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释忏悔品¶
释忏悔品¶ 第 416a 页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卷第四
永嘉沙门释 从义 撰

* 释忏悔品

次释下三品明用文为三初释忏悔品明灭恶文为
二初释品题又为二初与诸经对辨言多分者如普
贤观亦专明忏悔故对今品而诸大乘乃是多分散
明之耳今先下次正释文为二初约义正释又为二
初正释文为四。

初释忏悔名□存梵语应云忏摩此翻悔过华梵双
举故云忏悔如此翻□人之常说故今且置但约首
伏等以释其名耳于中为二初正释文为五初约首
伏释首(舒救切)者自陈罪也款(苦管切)者诚也次约取舍
释企(去智切)者望也尚者庶几也白法宜取黑法宜舍
故云取舍也三约弃往求来释鄙犹嫌也恶(乌路切)
憎也四约能所合弃释能作者续心也所作者过失
也既发露过失复断相续心即是能所合弃也五约
惭愧释孤山四明于此惭愧分为总别忏者名惭悔
者名愧两句为总从惭则下即是别也别中有五并
总成六更加前四乃为十番故下结云十番释名也
然上下之文既皆结云故名忏悔若开总别恐非文
(云云)于中为五初约人天释肉眼有碍故但见显天
眼无障故见其冥冥者幽也暗也恶(乌路切)又人是下
次约三藏释文为二初约贤圣释贤谓七贤(一五停二别相
三总相四暖五顶六忍七世第一)圣谓七圣(一信行二法行三信解四见得五身證六时解
释忏悔品¶ 第 416b 页 X20-0416.png
脱七不时解脱)菩萨伏惑在贤位摄支佛亦在圣位所收故
但语贤圣则三乘□矣逮者及也又贤圣下次约事
理释第一义天是理者即偏真之理也又惭三乘下
三约通教释又为二初约贤圣释三乘之圣即八人
见地巳去三乘之贤即乾慧性地也又三乘下次约
事理释此理亦是偏真但三藏是实有灭为真通教
是幻有即空真耳又三乘下四约别教释又为二初
约贤圣释三乘贤圣尚非菩萨之贤等者以通教三
乘贤圣不知中道又菩萨不断界外尘沙不伏根本
无明故非别教菩萨三十心之贤也尚不及贤况齐
圣乎然三十心既是内凡但伏无明故名贤人十地
既断乃名圣也总此下次约事理释第一义理即中
道也又三十心下五约圆教释文为二初约贤圣释
三十心去自判圣人者以圆初住即破无明故也十
信是贤者亦是内凡但伏耳总此下次约事理释第
一义理亦是中道但不但异乃分别圆具在诸文此
不烦举合十番□次总结也文但有九且从大数故
云十耳。

次明忏悔处文为二初标次释文为四初总明文为
二初引经示处以大经第一义真谛法华行处宝所
等与今甚深法性辞异意同故得引之以明忏悔依
归之处也于中为三初引大经粗言软语者章安但
云次一行半叹软语软语对粗语若且一往相对说
者凡诃责之语皆名粗言如诃调达云汝为痴人食
释忏悔品¶ 第 416c 页 X20-0416.png
人涕唾凡摄受之言皆名软语如云善乘比丘等若
约教区辨以小大真中偏圆迭分粗软如此粗软皆
悉归于第一义者以粗软之语是全体之用故摄用
还本乃归第一义也法华文句约观心释毕陵伽婆
蹉乃以所破之惑为粗软三观总别为第一义(云云)
引法华者行处近处住忍辱地即一实谛而此实谛
双亡二边故云亦不行一相亦无故云不分别宝处
宝所只是喻于一实而巳言在近者五百由旬巳行
三百更有二百此则不远可以前进故至法华开权
显实灭化城者废权也至宝所者立实也皆言即者
非异时也以由灭化必至宝所若至宝所必灭化城
故废权即立实立实即废权也此附教相故作是说
若今文意初心明达刹那性常缘起理一是则名为
宝所在近名忏悔处(云云)三引今经文为二初引文次
归依处者下释意次若得下结示所以本立喻于得
忏悔处道生喻于忏悔法成反此则喻不得其处平
地颠坠颠者顶也平地犹如颠顶坠落以由无处失
所故也又颠覆坠下也是故复喻盲入棘林(荆棘丛林)
转挂(胡卦切)碍所以须明忏悔处也故普贤观下次别
示文为五初引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目录中注云
亦名普贤观经也次无罪相者下解释三若三种下
约教判四诸大下举人修学五若识下结示三大经
下举譬文为二初举譬引大经者理具诸法如海水
也修观行者如在浴也行摄一切名巳用也今且置
释忏悔品¶ 第 417a 页 X20-0417.png
修正取海水以喻处耳引大品者负债人喻有罪众
生依投于王喻归依法性处也引书喻处文意可见
孤山云书即刘子也次行人下合法且合书云墙头
草茎叶高长所依得处而大品大经合法可解故不
烦文也行人若识此意下第四总结示也。

三明忏悔法文为三初标列次正法者下解释文为
二初释正法又为二初明正法深妙又为二初正明
前忏悔处既是一心三谛今忏悔法岂非一心三观
若不尔者如何消于观法性之慧乃至境智相冥等
邪次经言下引證文为二初正引即仁王般若经言
也皆名般若證能观也皆名实相證所观也若约能
观者智若处皆名般若若约所观若智若处皆名实
相以能所不二境智一如故以心为境心亦能照能
所俱心心心相照于理易明(云云)次说如下融通者如
止观云文字性离即是解脱即说是无说大经云若
知如来常不说法是即多闻不说即是说辅行云明
说体性相即文字是色法色法即实相实相既无别
说即是无说如来本无说逗物名多闻多闻不离理
无说即是说以此观慧下次明历法成观者如义例
云以此净心历一切法任运吻合从五品去无不皆
然故止观明初随喜品一心三谛豁尔开明如临净
镜遍了诸色于一念心圆解成就不加功力任运分
明初品既尔后品巳去节节胜前于中为三初总标
次故云下别释文为二初正释既以观慧历色心等
释忏悔品¶ 第 417b 页 X20-0417.png
一切诸法无不皆是如如实相故知即是普贤观云
毗卢遮那遍一切处遮那若不遍一切处观慧历法
那见实相既历一切皆见实相遮那法身然而报应
不离法身况法身处二身常在故知三身遍于诸法
故得行住及以明暗皆悉见佛一色一香无非中道
故六根所对无非佛法矣耆婆下次举喻者四分律
云耆婆初诣得叉尸罗国姓阿提梨字宾迦罗而学
医道经于七年其师即便以一笼器及掘草之具令
于国内面一由旬求觅诸草若有不是药者持来耆
婆如教即于国内面一由旬周遍求觅所见草木尽
皆分别无有草木而非药者师即告云汝今可去医
道巳成我若死后次即有汝(云云)善见律云释男是佛
叔父之子大佛一月日得斯陀含果如大经云释摩
男执诸瓦砾皆悉成宝斯由过去心力所致(云云)那律
自念过去九十一劫时世饥馑我乃卖薪见辟支佛
乞食遂请至家中以稗饭子糜而奉施即于现世获
无量福从是巳来九十一劫天上人间无所乏少乃
至今身在家之时我常优游不喜世务兄摩诃男常
有怨辞我母乃云我儿福德摩诃男云我独劳虑家
里田业彼乃优闲卧食何言福德母欲试之遣至田
监临作事令莫送食我怪食迟便遣人往诣母索食
母乃令人而语我言无所有也我还白言唯愿与我
送无所有母既闻巳即取宝器严其器物以幞覆上
乃送与我令摩诃男随而看之既到我所拨去其幞
释忏悔品¶ 第 417c 页 X20-0417.png
百味饮食案器悉满(云云)故今借此以喻妙观历一切
法任运皆见实相中道亦复如是(云云)若如是下三结
示普贤观云观心法不住法我心自空罪福无主计
有能观名为我心有我心故能所不亡我所若亡罪
福无主能所俱尽是故名为观心无心法不住法心
法叵得实相乃彰是故名为所观罪福非罪非福俱
即实相实相是中名大忏悔故法华云观一切法空
如实相无名无相实无所有非谓十界善恶罪福相
相宛然须知中道体性寂灭双遮二边尚非是空何
况是有若乃双照空有二边方得名为无罪相忏名
庄严忏又若不了今家所明理事二观从理唯达法
性本自二空从事专照起心推捡入空将何以明所
观罪福皆是实相故一切法空是实相之体犹如明
镜亦似如意珠也(云云)次释助法文为二初明用助之
意又为二初正明止观云先知逆顺十心而系缘实
相是第一忏常忏悔无不忏悔时但心理微密观用
轻疏黑恶覆障卒难开晓重运身口助发意业便疾
相应更加五悔耳故上文云忏悔首伏及下文云身
旋礼等即其意也次所谓下举譬荚(古恊切)(胡惯切)
略言下正明助法又为二初正明身旋礼等具如今
经忏法仪式(云云)次如顺下举譬篙(古劳切)进船竿也
亦作㰏棹(驰效切)(即叶切)也顺流喻所观实相顺风喻
能观正法皆言顺者谓顺性顺修也顺谓了性为行
不其然乎篙棹喻助法身旋礼等三如是下总结正
释忏悔品¶ 第 418a 页 X20-0418.png
助之相广如止观此为消释忏悔品题故且略耳。

四释忏悔位文为二初标次若作下释文为二初斥
局故新本下次明通文为二初正明彼新本中业障
灭品广明忏悔业障文毕乃云若巳犯罪即应忏悔
欲求清净如是忏悔若欲生于富乐之家婆罗门家
刹利之家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乃至色究竟天皆须
忏悔灭除业障若求初果二三四果三明六通支佛
菩萨阿耨菩提亦应忏悔灭除业障(云云)今文谓之人
从父母禀身等并是大师约义开拓彼经之意耳于
中为六初明忏悔四趣业障鞠亦养也抚者安也存
也惟惟者孤山引旧解云怜子之貌升者举也教方
者教其令知东西等方也教数者教其一二等数也
礼记内则篇云六年教之数与方名注云名东西也
我亦作弑(式更切)大逆也佛为人天师者即十号中之
一号也大论问云佛能度龙鬼神等何故独言天人
师邪答度馀道中生者少度天人生者多又人天结
使薄智慧利厌心易得(云云)师严道尊者礼记云凡学
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
当其为师则弗臣也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
也注云严谓尊敬也初篇谓五篇之初波罗夷也后
聚谓六聚之后吉罗也五篇六聚绮文互现且举初
后中间准知尔者汝也欺者诳也负者背也三师七
僧此约中国一法而说更有边方僧少五人受戒若
释忏悔品¶ 第 418b 页 X20-0418.png
后有僧用本开法得戒得罪(云云)佛海死尸者南山云
夫律海冲深津通万象虽包含无外而不宿死尸华
园烂肉类此可知言四重人应须忏者且从重说非
谓不忏四篇五聚世言大乘不须持戒今文何故忏
破戒罪自既有犯复障他持他或问于佛所制戒便
答佛为小乘而巳岂非谤法误无量人请寻止观持
戒清净足以自鉴虺(许伟切)尔雅云蝮虺博三寸首大
如擘注云身广三寸头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种蛇名
蝮虺𧌡(音瑟)(鱼倚切)应作蚁(居倚切)相残害者互相吞啖
受苦无穷多怖畏者常好斗战怕怖无极也次明忏
悔人天业障言八苦者四谛论问略说八苦其义云
何答众苦依止名为生苦能令变坏名为老苦能逼
身因名为病苦能灭诸根名为死苦非爱共聚名怨
憎会苦可爱相远名爱别离苦希望不遂名求不得
苦是众苦相名五阴苦具如大经第十一卷(云云)言五
衰者俱舍论有大小五衰小五衰者一衣服严具出
非爱声二自身光明忽然昧劣三于沐浴位水滴著
身四本性嚣驰今滞一境五眼本凝寂今数瞬动大
五衰者一头上华萎二腋下汗出三项中光灭四两
目数瞬五不乐本座地狱等苦者谓五衰相现其苦
等于地狱故也等者同也色界天不得速入定等者
即无想是长寿天也外道所居心想不行是故名之
无色天有四心苦者虽无一色而有四心十种细惑
巳如前示(云云)(扶袁切)蕃屏也藩篱也若出家下三约
释忏悔品¶ 第 418c 页 X20-0418.png
三藏教人明忏悔业障文为二初明声闻又为二初
明凡位五烦恼者一多贪二多嗔三多痴四多散五
多障四颠倒者横计常乐我净也既是烦恼颠倒何
故名为业障良以烦恼能生不善之业故也念处治
彼四倒者以无常苦无我不净治向四倒也准义应
须先云五停治五烦恼次明念处治倒也二恶(巳生恶未
生恶)不勤断二善(未生善巳生善)不勤生不得入如意足暖法
不发者意以四正勤对暖位既二恶不勤断二善不
勤生暖法尚不发岂得入如意足故知勤断二恶勤
生二善方得对于暖位也今文语倒先云不得入如
意足次云暖法不发耳又云五根不生喜有退堕故
知四念处对四念处位四正勤对暖位四如意足对
顶位也五根五力对忍位世第一位准思可解八正
是见道位七觉是修道位四种道品中即对位道品
也今文存略但总结云如是四善根中应须忏悔也
次苦忍下明圣位者苦忍巳次第无间必入初果今
从后说通云圣人真明既发乃断见惑不堕三途及
四恶趣欲惑九品能润七生所谓上上润于二生上
中上下及以中上各润一生中中中下共润一生下
之三品共润一生故断欲惑有三种人一者任断二
者次断三者超断今文既云欲界七生次第应受当
知乃是任运断人虽断欲界五下分六品馀三品在
者即斯陀含也(五下分者一身见二戒取三疑四贪五嗔一掉举二慢三无明四色染五
无色染名五上分俱舍云以由顺益下分界故谓唯欲界得下分名顺益上界名顺上分唯色无色得上分名
释忏悔品¶ 第 419a 页 X20-0419.png
云云)故俱舍断六一来果(止观以次断六品名斯陀含超断六品名一往来云
云)虽断五下八品尽馀一品在者即止观云超断至
第八品名一种子也虽断色尽馀无色分在者即第
三阿那含也有馀等者见思子缚巳得解脱更有其
馀苦果身存故名有馀故引大论身子风热毕陵眼
痛以證有馀故大论云是诸圣人以智慧力故无嗔
恚等心苦以受先世业因缘故四大造身有病苦耳
此身灭巳方是无馀也见思两惑非傍曰正驱役名
便馀习气分故云习气次明支佛言亦尔者倒第四
果亦须忏悔习气也但四果全在支佛少侵为异耳
文中不言三藏菩萨者伏惑义同七贤故也若乾慧
下四约通教人明忏悔业障未沾未见故名为性八
人见地犹有爱者三八人地断惑在无问三昧中四
见地方乃断尽见惑犹有思惑也馀如妙玄止观(云云)
薄地神通未能者犹有下之三品惑也巳办地不能
除习者声闻但断正使故也支佛但作神通者通具
六通别但在于现十八变此非缘觉乃是独觉以缘
觉人愿生若独觉人出无佛世又有二种一者部行
在无佛世师徒化训说法利人二者异此名非部行
既不值佛则不闻法虽内證禅定外不发四辨若欲
报于信施之恩但作神通变而巳故云不能达文字
也十信下五约别教人明忏悔业障入偏真理但出
假事约于教道云修但中耳(云云)又十信下六约圆教
人明忏悔业障三智圆修伏道转强破界内见思及
释忏悔品¶ 第 419b 页 X20-0419.png
内外尘沙故旋陀罗尼住在七信百千万亿陀罗尼
位在八信巳上法音方便陀罗尼正是伏道未得入
中位在十信故云但是方便陀罗尼也十四日月等
者仁王明十四忍三十心为三般若十地为十般若
等觉为一般若十四般若在菩萨心中皆名为忍转
至佛心乃名为智此与十五日明智位同即大经云
月爱三昧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光色渐增譬十五智
德满胜天王明十四般若位正用十四日月为譬是
故云耳秪(音纸)语辞也又夫音匡郭者外围也齐此下
次结斥文为二初正结斥次是故下引證齐至等觉
皆令忏悔尝捡彼经未见此文五十校计如辅行引
(云云)

次若人下结劝华报在因亦名习果即是未出分段
限域果报是果即报果也注云云者报恩礼佛方法
具如国清百录。

忏悔品下次依字训释文为二初正释恧(女六切)惭也
蹙迫也促也急也次约法门释文为二初总示如是
等种种说者大经云诸佛世尊常作是言有二白法
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
惭者内自差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
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名为畜生有惭愧故
则能恭敬父母师长(云云)

忏悔有三下次别释文为二初标列次小乘下解释
文为二初辨小乘三种如毗尼中发露与学者即约
释忏悔品¶ 第 419c 页 X20-0419.png
事忏夷也孤山四明皆谓小乘犯夷亦有忏法而文
句不引者以忏巳为学悔仍障圣果则非此中复本
清净之义也今谓不然何者犯夷忏法即毗尼中发
露与学何得谓之文句不下文结云但令作法成就
不障僧事即清净也故知发露与学不障僧事即是
清净何得谓之非是复本清净义邪四分云比丘及
尼犯夷罪巳无覆藏心令如法忏僧祇云若犯夷巳
啼哭不欲离袈裟者令与学悔羯磨佛所制戒一切
受行在大僧下坐毗尼母云与白四悔法巳名清净
持戒(请观此文何得谓之非清净乎)但此一身不得超生离死然障
不入地狱也治禅病经云犯重忏者脱僧伽梨著安
陀会心生惭愧供僧苦役扫厕担粪律中应教乞言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犯淫波罗夷无覆藏今从僧
乞波罗夷戒愿僧与我波罗夷戒三乞巳僧索欲问
和与波罗夷戒羯磨(云云)与波罗夷戒巳当行随顺法
夺三十五事(云云)僧说戒及羯磨时来与不来随意(以未
忏时来须摈出今既忏了来不足数不来无别故云随意)若重犯者灭摈(初犯虽许忏悔
重犯理须灭摈良由情无忌惮故也)南山又立三种理忏一者诸法性
空无我此理照心名为小乘二者诸法本相是空唯
妄情见此理照用属小菩萨三者诸法外尘本来无
实唯有识此理深妙唯意缘知是大菩萨佛果證行
辅行云南山此文虽即有据然第一重判属小乘小
乘具无忏重之理况复此位巳隔初心第二第三复
属菩萨及以佛果凡夫欲依惜心无地是故南山判
释忏悔品¶ 第 420a 页 X20-0420.png
位太高初心无分高位无罪何须列之今之所立直
明凡下欲用大乘悔重罪者当依方等普贤观等又
云小乘教门尚不开忏虽曰还生无任僧用沙弥犯
巳忏成进具大乘所许事可通行傥听大僧招奸来
许况宝梁诚制足数无文信大小区分听制修别小
无忏重之理仍成重罪未忘安用大教忏夷以足小
乘僧数依大忏巳内进巳道何须混滥以惑时情(云云)
今试详之南山所立三种忏者是依经论立于理忏
非事忏也妙玄云小乘戒藏不许忏重修多罗藏使
犯重人念佛身佛身者念空也(此同下文观空忏也)若尔小乘
戒藏虽无理忏观空忏重而修多罗经藏乃有理忏
观空忏重也而辅行云小无忏重者且附戒藏不立
理忏以斥之耳若约经藏以斥南山恐不便也若不
尔者如何消于妙玄之文邪问小乘经藏若立理忏
而忏重者与大乘何异答大乘经藏如普贤观经等
又大乘戒藏如梵网中夷愆许忏许增益受故与小
乘戒藏事忏发露与学不可同年矣又大乘经藏如
方等经等明事忏则夷罪除灭复本清净还为大僧
而小乘经藏虽明观理忏重与大乘不同以于戒藏
任僧用故也然下文引阿含中明取相而忏使犯欲
人作蛇口想此观成时淫罪即灭是则经中亦明事
忏若无生忏乃名理耳又禅波罗蜜云律中未明忏
四重法而初教经乃明忏于四重之法故彼经云请
三十清净比丘于大众中犯罪比丘当自发露众僧
释忏悔品¶ 第 420b 页 X20-0420.png
为作羯磨又于三宝前作诸行法诵戒千遍即得清
净当知小乘藏虽未明作法忏灭夷罪而经藏中亦
有也(今文既云小乘法如毗尼中发露与学作法成就不障僧事即得清净又前所引四分律等皆明忏
法并是作法而初教经亦是作法何故谓之小乘戒藏未明作法然须了知戒藏作法虽曰还生无任僧用故
云仍成重罪未亡而初教经明于作法则灭夷愆若不尔者那云戒藏未明作法忏夷罪而经藏亦有邪)故
知小乘戒藏并未明于事理二忏灭于夷罪而经藏
中咸有之也若南山律钞乃拣初教经是伪而天台
引用则非伪也问治禅病经及四分等既明忏夷辅
行那云小无忏重答小无忏重者小乘戒藏犯重之
人既喻断头故无理忏灭于夷愆还为大僧非谓不
许作法事忏发露乞戒与学者也故发露乞戒名为
学悔亦名忏重与辅行云小无忏重不可雷同矣问
发露与学重罪灭邪为不灭乎答此生不得超凡大
圣仍成重罪未亡然而不入地狱复似夷愆叵存既
非了义上乘故难详其究竟(云云)二十僧行摩那埵或
半月作法者此忏十三僧残也南山戒疏云所以列
二十僧中出罪者以二篇罪次死业障重深故须多
人强境方发犯者胜心断相续故又业疏云方隅僧
少故用五人受戒中国僧多故倍五为十二篇邻重
犯悔清净故倍中受为二十僧也律云犯僧残巳乞
别住六夜出罪僧次第与之(前二四人僧后一二十僧异此则不成又前一
下至有一人次一〔为〕对僧出罪一席法)今从语便故先言二十僧出罪
次言六夜行摩那埵后言波利婆沙别住故云或半
月作法也所言或者谓犯僧残若有覆藏乃行别住
释忏悔品¶ 第 420c 页 X20-0420.png
若无覆藏但行六夜以行别住之法是治覆藏情过
然覆藏日有长有短或覆藏一夜乃至百夜等乞羯
磨巳僧与法竟夺三十五事是折伏法承奉清净比
丘是调伏法每事须行白等发露法言八事者第八
即是半月说戒时白故云或半月作法也(馀七事者一往馀寺
二有客比丘来三有缘自出界外四寺内徐行者五病遣信六二三人同一屋宿七在无比丘处住此八皆行
白不白并失夜法)准南山四分律钞云忏僧残法对治有四
一治覆藏情过谓波利婆沙此翻覆藏或云别住谓
别住一房不得与僧同处虽入僧中不得谈论亦不
得答二治覆藏罪谓突吉罗如后正忏忏法在前后
与别住覆藏法三治僧残情过谓摩那埵此翻意喜
(善见律云此翻折伏贡高亦名下意即承事众僧也僧祗亦云折伏下意辅行云僧中行白名为下意)
虽自意欢喜亦生惭愧亦使众僧欢喜由前喜故与
其少日因少日故始得喜名众僧欢云此人因此改
悔更不起烦恼成清净人是故喜耳(三义故喜一行多日覆藏巳满
故自欢喜而僧又助彼之喜二由行六夜少日其法易满故正得喜三众僧欢喜将成清净人也)四
治僧残罪谓阿净诃那此翻唤入众羯磨(以先行法在于众外
今既行满故可唤入众也)或名拔除罪根清净戒生得净解脱善
特起去也或对首作法或责心者忏馀篇聚之罪也
四分随机删补羯磨云心念有三一但心念此自有
三一如忏轻吉法二六念法三说戒坐中发露诸罪
法二对首心念法此自有七一安居法二受药法三
说净法四受七日法五舍三衣法六受持三衣法七
受持钵法三众法心念法此自有四一说戒法二自
释忏悔品¶ 第 421a 页 X20-0421.png
恣法三受僧得施法四受亡人五众衣物法又对首
法有二一但对首法此自有二十八法一受三衣法
乃至二十八作馀食法二众法对首此自有五一舍
堕法乃至第五受亡五众物法辅行云馀心念法及
忏轻垢并加身口合掌宣吐或有但心如悔轻吉南
山云忏吉罗罪若故作者对人一说若误作者俱责
心悔也但令作法成就不障僧事即清净也者忏馀
四篇清净可解忏夷清净者南山云忏本清净理当
足数如得作说戒自恣羯磨等但由情过深厚不任
僧用故云来不来随意断头之喻此望不阶圣果为
言耳。

次释大乘三种文为二初约诸经释又为二初正释
三种文为三初释作法忏或八百日虚空藏涂厕者
厕者间杂也人之间上其处杂秽故也虚空藏经云
未来世中善毗尼者应教众生说治罪法有三十五
佛救世大悲须立道场具诸供养先礼十方佛称三
十五佛名别称大悲虚空藏名何者虚空藏顶上有
天冠冠中有如意珠冠中有三十五佛现是菩萨结
加趺坐或时现作一切色像行者若于梦中若坐禅
中见此相时以摩尼珠印印行者臂上作灭罪字若
得此相还入僧中如法说戒南山行仪亦用此文若
准此意足数可矣(以此验知小乘发露与学虽不障僧事不当足数矣)故付法
藏中灭重罪巳时人名清净律师若优婆塞得字不
障受戒故钞主依之对俗辨边非无凭据(此如大部补注中示)
释忏悔品¶ 第 421b 页 X20-0421.png
若不得字空中唱言罪灭又无此相知毗尼人梦见
虚空藏告言毗尼萨毗尼萨者其比丘及优婆塞更
令忏悔一日至七日礼三十五佛菩萨力故其罪轻
(下文取相忏准此可知)知法者复教八百日涂厕日日告言
汝作不净事一心涂治一切厕勿令人知涂巳洗浴
礼三十五佛称虚空藏名向十二部经五体投地自
说罪咎又经三七日□应集亲友于佛像前称三十
五佛名文殊菩萨等为作證明白四羯磨如前更受
此亦犯重失戒之文若不失者如何悔巳令其更受
(亦如大部辅注中示)经云佛告波离汝为未来无惭多犯者应
作如此忏悔(云云)或九十日般舟者即常行三昧也此
法出般舟经般舟此云佛立佛立三义一佛威力二
三昧力三行者本功德力能于定中见十方现在佛
在其前立如明眼人清夜观星见十方佛亦如是多
故名佛立三昧也身开常行无休息九十日为一期
口唱阿弥陀佛(云云)或四十九日大悲忏者即请观音
三昧也故百录引经云三七日七七日悉应六齐日
建首(云云)若大悲神咒经但云三七日耳故知是请观
音三昧也或二十一日法华者法华普贤品云于三
七日中应一心精进(云云)或七日方等者以七日为一
期决不可灭若能更进随意堪任(云云)旋诵各有遍数
等者如方等忏旋百二十匝一旋一咒(云云)

次释取相忏如方等求十二梦王者方等至尊不可
聊尔若欲修习神明为證先求梦王若得见一是许
释忏悔品¶ 第 421c 页 X20-0421.png
忏悔云何名为十二梦王昔雷音比丘为魔所蔽称
十方三宝时十方佛中有宝王如来问诸菩萨有华
聚菩萨白佛求法往救佛答当以摩诃袒持章句伏
之华聚往彼调伏魔巳诸魔来至佛所白言我等十
二大王当受持此咒佛告文殊若求此法应求十二
梦王一者若于梦中得通飞行幡盖从后是名袒茶
罗相乃至第十二若见王夫人乘车入水见蛇是名
婆林罗相(云云)菩萨戒见华光摩顶者梵网经菩萨戒
品云若有犯十戒者应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
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
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
者佛来摩顶见光见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
相虽忏无益是人现身亦不得戒而得增益受戒若
犯四十八轻戒对首忏悔罪便得灭(云云)兼得事用者
兼得作法事用也故取相忏亦兼作法且以取相为
正耳故方等菩萨戒虚空藏皆有作法故菩萨戒日
夜礼佛诵戒即作法也但约傍正分之则炳然无滥
矣禅波罗蜜云但用心行道功成相现取此判之便
知罪灭不灭非谓行道之时心存相事而生取著若
如此用心必定多来魔事邪正难别不可定取若相
现时良师乃识事须面决非可文载是故当须近善
知识分别邪正(云云)

三释无生忏禅门释云一切诸法本来空寂尚无有
福岂有罪邪但由众生不善思惟妄执有为而起三
释忏悔品¶ 第 422a 页 X20-0422.png
毒广作众罪皆由一念颠倒而生若欲除灭反观此
心从何处起(云云)应知从理而观则唯达法性本自二
空从事而观则专照起心推捡入空如是乃名端坐
念实相以实相是无相故也故法华云观一切法空
如实相即此意也故自行唯在空中化他三千赴物
故三观一心乃自他不二故了妄念无一异相达此
无相具一切心三千具足方能照于一多相即人不
见之深可悲也虽不正作事相等者亦约傍正分之
也事谓作法相即取相即正明无生傍兼作法取相
也故昼夜六时礼十方佛忏悔六根读诵大乘即作
法也愿见普贤示我色身及梦普贤为说法等即取
相也。

次作法下明忏成灭罪文为二初正明文为二初明
灭除众罪又为二明灭除违无作等罪止观云伐草
害畜同对首忏二罪俱灭大论解云违无作罪灭而
偿命犹在辅行云作军提悔二遮俱灭然于害畜仍
有性愆故引论解偿命犹在问性罪不灭何须忏邪
答免违制巳持心相续纵果位广偿为利物因岂同
于违且沈三趣偿者还也复也此且约于作法忏说
若取相忏即灭性愆又无生忏尚灭无明根本之惑
岂存性遮之枝末邪作法忏成违无作罪灭者以无
作戒由作法得今既违犯故须作法忏成方灭取相
忏能灭性罪者以由性戒非佛所制若有犯者性自
是罪故须亲自见方灭如伐树枝叶萎(于为切蔫也)根本
释忏悔品¶ 第 422b 页 X20-0422.png
未去者喻取相忏虽灭性遮之罪而无明未除也无
明未除还堕诸有故性罪等续生如故言如故者犹
仍旧也故此无明应须该于通别二惑五住烦恼若
不尔者何得性罪等续生如故邪观无生忏能灭无
明者以由迷理故有无明不观无生岂能除灭覆(方福
切)者反也观心无生达实相理如覆大地无明性遮
俱不可得如根枝叶悉尽无馀又作法下次明灭三
学上罪作法忏灭违戒上罪准向说之故禅门云一
作法忏扶于戒律取相忏灭犯定上罪者净名记云
意明专注非禅定也以散心中既犯性罪故取相忏
性罪方除故禅门云二取相忏扶于定法就专注心
观相忏悔故取相忏扶定而说无生忏灭犯慧上罪
者以无智故不了性空故观无生犯慧罪灭故禅门
云三无生忏扶于慧法。

又作法下次明灭除三障文为二初明各灭文为三
初明灭除三种报障以违无作报在三途故作法忏
灭此报障故大意云持戒清净离恶道因此其例也
性罪但是人道报障故取相忏乃能灭之以迷理故
受于三界有漏之报故观无生灭此障也又作法下
次明灭除三种业障前报障约果今业障从因三忏
对灭准前可知又作法下三明灭除三种烦恼障以
违无作怖畏愁忧故戒序云死时怀恐怖故作法忏
兹烦恼取相既是扶于定法而声闻人定力偏多故
取相忏能灭四住之烦恼也无生忏灭无明烦恼准
释忏悔品¶ 第 422c 页 X20-0422.png
前可解又三种下次明共灭报障难转故须三种共
除灭之取相无生灭业烦恼亦准前文思之可解。

又作法忏如服下次举喻文为二初正举喻故禅门
云如冷病人服于姜桂所患除差(云云)不能生善者不
能生于禅定之善也五石五芝者白瑛紫英石膏钟
乳石脂神农经云上药养命谓五石鍊形六芝延年
言六芝者青黄赤白黑紫也升仙得道者得神变自
在之道也次如是下结例。

次今文下约今经释其义可解。

从此品下次释品文为二初叙意分文傍正互举者
此品傍论生善正明灭恶下品傍论灭恶正明生善
故云傍正互举也。

次从梦者下随文为二初释梦中见闻又为二初释
梦见金鼓又为二初正释文为三初释正见鼓如梦
三昧者观一切法如梦无实也唯佛无梦因位则有
故信相夜梦即是生死巨夜入如梦三昧等也孤山
云信相寓言表法非实梦者恐不然矣鼓体团圆圆
中又空由圆空故其声乃鸣故即以此对于三德而
此三德一一互具故云委论应言圆姝大等也然虽
互具束而言之但是法身即一之三耳以此乃是正
见鼓体故也妹(昌朱切)者美好也次释见鼓光溥(音普)
也广也克者能也同体同意者玄义引新本三身品
云与诸佛同体与诸佛同意与诸佛同事体是法性
金同意是法性光问事是法性明即法作譬不其然
释忏悔品¶ 第 423a 页 X20-0423.png
乎既见鼓光故此三义束而言之但是报身举一即
三耳孤山云应言光鸣亦姝大言光亦者文之倒也
三释见光中佛既是从体起用故是应佛之三也次
睹此下总结种种三法门者即玄义所明竖深横广
统摄遍收十种三法等意也从此设教名金光明者
从三德之理设金光明之教即玄义中明教通别也
故云从别所以故有金光明三字标今教异诸教从
通文言故有经之一字众经通称也。

次释梦击鼓声文为二初分文次鼓是法身下解人
见今文明能击机智又见前解梦见金鼓三身各三
便谓前文是惟中九法今文是修中九法遂说三九
二十七法等今谓不然前文见鼓是法身之三即境
三也鼓光之三即智三也见仙之三即用三也今文
但明能击之人用智击鼓耳何曾论于修性二十七
法邪他人又见涅槃玄义释大灭度云不可作单三
释大不可作单三释灭不可作单三释度便谓须作
九法释大九法释灭九染度即是三九二十七法此
亦不然何者章安意明三法即九法九法即三法所
以斥云不可作单三释大等耳何曾明于二十七法
且修性离合岂过修性不二门而但明于修二性一
及修性各三共三耳何得强增二十七法妄生疣赘
邪。

次释觉巳说见闻经云寤(五故切)者寤即觉也于中为
二初分文次梦者下随释文为四初释往佛所文为
释忏悔品¶ 第 423b 页 X20-0423.png
二初约数释文有两意初义从德名入法门次义徒
过名惑未遣别约三十心圆约十信耳次约观心既
以分真对于观行故此观行须论二义若依法华则
观行在相似之前若依普贤观则观行在相似之内
具如大部补注中示(云云)次释与缘俱经文始从尔时
终讫至于佛所然文句释前往佛所文但释过夜至
旦未释出王舍城至今释于与缘但文方约表于出
因向果相对而释三释伸敬说梦是口敬者说梦既
是第四述梦故知但是文势相带来耳信首为贵者
诸心以信为初如六分以头为首故首在上为贵也
慈悲为贱者以慈悲是下化故如两足为贱矣故大
论云人身第一贵者头五情所著最在上故足第一
贱履不净处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贵礼所贱贵重供
养故也四释述梦文为二初分文从以其下至见鼓
又三是分文也下去分文准此知之次随释文为二
初经家叙即以其梦中等四句是也若四字之偈则
以四句为一行若七字之偈则以两句为一行若长
行则以十七字为准通世随情多无楷式次释正述
梦文为二初释总明梦又为二初释见金鼓文为三
初释见鼓形状经云晃(胡广切)明也晖也光也次释见
鼓光明经云踰者过也三释见光中佛仍总结示三
科之意故云即长行中三身等也下去临文准此应
知次释见击鼓言自睹者信相自见似婆罗门击是
金鼓岂他人乎次释别明梦文为二初分文从是大
释忏悔品¶ 第 423c 页 X20-0423.png
金鼓下至灭恶生善文为六是分文也次从一有三
行下释义文为二初释金鼓有灭恶生善之力文为
六初释灭世间因果之苦者能除众生诸恼所逼灭
世间因苦也能除三世地狱等苦灭世间果之乐者
定及助道生出世因乐也断畏无惧离死到岸生出
世果乐也断众畏者离五怖畏也得无所畏者获四
无所畏也三释令众生自他俱备者證菩提果自行
满也转轮演法化他备也四释灭报障发宿命通者
在地狱火烧身闻鼓声寻礼佛灭报障也得知宿命
即发通也五释令众生得诸法门先少后多下注云
云者一往且以修白净业名为少得诸所愿求皆令
成就名为多得究而言之修白净业既云无量何少
之有又得人天白净之业名之为少诸所愿求该于
出世名之为多若不尔者何名悉令成就具足六释
破众生八难者既云诸难岂非八难言八难者一地
狱二畜生三饿鬼四北洲五无想天六佛前佛后七
世智辨聪八生盲瘖哑仍总结示六科之意故云释
此六义皆从三涂渐至人天二乘菩萨等一一皆有
破恶生善之力也应引妙玄十番利益以明此中破
恶生善寻彼可知此不具记(云云)

次释正明教诏忏悔之法文为三初分文。

次生起
云邪倒障理不识法性者独头无明痴倒殊甚不识
法身也愚痴障解不识因果者不知报佛也以报佛
是修行所感故云因果也恶业障行不识善法者不
释忏悔品¶ 第 424a 页 X20-0424.png
识应佛也泄(私列切)通也故直伸供养则不通其识故
歌咏称叹乃畅其志也圣人等者即序中云我今当
说忏悔等法也。

自忏下三解释文为五初释教自说过罪忏悔文为
二初分文夫法身下次释义文为三。

初释依凭之所自凡夫二乘虽不知亦不出法性者
自者从也如妙玄云善恶凡圣等不出法性也故一
切诸苦该三土九界以寂光法身为所归所依故法
身自在即是真我义序品中云我今当说忏悔等法
良由于此一切菩萨者圆菩萨也以偏教菩萨钝同
二乘故但简凡夫二乘则兼偏教菩萨也。

内本虽立下次释诸佛覆护外无佛加不得成就者
净名疏云世有邪见学禅之人但信心有佛不信诸
佛威神所加又妙玄云夫一向无生观人但信内心
之益不信外佛威加此障自性痴又一向信外佛如
不于内心求益此堕他性痴共与无因准例可知自
性痴人眼岂不见世有牵重不得前者傍力助之即
得进路云何不信罪垢重者佛威建立汝不知恩其
犹草木不议日月风两所益(云云)他共无因准例斥之
(云云)言斯须者犹在即也扶疏者扶字应从木疏字应
从草故文选读山海经诗云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枎
蔬注云枎蔬者枝叶四布貌丰者茂盛也郁者叶生
也又长也幽也内外因缘既备正须忏悔者文势承
便明于生后耳经云世雄者草木之精秀者为英兽
释忏悔品¶ 第 424b 页 X20-0424.png
之群特者为雄人亦如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
过人谓之雄如来亦尔力能降魔制外超过诸菩萨
等故法华云大雄猛世尊大雄猛者名丈夫也两足
尊者有人云佛于二足四足多足一切中尊而经中
言两足尊者以诸类中两足为贵即人天也故佛又
为人天中尊名两足尊故十号中云天人师也故大
经释天人师云诸众生中唯天与人能发阿耨菩提
之心能修善业能得四果支佛三菩提道是故号佛
为天人师。

三释正忏文为二初分文次释义文为二初释总忏
次释别忏文为二初分文次释义文为三初释别忏
烦恼障言独头者简异相应也与见思诸使合者名
为相应直尔障理名为独头若迷权理则有界内相
应独头若迷实理则有界外相应独头界外复通别
圆两教上文既云法身具三德是一体三宝故今独
头无明痴倒乃是不识一体三身也经既但云不识
故属独头无明若相应者如大经云自此巳前悉名
邪见即是见惑若华严云香烟云等即思惑也如此
见思必有无明即是相应今文无此故属独头也擎
(渠京切)像者孤山云累土木为佛像也人知畏敬鸟萑
不然问法身如何说于十力答法身是体应身是用
若识应用十力即知法体十力何者法身圆鉴善恶
业缘受报好丑无有能坏故名是处非处力复能圆
鉴三世诸业因果洞然无有能坏故名业智力照诸
释忏悔品¶ 第 424c 页 X20-0424.png
禅定无有能坏故名定力照众生根无有能坏故名
根力其次欲力性力至处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尽
力准此可知法身既乃遍一切处所以谓之诸十力
也故法应十力一体无差例如辅行释法应十号(云云)
父母恩是方便智度此用净名经意方便父者权智
也智度母者实智也法华文句云权实二智即是般
若般若显理即是方便智度父母能生法身故不识
父母即不知报佛也善法是助道之行者验知父母
般若即正道之行也。

次释别忏报障文为二初约现事释恃(时止切)依也赖
也慠(五告切)慢也忽轻也陵侮也梵网云自恃聪明有
智高贵年宿大姓高门大解大富饶财七宝以此憍
慢法华文句引文殊问经明八憍用配八鸟盛壮憍
如鸱姓憍如枭富憍如雕自在憍如鹫寿命憍如鸟
聪明憍如鹊行善憍如鸠色憍如鸽陵他为慢自责
为憍(云云)今更下次约法释戒为年者以受戒腊数为
年尊也引法华我年衰迈者即我年老大也。

三释别忏业障文为二初分文从初至文为十二即
分文也次随释文为十二初释忏由心口造恶业言
亦是教他作恶者以心口作恶必教他故从身口意
是自作恶者从字应作纵字经中但言心口今言身
者良以有身方有心口故心口依身则三业具矣次
释忏内外因缘造恶业者亲近恶友外也烦恼乱心
内也经言愚行者愚迷也行字去声三释忏五欲因
释忏悔品¶ 第 425a 页 X20-0425.png
缘造业者色声香味触此五有味能生于人须欲之
心也四释忏信受邪师造业者言邪师者既近非圣
则是邪师也五释忏随顺恶主造业者以击属于他
则是属于恶主故也六释忏爱心所使造恶业扰(而沼
切)乱也七释忏为衣食女色造业可解八释忏于佛
世敬田造恶业者既言佛法圣众故知约于佛在世
为言也九释忏于无佛世敬田造恶业者既言缘觉
菩萨故知约佛灭后为言也皆言敬田者以佛菩萨
等其德超三界应须尊敬之于中下善种出生无漏
果故名敬田也十释忏于正法造恶业者无智谤法
即是于正法造业也咨尔后学慕法依师当去人情
遮免诽谤十一释忏于恩田造恶业者以父母尊长
有生育之恩故也又尊长之言亦可兼诸思之可解
十二释忏一切处造恶业亦可知也仍总结示十二
科意所以谓之若欲细释从人道为始等也准例前
文人天等皆有破恶生善之力亦应可了。

次释供养诸佛自行化他修忏悔文为二初叙意分
文从初讫至后三十四行明法供养即分文也。

次随文释义文为二初明财供养者经既但云我今
供养故知只是财供养耳经云三千大千者四明云
一大千界中自有千百亿佛今谓不然准梵网中娑
婆百亿但是一华叶耳法供养为二下次释法供养
又为二初叙意分文从初至其意有四即叙意分文
也事理等者财供是事法供是理又化他属事自行
释忏悔品¶ 第 425b 页 X20-0425.png
属理。

次随文释义文为二初释化他法供养又为二初释
化他令其修行□□□□文为四初释化始以大悲
拔苦次释劝真因十地之行三释劝真果菩提大觉
四释劝精进督使行成文为二初约因缘释劬亦劳
也次约观心释中言即此义也者净名经文作如是
说即今观心调伏心王心数之义也。

次释化他令修忏悔文为正为说忏千释劫者文倒
应云释千劫也三明说忏巳。

次释自行法供养文为二初叙意分文前自忏竟者
即第一科十九行一句教自说过罪忏悔之也皓首
者白头也李陵与苏武书云丁年奉使皓首而归(云云)
断字丁贯切前是自行门者即向所谓前自忏竟也
今是法供养门者即今二十五行半是自修法供养
也从初至于菩提是也即叙意分文也次随文释义
文为二初释自修行文为三初标章次释修因十度
是十地脚足者十度为因十地是果即分果也三释
成果总明果满者即成佛无上等一行是也经文但
言成佛无上功德光明故知只是总明果满之相耳
别明果满者即诸佛所有下三行是也经文既云诸
佛所有无量功德乃至百千诸陀罗尼故知乃是别
明果满也二种庄严者功德是福光明是智如法华
云慧光照无量等(云云)

次释自修忏文为二初标科次随释文为二初释请
释忏悔品¶ 第 425c 页 X20-0425.png
佛后十九行半下次释忏悔文为二初分文次随释
文为五初释忏报障文为二初释报障相所作众恶
即想行阴苦也者由想故行行即造作故所作恶即
想行也次明请除灭经文可解次释忏烦恼障文为
二初分文次随释文为二初出障相经云烦恼业垢
者明此烦恼是业家之烦恼耳次乞清净三释忏业
障文为二初分文次释义文为三初释竖论三世造
业文为二初正释过去之业今正受者既为报障是
故乃取今未受者为业障耳次料简文为二初疑问
次答释又为二初正答释数家即是萨婆多师论家
即是弘成实人大经既云遮未来故数论复呼未来
当有当未既有何得不忏所言大经遮未来者彼经
佛告阿阇世王色有三种过去未来现在则不可害
何以故过去过去故现在念念灭故遮未来故名之
为杀如是一色或有可杀或不可杀有杀不杀色则
不定若色不定杀亦不定杀不定故报亦不定云何
说言定入地狱次举事例者昼(陟救切)应作画(胡麦切)
策也度(徒落切)(古行切)历也并(必政切)皆也并也时到必
然者例向次第必更也忏悔清净者例向并与缘差
也索然者犹解散也次释横明现世十恶三释求忏
四释回向文为二初正释回向正为忏于著有之罪
也次他以下斥非显是经既结云悉以回向何得违
戾作随喜释今云随喜在下文者即第四科发愿修
忏文有两段第二段是随喜文也故下经云我今以
释忏悔品¶ 第 426a 页 X20-0426.png
此随喜功德。

五释忏善恶两难文为二初叙意分文善恶中论八
难者善四恶四合成八也善四如经可解恶四者以
六趣险难心轻躁难三有险难此之三难合之但为
一报障耳即一难也更加近恶友难是业障为二难
也又添及三毒难是烦恼障为三难也若生死险难
既存两解乃是第四难也是故四难不出一兼及三
单耳。

初四句是报障下次随文释义或有本云初四行者
误也于中为二初释指恶为难种种淫欲即烦恼障
者牒经仍略愚烦恼难躁(子到切)动也初心在缘名觉
细心分别名观罗汉出观有散心者大论云二乘从
定起若入无记心若入善或退入垢心佛则不然也
又声闻有烦恼习气故有退法故散乱佛则不然也
故佛常入定无觉粗心有不可思议智慧故亦能法
二乘则无此也不成业障者孤山四明皆改障字为
者字移厩(居祐切象马之舍也厩者聚也象马之所聚也)于屠(杀也)边者付法
藏传云亲近贤善听闻正法远益来世如昔华氏(亦音
支又音精)国有一白象气力勇健能灭怨敌若有罪人令
象蹋杀后时象厩为火所烧移在异处近一精舍有
一比丘诵法句偈云为善生天为恶入渊象便柔和
起慈悲意后付罪人睹而不害嗅舐而巳王见此事
心大惶怖时有一臣即白王言此象系处近于精舍
必闻妙法是故尔耳今可移系近于屠坊彼睹杀害
释忏悔品¶ 第 426b 页 X20-0426.png
恶心当盛王遂敕令系象屠所象见杀戮恶心猛盛
是故当知众生之类其性不定畜生尚乃闻法喜见
恶为害岂况人乎而不染习亲近善友孟母邻于哭
货者孟母即孟轲母也轲少与母偏孤居近墓轲乃
常戏为墓母曰此非所居去居市傍轲复戏为商贾
母又曰不可居又居学馆之傍轲乃为揖让进退有
礼母曰此真可以居轲遂为大儒今云哭货者哭即
近墓货即近市朱赤墨黑者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也。

次释指善遮道为难文为二初正释修功德难者今
时经本第二难是值好时难如一比丘等者大论云
迦叶佛时有兄弟二人出家求道一人持戒诵经坐
禅一人广求檀越修诸福业至迦叶佛出世一人生
长者家一人作大白象力能破财长者子出家学道
得六通罗汉而以薄福乞食难得他日持钵入城乞
食遍求不得到白象厩见王养象种种丰足是时罗
汉语白象言我之与汝俱有罪过象乃感结三日不
食时守象人惊怖求觅向之比丘而问之曰汝作何
术令王白象病不能食比丘答云是我先世之弟于
迦叶佛所出家学道我但持戒诵经坐禅不行布施
今虽得道乞食不得弟乃破戒广求檀越作诸布施
故堕畜生饮食丰足南山灵感传中神宣律师云像
末之时诸恶比丘但起伽蓝不修禅慧亦不读经不
识文字纵有识者乎有一二请试思之宁为六通罗
释忏悔品¶ 第 426c 页 X20-0426.png
汉乎宁为七宝白象乎又如妙庄严王本事等者文
句云昔佛法末有四比丘结契山林志欣佛慧幽居
日积衣粮单罄有待多烦无时不乏其一人云吾等
四穷身尚不济法当安寄君等三人但以命奉道莫
虑朝中我舍此身誓给所须于是振锡门闾以求供
赡三人得展其诚功圆事办其一人者数涉人间屡
逢声色坏器未火难可护持偶逢王出爱彼光荣随
念受报遂得为王而复邪见三人共议我免笼樊功
由此王从兹死后王位永失方沈火坑良难可救幸
其未坠正可开化然王著欲而复邪见若非爱钩何
由可济一人化为端正之妇二人现作聪明之儿儿
妇之言必当从顺如宜设化果令得道妇即妙音菩
萨二子即药王药上菩萨严王即华德菩萨如劫初
时者即八万四千岁时寿长乐极不感佛兴故不修
道北洲乃是八难之一岂能修道旃遮等者菩萨处
胎经云佛昔在于毗舍离城有旃遮女受邪师教来
往周旋欲令人见遂以草作腹日渐令大后以木盂
系腹状如临产妇女于时邪师乃问女言汝何故有
此身女即答云我日日往瞿昙沙门所遂有此身耳
邪师嗔恨领诸弟子将此女人来至佛所尔时佛与
无央数众广宣妙法时邪师等高声唱言瞿昙沙门
犯于淫欲实不得道自言得道爱我此女乃至有身
发是语巳时天帝释化作黄鼠在女裙里啮盂绳索
盂即堕地众皆见之诃责邪党谤毁大圣涅槃经说
释忏悔品¶ 第 427a 页 X20-0427.png
善星是佛菩萨时子出家之后受持解说十二部经
壤欲界结获得四禅而亲近恶友退失四禅生恶邪
见言无佛法无有涅槃遥见佛来生恶邪心入阿鼻
狱调达行恶如常所说(云云)远法师云善星是佛堂弟
庶儿故说为子章安云罗睺罗庶兄也旧云善星无
发迹处实是恶人今谓不然佛有两弟两子各行善
恶阿难行善调达行恶悉皆是权罗云行善善星行
恶例知是权次若读下辨难字乎侧。

三释称叹修忏悔文为二初叙意分文念佛三昧者
若非念佛焉能称叹是故称叹即是念佛三昧法门
次随文释义文为三初释标章叹十方相望故名为
横三世次第名之为竖报应是用故名为事法身是
体名之为理故但标诸佛则横竖事理蕴乎其中何
者三世十方横竖事用必依理体故全体起用必即
用明体标章之巧无以尚之故下即云依止法性一
体三佛良由于此言佛海者喻其深广无有底际即
指法性理体遍一切处名之为海故荆溪云我身及
以十方诸佛实相理体本无能所名法界海即此意
也言十智者一法智二比智三他心智四世智五苦
六集七灭八道九尽十无生十一如实解释如法界
次第(云云)复次须知法性法身深广名海即是今文报
身相好广大无边名之为海故文句记云华严如来
相海品及随好光明品中明毗卢遮那(应云卢舍那而言毗卢遮
那者盖译经家法报不分三二莫辨)具足十莲华藏世界海微尘数相
释忏悔品¶ 第 427b 页 X20-0427.png
又文句解释迦现胜故大人相名大相海又应化分
段色身相好即理名海如辅行释深解相海云但是
色身相好无边名之为海非谓报身不思议言色身
者分段色相应化生身也言相海者深解分段应化
色身相好即理量同虚空广无边际名之为海非谓
分段事用相相用遍名为海也若不尔者将何以明
他受用报法性尊特相好无边故不可将分段生身
即理名海滥于他报法性之身不思议海若体若用
皆周遍也即理虽同从用须辨故云体即实相无所
分别用则立法差降不同何得滥将分段生身便作
法性尊特相相周遍而说何得终闻相海之言便谓
皆是尊特之身法华文句约三义释诫妙音云初约
如来座为诫云夫佛身与理相称不得见卑小而忘
其尊严记云依空亡相身是有相理为妙空一尘之
身尚与理等况丈六之质而生劣想邪今试明之既
以法空为座是故丈六劣应生身依于毕竟妙空之
理亡于丈六有相之卑而达法身体量周遍是故不
得见丈六之卑小而忘妙空之尊严也斯乃止指体
量周遍名为尊严非谓胜应他报尊特是尊严也良
以胜应他报虽名尊严奇特犹是有相之事不是依
于空理亡泯相好故也人不见之便谓此是指劣为
胜不亦谬乎且止观明法华经中三十二相一一相
好即是实相辅行由是类同华严一一相好与虚空
等既言相好与虚空等岂非达事即理依空亡相乎
释忏悔品¶ 第 427c 页 X20-0427.png
故知实相之理即是妙空也空中为理斯之谓欤一
尘之身尚与理等量同虚空岂况丈六之质而不依
空亡泯无相犹生有相劣应之想邪深不可矣又如
止观乃辅行中明前藏通三十二相无中道本譬如
得铜不能照面是故此相不名奇特既斥藏通不名
奇特则显别圆三十二相八万四千十莲华藏胜劣
二用皆有中道法身理本是故得名奇特相海此指
胜劣之本法身体量名为奇特相海耳非谓分段丈
六生身三十二相便是舍那法性尊特良以法身之
量妙空之理如海无边甚深奇特微妙尊严与夫胜
应相好事用不可雷同故也故知生身理本名为相
海奇特尚非他报事用奇特何得妄据此文建立劣
应便是胜应他报尊特邪呜呼迷名而不思义认理
为事昧者不觉应知相海若乃不同尊严奇特岂可
一槩是故分段生身即理名为尊严奇特与夫法性
他报尊严不可参滥矣是则他报既名界外法性之
身故知舍那尊严奇特相好无边喻之若海乃是称
于理体所以事用遍一切耳此则理事皆周遍也若
不尔者何名界外法性之身光明色像无量无边邪
以此明之分段生身但有即理奇特尊严与虚空等
而无事用相好无边也若云丈六分段生身相相周
遍将何以明界外法性尊特周遍邪故不可以体同
故相即而滥用异故常分矣文句记云若得实意方
知四佛体同用殊可不思之文句第二释约如来衣
释忏悔品¶ 第 428a 页 X20-0428.png
为诫云夫师既施权弟子亦隐其实记云佛及弟子
身俱劣者俱隐寂忍而耐其拙今详文意正明师弟
俱隐报身寂灭忍细软上服尊特之胜相而现丈六
生法二忍粗弊之劣形须知此劣存于二义一者望
于同居净土胜应生身形量高大二者望于界外法
性舍那尊特色像无边是故同居界内丈六名之为
劣虽有二义莫不皆是约于身相大小优降而分胜
劣故法华文句引像法决疑经云或见小身大身以
證通佛丈六尊特带比丘像现尊特身夫劣必对胜
大必对小故知小即丈六卑劣大即尊特胜应是故
不可便将卑劣谓之尊胜矣。

问法华开权显实那云隐实施权答莲华三喻俱喻
妙法是故妙法有施开废然则隐实施权既是从胜
现劣而丈六宛然当知开权显实乃是从劣现胜而
身光遍照前序品中既乃从劣现尊胜光表于开权
显实相法故今收光但是丈六须约隐实施权而明
何者以由今日丈六卑劣光从昔日施权而来故得
举今丈六卑劣本于昔日隐实施权昔日卑劣虽对
小机今开卑劣与胜同体何妨法华丈六垢衣三十
二相终自炳然况复垢衣乃是叙昔之说而在昔尚
无垢衣之言岂有即是璎珞之语今既谓之垢衣弥
显开权自行即体内之权秘妙方便也昔约施权名
为化他今明开显乃是自行故施开被缘其理不二
是故今昔只是丈六劣应身耳若谓不然如何说于
释忏悔品¶ 第 428b 页 X20-0428.png
应同始终佛及弟子身俱卑劣耶文义如此何得谓
之使妙一乘反归三藏若谓法华八十年佛卑劣无
常不得说于实相之法者涅槃亦云八十年佛皆痛
有疾双树入灭那忽谈常辨性邪(此之难辞在妙玄中)故知今
昔虽则同是丈六卑劣然而体外体内常分人不见
之诚堪悯矣文句第三释约如来室为诫云如来慈
临大千宜须高须下记云应住无缘安其秽土仍总
结云一切仪示迹说法之处皆具三诫为弘经之轨
故知法华能说教主元是应化分段生身不须疑也
故十六观经疏云法身无像实不假地所居为欲利
益故随化身以明化主之住处耳观经纯圆能说教
主既是化身今经具四岂可不然况显实是同则法
华亦尔故五时说法始终之相并是分段应化生身
文句记云实位补处辅应化佛示历五味即此意也
但小乘谓之业惑构造定生定灭灰断无馀大乘谓
之智与体冥能起大用非生而生王宫诞质非灭而
灭鹤树澄神此方示灭十方现生化复作化斯之谓
欤人不见之但闻相海之言一槩谓之尊特故辨之
如上不觉文烦也如物投石蜜者大论云如煮石蜜
欲熟时以种种物内中皆成石蜜妙味盛故菩萨亦
如是般若力盛故种种诸法皆与般若合为一味。

次释正叹文为二初分文寄谓寄寓绝谓言所不及
况谓匹况比拟叹称美其德。

次释义文为二初释寄言叹又为二初释略叹略况
释忏悔品¶ 第 428c 页 X20-0428.png
阎浮金者阎浮檀金在此洲北岸海中金光浮出海
上其傍有阎浮树半临陆地半临海中若轮王出世
诸夜叉神乃取此金将来人间略叹略况既乃谓之
金色晃耀犹如须弥广叹复云功德巍巍明网显曜
岂尊崇特胜之相经文又云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庄
严其身岂非法华中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
严法身此与下文正赞尊特上兼法性下摄生身不
亦同乎是知龙尊信相二人过现虽异所赞佛身妙
义无别也。

次释广叹广况又为二初分文释义文为二初释广
叹文为四初释广叹金色无上次释广叹佛色无垢
三释广叹佛色安住颇梨此云水玉也上文既云三
十二相八十种好今文复云功德巍巍妙色广大岂
非叹于分段生身四八相好现于界外法性尊特况
通佛是丈六尊特带比丘像现尊胜身玄义判教此
经属通而尊特身既该别圆通教复得带别明圆又
复别圆莫不皆是智与体冥能起大用是故叹于大
用胜劣有何乖爽故云非常非无常八术具足二用
宛然(云云)四释广叹佛色除苦潦(音老)玉篇云雨水盛也
枯涸者乾竭也稽首者说文下首也谓首至地也次
释广况文为二初分文次释义文为二初释广况心
(平声)次释合喻次释绝言叹又为二初分文次释义
文为二初释正绝言叹次释牒譬帖合。

三释结叹
四释发愿修忏悔文为二初叙意分文从初至果满
释忏悔品¶ 第 429a 页 X20-0429.png
愿又四是叙意分文也下去准知如牛无御等者大
论云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佛
世界愿亦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如画无胶不能
久固如坏(未烧瓦也)未火不任受用如水中月而无真实
发愿正为忏悔退转之罪故也。

次随文释义文为二初释发愿文为二初释自发愿
又为二初释愿果满文为四初释成佛愿意辅满菩
萨发心志求佛道故以成佛是意轮满次释说法愿
口轮满三释摧魔愿身轮满身轮现通故能摧魔四
释住寿愿慈悲满若非慈悲安能住寿不思议劫利
乐有情次释愿因圆又为二初标科次随释文为四
初释具六度愿有为功德圆止观云六度皆是功德
庄严法华文句及记并以六波罗蜜为福德庄严故
知乃是有为功德圆也以修六度有所作为故也次
释断烦恼愿无为功德圆烦恼既断则无所为故是
无为功德圆也三释宿命念佛圆四释值佛圆。

次释为他发愿文为二初分文妙玄中明身轮示于
药树王身如意珠王身今云宝珠即如意宝珠也释
签云药树王身则示可畏破恶之形故大经云譬如
药树名为树王于诸药中最为珠胜能灭诸病树不
作念若取枝叶及皮身等虽不作念能愈诸病涅槃
亦尔(云云)如意珠王身者示为可爱生善之形故大品
云如摩尼珠(此以摩尼即如意珠若依法华二珠则别)所在住处一切非
人不得其便其珠著身暗中得明热时得凉寒时得
释忏悔品¶ 第 429b 页 X20-0429.png
温若在水中随物现色辅行中引耆婆经云耆婆童
子于货柴人所大柴束中见有一木光明彻照名为
王倚病人身照见身中一切诸病。

次随释文为二初释大悲拔苦文为四初释总拔众
苦次释拔根不具苦三释拔病苦四释拔王难苦次
释大慈与乐文为二初分文次释义文为三初释与
世间果乐经云箜篌者风俗通云一名坎侯汉武帝
祠太一后土令乐人侯氏依琴作坎侯言其坎坎然
应节也侯者以姓冠章也续汉书云灵帝好胡服作
胡箜篌释名云箜篌师延作靡靡之乐盖空国之侯
所好也或云空侯取其中空故也大论云箜篌有槽
有颈有皮有弦以手鼓之众缘和合所以有声也筝
(侧茎切)乐器秦蒙恬所造也笛亦乐器风俗通云武帝
时丘仲所造也琴者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神农削
桐为琴或云伏牺所作大者十四弦或二十弦今时
无此也舜作五弦琴周文王加一武王加一今人呼
为文武二弦是也瑟亦乐器也世本云庖牺作瑟也
鼓吹(尺伪切)古今注云短箫也月令命乐正习吹也馀
如大部补注中示(云云)池沼者大者曰池小者曰沼优
钵罗此云青莲华也璧者瑞玉也外圆象天内方象
地杂厕者厕即杂也可恶(乌路切)相于者相顺依也三
时者且约日之三时也次释与出世因乐文为二初
分文次释义文为二初释令修行外缘具又为二初
释值三宝次释离八难今愿其亦除亦值者兼示初
释忏悔品¶ 第 429c 页 X20-0429.png
科之意也下去准此思之次释令修行内因具文为
二初标科次释义又为二初释生贵家次释多财宝
女有五碍者即五障也法华云一者不得作梵王二
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愿其无
五碍苦者无第五佛身碍苦也是故经云具足智慧
行菩萨道常见十方无量诸佛以菩萨发愿终不愿
其作魔王等故知但是愿无第五佛身之碍苦耳。

三释结成文为二初标科次随释文为二初释结自
次释结他愿以智力者经本或作智力者力字误也
次释约愿随喜文为二初叙意分文庆他等者止观
云随喜者名庆彼佛既三转法轮众生得三世利益
我助彼喜又我应劝化令其生善其善自生是故我
喜即是喜三世众生福德善三世三乘无漏善三世
诸佛从初发心乃至入灭一切诸善我皆随喜亦教
他喜如买卖香傍观三人同熏能化受化及随喜者
三善均等以嫉妒故不随喜乃是悔于嫉妒之罪也。

次随释文为二初释随喜于他次释随喜于自。

第五释结成忏悔文为二初标科次释义文为三初
释结成断恶然前文中或言千劫或言百劫至今乃
云六十劫者前后随举显经力用之广大耳次释结
成生善三释结值佛多若值多佛岂可不值诸善知
识然经文中虽不别说值善知识既值多佛则自兼
之以诸知识乃是未来诸佛故也。

* 释赞叹品
释忏悔品¶ 第 430a 页 X20-0430.png

初释品题文为三初标列次解释文为四初释从能
赞人得名言思疑者思即思惟疑谓疑惑今昔既异
故属世界也次释从生善得名孤者独也运者动也
善不孤然运动发生故也三释从灭恶得名尤者甚
也多也问法华那云毁佛罪轻答彼对凡夫初心说
耳四释从所赞人得名文为二初正释次若欲下释
名结此下三总结文为二初正结次此品下简示傍
正即傍论灭恶正论生善也。

次从文为二下释品文自分为二初分文次释义文
为二初释长行瑞应等者佛语魔云我三祇劫修习
苦行乃得菩提汝但设一无遮之会报为天主何得
与我兴斯战诤魔云此事谁为證之佛手指地云是
知我地神出證虚空神传乃至梵世天魔遂降注云
云者往事既实岂非坚牢依法理故言金者如玄义
云即法作譬也故法性尊贵名之为金寂而常照名
之为光多所利益名之为明即金光明之法门也菩
萨入此法门故从法为名(从即法作譬为名非谓从于〔毕〕法立号)即是
金光明菩萨等也。

释偈颂文为二初分文次释义文为三初释赞三世
佛文为五。

初释总赞横竖等者此即如前释忏悔品标章之文
然此总赞既具三身下文别赞岂可不尔何者下文
既云圆光一寻岂非分段劣应生身又云佛光巍巍
岂非从劣而现尊崇胜应他报此二既是全体之用
释忏悔品¶ 第 430b 页 X20-0430.png
故赞报应之用即赞法身之体故使寻相见于无相
良由此也所以法身不烦文矣注云云者经但举净
以为言端非不具于常乐我也言遍意圆斯之谓矣
又复应引玄义之中斥三藏文来此说之又止观云
通论三德一一皆具常乐我净故大经诸佛所师谓
法也以法常故诸佛亦常法即法身佛即般若及解
脱也又大经云因灭是色获得常色受想行识亦复
如是则法身皆常乐我净般若解脱亦然也若依一
种转色成法身常乐转识想成般若般若即净转受
行成解脱解脱则我又依念处转识成常转受成乐
转相行成转色成净是则通别各有二解依圆是顿
义依别是渐义四明至此虽则亦云分别则三身三
土胜劣不滥融即则三身三土局遍相收而不知融
即是约体同分别是约用异遂乃体用混沌参滥请
寻文句记约四句明三身说默例准可知三身四土
相无相等(云云)

次释别赞文为二初标科从初至分为六意是分文
也次释义又为二初正释文为六初释赞七大相海
亦赞发绀之好者经云色中上色者即三十二相中
四金色光相微妙也以诸色之中金色为上故也金
光照耀者即第十五相身光面各一丈也以身光即
是紫磨金身之光故也于诸声中佛声最上犹如大
梵深远雷音者即第二十八相梵音深远如迦陵频
伽声也其发绀(青黑色也)黑下一行即赞发绀之好即八
释忏悔品¶ 第 430c 页 X20-0430.png
十种好中第七十九发色青珠亦兼七十六发长好
七十七发不乱七十八发旋好也其齿鲜白下一行
即第二十三相齿白净齐密而根深也其目修(长也)广
下一行即第二十九相眼色如金精也若据八十种
好中第五十四好是广长眼但今文云是大相海耳
(云云)舌相广长下一行即第二十七相舌大薄覆面至
发际也眉间毫相下一行即第三十一相眉间白毫
相如兜罗绵也相为大相海好为小相海相好既乃
通于报应大小相海岂可不尔相海不同如前巳说
法界次第具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故今具引对消
之耳次释赞雨小相海者眉细修扬(举也)下一行即八
十种好中第三好眉如初月绀琉璃色也鼻高圆直
下一行即八十种好中第二好鼻高好孔不现也面
门者口也三释遍赞大相海者既云胜相次第最上
故知乃是遍赞三十二相也何者以始从足下平如
奁底终至三十二顶肉髻成方名胜相次第最上故
也四释赞四大相海者得味真正无与等者即第二
十六相咽中律液得味中上味也一一毛孔下即第
十三相毛上向青色柔软右旋也亦兼第十二一一
毛孔生青色柔软也即于生时身放大光等即是兼
是兼示放身毛孔之大光耳身色微妙如融金聚者
此同前文色中上色也面貌清净如月盛满者即八
十种好中第四十好面净满如月也佛身明耀如日
初出亦同前文金光照耀也进止威仪犹如师子即
释忏悔品¶ 第 431a 页 X20-0431.png
八十种好中第四十四好仪容如师子也又第四十
五好进止如象王也脩臂下垂立过于膝即第九相
立手摩膝也圆光一寻等亦同第十五相身光面各
一丈也今文句云又赞四大相者除同前相不言又
略好不说故但云四大相耳五释赞一小相海者即
八十种好中第十四好指长纤圆也𦟛(丑凶切)钩也直
也六释赞手足柔软复是赞一大相海者即八十种
好中第六十四好是手足软净滑泽又三十二相中
第四相是手足柔软胜馀身分故云复是一大相海
也然今所赞大小相海名目既乃全与法界次第是
同又复但是分段生身四八相好而下文中判云今
经正赞尊特者以经中云身放大光普照十方一切
佛刹佛光巍巍明焰炽盛悉能隐蔽无量日月佛日
灯炬照无量界岂非从于界内分段生身现于界外
法性尊特相好光明色像无边现放光相既是尊特
应巍巍其馀相好岂可不尔故辅行引应持菩萨欲
量佛身佛身倍高不见其顶目连穷声如来现之不
知近远然后判云身声既尔诸相例然坐莲华台居
色究竟等并此相也非谓丈六卑劣身声不用现大
便是尊胜辅行明文可不信乎是故下文判于今
经正赞尊特良有以也四明判于尊特相好有上中
下三品不同今问三品为是约于相好多少而分
为是约于中道感应而辨若约中道感应而辨法华
开显微妙第一何故不名上品尊特如何消于净
释忏悔品¶ 第 431b 页 X20-0431.png
名疏云四处现尊胜法华最为第一若约相好多少
分之尊特既约相好多少丈六尊特何故不得约
于相好多少分之如何消于法华文句通教之佛大
身小身耶(云云)又复应知尊特相好既是报身报身
上冥复能下应今经所赞尊特身相既从分段生
身而现岂不与夫法身相冥所以得云上兼法性下
摄生身处中而明赞者之巧然放大光巍巍普照是
现尊胜准辅行云身声既尔诸相咸然坐华台等
既是此相岂可不是现藏尘相四明何得辄破他云
望彼华严九十七种大人之相全不相类且九十
七大人相中云放光明普照十方诸佛国土与今经
云大光普照不亦同邪故知今经从劣现胜名为尊
特不异华严九十七等藏尘之相又何独今经诸经
皆尔是故法华现相序中放眉间光照无量国而净
名疏释现相序中乃问那知现尊特身表说实相答
法华云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
实相印此宅内集王臣定父子为声闻授记作佛现
尊胜身故文句释此乃指前序中四众围绕说无量
义先巳收集是故名为集王臣等然序品中放光现
胜表彰虽尔而正宗中收光摄相卑劣宛然以所表
事办须敛众心故收光摄相身仍卑劣耳文句记云
佛及弟子身俱卑劣不其然哉龙女妙悟是故赞云
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岂非今经正赞尊特微妙
净法身岂非上兼法性具相三十二岂非下摄生身
释忏悔品¶ 第 431c 页 X20-0431.png
若不尔者妙玄那将三身对消龙女偈赞文句那云
初半行明持经得解(得解亦是报身异名)次二行明成就二身
况金龙尊前明总赞三身无缺岂非龙尊与夫龙女
所赞三身妙义无别故知分段劣应生身即是丈六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尊特乃是从劣现胜法身即是
胜劣之体若非胜劣同体安能从劣现胜此约同居
分段生身丈六卑劣现于界外尊特胜相故作是说
若唯约界外则方便实报身土依正元是无量广大
之相悉无边际矣四明不晓乃自建立只圆光一寻
三十二相如来妙力故为三藏机示有分齐名为生
身只三十二相如来妙力故为从通入别机示无分
齐名为尊特只三十二相如来妙力故为于圆机示
一一相即是本性所具法门名为法身仍破霅川以
光为身是生身上放起尊特宛同戏剧此由四明自
昔不晓净名疏云释迦四度现尊特相是从劣现胜
故兹妄破妄立耳且卢舍那此翻光明遍照又尊特
身光明色像无量无边况法华云今者世尊现神变
相大放光明以至如来神力嘱累放光现相弹指謦
欬吐舌申手遍摩无量诸菩萨顶妙音品初放大人
相又放毫光及今经云身放大光普照十方佛光巍
巍等岂是放起戏剧之谈邪法华放光现相既是从
劣现胜今经圆光能照无量佛光巍巍岂非现于高
明之相何得斥云不须现于身大相多便是尊特况
净名空室表常寂光何得认为事室一丈邪又复丈
释忏悔品¶ 第 432a 页 X20-0432.png
室容诸高座表实报土何不思之(云云)

所以然下次明所以文为二初总明夫相好下次别
示文为二初标列相体等者辅行云别圆真因所證
理体而为相体一一各有利他之用名为相用别圆
分果虽在地住利他之用复胜藏通能令众生至极
妙故大经云如是佛性不可思议三十二相亦不可
思议岂非生身三十二相亦通别圆言相业者即相
因也。

次解释文为二初释三身相业文为二初正释又为
二初释三种身相文为三。

初释生身佛相林微尼或言岚毗翻解脱处阿夷即
阿私陀仙披者开也叠者细毛布也仙人自恨年老
不见太子成佛故悲不能声也此是生身佛相者然
此但是生身生相今从三十成道后说是故谓之生
身佛耳故生身佛亦名法身此生法二身通大小两
乘以正慧托胎出生行七步乃至六年苦行巳还即
小乘生身三十四心断正习尽所得五分即小乘法
身如华严等说与诸菩萨住摩耶胎常说大乘出行
十方各各七步即大乘生身于寂灭道场断无明成
佛即大乘法身故梵网云七岁出家三十成道岂非
大乘生法二身故知生法二身只是生身之佛耳人
不见之乃谓别圆无生身佛不亦误哉妙玄云具相
三十二是应身岂是藏通应身邪。

次释尊特佛身相既指释论明尊特相释签复云此
释忏悔品¶ 第 432b 页 X20-0432.png
约界外得作此说何得谓之即劣是胜不须现邪巍
巍堂堂者高明之貌也简异界内分段生身丈六卑
小故云不同常身常光常相言常身者分段丈六常
所见身也常光者圆光一寻常所见光也常相者三
十二相常所见相也尊特身光大小相好既乃不同
劣应丈六身光相好而四明云丈六劣应便是尊胜
不亦误哉莫是智者荆溪不解中道感应三一相即
秘密之藏即劣是胜辄据释论明尊特相指于界外
巍巍堂堂不同常身常相等邪尊特既是高明之相
而四明云高明身相有现如华严中华藏相海即是
现起如法华中三十二相及今经中赞三十二名为
尊特即不现起但以妙力令于劣身见无分齐(云云)
问若尔法华那云现神变相放大光明馀如向说(云云)
然今所引释论中说尊特身佛乃至云不同常身常
光常相等学者率多臆说今为具准经论之文使今
文句炳然易见彼大品般若经序品别序云佛入王
三昧从三昧起以天眼观视世界举体微笑从足下
千辐轮至白毫肉髻各放六百万亿光明遍照三千
及十方界又举身毛孔亦皆微笑放诸光明照三千
界及以十方又放常光遍照三千及十方界又出广
长舌遍覆大千熙怡微笑从其舌根放无量光化成
千叶金色宝华是诸华上皆有化佛宣说六度尔时
佛在师子座上坐于三千世界中其德特尊光明色
像威德巍巍遍至十方恒沙世界譬如须弥山王光
释忏悔品¶ 第 432c 页 X20-0432.png
色殊特众山无能及者尔时世尊以常身示此三千
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是时天人大众以华散佛尔时
如来熙怡微笑光从口出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大论
问曰佛何故以常身示众生答佛欲说般若故入王
三昧从足下相轮上至肉髻光明遍照是初力次一
切毛孔微笑次放常光明面各一丈次舌相遍覆三
千次佛坐师子座现最胜身光明色像威德巍巍以
此神力感动众生其有信者皆至菩提其中疑者乃
示常身便得信解而各说言今所见者是真佛身佛
初生时初成佛时初转法轮时皆以此身如是思惟
此真是佛身论又问云何为常光答佛身四边各一
丈光明菩萨生时便有此是三十二相之一名为丈
光相问何故常光一丈而不多答一切诸佛常光无
量常照十方释迦神通身光无量或一丈百丈千万
亿等如诸佛常法但于五浊世为众生少德少智故
受一丈光明若受多光令众生薄福钝相目不堪其
明如人见天身眼则失明以光盛眼微故若众生利
根福重佛则为现无量光(云云)今文句云尊特身佛巍
巍堂堂譬如须弥临大海准论准经其文可见而言
所有大相小相亦巍巍堂堂者准论指经即最初神
力及毛孔微笑并舌相遍覆等也以从足下相轮上
至肉髻等不出大相小相故也此等既皆遍照三千
及十方界岂非大相小相亦巍巍堂堂乎常身常光
常相准论指经文亦可见大相小相既亦巍巍堂堂
释忏悔品¶ 第 433a 页 X20-0433.png
周遍高大故知亦是现于尊特胜应之相故知尊胜
身光不可滥同丈六卑小常身光相良由于此不同
之言可不思乎净名疏云般若亦现门内尊特之身
及现种种佛身之相以众生疑故现常身放常光明
即今文句所引释论之说也彼云及现种种佛身之
相即今文云所有大相小相亦巍巍堂堂也故知尊
特胜相定须现于巍巍高大必无卑小不现堂堂而
称尊特无以理体相即而滥事用常分有眼诸贤请
垂观察(云云)

三释法性佛身相无身之身无相之相不可谓之形
仪来去长短大小八万四千法明十八空四十不共
法等如辅行及法界次第说须者寻之四明谓观经
疏云色相身即今文生身及他受用同是应身次法
门身即今所列一切智为头等即自受用报三实相
身即是法门所严之理今文合彼理智为法性身开
彼应身为生身尊特今谓不然婆沙论中既指色身
名为生身故知色身但是同居分段生身何得滥同
界外他报法性尊特须知今文三身佛相即观经疏
三种之身不须更论开合之异(云云)

次释三种相业又为三初释生身佛种相义言百福
者法华云百福相庄严为众生说法问几许为一福
答有云轮王于四天下自在为一福有云如帝释于
二天自在为一福有云无可为譬唯佛能知故修十
善各有五心一下二中三上四上上五上中上初发
释忏悔品¶ 第 433b 页 X20-0433.png
五心乃至具足五心如是百心名为百福成于一相
如是至三十二名身清净次释尊特身佛种相义尊
特是报故以空慧导诸相业三释法性身佛种相义
法身是中故以实相慧导成诸业。

三身三种相下次明融摄文为二初约同体融即如
前释于寿量品中巳点斯旨(云云)今经下次明正赞兼
摄注云云者令示经文兼摄之意如向所辨(云云)

一一相下次释相用魔邪者天魔外道也有无者藏
通三乘也一切边者别教地前也圣该两教二乘及
通教菩萨分中即别圆地位巳上别有所出未捡经
(云云)意令引文證无能倾动等故注云云耳
三释遍类赞文殊问般若等者孤山云问字误也当
为说字故文殊说般若经云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
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可思议佛法等无分别
注云云者能赞所赞三业清净非独此中亦应通前
四释绝言赞文为二初分文示意从初至或应拟三
身绝言是也次一人下释义文为二初释绝言赞次
大地下释绝心赞仍前总结故云绝言绝心叹耳。

五释回向。

次释发来世愿文为二初标科次随释文为二初释
佛述次释龙尊发愿文为二初标科次随释文为五
初释夜梦昼说愿次释为他取净土愿三释同求记
莂愿四释下化愿五释上求愿剋者获也遂也注云
云者令示法伴未来即十千天子未至也来在不久
释忏悔品¶ 第 433c 页 X20-0433.png
者至下授记品初即来也。

三释结会二世事如文可见。

金光明经文句新记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