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202-02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十六   元 刘因 撰

  论语十二

  泰伯下

  八章(兴于诗)

  只是这一心更无他说兴于诗兴此心也立于礼立此
心也成于乐成此心也(僩)○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圣
人做出这一件物事使学者闻之自然欢喜情愿上这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202-0248b.png
一条路去四面八方撺掇他去这路上行(广)○乐者能
动荡人之血气使人有些小不善之意都著不得便纯
是天理此谓成于乐譬如人之服药初时一向服了服
之既久则耳聪目明各自得力此兴诗立礼成乐所以
有先后也(时举)○渣滓是他勉强用力不出于自然而不
安于为之之意闻乐则可以融化了(义刚)○后世去古既
远礼乐荡然所谓成于乐者固不可得然读书理会道
理只管将来涵泳到浃洽贯通熟处亦有此意思(贺孙)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202-0248c.png
今岂特诗乐无礼也无而今只有义理在且讲究分别
是非邪正到感慨处必能兴起其善心惩创其恶志便
是兴于诗之功涵养德性无斯须不和不乐便是成于
乐之功如礼古人这身都只在礼之中都不由得自家
今既无之只得硬做些规矩自恁地收敛(宇)

  九章(民可使由之)

  或问子谓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
其所以然者何也曰理之所当然者所谓民之秉彝百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202-0248d.png
姓所日用者也圣人之为礼乐刑政皆所以使民由之
也其所以然则莫不原于天命之性虽学者有未易得
闻者而况于庶民乎其曰不可使知之盖不得使之知
非不使之知也○问不可使知之曰不是愚黔首是不
可得而使之知也吕氏谓知之未至适所以启机心而
生惑志说得是(淳)○由之而不知不害其为循理及其
自觉此理而知之则沛然矣必使之知则人求知之心
胜而由之不安甚者遂不复由而惟知之为务其害岂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202-0249a.png
可胜言释氏之学是也大抵由之而自知则随其浅深
自有安处使之知则知之必不至至者亦过之而与不
及者无以异此机心惑志所以生也机心惑志正谓见
得一斑半点而凿知自私之流也(答范伯崇)○民可使由之
不可使知之圣人只使得人孝足矣使得人弟足矣却
无缘又上门逐个与他解说所以当孝者是如何所以
当弟者是如何顷年张子韶之论以为当事亲便当体
认取那事亲者是何物方识得所谓仁当事兄便当体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202-0249b.png
认取那事兄者是何物方识得所谓义某尝说若如此
则前面方推此心去事亲随手又便去背后寻摸取这
个仁前面方推此心去事兄随手又便著一心去寻摸
取这个义则是二心矣禅家便是如此其为说曰立地
便要你究得坐地便要你究得他所以撑眉努眼使棒
使喝都是立地便拶教尔承当识认取所以谓之禅机
若必欲使民知之少间便有这般病某尝举子韶之说
以问李先生曰当事亲便要体认取个仁当事兄便要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202-0249c.png
体认取个义如此则事亲事兄却是没𦂳要底事且姑
借此来体认取个仁义耳李先生笑曰不然公看得好
或问上蔡爱说觉字便是有此病了曰然张子韶初间
便是上蔡之说只是后来又展上蔡之说说得来放肆
无收煞尔或曰南轩初间也有以觉训仁之病曰大槩
都是自上蔡处来又曰吕氏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
之云不可使知非以愚民盖知之不至适以起机心而
生惑志也看来此说亦自好所谓机心便是张子韶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202-0249d.png
禅机之说方才做这事便又使此心去体认少间便启
人机心只是圣人说此语时却未有此意在向姑举之
或问不欲附集注或曰王介甫以为不可使知盖圣人
愚民之意曰申韩黄老之说便是此意以为圣人置这
许多仁义礼乐都是殃及人淮南子有一段说武王问
太公曰寡人伐纣天下谓臣杀主下伐上吾恐用兵不
已争斗不已为之奈何太公善王之问教之以繁文滋
礼以持天下如为三年之丧令类不畜厚葬久丧以亶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202-0250a.png
其意大槩说使人行三年之丧庶几生子少免得人多
为乱之意厚葬久丧可以破产免得人富以启乱之意
都是这般无稽之谈(僩)

  十章(好勇疾贫)

  或问十章之说曰胡氏上句小异然亦可取胡氏曰好
勇而不疾贫则不肯为乱疾贫而不好勇则不能为乱
自古乱民皆其材力出众而迫于饥寒者也为人上者
其可不思制其产厚其生乎抑学者不幸而好勇又不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202-0250b.png
幸而贫苟无道以持之自行一不义取非其有日长月
滋其不流于蹠也几希此又学者所当自警也○不仁
之人不能容之亦必致乱如东汉之党锢(泳)

  十一章(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骄吝是挟其所有以誇其所无挟其所有是吝誇其所
无是骄(僩)○如人晓些文义后吝惜不肯与人说便是
要去骄人非骄无所用其吝非吝则无以为骄(㽦)○吝
之所有乃骄之所恃也故骄而不吝无以保其骄吝而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202-0250c.png
不骄无所用其吝此盈于虚者所以必歉于实而歉于
实者所以必盈于虚也(答李守约)○骄与吝只一般病骄是
放出底吝吝是不放出底骄如人病寒热热𤼵出在外
似骄寒包缩在内是吝(宇)○骄吝之义亦因见人有如
此之弊故微𤼵之(答潘恭叔)○圣人只是平说云如有周公
之才之美而有骄吝也连他才美坏了况无周公之才
而骄吝者乎甚言骄吝之不可也至于程子云有周公
之德则自无骄吝与某所说骄吝相为根本枝叶此又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202-0250d.png
是𤼵馀意解者须先说得正意分晓然后却说此方得
(贺孙)○才德语自不同如说才难便是那有德底才如周
公之才之美便是有才更要有德(义刚)

  十二章(三年学)

  或问十二章之说曰以谷为禄上章论疾贫骄吝之失
下章记去就出处之方在位谋政之事亦一类也○此
处解不行作志则略通又曰说不行处不如莫解解便
不好(淳)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202-0251a.png
  十三章(笃信好学)

  或问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何也曰此言人当笃于信道
而又好学以明乎善然后能守死以善其道也善道犹
工欲善其事之善守死善道言宁死而不为不善以害
其道也其曰守死者笃信之效善道者好学之功何也
曰虽曰笃信而未能至死不变则其信亦不笃矣虽曰
好学而不能推以善道则其学亦无用矣○笃信是信
得牢固不走作耳(答陈安卿)○守死是以死自守(答石子重)○凡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202-0251b.png
古之隐者非可以一律观有可以时之所遇而观之者
有可以其才德之高下而观之者若长沮桀溺之徒有
长往而不返之意然使天下有道而出计亦无可施设
也只是独善其身如老庄之徒而已大抵天下有道而
见不必待其十分太平然后出无道而隐亦不必待其
十分大乱然后隐天下有道譬天之将晓虽未甚明然
自此向明矣不可不出为之用天下无道如天之将夜
虽未甚暗然自此而向暗矣知其后必不可支故亦须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202-0251c.png
见几而作可也(时举)

  十四章(不在其位)

  或问十四章之说曰夫子之言不在此位不谋此政当
知左右前后上下之间各有分守皆不可以相踰胡氏
所论亦其一事今附于此胡氏曰东汉季年党锢祸起
颍川杜密去宦家居每谒守令多所请托而同郡刘胜
亦自蜀还闭门扫轨太守王昱见杜密独称季陵清高
以箴之密谓昱曰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知善不荐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202-0251d.png
见恶不言隐情惜已自同寒蝉乃罪人也今密举志义
力行之贤纠违道失节之士使明府赏罚得中令问休
畅不亦万之一乎昱乃惭服以愚观之昱从善服义固
不可訾若密之为是代昱行事也不在其位而谋其政
大槩如此党锢诸贤多蹈此失可不戒哉○尉不可以
谋簿事盖少不守分限即是侵人疆界矣况田野之人
谋朝廷之政乎(大雅)

  十五章(师挚之始)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202-0252a.png
  问关雎之乱何以为乐之卒章曰关雎全篇皆是乱其
初必是已作乐只无此辞到此处便是(淳)○关雎之乱
乱者乐之卒章故楚辞有乱曰是也前面虽更有但今
不可考耳(南升)

  十六章(狂而不直)

  狂亦进取之狂(必大)○问侗倥曰此亦因旧说以字义音
韵推之恐或然耳不须苦推究也(答陈安卿)

  十七章(学如不及)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202-0252b.png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譬如捉贼相似须是著气力精神
千方百计去赶捉他如此犹恐不获今却只在此安坐
熟视他不管他如何奈得他何只是忺时起来行得三
两步懒时又坐恁地如何做得事成

  十八章(巍巍乎)

  或问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一以为不与治一以为不
与求子之说不同何也曰如前说则有宜为治矣如后
说则有宜为得矣今曰有而不与则愚说虽陋恐或得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202-0252c.png
其文意也○巍巍是至高底意思且如大凡人有得些
小物事便觉累其心今富有天下一似不曾有相似岂
不是高(恪)○今人才富贵便被他勾惹此乃是为物所
役是他自卑了若舜禹直是高所谓首出庶物故夫子
称其巍巍(时举)○不与言天下自是天下我事自是我事
不被那天下来移著(义刚)

  十九章(大哉尧之为君也)

  非惟荡荡无能名也亦有巍巍之成功可见又有焕乎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202-0252d.png
之文章可睹(谟)

  二十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或问舜之臣众矣而独称五人何也曰舜之天下之所
以治者以此五人而已故孟子亦独称之他人不得而
与也曰文王服事商则善矣然以诸侯而有天下之大
半得为顺乎曰胡氏尝言之矣胡氏曰孔子称武王周
公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盖文王受命作周大统未
集武王嗣为西伯又十二年而纣益不悛于是武王顺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202-0253a.png
天应人继志述事一服戎衣天下大定此文武之实也
而论者乃谓文王无意于伐纣独武王行之此考之不
详也夫文武之间三分天下既有其二以加倍之力可
取而不取犹北面守臣节此周之德所以为至德也言
周则文武兼举矣诚使仲尼有取文贬武之意曷不曰
文王之德以白之乎诚使文王无广周于天下之心曷
不专守分地而取其三分之二乎圣人之动莫非天理
当文王时商历未终文王安得而取之及武王时受罪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202-0253b.png
贯盈武王安得而不取向若文王享尧舜之寿则夫三
分之一亦不待用师而服矣○问三分天下有其二以
服事殷使文王更在十三四年将终事纣乎抑为武王
牧野之举乎曰看文王亦不是安坐不做事底人如诗
中言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
哉武功皆是文王做来诗载文王武功却少但卒其伐
功耳观文王一时气势如此度必不终竟休了一似果
实文王待他十分黄熟自落下来武王却似生拍破一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202-0253c.png
(宇)○问使文王不死数年天下必尽服不待武王征
伐而天下自归之矣曰自家心如何测度得圣人之心
孟子曰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
王是也圣人已说底话尚未理会得况圣人未做底事
如何测度得后再有问者乃曰若纣之恶极文王未死
也只得征伐救民(僩)○文王之事纣惟知以臣事君而
已都不见其他兹其所以为至德也(答范伯崇)○三分天下
有其二若非文王亦须取了孔子称至德只二人皆可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202-0253d.png
为而不为者也(璘)

  二十一章(禹吾无间然矣)

  问胡氏说禹以鲧殛死而不忍享天下之奉如何曰圣
人自是薄于奉已而重于宗庙朝廷之事若只恁地说
则较狭了(义刚)





  四书集义精要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