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卷六 第 213c 页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通义卷第六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四(馀)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菩萨
声闻缘觉灭正受次第相续若善于灭正受次第相
续相者我及馀菩萨终不妄舍灭正受乐门不堕一
切声闻缘觉外道愚痴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
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佛告大慧
六地菩萨摩诃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第七地菩
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非声闻
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行觉摄所摄相灭正受是故
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无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
性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正受是故七地无善念正
受大慧八地菩萨及声闻缘觉心意意识妄想相灭
卷六 第 214a 页 X17-0214.png
初地乃至七地菩萨摩诃萨观三界心意意识量离
我我所自妄想修堕外性种种相愚夫二种自心摄
所摄向无知不觉无始过恶虚伪习气所熏。」

【灭定正受其名一也不问以辨之安知入者之浅
深十地次第其位一也不言以示之孰知历者之
共别故大慧问以三乘同入灭定而有次第浅深
历于十地而有相续共别苟善其相则于大灭定
而不舍于小正受而不堕问文可知答中位相进
否多途凡四义初以六七对明浅深则六地三乘
同入灭定此位最浅故菩萨所得定未异二乘七
地菩萨念念正受等者念念则出入无间离一切
性自性相正受则不取摄所摄一切相故不同二
乘堕有行觉必灭诸相然后为定是故七地为非
念正受谓非彼住念之正受也又曰得一切法无
差别相则觉一切法善不善性相无有差别非彼
二乘于其定中分得一两相者故曰非分得种种
相性是为无善念正受谓至七地尚不住于善况
不善念乎则其为无差别相正受可知矣据此七
地巳过二乘唯言菩萨而于后地复存二乘者今
以意求当是一往欲辨六七异相且约共别存没
言之非谓后位不兼二乘亦可望前六地俱名菩
萨故所异者异前二乘尔明教眼者更详二约七
八以辨异相即心意识妄想相有灭未灭故过德
不同谓八地三乘妄想识灭故唯德若初地至七
卷六 第 214b 页 X17-0214.png
地观而未灭离而能修则犹存过德之间谓离我
我所自妄想修者德也堕外性种种相而为愚夫
有无二心所摄者过也所以过则由向无知恶习
所熏故胜劣于是可知(一)。】

「大慧八地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涅槃菩萨者三昧
觉所持是故三昧门乐不般涅槃若不持者如来地
不满足弃舍一切有为众生事故佛种则应断诸佛
世尊为示如来不可思议无量功德声闻缘觉三昧
门得乐所牵故作涅槃想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
意意识相善修我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
善四无碍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不
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道邪经
故立地次第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心现量
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行愚夫所不觉愚夫所
不觉者谓我及诸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行。」

【三明八地三乘同一涅槃而有取不取异则曰菩
萨者三昧觉所持等谓如幻三昧觉力所持故虽
入三昧门乐而不取涅槃若不持者反以不持显
持者之德言如来地不满足则自行亏也弃舍一
切为众生事则化他失也自他既失则佛种应断
故诸佛为示不思议功德所以劝进也二乘反是
所以失也我分部七地下总结示意谓即七地兼
前望后分别部类有善不善灭不灭等异意令善
修心意意识相则达识性本空除其妄想也善修
卷六 第 214c 页 X17-0214.png
我我所了人法无所著则摄受二无我性不堕生
灭自共相善四无碍决定力三昧门则定慧均等
无偏过之失由是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则进入
后位之资也不令菩萨等者则是不令不善者堕
于七地为愚夫二边邪径所摄此地相次第所以
立也言修有善不善者谓离相则善著则不善故
善修者虽心意意识我我所等亦足为入道之所
苟为不善虽定慧等法亦不无偏失故知善与不
善在人而不在法故曰彼实无有若生若灭除自
心现量等谓前所分别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种
行如四禅八定等虽前后转进若有生灭除自心
量建立本无其实而愚者不觉谓是佛所施设岂
理也哉故今所不与推是而言凡佛有所说一依
众生心量分别其于佛法何有乎(二)。】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第八菩萨地灭三昧门乐醉所
醉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人法无我法
摄受见妄想涅槃想非寂灭智慧觉大慧菩萨者见
灭三昧门乐本愿哀悯大悲成就知分明十无尽句
不妄想涅槃想彼巳涅槃妄想不生故离摄所摄妄
想觉了自心现量一切诸法妄想不生不堕心意意
识外性自性相计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随智慧生
得如来自觉地如人梦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觉觉巳
思惟为正为邪非正非邪馀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种
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想心意意识梦现。」
卷六 第 215a 页 X17-0215.png

【四示八地复有共别按台宗明义应分二种一者
三乘共行则菩萨有共二乘證得而不免过者四
一同为灭定所醉而不能化他益物二不善自心
现量为诸法自共相习气所障三堕人法无我起
法摄受见正言著法之见也四于涅槃起著想故
非究竟寂灭觉并如文云云所谓钝同二乘是也
但明共位有进退尔(云云)二者别立忍名则曰菩
萨者见三昧门乐等一一翻前过相以彰八地利
智独菩萨德文离不次对释可知既一切妄想不
生则无复生因故曰非佛法因不生随智慧生谓
以成就佛法为因则生非是则不生随智慧则生
非是亦不生是则未尝生未尝不生惟道是从有
生不生终于究竟得如来自觉地皆以此理也如
人梦中下譬上自他法也大意则谓梦时非无觉
巳无有而实非实非虚以喻八地菩萨始于见法
终于度生一以如幻三昧建立故如梦时作用及
得无生忍显无功用道如觉巳无得而言未度而
觉者位未极故未到彼岸也为正为邪者审其虚
实也非正非邪者极言其理也故自觉巳言之孰
得谓之实自梦事言之孰得谓之虚言馀无始见
闻觉识因想者然真净界中无佛无生尚何修因
度生之有但未复真净尚馀无始觉识以为因想
则到梦之由也因其以种种习气而有种种众生
形处于其境界堕有无想故有心意意识梦事随
卷六 第 215b 页 X17-0215.png
现若无始觉识因想灭则一切法无有如觉巳皆
不可得也(三)。】

「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见妄想生从
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幻等方便度摄所
摄心妄想行巳作佛法方便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
菩萨涅槃方便不坏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大慧
于第一义无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尔时
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心量无所有此住及佛地去来及现在三世诸佛说
心量地第七无所有第八二地名为住佛地名最胜
自觉智及净此则是我地自在最胜处清净妙庄严
照曜如盛火光明悉遍至炽𦦨不坏目周轮化三有
化现在三有或有光时化于彼演说乘皆是如来地
十地则为初初则为八地第九则为七七亦复为八
第二为第三第四为第五第三为第六无所有何次。」

【此下合上譬也谓是菩萨见妄想生即所梦生死
大河之譬也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
幻等方便即能度方便义也度摄所摄妄想行巳
即自行度根境等一切妄想义也作佛法方便未
得者令得即以自度而复度他亦犹未度者令度
义也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坏者正言菩萨虽得
涅槃而不坏方便度生事也离心意意识得无生
法忍者即至第八地得无功用道如觉巳无得之
譬也是亦结示忍名故曰得无生忍此共别相非
卷六 第 215c 页 X17-0215.png
一宗教门莫识旨归亦见此经兼该通乘此其三
也于第一义下结示上所说地次第相续等其文
盖略正应言于第一义无次第中说有次第无相
续中说有相续无所有妄想中说妄想寂灭法良
以第一义谛中一法不可得况次第相续乎然皆
依众生心量方便化门于本无中分别说尔心量
苟尽则第一义空迥无所有犹如太虚不存鸟迹
所谓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者亦无名相中假名
相说尔能契此理说本无说也偈初八句先总次
别别者谓七地犹存心量八地则无所有故约七
八对明分齐偏得住名八地虽无所有犹有定住
唯以佛地名为最胜则因果历然教道之说不同
后文皆如来地證道所说无有定次自觉智及净
下别颂佛地功德殊胜如婆伽婆六义此见其五
谓自觉智及净者名称也最胜处者吉祥也馀三
名义显然可知既具其五岂不尊贵乎(云云)不坏
目者谓如来光明虽复炽盛而俯同万物等一照
烛不同日电等光夺坏人目也周轮化三有者亦
曰周流谓如来周流三界化过现世间及被未来
演说诸乘故曰于彼皆是如来地者则又颂上于
第一义无次第相续故曰十地则为初等即以不
次显其圆融究竟而言寂灭真如有何位次不同
教道定有次第也(四)
○右第五章。】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
卷六 第 216a 页 X17-0216.png
常为无常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
谓二俱有过若常者有作主过常者一切外道说作
者无所作是故如来常非常非作常有过故若如来
无常者有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
如来不断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瓶衣等一切皆
无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一切所
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是故大慧如来非常
非无常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
觉圣智众具无义过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离
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可说是故如来
非常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
生常故方便无义以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复次大
慧更有馀事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谓无间所得智常
故如来常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
闻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之所
觉知。」

【前言常无常者屡矣而独未明如来所證果法为
常为无常以理言之前诸所说岂复外此苟不别
明惑者昧焉故复为未了者请答中先言果證非
常非无常盖其所證理绝百非圆离众过异彼外
计故言双非二俱有过若常有作主过者谓如来
尚无我相岂容保常有作主宰之过又曰常者一
切外道说则邪计作者为常是有所作也而如来
说作者无所作故常而非常非彼有作之常为有
卷六 第 216b 页 X17-0216.png
过故若如来无常者有作无常过正言无常同于
有作若同有作则是五阴相所相其相无性故阴
坏则断而如来之常不应断又曰一切所作皆无
常如瓶衣等者谓若一切皆归无常如世间瓶衣
等物则显如来修德无功故曰一切智众具方便
皆应无实义若同所作则一切所作皆应是佛以
无别因性故故结云云然性德圆离虽曰俱非而
果證亦得是常但常义多途故复遮二种非义则
曰非如虚空等常谓虚空之常顽虚无义非同如
来自觉圣智众德修显纵以空性为言而空离四
句不可偏说若同无生常者如兔马等角亦本无
生无方便等义岂同常德故二皆有过然则果以
何义言如来常邪即以三义故知之故曰谓无间
所得智常等即金刚后心无碍道所得智以是显
德一證永常一也二法毕定住故谓一切诸法毕
定住于常寂之理所谓有佛无佛性相常然而唯
如来能显所以常也三间无住故即向如来种性
四法无间皆得常住则非住于虚空而兼言二乘
者示各有种性以因显果也此三亦可义配三德
(云云一)。】

「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心意意识彼诸阴
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
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
不二不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是故如来应
卷六 第 216c 页 X17-0216.png
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大慧乃至言说分别生则有
常无常过分别觉灭者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
慧者永离常无常非常无常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
义而说偈言。

众具无义者生常无常过若无分别觉永离常无常
从其所立宗则有众杂义等观自心德言说不可得。」

【将以无常显常以二法显不二故复陈三义明之
则所谓常及双非皆究竟果德名偏义圆其理一
也言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者谓修德之智全
性德般若之所熏发不同九界心识为彼阴入等
熏又言如来不从不实虚妄想生则唯从真实功
德生以因验果理无差忒此以无常显常也又曰
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者谓若以生死涅槃
为二法则有常与无常非所谓不二而如来既證
诸法一相所谓无相则不二寂静故无二种生相
是即非常非无常以二显不二也然言至于此可
谓极其理矣而执言者堕分别言想则二与不二
待对不忘犹为不寂故复遣之曰乃至言说分别
生财有常无常过极言亦应有非常非无常过惟
言语断觉想灭无所分别则离愚夫等诸见过永
离诸见过熏文从略说互见言之是为究竟寂静
慧者但离诸见虽常无常无非妙用况非常非无
常乎或本多不字殊乖文旨偈言众具无义者谓
凡非如来脩德所显故常无常皆悉有过则以圣
卷六 第 217a 页 X17-0217.png
夺凡也若无分别觉永离常无常则以理泯情也
从其所立宗者如外道所计邪常及七种无常见
皆所谓众杂义也若夫以等观心了自心量心量
无有则生死涅槃本来平等故一切言说悉不可
(二)
○右第六章。】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更为我说
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
不觉苦尽不识涅槃佛言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
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
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
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
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
无垢毕竟清净。」

【阴界入生灭前文固言之矣而大慧复有疑请者
意谓阴界入法有迷有解以解则彼无有我谁为
生灭以迷则愚夫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
凡夫何由出生死邪故请云云佛答中先总次别
总文有法譬不言阴界入直告以如来之藏是善
不善因盖如来藏者本也阴界入者末也以末而
不以本是迷与解相循为难终莫能解以本而不
以末是迷解同出一理故迷解之外有未尝迷解
者为迷为解即如来藏随缘为善不善因能遍兴
造一切趣生故有十界迷解之异迷则为生灭解
卷六 第 217b 页 X17-0217.png
则为无我此惑智所以相翻虽互为有无而理不
相悖即酬问之大旨也譬如伎儿下譬也喻上随
缘造法犹如伎儿变现诸趣而本离我我所是则
生灭无我理在其中亦犹伎者能变诸形而无有
我故也次别又二先言如来藏有觉不觉以不觉
故则有生灭故曰不觉彼故等谓不觉彼藏识性
离于三缘合处计以为我或计为作者从是有生
有灭皆由无始习气熏如来藏转名识藏生无明
住地言其始起也与意等七识俱则复起馀四住
地烦恼可知故曰如海浪身常生不断则自本而
起末由八识而至六识身亦即六道身也故自末
言之唯无常我见而巳若由闻教还依藏理了本
真常离于我论则但除其末理自复本故曰自性
无垢毕竟清净此则八识之起灭也(一)。】

「其馀诸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
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
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
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馀自心妄想不知苦乐
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脩行者作解脱
想不离不转名如来藏识藏七识流转不灭所以者
何彼因攀缘诸识生故非声闻缘觉脩行境界不觉
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见如来藏五法自性人
法无我则灭。」

【次言诸识有生灭者谓馀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则
卷六 第 217c 页 X17-0217.png
起必俱时也因不实妄想等谓六识也以六识取
境故有种种形处谓六尘也六尘既形著诸名相
而不觉是八识自心所现色相则以末而迷本不
觉苦乐等正言七识自相谓不觉苦乐则不同六
识不至解脱则不同八识亦曰不受苦乐因及非
涅槃因等即其义也但著名相与贪相生至于发
起六识则为彼因及彼攀缘皆所谓生相也言灭
相则曰彼诸受根灭及想行等次第不生唯馀自
心微细妄识入灭想正受即四无色定及第四禅
唯一心支而亦言不知苦乐者此以灭想云尔善
真谛解脱脩行者即声闻所脩于此灭定作解脱
想非究竟灭也不离不转下总判结答也即总判
前诸识有离不离转不转之异故曰不离不转者
如来藏识也谓不离意意识等而未始有转以具
随缘不变二义故也不离而转者识藏也即第八
贪藏种子识盖不离藏识而转为诸识所依故也
以显七识亦离亦转故曰七识流转不灭亦离者
以藏识虽未始离七识而七识自离是亦情离而
体不离也而亦转者以七识与六识为因及彼攀
缘生于诸缘故言流转不灭等二乘于此但知作
解脱想而不知转依八识实不可灭故非其境界
不觉无我等者正酬结所问谓若于此不觉无我
以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法则犹生灭非生灭尽
若见如来藏则五法自性皆无我相岂阴界入而
卷六 第 218a 页 X17-0218.png
不灭互故知若明其本末将自除所以本末实相
显发由是明之总别相贯本末交映如来酬答文
旨若此可不究其始末乎(二)。】

「地次第相续转进馀外道见不能倾动是名住菩萨
不动地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持观察不思议
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实际向自觉圣趣不共
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所脩行道得十贤圣种性
道及身智意生离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
求胜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大慧若无识藏名
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然诸凡圣悉有生灭脩行
者自觉圣趣现法乐住不舍方便大慧此如来藏识
藏一切声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清净客境所覆
故犹见不净非诸如来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犹如
掌中视阿摩勒果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
鬘夫人及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
识藏名七识俱生声闻计著见人法无我故胜鬘夫
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外道境界
如来藏识藏唯佛及馀利智依义菩萨智慧境界是
故汝及馀菩萨摩诃萨于如来藏识藏当勤脩学莫
但闻觉作知足想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
如镜像现心无始习所熏如实观察者诸事悉无事
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名字者不见我真实
心为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
卷六 第 218b 页 X17-0218.png

【由前所悟得入初地次第转进依位显德馀外道
见所不能动即第八不动地也得十三昧道门乐
即此地證十种三昧数如别列自愿即本愿也以
本愿故不受三昧乐及住实际则起化利物也十
贤圣者望极位故圣亦名贤如普贤之例身智意
生者分得三身谓一身一智法报也意生则应身
也离三昧行者仍上意生言之虽由三昧而无作
行也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者如来之藏本无可
净净其覆者尔识藏以名言者谓如来藏变起妄
识无别体故特其名而巳若无识藏名则转妄识
复本藏理故无生灭凡诸真妄名转体不转者见
于是矣然则圣无生灭邪故曰然诸凡圣悉有生
灭言脩行者还约因位言之谓诸因圣虽得自觉
圣乐而不舍方便故亦有生灭此言方便有二种
谓一者自行增道方便二者化他益物方便皆有
生灭义也二乘于此方便既皆无有则见应净邪
故复曰此如来藏等谓二乘虽无彼生灭而心想
犹在客尘所覆见犹不净非如来究竟清净也故
知言自性清净者在法不在人亦有生灭者在人
不在法反而言之亦复何定即不定处理在是矣
又曰如来者现前境界等谓若如来见如来藏不
离现前境界了无所覆亦无见相无见而见其犹
掌果虽然毕竟是个甚么我于此义下指经显證
也然如来之说本不假證但于彼经巳广明竟故
卷六 第 218c 页 X17-0218.png
此略文得以指之抑文有与夺故托胜鬘以言之
尔而言如来藏识等诸识俱生者凡夫也声闻于
此计著无我曾不知执无我者正是于我为此所
蔽故于如来藏非其境界若如来藏无我相者我
亦不可得故劝脩觉良在于此偈言甚深如来藏
等者颂上如来藏心以无始恶习所熏故与七识
俱乃至由自共相二种摄受则有阴界入生若见
如来藏人法无我则灭故曰智者则远离也如镜
象现心等譬上法也谓八识心体本来无物由无
始妄熏故有七识等法生如镜象之现也若如实
观察称性远离则象事本虚故曰诸事悉无事次
别出指月喻以喻假名实法有得有失苟不能遣
言契理政如观指而不观月也心如工伎儿等追
颂上喻可以意得(三)
○右第七章。】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五法自性识
二种无我究竟分别相我及馀菩萨摩诃萨于一切
地次第相续分别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者
乃至如来自觉地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
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识二种无
我分别趣相者谓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若脩行者脩
行入如来自觉圣趣离于断常有无等见现法乐正
受住现在前大慧不觉彼五法自性识二无我自心
现外性凡夫妄想非诸圣贤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
愚夫妄想生非诸圣贤佛告大慧愚夫计著俗数名
卷六 第 219a 页 X17-0219.png
相随心流散流散巳种种相像貌堕我我所见希望
计著妙色计著巳无知覆障故生染著染著巳贪恚
痴所生业积集积集巳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堕生死
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以愚痴故不能知如幻野马
水月自性离我我所起于一切不实妄想离相所相
及生住灭从自心妄想生非自在时节微尘胜妙生
愚痴凡夫随名相流大慧彼相者眼识所照名为色
耳鼻舌身意意识所照名为声香味触法是名为相
大慧彼妄想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如此不异象马
车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

【五法向虽巳明而未尝约诸地分别示其所以入
一切佛法至如来地者故复请之答中先通示五
法迷悟相谓脩行者趣入则五法通是悟相故曰
若脩行者等若反是不觉则五法通是迷相故曰
不觉彼五法等故知法无自性迷悟在人此特发
其绪言尔所以趣入等相备见后文次徵释中先
别约名相等三就凡夫法以示迷相谓依六尘等
俗数名相起诸分别其心流散不能自反堕我我
所见希望计著妙色色非粗妙著则成粗妙体本
融达之即离因妄想生于三道即无知覆障等惑
也所生业积集等业也堕生死海等报也如蚕作
茧者为自缠缚之譬也如汲井轮者为受轮回之
譬也如幻野马等为不知幻性离我我所之譬也
起于一切不实妄想者谓于六尘等名相处起诸
卷六 第 219b 页 X17-0219.png
妄想成于三道夫妄本不实起于幻相幻相本离
故离相所相亦无生住灭可得则归诸自心而巳
然心不自心亦不从外道诸异因生还自愚夫依
名相生故曰愚痴凡夫等是名相妄想互为生起
抑由不知幻相故妄想生若知幻相妄想即灭此
文所以反覆言之也又曰彼相者追释名相二法
不出六识取彼六尘名之者名也所取者相也显
示施设诸名相者妄想也故曰如此不异等如象
马车步四兵及男女等名相既立一一分别此如
是此不异于无定法生于定见则妄想而巳矣此
之谓凡夫法(一)。】

「大慧正智者彼名相不可得犹如过客诸识不生不
断不常不堕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之地复次大慧菩
萨摩诃萨以此正智不立名相非不立名相舍离二
见建立及诽谤知名相不生是名如如大慧菩萨摩
诃萨住如如者得无所有境界故得菩萨欢喜地得
菩萨欢喜地巳永离一切外道恶趣正住出世间趣
法相成熟分别幻等一切法自觉法趣相离诸妄想
见性异相次第乃至法云地于其中间三昧力自在
神通开敷得如来地巳种种变化圆照示现成熟众
生如水中月善究竟满足十无尽句为种种意解众
生分别说法法身离意所作是名菩萨入如如所得。」

【次约正智如如就圣贤法以明悟相则曰正智者
等谓彼名相不可得则各相等义在其间以本无
卷六 第 219c 页 X17-0219.png
自性通皆属悟不起断常等见是为正智言如过
客诸识不生者过客犹路人也以譬名相初无自
性而有智者终不于彼生诸分别故曰诸识不生
圣贤正智视彼名相亦复如之菩萨以此正智不
立名相者谓菩萨以正智破名相妄想而亦不自
立其名相自若不亡还为所破然则既曰正智岂
非名乎不断不常岂非相乎故曰非不立名相但
其为正智既舍离二边不堕二谤则其性不生以
不生者即如如义菩萨住如如下示如如所得相
夫既曰如如岂有得乎然以无得而得亦得自他
因果之法故曰得无所有境界即菩萨欢喜地也
不离而离离一切外道恶趣无住而住住出世间
之正趣无分别而分别了一切法皆悉如幻无證
而證證自觉法趣相亦离诸妄想见性异相即能
见及异相也前文所谓相见俱离是也盖菩萨将
自浅阶深以至于极故凡能所同异一切俱离而
入一如法尔然也至于三昧力等种种功德由之
开发自果及他由之建立从始洎终究竟法身任
运称性离意所作一□如如而得成办故曰是名
菩萨入如如所得(二)。】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为三种自性
入于五法为各有自相宗佛告大慧三种自性及八
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
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时生如日光俱种
卷六 第 220a 页 X17-0220.png
种相各别分别持是名缘起自性大慧正智如如者
不可坏故名成自性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
别谓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
我所二摄受灭二无我生是故大慧此五法者声闻
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诸地相续次第一切佛法
悉入其中复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大
慧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若彼有如
是相名为瓶等即此非馀是说为名施设众名显示
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彼名彼相毕竟不可得
始终无觉于诸法无展转离不实妄想是名如如真
实决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诸佛随顺
入处普为众生如实演说施设显示于彼随入正觉
不断不常妄想不起随顺自觉圣趣一切外道声闻
缘觉所不得相是名正智大慧是名五法三种自性
八识二种无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是故大慧当自
方便学亦教他人勿随于他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
而说偈言。

五法三自性及与八种识二种无有我悉摄摩诃衍
名相虚妄想自性二种相正智及如如是则为成相。」

【既申五法即三自性义在其中如前后会摄故复
问其摄入之外亦有自相宗邪答中先答总入可
知次别配法相初以名相对妄想者从所因言也
以彼妄想反属缘起者从所起说也即依忘想生
心心法是其所起故既俱时生则如日光持种种
卷六 第 220b 页 X17-0220.png
相而分别不谬故曰各各分别持即日光以譬妄
想种种相以譬缘起正智如如以配成性其义可
知五法摄八识者即自心现妄想一也而通八种
分别谓识藏即妄想之本意则执我妄想之主意
识及五识妄想之相故八识虽异皆妄想也若亦
兼馀义则如此分别者八识之名相也了知识性
不堕二边而卒于不生者即正智如如是五法亦
可通配八识也我我所二摄受灭故二无我生者
由妄想等即有我我所以灭即无我则正智如如
是则识等虽异同归五法无别自相宗明矣又曰
声闻缘觉乃至一切佛法悉入其中者总结示也
如前三乘及如来地自他因果一切佛法亦悉入
今五中了无剩法然犹约有法言之若乃五法无
法馀法亦无孰为入者则一切佛法道在其中矣
复次五法下重示异义则列名释义复自一途大
同小异不无所以相名反上不出名实互有前后
馀二前后者前约自行故先智后如此兼化他则
反其次故曰我及诸佛随顺入处者如如也普为
众生如实演说等正智也故知此文兼于化他言
瓶等心心法者谓因瓶等名相则有心心数法能
缘妄想始终无觉等者示名相不可得处即如如
义谓名相妄想各不相到故始终无觉知者而彼
诸法各各自住故无展转续待之相以是推之法
无自性故离不实妄想则如如也真实决定等者
卷六 第 220c 页 X17-0220.png
重指如相是诸佛入处依于自證如实演说不断
不常非凡小偏邪所得故名正智又曰一切佛法
悉入其中者约互摄义通结四种故与上异劝文
言勿随于他者随他则失于自巳偈言摩诃衍者
大乘也谓上四法摄受一切大乘反而言之一切
佛法亦遍摄今四法也(三)
○右第八章。】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句过去
诸佛如恒河沙未来现在亦复如是云何世尊为如
说而受为更有馀义惟愿如来哀悯解说佛告大慧
莫如说受三世诸佛量非如恒河沙所以者何过世
间望非譬所譬以凡愚计常外道妄想长养恶见生
死无穷欲令厌离生死趣轮精勤胜进故为彼说言
诸佛易见非如优昙钵华难得见故息方便求有时
复观诸受化者作是说言佛难值遇如优昙钵华优
昙钵华无巳见今见当见如来者世间悉见不以建
立自通故说言如来出世如优昙钵华大慧自建立
自通者过世间望彼诸凡愚所不能信自觉圣智境
界无以为譬真实如来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
为譬大慧然我说譬佛如恒河沙无有过咎。」

【三世诸佛如恒河沙经教言之多矣往往闻者必
曰其数云尔大慧意其别有所在故复请云云佛
答中先止其非曰莫如说受谓止言数而巳盖诸
佛数量过于此故亦过世间心量所望故非譬所
譬岂特恒沙而巳文先寄昙华以开譬端示凡譬
卷六 第 221a 页 X17-0221.png
喻义不一揆也则曰凡愚计常等谓彼凡外有未
受化者生死无穷如来为说诸佛易见非如昙华
令其不生退想息方便求而求佛道此则反喻以
难显易所以进之也又曰有时复观诸受化者为
说佛难值遇犹如昙华令其希慕求道此则顺譬
所以策之也进之策之所以诱物其致一也然皆
化用边事非谓建立自通则又结示能喻所喻有
难有易故曰优昙钵华无巳见今见当见则能喻
唯难见如来者世间悉见则所喻有难易文但言
易亦法譬互见尔所谓自通等者即如来自觉圣
智境界真实法身则非难非易过世间望故非凡
愚所信亦非心意识量之所能见无譬为譬此其
为自通境界也然则譬佛如恒沙何也抑言之过
邪故复宗释疑正酬所请曰无有过各凡略有七
义所以言之如次文(一)。】

「大慧譬如恒沙一切鱼𩻪输收摩罗师子象马人兽
践踏沙不念言彼恼乱我而生妄想自性清净无诸
垢污如来应供等正觉自觉圣智恒河大力神通自
在等沙一切外道诸人兽等一切恼乱如来不念而
生妄想如来寂然无有念想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
众生故无有恼乱犹如恒沙等无有异又断贪恚故
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尽烧时烧一切地而彼地大
不舍自性与火大俱生故其馀愚夫作地烧想而地
不烧以火因故如是大慧如来法身如恒沙不坏大
卷六 第 221b 页 X17-0221.png
慧譬如恒沙无有限量如来光明亦复如是无有限
量为成熟众生故普照一切诸佛大众大慧譬如恒
沙别求异沙永不可得如是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
无生死生灭有因缘断故大慧譬如恒沙增减不可
得知如是大慧如来智慧成熟众生不增不减非身
法故身法者有坏如来法身非是身法如厌洹沙油
不可得如是一切极苦众生逼迫如来乃至众生未
得涅槃不舍法界自三昧愿乐以大悲故大慧譬如
恒沙随水而流非无水也如是大慧如来所说一切
诸法随涅槃流是故说言如恒河沙如来不随诸去
流转去是坏义故大慧生死本际不可知不知故云
何说去大慧去者断义而愚夫不知。」

【一沙不念彼恼乱故以譬如来圣智无念不生妄
想如文可知二沙性不坏以譬如来法身常住言
是地自性者有事有理以事则同一坚性故为沙
为石是坚之至者以理则与彼坚湿煖动均一真
性亦离异不异如前不生之性故劫尽烧时烧一
切地而彼地大不舍自性正谓此性也故地之性
即火之性地大生时与火俱生火事灭时而性不
灭若火大即性亦得云火事如故又曰火因者谓
火无所依必因地而有是地与火为相续体故地
无火而不烧火无地而不续惟其不自焚故两不
相坏此地所以不得而烧而愚者见为烧尔若以
坚湿煖动为自性者此则政相凌夺安得俱生而
卷六 第 221c 页 X17-0221.png
不烧邪三沙无限量譬如来光明无量四无异沙
譬如来无分段之生死及变易之生灭以内外诸
有因缘断故五沙无增减譬如来以智慧成熟众
生而于法身体无增减不同色身之法有坏灭故
六如厌沙无油譬如来虽为众生极苦逼迫而不
舍本愿如油不可得七如恒沙随流愚人但见沙
流而不见水以智观之非无水也譬如来说一切
法随顺涅槃有如顺流而非去义故曰如来不随
诸去流转谓于法悟性不随相转故不同去流以
去是生死坏灭义故若以法显譬而流亦无流以
前后流均一水故又曰生死本际不可知者是复
以生死对涅槃若以本际言之则皆不可知覆释
上不随去流义以其生死本际际于涅槃理极事
遍遍一切法故无去来之异此以不知而释不去
故曰不知云何说去若以去者是生死后际永断
之义固非愚夫所知是亦不知也(二)。】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众生生死本际不可知者云何
解脱可知佛告大慧无始虚伪过恶妄想习气因灭
自心现知外义妄想身转解脱不灭是故无边非都
无所有为彼妄想作无边等异名观察内外离于妄
想无异众生智及尔𦦨一切诸法悉皆寂静不识自
心现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尔时世尊欲重宣此
义而说偈言。

观察诸导师犹如恒河沙不坏亦不去亦复不究竟
卷六 第 222a 页 X17-0222.png
是则为平等观察诸如来犹如恒沙等悉离一切过
随流而性常是则佛正觉。」

【大慧因以生死解脱对问知不知义盖二者迷悟
前后之际极其理既等云何一可知一不可知答
中先示解脱之由由于妄想身转故曰无始虚伪
等谓以妄想习气因灭故自心现知外义正言以
自心现知于外境则自心现妄想身转故而得解
脱故妄想转即是解脱而解脱实不灭惟其妄想
解脱本只一体不见有际畔可得故曰无边无边
则不可知义虽不可知而以妄想不转而转则解
脱亦无得而得故曰非都无所有等谓非无为彼
妄想转处作异名者异名即解脱也是亦可知义
台宗所谓名转体不转者颇与今文合以彼释此
其义善成然以佛出生死是亦可知但了生死无
生死故知而不知然而知不知之外复谁知邪观
察内外者向以自心现知外义则外无外想还以
此理而照内心则内外一如离于妄想矣唯一真
如更无别法亦无众生可异智及尔炎了无待对
一切诸法平等一切则寂静也不识自心现者重
结示释成要哉斯言其妄想生灭唯于自心识与
不识而巳矣苟识自心妄无不灭然有言识而妄
不灭者是未为真识故也偈言观察诸导师等略
颂上譬中诸义存没不次帖释可知亦复不究竟
者然以佛为究竟则假名得对终乖一如非所以
卷六 第 222b 页 X17-0222.png
平等故复遣之法应尔耳(三)
○右第九章。】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一切诸法
刹那坏相世尊云何一切法刹那佛告大慧谛听谛
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大慧一切法者谓善不
善无记有为无为世间出世间有罪无罪有漏无漏
受不受大慧略说心意意识及习气是五受阴因是
心意意识习气长养凡愚善不善妄想大慧修三昧
乐三昧正受现法乐住名为贤圣善无漏大慧善不
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
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大慧五识身者心意意识俱
善不善相展转变坏相续流注不坏身生亦生亦灭
不觉自心现次第灭馀识生形相差别摄受意识五
识俱相应生刹那时不住名为刹那。」

【夫刹那者时之最促念之极微者也故以心念起
灭不停为刹那又物之无常变坏者亦曰刹那是
皆众生虚妄识相如来示之意在即刹那无刹那
了性真常尔而大慧请说刹那坏相岂能当如来
之意手亦责之如后然因请故得详其说于中先
示一切法谓善不善等始言三性则法之有为故
继言无为以配之馀世间等各以类言至于言受
则摄上诸法言不受则有无皆非不受亦不受独
得其至此法非法之大凡也次明刹那非刹那相
先略说者为下广明张本谓心意意识及色等习
气为五受阴因以是识习长养善不善妄想故有
卷六 第 222c 页 X17-0222.png
六凡有漏刹那言修三昧乐等即无漏因果惟空
与定则是三乘无漏非刹那也次善不善者下广
明二相名虽叠上实则通示能生八识故曰谓如
来藏等名识藏□指第八妄识如前识藏名是也
而是八识名相出于正教故非外道说言五识身
者正明刹那相谓心意意识俱则能生虽通所生
则别故正约五识示之即眼等五识俱彼心心意
识同时取境有善不善相或次第起或间杂起故
曰展转变坏相续流注根境之间未始间断从本
言之亦自八识不坏身生而亦生亦灭由不觉自
心所现唯依五根有生有灭故曰次第灭馀识生
摄受五尘形相差别故五识生时意识俱生故曰
俱相应生不俱则不能分别也以是识故起灭不
停不于此则于彼无时暂息故曰刹那时不住即
刹那之想也(一)。】

「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意俱生识习气刹那无
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计著刹那论故不觉一
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坏无为法大慧七识不流
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大慧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
俱若生若灭四住地无明住地所醉凡愚不觉刹那
见妄想熏心。」

【刹那者下重结前起后是二种相虽通依诸识生
起而所从则别故曰名识藏等是则以诸识从识
习气者刹那也从无漏习气者非刹那也然善无
卷六 第 223a 页 X17-0223.png
漏法本唯空空而犹名习气者谓其体是七识执
想犹在故虽非刹那未为究竟真常无漏要是三
乘圣贤境界故曰非凡愚所觉彼凡愚此唯作刹
那论计著不唯不觉非刹那亦不自知其为刹那
以全体在刹那故也脱或凡外尘劳念息几至无
为则又计为断见故曰以断见坏无为法恶识所
以无为者哉又曰七识不流转者承上无漏之义
对明七八异相则七识以三义故异馀诸识而非
刹那谓不流转不受苦乐故异六识非涅槃因故
异八识教门一往以对二乘良有以也然向言七
识流转今何反之亦以二义故前后不同一者克
体则唯妄想执我而巳如今文是也二者从缘虽
不自有为以从缘故亦与诸识流转不灭如前文
是也如来藏者正明八识以不变性本非刹那而
以随缘受熏转为识藏变起诸识则反上三义故
受苦乐亦与因俱若生若灭一也为五住烦恼所
醉凡愚不觉成刹那见故亦流转二也而以妄想
熏发本心故或致涅槃因三也然皆如来藏所从
出则流转非流转刹那非刹那涅槃非涅槃染净
二熏本一而巳此所以异于七识也(二)。】

「复次大慧如金金刚佛舍利得奇特性终不损坏大
慧若得无间有刹那者圣应非圣而圣未曾不圣如
金金刚虽经劫数称量不减云何凡愚不善于我隐
覆之说于内外一切法作刹那想。」
卷六 第 223b 页 X17-0223.png

【然以刹那则有损坏非则反是理之然也如来本
答刹那而直以不可损坏言者亦相显尔于中先
喻言如金金刚佛舍利得奇特性终不损坏者夫
奇特□有事有理如金金刚以百鍊故矿朴俱销
唯一精刚物不能坏则得事中奇特性也若佛舍
利以万行熏修垢妄都尽唯一精真无能坏者则
得理中奇特性也如来所得真常亦复如是故曰
终不损坏意言汝问刹那坏相岂不以生灭妄想
故也若亦真常终无损坏此则答违上问法中言
若得无间有刹那者谓我以无间道所證真常岂
有刹那而不正言故寄言反显尔则曰圣应非圣
等夫圣未有不圣之理则知一證永常其无刹那
明矣故合云云云何凡愚等者结斥不善如来密
旨正显诸法性非刹那闻者只合于起灭不停处
了悟无生复本寂静亦显如来所得性常此则说
刹那之密意也奈何不善于一切法作刹那想所
以寄斥凡愚实责所问大慧领悟意必顿消(三)

右第十章。】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六波罗蜜满足
得成正觉何等为六佛告大慧波罗蜜有三种分别
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大慧世间波罗蜜者我
我所摄受计著摄受二边为种种受生处乐色声香
味触故满足檀波罗蜜戒忍精进禅定智慧亦如是
凡夫神通及生梵天大慧出世间波罗蜜者声闻缘
卷六 第 223c 页 X17-0223.png
觉堕摄受涅槃故行六波罗蜜乐自巳涅槃乐出世
间上上波罗蜜者觉自心现妄想量摄受及自心二
故不生妄想于诸趣摄受非分自心色想不计著为
安乐一切众生故生檀波罗蜜起上上方便即于彼
缘妄想不生戒是尸波罗蜜即彼妄想不生忍知摄
所摄是羼提波罗蜜初中后夜精勤方便随顺修行
方便妄想不生是毗梨耶波罗蜜妄想悉灭不堕声
闻涅槃摄受是禅波罗蜜自心妄想非性智慧观察
不堕二边先身转胜而不可坏得自觉圣趣是般若
波罗蜜。」

【刹那生灭者生死此岸之事也真常不坏者涅槃
彼岸之理也然则自此岸而达彼岸由刹那而究
竟真常者其六度之功乎抑前章明不坏有四佛
舍利其一也又曰住于正法得如来智具足斯由
六度所熏大慧所以承是请问也答中言六度有
三初世间六度言我我所摄受计著等者谓凡夫
所修其过有四即计我我所著于二边为求胜报
乐著六尘夫计我我所则无为生之念著于二边
则不足以达中道彼岸为求胜报则不免于生死
乐著六尘则非所谓无住相施凡夫神通及生梵
天亦由修事度而得故因出之出世间六度即二
乘所修虽依谛缘亦行是行故曰堕摄受涅槃故
则但为自度而求涅槃故异菩萨出世间上上波
罗蜜者即圆顿所修谓妄想量摄受者六尘也及
卷六 第 224a 页 X17-0224.png
自心二者内心与境为二也觉唯自心现则二而
不二故妄想不生依是而修檀波罗蜜所修离相
则不堕诸趣所摄故曰非分其于色等既皆自心
则不复计著虽对六尘而无所有尚何行施之可
得乎唯为安乐众生而修是度皆反过为德即初
檀度之意也亦兼通意则上上之方便也既了通
巳历别尔修即以上善修之心于持戒等缘亦妄
想不生一一称性而持者戒也又曰是尸波罗蜜
者重结究竟也故如是而行檀则无悭无施如是
而持戒则非持非犯如是而安忍则不违不顺如
是而精进则何进何退如是而修定则无定无乱
如是而习般若则非愚非慧自然不即二边不离
二边安于中道直济彼岸是谓上上波罗蜜相忍
中言知摄所摄者恐脱一空字进度凡两言方便
者一则别相谓诵经等一则通相即兼五度皆须
精进而行禅度言不堕声闻涅槃摄受者谓声闻
定力偏多及为涅槃修禅故也而一一度言妄想
不生或言悉灭非性等是则六度虽异率以离妄
为本苟能离妄何行不成若不离妄无一而可此
不可不知也先身转胜而不可坏者谓六度增进
乃至般若所得慧身转胜前五不可破坏得自觉
圣趣则又般若之至者于是三品虽通中下意实
在上修者择焉。
○右第十一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卷六 第 224b 页 X17-0224.png

空无常刹那愚夫妄想作如河灯种子而作刹那想
刹那息烦乱寂静离所作一切法不生我说刹那义
物生则有灭不为愚者说无间相续性妄想之所熏
无明为其因心则从彼生乃至色未生中间有何分
相续次第灭馀心随彼生不住于色时何所缘而生
以从彼生故不如实因生云何无所成而知刹那坏
修行者正受金刚佛舍利光音天宫殿世间不坏事
住于正法得如来智具足比丘得平等云何见刹那
揵闼婆幻等色无有刹那于不实色等视之若真实。」

【此偈合置前刹那想下文差间尔偈言空无常刹
那者谓虚空相常了不可得况言刹那起灭乎首
言此者以见诸法体性本来寂静犹如虚空而愚
夫妄想或作常计或作刹那想如河流等是岂知
空性本无也哉刹那息烦乱等正颂出隐覆义谓
能了刹那则可以息烦乱体寂静则自然离所作
故一切法无生所以为说刹那之义也物生则有
灭固生灭常理若为愚者说适滋名相如是说破
生灭法文先示生相为所破谓无间相续性则刹
那生灭由妄想所熏无明为固故刹那心相从彼
而生次正破中初破生相言乃至色未生中间有
何分者即承上心虽生而色未生中间自无所依
之分是心无色而不生次第相续灭者谓色虽巳
生而心续灭是色心不相待纵馀心随彼色生苟
心不住于色复何所缘而生为其念念不住亦不
卷六 第 224c 页 X17-0224.png
取故是心虽有色亦无生性抑若从彼生则自无
实性可得故曰不如实因生次破灭相者由向推
之于中求刹那成不可得况知刹那坏乎坏即灭
也既破生灭则复本真常故次颂不坏中初不坏
法有四谓修行者正受一也金刚二也佛舍利三
也光音天宫殿四也此天三灾不坏复为后劫生
成之如即二为世间法不坏二为出世法不坏次
示能得人言住于正法得者谓如来以种智具足
庄严比丘以平等正受皆以正法而得也馀二非
此故亦有坏然一往尔云何见刹那者反颂上结
斥谓苟不如上作刹那见当以何理见刹那邪故
示之曰揵闼婆幻等即幻色固非刹那而于虚假
之色当视若真实了本无生庶几乎得矣(右本属第十章
之四)。】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记阿罗汉得成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诸菩萨等无差别一切众
生法不涅槃谁至佛道从初得佛至般涅槃于其中
间不说一字亦无所答如来常定故亦无虑亦无察
化佛化作佛事何故说识刹那展转坏相金刚力士
常随侍卫何不施设本际现魔魔业恶业果报旃遮
摩纳孙陀利女空钵而出恶业障现云何如来得一
切种智而不离诸过。」

【旧释此文凡作十问答往往文外穿凿疣赘今以
问答始末参照止应有六文先叠问初问记阿罗
卷六 第 225a 页 X17-0225.png
汉得成佛道与菩萨无异然于何处记邪或据前
文三昧乐住声闻当得如来最胜之身者若即其
文则显此经唯化佛说此复不可抑文别有谓如
向释今谓当是大慧别有所闻故特于此以发授
记声闻之意复当更明二问始终无说文先言一
切众生即涅槃相故法不涅槃使谁至于佛道而
言从初得佛复谁入于涅槃而曰至般涅槃乃至
始终不说一字耶因复再徵若以如来常在定故
无说者则五十年所说皆应化佛施作邪三问说
识坏相亦由上文有言无漏非刹那又曰七识不
流转则七识无漏不当坏灭何得复说识诸刹那
展转坏邪四问佛何假乎护五问何意不施设本
际施设犹显示也此因前文有言生死本际不可
知果不可知则是不施设本际故复问其所以六
问如来九恼(事缘如别出)意谓如来万德普备众善咸
会安有至圣复婴过难耶答如次文(一)。】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
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为无馀涅槃故说
诱进行菩萨行者故此及馀世界修菩萨行者乐声
闻乘涅槃为令离声闻乘进向大乘化佛授声闻记
非是法佛大慧因是故记诸声闻与菩萨不异大慧
不异者声闻缘觉诸佛如来烦恼障断解脱一味非
智障断大慧智障者见法无我殊胜清净烦恼障者
先习见人无我断七识灭法障解脱识藏习灭究竟
卷六 第 225b 页 X17-0225.png
清净。」

【以次答释中初言为无馀涅槃故说者即声闻子
果二缚尽生无馀依界以非究竟故说彼授记巳
复须行行而意不在彼所以诱进始行者令行菩
萨行故则曰此及馀世界修菩萨行等谓菩萨中
有始修大行复乐小果为其说授记事以策进之
使其自反进向大乘即此经言记声闻之意故台
宗有曰楞伽密对菩萨方等斥夺声闻即其义也
唯是法华正记二乘独超一化今以二义区别其
说曰一者所记为此不为彼义如上说二者能记
是化而非法故曰化佛授声闻记非是法佛言化
佛则权言法佛则实故知二意同异明矣又曰与
菩萨不异者一往约同断烦恼障故得解脱一味
云尔非谓无明智障断也抑此经所说三乘多槩
言之亦所以密与其进也次出异相则曰智障断
见法无我等约二无我以辨浅深而言先习见人
无我断者谓声闻人先得人空故先所习见人无
我智但断见思烦恼而巳而未断无明故未见法
无我智此一异也又曰七识灭法障解脱者亦以
七八识灭而论二障有脱未脱二乘但灭七识故
未尽净此二异也是知同异未易辄论而末学欲
以一槩尽局哉难矣(二)。】

「因本住法故前后非性无尽本愿故如来无虑无察
而演说法正智所化故念不妄故无虑无察四住地
卷六 第 225c 页 X17-0225.png
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二烦恼断离二种死觉人法无
我及二障断大慧心意意识服识等七刹那习气因
善无漏品离不复轮转大慧如来藏者轮转涅槃苦
乐因空乱意慧愚痴凡夫所不能觉。」

【次答第二问言因本住法故前后非性者谓本住
法则性无增灭故前无佛道可得后无佛可涅槃
中间亦无法可说故曰前后非性非性之性法界
平等故云无说尔然以无尽本愿为众生故无说
而说则曰无虑无察而演说法谓佛以无为智定
寂而常照圆鉴法界如镜现象如印印泥故不待
虑而说察而知则未尝无说正智所化等复言无
虑无察者由于正智所化寂念不妄故也又曰四
住地等谓究竟果人所断者二障所离者二死所
證者二无我法门深极如是岂化佛之所为乎是
亦抑大慧之问也心意意识下答第三问谓心意
识三未始不俱而说识刹那有坏不坏者所从言
异尔若以诸识从刹那习气因则有坏从善无漏
品则不坏以其性离非刹那故不复轮转即不坏
义然则刹那习气者六识之分也善无漏品者七
识之分也此犹六七对明坏不坏异若约七八相
望则七识执我想心未亡故犹可坏唯八识不坏
故特言眼识等七意存八识不坏故也次别显藏
识者谓如来藏在轮转则与之为轮转在涅槃亦
与之为涅槃与之为苦乐而未始不净与之为涅
卷六 第 226a 页 X17-0226.png
槃因而未始净方其即则未始不离方其离则未
始不即既非即非不即亦未始坏不坏故非凡小
所觉言空乱意慧即指二乘义兼与夺谓以空乱
意夺也而犹名慧与也(三)。】

「大慧金刚力士所随护者是化佛耳非真如来大慧
真如来者离一切根量一切凡夫声闻缘觉及外道
根量悉灭得现法乐住无间法智忍故非金刚力士
所护一切化佛不从业生化佛者非佛不离佛因陶
家轮等众生所作相而说法非自通处说自觉境界
复次大慧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藏故起
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灭故解脱四住
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断。」

【答第四问中文有对有别对论则佛有真化故曰
金刚力士所随护者化佛也离一切根量等真佛
也言离一切根量则不堕自他阴界入法得现法
乐住无间法智忍故则究竟住于智断功德法身
常与定俱故不须护别论者虽化亦不护凡二意
故盖化谓化现亦应也又无而欢有曰化皆随宜
应现不同凡夫随实业生则不待护一也又曰化
佛者非佛不离佛则从真起化故非一非异亦不
待护二也但由化用必因众生众生有作须众缘
具故佛亦以缘具说法故曰因陶家轮等正取缘
具义也然则不护而护而金刚力士独得非化乎
非自通处者不同真佛唯说自觉境界答第五问
卷六 第 226b 页 X17-0226.png
者非无本际可示但为众生未能出自妄想外故
于本际有所不知极其妄想不出断常故曰愚夫
依七识身灭等即限彼所知极于七识之外无所
知故因起断见而不觉识藏无尽见其念念相续
故起常见由其自妄想内而不及外故不能知必
待妄想转灭即解脱等当自知尔故曰自妄想灭
而言慧灭者示妄不自灭必由慧而灭夫然则五
住二死究竟咸亡金刚法身岂复有魔业等事故
自四住地下答第六问然皆为众生故文便示现
(四)。】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三乘亦非乘如来不磨灭一切佛所记说离诸过恶
为诸无间智及无馀涅槃诱进诸下劣是故隐覆说
诸佛所起智即分别说道诸乘非为乘彼则非涅槃
欲色有及见说是四住地意识之所起识宅意所住
意及眼识等断灭说无常或作涅槃见而为说常住。」

【偈言三乘亦非乘者非实乘也如来不磨灭者谓
真佛也惟其非乘故与授一乘记惟其是真佛故
说离诸过恶即间颂初后二答亦兼颂第四问答
也为诸无间智等覆颂初答意可知诸佛所起智
者颂答次问也谓从初起道树所得智后即分别
说道此以其说颂无说非曰不说以非性言之故
乘而非乘涅槃而非涅槃云不说尔欲色有及见
颂四住地也意识之所起者颂第五答文谓意由
卷六 第 226c 页 X17-0226.png
八识而起而八识意之所住故喻之如宅以是言
之自不容以七识身灭而起断见彼又于第六识
等断灭处说无常或作涅槃见者此皆凡外自妄
想见故不知本际如来为是说常住也(五)
○右第
十二章。】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彼诸菩萨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与葱饮食为云何
惟愿无上尊哀悯为演说愚夫所贪著臭秽无名称
虎狼所甘嗜云何而可食食者生诸过不食为福善
惟愿为我说食不食罪福。

大慧菩萨说偈问巳复白佛言惟愿世尊为我等说
食不食肉功德过恶我及诸菩萨于现在未来当为
种种希望食肉众生分别说法令彼众生慈心相向
得慈心巳各于住地清净明了疾得究竟无上菩提
声闻缘觉自地止息巳亦得速成无上菩提恶邪论
法诸外道辈邪见断常颠倒计著尚有遮法不听食
肉况复如来世间救护正法成就而食肉耶佛告大
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
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
我今当为汝略说谓一切众生从本巳来展转因缘
尝为六亲以亲想故不应食肉驴骡骆驼狐狗牛马
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
故不应食肉众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及谭婆
等狗见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又令修行者慈
卷六 第 227a 页 X17-0227.png
心不生故不应食肉凡愚所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
故不应食肉令诸咒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
者见形起识深味著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
弃故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不
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令饮食无
节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离故不应食肉我
尝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
肉听食肉者无有是处复次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
苏陀婆食种种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谋反断
其奉禄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食肉复次大慧
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贩彼诸愚痴食肉众生
以钱为网而捕诸肉彼杀生者若以财物若以钩网
取彼空行水陆众生种种杀害屠贩求利大慧亦无
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鱼肉以是义故不应食肉大慧
我有时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经一切种一
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尚
无所食况食鱼肉亦不教人以大悲前行故视一切
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听令食子肉尔时世尊欲重
宣此义而说偈言。

曾昔为亲属鄙秽不净杂不净所生长闻气悉恐怖
一切肉与葱及诸韭蒜等种种放逸酒修行常远离
亦常离麻油及诸穿孔床以彼诸细虫于中极恐怖
饮食生放逸放逸生诸觉从觉生贪欲是故不应食
由食生贪欲贪令心迷醉迷醉长爱欲生死不解脱
卷六 第 227b 页 X17-0227.png
为利杀众生以财网诸肉二俱是恶业死堕叫呼狱
若无教想求则无三净肉彼非无因有是故不应食
彼诸修行者由是悉远离十方佛世尊一切咸诃责
展转更相食死堕虎狠类臭秽可厌恶所生常愚痴
多生旃陀罗猎师谭婆种或生陀夷尼及诸食肉性
罗刹猫狸等偏于是中生缚象与大云央掘利魔罗
及此楞伽经我悉制断肉诸佛及菩萨声闻所诃责
食巳无惭愧生生常痴冥先说见闻疑巳断一切肉
妄想不觉知故生食肉处如彼贪欲过障碍圣解脱
酒肉葱韭蒜悉为圣道障未来世众生于肉愚痴说
言此净无罪佛听我等食食如服药想亦如食子肉
知足生厌离修行行乞食安住慈心者我说常厌离
虎狼诸恶兽恒可同游止若食诸血肉众生悉恐怖
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无慈慧永背正解脱
及违圣表相是故不应食得生梵志种及诸修行处
智慧富贵家斯由不食肉。」

【佛说心品将未大慧复请垂诫酒肉等以终之盖
吾佛说化以一性平等为本以慈悲同体为心以
为人入道为宗故莫先于清净离过以济物度生
为事故莫上于罪福因果是以楞严正宗之后具
明四种明诲三种渐次而于此经诫之弥笃亦可
以之拟流通焉文先请通诫次请别诫佛答中备
列不应食肉者凡十七缘(云云)次示遮制通局中初
言小教方便或开五种谓见闻疑杀等自馀宜若
卷六 第 227c 页 X17-0227.png
开食或制十种谓人蛇象等而不及馀类似应通
许者然尤谨言之但曰遮制而巳曾无开许之□
纵有一时方便亦不得巳尔次言此经开除方便
一切悉断其言可谓深切矣而论者犹以听制食
肉为一疑难盖记者有言曰此经菩萨不应食肉
故知仍存小教中开遂谓此经但制菩萨仍存小
教开许者或谓记者之误今谓非也正言楞伽当
四阿含之后故存渐教之说异乎梵网顿制以见
此经部当方等如是而巳所谓存者特其文耳何
谓犹存其事且以为误邪不然经云一切悉□□
言何谓乎呜呼大为之防严为之制而世犹或□
之况不为之诫乎有以见业习之深也至有不复
赞欢梵行亦令他人入不律仪者吾知斯人自诒
厥咎然此经言一切法唯自心现苟知善恶唯心
奈何顺妄想而违圣教哉戒之勉之。
○右第十三
章。】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通义卷第六(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