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361-A¶
361-A¶ 第 478a 页

* No. 361-A
金光明经照解叙

书肆来曰请点此书余开而见之则石芝晓公金光
明疏也门分十段悉解经文至第九段设三十六问
答虽但解光明义实通诸经余不耐踊跃三馀之暇
正乌焉误加倭训而刊行石芝所撰四明教行录乐
邦文类施食通览等曩既行于世今亦此书出于戏
晓公为人之意其不泯者也欤。

时元禄八乙亥腊月初吉总之下州饭高妙云
山法轮讲寺住学之僧如海谨志No. 361
金光明经照解卷上(并序)
四明石芝沙门 宗晓 述

叙曰斯经虽部属方等非醍醐比而受持者众乃与
法华侔盛但梵夹东来备历诸朝翻译而经五师及
361-A¶ 第 478b 页 X20-0478.png
中间合六本不同今世所传即北凉昙无谶师所译
最为旧物奈何而在藏外别行先贤不晓部类之异
多将合本改足谶译或累经传写鱼鲁成讹遂致在
处板籍有异至于脱文长句者有之言乖字异者有
之本既不纯取舍莫准往往披诵之人眯目其间者
多矣愚今谨案历代翻经目录先示前后部帙次述
台宗释经五章三分诸品生起然后研详龙藏合本
考覈人世别行断以天台文句为指南复用诸家义
记作辅翼所有异同讹谬一皆刊正为为句读事相
馀疑从而披剥系以境观修显俾夫人人发挥本有
大光明藏远于如贫数宝之讥矣十科既成列上下
卷舒题曰金光明经照解噫爝火之微乌足以佐日
月之腾煇而大教炳然容光必照故区区鄙志莫得
而隐云也。

时大宋绍熙庚戌岁纪履长之旦比丘宗
晓谨序


* 一翻译部帙
* 二五章大旨
* 三三分分文
* 四诸品生起
* 五辨正讹谬
* 六为为音训
* 七点示句读
* 八笺释事相
* 九简择馀疑
* 十境观修显

* ○一翻译部帙

夫翻译者学佛之喉衿释义之元首也良以吾佛诞
生迦维卫国设教满于五天五天语言书体皆本
乎劫初光音梵天下生为人种时作乃与此土苍
颉所造之字不同故须梵僧持来一一易成华言
361-A¶ 第 478c 页 X20-0478.png
方堪讲诵流衍如昔三朝僧史十科选佛并以翻
译冠首亦此意耳兹经梵本是一此土或翻或合
乃有六本。

一中天竺沙门昙无谶师于北凉沮渠蒙逊朝玄始
年中翻译一部四卷成文一十八品题曰金光明
经靖迈译经图纪云谶师翻译之时尝言此经篇
品未足此即最初古译旧经今世所行之本也。

二中天竺沙门耶舍崛多此翻称藏同阇那崛多于
后周武帝朝译一部五卷号金光明更广寿量大
辩陀罗尼经智升释教录云此五卷经非是全译
但于谶本续加寿量品大辩天品也。

三西天竺沙门波罗末陀此翻真谛奉梁武帝诏于
大清元年译一部七卷二十二品号金光明帝王
经南山内典录云此本于谶译全加四品谓三身
分别品业障灭品陀罗尼最净地品依空满愿品
以此四品足谶本十八成二十二品也。

四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此翻志德同达磨笈多于
大隋开皇十七年译一卷号金光明银主陀罗尼
品付嘱品释教录云谶师真谛崛多三师所译并
无此二品德师捡挍梵本有之是故译出。

五大隋大兴善寺沙门宝贵于开皇十七年览前四
译其文重叠即以谶译为本旁采诸译芟繁补阙
合成一部八卷其时独留此本入藏馀本重者并
巳削去故释教录云贵师以谶本十八品耶舍续
361-A¶ 第 479a 页 X20-0479.png
寿量品大辩天品真谛所译四品志德所译二品
总二十四品八卷成文号合部金光明经自序云
此经翻译巳足。

六大唐齐州沙门义净亲往五天證圣元年回归河
洛奉则天皇帝敕译出一部十卷三十一品题曰
金光明最胜王经此经比前诸译文相稍广探赜
其意亦大同小异耳。

以上六本但是五译以合部非翻梵故于今之世则
存三本据湖福大藏俱存二本一者合部在化字
函二者最胜王经在场字函虽只二本实具五译
以合部通收诸品故三者藏外别行本即今所解
古译谶经故天竺台教目录云北凉谶译金光明
经四卷别行于世未曾入藏是也。

或曰藏中既有诸译于世何故唯讲诵谶经耶今以
二义伸之一智者阐化陈隋开皇十七年归寂不
见唐译亦应未睹合部所以唯讲谶经者谅于诸
译义有所适莫焉二此经始自北凉迄今千有馀
载披诵之盛感验惟多得非谶译上冥佛意下契
机缘乎故北山神清曰北凉微国也观乎圣师无
谶宣译其国非小如楚书曰楚国无宝唯善是宝
斯言愚窃韪之。

* ○二五章大旨

天台智者国师悟旋总持宏演法华三部雄诠判释
一代圣教而于诸经虽不委悉别消若其通论大
361-A¶ 第 479b 页 X20-0479.png
小偏圆权实之旨义亦尽矣而幸此经师尝别讲
玄疏流行故今解释经题略括彼文以为学者闻
思之本云尔。

玄序曰此金光明甚深无量虽太虚空界尚不喻其
高广岂山斤海滴宁得尽其边涯是诸佛所游过
菩萨所行以金为名名盖众宝之上以法性为体
义则如来所游庄严菩萨深妙功德以为宗照曜
诸天心生欢喜以为用文号经王教摄众典常为
四方四佛之所护持三世十方亦复如是一切菩
萨遍佗方以遥礼四镇天王亲雨泪以称扬诸天
覆之以天威地神润之以地肥大辩加之以智慧
功德益之以珍财若有闻者则能思惟无上微妙
甚深之义开甘露门入甘露城令诸众生食甘露
味以智慧刀裂烦恼网三涂除恼热诸有悉乾枯
举要言之一切世间未曾有事悉具出现敢托斯
义辄欲兴言冀涓滴入海禽鸟向山实藉片缘同
均咸色也欲观斯经首题五重玄义。

一金光明为名又五一示通别佛说诸经皆是文字
是通金光明三字是别逗化所以不同故二明翻
译梵语修跋拿此翻金婆颇婆此翻光郁多摩此
翻明修多罗此翻经三约譬喻古师以金光明三
字譬三德或譬三三天台广破之然后自约处中
十种三法以释三字所谓道识性般若菩提大乘
身涅槃三宝德此之十法该括始终义含逆顺横
361-A¶ 第 479c 页 X20-0479.png
竖遍譬一切三法方称无量甚深法性之旨四依
经立名上来举譬多是义推依文立题方为亲切
故序云是金光明诸经之王创首标名弥为可用
五当体受称法性可尊可贵名金寂而常照名光
大悲能多利益名明即是金光明当体法门非借
世金以譬法也问旧云此经从譬得名云何矫异
而依文耶答非今就文而害于譬若苟执譬复害
于文义有二途应须两存若钝根人以譬拟法若
利根人即法作譬下文云即于是典金光明中而
得见我又云为钝根故起大悲心钝人守株守指
利人不须株指(上并玄文)

如上天台五义释名先达案七种立题判其所归
多云单譬断奠此经单法为名而不失譬喻释者
唯四明法师也故拾遗记曰应知此经三字别题
是法非譬经叙如来游于无量甚深法性乃住此
定而便唱云是金炎明诸经之王岂非直指法性
名金光明不云法性如金光明而下文所立譬喻
一释盖以诸师解金光明为世物象其实不知法
相圆融大师欲示金光明海诸法融备故顺诸师
以三字譬具足比况十种三法格佗譬法不周然
虽顺佗以譬显法其如经题是法非譬故后自立
附文当体二释斥彼义推譬喻疏远依经就法方
为亲切或议四明单法定题得何意趣今谓拾遗
深领玄文纵夺之旨所谓天台先纵古师约义广
361-A¶ 第 480a 页 X20-0480.png
演譬喻格佗譬法不周次则夺归附文当体单法
定题依文亲近也。

二法性为体体是一经之主质也此经若依义则以
法身为体若依文则以法性为体法性语通今以
佛所游入法性为体也此体种种众行而归趣之
类众星之环北辰如万流之宗东海故以法性为
此经之正体当知体礼之释与经法性意同如来
之所游是贵极之法故复次体是底义得此体者
穷源极底故复次体是达义得此体者通达一切
异名别说故。

三三身常果为宗宗者要也此经专用佛果为宗要
良由法性甚深微妙若欲显之非果不克当知果
是显体之枢要如提纲则目整也经云释迦如来
所得寿命释迦是果人寿量是果法果人克果法
冥乎法性四佛断疑举山斤等无能知其数量明
其能常八十是无常其常尚不能知焉能知其非
常非无常若不约果佛此义难明故以三身常果
为此经之宗要也。

四灭恶生善为用用谓力用也此经灭恶故言力生
善故言用此且偏举耳苦是恶果三毒是恶因恶
因不除苦果不谢圣人先令灭恶因故忏悔品居
先乐是善果忏赞是善因恶灭善生故赞叹品居
后但忏悔品灭恶非不生善赞叹品生善非不灭
恶空品则导成灭恶生善四王巳下护经流通并
361-A¶ 第 480b 页 X20-0480.png
是生善灭恶是故此经以灭恶生善为力用也。

五方等生酥为教相教是圣人被下之言相谓分别
同异论此经之教相若安般若而时异若入会三
而味别案经云有一比丘读诵大乘方等经典既
言方等岂非文耶方等之教通于三乘人修如此
则五味明义当第三生酥味摄四藏明义则杂藏
收四教明义则当通教通教之中即得论于带别
明圆也疏释巳广说空云此经属方等后分乃指
般若为巳广说空今云方等者结集经家以气类
相同向前集之也。

拾遗记通示五重玄义曰玄谓幽微难见义谓理趣
深有所以其幽微义而有五重一经始终能诠之
名所召之体即体之宗宗成力用此四言教通局
相状大师搜抉如是五义解释一题欲令学者预
知经旨然后寻文使成智行斯是道场持因静发
称会佛心演兹奥义故不与暗證及寻文者同日
而语也。

* ○三三分分文

吾祖别解经文祖述东晋道安法师例以序正流通
三分分节经中起尽盖彼所立妙契天竺亲光佛
地经论因以成规(高僧传曰昔后秦姚兴诏僧讲楞伽经但平读其文都无节目
兴曰朕闻佛道玄深经旨韫奥如何直说略无章段诸僧无对声流四方时襄阳有安师闻而叹曰何以
吾宗同受斯斥于是考覈经部无论大小立以序正流通三段自此方论起尽至大唐玄奘三藏译佛地
经论果有其文乃云经中总有三分一教起因缘分二圣教所说分三依教奉行分以此足显安之所说
361-A¶ 第 480c 页 X20-0480.png
暗与经论合也天台准彼成规者维摩疏曰经无大小例分三段者是也)所谓此经三
分者。

一序分凡一品半经疏曰此经四卷一十八品旧来
分割不同(云云)今从如是我闻入寿量品讫天龙集
信相菩萨室为序分序有三义一次绪亦曰通序
即如是我闻等五事也二叙述序亦曰别序从是
时如来游于无量甚深法性至信相菩萨室此段
经文内有七别所谓如来入定别叙述一十七品
经文别信相怀疑别十种瑞应别信相腾疑别四
佛止疑别天龙八部集众别三发起序从其室自
然广博严事下文在七别内也。

二正宗分凡三品半经从尔时四佛于大众中下讫
空品为正说分此分乃有四节一从尔时四佛讫
寿量品为常宗显体二忏悔品别论为灭恶之用
亦兼生善三赞叹品别论为生善之用亦兼灭恶
四空品导成生善灭恶。

三流通分凡十三品经从四王品讫经并为流通文
有七节第一四王品讫散脂品明天王发誓劝奖
人王弘宣于此又五一四王品明天力拥护请者
二大辩品是以辩才充益说者三功德品是誓以
资财润请者说者四地神品是誓以地味益请处
说处五散脂品是誓以威武安于请说听者第二
正论善集二品明人王弘经天王祐助第三鬼神
品明听经天神地祇守护第四授记品證听经功
361-A¶ 第 481a 页 X20-0481.png
德不虚第五除病流水品乃引昔听经之功第六
舍身品引昔不惜躯命诫劝勿吝第七赞佛品明
称扬佛法利益深重。

疏曰序者将有利益也正宗者当机辨道也流通者
流名下注通名不壅欲使正法之水从今以注当
圣教之筌𨁃不壅于来世也经中有所谓上中下
语皆善即此三分之意耳。

或疑曰此经何故序分入寿量正品中耶疏释此曰
众经例尔如维摩经无序品序在正说中大品正
说在序品中涅槃序分入正品中众经皆然何独
惑此斯经意者盖为四佛断疑孤然故引序分安
寿量中兹依义以分割不齐品也又维摩疏曰光
明序正同品者斯乃译人安品非佛所制亦非阿
难结集时著也。

* ○四诸品生起

前之大科三分乃一经起尽之梗槩今准文句重述
一十八品生起即随文鳞次之所归而如此者方
显如来说法品品皆有由致也。

序品者法不孤运藉缘而兴如来欲说三身寿量忏
赞二空导利群生故说般若巳降及鹫峰悬鉴机
缘必疑我寿于是入游法性出叙二十七行偈预
叙一十七品经文故有序品冠首。

如来既叙述竟机感相扣是以信相知佛入定又于
诸经闻佛告魔入灭即生疑云佛说不杀施食寿
361-A¶ 第 481b 页 X20-0481.png
命得长云何我佛八十唱灭思此义时感四佛入
室举水滴山斤地尘空界况出释尊寿命使信相
深达法报圆悟一体三身故有寿量品居次。

信相虽巳除疑了常登圆地住其如一切众生本具
性德三身寿量云何證得欲为是辈翻破惑障显
经力用故信相符昔誓愿入如梦三昧梦见金鼓
宣无生忏偈翌辰诣佛复陈使四众俱闻闻而修
修而證故有忏悔品焉。

信相陈忏悔巳如来为彼挹流寻源说前身为金龙
尊偈赞法王愿当来世夜梦金鼓昼如实说今日
果尔填愿为述此事故有赞叹品。

忏悔一品则专破恶赞叹一品则专生善此二若不
得空遣荡二俱不成欲以生法二空导成忏赞显
经力用故佛于此略说空品。

以上佛说三品半经当机辨道竟四王闻之心生悲
喜于是殷勤六番白佛奖劝人王弘宣此经俾国
庶晏安流通无壅故有四王一品。

四王虽则守护流通若无辨说之人此道终亦不振
是以辩才天女以本神力誓以智慧辩才充益说
听之人故有大辩天品。

说听者纵得其辩若乏四事供给则难安身奉道是
故吉祥天女给以资财宝物令彼具足所须方得
兴隆大教故说功德天品。

说听之人利益巳周若或国界不安饥馑疾疫诸恶
361-A¶ 第 481c 页 X20-0481.png
竞起则法流壅塞于是坚牢地神以护法力翻涌
地味膏腴令百谷丰成五果克茂从此好行慧施
深信三宝故陈坚牢地神一品。

散脂大将本地深远是真菩萨见之此经而为流通
教观权现鬼形统领二十八部勇以威武宿夜拥
护讲说读诵之人令彼悉灭诸恶直至遇佛成菩
提道故有散脂品焉。

诸天鬼神并巳发誓洪通要得人王不忘吾佛付嘱
当以正法正治邦家自此流通无壅佛欲以此勉
于人王故谈正论一品。

佛既说于正论以助家国其如四众未知出世正见
感动圣贤于是佛叙昔为善集轮王舍四州之珍
宝奉宝冥以闻经后于亿百千劫居轮王梵释之
位今成正法之身引昔證今故宣善集品。

闻经之报若此听法之功荐陈是故诸大菩萨以无
缘慈权现天龙日月江河等神遍界弘宣资益讲
诵之者故有鬼神一品。

鬼神赞相唯今现益欲使闻经者速起上地以显弘
经不虚故叙三大士及十千天子一闻法性便證
无生佛授彼记故有授记品。

树神疑诸天子暂下听法便得受记佛即说彼本因
昔有持水长者为众除病说持水者意在其子流
水救鱼此乃佛为远叙因由是故并说除病一品。

远由说竟近由当宣佛即自言昔为持水作子厥号
361-A¶ 第 482a 页 X20-0482.png
流水偶到空泽见十千鱼将之死地不忍见其踠
转起僧那心资以水膳说以因缘鱼幸朝闻夕死
报生忉利昔既巳结大缘所以今日一闻便悟说
此答于增益树神故有流水长者子品也。

如来宣演此经授道将毕又恐弘经者吝法吝财不
能忘躯为法故佛以神足力震动大地使萨埵故
塔涌现于前世尊起礼树神请问从此佛说昔舍
凡身饲虎誓求微妙法身以此本生因缘诫勖贪
吝弟子故有舍身一品。

佛说一经善始令终初中后竟是以三番菩萨感佛
说法度脱恩深于是异口同音叩赞世尊真实功
德故有赞佛一品联于卷末。

* ○五辩正讹谬

是经流布寝久讹舛尤多及捡藏经考校唯见合部
光明八卷所合谶译在内颇有异同盖经诸师重
译改足乃尔今兹辩正具引合部二十馀处證以
天台教章考文覈实追还古本以智者唯讲谶经
不见合部故其馀差舛或凭疏记或专义推苟在
理或当幸无以人废言也。

住王舍大城合部住作在字别行谶本或作在字依
合部也观经疏曰暂住曰在久停曰住一往语耳
维摩记曰一切经初在住二字名异义同译师参
取之然则虽云名异义同应知此经元是住字故
疏云住者佛是能住人王城是所住处准此断知
361-A¶ 第 482b 页 X20-0482.png
谶本是住字。

各各忿诤此句之下译时漏略人人不信句天台巳
曾补足读是经者不可不知故疏文云各各忿诤
此应两句或是翻译脱落或是圣言尚略盖内则
各各忿诤外则人人不信也此二句是犯妄语戒
昔以不实欺佗今常被欺忿昔语言无实今则人
无信者因果昭然也忿敷粉切恨也怒也。

广博严事合部依严净谶本亦有依合部者疏释曰
种种功德而庄饰之故云严事天台既依严事讲
解验谶本事字为正。

瞻仰尊颜目不暂舍或谶本无目不暂舍一句合部
亦阙当知此句乃结集经家语去之则上句崭绝
存之则方显虔诚况法华普贤观皆存二句验此
经诚不可阙。

如天真金合部作犹如真金别行谶本或作犹如天
金者皆不定也疏释曰大论以时铁比时金以时
金比海金海金比龙金龙金比阎浮洲金阎浮洲
金比四天王金如是次第比至第六佗化天金比
佛身金第六天金如铁然则佛身之金超过一切
如佛一时入城放金色光照地一女人礼拜金钗
堕地不见其钗佛去方见今文若作如天真金犹
如天金则佛身之金无超越义切详其意当取犹
如真金为正。

校饰光网法华撮要云校字正作铰广韵装铰也金
361-A¶ 第 482c 页 X20-0482.png
玉饰也又如汉宣帝尝以皂盖车赐霍光悉以金
铰饰之验校字非也。

犹如过佛合部作遇佛别行谶本过遇不定当知遇
字刀笔之讹经意盖言犹如过去诸佛之所成就
尔。

所说微妙别行谶本或作闻说微妙合部亦作闻字
今观上下来意所字为正所谓正念思惟诸佛所
说微妙法门也。

生死罗网弥密牢固合部亦作牢固别行谶本有作
坚固者今谓坚即是固固亦坚也若作牢固意则
不然古者造狱殷曰羑里周曰囹圄又名曰牢当
知众生底滞三有犹如牢狱故华严云一切众生
在三界中烦恼浊乱住苦牢狱是也此经以生死
系缚如罗网下句又言牢固则又同牢狱苦楚矣
佛语多含牢字为正。

如融金聚下赞佛品云如融真金合部并作镕字今
谓融字会也明也朗也亦有其意终不如镕铸真
金其色晃昱以比佛身金色之胜如四十二章经
后序云金在镕而光愈烂是也况此经亦有如铸
金铤如鍊真金之言以證此文须作镕字。

空品别行谶本或此品初有一长行并二句偈云尔
时佛为地神贤牢善女天菩萨复说偈言我从昔
来为诸菩萨又品末有四句偈云欢喜布施心无
吝惜观法性空是无上智此等经文见者谁不疑
361-A¶ 第 483a 页 X20-0483.png
其有无今捡合部乃知后来重译者加之贵师合
在谶本尔或者滥将合部之文足入别行谶本故
或有之昔孤山护国二记皆谓后人妄加非也今
案疏文释此品云有四十五行偈馀并无解验谶
本元无有者宜削去之。

我今演说别行谶本或作今我或作我今合部称今
我往往因于合本故成两异疏释曰我今演说者
演名为广与略相违今依此解断以我今为正不
应混于佗译也。

和合而有此品有三和合而有今是最后妄想因缘
和合而有句有字浙西诸州讽诵改为生字今准
疏释曰妄想因缘和合而有两句是明假观境祖
文有在无宜擅呼也。

毗留勒叉天王或本作毗楼合本中亦留字若据华
严大论诸经多云毗楼则知二字俱通梵音轻重
之异耳今案疏翻毗留勒叉为增长则知留字是
此经元本也。

规往讨伐合部同此谶本或云亲往斯后人见国家
有亲征之事擅改之也四明记取规字为正规计
求也以法取之也讨诛也传例曰有钟鼓曰讨伐
谓征伐也或本作罚谓折辱出金赎罪非经意。

身所王领别行谶本或作身所王统领合部亦无统
字今谓王去呼霸王也国语曰霸把也把持诸侯
之权也详此王字所训意义巳足若加统字则字
361-A¶ 第 483b 页 X20-0483.png
繁理寡意义俱非矣。

鬼子母与五百鬼子合部作儿子别行谶本儿鬼不
定作儿子者依合部也人不见合部便谓刀笔之
误今谓谶本元是鬼子续因合部存于重译遂成
差别若云儿子对母而称若云鬼子约貌而说一
往俱通细究当取鬼子为正准鼻奈耶其母本名
欢喜药叉后生五百鬼子食王城男女人遂呼为
呵梨底此翻鬼子母五百若云儿子是母之子故
名为子若标儿字言意俱重若云鬼子鬼从形相
子对母称亦是鬼母生鬼子犹谚所谓龙生龙凤
生凤也。

闻是香气合部作闻是妙香别行谶本亦有作妙香
者依合部也当知此品人王奉香前后二段今是
后段初香遍天宫有两是妙香气盖上下相贯也
次段香遍十方则云种种香气不但遍此乃至诸
佛闻香牒其所闻则云诸佛世尊闻是香气亦上
下相贯也此中若作闻是妙香则上下差忒今所
不取。

其香遍至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等)此经说大千
世界总有九个百亿皆翻译之误疏记不言何以
适从今先示其数次点其非俱舍颂曰四大州日
月苏迷卢欲天梵世各一千说名小千界解曰谓
一日月环照四洲名一世界如是千日月千须弥
千六欲天最上以一二禅天覆之名小千界也颂
361-A¶ 第 483c 页 X20-0483.png
又曰此小千千倍说名一中千解曰此千指上小
千也积成一千小千最上以一三禅天覆之名中
千界也颂又曰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坏解曰此
千指上中千也以此中千积成一千中千最上以
一四禅天覆之名大千界也是中则有一千三禅
百万二禅亿万初禅以三积大故云大千非三千
外又有大千也此大千界住二十增减劫经大三
灾坏二十增减劫故云皆同一成坏也次点其非
者准感通传南山问韦天曰余闻三千国土日月
须弥等或云百亿或云千百亿何者是耶天答曰
经中明云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何得百分秪
言其一但时语讹略总而言之乃万亿日月须弥
等为一大千量也又续高僧传云经论并以大千
称为百亿依诸算数悉不相符翻译之失也又释
迦方志明大千自四洲至有顶有万亿之所皆为
佛化统摄据上三文细计其数大千若云百亿却
少九千九百亿韦天所谓百分秪言其一是也余
阅新译华严第十三卷亦说大千世界凡列二十
二重百亿文义并同今文之失嗟乎梵夹西来道
途辽远言音夐异未能尽理有如此者昔安法师
谓译经有五失本三不易正谓此也。

百亿大铁围山小铁围山准长阿含起世经俱舍论
释迦方志明大千之向背说铁围之大小应有四
重但文有广略隐显耳今且引起世经一文示之
361-A¶ 第 484a 页 X20-0484.png
者彼曰四洲地心即须弥山山外有八重山八山
之外有咸海海外有山即是铁围四洲围轮名一
国土即此为量数满千铁围绕讫名一小千界即
数小千复至一千铁围绕讫名曰中千即数中千
复满一千铁围绕讫名曰大千以上四重铁围若
分大小初重为小二三名中第四为大若论其数
初小则有千百亿二三渐减第四但一其大小数
量若此此经与华严安得大小一槩称百亿耶又
准俱舍颂其小铁围高三百一十二半由旬若依
感通传韦天所示四重铁围其小者齐夜摩天乃
至第四重齐光阴天如此倍倍高而围轮者欲遮
佗方毗岚猛风吹坏本所须弥山故梵语柘迦罗
此翻轮围以此山似车轮故本无铁名译师取山
之体是铁义立名耳。

百亿非非想天上准俱舍明大千界至于中千则有
一千二禅最上以一四禅覆之此显四禅依正广
阔故珠林云初禅如乡二禅如县三禅如州四禅
如国若至无色界非非想天则四倍之阔是知大
千之上唯一非非想天而此经言百亿非非想天
何其多耶今谓百亿数误应云千百亿巳如上辨
所言四禅至非非想唯一者此显四禅非想等果
报殊胜依正广阔若论大千千百亿须弥之上各
有色无色天则非非想亦千百亿也但彼天色细
依正互相涉入而不妨各各自谓如大千界量也
361-A¶ 第 484b 页 X20-0484.png
故正法念经谓彼夜摩天或一百一千共聚一莲
华须座不妨不隘又大论谓遍净天六十人坐一
针头听法不相妨碍其意尔也昔诸师记文并不
见此文谓经之误亦不免于虚张援引也。

无量大众合部同此别行谶本或作天众者非盖此
文是阎浮集听是经之众不该天类故。

涕泪横流下善集品亦有此句合部并作横流别行
谶本多作交流今案孤山四明护国三记并作横
字释义以大经亦是谶师所译亦称横流故文选
王粲登楼赋云悲旧乡之拥隔兮涕横坠而未禁
或谓佛经不应用俗书类例殊不知佛教翻梵成
华正欲与经史相应以导物情岂以委巷之言预
宝轴耶杂华谓之雅思渊才文中王近世科经家
取交字循习旧讹也涕音体鼻之汁也。

肢节怡解肢与肢同或本作支非也或本节作体字
今依合部并新记并取节字为正以空品亦云肢
节手足故尔雅怡者乐也和悦之貌解佳买切舒
散也。

大辨天品有本题大辨天神品合部亦无神字必后
人见经内有神字私加之蟾师云经中亦有功德
天神何不品目亦加之是知不可。

婆罗尼合部作娑罗尼别行谶本二字不定此必合
部重译改婆为娑遂致异同咒是密语不容去取
惟读者知之。
361-A¶ 第 484c 页 X20-0484.png

一幡一盖幡字经论用字之误久矣荆溪辅行记巳
曾改正故彼文曰幡字应作幡旌之总名也经中
作幡幡帤字耳说文谓拭觚布也今佛法供具似
于旌旗须作幡字。

南无无量百千亿那由佗庄严其身释迦如来(等文)
节经文疏中科为人王归敬三宝释迦佛也微妙
法炬法也功德大辨僧也于那由佗下翻译时失
二字准善集品身得金色百福庄严舍身品微妙
法身百福庄严赞叹品世尊百福庄严其身引此
三文足显此中阙百福二字或万行或定慧措安
皆可如法华玄说约教名智慧庄严约行名福德
庄严之谓也当知此中若阙二字则自南无下凡
一十八字为句并为虚设昔谢灵运同严观二师
再治大经颇有添削此其例也咨尔后贤此中实
阙百福二字不可不知。

审冥比丘合部重译称宝寘比丘寘徒坚切满也大
藏随函经音纪一译谓之宝寘比丘寘支豉切置
也最胜翻为宝积积者聚也细究上之三字音训
词异意同独古谶本曰宝冥冥暗也幽也比上三
训意义硕异况谶译之后诸师竞翻其名必知冥
字未允仲尼曰必也正名乎余于是名深谓未正
达者试详之。

天冠珥珰合部并别行谶本槩作耳珰今准四明神
智护国三记并云正作珥如志切苍颉篇珥珠在
361-A¶ 第 485a 页 X20-0485.png
耳也周礼冠珥背璚释名穿耳施珠曰珰文选献
江南之明珰。

令是众生合部作合字别行谶本或作今字荣师校
證取令字新记取今字乃谓今是是指召之词今
取令字为正经意乃谓诸天王等各相谓言令是
听法众生得无量威德也。

令无灾祸永离诸苦(二句)多醯波醯(等四句)旃陀旃陀(等四
句)以上三节经文在处板籍存没开合不定今案
疏科此品偈总有一百二行半分为六段第五段
从大梵天王下有四十九行半偈是举听经能致
天龙劝修孤山护国二记云有本多令无灾祸等
二句又多多醯波醯等四句皆后人妄加今难曰
若除此六句则但四十八行对疏分科乃欠半偈
何耶新记云若以旃陀旃陀等四句合成三句则
须除多醯波醯等四句存令无灾祸等二句方有
四十九行半偈也今难曰若如所说则但四十九
行及一句未成半行况对面不知天台以旃陀旃
陀等是开四句释义今说者当存令无灾祸等二
句谶本元有合部则无必重译时删去也次除多
醯波醯等四句合部虽有自是后师重译之文后
人不晓妄釆入别行谶本故今去之复开旃陀旃
陀利三句为四句以天台解云梵语鸠罗檀提此
翻战无敌天台既从开翻名安得合四句为三耶
作此示巳始契疏中分科四十九行半偈也又复
361-A¶ 第 485b 页 X20-0485.png
须知其合四句为三句自是合部重译之文今准
天台唯弘谶本故从开说人不知者便谓世人妄
作开合非也。

违驮天神驮唐贺切违字或经本单作韦若据南山
感通灵感二传则此天初与师相见自称韦琨韦
姓也琨名也如此则字须去辵二传始终无驮字
但言韦将军也。

爱乐亲近爱乐无量二句爱字有本并作受字皆刀
笔之误也今准合部并作爱字若作受字则二乐
字便须入声固非经意也。

香气馝馚馝蒲结切馚乏闻切香气充盛之貌也或
经本作馚馥新记谓俱是香气盛貌通用今谓若
云通用则后世经本无准非也。

如上所说无量功德疏云从于诸众生下二十七行
偈是听经能令国土安乐今别行谶本并有二十
七行半偈新记谓剩上之一句今捡合部并最胜
经并有二句不可云剩今作二义伸之一恐天台
讲谶本时必二十七行偈后因合部重译者加二
句于其间或人采入别行谶本遂成长出二恐疏
中分科之文行字下欠一半字。

以随相修合部以字作巳别行谶本二字不定今准
四明记释有妙善根是别标远因缘以随相修是
别标现因缘此句既指现因缘固非巳作之巳当
取以字为正。
361-A¶ 第 485c 页 X20-0485.png

调和六大合部作四大别行谶本或依合部作四大
今谓谶本元是六大故疏释曰六大者六腑也大
肠小肠胆胃三焦两膀胱也白虎通曰腑者为藏
宫府也胃者脾之府膀胱者肺之府三焦者肾之
府胆者肝之府大肠小肠心之府黄帝脉经曰上
焦自头至心中焦自心至脐下焦自脐至足广雅
云膀胱脬也腹中水府也。

直闻是言合部作得闻别行谶本有依合部者又有
作值闻者合部作得闻乃诸师重译所改若作值
字乃传写之误今准止观并义例以直闻是言是
初观不思议境是知谶本元是直字。

四句宛转合部作婉字顺美曰婉非经文意若宛字
谓边高中下边下中高宛然义也亦非经意今取
新记应作踠字法华谓踠转腹行广韵踠者体屈
之义也。

寻取枝叶与作阴凉别行谶本并作阴字合部改为
荫字于禁切说文荫草覆地也阴者说文阴暗也
水之南山之北也今断取荫字则与上寻取枝叶
句相承故大经曰中路有树其荫清凉是也。

下其囊水写置池中写字正须作潟如大经云阿难
受持十二部经为人演说犹如潟水置之异器法
华句云阿难亲承佛旨如仰完器传以化人如潟
异瓶郭璞注江赋云沃焦在海水潟源处据上三
文写应作潟。
361-A¶ 第 486a 页 X20-0486.png

在楼屋上露卧眠睡有经本作楼台筑土四方而高
曰台良非卧处故四明记斥之曰或经作楼台者
非也。

不久当證无恼无热清凉涅槃合部作清净涅槃别
行谶本或依合部者今谓若以常乐我净四德为
涅槃则清净涅槃义亦无爽经中既言无恼无热
则清凉之言句义相承故梵语萨婆若海此翻清
凉池是也又大论曰入清凉池即入大涅槃也。

被服衣裳经本有作帔服者误也被皮寄切广雅被
者加也身加于衣也广韵被者服也覆也。

良久乃稣合部作乃悟别行谶本亦有作悟者明了
曰悟非此文意正须作稣如辅行引声类云更生
曰稣或通作[禾*鱼]并不从草。

似丧爱子合部作以丧别行本似以不定新记取以
字乃谓王妃痛如针刺以由丧爱子故今取似字
为正盖由王妃乳出心愁其时未知丧子的信故
且云似耳。

挟本业缘合部作侠别行谶本或有依合部者玉篇
侠谓以权力侠辅人也广韵挟怀也持也尔雅挟
藏也今取挟字训诘以合经意。

直我无情合部作值我有本或作值字新记护国二
家并取直字为正意谓我直是无情之物能堪是
苦我若是有情则当此苦不得矣。

先所遣臣别行谶本所字或作使字者误也合部作
361-A¶ 第 486b 页 X20-0486.png
所字今取为正意谓先来所遣之臣耳。

妙如梵声合部同此别行谶本有作如妙梵声者今
谓若妙字在如字上则佛声之妙如于梵天之声
也若妙字在如字下则妙声在于梵天佛声如彼
也经中赞佛六种微妙清净音声此则佛声微妙
如于梵天之声可也。

一切众生若闻此法皆入甘露无生法门别行谶本
或无此四句者新记谓合部但齐快说是言句今
检湖福经板皆有四句新记又成妄指矣今准天
台释此品三番菩萨赞偈合有六十五行半以此
考之则四句巳摄其中无复疑也详其古本或阙
者谅是先代废教经文断落成厄于兵尘后人不
校刊行遂致不全其犹秦火六经诗书多逸者也。

别行谶本之末或有嘱累一品者人皆不能决其有
无今案译经图纪释教录皆言谶译金光明一十
八品四卷成文实无嘱累故四明记曰世有足嘱
累为十九品者是谬附是也至隋志德三藏唐义
净三藏二译虽有付嘱一品考彼所翻则与今谶
本后有嘱累文体全不相同兹乃后人仿窃法华
嘱累私撰附行杂金以鍮加丝以麻何人无识乃
至于是人能削去之则圣教淳正矣。

或疑志德义净所译既有嘱累返显梵本元有谶师
何不译出耶愚曰若以彼付嘱一品为妨则谶本
比诸译阙十馀品皆可疑也今以三意通之一略
361-A¶ 第 486c 页 X20-0486.png
于可略良由此经正宗当机辨道在第一卷四王
以下并嘱流通分诸天数数发誓弘通如来勤勤
出言付嘱其嘱累品虽略之亦可也二适时之宜
盖此经翻于北凉蒙逊朝尔时佛法初播人未深
信广文故谶师举要略以译之则与什师翻译大
论为秦人识劣十倍略九同也三翻译尚阙余阅
合部八卷唐译十卷即知谶本之略及见译经图
纪谶师自言此经篇品尚阙天台亦云胡本尚多
又复虽云阙多而吾祖解释巳定四众受持滋久
如来尚令受持一句一偈得福岂四轴宝又容拟
议哉。

此经如上校勘存没巳定谨具字数于后第一卷五
千八百六十二字第二卷七千六百一十九字第
三卷六千七百五十字第四卷六千七百三十四
字四卷总计二万六千九百六十五字所有梵夹
上题目前后首题译师名讳咒文注字并系其数。

* ○六为为音训

唐慈恩基法师尝著法华为为章解平声为字有九
训谓由求当得定被作是名去声为字有三训谓
以与助当知慈恩所训非尽准经史而多是义推
以此训释点撺经意无不昭然斯文近几不传兹
偶得之因审大部补注法华铃键撮要所解为为
皆本慈恩之说但加成向二训为异耳兹幸先贤
典刑犹在谨笺此经为为庶一二字亦助流通也。
361-A¶ 第 487a 页 X20-0487.png

** 第一卷

常为四方(平得)为无有上(平定)而为根本(平作)若为佗说(去向)
常为诸天(平得)亦为十方(平得)何等为二(平是)而为敷具(平作)
而为说法(去与)我为是等(去与)为一众生(去以)我当为是(去与)
以为脚足(平作)是为粗涩(平是)常为国王(去与)以为大海(平作)
为是等辈(去与)为钝根故(去以)

** 第二卷

常为诸天(平得)亦为护世(平得)为世法王(平作)为除衰患(去与)
为人天王(平作)为除衰恼(去与)为修留难(去与)为作护助(去与)
为消衰患(去与)则为安乐(平是)则为巳得(平是)则为巳能(平是)
最为殊胜(平是)而为铰饰(平作)常为人天(平得)为我说法(去与)
巳为得值(平是)巳为供养(平是)为自利故(去以)为我等故(去与)
则为成就(平是)则为不少(平是)为佗众生(去与)则为巳于(平是)
为听法故(去以)为听法故(去以)为善知识(去与)能为无上(平作)
为众生故(去与)为令一切(去以)为与一切(去以)为欲爱护(去以)
为诸众生(去与)为无有上(平定)为诸众生(去与)常为诸天(平得)
亦为护世(平得)而为守护(平作)为是等故(去以)为是等故(去以)
为我供养(去与)为我至心(去向)常为巳身(去以)为诸众生(去与)
为知我恩(平当)巳为摄取(平是)若为佗人(去向)为欲供养(去以)
为是等故(去以)

** 第三卷

能为众生(去与)为是众生(去助)曾为太子(平作)亦为我说(去与)
何等名为(平作)为信相太(去与)为利众生(去与)当为我断(去与)
得名为天(平是)而名为天(平作)我要当为(去与)生为人王(平作)
361-A¶ 第 487b 页 X20-0487.png
与恶为伴(平作)若为诸天(平得)终不为是(平作)应各为说(去向)
故得为王(平作)为自为佗(去以)为命及国(去以)和合为一(平作)
名为人王(平作)不应为恶(平作)我昔曾为(平作)惟愿为我(去与)
许为宣说(去与)即寻为王(去与)为闻法故(平求)为欲供养(去以)
为诸众生(去向)尔时为王(去与)常为无量(平得)譬喻为比(平作)
不可为喻(平作)而为诸佛(平得)常为无量(平得)散脂为首(平作)
以为宫殿(平作)将欲为是(去与)而为上首(平作)为听法故(去以)
为我解说(去与)我当为汝(去与)为诸苦恼(平被)为是众生(去以)
为父修礼(去向)今当为汝(去与)计为治病(去与)

** 第四卷

名为流水(平作)为有几所(平是)为日所曝(平被)为捕此鱼(去以)
我为大王(平作)是鱼必为(平被)我今当为(去与)为是诸鱼(去与)
复为是鱼(去与)复为我等(去与)为其授阿(去与)为利众生(去以)
常为一切(平得)欲为大众(去与)若为饥逼(平被)为其求食(去向)
谁能为此(去向)为众生者(去助)不足为难(平名)都无所为(平成)
为作留难(去与)我今为利(去与)为求菩提(去以)虎无能为(平得)
为众生故(去以)汝巳为得(平是)为第二王(去向)特为父母(平是)
为何所在(平当)一为鹰食(平被)若为国王(平作)此虎或为(平被)
为令虎子(去以)为活来耶(平是)为巳死亡(平是)为众所爱(平由)
为死活耶(平是)巳为得报(平是)巳为都尽(平是)而为忧火(平被)
或能为是(平被)常为众生(去与)为佛作礼(去向)为诸众生(去与)
亦为十方(平得)为人中日(平作)为欲利益(去以)为是事故(去以)
为我现身(去与)

* ○七点示句读
361-A¶ 第 487c 页 X20-0487.png

破句读首楞严经悟道先贤秪一人尔昧乎读诵者
诚不可援此为例也是经句义达者巳深明之但
文相犹豫处姑为初入道人指示数端盖宗大海
者不弃细流也。

** 第一卷

巳曾供养过去无量亿那由佗百千诸佛(句)于无
量百千亿那由佗阿僧祇劫(句)及无量百千亿那
由佗菩萨摩诃萨(句)得见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
(句)尔时亦有无量无边百千众生与菩萨俱(句)

** 第二卷

是经能令地狱饿鬼畜生诸河焦乾枯竭(句)是经
能灭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百千苦恼(句)得第一护
(句)身所王领(句)今日释迦如来正智(句)如来过于
百千亿那由佗诸梵天等(句)亦过无量百千亿那
由佗释提桓因(句)世尊所(句)

** 第三卷

如法安住一切法如性(句)旃陀旃陀(句)利大鬼神
(句)女等鸠罗(句)鸠罗檀提(句)尔时道场菩提树神
名等增益(句)过去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佗等诸佛
世尊(句)

** 第四卷

尊重恭敬是长者子(句)为捕此鱼(句)故于上流悬
险之处(句)告道场菩提树神善女天欲知(句)日无
精光(句)如罗睺罗阿修王捉持障蔽(句)大士(句)
361-A¶ 第 488a 页 X20-0488.png
汝今真是行大悲者(句)

* ○八笺释事相

一经大义具载玄疏惟历学游刃者钩深自得愚谨
援内外典籍解释此经事相庶可辅大义广见闻
其犹嗜稻梁者不弃馀味也。

案大宋高僧传立翻译四例一译字不译音即
诸经神咒是二译音不译字即佛胸中卐字是三
音字俱译即经文纯是华言言四音字俱不译即
经题上是然此传文为成四句第四且云音
字不翻毕竟古今巳作有无字释义故王荆
公说文曰制字之妙不独此方如佛国是讴
阿二字讴为有故向左阿为无故向右是也又复
书之梵夹之上者盖以佛经对破彼外道所
计故如妙乐曰阿无沤有西域一切外道经书并
以阿沤为首以其所计有无为本是以佛经立如
是二字破彼不如不是若依佛法离有无见方为
真道也。

经金刚刊定记云梵语修多罗或云修妒路素怛览
皆梵音楚夏也正云修多罗此翻为线以天竺用
修多罗一名召四实故其四者圣教席经井索线
也盖缘彼方多以华献佛置之案上恶风吹散以
线贯之又见此方圣教能持佛语得无所遗如线
贯华故以线目之此方不贵线称故翻为经斯则
暗符彼方席经兼顺此方儒道之经故也然则彼
361-A¶ 第 488b 页 X20-0488.png
此虽顺而未免于相滥于是加欲底二字翻之为
契方能简异此方之经则唐梵皆足也。

北凉陇右僭伪时国号也自永嘉板荡夷狄杂处中
夏通有一十六国北凉其一也内典录云帝复姓
沮渠名蒙逊元临松卢水胡人代为北凶奴左大
沮渠即宦为氏逊博览群史颇晓天文杀段业自
称凉州牧又破傉檀于穷泉乘胜入姑藏号西河
王陇西也当晋安帝隆安五年辛丑自号北凉玄
始中翻译经论弘扇佛教谶师流寓此国传通故
以北凉标号。

三藏法师经律论谓之三藏师弘此三法故曰法师
孙卿子曰师术有四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不
陵知微而论可以为师矣韩昌黎曰古之学者必
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
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昙无谶准译经图纪亦曰昙摩谶此翻法丰中印度
人六岁出家日诵万言初学小乘后遇白头禅师
教以大乘十日辨论方悟大旨释教录云谶师一
日随中印度国王入山王渴须水不得师咒乾石
出水因言曰大王惠泽所感遂使枯石生泉自后
王意渐疏师曰我当咒龙入罂令旱王必请我放
龙有密告者王怒遣捉谶乃赍大涅槃等经奔于
龟兹龟兹多小乘学不信大教续诣姑藏宿于传
舍虑失经本枕之而睡夜忽为神人牵堕于地师
361-A¶ 第 488c 页 X20-0488.png
谓是贼三宵皆尔遽闻空中声曰此如来解脱之
藏何为枕头遂移高处其贼又来竟不能举知师
是圣人咸来拜谢蒙逊闻名即诏宣译在凉七年
总译经论二十三部一百四十八卷时后魏太武
闻师道术遣使请迎逊疑谶为魏设计其情倏变
谶便辞以西归将发行忽告众曰吾怨家至虽众
圣不能救矣及谶趍行方四十里逊果密遣刺客
害之闻者嗟恸莫不伤其弘法之难也如此。

译礼记王制曰五方之民言语不同嗜欲不等达其
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
曰译今通西言而称译者盖汉世多与北狄交通
译人兼善西语是时佛法而来遂使译人翻之因
是佛经咸称译也大宋高僧传曰译之言易也谓
以所有易其所无譬之枳橘由易土而植橘化为
枳枳橘虽殊辛芳叶干无异如西域尼拘律陀树
即东夏之杨柳名虽不同树体是一。

品中阿含云梵语跋渠此翻为品疏云品是类义此
中文句气类相从节为跋渠如律中五篇七聚也
新记云气类者借喻以显气谓气候类即种类如
阴阳二十四气之不同种类之差别也系辩曰方
与群分物与类聚孟子曰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

佛梵语佛陀此云觉者对迷愚者说为觉也佛地论
云能自开觉亦能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华
开故名为佛金刚事苑云谁不觉知谁能觉知体
361-A¶ 第 489a 页 X20-0489.png
同性遍一而巳矣当知此中言佛虽标通号其实
以通召别乃专指一经教主释迦文也。

住王舍大城此城在摩竭提国是佛乞食游化之地
也大论云梵语罗阅祇伽罗此云王舍城过去有
王名曰天罗无子出狩值牸师子众散王与交通
月满忽来殿上生子讹言天赐养为巳子足上斑
驳号斑足王后绍王位性喜啖肉厨人遽阙乃取
新死小儿为膳王美之厨人日捕不歇举国愁怨
千国小王兴兵废王置耆山中诸罗刹众辅之为
鬼王誓取千王祭山神得九百九十九王唯少普
明后得之普明乞归布施却来就死驳足问之王
言得闻圣法故尔因此广赞慈心毁呰杀害驳足
闻法即證初地千王于是各取一滴血二茎发赛
山神愿驳足与千王共立屋舍都五山中为大国
故名王舍城又百姓在五山内作舍七度被烧自
谓薄福王有福力其舍不烧众议排我屋舍为王
舍由是免烧故称王舍及驳足得道赦千王于此
地名为王赦经家借为屋舍字耳。

耆阇崛山中法华句云梵语耆阇崛此翻灵鹫山峰
似鹫故又鹫鸟于山南尸陀林食死尸竟栖息此
山故又圣仙神灵行居故西域记云梵语姞栗陀
罗矩吒山唐翻鹫峰亦曰鹫台旧称耆阇崛讹也
此峰接北山之阳孤标特起既栖鹫鸟又类高台
空翠相映浓淡分色大论云耆山是三世诸佛住
361-A¶ 第 489b 页 X20-0489.png
处若使大千劫烧更生我常住此说法度生但众
生结缚之深故不见我崛达物切。

过诸菩萨过字去呼越也下文过诸天香过夜至旦
过于蜂王立过于膝过于人眼出过一切如来过
于亦过无量过于今日过是夜巳不过巳身才能
过人过算数劫以上十三过字并去呼。

是金光明诸经之王疏释曰若取文为经即三种俗
谛若取理为经即三种真谛若取文理合为经即
三种中道若说馀谛是经而非王若说中道是经
复是王于九种经中而得自在天台此文隐略难
见先贤解释凡数十家四明记以藏通别三教真
俗对三种真俗以圆接通圆接别圆当教三教真
俗体是中道对三种中道四明建立虽尔奈何霅
川岳公鲸吞其说故义编曰四明所立初如七二
后似五三究而诘之二俱不当七二无中道之称
五三无三藏之名进退无拘规矩安在然四明以
七二谛消通经王法相备具偏圆俱摄正符方等
四机普被之旨经王统王自在之能人能祈去霅
川之难则四明之道自耿光矣。

东方阿閦南方宝相西无量寿北微妙声大论云阎
浮四方东为数始以日初出故又东是春方故然
此四佛果上同化者行因同故观佛三昧经云过
去有佛号曰空王入灭度后有四比丘同学破戒
后因入塔谛观佛像得念佛三昧诸佛现前授记
361-A¶ 第 489c 页 X20-0489.png
今于四方悉得成佛东方香积世界佛名阿閦南
方欢喜世界佛名宝相西方安乐世界佛名无量
寿北方莲华庄严世界佛名微妙声阿閦此翻不
动閦或作𨴯初六切字统曰𨴯字出释典微妙声
最胜经名天鼓音护国记云天鼓音从喻为名也。

亲厚苍颉篇曰亲爱也释名曰亲衬也言相隐衬也
索隐记曰亲厚即六亲也汉书曰以奉六亲应劭
曰六亲者父母兄弟妻子也。

恶星灾异疏云恶星若荧惑乱行麻彗暴出也灾异
者风雨雪霜等乖候也楞严云娑婆世界有八万
四千灾变恶星二十八大恶星出现世时能生种
种灾异张无尽注曰恶星非凶恶之恶乃成恶之
恶也天象皆禀四大五行精气留滞而不圆通非
佛慈悲以违其性则灾数应之索隐记云若能内
观法性达罪本空均生佛于自心起慈悲于法界
恶星之变何患乎不灭。

众邪蛊道疏云人邪鬼邪法邪名众邪法邪谓一切
外道经书也蛊道毒鬼也四明记云事释乃佗鬼
毒害于人如说文蛊谓腹中虫也楞严云贪恨为
罪是人罗毕遇虫成形名蛊毒鬼理解乃自心三
毒为蛊能害法身慧命也大藏经音云以咒术害
人曰蛊道生经云有人专行蛊毒事神得富人知
无肯与亲乃于异国求妇妇元事佛行慈化之遂
止戒疏鼎山记云以毒蛇相食强者则变为蛊入
361-A¶ 第 490a 页 X20-0490.png
人腹中为食蛊酒蛊等燕闲录云南方人养金色
蚕食以蜀锦取其粪置饮食中以毒人人死蚕喜
能使人富而遣之极难虽水火刀刃不能伤但多
损金银置蚕其中遣之于路人见取之蚕即随往
谓之嫁金蚕也玉堂闲话曰有中书于遘中蛊医
治无门偶一钉铰者过门自言某亦尝中此因遇
至人铃出而愈某传得此法于忻然祈之彼曰来
早请勿食某当来矣既至即令张口乃执铃以候
之及著俄差跌而失明日又侯之如前一铃而中
其蛇赤色如钗股乃长二寸急命火以焚之于遂
安也投荒录曰新州有草药名吉财治蛊神用无
比谓之吉财者盖昔人遇毒有奴号吉财得是药
因以为名其状似芍药遇毒人潜觅二三寸剉细
加少甘草煎服之得吐即愈也委如大平广记。

卧见恶梦疏云心灵潜密业现其中梦见不适意事
也广韵寐中神游曰梦发真钞引律云乱意睡眠
有五过一恶梦二诸天不护三心不入法四不思
明相五喜出精周礼有占六梦之吉凶一正梦无
所感动平安自梦也二愕梦惊愕而梦也三思梦
觉时所思之事也四寤梦觉时所道之事也五喜
梦喜悦而梦也六惧梦恐惧而梦也当知周礼六
梦正梦唯一梦是好恶之先徵是故古立占梦之
官后代废之盖世人浇伪多假托故。

当净洗浴释签云通论诸洗皆名为盥若别论者洗
361-A¶ 第 490b 页 X20-0490.png
手曰盥洗足曰洗(先典切)洗头曰沐洗身曰浴说文
曰沐者濯发也孟子曰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
以祀上帝。

夜叉之众维摩疏云夜叉此翻轻疾有三种一在地
上二者居空三者在天为天给使以恶毒故受夜
叉报往修乘故见佛闻法曾施象马故能飞行阐
义钞云新云药叉此翻勇健能飞腾空中旧翻捷
疾佛初成道及转法轮传声梵天即此鬼也今法
会召请传迸符牒以奏上帝乃是此神正其名实
须当以捷疾灵使呼之。

尼连河神西域记云于摩竭提国戒贤论师伽篮西
南行四五里渡尼连河至伽耶城此河又名熙连
跋提此云不乐著河神主此河也。

八部所敬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闼婆五阿修罗六
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伽为八部也所谓人
非人者或言紧那罗头有一角即人非人观音义
疏云今不取人非人释紧那罗乃总结八部耳舍
利弗问经谓八部皆名人非人或谓人即人众非
人即非人众如华严列八部竟乃云人众非人众
也楞严集解云六道之中唯除人道馀五道悉号
非人又四天王下各领二鬼名为八部(云云)维摩疏
谓八部之义多所关涉盖如上所出不同故部即
部伍周礼谓五人为伍又部是党义释名谓五百
家为党又部是曲义如汉书谓行无部曲注云将
361-A¶ 第 490c 页 X20-0490.png
军皆有部曲。

亦为十方竹庵草录云诸经盛谈十方唯首楞严经
以十方谓之十虚盖虚空无碍遍摄十方故谓之
十虚也。

欢喜悦豫悦亦喜也经典互训耳广韵豫羊庶切安
也逸也桂苑珠丛曰心安和悦谓之豫。

人身人道孔氏传曰天地所生唯人为贵礼记曰人
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秀气也庄子曰无为而尊者
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梵语布路沙此翻人
婆沙云人道名止息意谓六道中能止息忍耐故。

尔时尔与尔同或作尔非也说文作[尔-不+(企-止+小)]别行义疏云
尔时者尔言即也谓即说此品之时也妙乐记云
凡言尔时者皆指前事之末后事之始也。

有菩萨摩诃萨法华句云具足应云菩提萨埵摩诃
萨埵译师嫌繁略去馀字菩提言道萨埵言心摩
诃言大萨埵言众生即大道心众生也大论云菩
萨初发心誓度于一切能忍成道事不动亦不破
是心名萨埵佛地论云有三大事名摩诃萨一数
大以无量故二德大谓住大乘故三业大谓能息
众生诸烦恼故或经翻为开士开发众生信心故
古翻高士升出凡夫小乘故藏疏翻为觉有情亦
曰大勇心维摩疏云菩萨之名既尔翻译不定应
留梵语也。

名曰信相最胜经名为妙幢护国记云妙幢从喻立
361-A¶ 第 491a 页 X20-0491.png
信相约法称疏云信相者信家之相在似道中下
文见有一人似婆罗门似位机兴知非真击又真
似之位如普贤位邻尊极信相称似未敢定判。

寿命短促疏云寿者命也谓报得命根连持不断名
之曰寿经音义云寿亦命也不分而分寿取一期
之名命取人之生分盖异名耳。

方八十年玉篇方者正也始也疏云世寿有三品下
方四十中方八十上方百二十下方少夭上方太
老中方不少不老佛八十唱灭表住中也信相不
作此解是故生疑然则若准周书异记佛生周昭
王甲寅岁灭于穆王壬申岁其寿止七十九凡经
论言佛寿八十者且约大数言之也。

一者不杀疏云夫命者众生之所共惜夺而害之居
然大苦宥而放之则为快乐华严云杀生之罪能
令众生堕三恶道后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
病二者短命梁周颙与何胤书曰变之大者莫过
死生生之所重莫过性命性命之于彼极切滋味
之于我可赊读斯文者宜动心焉。

二者施食流水品云我今巳能与此鱼食未来之世
当施法食疏云夫食者依报得之则命存失之则
寿殒百味甘浆依报食也身肉骨髓正报食也此
皆事施经言法食者世间法味出世间法味出世
间上上法味也。

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佗阿僧祇劫华严明十大数谓
361-A¶ 第 491b 页 X20-0491.png
阿僧祇无量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
可量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梵语俱胝此翻亿那
由佗此翻京阿僧祇此翻无数算经云黄帝造算
法总十四重谓一至十(一)(二)(三)(四)亿(五)
(六)(七)(八)𥞑(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从万
数巳上有三等倍法下等十十变之中等百百变
之上等倍倍变之佛教明数之广如俱舍论明五
十二数谓数始为一一十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
千十千为万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十度
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末陀十末陀为阿庾多(那由
佗也乃至)十大跋罗搀为阿僧祇(阿僧祗当最末五十二数)又佛本
行集经悉达太子与頞谁那大算师比挍算数太
子乃言一百为千(乃至)百千万壤名十沟若入如是
算法虽须弥山斤两铢皆悉能知委在彼文须者
捡之梵语劫波秦言分别时分珠林云劫是天竺
纪时之名犹此方年号也。

乃至巳身骨髓肉血充足饱满饥饿众生疏云骨髓
肉血此彼相望为巳智慧推之非巳如王子饲虎
尸毗贸鸽皆父母遗体非巳身也巳身者法性是
也如大论云持戒为皮乃至微妙善心为髓等。

天绀琉璃桂苑珠丛曰深青而佯赤色者谓之绀佯
字余常切弱也世间五彩不显此色天之绀青独
见佛经也。

犹如如来所居净土摄大乘论云所居之土无五浊
361-A¶ 第 491c 页 X20-0491.png
众生名清净土珠林云世界皎洁目之曰净即净
所居名之为土。

纯以天衣而为敷具诸天以六铢为衣言其轻细耳
八铢为锱二十四铢为两章服仪以坐具为敷具
十诵律以敷具同毡席之形。

师子座上西域记云天竺君王朝座弥复高广珠玑
间错谓之师子座如此方王者之龙床也佛是法
王故坐此座大论云师子座为佛化作为实有耶
为金作耶答非实有也佛为人中师子所坐之座
故以名之盖师子是四足兽中独步无畏能伏一
切佛亦如是也。

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西域大雪山顶有阿耨达池而
有四河流出东自银象口派出殑伽河亦曰恒河
此翻天当来以其从高山顶而下状若天来也池
之南派曰信度河此翻验河池之西派曰徙多河
此翻泠河池之北派曰缚刍河此翻青河流及此
土名黄河也经音义云恒河之沙白色至细如面
与水同流以手掬之急把则沙随水出大论云佛
及法身菩萨能知恒河沙数论又云阎浮提诸大
河亦有过恒河者何故佛常以恒沙为喻耶答恒
河沙多馀河不尔又恒河是佛坐处游行处弟子
常见故以为喻又诸经书皆以为福德吉河若入
中浴罪垢皆除以人敬事此河故以为喻。

雨诸天华续僧传云大隋仁寿中莘州奉敕建舍利
361-A¶ 第 492a 页 X20-0492.png
塔感天华遍空而下人得半合因以进奉时有梵
僧阇提斯那在京帝即宣问天华何似那答曰天
华似薄云母若飞则不委地纵委地则光明奇胜
帝乃潜以好云母及天华混为一箱召群臣以观
之众无别者再召那以问那识天华而退云母帝
深服之。

作天伎乐华严云自在天中有一釆女名曰善口此
女口中常出音声则与百千种乐相应垂裕记云
女乐曰妓苍埤云妓美女也以美女为乐因谓之
妓乐准此伎须从女为正伎技俱非也。

所有众生众字本去呼今语便作平声众言其多也
梵语仆呼善那此翻众生大乘同性经谓众生是
情想和合义四大界入等会对而生故阿含经谓
劫初光音天下生男女尊卑共生故云众生此约
最初说也若揽众阴而有众生此据受报说也若
言处处受生此约流转说也至大唐奘法师所译
经论皆称有情盖欲简异无情也然则虽有简异
之言若望上三义则俱失矣。

以佛神力首楞严经云佛住不二法能作神通法华
疏云神名不测力名干用不测则天然之体深干
用则转变之力大。

释迦如来本起经翻释迦为能仁本行经翻牟尼为
寂默能仁姓也寂默字也姓从利物字从契理以
利物故不住涅槃以契理故不住生死然灯记号
361-A¶ 第 492b 页 X20-0492.png
悬合化事吾佛降生故托释种或翻释迦为能文
字翻儒即能儒也或翻直林以佛始祖懿摩王摈
斥四子于雪山直林后归德如市郁为强国从此
遂以直林为姓又华严名号品翻为渡沃焦郭璞
注江赋曰沃焦在东海外海水泻源处。

魔众大论云梵语魔罗秦言夺命或翻杀者即波旬
天也此人依佛法得善利后反加于毁坏也楼炭
经云磨宫纵广六千由旬在欲色中间住本行集
经纪佛成道时一切诸魔波旬来到佛所皆悉被
降广在彼经辅行云古译经论魔字从石自梁武
来谓魔能恼人字须从鬼故字训家谓魔字出释
典今则通存二义若云夺命即从鬼义若从磨讹
是从石义故楼炭经言其磨坏嫉妒如石磨磨坏
功德也然则若云梁武方改魔字且诸经多是梁
前所译何并从鬼耶曰后人从改以书也。

梵众即十八梵天众也梵语梵摩此翻清净盖此类
天不为欲尘所染故甄正论云梵字此土元无出
自佛经乃古译经师造用诠天竺之音至梨葛洪
方收此字于字苑训以为净后大隋陆法言写入
切韵始为此土之书也。

沙门或云桑门范晔后汉郊祀志曰沙门汉言息心
剔发去家绝情洗欲而归于无为之人也瑞应经
云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或云沙门那此翻乏
道大经云断一切乏断一切道修八正道之人也
361-A¶ 第 492c 页 X20-0492.png
僧史略引南山云沙门者凡圣同称之号也西天
异道亦号沙门故须释字以别之二种合称犹此
方称爵里及姓氏也。

婆罗门天竺姓氏有四婆罗门其一也本行集经佛
说偈言清净无有谄曲心内外正定常安住如是
修行诸梵行是名婆罗门种姓维摩疏云婆罗门
此翻外意世世相承外学高良之士也又翻净行
是梵天之远裔其类自云从梵天口生。

诸龙述异记云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
龙五百年化为角龙又五百年化为应龙广雅云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蚪龙无角曰螭
龙方言云未能升天曰蟠龙元命包曰龙阴中之
阳故举而云兴括地图曰龙池之山四方高中有
池方七百里群龙居之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
能明能小能大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
川抱朴子曰有自然之龙有蛇蠋化成之龙佛教
者梵语那伽此翻曰龙准须弥藏经龙有五种谓
象龙蛇龙马龙鱼龙虾蟆龙诸经要集云蛇龙乃
其本类馀皆旁类故知蛇龙为五龙之长也观音
义疏云龙有四种一守天宫殿龙二兴云致雨龙
三决江开渎龙四守轮王宝藏龙僧祇律云龙有
五事苦谓生时眠时淫时瞋时死时一日之中三
过皮肉落地热沙蔟身难陀经云龙有三苦一者
虽食百味最后一口化为虾蟆二者端正釆女为
361-A¶ 第 493a 页 X20-0493.png
夫妇即变为二蛇相交三者背道布鳞沙石生其
中痛乃连心起世经说龙通胎卵湿化四生龙王
经云龙昔在人中作大福田受大福德不持斋戒
受恶苦报而不免金翅鸟难维摩疏云龙是畜生
道收正报似蛇依报七宝宫殿与诸天等亦能变
形为端正人戒缓乘急闻法悟道。

鬼神尸子曰天神曰灵地神曰祇人神曰鬼易系辞
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礼曰
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广弘明集云鬼者归也
死之所入神者灵也形之所宗鬼劣于人唯止恶
道神胜于色普该情趣心有灵智称之曰神长阿
含云一切舍宅街巷丘冢皆有鬼神并以所依为
名辅行云昔有孙瞻执无鬼论忽有客至言及世
之鬼神客乃理屈作色言曰鬼神者古今贤圣共
许君何言无即仆是鬼也忽变形不见。

乾闼婆法华句云梵语乾闼婆此翻嗅香盖此神以
香为食故亦翻香阴以其身出香气故观音义疏
云乾闼婆是帝释俗乐神居须弥山南金刚窟中
帝释欲作乐其心则动也。

阿脩罗正法华称阿须伦或名阿素洛阿苏罗皆梵
音轻重也婆沙论翻为非天谓此一类虽天道摄
而多谄诈无天威德如人行恶名为非人也华严
音义云阿脩罗此翻形似天旧翻不酒谬也盖梵
语窣利此翻酒而与素罗声近是故成讹今谓诸
361-A¶ 第 493b 页 X20-0493.png
文明脩罗既制酒戒不妨义翻当知脩罗不酒有
二义一昔持不酒戒二见诸天饮甘露酒即采四
天下华置大海中酿酒以鱼龙业力酒味不成因
此断酒又翻无端正故长阿含云脩罗生女极端
正生男即丑陋是也楞严经说胎卵湿化四种脩
罗大论明脩罗啖食百味最后一口变作青泥婆
沙谓修罗居须弥空缺处或咸海中辅行云修罗
曲心所覆嫉贤忌行。

迦楼罗此翻金翅鸟灵感传云翅鸟居铁围山舒翼
之时三十三万里毬身之时六千由旬鼓翼一飞
即数千里从一铁围山巡一大海日食数百龙又
食一龙王腾身霄汉数万由旬下观寿尽之龙攒
身入海海水未合取龙而出观佛三昧经云翅鸟
寿八千岁将死之时诸龙吐毒无由得食从金刚
山透海穿地不能过风轮从孔涌出还金刚山如
是七反命终火起冲心成如意珠龙得此珠即为
王矣华严音义云或云揭路茶此翻大嗉项鸟或
翻食吐悲苦声以此鸟凡取龙食先纳嗉中然后
吐食其龙犹活楚痛出悲苦之声也。

紧那罗华严音义云紧那罗此翻疑神谓此神貌似
于人头生一角见者生疑云此神人耶非人耶故
称疑神或翻犹豫丈夫以其形如人而口似牛使
见者犹豫故旧翻歌乐神从技翻也居十宝山中。

摩睺罗伽维摩疏云摩睺罗伽此翻蟒神亦云地龙
361-A¶ 第 493c 页 X20-0493.png
无足腹行即世间庙神受人血食祭祀悉入蟒腹
者戒缓故堕鬼神中多瞋故虫入其身而唼食之
以昔少行布施谦敬故得人供养以乘急故值佛
闻法得道也。

一切诸水可知几滴首楞严经云如来发明世间出
世间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乃至恒沙界外一滴
之雨亦知头数。

诸须弥山可知斤两长阿含云四洲地心即须弥山
须弥或言须迷卢此翻妙高四宝所成故言妙出
七金山故曰高俱舍云入水皆八万妙高出亦然
言此须弥高八万由旬入水亦尔也大论云有法
可量但力劣不能量耳譬如须弥海水斤两滴数
佛菩萨能知诸天世人所不能知耳汉书律历志
云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秤物平施知轻重也
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
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
四钧为石说文曰八铢为锱二十四铢为两量字
平声呼谓筹量也。

一切大地可知尘数大论云佛及法身菩萨能知阎
浮提中微尘之数何况恒河沙论又云微尘有大
有中有小大者游尘可见中者诸天所见小者圣
人天眼所见慧眼观之则无所有以实性无故婆
沙论云微尘至细不可破不可烧本行集经十三
卷悉达太子与頞谁那大算师捔试算法乃言一
361-A¶ 第 494a 页 X20-0494.png
由旬微尘数多少乃至阎浮提纵广七千由旬如
是四洲纵广由旬有若干微尘乃至大千所有之
数皆悉知之文广不录须者捡之。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华严音义云阿此翻无
耨多罗此翻上三藐此翻正三此翻等菩提此翻
觉总云无上正等觉也耨字此方经史元奴构切
按梵音应作入声故广韵家耨字出释典是也藐
字篇韵元是横角切而佛经乃借为弥略切此字
呼者多讹也准高僧传立五种不翻第四顺古不
翻即阿耨菩提是此言实可翻之但自摩腾来即
存梵音是故后译效之竟不改也肇论云菩提之
道不可图度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
可测大包天地细入无间故谓之道。

忏悔品梵语忏摩此翻悔过四明记曰经文华梵并
列天台以首释忏以伏释悔等斯是善巧说法之
相不可以华梵训诂为责也按疏解释此经之忏
乃有三种七日七夜朝暮净心即作法忏也于其
座处得见文殊普贤即取相忏也五阴舍宅观悉
空寂即无生忏也三意宛然故能灭诸恶荡三障
显经力用也。

梦见金鼓疏云梦见金鼓者入如梦三昧也又入观
如梦出观如觉新记云如梦三昧观一切法空如
梦无实唯佛无梦因位则有孤山谓寓言表法非
是实梦助宣记云四果支佛犹有梦唯佛不梦以
361-A¶ 第 494b 页 X20-0494.png
无习气故庄子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此语似同
然则信相梦金鼓进不与佛无梦同退不与卧见
恶梦同乃与下文善集轮王梦宝冥比丘法华又
梦作国王方等经求十二梦王是同览者悉之。

其状姝大姝尺朱切毛诗曰静女其姝传曰姝美色
也方言曰赵魏燕时以好为姝疏谓姝者胜义深
大义。

眷属围绕说文眷者顾也广韵属者类也自顾本类
名为眷属妙玄明五种眷属一理性眷属即一切
众生理性相关任运父子也二业生眷属谓曾下
种结缘者三愿生眷属谓忘愿所牵者四神通眷
属谓以神通辅佛行化者五应生眷属谓破无明
得法性身应生同居者释签云佛说法必被缘受
道如父母遗体揽此成身得为天性性亲爱故名
曰眷更相臣顺故名曰属法华句云围绕者行旋
威仪也表四门机动阐义钞云周回曰围坐遍曰
绕。

以枹击鼓枹缚尤切说文曰枹击鼓柄或作桴尔雅
曰枹遒木魁瘣郭璞注曰谓树木丛生根枝节目
盘结磈磊世本曰夷作鼓以桴击之大经云鼓则
因皮因人因桴和合出声。

从梦寤巳广韵寤五故切睡梦觉也经本或作窹广
雅谓灶名非也。

顶礼佛足大论问云应言礼何言头面礼足答人身
361-A¶ 第 494c 页 X20-0494.png
贵者头也五情所著而最在上足第一贱履不净
处最在于下以贵礼贱重供养故论又云礼有三
种下礼揖中礼跪上礼稽首稽首者头面礼足也
是以佛毗尼中下座两手捉上座两足以头面礼
归敬仪云此土设敬远拜为重天竺设敬近形为
至故陈如久不见佛来礼佛足以面掩于佛足也。

右绕三匝匝者遍周之义字通作匝经论多讹作匝
大论云如法供养必应右绕西域记云旋绕或一
二三宿心别请数则不定五戒经云三匝表敬三
尊灭三恶破三毒出三界也法华句云佛初出世
净居天下为化像到巳右旋旋巳敬礼此旋礼之
元始也然此右绕之义先贤乃有两说一云自我
之右面东而北转也引例则右偏袒右肩右膝著
地等一云自佛之右面西而北转也此说南山归
敬仪云经律之中制令右绕故左绕塔者为神所
呵令行者顺于天时故面西而北转比见有僧非
于此法便东回而北转为右绕天竺梵僧填聚京
邑经行旋绕目阅其踪并从西北转以顺天道如
日月焉长阿含云日天宫殿再从东出右绕须弥
当于西没珠林亦同此说更有诸文不能尽载(云云)

明踰于日踰与逾同广韵容朱切毛诗曰无逾我里
字林踰者越也。

说如是偈贻谋钞云凡言偈颂西域乃有四种一阿
耨窣睹婆颂此不问长行与偈但满三十二字即
361-A¶ 第 495a 页 X20-0495.png
为一偈二伽陀此翻讽诵或名直颂谓以偈说法
非颂长行旧云孤起偈也三祇夜此翻重颂四蕴
驮南此翻集施颂谓以少言摄于多义施人诵持
者。

地狱释名曰狱者确也言确人情伪也辅行谓地狱
在地之下故楞严云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轻生有
间重生无间纯情即入阿鼻地狱若沈心中有谤
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
逆十恶更生十方阿鼻地狱宗镜云地狱既是非
情云何动作答是有情业力所感令受罪者自见
其事如成劫风虽是无情亦能成劫杨文公谈苑
云人疑佛教地狱受苦太长余曰律文有流三千
里地甚远徙三年期甚长造罪之初止一念耳。

饿鬼大论云饿鬼饥渴若趣江河护水神以铁杖逆
打设无神护水自然竭或时天雨则化为火楞严
云七情三想沈下水轮生于火际身为饿鬼经百
千劫妙玄云饿鬼有三种重者饥火节𦦨浆水绝
名中者伺人荡涤脓血粪秽轻者时得一饱加以
驱迫填河塞海又正理论明饿鬼有九类即施食
礼文召请者。

畜生辅行云畜字通诸究许六向究三切若作褚六
即六畜牛马鸡豕犬羊也准此则摄趣不尽新婆
沙云形旁行旁故名旁生形旁则身多横住行旁
则心意不正也楞严云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
361-A¶ 第 495b 页 X20-0495.png
毛群轻为羽族甘露味论云畜生寿有一弹指顷
半日一日乃至一岁一劫等不同正法念经云畜
生不同有四十亿大论之中以三类摄尽谓昼行
夜行昼夜行又有水陆空居之异。

贪瞋痴等疏云贪心如海纳流无有满时瞋心如火
益薪展转弥炽痴心如胶黏结如冰足水法界次
第云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即是
贪毒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即是
瞋毒若迷一切事理之法无明不了妄起诸邪即
是痴毒止观云三毒惑心一念心起身边利钝八
十八使乃至八万四千烦恼。

处在地狱处充与切毛诗曰莫我皇处传曰处者安
也。

猛火炎炽炎千詹切热也焚也说文曰炎火光上也
炽尺示切盛也。

流转诸难广韵转知恋切流转也乃次第漩澓之义
也。

现在世雄大经云如来十力雄猛而师子吼摧破魔
军令知六师非师子吼法华云大雄猛世尊新记
云草木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群特者为雄如来亦
尔力能降魔制外故曰世雄。

两足之尊福足慧足名两足尊新记云佛于二足四
足多足一切中尊而言两足尊者以诸类中两足
为贵即人天也故大经释天人师云诸众生中唯
361-A¶ 第 495c 页 X20-0495.png
天与人能发菩提心能得三乘果故。

及父母恩最胜经云人从父母禀身十月怀抱三年
鞠养抚念惟惟始能升头载发那忽违恩背义天
虽大不覆此人地虽厚不载此人此人命终直入
地狱如是逆罪应须忏悔。

凡夫愚行广韵凡者非一也大经云有取著名为凡
夫谓取著于色等生贪心者大威德陀罗尼经云
于生死迷惑流转住不正道故名凡夫佛性经云
凡夫以身见为性。

无知闇覆覆字篇韵通三音一方福切审也一扶富
切伏兵也一敷救切盖也此云闇覆当用盖义敷
救切呼之凡诸经覆字人多误呼请以上三义正
之。

亲近恶友近字宜作去声呼广韵训附也若作上声
则训迫也固非经意下文亲近非圣近恶友难常
当亲近爱乐亲近并同去呼。

烦恼乱心止观云烦恼是昏烦之法恼乱心神又与
心作烦令心得恼即见思利钝也高僧传德山师
云烦恼之法道俗同弊政烦则国乱心烦则意乱
水清则鱼石可见神清则想倒可识学清简者尚
自諠烦况在乱使焉可得道。

因生悭嫉悭吝财也嫉妒财也玉篇谓争色曰妒垂
裕记云有财不能惠曰悭恼佗心生热恼曰嫉。

奸谄作恶奸古颜切切韵谓私也诈也谄丑琰切谀
361-A¶ 第 496a 页 X20-0496.png
也曲媚也三苍曰佞言曰谄乃巧言令色曲取人
意也遗教经疏云希其意而道其言曰谄其言谄
者其心必曲。

及以女色呵色欲经云女色者世人之枷锁如蛾赴
水自取焦烂虽锋镝交至甘心受之譬如停渊澄
涛蛟龙居之金山宝窟师子处之室家不和毁宗
败族实是阴贼若能弃之则是破枷脱锁也孤山
四十二章经注云色欲能吞噬善根祸害身命其
犹虎口也夫夏以末嬉灭商以妲巳丧周以褒姒
衰晋以丽姬乱吴以西施败且天下国邦而致倾
覆罔不由其女色况一家一身乎。

诽谤正法广韵诽音非又通方味切若作上声则谬
矣法华云若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常毁骂佛其
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訾在家出家读诵法华
经者其罪甚重此显谤法之罪重于谤佛也。

骄慢放逸广韵憍恣也本亦作骄俱舍论云慢对佗
心举憍由染自法辅行云自矜曰憍陵佗曰慢大
经云菩萨因于受乐生大骄慢或因说法而生骄
慢或因精进而生骄慢乃至或因豪贵而生骄慢。

住于十地华严璎珞广明菩萨十地所谓欢喜地离
垢地发光地𦦨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
地善慧地法云地通名地者中道为地持众善法
也。

十种珍宝以为脚足疏有二释一以十地为脚足珍
361-A¶ 第 496b 页 X20-0496.png
宝者十地因可贵诸地即是珍宝也十地是果家
之本故言脚足二以十度是十地之脚足乃以檀
为初地之足檀足若满得入初地乃至智度足满
得入第十地也十度者于六度外加方便愿力智
也。

度三有海婆沙论云世有三有一欲有二色有三无
色有有者一切有漏法是佛言若业能令后生相
续是有义又有生有灭故名有又堕苦集谛中是
有义然此三有若约开说则成二十五有辅行结
成颂曰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
想五那含。

根力觉道法界次第云信进念定慧能生善法名根
能排五障名力名同义别也觉谓七觉支一择法
觉支二精进支三喜支四除支五舍支六定支七
念支通名觉分者有到果觉知之支分也道谓八
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名正精进正念正
定通名正道者谓俱离偏邪至涅槃正道故。

诸陀罗尼大论明陀罗尼名慧性翻为总持集种种
善法持令不散失故譬如完器盛水不漏也又翻
遮持遮恶不起持善不失也妙乐记云陀罗尼是
如来难思秘密真言种子。

能除众生一切怖畏华严明离怖畏有五所谓火不
能烧毒不能中刀不能伤水不能漂烟不能熏贪
火不烧瞋毒不中惑刀不伤有流不漂诸觉观烟
361-A¶ 第 496c 页 X20-0496.png
不能熏害。

远离十恶修行十善四十二章经云众生以十事为
善亦以十事为恶谓身三恶杀盗淫也口四恶两
舌恶口妄言绮语也意三恶嫉妒恚也此十不顺
圣道名恶若悔之而归至理十善行耳大经云如
十恶法有上中下上受地狱中受畜生下受饿鬼
十善之业定在人天有四种下生北洲中生西洲
上生东洲上上生南洲。

安止十住璎珞经明十住菩萨谓初发心住治地住
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
住法王子住灌顶住此十通名住者别教住但中
圆教住不思议中。

逮十力尊尔雅曰逮及也方言曰自关之东西谓及
曰逮佛具十种力见华严经谓是处非处力业力
定力根力欲力性力至处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
尽力通名力者谓得如实智用无能胜坏故。

所有善法悉以回向括诸经论凡言回向不出三种
所谓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巳功德普施众生义
见天台大四教义。

六趣险难毗昙论云趣者名到亦名为道谓彼善恶
业因道能运到生处故亦是依所造业趣彼生处
故又趣是归向之义所造之业归向于天等也从
六趣险难下至如是诸难其中总有一十四个难
字疏曰若作难易之难此是恶来遮善使善难成
361-A¶ 第 497a 页 X20-0497.png
也若作障难之难则善自是难下总结既云如是
诸难乃障难之难也若尔则一十四难字并须去
声呼。

近恶友难付法藏传云华氏国有一白象国有罪人
唯令象踏杀后时象厩遗火移近精舍比丘诵法
句偈云为善生天为恶入渊象闻心慈后付罪人
更不损害王问智臣答曰此象闻法故尔今可移
近屠坊彼睹杀害恶心当盛王敕移之果残害弥
甚此乃近善恶友如朱赤墨黑也史记有孟母三
徙之事意亦同此。

遇无难难二难字并去呼无难而成难也疏云如二
乘住空自谓无恶不复进求菩提即其人也。

值好时难疏云如劫初人北洲人一向受乐并今时
人身居富贵者都不修道此并值好时成难也。

修功德难大论云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修道
一人持戒禅诵一人广求修福一报为白象一仍
旧出家一日入城乞食不遂见王白象丰足告言
我与汝俱有罪过象即不食守象人怖问之答言
此象是我先弟我不布施今虽得道乞食不得彼
但修福故报丰足象闻我言故不食也昔贤首宗
有通师颂曰福不得不作慧不得不学有慧无福
德罗汉应供薄有福无智慧象身七宝络福德长
善芽智慧翻邪恶福慧二庄严具足成正觉。

值佛亦难兴起行经有多舌童女舞杅起腹至佛前
361-A¶ 第 497b 页 X20-0497.png
曰汝先通我使我有娠今当临月汝不知我苦时
天帝见有枉抑即化为鼠入衣齧杅堕落大地震
动童女即陷阿鼻此值佛成难也。

金色晃曜犹如须弥俱舍论明须弥山有四峰四宝
所成东黄金南琉璃西白银北玻瓈随宝威德色
显于空又大论云外书有说须弥山纯是黄金众
生投于中其色无二。

名称显著经音义云称昌孕切惬可也尔雅称好也
郭注曰物称人意皆好也著𨺗虑切明也佛德内
行深广致令外名显著。

三十二相法华句云足平如奁足趺隆如龟千辐轮
足跟长手指长圆直身处满肩颈臂脚手足合缦
手足柔软足跟直(一十)踝不现毛左右旋鹿膞肠皮
肤不受尘黄金相马阴藏梵身圆等手摩膝眉圆
项光(二十)师子臆胸万字绀眼牛王𥇒顶髻青发一
孔一毛白毫四十齿齿白齐密(三十)广长舌梵音声
师子颊四牙相(四此文多列二相)新婆沙云三十二相何
故不增不减耶胁尊者云若更增减亦生疑惑有
三十二是吉祥义若减则阙少若增则杂乱也。

八十种好法界次第云相是总好是别相若无好则
不圆满通云好者可爱乐也所谓无见顶鼻高孔
不现眉如初月绀琉璃色耳轮辐相捶成身坚实
如那罗延骨际如钩锁身回如象王行时足离地
四寸而印文现爪如赤铜薄而细泽膝骨坚圆好
361-A¶ 第 497c 页 X20-0497.png
(一十)身清净身柔软身不曲指长纤圆指文藏覆脉
深不现踝不现身润泽身持不透陀身满足(二十)
仪备足容仪满足住处无能动威振一切一切乐
观面不长大正容不挠面具满足唇如频婆果色
言音深远(三十)脐深圆好毛右旋手足满手足如意
手文明直手文长手文不断恶人见和悦面广姝
好面满如月(四十)随众生意和悦与语毛孔出香气
口出无上香仪容如师子进止如象王手足缦网
如鹅王头如摩陀那果一切声分具足四十牙白
利舌色赤(五十)舌薄毛红色毛软净广长眼孔门相
具手足赤白如莲华色脐不出腹不现细腹身不
倾动(六十)身持重其身大身长手足软净滑泽四边
光各长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视众生不轻众生随
众生声不增不减说法不著(七十)随众生语言说法
发音报众音次第有因缘说法一切众生不能尽
观相观无厌足发长好发不乱旋发好发色青珠
手足有德相(八十)大经中说菩萨修八十种好者以
世间信伏宗敬事八十神故八十神者所谓十二
大天五大星二十八宿风水火天功德大梵四王
首罗鬼子母等。

功德巍巍大论中说尊特身佛巍巍堂堂犹如须弥
映临大海观音义疏云巍巍者重明高累之词论
语仲尼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
尧则之。
361-A¶ 第 498a 页 X20-0498.png

颇梨古译经文并用上字若准篇韵应作玻瓈力提
切以此宝似玉故须从玉经音义云梵语塞颇胝
迦此翻水玉或云白珠俱舍纂云率玻致迦其状
少似此方水精亦有赤白红者大论云此宝出山
石窟中过千年冰化无颇梨此或有也案西国极
饶此物彼乃无冰以何化之但石之类耳王氏随
手杂录云钱王时有外国所贡颇脂迦宝其方尺
馀状如水精云可压十里火殃于是置之馀杭龙
兴寺佛髻中后馀杭数遭回禄而寺竟不烧后有
盗焚其殿柱悉尽而火竟不炽。

白银尔雅曰白金谓之银其美者谓之镣广韵曰钟
山之宝有银烛谓银有精光如烛也后巍书云骊
山有银矿二石得银七两白登山有银矿八百得
银七两。

潦水波荡恼乱我心潦鲁皓切说文曰潦天雨也谓
天雨而积水也庄子曰禹之时十年九潦观音义
疏云烦恼大河能漂香象潦水波荡恼乱我心暴
风巨浪没溺众生涅槃彼岸何由可登。

能令枯涸涸下各切史记曰郊竭泽涸广雅涸者尽
也。

弥满三界广韵弥与弥同或作弥非字也有三训谓
益也久也长也汉书集注谓弥者满也。

稽首敬礼白虎通曰稽至也首头也言下拜头至于
地也周礼有九拜一稽首拜谓臣拜君也二顿首
361-A¶ 第 498b 页 X20-0498.png
拜三空首拜四振动拜五吉拜六凶拜七奇拜八
褒拜九肃拜发真钞云敬者恭也肃也礼理也君
子无理不动又礼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

若犯王法临当刑戮汉书曰自京师有悖逆不顺子
孙至陷大辟受刑戮者繇不习五常之道也白虎
通曰圣人治天下必有刑罚盖佐德助治顺天之
度也悬爵赏者示有劝也设刑罚者明有所惧也
礼记曰刑者侀也侀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
尽心焉。

若受鞭挞挞佗达切笞也广雅曰挞者击也尚书曰
挞以治之。

系缚伽锁锁或作锁俗字观音义疏云在颈名枷连
身曰锁。

箜篌释名曰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乐空国之侯所
好故风俗通曰箜篌一名坎篌汉武帝祠太一后
土令乐人侯调依琴作坎言其坎坎应节也侯以
姓冠章也或曰箜篌取其中空大论云箜篌有人
鼓之众缘和合有声此声不在众缘中离众缘亦
无声本行集经净饭王欲娱乐悉达太子宫中置
千箜篌筝笛琴筑等。

筝笛风俗通曰筝秦声也或曰蒙恬所造五弦筑身
等形如瑟傅玄筝赋曰上圆象天下平象地中空
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斯乃仁智之器岂亡国之
臣所能开思运巧释名曰筝施弦高筝筝然阮瑀
361-A¶ 第 498c 页 X20-0498.png
赋曰筝长六尺以应律数弦有十二象四时柱高
三寸象三才风俗通曰笛汉武帝时丘仲所作笛
涤也涤邪秽纳之雅正也长一尺四寸七孔笛音
一定弦歌皆从笛之所出有云梦之竹衡阳之干
祠亭之竹或案宋玉有笛赋玉在汉前恐丘仲作
非也或准昭华琯伏滔长笛赋序笛蔡邕所制初
邕避难江南宿于柯亭之馆以竹为篆仰而盻之
曰良竹也取以为笛奇声独绝历代传之。

琴瑟案世本说文桓谭新论并云神农作琴琴操又
曰伏牺作琴二说不同也礼记舜作五弦之琴以
歌南风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
也广雅曰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六日
广六寸象六合又上曰池池者水也言其平下曰
滨滨者服也前广后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法天
地也五弦象五行大弦为君宽和而温小弦为臣
清康不乱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礼
图曰琴第一弦为宫次弦为商次为角次为羽次
为徵次为少宫次为少商尔雅曰大琴谓之离郭
璞曰大者十弦乐录曰大琴二十弦今无此器瑟
者庖牺所造尔雅曰大瑟谓之洒郭注曰长五尺
一寸广一尺八寸二十七弦说文曰瑟弦多至五
十黄帝使素女鼓瑟哀不自胜破为二十弦也。

鼓吹说文曰鼓击也吹尺瑞切尔雅曰徒鼓瑟谓之
步徒吹谓之和月令章曰命乐正习吹崔豹古今
361-A¶ 第 499a 页 X20-0499.png
注曰汉有黄门鼓吹乐录曰鼓吹有龙头大棡古
浪切。

江河池沼释名曰江公也诸水流入其中所共公也
汉书地理志注岷江为大江至九江为中江至徐
陵为北江盖一源而三目说文曰河者下也随地
下流而通也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穆
天子传曰河与江淮济为四渎山海经注曰河源
出昆崙之墟东流潜行地下至规期山北流分为
两源一出葱岭一出于阗华严云此阎浮提有二
千五百河流入大海黄帝内传曰黄帝既杀蚩尤
升为天子内清池沼池沼盖始于黄帝也。

可恶见者恶乌故切论语曰恶紫夺朱恶者憎也。

常于三时华严经有初中后夜之说盖昼夜均分三
时也肇法师金刚经注云从旦至辰名日初分从
辰至未名日中分从未至戌名日后分日既如是
夜分亦然。

三恶八难四解脱经以地狱为火涂饿鬼为血涂畜
生为刀涂此三涂为极恶之果报也八难者维摩
疏明此乃有二种一六道凡夫住事八难二声闻
缘觉住理八难偏前三教并不得无难唯圆教方
得无难谓三恶道为三难四北洲定寿千岁难五
长寿天难六盲聋瘖哑难七世智辩聪难八佛前
佛后难。

觐睹诸佛广韵觐渠印切见也桂苑珠丛曰觐谓就
361-A¶ 第 499b 页 X20-0499.png
见尊老也。

诸王刹利婆罗门等五天竺国凡有四姓故西域记
云一婆罗门净行之姓也此翻外意谓守道居贞
洁白其操之人二刹帝利帝王之姓也此翻田主
谓君临奕世仁恕为王之人此二贵姓也三吠奢
商贾之姓也谓𧵍迁有无逐于远近之人四戌陀
罗田农之姓也谓隶力畴陇勤身稼穑之人此二
贱姓也然此四姓清浊殊流婚娶不通飞伏异路
就中婆罗门姓最为高良也。

辅相大臣即功勋大臣辅成王业者尚书大传曰古
者天子必有四邻前曰疑后曰丞左曰辅右曰弼
天子有问无对责之疑可志而不可志责之丞可
正而不正责之辅可扬而不扬责之弼此四专掌
谏争者也春秋说曰正气无帝间气为臣广韵臣
者伏也。

赞叹品疏云称扬显说故名赞叹若分别者述德名
赞褒喻名叹大论云美其功德名赞赞之不足又
称扬之名叹。

佛告地神坚牢善女天释名曰上敕下曰告告觉也
使觉悟知巳意也广韵告者报也疏云对告地神
者地神主此大地菩萨行行皆寄其上此神寿长
见去来今證义事强也如瑞应经佛告魔言我积
功累德今得作佛魔曰谁为證据佛即以手指地
知我者唯地神耳地神涌出而为證之此中对告
361-A¶ 第 499c 页 X20-0499.png
地神盖證龙尊往昔赞佛不虚也索隐记云地神
召以善女天者褒美之也。

名金龙尊此王即信相之前身疏云此王昔修金光
明法门故言金能以智慧赞佛辩如云雨故言龙
为物所仰故言尊从行得名也。

其发绀黑光螺𦦨起观佛三昧经云如来顶有八万
四千发四觚分明毋以尺量长一丈三尺五寸放
即右旋成蠡今者父王看如来发即以右手从尼
拘陀精舍申至父王宫如绀琉璃绕城七匝大众
皆见敛发卷光还成蠡文般若论云佛发申之即
长放之即卷现万字相婆沙论问云佛剃发否曰
不剃常如剃后七日也。

蜂翠孔雀色不得喻广西虞衡志曰孔雀生高山乔
木而下浴海岸也雌者无尾雄者尾长数尺生三
年尾始长金碧晃耀展如锦轮俗谓之朝其朝则
自晨至午也人聚观则尽奋不巳若矜衒者其尾
岁一脱夏秋复生详其形盖雉及鸡之类谓之雀
殊未审。

其齿鲜白犹如珂雪大论云如来四十齿相无粗无
细不出不入不知者谓为一齿间不容发珂丘何
切玉篇曰珂石次玉也亦是码碯洁白如雪者一
云珂是螺属生海中。

其目脩广最胜经云目净脩广若青莲列子曰有脩
短乎博雅曰脩长也肉之脩短制之在人物之脩
361-A¶ 第 500a 页 X20-0500.png
短制之在天若作修字说文曰修饰也理也从彡
师咸切毛饰附体而为文也准上二字音训大异
此经除此其目脩广眉细脩扬脩臂下垂外馀并
修饰字。

舌相广长佛本行集经佛为五仙言我昔曾为人说
妄语不仙言弗也尔时世尊从口出舌至二耳复
至二鼻还复以舌自舐于舌遍覆其面覆巳还缩
法华句云福德人舌至鼻三藏佛舌至须际最胜
经云舌覆面门乃至遍大千界。

眉间毫相白如珂月观佛三昧经云佛初生时眉间
白毫牵长尺五苦行时长一丈四尺得佛时长一
丈五尺其毫中表皆空如白琉璃筒从初发心中
间种种行相乃至入般涅槃皆现毫中其毫在二
眉之间表于中道。

即于生时身放大光佛本行集经佛初生时身放大
光一切诸天魔梵等皆悉遍照各相谓言云何此
处忽有众生放大智光裂破无明黑暗之网大论
云云何常光答佛身四边各一丈光佛生时便有
此相也问何故常光一丈答诸佛身光无量但五
浊恶世故佛受一丈光明若众生利根福德则佛
现无量光明。

犹如师子说文曰虓师子也汉书西域传曰乌弋国
有师子似虎正黄尾端毛大如斗尔雅曰狻麑如
[戋*(虎-儿+几)]猫食虎豹郭璞注曰即师子也出西域汉顺帝
361-A¶ 第 500b 页 X20-0500.png
时疏勒王来献师子穆天子传曰狻麑日走五百
里洛阳伽蓝志曰后魏波斯国献师子庄帝谓侍
中李或曰朕闻虎见师子必伏可觅试之于是诏
近山郡县捕虎以送时巩县山阳并进二虎一豹
见师子悉瞑目不敢以视。

娑罗树枝善集品又言以娑罗华奉献梵语娑罗此
翻坚固此树在鸠尸那城力士生地如来于下入
般涅槃其华如芙蕖果如瓶其甘如蜜续高僧法
施传曰荆南记云晋永康年僧房下忽生一树随
伐随生众共异之置而不剪旬日之间植柯极栋
僧移房避之夏开白华人莫能识后有梵僧见而
流泣曰佛处其下涅槃吾思本事所以泣耳树今
见在亦一方之奇迹也唐天宝初安西进娑罗树
枝言臣所管四镇有拔污那最近彼有娑罗树不
比凡草木下不止恶兽耸干无惭于松栝成阴不
愧于桃李近遣使采得树枝二百茎如得托根长
乐擢颖建章岂不盛哉见太平广记。

圆光一寻何承纂要曰八寸曰咫三咫曰武五咫曰
墨六尺曰步七尺曰仞八尺曰寻十尺曰丈丈六
曰常又小雅曰四尺曰仞倍仞曰寻倍寻曰常观
佛三昧经云释迦身长丈六圆光七尺。

一切佛刹辅行云佛刹具足应云刹摩此翻土田即
一佛所王之国土也释迦以三千大千世界为一
佛土若法华有所谓长表金刹之语此乃以刹柱
361-A¶ 第 500c 页 X20-0500.png
表所居非所谓土田也。

臂𦟛纤圆如象王鼻𦟛丑容切又通容音广韵𦟛者
直也均也万震南州异物志曰象身倍数牛目不
踰豕鼻长六七尺大如人臂。

得闻忏悔深奥之声尔雅曰西南隅谓之奥郭注曰
室中隐奥之处又深也内也信相直闻佛说无生
理忏故曰深奥之声。

得受记莂莂并列切宛师华严经音谓莂字为正应
师经音义谓别字为正二说矛盾矣辅行云受莂
者莂谓派别亦分别字字书多作别今准辅行二
体通用故法华句云授记亦云受记受决受莂授
是与义受是得义记是记事决是决定莂是了别。

犹如大海珍宝具足楼炭经云巨海有七种似宝一
百二十种真珠宝华严经云海底有四大宝性极
猛热能缩百川之水一曰日藏二名离润三火𦦨
光四尽无馀又有宝珠名普集众宝此珠若在假
使劫烧世间不能令此海水减于一滴。

空品疏云空有四种谓灭色入空藏教也即色是空
通教也灭边入空别教也即边是空圆教也此经
通诸教应具四种空今但标空者专是即边而空
(云云)

心如幻化驰骋六情妙玄云心如幻𦦨但有名字名
之为心适言其有不见色质适言其无复起虑想
不可以有无思度故名心为妙疏云假令眼耳不
361-A¶ 第 501a 页 X20-0501.png
对于尘心亦追念故言驰骋如人坐驰天下也。

六贼所害愚不知避楞严经云则汝现前眼耳鼻舌
身意六为贼媒自劫家宝观经疏云能损慧命伤
坏法身故名为贼。

业力机关华严云如机关木人若无有楔身即离散
不能运动护国记云机谓几微可发关谓关节假
人而动业为机关质如木偶。

地水火风请观音经云汝今当观地无坚性水性不
住风性无碍火性假因缘生增晖记云地水火风
是假四大若真四大即坚湿煖动性也楞严集解
云四种通名大者且从事立大论云四大无处不
有故名为大。

犹如四蛇同处一箧疏云此明箧同性异蛇有螫毒
与烦恼为害义同大经以身为箧身持四大如箧
贮蛇箧坏则蛇去身灭则大亡大经云譬如有王
以四毒蛇盛之一箧令人赡养若令一蛇生瞋我
当戮之其人怖走即遣五旃陀罗拔刀随之后有
一人藏刀诈为亲害其人不信投一聚落即便坐
地时空中有声告曰今夜当有六大贼来其人恐
怖舍去路值一河其水漂急即取草木为筏截流
而去既达彼岸安隐无患菩萨亦尔观身如箧四
大如蛇五旃陀罗即是五阴诈亲即是贪爱空聚
即六入六贼即外六尘河即烦恼海筏即道品到
彼岸即至涅槃。
361-A¶ 第 501b 页 X20-0501.png

四大蚖蛇广韵蚖五官切毒蛇也玉篇蚖鱼袁切蝾
螈也崔豹古今注云蝾螈一曰医大者长三尺其
色玄绀善魃人而不言有毒大经云四蛇害人不
堕诸恶四大害人定堕三涂疏云蛇有螫毒当取
五官切为此经之意也。

二上二下诸方亦二疏云火风二种上升是阳地水
二种下沈是阴诸方亦二者乃以四大对于四方
风东火南地西水北东与南属阳而上升西与北
属阴而下沈四明记云四大对四方者显内四大
有四方性四方升降验大相违良由内外本一故
依正感召也。

心识二性躁动不停俱舍云集起名心思量曰意了
别曰识大论云心意识三一法异名对数名心能
生为意分别为识又前起为心次起为意后了别
曰识所言二性者心识各有善恶二性也躁了到
切周易震为躁动也论语曰言未及言谓之躁注
谓不安静也。

善女当观诸法如是疏云善女即菩提树神也佛说
法必有对扬寄一以训众也如法华云如为一人
众多亦然。

生死无际轮转不息因果经云众生周遍五道一身
死坏复受一身生死无量譬如尽天下草木斫以
为筹数其故身不能穷尽楞严云以人食羊羊死
为人人死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类死死生生互
361-A¶ 第 501c 页 X20-0501.png
来相啖恶业俱生穷未来际汝负我命我还汝债
经百千劫常在生死草庵轮回说云三界六道形
器以阴阳为主二气旋澓业乘其间夫众生造善
造恶与二气为类也清者升而上轮之则成三善
道浊者沈而下轮之则成三恶道矣。

五阴舍宅观悉空寂法华句云王即心王舍即五阴
舍心王造此舍若观五阴即法性法性无复受想
行识即是涅槃毕竟空舍五阴者析玄云色以质
碍为义受以领纳为义想以想像安立为义行以
迁流造作为义识以了别为义。

开甘露门示甘露器此经凡二十馀处言甘露莫不
指之为法性至极之道斯吾佛顺俗谈真假事显
理故有是言今先事相解次约法义释事相者东
方朔神异经云西北海外有人长二千里寿八千
岁日饮天酒五斗张华注曰天酒甘露也瑞应图
曰露色浓甘露王者施德慧则甘露降其草木晋
中兴书曰甘露降耆老得敬则松柏受之尊贤容
众则竹苇受之甘露者仁泽也其凝如脂其美如
饴甘露一名天酒拾遗记曰昆崙山有甘露望之
色如丹著木石则皎然如霜雪宝器盛之如饴人
君圣德则下后汉书曰明帝永平十七年甘露降
于原陵又桓帝永康元年秋魏郡嘉木生甘露降
卢山记云梁太清中有袭法师讲光明经于林间
甘露浃林木三日因于林间作戒坛号甘露坛法
361-A¶ 第 502a 页 X20-0502.png
义者疏云甘露是诸天不死之神药食者命长身
安力大体光以喻法佛断德常乐我净也此以甘
露四义譬佛四德释也释签云甘露门者实相常
住如天甘露是不死之药此约即理为门以释也
妙乐记云实相为甘露诸教为门此约教为能通
实相甘露为所通释也然则甘露但一而随文用
与或能或所乃至城器室味种种不同佛祖自在
用之其为方便有多门之谓乎。

吹大法螺天竺凡佛法会多以吹螺为警众如大经
中吹贝知时是也又佛命文殊吹螺比丘即出定
见感通传说文曰贝海介虫也神智补注曰海贝
即大螺也可容升斗吹之以节乐出南蛮今则蜀
中水陆法会犹用之大悲菩萨有宝螺手古德赞
云席上长吹大法螺一声雄猛遍娑婆。

击大法鼓鼓与鼓同若鼓字击也义与上别世本曰
夷作鼓以桴击之周易曰鼓之以雷霆则其所象
也周礼曰以雷鼓鼓神祀以灵鼓鼓社祭以路鼓
鼓鬼享以鼖鼓鼓军事以鼛鼓鼓役事以晋鼓鼓
金奏史记曰昔黄帝与蚩尤战谋于岐伯伯曰蚩
尤海精也唯惧锣鼓声当以鼓进兵以锣止兵方
可于是黄帝用其谋获胜故今军法犹用之疏云
击鼓肃众前驱譬佛说法督进深行。

雨胜法雨疏云时泽一降华果敷荣譬佛说法增道
成熟大经云无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阐义
361-A¶ 第 502b 页 X20-0502.png
钞云上雨字去声雨犹降也毛诗曰雨雪其雱传
云自上而下曰雨此下经文雨诸天华雨细末香
能雨无上即雨天上雨曼陀罗悉雨无量寻雨七
宝处处皆雨天妙莲华复雨天华雨四十千真珠
璎珞又雨杂华雨诸香华哀泣雨泪此十三雨字
并作去声呼馀皆上声。

微妙法幢疏云法幢三昧高出众行如兵望麾也说
文曰旌旗所以指麾也本行集经云悉达太子成
道降伏一切魔怨建立胜幢。

舍诸所重肢节手足头目髓脑所爱妻子大论云菩
萨以外物施意犹不足以身布施尔乃满足如法
华药王然身是也以人得外物不以为恩得其身
分乃能惊动也论又明三种施饮食粗物名下施
衣服宝物名中施头目血肉国城妻子名上施。

四天王品起世经四王品云须弥留山东面半腹去
地四万二千踰阇那由乾陀山顶有提头赖吒天
王城郭纵广六百踰阇那七重垣墙栏楯行树楼
观园林七宝庄严等其须弥南西北方三天王所
居城垣等并如前说增一云须弥山半有四天王
初生乃自然化生在天膝上又有自然宝器百味
饮食食巳长大身长半里衣重半两以人间五十
年为一昼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成年以人间
一万八千年为一岁如是寿五百岁楞严云诸世
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
361-A¶ 第 502c 页 X20-0502.png
不流逸澄蓥生明命终之后生四天王婆沙论谓
四王即帝释下将。

毗沙门天王四明记云西土以北为上方由彼所居
多面东以北为左是故此品先列北天大论云北
方天王护北郁单越亦兼馀洲居须弥北水精山
埵领二鬼一名夜叉一名罗刹经音义云毗沙门
或云毗伊本名具乞罗曾于一时佛正说法王乃
披袈裟而入众咸怪讶而相谓言伊是沙门伊是
沙门自此遂呼为毗沙门也法华句云毗沙门此
翻种种闻亦云多闻谓此王福德多处闻名故陀
罗尼杂集云作北方天像著种种天衣左手伸臂
执槊拄地右手屈肘擎于佛塔槊长一丈八尺唐
立像仪云此王全身被金甲而足踏女人之肩下
作云以拥之或云乃其母也于其左右罗列八部
风水雷电诸鬼其子祇那利沙与九十一子前后
随从。

提头赖吒天王吒陟驾切法华句云提头赖吒此翻
持国亦曰安民从所护国土得名也大论云东方
天王护东弗于逮亦兼馀洲居须弥北黄金山埵
领二鬼一名乾沓婆此翻寻香行即天帝释乐神
也一名富单那此翻臭鬼或云主热病鬼陀罗尼
杂集云持国左手伸臂下把刀右手屈臂向前仰
掌擎一宝珠珠上出光明以彰赏善罚恶之神用
也酉阳杂俎云长安有持国寺门前植槐木数株
361-A¶ 第 503a 页 X20-0503.png
一日斫一以解用每片木纹有一天王尊像成就。

毗留勒叉天王法华句云毗留勒叉此翻增长谓此
王护持国土令佗善根得增长也大论云毗楼勒
叉王护持南赡部洲亦兼馀洲住须弥南琉璃埵
领二鬼一名鸠槃茶此翻瓮形亦曰形似冬瓜魇
魅鬼也一名薜荔多此翻祖父乃饿鬼中劣者陀
罗尼杂集云增长天王左手伸臂垂下把刀右手
持槊槊根著地现是威勇折伏邪恶令善根增长
故以为名灵感传南山律师一日有天神至房似
人行动师问谁耶答曰弟子是南方天王第十五
子张津也王有九十一子英略神武各护邦都师
言何不现身天曰弟子光色别异惊动众心共师
谈论足矣(云云)

毗留博叉天王霆师诸天传云毗留博叉亦云尾噜
叉此翻杂语以能作种种语故又翻恶眼又翻广
目以此王怒目张威令邪恶溃散保护人民遂得
尊号故此经云以净天眼过于人眼常观拥护是
也大论云毗留博叉王护西瞿耶尼洲亦兼馀洲
住须弥西白银埵领二鬼一名毗舍阇此翻啖精
气鬼一名毒龙孔雀经云广目天王是大龙王以
无量百千诸龙而为眷属陀罗尼杂集云西方天
王左手执槊右手把赤索。

俱从座起曲礼曰请业则起请益则起注曰尊师重
道故若今之抠衣前请也业谓篇卷也益谓受说
361-A¶ 第 503b 页 X20-0503.png
不了欲师更明说之也然此进问威仪此土西域
皆同也。

偏袒有肩观音义疏云外国以袒为敬露右者示执
奉便表弟子事师充役之仪故以袒为恭此方以
袒为慢然古有须贾肉袒谢于张禄露两𩨹亦不
一向是慢也(须贾张禄事出史记四明观音义疏记委引)舍利弗问经
云于何时偏袒佛言随供养时应偏袒以便作事
故作福田时应须偏袒现示福田相故随供养时
即见佛礼佛时也作福田时即赴斋禅诵之时也
西域记明西竺服饰云男则绕腰横巾左袒女乃
襜衣下垂通肩总覆归敬仪云今诸沙门通著褊
襦少袒三衣遂割破襦子以为两片为褊袒此则
名义俱失。

胡跪率观跪仪诸文所出凡有四名不同一曰胡跪
归敬仪云胡人敬相存其本缘故云胡跪二曰互
跪珠林云𧿟跪即是左右两膝交互跪地也三曰
翘跪广韵曰翘举也危也翘举一足身则危也四
曰长跪西域记明天竺九礼第六名䠆跪方言曰
东齐北燕之间谓跪曰䠆准此字应作䠆然此四
名若言胡跪则非下更辨之且论胡跪之相即是
互跪翘跪故辅行云互跪之仪三处翘耸珠林云
胡跪𧿟跪即是左右两膝交互跪地若䠆跪者归
敬仪云僧是丈夫刚干故制互跪尼女体弱翘则
易劳故令䠆跪又毗奈耶云尼女互跪要倒佛听
361-A¶ 第 503c 页 X20-0503.png
䠆跪寄归传云䠆跪者以两膝据地竖两足以支
身也然则䠆跪既是尼女之跪何故此品四王亦
言䠆跛耶答佛制䠆跪虽局尼女局而复通通乎
四众也。

合掌观音义疏云此方以拱手为恭外国以合掌为
敬手本二边今合为一表不敢散誔专志一心也
珠林云律中当一心合十指爪掌供养释师子敛
容呈恭制心不散故令合掌而一心也今人多指
合而掌不合或掌合而指开良由心不专故宁可
开指而合掌不得合指而开掌也[榩-文+直]庵法师颂曰
合十指爪表恭敬恰如叉手见尊官近来释子垂
仪式合三合四掌心宽。

佗方怨贼广韵怨于袁切又通于愿切雠也恨也尔
雅曰食禾节虫曰贼观音义疏云贼本求财怨本
夺命今怨为贼必财命两图若过去流血为怨现
在夺命名贼此下经文又称怨敌广韵敌者匹也
辈也舍身品称怨雠广韵雠市流切匹也仇也顶
山记云以怨除怨怨终不释唯有解怨怨乃自息
菩萨为心盖当如此。

心进勇锐广韵勇猛也锐以芮切利也说文锐者芒
也言利如芒也。

以法治世发轸钞云治字元直知切因唐高宗讳治
遂借直史切今则二音并用例如正月正本去声
为避秦始皇讳改作平呼。
361-A¶ 第 504a 页 X20-0504.png

遮诸恶鬼啖精气者请观音经云有五夜叉名讫迦
罗面黑如墨而有五眼钩牙上出吸人精气别行
义疏云人心有七滴甜水和养精神鬼啖一滴令
人头痛三滴闷绝七滴即死又西方广目天王下
有二鬼一名啖精气鬼啖人精气及五谷之精气
也。

国邑郡县河图曰昆崙东南北方五千里号曰神州
亦曰赤县邹子曰中国名赤县内有九州论语曰
道千乘之国郑玄注曰小者曰邦大者曰国礼记
王制曰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
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里之国百有二十凡
二百一十国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左传曰凡
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郡无日邑国语曰齐制三
十家为邑周礼谓四井为邑释名曰人所群聚曰
郡县者悬也悬于郡也舆地志曰秦始皇天下置
三十六郡郡各领县县万户巳上为令减万尸为
长此则郡大而县小说文曰周制天子地方千里
为百县县有四郡左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
郡此则县大而郡小。

比丘比丘尼维摩疏云比丘或言有翻或言无翻有
翻翻为除馑故康僧会注法镜经云凡夫贪著六
尘犹饿夫贪食不知厌足今比丘断贪爱除六情
故曰除馑也言无翻者以名含三义故大论云戒
防形非定除心乱慧悟想虚能破见思之恶故言
361-A¶ 第 504b 页 X20-0504.png
破恶魔畏出界化我眷属故言怖魔远离四邪净
命自居内则乞法以治性外则丐食以资身故言
乞士比丘尼此翻除馑女义同上释法华句云尼
字天竺女人之通称也。

优婆塞优婆夷唐译经论称邬波索迦邬波斯迦维
摩疏翻为清信士清信女亦曰善宿男善宿女以
在家持五戒男女不同宿故云善宿此未可定用
荆溪释云依馀经文但云近佛得善宿名则不可
定云男女不同宿也涅槃疏谓一日一夜受八戒
者名曰善宿或翻近事男近事女以受归戒堪近
事出家二众故大哀经翻为勋士勋女毗昙论翻
为离欲男离欲女虽有多翻通名在家二众若别
说者形虽在俗元未婚娶常随如来此是离欲二
众若曾婚娶今持五戒永断俗法名功勋二众若
俗法不亏而持五戒八斋名善宿二众又优婆塞
戒经明四种优婆塞一无分谓但受三归不受五
戒者二少分谓受一戒者三多分谓受二戒至四
戒者四满分谓具受五戒者。

若有四众儒宗以三人为众故汉书功臣表云三人
为众仲尼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盖择之于众也
佛教以四人为众维摩疏云梵语僧伽此翻为众
直一比丘不名为众众多共集名为众也谷响钞
云佛教以四人为众故大论以四树成林为喻僧
史略云凡四人巳上名僧今一人亦称僧者盖从
361-A¶ 第 504c 页 X20-0504.png
众之名也亦如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一人亦称
军也法华句云旧云出家在家各二为四众此则
名局意不周今约一众开四谓发起当机影响结
缘也四四成十六众慈恩不允天台所立但言四
众未免名局意不周矣。

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善生经云若人以四天下宝供
养于佛又以重心赞叹如来此二福德等无差别
大论云谦逊畏难曰恭推其至德曰敬美其功德
曰赞赞之不足又称扬之曰叹法华句云通论三
业皆是供养别论则卑谨虔礼名恭敬至心专注
名尊重发言称美名赞叹施其依报名供养归敬
仪云于一切众生中德无过上曰尊畏敬之心过
于父母师长君主曰重。

钦尚羡慕广韵羡似面切贪慕也慕莫故切思慕也。

善哉善哉寄归传云梵语娑度此翻善哉金刚纂要
云善哉重言者赞美之极也刊定记云若不重言
安表善极如颜回死夫子叹云天丧予天丧予注
云再言者伤痛之甚也吉凶虽异殷勤颇同。

与阿脩罗共战斗时汝等诸天常得胜利诸天与脩
罗战斗经论多出起世因本经中有脩罗战斗品
文广不录观佛三昧经云毗摩质多阿脩罗有女
名悦意容貌无比帝释娶之为妇一日帝释与众
釆女游戏悦意生嫉即往白父质多发怒便兴兵
往伐帝释惊怖即集诸夫诵般若空中便雨刀轮
361-A¶ 第 505a 页 X20-0505.png
脩罗伤中窜入藕丝孔中等然天帝承般若力获
胜修罗与夫此经法性之力得胜何以异焉。

以天律治世风俗通云皋陶虞舜造律律者诠也法
也尚书大传曰丕天之大律注曰奉天之大法法
即律也当知律法起于舜世四明记云师古治民
则天行化罚必当罪赏必当功故名天律。

当具四兵大经云譬如幻师幻作四兵所谓车兵马
兵象兵步兵太白阴经曰神农以石为兵黄帝以
玉为兵蚩尤铄金为兵割革为甲始制五兵吕氏
春秋谓五兵即戈殳戟酋矛夷矛也世本曰蚩尤
以金作兵器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

坏彼国土纂韵曰坏古瞆切毁也如鲁恭王坏孔子
宅得古文论语同也若作胡怪切物之自败也此
中坏字当取古瞆切上下例此。

起诸怖懅广韵怖谓惶惧也懅强鱼切法也广雅懅
畏惧也。

阎浮提内此南洲之号诸经或言赡部剡浮皆梵音
奢切祖文解释或云无翻无对翻也或云有翻有
义翻也俱舍云剡浮洲名从树而称以夫热池侧
有剡部林此方无故不翻释迦方志云阎浮提此
翻轮王居或翻秽树或翻上胜金洲起世经云此
树下有阎浮提金聚高二十由旬以金出此树下
故以为名长阿含云阎浮提树围七由旬高二十
由旬枝叶四布五十由旬华严经音云阎浮树上
361-A¶ 第 505b 页 X20-0505.png
阔下狭南洲人面似之故以为名。

此阎浮提八万四千城邑聚落八万四千诸人王等
十二游经云阎浮提中有十六大国八万四千城
有八国王四天子东有晋天子人民炽盛南有天
竺国天子土地多象西有大秦国天子土地饶金
玉西北有月支国天子土地多马八万四千城中
有六千四百种人有五十六万亿丘聚有六千四
百种鸟有四千五百种兽有二千四百种树有万
种草有八千种杂药有七千种杂香国城相去六
千五万里从此巳去但有海水无有人民善见律
云有市名聚落无者名村有城者曰国吴越春秋
曰尧听鲧治水鲧乃筑城造郭以为国固本纪曰
黄帝筑城邑造五城博物志曰禹作城强者攻弱
者守韦昭注汉书曰小乡曰聚人所聚居也史记
谓舜所居一年成聚居是也左传曰聚众也广雅
曰落居也。

娱乐快乐娱牛俱切字林曰娱亦乐也谓乐可乐故
云娱乐白虎通曰虞乐言天下之民皆乐也。

无楚挞心经音义云楚一名荆可以为杖古人负荆
请罪者是也汉陆贾曰楚字是秦庄王讳后改为
荆遂行于世广雅曰挞击也。

大地沃壤沃乌酷切广雅曰溉灌曰沃壤而两切柔
土也无块曰壤逸士传曰帝尧时天下太平有老
人击壤而歌风土记曰击壤者以木作之前广后
361-A¶ 第 505c 页 X20-0505.png
锐长尺三四其形如履腊节僮少以为戏也。

阴阳调和大元经曰营天功明万物谓之阳幽无形
深不测谓之阴尔雅曰四气和谓之玉烛四时和
谓之通正此天地四时之祥也。

日月山海经谓羲和女生日郭璞注曰羲和盖天地
始生日月者说文曰日实也太阳之精为日中有
金乌下有大龙辅之字从一口象形也淮南子曰
日出晹谷入于咸池积阴之寒气久则为水水气
之精为月长历曰日月径千里周围三千里下于
天七千里十二游经云成劫之初人食香稻黑暗
便生西方阿弥陀佛令宝应声吉祥二菩萨造立
日月开人眼目法华经以日月是宝光普香二天
子俱舍云日五十一喻缮那月五十喻缮那楼炭
经云劫初无三光乱风吹火精黄金为日日天城
郭七重东西二千里南北高下亦然周围八千里
又乱风吹琉璃白银为月月天子城郭七重东西
一千九百六十里南北高下亦然周围七千八百
四十里起世经云日天宫殿四方如宅遥看似圆
此与儒家论衡说日月不圆视若圆者去人远故
同也阿含云日月绕须弥山半依五风住自然运
动起世经云日月天子寿五百年子孙相承皆于
彼治今更括诸文明月之亏盈总有四义一者黑
衣侍臣上下长阿含云从十六日去黑衣侍臣渐
至故月渐亏一日巳去诸臣渐下故月渐满起世
361-A¶ 第 506a 页 X20-0506.png
经谓之青身诸天隐显同也二者日光侵月长阿
含云日天子放六十种光夺月轮故渐亏若月天
子处正殿后光对日天是故盛满俱舍谓之近日
自影覆是故月轮阙施设足论谓之月行近日光
所侵照馀边发影自覆月轮皆同也三者出面不
同长阿含云从一日去渐出白银面从十六去渐
出琉璃面起世经谓之从十六去背方面出从一
日去正方面出同也四者角正行异涅槃疏云角
行故减正行故增指归记云角行者斜行也大经
所谓因须弥山而有增减是则正行即远山角行
即近山故曰因山也以上四义不可偏取若亏若
盈义必兼之也。

星宿音秀亦入声经音义云星宿者谓止宿安住也
说文曰星散也列位布散也纪原集类曰地皇氏
始定星辰黄帝又名之帝喾而序之汉书曰星者
金之散气与人相应凡万物之类上为列星后汉
天文志注曰黄帝分星次中外常明者一百二十
四可名者三百三十微星一万一千五百二十俱
舍云星大者一十六里小则一俱卢舍妙玄云星
宿略说乃有三十六亿涅槃疏云劫初乱风吹水
精作星天子所居皆风所持犹如浮云右旋而行
然则据上所明星是宫殿依空而住若准儒宗乃
云是石如春秋时殒石千宫象图经则云是天河
之石若云是石云何有光石质坚重云何居空星
361-A¶ 第 506b 页 X20-0506.png
若是石日月同类亦应石耶以此质问彼自冰泮
矣。

不失常度三光度数所出不一今略录之甄正论云
璿玑干运金晖应象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十二交会昼夜百刻周旋潜转靡有少停二分二
至纵有盈缩大数不亏薄食失度史必书之以表
天事白虎通曰日行迟月行速何耶君舒臣劳也
立世毗昙云日恒逐月一日相近四万八千八十
由旬日日相离亦然依上度数名不失度也。

风雨随时通记曰风者天地之使也白虎通曰风之
为言萌也养物成功阴合阳以生之冬至四十五
日条风至四十五日明庶风至四十五日清明风
至四十五日景风至四十五日凉风至四十五日
昌盍风至四十五日不周风至四十五日广莫风
至皆言四十五日者取八节论之也周易正义曰
阳之上升阴能畜止两气相薄为雨尔雅曰甘雨
时降万物以嘉京房易候曰太平之时十日一雨
凡岁三十六雨此休徵时若之应也。

亦无嫉妒楚辞曰故兴心嫉妒王逸注曰害贤曰嫉
害色曰妒妒忌也。

及后妃釆女白虎通曰天子之配曰后后者君也夏
禹巳前后妃之制其文则略大率皆称妃也周则
天子立后秦汉因之礼曰天子之妃曰后诸候曰
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周礼曰天
361-A¶ 第 506c 页 X20-0506.png
子一后六宫三夫人九嫔妃二十七世妇八十一
御妻风俗通曰六宫釆女凡数千人天子遣掖庭
丞相率于乡中阅视童女𡉣十三巳上二十巳下
长壮有法相者因载入官故谓釆女釆者取也字
通作婇。

宫殿屋宅易曰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
宫室尔雅曰宫谓之室注曰古者贵贱同目曰宫
至秦汉来唯王者所居称之苍颉篇曰殿者大堂
也商周以前其名不载案史记秦始皇始作前殿
可坐万人可立五丈旗汉书则有甘泉明光诸殿
决疑要注曰殿则有阶陛堂则有阶无陛释名曰
屋者奥也宅者择也择吉处而营之说文曰宅者
托也人所投托也。

持用洒地洒所买切通俗文曰以水捡尘曰洒。

幢幡汉书曰纪信乘王车黄屋左纛注曰以黄缯为
盖裹纛毛羽幢也在乘舆车衡左方上蔡邕曰犛
牛尾为之如斗或在騑头或在衡以纛是毛羽幢
为天子仪仗。

宝盖崔豹古今注曰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上
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世人因而作华
盖维摩经宝积长者与五百长者子持七宝盖奉
佛佛以神力合成一盖遍覆大千又西域记说佛
从忉利下还人间梵王执白拂而左侍帝释持宝
盖而右侍。
361-A¶ 第 507a 页 X20-0507.png

璎珞自严以玉石而为璎珞字须从玉或作缨络非
也玉篇谓璎珞者颈饰也普门品谓即解颈众宝
珠璎珞西域记曰西国人物首冠华鬘身佩璎珞
杨妃外传曰上令宫女佩七宝璎珞舞霓裳羽衣
曲两土璎珞服饰同也。

坐小卑座阿含经云床陛下足高尺六非高也阔四
尺非广也长八尺非大也若过此量即为破戒此
乃八关斋戒中不坐高广床戒也。

谦下自卑尚书曰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所
以唯卑唯谦益高益远此谦下自卑之谓也。

倍复自励励力制切小雅曰将率励劝也广韵曰励
劝勉也。

常得封受转轮王位常得最胜极妙七宝起世经有
转轮王品广说轮王出世之事其略曰若轮王出
世于十五日取四海水灌太子顶为刹帝利然后
严饰璎珞上高楼上群臣围绕自然而有天金轮
宝千辐毂轮乘空而来王即乘之按行四洲十善
化世复有白象宝绀马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宝
兵将宝并自然显现王悉受之乃至轮王命终上
生三十三天诸天皆来迎接人民即以七宝而为
轮王起塔高一由旬所有七宝皆悉隐没一切人
民次第减少西域记云轮王有金银铜铁之异境
乃四三二一之差因其先瑞即以为名金轮王则
化被四天下银轮王则政隔北洲铜轮王则除北
361-A¶ 第 507b 页 X20-0507.png
西二洲铁轮王则唯王南洲。

遇善知识法华句云闻名为知见形为识又见形为
知见心为识肇法师云大士处世如日月升天有
目之徒谁不识知付法藏传阿难白佛言善知识
者是得道半因缘佛言弗也当知善知识者是得
道全因缘。

若一由旬西域记云旧曰由旬由延等皆讹略也正
云踰缮那自古圣王一日军行犹此方馆驿也旧
传四十里(大论及杂宝藏经中说)印度国俗乃三十里圣教
所裁唯十六里毗昙云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二
拘卢舍八拘卢舍为一由句一弓长八尺五百弓
长四百丈为一拘卢舍一里有三百六十步一步
有六尺合有二百一十六丈二里计有四百三十
二丈总前五百弓有四百丈为一拘卢舍犹欠三
十二丈不满二里计一拘卢舍减二里计八拘卢
舍减十六里为一由旬此同西域记说也业疏钞
云西域由旬不一由彼方中边不同致里数亦异
也。

怨贼棘刺四明记云棘兵器也与戟字同广韵曰棘
越戟名也释名曰戟格也谓旁有两枝格也周礼
曰戟长六尺易注曰刺谓之矢矢即箭也四明记
谓刺者杀也。

不能侵𣣋广韵谓𣣋俗字也力膺切欺也正应作陵
犯也侮也侵也。
361-A¶ 第 507c 页 X20-0507.png

于一念顷舍身品云须臾之顷今并出之仁王经云
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毗昙
明一刹那为一念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此名
一瞬六十瞬为一息一息名一罗婆三十罗婆为
一摩睺罗摩睺罗此翻须臾三十须臾为一昼夜
一昼夜计有六百三十八万刹那佛言刹那犹二
壮士断一发毛顷俱舍云百二十刹那为怛刹那
量腊缚此六十此三十罗预此三十昼夜三十昼
夜月十二月为年解曰刹那此翻一念腊缚此翻
短时罗预此翻须臾谓一百二十念为一怛念六
十怛念为一短时三十短时为一须臾三十须臾
为一昼夜三十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

异口同声周易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庄子曰同类
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坐于道场古译华严谓寂灭道场合论云道场在摩
竭陀国尼连河侧沤楼频螺聚落中去人间五里
此是阎浮中心一切诸佛总在其中示成正觉华
严经曰菩萨坐道场时一切世界草木丛林诸无
情物皆曲身低影归向于道场。

菩提树下西域记云菩提树即毕钵罗树也在摩竭
陀国尼连河西南十里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
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茎干黄白
枝叶青翠冬夏不凋至佛入灭叶皆凋落须臾还
复后有无优王信邪毁佛遗迹兴兵剪伐令婆罗
361-A¶ 第 508a 页 X20-0508.png
门烧以祀天烟焰未静忽生两枝次日王妃又遣
重伐王祈请又生续有赏迦王再伐其树掘至泉
水不尽根柢后无优王末孙闻而哀感以牛乳溉
之经一夜树生高一丈馀周以石垣高二丈四尺
故今此树隐于石上犹出二丈馀大唐玄奘师经
游彼国见菩提树枯悴唯东向一枝茂发色甚青
翠以表大教东传之效也。

外道邪论萨婆多论云外道六师各十五弟子并本
师六即九十六道也辅行云准九十六道经两卷
一一释出所计相貌于诸道中一道是正即佛道
也故大论云九十六道中实者佛也于九十五中
二名似正谓修多罗阿毗昙馀九十三名体俱邪
寻经识之甚补正智问华严云九十六道悉邪此
意云何答华严斥小故皆云邪如百论云顺声闻
道者皆悉是邪是也。

摧伏诸魔首楞严经说二百魔女作佛同号净王魔
闻诸女作佛来白佛言我今于自眷属不得自在
时魔女言汝莫愁恼我等不出汝界以魔界如佛
界如不二不异魔界即佛界故大论云新学之人
道力尚弱云何魔不得便答是人善修空故魔无
如之何行者通达如上经论则是摧伏诸魔之相
也。

金刚座处西域记云昔贤劫初成此座与大地俱起
据大千之中下极金轮上侵于地际金刚所成周
361-A¶ 第 508b 页 X20-0508.png
百馀步奘三藏传云言金刚座者金刚取其坚固
难坏能沮万物若不依本际则地不能停若不以
金刚为座则无地堪发金刚之定大论云土在金
轮之上金轮在金刚之上从金刚际出莲华台直
上持菩萨坐处令不陷没以故道场名金刚座正
理论云四洲之中唯南洲有金刚座以佛佛皆生
南洲故晋武帝起居注曰武帝朝燉煌有人来献
金刚宝此宝生金中色如紫石英状如荞麦粒唐
书曰金刚宝百鍊不销可以切玉如泥若著山石
陷至水际见同类方止。

十二种行甚深法轮法华句云十二行者一约四谛
教二约十二行教十二者即示劝證也行十二者
三转皆生眼智明觉教十二为能转行十二为所
转或约三人或约一人今就见谛道三人闻示转
即生眼智明觉三人合举故言十二行也转此法
度入佗心令彼得悟故名转法轮佛本行集云佛
初度五人转大法轮乃言我念过去诸佛依四圣
谛三转十二种无上法轮而世间中沙门婆罗门
天人魔梵无能转者。

金光明经照解卷上
361-A¶ 第 508c 页 X20-050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