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3c 页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第四
(上)

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宗泐)
演福讲寺住持(臣)(如󰃗)奉 诏同注

**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
三佛陀。我及馀菩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
觉觉他。佛告大慧。咨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
问说。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
作耶。为不作耶。为事耶。为因耶。为相耶。为所
相耶。为说耶。为所说耶。为觉耶。为所觉耶。
如是等辞句。为异为不异 涅槃是所證之
法。如来是能證之人。大慧既领。涅槃之旨故。
又以如来为请。三藐三佛陀此云正遍知。亦
名正觉。正遍知者。谓正知遍知。正知于中遍
知于边。如来自性谓法身也。佛既领请故。大
慧具以三号为问。三号即是三德。如来即法
身中谛也。应供即解脱俗谛也。正遍知即般
若真谛也。通号有十。而特问此三者。乃其要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4a 页 T39-0404.png
也。作谓修持造作义该因果。事即果也。相谓
身相说谓言说觉谓觉知。谓如来于此辞句。
为异为不异耶。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
非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过故。大慧。若如来
是事者。或作或无常。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
来。我及诸佛皆所不欲。若非所作者。无所得
故方便则空。同于兔角槃大之子。以无所有
故。大慧。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若非有
非无则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
四句者。则不堕四句。不堕四句故智者所取。
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 答中先
酬所问。非事非因即非因非果也。合云非作
非不作。言俱有过者。不特言事因而已。正言
如来若惟是事因。则堕有作之过。若非事因
则堕无所有过也。言如来是事等者。谓若如
来定须用因果等事。则是无常。若是无常。则
一切所作之法应是如来。然我及诸佛。皆不
欲同彼事也。若非所作等。即覈上非事因句。
谓非所作则无所得。无所得则智慧方便皆
为徒设。同于兔角石女儿也。又言无事无因
者。谓法身既非有作。则离有无之过。离有无
过则出于四句之外。四句者。即一异俱不俱
有无非有非无常无常等四句也。不堕此四
句。是为如来句义。为智者之所取也。

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无我性是
无我。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大慧。譬
如非牛马性非马牛性。其实非有非无。彼非
无自性。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4b 页 T39-0404.png
相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如是
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当如是知 上明如
来句义不堕四句。恐未达者谓如来句义亦
非实性。故引例以显。如我所说等。佛谓我常
说一切法无我。无我者。谓无性执之性。非无
性分之性。故云有自性无他性。他者对己之
谓也。意谓如来句虽离诸句。非无法身常住
自性故。又以喻显。如牛但有牛之性而无马
性。马但有马之性而无牛性。故云非有非无。
谓彼各有自性而无他性。入楞伽云。一切诸
法亦复如是。无有自相而非有即有。谓非但
有自性。亦有自相。但非无我者。无我即声闻。
谓但非凡小之所能知。而不知者由妄想分
别之所蔽也。如是一切法空等。谓一切法无
我既然。以例一切法空。如来之性不空。一切
法无生。如来法身乃生。一切法无自性。而如
来有常住之性。故云当如是知。

如来如是与阴非异非不异。若不异阴者应
是无常。若异者方便则空。若二者应有异。如
牛角相似故不异长短差别故有异。一切法
亦如是。大慧。如牛右角异左角左角异右角。
如是长短种种色各各异。大慧。如来于阴界
入。非异非不异 如来如是下。谓法身与五
阴对论。非异非不异。阴即苦道。苦道即法身
故非异。迷悟有殊故非不异。若言法身不异
五阴。则是无常生灭之法。若谓异者。则如来
无全体起用方便益物之相故云则空。所以
法身与阴非异非不异也。若不了阴即是法
身。则二者有异故。又以牛角为喻。牛角相似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4c 页 T39-0404.png
则不异。长短差别则有异。一切诸法亦如是
者。谓法身与一切法非异非不异。亦如是也。
又以牛角左右异为喻者。谓法身本一。而诸
法有异。亦犹牛之左右角之不同耳。结文可
知。

如是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以解
脱名说。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色相成
故应无常。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
而修行者见分别。是故非异非不异 此法
身如来。对解脱之德而论。言如来以解脱名
说者。如来之所究显。盖由了结业即解脱故
也。此如来与解脱非异非不异。若云异者。解
脱应身色相则是无常。若不异者则修行之
人。与解脱相应。无因果人法之异。然有能所
分别。故结云非异非不异也。

如是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大慧。智及尔焰
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
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
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
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 此
约般若与智障相对而论。智即般若尔焰即
智障。例前合云。若异则离障无智。若不异则
障岂是智。但云非异非不异者。文之略耳。此
般若与智障非异非不异者。则与法身解脱
无二无别。故复总结而例通之。曰非常非无
常等。总不出非二边显中道非能所显一相
非四句显忘言故。又云离一切量。量即数
也。

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5a 页 T39-0405.png
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
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
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
如来则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
陀佛陀。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
量 夫离诸言量。则是无生寂灭自性涅槃
而已。既彰本性乃复宗。结示曰无事无因等。
惟一法身迥然独立。不见诸法为所攀缘。故
出一切虚伪。名为如来三藐三佛陀。重言佛
陀者。翻知觉之异。双结二名也。言至于此可
谓极矣。而复叠云离一切根量者。总酬所问。
指归法身自性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悉离诸根量
 无事亦无因
 已离觉所觉
 亦离相所相
 阴缘等正觉
 一异莫能见
 若无有见者
 云何而分别
 非作非不作
 非事亦非因
 非阴非在阴
 亦非有馀杂
 亦非有诸性
 如彼妄想见
 当知亦非无
 此法法亦尔」


悉离下四句。总颂佛陀离相。阴缘者。阴即
五阴缘即界入等攀缘之缘。正觉即法身。一
异莫能见者。谓正觉法身与生死苦道。无一
异之相可见。既无能见之人。岂有一异之
法而可分别耶。非作等四句。正显法身中
道。馀杂者。诸法过咎也。亦非有下四句离
有无二见。言如来法体。由彼凡夫妄想分别
而见。虽离诸相而亦非无实相可见。此法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5b 页 T39-0405.png
法亦尔者。谓此法身不不可言有。不可言
无法尔而然也。

「 以有故有无
 以无故有有
 若无不应受
 若有不应想
 或于我非我
 言说量留连
 沈溺于二边
 自坏坏世间
 解脱一切过
 正观察我通
 是名为正观
 不毁大导师」


以有故无以无故有。此有无相待而立。有
无既各无自体。岂应取著。故云不应受不应
想也。其或未子二我本空。滞于言说。此乃
溺于有无二见。非独自坏亦且坏他。何由出
于生死。若能了达法身解脱自在。离一切
过。是为达观不谤于佛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
多罗摄受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
如来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
为是如来异名。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
不灭。有无品不现。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
法不生者。则摄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
若名字中有法者。惟愿为说。佛告大慧。善哉
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
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说如
来非无性。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亦不待
缘故不生不灭。亦非无义 经中言不生不
灭者非一。其所诠之旨不无同异。如云修多
罗摄受不生不灭。摄受者。谓舍摄其理。又云。
此是如来异名。大慧以为不生不灭是无性
义。云何言是异名。岂如来亦无性耶。佛答以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5c 页 T39-0405.png
不生不灭是离有无故。曰有无品不现。此以
一答酬其二请。大慧又以为不现是不生。若
一切法不生。岂是如来异名。若是异名。于名
字中岂亦有不生法义。故又致请。答中言非
无性者。谓如来非是无法。亦非摄取不生不
灭。亦不待生灭之缘而非不生不灭。言亦非
无义者。起后正答也。

大慧。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彼不生者。一
切外道声闻缘觉七住菩萨非其境界。大慧。
彼不生即如来异名。大慧。譬如因陀罗释迦
不兰陀罗。如是等诸物一一各有多名。亦非
多名而有多性。亦非无自性 言我说意生
身等。其文犹略。应云我说不生不灭即不生
义不生而生则一切法身异名皆从此出。故
曰意生法身如来名号。言彼不生者。叠上一
切法不生义也。然此不生是如来究竟之趣。
非外道偏乘之所造诣。故云非其境界。七住
即七地。盖通教菩萨。到八地方證无生故也。
以此不生为如来异名。即不生不灭名偏义
圆。斯之谓也譬如因陀罗等。此引帝释异名。
以况如来异名非一。盖帝释所住地。及虚空
乃至手足。随一一物各有异名。其名虽多人
只是一。故无多性随物显义。非无自性也。

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婆世界。有三阿僧祇百
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
异名。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
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
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
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纽者。有知自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6a 页 T39-0406.png
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毗罗者。有知真实边
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主者。有知无生
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
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
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无
相者。有知解脱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
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减。此
及馀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
 我于娑呵世界。等凡例三十三种异名。始言
愚者悉闻各说我名。谓名各有义也。而不解
我如来异名。则不知其体一本于不生不灭
也。乃至云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阿僧
祇此云无数时。此乃如来果后施化之迹。言
百千名号不增不减者。盖随举一名则摄诸
法名。在多不增在一不减。此方他界皆知佛
名。言如水月不出不入者。月喻应身。水喻众
生之心众生心净如来即应。如月在水。然月
在空影现于水。月不下降故云不入。亦不离
水故云不出也。

彼诸愚夫不能知我。堕二边故。然悉恭敬供
养于我。而不善解知辞句义趣。不分别名不
解自通。计著种种言说章句。于不生不灭作
无性想。不知如来名号差别如因陀罗释迦
不兰陀罗。不解自通会归终极。于一切法随
说计著 彼诸愚夫等。重释彼不知不生不
灭中道应身之本堕于有无二边。虽皆能敬
事。而不能善解名字句义。故云不分别名不
解自通。由执著言教昧于实理。谓不生不灭
是无体性。故于如来异名差别而皆不知。如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6b 页 T39-0406.png
不知因陀罗等皆帝释之异名也。既不解自
通之趣归于至极故。于一切诸法随语生见
故云随说计著也。

大慧。彼诸痴人作如是言义。如言说义说无
异。所以者何。谓义无身故言说之外更无馀
义。唯止言说。大慧。彼恶烧智。不知言说自
性。不知言说生灭义不生灭。大慧。一切言说
堕于文字。义则不堕。离性非性故。无受生亦
无身。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
可得故。除不堕文字 此段重示迷名失肯。
义如言说等。夫义有能诠文字之义。有所诠
道理之义。痴人迷于道理。言文字之义如所
言说。谓义之所说无有异也。既又徵释谓义
无身故。身即体也。言能诠文字之义更无有
体。盖不知所诠道理之义出于言说之外。唯
止于言说而已。由彼恶见烧灭正智。不解如
来言教。言于生灭义无生灭。然一切言说堕
于文字。义则不堕言离性非性者。是离有无
之过。既离是过则无受生亦无体相。是为言
外之旨也。如来不说堕文字法者。谓文字性
离。即是解脱。不可以有无求之是则如来非
不说法。若有离文字而解者。即为说之。

大慧。若有说言如来说堕文字法者。此则妄
说。法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
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离文字
故。非不饶益义说。言说者众生妄想故。大慧。
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
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 若
有不达如来说即无说谓说堕文字法者。则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6c 页 T39-0406.png
为谤佛谤法。故云此则妄说。既又告大慧云。
我及诸佛菩萨。未常说一字答一字。盖离文
字性故也。非不饶益义说者谓非不随宜演
说饶益众生。然说即无说若谓有说者。凡愚
之妄想分别耳。据理绝言被缘可说说即成
教。若有缘不说。则教法不立。教若不立。则
大小乘机无修證之分。如是则孰为能度孰
为所度。而建立机教哉。

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
广说经法。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
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
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处 法固不可不
说。若著言说则又成病。故告云莫著言说。然
随宜方便而说者。盖众生机乐不同烦恼非
一。我及诸佛皆如是说。然所彼机固未是欲
得自觉圣智处者。凡可以离乎妄想心识者。
则为说也。

大慧。于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离二妄
想诸菩萨摩诃萨。依于义不依文字。若善男
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坏第一义。亦不能觉
他。堕恶见相续。而为众说不善了知一切法
一切地一切相。亦不知章句。若善一切法一
切地一切相。通达章句具足性义。彼则能以
正无相乐。而自娱乐。平等大乘建立众生
 一切法无所有等。入楞伽云。令知诸法自心
所现无外境界离说所说二种妄想。既又诫
学者言。当依于义不依文字。若依文字则害
于义。岂能令他获益。言堕恶见相续等者。则
于言说相续计著而为他说。此乃不善了知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7a 页 T39-0407.png
一切教法地住因果之相及章段句义。若善
了知此等诸义。则能乐于无相。令诸众生安
住平等大乘也。

大慧。摄受大乘者。则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
闻。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者。则摄受一切
众生。摄受一切众生者。则摄受正法。摄受正
法者。则佛种不断。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得
殊胜入处。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诃萨。常得
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众
生形类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如实者不
异。如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伪息是名如
实。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摄受随说计著。
真实者离文字故 此承上文而言。既摄受
大乘之法则一切凡圣。无不摄者。如是则为
正法为佛种。为殊胜入自觉圣处。既得入已。
则能起用化他建立大乘。十力无畏随类现
形。慰诸渴望消诸烦恼。演说如实之法。此
如实法无异别之称。绝去来之相。一切戏论
悉皆息灭。然如实之法。虽是大乘不应随说
计著。以离文字名为真实。

大慧。如为愚夫以指指物愚夫观指不得实
义。如是愚夫随言说指摄受计著至竟不舍。
终不能得离言说指第一实义。大慧。譬如婴
儿应食熟食不应食生。若食生者则令发狂。
不知次第方便熟故。大慧。如是不生不灭。不
方便修则为不善。是故应当善修方便。莫随
言说如是指端 此以二喻示得失相。一以
指指物喻者。喻言说实义。二婴儿熟食喻者。
喻方便修法。然皆有得有失其理晓然。滞于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7b 页 T39-0407.png
言说则失第一实义。如但观指而不观物。不
善修方便。则不契不生不灭之理。如婴儿食
生而不食熟如是而不发狂者几希矣。故又
戒云善修方便莫随言说也。

是故大慧。于真实义当方便修。真实义者微
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者妄想合。妄想者集
生死。大慧。真实义者。从多闻者得。大慧。多
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
外道经论。身自不随亦不令他随。是则名曰
大德多闻。是故欲求义者。当亲近多闻所谓
善义。与此相违计著言说。应当远离 真义
之义离言说相故。云微妙寂静。此理若显即
是涅槃之果。未显名因。若著言说不会实义。
则与妄想和合。以成生死之因。然此真实之
义。必由闻慧而得。又言善于义者。非徒多闻
而已。要在忘言得意。若随语生见何异外道。
盖善于义则自他不惑于外说。是为大德多
闻。故学大乘者。不可不亲近大德。否则不善
于义堕于言说故。复戒劝。

尔时大慧菩萨。复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
世尊显示不生不灭无有奇特。所以者何。一
切外道因。亦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非数
缘灭及涅槃界不生不灭。世尊外道说因生
诸世间。世尊亦说无明爱业妄想为缘生诸
世间。彼因此缘名差别耳。外物因缘亦如是
世尊与外道论无有差别。微尘胜妙自在众
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
性不生不灭有无不可得。外道亦说四大不
坏自性不生不灭四大常是四大乃至周流诸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7c 页 T39-0407.png
趣不舍自性。世尊所说亦复如是。是故我言
无有奇特惟愿世尊。为说差别所以奇特胜
诸外道。若无差别者。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以
不生不灭故。而世尊说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
无有是处。如向所说一世界中应有多佛。无
差别故 上言不生不灭。直以正教言之。未
辩所以异于外道者。是故大慧。复有异同之
问。凡有四难。一以外道说生法之因与佛所
说三无为法为难。虚空即虚空无为。非数缘
灭即非择灭。无为涅槃即择灭无为。二以彼
生因与佛所说十二缘生为难。三以微尘等
生与佛所说一切性不生灭为难。九物者。一
时。二方。三虚空。四微尘。五四大种。六大梵
天。七胜妙天。八大自在天。九众生主。即神我
也。四以彼说四大与世尊所说四大为难。此
皆以外道之说比同佛说。如文可见。

佛告大慧。我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
灭。所以者何。彼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
变相。我不如是堕有无品。大慧。我者。离有无
品离生灭。非性非无性。如种种幻梦现故非
无性。云何无性。谓色无自性相摄受。现不现
故摄不摄故。以是故。一切性无性非无性。但
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
 答中先斥非而后显是。言外道有性自性
等。谓彼所说性有自性。如云四大常。以坚湿
煖动之性皆不坏不乱。以为得不生不变之
相。然亦著心妄计。虽曰不生不灭。实有生灭
堕于有无。佛谓我不如是。我之所说不生不
灭。离于有无生灭及非有非无。如幻梦色现。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8a 页 T39-0408.png
是非无色。性不可得是非有言。色无自性相
摄受者。梦幻色相本非实有。愚人妄想故现。
其实不现。妄心摄取实不可取。故知一切诸
法亦非有非无但能觉了诸法唯心心外无
境。则妄想自灭。安于涅槃之乐。永息生死
之事矣。

愚痴凡夫妄想作事非诸圣贤。不实妄想如
乾闼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乾闼婆城及
幻化人种种众生商贾出入。愚夫妄想谓真出
入。而实无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如是大
慧愚痴凡夫。起不生不灭惑。彼亦无有有为
无为。如幻人生。其实无有若生若灭。性无性
无所有。故一切法亦如是离于生灭。愚痴凡
夫堕不如实。起生灭妄想。非诸圣贤 凡世
间有为生灭之事。起于妄心。此乃凡夫所迷。
故曰非诸圣贤。乾闼婆城喻妄境不实。如文
可见。言愚夫起不生不灭惑者。谓彼妄想本
是生灭。妄谓不生不灭则惑也。彼亦无有有
为无为者。言彼不弃有为。是不知生灭之实
既无无为。是不知无生灭之实。如见幻人
之生。其实无有生灭。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愚
夫之所以起妄想者。由不见如实之理堕于
虚妄。圣贤则不尔也。

不如实者不尔。如性自性妄想亦不异。若异
妄想者。计著一切性自性不见寂静。不见寂
静者。终不离妄想。是故大慧。无相见胜非相
见。相见者受生因故不胜。大慧。无相者妄想
不生不起不灭我说涅槃。大慧。涅槃者如真
实义。见离先妄想心心数法。逮得如来自觉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8b 页 T39-0408.png
圣智。我说是涅槃 言不如实者。入楞伽
云。言虚妄者不如法性。不尔者。谓不同圣贤
也。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由了妄想即是真
实非别有也。如彼凡夫性自性妄想与如实
理。亦本不异。若谓如实理与妄想有异。则执
著诸法自性。不见本来寂静之体。不见此体。
妄想执情终不能离。言无相见胜者。既云著
相不见寂静。则欲见寂静。以无相为胜。非是
相见。盖著相见者。是生死之因。故不为胜然
则无相是离妄想。契乎不生不灭。是为佛说
究竟涅槃。又云。涅槃者如真实义见。则未
见涅槃以前妄想心数。皆悉远离至于佛地
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灭除彼生论
 建立不生义
 我说如是法
 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
 无性无所有
 乾闼婆幻梦
 有性者无因
 不生无自性
 何因空当说
 以离于和合
 觉知性不现
 是故空不生
 我说无自性
 谓一一和合
 性现而非有
 分析无和合
 非如外道见」


灭除彼生论者。谓破彼外道妄计之论。外
道虽有不生不灭之言。乃妄想分别是生死
因。故云生论。佛说不生不灭。是中道实理。对
彼有生。故云不生义也。一切法下。颂非有非
无。如乾城幻梦。虽有而无因也。不生无自性
等。是承上再徵。谓不生者是无自性。无性是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8c 页 T39-0408.png
空。云何为我说也。以离于和合下是释。谓于
根尘离和合相。而觉知之性自然不现。不现
是空空则不生。是故佛说无自性也。谓一一
下。重释上义。如文可见。

「 梦幻及垂发
 野马乾闼婆
 世间种种事
 无因而相现
 折伏有因论
 申畅无生义
 申畅无生者
 法流永不断
 炽然无因论
 恐怖诸外道」


梦幻等。喻世间之法无因而现其相本虚。
并显不生之义。其所破立则折伏外道有因
之论。申畅无生之义。然外道本计无因而
生。而言有因者。盖彼所言不生不灭乃是妄
计。实为生死之因故。斥其为有因论也。外
论既灭则正法流行。无生之论炽然而说。使
彼外道闻而恐怖也。

尔时大慧。以偈问曰。

「 云何何所因
 彼亦何故生
 于何处和合
 而作无因论」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 观察有为法
 非无因有因
 彼生灭论者
 所见从是灭」


此颂问答。覈无因论义。问有四意。谓云何
何因何故何处。而作是无因论耶。答亦有
四。观察有为法是答处。有为即世间生灭之
法也。非无因有因。是答云何。谓佛法非有非
无也。彼生灭论者。是答何所因。即因彼外道
生灭论也。所见从是灭。是答何故。谓灭彼邪
见也。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9a 页 T39-0409.png

尔时大慧。说偈问曰。

「 云何为无生
 为是无性耶
 为顾视诸缘
 有法名无生
 名不应无义
 惟为分别说」


此问无生义为诸法无自性名无生耶。为
顾待诸因缘名无生耶。为别有法名无生耶。
即有无生之名。必有无生之义。愿佛为
说。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 非无性无生
 亦非顾诸缘
 非有性而名
 名亦非无义
 一切诸外道
 声闻及缘觉
 七住非境界
 是名无生相」


答中先遮所问。盖无生者不堕有无故皆
非之。名亦非无义。起后正答也。凡有三
意。一以所證位显。盖此无生忍位。非诸
凡小及偏教菩萨所住境界。七住即七地。
以菩萨到第八地方破无明。故云七住非境
界也。

「 远离诸因缘
 亦离一切事
 唯有微心住
 想所想俱离
 其身随转变
 我说是无生」


二以离诸缘故则非顾待之缘。既离诸缘
亦离一切生死之事。惟有微妙寂静之心。
如是而住。所以能想所想分别俱离。妄心
既为妙心。而身亦转胜是为无生。佛所说
也。

「 无外性无性
 亦无心摄受
 断除一切见
 我说是无生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9b 页 T39-0409.png
 如是无自性
 空等应分别
 非空故说空
 无生故说空」


三以有无二性不可得故。内外俱忘。无外
性者是忘外也。无心摄受者是忘内也。内
外既忘。则断一异等见。如是无生即无自
性。无性故空空亦叵得。故曰非空说空。空
即无生故。又云无生说空也。

「 因缘数和合
 则有生有灭
 离诸因缘数
 无别有生灭
 舍离因缘数
 更无有异性
 若言一异者
 是外道妄想
 有无性不生
 非有亦非无
 除其数转变
 是悉不可得」


此于缘生示无生义。准后文。即十二因
缘。数法和合而有生灭。然十二惑业因缘。
亦从根尘因缘而起。若离能生因缘。而所
生之法何有。故曰无别有生灭也。若离生
灭因缘。岂复有一异之见同于外道。若离
一异。亦离有无非有非无等四句。惟除其
为因缘。之所转者。凡能了达无生。是有无
诸句皆不可得。

「 但有诸俗数
 展转为钩锁
 离彼因缘锁
 生义不可得
 无生性不起
 离诸外道过
 但说缘钩锁
 凡愚不能了
 若离缘钩锁
 别有生性者
 是则无因论
 破坏钩锁义
 如灯显众像
 钩锁现若然
 是则离钩锁
 别更有诸性」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09c 页 T39-0409.png

诸俗数。即生死俗假因缘。谓凡夫从本以
来。惟逐妄缘流转生死。如钩锁连环之不
可断。若能了达妄缘生即无生故。云生义
不可得也。言生无性不起等。谓了生无生
性执不起。则离外道邪见。但我说因缘钩
锁之义。令了生即无生。凡愚所不能了。若
离能生因缘之外。别有所生法者。则我说
无因之论。而反自破钩锁之义。如灯显众
像等者。佛谓我说钩锁之义。正欲令人了
达生则无生。否则离此生法之外别求无生。
如众物由灯而显。非即物是明。故云钩锁
现若然。谓钩锁之现若是。则因缘之外别有
诸法也。

「 无性无有生
 如虚空自性
 若离于钩锁
 慧无所分别
 复有馀无生
 贤圣所得法
 彼生无生者
 是则无生忍」


了达因缘生法性相叵得。是为无生。则其
体性如虚空无碍。若离缘生别求无生。是
智慧无观察之用。故曰慧无所分别也。馀
无生者。指上贤圣所得。由了生即无生。是为
无生法忍。

「 若使诸世间
 观察钩锁者
 一切离钩锁
 从是得三昧
 痴爱诸业等
 是则内钩锁
 钻燧泥团轮
 种子等名外
 若使有他性
 而从因缘生
 彼非钩锁义
 是则不成就
 若生无自性
 彼为谁钩锁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0a 页 T39-0410.png
 展转相生故
 当知因缘义」


此言世间众生若能进修观察因缘所生
之法。当体即空乃得无生三昧离于钩锁。然
所观因缘有内有外。内则无明等十二因
缘。外则钻燧泥轮等事。钻燧得火泥团成
瓶种子生芽。此三者名外因缘。此外因缘
以喻于内。乃显离因缘外别无生法。若谓
别有法从他缘而生。是非善观因缘之义。
则不能成就无生法忍。若达生即无生。即
缚成脱故。云彼为谁钩锁。否则流转生死。
是因缘义。

「 坚湿煖动法
 凡愚生妄想
 离数无异法
 是则说无性」


此四句。是言外道妄计四大之性不坏以
为不生不灭。离数等者。谓离因缘而说无生
法也。

「 如医疗众病
 无有若千论
 以病差别故
 为设种种治
 我为彼众生
 破坏诸烦恼
 知其根优劣
 为彼说度门
 非烦恼根异
 而有种种法
 唯说一乘法
 是则为大乘」


此喻如来立教之意。若论出世本意。惟说
一乘以度群生。如大医王但以阿伽陀药遍
治众病故。云无有若千论。然机器不齐未
免曲垂方便。为说三乘渐次调伏。如随病
差别设种种药。然非根异而法有殊。权机
若熟咸归一实。所谓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
法也。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0b 页 T39-0410.png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
外道皆起无常妄想。世尊亦说一切行无常
是生灭法。此义云何为邪为正。为有几种无
常 常与无常之名无异外道。不以义定邪
正曷分。上明不生不灭是真常之义。已破外
计。未辩无常邪正之殊。所以再请决也。问辞
可见。

佛告大慧。一切外道有七种无常。非我法也。
何等为七。彼有说言。作已而舍。是名无常。有
说形处坏。是名无常。有说即色。是无常。有说
色转变中间。是名无常。无间自之散坏。如乳
酪等转变中间不可见。无常毁坏一切性转。
有说性无常。有说性无性无常。有说一切法
不生无常入一切法 七种无常皆是外计。先
列次释。列中唯色转变无常。消涉释义。色
言四大造色。转变谓生住异灭。无间自之散
坏等者。谓相续不断能令变异自然归灭也。
如乳酪之转变。虽不可见。然在法中自然变
坏一切法也。馀皆下文具释。释中或兼破计。
或但释义仍不次第不出色性也。

大慧。性无性无常者。谓四大及所造自相坏。
四大自性不可得不生 性无性者。谓四大
之性皆无自性。能造及所造相皆归变坏。故
曰无常。四大自性下。是破彼计。意谓大种
自性本来不生。不生尚无。何生可灭言无常
耶。

彼不生无常者。非常无常。一切法有无不生。
分析乃至微尘不可见。是不生义。非生是名
不生无常相。若不觉此者。堕一切外道生无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0c 页 T39-0410.png
常义 先出正义而后斥非。言非常等者。佛
谓常与无常一切有无。诸相对法体本不生。
乃至分析至于微尘亦无所见。以是义故说
名无生。此为如来所说不生无常之相。若不
了此义则堕外道所计生无常义。以外道不
达无生之旨。虽说无生实为有生。故斥云生
无常也。

大慧。性无常者。是自心妄想。非常无常性。所
以者何。谓无常自性不坏。大慧。此是一切性
无性无常事。除无常无有能令一切法性无
性者。如杖瓦石破坏诸物 言自心妄想等
者。谓彼于非常非无常中。自生分别以为无
常。能坏诸法而自性不坏。此即是前性无性
无常之事。意谓事可坏而性不可坏。世间诸
法有坏者。因无常故。无常遍于诸法之中。如
杖瓦石能破坏诸物而自体不坏也。

现见各各不异。是性无常事。非作所作有差
别。此是无常此是事。作所作无异者。一切性
常无因性。大慧。一切性无性有因。非凡愚所
知 此破外计。佛谓现前所见诸法。与无常
无异。安有性与事不同耶。故云非作所作有
差别故。知无常即事。事即无常。此能所不
异应是常义。无因性者。入楞伽云。不见有
因。言无常无破坏诸法之因。一切性下。佛言
诸法灭坏实亦有因。但此意微隐。非凡愚之
所能了。

非因不相似事生。若生者。一切性悉皆无常。
是不相似事。作所作无有别异。而悉见有异。
若性无常者。堕作因性相。若堕者。一切性不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1a 页 T39-0411.png
究竟。一切性作因相堕者。自无常应无常。无
常无常故。一切性不无常应是常 非因不
相似事生等者。谓无常若非有因。则无差别
事生。若其生矣。一切法则与之偕生悉皆无
常。岂非差别事。以验无常之有因必矣。如彼
所计。则此法彼法能作所作应无差别。而现
见差别之异。云何妄计无因生差别法耶。若
性无常等者。凡言性必究竟无作。无作则常。
既云无常。则堕于有作诸法。非究竟义。以是
为因。则堕作因性相。失本性义。言自无常应
无常者。谓能作之性若是无常。应同所作之
法皆是无常。自性既是无常。则所作无常之
法反应是常。一切性即一切法也。

若无常入一切性者。应堕三世。彼过去色与
坏俱。未来不生色不生故。现在色与坏相俱。
色者四大积集差别。四大及造色自性不坏。
离异不异故。一切外道一切四大不坏。一切
三有四大及造色。在所知有生灭。离四大造
色。一切外道。于何所思惟性无常。四大不生
自性相不坏故 若无常性遍诸法中。乃属
三世变迁。过去色已坏。未来色未生。现在色
俱坏。色即四大差别之色。能造四大及所造
色。其性不坏离异不异。此一切外道。谓四大
体性不坏如此。一切三有下。入楞伽云。三
有之中。能造所造莫不皆是生住灭相。岂更
别有无常之性。能生于物而不灭耶。此如来
结斥外道之过。

离始造无常者非四大。复有异四大。各各异
相。自相故非差别可得。彼无差别。斯等不更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1b 页 T39-0411.png
造二方便不作当知是无常 入楞伽云。始
造即舍无常者。非大种互造大种。以各别故
非自相造。以无异故非复共造。以乖离故。当
知是非始造无常。二方便谓同异更造之方
便也。

彼形处坏无常者。谓四大及造色不坏至竟
不坏。大慧。竟者分析乃至微尘观察坏四大
及造色形处异见长短不可得。非四大。四大
不坏形处坏现。堕在数论 形处即形状。乃
四大造色不坏者。外道计此能造所造至竟
不坏。至竟犹极也。尽也。谓分析造色至于微
尘犹不可坏。但观察灭坏形状长短等见。不
坏能造所造色体。此乃俗数言语。故云堕在
数论也。

色即无常者。谓色即是无常。彼则形处无常
非四大。若四大无常者。非俗数言说。世俗言
说非性者。则堕世论。见一切性但有言说不
见自相生 色即无常。谓此即是形处无常。
非四大。谓非四大种性。若是大种亦无常者。
于俗数言说有违有堕。违则非俗堕则乖真。
进退俱失皆非正论。又言世俗言说非性者。
是结前过。世论即彼外道卢伽耶见。以彼妄
见诸法。但有言说无自性相也。

转变无常者。谓色异性现。非四大。如金作庄
严具转变现。非金性坏。但庄严具处所坏。如
是馀性转变等亦如是 色异性现者。色即
四大所造之色。谓色体变异故。无常性现。以
现处为坏。非四大种坏。如金作具。具有变
坏而金性不改。言无常事坏性不坏。亦如是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1c 页 T39-0411.png
也。

如是等种种外道无常见妄想。火烧四大时
自相不烧。各各自相相坏者。四大造色应断
 此总结斥外道七种无常。凡彼诸见皆约
四大为言。既非正见故云妄想。入楞伽云。
彼作是说。火不能烧诸大自相。但各分散。若
能烧者能造所造则皆断灭。谓四大种不坏
是常见。四大分散是断见。彼种种妄计。不出
此二见也。

大慧。我法起。非常非无常。所以者何。谓外性
不决定。故唯说三有微心。不说种种相有生
有灭。四大合会差别。四大及造色故。妄想二
种事摄所摄。知二种妄想。离外性无性二种
见 此如来的示正教。对外拣异。言我说诸
法起。于非常非无常。而能常能无常。即全体
岂用。外道昧此。堕于有无二见。如上所示。
今对邪显正故。曰非常非无常。所以下徵释。
以外法不决定有故。但说三界诸法唯心所
现言微心者。现前刹那妄心。或谓微妙心者
非也。既了诸法唯心。则心外无法。不同彼说
诸相有生有灭。诸相者何。即四大合会差别
之相。及四大能造所造之色。盖彼谓能造大
种不坏。所造诸色有坏。佛说非常非无常则
皆不生不灭也妄想二种事摄所摄者。入楞伽云。能取所取二种体性。一切皆从分别起。
故能如实了知能取所取二种体性起于妄
想。即知诸法唯心。离于有无二见。

觉自心现量妄想者。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
离心性无性妄想。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2a 页 T39-0412.png
一切法非常非无常。不觉自心现量。堕二边
恶见相续。一切外道不觉自妄想。此凡夫无
有根本。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从说妄
想生。非凡愚所觉 此示能觉不觉之相。觉
即能觉之智。自心现量下。皆所觉之境。众生
无始昧于唯心非常非无常之体。起于妄想。
今觉知妄想。由思想作行生。非不作行无非
妄想。既了妄想。则离自心有无分别之见。离
此见已。则世出世间出世间上上诸法。非常
非无常之体。复本一如矣。其不觉者。堕于有
无二边恶见相续。此外道所以常在妄想不
知自心现量。言凡夫无有根本者。谓不知诸
法所起根本。但谓世出世间诸法。生于言说
妄想。然此三种之法。所有言语分别境界。非
诸凡愚之所能知见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远离于所造
 及与形处异
 性与色无常
 外道愚妄想
 诸性无有坏
 大大自性住
 外道无常想
 没在种种见
 彼诸外道等
 无若生若灭
 大大性自常
 何谓无常想
 一切唯心量
 二种心流转
 摄受及所摄
 无有我我所
 梵天为树根
 枝条普周遍
 如是我所说
 唯是彼心量」


初四句总颂离诸见诸性无有坏等。颂上
总破诸见。谓彼虽妄想无常。而四大自性
不坏。故曰大大自性住。又曰。彼诸外道等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2b 页 T39-0412.png
者。重示诸外道。谓彼所计本无生灭之实。四
大性常固自若也。何得定谓作无常想乎。
复从要而示之。曰一切唯心量等。入楞伽
云。能取及所取。一切唯是心。二种从心现。
无有我我所。外道计自在天初造众生为
有情本。如树木而生枝叶周遍一切。佛言
我所说外道如是计著。皆是彼妄想心量
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一
切菩萨声闻缘觉灭正受次第相续。若善于
灭正受次第相续相者。我及馀菩萨。终不妄
舍灭正受乐门。不堕一切声闻缘觉外道愚
痴 灭正受者。正受即三昧。谓灭尽定也。
此定三乘同入而位次浅深不同。善知此已。
于大灭定不舍。于凡小正受不堕。问辞可
见。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
慧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佛告大慧。六地菩
萨摩诃萨及声闻缘觉入灭正受。第七地菩
萨摩诃萨念念正受。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
非声闻缘觉。诸声闻缘觉。堕有行觉摄所摄
相灭正受。是故七地非念正受。得一切法无
差别相。非分得种种相性。觉一切法善不善
相正受。是故七地无善念正受。大慧。八地菩
萨及声闻缘觉心意意识妄想相灭 答中位
相进否多途。皆约通教三乘共行十地而说。
凡有四义。初以六地七地对明浅深。则六地
是三乘同入灭尽定。此位最浅故。菩萨所得
之定未异二乘也。七地菩萨念念正受等者。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2c 页 T39-0412.png
念念则出入无间。离一切性自性相正受。则
不取摄所摄一切相。故不同二乘堕有行觉。
有行觉者。有为行也。必灭诸相然后得定。是
故七地为非念正受。谓非彼住念之正受也。
又曰。得一切法无差别相者。乃觉一切法性
相无有差别。非分得者。非彼二乘于其定中
分得诸相性也。善不善者。谓菩萨至七地。尚
不住于善。况不善念乎。是为无善念正受。二
约七地八地以辩异相。即是意识妄想相有
灭未灭高下不同。至八地三乘妄想悉灭。异
乎七地也。

初地乃至七地菩萨摩诃萨。观三界心意意
识量。离我我所自妄想修。堕外性种种相。愚
夫二种自心摄所摄。向无知不觉无始过恶
虚伪习气所熏 次明三乘从初地至七地观
三界诸法唯心意识。然虽同观而妄想有灭
不灭得失之异。离我我所等得也。堕外性种
种相等失也。二种自心者。谓外道堕于有无
妄计能取所取。一向无知不觉无始过恶熏
习也。

大慧。八地菩萨摩诃萨。声闻缘觉涅槃。菩萨
者。三昧觉所持。是故三昧门乐不般涅槃。若
不持者。如来地不满足。弃舍一切有为众生事
故。佛种则应断。诸佛世尊为示如来不可思
议无量功德。声闻缘觉三昧门得乐所牵故。
作涅槃想 三明八地三乘同一涅槃而有住
不住之异。菩萨者等。言菩萨以诸佛三昧觉
力所加持故。为化众生。于三昧门不般涅槃。
若不加持。则不能功行满足到于如来之地。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3a 页 T39-0413.png
是弃舍众生而不化度。亦断如来种性。是故
诸佛为说不思议功德。劝进令其究竟。二乘
自调自度。著三昧乐生涅槃想。所以失也。

大慧。我分部七地善修心意意识相。善修我
我所摄受人法无我生灭自共相。善四无碍
决定力三昧门。地次第相续入道品法 分
部者。谓分别部类有善不善灭不灭等异。意
令七地菩萨善修心意识相了达识性本空以
除妄想。善修我我所等者。谓了人法二执摄
受二无我性。不堕生灭自相共相。善无碍辩
才及决定三昧力。则定慧均等。由是渐入诸
地。得菩提分也。

不令菩萨摩诃萨不觉自共相不善七地堕外
道邪径故。立地次第。大慧。彼实无有若生若
灭。除自心现量。所谓地次第相续。及三界种
种行。愚夫所不觉。愚夫所不觉者。谓我及诸
佛。说地次第相续。及说三界种种行 不令
菩萨等者。佛正恐菩萨不善了知自相共相。
不知诸地次第。堕于外道邪径故。如是以说
地位次第也。又告云。彼实无有生灭。诸地次
第三界往还。一切皆是自心所现。但诸凡愚
不能了知。以不知故。我及诸佛为如是说。

复次大慧。声闻缘觉。第八菩萨地。灭三昧门
乐所醉。不善自心现量。自共相习气所障。堕
人法无我法摄受见。妄想涅槃想。非寂灭智
慧觉 四示二乘至菩萨地为三昧乐之所昏
醉。灭即灭尽定。所醉即三昧乐。以其醉故。
不能善了唯心所现。自相共相习气所覆。著
二无我摄受见者。谓著法之见。妄想不除生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3b 页 T39-0413.png
涅槃想。非寂灭正慧也。

大慧。菩萨者。见灭三昧门乐。本愿哀悯大悲
成就。知分别十无尽句。不妄想涅槃想。彼已
涅槃妄想不生故。离摄所摄妄想。觉了自心
现量一切诸法。妄想不生不堕心意意识外
性自性相计著妄想。非佛法因不生。随智慧
生得如来自觉地 见灭三昧等者。言通教
菩萨。见真空涅槃之理。不同二乘乐著。忆念
度生悲愿。修行十无尽句。不起涅槃之想。既
不住空则离能取所取。了达唯心诸法不生
分别。不堕心识外法性相执著。既妄想不生。
无复受生之因。成就佛法之因。能至如来之
地也。

如人梦中方便度水未度而觉。觉已思惟为
正为邪非正非邪。馀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种
种习气种种形处。堕有无想心意意识梦现
 此喻菩萨自行化他之法。意谓梦时非无
觉已非有。而乃非实非虚。正喻八地菩萨。始
见实理终于度生。一以如幻三昧建立。故如
梦时作用。及得无生法忍显无功用道。如觉
已无得。言未度而觉者。位未极故未到彼岸。
为正为邪者。审其虚实也。非正非邪者。极言
其理也。言馀无始见闻觉识因想等者。为馀
在迷众生但由无始以来堕于见闻觉知妄想
熏习。而有种种形状著于有无。故有心识梦
事之所现耳。

大慧。如是菩萨摩诃萨。于第八菩萨地。见妄
想生。从初地转进至第七地。见一切法如幻
等方便。度摄所摄心妄想行已。作佛法方便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3c 页 T39-0413.png
未得者令得。大慧此是菩萨。涅槃方便不坏。
离心意意识。得无生法忍。大慧。于第一义无
次第相续。说无所有妄想寂灭法 此合上
喻。谓此菩萨见妄想生。即所梦生死大河之
喻。从初地转进至七地。见诸法如幻等方便。
即能度方便义也。度摄所摄妄想行已者。即
是自行。度根境等一切妄想义也。作佛法方
便未得者令得。即以自度而复度他。亦犹未
度者令度义也。言涅槃方便不坏者。谓菩萨
虽得涅槃。而不坏方便度生事也。离心意者。
言菩萨至八地。得无功用道。如觉已无得之
喻。亦是结示忍名。故曰得无生法忍。于第一
义下结示。言于第一义无次第中说有次第。
无相续中说有相续。无所有妄想中说有妄
想。无寂灭法中说寂灭法。良以第一义谛中
一法不可得。况次第相续乎。然皆依众生心
量。方便化门于本无中分别说尔。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心量无所有
 此住及佛地
 去来及现在
 三世诸佛说
 心量地第七
 无所有第八
 二地名为住
 佛地名最胜
 自觉智及净
 此则是我地
 自在最胜处
 清净妙庄严
 照耀如盛火
 光明悉遍至
 炽焰不坏目
 周轮化三有
 化现在三有
 或有先时化
 于彼演说乘
 皆是如来地
 十地则为初
 初则为八地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4a 页 T39-0414.png
 第九则为七
 七亦复为八
 第二为第三
 第四为第五
 第三为第六
 无所有何次」


初八句先总次别。别者为七地犹存心量。
八地则无所有故。约此二地对明分齐偏得
住名。住者谓依止也。八地虽无所有犹有定
住。唯佛地为最胜也。自觉智及净下。诸偈
皆颂如来地。不坏自者。言如来光明虽复炽
盛。不同日电等光集坏人目。周轮周流也。
谓如来周流三界设化无穷化通三世。先时
指过去也。乘即大小乘也。言十地为初地等。
乃以不次显其圆融。究竟而言寂灭真如有
何位次。故云无所有何次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
正觉。为常为无常。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
觉。非常非无常。谓二俱有过。若常者有作主
过。常者一切外道说作者。无所作。是故如
来常非常非作常有过故。若如来无常者。有
作无常过。阴所相相无性。阴坏则应断。而
如来不断 前言常无常者多矣。而独未明
如来所證之法。为常为无常。以理言之。前所
说者岂外于此。苟不别明惑者昧焉。故复为
未了者请。答中先言所證非常非无常。盖其
所證理。绝百非圆离众过。异彼外计故言双
非。若谓常无常。则二俱有过也。若如来是常
者。则同外道计神我为能作之常。主即神我
也。而如来言常者无所作。故常而非常。非彼
有作之常而有过也。若如来无常者。是有所
作同于五阴。为有相之所相。其相无性故阴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4b 页 T39-0414.png
坏应断。而如来之常则不断也。

大慧。一切所作皆无常。如瓶衣等。一切皆无
常过。一切智众具方便应无义。以所作故。一
切所作皆应是如来。无差别因性故。是故大
慧。如来非常非无常 言一切所作如瓶衣
等皆归无常。则显如来所修福智皆空无益。
若同所作则一切有作皆应是佛。众具者福
德庄严之具。无差别因性者。谓佛与诸法所
作是同。则非别有因性也。故结之云云。

复次大慧。如来非如虚空常。如虚空常者。自
觉圣智众具无义过。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
无常。离常无常一异俱不俱。常无常过故不
可说。是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若如来无生
常者。如兔马等角。以无生常故。方便无义。以
无生常过故。如来非常。复次大慧。更有馀事
知如来常。所以者何。谛无间所得智常。故如
来常 言如来非如虚空常等者。入楞伽云。
若是常者。应如虚空不待因成。然自觉圣智。
乃如来修德究显。则无是过。又言譬如虚空。
乃显双非离于诸句。故不可言常也。又复若
是常者。则是无生。如免马等角本来无生。则
无方便益物之义。故曰如来非常。又复更有
馀事知如来常者。上云非常非无常。乃据性
德圆离。然如来称性圆證。亦得言常。言无间
所得智者。谓究竟始觉无碍智也。

大慧。若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毕定住。声闻
缘觉诸佛如来。无间住不住虚空。亦非愚夫
之所觉知。大慧。如来所得智。是般若所熏。非
心意意识彼诸阴界入处所熏。大慧。一切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4c 页 T39-0414.png
有。皆是不实妄想所生。如来不从不实虚妄
想生。大慧。以二法故。有常无常非不二。不
二者寂静。一切法无二生相故 若如来出
世等。此言如来所證法性有佛无佛性相常
住。此理周遍无间凡圣。故云无间住。言不住
虚空者。显常住也。但愚夫迷而不知也。言如
来所得智等者。谓修德之智。全性得般若之
所熏发。不同众生心识为阴界人等所熏。又
言。如来不同三界从妄想生。则唯从真实功
德所生。言二法者。谓虚妄生真实生二法也。
然虚妄法中。虽说常无常未会实理总属无
常如来究竟实理。理本非常非无常。但言常
者。言偏意圆。然如来所證之常即无常。是不
达斯旨。言说分别有常无常。故云非不二也。
然不二者。即一寂静之理。究论一切诸法。皆
具不二之理。故云无二生相也。

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非常非无常。大慧。乃
至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分别觉灭者。
则离愚夫常无常见不寂静。慧者永离常无
常非常无常熏 此言如来所證实理。本离
有无言想。才涉言说分别。则堕二边之过。分
别觉灭者。即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到此乃
离诸过。故云永虽常无常。言非常无常熏者。
盖分别双非亦是恶见。若离分别所熏亦离
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众具无义者
 生常无常过
 若无分别觉
 永虽常无常
 从其所立宗
 则有众杂义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5a 页 T39-0415.png
 等观自心量
 言说不可得」


众具无义等。谓凡在迷修德未显者。皆堕
常无常之过。若无分别则离二边趣乎寂静。
从其所立宗者。谓外道所计之常。及七种无
常。无非邪见。故云则有众杂义。若以佛智等
观自心现量。契乎实理。则一切分别言说。皆
不可得也。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第四(上)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第四(下)

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宗泐)
演福讲寺住持(臣)(如󰃗)奉 诏同注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世尊
更为我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
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佛言
善哉。谛听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阴界入生灭。前文固言之矣。而大慧复有
请者。意谓阴界入法有迷有解。以解则彼无
有我谁为生灭。以迷则愚夫依于生灭。不觉
若尽不识涅槃。何由出离生死耶。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
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
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
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生无
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
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答中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5b 页 T39-0415.png
言如来藏为善不善因者。如来谓理性如来。
现前一念所具名之为藏。根尘一念心起随
染净缘。染即无明。随无明染缘。则为九界生
死。净即教行。随教行净缘。则为四种道灭。四
种者。即生灭无生无量无作也。故曰是善不
善因。因则感果。言一切趣生者。即十界善
恶果报。譬如下喻上随缘所造之法本离二
我。如伎儿依咒术故变现种种形像。岂有二
我之执。言三缘者根尘识也。根尘和合一念
心起。由不觉故随逐染缘惟造惑业。而成九
界生死。彼外道以不觉故。妄计执著造作。由
无始恶习所熏。名为识藏。转生七识无名住
地。言无明起之始也。从此根本乃生枝末无
明。故喻之曰如海浪身常生不断。此随染缘
从细至粗也。若能一念回光能随净缘。则离
无常之过二我之执。自性清净。所谓性德如
来则究显矣。

其馀诸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
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
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苦乐不至解脱。名相
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
第不生。馀自心妄想不知苦乐。入灭受想正
受第四 此言诸识有生有灭。诸识者。谓意
识及意意识。并前五意识。是为七识。非第七
二乘识也。由念念而起。起必同时。因不实妄
想等者。谓六识取境也。种种形处者六尘也。
根尘既形遂著名相。由不了色等自心所现。
生苦乐受。展转生死无由解脱。名相缠缚从
贪起贪。因及所缘互相由藉。皆所谓生相也。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5c 页 T39-0415.png
彼诸受下是名灭相。谓受根及想行等次第
不生。惟馀自心妄想不觉苦乐。言入灭受想
者。谓受想心灭。即灭尽定。或得四禅也。

善真谛解脱修行者。作解脱想。不离不转名
如来藏识。七识流转不灭。所以者何。彼因
攀缘诸识生故。非声闻缘觉修行境界。不觉
无我自共相摄受生阴界入。见如来藏五法
自性人法无我则灭 善真谛解脱等。即声
闻所修。于此灭定作解脱想。非究竟灭也。不
离不转等。入楞伽云。而实未舍未转如来藏
中藏识之名。若无藏识七识则灭。由不转不
灭。所以七识与六识。为因及攀缘而生。然非
二乘诸修行者所知境界。以彼唯了人无我
性。于蕴界处取于自相及共相故。若见如来
藏。则五法三自性皆无我相。岂阴界入而不
灭耶。

地次第相续转进。馀外道见不能倾动。是名
住菩萨不动地。得十三昧道门乐。三昧觉所
持。观察不思议佛法自愿。不受三昧门乐及
实际。向自觉圣趣。不共一切声闻缘觉及诸
外道所修行道。得十贤圣种性道及身智意
生。离三昧行。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欲求胜
进者。当净如来藏及识藏名 由前悟入得
预初地次第增进。位深德著不为外道邪见
所动。至第八不动地。于此得十种三昧乐门。
为诸佛三昧力所持。觉即佛也。即能观察诸
佛之法及本愿力。不同小乘著三昧乐及不
住实际。则起化利物也。获自證智。岂与凡小
所修行同。得十贤圣种性道者。即十地圣种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6a 页 T39-0416.png
性也。十地皆圣。兼言贤者对极位而言也。及
身智意生者。谓由十地至于佛地。身即法身
智即报身。意生即化身。既得三身离于三昧
因行。故戒劝云。欲胜进至如来地者。当净如
来藏识藏之名。如来之藏本无可净。净其垢
者耳。识藏以名言者。由迷如来藏转成妄识。
无有别体故但有名。若无识藏之名。则转妄
识为如来藏也。

大慧。若无识藏名。如来藏者则无生灭。大慧。
然诸凡圣悉有生灭。修行者自觉圣趣。现法
乐住不舍方便。大慧。此如来藏识藏。一切声
闻缘觉。心想所见虽自性清净。客尘所覆故
犹见不净。非诸如来。大慧。如来者现前境界。
犹如掌中视阿摩勒果 如来藏本无生灭。
今既复本而生灭何有。然诸凡圣悉有生灭
者。凡谓外凡内凡。外凡即十信。内凡即住行。
向亦名为贤。圣谓十地。圣亦有生灭者。虽能
修行得自觉圣趣。犹居因位未离变易生死。
言不舍方便者。一者自行增道方便。二者化
他益物方便。皆有生灭义也。此如来藏等。
入楞伽云。此如来藏识藏本性清净。客尘所
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臆度起见
不能现證。如来于此分明现见。如观掌中庵
摩勒果。

大慧。我于此义以神力建立。令胜鬘夫人及
利智满足诸菩萨等。宣扬演说如来藏及识
藏。名七识俱生。声闻计著见人法无我故。胜
鬘夫人承佛威神说如来境界。非声闻缘觉及
外道境界。如来藏识藏。唯佛及馀利智依义。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6b 页 T39-0416.png
菩萨智慧境界。是故汝及馀菩萨摩诃萨。于
如来藏识藏当勤修学。莫但闻觉作知足想
 我于此下。指往昔所说经为證。如来之说本
不假證。但于彼经已曾广明。故兹略说得以
指之。入楞伽云我与胜鬘夫人及馀深妙净
智菩萨。说如来藏名识藏与七识俱起。令诸
声闻见法无我。故胜鬘下文显可见。言莫但
闻觉作知足想者。言如来藏识藏是佛境界。
非三慧具足莫能造诣。戒劝修学良在此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甚深如来藏
 而与七识俱
 二种摄受生
 智者则远离
 如镜像现心
 无始习所熏
 如实观察者
 诸事悉无事
 如愚见指月
 观指不观月
 计著名字者
 不见我真实
 心为工伎儿
 意如和伎者
 五识为伴侣
 妄想观伎众」


颂上如来藏与七识俱乃至由自相共相二
种摄取则有阴界入生。此乃随妄缘者。若
能反妄见如来藏。则远离生死矣。如镜像等
喻上说也。谓八识体性本来无物。由无始恶
习所熏。转生诸识等法。如镜现像。称性而观
像虚事亡。复以指月。以喻假名实法有得有
失。苟不能忘言契理。政如观指而不观月也。
心谓如来藏心。随缘变造如伎儿之化现。意
即意根复起意识识起善恶。如和伎者。五识
取尘意识同起。是为伴侣。妄想分别如观伎
人也。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6c 页 T39-0416.png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五法
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分别相。我及馀菩萨摩
诃萨。于一切地次第相续。分别此法入一切
佛法。入一切佛法者。乃至如来自觉地。佛告
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大慧白佛言。唯然
受教。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分别
趣相者。谓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若修行者。修
行入如来自觉圣趣。离于断常有无等见。现
法乐正受住现在前。大慧。不觉彼五法自性
识二无我。自心现外性凡夫妄想。非诸圣贤
 五法等上虽已明。而未曾约诸地分别。示
其所以。入一切佛法至如来地者。故复请之。
答中先通示五法迷悟相。谓修行者趣入。则
五法通是悟相。故曰若修行者等。若反是不
觉。则五法通是迷相。故云不觉彼五法等。是
知法无自性迷悟在人。此且总示。所以趣入
等相。备见后文。

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愚夫妄想生。非诸圣
贤。佛告大慧。愚夫计著俗数名相。随心流散。
流散已种种相像貌。堕我我所见。希望计著
妙色。计著已无知覆障。故生染著。染著已贪
恚痴所生业积集。积集已妄想自缠。如蚕作
茧。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以愚痴故
不能知如幻野马水月自性离我我所。起于一
切不实妄想。离相所相及生住灭。从自心妄
想生。非自在时节微尘胜妙生。愚痴凡夫堕
名相流 此徵释中。别约名相妄想。就凡夫
法以示迷相。谓依六尘等俗数名相。起诸分
别。其心流散妄返。堕我我所见。希望计著于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7a 页 T39-0417.png
色。覆障圣智起贪恚痴。造作诸业如蚕作茧。
妄想自缠堕于诸趣生死大海。已上迷相无
出三道。文显可见。如蚕作茧者。喻自缠缚也。
如汲井轮者。喻生死轮回也。如幻野马等。喻
不知幻性离我我所也。起于一切不实等。谓
名相起诸妄想。妄本不实起于幻相。幻相本
虚离相所相。亦无生住灭可得。则归于自心
而已。实非自在等邪因所生。凡愚不知妄取
外境。随诸名相流散耳。

大慧。彼相者。眼识所照名为色。耳鼻舌身意
意慧所照。名为声香味触法。是名为相。大慧。
彼妄想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如此不异。象
马车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大慧。正智者。彼
名相不可得犹如过客。诸识不生不断不常。
不堕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之地 彼相者等。
追释名相二法。不出六识。取彼六尘。名之者
名也。所取者相也。显示施设诸名相者妄想
也象马等名。以此名即显其相。名相既立谓
此事如是决定不异。是名妄想分别。已上三
法属凡夫。正智者下。就圣贤法以明悟相。言
名相不可得者。谓欲求正智。但悟名相不实
犹如过客。识心不起离乎断常。不堕凡小境
界。是为正智。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以此正智不立名相。
非不立名相。舍离二见建立及诽谤。知名相
不生。是名如如。大慧。菩萨摩诃萨住如如者。
得无所有境界故。得菩萨欢喜地。得菩萨欢
喜地已。永离一切外道恶趣。正住出世间趣
法相成熟。分别幻等一切法。自觉法趣相。离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7b 页 T39-0417.png
诸妄想见怪异相。次第乃至法云地。于其中
间三昧力。自在神通开敷。得如来地已。种种
变化圆照示现。成熟众生如水中月。究竟满
足十无尽句。为种种意解众生分别说法。法
身离意所作。是名菩萨。入如如所得 此段
正明如如。由前正智观察名相非有非无故。
言不立非不立也。舍离有无二边。不堕损益
二谤。一切名相不生。是为如如义也。菩萨住
如如下。正示如如所得之相。既曰如如。岂有
得乎。乃以无得而得。得自他因果之法。言无
所有境界者。离空有二边之相。由此登欢喜
地。则别教初地也。不离而离。离一切外道恶
趣。无住而住。住出世间正趣。无分别而分别。
了一切法皆悉如幻。无證而證。證自觉法趣。
亦离诸妄想见性异相。即能见所见。前文所
谓相见俱离是也。如是次第至法云地。以至
三昧力等种种功德。由之开法至如来地。为
众生故普现色身。如水中月。具足成满十无
尽愿。随其意解而为说法。其身清净离心意
识。是为如如所得之相也。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世尊为三
种自性入于五法。为各有自相宗。佛告大慧。
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大慧。
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大慧。若依彼妄想生
心心法。名俱时生。如日光俱。种种相各别分
别持。是名缘起自性。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
坏故名成自性 上既明五法。则三自性义在
其中。今前后会摄。故复问其摄入之外亦各
有自相宗耶。答中先答总入可知。次别配法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7c 页 T39-0417.png
相。初以名相对妄想者。从所因言也。以彼妄
想反属缘起者。从所起说也。若依妄想生心
心法者。言心王心所依分别起。起乃同时。如
日与光不相舍离。分别诸相自持其名各各
无差。是为缘起自性。正智如如皆非有作故
不可坏。是名圆成自性。是为三自性入五法
也。

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识藏意
意识及五识身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
二摄受灭二无我生。是故大慧。此五法者。声
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诸地相续次第。
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此明五法摄于八识。
于自心现而起妄想。有八种分别。皆是虚妄
不实之相。若能舍离二种我执。则能所摄受
俱灭。二无我智由是而生。即正智如。如是知。
识等虽异同归五法。无别自相宗明矣。然此
五法。而三乘与佛及一切诸法皆入其中
也。

复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大慧
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若彼
有如是相。名为瓶等。即此非馀是说为名。施
设众名显示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彼
名彼相毕竟不可得。始终无觉于诸法无展
转。离不实妄想。是名如如。真实决定究竟自
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诸佛随顺入处。普
为众生如实演说施设显示。于彼随入正觉。
不断不常妄想不起。随顺自觉圣趣。一切外
道声闻缘觉所不得相。是名正智。大慧是名
五法。三种自性八识二种无我。一切佛法悉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8a 页 T39-0418.png
入其中。是故大慧。当自方便学亦教他人勿
随于他 此段重列名释义复自一途。大同
小异不无所以。先相后名不出名实互有前
后。馀二不同者。前约自行。故前智后如。此
兼化他则反其次。故云我及诸佛随顺入处
者。如如也。普为众生如实演说等。正智也。故
知此文兼自化他。此中言相者。谓所见色等
形状各别也。名者依彼诸相立瓶等名。因此
名相则有心心数法种种攀缘。是名妄想。了
达名相毕竟无有。但是迷心展转分别。如是
观察离诸妄想。是名如如也。真实决定等者。
重指如相。示诸佛入处。依于自證如实演说
不断不常。非凡小偏邪所得故名正智。又曰
一切佛法悉入其中者。约互摄义通结四种。
故与上异。戒云自学教他。又言勿随于他者。
谓莫随名相所转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五法三自性
 及与八种识
 二种无有我
 悉摄摩诃衍
 名相虚妄想
 自性二种相
 正智及如如
 是则为成相」


悉摄摩诃衍者。谓上四法普摄一切大乘
之法。反而言之。一切佛法。亦遍摄此之四
法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
句。过去诸佛如恒河沙。未来现在亦复如是。
云何世尊。为如说而受。为更有馀义。惟愿如
来哀悯解脱 三世诸佛如恒河沙。经教言
之多矣。诸佛之数为果如所说而受耶。为别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8b 页 T39-0418.png
有义耶。故复请云云。

佛告大慧。莫如说受。三世诸佛量。非如恒河
沙。所以者何。过世间望非譬所譬。以凡愚计
常外道妄想长养恶见生死无穷。欲令厌离
生死趣轮精勤胜进。故为彼说言。诸佛易见。
非如优昙钵华难得见故。息方便求。有时复
观诸受化者作是说言。佛难值遇。如优昙钵
华。优昙钵华无已见今见当见。如来者世间
悉见不以建立自通故说言。如来出世如优
昙钵华。大慧。自建立自通者。过世间望。彼诸
凡愚所不能信。自觉圣智境界。无以为譬。真
实如来过心意意识所见之相。不可为譬。大
慧。然我说譬佛如恒河沙无有过咎 答中
先指其非。盖诸佛数量过于恒沙。亦过世间
心量所望。故非喻所喻。岂特恒沙而已。盖凡
设喻义非一揆。如彼凡愚未受化者。生死无
穷。佛则为说诸佛易见非如昙华。令其不生
退想息其方便妄求进求佛道。以难显易。所
以进之也。有时观已受化者为说。佛之难值
犹如昙华。令其欣慕向道。所以策之也。又云。
昙华之难见者。无已今当见之说。而如来于
世人皆见之。故知说如来如昙华者。实起人
难遭之想耳。然此二喻言难言易者。皆如来
化用边事。非如来自證境界。故云不以建立
自通。若论自證世间无等。非喻所及。一切凡
愚莫能信受。亦非心意识所能知见。然有时
而为建立化他。何咎之有。

大慧。譬如恒沙一切鱼鳖输收摩罗师子象
马人兽践踏。沙不念言彼恼乱我而生妄想。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8c 页 T39-0418.png
自性清净无诸垢污。如来应供等正觉。自觉
圣智恒河大力神通自在等沙。一切外道诸
人兽等一切恼乱。如来不念而生妄想。如
来寂然无有念想。如来本愿以三昧乐安众
生故。无有恼乱。犹如恒沙等无有异。又断贪
恚故 恒沙世间无情之物。虽为鱼鳖人兽
等践踏。不生恼乱之念。以喻如来圣智神通
自在受诸外道人兽恼乱不起念想。盖以本
愿力利安众生。无有爱憎分别。输收摩罗翻
杀子鱼。

譬如恒沙。是地自性劫尽烧时。烧一切地而
彼地大不舍自性。与火大俱生故。其馀愚夫
作地烧想。而地不烧。以火因故。如是大慧。如
来法身如恒沙不坏 此言沙性不坏。喻如
来法身常住。言是地自性者。有事有理。以
事则同一坚性。故为沙为石。以理则与彼
坚湿煖动均一真性。故劫尽烧时而地性自
若。盖地与火大俱是生故。愚夫不知见谓烧
尔。火因者以地无火而不烧火无地而不续
故。地不得而烧。如来法身不迁不变亦复然
也。

大慧。譬如恒沙无有限量。如来光明亦复如
是。无有限量。为成熟众生故。普照一切诸佛
大众。大慧。譬如恒沙别求异沙永不可得。如
是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无生死生灭。有因
缘断故 此一节言恒沙无有限量者。喻如
来光明无量普照一切。言无异沙者。喻如来
离分段变易二种生死。以有漏无漏因缘皆
断故也。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9a 页 T39-0419.png

大慧。譬如恒沙增减不可得知。如是大慧。如
来智慧成熟众生不增不减。非身法故。身法
者有坏。如来法身非是身法 此喻如来以
方便智成熟众生而于法身体无增减。不同
色身有生有灭。身法者色身也。

如压恒沙油不可得。如是一切极苦众生。逼
迫如来乃至众生未得涅槃。不舍法界自三
昧愿乐。以大悲故 尘沙无油。喻如来虽为
众生众苦所逼乃至蠢动未尽涅槃欲舍深心
愿乐亦不可得。以大悲心具足成就众生故
也。

大慧。譬如恒沙随水而流。非无水也。如是大
慧。如来所说一切诸法。随涅槃流。是故说言
如恒河沙。如来不随诸去流转。去是坏义故。
大慧。生死本际不可知。不知故云何说去。大
慧。去者断义。而愚夫不知 恒沙随流。愚人
但见沙流而不见水。以智观之。非无水也。此
喻如来说一切法随顺涅槃。有如顺流而非
去义。故曰如来不随诸去流转。谓于法悟性。
不随相转。故不同去流。以去是生死坏灭之
义故也。生死本际等。入楞伽云。生死本际
不可得知。既不可知云何说趣。大慧。趣义是
断。凡愚莫知。趣即去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众生生死本际不可知
者。云何解脱可知。佛告大慧。无始虚伪过恶
妄想习气因灭。自心现知外义。妄想身转解
脱不灭。是故无边。非都无所有。为彼妄想作
无边等异名。观察内外离于妄想无异众生。
智及尔焰一切诸法悉皆寂静。不识自心现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9b 页 T39-0419.png
妄想故。妄想生。若识则灭 生死解脱本际
理等。云何一可知一不可知。答中言无始虚
伪等。乃是解脱之由。言以自心现知于外境。
则妄想身转即是解脱。既妄想转即是解脱
实不灭也。不灭则遍一切处。故曰无边。体既
无边故。云非都无所有。为彼妄想等。言彼妄
想转处。作解脱无边等名。名转体不转故云
异名。观察内外者。前以自心现知外义。则
外无外相。还以此理而照内心。则内外一如。
离于妄相惟一真如。更无别法。故云无异
众生。智及尔焰了无待对。所以诸法悉皆寂
静。不识自心现者。重结示释成。此妄想生
灭。皆由自心识与不识而已矣。苟识自心妄
无不灭。然有言识而妄不灭者。是未为真识
故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观察诸导师
 犹如恒河沙
 不坏亦不去
 亦复不究竟
 是则为平等
 观察诸如来
 犹如恒沙等
 悉离一切过
 随流而性常
 是则佛正觉」


不坏颂上喻法身常住。不去颂如来说法
不随诸去流转。亦复不究竟者。谓以不坏不
去观察如来。则未为究竟。当观诸佛犹如恒
沙平等无异离诸过患。又言随流性常者。谓
随顺究竟涅槃之流。是为真常正觉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一
切诸法刹那坏相。世尊。云何一切法刹那。佛
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佛告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19c 页 T39-0419.png
大慧。一切法者。谓善不善无记有为无为世
间出世间有罪无罪有漏无漏受不受 刹那
者时之最促。念之极微者也。如云壮士一弹
指顷六十一刹那。故以心念起灭不停为刹
那。又物之无常变坏者为刹那。是皆众生虚
妄识相。上说妄想身转。是说阴等无常。故举
诸法刹那坏相为问。答中先列一切法名。然
后为释。

大慧。略说心意意识及习气。是五受阴因。是
心意意识习气长养。凡愚善不善妄想 略
说者。对下广说而言。心识习气乃生死之因。
五阴乃生死之果。由不了心识习气长养。故
有三界六凡有漏妄想刹那。善不善即三善
三恶也。

大慧。修三昧乐三昧正受现法乐住。名为贤
圣善无漏 修三昧等即无漏因果。三昧因
也。法乐住果也。此三乘贤圣无漏之法。无漏
则离刹那念也。

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
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大
慧。五识身者。心意意识俱。善不善相。展转变
坏相续流注。不坏身生亦生亦灭。不觉自心
现。次第灭馀识生。形相差别。摄受意识五识
俱相应生。刹那时不住名为刹那 善不善
下。广明刹那相非刹那相。名虽重出。义则通
示。如来藏名识藏者。即第八识。此识乃至五
识名相。出于正教。故云非外道所说。言五识
身者。正明刹那相也。心意意识俱者。即上眼
等五识。与心意识同时取境。有善不善相。或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0a 页 T39-0420.png
次等起或间杂起。故云展转变坏相续流注。
根境之间未始间断。不坏者不断也。身生者。
五识身生也。生则有灭。故云亦生亦灭。由不
觉诸境自心所现。著于差别形相念念起灭。
故云次第灭馀识生。摄受意识者。以五根揽
五尘识归意识。起善起恶。亦由意识同时取
境。而起分别。故曰相应生。刹那时不住者。言
诸识起灭不停。不于此则于彼。无时暂息。是
为刹那之相也。

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意俱生识习气
刹那。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计著刹
那论。故不觉一切法刹那非刹那。以断见坏
无为法 刹那者下重结前起后。此二种相
虽通依诸识生起。而所从则别。故曰。名识藏
等。是则以诸识从识习气者。刹那也。从无漏
习气者。非刹那也。既是无漏。犹名习气者。谓
其体是第七识执想犹在。虽非刹那。未为究
竟真常无漏。乃是三乘贤圣境界。故非凡愚
所觉。凡愚计著作刹那论。非但不觉非刹那。
亦不自知其为刹那也。以断见者。谓凡外苦
行妄取涅槃。斯乃堕于断见。非无漏涅槃故
曰坏无为法。

大慧。七识不流转不受苦乐。非涅槃因。大慧。
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四住地
无明住地所醉。凡愚不觉。刹那见妄想熏心
 七识不流转者。承上无漏之义。对六识八
识辩异。盖此二乘之识。已断见思不流转三
界。不受生死苦乐。故异于六识。非涅槃因故
异八识。以八识受熏能成涅槃之因故也。如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0b 页 T39-0420.png
来藏者。正明八识。以能含藏善恶。随缘流
转生死。苦乐因果。四住地者。枝末无明也。无
明住地者。根本无明也。由此无明昏醉故。受
二种生死。凡愚妄想熏心不能了知。起刹那
见。

复次大慧。如金金刚佛舍利。得奇特性终不
损坏。大慧。若得无间有刹那者。圣应非圣。而
圣未曾不圣。如金金刚虽经劫数称量不灭。
云何凡愚不善于我隐覆之说。于内外一切
法。作刹那想 如来本答刹那之问。刹那则
有损坏。而直以不可损坏言者。盖迷则是刹
那。悟则非刹那也。喻如金刚等金中精刚。以
百鍊故。矿璞全消惟一精刚。物不能坏。此世
间之奇特性也。又喻佛舍利。以万行熏修垢
染都尽。惟一精真无能坏者。此出世间奇特
性也。如来所得真常亦复如是。故曰若得无
间有刹那等。佛谓我以无间三昧所證真常。
岂有刹那。言圣应非圣者。夫圣未有不圣之
理。则知既悟不迷。其无刹那明矣。故云金刚
虽经劫数称量不减。云何凡愚不解秘蜜之
说。于一切法作刹那想。隐覆秘密也。

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六波罗
蜜满足得成正觉。何等为六 刹那生灭者。
生死此岸之事也。真常不坏者。涅槃彼岸之
理也。然则自此岸而达彼岸。由刹那而究竟
真常者。其六度之功乎。大慧所以承是而请
问也。

佛告大慧。波罗蜜有三种分别。谓世间出世
间出世间上上。大慧。世间波罗蜜者。我我所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0c 页 T39-0420.png
摄受计著摄受二边。为种种受生处乐色声
香味触故。满足檀波罗蜜。戒忍精进禅定智
慧亦如是。凡夫神通及生梵天 答中言六
度有三。初世间六度。言我我所摄受计著等
者。谓凡夫所修其过为四。所谓计我我所。则
无度生之念一也。著于二边。则不能达中道
彼岸二也。为求胜报。则不免于生死三也。乐
著六尘。则非无住相施四也。外道之得五神
通。及生梵天。亦田修无漏事六度而得也。

大慧。出世间波罗蜜者。声闻缘觉堕摄受涅
槃故。行六波罗蜜。乐自己涅槃乐 此是二
乘所修。虽依四谛十二因缘行此六度。言堕
摄受涅槃者。但为自度而乐真空之乐故。与
菩萨所修不同也。

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觉自心现妄想量摄
受及自心二故。不生妄想。于诸趣摄受非分。
自心色相不计著。为安乐一切众生故。生檀
波罗蜜。起上上方便。即于彼缘妄想不生
戒。是尸波罗蜜。即彼妄想不生。忍知摄所摄。
是羼提波罗蜜。初中后夜精勤方便。随顺修
行方便。妄想不生。是毗黎耶波罗蜜。妄想
悉灭。不堕声闻涅槃摄受。是禅波罗蜜。自
心妄想非性。智慧观察不堕二边。先身转
胜而不可坏。得自觉圣趣。是般若波罗蜜
 此圆顿菩萨所修。摄受者。谓六根摄受六尘。
自心二者。言修檀度治悭贪能治所治之二
也。大乘菩萨。既觉了诸法惟心所现。所谓
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则能治所治
二无二也。二无二故则三轮体空。故曰不生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1a 页 T39-0421.png
妄想。能施空也。不摄受能受空也。不计著色
相。所施之物空也。菩萨如是行施。是为利乐
一切众生。故曰上上方便也。即于彼缘等。谓
即以善修檀度之心。于持戒等缘亦妄想不
生。一一称性而持者戒也。如是而持戒。则非
持非犯。如是而安忍。则不违不顺。如是而精
进。则何进何怠。如是而修禅。则无定无乱。如
是而行般若。则非愚非慧。自然不即二边不
离二边。安于中道直济彼岸。是为上上波罗
蜜相。忍中言知摄所摄者。即能取所取自性
皆空。精进中凡两言方便者。一则别相。谓诵
经等。二则通相。谓兼五度皆须精进而行。禅
度中言不堕声闻摄受者。谓声闻定力偏多。
及乐著涅槃。菩萨则不如是也。而六度皆言
妄想不生。或言悉灭或言非性。是则六度虽
异。而以离妄为本。若能离妄何行不成哉。先
身转胜而不可坏者。谓六度增进乃至般若。
所得慧身转胜前五。不可破坏。得自觉圣趣。
则又般若之至者。于是三品虽通中下。意实
在乎上上。修者择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空无常刹那
 愚夫妄想作
 如河灯种子
 而作刹那想
 刹那息烦乱
 寂静离所作
 一切法不生
 我说刹那义」


如来常以如河流如种子如灯等喻。破彼
妄想有为作法皆是空无常刹那。凡愚不善
此隐密之说。而起刹那妄想。刹那息烦乱等。
正颂上隐覆义。谓能了刹那。可以息烦乱。体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1b 页 T39-0421.png
寂静则自然离所作。故一切法无生。所以为
说刹那之义也。

「 物生则有灭
 不为愚者说
 无间相续性
 妄想之所熏
 无明为其因
 心则从彼生
 乃至色未生
 中间有何分」


物生则有灭。固是生灭常理。若为愚者
说则滋名相。于是破生灭法。先示生相为
所破。谓无间相续性。即刹那生灭。由妄想
所熏无明为因。故刹那妄心从彼而生。次
明能破中初破生相。言乃至色未生等。承
上心。虽生而色未生时。中间自无所依之
分。是心无色而不生也。有何分。入楞伽作
何所住。

「 相续次第灭
 馀心随彼生
 不住于色时
 可所缘而生
 以从彼生故
 不如实因生
 云何无所成
 而知刹那坏」


此明相续灭相。谓色虽已生。而心续灭是
色心不相待。纵有馀心随彼色生。苟心不
住于色。复何所缘而生。为其念念不住而
亦不取故。是心虽有色亦无生性。抑若从
彼生。则自无生性可得。故曰不如实因生。
次破灭相者。由上求刹那成相尚不可得。况
有刹那灭相乎。坏即灭也。既破生灭则复
本真常矣。

「 修行者正受
 金刚佛舍利
 光音天宫殿
 世间不坏事
 住于正法得
 如来智具足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1c 页 T39-0421.png
 比丘得平等
 云何见刹那
 揵闼婆幻等
 色无有刹那
 于不实色等
 视之若真实」


此颂不坏法有四。谓修行者正受一也。金
刚二也。佛舍利三也。光音天宫殿四也。此
天三灾不坏。复为后劫生成之始。此天与
金刚。是世间不坏事。正受与佛舍利。是出
世间不坏事。次示能得不坏之人。言住于
正法得者。谓如来以正智具足庄严。比丘以
平等正受。皆以正法而得。然金刚与光音。虽
曰不坏。总是无常。云何见刹那者。颂上结
斥。谓若不如上作刹那见。当以何理见刹
那耶。故以揵城喻之。然幻色固非刹那。而
众生于虚妄法中计为实有。是犹视揵城幻
色为实。非刹那而何。若了刹那妄即真实
矣。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世尊记阿罗
汉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诸菩萨等无
差别。一切众生法不涅槃谁至佛道。从初得
佛至般涅槃。于其中间不说一字。亦无所答。
如来常定故。亦无虑亦无察。化佛化作佛事。
何故说识刹那展转坏相。金刚力士常随侍
卫。何不施设本际。现魔魔业恶业果报。旃遮
摩纳孙陀利女空钵而出。恶业障现。云何如
来得一切种智。而不离诸过 此文有七问。
一问授声闻记。二自一切众生下至无所答。
问佛何故言不说法。三如来常下。问何待思
惟说法。四化佛下。问说刹那坏相。五问何故
金刚侍卫。六问本际。七问九恼。九恼者。如天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2a 页 T39-0422.png
魔之兴兵旃遮婆罗门。女以木盂系腹孙陀
利杀女入婆黎那村乞食空钵而出食马麦头
背俱痛刺伤足设火坑毒饭。是为九也。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
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为
无馀涅槃故。说诱进行菩萨行者故。此及馀
世界。修菩萨行者。乐声闻乘涅槃。为令离声
闻乘进向大乘。化佛授声。闻记。非是法佛。大
慧。因是故记诸声闻与菩萨不异。大慧不异
者。声闻缘觉诸佛如来。烦恼障断解脱一味。
非智障断。大慧。智障者。见法无我殊胜清净。
烦恼障者。先习见人无我断。七识灭法障解
脱。识藏习灭究竟清净 此答初问。言为无
馀涅槃故说等者。子果缚尽故曰无馀。然非
究竟。虽为授记乃须行菩萨行。此乃诱进小
乘。又曰。此及馀世界等。言菩萨有始修大行
复乐小果。为其说授记事以策进之。故云进
向大乘。此则斯经言记声闻之意。授声闻记
正在法华。今乃化佛权记。故云非是法佛。言
与菩萨不异等。据同断惑障解脱一味云尔。
非为智障断也。智障断则见法无我。得如来
殊胜清净境界。非声闻也。声闻但断见思烦
恼。见人无我。未破无明见法无我。故与菩
萨异也。又曰七识灭者。乃以七八识。而论二
障有脱未脱。二乘但灭七识。而法障未脱。所
谓但离虚妄名为解脱是也。若法障等灭。方
为究竟清净。是知同异未易轻议也。

因本住法故。前后非性 此答第二问也。谓
本住法无增无减。故前无佛道可得。后无涅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2b 页 T39-0422.png
槃可入。中间亦无法可说。故曰前后非性。非
性者离自性也。

无尽本愿故。如来无虑无察而演说法。正智
所化故。念不妄故。无虑无察。四住地无明住
地习气断故。二烦恼断离二种死。觉人法无
我。及二障断 此答第三问也。如来度生誓
愿无尽。无谋而应非说而说。故曰无虑无察。
良以究穷正智圆鉴法界。如镜现像何待思
虑然后说法耶。又曰四住地等。谓究竟果尽。
所断者二障。所离者二死。所證者无二我法
门。岂化佛之所为乎。

大慧。心意意识眼识等七。刹那习气因。善无
漏品离不复轮转。大慧。如来藏者。轮转涅槃
苦乐因。空乱意慧愚痴凡夫所不能觉
 此答第四问也。心意等名七识身。即一第六
事识。而刹那有坏不坏者。所从言异耳。若
以诸识。从刹那习气因。则有坏。从善无漏品。
则不坏。以其性离非刹那。故不复轮转。即不
坏义。然刹那习气者。六识之分也。善无漏品
者。七识之分也。此乃六七对。明坏不坏义。若
约七八相望。则七识执我想心未忘故。有可
坏惟八识不坏。故特言眼识等七意存八识
不坏故也。如来藏者别显藏识。谓此识在轮
转谓之轮转。在涅槃谓之涅槃。与之为苦乐。
而未如不净。是则不即不离。非坏不坏。故非
凡愚所能觉知。空乱者小乘著空。乃为空所
乱也。

大慧。金刚力士所随护者。是化佛耳。非真如
来。大慧真如来者。离一切根量。一切凡夫声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2c 页 T39-0422.png
闻缘觉及外道根量悉灭。得现法乐住无间
法智忍。故非金刚力士所护。一切化佛不从
业生。化佛者。非佛不离佛。因陶家轮等众生
所作相而说法。非自通处说自觉境界 此
答第五问也。问中有对论别论。对论则佛有
真化。故曰力士所护者。化佛也。离一切根量
等。言真佛不堕自他阴界入法。得现法乐住
无间法智忍故。则究竟住于智断。功德法身
常与定俱。故不须护。别论者。虽化亦不护。凡
二意故。盖化谓化现。亦应也。又无而歘有曰
化。皆随机应现。不同凡夫随实业生。则不待
护一也。又曰化佛者。非佛不离佛。乃从真起
化。故非一非异。亦不待护二也。但化用必因
众生。众生有作须众缘具。故佛亦以缘具说
法。故曰因陶家论等。正取缘具义也。是则不
护而护。如金刚力士。岂得非化乎。非自通处
者。不同真佛惟说自觉境界也。

复次大慧。愚夫依七识身灭。起断见。不觉识
藏故。起常见。自妄想故不知本际。自妄想慧
灭故解脱 此答第六问也。本际非不可施
设。但为众生未能出自妄想外故。于本际有
所不知。极其妄想。不出断常二见。故曰愚夫
依七识身灭等。据彼所知。极于七识之外无
所知故。因起断见。而不觉识藏无尽。见其念
念相续故。起常见。由其自妄想内。而不及外
故不能知。必待妄想转灭。方是解脱慧灭者。
示妄不自灭。必由慧而灭也。

四住地无明住地习气断故。一切过断 此
答第七问也。如来五住烦恼。正习俱尽二死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3a 页 T39-0423.png
永忘。岂复有魔业等事。然皆为众生故。方便
示现耳。此之七问七答。依经分节。或分为十
或节为六。读者宜自详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三乘亦非乘
 如来不磨灭
 一切佛所记
 说离诸过恶
 为诸无间智
 及无馀涅槃
 诱进诸下劣
 是故隐覆说
 诸佛所起智
 即分别说道
 诸乘非为乘
 彼则非涅槃
 欲色有及见
 说是四住地
 意识之所起
 识宅意所住
 意及眼识等
 断灭说无常
 或作涅槃见
 而为说常住」


非乘者非佛乘也。不磨灭者谓真佛也。以
其非乘故。为授一乘记。以其是真佛故。说
离诸过恶。此间颂初后二答。亦兼颂第五
问答也。为诸无间智等覆。颂初答意可知。
诸佛所起智者。颂答第二问也。谓从初起
道树所得智。后即分别说道。此以其说而
显无说。非曰不说。以非性言之。故三乘而
非佛乘。真空涅槃而非究竟涅槃。云不说
尔。欲色有及见等者。颂四住地也。谓三界
见思分为四住。意识下。颂答第六问。谓意
由八识而起。而八识意之所住。故谓之为
宅。以是言之。自不容以七识身灭而起断
见。彼又于意及眼识等断灭处。说无常。或
作涅槃见者。此皆凡外自妄想见。故不知本
际。如来为是说常住也。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3b 页 T39-0423.png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 彼诸菩萨等
 志求佛道者
 酒肉及与葱
 饮食为云何
 惟愿无上尊
 哀悯为演说
 愚夫所贪著
 臭秽无名称
 虎狼所甘嗜
 云何而可食
 食者生诸过
 不食为福善
 惟愿为我说
 食不食罪福」


如来在鬼王宫中说法。诸夜叉等念。食时
将至。非肉不食。大慧欲令诸鬼生慈心故。因
请如来说食肉不食肉罪福。

大慧菩萨说偈问已。复白佛言。惟愿世尊。为
我等说食不食肉功德过恶。我及诸菩萨。于
现在未来。当为种种希望食肉众生分别说
法。令彼众生慈心相向。得慈心已。各于住地
清净明了。疾得究竟无上菩提。声闻缘觉自
地止息已。亦得速成无上菩提。恶邪论法诸
外道辈。邪见断常颠倒计著。尚有遮法不听
食肉。况复如来世间救护正法成就。而食肉
耶 入楞伽云。路伽耶等诸外道辈。起有无
见执著断常。尚有遮禁不听食肉。何况如来
正等觉大悲舍育世所依怙。而许自他俱食
肉耶。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
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
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谓
一切众生从本以来展转因缘常为六亲。以
亲想故。不应食肉 入楞伽云。一切众生从
无始来。在生死中轮回不息。靡不曾作父母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3c 页 T39-0423.png
兄弟男女眷属乃至朋友亲爱侍使。易生而
受鸟兽等身。云何于中取而食之。

驴骡骆驼狐狗牛马人兽等肉。屠者杂卖故。
不应食肉。不净气分所生长故。不应食肉。众
生闻气悉生恐怖。如旃陀罗及谭婆等。狗见
憎恶惊怖群吠故。不应食肉 梵音旃陀罗。
此云屠者。谭婆此云食狗肉人。又猎师也。

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故。不应食肉。凡愚所
嗜臭秽不净。无善名称故。不应食肉。令诸咒
术不成就故。不应食肉。以杀生者见形起识
深味著故。不应食肉。彼食肉者。诸天所弃故。
不应食肉。令口气臭故。不应食肉。多恶梦故。
不应食肉。空闲林中虎狼闻香故。不应食肉。
令饮食无节故。不应食肉。令修行者不生厌
离故。不应食肉。我尝说言。凡所饮食作食子
肉想。作服药想故。不应食肉。听食肉者。无有
是处复次大慧。过去有王。名师子苏陀婆食
种种肉。遂至食人。臣民不堪。即便谋反。断其
奉禄。以食肉者有如是过故。不应食肉。复次
大慧。凡诸杀者。为财利故杀生屠贩。彼诸愚
痴食肉众生。以钱为网而捕诸肉。彼杀生者。
若以财物。若以钩网。取彼空行水陆众生。种
种杀害屠贩求利。大慧。亦无不教不求不想
而有鱼肉。以是义故。不应食肉。大慧。我有时
说遮五种肉。或制十种。今于此经一切种一
切时。开除方便。一切悉断。大慧。如来应供等
正觉尚无所食。况食鱼肉。亦不教人。以大悲
前行故。视一切众生犹如一子。是故不应令
食子肉 文中言亦无不教不求不想而有鱼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4a 页 T39-0424.png
肉者。应具二义。一谓屠贩者。非惟自杀。亦
教人杀者。教也。为财利故以钩网等取彼众
生者。求也。见形起识身生味著者。想也。次谓
愚痴食肉众生。虽不自杀。以食肉故兴彼屠
贩。即教杀义。以钱为网而捕诸肉。即求义。想
义同上。然儒之五常以仁为首。若曰。钓而不
网。弋不射宿。不杀胎。不殁夭。君子远庖厨。
皆仁之端。而不禁于食肉。我佛直以不杀众
生。为第一戒。视昆虫肖翘无异己子。谓此而
不戒则断慈悲种子。其为仁岂不博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曾悉为亲属
 鄙秽不净杂
 不净所生长
 闻气悉恐怖
 一切肉与葱
 及诸韭蒜等
 种种放逸酒
 修行常远离
 亦常离麻油
 及诸穿孔床
 以彼诸细虫
 于中极恐怖」


言离麻油者。外国风俗捣麻使生虫合压
之规多汁益肥。如何可食。孔隙诸状多有虫
聚。皆不可坐卧。以诸虫于坐卧之时生惊怖
故。

「 饮食生放逸
 放逸生诸觉
 从觉生贪欲
 是故不应食
 由食生贪欲
 贪令心迷醉
 迷醉长爱欲
 生死不解脱
 为利杀众生
 以财网诸肉
 二俱是恶业
 死堕叫呼狱
 若无教想求
 则无三净肉
 彼非无因有
 是故不应食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4b 页 T39-0424.png
 彼诸修行者
 由是悉远离
 十方佛世尊
 一切咸诃责
 展转更相食
 死堕虎狼类
 臭秽可厌恶
 所生常愚痴
 多生旃陀罗
 猎师谭婆种
 或生陀夷尼
 及诸食肉性
 罗刹猫狸等
 遍于是中生
 缚象与大云
 央掘利魔罗」


陀夷尼此云罗刹女。缚象大云央掘摩罗。
皆经名也。

「 及此楞伽经
 我悉制断肉
 诸佛及菩萨
 声闻所诃责
 食已无惭愧
 生生常痴冥
 先说见闻疑
 已断一切肉
 妄想不觉知
 故生食肉处
 如彼贪欲过
 障碍圣解脱
 酒肉葱韭蒜
 悉为圣道障
 未来世众生
 于肉愚痴说
 言此净无罪
 佛听我等食
 食如服药想
 亦如食子肉
 知足生厌离
 修行行乞食
 安住慈心者
 我说常厌离
 虎狼诸恶兽
 恒可同游止
 若食诸血肉
 众生悉恐怖
 是故修行者
 慈心不食肉
 食肉无慈慧
 永背正解脱
 及违圣表相
 是故不应食
 得生梵志种
 及诸修行处
 智慧富贵家
 斯由不食肉」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4c 页 T39-0424.png

佛说心品将末。大慧复请垂诫酒肉等以
终之。盖吾佛设化。以一性平等为本。以慈
悲同体为心。以为人入道为宗故。莫先于
清净离过。以济物度生为事故。莫上于罪
福因果。是以楞严正宗之后。具明四种明
诲三种渐次。而于此经诫之弥笃。亦可以
之拟流通焉。文先请通诫。次请别诫。佛答
中备列不应食肉者凡十七缘。云云。次示
遮制通局中。初言小教方便。或开五种。谓
见闻疑杀等。自馀宜若开食或制十种。谓
人蛇象等。而不及馀类。似应通许者。然尤
谨言之。但曰遮制而已。曾无开许之言。纵
有一时方便。亦不得已尔。次言此经。开除
方便一切悉断。其言可谓深切矣。而论者
犹以听制食肉。为一疑难。盖记者有言曰。
此经菩萨不应食肉。故知仍存小教中开。遂
谓此经但制菩萨。仍存小教开许者。或谓
记者之误。今谓非也。正言楞伽当四阿含
之后故。存渐教之说。异乎梵网顿制。以
见此经部当方等。如是而已。所谓存者特
其文耳。何谓犹存其事。且以为误耶。不
然经云一切悉断。斯言何谓乎。呜呼大为
之防严为之制。而世犹或违之。况不为之
诫乎。有以见业习之深也。至有不复赞叹
梵行亦令他人入不律仪者。吾知斯人自贻
厥咎。然此经言。一切法唯自心现。苟知善
恶唯心。柰何顺妄想而违圣教哉。戒之勉
之。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终四终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5a 页 T39-0425.png

今经四卷凡四品。总名为佛语心。而无别
品之目。魏本十卷分十八品。唐本七卷分
十品。后东都沙门宝臣。注唐本。则取魏之
馀八品。如次间入。亦成十八品。夫楞伽
一经。乃诸佛所说心法。佛说此法令一切
菩萨入自心境。则知云佛语心品者。据一
经大意而言之。其魏唐二本。别分品目者。
据经之节段而分之。使学者易晓知。文有
总别。理无二致也。昔姚秦命僧讲此经。而
不分节段。讲无伦序。故主有云。吾佛经宾
主问答。皆有起尽。此僧讲经如何独无伦
序。时道安在洛阳。闻此说乃叹曰。何以吾
侪例受斯耻。自此经无大小例分三分。后
亲光论传至中华。果符其说。所谓分经雅
合于亲光者是也。今四卷仍存佛语心。品
后依魏唐二本所列之。品标于其上。遮
使讲学之人不迷于章段。然十八品之中。
但缺陀罗尼偈颂二品。初劝请品中文亦
不足。止有六行偈文。以为别序分。断食肉
即流通分。故知文略而义不略也(臣)(如󰃗)


* 新刻楞伽经后题

皇帝既御宝历。丕弘儒典参用佛乘。以化成
天下。且以般若心经及金刚楞伽二经发明
心学寔为迷。涂之日月苦海之舟航。乃

洪武十年冬十月

诏天界禅师(臣宗泐)演福法师(臣如󰃗)重加笺释。
明年春正月。心经金刚经新注成。尝彻睿览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5b 页 T39-0425.png
已刊行矣。秋七月楞伽注又成。

上御西华楼(宗泐如󰃗)同侍从之臣投进。

上览已悦曰。此经之注。诚为精确。可流布海
内使学者讲习焉。(宗泐)即奉

诏。锲梓于京师天界禅林(如󰃗)还杭之演福私
念与(宗泐)同被

上旨。岂宜以天界为拘。合刊斯经于演福。独
其卷帙浩繁。未遂厥志。蚤夜以为忧。净慈禅
(臣夷简)乃为撰疏。劝诸同袍暨乐善者助成
之。起手于又明年夏五月。至冬十一月讫
功。费钞五百六十四缗云。惟楞伽一经。具
藏通别圆四教大旨。所以斥小乘之偏。破
邪见之惑。无非欲显圆宗自觉正智而已。第
其文辞古奥。读者殊未易晓。东都沙门宝
臣尝为之训诂。援据虽若该博。而于经意
多邈然不相入。胥台雷庵受公。徒袭宝臣
之绪论。自不能伸一啄。二者咸无取焉。惟
柏庭法师善月。依天台教旨著为通义。夐
然绝出常伦。苟以经文显白者證之。亦未
免有遗憾。他尚何望哉(如󰃗)。以辩博无碍之
智。游戏毗卢藏海。台衡之书无不融摄。故
其论著虽有徵于柏庭。反复参验务不失如
来说经本意(宗泐)又能裁度旨趣。约繁辞而
归精当。遂使数百载疑文奥义。焕然明畅。
诚可谓灵承

皇上嘉惠烝民之意。弘昭大觉立教度人之
方者矣。呜呼佛之大法。惟帝王能兴之。宗师
能传之。今一旦遭逢如此之盛。读是经者。小
则思远恶而迁善。大则思明心而见性。庶不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 425c 页 T39-0425.png


圣天子之大德哉。是年冬十二月四日。前翰
林学士承 旨。嘉议大夫知 制诰。兼修国
史兼 太子赞善大夫(臣) 金华宋濂。载拜谨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