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卷五 第 1a 页 WYG0202-017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五    元 刘因 撰

  论语一

  学而上

  首章(学而时习之)

  或问学之为效何也曰所谓学者有所效于彼而求其
成于我之谓也以己之未知而效夫知者以求其知以
己之未能而效夫能者以求其能皆学之事也曰习之
卷五 第 1b 页 WYG0202-0178b.png
为鸟数飞何也曰说文文也习之字从羽从白月令所
谓鹰乃学习是也曰学而时习何以说也曰言人既学
而知且能矣而于其所知之理所能之事又以时反覆
而温绎之如鸟之习飞然则其所学者熟而中心悦怿
也盖人而不学则无以知其所当知之理无以能其所
当能之事固若冥行而已矣然学矣而不习则表里捍
格而无以致其学之之道习矣而不时则工夫间断而
无以成其习之之功是其胸中虽欲勉焉以自进亦且
卷五 第 2a 页 WYG0202-0179a.png
枯燥生涩而无可嗜之味危殆杌隉而无可即之安矣
故既学矣又必以时习之则其心与理相涵而所知者
益精身与事相安而所能者益固从容于朝夕俯仰之
中凡其所学而知且能者必皆有以自得于心而不能
以语诸人者是其胸中油然悦怿之味虽刍豢之甘于
口亦不足以喻其美矣此学之始也曰以善及人而信
从者众若何而乐耶曰理义人心之所同然非有我之
得私也向也吾独得之虽足以为悦矣然以之告人而
卷五 第 2b 页 WYG0202-0179b.png
人莫之信以之率人而人莫之从则是独擅乎此理而
举世伥伥不得与于其心之所同也是犹十人同食一
人既饱而九人不下咽则吾之所悦虽深亦何为而能
达于外耶今吾之学所以得于己者既足以及人人之
信而从者又如此其众也则将皆有以得其心之所同
然者而吾之所得不独为一己之私矣夫我之善有以
及乎彼彼之心有以得乎我吾之所知者彼亦从而知
之也吾之所能者彼亦从而能之也则其欢忻交通宣
卷五 第 3a 页 WYG0202-0179c.png
扬发畅虽宫商相宣律吕谐和亦不足以方其乐矣是
学之中也曰人不知而不愠何以为君子也曰常人之
情人不知而不能不愠者有待于外也若圣门之学则
以为己而已本非为是以求人之知也人知之人不知
之亦何加损于我哉然人虽或闻此矣而信之有不笃
养之有不厚守之有不固则居之不安而临事未必果
能真不动也今也人不见知而处之泰然且略无纤芥
含怒不平之意非成德之君子其孰能之自是日进而
卷五 第 3b 页 WYG0202-0179d.png
不已焉则不怨不尤下学上达虽至于圣人可也此学
之终也或曰学有大小此所谓学者其大学耶曰不然
也学而习习而说凡学皆然且洒扫应对之事正门人
小子所宜先者圣人岂略之哉曰程子之于习有两义
焉何也曰重复思绎者以知者言也所学在我者以能
者言也学之为道不越乎两端矣曰时习之所以说诸
说孰近曰夫习而熟熟而说脉络贯通最为亲切程子
所谓浃洽者是已曰朋来之乐奈何曰惟以程子之言
卷五 第 4a 页 WYG0202-0180a.png
求之然后见夫可乐之实耳且其以善及人而信从者
众之云才九字尔而无一字之虚设也非见之明而验
之实其孰能与于此曰悦乐皆出于心而程子有内外
之辨何也曰程子非以乐为在外也以为积满乎中而
发越乎外尔悦则方得乎内而未能达乎外也曰不愠
之说孰为得曰程子得之至论其所以然者则尹氏为
尤切使人之始学即知是说以立其心则庶乎其无慕
于外矣○凡未至而求至者皆谓之学虽圃稼射御之
卷五 第 4b 页 WYG0202-0180b.png
微亦曰学配其事而名之也而此独专之则所谓学者
果何学也盖始乎为士而至乎圣人(答张敬夫)○又曰首句
五字虽有虚实轻重之不同然字字皆有意味无一字
无下落而者承上起下之辞之者指其所知之理所能
之事而言也(同上)○熟故悦到悦时自不肯休今人所以
作辍者但未熟耳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此说地步阔
盖此道理天下所公共我独晓之而人不晓得也自闷
今有朋自远方来则从者众故可乐不知而不愠也是
卷五 第 5a 页 WYG0202-0180c.png
难愠非大段怒但心中略有不平意便是愠此非得之
深养之厚何以至此(义刚)○大抵私小底人或有所见则
不肯告人持以自多成甚模样君子存心广大故以及
人为可乐(祖道)○程子但言浃洽于中则悦虽不正解悦
字而悦字之意已明(答张敬夫)浃洽二字宜细看譬之浸物
于水水若未入只是外面稍湿里面依前乾燥必浸久
则透内皆湿程子之言有深意(过)○如江海之浸如膏
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此即时习而悦
卷五 第 5b 页 WYG0202-0180d.png
之注释也(答吕子约)○坐如尸立如齐谢氏说得亦疏率须
是说坐时常如尸立时常如齐便是(义刚)○人不知而不
愠尹氏之说最为的当盖如此而言乃见为己用心之
约处若以容人为说窃恐为己之心不切而又涉乎自
广狭人之病其去道益远矣(答陈明仲)○人不知而不愠学
固非欲人知亦非有意欲人不知是以人知之不加喜
人不知不加愠此圣门所发义理之正也老氏知我者
希则我贵矣此异端自私之见与圣门气象迥然不同
卷五 第 6a 页 WYG0202-0181a.png
(记谢氏论语疑义)

  二章(其为人也孝弟)

  或问仁何以为爱之理也曰人禀五行之秀以生故其
为心也未发则具仁义礼智信之性以为之体已发则
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诚实之情以为之用盖木神曰
仁则爱之理也而其发为恻隐火神曰礼则敬之理也
而其发为恭让金神曰义则宜之理也而其发为羞恶
水神曰智则别之理也而其发为是非土神曰信则实
卷五 第 6b 页 WYG0202-0181b.png
有之理也而其发为忠信是皆天理之固然人心之所
以为妙也仁之所以为爱之理于此其可推矣或曰仁
为爱之理矣又以为心之德何哉曰仁之道大不可以
一言而尽也程子论乾四德之元犹五常之仁偏言则
一事专言则包四者推此而言则可见矣盖仁者五常
之首也而包四者恻隐之体也而贯四端故仁之为义
偏言之则曰爱之理此章孝弟为仁之本是也专言之
则曰心之德下章所谓巧言令色鲜矣仁是也其实爱
卷五 第 7a 页 WYG0202-0181c.png
之理所以为心之德是以圣门之学必以求仁为要而
语其所以行之者则必以孝弟为先论其所以贼之者则
必以巧言令色为甚记语者所以列二章于首章之次
而其序又如此欲学者知仁为急而识其所当务与其
所可戒也曰程子以孝弟为行仁之本而又曰论性则
以仁为孝弟之本何也曰仁之为性爱之理也其见于
用则事亲从兄仁民爱物皆其为之之事也此论性而
以仁为孝弟之本者然也但亲者我之所自出兄者同
卷五 第 7b 页 WYG0202-0181d.png
出而先我故事亲而孝从兄而弟乃爱之先见而尤切
人苟能之则必有不好犯上作乱之效若君子以此为
务而力行之至于行成而德立则自亲亲而仁民自仁
民而爱物其爱有等差其施有渐次而为仁之道生生
而不穷矣又岂特不好犯上作乱而已哉此孝弟所以
为行仁之本也曰然则所谓性中但有仁义礼智而无
孝弟者又何耶曰此亦以为自性而言则始有四者之
名而未有孝弟之目耳非谓孝弟之理不本于性而生
卷五 第 8a 页 WYG0202-0182a.png
于外也曰然则君子之务孝弟特以为为仁之地也耶
曰不然仁者天之所以与我而不可不为之理也孝弟
者天之所以命我而不能不然之事也但人为物诱而
忘其所受乎天者故于其不能不然者或忽焉而不之
务则于其所不可不为者亦无所本而不能以自行矣
故有子以孝弟为为仁之本盖以为是皆吾心之所固
有吾事之所必然但其理有本末之殊而为之有先后
之序必此本先立而后其末乃有自而生耳非谓本欲
卷五 第 8b 页 WYG0202-0182b.png
为彼而姑先借此以为之地也大率圣贤之言若此类
者甚众皆以是说求之则不失其立言之旨矣曰然则
义礼智信为之亦有本耶曰有请问之曰亦孝弟而已
矣但以爱亲而言则为仁之本也其顺乎亲则为义之
本也其敬乎亲则为礼之本也其知此者则为智之本
也其诚此者则为信之本也盖人之所以为五常百行
之本无不在此孟子之论仁义智礼乐之实者正为是
尔此其所以为至德要道也与又曰谢氏平日论仁常
卷五 第 9a 页 WYG0202-0182c.png
以活者为仁死者为不仁但能识此活物乃为知仁而
后可以加操存践履之功不能识此则虽能躬行力践
极于纯熟而终未足以为仁也夫谓活者为仁死者为
不仁可矣必以识此然后可以为仁则其为说之误也
○谢氏以觉言仁唤之则应抉之则痛是心之流注在
血气上者觉其理之是非乃心之流注在理上者觉得
痛痒者不便是仁须觉得道理方是仁(植)○爱之理理
是根爱是苗仁之爱犹糖之甜醋之酸(方子)○程子曰
卷五 第 9b 页 WYG0202-0182d.png
心如榖种其生之性乃仁也生之性即爱之理也(僩)
耳之德聪目之德明心之德仁以此意去体认(泳)○爱
之理亦是心之德者粗譬之如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
使自安抚使言则统一路州军自知州言则与漳州知
州无异(赐)○仁如水之源孝弟是水流行之第一池仁
民是第二池爱物是第三池也(铢)○仁如木亲亲是根
仁民是干爱物是枝叶故曰行仁以孝弟为本(淳)○人
若不孝弟便是这道理中间断了下面生不去承接不
卷五 第 10a 页 WYG0202-0183a.png
来所以说孝弟者其为仁之本(僩)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二句是汎言凡事如此与上文不相干下文孝弟也
者方应上文故集注有凡事字(明作)程子说顺德甚好如
义主羞恶则有违逆处惟孝则皆是顺(义刚)○试自看温
和柔软时如何所以孝弟乃为仁之本(泳)○孔门只说
为仁谢氏乃说知仁其说一转而为张子韶再转而为
陆子静(盖卿)

  三章(巧言令色)

卷五 第 10b 页 WYG0202-0183b.png
  或问夫子所谓鲜矣仁程子乃以非仁释之何也曰夫
子之言所谓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者也程子则惧夫
读者之不察而于巧言令色之中求少许之仁焉是以
推本圣人之意直断其不仁以解害辞之惑也说经如
此其可谓有功矣而后之说者犹纷纷然置曲说于其
间其亦不察也夫或曰辞欲巧令仪令色何以异于此
章所谓巧言令色乎曰为己为人之不同而已盖意诚
在于为己则容貌辞气之间无非持养用力之地一有
卷五 第 11a 页 WYG0202-0183c.png
意于为人而求其说已则心失其正而鲜仁矣○或问
巧言为言不诚者曰据某所见巧言即所谓花言巧语
如今世举子弄笔端作文字者便是看做这般模样时
其心还在腔子里否(文蔚)小人讦以为直色厉内荏则
虽与巧言令色者不同然考其矫情饰伪之心实巧言
令色之尤者故圣人恶之○绝无二字是程子非仁之
意也(淳)○犯上者鲜矣之鲜对未之有也与鲜矣仁之
鲜不同(僩)○程子曰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则知仁矣与
卷五 第 11b 页 WYG0202-0183d.png
前章程子曰两条通看若理会得则论语一书凡言仁
处皆可通矣(明作)

  四章(吾日三省吾身)

  或问程子所谓尽己之谓忠以实之谓信何也曰尽己
之心而无隐所谓忠也以其出于内者而言也以事之
实而无违所谓信也以其验于外者而言也然未有忠
而不信未有信而不出于忠也故又曰发已自尽谓忠
循物无违谓信表里之谓也亦此之谓而加密焉耳○
卷五 第 12a 页 WYG0202-0184a.png
尽己之谓忠今有人不可以尽告则又当如何曰圣人
到此又却有义(道夫)○以实之谓信以用也(泳)○发己自
尽循物无违明道语也尽己以实伊川语也明道之语
周于事物之理故如此圆转伊川之语严故截然方正
简洁明通(道夫)○忠信只是一事自我而观谓之忠自彼
而观谓之信(答黄子厚)○曾子守约不是守夫约言所守者
约耳(僩)曾子亦不是截然不省别底只是见得此三
事上实有纤毫未到处其他处固不可不省特此三事
卷五 第 12b 页 WYG0202-0184b.png
较急耳(道夫)○曾子三省处集注说亦有病如省察是当
下便省察才有不是处便改不是事过后方始去省省
了又却休也(铢)○问忠信为传习之本曰此篇如说则
以学文就有道而正焉之类都是先说一个根本而后
说讲学(焘)





  四书集义精要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