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释四天王品¶
释四天王品¶ 第 448a 页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卷第六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

* 释四天王品

大章第三释流通分文分为二初别释四王品题次
从此下通释一十三品初文为二。

初约因缘释上升等者下沈为地上升为天天复分
于三界不同四王既是上升之初下界之始故云元
首及初天也居半须弥者梵语须弥此云安明亦云
妙高四宝所成名之为妙出七金山名之为高须弥
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三百三十六万里而四王天乃
居半山即高四万二千由旬若准楼炭经半须弥山
广二十四万里若读法华文句须知此说(云云)俱舍颂
云妙高层有四相去各十千傍出十六千八四二千
量坚首及持鬘恒憍大王众如次居四级亦住馀七
山四天王是帝释外臣如武将也东西南北皆言埵
(丁果切)者即土埵也乾闼婆此云嗅香以香为食亦云
香阴其身出香即是天帝俗乐神也富单那此云主
热病鬼鸠槃茶此云瓮形似冬瓜薜荔多此云祖父
饿鬼中劣者也毗舍阇此云啖精气鬼啖人及五谷
之精气也夜叉此云捷疾鬼罗刹此云食人鬼。

次约观心释者此即托事观也法华文句亦云观四
谛智即是四王一谛下除爱见二惑即是护八爱见
也今文先以东西南北对于四谛乃是因果次第相
生所以谓之东集南苦西道北灭若乃约于因果相
释四天王品¶ 第 448b 页 X20-0448.png
对是则应云东集西苦南道北灭四谛理是四天王
者天然之理也第一义天而为所依王为能居故以
观四谛智为四王也苦谛下有利钝见思者身见等
是利名见贪嗔等是钝名思乃至灭谛亦有见思准
此可见法华指此为鬼神者彼譬喻品火宅偈中从
鸱枭雕鹫下有六行偈明禽兽被烧譬五钝使也次
从处处皆有下有十行偈明鬼神被烧譬五利使也
夫鬼神有通有智禽兽则无故以利使譬鬼神钝使
喻禽兽也今文且从五利而说故云指此为鬼神耳
又四谛下八十八使于中乃有五十二思依见以为
本是故亦可喻之鬼神若迷事思则不然矣迸亦散
也控者引也御者理也。

次通释一十三品文自分二初叙意分文季亦末也
翳者隐也障也正真者甚深法性也奖亦劝也又助
也成也誉也厉也方轨者轨者法也天神等者天神
曰神地神曰祇利益深重下令经法大行也下皆注
云云者此有二意一令释出科语之意二指下文随
品所释膏(公劳切)神之液也肥也瞍(与朱切)亦肥也腴字
下多一个味字后人妄加耳攘者以手禦也除也逐
也止也。

次从四天王品者有六番下随文释义自分为七初
释四王品至散脂品凡有五品明天王发誓劝奖人
王弘宣此经文为五。

初释四王品明天力拥护请者文为二初分文要字
释四天王品¶ 第 448c 页 X20-0448.png
平声次叙敬下释义文为六。

初释第一番白佛述有护国之能文为二初释四王
白佛又为二分释经家叙言如文者如经文可见也
下去准知然西域君父师皆面东则以北方为上故
经家先列毗沙门也又弟子诣师必须兴敬故偏袒
右肩右膝著地不同此土肉袒而谢过也(肉袒谢过具如大部
补注中引)斯乃东西二土风俗之不同耳言胡跪者古来
翻译方言未通便谓西域言是胡言跪是胡跪自隋
至唐诸师方乃胡梵甄分具如大部补注中示(云云)
须了知西梵之仪乃是互跪三处翘耸曲身合掌目
注尊颜非谓胡国之跪也。

次释正白佛文为二初叙意分文叹三则略摄于广
者以前正说其文虽多今流通叹三乃是略摄于广
也若总此三则是释名若分别之乃是教相也故释
题五义符文可知次法性之理下随文释义文为三
初释叹体法性之理佛所护念者觉智冥理护倒不
生持理不失文者经也理者王也文为能诠理为所
诠诠者显也召也举能显所是故谓之文诠此理故
言经王若玄义云文号经王教摄众典乃是以所而
显于能故能诠教摄于众典一家诸文其例甚众四
明不晓妄有所斥既言经王知是叹体者即序中云
诸经之王是叙体也而今经文上句谓之是金光明
者虽带题名正在叹体耳又言微妙者即无量甚深
法性不纵不横也然虽三德不纵不横当须别指法
释四天王品¶ 第 449a 页 X20-0449.png
性为体恐体滥故故约三德简出二德剋取法身以
为体耳(云云)次约体下释叹宗中云约体修行等者即
文句记云体非因果依之以辨因果也故行始为因
能令菩萨具二庄严行终为果所以能令至于极地
然今经以常果为宗而果由因剋是故云尔具二庄
严者即是修德缘了二因也了是显了智慧庄严缘
是资助福德庄严由二为因乃成极果智断二德是
故经云深妙功德也故玄义云庄严菩萨深妙功德
以为宗也世天下三释叹用者经文始从常为诸天
之所恭敬下是叹用也故玄义云照耀诸天心生欢
喜以为用也四明记中从世天下为经宗者恐不便
也又复文中既乃结云知是叹体知是叹宗知是叹
用那不思之世天等者大涅槃经德王品云有四种
天一者世间天如诸国王二者生天从四天王天至
非非想天三者净天从须陀洹至辟支佛四者义天
即十住菩萨见一切法是空义故经云诸天不出此
四今文唯列三种天者恐是脱落耳非谓天王本是
生天而疏中不出也三业供养即是生善故知经用
之文须从常为诸天巳下是也若不尔者金龙尊王
敬礼赞叹经用生善如何会之又下从地狱上至菩
萨等者上明三业供养既是经用生善故今乃明经
用灭恶又之一字良由此也经文既云是经能令地
狱饿鬼畜生诸河焦乾枯竭复云能除一切忧恼能
灭一切百千苦恼故知须云下从地狱上至菩萨无
释四天王品¶ 第 449b 页 X20-0449.png
明未尽通有热恼若不尔者一切之言如何消释叹
用文下注云云者令如此说也。

次从世尊下释述能护国文为二初分文策谓智慧
筹谋也次释义文为二初释内以法护国文为四初
释护国之由身等四益寻经可解然此四益并且从
事事必有理是故复云理获二益故知经云身力心
德事理两兼次述所以下释法护国者即是述其以
法护国之所以也所以如何以由我等能说正法及
修行等也此义正与观心相应者以能说能行与夫
观心之意符合故也是故前约观心解释四王品题
良由于此心数不行般若乃行此义例如诸法不生
般若生也由智导故故云即是能说正法观心谛智
名之为内是故谓之内有如此护国所以护国所以
既名为内当知护国即是于外是故经云为世法王
以法治世也四明云护国所以有内有外内即心法
外即世法者恐不然也三师党下释以天党护国帅
导也引也党长也所尊长也即诸天也又徒党也辈
也即龙鬼等也此亦与观心相应者亦如前约观心
解云八部者苦集灭道下皆有利钝见思等是也如
诸天王共眷属遮恶鬼者以内观心之意例外遮恶
之说故云如也如转轮王下正释外用帅党护国于
中先引轮王为例次四王下正申帅党护国遮恶经
中下文既云我等各各自有五百鬼神常当随逐是
说法者而为守护是故今云共五百也转轮圣王七
释四天王品¶ 第 449c 页 X20-0449.png
宝千子文出法华言转轮者出于轮宝旋转威伏一
切故也言七宝者一轮二珠三象四马五主兵六主
藏七女又有相似七宝一剑二皮三殿四床五林六
衣七履用天眼下四释以天眼护国经云二十八部
者具如下文释散脂品中(云云)言报得天眼者大论明
报得天眼在肉眼中天眼开辟肉眼见色梵王报得
天眼于自住处则见大千馀方不见那律天眼随所
至处皆见大千若藏通二乘则是修得天眼别圆地
住乃是发得天眼又复修发俱通四教如法华文句
解阿那律中(云云)(丑列切)通也幽隐也烛(之欲切)应作瞩
视也若作烛照也防禦也堤防也萌谓萌芽谷芽初
启曰萌豆等初启曰句言防萌者防其始也杜者遏
也塞也渐者次也进也稍也事之端也先睹之始也
次释外以策护国文为二初标科次从一若下释义
文为三初释智策劝往攘灾文为二初正释又为二
初释外缘如日出朝阳者尔雅云山西曰夕阳(暮乃见日)
山东曰朝阳(旦乃见日)(府文切)亦作氛氛侵妖气也又雾
气也雾者尔雅云地气发天不应曰雾雾谓之晦(言晦
冥也)又阴阳乱为雾雾者胃也气蒙冒覆地之物也歇
(许竭切)息也次王心下次释内因灾承者承字当为乘
字一人有庆等者语出尚书庆者利也善也次若外
下总结可见经云饥馑等者尔雅云谷不熟为饥(五谷
不成)蔬不熟为馑(凡草菜可食者通名为蔬)果不熟为荒(果不子)仍饥
为荐(连岁不熟左传云今又荐饿)国者小曰邦大曰国邑者说文
释四天王品¶ 第 450a 页 X20-0450.png
云国也周礼云四井为邑郡者说文云周制天子地
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云上大夫受
郡是也秦初制三十六郡以监其县郡者群也人所
群聚也县者悬也悬于郡也次释劝王倾财惠施言
流行者流者行也衍(去声)者溢也亦丰也注云云者令
辨以此外施之缘对前内心明慧之因和合共致丰
年流衍耳经云比丘等者众经音义引分别功德论
云世人饥馑于欲色比丘及尼除此故名除馑男女
也优婆塞优婆夷即清信士女也三释劝王三业供
养先王之德行者孝德之行也先王之法言者轨范
之言也今劝王三业供养等者孤山云劝王重道尊
师修功补过也身意恭重谦以自卑即道德之行也
赞叹在口即典诘之法言也夫高以下为基者明谦
卑之意也王高而民下为国者以民为本故当劳谦
以聚之辩以讷为师者讷以内照清净故外绝矜饰
即大辩若讷也故能为俗中小辩之师矣治身治国
尚当如此况今请出世之法祈人民之福岂宜倨慢
乎儒礼以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屈王之尊敬卑为师
况释氏之法乎羽檄(胡狄切)者唐章怀太子注后汉书
引说文云檄以木简为书长一尺二寸谓之檄用微
召也魏武奏事云其有急事则插以鸡羽谓之羽檄
也今云羽檄称赞即告之以文辞述其休明之意耳
又文心雕龙云檄者皦也宣露于外皦然明白也亦
称露布盖露板不封布诸视听也颙颙(鱼容切)者何也
释四天王品¶ 第 450b 页 X20-0450.png
尔雅云颙颙昂昂君之德也(道人君者之德望也)如风之靡草
者靡者偃也论语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上之
风必偃国人牛马草叶者叶字误也字应作莱(落哀切)
藜草也或作菜字亦恐误也溢者漏也云云两字合
当注在可见字下意云此义经文分明寻之可见不
烦委示故注云云耳经云钦尚者钦者敬也尚者庶
几也羡(去声)慕者羡亦慕也
次释如来述成文为二初分文言合述者上文四王
叹经有三谓体宗用今文佛述经中但言善哉善哉
故望前三此乃是合也四明云四王所赞经体宗用
既合佛證三德妙理谓之合者甚违文旨(云云)次从四
王初叹下释义文为二初释合述叹经故言佛合述
者言字剩也其上总叹一教等者四王总叹一大乘
教方等经典三德之法佛乃述其恭敬尊重遍赞无
量百千诸佛以由诸佛莫不皆从一大乘教方等法
生故佛举其多赞诸佛以述成于四王总叹一大乘
典方等之法也次释述其能护文为二初分文次上
明下释义文为二初释述以法护国文为四初释述
成护国之由由闻经得益者即前所谓闻此甘露无
上法味增益身力心进勇锐具诸威德也佛述今益
者述于四王今日闻于甘露利益也良由先种者由
于过去百千佛所种诸善根也发心者圆教初发心
住也毕意者妙觉究竟也二不别者因果理同始终
不二也如是二心前心难者理虽不二事有难易故
释四天王品¶ 第 450c 页 X20-0450.png
初发心是则为难故迦叶礼初发心也此文出自大
经迦叶赞佛偈中此举前者举其过去先种善根也
以成后者述成今日闻经利益也言述后者即是述
于今日闻经也以显前者显者明也彰也前者即是
先种也次释述成以法护国注云云者略有二义一
者经文炳然二者解释具在前文故前文云此义正
与观心相应等也三释超述天眼护国言超述者即
越次也以由上文第三科是天党护国第四科是天
眼护国而今第五乃是天眼第四方是天党护国故
云超述小不次第虽不次第于义何乖故无失也四
释追述天党护国追者却也退也次释述以智眼护
国上云智策今云智眼者以由智照即是智眼故也
上云请法师入境等者上文有三第一文云我等四
王当共劝请令是比丘以我力故疾往彼所国色等
也却者退也天王得胜则修罗阵退也汝劝王听经
者亦是初文故上文云是王应当往是人所听受经
典等也供给四众者即第二文故上文云若诸人王
有能供给施其所安等也佛述其内智外福者内智
即是经文中云汝等若能护念此经故上释云王心
无智灾承闇入若有明慧变怪不生是故若能护念
此经即是内心智慧明了也外福即经文中云若四
部众受持此经汝等亦应勤心守护又复须知守护
之言亦兼上文第三劝王三业供养注云云者意令
学者作此点示耳。
释四天王品¶ 第 451a 页 X20-0451.png

次释第二番白佛述其护国之事文为二初分文次
一是下释义文为二初释四王白佛又为二初释王
用正法天隐形护言显益者令无留难及除患难皆
是显益也经云天律者律者法也又法四时春夏秋
冬生长肃杀王者法天亦有赏罚赏必以功而生成
之罚必以罪而威沮之赏罚无滥则是用于天律治
世故论语云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言勇锐者锐者利
也次释邻敌来侵天令退散懅(强鱼切又其据切)怯也亦战
慄也军者万二千五百人为军天子六军诸侯三军
尚不扰(而沼切乱也)边者即是经云彼国兵众尚不能到
也况能坏中者即是经云况复当能有所破坏也注
云云者令引事證之昔迦叶摩腾尝游西印度有一
小国请讲金光明经俄而邻国兴师来伐既将践境
辄有事碍兵不能进彼国兵众疑有异术密令人观
但见群臣安然共坐听其所讲于是彼国请和求法
故知乃是诸天鬼神护持是经令彼怨敌自然退散
耳经云四兵者象马车步也规往讨罚者规者求也
或作亲字传写误也讨者治也诛也罚当为伐左传
云有钟鼓曰伐白虎通云伐者败也欲败去之也罚
者曰罚即折伏也此非经意故知须作伐字也。

次释如来述成文为二初标科次从尔时下释义文
为二初释述成初意言其上者其之一字指四王也
诸王无斗讼是僧宝者僧名和合既无斗讼故是僧
宝也言护一者欲使经弘是一法宝也言成三者法
释四天王品¶ 第 451b 页 X20-0451.png
不孤立必具佛僧故但述护一任运成三也次释述
成后意言自豫者豫谓安豫即自安也企者望也夭
(于兆切)屈也佛告帝释等者大经十七梵行品云帝释
问佛一切人天云何增益复以何缘而致损灭佛答
帝释斗诤因缘而致损灭善修和敬则得增益帝释
白佛若以斗诤而损灭者我从今日更不复与修罗
战也佛言善哉诸佛说于忍辱之法是菩提因帝释
闻巳礼佛而退注云云者令以此意对消经文显然
可见也经云娱乐者娱亦乐也又媦欢娱乐谓快乐
也楚挞者楚亦名荆可以为杖挞者打也沃者柔也
美也湿也壤者土也书传云土无块者曰壤也时不
越序者四时和正不乖其次也而贪吝者无贪故不
求无吝故不惜嫉妒者楚辞注云害贤曰嫉害色曰
妒后妃釆女者天子一后三夫人九嫔妃二十七世
妇八十二御女风俗通云采女者釆择其有容色之
女也。

三释第三番白佛示其轨模文为二初释四王白佛
又为二初分文次愿欲有六下释义文为二初释出
其愿欲细分虽有六节经文只是一科故云六愿如
文也次释示其轨模轨谓轨则模谓规模虽不次第
者上安妻子文在第二今当第五耳柏梁者汉时殿
名也灾者天火也柏梁有灾遂以海中鸱鱼之尾安
于殿脊其灾乃息故云无灾世云鸱吻者误也琦者
玉名也校饰者庄校严饰也敦(都昆切)厚也八纮(户萌
释四天王品¶ 第 451c 页 X20-0451.png
切)者八方也休者美也善也庆也竭者尽也地神等
者探取下诸品意而说耳言内外者内谓宫内后妃
等也励者勉也亦劝也四海者尔雅云九夷八狄七
戎六蛮谓之四海郭璞注云九夷在东八狄在北七
戎在西六蛮在南博物志云天地四方海水相通地
在其中盖无几也故九夷皆近于海也谥(弥毕切)静也
安也。

次释如来述成文为二初分文叙意言方法者即轨
模也次从佛告四王下随文释义文为二初释别述
成又为二初释述成轨模秪(音支亦作只字专辞也)弘经听经
者指今尔时人王应著白净等文也言羽仪者汉书
云纪信乘王车黄屋左纛(徒到切)注云以黄缯为盖纛
毛羽幢也以犁尾为之大如斗系于左騑(音妑)马轭上
以纛是毛羽幢乃天子仪仗故云羽仪也躬者亲也
次从汝等下释述成愿欲经云棘者棘兵器也应作
战刺者尔雅云杀也陵者犯也侮也次从汝等四王
下释总结成如文可解。

四释第四番白佛要其法利文为二初叙意分文言
此由第三段末者前第三番示其轨模述成文中末
后又乃总结成云亦当回此所得最胜功德之分施
与汝等及馀眷属诸天鬼神故今四王遂乃白佛要
斯法利次随文释义文为二初释四王白佛又为二
初明人王运心此科经文必须至于为我等故烧种
种香供养是经若不尔者如何消于人王运心次从
释四天王品¶ 第 452a 页 X20-0452.png
人王心存下释天宫相现文为二初约因缘释人王
心存至典者此举初科人王运心为我等故烧种种
香供养是经也是经乃是至深妙典耳香作金光者
此经既乃名金光明是故人王心存至典烧香供养
乃作金光玄义判为金光明事解释具如顺正记中
(云云)回施得等者人王若以自巳功德回施我等我
等必得如斯法利是故天宫有兹相现三法界者以
龙宫是畜生界故此之三法各有界分故云法界乃
是事用之法界耳三谛法界不出事理具如辅行人
不见之尤多妄说次约观心释然者烧也注云云者
令释事理体用之相何者观心不出三谛三观三谛
三观不出事理体用之义是故自行唯在空中即理
体也化他妙假即事用也以智慧火然实相香是托
事观显理体也亦是遮故法尔空中也起戒定慧三
学之烟即是全于理体而起事用也亦是照故三千
恒具也虽非前后遮照宛然会之弥分派之弥合实
相是真法故言金光者此举理体以明事用耳即玄
义云真谛有名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也戒慧与理冥
故彻照无碍者举体明用既言金光以事符理故皆
周遍所以彻照无障碍也如是方见三观一心理事
不二体用即也经云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三目八
臂是色天主金刚密迹者孤山引正法念经云昔有
国王第一夫人生于千子即是贤劫千佛也第二夫
人生于二子一愿为梵王请千兄转法轮一愿为密
释四天王品¶ 第 452b 页 X20-0452.png
迹金刚神护千兄教法今伽蓝之门有二身者乃后
人立之以相对耳其实但有一人也孤山约于应变
无方立多亦得恐不然也摩尼跋陀此云威伏行阿
耨达此云无热恼娑竭此云咸海。

次释如来述成文为二初标科次先述下释义文为
二初释述成天宫相现言先述者即超述也四王白
佛香光但至天龙鬼神三法界尔如来述成乃遍十
界以遍三千大千世界但是六道又遍十方诸佛世
界不出四圣以诸佛世界必有二乘菩萨之界故也
故总言之不出十界耳经云三千大千世界者俱舍
颂云四大洲日月苏迷卢欲天梵世各一千说名小
千界此小千千倍说名中千界此千倍大千皆同一
成坏大小铁围者绕相非非相者孤山云夫百亿者
即大千也而四无色及第四禅但有一耳则无百亿
也故第四禅覆大千界第三禅覆中千界以大千言
之则有一千三禅第二禅覆小千则有百万二禅唯
禅及四大洲等乃有百亿耳今非非想有百亿者以
下望上言之耳又恐译者之误以义净重翻最胜王
经则无百亿非想之言(云云)今谓经文语势存略上句
既云百亿三十三天故知乃至百亿之言且从夜摩
巳上乃至初禅大梵耳而二禅百万三禅一千及第
四禅并三无色并且略之是故但言非非想耳若其
然者则非非想及三无色并四禅等则无百亿故与
义净重译之文亦非乖也故不可云以下望上便谓
释四天王品¶ 第 452c 页 X20-0452.png
非想亦有百亿也若法华文句云佛得道声遍至百
亿阿迦尼吒又遍十方无量无边世界尼吒者此非
一种三千大千世界论百亿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
无数三千大千世界故有百亿尼吒及十方无量无
边世界尼吒也而今经下文既云不但遍此三千大
千世界亦遍十方无量无边恒沙世界故知遍此三
千大千世界百亿四天下等但是一个三千大千世
界耳则四禅巳上非想巳还但有一耳则无百亿也
百亿大铁围山者绕于大千百亿世界故名百亿大
铁围山非谓大铁围山有百亿也惑者不见尤多妄
说南山灵感传天神谓南山律师云印度诸师说铁
围山高下不同若南印度并执师子国法师说四大
洲外是小铁围山绕一日月量等夜摩此言其倍倍
增量绕小千铁围量等兜卒绕中千铁围量等化乐
绕大千铁围量等他四等次第倍增齐欲界顶虽云
铁围其实金刚所成坚不可坏为防中间他处毗岚
大风起无时节若不倍高者须弥山等将何防护中
印度及东西诸师说初齐夜摩次齐欲顶三齐四禅
四齐色空竟北印度师说初齐夜摩次齐初禅火灾
界三齐遍净水灾界四齐光音四禅下即风灾界然
此三说下同上不同众议评云应取最后说者为当
也乃至云万亿日月为一大千世界(云云)次释述成人
王运心经文从于诸佛世尊闻是妙香至诸菩萨即
不退于阿耨菩提是赞因成也从尔时十方下尽此
释四天王品¶ 第 453a 页 X20-0453.png
一段经文是赞果满也如文可解故不委释。

五释第五番白佛双述兴衰文为二初分文次从一
人王下释义文为二初释四王佛白文为三初释举
兴劝文为四初释人王弘经四王听受次释释梵八
部皆来听受三释以是人王为善知识四释既得法
利护国劝此之四科对文消释并皆可解故总示云
皆如文也下去凡云如文并例此说之。

次释举衰劝文为二初标科次从一人王下释义文
为四初释人王不弘经天失甘露次释释梵旧神并
皆远舍三释恶鬼乱行灾毒竞起四释展转结成灾
经文但云我等四王并诸旧神远离去时生如是恶
故无量恶即是灾起然此灾起必由恶鬼乱行而前
第三经文但说灾毒竞起则恶鬼乱行其可知矣故
不烦文然恶鬼乱行必由天神远离而天神远离盖
由不闻法食而不闻法食乃由王不弘经是则经文
但举四王诸神远离生无量恶任运兼于恶鬼乱行
不闻法食王不弘经所以文句乃云展转结成灾也
又第三科灾毒起中经云彗星等者尔雅云彗星为
(初衒切)(初庚切)注云亦谓之孛言其形孛似扫彗也
奔星为彴(市若切)约注云流星也孤山引星说云绝迹
而去曰奔星光迹相连曰流星也又续汉书说天狗
星状如大流星注云星有尾旁有慧下有如狗形者
亦太白之精也五星者辅行云荧惑星镇星岁星太
白星辰星更加日月名为七曜复有罗睺星彗星通
释四天王品¶ 第 453b 页 X20-0453.png
为九星故普遍光明陀罗尼经云如是等九执凌逼
本命宿即炽盛光经云九执大天也日月薄蚀者语
出汉书孟康注云日月无光曰薄韦昭云气往迫之
曰薄亏缺曰蚀稍小侵亏如虫食于草木之叶也白
黑恶虹(户公切)者尔雅云螮(都计切)(多动切又音东)虹也音义
云双出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昧者为雌雌曰蜺(音倪)
或作霓江东呼为雩(于句切)俗呼为美人释名云虹者
攻也纯阳攻阴也暴风者尔雅云日出风谓之暴诗
云终风且暴也恶雨者尔雅云暴雨谓之涷(音东)又风
而雨土为霾(音埋)释名云霾者晦也如物尘晦之色也
勇贵者勇者猛也勇贵者言乎大贵也侵掠者掠谓
抄掠劫人财物也。

三释正劝文为二初标科次从一欲得下释义文为
六初释欲得现利故必定听次释天饮法食故必定
听三释出过三论故必定听四韦陀等者韦陀亦言
毗陀此翻智论即邪智之论耳辅行引摩蹬伽经云
如昔梵天修学禅道有大知见造韦陀论流布教化
其后有仙名为白净造四韦陀一名赞诵二名祭祀
三名歌咏四名禳灾一一韦陀各四万偈一偈乃有
三十二字又有婆罗门名为拂沙有二十五弟子于
一一韦陀广分别之遂成二十五韦陀后诸弟子展
转造成一千二百一十六韦陀今且从根本以四为
定也梵净离欲是故经云说出欲论也毗伽罗论者
此云字本河西道朗法师云世间文字之根本也典
释四天王品¶ 第 453c 页 X20-0453.png
籍音声之论宣通四辨诃责世法赞叹出家言词清
雅义理深邃虽是外论而无邪法将非善权之所造
乎忉利天主因修十善是故造论名善论也法华文
句云毗伽罗此云记论婆尼尼造明种种经书并诸
杂语等僧祛此云无顶因人名论故言迦毗罗迦毗
罗者此云黄头亦云鼋种造论名僧祛辅行云僧祛
此云数术卫世师论优留祛造此翻最胜亦云无胜
勒沙婆此云苦行以算数为圣法造经有十万偈名
尼乾子此等诸论说学通事即是有漏神通外道耳
以无漏尽通故但有五通耳注云云者令如此释也
四释始终得益成就菩提故必定听经云悉是如来
正遍知说者即十号中第一第三号也五释教主胜
于释梵故必定听过诸梵天等者如来以无缘大悲
普覆法界众生力故胜于梵天四无量心但在大千
众生也如来以难行苦行旷劫利物力故胜于帝释
一世所修易行之十善也六释诸法之本故必定听
经云世出世间皆因此经者止观引大经云一切世
间外道经书皆是佛说非外道说又引此经云一切
世间所有善论皆因此经若深识世法即是佛法辅
行云大经光明并云世法即出世法然两经语同而
有显密大经在于法华之后巳开权竟是故显说金
光明中但云世间皆因此经斯乃密示又大经虽云
是佛所说仍不云所即是妙理深识世法即出世法
一一世法无不为令众生出世是故云耳又今文句
释四天王品¶ 第 454a 页 X20-0454.png
科目既云诸法之本何殊净名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故知今经从于法性无住之本立一切法而一切法
皆因今经法性之本而立故也故净名疏云从无住
本立一切法即是世间三界六道纷然而有则立世
间一切诸法若解无住即有四种出世圣法(云云)

次释如来述成文为二初标科次从初番下释义文
为二初释述成举兴劝不弘则衰等者以举兴劝乃
是弘经所以不弘则知是衰故无可述也言前番者
即初番也则两述成者意云初番自含兴衰两种述
成故而与安乐下出两种述成也次释述成正劝注
云云者四王白佛正劝之文虽有六段不出听经故
佛述成但举弘经利益众生任运收于前之六段令
示此意故注云云耳扰(而沼切)乱也恬(徒兼切)亦请也
六释第六番白佛说偈颂德文为二初分文次释义
文为二初经家叙次夫三身下正释白佛文为三初
释四王说偈叹又为三。

初释叹三身文为二初标示次依文下解释又为二
初释别言依文者依经文也言是别者别对三身也
是故乃以空及日月对于三身然经文中但举日月
而空可知故不烦文良以日月必依空故故不可执
经无空字便谓不名依文是别况下文云佛真法身
犹如虚空故今依文空是法身亦何乖爽法身无相
故犹如虚空报智昭了故如日晖曜应用无染故如
月清净次释通文为二初依今文意释空及日月别
释四天王品¶ 第 454b 页 X20-0454.png
对尔通则不然何者日虽是报必依于空及现于水
是故佛日别虽属报通亦具三佛日既尔佛月及空
准例可知然空复含两种之三故云空是法身日中
空是报身水中空是应身月亦如是者应例上云空
是法身月中空是报身水中空是应身也次依结叹
文释中云空是法身者以结叹中经文显云佛真法
身犹如虚空月是报身等者经文既云应物现形如
水中月故知水月即是应身天上之月即是报身若
无天月何有水月报身上冥复能下应良由于此日
是报身等者经但云𦦨不言日者良以𦦨是日之光
𦦨举𦦨知日故以𦦨为应以日为报日必依空报必
冥法是故以空为法身也化法等者经云如化必兼
于三故以化法而为法身化主是报化事是应孤山
云化法即是变化之术化主即是有术之人化事即
是所变之物虽复别说义则通融等者经文虽复别
说水月及如𦦨等其义必通天上日月及化法等若
不尔者经文那云无有障碍既无障碍故知即是其
义融通也经云佛日晖曜放千光明者起世经云日
有五百光下照五百光傍照故云千光也若准最胜
王则是千日光故彼经云佛面犹如净满月亦如千
日放光明。

次释叹身相文为二初标科次初一行下释义文为
二初正释经文自为五初释叹上两相言上两相者
以目与齿两相在于身分最上故也经云如莲华根
释四天王品¶ 第 454c 页 X20-0454.png
者尔雅云荷芙渠(别名芙蓉河东呼荷)其茎茄(音加)其叶蕸(音遐)
本蔤(音密蔤者茎下白蒻在泥中者)其华菡萏(上户感切下徒感切)其莲实(莲谓
房也)其根藕其中的(莲中子也)的中薏(音忆薏中心苦者)次释叹智
断两德谓智三昧者智渊无边即智德也渊深也百
千三昧即断德也故止观中以止为断德即百八三
昧以观为智德即摩诃般若三释叹下两相足下平
满者即足下平安如奁底也千辐相现者即足下千
辐轮相也足指网缦(莫半切说文云缯无文也)等者法界次第云
手足指合缦网胜馀人故举喻云犹如鹅王也若尔
此科两行亦可云三相谓平满是一千辐是二足指
是三(云云)四释绝言叹五释结叹文皆可见夫相好下
次简示云相好不独在应报法亦通等者以由经中
五行半文是叹身相此叹身相文既云如来面目及
智渊三昧等故知此之五行半经叹相好文不独在
于应身亦通报身法身也庄严父母生身等者此如
前解金龙尊王赞佛中云生身佛相如林微园举手
攀树化右胁生相相炳明决定成佛即生身相也尊
特身相如释论云巍巍堂堂如须弥山映临大海不
同常身常光常相即报身相也法身佛相即无身之
身无相之相以一切智为头第一义谛为髻十八空
舌三三昧腰(云云)即法身相也然前文云今经正赞尊
特身相上兼法性下摄生身处中而明赞者之巧今
文乃云叹于智断即法身相又引下文结叹中云无
有障碍非独专叹一种身相是故当知今五行半叹
释四天王品¶ 第 455a 页 X20-0455.png
身相文及下结叹两处之文各具三身若结叹文具
于三身此即如前以空为法天月为应(云云)若五行半
叹身相文具三身者法身相好如文自指智渊无边
百千三昧法身既尔尊特生身报应可知何者如来
面目齿白无垢足下平满千辐相现既是生身丈六
相好若非尊特报智上冥将何下应是则报身尊特
相好更不烦文若不尔者经文但云如水中月文句
那云水月是应月是报邪况复经云佛功德山光明
晃耀如宝山王此与前文龙尊赞云佛光巍巍明𦦨
炽盛不亦同邪况义净译最胜王云佛身光耀等金
山清殊特无伦匹亦如妙高功德满故我稽首佛山
王故知此文即是尊特报身相好矣文中既许赞于
智断是法身相岂可不得指功德山光明晃耀以尊
特岂可不得指上两相及下两相以为生身然此生
身上下之相既是报智冥法身体而起大用则不可
以藏通偏真所见佛相业惑构造而释此中生身相
也又尊特身前文既指如释论说巍巍堂堂如须弥
山不同常身常光常相则不可云丈六相好机缘自
见无有分齐名报身相也又法身相前文既指一切
智为头第一义谛为髻等则不可云大身小身多相
少相皆性本具名法身相也以今经云佛真法身犹
如虚空故也今经既尔诸经咸然故华严云一切法
无相是则真佛体大涅槃云法身非色质等诸经既
尔祖语岂乖故大师云法身无像实不假地所居等
释四天王品¶ 第 455b 页 X20-0455.png
(云云)故知法身是无身之身无相之相也况无相之相
是诸相之上何得闻于法身相好之言便作身相大
小而说妙玄文句既约二身三身解释龙女偈赞之
文何不读之辄将性具大身小身多相少相是法身
相邪斯盖不知法身之体犹如虚空亦如明镜如如
意珠法身之德具三十二如珠雨宝如镜现像是故
须知现像乃是妙有事用镜体乃是真空本理欲彰
真空之体具于妙有事用故说法身具于应身三十
二相八十种好耳故金刚錍明体德云身说土说大
小一多亦复如是体德虽然大小一多含摄无碍而
第一义真空之体一法尚不可得岂有大小一多乎
他既不知故闻法身相好寂灭便谓同于小乘偏真
岂今经中四天王赞小乘之理偏空法身谓之法身
如虚空邪岂四天王赞词同于外道断见邪由是言
之四明建立三身之义既违圣旨难可承用后学迷
深人情结托自谓道真诚可悲矣。

偈初标下三释结叹文为三初正释偈初标佛月者
即偈初云佛月清净也今先结佛月为三身者如前
指此结叹文云空是法身月是报身水月是应身也
次结三身通融无有障碍等并如前文所说也言四
身者化应二身但是开合何者合则化应其体大同
开则应身同于始终化身乃是无而歘有言皆具者
谓经中云如化如𦦨水月虚空一一无不皆具三身
此义具如前文巳说若具三身即具四身无有障碍
释四天王品¶ 第 455c 页 X20-0455.png
良由于此礼于佛月者即稽首佛月也既礼佛月佛
日佛化则可知矣言稽首者谓首至地也问今经既
云佛真法身犹如虚空荆溪那云非谓大虚名为圆
佛答非谓太虚名为圆佛巳如前文通序记中点示
所以又复须知凡所引喻不必尽取或取小分或取
多分或复全取何者今经叹于法身之体无相周遍
虽如虚空然而体德具一切相须以明镜现像喻之
故净名记明下三土即是寂光乃云若尔三尚遍有
三外虚通何得不有又问若尔虚通之有为与太虚
同邪异邪答若同太虚那遍三土若异太虚岂得通
三问三土之外何殊太虚答遍同理别应知遍同虽
如虚空理别复如明镜现像是故寂光法身理通如
镜如器三土报应事用别异如像如饭故荆溪云夫
以事喻法皆是分喻于中镜喻其意最亲异乎伊字
三点首罗三目故不可以体德镜像诸相宛然妨于
体量如空无相矣故法华云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
二即法身之德具应用之相也今经谓之佛真法身
犹如虚空即法身之体量同虚空无所不遍也二经
之旨意必融通以体性体量体德三义举一即三非
前非后故也故混而不杂离亦不分虽一一遍亦无
所在幸希后德试为详之次品初下明初后辞异意
同所言叹经又言叹体等者以初叹经文自有三即
叹体等故兹云尔叹经是法赞佛是人人法虽分其
理无别故体宗用即是三身若非天辩孰臻斯妙问
释四天王品¶ 第 456a 页 X20-0456.png
空譬下三料简中文有三番初番简于空譬法身文
自为二初问可解次答中言亦不作非月者非月即
是水中月也水月喻应故云非报也中道法身双非
报应故云法不作报亦不作非执也法身双非其意
虽尔然而报应不离法身故云报非报必依于法也
次番简于月譬报身文亦为二初问中言影非影者
影譬胜应也非影譬劣应也月不作影亦不作非影
者即报身不作胜应劣应也次答文中应引前文寿
量中云法身非身非不身智既应冥亦非身非不身
以解此文报智与夫法身相冥法报一体并皆双非
由斯乃显问中云月亦是法身不须疑也孤山云非
影是机四明云非影是化九法界身恐非今文之意
也注云云者既简法报亦须简应即是简于水月譬
应也若欲简者应如法华文句云应身同缘缘长同
长缘促同促云云自彼于我何为文句记云此有三
意初明功能次缘长下明于应用三云云下明应即
体应既即体岂非应身亦是法界邪。

三简动不动譬机文亦为二初并意者并谓比并亦
相并也影不作动与不动者譬应不作机与非机也
以动则非机不动是机故也动不动必依于水者以
动不动不离于水故也水亦是法界邪者问法报应
三既皆是法界众生机感亦是法界乎次答为二初
正答机有生熟动则喻生不动喻熟生熟虽分然皆
可化故动不动并譬于机大经既云一切诸法中悉
释四天王品¶ 第 456b 页 X20-0456.png
有安乐性是故水譬机是法界有何所妨以由安乐
之性即是法界故也又净度下次引證者净度三昧
经有三卷旧录或谓是伪大周录中方乃编之入藏
耳机为法界者平等大慧常鉴法界由生性具非权
非实为权实机故得众生机为法界众生既尔诸佛
例然以佛果具非权非实为权实应是故应亦名为
法界物机应契身土无偏同常寂光无非法界不其
然乎。

次释如来偈答文为二初经家叙次佛答下正释又
为二初叙意标科佛能说法者说金光明体宗用等
微妙之法也法能成佛者由体宗用之法能成如来
三种身也佛三种身从方等生斯之谓也法能成立
一切凡圣者从于法性无住之本能立世间及出世
间若凡若圣之人故也次初一行下随文释义文为
三初释叹经体以答法身次释叹经宗以答报身三
释叹经用以答应身。

三释四王欢喜发誓经云悲喜者悲昔不闻喜今得
闻也喜之极故所以感激涕(他〔初〕切目汁也)(力遂切)交流者
交字恐误应作横字以大经是谶公所译而彼经中
乃云横流又如文选王粲登楼赋云悲旧乡之拥隔
兮涕横坠而未禁举身战动肢节怡解者怡者和悦
也解胡买切舒散也。

* 释大辩品

初释品题为二初通明四辩文为二初标列次无漏
释四天王品¶ 第 456c 页 X20-0456.png
下解释无漏属空即三藏教三乘自行恒沙是假即
是通教菩萨利他双辩空假即别菩萨日利兼人中
道双非复能双照即是圆教故名大辩故文句释平
等大慧云中道理等故名平等此理高广故名为大
平等双照故名大慧若准法界次第明四无碍辩者
谓义法辞乐说也亦名四无碍智良以菩萨于此四
法智慧捷疾分别了了通达无滞是故皆名无碍智
也况下正释大辩天云住于智慧庄严法门又下释
经云以乐说辩加于法师等故知大辩不异四无碍
智也义无碍智者知诸法义了了通达无滞也又
知一切义皆入实相义也法无碍智者法名一切
义名字为知一切义故智慧通达诸法名字分别
无滞故也辞无碍智者以语言名字义种种庄严言
语随其所应能令得解也乐说无碍智者菩萨于
一字中能说一切字一语中能说一切语一法中能
说一切法于所说法皆是真实随可度者而有所益
(云云)

此天住下次别释大辩文为二初约自行释以自在
下次约化他释又为二初正释悦即世界宜即为
人对即对治悟即第一义此四悉文中皆言一二
三四者即初文中通明四辩也次对佛下结示立品
之意良以加于说者不出以自在力为悦众生等故
也。

文为三下次释品文自分为二初分文皆言加者加
释四天王品¶ 第 457a 页 X20-0457.png
谓加被即是与其大辩力等名为加被耳次释义文
为三初释以大辩力加益法师乐说与辞如上巳示
大智是义辩者由智方能知诸法义故也总持是法
辩者法含持轨总摄故也最胜王经云大辩财天女
依高山顶胜住处葺茅为室在中居恒结软草以为
衣在处常翘于一足常以八臂自庄严各持弓箭刀
槊斧长杵铁轮并羂索端正乐观如满月言词无滞
出雅音(云云)次释以感应力加于化道能化所化永永
不绝皆由天以感应力加故也三释以行力加于听
者行始为因行终为果从因至果皆由天以行力加
之文言虽略者谓此品文望于诸品此文最略也誓
愿甚深者谓以大辩感应行力加被令其从因至果
岂非誓愿甚深为益大矣乎。

* 释功德天品

初释品题者最胜王云大吉祥天女品孤山云智既
有三福能助智以严本理故福亦三应知智即三般
若福即三解脱所严所显即是三身若总若别皆金
光明之异名耳故知大辩及以功德咸具三法悉备
二严为引遍好各立一名耳摄一切法者能摄所摄
必生欢喜即世界也所须无之岂不生善即为人也
思惟深义能破偏浅即对治也速成菩提由于顿悟
即第一义也。

此是天王下次释品文为二初叙意标科次一从下
随文释义文为六。
释四天王品¶ 第 457b 页 X20-0457.png

初释发誓以四事资给法师言四事者即指经云衣
服饮食卧具医药也经云我当随其所须之物等者
此由法师内观无量甚深法性第一义空忘于生法
性相之执外随物宜流通大乘金光明典说法开导
故功德天誓以四事而资给之以功德天尊重大乘
甚深妙典故随所须令无所乏耳然在家者若能受
持此金光明供养三宝亦为天力之所护念故能增
长金银珍宝谷米牛羊苟或内阙观空外乖开导不
恭敬供养三宝唯贪四事但慕七珍恳祷于功德天
神以望于所须之物亦犹缘木而求鱼也是以大经
明于圣行先持净戒次修定慧观四圣谛苦集灭道
生死根本七种之苦世间众生贪著生相厌患老死
菩萨不尔观于初生巳见过患如有女人颜貌端正
入于他舍主人问言汝为是谁女人答言是功德天
主人复问汝所至处为何所作女天答言我所至处
能与金银种种宝物主人闻巳心生欢喜即便烧香
恭敬礼拜复于门外见一女人形容丑陋主人问言
汝为是谁女人答言我名黑暗我所至处能令其家
财宝衰耗主人闻巳即便驱逐此女报云汝家中者
即是我姊我常与姊进止共俱汝若驱我亦应逐彼
主人即言若有如是好恶事者我皆不用各随意去
是时二女至一贫家贫人欢喜俱请令住菩萨亦尔
不愿生天以生当有老病死故是以俱弃曾无受心
凡夫愚人不知过患是故贪受生死二法由是而知
释四天王品¶ 第 457c 页 X20-0457.png
不观甚深第一义空流通大乘唯慕天神四事资给
即同凡愚贪著生死姊妹相随兴巳复表与夫众魔
为害一揆庶几后德一为思之(云云)

次释福德之由者由于过去宝华琉璃佛所种善根
故方能今日随所利益也如来等者菩萨善戒经云
无虚妄名如来良福田名应供知法界名正遍知具
三明名明行足不还来名善逝知众生国土名世间
解无与等名无上士调他心名丈夫为众生眼名天
人师知三聚名为佛坏波旬名婆伽婆七宝者准大
论中金银琉璃车磲颇梨赤珠码碯名为七宝然此
七宝经论之中出没不定或没颇梨出琥珀或除珊
瑚取赤珠大论云金出沙石赤铜中银出烧石中珊
瑚珠名也说文云生海中其色赤真珠出鱼腹中竹
中蛇脑中砗磲色青白码碯色或白或青如马之脑
故以名之后人或加石加玉而作耳琥珀者珠名也
博物志云松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千年化为
琥珀广志云生地中其上及傍不生草木深者八九
尺如斛削去皮中是琥珀也璧者瑞玉也外圆象天
内方象地珂者石次玉也亦码碯洁白如雪者也亦
螺属生海中贝者海介虫也尔雅云贝居陆贆(音标)
水者蜬(音含)大者鼋(音抗大具如车磲)小者鲭(音〔积〕)

三释劝示行法注云云者令对经文分于广略从若
有人下至所须之物即略示也从于此北方下即广
示也又此行法具如百录中明金光明忏悔故注云
释四天王品¶ 第 458a 页 X20-0458.png
云耳经云有城名阿尼曼陀者最胜王云城名有财
盖华梵立出耳有最胜园名金幢七宝等者最胜王
云有胜殿七宝所成耳散洒诸方者最胜王云散掷
馀方施诸神等尔时当说如是章句以此明之未施
食时未可诵咒今时诸处于道场内先诵咒者恐乖
行法最胜王云即当诵咒召请于我故知须于施食
之所诵咒散食虽违众人余依法也(云云)法华文句云
咒是鬼神王名称其王名部落敬主不敢为非世界
意也又咒者如军中密号唱号相应无所诃问为人
意也又咒者密默治恶对治意也又咒是诸佛密语
第一义意也为此义故皆存本音译人不翻盖由此
也若竺法护译正法华乃翻神咒文句记中破之(云云)
言章句者最胜王云法句诸经亦云真言又云陀罗
尼章谓章段句谓句逗真言即是真诚法言陀罗尼
者此云总持恶不起善不失世界意也又云遮持能
持善能遮恶为人对治意也又能遮边恶能持中善
第一义意也言灌顶者孤山云以法性水灌十地顶
受法王职今密谈此法故云灌顶也今谓三十二相
中佛顶相最胜一切真言中佛顶真言第一(此文出藏将中
路字函经)必定等者最胜王云是灌顶法句定成就句真
实之句无虚诳句是平等行于诸众生是正善根今
云中者中即正也八戒者此在家戒也南山引萨婆
多云从五众受必无人者但心念口言自皈三宝我
持八戒亦得大论云受一日戒法长跪合掌应作是
释四天王品¶ 第 458b 页 X20-0458.png
言我某甲今一日一衣皈依佛(法僧例然)为净行优婆塞
(三说)某甲皈依佛竟(法僧例然)我某甲身口意业过去今生
如是罪业今日诚心忏悔三业清净受行八齐次为
说相云一如诸佛尽寿不杀某甲一日一夜不杀生
亦如是次不盗三不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坐
高大床七不著华鬘璎珞及香涂身重衣八不自歌
舞作乐及故往观听并准最初不杀戒说(云云)如是巳
受八戒如诸佛尽寿不过中食我某甲一日一夜不
过中食亦然(云云)是名八支齐法(云云)阿兰若此云闲静
此有二种一空迥地二空迥住处及闲静伽蓝(云云)

四释誓临影响。

五释要(平声)求同行经文可见。


释别示皈敬最胜王经此皈敬文在诵咒前同一梵
文谁是谁非(云云)

* 释坚牢地神品

初释品题文为二初正释又为二。

初约四悉总释四字上诸天者四王等也此天者地
神也善权方便等者维摩经云智度菩萨母方便以
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应知善权即是方便
故竺法护译正法华名善权品什译妙经名方便品
故知善权即方便也权必对实故云善实言智度者
即实智也实智有能显出法身之力如母能生也方
便者权智也权智外用能有成办如父能营求长成
也故金刚般若云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即实智为母
也善付嘱诸菩萨即权智为父也言一义者初世界
释四天王品¶ 第 458c 页 X20-0458.png
意也权实既异故属世界耳阳是天覆喻于权智阴
是地载喻于实智卉是草之总名木是树之都称言
二义者次为人意也馀度各有所主者主犹对也如
檀对悭乃至第五禅定对散未亡未泯者以前五度
虽各有对若无第六般若遣荡而惑累未亡尘劳未
泯亡者无也泯者灭也故须般若实智照了方得诸
法无相无名言三义者即对治意也言四义者无等
无上即是究竟第一义也。

智度下次约四德别释四字即以坚牢地神四字别
对四德坚牢二字常德也地之一字乐净二德也神
之一字我德也何者坚牢无变是故属常地能荷负
不厌疲苦又能生物鲜洁无染故是乐净神既阴阳
不测妙用无方岂非我德自在邪从此下次总结文
可见。

次此品下释品文自分为二初叙意分文次从白佛
下随文释义文为三。

初释地神白佛又为三初释巳身利益法味增长者
即指经云我闻法巳得服甘露无上法味气力增长
即指经云增益身力馀之六事对寻经文其意可解
言五果者一寿命二色三力四辩五安一期曰寿连
持曰命色谓颜色力谓力用辩谓词辩安谓安宁又
大经明常住五果(云云)经云聚落者南山引十诵多论
云人民共住名为聚落韦昭注汉书云小乡曰聚人
之所居也左传云聚者众也广雅云落者居也众所
释四天王品¶ 第 459a 页 X20-0459.png
共居故云聚落耳山泽者陂泽也释名云下有水曰
泽也言宿卫者宿夜卫护也师子座者约所表说非
谓作于师子之形故大论云佛为人中师子故佛所
坐名师子座佛之所说名师子吼诸声闻人述佛所
说尚得名为作师子吼况佛菩萨乎(云云)言金刚际等
者最胜王云金刚轮际故大论释金刚座云土在金
轮上金轮在金刚上从金刚际出如莲华台直上持
菩萨坐处令不陷没以是故此道场坐处名为金刚
(云云)次释眷属利益如文可见经云纵广者纵字平声
南北曰纵东西曰广广者横也三释报恩增长亦如
文可解经云一四句偈者以一四句而为一偈是故
谓之一四句偈增一集云随取经中要偈如四谛之
流是也是故诸经无不皆云乃至受持一四句偈人
不见之便生局执(云云)

次释如来述成文为二初标科次一约下释义文为
二初释述成闻经增长即是述前八事之中初闻法
法故味增长也从天世至出世等者此取次文以广
今文耳何者次文既云欲界天女共相娱乐日夜常
受不思议等故知今文三十三天亦乃日夜常受不
可思议妙乐经文既云不可思议岂非出乎次释述
成供养增长即是述前八事之中第七事也注云云
者意令提于初文来此说之耳。

三释地神发誓弘经文为二初标科次从一誓护下
随释文为三初释誓护说法者次释誓护化道不绝
释四天王品¶ 第 459b 页 X20-0459.png
三释誓护听法者。

* 释散脂鬼神品

初释品显文为三初翻名言梵音者彼土元是梵天
之种还作梵语及以梵书具如大部补注中示(云云)
胜王云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而彼经文云我名正
了知故知彼题存梵彼文存华是故彼经云了知即
今经云我知一切法等也。

密有下次释义文为二初正释注云云者令将四义
以对四悉谓闻密名世界欢喜见行密行为人生善
用于密智对治破恶證于密理入第一义又下文中
委谈密义故注云云盖北方下次明所属文为二初
正明所属又为二初明属于北方盖者发语之端也
此散脂修摩盖属北方多闻天王下大将耳是故经
云散脂鬼神大将也次示馀三方北方既尔三方如
何故此示之次管领下兼示所管者上明所属盖言
大将属于天主耳今明所管乃是大将所领部从耳
于中为二初标次释又为二初准孔雀经管领等者
以由经云及二十八部故释显中散脂大将乃兼示
于所管领耳言六方者东南西北上下也方者正也
言四维者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也维者隅也部谓部
伍部类也次引说者释说者者解说此经之人也者
即是人也故地水等五皆有鬼神所主故云五部耳
闻经下三结示注云云者应具四悉且约世界故云
欢喜又复若约观心释者即指前释四王品显又北
释四天王品¶ 第 459c 页 X20-0459.png
方大将既发誓护于说者听者馀三方大将岂不然
乎又天既发誓于前大将乃发誓于此有此诸意故
注云云耳。

文为四下次释品文为二初分文次初段下释义文
为四。

初释发誓护持文为二初释经家叙次释正发誓。

次释述有能护之德文为二初分文次释义文为二
初释标经云唯然者唯字上声礼记曲礼云父召无
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注云应辞唯恭于诺自当證
知者指于世尊也。

次释述文为二初据义总释又为二初智境正释文
为三。

初分文示意经文三番皆称世尊故知乃是智境乃
是正三种意也况初番云知一切法了一切法了知
之言岂非属智述境述正寻经可解。

次神既下随文释义文为二初标示次智若下解释
文为三。

初释述智文为二初简偏浅深等者即次第三智也
故别教十住从假入空破见思惑證一切智十行从
空出假破尘沙惑證道种智十回向修中破无明登
初地證中道一切种智此之三智浅深前后则不名
为微妙秘密是故简之次即一下显圆又为二初正
明智密一智一切智等者四明云初句是空智次句
是假智今谓不然何者止观中明不思议三智云一
释四天王品¶ 第 460a 页 X20-0460.png
智一切智即因缘所生法亦名为假名是道种智即
权智也一切智一智即我说即是空是一切智即实
智也非一非一切而一而一切即亦名中道义是一
切种智双遮权实双照权实也故此三智在一心中
会之弥分派之弥合是故名为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名为秘密故大经明秘密之藏(云云)次若得下例通经
文者谓若得向来三智之旨将此之意例通经文五
句则可知也言五句者知一切法一切缘法合为一
句也了一切法二句也知法分齐三句也如法安住
一切法如性四句也于一切法含受一切法五句也
五句一句者即一切智一智也一句五句者即一智
一切智也非一非五而一而五者中道双遮双照也
故止观明不思议三智文后乃云一权一切权一实
一切实非一非一切非权非实等例于前文一空一
切空假中皆空总空观也一假一切假空中皆假总
假观也一中一切中假空皆中总中观也辅行云释
向三观以成总相也三观既尔三智亦然故知今文
五句一句即止观云一空一切空假中皆空总空观
也一句五句即止观云一假一切假空中皆假总假
观也非一非五而一而五即止观云一中一切中空
假皆中总中观也但须了知初文一智一切智等乃
是止观正明三智今文例释则是止观释向三观成
于总相耳二意相成方能显密四明斥云若指诸法
为一切者未必尽备以空假中为一切者更无遗馀
释四天王品¶ 第 460b 页 X20-0460.png
恐不可也。

问唯数唯密者永嘉宿觉大师既用天台宗旨何故
乃云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答彼楞伽
经云数句非数句是带方便之说故与圆顿灵觉夐
殊故宿觉云何交涉耳又复应知数及非数偏滞二
边若滞二边则非灵觉实相法身甚深源底又复若
乃定执数句及非数句则同魔外若乃离于性计执
巳明于数句及非数句方成圆顿不思议法亦如中
论因缘生法即空假中定性四句则成戏论假名四
句方可为门乃得见道故楞伽经云数句非数句与
今文云唯数唯密皆是无名相中假名相说耳岂同
定计邪但未了者未离性执是故斥云与吾灵觉何
交涉耳故自行灵觉与假立不同故云自行唯在空
中化他三千赴物至述境中当更示之(云云)若谓今文
唯数唯密与永嘉云灵觉之旨无交涉者何故永嘉
宿觉集中用于天台圆顿教云三谛一境法身之理
恒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境智冥合解脱之应
随机又云圆中三应须具偏中三应须简有一无二
故不圆不圆故非性等此与今文圆妙之旨唯数唯
密及简偏等不亦同乎况今文云唯数唯密非独为
申散脂之名亦乃显于大经三德秘密之理故今之
中委作三身三佛性等良由于此学禅高德试为思
之。

次若境文为二初简偏前简偏智既简浅深次第今
释四天王品¶ 第 460c 页 X20-0460.png
简偏境乃简可知及以可说者应知浅深次第即是
可知可说但是变文以示其相耳是故偏教若境若
智可知可说浅深次第皆非圆妙不成秘密故须简
之是故须知由智照境由境发智四句拟度并随性
执俱是思议皆属方便何者以圆境智是不思议照
者方照非方便教口说可穷照者应说非方便教智
照可了说者方说非方便教智照可穷说者应照非
方便教口说可了是故不同世谓顽境以为所照又
亦不同偏小妄心以为所照又亦不同假立真如以
为所照所照既尔能照然不可率尔具如止观请寻
读者常用照怀(云云)次不可智知下显圆文为二初正
明境密不可智知等者不可作于由智照境等智而
知不可作于由智照境等识而识不可作于由智照
境等名而名不可作于由智照境等说而说以离性
执之过故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不可以名名不
可以言说以由智知及识识等皆可思议是方便故
故离斯执名不思议乃是真实何者以第一义中一
法尚不可得何得作于智知识识等而得之邪是故
当知若有所得则滥群邪皆随性过若能超达一异
纵横则百虑都亡万端成遣方名圆顿不可思议绝
待秘密微妙境界具如止观(云云)次而约下例通经文
上文简偏既乃离于由智照境等而今经文约于五
数而论密者以今之境例前之智则可知也则可知
者以由境智既得云一智一切等境亦例然智既得
释四天王品¶ 第 461a 页 X20-0461.png
云五句一句等境亦例然智既得云唯数唯密境亦
例然所以谓之例前可知也然须了知一智一切智
一境一切境等乃是约于悉檀因缘假立之耳故此
境智但有名字不在内外中间常自有等故知但是
为他遍立所以谓之一智一切智一境一切境等是
故经云我知一切法一切缘法了一切法乃至云我
现见不可思议智光不可思议智炬等唯数唯密故
知乃是不可思议无名相中假名相说亦可得云智
能照境境能照智更互相照无所妨碍以心亦能照
能所俱心心体俱遍心心相照于理甚明故不可思
议境初云境即是观以是得为四句分别境照于境
境照于智智照于境智照于智是故若不先荡性计
然后明于悉檀假立则同魔外将何以明不可思议
智光等邪文句记云若无因缘尚不殊外计良由于
此人不见之如何领解散脂修摩此翻为密如何传
授止观之法故龙树作论申于佛意先以不可得空
洗荡封著净诸法巳然后点空广说诸法结四句相
此语虚立亦无住著如病除巳乃可进食食乃消化
故净名云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文字
性离即是解脱非离文字别有解脱如何计著发显
便言由智照境由境发智根本之惑尚自未除而今
又更对于新执其犹长冰又乃增水岂不增结何可
消融具如止观义例纂要(云云)

次若对下释述正者应知上文先智次境恐谓境智
释四天王品¶ 第 461b 页 X20-0461.png
前后隔别故此述正融前境智令皈一揆即智外无
境境外无智境智一如无前无后皆是法界方得名
为正解正观得正分别正解于缘正能觉了也于中
为二初简偏对邪明正等者对于生死魔外之邪以
明涅槃真空之正复更对此有无二边说于中道故
此涅槃正则非正此离边中则非是中以由浅深次
第故也故非融妙不思议密次即邪下显圆又为二
初正明密义即邪等者章安云阴入皆如无苦可舍
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边邪皆中正无道可
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證无苦无集故无世间无道
无灭故无出世间纯一实相实相之外更无别法即
此意也是故当知邪正中边其体本融故得名为无
二无别良以体即实相无有分别故无中边邪正之
异复更须知实相体同虽则无异诸法用殊中边邪
正不可混滥以由用则立法差降不同故也故一切
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即体之用故此分别
则无累清净也然今正明体同故云无别耳次引思
益證者即是證于实相体同无二无别故云若不以
心分别则一切法皆正也故法华云亦不行不分别
即此意也即不分别边邪中正及以上中下法也以
边邪等其性叵得犹如虚空实无所有故也如此方
显今经正解正观得正分别矣又复应知边邪中正
无二无别与上境智五句一句一句五句非一非五
而一而五辞异意同何者以由体同无二无别方乃
释四天王品¶ 第 461c 页 X20-0461.png
五句即是一句一句即是五句等也。

三我行下释结者即是释经世尊以是义故名散脂
大将也故云我行正道若境若智从此得名也所以
标云唯然世尊自当證知良由于此然则密义不可
具述故且约于智境及正故證知下注云云耳。

次又此下约三密释一往等者以散脂之言总括包
含微妙秘密而不彰灼显了明判是故今且一往约
于身口意密别别对于三番之文耳所以谓之言不
彰露是密义也又此三番虽复别对而三番文亦乃
一一圆具三密若不尔者则微妙不成也。

次如此下对文别释文自分三初结前生后言尝味
者尝口味之也谓尝味于微妙秘密之法义也无巳
者无者不也巳者止也无巳即不止也义味甚深故
使尝之而无巳也。

次世尊下正释文为二初约三德释又为二初约离
合释又为二初约离释一十五句文为三。

初约三观释初五句又为三初总标次从知一切法
下别释言所生为缘者孤山改所生为所对恐不可
也言凡圣者凡谓六凡圣谓四圣即十法界也无有
差别者孤山四明皆改无字为而字今谓无字不须
改之但改别字作于谬字其语宛顺即无有差谬也
又但依字不须改之亦不乖升以无有差别即无有
差谬非谓理体无差别也馀文可解不烦委示若三
观下三简显文为二初简偏次即一下显圆欲知智
释四天王品¶ 第 462a 页 X20-0462.png
在说等者经既云知知岂非智由智故说说乃显智
故云欲知智在于说说即口密前正约智故属意密
今正明说而由于智故属口密然上既以三观解释
今那云智应知观智有同有异所言异者观因智果
故止观云止观为因眼智为果所言同者观即是智
故今约于三观解释乃云欲知智在说也又以智果
显于观因故三观后乃言智也故诸文明一心三观
乃引释论三智实在一心中得即此意也。

次约三谛三脱释第二五句文为三初总标次从现
见下别释法如如等者文句记云境智各双言之者
只是能如如于所如所如如于能如此用金光明意
也故辅行引金光明第一云是如如智不见相及相
处故境界清净智亦清净处即是境境智俱净又云
法如如智如如即是境智相称故也境如如于智智
如如于境是故境智各言如如今谓所如如于能如
故云如如智即是境如如于智也能如如于所如故
言照如如境即是智如如于境也冥者合也应知三
智照三谛境成三解脱此中但是撮要点示具足在
于止观中说(云云)若三下三简显文为二初简偏次以
不下显圆应云意密但言密者文之略耳前明三观
智在于说既云口密故知今文智照于境须属意密
也。

三约三身释后五句文为三初总标次正解下别释
言正解能显体等者体谓中道法性之理解即是智
释四天王品¶ 第 462b 页 X20-0462.png
智能显体此智属果例如法华信解品题(云云)是故须
知果有二种分果满果今经智果分满二种未敢局
(云云)解既显体是故体显乃名正观正观乃是报身
义也正解正观俱是报者以报身具智断二德一者
智德菩提习果即是正解二者断德涅槃报果即是
正观四明判正解属于相似体是性德般若谅非经
(云云)不待时等者待之与过俱有差忒不待不过方
乃名为感应道交故普应一切即是应身也无觉无
不觉等者此如前文法身非色质非心智之义也何
者心智觉了故无觉非了即非心智也无不觉非不
了即非色质也名觉名了即法身佛也故宿觉云法
身双非十界所无觉非了即非四圣之觉了无不觉
非不了即非六凡之不觉不了也又觉不觉及了不
了皆滞二边是故中道法身并非方得名为正觉正
了也若此下三简显文为二初简偏次非一下显圆
正即密者即身密也。

约正明法身下次就合释结名显德向明三身三脱
三观既是约离即一而三故今乃就即三而一以明
于合故合报应以明法身即是经题金之一字约观
约脱准此思之具如前文释寿量题(云云)微密之藏及
教行理等具如涅槃疏(云云)

复次下次约互融相成释者谓更互相释以成圆妙
也注云云者如正解正观等五句既名为正若以前
之十句释成此五句则十五句皆名正解正观等也
释四天王品¶ 第 462c 页 X20-0462.png
馀准思之。

次又作下约五佛性释文为二初大师释初五句又
为二初示五种佛性然五种佛性具如涅槃疏而正
乃缘了三种佛性之名古今所立不异但馀之二种
佛性之名诸师取舍不无异同故一家取果性境界
性一家取果性果果性下文既乃谓之因性故此亦
应更引一家取于因性及因因性然此五性并是古
今去取消释涅槃经文具在疏中不烦委引今为释
于经文五句是故又用五种佛性所言正者正谓中
道本理即一切诸法中悉有安乐性也缘谓福德资
助即无量功德低头举手等也了谓智慧显发即般
若空慧等也果性等者孤山云以缘了因得智断果
总名果性因中善恶差别事异名境界性若开智断
则以智德名为果性涅槃断德名果果性即智德果
上又加断德之果也单约十二因缘事境名为因性
兼取观因缘智名为因因性也若作等者和会两家
只是开合故有存没何者若依次家作果果性即没
初家境界性为缘因所摄以缘因是万行之善而境
界之性不出缘因之善故也而初家果性即次家果
性故不会之所以但会果果境界耳言若开者向没
境界为缘因摄即是合义今复开之存于境界即没
果果为果性摄由有智德方有断德故以断德为智
德摄是则境界及以果果有开合耳而两家果性则
非开合也又复若没因性况因性因因性者因性则
释四天王品¶ 第 463a 页 X20-0463.png
为正因所摄因因性为了因所摄义皆可见虽则有
此开合不同然而终竟但是五数耳。

次今以下以经五句对五佛性安乐性者即心性不
动也低头举手者如法华云或复小低头乃至举一
手世间等者章安止观序则以苦集为世间因果道
灭为出世间因果世与出世善恶因果宛然无谬故
云不滥既是因中知法分齐故取所知边即是境界
因佛性也又四谛与十二因缘但是开合故世出世
境界事异亦可谓之因佛性也究竟安住如中者释
如法安住如性是果性之义也此既谓之双照故安
住如性即双遮也克果智照分明为果性者验知向
以知法分齐为因性乃是因中分别也安住如性及
以含受为果果者如法华云安住实智中我定当作
佛故知安住即是智德大般涅槃摄一切法知含受
即是断德智德果上更明断果故云果果令如此示
故注云云也。

次若然下章安例释后两五句准须释出等者今依
前义略对消之何者前文既以知一切法为正因性
故今智光及以正解亦当正因智炬正观即是前文
一切缘法缘因佛性得正分别智行即是了一切法
了因佛性正解于缘智聚即是知法分齐境界因性
觉了智境双遮乃是如法安住一切如性即果性也
觉了智境双照还是果性含受一切法耳若作果性
乃取智聚正解于缘为界性盖由克果智照分明以
释四天王品¶ 第 463b 页 X20-0463.png
为正解智聚耳觉了智境为果果性智断二德也今
例前文故作此对若依孤山乃以次番智光为了因
性智炬是境界性智行是缘因性智聚是果性智境
是正因性若作果果性则以智炬为果性智聚是果
果性(四明同)又以第三我于诸法为正因性正解正观
为了因性(四明以正解为了因性正观为果性)得正分别是境界性正
解于缘是缘因性(四明同)正能觉了是果性(四明以此为正因性)
若作果果性乃指得正分别是也然此三五密义多
含上文既约三观三谛三脱三身离合互融相成等
释故今约于五种佛性释于三五亦可依前以五佛
性次第对消亦可将于五种佛性互对诸句故存孤
山四明两说耳。

世尊以是下第三释结文也。

三释誓以智力充益说者文为二初分文次从益能
化为三下释义又为二初释益其能化能化之人即
说法者今散脂以智力充益令其能化说法之者言
辩不绝身力心进也次释益其所化此消文大好者
谓以种熟脱三消文显然符合经旨也四明问云既
得智聚又摄福聚斯乃真似二种庄严合居方便及
实报土经那但云人天受乐仍自答云须知十益皆
悉不离二十五有此中乃是人天方便人天实报(云云)
今谓不然上文释于地神品云从人世至天世从天
世至出世日夜受于不思议乐即出世也以彼例此
今文亦然何者人天之乐岂非人世至于天世不可
思议福智之聚未来值佛成三菩提尽苦无馀岂非
释四天王品¶ 第 463c 页 X20-0463.png
出世缘了之因智断之果文意照然何须异论况妙
玄明十番利益方便实报既约生于界外变易岂可
斥同外道经说斯由不晓三身四土体同故常即用
异故常分致使消文一向混沌(云云)

四释归敬本师孤山云佛说一切等者谓结集经者
皆有归敬之辞在通序之前此方好略故译人删之
亦有存者如萨遮尼乾子经初云归命大智海毗卢
遮那佛又复注云外国本一切经首皆有此句诸论
初亦先归敬者如马鸣菩萨起信论初云归命尽十
方最胜业遍知等此文是说竟等者此是散脂自说
之后有兹归敬非谓此是集经者辞归依三宝在文
可寻者宝华释迦佛宝也微妙法炬法宝也功德大
辩僧宝也僧有二种谓菩萨僧及比丘僧今此二释
即菩萨僧僧有二和今是理和也归依者归命也梵
音南无如法华文句委释学者寻之。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