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四 第 1a 页 WYG0202-029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四 元 刘因 撰
论语二十
阳货
二章(性相近也)
性即理一语自孔子后惟程子言之此一语即千万世
说性之根基理者公共之物不会不善(贺孙)○孟子未尝
言气质之性程子言性所以有功于名教者以其发明
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四 元 刘因 撰
论语二十
阳货
二章(性相近也)
性即理一语自孔子后惟程子言之此一语即千万世
说性之根基理者公共之物不会不善(贺孙)○孟子未尝
言气质之性程子言性所以有功于名教者以其发明
卷二十四 第 1b 页 WYG0202-0290b.png
气质之性也以气质论则凡言性不同者皆冰释矣(人杰)
○气质之说起于程张有功于圣门有补于后学自孔
孟后未尝有人说到此如诸子说性恶说善恶混说
三品亦是但不曾明其为气质之性耳孟子说性善
但说得本原处(是剔出而言性之本不杂气质而言)却不曾说得下面气
质之性所以亦费分疏且起许多善恶混等说之纷争
程张之说立则诸子之说泯矣程子曰论性不论气不
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自周子太极图始言阴阳五行之变不齐
○气质之说起于程张有功于圣门有补于后学自孔
孟后未尝有人说到此如诸子说性恶说善恶混说
三品亦是但不曾明其为气质之性耳孟子说性善
但说得本原处(是剔出而言性之本不杂气质而言)却不曾说得下面气
质之性所以亦费分疏且起许多善恶混等说之纷争
程张之说立则诸子之说泯矣程子曰论性不论气不
备论气不论性不明二之则不是(自周子太极图始言阴阳五行之变不齐
卷二十四 第 2a 页 WYG0202-0291a.png
使二程生周子之前未必能发明到此)若但言仁义礼知是性世间却
有生而无状者是气禀如此若不论气此道理便不周
匝所以不备(孟子言也)若只论气禀有善者恶者却不论一
原处又却不明(荀扬以下是也)故予于太极图解亦云所谓太
极者不离乎阴阳而为言亦不杂乎阴阳而为言也张
子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
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盖天地之所以生物者理
也其生物者气与质也人物得是气质以成形而其理
有生而无状者是气禀如此若不论气此道理便不周
匝所以不备(孟子言也)若只论气禀有善者恶者却不论一
原处又却不明(荀扬以下是也)故予于太极图解亦云所谓太
极者不离乎阴阳而为言亦不杂乎阴阳而为言也张
子曰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
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者焉盖天地之所以生物者理
也其生物者气与质也人物得是气质以成形而其理
卷二十四 第 2b 页 WYG0202-0291b.png
之在是者则谓之性然所谓气质者有偏正纯驳昏明
厚薄之不齐故性之在是者其为品亦不一所谓气质
之性者也告子所谓生之谓性程子所谓生质之性所
禀之性所谓才者皆谓是也然其本然之理则纯粹至
善而已所谓天地之性者也孟子所谓性善程子所谓
性之本所谓极本穷原之性皆谓是也(同上)○性相近
也兼气质而言只是这个道理尧舜三王治天下只是
理会这个千百家来无人晓得都黑了到程子说得方
厚薄之不齐故性之在是者其为品亦不一所谓气质
之性者也告子所谓生之谓性程子所谓生质之性所
禀之性所谓才者皆谓是也然其本然之理则纯粹至
善而已所谓天地之性者也孟子所谓性善程子所谓
性之本所谓极本穷原之性皆谓是也(同上)○性相近
也兼气质而言只是这个道理尧舜三王治天下只是
理会这个千百家来无人晓得都黑了到程子说得方
卷二十四 第 3a 页 WYG0202-0291c.png
分明(同上)○性非气质则无所寄气非天性则无所成
(道夫)○性本同气禀异如水无有不清倾放白碗中是
一色黑碗中是一色青碗中又一色(夔孙)○气禀得偏
则理亦欠阙了如人有厚于仁而薄于义有馀于礼
而不足于知便自气质上来(同上)○气虽理所生然既生
出则理管他不得如这理寓于气了日用之间运用都
由这个气只是气强理弱如君命赦税而在知县硬自
去徵民被他欺了叫上面不应盖气粗而理微也又如
(道夫)○性本同气禀异如水无有不清倾放白碗中是
一色黑碗中是一色青碗中又一色(夔孙)○气禀得偏
则理亦欠阙了如人有厚于仁而薄于义有馀于礼
而不足于知便自气质上来(同上)○气虽理所生然既生
出则理管他不得如这理寓于气了日用之间运用都
由这个气只是气强理弱如君命赦税而在知县硬自
去徵民被他欺了叫上面不应盖气粗而理微也又如
卷二十四 第 3b 页 WYG0202-0291d.png
父子本是一气子乃父所生若子不肖父亦管他不得
圣人所以立教正是要救这些子(时举)○黄干问性既为
气质所杂矣而未发之中若何曰未发之前气不用
事所以有善而无恶(同上)○质并气而言则是形质之
质陈了翁所谓天气而地质无物不然是也若生质
则是资质之质(义刚)○问气出于天否曰性与气皆出于
天如天气之清明阴黯可见气之美恶然好者常少而
不好者常多以一岁言之晴和而不寒不暖者能几时
圣人所以立教正是要救这些子(时举)○黄干问性既为
气质所杂矣而未发之中若何曰未发之前气不用
事所以有善而无恶(同上)○质并气而言则是形质之
质陈了翁所谓天气而地质无物不然是也若生质
则是资质之质(义刚)○问气出于天否曰性与气皆出于
天如天气之清明阴黯可见气之美恶然好者常少而
不好者常多以一岁言之晴和而不寒不暖者能几时
卷二十四 第 4a 页 WYG0202-0292a.png
而夏寒冬暖愆阳伏阴者皆是也虽一日之间亦然且
以扑钱观之纯者常少不纯者常多盖其气错揉万变
故不能均平所以君子常少而小人常多又曰人之贫
富贵贱寿夭不齐处亦是被气衮乱了都没理会如颜
夭而蹠寿尧舜与孔子福寿之不同是也(宇)
三章(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问程子曰语才则有下愚之不移与孟子非天之降才
尔殊意不同曰孟子说与程子小异孟子见得性善便
以扑钱观之纯者常少不纯者常多盖其气错揉万变
故不能均平所以君子常少而小人常多又曰人之贫
富贵贱寿夭不齐处亦是被气衮乱了都没理会如颜
夭而蹠寿尧舜与孔子福寿之不同是也(宇)
三章(惟上知与下愚不移)
问程子曰语才则有下愚之不移与孟子非天之降才
尔殊意不同曰孟子说与程子小异孟子见得性善便
卷二十四 第 4b 页 WYG0202-0292b.png
将才亦作善不如程子之说密后稷自幼而岐嶷越椒
自幼而恶是气禀如此(淳)○问集注谓气质相近之中
又有一定而不可易者复举程子无不可移之说似不
合曰人自有不移者夫子之言本如此伊川是推说须
知其异而不害其为同(木之)○问集注与程子说尚未
知其合处曰不必求合人所言各有地头孔子说相近
至不移便定是不移人之气质实有如此者如何必说
道变得而其所以至此下愚者便是气质之性孔子说
自幼而恶是气禀如此(淳)○问集注谓气质相近之中
又有一定而不可易者复举程子无不可移之说似不
合曰人自有不移者夫子之言本如此伊川是推说须
知其异而不害其为同(木之)○问集注与程子说尚未
知其合处曰不必求合人所言各有地头孔子说相近
至不移便定是不移人之气质实有如此者如何必说
道变得而其所以至此下愚者便是气质之性孔子说
卷二十四 第 5a 页 WYG0202-0292c.png
得都浑成了程子此段却只说到七分不说到底孟子
却只说得性善其所言地头各不同(同上)○或问三章
游氏之说有曰夫道未始有名感于物而出则善之名
立矣托于物而生则性之名立矣善者性之德故庄子
曰物得以生谓之德性者善之资也故庄子曰形体保
神谓之性盖道之在天地则播五行于四时百物生焉
无非善者也无恶也故曰继之者善也道之在人则出
作而入息渴饮而饥食无非性者也无妄也故曰成之
却只说得性善其所言地头各不同(同上)○或问三章
游氏之说有曰夫道未始有名感于物而出则善之名
立矣托于物而生则性之名立矣善者性之德故庄子
曰物得以生谓之德性者善之资也故庄子曰形体保
神谓之性盖道之在天地则播五行于四时百物生焉
无非善者也无恶也故曰继之者善也道之在人则出
作而入息渴饮而饥食无非性者也无妄也故曰成之
卷二十四 第 5b 页 WYG0202-0292d.png
者性也何也曰道未始有名感于物而出则善之名立
托于物而生则性之名立此则老佛之言而分道与善
性为三物矣至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者虽出于
庄周之言然所谓仪则者犹有儒者之意也今引其言
而特遗之且独以出作入息饥食渴饮者为言则是所
谓性者无复仪则而专以佛者作用是性之言为主
矣是虽欲极其高妙而言而不知其所指以为性者反
滞于精神魂魄之间也此近世言性之大弊学者不可
托于物而生则性之名立此则老佛之言而分道与善
性为三物矣至形体保神各有仪则谓之性者虽出于
庄周之言然所谓仪则者犹有儒者之意也今引其言
而特遗之且独以出作入息饥食渴饮者为言则是所
谓性者无复仪则而专以佛者作用是性之言为主
矣是虽欲极其高妙而言而不知其所指以为性者反
滞于精神魂魄之间也此近世言性之大弊学者不可
卷二十四 第 6a 页 WYG0202-0293a.png
以不辨且所谓托于物而生者是又以为先有是物而
性托之以生如释氏授胎夺阴之说也○或问二章三
章皆言气质而夫子不言性之本何也曰于易大传详
矣曰其习而相远何也曰自其常者而言之则性之善
者习于善而日进乎高明性之恶者习于恶而日究乎
污下也自其变者而言之则性之善者或习于恶而失
其善性之恶者或习于善而失其恶也凡是四者始皆
相近而终则远矣曰上知下愚之品不同如此亦可谓
性托之以生如释氏授胎夺阴之说也○或问二章三
章皆言气质而夫子不言性之本何也曰于易大传详
矣曰其习而相远何也曰自其常者而言之则性之善
者习于善而日进乎高明性之恶者习于恶而日究乎
污下也自其变者而言之则性之善者或习于恶而失
其善性之恶者或习于善而失其恶也凡是四者始皆
相近而终则远矣曰上知下愚之品不同如此亦可谓
卷二十四 第 6b 页 WYG0202-0293b.png
相近也耶曰其品固相绝矣然其禀生之初则亦未尝
不相近也但就其相近之中又自有远近之殊而此为
其甚远耳曰其不移也则终不以习而有所变耶曰其
习于善而日进乎高明习于恶而日究乎污下者固亦
有之但善者不习于恶而失其善恶者不习于善而失
其恶耳曰然则终不可移也耶曰以圣人之言观之则
曰不移而已不曰不可移也以程子之言考之则曰以
其不肯移而后不可移耳盖圣人之言本但以气质之
不相近也但就其相近之中又自有远近之殊而此为
其甚远耳曰其不移也则终不以习而有所变耶曰其
习于善而日进乎高明习于恶而日究乎污下者固亦
有之但善者不习于恶而失其善恶者不习于善而失
其恶耳曰然则终不可移也耶曰以圣人之言观之则
曰不移而已不曰不可移也以程子之言考之则曰以
其不肯移而后不可移耳盖圣人之言本但以气质之
卷二十四 第 7a 页 WYG0202-0293c.png
禀而言其品第未及乎不肯不可之辨也程子之言则
以人责其不可移也而徐究其本焉则以禀赋甚异而
不肯移非以其禀赋之异而不可移也
四章(子之武城)
君子学道则爱人是晓得那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
达人与那乾称父坤称母之道理方能爱人小人学道
不过晓得那孝弟忠信而已故易使也(焘)
五章(公山弗扰)
以人责其不可移也而徐究其本焉则以禀赋甚异而
不肯移非以其禀赋之异而不可移也
四章(子之武城)
君子学道则爱人是晓得那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
达人与那乾称父坤称母之道理方能爱人小人学道
不过晓得那孝弟忠信而已故易使也(焘)
五章(公山弗扰)
卷二十四 第 7b 页 WYG0202-0293d.png
或问五章之说曰苏氏曰孔子之不助畔人天下之所
知也畔而召孔子其志必不在于恶矣故孔子因其有
善心而收之使不自绝而已弗扰之不能为东周亦明
矣然而用孔子则有可以为东周之道故孔子欲往者
以其有是道也卒不往者知其必不能也此说亦得之
谢氏有弗扰执季氏以畔安知志不在克乱以权之说
而张敬夫辨之亦佳曰弗扰不禀命于君而叛其大夫
逆也欲以是克乱是以乱易乱而又加甚耳后世乱臣
知也畔而召孔子其志必不在于恶矣故孔子因其有
善心而收之使不自绝而已弗扰之不能为东周亦明
矣然而用孔子则有可以为东周之道故孔子欲往者
以其有是道也卒不往者知其必不能也此说亦得之
谢氏有弗扰执季氏以畔安知志不在克乱以权之说
而张敬夫辨之亦佳曰弗扰不禀命于君而叛其大夫
逆也欲以是克乱是以乱易乱而又加甚耳后世乱臣
卷二十四 第 8a 页 WYG0202-0294a.png
贼子所以借虚名而为篡夺之计者多出于此夫子岂
以是而欲往耶○吾其为东周乎其字乎字只是閒字
与吴其为沼乎同不当作不为东周之事说(宇)
六章(子张问仁)
不侮谓不侮人耳○任是人靠得自家如谓任侠者是
能为人担当事也(焘)
七章(佛肸召)
二子暂有尊贤向善之诚心故感得圣人欲往之意如
以是而欲往耶○吾其为东周乎其字乎字只是閒字
与吴其为沼乎同不当作不为东周之事说(宇)
六章(子张问仁)
不侮谓不侮人耳○任是人靠得自家如谓任侠者是
能为人担当事也(焘)
七章(佛肸召)
二子暂有尊贤向善之诚心故感得圣人欲往之意如
卷二十四 第 8b 页 WYG0202-0294b.png
重阴之际忽略开霁有少光明处自是好如阳货全无
善意来时便已不好了故亦不能略感圣人也(时举)○匏
瓜不食如今言无口匏亦此类(答刘韬仲)
八章(女闻六言六蔽)
勇只是果敢刚有坚强之意(闳祖)○问好信不好学如
何便至于相贼害曰人若固执必信而不知学则必至
害物如其父攘羊而子證之是也昔刘忠定荅部使者
以不闻司户有赃退而以为有负温公不妄语之戒既
善意来时便已不好了故亦不能略感圣人也(时举)○匏
瓜不食如今言无口匏亦此类(答刘韬仲)
八章(女闻六言六蔽)
勇只是果敢刚有坚强之意(闳祖)○问好信不好学如
何便至于相贼害曰人若固执必信而不知学则必至
害物如其父攘羊而子證之是也昔刘忠定荅部使者
以不闻司户有赃退而以为有负温公不妄语之戒既
卷二十四 第 9a 页 WYG0202-0294c.png
而读扬子避碍通诸理之说然后脱然无疑向非以不
闻之语告之其不为贼害者几希矣(道夫)○李氏谓此
数章文体与前后不相似大抵论语后数篇间不类前
诸篇而家语中此样话亦多(淳)
十章(子谓伯鱼曰)
为如固哉高叟之为诗之为(必大)○修身齐家自家最
近底事皆不待出门而后有者于此而不知焉即似当
墙立限既无所见要动也行不去(植)
闻之语告之其不为贼害者几希矣(道夫)○李氏谓此
数章文体与前后不相似大抵论语后数篇间不类前
诸篇而家语中此样话亦多(淳)
十章(子谓伯鱼曰)
为如固哉高叟之为诗之为(必大)○修身齐家自家最
近底事皆不待出门而后有者于此而不知焉即似当
墙立限既无所见要动也行不去(植)
卷二十四 第 9b 页 WYG0202-0294d.png
十一章(礼云礼云)
或问礼乐之说曰乐记所谓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
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正谓此也详味
而深体之则于礼乐之本其庶几乎曰诸家之言礼也
以敬其异乎程子者何也曰程子以理言礼之体也诸
子以人言礼之用也(黄干曰今集注与程子说不但敬与序之不同虽言和则同而所以
为和亦不同也集注之敬与和主人心而言也程子之序与和主事理而言也然有人心之敬与和则见于事
理者始有序而和矣)
或问礼乐之说曰乐记所谓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
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正谓此也详味
而深体之则于礼乐之本其庶几乎曰诸家之言礼也
以敬其异乎程子者何也曰程子以理言礼之体也诸
子以人言礼之用也(黄干曰今集注与程子说不但敬与序之不同虽言和则同而所以
为和亦不同也集注之敬与和主人心而言也程子之序与和主事理而言也然有人心之敬与和则见于事
理者始有序而和矣)
卷二十四 第 10a 页 WYG0202-0295a.png
十四章(道听而涂说)
或问德之弃之说曰德之弃固为弃其德矣然不曰弃
夫德而曰德之弃者盖曰德之所以见弃犹乡原之贼
夫德而以谓德之贼也若谓其为有德者之所弃则上
章德之贼者亦曰为有德者之所贼可乎○贼字弃字
说得重而有力盖乡原只知偷合苟容似是而非而人
皆称之故曰德之贼道听涂说者才听之便说了更不
能蓄既不能有之于心行之于身是弃其德也故曰德
或问德之弃之说曰德之弃固为弃其德矣然不曰弃
夫德而曰德之弃者盖曰德之所以见弃犹乡原之贼
夫德而以谓德之贼也若谓其为有德者之所弃则上
章德之贼者亦曰为有德者之所贼可乎○贼字弃字
说得重而有力盖乡原只知偷合苟容似是而非而人
皆称之故曰德之贼道听涂说者才听之便说了更不
能蓄既不能有之于心行之于身是弃其德也故曰德
卷二十四 第 10b 页 WYG0202-0295b.png
之弃(必大)
十五章(鄙夫可与事君)
或问十五章之说曰苏氏之说亦足以验其事实苏氏
曰李斯之立胡亥张禹之右王氏其谋皆始于患失
十六章(古者民有三疾)
或问愚而诈曰岂若史氏所谓塞侯微巧者与
十八章(恶紫之夺朱)
或问十八章之说曰凡物之类有邪有正邪之与正不
十五章(鄙夫可与事君)
或问十五章之说曰苏氏之说亦足以验其事实苏氏
曰李斯之立胡亥张禹之右王氏其谋皆始于患失
十六章(古者民有三疾)
或问愚而诈曰岂若史氏所谓塞侯微巧者与
十八章(恶紫之夺朱)
或问十八章之说曰凡物之类有邪有正邪之与正不
卷二十四 第 11a 页 WYG0202-0295c.png
同而必相害此必然之理也然其显然不同者虽相害
而易见唯其实不同而若相似者则相害而难知易见
之害众人所能知而避之难知之害则非圣智不能察
也是以圣人于此三者深恶而力言之其垂戒远矣○
紫之夺朱紫近黑色盖过了朱既为紫更不能为朱便
是夺了元亦一色染出郑雅也只是一个乐雅较平淡
郑便过而为淫哇盖过了雅便是乱雅(植)○此章不但是
易于惑人盖不正之物自常易胜正者且如以朱染紫
而易见唯其实不同而若相似者则相害而难知易见
之害众人所能知而避之难知之害则非圣智不能察
也是以圣人于此三者深恶而力言之其垂戒远矣○
紫之夺朱紫近黑色盖过了朱既为紫更不能为朱便
是夺了元亦一色染出郑雅也只是一个乐雅较平淡
郑便过而为淫哇盖过了雅便是乱雅(植)○此章不但是
易于惑人盖不正之物自常易胜正者且如以朱染紫
卷二十四 第 11b 页 WYG0202-0295d.png
一了便退不得朱却不能变得紫只为他力势大了便
易得胜(时举)○问范氏谓天下之理正而胜者常少不
正而胜者常多曰此当以时运言之譬如一日与人平
生能有几多好底时节(广)
十九章(予欲无言)
先生问林择之天何言哉三句何句要对曰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二句先生曰是只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所谓
天何言哉者已在其中矣(德明)○予欲无言只是不消
易得胜(时举)○问范氏谓天下之理正而胜者常少不
正而胜者常多曰此当以时运言之譬如一日与人平
生能有几多好底时节(广)
十九章(予欲无言)
先生问林择之天何言哉三句何句要对曰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二句先生曰是只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所谓
天何言哉者已在其中矣(德明)○予欲无言只是不消
卷二十四 第 12a 页 WYG0202-0296a.png
得说盖已都撒出来了如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又更
说个甚底(焘)○程氏谓圣人恐人不能尽晓而反欲无
言何也须熟玩之当自见得分明也(荅刘韬仲)○或问杨
氏谓子贡能言而理有言之不能论者故夫子以是
发之曰理之实见于事物之间无不可论之理也夫岂
以为日用彝伦之外别有一物恍恍惚惚迥脱根尘而
不可以言论耶近则失其文义而不可寻绎远则乖于
天理而流于异端不可以不深察也
说个甚底(焘)○程氏谓圣人恐人不能尽晓而反欲无
言何也须熟玩之当自见得分明也(荅刘韬仲)○或问杨
氏谓子贡能言而理有言之不能论者故夫子以是
发之曰理之实见于事物之间无不可论之理也夫岂
以为日用彝伦之外别有一物恍恍惚惚迥脱根尘而
不可以言论耶近则失其文义而不可寻绎远则乖于
天理而流于异端不可以不深察也
卷二十四 第 12b 页 WYG0202-0296b.png
二十一章(宰我问三年之丧)
或问二十一章之说曰洪氏论礼坏乐崩曰礼乐之实
乃自事亲从兄而出宰我轻所重而惜其末故夫子推
本以告之此其意亦善然亦有所未尽盖礼乐无所不
在丧固有丧之礼矣唯乐为无所用于丧者然当丧而
不乐是乃乐之所以为乐也若当丧而玉帛陈焉钟鼓
作焉则其坏礼而崩乐也益以甚矣然其言之失有不
待言而喻者故夫子不之荅而直以不忍之端告之也
或问二十一章之说曰洪氏论礼坏乐崩曰礼乐之实
乃自事亲从兄而出宰我轻所重而惜其末故夫子推
本以告之此其意亦善然亦有所未尽盖礼乐无所不
在丧固有丧之礼矣唯乐为无所用于丧者然当丧而
不乐是乃乐之所以为乐也若当丧而玉帛陈焉钟鼓
作焉则其坏礼而崩乐也益以甚矣然其言之失有不
待言而喻者故夫子不之荅而直以不忍之端告之也
卷二十四 第 13a 页 WYG0202-0296c.png
○圣人寻常未尝轻许人以仁亦未尝绝人以不仁今
言予之不仁乃予良心死了也(植)○夫谓三年而免于
父母之怀者责宰予耳父母之爱其子子之爱其亲皆
出于自然而无穷岂计岁月而论报施之为哉(荅陈明仲)
○宰我问三年之丧圣人荅他也只是从心上说教
他自感悟(僩)○问成布曰斩衰三升如今网然所以未
成布成布是稍细成布问縓缘曰縓今浅绛色一入之
谓縓礼有四入之说亦是渐加深色耳然古人亦不专
言予之不仁乃予良心死了也(植)○夫谓三年而免于
父母之怀者责宰予耳父母之爱其子子之爱其亲皆
出于自然而无穷岂计岁月而论报施之为哉(荅陈明仲)
○宰我问三年之丧圣人荅他也只是从心上说教
他自感悟(僩)○问成布曰斩衰三升如今网然所以未
成布成布是稍细成布问縓缘曰縓今浅绛色一入之
谓縓礼有四入之说亦是渐加深色耳然古人亦不专
卷二十四 第 13b 页 WYG0202-0296d.png
以素色为凶皮弁纯白(宇)
二十三章(子路问曰君子尚勇乎)
或问二十三章之说曰杨氏以君子为有德位之通称
而释以诸侯曰君大夫曰子甚善盖古者不以不肖治
贤不以贤事不肖凡在上者必其贤于所临所治之人
也故后世因以君子为有德之称盖其义初不异但所
施有不同者如此章言君子者三其上二者以德言者
也其对小人者则以位言之耳
二十三章(子路问曰君子尚勇乎)
或问二十三章之说曰杨氏以君子为有德位之通称
而释以诸侯曰君大夫曰子甚善盖古者不以不肖治
贤不以贤事不肖凡在上者必其贤于所临所治之人
也故后世因以君子为有德之称盖其义初不异但所
施有不同者如此章言君子者三其上二者以德言者
也其对小人者则以位言之耳
卷二十四 第 14a 页 WYG0202-0297a.png
二十四章(君子亦有恶乎)
或问勇果之别曰勇谓材力强猛果敢则其材力未必
过人而临事敢为者也○果敢而不窒则所为之事必
当于理窒而不果敢则于理虽未通然亦不敢轻为惟
果敢而窒者则不论是非而率然妄作此圣人所以恶
之也(时举)
二十五章(唯女子与小人)
或问小人何以知其为仆𨽻下人也曰若为恶之小人
或问勇果之别曰勇谓材力强猛果敢则其材力未必
过人而临事敢为者也○果敢而不窒则所为之事必
当于理窒而不果敢则于理虽未通然亦不敢轻为惟
果敢而窒者则不论是非而率然妄作此圣人所以恶
之也(时举)
二十五章(唯女子与小人)
或问小人何以知其为仆𨽻下人也曰若为恶之小人
卷二十四 第 14b 页 WYG0202-0297b.png
则君子远之惟恐不严怨亦非所恤矣
二十六章(年四十而见恶焉)
见恶谓有可恶之实而得罪于能恶人者非群嘲众骂
而不善者恶之之谓也(荅刘韬仲)
微子
首章(微子去之)
延平先生说三仁事各当理而无私心则仁矣今以此
语推之三仁之心只欲纣改过而图存皆理不得不然
二十六章(年四十而见恶焉)
见恶谓有可恶之实而得罪于能恶人者非群嘲众骂
而不善者恶之之谓也(荅刘韬仲)
微子
首章(微子去之)
延平先生说三仁事各当理而无私心则仁矣今以此
语推之三仁之心只欲纣改过而图存皆理不得不然
卷二十四 第 15a 页 WYG0202-0297c.png
者使其先有杀身强谏之心则亦不得为仁人矣(荅李
时可)○三人同谓之仁以其皆无私而各当理也无私
故得心之体而无违当理故得心之用而不失此其所
以全心之德而谓之仁欤或以为箕子天畀九畴未传
而不敢死则其为说迂矣(延平先生曰九畴后来事初无此念也后来适然尔岂可
相合看致仁人之心不莹彻耶)○游氏所谓仁人之用心惟仁所在则
从之不论所以者似非知仁之言盖仁者心之德有是
心而不失其德则谓之仁人一时如此则一时之仁也
时可)○三人同谓之仁以其皆无私而各当理也无私
故得心之体而无违当理故得心之用而不失此其所
以全心之德而谓之仁欤或以为箕子天畀九畴未传
而不敢死则其为说迂矣(延平先生曰九畴后来事初无此念也后来适然尔岂可
相合看致仁人之心不莹彻耶)○游氏所谓仁人之用心惟仁所在则
从之不论所以者似非知仁之言盖仁者心之德有是
心而不失其德则谓之仁人一时如此则一时之仁也
卷二十四 第 15b 页 WYG0202-0297d.png
一事如此则一事之仁也其时与事虽有不同而所谓
仁者则常在此而不在彼也盖始出乎此而终合乎此
尔若如游氏之言则是所谓仁人者与仁自为二物人
常在此仁常在彼而以人往从乎仁也○三仁以此一
事推及其他则其所为之当理无私亦可知矣观凤一
羽则知五色之备(僩)○问三仁同出于至诚恻怛之意
若箕子不死而为之奴何以见恻怛之意曰箕子与比
干心同但偶不死尔然其处此最难微子去却易比干
仁者则常在此而不在彼也盖始出乎此而终合乎此
尔若如游氏之言则是所谓仁人者与仁自为二物人
常在此仁常在彼而以人往从乎仁也○三仁以此一
事推及其他则其所为之当理无私亦可知矣观凤一
羽则知五色之备(僩)○问三仁同出于至诚恻怛之意
若箕子不死而为之奴何以见恻怛之意曰箕子与比
干心同但偶不死尔然其处此最难微子去却易比干
卷二十四 第 16a 页 WYG0202-0298a.png
一向死而箕子在半上半下处被纣囚于此而不免佯
狂所以易中特说箕子之明夷可见其难也(宇)
二章(柳下惠为士师)
或问柳下惠之说曰尹氏曰柳下惠孟子所谓不屑去
者也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仕而不喜黜而不愠自
知其直道而已愚闻之师柳下惠之直道其自知甚审
其自信甚笃所谓确乎其不可拔者也盖与尹氏之意
同谢氏曰其官不移用我亦可舍我亦可玩世不恭者
狂所以易中特说箕子之明夷可见其难也(宇)
二章(柳下惠为士师)
或问柳下惠之说曰尹氏曰柳下惠孟子所谓不屑去
者也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仕而不喜黜而不愠自
知其直道而已愚闻之师柳下惠之直道其自知甚审
其自信甚笃所谓确乎其不可拔者也盖与尹氏之意
同谢氏曰其官不移用我亦可舍我亦可玩世不恭者
卷二十四 第 16b 页 WYG0202-0298b.png
之所为也张敬夫谓其曰焉往而不三黜则亦几于不
恭矣此与谢氏意亦相发杨氏以孔子无可无不可为
近于和非也夫无可者近于清无不可者近于和是以
孔子之于夷惠集其大成而时出之岂曰无可无不可
而反独近于一偏之和盖为是说者其立心制行有近
于柳下惠之风者故未察乎孔子之言而并以为亦若
惠之为也○惠三黜之后虽不屑去然亦意其遂不复
仕故孔子得以列之于逸民之目(缺名)
恭矣此与谢氏意亦相发杨氏以孔子无可无不可为
近于和非也夫无可者近于清无不可者近于和是以
孔子之于夷惠集其大成而时出之岂曰无可无不可
而反独近于一偏之和盖为是说者其立心制行有近
于柳下惠之风者故未察乎孔子之言而并以为亦若
惠之为也○惠三黜之后虽不屑去然亦意其遂不复
仕故孔子得以列之于逸民之目(缺名)
卷二十四 第 17a 页 WYG0202-0298c.png
四章(齐人归女乐)
或问史记载孔子之去鲁也有彼妇之口可以出走之
歌今尹氏直以为知鲁之君相无敬贤之心而去何耶
曰齐人之谋固欲以是沮孔子矣盖欲以女子为间于
鲁之君相使之先有以荧惑其耳目感移其心志遂乘
间而进说以沮败其所为甚则或中以不测之祸而不
虑孔子之觉之早去之速也(鲁仲连论帝秦之害有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
侯妃处梁之宫梁君安得晏然而已乎之说想当时列国多此等事夫子不得不急走)然孔子之
或问史记载孔子之去鲁也有彼妇之口可以出走之
歌今尹氏直以为知鲁之君相无敬贤之心而去何耶
曰齐人之谋固欲以是沮孔子矣盖欲以女子为间于
鲁之君相使之先有以荧惑其耳目感移其心志遂乘
间而进说以沮败其所为甚则或中以不测之祸而不
虑孔子之觉之早去之速也(鲁仲连论帝秦之害有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为诸
侯妃处梁之宫梁君安得晏然而已乎之说想当时列国多此等事夫子不得不急走)然孔子之
卷二十四 第 17b 页 WYG0202-0298d.png
觉之也直以其无敬贤之心知其不足与有为耳而其
祸之将至者则固亦不外乎此也尹氏之言不及其他
其有得于孔子之初心与○问使鲁致膰夫子果止乎
曰亦行但不若是之速耳必须别寻一事故而去(宇)○
史传所载亦多可疑如鲁之司徒司马司空乃三家世
为之不知圣人何以得为司寇(木之)
七章(子路从而后)
或问知道之不行而徒仕可乎曰仕所以行义也义则
祸之将至者则固亦不外乎此也尹氏之言不及其他
其有得于孔子之初心与○问使鲁致膰夫子果止乎
曰亦行但不若是之速耳必须别寻一事故而去(宇)○
史传所载亦多可疑如鲁之司徒司马司空乃三家世
为之不知圣人何以得为司寇(木之)
七章(子路从而后)
或问知道之不行而徒仕可乎曰仕所以行义也义则
卷二十四 第 18a 页 WYG0202-0299a.png
有可不可矣义合而从则道固不患于不行不合而去
则道虽不行而义亦未尝废也是以君子虽知道之不
行而未尝不仕然亦未尝怀私徇禄而苟一时之安也
由此观之道义之未尝相离也亦可见矣○旧人说但
谓仕便是义不知所谓仕不是埋头一向只要仕如孟
子说所就三所去三虽未尝不欲仕亦未尝不顾其义
之如何(贺孙)○说圣人无忧世之心固不可谓圣人视
一世未治尝戚戚无聊亦非也须看圣人至诚恳切处
则道虽不行而义亦未尝废也是以君子虽知道之不
行而未尝不仕然亦未尝怀私徇禄而苟一时之安也
由此观之道义之未尝相离也亦可见矣○旧人说但
谓仕便是义不知所谓仕不是埋头一向只要仕如孟
子说所就三所去三虽未尝不欲仕亦未尝不顾其义
之如何(贺孙)○说圣人无忧世之心固不可谓圣人视
一世未治尝戚戚无聊亦非也须看圣人至诚恳切处
卷二十四 第 18b 页 WYG0202-0299b.png
及洒然无累处文中子说天下皆忧吾独得不忧天下
皆疑吾独得不疑又曰穷理尽性吾何疑乐天知命吾
何忧此说是(恪)
九章(大师挚适齐)
或问何以知亚饭为侑食之官也曰白虎通曰王者平
旦食昼食晡食莫食凡四饭诸侯三饭大夫再饭故鲁
之乐官自亚饮以下盖凡三饭也(缺名)
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四
皆疑吾独得不疑又曰穷理尽性吾何疑乐天知命吾
何忧此说是(恪)
九章(大师挚适齐)
或问何以知亚饭为侑食之官也曰白虎通曰王者平
旦食昼食晡食莫食凡四饭诸侯三饭大夫再饭故鲁
之乐官自亚饮以下盖凡三饭也(缺名)
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