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321-A¶
321-A¶ 第 104b 页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一切佛语心品 卷第五
大敬爱寺沙门 智严 注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我及诸菩萨。
说宗通相。」

【此初标请宗通之相。】

「若善分别宗通相者。我及诸菩萨。通达是相。」

【次举通法之益。】

「通是相巳。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明得果□。】

「不随觉想。及众魔外道。」

【以了宗通。不随妄想及邪魔等见。】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饬听许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敬而受饬。】

「佛告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

【将明广答。此约人标数。】
321-A¶ 第 104c 页 X17-0104.png

「谓宗通及说通。」

【次列宗。谓圣趣说明权济。】

「大慧。宗通者。」

【先初牒宗。】

「谓缘自得胜进相。」

【次释宗□。□系心内悟。渐次增明。故云胜进。】

「远离言说文字妄想。」

【□證之道。体离言字及妄想者。谓言语道断。心行
处灭。】

「趣无漏界自觉地。」

【證入法身。现习俱净。名□漏界。此即如来自觉之
□。】

「自相远离一切虚妄觉想。」

【明自得□境。从本巳来。性离虚妄。】

「降伏一切外道众魔。」

【以此一实之道。超过诸见故。能降众魔伏外道。】

「缘自觉趣。光明辉发。」

【明自觉圣趣。发知慧晖。假使名壁莫之能碍。】

「是名宗通相。」

【总结。如实虚融。廓然无拥。可谓宗矣。】

「云何说通相。」

【徵说之相。】

「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异不异有无等相。」

【次释说通。谓大小二乘。九部教典。其中名数。如馀
321-A¶ 第 105a 页 X17-0105.png
经所明。然圣教至趣。体离一异有无四句之相。】

「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度脱。」

【然圣人以无住巧便。应机开演。各令获益。亡乎我
所。而利物靡穷。即说通之义。】

「是名说通相。」

【三明结示。】

「大慧。汝及馀菩萨。应当脩学。」

【此结劝修学。】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宗及说通相
 缘自与教法」


【此标宗说名义。】

「 若见善分别
 不随诸觉想」


【了达宗说。即不随妄觉。此之一偈。总颂二通。】

「 非有真实性
 如愚夫妄想」


【明有无非实。如愚之妄计。颂上谓有世间。】

「 云何起欲想
 非性为解脱」


【此诃。何故于有起欲。又取彼非性。为解脱哉。】

「 观察诸有为
 生灭等相续
 增长于二见
 颠倒无所知」


【凡观有为。起生灭二见者。斯由无知所起。】

「 一是为真谛
 无罪为涅槃
 观察世妄想
 如幻梦芭蕉」


【了一谛涅槃。则观世如幻。本来不实。颂上性相寂
静。】
321-A¶ 第 105b 页 X17-0105.png

「 虽有贪恚痴
 而实无有人
 从爱生诸阴
 有皆如幻梦」


【明贪恚妄有。实无有人。假使从爱起阴。皆如幻梦。】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不实妄想相。」

【自下约二谛平等。显上宗义。此先请不实妄想之
相。】

「不实妄想。云何而生。」

【次问不实妄想之所生。】

「说何等法。名不实妄想。」

【三问不实妄想之体。】

「于何等法中。不实妄想。」

【四。问不实妄想之所起。】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如是之义。多所饶益。
多所安乐。哀悯世间一切天人。」

【今佛先赞诸者。以所问意利乐广多。故斯叹美。】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次明饬许。】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敬赞受饬。】

「佛告大慧。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

【自下佛答。明外五尘义体无实事。此詶初问妄想
之相。】

「计著妄想生。」

【由计外境。即妄想随生。答上第二问妄之所生。】
321-A¶ 第 105c 页 X17-0105.png

「大慧。摄所摄计著。不知自心现量。及堕有无现增长
外道见。」

【以能所计故。不知心量。堕于有无。增长外见。答
上第三问妄想之体。】

「妄想习气。计著外种种义。心心数妄想。计著我我所生。」

【夫妄想所起。因于习气计诸尘义。复由心数计我
所而生。此答上第四问妄想所起。】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

【自下。大慧将欲兴难。牒前所答。今即牒佛之初答
不实之相。】

「计著妄想生。」

【此牒第二不实所生。】

「摄所摄计著。不知自心现量。及堕有无见。增长外道
见。」

【此牒第三妄想之体。】

「妄想习气。计著外种种义。心心数妄想。我我所计著
生。」

【此牒第四妄之所起。】

「世尊。若如是外种种义相。堕有无相。离性非性离见
相。」

【今第二。述大慧举真俗二谛。明其设并。此标世谛
性非有无。】

「世尊。第一义亦如是。离量根分譬因相。」

【今述第一义真。亦非根量譬因之相。】
321-A¶ 第 106a 页 X17-0106.png

「世尊。何故一处妄想不实义。种种性计著妄想生。非
计著第一义处相妄想生。」

【此第三。明大慧徵诘真俗二谛义稍不齐。】

「将无世尊说邪因论耶。」

【此第四正难佛说真俗两谛。堕生不生者。怨非世
尊说邪因论耶。】

「说一生一不生。」

【此第五释难。以佛说真俗两谛。一有妄生。一即非
生。故堕邪论。上明大慧难辞。】

「佛告大慧。非妄想一生一不生。」

【次明佛答。此即总非前难。谓。佛之自觉。尚不存于
真俗。岂有生不生耶。】

「所以者何。」

【次徵。非一生一不生者何。】

「谓有无妄想不生故。」

【三释。圣智所照。尚不见真俗可得。岂有生不生耶。】

「外现性非性。」

【以妄不生故。了知外性本来非生。】

「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

【此明灭妄所由。以觉心现故。即有无二妄。无所从
生。上总明。以实相遣难。】

「大慧。我说馀愚夫自心种种妄想相故。事业在前种
种妄想性相计著生。」

【自下方便会通。谓佛前所说妄想生者。但说彼愚
321-A¶ 第 106b 页 X17-0106.png
夫自妄而起。非是如来而有斯过。】

「云何愚夫得离我我所计著见。离作所作因缘过。」

【此假以徵起。若不说不实妄想者。云何令愚。离我
我所等因缘之过。】

「觉自妄想心量。身心转变。」

【又云何令愚。觉于心量。而身心转变耶。】

「究竟明解一切地如来自觉境界。」

【复云何令彼明解诸地。入于如来自觉之境耶。】

「离五法自性事见妄想。」

【复云何令彼。离五法三性对治等见。由佛上说不
实妄故。令于愚夫。离妄自觉。明解诸地。入佛境界。
离对治门。获如斯益。其云何愚夫四字。该下诸句。
文理斯显。】

「以是因缘故。我说妄想从种种不实义计著生。」

【今总结前说妄之意。】

「知如实义。得解脱自种种妄想。」

【若众生知实即能脱妄。兹为利物。岂佛有斯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诸因及与缘
 从此生世间」


【下偈总十四行半。此举世间从因缘生。】

「 妄想著四句
 不知我所通」


【此明片也。谓由妄想。不了因缘空故。著于四句。不
知如来离句自通。】

「 世间非有生
 亦复非无生
 不从有无生
321-A¶ 第 106c 页 X17-0106.png
 亦非非有无」


【此举世间离兹四句。】

「 诸因及与缘
 云何愚妄想」


【此诃彼见。若因缘既尔。云何愚夫强生妄想。】

「 非有亦非无
 亦复非有无
 如是观世间
 心转得无我」


【今明观益。谓如是观世离句者。即执法心转。得法
无我。上总明缘非四句。】

「 一切性不生
 以从缘生故」


【明一切果性。本自不生。以从因缘之所生故。】

「 一切缘所作
 所作非自有」


【明一切果性。既从缘所作。故知非自有也。】

「 事不自生事
 有二事过故」


【夫二事之过。如瓶上生瓶。此明略牒。】

「 无二事过故
 非有性可得」


【既无二过。即自性非有。上之两行。破所生之果。】

「 观诸有为法
 离攀缘所缘
 无心之心量
 我说为心量」


【自下总片上见。若言观诸有为。离于能所。复言无
心可得。此亦未离心量。】

「 量者自性处
 缘性二俱离
 性究竟妙净
 我说为心量」


【夫量者。能缘心。自性即所缘境。若言缘性双离。谓
会真净。斯亦心量。】
321-A¶ 第 107a 页 X17-0107.png

「 施说世谛我
 彼则无实事
 诸阴阴施设
 无事亦复然」


【若谓我法二空。而为究竟。斯亦心量。】

「 有四种平等
 相及因性生
 第三无我等
 第四修修者」


【此举四等齐真俗不二。此中相者。谓相无相等。二
因性。谓因果平等。第三无我者。诸我无我等。第四
修脩。能所平等。兼该一切。】

「 妄想习气转
 有种种心生
 境界于外现
 是世俗心量」


【由习转心生。境便外现。此之心境。是世俗心量。】

「 外现而不有
 心见彼种种
 建立于身财
 我说为心量」


【此明外现非有。由心故生。立彼依正。亦为心量。】

「 离一切诸见
 及离想所想
 无得亦无生
 我说为心量」


【上破世谛心量。自下明真谛亦为心量。若谓离能
所。又复言无得无生者。斯亦未超心量。】

「 非性非非性
 性非性悉离
 谓彼心解脱
 我说为心量」


【此行。若言有无双离。谓心无缚者。此亦心量。】

「 如如与空际
 涅槃及法界
 种种意生身
 我说为心量」


【夫如与空际。涅槃法界。及意生身者。并约法身。一
321-A¶ 第 107b 页 X17-0107.png
相应物。而施异名。若寻言取著有所得者。亦心量
耳。上偈及长行。文虽异说。大意破真俗二见。令物
会于中道。】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菩萨摩诃
萨。当善语义。」

【今明语义。欲令依义不依于语。此大慧初问。引于
昔说。】

「云何为菩萨善语义。」

【次请善语义之方便。】

「云何为语。云何为义。」

【三徵语义之相。】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次佛答中。此先饬许。】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次敬受所饬。】

「佛告大慧。云何为语。」

【三明广答。先释语中。此明初徵。】

「谓言字妄想和合。」

【今释语中。谓言字及妄。三事和合。为其语相。】

「依咽喉唇舌齿龂颊辅。」

【次依咽喉等八。发生言说。明其语缘。】

「因彼我言说妄想习气。」

【三以彼我相对。及久远言习。此并发语之因。】

「是名为语。」
321-A¶ 第 107c 页 X17-0107.png

【三总结示。】

「大慧。云何为义。」

【第三释义。此亦初徵。】

「谓离一切妄想相言说相。」

【次正释义。谓离妄及言者。明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此不思议第一之义。】

「是名为义。」

【三明结示。】

「大慧。菩萨摩诃萨。于如是义。独一静处。闻思脩慧。缘
自觉了。向涅槃城。」

【此明脩义方便。】

「习气身转变巳。自觉境界观地地中间胜进义相。」

【谓修义获益。】

「是名菩萨摩诃萨善义。」

【三总结示。】

「复次大慧。善语义菩萨摩诃萨。观语与义。非异非不
异。观义与语。亦复如是。」

【今明妙达语义之相。此总初标。】

「若语异义者。」

【今牒异计。】

「则不因语辩义。」

【夫异则天乖。义岂因语而辩。此即反释异义不成。】

「而以语入义。」

【现见世间。由语入义。既语义相因。不可言异。斯即
321-A¶ 第 108a 页 X17-0108.png
顺释。】

「如灯照色。」

【然以语入义者。如因灯而见色。不可称其异也。若
破不异。一准于前。但转势而巳。梵文之妙。其在兹
乎。】

「复次大慧。不生不灭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性等。」

【今举不生灭法。及三乘一乘。心性平等者。有其二
意。一明上语义不异。二则片不二见斯过。义该上
下。】

「如缘言说义计著。堕建立及诽谤。」

【此明二见。谓如世凡夫。缘言计义。必堕立谤二边。
若计言义是有者。即建立所收。复谓言义俱无。还
同诽谤。此明略标。】

「见异建立异妄想。」

【此即释也。若情见言义是异。即立之为异。斯则妄
想一。亦准此可知。】

「如幻种种妄想现。」

【自下举喻。此略标。譬如幻术之法。及所幻人。或言
一异者。斯则愚夫妄想所现。】

「譬如种种幻。凡愚众生。作异妄想。非圣贤也。」

【此广喻也。若见幻与幻事。作一异见者。是凡愚所
知。非诸贤圣。譬计言义。亦复如之。然圣贤之人。本
不住于言义。岂有一异同于幻耶。】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321-A¶ 第 108b 页 X17-0108.png

「 彼言说妄想
 建立于诸法
 以彼建立故
 死堕泥犁中」


【此明死。愚妄情立法。业报随生。诽谤亦尔。文略不
具。泥犁。正梵云捺落迦。谓众苦逼切。此云地狱。】

「 阴中无有我
 阴非即是我
 不如彼妄想
 亦复非无我」


【以士计言义一异故。借外计阴我。例而破之。】

「 一切悉有性
 如凡愚妄想」


【此明纵也。若一切言义。悉皆有性。如凡阴我者。】

「 若如彼所见
 一切应见谛」


【此举相望破。谓若计言义。如阴我者。一切外道。皆
应见谛。然诸外道。既非见谛。故知执言义者。亦复
如之。】

「 一切法无性
 净秽悉无有
 不实如彼见
 亦非无所有」


【此总顺释。上二句片有。下句遣无。合明中道。】

「复次大慧。智识相今当说。」

【下广明知识者。为令依智不依于识。答上问中诸
智有几种。此初标计。】

「若善分别智识相者。」

【自牒所许。】

「汝及诸菩萨。则能通达智识之相。」

【举通法益。】

「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21-A¶ 第 108c 页 X17-0108.png

【明得果益。】

「大慧。彼智有三种。」

【广释相中。此初标数。】

「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

【次列其数。】

「云何世间智。」

【三明徵释。此初徵世智。】

「谓一切外道凡夫。计著有无。」

【次释。但愚计有无。悉为世智。】

「云何出世间智。」

【次辩出世。此亦先徵。】

「谓一切声闻缘觉。堕自共相。希望计著。」

【次二乘之人。计阴等为有。】

「云何出世间上上智。」

【将明上上。此亦初徵。】

「谓诸佛菩萨。观无所有法。见不生不灭。离有无品。」

【明诸佛菩萨。照于如实。见一切法。本无生灭。不住
有无。此即上上之智。汎明三种者。为显胜令脩。】

「入如来地。人法无我。缘自得生。」

【获佛地證二空者。斯由勤脩自觉之所成就。】

「大慧。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

【上明智之差别。今辩智识优劣。此初对可知。】

「堕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

【次约堕二边相。悉名妄识。超为正智。】
321-A¶ 第 109a 页 X17-0109.png

「复次长养相是识。非长养相是智。」

【三明增长相见。名之为识。离相为智。】

「复次有三种智。谓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

【四明应物有异。谓应凡夫故。知于生灭。化二乘故。
知自共相。同菩萨故。知不生灭。然智唯是一。而应
物斯殊。】

「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

【五明心无障碍。目之为智。为境所碍。此则为识。中
间境界二字。该通上下。】

「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是
智。」

【六明以根尘识三事和合。为生识方便。名之为识。
无三方便。乃名为智。】

「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

【七明但心有所得。名之为识。若无所得。即名为智。】

「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

【此明智体。谓自得之智。本自有之。性非生灭。但以
离妄言生。妄覆谓灭。如水净月现。水浊影沉。而月
性常尔。本非出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采集业为识
 不采集为智
 观察一切法
 通达无所有」


【下偈有七。今双标识智。兼明观益。】

「 逮得自在力
 是即名为慧」

321-A¶ 第 109b 页 X17-0109.png

【谓心无所碍。故生三界。作大饶益。得力自在。故名
为慧。】

「 缚境界为心
 觉想生为智」


【此标真妄。谓缠缚外境。此即妄心。若觉念不生。乃
名真智。】

「 无所有及胜
 慧则从是生」


【此明观益。谓第八佛地。无功胜慧。并由觉想而生。】

「 心意及与识
 远离思惟想」


【此明八地巳上。无生胜慧。离八识思想。即真实无
生。】

「 得无思想法
 佛子非声闻」


【又明显胜。若得无虑无察无思无想者。斯则菩萨。
非谓二乘。】

「 寂静胜进忍
 如来清净智」


【夫言忍者。通三贤十圣。总分有五。谓信伏顺无生
忍等。并菩萨所行。然寂静胜进忍者。即佛智清净。】

「 生于善胜义
 所行悉远离」


【明佛忍净智。从胜义谛生。心想所行。悉皆远离。故
解深密偈云。内證无相之所行。不可言说绝表示。
息诸诤论胜义谛。超过一切寻思想。】

「 我有三种智
 圣开发真实
 于彼想思惟
 悉摄受诸性」


【明如来。为开发凡圣。令悟真实。示有三智。其实一
道。若于彼正觉所思。物无不摄。此即如来寂静之
321-A¶ 第 109c 页 X17-0109.png
智。】

「 二乘不相应
 智离诸所有」


【明彼二乘。不与佛智相应。以此妙智。离诸所有。】

「 计著于自性
 从诸声闻生」


【然二乘所见。以计著为心。由此义故。不应佛智。】

「 超度诸心量
 如来智清净」


【超度诸心。斯为佛智。成上智离诸所有。】

「复次大慧。外道有九种转变论。外道转变见生。」

【今明转变。显前识义。转变。即心境二边因缘都称。
或境转心变。或心转境变。此总初标。】

「所谓形处转变。」

【形即正报。处则依报。】

「相转变。」

【谓青黄等异。及男女差别。】

「因转变。」

【计一切法从因而生。】

「成转变。」

【计于我所决定不坏。】

「见转变。」

【计四句见。外道所知。】

「性转变。」

【执真妄善恶。及以四大。各有体性。】

「缘分明转变。」

【计缘能显果。故曰分明。】
321-A¶ 第 110a 页 X17-0110.png

「所作分明转变。」

【执果从缘生。事相非谬。】

「事转变。」

【计于一切有为之事。】

「大慧。是名九种转变见。一切外道。因是起有无。生转
变论。」

【初标因论超见。今结依见兴论。故见论相依。俱名
转变。】

「云何形处转变。」

【自下明释。初以例后。今徵牒初变。】

「谓形处异见。」

【谓计形处各有差别。此明法说。】

「譬如金变作诸器物。则有种种形处显现。非金性变。」

【次举外喻。然外道计造色有变。非谓性大。如金造
器服。但所造有变。而金性不易。】

「一切性变。亦复如是。」

【明一切形处等变。亦复如之。此释初讫。】

「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变妄想。」

【今举初该八者。总明叙计。】

「彼非如非异。」

【自下释破。此即初标。然圣人非如。彼见亦复非异。
以即妄即真。即事即理。故顺而不同矣。】

「妄想故。」

【然凡夫妄故。不同圣人。】
321-A¶ 第 110b 页 X17-0110.png

「如是一切性变。当知。」

【举上九种。以例诸见。当知凡圣道别。而真妄殊途。
此句该通上下。】

「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转变妄想。」

【此举世间妄见转变之相。以例前见。谓转乳成酪。
生酒为熟。生果亦尔。其类寔多。】

「彼亦无有转变。若有若无自心现。外性非性。」

【此破凡夫妄见之相。】

「大慧。如是凡愚众生。自妄想脩习。」

【明彼凡愚。以妄熏习故。作如是见。上总片凡愚妄
患。】

「大慧。无有法若生若灭。如见幻梦色生。」

【此释上非如非异。谓圣了诸法性非生灭。如见幻
色。本无转变。】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形处时转变
 四大种诸根
 中阴渐次生
 妄想非明智」


【偈文有二。此破外道小乘等见。谓外计形处时节。
及以诸根。悉皆转变。复计诸趣舍前身巳。中阴续
生者。则二乘所见。】

「 最胜于缘起
 非如彼妄想
 然世间缘起
 如乾闼婆城」


【此颂圣见。谓佛于缘起。不同凡妄了从缘法。如彼
乾城。今举圣见者。为令悟佛知见。】
321-A¶ 第 110c 页 X17-0110.png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一切法相
续义解脱义。」

【今举缚解而请者。然生生死涅槃等法。备在其中。
欲令众生。迥超二见。入于中道。远詶上问谁缚谁
脱。】

「若善分别一切法相续不相续相。」

【将明举益。此即重牒前宗。】

「我及诸菩萨。善解一切相续巧方便。不堕如所说义
计著相续。」

【初明通权益。谓了佛方便说于相续者。令离续故。
即内自无系。不著名言。说不相续。亦复如是。今举
一边者。准而可知。】

「善于一切诸法相续不相续相。及离言说文字妄想
觉。」

【次明舍诠益。既了缚解。则不滞文言。及以妄觉。】

「游行一切诸佛刹土。无量大众力自在通总持之印。
种种变化。光明照曜。」

【三明起化益。谓若闻此说。则能游佛刹。示众围绕。
十力自在。获于神通文义二持三空之印。现诸变
化。放大光明。】

「觉慧善入十无尽句。无方便行。」

【四明无功益也。谓得佛慧。妙悟十愿。不假方便。任
运而化。此明法说。】

「犹如日月摩尼四大。」
321-A¶ 第 111a 页 X17-0111.png

【次举七喻。显彼无功。如彼日月不思而照。又类如
意满愿无心。复地载水润。火熟风持。功成不念。菩
萨利物。亦复如是。】

「于一切地。离自妄想相见。见一切法。如幻梦等。入佛
地身。」

【五明获果益。谓诸地离妄。了一切法。如幻梦等。悟
于地證彼法身。】

「于一切众生界。随其所应而为说法。而引导之。」

【上并自利。今举利他。谓于众生。随其所应。说法开
导。】

「悉令安住一切诸法如幻梦等。离有无品及生灭妄
想异言说义。其身转胜。」

【复令彼安住如幻梦等。及离有无生灭妄想。又令
不著言义。證会法身。转加殊胜。】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下明佛答。先赞饬许说。】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大慧敬饬。】

「佛告大慧。无量一切诸法。如所说义计著相续。」

【自下广答。明诸众生于一切法。随说而计。起相续
见。此即总标。】

「所谓相计著相续。」

【次明列也。谓见闻于相。而起相续。】

「缘计著相续。」
321-A¶ 第 111b 页 X17-0111.png

【谓于缘念著。】

「性非性计著相续。」

【闻于有无。而生计著。】

「生不生妄想计著相续。」

【闻世谛有生。真谛不生。起相续见。】

「灭不灭妄想计著相续。」

【又闻不善有灭。善法不灭。随说而计。起相续见。】

「乘非乘妄想计著相续。」

【又闻乘及非乘。而生计著。】

「有为无为妄想计著相续。」

【又闻凡境有为。圣境无为。而生计著。】

「地地自相妄想计著相续。」

【又闻诸地执有体相。】

「自妄想无闻妄想计著相续。」

【又以久远妄习。计著见故。】

「有无品外道依妄想计著相续。」

【又计有无等见。为外道依起于相续。】

「三乘一乘无闻妄想计著相续。」

【又闻说三乘一乘。起推实见。】

「大慧。此及馀凡愚众生。自妄想相续。」

【三明总结。此者即前文所列。馀乃汎该。并是凡愚
自心妄见。】

「以此相续故。凡愚妄想。」

【以斯相续。愚妄因此而生。上总法说。】
321-A¶ 第 111c 页 X17-0111.png

「如蚕作茧。」

【次明举喻。】

「以妄想丝。自缠缠他。有无有相续相计著。」

【今明法说。谓三界凡愚。更相缠缚。以二见丝。甚于
彼蚕。】

「大慧。彼中亦无相续。及不相续相。」

【上并牒计。今明正解。此则初文。一谓彼前所计。本
无缚解。二者于第一义。亦无二相可存。义势两兼。
括囊备矣。】

「见一切法寂静。妄想不生故。」

【此明释也。由见寂无妄故。缚解非有。】

「菩萨摩诃萨。见一切法寂静。」

【此举见寂之人。谓诸菩萨。此句义该上下。】

「复次大慧。觉外性非性。自心现相无所有。」

【明前菩萨。觉外无性故。心现本无。】

「随顺观察自心现量。有无一切性无相。」

【今明了性所由。以此菩萨。随顺證入。本心现前。即
知有无二边。一切诸性。悉皆无相。】

「见相续寂静故。」

【外无性者。由见相续悉皆寂静故。此句。该通上下。】

「于一切法。无相续不相续相。」

【此明总结。】

「大慧。彼无有若缚若解。馀堕不如实觉知。有续有解。」

【此第二双标凡圣二见。以彼圣人。悟如实故。本无
321-A¶ 第 112a 页 X17-0112.png
缚解。诸馀凡夫。堕不如实。见有缚解。】

「所以者何。」

【此句所徵。义通凡圣。】

「谓于一切法有无有。无众生可得故。」

【此双释二见。若释圣见者。即言谓于一切法有及
无有。皆悉是无。又无众生可得。以无一字。该括上
下。明人法俱非。此明圣见。又释凡见者。即言谓于
一切法有无。此之有无是众生可得。以有无二字。
该于上下。此释凡夫堕不如实。两释同用一文。斯
亦梵言之妙。】

「复次大慧。愚夫有三相续。」

【第三。约就三毒。明续即不续。此初。约人标数。】

「谓贪恚痴及爱。未来有喜爱俱。」

【次释。谓愚夫。以三毒爱故。必获来报。亦报亦有喜
爱。与身俱起。】

「以此相续故有趣相续。」

【以三毒不断故。三有五趣。相续受生。】

「彼相续者续五趣。」

【此重释也。以彼三毒相续故。续于五趣。上总叙见。】

「大慧。相续断者。无有相续不相续相。」

【次即破也。谓了于如实。三毒相续既亡。则缚解俱
净。】

「复次大慧。三和合缘作方便计著。识相续无间生。」

【四约三缘。以明三脱。谓根尘识等三缘方便。令业
321-A¶ 第 112b 页 X17-0112.png
识续生。】

「方便计著。则有相续。」

【次明招果。谓以三缘方便计著故。则有趣续生。上
总叙计。】

「三和合缘识断。见三解脱。一切相续不生。」

【此亦破也。谓了尘无相。根性自空。识无所愿。斯即
三脱。相续从何而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不真实妄想
 是说相续相」


【此明不真故妄。说为相续。】

「 若知彼真实
 相续网则断」


【若知真实。相续不生。】

「 于诸性无知
 随言说摄受」


【若于法无知。随言而摄。】

「 譬如彼蚕虫
 结网而自缠」


【颂上喻文。】

「 愚夫妄想缚
 相续不观察」


【明愚为妄缚。由不观察。】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
性。」

【自下断蕳。由前佛说缚解俱妄。今将设难。故此牒
之。谓上十一种缚解。更迭相望。故云彼彼。以不实
故。称为妄想。又妄想。即计有彼缚解等性。】

「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
321-A¶ 第 112c 页 X17-0112.png

【又世尊所说。非有彼缚解之自性。但妄执有自性
耳。上并大慧牒佛所说。】

「大慧白佛言。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

【次明定宗。若言缚解但唯妄想。非有自性。可相待
者。】

「非为世尊如是说烦恼清净无性过耶。」

【三正难也。岂非佛说生死涅槃。二俱无体。堕空见
过耶。】

「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

【四释成难意。以佛上说缚解等性。一切诸法。由妄
计有。本无性故。】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说。」

【今明佛答。但以印述前难。便为答文。谓我实言生
死涅槃缚解等性。一切皆空。空即是理。理又非无。
何断之有。】

「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实。」

【此成上即述空义。谓非彼愚夫妄情执实故。遣有
言空。若心无结滞。则无可空矣。】

「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

【今重非情见。谓此缚解。但由凡夫妄想自性。其实
非有。】

「然大慧。如圣智有性自性。圣知。圣见。圣慧眼。如是性
自性知。」

【上遣有言空。今说真片断。既离情执。而真照自明。
321-A¶ 第 113a 页 X17-0113.png
不同凡惑。故云圣智有性。慧眼所知。】

「大慧白佛言。若使如圣。以圣知圣见圣慧眼。非天眼。
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

【以佛上明遣断言真。恐闻斯说。便生有见。所以大
慧。取物情疑。将欲托佛兴难。故斯牒也。】

「非如愚夫妄想。」

【以佛说真是圣知。似存于物。故大慧下申五难。并
依前而起。今即是初凡圣各别难中。此即定辞。谓
若真是圣知。非如愚夫天肉眼等所知见者。】

「世尊。云何愚夫离是妄想。」

【次正明徵难。谓若如上说。真但圣知者。而诸愚夫。
云何依真舍妄。】

「不觉圣性事故。」

【第三结难。亦名释也。以圣性之事非愚觉故。】

「世尊。彼亦非颠倒。非不颠倒。」

【第二明凡境非倒难。既真若非凡。即彼凡夫。非倒
不倒之二见。以凡不入圣。即不翻真。故此双非。又
明标述。】

「所以者何。」

【次徵凡夫非倒不倒者何。】

「谓不觉圣事性自性故。」

【三释所以。谓圣境非凡所觉故。亦不翻真起妄。此
释彼凡非是颠倒。】

「不见离有无相故。」
321-A¶ 第 113b 页 X17-0113.png

【二明圣智离有无相。既非凡夫所知见者。此成上
非见不倒。】

「世尊。圣亦不如是见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为境
界故。」

【第三。明圣同凡倒难中。此初双标。亦是纵辞。谓圣
既有真。岂不如凡夫计事执境存乎物耶。】

「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现。不说因。」

【次纵牒也。谓圣若如凡妄执而现。又不说真之所
以者。】

「无因故。」

【第三一句总难。明圣人真境。堕于无因之患。】

「谓堕性相见故。」

【四释无因所由。谓外道计微尘等性。不从因生。世
尊若尔。即堕斯见。】

「异境界非如彼等。如是无穷过。」

【五正释。圣同凡倒。谓凡乖圣道。过乃无穷。若圣异
于凡。亦应如是。】

「世尊。不觉性自性相故。」

【六总结也。以佛说圣境。非凡夫所觉故。】

「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云何妄想。」

【此第四。凡境非妄难也。既圣境非凡。即不因圣何
得称。彼凡夫独为妄想耶。此即初标。】

「非妄想。如实知妄想。」

【次释凡夫非妄。但圣悟如实知。我凡夫以为妄故。】
321-A¶ 第 113c 页 X17-0113.png

「世尊。妄想异。自性相异。」

【三举二事设并。谓妄异于真。真异于妄。此约真俗
有殊。明凡夫非妄。】

「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

【次举二因各别。复明凡境非妄。谓凡以妄想为因。
圣以真实自性相为因。两因既殊。故凡非妄。】

「彼云何各各不妄想。愚夫不如实。」

【四明诃诘。若二谛既殊。何故圣人各各不妄。愚不
如实。此责倒不齐。】

「然为众生离妄想故。说如妄想相。不如实有。」

【五明结也。由圣人欲令凡离于妄。遂言凡夫之妄。
非是实有。然我凡夫实非妄也。】

「世尊何故遮众生有无有见。事自性计著。」

【此第五。圣堕有无难。此即初标责圣遮凡。谓佛以
何故。遮彼凡夫起有无二见。】

「圣智所行境界计著。堕有见。说空法非性。」

【次明举圣同凡。谓上文。说有圣智可计。此即堕有。
复说缚解非性。斯亦堕空。】

「而说圣智自性事。」

【三明结也。又佛自两说不同。皆言是我圣智利益
法门。上来虽明五难。大意只在空有二边。】

「佛告大慧。非我说空法非性。亦不堕有见。」

【第二明如来广答。明佛之所说。不堕空有二边。此
总非前难。】
321-A¶ 第 114a 页 X17-0114.png

「说圣智自性事。然为令众生离恐怖句故。」

【自下会释。明佛虽说有。不乖于空。然恐怖空。断不
能起脩。为说圣智。此约理而谈。岂存于有。】

「众生无始巳来。计著性自性相。圣智事自性计著相。
见说空法。」

【次明说空。未乖于有。以众生久习力故。闻说缚解。
不了圣智权巧。便生计著。故说于空。斯乃遣有。何
空之有。】

「大慧我不说性自性。」

【此明总结佛不说空有之自性。然上总明方便会
通。】

「大慧。但我住自得如实空法。离或。乱相见。」

【此约实开释。明證如实空。离彼有无惑乱相见。今
举佛之知见者。欲令一切众生。践如来迹故。】

「离自心现性非性见。」

【性与非性。即成前所离惑乱相见。】

「得三解脱如实印所印。」

【谓佛之所得离妄如实。一心三空秘密之印。执改
持信。无挂㝵故。】

「于性自性。得缘自觉观察住。离有无事见相。」

【获实印故。于法界自性。缘内心观察而住。有无事
见。悉皆远离。              
                   
圆满。复悟众生。此举前佛陀之义。此乃梵汉互明。】
321-A¶ 第 114b 页 X17-0114.png

「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问说。」

【佛将开演。先恣许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作邪。为不作邪。」

【自下大慧再请。今初问也。谓牒上佛陀之义法身
异名十号之三数。所谓乘一如道。来到大智。破于
结贼齐正觉者。为从造作。为非作邪。此初对问。】

「为事邪。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非事非
因。」

【自下佛答。对问总非。既非事因。例馀可见。】

「所以者何。」

【次明徵也。】

「俱有过故。」

【三总斥上问非独事因。欲明馀句斯过。】

「大慧。若如来是事者。」

【四广释破中。此初牒事。】

「或作或无常。」

【次正明释。若佛是事者。或同作法。或堕无常。此即
顺释。】

「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

【此纵词。既同造作。一切世间果事。应是如来。】

「我及诸佛。皆所不欲。」

【此诃质也。自我释迦。及以诸佛。皆不欲以无常之
事。而为如来。】
321-A¶ 第 114c 页 X17-0114.png

「若非所作者。」

【次破因非所作。此亦初牒。】

「无所得故。方便则空。」

【夫不作之法。皆无所得。若尔者。佛之妙用。斯则徒
施。次明释也。】

「同于兔角槃大之子。」

【三明举斯二喻。显有名无实。】

「以无所有故。」

【四结也。以同无所有故。】

「大慧。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

【上明别破。今则双非。既非事因。岂滞有无之境。】

「若非有非无。则出于四句。」

【既非有无。则超于四句。】

「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

【夫堕句者。名曰世间。若不堕四句。乃名为出。】

「不堕四句故。智者所取。」

【离句之法。智人所證。】

「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

【明诸佛三身性非四句。有智慧者。当如是知。上明
诸佛三身离句之义。劝令證知。】

「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无我性。」

【此引昔以證今。如佛昔说诸法无我。当知。即是法
身离句之义。】

「是无我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
321-A¶ 第 115a 页 X17-0115.png

【自下释其无我。以显法身。言无我者。但有空之自
性。无妄见有无之他性。】

「如牛马。」

【此略标喻。】

「大慧。譬如非牛马性。马牛性。其实非有非无。」

【此正喻也。譬如一马。本非是牛。以目□远望。谓之
为牛。近睹即非。而此牛相。实非有无。】

「彼非无自相。」

【谓彼非无马之自体。上并喻说。】

「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

【自下法合。谓一切诸法性。非有无中间。非之一字。
双贯二自。合上牛非有无。】

「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

【明离有无法。非是无我二乘愚夫外道之所能知。】

「以妄想故。」

【明此二人俱未离妄故。】

「如是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当如是知。」

【此劝了诸法空。无生无自性者。合前马也。此法空
之理。超过有无。即法身之性。】

「如是如来与阴。非异非不异。」

【自下历别破见。重明三身性非一异。今约阴以明。
此即初标。】

「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

【次别牒破也。谓人见阴是无常。若如来同阴。亦应
321-A¶ 第 115b 页 X17-0115.png
无常。此纵破也。】

「若异者。方便则空。」

【世人见异阴之外。则无所有。今言如来异阴者。何
有悲智自他兼利方便之用。故言空也。】

「若二者应有异。」

【今第三牒二见而破。若谓如来与阴是二法者。应
有于异及不异也。今但举一边观。下文可见。】

「如牛角相似。」

【此文。】

「 观察有为法
 非无因有因
 彼生灭论者
 所见从是灭」


【上既破有无二因。故此双非显益。】

「 云何为无生
 为是无性邪」


【上总破外见。自下明真实无生。即颂上长行。谓何
者无生。为无性邪。】

「 为顾视诸缘
 有法名无上」


【颂上为待缘故。有此无生邪。】

「 名不应无义
 唯为分别说」


【此。颂上若名字有法。唯愿为说。】

「 非无性无生
 亦非顾诸」


【备收。】

「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

【然二我之相。即体斯妄。五法之中。名相妄想摄也。】

「二摄受灭。二无我生。」
321-A¶ 第 115c 页 X17-0115.png

【以其智如。摄二无我。】

「是故。大慧。此五法者。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
诸地相续次第。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非但五法。摄三及佛。三乘所脩圣智。诸地行位。乃
至。三世佛法。括在其中。】

「复次大慧。五法者。」

【自下再明五法。此总标牒。】

「相名妄想如如正智。」

【次列名中。稍似非次。前举未显本。今举本摄末。示
五法之功。又破物情所执故。】

「大慧。相者。」

【三明广释。此先辨相。】

「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

【夫形质体分。总名为相。】
* No. 321-A

朕以万机之暇。披览典籍。全身延命安民存业者。
经史之中。释教最上。由是仰凭三宝归一乘。敬写
一切经卷轴巳讫。读之者。以至诚心。上为国家。下
及生类。乞索百年。祈祷万福。闻之者。无量劫间。不
堕恶趣。远离此网。俱登彼岸。

(右
圣武帝愿文也可观为国家祈福之盛意矣。又按
庆安手鉴。暨耳比磨利帖。共载 圣武天皇宸翰。
321-A¶ 第 116a 页 X17-0116.png
世谓之 大圣武。盖以字体 大于常也。此注楞
伽经。笔力遒劲。凤翥龙跃。自有天人步虚之势。所

大圣武者也。不胜激赏。装潢以十袭宝重焉)

(明治十年十月念五日
大教正华顶山第七十五世顺彻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