即无菩提可得无取无舍即非断常无此无彼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2a 页 X17-0682.png
即非一异一即一切故非一义一切即一故非种
种义湛然常寂不可分别是名真涅槃义若彼声
闻缘觉涅槃者不免著相而求平日依苦空无常
无我等观觉知诸法自相共相原无实体又观十
二因缘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是愦闹境界不乐亲
近而耽著寂静之处固守精明见不颠倒灰心泯
智妄想不生以是功勋见得灭生俱尽作涅槃想
涅槃无想以是觉想希望得果是有烦恼可舍有
菩提可得也彼不能转识成智而于彼识阴望如
恬静处认为涅槃实非究竟处也六祖云无上大
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
二乘人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
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
相平等如幻梦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
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
分别想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真常寂灭乐涅
槃相如是六祖此偈该尽此章大旨。】

「复次大慧二种自性相云何为二谓言说自性相计
著事自性相计著言说自性相计著者从无始言说
虚伪习气计著生事自性相计著者从不觉自心现
分齐生。」

【通曰上言一切自性习气转变即是涅槃如是自
性有二种相一言说自性相二诸法自性相言说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2b 页 X17-0682.png
不但外道有无戏论即分别真如等说皆由执著
无始虚伪言说习气所生事相不但生灭诸法是
事即取證涅槃亦是事皆由不觉自心所现相分
见分唯是一心执外境界而生于相于言说计著
以分别性兼执著性是六识七识之相也如来明
知声音如向伹有言说都无实义故转言说自性
习气而为涅槃于事相计著以外尘境兼内种子
是五识八识之相也如来明知自心所起如镜现
像本非实有故转事相习气而为涅槃外道不知
自心现分剂妄立虚伪言说正为一切自性习气
所转安望其得涅槃乎大慈示众云说得一丈不
如行得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洞山云说
取行不得底行取说不得底云居云行时无说路
说时无行路不行不说时合行什么路洛浦云行
说俱不到则本分事在行说俱到则本分事无天
童拈云绝是非没踪迹相逢不识面识面不相逢
诸尊宿各有长处如今舌头上无十字关脚根下
无五色线要行便行要说便说若有人问长芦如
何是要行便行天童云步如何是要说便说天童
云啊信能如是何处有二种自性相羁绊耶。】

「复次大慧如来以二种神力建立(唐云加持)菩萨摩诃萨
顶礼诸佛听受问义云何二种神力建立谓三昧正
受为现一切身面言说神力及手灌顶神力大慧菩
萨摩诃萨初菩萨地住佛神力所谓入菩萨大乘照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2c 页 X17-0682.png
明三昧入是三昧巳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以神通力
为现一切身面言说如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及馀如
是相功德成就菩萨摩诃萨大慧是名初菩萨地菩
萨摩诃萨得菩萨三昧正受神力于百千劫积习善
根之所成就次第诸地对治所治相通达究竟至法
云地住大莲华微妙宫殿坐大莲华宝师子座同类
菩萨摩诃萨眷属围绕众宝璎珞庄严其身如黄金
薝卜日月光明(唐云身如黄金薝卜华色如盛满月放大光明)诸最胜子从
十方来就大莲华宫殿座上而灌其顶譬如自在转
轮圣王及天帝释大子灌顶是名菩萨摩诃萨住二
种神力面见诸佛如来若不如是则不能见。」

【通曰上言一切刹诸佛以不思议手一时摩其顶
随顺入如相今者转二种自性相入于涅槃即与
十方诸佛气分相接诸佛有二种神力加持诸菩
萨令顶礼佛足请问众议一者现身面言说而为
说法二者无言无说但以手灌其顶授如来位所
以现身面言说者以初地菩萨入于大乘照明三
昧大乘观照所谓空无相无愿非偏空比入是三
昧巳顿断粗重二障得法性身故感诸佛见身说
法如华严会中金刚藏菩萨住初地时蒙如来神
力加持馀菩萨亦尔以如是身面言说相功德成
就初地菩萨得三昧正受正受云者不受诸受乃
正定中受用也盖由多劫积习般若善根又为诸
佛之所护念故能得神力加持成就大乘三昧如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3a 页 X17-0683.png
此从是而上次第诸地皆对治法门如金刚能断
断前地馀惑大约七地以前趋寂之意多八地以
后度生之意多皆有对治所治之相究竟通达至
无对治法性圆明与佛无二是法云地名灌顶位
故十方如来同时以手灌其顶即绍佛位如太子
灌顶即绍王位而得自在此所谓手灌顶神力也
自初地以至十地住是二种神力故能遍游十方
面见诸佛听受问义若不如是即得三昧正受信
位则是果位未是安能承事十方诸佛随意所往
前大慧问何因有神通及自在三昧此乃详答永
明寿禅师于国清行法华忏夜见神人持戟而入
师诃之曰何得擅入对曰久积善业方到此中夜
半绕像见普贤前莲华在其手又于金华大住峰
诵经三载禅观中见观音以甘露灌其口遂获辩
才所著有宗镜录及万善同归行于世明教嵩禅
师夜顶观音像而诵其号必满十万乃寝亦见观
音以甘露灌之自是世间经书章句不学而能所
著禅门定祖图及传法正宗记原教论等宋仁宗
嘉叹诏编入藏此皆得二种神力之明验也。】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凡所分别三昧神足诸法之
行是等一切悉住如来二种神力(唐云诸菩萨摩诃萨入于三昧现通
说法如是一切皆由诸佛二种持力)大慧若菩萨摩诃萨离佛神力能
辩说者一切凡夫亦应能说所以者何谓不住神力
故大慧山林树木及诸乐器城郭宫殿以如来入城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3b 页 X17-0683.png
威神力故皆自然出音乐之声何况有心者聋盲喑
哑无量众苦皆得解脱如来有如是等无量神力利
安众生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缘如来应
供等正觉菩萨摩诃萨住三昧正受时及胜进地灌
顶时加其神力佛告大慧为离魔业烦恼故及不堕
声闻地禅故为得如来自觉地故及增进所得法故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咸以神力建立诸菩萨摩诃
萨若不以神力建立者则堕外道恶见妄想及诸声
闻众魔希望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是故诸
佛如来咸以神力摄受诸菩萨摩诃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神力人中尊大愿悉清净三摩提灌顶初地及十地。」

【通曰菩萨住二种神力者不但面见诸佛如来亦
能现通说法分别三昧神足诸法之行是等一切
虽云自證自悟皆由诸佛二种神力加持故得无
碍辩才分别诸法皆无差谬若离佛神力而能说
法者凡夫亦应能说何以不能由无三昧正受不
与诸佛气分相接不住二种神力之故所以不能
分别三昧神足诸法之行也然则诸佛神力何以
能使菩萨便见言面何以能使菩萨便能说法谓
之曰神力大不可思议如山林树木皆演音乐盲
聋喑哑皆得解脱以如来威神力故无情且然况
有心者乎众苦且然况修行者乎此无量神力广
大作用利安众生所以能加持诸菩萨入于三昧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3c 页 X17-0683.png
现通说法也大慧又疑三昧正受及胜进灌顶时
巳自有定力所持诸神加其神力而使之进故曰
加持是何因缘故而加持之也佛以初地菩萨有
相观多未离心量若不加持则堕魔业烦恼不得
如来自觉地故八地以上纯无相观耽三昧乐若
不加持则堕二乘禅宗不能增进所得法故均之
去无上菩提远矣是故如来于初地三昧时使之
远离烦恼散乱十种阴魔不堕外道恶见妄想于
诸地胜进以至灌顶时使之远离二乘希望得涅
槃果住著三昧即是佛魔不能證入如来地既證
入如来地巳更令增长内身證法入于妙觉果海
是故如来咸以二种神力加持诸菩萨等为令诸
菩萨疾得无上菩提而巳唐云世尊清净愿有大
加持力初地十地中三昧及灌顶此译较显盖如
来清净禅故有清净愿彼众生烦恼外道魔业二
乘偏空菩萨有所得法及如来自證地皆非清净
故佛于初地现三昧正受神力于十地现灌顶神
力使之随顺入如相同归于清净禅也百丈云无
善缠无恶缠无佛缠无众生缠量数亦然乃至都
无一切数量缠故云佛是出缠过量人贪爱知解
义句如母爱子唯多与儿酥吃消与不消都总不
知此语喻十地受人天尊贵烦恼生色界无色界
禅定福乐烦恼不得自在神通飞腾隐显遍至十
方诸佛净土听法之烦恼学慈悲喜舍因缘烦恼
一切佛语心品第二¶ 第 684a 页 X17-0684.png
学空平等中道烦恼学三明六通四无阂烦恼学
大乘心发四弘誓愿烦恼初地二地三地四地明
解烦恼五地六地七地诸知见烦恼八地九地十
地菩萨双照二谛烦恼乃至学佛界百万阿僧祗
诸行烦恼唯贪义句知解不知却是系缚烦恼故
云见河能漂香象由百丈言十地尚有如是烦恼
如香象渡河几为所漂佛安得不加持之哉。】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宗通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