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钦录
钦录 第 343a 页

No. 1789 [cf. No. 670]


* 钦录
洪武十一年七月初十日天界善世禅寺
住持(宗泐)演福教寺住持(如󰃗)持奉新注
楞伽经。同考功监令李永等官于
西华楼进呈
御览当日钦奉
圣旨这经好生注得停当。可即刊板印行。教
天下众僧每讲习。钦此。

进新注楞伽经序

(臣)闻法运之兴。虽曰在人。亦必有其时
焉。有其人而无其时。有其时而无其人。
虽欲兴之其可得哉。是故必有

聪明圣智之君。当天下又安之时以兴之也。
至若楞伽一经。我

大觉世尊说之于二千年之前。而

今上皇帝行之于二千年之后。岂非有其人
而有其时乎。不然。何此经东流中国千有馀
载。前代帝王未曾有如我

圣天子之留神注意究其旨趣。

敕僧徒咸隶习之有如此之盛也。然吾。

佛之所以说此经者。盖欲除众生之妄心。俾
归于真正之道。而

皇上之心。欲天下后世之人。皆舍妄归真。去
恶从善。以跻乎仁寿之域。其有契于

佛之心乎。且此经之要。不出五法三自性八
识二无我。而该乎真妄修性圣凡因果。皆不
钦录 第 343b 页 T39-0343.png
外乎一心。能究此心者。则畏恶而迁善。舍妄
而归真。得至自觉正智之地。不能究此心者。
则纵情肆欲。流而忘返。至于失其忠孝。败俗
乱常。甘蹈刑辟。如履水火。此吾

佛所以兴大悲心而拔济之。亦犹

帝王之仁育黎庶若保赤子者也。(臣)(宗泐如󰃗)
昨于

内廷钦承

圣谕。以为心经金刚楞伽三经。实治心法门。
遣情离著。具在是矣。尔辈可不勉乎。(臣)等受
命以来。夙夜兢惕。惧无以上副

宸衷。于是竭诚殚虑。注释心经金刚二典。已
于洪武十一年正月二十八日

奏准行世。而楞伽以今七月初十日始克
注成。谨熏沐缮写拜手稽首诣

阙进呈。重念(臣)等才识庸陋学术空疏。固
不敢叨于注释之列。然承

雨露之馀泽。依

日月之清光。庶几少裨流通之万一云尔。

洪武十一年七月 日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第一
(上)

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宗泐)
演福讲寺住持(臣)(如󰃗)奉 诏同注

此经凡四译。今存者三。其一则镏宋求那跋
钦录 第 343c 页 T39-0343.png
多罗译成四卷。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其二
则元魏菩提流支译成十卷。曰入楞伽经。其
三则唐实又难陀与复礼等译成七卷。曰大
乘入楞伽经。若论所译文之难易。则唐之七
卷文易义显始末具备。今释从宋译四卷者。
以此本首行于世习诵者众。况达磨大师授
二祖心法时。指楞伽四卷可以印心。而张方
平尝书此本。苏子瞻为序其事。是知历代多
从此本也。然文辞简古。至于句读有不可读。
乃取七卷中文义显者释之。仍采古注善者
并注之。此经以法喻为名。第一义心为体。了
妄显性为宗。斥小辩邪为用。方等大乘为教
相。法喻为名者。楞伽是城名。华言不可往。其
城在南海摩罗山顶。无神通者不可往。佛于
此处说法即佛境界。以处表法也。阿跋多罗
者。华言无上。亦云入。宝者至贵之物以喻此
经尊贵。故云法喻为名也。经者贯也。谓贯通
诸义也。第一义心为体者。即如来藏自性清
净第一义心也。了妄显性为宗者。谓达妄显
真离性执也。斥小辩邪为用者谓破小乘之
偏执摧外道之邪见也。方等大乘为教相者。
谓经通三乘义从圆顿也。此之五章皆经中
所诠之旨。今预取而释首题者。欲令学者知
一经之大意也。

** 一切佛语心品

佛语心者。即诸佛所说心
法也。然经中所说法门大约有四。谓五法三
自性八识二无我。而独言心者。盖此四种法
门。是一经之纲目。究心之精要。如入楞伽
云。五法自性等众妙法门。是一切诸佛菩萨。
钦录 第 344a 页 T39-0344.png
入自心境离所行相称真实义。诸佛教心也。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南海滨楞伽山顶。种种
宝华以为庄严。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众俱。
从彼种种异佛刹来。是诸菩萨摩诃萨。无量
三昧自在之力神通游戏。大慧菩萨摩诃萨
而为上首。一切诸佛手灌其顶。自心现境界
善解其义。种种众生种种心色无量度门随
类普现。于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通达
 此通序分也。如是者指所闻之法。亦信顺之
辞。我闻者阿难从佛闻持是法也。一时者教
主徒众嘉会之时也。佛者觉也。谓觉道既成
乘机说法导利群生也。住南海滨楞伽山顶
者。说法之处也。宝华庄严者是其处胜也。大
比丘菩萨众者。列同闻之众也。从彼异佛刹
来者。举远知近以显众多也。无量三昧等者。
赞菩萨之德也。自大慧下别赞大慧之德。诸
佛手灌其顶者。明其位居等觉。当授佛位故
为灌顶。自心现境界者。一切善恶境界。皆由
自心发现。大慧善解其智超胜也。种种众生
心色者。谓一切有情五蕴种种不同。大慧以
无量度门而普应之。则法门深广也。五法者。
曰名曰相曰妄想曰正智曰如如也。三自性
者曰妄想曰缘起曰成也。识即八识也。二无
我者即人无我法无我也。已上诸法大慧皆
能究竟通达。为众作发起之人。此佛所以深
赞之也。

尔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
刹土。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
地合掌恭敬以偈赞佛 此下别序分也。摩
钦录 第 344b 页 T39-0344.png
帝华言慧也。自偏袒至恭敬。天竺之敬仪
也。

「 世间离生灭
 犹如虚空华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远离于断常
 世间恒如梦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一切世间众生背觉合尘流转生死。而起妄
想心识。复计断常二见无由出离。如来以妙
智。观察了达生灭等一切诸法。如空华如幻
如梦不有不无故。兴大悲心而度脱之。使
其皆得远离也。

「 知人法无我
 烦恼及尔焰
 常清净无相
 而兴大悲心」


此离惑智二障烦恼惑障也。尔焰乃梵语智
障也。智本破惑惑即人法二执。无我者无此
二执也。若于智生著智亦成障。如来了知人
法惑智本空。故云常清净无相。众生在迷受
苦。故起悲心而拔济之。

「 一切无涅槃
 无有涅槃佛
 无有佛涅槃
 远离觉所觉
 若有若无有
 是二悉俱离」


一切者一切众生也。涅槃者不生不灭之理
也。佛与众生同具此理。尚无生死可断。焉有
涅槃可證。故云一切无涅槃。然非證而證證
此涅槃。是则佛为能證之人。涅槃是所證之
法。离法无人。故云无有涅槃佛。离人无法故
云无有佛涅槃。入楞伽云。佛不住涅槃涅槃
钦录 第 344c 页 T39-0344.png
不住佛。辞异而义同也。觉即佛所觉。即涅槃
人法俱泯。故云远离觉所觉。然人法俱泯。
是亡有而未亡无故云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
离也。

「 牟尼寂静观
 是则远离生
 是名为不取
 今世后世净」


牟尼是梵语。华言寂默。佛之名也。此言人
能如是观佛寂静之体。从远离而生。是则于
佛不生取著。故今世后世皆得清净。入楞伽云。若见于牟尼寂静远离生。是人今后世
离著无所取。辞义尤显。已上诸偈赞佛。皆言
离著者。盖赞佛生善。若不离著生善不深故
也。

尔时大慧菩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 我名为大慧
 通达于大乘
 今以百八义
 仰咨尊中上」


此下正宗分也。大慧自言是大乘机为众
发起。

「 世间解之士
 闻彼所说偈
 观察一切众
 告诸佛子言
 汝等诸佛子
 今皆恣所问
 我当为汝说
 自觉之境界」


世间解者如来十号之一也。大慧所问百
八义。皆如来亲證之法。故云自觉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承佛所听顶礼佛足。
合掌恭敬以偈问曰 宝臣注入楞伽云。此
后诸偈问百八句义。或一句为一问。或二句
为一问。或三句为一问。乃至十句为一问。或
一句为两问。然此百八句。正问五法三自性
钦录 第 345a 页 T39-0345.png
八识二无我。度众生对治法门。是故大慧举
上与摩帝游诸佛刹所见之事。故下问山海
日月等。即五法中名相妄想。下问诸禅解脱
等。即五法中正智如如也。

云何净其念 问净其妄念。而生正念。

云何念增长 问增净念。

云何见痴惑 问起见惑。

云何惑增长 问增长见惑。

何故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问如来于刹土
中。示现身相化众生及诸外道。

云何无受次 入楞伽云。及无影次第谓问
无相法中因何有次第。

何故名无受 承上问。若有次第。何名无相
法。无受即无相义。

何故名佛子 问菩萨何名佛子。

解脱至何所 问行人既得解脱复能往至
何所。

谁缚谁解脱 问迷时谁缚悟时谁解。

何等禅境界 问诸禅定以何为境界。

云何有三乘。惟愿为解说 问何故有声闻缘
觉菩萨三乘。

缘起何所生。云何作所作 问善恶缘起及所
作业果。

云何俱异说 问外道邪见何有俱异之说。

云何为增长 入楞伽云。云何诸有起谓起
三有也。

云何无色定 问无色界四空定。

及与灭正受 问灭尽定之正受。

云何为想灭何因从定觉 问受想心灭为定
钦录 第 345b 页 T39-0345.png
何得从定起觉。

云何所作生进去及持身 问从定起用。凡
所作为是身去住得大自在。

云何现分别 问现身说法分别诸法种相差
别。

云何生诸地 问得悟入诸地位。入楞伽云。
云何入诸地。

破三有者谁何处身云何 问能破诸有出三
界。是何佛子。入楞伽云。云何有佛子而能
破三有。

往生何所至 问既破三有往生何处。

云何最胜子 问弟子之中谁为第一。

何因得神通及自在三昧 问神通三昧修何
行而得。

云何三昧心最胜为我说 问三昧之心何者
为胜。

云何名为藏 问第八藏识。

云何意及识 问意根及诸识。

云何生与灭云何见已还 问意识起见生灭
已还亦灭也入楞伽云。云何起诸见云何
退诸见。

云何为种性非种及心量 问三乘差别种性
外道非种及不定种心量。

云何建立相及与非我义 问有相及无我相。

云何无众生云何世俗说 问真无俗有。

云何为断见及常见不生 问断常二见。

云何佛外道其相不相违 问邪正无背。

云何当来世种种诸异部 问佛灭后弟子所
宗经部各异。
钦录 第 345c 页 T39-0345.png

云何空何因云何刹那坏 问诸法性空刹那
念灭刹那极微细念也。

云何胎藏生 问托胎受生。

云何世不动 问世相迁流性何不动。

何因如幻梦及揵闼婆城世间热时焰及与水
月光 问此五喻。喻世间生灭相皆无实义。
揵闼婆梵语也。此云寻香城。

何因说觉支及与菩提分 问七觉支及八正
道。

云何国土乱 问所依国土何因乱坏。

云何作有见 问诸法无体何作有见。有即
三有。入楞伽云。何故见诸有。

云何不生灭世如虚空华 问世相如空华。
何故言不生不灭。入楞伽云。云何如空华
不生亦不灭。

云何觉世间云何说离字 问众生云何觉知
世法。云何离文字相。

离妄想者谁云何虚空譬 问谁知诸法如虚
空离妄想分别。入楞伽云。云何如虚空云
何离分别。

如实有几种 问真如有几。

几波罗蜜心 诸度心有几。

何因度诸地谁至无所受 问谁能超越十地
至于佛地。无所受即佛境界。

何等二无我 问谁能空人法二执惑障。

云何尔焰净 问谁能净智障。

诸智有几种 问诸正智。

几戒众生性 问众生性殊禁戒有几。

谁生诸宝性摩尼真珠等 问诸宝物何从而
钦录 第 346a 页 T39-0346.png
生。

谁生诸语言众生种种性 问众生语言差别
种性不同何因而起。

明处及伎术谁之所显示 问五明法及伎
术。五明者。一曰内论。谓一切佛法。二曰外
论有四种。曰因曰声曰医方。曰工巧。此五各
能生智故云明处。

伽陀有几种长颂及短句 伽陀梵语也。此
云孤起。亦曰讽诵。与重颂不同。问孤起颂及
长行重颂。

成为有几种 问经中理趣。入楞伽云。道
理几不同。

云何名为论 问释经之论。入楞伽云。解
释几差别。

云何生饮食及生诸爱欲 问饮食谁作爱欲
何起。

云何名为王转轮及小王云何守护国 问大
小诸王及守国土之法。

诸天有几种。云何名为地星宿及日月 问
欲界名相。

解脱修行者是各有几种 问学无学人解脱
是无学修行是学。

弟子有几种。云何阿阇黎 问师弟子阿阇
黎此云教师。

佛复有几种。复有几种生 问佛三身及本
生事。本生谓宿世所行事。入楞伽云如来
有几种。本生事亦然。

魔及诸异学彼各有几种 问众魔及诸外
道。魔梵语魔罗此云能害。谓能害善法。
钦录 第 346b 页 T39-0346.png

自性及与心彼复各几种 问性与心几种差
别。

云何施设量惟愿最胜说 问心量妄想施设
最胜者称佛也。

云何空风云 问欲界无情名相。

云何念聪明 问欲界有情心念云何能生智
慧。

云何为林树。云何为蔓草。云何象马鹿。云何而捕取 问草木之生谁使之然。象鹿
谁使之生。又复谁能捕取。

何因而卑陋 问卑陋贱人何业所致。

云何六节摄 问一年云何分六节。西域以
两月为一节。一年分为六节。

云何一阐提 一阐提是梵语此云极恶。又
云信不具。

男女及不男斯皆云何生 问世间若男若女
及五种不男之人。何因而生。

云何修行退云何修行生 问修行之人因何
退堕。因何精进而生。

禅师以何法建立何等人 问修禅定者。用
何法示人入道。

众生生诸趣何相何像类 问六道生趣形像。

云何为财富何因致财富 问世间财富何因
而致。

云何为释种何因有释种。云何甘蔗种无上
尊愿说 问释迦种族及甘蔗种。本行经云。
大茅草王得成王仙。被猎师所射。滴血于地
生二甘蔗。日炙而开出一男一女。男名善生
即甘蔗王。释种乃其裔也。
钦录 第 346c 页 T39-0346.png

云何长苦仙彼云何教授 问苦行仙人意求
长生受教于谁。

如来云何于一切时刹。现种种名色类最胜
子围绕 问佛现身尘刹随类不同众所围
绕。何因如是耶。

云何不食肉。云何制断肉。食肉诸种类。何因
故食肉 问食肉及断食肉因缘。

云何日月形须弥及莲华师子胜相刹侧住覆
世界如因陀罗网 此问世界形相。须弥者
妙高山也。统一四天下一日月所绕。莲华者
华藏世界也。师子世界于诸刹土最胜。世界
如器有侧有覆有仰有横。因陀罗网即帝网。
网有千珠珠光交映。喻世界重重无尽。

或悉诸珍宝箜篌细腰鼓状种种诸华。或离
日月光如是等无量 此亦问世界形相不
同。或诸宝所成或状如箜篌如鼓如华。或无
日月所照何因而致。

云何为化佛。云何报生佛。云何如如佛。云何
智慧佛 问佛身名不同者何。化佛应身也。
谓千百亿化身。报生佛他报身也。谓他机所
见。如如佛法身也。谓体性如如不异。智慧佛
自报身也。谓自己修因感果。以始觉之智。
合于本觉故曰智慧。

云何于欲界不成等正觉。何故色究竟离欲
得菩提 问卢舍那报身佛。不于欲界得道。
而于色究竟处得道者何耶。

善逝般涅槃谁当持正法 问佛灭后传持正
法者谁。

天师住久如正法几时住 问佛住世及灭后
钦录 第 347a 页 T39-0347.png
正法所住时分长短。天师即天人师也。

悉檀及与见各复有几种 问所化机缘及与
见解。悉檀者遍施也。有四种。一世界悉檀。世
界者次第也。谓闻说法次第得欢喜益。二对
治悉檀。谓闻法修行对破宿障得灭恶益。三
为人悉檀。谓因闻法故得生善益。四第一义
悉檀。谓因闻法故得悟理益。

毗尼比丘分云何何因缘 毗尼者律也。问
因事制律及持律之僧。入楞伽云。何故立
毗尼及以诸比丘。

彼诸最胜子缘觉及声闻何因百变易。云何
百无受 问二乘生处。变易者。谓变易生死
居方便土因移果易也。无受者。谓入无馀涅
槃不受后有也。

云何世俗通。云何出世间。云何为七地。惟愿
为演说。

问世间五通得出世六通及住第七
地中。第七名已办也。

僧伽有几种云何为坏僧 问三乘僧及破戒
僧。梵语僧伽此云众亦名和合。

云何医方论是复何因缘 问世间及出世间
医方诸论为谁而说。入楞伽云。云何为众
生广说医方论。

何故大牟尼唱说如是言。迦叶拘留孙拘那
含是我 问何故如来说过去佛即是我耶义
见第三卷经文四等中释出。

何故说断常及与我无我。何不一切时演说
真实义。而复为众生分别说心量 问如来
何不但说大乘而广说诸法耶。

何因男女林诃梨阿摩勒 问世间果木男女
钦录 第 347b 页 T39-0347.png
林木也诃梨阿摩勒二果名皆西域所有。

鸡罗及铁围金刚等诸山无量宝庄严仙闼婆
充满 问此诸山及众宝庄严仙人乐神充满
者何。乾闼婆天帝之乐神也。此下是世尊领
大慧所问亦释也。

无上世间解。闻彼所说偈大乘诸度门诸佛
心第一。善哉善哉问。大慧。善谛听我今当次
第如汝所问说。

入楞伽云。尔时世尊闻
其所谓大乘微妙诸佛之心最上法门。即告
之曰善哉大慧谛听谛听。如汝所问当次第
说。即说颂曰。

生及与不生涅槃空刹那趣至无自性 此释
大慧所问。有为生法无为不生法。涅槃虚空
刹那流转等法。皆妄想所现初无自性。

佛诸波罗蜜佛子与声闻缘觉诸外道。及与
无色行如是种种事 领上所问人及所行
法。无色行外道所行法也。

须弥巨海山洲渚刹土地 领上国土中无情
名相。

星宿及日月外道天修罗。解脱自在通力禅
三摩提。灭及如意足觉支及道品 领上所
问诸法名相也。三摩提即三昧。灭即无受如
意足即欲念进慧四如意足也觉支即念择进
喜轻安定舍七觉支也。道品总言即三十七
道品也。

诸禅定无量诸阴身往来。正受灭尽定三昧
起心说。心意及与识无我法有五。自性想所
想及与现二见 诸禅定世出世间大小禅定
也。诸阴身六道生死身也。正受即三昧。灭尽
钦录 第 347c 页 T39-0347.png
定者。受想心灭身證此定。三昧起心说者从
定而起运心说法也。自心意及二见者。总领
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也。

乘及诸种性金银摩尼等。一阐提大种荒乱
及一佛智尔焰得向众生有无有 乘即三乘。
一阐提见前注。大种即四大种。荒乱即国土
乱。一佛即前迦叶。等是我。得向犹魔得便义。
有无有即空有。

象马诸禽兽云何而捕取。譬因成悉檀及与
作所作。

譬即譬喻。因成即相应。悉檀即四
悉檀如上注。作所作即能作所作之业也。

丛林迷惑通心量不现有。诸地不相至百变
百无受。医方工巧论伎术诸明处 名相并
如前注。此上皆领大慧所问。

诸山须弥地巨海日月量。下中上众生身各
几微尘 自此至毛孔眉毛几。皆佛反诘大
慧所问。不周量者度数也。上中下众生总十
界而言也。身几尘。谓身量长短轻重也。

一一刹几尘弓弓数有几。肘步拘楼舍半由
延由延 刹即刹土。谓大千世界为一刹土。
二尺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拘楼
舍。十拘楼舍为一由延。由延即由旬也。

兔毫窗尘虮羊毛[𪍿]麦尘 古注云。七微尘
成一窗尘。七窗尘成一兔毛头尘。七兔毛头
尘。成一羊毛头尘。七羊毛头尘。成一牛毛头
尘。七牛毛头尘成一虮。七虮成一虱七虱成
一芥。七芥成一大麦。[𪍿]即大麦也。

钵他几[𪍿]麦 钵他是半斗。

阿罗[𪍿]麦几 阿罗是一斗。
钦录 第 348a 页 T39-0348.png

独笼那祛梨 独笼是一斛。那祛梨是十斛。

勒叉及举利 十万为勒叉。一亿为举利。

乃至频婆罗是各有几数 频婆罗一兆也。

为有几阿㝹 尘也。

名舍梨沙婆 芥子也。

几舍梨沙婆名为一赖提 草子也。

几赖提摩沙 豆也。

几摩沙陀那 铢也。

复几陀那罗为迦梨沙那 两也。

几迦梨沙那为成一波罗 斤也。

此等积聚相几波罗弥楼 弥楼须弥山也。
谓几斤之尘能成弥楼之山。入楞伽云。几斤
成须弥者是矣。

是等所应请何须问馀事声闻辟支佛佛及最
胜子。身各有几数何故不问此 谓何不问
佛及三乘身各几尘。

火焰几阿㝹风阿㝹复几 言火风二大各几
尘数。

根根几阿㝹毛孔眉毛几 根根言六根。此
下复领大慧所问。

护财自在王 领何名为王。

转轮圣帝王云何王守护 领云何护国。

云何为解脱 领解脱修行者此复有几种。

广说及句说如汝之所问 领伽陀有几称长
颂及短句。入楞伽云。云何长行句。

众生种种欲 五欲也。

种种诸饮食 领食肉不食肉。

云何男女林金刚坚固山。云何如幻梦野鹿
渴爱譬。云何山天仙揵闼婆庄严 领无量
钦录 第 348b 页 T39-0348.png
宝庄严仙闼婆充满。

解脱至何所。谁缚谁解脱 此二句领问语
同。

云何禅境界 领何等禅境界。

变化及外道 领刹土化相及诸外道。

云何无因作。云何有因作。有因无因作及非
有无因 此四句领云何俱异说。

云何现已灭 领见已还。

云何净诸觉云何诸觉转及转诸所作 领云
何净其念。云何念增长。

云何断诸想。云何三昧起。破三有者谁何处
为何身 领破三有及何处身。

云何无众生而说有吾我。云何世俗说。惟愿
广分别 此领无众生及世俗说。

所问相云何及所问非我 领建立相及非我
义。

云何为胎藏及种种异身 领胎藏生及名色类。

云何断常见 领何故说断常。

云何心得定 领云何三昧。

言说及诸智 领诸语言及诸智。

戒种性佛子 领几戒众生性。

云何成及论 领成为几种何名为论。

云何师弟子 领弟子几种及阿阇梨。

种种诸众生斯等复云何 领男女及不男。

云何为饮食聪明魔施设 领念聪明魔及几
种施设量。

云何树葛藤 领林树蔓草。

最胜子所问云何种种刹 领云何日月形乃
至如是等无量。
钦录 第 348c 页 T39-0348.png

仙人长苦行云何为族姓 领释种乃至甘蔗
种。

从何师受学 领建立何等人。

云何为丑陋 领云何卑陋。

云何人修行 领修行进退。

欲界何不觉阿迦腻吒成 领欲界不成正觉
及色究竟天离欲得菩提。阿迦腻吒即色究
竟也。

云何俗神通 领世俗通。

云何为比丘 领毗尼比丘分。

云何为化佛。云何为报佛。云何如如佛平等
智慧佛 领问佛身。

云何为众僧佛子如是问 领三乘僧。

箜篌腰鼓华刹土离光明 领问刹土形相。

心地者有七 领云何为七地。七地乃已办
地。谓思惑已尽慧心显著故曰心地。

所问皆如实 总结指大慧所问皆如实义。

此及馀众多佛子所应问 总结指大慧所失
问。

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悉檀离言说我今
当显示次第建立句 总结前生后。即总上
问领皆契理离过。以四悉檀当作百八句显
示建立。

佛子善谛听 戒令听受。

此上百八句如诸佛所说 此百八句法。该
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诸佛所说之法无
出于此。自此以下结指诸句。一一令人破情
遣著故皆言非句。入楞伽云。尔时大慧菩萨
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何者是一百八句。佛言。
钦录 第 349a 页 T39-0349.png
大慧。所谓生句非生句云云。

不生句生句常句无常句 合云生句非生
句。此言不生句生句语倒也。言众生于真如
无生境上。妄起生法之见。本自非生故云非
生句。若计生法此则有常。以无有生故曰非
常。

相句无相句住异句非住异句 计常则有
相。非常则无相因生有住因住有异。住谓住
于世间。异谓从少至老其相变异。住异二句
前无问辞。盖问虽略答必详悉也。

刹那句非刹那句。自性句离自性句 离即
非也。

空句不空句断句不断句。边句非边句中句
非中句 此二句无问。

常句非常句 前云常句。言凡夫于住计常。
此言常句言外道计四大性常。

缘句非缘句因句非因句。烦恼句非烦恼句
爱句非爱句。方便句非方便句 此句无问。

巧句非巧句。净句非净句。成句非成句。譬句
非譬句。弟子句非弟子句。师句非师句。种
性句非种性句。三乘句非三乘句。所有句非
所有句。愿句非愿句 此句无问。

三轮句非三轮句 此句无问。三轮者。谓身
轮现通。口轮说法。意轮鉴机。

相句非相句。有品句非有品句。俱句非俱句。
缘自圣智现法乐句。非现法乐句 入楞伽
云。自證圣智句。非自證圣智句。现法乐句非
现法乐句。

刹土句非刹土句。阿㝹句非阿㝹句。水句非
钦录 第 349b 页 T39-0349.png
水句。弓句非弓句。实句非实句。数句非数句
 数微尘数也。

数句非数句 数上声。

明句非明句。虚空句非虚空句。云句非云句。
工巧伎术明处句。非工巧伎术明处句。风句
非风句。地句非地句。心句非心句。施设句非
施设句。自性句非自性句。阴句非阴句。众生
句非众生句。慧句非慧句。涅槃句非涅槃句。
尔焰句非尔焰句。外道句非外道句。荒乱句
非荒乱句。幻句非幻句。梦句非梦句。焰句非
焰句。像句非像句。轮句非轮句 入楞伽
云。火轮句。

揵闼婆句非揵闼婆句。天句非天句。饮食
句非饮食句。淫欲句非淫欲句。见句非见句。
波罗蜜句非波罗蜜句。戒句非戒句。日月星
宿句非日月星宿句。谛句非谛句 牒上如
实。

果句非果句 此句无问。

灭起句非灭起句 入楞伽云。灭句非灭句
起句非起句。

治句非治句 入楞伽云。医方句非医方句。

相句非相句 所答凡有三相前则体相次则
标相。此则法相。

支句非支句 入楞伽云。支分句。谓支形分
段。

巧明处句非巧明处句。禅句非禅句。迷句非
迷句。现句非现句。护句非护句。族句非族
句。仙句非仙句。王句非王句。摄受句非摄受
句 此一句无问。
钦录 第 349c 页 T39-0349.png

宝句非宝句。记句非记句 此一句无问。

一阐提句非一阐提句。女男不男句非女男
不男句。味句非味句 此一句无问。

事句非事句 此一句无问。

身句非身句。觉句非觉句。动句非动句。根句
非根句。有为句非有为句。无为句非无为句。
因果句非因果句 此三句无问。

色究竟句非色究竟句。节句非节句。丛树葛
藤句非丛树葛藤句。杂句非杂句 此一句
无问。

说句非说句。毗尼句非毗尼句。比丘句非比
丘句。处句非处句。字句非字句。大慧是百八
句。先佛所说。汝及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按今宋本正文。止得百单四句。于中加唐
本四句方足。如有品句非有品句下。唐本作
有句非有句无句非无句。又缘自圣智现法
乐句非现法乐句。唐本开作两句。又起灭句
非起灭句亦分作两句。又说句非说句下。唐
本更有决定句非决定句。总加四句。此一百
八义。文有三段。始则大慧请问。中则如来领
释。然所问所领皆无伦次。故不可以定数开
合而论之。至后乃结指显示一百八句。句句
遣著。然而不多不少。数至此者。盖表对百八
烦恼成百八法门也。其为法也。有事有理有
性有修有真有妄有迷有悟有教有行有因有
果有体有用有即有离有亡有照。一经大旨
举在是矣。此下别问别答。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
有几种生住灭。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
钦录 第 350a 页 T39-0350.png
灭。非思量所知。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
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种灭。
谓流注灭及相灭 从此至尽文。别问答五法
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也。首问诸识者。盖识即
是心。心为万法之本故也。据常途所立诸识。
谓第九庵摩罗识即真常净识属佛。第八阿黎
耶识即含藏识属菩萨。第七阿陀那识。即传
送识属二乘。第六分别事识。亦名波浪识属
凡夫。或有译师不立第九者。谓第九即第八
异名。今经所明诸识不同常途。据后经文。谓
如来藏名识藏。及意根意识眼等五识共为八
识。以此诸识约生灭门说。故问有几种生住
灭。佛答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者。真如
妙性本无生灭。随无明缘而起诸识。故有生
住异灭。生谓因缘所生。住谓住止。异谓变异。
灭谓灭尽。此不言异者文略耳。然此诸识生
灭之相。唯佛智能明。故云非思量所知。言
流注生住灭者。谓识蕴于内念念相续。如水
流注未始暂停也。言相生住灭者。谓相显于
外。根境相对起生住灭也。

大慧。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真相 转
相者。无始熏变觉成不觉也。业相者。以不觉
故动。则成业也。真相者。随缘不变体性真净
也。依起信论云。业相转相现相。乃从真起妄
妄动成业。因动故转。见有境界。次第发现也。
此不言现而言真者。盖言此识随缘不变故
名真耳。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
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譬如明镜
钦录 第 350b 页 T39-0350.png
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 诸识略说
有三种者。真识即如来藏识。现识即如来藏
所转。亦名识藏。名转而体不转。分别事识即
意根意识及五识身。此开藏识为二。合事识
为一也。广说有八相者。据后经文。即合上真
识现识为一藏识。开上分别事识为七识。谓
意根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也。然此
诸识广略开合不同者。良以如来藏是善不
善因。随染净缘熏变不同。众生无始恶习所
熏。唯逐染缘故。如来藏转名识藏。次第转生
诸识。此全真成妄。全理成事也。若能随于净
缘。了达诸识皆即真智。如来藏无复转名。则
即事而理。反妄归真矣。镜喻现识者。以现识
是能生诸法之本。造因招果。如镜之照物妍
丑不差也。

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不坏相展转
因 现识含藏善恶种子。无失故名不坏。事
识以根对境。起憎爱心念念生灭故名为坏。
然此二识虽坏不坏。有异而展转相因。非异
非不异也。

大慧。不思议熏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 熏
者。熏炙也。变者转变也。言不思议熏者。
全真成妄也。言不思议变者。全理成事也。真
妄不一事理体一。不熏而熏不变而变。不可
心思口议。如是熏变成现识因。

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熏。是分别事识
因 种种尘者。六尘也。取者。六根取六尘而
起爱见也。无始妄想熏者。无始以来起此爱
见妄想熏成事识。是为因也。
钦录 第 350c 页 T39-0350.png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
切根识灭。是名相灭 覆者。反复也。谓若能
返照真识。则一切爱见妄想自然消灭。能熏
妄想既灭。则所熏根识亦泯。是为相灭。

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所从
灭及所缘灭则相续灭。大慧。所以者何。是其
所依故。依者。谓无始妄想。熏缘者。谓自心见
等识境妄想 相续灭者。即流注灭也。识之
相续是有因缘。因缘若灭则相续灭。因谓无
始妄想。缘谓自心所见分别境界。无始妄想
即根本无明也。

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
亦复如是。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
而实彼成。是故不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
应无分别 此喻明转识与藏识非异非不
异。正显藏识真相不灭。以为一经之要。所谓
佛语心者其在是欤。泥团喻转识。微尘喻藏
识。藏识是真。转识是妄。泥团因微尘而成。其
体是一故不可言异。泥团微尘若定是一。则
无所分别故。不可言非异。乃喻从真起妄妄
灭真显。金为庄严具。其喻亦然。然后合法。

如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
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
不灭 此明法非一异。谓诸转识与藏识若
异者。彼无明风熏动之时。藏识之体应不随
缘则堕常见。然藏识是善不善因。非不随缘
也。若不异者。转识灭时藏识亦应灭则堕断
见。然藏识真相终不可灭。盖众生自性清净
心。因无明风动。心与无明俱无形相不相舍
钦录 第 351a 页 T39-0351.png
离。而心非动性。若无明灭相续则灭。而智性
不坏也。

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
相识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若不
异外道断见论议 此明真妄灭不灭所以
也。上言转识灭藏识不灭。已显其非异非不
异。犹恐大慧未达深意。故复告云。真相不灭
但业相灭。盖真是不变之性。本离生灭。业是
无明虚妄之相。故有生灭。既反妄归真。则妄
灭而真不灭也。真若有灭。何异外道断见论
议。论议即戏论。谓外道不实言教也。

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谓摄受境界灭。识
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大
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会而生
更有异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
若自在若时若微尘 外道之论不出断常二
见。所谓摄受境界灭。则识流注亦灭者。此计
断也。摄受境界者。谓心识所取之尘境也。内
教谓流注灭者。盖言其相灭耳。而性未尝灭
也。外道言灭是为断灭。岂知流注识性出于
无始藏识也哉。彼又言。流注生因非眼识色
明四缘和合而生。以为别有异因。异因者。若
胜妙即胜性。是生梵天之天主也。若士夫亦
名丈夫。即十六知见之一。神我之别名也。自
在谓大自在天也。及计时节微尘等。为能生
者。外道所计生因皆此类也。

复次大慧。有七种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
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
自性成性自性 此七种自性名义。或约妄
钦录 第 351b 页 T39-0351.png
释是凡非圣。恐非经意。如下文云。此是三世
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又曰。凡夫无性自性。
岂非性义是圣非凡耶。故当约圣释。于七中
前六不出因果。谓集性自性即万善聚集因
也。由集因故有性有相。性内而相外也。大种
自性者。谓四大种果也。大种本通凡圣。今约
圣报。所谓色常等。常谓真常。即法性五阴果。
故有因有缘因亲而缘疏也。因果所成者。成
成自性也。即后文第一义心也。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
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
界。如来自到境界 言境界者入楞伽云。所
行即所行境界。而有通别之异。前六种通于
菩萨及佛。自到境界。第七种唯属于佛。心境
界者。即心所造诣第一义处也。心能发慧。慧
力既胜则成智用。智用既成则正见现前。正
见现前则超断常二见。乃至超越菩萨境界。
至如来自到境界也。

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应供等正
觉。性自性第一义心 此总结自性第一义。
心是佛所證。

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
出世间上上法 自此以下明如来依自性第
一义成就自行化他德用也。成就世间者。示
同人法而化他也。出世间者通三乘也。出世
间上上法者。惟佛与佛能究竟也。

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如所建立不与外道
论恶见共 圣慧眼者佛知佛见也。自相者
自證之法也。共相者化他之法也。由自悟入
钦录 第 351c 页 T39-0351.png
佛之知见建立种种法门。令诸众生依法修
行。亦皆悟入佛之知见。然所建立法门皆是
全体起用。故不同外道戏论邪见也。

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所谓自境界妄想
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 外道修行
亦发邪慧。所见境界不知惟心发现。妄自分
别有无故。言妄想见也。言分齐不通者。谓所
现境界之相。不能通达也。

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
论 凡夫无性自性第一义者。迷而不知非
实无也。以其迷故。于此性义非有非无中。起
有无二见戏论也。

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
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 三有者。欲界色
界无色界。言有者。生死不亡也。苦即生死苦
也。无知是无明。爱是思惑。业缘是善恶业缘。
此生死烦恼业缘。即苦惑业三道。皆是自心
所现虚幻之境。若能了达如幻。则诸境自灭。
如入楞伽云。若了境如幻自心所现。则灭妄
相三有苦及无知爱业缘。

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
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
 沙门此云勤息。谓勤修众善止息诸恶。婆罗
门此云净行。此段言二众起有无见过同外
道。无种者计自然性也。有种者计此身从微
尘生从世性生也。以此为因欲令成果。故云
因果现也。及计依事物时节而住。或缘五阴
十八界十二入等所生而住。此常见也。或言
生已即灭。此断见也。
钦录 第 352a 页 T39-0352.png

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
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所以者何。以此
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 若相续谓因果
相续。若事谓事物。若生谓阴界入等生。若有
谓如上诸法实。是有者。则显涅槃等四谛之
法皆无也。乃成其破坏断灭之论。且涅槃与
道。是出世间之法。若业缘若苦果。是世间之
法。此云四谛。是佛所说真俗法门。彼以为无。
成断灭论故。复徵释其义云以此现前四谛
之法。彼皆以为实无。于我见最初起处。计有
计无皆是邪见。非解脱正因之分故也。

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不作牙
事 设此二喻以明外道断见。初喻无果。无
果则无因也。次喻无因。无因则无果也。

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
妄想见无因故。彼无次第生 若谓五阴十
八界十二入已灭。则是无因。今灭则是无果。
当灭则复无因。以是推之皆是自心妄想所
见。彼因既无则无次第相续生矣。

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
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有种无
种说有如是过。所作事业悉空无义 此重
复破外道转计也。上惟计有计无。为生法之
因既被斥矣。若复计有无与识三缘和合而
生者。亦无是理。故说喻以晓之。龟既不能生
毛。沙既不能出油。则所计义堕。故云汝宗则
坏。以其违背大乘决定之义故也。外计以有
无二见为本。故总斥云有如是过。既无其本
则所作事业因果。皆无实义也。
钦录 第 352b 页 T39-0352.png

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
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
已来成事。相承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
是说 上止言彼说三缘为能生之因。未言
其所作之事。所作者何。若方便若因果若自
相通乎三世。方便者。外道教法也。因果者。依
彼教所修因果也。自相者。自心所现之相也。
此三世之事。自其近者言之。若探其本而有
无二种之相。相承觉想地转。所谓八万劫前。
冥初生觉觉生性性生地。次第转生二十五
谛。皆由自己邪见过患熏习馀气。作如是说
也。

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害。邪曲迷醉无
智。妄称一切智说 愚痴凡夫亦是外道。由
著恶见邪见迷无所知。自以为智立教诲人。
故妄称一切智说也。

大慧。若复诸馀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
火轮揵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内外心
现妄想。无始虚伪不离自心。妄想因缘灭尽。
离妄想说所说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
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无所有境
界离生住灭。自心起随入分别 此明佛法正
说即广前说所现幻境也。见离自性者。谓见
一切法悉离自生性执亦离他生共生无因生
性执。今总略云自性。以离性执故无生也。譬
之如空中云。如旋火轮。如寻香城。如幻如焰
如水中月如梦所见。与幻境一也。若达此幻
境本无内外。见有内外然从无始妄想虚伪
所成。是不离自心。自心性离则妄想因缘灭
钦录 第 352c 页 T39-0352.png
尽。此即妄想三有苦果灭也。以及能说所说
能观所观。至于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一切皆
离言于识境界摄受者。境界即六尘。摄受即
六根。言及摄受者。即六识也。言不相应者。由
了识境空寂则无待对。岂复有生住灭。然后
藏识自心得起。随入一切境界。以正智分别
无不可也。

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
方便无开发方便。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
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
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
昧境界 法界平等本无生灭。迷之为生死。
悟之为涅槃。迷悟虽殊理常平等。菩萨修行
自浅至深。故云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此
自證也。自證既理起用化他运大悲心。施设
善巧方便诱接群生。使其修无作行开发本
性。言无开发方便者。即无功用行也。理虽人
人本具。非此无功用行。则自行化他皆不成
就。彼菩萨既诣此理。则了一切众生皆如幻
化。不劳作意。任运远离内外境界诸相。唯一
真心更无所见。是为入无相处。无相处即初
住破无明显法性处。次第入行向地。从地至
地者。从一地至十地也。

解三界如幻。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度自
心现无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舍离彼生所
作方便。金刚喻三摩提。随入如来身。随入如
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庄严。等入一
切佛刹外道入处。离心意意识。是菩萨渐次
转身得如来身 上了众生界如幻。则知心
钦录 第 353a 页 T39-0353.png
外无法。至此又了三界如幻。得如幻三昧。度
越自心所现境界。不复有种种相。乃得安住
智慧彼岸。言舍离彼生所作方便者。离于有
生所作乃得无生无作之方便也。金刚喻者。
言等觉菩萨用佛智断最后微细无明能断难
断故。以金刚至坚至利之物喻之。三摩提者。
此云等持。即金刚后心所得之定。从此定转
入佛地。如如者。本觉之理也。恒住此理起诸
变化故。能神通自在慈悲方便以为庄严。言
入一切佛刹者。是入佛界也。言外道入处者。
是入魔界也。由能究竟离心意识得无分别
智普现色身三昧故也。言转身得如来者。此
总结菩萨所證之果也。

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
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唯心
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妄想习气因三有。思
惟无所有。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自心自在
到无开发行。如随众色摩尼。随入众生微细
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诸地渐次相续建
立。是故大慧。自悉檀善应当修学 言欲得
如来身者。必依己證之果而修因行。应远离
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种种妄心及因缘和合所
作生住灭法虚妄分别。言唯心直进观察者。
谓观诸法唯心不涉馀途。直观一念三道本
无所有。言虚伪过者。烦恼道也。言习气因者。
业道也。言三有者。苦道也。于此思惟了无一
法。则契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境界。既得自
心无入而不自在。故曰到无开发行。即无功
用行也。菩萨至此位中随机应现。如摩尼珠
钦录 第 353b 页 T39-0353.png
随色而转。以微细智。入众生微细之心。随
彼心量说无量度门。令彼所度众生亦由诸
地。渐次相续建立法门。菩萨度生莫善于四
种悉檀。故总结劝云。应当修学悉檀之义已
见前注。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说心意意
识五法自性相。一切诸佛菩萨所行自心见
等所缘境界不和合。显示一切说成真实相。
一切佛语心。为楞伽国摩罗耶山海中住处
诸大菩萨。说如来所叹海浪藏识境界法身
 自所说心意识。至一切佛语心。是大慧述
所闻之法。乃佛菩萨之所行者。然不离众生
自心境界。言不和合者。不与根尘和合也。盖
五法三自性诸法。迷悟共由真妄同出。而有
和合不和合之异。和合者妄识也。不和合者
真智也。既不和合则显一切所说皆真实相。
即诸佛教心之大要也。既述已闻复起后请
惟愿为诸菩萨。演说如来前所称叹之法。言
海浪藏识者即第八识。此识含藏善恶诸法
随染净缘。如海起浪。如来究竟真理法身境
界也。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四因缘故眼识转。
何等为四。谓自心现摄受。不觉无始虚伪过
色习气。计著识性自性。欲见种种色相。大慧。
是名四种因缘。水流处藏识转识浪生 此
答上问。首言眼等四缘。明转识依藏识生。所
谓四缘者。根缘色缘识缘欲见缘也。根缘者
根即眼根。眼所对境自心发现。由不觉故妄
生执取。色缘者。色尘本空。无始时来执著
钦录 第 353c 页 T39-0353.png
为色。妄想熏习使之然也。识缘者。识以分别
为性。根尘相对而起计著。欲见缘者。虽三缘
和合。若不起心欲见。则诸色相犹不见也。由
是四缘眼识转生。若推其本起于藏识故。曰
水流处。由藏识而生转识。如水起浪也。

大慧。如眼识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随次
境界生亦复如是。譬如明镜现众色像。犹如
猛风吹大海水 心体如海。八识如水流注。
七识如暴流。六识如波浪。今依八识流动。得
有眼等转识浪生。如眼识馀五根。至于一微
尘一毛孔。皆与识俱生无不觉知。随次境界
生亦如是者。言外尘境界亦与识渐次而生。
万法唯识见于是矣。然识之所生有顿有渐。
如明镜现众色像者。喻顿生也。如猛风吹大
海水者。喻渐生也。镜之现像无有前后。风吹
海水则前波起而后波随也。

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因所作相异
不异。合业生相深入计著。不能了知色等自
性故。五识身转。大慧。即彼五识身俱。因差
别分段相知。当知是意识因 心为外尘所
动如风吹海。诸识浪生相续不断。藏识为因
转生诸识。作诸业相有同不同合所作业及
所生因。所以深入妄计执著。不知色等自性
体空。故眼等五识次第转生。言身者聚集为
义。谓聚诸见尘。为一眼识等既生五识。则有
意识与之俱缘。故曰即彼五识身俱。然彼五
识因五尘差别分段之相。而生知觉。意识因
者。言五识是六识之因也。

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自心现妄
钦录 第 354a 页 T39-0354.png
想计著转。而彼各各坏相俱转。分别境界分
段差别。谓彼转 彼身转者。谓彼五识转生
六识。而识亦不自谓展转相因而生。皆由自
心所现妄计前境。境有生灭转亦随之。或以
彼境有变坏之相。识亦俱转。又以彼识分别
诸境而识转。故曰谓彼转也。

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
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
入正受。以习气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
摄受不具故灭 此既二乘入灭尽定。以例
微细藏识不灭之义。盖二乘之人。入此定不
能知是识转。自谓我因灭诸识而入正受。而
实未尝灭也。不灭者。以识之习气种子依藏
识故也。彼灭尽定。但伏六识不取尘境以为
灭耳。摄受不具者。即不取尘境也。

大慧。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
住地菩萨。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
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 此言藏识
微细行相唯有诸佛及登地菩萨能知究竟
边际。一切二乘外道所得三昧之力。皆不能
知。

馀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
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
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无量刹土诸佛
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诸善知识。佛子眷
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
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已超度。是
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 馀
地相者。盖言修习如实行者。以智慧力善巧
钦录 第 354b 页 T39-0354.png
方便分别诸地相也。决断句义者。即善达诸
句义也。善根成熟者。谓于无边佛所。广集善
根而最胜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者。谓不妄
分别。自心所现能知之耳。山林乃修行之处。
下中上修根器不等。悉皆能见自心妄想流
注。所以无量刹土诸佛为之灌顶。乃得自在
神通三昧。众所知识。是诸菩萨眷属。心意意
识所行境界无不知之。则能超越业爱无明
生死大海故诫修者。应当亲近如实修学。此
段经文词义隐晦。旧注多有不同。今依唐译
显白处。释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譬如巨海浪
 斯由猛风起
 洪波鼓冥壑
 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
 境界风所动
 种种诸识浪
 腾跃而转生
 青赤种种色
 珂乳及石蜜
 淡味生华果」


初八句颂上犹如猛风吹大海水也。青赤
色等。此该六尘追颂上外境界风飘荡心海
也。青赤是色能起眼识。珂佩是声能起耳
识。檀乳是香能起鼻识。木罗石蜜是触能起
身识。甘淡是味能起舌识。现在之华未来之
果。种种法尘能起意识。是为境界风起心海
识浪也。

「 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
 海水起海浪
 七识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此二喻。政谓八识心与六识和合俱生非
钦录 第 354c 页 T39-0354.png
异非不异。而云七识者。以意根意识兼五识
身而言。非谓第七识。日月海水喻本。光明波
浪喻末也。

「 譬如海水变
 种种波浪转
 七识亦如是
 心俱和合生
 谓彼藏识处
 种种诸识转
 谓以彼意识
 思惟诸相义
 不坏相有八
 无相亦无相
 譬如海波浪
 是则无差别
 诸识心如是
 异亦不可得」


此依上海浪之喻复开为二义。初喻言异
据入楞伽。多此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二句。盖此本喻八识转生诸识如海水变起
诸波浪。言以彼意识思惟诸相者。以意识
思惟六尘等相故曰异也。次喻言不异。偈云
不坏相有八者。谓八识无坏相也。无相亦
无相者。谓八识本无相可见。诸识同依藏
识。亦无相可见。如海浪虽异同一湿性则
无差别。诸识唯心亦不可得故曰异亦等
也。

「 心名采集业
 意名广采集
 诸识识所识
 现等境说五」


释论云。心意识三一法异名。对数名心能
生为意分别为识。又云。前起为心次起为
意后了别为识。言心名采集业者。根尘相
对一念心起。而生取著成善恶业。意名广
采集者由前心转入意根。起贪瞋痴广造
诸业。诸识识所识者。谓第六识分别前之
五识所受五尘。故云。现等境说五。五即五
钦录 第 355a 页 T39-0355.png
识也。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

「 青赤诸色像
 众生发诸识
 如浪种种法
 云何惟愿说」


上云青赤等尘。发生五识如海波浪皆非
一异。又云。心能积集业等。故致斯问。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 青赤诸杂色
 波浪悉无有
 采集业说心
 开悟诸凡夫」


上二句颂法喻皆空。下颂心意采集成业。
要令凡夫知造业之由而悟本性也。

「 彼业悉无有
 自心所摄离
 所摄无所摄
 与彼波浪同」


此颂明所造之业及能造之心悉皆空寂亦
同波浪。摄即取也。

「 受用建立身
 是众生现识
 于彼现诸业
 譬如水波浪」


此颂明众生依正二报及所作业。皆自心
妄现如水起波。然达妄即真如波即是水。同
一湿性焉有差别之相。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 大海波浪性
 鼓跃可分别
 藏与业如是
 何故不觉知」


此问言法喻是同。何故众生有知不知。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 凡夫无智慧
 藏识知巨海
 业相犹波浪
 位彼譬类通」


凡夫无智不能觉知。藏识如海而常住。业
相似浪而转生。举喻引类令彼通解。
钦录 第 355b 页 T39-0355.png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

「 日出光等照
 下中上众生
 如来照世间
 为愚说真实
 已分部诸法
 何故不说实」


此之问意。正由请说法身境界。当为说实。
而如来但说藏识如海等诸部法相。是故设
喻以问。既分诸部。何不说实也。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 若说真实者
 彼心无真实
 譬如海波浪
 镜中像及梦
 一切俱时现
 心境界亦然」


如来之意正欲说实。而未说者机未熟耳。
故云彼心无真实。由无真实故。如来说藏识
转生诸识。如海起浪及镜中之像梦中之事。
虽一时俱现皆非真实故。曰心境界亦然也。

「 境界不具故
 次第业转生
 识者识所识
 意者意谓然
 五则以显现
 无有定次第」


此明外尘境界非心本具但随业转生。六
识分别五识所取外尘故。云识所识也。意根
对法尘。而起意识亦复然矣。五识随五尘而
显现。岂定有次第而生耶。

「 譬如工画师
 及与画弟子
 布彩图众形
 我说亦如是
 彩色本无文
 非笔亦非素
 为悦众生故
 绮错绘众像」


此喻正显言说文字无实之义。如来随机
说法。如画师之随形图像。然图像虽由彩色
笔素而成。其实则非彩色笔素。但为取悦众
钦录 第 355c 页 T39-0355.png
情假之以绘诸像也。

「 言说别施行
 真实离名字
 分别应初业
 修行示真实
 真实自悟处
 觉想所觉离
 此为佛子说」


言说别施行等者。谓对机施设言教。非实
在于言教。以其真实本离名字。所以分别者
为应初业。初业谓初发心人也。若有真实心
者。则示真实之法。令其修行及其悟真实之
处。则能觉所觉俱遣况言说乎。

「 愚者广分别
 种种皆如幻
 虽现无真实
 如是种种说
 随事别施设
 所说非所应
 于彼为非说」


此再释应初业句。虽为愚者广以言教种
种分别。其实非真亦犹幻师现出诸相皆非
真实。故种种言说随机方便施设耳。言所说
非所应者。谓小乘之人。为说真实之法则非
所宜。彼翻以为非说。所谓说法不投机。翻成
大妄语是也。

「 彼彼诸病人
 良医随处方
 如来为众生
 随心应量说
 妄想非境界
 声闻亦非分
 哀悯者所说
 自觉之境界」


良医随病授药不同。以况如来应量说法
有异。然如来所说自觉真实境界。非外道小
乘境界也。妄想即外道。入楞伽云。外道非
境界。声闻亦复然。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第一(上)
钦录 第 356a 页 T39-0356.png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第一(下)

宋求那跋多罗奉 诏译
大明天界善世禅寺住持(臣)(宗泐)
演福讲寺住持(臣)(如󰃗)奉 诏同注

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
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
眠。初中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当离恶见
经论言说及诸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
现妄想之相前 明真实固非外道小乘境界。
然而心之本具法门。若能修习何忧不就。故
兹结劝。现量尘境无不出于自心。迷而不觉
妄想取著。言摄受者能取也。及摄受者所取
也。欲了虚妄而显真实。当独处远俗离诸昏
散于初中后夜觉悟。所谓修行方便法门。然
恶见经论是外道之本。小乘空相是声闻缘
觉之病。若解远离则能通达自心所现妄想
之相。而造夫真实之境矣。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
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何等为圣智三相当
勤修学。所谓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
自觉圣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舍跛驴
心智慧相。得最胜子第八之地。则于彼上三
相修生。大慧。无所有相者。谓声闻缘觉及外
道相。彼修习生。大慧。自愿处相者。谓诸先
佛自愿处修生。大慧。自觉圣智究竟相者。一
钦录 第 356b 页 T39-0356.png
切法相无所计著。得如幻三昧身。诸佛地处
进趣行生。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
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究竟境界。是故大
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 上言法身境界是
如来究竟之地。修行之人欲到此地非智莫
进。是故建立智慧之相。为修学者之所依
住。若不进功何由成就。故诫劝云。于上圣
智三相当勤修学。又恐大慧未达三相。复徵
而释之。然此三相二乘所不能行。故喻如跛
驴。最胜子者。即第八地菩萨。不共二乘故云
能舍。良以此经虽是大乘。亦兼通教也。言修
生者。谓修行而生圣智也。无所有相者。无二
乘外道之相也。自愿处相者。诸佛从本立愿
修行也。圣智究竟相者。自證中道智相也。中
道离空有二边之相。故云无所计著也。三昧
身即报身也。诸地处等者。谓化身遍诸佛
刹。示进修趣果故云行生。结劝同行者可
知。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
念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
力。而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圣智事分别自
性经百八句分别所依 五法三自性八识二
无我。皆是此经所说圣智之事。诸菩萨已闻
说八识竟。念欲闻三自性法。是故大慧为再
请。但言自性经者。举总而摄别。言百八句
分别所依者。谓百八句以分别自性。为所依
也。

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
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以分别说妄想自性
钦录 第 356c 页 T39-0356.png
故。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
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
禅定乐。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毕定
舍离五法自性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自庄
严。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乃至色
究竟天宫。逮得如来常住法身 如来闵诸
菩萨于生法自共相执。为说妄计自性差别
义门。知是义已周遍观察。则离人法二我之
执。执既离已乃入诸地。所以度越凡小禅定。
优入如来不思议境。其五法三自性之妄执。
不离而离也。法身智慧庄严者。自行之果圆
也。起幻境界者。现土化他也。至于一切佛刹
天宫。凡有众生可受化者。无不于中示现受
生成等正觉。兜率陀者此云知足。谓于五欲
知止足也。

佛告大慧。有一种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
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
如是。大慧。复有馀外道。见种求那极微陀罗
骠形处横法各各差别。见已计著无兔角横
法。作牛有角想 外道之见无出二种。一者
计无。见一切法随因而尽更无有因如兔无
角。诸法亦尔。此断见也。二者计有。见大种依
微尘而生。大种者四大种也。求那翻依。陀罗
骠翻尘。于尘等诸物形量处。横计差别作牛
有角想。此常见也。

大慧。彼堕二见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
长。身受用见立妄想根量。大慧。一切法性亦
复如是。离有无不应作想。大慧。若复离有
无。而作兔无角想。是名邪想。彼应待观故
钦录 第 357a 页 T39-0357.png
兔无角。不应作想。乃至微尘分别自性。悉不
可得。大慧。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 彼
外道之起有无二见。因不了诸法唯心。但于
自心境界增长妄想分别。至于世间资身之
具。无非妄想心量。根犹心也。若能达此心量
所现境界皆是虚妄。其有无二见则可泯矣。
复告大慧。非但心法本空。一切诸法之性。亦
本离有无之相。不应妄计。又复若谓有无俱
离。作兔无角想。亦是邪计。言待观者。待谓待
对。谓牛角之有观兔角之无。亦非真空。故云
不应作想。至于微尘自性求其体相皆不可
得。良以圣智境界。本离彼见。是故于此不应
分别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得无妄
想者。见不生相已。随彼思量观察不生妄想
言无耶 既斥外道有无皆非正因故。又问
云。今正教得无妄想者。唯见不生相而已。与
彼外道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者何异耶。

佛告大慧。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所以者何。
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以依角生
妄想。是故言依因故。离异不异故。非观察
不生妄想言无角 答先正拣非。言非观察
等者。盖了妄想无自性为无。不同彼分别对
有言无。盖彼以分别妄想为生法之因。如因
角有无而起分别故。云以依角生妄想。言离
异不异者。异谓依角而起有无分别。不异谓
角无分别。离此见故。故云非观察不生妄想
言无角也。

大慧。若复妄想异角者。则不应角生。若不异
钦录 第 357b 页 T39-0357.png
者。则因彼故。乃至微尘分析推求悉不可得。
不异角故彼亦非性。二俱无性者。何法何故
而言无耶。大慧。若无故无角。观有故言兔无
角者。不应作想。大慧。不正因故。而说有无。
二俱不成 此复妄想异角等者。再释上义。
若谓分别与角异者。则角非所依之因。若
不异者。因彼而起分别。若分析至于微尘。
悉不可得者。则有角无角二见俱泯故。曰
不异角故。彼亦非性。非性者非实性也。若
有无二法俱无性者。指何法而言无耶。言无
故无角者。谓异于有角。而言无角者。决无是
理。故云不应作想。言不正因者。谓不得正因
论有无者。皆无实义故云二俱不成也。

大慧。复有馀外道见。计著色空事形处横法。
不能善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
妄想 重举外计色空之义。以辩其非因。如
入楞伽云。复有外道见色形状虚空分齐而
生执著。言色异虚空。起于分别。

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大慧。色是虚空持
所持处所建立。性色空事分别当知。大慧。四
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亦不住虚空。非彼无虚
空 上言不善分别色空。此言空即是色色
即是空。持所持处者。谓色为虚空所持。于所
持处建立诸色则空外无色互为能所。云何
而言离虚空起分齐见也。言性色空事者。谓
性色性空之事。当如是分别也。入楞伽云。
色空分齐应如是知。四大种者。地水火风也。
此四大生时。坚湿煖动自相各别。虽不住于
虚空。未尝离于虚空。故云非彼无虚空也。
钦录 第 357c 页 T39-0357.png

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大慧。又牛
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
所观故而言无耶。若言观馀物者。彼法亦然
 观牛有角等者。是对牛角之有。言兔角之
无也。此牛角析为微尘。又分分析之至于邻
虚。如是则觉无觉相。求刹那住相亦不可得。
刹那者微细念也。彼外道计无者。对牛角之
有而言。牛角求之既无微尘可得。不知对何
物而言无耶。入楞伽云。若待馀物彼亦如是
待即对也。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
牛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
萨当思惟自心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
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 此结劝离二种
见。又曰。当思惟自心现妄想。欲知妄想有
无之实。但当返观自心是果有耶果无耶。亦
有亦无非有非无思之自得。亦当以此教导
于他。故曰随入一切刹土。最胜子犹佛子
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色等及心无
 色等长养心
 身受用安立
 识藏现众生
 心意及与识
 自性法有五
 无我二种净
 广说者所说
 长短有无等
 展转互相生
 以无故成有
 以有故成无
 微尘分别事
 不起色妄想
 心量安立处
 恶见所不乐
 觉想非境界
 声闻亦复然
钦录 第 358a 页 T39-0358.png
 救世之所说
 自觉之境界」


色等及心无者。颂上妄想自性不出色等外
尘及内识。心以理言之本无所有。此一无字
断妄利刀莫过乎此。承当得去何想不除。但
凡夫不了而起妄想。反取以长养自心。故身
受用等物由之建立。自本而言藏识所现。故
心意识次第而生。自性法有五者。约三自性。
立名相等五法及二无我也。广说等者。颂上
有无妄想及观待等皆非正因也。微尘分别
事不起色等。颂上析角无角邪计妄想也。心
量安立处者。颂上思惟自心离有无计。即第
一义安立之处。非外道小乘恶见觉想所乐
境界。乃佛所说自觉境界也。

尔时大慧菩萨为净除自心现流故。复请如
来白佛言。世尊。云何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
流。为顿为渐耶 自心现流者。谓八识自心
现行流注烦恼。亦谓之自心现过患习气。大
慧。为此请净除之法。为顿耶为渐耶。

佛告大慧。渐净非顿。如庵罗果渐熟非顿。
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
渐净非顿。譬如陶家造作诸器渐成非顿。如
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
净非顿。譬如大地渐生万物非顿生也。如
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如是。渐
净非顿。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种种伎术渐成
非顿。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
如是。渐成非顿。譬如明镜顿现一切无相
色像。如来净除一切众生自心现流。亦复
如是。顿现无相无有所有清净境界。如日
钦录 第 358b 页 T39-0358.png
月轮顿照显示一切色像。如来为离自心现
习气过患。众生亦复如是。顿为显示不思议
智最胜境界。譬如藏识顿分别知自心现及
身安立受用境界。彼诸依佛亦复如是。顿熟
众生所处境界。以修行者安处于彼色究竟
天。譬如法佛所作依佛光明照耀。自觉圣趣
亦复如是。彼于法相。有性无性恶见妄想照
令除灭 此段示渐顿净相。佛告大慧下示
渐净相。文凡四喻。有法有喻有合文皆可
见。譬如明镜下示顿净相。亦有四喻。初无相
色像者。为即明之像。像体本空。以喻法中无
相境界本无所有。故云无有所有藏识喻云。
顿分别知者。非藏识分别。乃分别藏识所现
境界。如镜现像。此喻依佛顿熟大根众生所
居之境。言依佛者报身佛也。以报身依法身
故。言譬如法佛所作依佛者。入楞伽云。譬
如法佛顿现报佛及以化佛是也。自觉圣趣
者。即自證圣境。彼外道有无性执恶见。照了
令灭也。

大慧。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
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种种不实如
幻。种种计著不可得 法依佛者。法即法身
体也。依佛即报佛用也。谓全体起用说一切
法。法即大乘法也。入自相共相等者。言众生
迷于本性入于自相共相之执。是自心所现
烦恼。名习气因。由烦恼相续妄计造诸结业。
名计著因。由烦恼结业。受诸虚妄生死。故云
不实如幻。此之三道该乎九界。故云种种计
著。然此三道本是三德。众生迷之流转三道。
钦录 第 358c 页 T39-0358.png
佛说此法令其了达自性本空。即妄成真真
妄俱泯。故曰不可得也。

复次大慧。计著缘起自性。生妄想自性相。大
慧。如工幻师依草木瓦石作种种幻起一切
众生若干形色起种种妄想。彼诸妄想亦无
真实 此言自共相等诸法不出二种自性。
由缘起自性。而生妄想自性之相。故复以喻
显之。依草木等作种种幻。此喻缘起自性
也。若于形色等者。谓妄想自性也。彼诸妄
想如幻师作诸幻相。故云亦无真实也。

如是大慧。依缘起自性。起妄想自性。种种妄
想心种种相。行事妄想相。计著习气妄想。是
为妄想自性相生。大慧。是名依佛说法 上
以幻法喻诸妄想。此合前喻。言种种妄想心
等者。因有心则有想。有想则有行。有行则有
事无非妄想。即前三道之相。但开合异耳。
入楞伽云。由取著境界习气力故。于缘起
性中。有妄计性种种相现。是名妄计性生。文
显故引注于此。是名依佛说法结也。

大慧。法佛者。离心自性相。自觉圣所缘境界
建立施作 法佛修德法身也。言离心自性
相者。离妄念也。且法身究竟何所不离。而特
言心者。以心为万法之本。心若不亡则一切
法生。今言离相则诸法寂灭。寂灭相者。法身
之谓也。既言离相则法身名相何自而立故
曰。自觉圣所缘境界建立施作。所谓强指法
性为法身。斯乃无名之名。非相之相也。

大慧。化佛者。说施界忍精进禅定及心智。
慧离阴界入解脱识相分别。观察建立超外道
钦录 第 359a 页 T39-0359.png
见无色见 化佛者即应身佛也。说三乘法
度诸众生所说六度者。菩萨法也。离五阴十
八界十二入。及解脱识相分别者。二乘法也。
观察建立。即后文二种觉义乃菩萨自行化
他法也。超外道见者。离断常二见也。无色见
者。计无色定为涅槃定。即受想心灭也。

大慧。又法佛者离攀缘。攀缘离一切所作根
量相灭。非诸凡夫声闻缘觉外道计著我相
所著境界。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建立。是故大
慧。自觉圣究竟差别相。当勤修学。自心现见
应当除灭 又法佛者重示所离。前言离心
自体离也。今复示离所离之境离也。离攀缘
则异于凡夫。离攀缘离则异于二乘。盖二乘
虽离前尘。又著于空。佛则不然也。一切所作
根量相灭者。异于外道也。故曰非诸凡夫乃
至所著境界。所离既极则惟自觉圣境界而
已。而言究竟差别相者。究竟乃极于果位。差
别乃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差之差也。结劝
有二。劝修学结当文。次除灭结上自心现
流也。

复次大慧。有二种声闻乘通分别相。谓得自
觉圣差别相。及性妄想自性计著相。云何得
自觉圣差别相声闻。谓无常苦空无我境界。
真谛离欲寂灭。息阴界入自共相。外不坏相
如实知。心得寂止。心寂止已禅定解脱三昧
道果正受解脱。不离习气不思议变易死。得
自觉圣乐住声闻。是名得自觉圣差别相声
闻 上勉菩萨修自觉圣。智既有大小不同
故。出声闻所證之相。有二种异。自觉圣差别
钦录 第 359b 页 T39-0359.png
相者。所證之理也。性妄想自性计著相者。执
教起见也。虽同是声闻。得失永异。无常苦空
无我者。声闻所修析空之观也。境界者。所空
之境也。真谛者真理也。离欲寂灭者。离三界
爱欲入无馀涅槃也。息灭五阴十八界十二
入自相共相自共相。即总别相也。外不坏相
如实知者。谓声闻不能如实了知生死相即
涅槃相。故以为外也。以必得寂灭而后心止。
心既止寂故。得禅定乃至正受解脱。不离习
气等者。所破烦恼有正有习。但能断正离分
段生死。未能断习。犹有变易生死。分段者。三
界内支形分段生死也。变易者。方便土因移
果易生死也。言不思议者。此变易生死非凡
夫所能思议也。乐住者。谓声闻乐住于真空
涅槃也。

大慧。得自觉圣差别乐住。菩萨摩诃萨。非灭
门乐正受乐。顾悯众生及本愿不作證。大慧。
是名声闻得自觉圣差别相乐。菩萨摩诃萨。
于彼得自觉圣差别相乐。不应修学 此言
菩萨亦證真谛而不住著。言非灭门者。不同
小乘住寂灭门趣正受乐。言顾悯众生等者。
谓菩萨以悲愿度生。不取著涅槃也。此重结
指是声闻所得三昧之乐。然菩萨于此三昧
不应修学。

大慧。云何心妄想自性计著相声闻。所谓大
种青黄赤白坚湿煖动。非作生自相共相。先
胜善说见已。于彼起自性妄想。菩萨摩诃萨。
于彼应知应舍。随入法无我相。灭人无我相
见。渐次诸地相续建立。是名诸声闻性妄想
钦录 第 359c 页 T39-0359.png
自性计著相 此段徵释著相声。闻初释性。
妄想谓四大种色。各有自然之性。如地以坚
为性。水以湿为性。火以煖为性。风以动为性。
言非作生者。非造作而生也。仍于阴界入自
共相而生执著。先胜是佛。谓佛善巧宣说。言
执教声闻不能了达自性本空见彼境界诸相
起自性妄想。为菩萨者。当知是过而舍离之。
随入法无我相等。入楞伽云。离人无我见。
入法无我相。渐入诸地。是名下结。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
说常不思议。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
世尊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 如来
所谈常不思议。与外道所说名同。恐学者滥
真堕妄故举以为问。名同义异具见下文。所
言常与不思议。无出二种境界。常即自觉圣
趣。不思议即第一义。自觉常智也。圣趣常境
也。由常智而契常境故。名为常第一义体绝
言思故。云不思议也。岂外道邪见所可同
也。

佛告大慧。非诸外道因缘得常不思议。所以
者何。诸外道常不思议。不因自相成。若常不
思议。不因自相成者。何因显现常不思议。复
次大慧。不思议若因自相成者。彼则应常。由
作者因相故。常不思议不成 答言非诸外道
因缘等者。盖外道修證非正因缘。因非正因
果非正果。故徵释而斥之。不因自相成者。谓
非自觉相所成。则常不思议境界之果亦不
成也。彼因若从自觉相成。则因常而果亦常
也。言由作因相等者。由所作之因是邪计故。
钦录 第 360a 页 T39-0360.png
所以常不思议不成果也。

大慧。我第一义常不思议。第一义因相成。离
性非性得自觉相故有相。第一义智因故有
因。离性非性故。譬如无作虚空涅槃灭尽故
常。如是大慧。不同外道常不思议论。如是大
慧。此常不思议。诸如来自觉圣智所得如是
故。常不思议自觉圣智所得。应当修学 此
对外道之非。而显正教之是。言第一义因相
成等者。此第一义。即是中道实相。以是为因
即是常因。以是为相即是常相。远离有无之
过。言离性则非有。离非性则非无。非有非无
正显中道。中道绝待故常。常故妙。妙故不可
思议。此所以为如是究竟常不思议异彼外
道无自相因。故复言有因有相。言譬如无作
虚空等者。虚空以无为故常。涅槃以灭尽故
常。此常不思议。则与外道诤论自不侔矣。言
诸如来等者。佛言。非但我法如是。诸佛所證
常不思议。无不然也。故诫菩萨应当修学。

复次大慧。外道常不思议无常性。异相因故。
非自作因相力故常。复次大慧。诸外道常不
思议。于所作性非性无常。见已思量计常
 此斥外道无常性所以。难其无果。以其因非
正因故。复对因反复斥之。言异相因者。非我
自因之相也。彼言常者。非自作正因实相之
力所成之常。乃非常计常之常。岂显常性之
果哉。又复外道所计常不思议。乃言。世间所
作之法有已还无。悉是无常性非性即有无
也。作是见已妄计神我。以为常不思议。故云
思量计常。
钦录 第 360b 页 T39-0360.png

大慧。我亦以如是因缘所作者性非性无常
见已。自觉圣境界说彼常无因。大慧。若复诸
外道因相。成常不思议。因自相性非性。同于
兔角。此常不思议。但言说妄想。诸外道辈有
如是过。所以者何。谓但言说妄想同于兔兔角。
自因相非分 又曰我亦如是因缘者。谓如来
亦见彼性无常。而修于常显自觉圣境界。而
后乃知彼无常性故。说彼常无因。又若以外
道邪因邪相。成常不思议者。然彼因自相性。
但有言说而无实义。故云同于兔角。诸外道
辈下结过。其略有四。言说妄想一也。自因相
非分二也。非自觉得相三也。思量计常四也。
故云有如是过也。

大慧。我常不思议因。自觉得相故。离所作性
非性故常。非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大慧。
若复外性非性无常思量计常不思议常。而
彼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去得自觉圣智
境界相远。彼不应说 我常不思议等者。佛
谓我之所得不思议。以自證为因相。不同外
道有已还无为无常以神我思量计常。若复
外性等者。复斥外计亦有四义。初斥思量计
常。二名不知常不思议自因之相。三斥去
佛所得相远。四彼不应说者。斥其但有言说
也。

复次大慧。诸声闻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
不知生死涅槃差别一切性妄想非性。未来
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觉圣智趣藏
识转。是故凡愚说有三乘。说心量趣无所有。
是故大慧。彼不知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来自
钦录 第 360c 页 T39-0360.png
心现境界。计著外心现境界。生死轮常转
 小乘畏惧生死忻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
别之相皆是妄想无有实性。此小乘智眼。见
未来根尘息灭。认为涅槃。岂真所谓自觉圣
智所趣之境。亦非藏识所转之涅槃也。言凡
愚说有三乘者。谓生死即涅槃。大乘之法非
彼所知。为说小乘真空涅槃。心量无所有即
真空也。而又不知三世诸佛涅槃妙心自心
发现非别有也。妄计心外有法。起惑造业轮
转生死也。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过去未来现在诸
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谓自心现性非性。离有
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马
等角。是愚痴凡夫不觉妄想。自性妄想故。大
慧。一切法不生。自觉圣智趣境界者。一切性
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
财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识摄所摄相转。愚
夫堕生住灭二见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
想生。非圣贤也。大慧。于彼应当修学 诸佛
分上觅无生尚叵得。况一切法乎。良由众生
无始著于诸法。是故诸佛破其昔计故言不
生。以一切法唯自心现性无实性。岂但离乎
有生。亦离无生。涅槃经。所谓不生不生是也。
一切性不生等者。复约迷悟以示得失。谓不
能了生即无生。但言一切性不生。计著一切
法如兔马之无角。此愚夫不觉妄想。是自性
之妄想故也。非今所谓不生。若言一切法不
生。是佛自觉圣智趣境界者。则一切法性相
俱不生此真无生。非彼愚夫妄想分别有无
钦录 第 361a 页 T39-0361.png
二境也。言自性身财等者。如入楞伽云。身
及资生器世间等。一切皆是藏识影像。所取
能取二种相现。愚夫不了堕生住灭有无二
见。取著一切性生。不出有无妄想。实非圣贤
所得无生。言于彼者。于诸佛所说无生。应当
修学也。

复次大慧。有五无间种性。云何为五。谓声闻
乘无间种性。缘觉乘无间种性。如来乘无间
种性。不定种性各别种性 论其种性本无
差别。无始熏习或内或外或大或小或定或
不定。此经所以明。夫种性有五言无间者。谓
其种性纯一无间杂也。

云何知声闻乘无间种性。若闻说得阴界入
自共相断知时。举身毛孔熙怡欣悦。及乐修
相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是名声闻乘无间
种性。声闻无间见第八地。起烦恼断习烦恼
不断。不度不思议变易死。度分段死正师子
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不受后有。如实知修
习人无我。乃至得般涅槃觉 声闻厌苦心
切急于取證。故闻说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
道之时。则身心悦豫。阴界入自共相。虽开合
不同。即是苦谛。相智者。四谛之总相智也。声
闻根钝乐修此智。不修缘起发悟之相者。缘
即十二因缘。乃缘觉所修而发悟者。而声闻
不乐修也。声闻以无间三昧。见第八辟支佛
地。断现行见思烦恼。未断无明别惑。言习烦
恼者。即无明也。以故未能超越变易生死。但
能超越分段生死苦海耳。师子吼即无畏说
也。谓至八地说言。我生已尽断苦集也。梵行
钦录 第 361b 页 T39-0361.png
已立不受后有。修道證灭也。皆实不虚故。云
如实知也。修习人无我乃至得涅槃觉。谓空
人执而得涅槃證真空也。

大慧。各别无间者。我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
彼诸众生作如是觉求般涅槃。复由异外道
说。悉由作者见一切性已。言此是般涅槃。作
如是觉。法无我见非分。彼无解脱。大慧。此诸
声闻乘无间外道种性。不出出觉。为转彼恶
见故。应当修学 各别无间者。此言著相声
闻不异外道而言无间。于我人知见等各各
差别之法。计为涅槃。而不知此是生死根本。
反以为觉而取證也。复有一种计一切法悉
由造作而有。非因计因。见一切性是为涅槃。
如声闻之乐灭修道。然于法无我解脱。实非
其分。名为佛子。实是外道。故云无间外道。虽
欲出离三界。而不能出故。云不出出觉。亦劝
令学者当转彼恶见。而趣如来种性也。

大慧。缘觉乘无间种性者。若闻说各别缘无
间。举身毛竖悲泣流泪。不相近缘所有不著。
种种自身种种神通。若离若合种种变化。闻
说是时其心随入。若知彼缘觉乘无间种性
已。随顺为说缘觉之乘。是名缘觉乘无间种
性相 缘觉者从佛禀教。观十二因缘。觉真谛
理名为缘觉。亦名独觉者。出无佛世睹缘自
悟也。各别缘无间者。闻说十二因缘因果循
环。而悟无生适其所愿。悲感交集至于流泪。
言不相近等者。谓乐独善寂修远离行。凡所
有相皆不能著。或时为说身通变化。或离一
身为多。或合多身为一。闻如是说心有所入。
钦录 第 361c 页 T39-0361.png
菩萨知彼缘觉种性。当为说此缘觉乘法也。

大慧。彼如来乘无间种性有四种。谓自性法
无间种性。离自性法无间种性。得自觉圣无
间种性。外刹殊胜无间种性。大慧。若闻此四
事一一说时。及说自心现身财建立不思议
境界时。心不惊怖者。是名如来乘无间种性
相 如来种性无间者。谓其性圆融无碍也。
言四种者。一自性法即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也。二离自性法。谓此性离性执也。三得自觉
圣。即如来究竟觉智也。四外刹殊胜。谓如来
悲愿严土摄生。种种殊胜也。入楞伽云。所
證法有三种者。合自性法离自性法为一。此
三种即法报应三身也。及说自心现身财等
者。入楞伽云。闻自心所现身财建立阿赖耶
识不思议境。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此是如来
乘性。

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说彼三种时。随说而入
随彼而成。大慧。此是初治地者。谓种性建立。
为超入无所有地故。作是建立。彼自觉藏者。
自烦恼习净见法无我。得三昧乐住声闻。当
得如来最胜之身 不定种性者。闻说声闻
缘觉如来三种法时。随生信解而顺修学从
小入大。其性可移故言不定。初治地者即乾
慧地人。为其说不定种生。令彼超入无所有
地。此地即第七已办地。作是建立者。作是说
也。彼自觉藏等者。入楞伽云。彼住三昧乐
声闻。若能證知自所依识。见法无我净烦恼
习。毕竟当得如来之身。自所依识即自觉藏
第八识也。烦恼习即无明也。
钦录 第 362a 页 T39-0362.png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须陀槃那果
 往来及不还
 逮得阿罗汉
 是等心惑乱」


须陀槃那者。即须陀洹。此云预流。能断三
界见惑。预入圣人之流。此初果也。往来者。
梵语斯陀含。能断欲界前六品思惑。后三品
未断。于人天中更一往来。此二果也。不还者。
梵语阿那含。断欲界思尽。更不来欲界受
生。此三果也。阿罗汉四果也。是四果人虽
断见思取證小果。而未能断尘沙无明二惑。
是为惑乱也。

「 三乘与一乘
 非乘我所说
 愚夫少智慧
 诸圣远离寂」


三乘者。声闻缘觉不定三种性也。一乘如
来种性也。非乘各别种性也。如来之意但说
一乘。为机器不齐故。说三乘非乘引权归实。
诸圣远离寂。即乐入寂灭。四果圣人也。

「 第一义法门
 远离于二教
 住于无所有
 何建立三乘」


第一义门是为寂理。岂有权实之殊。如来
住此寂理一法不立。况三乘乎。

「 诸禅无量等
 无色三摩提
 受想悉寂灭
 亦无有心量」


诸禅者。四禅也。无量者。四无量心也。无色
者。四无色定也。三摩提者。谓等持即三昧
也。受想寂灭者。小乘灭尽定也。此等诸法
心量都尽也。

大慧。彼一阐提非一阐提。世间解脱谁转。大
慧。一阐提有二种。一者舍一切善根。及于无
钦录 第 362b 页 T39-0362.png
始众生发愿。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
及作恶言。此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之说。
舍一切善根故不般涅槃 一阐提是梵语此
翻信不具。亦云极恶。非一阐提者。非定是极
恶若定是极恶。则永无转恶为善得解脱时
也。然阐提现行虽恶性不断善。若能照性亦
得成佛。故又告云。阐提有二种。舍一切善根
者。此真极恶人也。及于无始众生发愿者。此
菩萨阐提也。云何舍一切等者。徵释极恶之
义也。谤菩萨藏及作恶言。此乃人法俱谤。安
肯随顺经律解脱之法而入涅槃。所谓阐提
断修善尽者是也。

二者菩萨本自愿方便故。非不般涅槃。一切
众生而般涅槃。大慧。彼般涅槃。是名不般涅
槃法相。此亦到一阐提趣 此言大乘菩萨
以本愿方便欲令一切众生悉入涅槃而后涅
槃。言不般涅槃法相者。菩萨了生死即是涅
槃。涅槃本具非别有涅槃可入。所谓清净行
者不入涅槃者是也。言亦到一阐提趣者。盖
菩萨了恶即善。无善可修。趣同阐提舍一切
善及不入涅槃故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此中云何毕竟不般涅槃。
佛告大慧。菩萨一阐提者。知一切善法本来
般涅槃已。毕竟不般涅槃。而非舍一切善根
一阐提也。大慧。舍一切善根一阐提者。复以
如来神力故。或时善根生。所以者何。谓如来
不舍一切众生故。以是故。菩萨一阐提不般
涅槃 此徵释菩萨阐提不般涅槃之所以。
言本来般涅槃等者。经云。一切众生即涅槃
钦录 第 362c 页 T39-0362.png
相。不可复灭。然菩萨非终不般涅槃。盖了
修即性离涅槃相也。或时善根生等文显可
见。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三自性。云何三
自性。谓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 分别
自性乃此经之要领。前已略明。今复详说。

大慧。妄想自性从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
何妄想自性从相生。佛告大慧。缘起自性事
相相行。显现事相相。计著有二种妄想自性。
如来应供等正觉之所建立。谓名相计著相。
及事相计著相。名相计著相者。谓内外法计
著。事相计著相者。谓即彼如是。内外自共相
计著。是名二种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缘生。是
名缘起 言妄想自性从相生者。正从缘起
相生也。缘起者。谓从因缘起乎事相事相显
现而生二种计著。言相相者。事相非一也。如
来建立者。即如来为众生。演说妄想自性。以
令了妄无妄也。名相计著相者。谓于根尘内
外法中。计著名相。事相计著相者。谓即于彼
根尘法上。不了性空计著自相。共相。若依若
缘生。正明缘起自性。依即因也。谓诸法从因
缘而生。因缘有根尘因缘。有业惑因缘。而业
惑又从根尘而起。凡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无
有不从因缘而生。龙树所谓因缘所生法是
也。

云何成自性。谓离名相事相妄想。圣智所得
及自觉圣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来
藏心 成即成就。言离名相事相妄想者。谓
诸佛圣人。观因缘所生之法即空即假即中。
钦录 第 363a 页 T39-0363.png
离诸妄想。成就正智如如也。圣智所得即正
智也。自觉圣智即如如也。合此二法成一自
性。是为如来藏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名相觉想
 自性二相
 正智如如
 是则成相」


名相即缘起自性。觉想即妄想自性。正智
如如即成自性。此摄五法为三自性。故知五
法三自性。特开合异耳。

大慧。是名观察五法自性相经。自觉圣智趣
所行境界。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一经所说虽通五法三自性。劝修从要。乃为
自觉圣智故。兹结劝也。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观二种无我相。云
何二种无我相。谓人无我及法无我。云何人
无我。谓离我我所。阴界入聚无知业爱生。眼
色等摄受计著生识。一切诸根自心现。器身
藏自妄想相施设显示 言善观人法无我相
者。谓用二空妙观。破生法二执也。在他经则
曰生法二空。此云人无我法无我。无即空也。
人乃众生假名。法乃五阴实法。凡夫于此假
实我见偏重。故以无我破之。若达无我则一
切离著。显出本性妙人妙法矣。人无我中。言
离我我所者。我即假名。我所即实法也。盖假
不自假。依实法而有假名。若推假必兼其
实。故曰阴界入聚。无知即烦恼。谓实法从
烦恼业爱所生。眼色等者。谓眼等诸识。取
于色等诸尘。器身藏者。器即依报。谓世间如
器。身即正报藏即藏识。入楞伽云。又自心
钦录 第 363b 页 T39-0363.png
所见身器世间。皆是藏心之所显现。此等诸
法求其妄执皆不可得。是为人无我也。

如河流如种子如灯如风如云。刹那展转坏
躁动如猿猴。乐不净处如飞蝇。无厌足如风
火。无始虚伪习气因。如汲水轮生死趣有轮。
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咒机发像起。善彼相知。
是名人无我智 河流等五喻刹那坏相。躁
动等三乃虚妄识相。故以猿蝇风火喻之。然
皆无始虚妄习因。堕于生死三有轮转。故以
汲井轮喻之种种身色等者。此喻幻身。如幻
术。能使机发神咒能使像起。入楞伽云。譬
如死尸咒力故行。亦如木人因机运动。善彼
相知。即善知如上喻相。是观人无我妙智也。

云何法无我智。谓觉阴界入妄想相自性。如
阴界入离我我所。阴界入积聚。因业爱绳缚
展转相缘生无动摇。诸法亦尔离自共相。不
实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圣贤也。心意
识五法自性离故 法无我智从实法直示。
谓觉知阴界入相是妄计性。如阴界入等者。
例前人无我观离我我所。但由阴等积聚业
爱缠缚。互为缘起推其自性了不可得。故曰
无动摇。动摇即造作也。入楞伽云。无能作
者。既无能作安有所作诸法。故云离自共相。
然此虚妄之相。是凡夫妄想分别。非诸圣贤。
既了法法本空。尚何妄想之有哉。故曰自性
离也。离非远离即达其性亡耳。

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分别一切法无我善
法无我。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初地。菩萨无
所有观地相。观察开觉欢喜。次第渐进超九
钦录 第 363c 页 T39-0363.png
地相得法云地。于彼建立无量宝庄严大宝
莲华王像大宝宫殿。幻自性境界修习生。于
彼而坐。同一像类诸最胜子眷属围绕。从一
切佛刹来。佛手灌顶如转轮圣王太子灌顶。
超佛子地。到自觉圣智法趣。当得如来自在
法身。见法无我故。是名法无我相。汝等诸菩
萨摩诃萨。应当修学 此结劝利益文中。言
当得初地者。欢喜地也。无所有等者。谓菩萨
用中道妙观。了诸地相无有障碍。如是观察
故。开觉而生欢喜。或超或渐至法云地。住此
地已有无量宝庄严境界而现其前。幻自性
者。由修习幻性法门。感如是报。同一像类等
者。谓法身菩萨之类皆来围绕。诸佛亦来手
摩其顶灌顶。以下如文可见。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建立
诽谤相。惟愿说之。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离
建立诽谤二边恶见。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觉。已离常建立。断诽谤见不谤正法
 真如界中尚不当无安得言有。非有说有名
建立常见也。非无说无名诽谤断见也。大慧。
设此以问。云何离此二见。当得菩提不谤正
法耶。

尔时世尊受大慧菩萨请已而说偈言。

「 建立及诽谤
 无有彼心量
 身受用建立
 及心不能知
 愚痴无智慧
 建立及诽谤」


言此建谤皆由心量。然心量之实求不可
得。如来如此直示。令彼凡迷了本无有离诸
邪见。言身受用建立者。身即色身正报也。受
钦录 第 364a 页 T39-0364.png
用即资财依报也。由愚痴无智。不知是自心
妄现。堕于二见。

尔时世尊于此偈义。复重显示告大慧言。有
四种非有有建立。云何为四。谓非有相建立。
非有见建立。非有因建立。非有性建立。是名
四种建立。又诽谤者。谓于彼所立无所得。观
察非分而起诽谤。是名建立诽谤相 上言
建立诽谤是断常邪见。而未详说名义故列
其名而后释义。名相固多其略有四。曰相曰
见曰因曰性。皆言非有建立者。谓其本无强
作有见。诽谤相不从他起。至于建立法中。求
不可得以作空想。故云于彼所立无所得言
观察非分者。入楞伽云。不善观察盖不能了
真空不空。而起诽谤之见也。

复次大慧。云何非有相建立相。谓阴界入非
有自共相。而起计著。此如是此不异。是名非
有相建立相。此非有相建立。妄想无始虚伪
过。种种习气计著生 此释建立初相中。言
非有相建立者。谓于阴界入。自相共相本无
所有而生计著。云此如是此不异。如是者自
相也。不异者共相也。然此非有相建立相非
始今世。故云无始虚伪习气计著生也。

大慧。非有见建立相者。若彼如是阴界入我
人众生寿命长养士夫见建立。是名非有见
建立相 非有见等者。此见亦从我所上起。
谓于阴界入中。妄起我人众生等见故。云非
有见建立也。

大慧。非有因建立相者。谓初识无因生。后不
实如幻。本不生。眼色明界念前生。生已实已
钦录 第 364b 页 T39-0364.png
还坏。是名非有因建立相 此因建立言初
识无因生者。谓最初识念无因而生。生后不
实如幻。既然如幻岂有生乎。眼色明界等者。
言初识本无。后因眼等四缘一念前生。生已
实有实已还坏。是为生灭故皆非也。

大慧非有性建立相者。谓虚空灭般涅槃非
作。计著性建立。此离性非性。一切法如兔马
等角。如垂发现。离有非有。是名非有性建立
相 性建立中。言虚空灭般涅槃者。即三无
为也。虚空谓虚空。无为灭谓非择灭。无为般
涅槃谓择灭无为。此三无为皆无作性。但邪
计执著建立为有言离性非性者。谓一切诸
法本来非有非无。如兔马等角。是喻非有。如
垂发由翳目而生。是喻非无。

建立及诽谤愚夫妄想。不善观察自心现量。
非圣贤也。是故离建立诽谤恶见。应当修学
 此总结斥。由愚夫不善观自心现量非有
非无。而妄计有无。实非圣贤。故劝菩萨离
此二见当修学也。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善知心意意识五法
自性二无我相趣究竟。为安众生故。作种种
类像。如妄想自性处依于缘起。譬如众色如
意宝珠。普现一切诸佛刹土一切如来大众
集会。悉于其中听受佛法。所谓一切法。如幻
如梦光影水月。于一切法离生灭断常。及离
声闻缘觉之法 此言菩萨善知心意意识五
法二性二无我相。可趣究竟之地。自行既
成。当化众生随类现形。故云作种种类像。言
如妄想等者。况菩萨随机设化。亦犹凡夫妄
钦录 第 364c 页 T39-0364.png
想从缘而起。又曰譬如众色等者。喻菩萨以
一身一切身普现一切诸佛刹土与诸大众听
受如来说法。其所说者如幻如梦如镜中像
如水中月。远离生灭及以断常。不住二乘之
地也。

得百千三昧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三昧。得三
昧已。游诸佛刹供养诸佛。生诸天宫宣扬三
宝示现佛身。声闻菩萨大众围绕。以自心现
量度脱众生。分别演说外性无性。悉令远离
有无等见 既离二乘之地。即得诸佛无量
三昧。乃至示现佛身。言自心现等。入楞伽
云。为诸大众说外境界皆唯是心。悉令远离
有无等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 心量世间
 佛子观察
 种类之身
 离所作行
 得力神通
 自在成就」


言心量世间者。谓菩萨以自心现量。观诸
世间随机普应然皆出于无缘慈力故离所作
行亦由得如幻三昧力等。而成就也。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惟愿世尊。
为我等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我等
及馀诸菩萨众。觉悟是空无生无二离自性
相已。离有无妄想。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谛听谛
听。善思念之。今当为汝广分别说。大慧白佛
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 大慧闻上诸法远
离断常二见。则已了达真空诸法无生无异
离性离相。而到于圣趣。为未了者。复有此请。
故如来条列而答之。
钦录 第 365a 页 T39-0365.png

佛告大慧。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大慧。妄
想自性计著者。说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大
慧。彼略说七种空。谓相空。性自性空。行空。
无行空。一切法离言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
彼彼空 空空者。空之又空之谓也。空之又
空能空之观也。妄想自性处所空之境也。由
凡夫于此执著妄想自性故。如来说空无生
无二离性离相之法也。空有广略故。诸经教
所说空义非一。此经但说七种乃赴一时之
机。如应病与药也。具见下文。

云何相空。谓一切性自共相空。观展转积聚
故。分别无性自共相不生。自他俱性无性故
相不住。是故说一切性相空。是名相空 此徵
释相空。而言一切性自共相空者。盖一切法
本无自他共离四性。众生妄执从四性生。四
性即四句。四句求其生相。了不可得故云相
空。展转积聚者。即阴界入互相待对也。分别
无性者。即分析推求皆无自性。无性亦无故
云相不生也。自他俱性无性者。此覆疏上
义。自谓自生。他谓他生。俱谓共生。无谓无因
生。无因生即离生也。相不住即不住于相也。

云何性自性空。谓自己性自性不生。是名一
切法性自性空。是故说性自性空 自性空
者。谓于当念观一切所生之法。无自生性名
自性空。前已空性。此复言性空者。前乃推检
入空。故性相俱相。约修说也。此则本自二空。
故性相俱性。约性说也。

云何行空。谓阴离我我所。因所成所作业方
便生。是名行空 行空言阴离我我所者。阴
钦录 第 365b 页 T39-0365.png
是我所性本离执。从阴成我从我起行。因所
者因我所也。谓因我所起业。方便和合而生
妄执。顺性推求皆不可得。名行空也。

大慧。即此如是行空展转缘起自性无性。是
名无行空 无行空者。不离前所作行。乃了
达诸阴展转缘起无有自性。乃行无行矣。是
为无行空。

云何一切法离言说空。谓妄想自性无言说。
故一切法离言说。是名一切法离言说空
 一切法离言说空者。谓一切法妄计自性。自
性叵得。岂容言说。是为离言说空也。

云何一切法第一义圣智大空。谓得自觉圣
智。一切见过习气空。是名一切法第一义圣
智大空 自觉圣智本不当空。而能空彼见
过习气。所既空已能空亦空。即毕竟空也。

云何彼彼空。谓于彼无彼空。是名彼彼空。大
慧。譬如鹿子母舍无象马牛羊等。非无比丘
众而说彼空。非舍舍性空。亦非比丘比丘性
空。非馀处无象马。是名一切法自相。彼于彼
无彼。是名彼彼空。是名七种空。彼彼空者。是
空最麆汝当远离 彼彼空者。正谓外道所
计之空。对此言之但空于彼而不空此。故云
于彼无彼空。譬如鹿子等者。鹿子人名也。其
母毗舍祛优婆夷。深重三宝造立精舍安止
比丘。于中不畜象马等。言彼舍空者。但无象
马为空。非谓比丘众亦空。非舍以下。总斥外
道邪计之空。谓其纵能空舍比丘。而不能空
其二者之性。纵以是处无象马为空而馀处
非无。是则能所彼此宛然何空之有。是名一
钦录 第 365c 页 T39-0365.png
切法下。结斥之词。初彼字指外道。但于彼无
彼。而不能无此。又言七种空内而彼彼空最
麆者。是外道之邪计。故诫学者深当远离
也。

大慧。不自生非不生。除住三昧是名无生
 此詶无生之问。不自生者。具言当如大论偈
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
故说无生。非不生者。谓非一向不生。以理言
之。无生无所不生。永嘉亦云。若实无生无不
生。除住三昧者。除登初地初住破无明显法
性。是真无生也。

离自性即是无生。离自性刹那相续流注。及
异性现一切性离自性。是故一切性离自性
 此詶离自性相之问。还约无生言之。故曰
离自性。即是无生言刹那相续流注者。心也。
及异性现等者。法也。谓心若变动。则有异性
所现一切诸法。若了心空则诸法自泯。故云
离自性也。

云何无二。谓一切法如阴热如长短如黑白。
大慧。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
死。彼涅槃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如涅槃
生死一切法亦如是。是故空无生无二离自
性相。应当修学 此詶无二之问。先约事示
其二相。阴热长短黑白之相待对宛然不得
不二。又曰一切法无二者。约理言也。以其理
一融彼事异。则一切法无二也。言非于涅槃
等者。生死涅槃本来平等。非涅槃外别有生
死。非生死外别有涅槃。彼即外也。然此二者。
不二而二。二而不二。若不了此而谓有异相
钦录 第 366a 页 T39-0366.png
因。则各有自性故。说无二以一之。既了此二
无二则一切法无不然也。是故下总结劝。

尔时世尊欲重此义而说偈言。

「 我常说空法
 远离于断常
 生死如幻梦
 而彼业不坏
 虚空及涅槃
 灭二亦如是
 愚夫作妄想
 诸圣离有无」


佛谓我说中道妙空。则有无俱遣。故云远
离于断常。此总明也。生死如幻梦下。次明生死涅槃各离断常。则了生死如幻梦故不常。
彼业不坏故不断。虚空及涅槃。即三无为法。
总是涅槃。此涅槃亦如幻故不常。非同小乘
灭无故不断灭二无二也。谓生死涅槃无二。
离乎断常亦如是也。愚夫妄想故堕断常。圣
人已离有无。则无二法之异耳。

尔时世尊复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空
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普入诸佛一切修多罗。
凡所有经悉说此义。诸修多罗悉随众生希
望心。故为分别说显示其义。而非真实在于
言说。如鹿渴想狂惑群鹿。鹿于彼相计著水
性而彼无水。如是一切修多罗所说诸法。为
令愚夫发欢喜。故非实圣智在于言说。是故
当依于义莫著言说 此总结空无生等诸
法。非但此经所说。乃一切大教所诠之旨。圣
智境界本无言说。然如来善巧分别者。为令
众生离著显性。苟或执之则失于理。故诫云
莫著言说。妙在得意忘言。如月指之喻斯得
之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卷第一(下)
钦录 第 366b 页 T39-036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