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228b 页
《宝云经》卷第四
梁扶南三藏曼陀罗仙译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十法名不忘失
菩提之心。何等为十?心无谄伪亦无幻惑、心
常吉实澄清净白、于佛法僧终不生疑、受
持佛法者亦不生疑、不生师想而吝于法、除
却法悭终不作灭佛法因缘、言行相应终不
虚妄受持大乘、若见受持者常能恭敬、于摩
诃衍以渐深入、于说法者生于佛想生善知
识想。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常不忘失
菩提之心。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能识宿命。何等为十?
曾多恭敬供养诸佛、受持诸佛法、能净持戒、
除诸疑悔、除诸盖障、多欢喜心、乐于禅定、常
受化生、得不妄识。供养佛者恒于正法常生
恭敬,受持正法者亦常恭敬,以是因缘能受
持法,读诵、书写、广为人说,不惜身命专为正
法;净修戒行,身、口、意业悉皆清净;以戒清净
卷四 第 228c 页 T16-0228.png
故,心无疑悔;净持戒故,无有盖障;无盖障故,
心得欢喜;心欢喜故,得修禅定;得修禅定故,
生处清净;生处清净故,便得化生;得化生故,
得不妄识;得不妄识故,便得宿命;得宿命
故,能知一身、二身乃至知百千身。善男子!具
此十事是名菩萨得宿命智。
「善男子!菩萨复
有十法得不离善知识。何等为十?得不离值
佛若闻佛若忆佛、得不离常闻法、得不离常
供养僧、得不离诸佛菩萨礼拜问讯恭敬合
掌供养等、得不离多闻人值说法人、得不离
闻诸波罗蜜、得不离闻诸道品觉意之法、得
不离闻三解脱门、得不离闻四梵当、得不离
闻一切种智。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得
不离善知识。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得远离恶知识。何等
为十?远离破戒恶知识、远离破正见者、远离
坏威仪者、远离邪命者、远离乐世俗言说多
愦闹者、远离多懈怠者、远离乐著生死者、远
离背菩提者、远离在家之众、远离一切结使。
菩萨虽乐远离如是等事,终不生恼害亦不
生轻毁之心。菩萨作如是念:『我曾闻佛说众
生性欲相染,以习近故,多有所坏。是故,我应
一切远离。』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远离
恶知识。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得如来法身。何等为
十?等身、无二身、清净无尽身、久习善身、法
身、非算数筹量甚深之身、不思议身、寂灭
身、虚空身、智身。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
萨得如来法身。」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菩
心得欢喜;心欢喜故,得修禅定;得修禅定故,
生处清净;生处清净故,便得化生;得化生故,
得不妄识;得不妄识故,便得宿命;得宿命
故,能知一身、二身乃至知百千身。善男子!具
此十事是名菩萨得宿命智。
「善男子!菩萨复
有十法得不离善知识。何等为十?得不离值
佛若闻佛若忆佛、得不离常闻法、得不离常
供养僧、得不离诸佛菩萨礼拜问讯恭敬合
掌供养等、得不离多闻人值说法人、得不离
闻诸波罗蜜、得不离闻诸道品觉意之法、得
不离闻三解脱门、得不离闻四梵当、得不离
闻一切种智。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得
不离善知识。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得远离恶知识。何等
为十?远离破戒恶知识、远离破正见者、远离
坏威仪者、远离邪命者、远离乐世俗言说多
愦闹者、远离多懈怠者、远离乐著生死者、远
离背菩提者、远离在家之众、远离一切结使。
菩萨虽乐远离如是等事,终不生恼害亦不
生轻毁之心。菩萨作如是念:『我曾闻佛说众
生性欲相染,以习近故,多有所坏。是故,我应
一切远离。』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远离
恶知识。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得如来法身。何等为
十?等身、无二身、清净无尽身、久习善身、法
身、非算数筹量甚深之身、不思议身、寂灭
身、虚空身、智身。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
萨得如来法身。」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菩
卷四 第 229a 页 T16-0229.png
萨何时当得如来法身满?」
答言:「善男子!初地
菩萨得等身。何以故?初地菩萨除一切恶身,
与诸菩萨同,是名等身;二地菩萨得清净身,
以持戒清净故;三地菩萨得无尽身,以除瞋
恼害故;四地菩萨得久积一切善身,以修集
一切佛法故;五地菩萨得于法身,以禅定力
知一切佛法故;六地菩萨非世间算数筹量
所不能知身,以深远故;七地菩萨得不思议
身,以善方便故;八地菩萨得寂灭身,善除调
戏,尽一切烦恼故;九地菩萨得虚空身,得无
碍身遍虚空故;十地菩萨得妙智身。何以
故?遍知一切菩萨诸地法故。」
除盖障菩萨白
佛言:「世尊!菩萨法身、如来法身,无差别耶?」
佛
言:「身无差别,但功德有异。」
除盖障菩萨白佛
言:「世尊!云何身无差别、功德有异?」
佛言:「身名
无异。何以故?身、口一相故,而功德相各有
差别。」
「云何身中别见功德相?」
佛言:「善男子!我
今为汝说喻以释此义。譬如摩尼珠皆同名
摩尼,此珠名虽是一,若莹磨治,饰光则明显,
心意悦乐,譬如如来身;不莹治者犹如菩萨
身。如来身摩尼宝、菩萨身摩尼宝,如实无异,
然如来摩尼宝、菩萨摩尼宝,然其光明色相
各异。何以故?如来身摩尼宝无量,满众生
界、满虚空界,清净离一切尘垢;菩萨身摩尼
宝有限,不能满虚空界。何以故?有垢障故。
「善
男子!譬如月初至十五日名盛满月,后十五
日亦名为月,乃至月尽皆名为月,虽月名
同而明不如十五日月,盛然月法尔。而如来
身、菩萨之身俱名为月,如月名同而实亦
答言:「善男子!初地
菩萨得等身。何以故?初地菩萨除一切恶身,
与诸菩萨同,是名等身;二地菩萨得清净身,
以持戒清净故;三地菩萨得无尽身,以除瞋
恼害故;四地菩萨得久积一切善身,以修集
一切佛法故;五地菩萨得于法身,以禅定力
知一切佛法故;六地菩萨非世间算数筹量
所不能知身,以深远故;七地菩萨得不思议
身,以善方便故;八地菩萨得寂灭身,善除调
戏,尽一切烦恼故;九地菩萨得虚空身,得无
碍身遍虚空故;十地菩萨得妙智身。何以
故?遍知一切菩萨诸地法故。」
除盖障菩萨白
佛言:「世尊!菩萨法身、如来法身,无差别耶?」
佛
言:「身无差别,但功德有异。」
除盖障菩萨白佛
言:「世尊!云何身无差别、功德有异?」
佛言:「身名
无异。何以故?身、口一相故,而功德相各有
差别。」
「云何身中别见功德相?」
佛言:「善男子!我
今为汝说喻以释此义。譬如摩尼珠皆同名
摩尼,此珠名虽是一,若莹磨治,饰光则明显,
心意悦乐,譬如如来身;不莹治者犹如菩萨
身。如来身摩尼宝、菩萨身摩尼宝,如实无异,
然如来摩尼宝、菩萨摩尼宝,然其光明色相
各异。何以故?如来身摩尼宝无量,满众生
界、满虚空界,清净离一切尘垢;菩萨身摩尼
宝有限,不能满虚空界。何以故?有垢障故。
「善
男子!譬如月初至十五日名盛满月,后十五
日亦名为月,乃至月尽皆名为月,虽月名
同而明不如十五日月,盛然月法尔。而如来
身、菩萨之身俱名为月,如月名同而实亦
卷四 第 229b 页 T16-0229.png
同,然光明照曜,菩萨、如来而各不同。菩萨之
身光明照曜,不及如来其光炽盛,譬如月末
时月、月初之月不可相比。善男子!以是故,如
来身、菩萨身,二身虽同、功德有别。
「善男子!菩
萨复有十法名金刚不坏身。何等为十?贪欲
瞋恚愚痴不能坏、恼害憍慢著我自恃见颠
倒不能坏、世八法不能坏、恶道不能坏、一切
苦不能坏、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能坏、一切
外道异见不能坏、一切魔天及魔眷属不能
坏、一切声闻辟支佛不能坏、一切欲界不能
坏。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金刚不坏
身。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大商主。何等为十?
能使商人随顺言教、能使商人供养恭敬、能
作引导不畏诸难、能为众人作依凭处、能令
人依、常得活命、丰饶资粮、多诸珍宝、心无
止足、常为前导得至一切种智大城。
「善男子!
云何名菩萨能使商人随顺言教?譬如商主
善导众商,若有所说皆悉随从;菩萨亦尔,善
化众生,能令一切悉皆随从。
「譬如商主为诸
商人恭敬供养;菩萨商主亦复如是,学无学
人、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人非人
等,亦皆悉来恭敬供养。
「譬如商主善于旷野、
贼难之处能令众伴安隐得过;菩萨商主亦
复如是,于生死旷野、烦恼贼处,能将诸人安
隐得过。
「譬如商主能将诸人出于旷野令济
身命;菩萨亦复如是,令诸外道、钵罗婆、殖尼
乾陀等,于生死旷野将导使出,济其躯命。
「或
有王者、大臣、官属及诸众生乐生死者,亦依
身光明照曜,不及如来其光炽盛,譬如月末
时月、月初之月不可相比。善男子!以是故,如
来身、菩萨身,二身虽同、功德有别。
「善男子!菩
萨复有十法名金刚不坏身。何等为十?贪欲
瞋恚愚痴不能坏、恼害憍慢著我自恃见颠
倒不能坏、世八法不能坏、恶道不能坏、一切
苦不能坏、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不能坏、一切
外道异见不能坏、一切魔天及魔眷属不能
坏、一切声闻辟支佛不能坏、一切欲界不能
坏。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金刚不坏
身。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大商主。何等为十?
能使商人随顺言教、能使商人供养恭敬、能
作引导不畏诸难、能为众人作依凭处、能令
人依、常得活命、丰饶资粮、多诸珍宝、心无
止足、常为前导得至一切种智大城。
「善男子!
云何名菩萨能使商人随顺言教?譬如商主
善导众商,若有所说皆悉随从;菩萨亦尔,善
化众生,能令一切悉皆随从。
「譬如商主为诸
商人恭敬供养;菩萨商主亦复如是,学无学
人、天、龙、鬼神、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人非人
等,亦皆悉来恭敬供养。
「譬如商主善于旷野、
贼难之处能令众伴安隐得过;菩萨商主亦
复如是,于生死旷野、烦恼贼处,能将诸人安
隐得过。
「譬如商主能将诸人出于旷野令济
身命;菩萨亦复如是,令诸外道、钵罗婆、殖尼
乾陀等,于生死旷野将导使出,济其躯命。
「或
有王者、大臣、官属及诸众生乐生死者,亦依
卷四 第 229c 页 T16-0229.png
菩萨大商主故悉得全济。
「如大商主善备资
粮、所须珍宝,能将众人过险道已便得安
隐乃到大城;菩萨商主亦复如是,欲至佛所,
多共众伴,经历生死险远旷野到彼岸城。当
修功德以自庄严,禅定、解脱悉令具足,菩萨
商主欲至一切种智大城,具一切佛法功德
珍宝。
「譬如商主集诸珍宝无有止足;菩萨亦
尔,集法财宝无有厌足。
「譬如商主善导众商,
聪慧最胜、财产巨富,所有言说众悉奉用;菩
萨商主亦复如是,为众导首,功德无量,于法
自在,所言无二。
「善能将导超过险路至彼大
城;菩萨商主亦复如是,将导诸众生超生
死险,能到涅槃种智大城。
「善男子!具此十事
是名菩萨为大商主。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知道。何等为十?
知于平道、知险恶处、知安隐道、知不安隐处、
知诸奇道、知诸道处、知止住处所、知于道
相、知道曲直、知道出要。善男子!具此十事
是名菩萨善知于道。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知道不颠倒。何等为
十?应示大乘道度者即示大乘道不示声闻
道、应示声闻道度者即示声闻道不示大乘
道、应示一切种智道得度者即示一切种智
道不示声闻道、应示缘觉道得度者即示缘
觉道不示一切种智道、著我见众生不为说
空无我、不著我见者不为说苦无常无我、著
二边者不为说中道、著中道者不为说二边、
失心狂乱者不为说奢摩他毗婆奢那、著邪
道者为说正道令离结使棘刺之属。善男子!
「如大商主善备资
粮、所须珍宝,能将众人过险道已便得安
隐乃到大城;菩萨商主亦复如是,欲至佛所,
多共众伴,经历生死险远旷野到彼岸城。当
修功德以自庄严,禅定、解脱悉令具足,菩萨
商主欲至一切种智大城,具一切佛法功德
珍宝。
「譬如商主集诸珍宝无有止足;菩萨亦
尔,集法财宝无有厌足。
「譬如商主善导众商,
聪慧最胜、财产巨富,所有言说众悉奉用;菩
萨商主亦复如是,为众导首,功德无量,于法
自在,所言无二。
「善能将导超过险路至彼大
城;菩萨商主亦复如是,将导诸众生超生
死险,能到涅槃种智大城。
「善男子!具此十事
是名菩萨为大商主。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善知道。何等为十?
知于平道、知险恶处、知安隐道、知不安隐处、
知诸奇道、知诸道处、知止住处所、知于道
相、知道曲直、知道出要。善男子!具此十事
是名菩萨善知于道。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知道不颠倒。何等为
十?应示大乘道度者即示大乘道不示声闻
道、应示声闻道度者即示声闻道不示大乘
道、应示一切种智道得度者即示一切种智
道不示声闻道、应示缘觉道得度者即示缘
觉道不示一切种智道、著我见众生不为说
空无我、不著我见者不为说苦无常无我、著
二边者不为说中道、著中道者不为说二边、
失心狂乱者不为说奢摩他毗婆奢那、著邪
道者为说正道令离结使棘刺之属。善男子!
卷四 第 230a 页 T16-0230.png
具此十事是名菩萨不颠倒道。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常在禅定。何等
为十?观身身念处、观受受念处、观心心念处、
观法法念处、阿练若处摄心而行、观于五欲
摄心而行、于村里营舍城邑聚落国土方所
摄心而行、于名闻利养摄心而行、于如来所
制禁戒摄心而行、诸于烦恼起瞋恚处及心
谄曲摄心而行。
「云何观身念处摄心而行?以
正智慧选择诸恶、除去不善,从足至顶乃至
脑膜,观察诸分无我、我所,念念不住是败坏
法,筋脉所缠,臭秽可恶,纯集恶色。如是观察
横生身想、我所之想,以是因缘、以是相貌,谛
观身相心得自在。
「云何观受念处?菩萨作是
念:『观察一切诸受悉皆是苦,凡夫、愚人倒生
乐想,愚痴无智不识苦乐;贤圣之人悉观是
苦,勤修方便,断除是苦。』亦教馀众生如是观
受,不憎、不爱,断于诸受。
「云何观心意止?观心
无常而作常想、苦作乐想、无我我想、不净净
想。心甚猿猴,如风动摇,念念不住,速疾变异,
是结使根本、恶道之源;常生谄曲,为烦恼主,
亦是贪欲、瞋恚、愚痴因缘;是一切法宗主、工
匠,心为前道,心从缘起悉知诸法。心如画师,
画一切像而心不知;心集诸业,善恶所由;心
如循环、如旋火轮;心如火种,然三有薪;心能
生物,犹如大水。观察之者,当知心相是大患
本,不令是心而得自在。若能于心得自在者,
于一切法亦得自在。
「云何观法念处?不善之
法如实而知,贪欲、瞋恚、愚痴及所依起一切恶
法,能修对治贪、瞋、痴等,断除不善;观诸善法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常在禅定。何等
为十?观身身念处、观受受念处、观心心念处、
观法法念处、阿练若处摄心而行、观于五欲
摄心而行、于村里营舍城邑聚落国土方所
摄心而行、于名闻利养摄心而行、于如来所
制禁戒摄心而行、诸于烦恼起瞋恚处及心
谄曲摄心而行。
「云何观身念处摄心而行?以
正智慧选择诸恶、除去不善,从足至顶乃至
脑膜,观察诸分无我、我所,念念不住是败坏
法,筋脉所缠,臭秽可恶,纯集恶色。如是观察
横生身想、我所之想,以是因缘、以是相貌,谛
观身相心得自在。
「云何观受念处?菩萨作是
念:『观察一切诸受悉皆是苦,凡夫、愚人倒生
乐想,愚痴无智不识苦乐;贤圣之人悉观是
苦,勤修方便,断除是苦。』亦教馀众生如是观
受,不憎、不爱,断于诸受。
「云何观心意止?观心
无常而作常想、苦作乐想、无我我想、不净净
想。心甚猿猴,如风动摇,念念不住,速疾变异,
是结使根本、恶道之源;常生谄曲,为烦恼主,
亦是贪欲、瞋恚、愚痴因缘;是一切法宗主、工
匠,心为前道,心从缘起悉知诸法。心如画师,
画一切像而心不知;心集诸业,善恶所由;心
如循环、如旋火轮;心如火种,然三有薪;心能
生物,犹如大水。观察之者,当知心相是大患
本,不令是心而得自在。若能于心得自在者,
于一切法亦得自在。
「云何观法念处?不善之
法如实而知,贪欲、瞋恚、愚痴及所依起一切恶
法,能修对治贪、瞋、痴等,断除不善;观诸善法
卷四 第 230b 页 T16-0230.png
心乐随顺,系心专念,顺行诸善,亦教他人同
己所观。
「云何观于五欲摄心修行?于五欲中
不生喜乐亦不憎恶;于色、声、香、味、触亦不生
爱亦不憎恶;于此无体相法生憎爱心,便同
愚痴、凡夫、婴孩、不善之者。又,世尊说:『若于法
生爱乐亦生染著,若生染著便成愚痴,若生
愚痴便是不识善恶,以是因缘堕于恶道。』是
故于此空法不应憎恶;若憎恶者名不堪忍,
若不堪忍则增长恚心,为阿耆梨之所呵
责,亦为同梵行者之所讥嫌。如是观察五欲、
修行正念,心不染著亦不憎恶,亦教他人作
如是观。
「云何名阿练若处摄心?离乱、如法修
行,名阿练若处、名为无诤住处亦名寂灭住
处。此阿练若处有诸天、龙、鬼神、他心智者善
见我心,是故,我今不应起不善思觉,断除不
善觉、勤修善觉,当令善觉常得增广。
「云何菩
萨于里巷、村营、城邑、聚落、国土方所是中行、
住、坐、卧,于不善处、于出家所不应行处悉皆
远离?何处是不应行处?酤酒家、淫女家、王
家、棋博之处、醉客之处、歌舞伎乐之处。如是
种种非是出家所应到处,皆悉不往;如是村
邑、聚落之处摄心而行。
「云何于名闻利养摄
心而行?于得利养处,欲使檀越增长福业、不
为贪著,所得财利不作己想,与一切苦恼众
生悉皆共之。以是施因缘得名称赞叹,虽得
名称赞叹而不自举、不生憍慢、不自憍逸,如
是名称赞叹不久自灭。谁有智者于无常迅
速不住之法、不可保信,云何于中生于爱憎?
何有智者生己有想、生憍逸心?是名菩萨于
己所观。
「云何观于五欲摄心修行?于五欲中
不生喜乐亦不憎恶;于色、声、香、味、触亦不生
爱亦不憎恶;于此无体相法生憎爱心,便同
愚痴、凡夫、婴孩、不善之者。又,世尊说:『若于法
生爱乐亦生染著,若生染著便成愚痴,若生
愚痴便是不识善恶,以是因缘堕于恶道。』是
故于此空法不应憎恶;若憎恶者名不堪忍,
若不堪忍则增长恚心,为阿耆梨之所呵
责,亦为同梵行者之所讥嫌。如是观察五欲、
修行正念,心不染著亦不憎恶,亦教他人作
如是观。
「云何名阿练若处摄心?离乱、如法修
行,名阿练若处、名为无诤住处亦名寂灭住
处。此阿练若处有诸天、龙、鬼神、他心智者善
见我心,是故,我今不应起不善思觉,断除不
善觉、勤修善觉,当令善觉常得增广。
「云何菩
萨于里巷、村营、城邑、聚落、国土方所是中行、
住、坐、卧,于不善处、于出家所不应行处悉皆
远离?何处是不应行处?酤酒家、淫女家、王
家、棋博之处、醉客之处、歌舞伎乐之处。如是
种种非是出家所应到处,皆悉不往;如是村
邑、聚落之处摄心而行。
「云何于名闻利养摄
心而行?于得利养处,欲使檀越增长福业、不
为贪著,所得财利不作己想,与一切苦恼众
生悉皆共之。以是施因缘得名称赞叹,虽得
名称赞叹而不自举、不生憍慢、不自憍逸,如
是名称赞叹不久自灭。谁有智者于无常迅
速不住之法、不可保信,云何于中生于爱憎?
何有智者生己有想、生憍逸心?是名菩萨于
卷四 第 230c 页 T16-0230.png
名闻利养摄心而行。
「云何菩萨于如来所制
禁戒常念修行?过去诸佛履行禁戒而得成
佛乃至涅槃、未来诸佛亦履行禁戒而得成
佛乃至涅槃、现在诸佛亦履行禁戒而得成
佛乃至涅槃,作是观察能持禁戒,终不毁犯,
是名善修、是名善持。
「云何菩萨于诸烦恼、尘
垢、盖障能善修习,摄心而行?菩萨善知烦恼、
结使、尘垢、盖障,善知其因、善知所因起处从
是因出,菩萨于结使、盖障常念摄心,如是修
行。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常在禅定。
「善
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粪扫衣。何等为十?
以能受持终不毁坏、心常卑下、而不疲厌、不
以此事而得解脱、不见其过、见功德利、不自
高己、不多聚积、善持禁戒、诸天亲近。云何受
持能不毁坏?菩萨有信敬心,体性具足,于如
来所深生敬信,宁舍身命不舍所受,所受不
动。以所受坚固,心能卑下。以卑下故,不生我
慢;以意卑下故,便于恶贱粪扫之物取以
净洗,洗以缝染,心不疲厌。不疲厌故,常取粪
扫衣。亦不以小行而怀自足,方进求上法,必
获前利。亦不现此粪扫衣过:『我常著粪扫衣
乃至今老。』不以此衣而为粗弊,亦不作念:
『此衣粗弊,多有蚤虱,若常著者令身垢污。』
当念思惟:『著粪扫衣有诸功德,贤圣所服、远
离欲者之所修行,是名圣种,诸佛所赞、如来
所誉。』以是因缘故,不自称誉、不应自高亦不
下他,是名戒具足。戒具足故,诸天亲近、诸佛
赞叹、菩萨守护,善能观察人非人等,刹利、婆
罗门、聚落邑主恭敬礼拜、同梵行者之所赞
「云何菩萨于如来所制
禁戒常念修行?过去诸佛履行禁戒而得成
佛乃至涅槃、未来诸佛亦履行禁戒而得成
佛乃至涅槃、现在诸佛亦履行禁戒而得成
佛乃至涅槃,作是观察能持禁戒,终不毁犯,
是名善修、是名善持。
「云何菩萨于诸烦恼、尘
垢、盖障能善修习,摄心而行?菩萨善知烦恼、
结使、尘垢、盖障,善知其因、善知所因起处从
是因出,菩萨于结使、盖障常念摄心,如是修
行。
「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常在禅定。
「善
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为粪扫衣。何等为十?
以能受持终不毁坏、心常卑下、而不疲厌、不
以此事而得解脱、不见其过、见功德利、不自
高己、不多聚积、善持禁戒、诸天亲近。云何受
持能不毁坏?菩萨有信敬心,体性具足,于如
来所深生敬信,宁舍身命不舍所受,所受不
动。以所受坚固,心能卑下。以卑下故,不生我
慢;以意卑下故,便于恶贱粪扫之物取以
净洗,洗以缝染,心不疲厌。不疲厌故,常取粪
扫衣。亦不以小行而怀自足,方进求上法,必
获前利。亦不现此粪扫衣过:『我常著粪扫衣
乃至今老。』不以此衣而为粗弊,亦不作念:
『此衣粗弊,多有蚤虱,若常著者令身垢污。』
当念思惟:『著粪扫衣有诸功德,贤圣所服、远
离欲者之所修行,是名圣种,诸佛所赞、如来
所誉。』以是因缘故,不自称誉、不应自高亦不
下他,是名戒具足。戒具足故,诸天亲近、诸佛
赞叹、菩萨守护,善能观察人非人等,刹利、婆
罗门、聚落邑主恭敬礼拜、同梵行者之所赞
卷四 第 231a 页 T16-0231.png
叹。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粪扫衣。」
除盖
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志大,何缘乐此
下劣粗弊?」
佛答言:「善男子!菩萨为护众生,德
力所能,非诸凡愚下劣所堪,为未生烦恼作
障碍故。」
佛语除盖障菩萨:「善男子!汝谓如来
为是大志、为是小乎?」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
尊!我无此辩,当何能答?何以故?无有能知如
来量者。现见如来知一切法、受粪扫衣者能
制结使,不见如来有所遮制。」
「此四天下天、人、
龙、鬼皆有卑下之志,如来虽见卑下,但为
成熟彼众生故,于诸众生前赞叹头陀。汝今
当知如是因缘。」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为
成熟众生及新学者菩萨遮断结使,故说此
事。」
「善男子!威德力菩萨为化众生现受粪扫
衣,非志卑漏。以是义故,菩萨受粪扫衣。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受取三衣。何等为
十?少欲知足、不多贪求、不多积聚;无积聚故,
离诸过患;无失坏故,离诸忧恼;离忧恼故,离
众苦聚集;离众苦聚集故,无有爱欲;无爱欲
故,能尽诸漏。少欲菩萨趣得为足,知足之人
少得而足,以少欲故,无多所求;离所求故,无
多积聚;离积聚故,无恼失苦;无恼失苦故,无
有忧愁;无有忧愁故,无有苦恼;无有苦恼故,
无有受用;无有受用故,便得漏尽。善男子!具
此十事是名菩萨受持三衣。
《宝云经》卷第四
除盖
障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志大,何缘乐此
下劣粗弊?」
佛答言:「善男子!菩萨为护众生,德
力所能,非诸凡愚下劣所堪,为未生烦恼作
障碍故。」
佛语除盖障菩萨:「善男子!汝谓如来
为是大志、为是小乎?」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
尊!我无此辩,当何能答?何以故?无有能知如
来量者。现见如来知一切法、受粪扫衣者能
制结使,不见如来有所遮制。」
「此四天下天、人、
龙、鬼皆有卑下之志,如来虽见卑下,但为
成熟彼众生故,于诸众生前赞叹头陀。汝今
当知如是因缘。」
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为
成熟众生及新学者菩萨遮断结使,故说此
事。」
「善男子!威德力菩萨为化众生现受粪扫
衣,非志卑漏。以是义故,菩萨受粪扫衣。
「善男子!菩萨复有十法名受取三衣。何等为
十?少欲知足、不多贪求、不多积聚;无积聚故,
离诸过患;无失坏故,离诸忧恼;离忧恼故,离
众苦聚集;离众苦聚集故,无有爱欲;无爱欲
故,能尽诸漏。少欲菩萨趣得为足,知足之人
少得而足,以少欲故,无多所求;离所求故,无
多积聚;离积聚故,无恼失苦;无恼失苦故,无
有忧愁;无有忧愁故,无有苦恼;无有苦恼故,
无有受用;无有受用故,便得漏尽。善男子!具
此十事是名菩萨受持三衣。
《宝云经》卷第四
卷四 第 231b 页 T16-023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