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 第 1a 页 WYG0202-018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六 元 刘因 撰
论语二
学而下
五章(道千乘之国)
或问包氏谓八十家出车一乘马氏谓八百家出车一
乘孰为得耶曰车一乘甲士步卒合七十五人而车马
兵甲粮糗刍茭具焉恐非八十家之力所能给也然与
四书集义精要卷六 元 刘因 撰
论语二
学而下
五章(道千乘之国)
或问包氏谓八十家出车一乘马氏谓八百家出车一
乘孰为得耶曰车一乘甲士步卒合七十五人而车马
兵甲粮糗刍茭具焉恐非八十家之力所能给也然与
卷六 第 1b 页 WYG0202-0184d.png
孟子王制之说不同疑孟子未见班爵分土之籍特以
传闻言之故不能无小误若王制则固非三代古书其
亦无足据矣(又云疏云千乘方三百一十六里有畸此等只要理会得古人制度大意)道治
也作开导字则无义理道之以政方可训开导也(人杰)○
遇事不敢轻不敢慢乃是主一无适(伯羽)○杨氏说好若
治国不本此五者君臣上下漠然无干涉何以为国(南升)
○此篇皆是就本领上说如治国礼乐刑政尚有多少
事而夫子却只说此五者盖本领所在也(义刚)○敬事而
传闻言之故不能无小误若王制则固非三代古书其
亦无足据矣(又云疏云千乘方三百一十六里有畸此等只要理会得古人制度大意)道治
也作开导字则无义理道之以政方可训开导也(人杰)○
遇事不敢轻不敢慢乃是主一无适(伯羽)○杨氏说好若
治国不本此五者君臣上下漠然无干涉何以为国(南升)
○此篇皆是就本领上说如治国礼乐刑政尚有多少
事而夫子却只说此五者盖本领所在也(义刚)○敬事而
卷六 第 2a 页 WYG0202-0185a.png
信是节用爱人使民之本敬又是信之本(闳祖)○问五
者相承各有次第曰此等处须看有能如此后方能如
此之意又看有能如此后又不可不如此之意反复推
之乃见曲折(答李尧卿)
六章(弟子入则孝)
仁者自当亲其佗自当汎爱盖人是个生底物事既是
生底物使具生之理发出便是爱才是交接之际便须
自有个恭敬自有个恩意如何漠然无情不相亲属得
者相承各有次第曰此等处须看有能如此后方能如
此之意又看有能如此后又不可不如此之意反复推
之乃见曲折(答李尧卿)
六章(弟子入则孝)
仁者自当亲其佗自当汎爱盖人是个生底物事既是
生底物使具生之理发出便是爱才是交接之际便须
自有个恭敬自有个恩意如何漠然无情不相亲属得
卷六 第 2b 页 WYG0202-0185b.png
圣人说出话两头都平若不亲仁又流于兼爱矣(僩)○
而亲仁亦是学文之本领盖不亲仁则本末是非何从
而知之(焘)○胡氏解则以学文谓古者有业文之家今
观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左传中数处诰命大抵文意相
类及以閟宫殷武末章观之诚恐古人作文亦须有个
格样递相师法(必大)
七章(贤贤易色)
或问贤贤而言易色何也曰孔子两言未见好德如好
而亲仁亦是学文之本领盖不亲仁则本末是非何从
而知之(焘)○胡氏解则以学文谓古者有业文之家今
观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左传中数处诰命大抵文意相
类及以閟宫殷武末章观之诚恐古人作文亦须有个
格样递相师法(必大)
七章(贤贤易色)
或问贤贤而言易色何也曰孔子两言未见好德如好
卷六 第 3a 页 WYG0202-0185c.png
色而中庸亦以远色为劝贤之事则古人之言其以德
色相为消长也旧矣曰子夏以为必谓之学者何也曰
子夏盖疾时人之不务本实而徒事空言且以为是非
学者不能尔然其言抑扬之间若有过中之弊故吴氏
病之盖得之矣○致身如送此身与他从其将来如何
使(时举)
八章(君子不重则不威)
或问有以为人不如己而不与之友则自谓人不如己
色相为消长也旧矣曰子夏以为必谓之学者何也曰
子夏盖疾时人之不务本实而徒事空言且以为是非
学者不能尔然其言抑扬之间若有过中之弊故吴氏
病之盖得之矣○致身如送此身与他从其将来如何
使(时举)
八章(君子不重则不威)
或问有以为人不如己而不与之友则自谓人不如己
卷六 第 3b 页 WYG0202-0185d.png
而生自满之心矣若必胜己者而后友之则胜己者又
将视我为不胜己而不吾友矣曰此其意则善矣然考
之不详而虑之或过则亦不得而不论也盖人之贤否
优劣衡之于心自有准则非彼我好恶之私所能蔽也
故学者之心虽不敢轻谓人不如己然至于接人待物
之际或亲或疏或高或下则亦有不容以分别为嫌者
故于齿德之殊绝者则尊而师之于贤于己者则尚而
友之其不若己者虽不当就而求之以为吾友(无友之友盖友
将视我为不胜己而不吾友矣曰此其意则善矣然考
之不详而虑之或过则亦不得而不论也盖人之贤否
优劣衡之于心自有准则非彼我好恶之私所能蔽也
故学者之心虽不敢轻谓人不如己然至于接人待物
之际或亲或疏或高或下则亦有不容以分别为嫌者
故于齿德之殊绝者则尊而师之于贤于己者则尚而
友之其不若己者虽不当就而求之以为吾友(无友之友盖友
卷六 第 4a 页 WYG0202-0186a.png
之也即求之以为吾友之意)然亦必有以矜而容之勉而进之是皆
理势之自然非我之敢为自满而亦未尝轻以绝人也
彼贤于我者其视我亦若是耳又何自弃我为哉且世
之陋者之所以乐与不若己者为友者其故亦可知己
盖乐于纵恣故惮直谅者之正己而不敢亲安于浅陋
故忌多闻者之少己而不肯问至于凡庸嵬琐之流则
喜其临己而足以为高便辟佞柔之徒则悦于下己而
足以自肆也夫其所以定取舍者如是是以贤智曰远
理势之自然非我之敢为自满而亦未尝轻以绝人也
彼贤于我者其视我亦若是耳又何自弃我为哉且世
之陋者之所以乐与不若己者为友者其故亦可知己
盖乐于纵恣故惮直谅者之正己而不敢亲安于浅陋
故忌多闻者之少己而不肯问至于凡庸嵬琐之流则
喜其临己而足以为高便辟佞柔之徒则悦于下己而
足以自肆也夫其所以定取舍者如是是以贤智曰远
卷六 第 4b 页 WYG0202-0186b.png
而所与居者无非厮役徒𨽻之人虽有美材良质亦且
忽不自知而堕于小人之归矣是则圣人安得不一言
以警之然亦曷尝使之轻为自满而谓人莫己若也哉
○主忠信一句主字最重凡事靠他做主(明作)○人若
不忠信如木之无本水之无源更有甚底一身都空了
(南升)○程子所谓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曲折专在速
改字上著力若今日不改是坏了两日事明日不改是
坏了四日事今人只是惮难过了日子(铢)
忽不自知而堕于小人之归矣是则圣人安得不一言
以警之然亦曷尝使之轻为自满而谓人莫己若也哉
○主忠信一句主字最重凡事靠他做主(明作)○人若
不忠信如木之无本水之无源更有甚底一身都空了
(南升)○程子所谓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曲折专在速
改字上著力若今日不改是坏了两日事明日不改是
坏了四日事今人只是惮难过了日子(铢)
卷六 第 5a 页 WYG0202-0186c.png
九章(慎终追远)
或谓九章之说曰苏氏洪氏之说亦可观苏氏曰略于
丧祭则背死忘生者众而俗薄矣洪氏曰曾子之学以
忠信孝弟为本故其言如此○问追远只是亲远祖时
人不解更有追念之意曰今湖北上坟虽远祖亦哭此
亦好人之一身推其所自则必有本虽是远祖毕竟我
是其血脉若念及此则自不能无追感之情使老人得
见子孙虽十世孙也惜毕竟是自家骨肉人只是不思
或谓九章之说曰苏氏洪氏之说亦可观苏氏曰略于
丧祭则背死忘生者众而俗薄矣洪氏曰曾子之学以
忠信孝弟为本故其言如此○问追远只是亲远祖时
人不解更有追念之意曰今湖北上坟虽远祖亦哭此
亦好人之一身推其所自则必有本虽是远祖毕竟我
是其血脉若念及此则自不能无追感之情使老人得
见子孙虽十世孙也惜毕竟是自家骨肉人只是不思
卷六 第 5b 页 WYG0202-0186d.png
量至此所以追感之诚不至也(义刚)○慎终追远伊川云
不止于丧祭推之固是如此但本意只是为丧祭(同上)○
问注云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恐此章止为化民不见
有自为之意曰慎终追远自是人所当然不为化民而
后为之也故己德厚而民德亦归趋之虽不明言然味
其间隐然有此意也(答汪长孺)
十章(夫子至于是邦必闻其政)
或问夫子未尝求闻诸侯之政而子贡有夫子求之之
不止于丧祭推之固是如此但本意只是为丧祭(同上)○
问注云以此自为则己之德厚恐此章止为化民不见
有自为之意曰慎终追远自是人所当然不为化民而
后为之也故己德厚而民德亦归趋之虽不明言然味
其间隐然有此意也(答汪长孺)
十章(夫子至于是邦必闻其政)
或问夫子未尝求闻诸侯之政而子贡有夫子求之之
卷六 第 6a 页 WYG0202-0187a.png
说何也曰此就子禽之言借其求字而反言之以明夫
子之未尝求如孟子之言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也若
谓夫子欲闻其政而为是卑巽以求之则失之矣○易
直易平易也和易也直无屈曲如世人所谓白直盖其
心不倾险不粗戾即是良善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昔人
改子谅作子良看来良字却是人之初心子爱良善便
是元者善之长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皆是此心圣贤教人先要求此心正为万善之总处(宇)
子之未尝求如孟子之言伊尹以尧舜之道要汤也若
谓夫子欲闻其政而为是卑巽以求之则失之矣○易
直易平易也和易也直无屈曲如世人所谓白直盖其
心不倾险不粗戾即是良善乐记易直子谅之心昔人
改子谅作子良看来良字却是人之初心子爱良善便
是元者善之长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皆是此心圣贤教人先要求此心正为万善之总处(宇)
卷六 第 6b 页 WYG0202-0187b.png
○俭谓节制非俭约之谓只是不放肆常收敛之意(明作)
○最要看得此五字温是如何气象良是如何气象恭
俭让又是如何体之于我则见得圣人有不求人而人
自来就问之意今人却无非是求自请举以往并是求
虽做到宰相地位也是恁地纵不肯明求也须暗地结
托盖以求人为常而不知其非也此篇多是先以此教
人如人不知而不愠如巧言令色如不患人之不己知
皆是此意中庸也只是如此衣锦尚絅亦是此意今学
○最要看得此五字温是如何气象良是如何气象恭
俭让又是如何体之于我则见得圣人有不求人而人
自来就问之意今人却无非是求自请举以往并是求
虽做到宰相地位也是恁地纵不肯明求也须暗地结
托盖以求人为常而不知其非也此篇多是先以此教
人如人不知而不愠如巧言令色如不患人之不己知
皆是此意中庸也只是如此衣锦尚絅亦是此意今学
卷六 第 7a 页 WYG0202-0187c.png
者且去理会那不求底道理乃好(时举)○(黄干曰集注特𤼵过化存神之
意于注释之末曰过化存神则不待见于容貌而人服之又曰德盛礼恭则礼之所以恭者又未尝无其本也
观其言则引而不𤼵味其意则若有所不足于子贡之云者其旨深矣)
十一章(父在观其志)
或问此章之旨犹有可取者乎曰晁氏洪氏之说亦善
晁氏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此观行之一节也洪氏曰
父没虽可以行其志然改父之道于三年之中则无爱
亲之心而其行亦不足观矣曰所取于尹游氏之说何
意于注释之末曰过化存神则不待见于容貌而人服之又曰德盛礼恭则礼之所以恭者又未尝无其本也
观其言则引而不𤼵味其意则若有所不足于子贡之云者其旨深矣)
十一章(父在观其志)
或问此章之旨犹有可取者乎曰晁氏洪氏之说亦善
晁氏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此观行之一节也洪氏曰
父没虽可以行其志然改父之道于三年之中则无爱
亲之心而其行亦不足观矣曰所取于尹游氏之说何
卷六 第 7b 页 WYG0202-0187d.png
也曰尹氏得其用心之本而游氏得其制事之宜二说
相须为不可易矣曰必若尹游之说则夫子之言得无
有所不尽者乎曰为人子者本以守父之道不忍有改
为之心至有所遇之不同则随其轻重而以义制之耳
三年而改者意其有为而言也其不可改则终身不改
固不待言其不可以待三年者则又非常之变亦不可
以预言矣善读者推类而求之或终身不改或三年而
改甚不得已则不待三年而改顾其所遇之如何但不
相须为不可易矣曰必若尹游之说则夫子之言得无
有所不尽者乎曰为人子者本以守父之道不忍有改
为之心至有所遇之不同则随其轻重而以义制之耳
三年而改者意其有为而言也其不可改则终身不改
固不待言其不可以待三年者则又非常之变亦不可
以预言矣善读者推类而求之或终身不改或三年而
改甚不得已则不待三年而改顾其所遇之如何但不
卷六 第 8a 页 WYG0202-0188a.png
忍之心则不可无耳或曰昔谢方明承前代人不易其
政其必宜改则以渐变之使无迹可寻为人子者不幸
而父之道有当必改者以是为法而隐忍迁就于义理
之中不亦可乎曰吾尝闻之师矣以为此其意则固善
矣然用心每每如此即骎骎然所失多矣若不得已但
当至诚哀痛以改之而已何必隐忍迁就之云乎至哉
此言足以儆学者用心之微矣○父在观其志已有处
变意思必有为而言(节)○道犹事也言道者尊父之辞
政其必宜改则以渐变之使无迹可寻为人子者不幸
而父之道有当必改者以是为法而隐忍迁就于义理
之中不亦可乎曰吾尝闻之师矣以为此其意则固善
矣然用心每每如此即骎骎然所失多矣若不得已但
当至诚哀痛以改之而已何必隐忍迁就之云乎至哉
此言足以儆学者用心之微矣○父在观其志已有处
变意思必有为而言(节)○道犹事也言道者尊父之辞
卷六 第 8b 页 WYG0202-0188b.png
(人杰)○圣人之言未有若此曲折者疑当时亦有事在所
当改而可以未改者故圣人言此(铢)○才说三年无改
便是这事有未是处了(僩)
十二章(礼之用和为贵)
或问礼之有和何也曰礼之所以有是品节之详者皆
出于人心自然之节圣人制礼特使人由是以中其节
而非以人之所不欲者强之也故行之虽或甚苦而自
有不失其和若不本于此而徒勉强于仪貌之间则是
当改而可以未改者故圣人言此(铢)○才说三年无改
便是这事有未是处了(僩)
十二章(礼之用和为贵)
或问礼之有和何也曰礼之所以有是品节之详者皆
出于人心自然之节圣人制礼特使人由是以中其节
而非以人之所不欲者强之也故行之虽或甚苦而自
有不失其和若不本于此而徒勉强于仪貌之间则是
卷六 第 9a 页 WYG0202-0188c.png
徒礼而无和矣○礼是严敬之意但不做作而顺于自
然便是和和非外面物事只就严敬之中顺理而安泰
者便是也(祖道)○人须是穷理见得这道理合当用如此
我自不得不如此如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可谓至
严矣然而自肯甘心为之而无厌倦之意者乃所以为
和也至严之中便是至和处如今人被些子灯花落手
便说痛到灼艾时因甚不以为痛只缘知道自家病合
当灼艾出于情愿自不为痛也(铢)○和是礼中之乐未
然便是和和非外面物事只就严敬之中顺理而安泰
者便是也(祖道)○人须是穷理见得这道理合当用如此
我自不得不如此如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可谓至
严矣然而自肯甘心为之而无厌倦之意者乃所以为
和也至严之中便是至和处如今人被些子灯花落手
便说痛到灼艾时因甚不以为痛只缘知道自家病合
当灼艾出于情愿自不为痛也(铢)○和是礼中之乐未
卷六 第 9b 页 WYG0202-0188d.png
便是乐如天子八佾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此又是乐中
之礼这便是礼乐不相离(时举)○知和而和是一向去求
和便是离了礼且如端坐不如箕踞徐行后长者不如
疾行先长者如这里更有甚礼所以不可行也(同上)○天
下之事严而不和者却少和而不节之以礼者却多(同上)
○有礼而不和则尚存其礼之体若一于和则并其本
而忘之就此二者言又自有轻重(义刚)
十三章(信近于义)
之礼这便是礼乐不相离(时举)○知和而和是一向去求
和便是离了礼且如端坐不如箕踞徐行后长者不如
疾行先长者如这里更有甚礼所以不可行也(同上)○天
下之事严而不和者却少和而不节之以礼者却多(同上)
○有礼而不和则尚存其礼之体若一于和则并其本
而忘之就此二者言又自有轻重(义刚)
十三章(信近于义)
卷六 第 10a 页 WYG0202-0189a.png
或问所谓约信而合宜则言必可践何也曰人之约信
固欲其言之必可践也然其始也或不度其宜焉则所
言将有不可践者矣以为义有不可而遂不践则失其
信以为信之所在而必践焉则害于义二者无一可也
若约信之始而必求其近于义焉则其言无不可践而
无二者之失矣或曰然则叶公所谓复言非信者何耶
曰此特为人之不顾义理轻言而必复者发以开其自
新之路耳若信之名则正以其复言而得之也今不警
固欲其言之必可践也然其始也或不度其宜焉则所
言将有不可践者矣以为义有不可而遂不践则失其
信以为信之所在而必践焉则害于义二者无一可也
若约信之始而必求其近于义焉则其言无不可践而
无二者之失矣或曰然则叶公所谓复言非信者何耶
曰此特为人之不顾义理轻言而必复者发以开其自
新之路耳若信之名则正以其复言而得之也今不警
卷六 第 10b 页 WYG0202-0189b.png
其言不近义之差于前而责其必复其言之失于后顾
与信之所以得名者而乱之则亦矫枉过其正矣或者
乃引之以释此句以为信不近义则言有不必复者是
乃使人不度于义而轻发其言以开诞谩欺伪之习其
弊且将无所不至非圣贤所以垂世立教之旨也曰为
恭而中节则远耻辱何也曰致敬于人固欲其远耻辱
然不合于节文则或过或不及皆所以自取耻辱惟致
恭而必求其近于礼焉则其可远耻辱也必矣或曰先
与信之所以得名者而乱之则亦矫枉过其正矣或者
乃引之以释此句以为信不近义则言有不必复者是
乃使人不度于义而轻发其言以开诞谩欺伪之习其
弊且将无所不至非圣贤所以垂世立教之旨也曰为
恭而中节则远耻辱何也曰致敬于人固欲其远耻辱
然不合于节文则或过或不及皆所以自取耻辱惟致
恭而必求其近于礼焉则其可远耻辱也必矣或曰先
卷六 第 11a 页 WYG0202-0189c.png
儒又有以为恭而近于礼然后君子行之以远耻辱若
非礼之恭则宁身被困辱而不为也其说如何曰此其
意善矣然亦非有子之意也有子之意本为谨其言行
以防后患于未然之前所谓言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
所敝者也岂使人不戒于初而徐计之于己然之后崎
岖反侧如或者之言哉○近犹云合也古人下字宽如
巧言令色鲜矣仁之意(广)○恭近于礼如不当拜而拜
被人非笑固是辱若当拜而不拜被人责怒亦是辱(明作)
非礼之恭则宁身被困辱而不为也其说如何曰此其
意善矣然亦非有子之意也有子之意本为谨其言行
以防后患于未然之前所谓言必虑其所终行必稽其
所敝者也岂使人不戒于初而徐计之于己然之后崎
岖反侧如或者之言哉○近犹云合也古人下字宽如
巧言令色鲜矣仁之意(广)○恭近于礼如不当拜而拜
被人非笑固是辱若当拜而不拜被人责怒亦是辱(明作)
卷六 第 11b 页 WYG0202-0189d.png
○因如因徐辟之因亲又较厚宗则宗主之又较重主
犹于卫主颜雠由之主盖当时羁旅之臣所至必有主
(宇)○今初间与好人相亲后来受他荐举辟差便是为
吾之宗主此是前不失其亲后亦可宗也(贺孙)○信近义
恭近礼因不失其亲此三句是今日下事言可复远耻
辱亦可宗是将来底事又曰上三句是接物与人之初
下三句是久而无弊之效但当初合下便须着思量到
无弊处也(铢)○先儒旧说多为也字所惑如某解也字
犹于卫主颜雠由之主盖当时羁旅之臣所至必有主
(宇)○今初间与好人相亲后来受他荐举辟差便是为
吾之宗主此是前不失其亲后亦可宗也(贺孙)○信近义
恭近礼因不失其亲此三句是今日下事言可复远耻
辱亦可宗是将来底事又曰上三句是接物与人之初
下三句是久而无弊之效但当初合下便须着思量到
无弊处也(铢)○先儒旧说多为也字所惑如某解也字
卷六 第 12a 页 WYG0202-0190a.png
便只是个矣字(伯羽)○古人文字皆叶韵宗韵音族(淳)
十四章(君子食无求饱)
敏于事是当做底事须与做了(明作)○事难行故要敏言
易出故要谨就有道而正其言行之是非盖求饱求安
是其存心处敏事慎言是其用功处(同上)○此章须是反
复看若但不求安饱而不知慎言敏行有甚意思但慎
言敏行而不就正于有道则未免有差若工夫不到则
就有道亦无可正者圣人之言周遍无欠阙类如此中
十四章(君子食无求饱)
敏于事是当做底事须与做了(明作)○事难行故要敏言
易出故要谨就有道而正其言行之是非盖求饱求安
是其存心处敏事慎言是其用功处(同上)○此章须是反
复看若但不求安饱而不知慎言敏行有甚意思但慎
言敏行而不就正于有道则未免有差若工夫不到则
就有道亦无可正者圣人之言周遍无欠阙类如此中
卷六 第 12b 页 WYG0202-0190b.png
庸尊德性道问学数语亦此意(广)○平时须是自去讲
学得七八分了一旦就有道求正只一二言便可剖判
临时旋学也难(倪)
十五章(贫而无谄)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与贫而乐富而好礼此无次序只
看资质与学之所至如何资质美者便自能贫而乐富
而好礼如未及此却须能无谄而后能乐无骄而后能
好礼也(谟)○圣人此语正似说两人犹言这人贫而无
学得七八分了一旦就有道求正只一二言便可剖判
临时旋学也难(倪)
十五章(贫而无谄)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与贫而乐富而好礼此无次序只
看资质与学之所至如何资质美者便自能贫而乐富
而好礼如未及此却须能无谄而后能乐无骄而后能
好礼也(谟)○圣人此语正似说两人犹言这人贫而无
卷六 第 13a 页 WYG0202-0190c.png
谄富而无骄固是好然不似那一人贫而乐富而好礼
更胜得佗(宇)○子贡引诗之意不是专以此为贫而乐
富而好礼底功盖见得一切事皆合如此不可安于小
成不自勉也(时举)○集注中所谓义理无穷者不是说乐
与好礼自是说切磋琢磨处精而益精尔盖义理无穷
学不可以遽止子贡晓此故曰告往知来(植)○告其所
已言者谓处贫富之道而知其所未言者谓学问之功
(南升)
更胜得佗(宇)○子贡引诗之意不是专以此为贫而乐
富而好礼底功盖见得一切事皆合如此不可安于小
成不自勉也(时举)○集注中所谓义理无穷者不是说乐
与好礼自是说切磋琢磨处精而益精尔盖义理无穷
学不可以遽止子贡晓此故曰告往知来(植)○告其所
已言者谓处贫富之道而知其所未言者谓学问之功
(南升)
卷六 第 13b 页 WYG0202-0190d.png
四书集义精要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