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1a 页 WYG0199-041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说卷四 宋 张栻 著
离娄上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
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
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
孟子说卷四 宋 张栻 著
离娄上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
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
法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
卷四 第 1b 页 WYG0199-0410b.png
而过者未之有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
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
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
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
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知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
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
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
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
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
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
而仁覆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
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知乎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
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
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
者幸也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
卷四 第 2a 页 WYG0199-0411a.png
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
日矣诗曰天之方蹶(动也)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
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
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离娄固明矣公输子固巧矣而不能舍规矩以成方
员也师旷固聪矣而不能舍六律以为五音也尧舜
之道固大矣而其平治天下必以仁政惟夫能用规
矩与六律是所以为明为聪也惟夫行仁政是所以
日矣诗曰天之方蹶(动也)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事君
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
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离娄固明矣公输子固巧矣而不能舍规矩以成方
员也师旷固聪矣而不能舍六律以为五音也尧舜
之道固大矣而其平治天下必以仁政惟夫能用规
矩与六律是所以为明为聪也惟夫行仁政是所以
卷四 第 2b 页 WYG0199-0411b.png
为尧舜之道也有仁心仁闻而不能行先王之道者
盖虽有是心不能推而达之故民不得被其泽不足
以垂法于后也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
政所谓不忍人之政者即其仁心所推尽其用于事
事物物之间者也徒善不足以为政谓有是心而不
取法于先王则终不足以为政也为徒善而已徒法
不能以自行谓王政虽存苟非其人则不能以自行
也为徒法而已盖仁心之存乃王政之本而王政之
盖虽有是心不能推而达之故民不得被其泽不足
以垂法于后也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
政所谓不忍人之政者即其仁心所推尽其用于事
事物物之间者也徒善不足以为政谓有是心而不
取法于先王则终不足以为政也为徒善而已徒法
不能以自行谓王政虽存苟非其人则不能以自行
也为徒法而已盖仁心之存乃王政之本而王政之
卷四 第 3a 页 WYG0199-0411c.png
行即是心之用也诗所记率由旧章者欲其遵先王
之法也夫规矩准绳六律圣人竭耳目之力而制之
者故后世之为方员曲直与夫正五声者皆莫得而
违焉至于不忍人之政是乃圣人竭心思之所为而
仁覆天下者然则后之为治者其可舍是而不遵乎
不曰为之而曰继之者盖竭其心思而其理继之乃
天之所为而非圣人强为之也其于规矩准绳六律
亦然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者为政者若不
之法也夫规矩准绳六律圣人竭耳目之力而制之
者故后世之为方员曲直与夫正五声者皆莫得而
违焉至于不忍人之政是乃圣人竭心思之所为而
仁覆天下者然则后之为治者其可舍是而不遵乎
不曰为之而曰继之者盖竭其心思而其理继之乃
天之所为而非圣人强为之也其于规矩准绳六律
亦然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者为政者若不
卷四 第 3b 页 WYG0199-0411d.png
因先王之道而出于私意其得谓之智乎仁者宜在
高位为其能以是心行先王之政也不仁而在高位
则以其忍心行其虐政是其在高位也适所以播其
恶于众耳上无道揆者不以先王之道揆事也下无
法守者不循法度之守也然而上无道揆则下无法
守矣朝不信道则工亦不信度矣君子而犯义则小
人犯刑矣若是则纪纲法度俱亡国几何而不随之
乎此皆言不仁之在高位其害必至于此也自后世
高位为其能以是心行先王之政也不仁而在高位
则以其忍心行其虐政是其在高位也适所以播其
恶于众耳上无道揆者不以先王之道揆事也下无
法守者不循法度之守也然而上无道揆则下无法
守矣朝不信道则工亦不信度矣君子而犯义则小
人犯刑矣若是则纪纲法度俱亡国几何而不随之
乎此皆言不仁之在高位其害必至于此也自后世
卷四 第 4a 页 WYG0199-0412a.png
功利之说观之城郭不完兵甲不多田野不辟货财
不聚宜其甚可惧而上无礼下无学疑若不急然而
孟子之言乃反以彼为非国之菑害而以此为不可
一日安何哉盖三纲五常人之类所赖以生而国之
所以为国者也上无礼则失是理矣下无学则不学
乎此矣上失其礼下废其学则三纲五常日以沦弃
国将何所恃以立乎民将何所恃以生乎虽有高城
深池谁与守之虽有坚甲利兵谁与用之虽有良田
不聚宜其甚可惧而上无礼下无学疑若不急然而
孟子之言乃反以彼为非国之菑害而以此为不可
一日安何哉盖三纲五常人之类所赖以生而国之
所以为国者也上无礼则失是理矣下无学则不学
乎此矣上失其礼下废其学则三纲五常日以沦弃
国将何所恃以立乎民将何所恃以生乎虽有高城
深池谁与守之虽有坚甲利兵谁与用之虽有良田
卷四 第 4b 页 WYG0199-0412b.png
积粟焉得而食之然而使礼废于上而学犹传于下
则庶几斯道未泯而犹觊其可行也上既无礼而下
复无学则邪说暴行并作而国随丧矣贼民者言贼
夫仁义者也诗所谓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言上帝方
震动尔无泄泄然也孟子释泄泄以为沓沓而曰事
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事
君无义则是怀利以事其君也进退无礼则是苟得
而不顾也言非先王之道则是不稽古者而汨于功
则庶几斯道未泯而犹觊其可行也上既无礼而下
复无学则邪说暴行并作而国随丧矣贼民者言贼
夫仁义者也诗所谓天之方蹶无然泄泄言上帝方
震动尔无泄泄然也孟子释泄泄以为沓沓而曰事
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事
君无义则是怀利以事其君也进退无礼则是苟得
而不顾也言非先王之道则是不稽古者而汨于功
卷四 第 5a 页 WYG0199-0412c.png
利也如是则沓沓然溃乱而已矣责难于君谓之恭
者以先王事业望其君不敢以君为难于此而有望
焉可不谓恭乎陈善闭邪谓之敬开陈善道以窒其
邪慝之原诚心知此可不谓敬乎若不务责难陈善
而逆谓其君之不能是贼其君者也然而责难陈善
非在己者先尽其道而能之乎在已有未至而独以
望于君难矣故此章之意欲人君推是心以行仁政
而其终则欲人臣知礼义而法先王盖言不可以不
者以先王事业望其君不敢以君为难于此而有望
焉可不谓恭乎陈善闭邪谓之敬开陈善道以窒其
邪慝之原诚心知此可不谓敬乎若不务责难陈善
而逆谓其君之不能是贼其君者也然而责难陈善
非在己者先尽其道而能之乎在已有未至而独以
望于君难矣故此章之意欲人君推是心以行仁政
而其终则欲人臣知礼义而法先王盖言不可以不
卷四 第 5b 页 WYG0199-0412d.png
学也人臣知学而后人主闻大道人主闻大道而后
王政可行焉此孟子之意也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
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
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
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
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
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
王政可行焉此孟子之意也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
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
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
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
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
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
卷四 第 6a 页 WYG0199-0413a.png
谓也
规矩尽天下之方员故为方员之至圣人尽人伦之
道故为人伦之至至者以其全尽而无以加焉耳尧
之为君尽君道者也舜之为臣尽臣道者也非有所
增益也无所亏焉耳后之人舍尧舜其将安所法哉
以尧舜为不可及者是自诬其性者也不以舜之所
以事尧事君则为不敬其君盖不以厥后为可圣是
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则为贼其民
规矩尽天下之方员故为方员之至圣人尽人伦之
道故为人伦之至至者以其全尽而无以加焉耳尧
之为君尽君道者也舜之为臣尽臣道者也非有所
增益也无所亏焉耳后之人舍尧舜其将安所法哉
以尧舜为不可及者是自诬其性者也不以舜之所
以事尧事君则为不敬其君盖不以厥后为可圣是
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则为贼其民
卷四 第 6b 页 WYG0199-0413b.png
盖不以斯民为有常性是暴其民者也于是引夫子
仁与不仁之论以断之夫仁与不仁此为二途顾所
由何如耳不仁亦谓之道者谓不仁之道也如尧舜
之为是由夫仁之道者也若幽厉之为是由夫不仁
之道者也不仁之弊将至于身危国削又其极则至
于身弑国亡其恶名虽孝子慈孙莫之能改也嗟乎
人君志于仁则尧舜可几去仁则循入于幽厉其可
不审择其所由哉此有国家者所宜深鉴也
仁与不仁之论以断之夫仁与不仁此为二途顾所
由何如耳不仁亦谓之道者谓不仁之道也如尧舜
之为是由夫仁之道者也若幽厉之为是由夫不仁
之道者也不仁之弊将至于身危国削又其极则至
于身弑国亡其恶名虽孝子慈孙莫之能改也嗟乎
人君志于仁则尧舜可几去仁则循入于幽厉其可
不审择其所由哉此有国家者所宜深鉴也
卷四 第 7a 页 WYG0199-0413c.png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
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
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
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三代之得失蔽之以仁与不仁可谓深切著明也岂
独有天下者为然诸侯之有国者其废兴存亡莫不
由乎此既言天子诸侯之不可以不仁矣又言卿大
夫不仁则不能保宗庙士庶人不仁则不能保四体
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
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
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三代之得失蔽之以仁与不仁可谓深切著明也岂
独有天下者为然诸侯之有国者其废兴存亡莫不
由乎此既言天子诸侯之不可以不仁矣又言卿大
夫不仁则不能保宗庙士庶人不仁则不能保四体
卷四 第 7b 页 WYG0199-0413d.png
盖仁者人之道人道既废则虽有四体其能保诸是
不仁者乃趋死亡之道也人莫不恶死亡而乐于为
不仁与恶醉而强饮酒者无以异也虽然此特未能
真知不仁之可以死亡耳使其真知不仁之可以死
亡则如蹈水火之不敢为矣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不仁者乃趋死亡之道也人莫不恶死亡而乐于为
不仁与恶醉而强饮酒者无以异也虽然此特未能
真知不仁之可以死亡耳使其真知不仁之可以死
亡则如蹈水火之不敢为矣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
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卷四 第 8a 页 WYG0199-0414a.png
为国者以反求诸已为至要爱人而人不亲是吾仁
有所未至也治人而人不治是吾知有所未明也礼
人而人不答是吾敬有所未笃也行有不得不责诸
人而反求诸已岂不至要乎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天
地之间惟感与应而已在已者无不正则在彼者无
不顺矣反其仁者非姑息以求比也敦吾爱而已反
其智者非凿智以务术也明其理而已反其敬者非
卑巽以苟合也尽诸已而已盖仁则人自亲爱则同
有所未至也治人而人不治是吾知有所未明也礼
人而人不答是吾敬有所未笃也行有不得不责诸
人而反求诸已岂不至要乎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天
地之间惟感与应而已在已者无不正则在彼者无
不顺矣反其仁者非姑息以求比也敦吾爱而已反
其智者非凿智以务术也明其理而已反其敬者非
卑巽以苟合也尽诸已而已盖仁则人自亲爱则同
卷四 第 8b 页 WYG0199-0414b.png
也智则人斯治理无蔽也敬则人斯答志交孚也反
躬则天理明不能反躬则人欲肆可不念哉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
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其序固如
此未有身不修而可以齐家家不齐而可以为国为
天下者盖无其本故也然则其可不以修身为先乎
考之大学修身则又有道焉故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躬则天理明不能反躬则人欲肆可不念哉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
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其序固如
此未有身不修而可以齐家家不齐而可以为国为
天下者盖无其本故也然则其可不以修身为先乎
考之大学修身则又有道焉故欲修其身者先正其
卷四 第 9a 页 WYG0199-0414c.png
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
知在格物此修身之道人主所以贵于典学也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
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汲郡吕博士曰巨室大家也仰而有父母俯而有妻
子有兄有弟有臣有妾尊卑亲戚一国之事具矣严
而不厉宽而有闲此家之所以正也大家难齐也不
得罪于大家则于治国治天下也何有斯说为得之
知在格物此修身之道人主所以贵于典学也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
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汲郡吕博士曰巨室大家也仰而有父母俯而有妻
子有兄有弟有臣有妾尊卑亲戚一国之事具矣严
而不厉宽而有闲此家之所以正也大家难齐也不
得罪于大家则于治国治天下也何有斯说为得之
卷四 第 9b 页 WYG0199-0414d.png
矣此亦与前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同意虽
然欲不得罪于巨室则修身其本也一家慕之则一
国慕之慕之云者言乐从之也举斯心加于彼则德
教洋溢于四海之内矣其曰为政不难者盖事在易
而求之难之意也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
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
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
然欲不得罪于巨室则修身其本也一家慕之则一
国慕之慕之云者言乐从之也举斯心加于彼则德
教洋溢于四海之内矣其曰为政不难者盖事在易
而求之难之意也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
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
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涕出而女于吴今
卷四 第 10a 页 WYG0199-0415a.png
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
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
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
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
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
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
执热逝不以濯
天下有道则道义明而功利之说息故小德役大德
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
必为政于天下矣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
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
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
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
执热逝不以濯
天下有道则道义明而功利之说息故小德役大德
卷四 第 10b 页 WYG0199-0415b.png
小贤役大贤各循其理而由其分此所谓治也若夫
无道之世则功利胜而道义微徒以势力相雄长而
已此所由乱也虽然强弱小大之不可侔亦岂得而
强哉是亦天也若不自安其小与弱而欲起而与之
角则亡之道矣此齐景公之所以涕出而女于吴有
不得已也所谓小国师大国者其所为相视效而无
以相远故也其所为则同而强弱小大则不同然则
奈何而耻受其命乎虽然强弱小大之不侔此命也
无道之世则功利胜而道义微徒以势力相雄长而
已此所由乱也虽然强弱小大之不可侔亦岂得而
强哉是亦天也若不自安其小与弱而欲起而与之
角则亡之道矣此齐景公之所以涕出而女于吴有
不得已也所谓小国师大国者其所为相视效而无
以相远故也其所为则同而强弱小大则不同然则
奈何而耻受其命乎虽然强弱小大之不侔此命也
卷四 第 11a 页 WYG0199-0415c.png
而有性焉反而勉之于吾身得其道则其势力有不
足畏者矣故曰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夫师大国则为
其势力所役师文王则道义所在孰得而踰之为国
者其亦审其所师也哉所谓师文王者好仁是也大
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言其远不过乎此
盖理之必然者也夫以商之孙子而侯服于周殷之
士而祼将于京则天命何常哉惟有德是归耳曰仁
不可为众也言仁则众无以为也此之谓天下无敌
足畏者矣故曰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夫师大国则为
其势力所役师文王则道义所在孰得而踰之为国
者其亦审其所师也哉所谓师文王者好仁是也大
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言其远不过乎此
盖理之必然者也夫以商之孙子而侯服于周殷之
士而祼将于京则天命何常哉惟有德是归耳曰仁
不可为众也言仁则众无以为也此之谓天下无敌
卷四 第 11b 页 WYG0199-0415d.png
战国之君皆有耻受命而求无敌之心然究其所为
则未尝志于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为国者可不
鉴于斯耶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
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
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
则未尝志于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为国者可不
鉴于斯耶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
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
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
卷四 第 12a 页 WYG0199-0416a.png
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
活此之谓也
不仁之人贼其恻隐之端故肆行而莫之顾于可危
之事则安之于致菑之道则利之于所以亡者则反
乐焉是其性岂有异于人以其陷溺至此耳使夫不
仁而犹可与言则岂不恶夫危与菑而惧夫亡哉惟
其不可与言故卒至于亡国败家之祸而后已也试
考自幽厉以来千馀载间亡国之君凡其所为彼岂
活此之谓也
不仁之人贼其恻隐之端故肆行而莫之顾于可危
之事则安之于致菑之道则利之于所以亡者则反
乐焉是其性岂有异于人以其陷溺至此耳使夫不
仁而犹可与言则岂不恶夫危与菑而惧夫亡哉惟
其不可与言故卒至于亡国败家之祸而后已也试
考自幽厉以来千馀载间亡国之君凡其所为彼岂
卷四 第 12b 页 WYG0199-0416b.png
以为可以至于乱亡哉类皆欣慕而为之虽有忠言
亦莫之顾也孟子所谓安其危利其菑乐其所以亡
而不可与言者岂不信哉惟汉武帝骄淫奢欲残民
以逞视秦政覆辙而遵之盖亦乐夫亡者而晚岁因
车千秋之言有动于中下轮台哀痛之诏亟改前日
之为是以克保社稷则夫所谓不仁而可与言则何
亡国败家之有又岂不信哉夫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濯缨与足虽系于人而清浊则由于水也人之见侮
亦莫之顾也孟子所谓安其危利其菑乐其所以亡
而不可与言者岂不信哉惟汉武帝骄淫奢欲残民
以逞视秦政覆辙而遵之盖亦乐夫亡者而晚岁因
车千秋之言有动于中下轮台哀痛之诏亟改前日
之为是以克保社稷则夫所谓不仁而可与言则何
亡国败家之有又岂不信哉夫清斯濯缨浊斯濯足
濯缨与足虽系于人而清浊则由于水也人之见侮
卷四 第 13a 页 WYG0199-0416c.png
于人与家之见毁国之见伐人徒曰人侮之也人毁
之也人伐之也而不知所以侮所以毁所以伐者已
实为之也苟无以召之则何由至哉孟子于自反之
道言之不一而足非惟在当时乃拨乱反正之纲实
万世为治检身者不易之理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
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
之也人伐之也而不知所以侮所以毁所以伐者已
实为之也苟无以召之则何由至哉孟子于自反之
道言之不一而足非惟在当时乃拨乱反正之纲实
万世为治检身者不易之理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
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
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
卷四 第 13b 页 WYG0199-0416d.png
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
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
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
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
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
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既言得天下之道由乎得民而又言得民之道
在于得民心又言得民心之道在于所欲与之聚所
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
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
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
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
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既言得天下之道由乎得民而又言得民之道
在于得民心又言得民心之道在于所欲与之聚所
卷四 第 14a 页 WYG0199-0417a.png
恶勿施可谓深切详尽矣夫民有欲恶天下之情一
也善为治者审其欲恶而已矣于其所欲则与之集
聚于其所恶则不施焉则其心无不得矣所谓聚其
所欲者非惟寿富安逸之遂其志用舍从违无不合
其公愿而后为得也水之就下兽之走圹性则然也
民之归仁亦其性然也诸国之君方且竞虐乎民而
吾独仁乎民则孰不愿为吾之民则其为不仁者皆
为吾之驱而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必求三年
也善为治者审其欲恶而已矣于其所欲则与之集
聚于其所恶则不施焉则其心无不得矣所谓聚其
所欲者非惟寿富安逸之遂其志用舍从违无不合
其公愿而后为得也水之就下兽之走圹性则然也
民之归仁亦其性然也诸国之君方且竞虐乎民而
吾独仁乎民则孰不愿为吾之民则其为不仁者皆
为吾之驱而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必求三年
卷四 第 14b 页 WYG0199-0417b.png
之艾而后可艾不素蓄则病将终其身不志于仁则
亦终身在忧辱之域而已诗所谓其何能淑载胥及
溺者言不能勉于善终沦胥以亡而已虽然孟子所
谓诸侯皆为之驱者非利乎他人之为己驱也特言
其理之必然者耳循夫天理无利天下之心而天下
归之此三王之所以王也假是道而亦以得天下者
汉唐是也故秦为汉驱者也隋为唐驱者也季世之
君肆于民上施施然自以为莫已若也而不知其为
亦终身在忧辱之域而已诗所谓其何能淑载胥及
溺者言不能勉于善终沦胥以亡而已虽然孟子所
谓诸侯皆为之驱者非利乎他人之为己驱也特言
其理之必然者耳循夫天理无利天下之心而天下
归之此三王之所以王也假是道而亦以得天下者
汉唐是也故秦为汉驱者也隋为唐驱者也季世之
君肆于民上施施然自以为莫已若也而不知其为
卷四 第 15a 页 WYG0199-0417c.png
人驱也岂不哀哉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
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
路而不由哀哉
伊川先生曰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
为盖言非礼义以礼义为非而不信者也吾身不能
居仁由义自以为不能而不为者也夫人均有是性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
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
路而不由哀哉
伊川先生曰自暴者拒之以不信自弃者绝之以不
为盖言非礼义以礼义为非而不信者也吾身不能
居仁由义自以为不能而不为者也夫人均有是性
卷四 第 15b 页 WYG0199-0417d.png
孰不可为善气质虽偏亦可反也惟其拒之以不信
绝之以不为虽圣人有末如之何者故曰不可与言
不可与为也于是推言仁义之素具于人者仁言安
宅者谓其安而可处也义言正路者谓其正而可遵
也是二者性之所有也旷之舍之以自绝其天性不
亦可哀乎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
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绝之以不为虽圣人有末如之何者故曰不可与言
不可与为也于是推言仁义之素具于人者仁言安
宅者谓其安而可处也义言正路者谓其正而可遵
也是二者性之所有也旷之舍之以自绝其天性不
亦可哀乎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
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卷四 第 16a 页 WYG0199-0418a.png
斯言读之甚平而理则甚深盖所谓迩与易者为难
尽也夫亲亲长长之心人之所同有也惟夫戕贼陷
溺之深甚至于为乖争陵犯之事则以失其性故也
使人人各亲其亲长其长保其良心以无失其常性
则顺德所生上下和睦而菑害不萌由是而积之礼
乐可作四灵可致也虽然使人各亲其亲长其长其
本在于人君亲其亲长其长而已亲亲仁也长长义
也仁义本诸躬而达之天下岂非道在迩者乎天下
尽也夫亲亲长长之心人之所同有也惟夫戕贼陷
溺之深甚至于为乖争陵犯之事则以失其性故也
使人人各亲其亲长其长保其良心以无失其常性
则顺德所生上下和睦而菑害不萌由是而积之礼
乐可作四灵可致也虽然使人各亲其亲长其长其
本在于人君亲其亲长其长而已亲亲仁也长长义
也仁义本诸躬而达之天下岂非道在迩者乎天下
卷四 第 16b 页 WYG0199-0418b.png
之所以平者实系于此岂非事在易者乎详味此数
语尧舜三王之治可得而推矣后世私意横生智巧
百出而其弊愈无穷此无他不知为其迩与易者而
求之远求之难耳舍迩而求远弃易而求难则为非
道故也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
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
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
语尧舜三王之治可得而推矣后世私意横生智巧
百出而其弊愈无穷此无他不知为其迩与易者而
求之远求之难耳舍迩而求远弃易而求难则为非
道故也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
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
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
卷四 第 17a 页 WYG0199-0418c.png
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
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此说见于子思子中庸之书子思述孔子之意而孟
子传乎子思者也夫居下位而不获乎上则言而有
不见信行而有不得为虽欲治民其可得乎居下位
而不获乎上固不可也虽然欲以获乎上则或至于
失已而丧道有之矣获于上有道焉有以信于友则
有以获于上矣盖朋友敌己者也道犹不见信于朋
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此说见于子思子中庸之书子思述孔子之意而孟
子传乎子思者也夫居下位而不获乎上则言而有
不见信行而有不得为虽欲治民其可得乎居下位
而不获乎上固不可也虽然欲以获乎上则或至于
失已而丧道有之矣获于上有道焉有以信于友则
有以获于上矣盖朋友敌己者也道犹不见信于朋
卷四 第 17b 页 WYG0199-0418d.png
友而况上下之势相辽绝也而可以信于君哉虽然
朋友之见信初不在于声音笑貌之间也盖有道焉
有以悦乎亲则有以信于友矣人道莫先于事亲于
吾亲而犹有所不顺焉而况于他人乎虽然欲亲之
悦乎已岂徒温凊之奉甘旨之养而已哉盖有道焉
反身而诚则有以顺乎亲矣盖反身未诚则有妄之
心间于其间乌能以感格其亲之心志乎虽然诚其
身又不可以迫切而强致也盖有道焉在于明善而
朋友之见信初不在于声音笑貌之间也盖有道焉
有以悦乎亲则有以信于友矣人道莫先于事亲于
吾亲而犹有所不顺焉而况于他人乎虽然欲亲之
悦乎已岂徒温凊之奉甘旨之养而已哉盖有道焉
反身而诚则有以顺乎亲矣盖反身未诚则有妄之
心间于其间乌能以感格其亲之心志乎虽然诚其
身又不可以迫切而强致也盖有道焉在于明善而
卷四 第 18a 页 WYG0199-0419a.png
已善之所以为善者天理之实然者也不明夫此则
动静无所据依将何以诚其身乎故反身而诚则天
下之理得而顺亲信友获上治民无所施而不利矣
然诚之道有诚者有思诚者诚者天之道言其实然
之理天之所为也圣人则全此体身诚而善无不明
也思诚者人之道则是以人之所为求合于天焉学
者明善诚身之功是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言
诚之至极天下之感无不通也又曰不诚未有能动
动静无所据依将何以诚其身乎故反身而诚则天
下之理得而顺亲信友获上治民无所施而不利矣
然诚之道有诚者有思诚者诚者天之道言其实然
之理天之所为也圣人则全此体身诚而善无不明
也思诚者人之道则是以人之所为求合于天焉学
者明善诚身之功是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言
诚之至极天下之感无不通也又曰不诚未有能动
卷四 第 18b 页 WYG0199-0419b.png
者也言天下未有不诚而能动者也盖事物无巨细
其所以动者皆诚之所存故也然则将以顺亲信友
获上治民非诚身而可得乎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
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
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
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
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
其所以动者皆诚之所存故也然则将以顺亲信友
获上治民非诚身而可得乎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
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
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
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
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
卷四 第 19a 页 WYG0199-0419c.png
下矣
人君得仁贤之心则天下之心归之矣夫以纣在上
而天下之贤有如伯夷太公者乃退避于海滨之不
暇以纣之为虐不可迩故也文王在岐山之下而二
老者乃不远数千里欲往归之以文王之行仁政而
善养老故也二老所以归文王之心是天所以眷顾
之心也曰天下之父云者以其德为达尊天下之所
从也其父归之则其子又焉往而不归哉嗟乎有国
人君得仁贤之心则天下之心归之矣夫以纣在上
而天下之贤有如伯夷太公者乃退避于海滨之不
暇以纣之为虐不可迩故也文王在岐山之下而二
老者乃不远数千里欲往归之以文王之行仁政而
善养老故也二老所以归文王之心是天所以眷顾
之心也曰天下之父云者以其德为达尊天下之所
从也其父归之则其子又焉往而不归哉嗟乎有国
卷四 第 19b 页 WYG0199-0419d.png
者其不可使仁贤有遐心哉仁贤不乐从之游则天
下之心日解矣虽然何代而无贤才患在人主无以
致之耳故张良归汉而项氏以亡孔明在蜀而炎纲
几振此亦皆庶几为当时之老者其所系轻重固如
此然则战国之诸侯有能行文王之政则天下之贤
才归之而七年之内为政于天下又何疑乎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
孔子曰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
下之心日解矣虽然何代而无贤才患在人主无以
致之耳故张良归汉而项氏以亡孔明在蜀而炎纲
几振此亦皆庶几为当时之老者其所系轻重固如
此然则战国之诸侯有能行文王之政则天下之贤
才归之而七年之内为政于天下又何疑乎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
孔子曰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
卷四 第 20a 页 WYG0199-0420a.png
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
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
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冉求之事论语盖尝载之与孟子所载互相发也论
语则正其聚敛之名孟子则推明其无能改于其德
之罪夫冉有之聚敛果若后世头会箕敛以媚其上
之为乎殆不然也以左氏春秋考之哀公十一年季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
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
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
冉求之事论语盖尝载之与孟子所载互相发也论
语则正其聚敛之名孟子则推明其无能改于其德
之罪夫冉有之聚敛果若后世头会箕敛以媚其上
之为乎殆不然也以左氏春秋考之哀公十一年季
卷四 第 20b 页 WYG0199-0420b.png
孙以田赋使访诸孔子孔子不对而私于冉有曰君
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
是则以丘亦足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
赋将又不足且季孙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若
欲苟而行又何访焉弗听明年正月用田赋用田赋
者履亩而赋之也意者赋粟倍他日其谓是与然则
此季孙之为也而遽以为求之罪若是之深乎盖季
氏为鲁卿专制其上为日久矣一国之人知有季氏
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如
是则以丘亦足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
赋将又不足且季孙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若
欲苟而行又何访焉弗听明年正月用田赋用田赋
者履亩而赋之也意者赋粟倍他日其谓是与然则
此季孙之为也而遽以为求之罪若是之深乎盖季
氏为鲁卿专制其上为日久矣一国之人知有季氏
卷四 第 21a 页 WYG0199-0420c.png
而不知有鲁君也求之为宰所当明君臣之义以正
救之俾革其为以事公室则求之责也今既不能使
之改于其德而季氏废法以厚取求又从而顺从莫
之能救则求之罪深矣故论语正其聚敛之名而孟
子又推明其无能改于其德之罪然后圣人鸣鼓而
攻之之意昭然矣孟子谓以求之事言之则夫不务
勉其君以仁政而求以富之者其罪皆岂能逃圣人
之责乎而况于与其君强为战斗之事争地争城杀
救之俾革其为以事公室则求之责也今既不能使
之改于其德而季氏废法以厚取求又从而顺从莫
之能救则求之罪深矣故论语正其聚敛之名而孟
子又推明其无能改于其德之罪然后圣人鸣鼓而
攻之之意昭然矣孟子谓以求之事言之则夫不务
勉其君以仁政而求以富之者其罪皆岂能逃圣人
之责乎而况于与其君强为战斗之事争地争城杀
卷四 第 21b 页 WYG0199-0420d.png
人而莫之恤者抑又甚焉矣曰率土地而食人肉罪
不容于死言以土地之故而残民之生罪无加于此
也故以善战者为当服上刑而连诸侯辟草莱任土
地皆以次论罪焉自当时论之孰不以能为其君克
敌为大功而孟子之言如此盖正义明道所以遏其
利欲之横流也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
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
不容于死言以土地之故而残民之生罪无加于此
也故以善战者为当服上刑而连诸侯辟草莱任土
地皆以次论罪焉自当时论之孰不以能为其君克
敌为大功而孟子之言如此盖正义明道所以遏其
利欲之横流也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
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
卷四 第 22a 页 WYG0199-0421a.png
眸子人焉廋哉
此观人之法初见其人欲知其胸中所趋之邪正当
以是观之也胸中之所存著见于眸子诚之不可掩
也然则人之欲自蔽者其果何益哉听其言而观其
眸子盖人之于言犹可以伪为至于眸子之瞭与眊
则不可伪也听其言而又参之以其眸子则无所遁
矣此与夫子人焉廋哉之言同而为说则有异盖夫
子之言为旋观其人设也而孟子之言则一见而欲
此观人之法初见其人欲知其胸中所趋之邪正当
以是观之也胸中之所存著见于眸子诚之不可掩
也然则人之欲自蔽者其果何益哉听其言而观其
眸子盖人之于言犹可以伪为至于眸子之瞭与眊
则不可伪也听其言而又参之以其眸子则无所遁
矣此与夫子人焉廋哉之言同而为说则有异盖夫
子之言为旋观其人设也而孟子之言则一见而欲
卷四 第 22b 页 WYG0199-0421b.png
识其大纲也参是二者观人之法殆无馀蕴矣若夫
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者则
望而知其为德人有不待考察者矣学者读此章非
独可得观人之法又当知检身之要也放心邪气其
可顷刻而有邪一萌诸中而昭昭然不可掩者矣其
可不惧乎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
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者则
望而知其为德人有不待考察者矣学者读此章非
独可得观人之法又当知检身之要也放心邪气其
可顷刻而有邪一萌诸中而昭昭然不可掩者矣其
可不惧乎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
顺焉恶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卷四 第 23a 页 WYG0199-0421c.png
此推明恭俭之本也所谓不侮人不夺人者非特为
见于行事然也盖中心泊然侮夺之意无纤毫之萌
也此非毋我而忘欲者不能人惟有我而多欲也故
侮夺人之意不期而自萌凡有所慢易有所骄忽皆
侮也有所歆羡有所求得皆夺也而况于居人上而
得肆者其侮夺之机日森然于胸中顾乃卑巽以为
恭吝啬以为俭其能有感乎故曰侮夺人之君惟恐
不顺焉恶得为恭俭谓惟恐不顺者惟恐不得顺遂
见于行事然也盖中心泊然侮夺之意无纤毫之萌
也此非毋我而忘欲者不能人惟有我而多欲也故
侮夺人之意不期而自萌凡有所慢易有所骄忽皆
侮也有所歆羡有所求得皆夺也而况于居人上而
得肆者其侮夺之机日森然于胸中顾乃卑巽以为
恭吝啬以为俭其能有感乎故曰侮夺人之君惟恐
不顺焉恶得为恭俭谓惟恐不顺者惟恐不得顺遂
卷四 第 23b 页 WYG0199-0421d.png
其侮夺之为也如此而外为恭俭其谁信之故曰恭
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言当本诸其诚心也嗟乎
使战国之君知此义而反身以求之则乖争陵犯之
风庶乎其可息矣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
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
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
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
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言当本诸其诚心也嗟乎
使战国之君知此义而反身以求之则乖争陵犯之
风庶乎其可息矣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
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
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
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
卷四 第 24a 页 WYG0199-0422a.png
下乎
所谓权者事有万变称其轻重而处之不失其正之
谓也今夫衡之有权其得名以权者以夫轻重虽不
同而无不得其平故也自陋儒反经合道之论起而
其害有不可胜言盖既曰反夫经矣而道恶乎合哉
此论一行而后世窃权之名以自利甚至于君臣父
子之大伦荡弃而不顾曰吾用权也不亦悲夫孔子
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
所谓权者事有万变称其轻重而处之不失其正之
谓也今夫衡之有权其得名以权者以夫轻重虽不
同而无不得其平故也自陋儒反经合道之论起而
其害有不可胜言盖既曰反夫经矣而道恶乎合哉
此论一行而后世窃权之名以自利甚至于君臣父
子之大伦荡弃而不顾曰吾用权也不亦悲夫孔子
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
卷四 第 24b 页 WYG0199-0422b.png
立未可与权盖非夫理明义精卓然能立者未易当
变而尽夫与权之宜也故夫学者务正经而已经正
而不失则将知夫权之所存矣淳于髡之问意以为
礼之经常不可执守于急难之际也孟子荅之以男
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斯两言也
而经权之义盖可见矣盖不授受固礼之经然嫂溺
则遭其变援之以手者遭变而处之之道当然也故
先之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则可以见其道之在夫
变而尽夫与权之宜也故夫学者务正经而已经正
而不失则将知夫权之所存矣淳于髡之问意以为
礼之经常不可执守于急难之际也孟子荅之以男
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斯两言也
而经权之义盖可见矣盖不授受固礼之经然嫂溺
则遭其变援之以手者遭变而处之之道当然也故
先之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则可以见其道之在夫
卷四 第 25a 页 WYG0199-0422c.png
援也若其不援则失道而陷夫禽兽之域然则其权
也岂非所以为不失其经也欤髡未识此意因是而
言孟子在今日亦当少贬其道用权以救世为急也
孟子谓天下之溺不可以力援也当援之以道耳若
道先枉矣则将何以援之乎是犹援嫂之溺有赖夫
手而先废其手也然则孟子之不少贬以求济者是
乃援溺之本岂非天下之大经乎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
也岂非所以为不失其经也欤髡未识此意因是而
言孟子在今日亦当少贬其道用权以救世为急也
孟子谓天下之溺不可以力援也当援之以道耳若
道先枉矣则将何以援之乎是犹援嫂之溺有赖夫
手而先废其手也然则孟子之不少贬以求济者是
乃援溺之本岂非天下之大经乎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
卷四 第 25b 页 WYG0199-0422d.png
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
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
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
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所谓教者亦教之以善而已矣善也者根于天性者
也然则父子之有亲岂非教之之本乎今也欲教之
以善而反使至于父子之间或继以怒则非惟无益
乃有伤也何者告之而从则其可也不幸而有不能
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
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
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所谓教者亦教之以善而已矣善也者根于天性者
也然则父子之有亲岂非教之之本乎今也欲教之
以善而反使至于父子之间或继以怒则非惟无益
乃有伤也何者告之而从则其可也不幸而有不能
卷四 第 26a 页 WYG0199-0423a.png
从则将曰夫子教我以正而夫子未尝出于正为人
子而萌是心则不亦反伤其天性乎是以君子之不
教子虽曰不责善也然而养其父子之天性使之亲
爱之心存焉是乃教之之本也不然责善之不得而
天性之或伤尚何教之有责善云者谓指其过恶而
责之以善道也在师则当然为人父者易子而教之
盖以责善之义望于师也养恩于父子之际而以责
善望之师仁之笃而义之行也虽然在为人父者言
子而萌是心则不亦反伤其天性乎是以君子之不
教子虽曰不责善也然而养其父子之天性使之亲
爱之心存焉是乃教之之本也不然责善之不得而
天性之或伤尚何教之有责善云者谓指其过恶而
责之以善道也在师则当然为人父者易子而教之
盖以责善之义望于师也养恩于父子之际而以责
善望之师仁之笃而义之行也虽然在为人父者言
卷四 第 26b 页 WYG0199-0423b.png
之则当修身以率其子弟身修则将有不言而感不
令而从者矣在为人子者言之则当敬恭以承命致
其亲爱劳而不匮也又岂可因责善而起离心以自
贼夫天性也哉然则父子兄弟之道得矣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
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
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
守之本也曾子养曾晰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
令而从者矣在为人子者言之则当敬恭以承命致
其亲爱劳而不匮也又岂可因责善而起离心以自
贼夫天性也哉然则父子兄弟之道得矣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
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
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
守之本也曾子养曾晰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
卷四 第 27a 页 WYG0199-0423c.png
馀必曰有曾晰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
与问有馀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
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如所谓事君事天皆所谓事也如所谓守家守国皆
所谓守也曰事亲为大守身为大者非谓此大而彼
小也以是为大谓所当先者也故又曰事亲事之本
也守身守之本也道莫不有本焉务其本则为善学
者矣盖人道以亲亲为大而莫先于事亲有以事亲
与问有馀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
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如所谓事君事天皆所谓事也如所谓守家守国皆
所谓守也曰事亲为大守身为大者非谓此大而彼
小也以是为大谓所当先者也故又曰事亲事之本
也守身守之本也道莫不有本焉务其本则为善学
者矣盖人道以亲亲为大而莫先于事亲有以事亲
卷四 第 27b 页 WYG0199-0423d.png
则其所推皆是心也然则乌往而不得其所事身者
天下国家之本也有以守身则其所施皆是理也然
则乌往而不得其所守虽然守身所以事亲也身失
其道则将何以事亲哉故曰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
者有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未之闻也反复言之
又欲人以守身为事亲之本也此中庸反诸身不诚
不顺乎亲矣之意若曾子者可谓能尽守身事亲之
道者矣故举其养志之事以为人子之法夫将彻必
天下国家之本也有以守身则其所施皆是理也然
则乌往而不得其所守虽然守身所以事亲也身失
其道则将何以事亲哉故曰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
者有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未之闻也反复言之
又欲人以守身为事亲之本也此中庸反诸身不诚
不顺乎亲矣之意若曾子者可谓能尽守身事亲之
道者矣故举其养志之事以为人子之法夫将彻必
卷四 第 28a 页 WYG0199-0424a.png
请所与问有馀则曰有盖行乎其亲志意之中者也
视夫将彻不请所与问有馀而曰亡者意味不亦短
矣乎故曰事亲若曾子者可也伊川先生论周公之
事以为周公之事人臣所当为如孟子所谓事亲若
曾子可也未尝以曾子之孝为有馀也盖子之有是
身者亲也凡身之所得为者有不尽则于事亲为有
未足必若曾子之尽其道而后成人子也此义精矣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
视夫将彻不请所与问有馀而曰亡者意味不亦短
矣乎故曰事亲若曾子者可也伊川先生论周公之
事以为周公之事人臣所当为如孟子所谓事亲若
曾子可也未尝以曾子之孝为有馀也盖子之有是
身者亲也凡身之所得为者有不尽则于事亲为有
未足必若曾子之尽其道而后成人子也此义精矣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
卷四 第 28b 页 WYG0199-0424b.png
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
而国定矣
此章孟子因当时之事而推言其本也所用之人才
有不足责也所行之政有不足非也惟大人则能格
君心之非君心之非格而天下治矣盖其本在此故
耳夫心本无非动于利欲所以非也君之心方且在
于利欲之中滋长蔽塞则是非邪正莫知所适而万
事之统隳矣故当以格其心非为先格之为言感通
而国定矣
此章孟子因当时之事而推言其本也所用之人才
有不足责也所行之政有不足非也惟大人则能格
君心之非君心之非格而天下治矣盖其本在此故
耳夫心本无非动于利欲所以非也君之心方且在
于利欲之中滋长蔽塞则是非邪正莫知所适而万
事之统隳矣故当以格其心非为先格之为言感通
卷四 第 29a 页 WYG0199-0424c.png
至到也书曰格于上帝盖君心之非不可以气力胜
必也感通至到而使之自消靡焉所谓格也盖积其
诚意一动静一语默无非格之之道也若心非未格
则虽责其人才更其政事幸其见听而肯改易他日
之所用所行亦未必是也何者其源流不正不可胜
救也心非既格则人才政事将有源源而日新矣然
而格君之业非大人则不能若在已之非犹有未之
能克者而将何以尽夫感通之道哉君仁莫不仁君
必也感通至到而使之自消靡焉所谓格也盖积其
诚意一动静一语默无非格之之道也若心非未格
则虽责其人才更其政事幸其见听而肯改易他日
之所用所行亦未必是也何者其源流不正不可胜
救也心非既格则人才政事将有源源而日新矣然
而格君之业非大人则不能若在已之非犹有未之
能克者而将何以尽夫感通之道哉君仁莫不仁君
卷四 第 29b 页 WYG0199-0424d.png
义莫不义而又曰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盖
仁义所以正也嗟乎后世道学不明论治者不过及
于人才政事而已孰知其本在于君心而又孰知格
君之本乃在于吾身乎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孟
子斯言真万世不可易者也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吕氏曰行不足以致誉而妄得誉是谓不虞之誉求
免于毁而反以致毁是谓求全之毁不虞之誉得于
仁义所以正也嗟乎后世道学不明论治者不过及
于人才政事而已孰知其本在于君心而又孰知格
君之本乃在于吾身乎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孟
子斯言真万世不可易者也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吕氏曰行不足以致誉而妄得誉是谓不虞之誉求
免于毁而反以致毁是谓求全之毁不虞之誉得于
卷四 第 30a 页 WYG0199-0425a.png
非义而求全之毁犹不失仁此不可不察也陈仲子
欲洁一身而显处母兄于不义其为不义均矣而时
人反誉以为廉匡章责父以善而不相遇是爱亲之
过者而时人反毁以不孝夫二子之行皆不合义而
一毁一誉以乱其真故仲子得誉孟子以不义辟之
匡章遭毁孟子以近仁取之夫君子之取人如不得
已取其心可矣毁誉岂可尽信哉此说尽之矣然而
在君子之检身论之则正己而巳不以毁誉乱吾之
欲洁一身而显处母兄于不义其为不义均矣而时
人反誉以为廉匡章责父以善而不相遇是爱亲之
过者而时人反毁以不孝夫二子之行皆不合义而
一毁一誉以乱其真故仲子得誉孟子以不义辟之
匡章遭毁孟子以近仁取之夫君子之取人如不得
已取其心可矣毁誉岂可尽信哉此说尽之矣然而
在君子之检身论之则正己而巳不以毁誉乱吾之
卷四 第 30b 页 WYG0199-0425b.png
心而易吾之操也斯则善矣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修身者以谨言行为要易其言者是未尝用力者也
则其不能顾行可知若是者责之难矣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学莫病于自足盖古之所谓师者学明行修人从而
师之而非有欲人师已之意也人师乎已从而以己
之善善之其答问论辩之际亦有互相发者故敩学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修身者以谨言行为要易其言者是未尝用力者也
则其不能顾行可知若是者责之难矣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学莫病于自足盖古之所谓师者学明行修人从而
师之而非有欲人师已之意也人师乎已从而以己
之善善之其答问论辩之际亦有互相发者故敩学
卷四 第 31a 页 WYG0199-0425c.png
相长也若有好为人师之意则是乃矜已自大之私
萌乎其中欲以益于人而不知其先损于己此其所
以可惧也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
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
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未定曰子闻
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曰克有罪孟子谓乐正
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
萌乎其中欲以益于人而不知其先损于己此其所
以可惧也
乐正子从于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
见我乎曰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
曰昔者则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未定曰子闻
之也舍馆定然后求见长者乎曰克有罪孟子谓乐正
子曰子之从于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
卷四 第 31b 页 WYG0199-0425d.png
而以餔啜也
孟子于乐正子从子敖之齐之事盖两责之而甚严
也者良有以也夫子敖齐之嬖卿右师王驩也以乐
正子之贤非有趋附其人之意也然其从之也于义
亦有害矣故于其初见也则曰子亦来见我乎盖乐
正子既馆于子敖则亦未免制于子敖故必待舍馆
定而得见其师孟子责其不亟见使之自反其从子
敖之非也故以谓子非不闻见长者之义不待夫舍
孟子于乐正子从子敖之齐之事盖两责之而甚严
也者良有以也夫子敖齐之嬖卿右师王驩也以乐
正子之贤非有趋附其人之意也然其从之也于义
亦有害矣故于其初见也则曰子亦来见我乎盖乐
正子既馆于子敖则亦未免制于子敖故必待舍馆
定而得见其师孟子责其不亟见使之自反其从子
敖之非也故以谓子非不闻见长者之义不待夫舍
卷四 第 32a 页 WYG0199-0426a.png
馆之定也然则必待舍馆定而求见者乐正子亦可
以知过之所由矣餔啜之论同此意也谓其从子敖
也既无其义则是徒餔啜于子敖而已岂不与古道
之意异乎观此章则知君子之处已不可以不严而
所与不可以不谨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
子以为犹告也
或问于伊川曰舜之不告而娶何也曰舜三十徵庸
以知过之所由矣餔啜之论同此意也谓其从子敖
也既无其义则是徒餔啜于子敖而已岂不与古道
之意异乎观此章则知君子之处已不可以不严而
所与不可以不谨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
子以为犹告也
或问于伊川曰舜之不告而娶何也曰舜三十徵庸
卷四 第 32b 页 WYG0199-0426b.png
此时未娶若遂专娶常人不为况舜乎盖尧得以命
瞽瞍故不告也孟子不告而娶为无后也此因为无
后而言也又曰尧命瞽瞍使舜娶舜虽不告尧之告
也以君诏之而已无后之所以为不孝者盖为绝夫
嗣其先之道故也是以君子惧焉舜不告而娶者舜
不敢以谋于瞽叟而尧以君命诏之瞽叟不得违焉
故谓之不告而娶而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
瞽瞍故不告也孟子不告而娶为无后也此因为无
后而言也又曰尧命瞽瞍使舜娶舜虽不告尧之告
也以君诏之而已无后之所以为不孝者盖为绝夫
嗣其先之道故也是以君子惧焉舜不告而娶者舜
不敢以谋于瞽叟而尧以君命诏之瞽叟不得违焉
故谓之不告而娶而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
卷四 第 33a 页 WYG0199-0426c.png
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
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
蹈之手之舞之
仁义具于人之性而其实则见于事亲从兄之间盖
仁故能爱爱莫大于爱亲义者宜也宜之所施莫宜
于从兄也扩而充之仁义盖不可胜用而实事亲从
兄之心也故智者知此而弗去者也礼者节文此者
也乐者乐此者也岂有外此者哉知必云弗去者盖
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
蹈之手之舞之
仁义具于人之性而其实则见于事亲从兄之间盖
仁故能爱爱莫大于爱亲义者宜也宜之所施莫宜
于从兄也扩而充之仁义盖不可胜用而实事亲从
兄之心也故智者知此而弗去者也礼者节文此者
也乐者乐此者也岂有外此者哉知必云弗去者盖
卷四 第 33b 页 WYG0199-0426d.png
曰知之而有时乎去之非真知者也知之至则弗肯
去之矣有其理则有其节有其质则有其文凡三千
三百皆所以节文乎此者也有以节文则内外进矣
至于乐则非自得之深涵养之熟者无此味也乐则
生矣生者心之道盖其中心油然有不自知其然也
生则恶可已言其自不可已不可已则手之所舞足
之所蹈莫非是矣至此则仁义之心睟然于内而周
流乎事事物物之间矣盖仁义之道人所固有然必
去之矣有其理则有其节有其质则有其文凡三千
三百皆所以节文乎此者也有以节文则内外进矣
至于乐则非自得之深涵养之熟者无此味也乐则
生矣生者心之道盖其中心油然有不自知其然也
生则恶可已言其自不可已不可已则手之所舞足
之所蹈莫非是矣至此则仁义之心睟然于内而周
流乎事事物物之间矣盖仁义之道人所固有然必
卷四 第 34a 页 WYG0199-0427a.png
贵于知之而弗失知之而弗失则有以扩充而礼乐
之用兴焉而其实特在事亲从兄之间而已孟子之
时邪说诬民仁义充塞学者莫适其指归故孟子摭
仁义之实而告之使于此充之则不差也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已视天下悦而归已犹草芥
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
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
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之用兴焉而其实特在事亲从兄之间而已孟子之
时邪说诬民仁义充塞学者莫适其指归故孟子摭
仁义之实而告之使于此充之则不差也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已视天下悦而归已犹草芥
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
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
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卷四 第 34b 页 WYG0199-0427b.png
天下大悦而将归已而在圣人所性不存焉所性不
存则谓视之犹草芥不为过也古之人惟舜为然舜
视天下之归犹草芥而于所以顺乎亲则惟恐不及
焉此圣人之所为能尽其性者也不得乎亲则何以
名为人哉又曰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不有以顺乎
亲则岂能得乎亲不可以为子则又乌可以为人哉
然顺亲实难必也起居食息视听语默以至于无声
无形之际无一毫咈其性而后可以言顺夫亲也斯
存则谓视之犹草芥不为过也古之人惟舜为然舜
视天下之归犹草芥而于所以顺乎亲则惟恐不及
焉此圣人之所为能尽其性者也不得乎亲则何以
名为人哉又曰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不有以顺乎
亲则岂能得乎亲不可以为子则又乌可以为人哉
然顺亲实难必也起居食息视听语默以至于无声
无形之际无一毫咈其性而后可以言顺夫亲也斯
卷四 第 35a 页 WYG0199-0427c.png
须之不存毫发之未安则不得为顺矣舜盖尽乎此
者故曰舜尽事亲之道夫事亲之道人人具于其性
他人不能尽而舜能尽之舜能尽之亦非有所加益
乎其间也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惟天下之至诚
有以感通也夫道一而已舜尽事亲之道而天下之
道无不得焉感一而已瞽瞍厎豫而天下之化无不
孚焉既曰瞽瞍厎豫而天下化又曰瞽瞍厎豫而天
下之为父子者定盖不得乎亲为人子者惟当求之
者故曰舜尽事亲之道夫事亲之道人人具于其性
他人不能尽而舜能尽之舜能尽之亦非有所加益
乎其间也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惟天下之至诚
有以感通也夫道一而已舜尽事亲之道而天下之
道无不得焉感一而已瞽瞍厎豫而天下之化无不
孚焉既曰瞽瞍厎豫而天下化又曰瞽瞍厎豫而天
下之为父子者定盖不得乎亲为人子者惟当求之
卷四 第 35b 页 WYG0199-0427d.png
已而已舜尽其道而瞽瞍厎豫然后父子之大经正
此所谓定也舜为法于天下岂特天下之为人父子
者定哉万世之为人父子之道亦莫不定矣嗟乎为
人子者苟以大舜为不可跂及而不取法焉是自诬
其天性者也欲取法于舜如何其亦曰反诚其身而
已矣
离娄下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此所谓定也舜为法于天下岂特天下之为人父子
者定哉万世之为人父子之道亦莫不定矣嗟乎为
人子者苟以大舜为不可跂及而不取法焉是自诬
其天性者也欲取法于舜如何其亦曰反诚其身而
已矣
离娄下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
卷四 第 36a 页 WYG0199-0428a.png
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
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
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独举舜与文王言之者盖
舜与文王其地相去为最远而世之相去为最久故
耳所谓得志行乎中国者圣人之道化行乎天下是
所谓得志者也然自今观之舜与文王所值之时周
旋于父子君臣之际者盖不同矣孟子谓若合符节
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
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独举舜与文王言之者盖
舜与文王其地相去为最远而世之相去为最久故
耳所谓得志行乎中国者圣人之道化行乎天下是
所谓得志者也然自今观之舜与文王所值之时周
旋于父子君臣之际者盖不同矣孟子谓若合符节
卷四 第 36b 页 WYG0199-0428b.png
者其何以见之邪盖道一而已其所以一者天之理
也若夫人为则万殊矣圣人者纯乎天理者也纯乎
天理则其云为措注莫非天之所为而有二乎哉故
舜所以事瞽瞍者是文王所以事王季者也而文王
之事纣是舜所以事尧者也文王之忧勤是舜无为
而治者也舜与文王易地则皆然何者舜与文王皆
天也使其间有一毫不相似则不曰若符节之契矣
然舜与文王之所以为天者则抑有道矣尧舜文王
也若夫人为则万殊矣圣人者纯乎天理者也纯乎
天理则其云为措注莫非天之所为而有二乎哉故
舜所以事瞽瞍者是文王所以事王季者也而文王
之事纣是舜所以事尧者也文王之忧勤是舜无为
而治者也舜与文王易地则皆然何者舜与文王皆
天也使其间有一毫不相似则不曰若符节之契矣
然舜与文王之所以为天者则抑有道矣尧舜文王
卷四 第 37a 页 WYG0199-0428c.png
孔子生知之圣也故未有盛焉圣虽生知而亦必学
以成之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学也缉熙敬止
克宅厥心者文王之学也即其生知之圣而学以成
之此其所以为天之无疆也学者读此章当深究其
所以一者于此有得则先圣后圣之心可得而识矣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
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夏之九月)徒杠成十二月(夏之十月)舆梁成
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
以成之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学也缉熙敬止
克宅厥心者文王之学也即其生知之圣而学以成
之此其所以为天之无疆也学者读此章当深究其
所以一者于此有得则先圣后圣之心可得而识矣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惠而
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夏之九月)徒杠成十二月(夏之十月)舆梁成
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人而济
卷四 第 37b 页 WYG0199-0428d.png
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子产辍乘舆以济冬涉者孟子何贬焉盖小惠妨大
德圣贤之所恶也以人之病涉也则修其政而已岁
十一月而成徒杠十二月而成舆梁是乃政也所谓
广大平正公义之所存过是则私意矣顾乃区区然
以己之舆济之是特内交要誉恶其声之为耳故虽
可谓之惠而未知为政之道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
可也夫君子之政天下之公理也行法于此使人由
子产辍乘舆以济冬涉者孟子何贬焉盖小惠妨大
德圣贤之所恶也以人之病涉也则修其政而已岁
十一月而成徒杠十二月而成舆梁是乃政也所谓
广大平正公义之所存过是则私意矣顾乃区区然
以己之舆济之是特内交要誉恶其声之为耳故虽
可谓之惠而未知为政之道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
可也夫君子之政天下之公理也行法于此使人由
卷四 第 38a 页 WYG0199-0429a.png
之而已苟私意一生于其间则失其所以为平矣故
夫先王之治为之井田为之封建与天下公共使俱
得其平下至于鳏寡废疾皆有所养而微至于次舍
桥梁刍秣之事亦皆有经制此岂先王强为哉因事
而制法而其法皆循乎天理所谓平其政也先王平
其政而天下之人无不被其泽举家爱戴之后世欲
人人而悦而日亦不足公义私意之相去盖如此善
乎诸葛孔明之治蜀也立纲陈纪纤悉备具而不为
夫先王之治为之井田为之封建与天下公共使俱
得其平下至于鳏寡废疾皆有所养而微至于次舍
桥梁刍秣之事亦皆有经制此岂先王强为哉因事
而制法而其法皆循乎天理所谓平其政也先王平
其政而天下之人无不被其泽举家爱戴之后世欲
人人而悦而日亦不足公义私意之相去盖如此善
乎诸葛孔明之治蜀也立纲陈纪纤悉备具而不为
卷四 第 38b 页 WYG0199-0429b.png
姑息之计其言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为得圣贤
之意矣子产在春秋之际盖名卿也传称其为政都
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其于舆梁之
事非不知也以乘舆济独欲示其为惠之笃耳而不
知反害于道也为政者可不知此哉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事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雠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
之意矣子产在春秋之际盖名卿也传称其为政都
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其于舆梁之
事非不知也以乘舆济独欲示其为惠之笃耳而不
知反害于道也为政者可不知此哉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事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
则臣视君如寇雠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
卷四 第 39a 页 WYG0199-0429c.png
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
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
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
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
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
之有
此孟子告齐宣王之言也嗟乎君臣之际其犹天地
乎天道下济故地道得以上行而化功成焉君不恃
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
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
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
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
之有
此孟子告齐宣王之言也嗟乎君臣之际其犹天地
乎天道下济故地道得以上行而化功成焉君不恃
卷四 第 39b 页 WYG0199-0429d.png
其尊逮下以礼则人臣得以乐尽其心此三代令王
所以致治而享国长久也战国之际此义亡矣君亢
于上臣下之势邈不相接其相遇不翅若仆𨽻役使
然岂复有交泰之理哉孔子盖尝荅鲁定公之问以
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孟子所以告齐宣王
者亦是意耳孟子之意以为人君患人臣之不忠在
人君之分当反诸已不当以责人臣也吾视之如手
足则彼将以我为腹心矣吾视之如犬马则彼将视
所以致治而享国长久也战国之际此义亡矣君亢
于上臣下之势邈不相接其相遇不翅若仆𨽻役使
然岂复有交泰之理哉孔子盖尝荅鲁定公之问以
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而孟子所以告齐宣王
者亦是意耳孟子之意以为人君患人臣之不忠在
人君之分当反诸已不当以责人臣也吾视之如手
足则彼将以我为腹心矣吾视之如犬马则彼将视
卷四 第 40a 页 WYG0199-0430a.png
我如国人矣吾视之如土芥则彼将视我如寇雠矣
盖感应施报之理则然不责其应与报者而反求诸
已表立而影自从此知道之君所以涵养一世臣民
之心而有馀裕也齐宣王所以望其臣者深而莫知
自省故孟子告之如此其切至也宣王闻斯言也而
问旧君之服以为礼有旧君之服则人臣虽被谴逐
于君而所以事君者不可不尽是亦未知自反而徒
以责夫臣下也故孟子又从而告之谓谏行言听膏
盖感应施报之理则然不责其应与报者而反求诸
已表立而影自从此知道之君所以涵养一世臣民
之心而有馀裕也齐宣王所以望其臣者深而莫知
自省故孟子告之如此其切至也宣王闻斯言也而
问旧君之服以为礼有旧君之服则人臣虽被谴逐
于君而所以事君者不可不尽是亦未知自反而徒
以责夫臣下也故孟子又从而告之谓谏行言听膏
卷四 第 40b 页 WYG0199-0430b.png
泽得下于民不得已而去则为之君者使人导之又
先于其所往以安之及其不反也至于三年矣而后
收其田里所以全始终之义在我者可谓曲尽矣则
是人也虽不得已而去宗国而于君所以待遇之之
意其忍忽忘之乎君臣之恩未尝绝而其情有不能
自已故为之服也今也在国则无以施其蕴去国则
待之如寇雠既欲搏执之又极其所往使之无以自
容去之日即收其田里以绝其归路是则岂复有君
先于其所往以安之及其不反也至于三年矣而后
收其田里所以全始终之义在我者可谓曲尽矣则
是人也虽不得已而去宗国而于君所以待遇之之
意其忍忽忘之乎君臣之恩未尝绝而其情有不能
自已故为之服也今也在国则无以施其蕴去国则
待之如寇雠既欲搏执之又极其所往使之无以自
容去之日即收其田里以绝其归路是则岂复有君
卷四 第 41a 页 WYG0199-0430c.png
臣之恩意乎则其服何由制也此所以警夫宣王者
深矣而司马氏疑此章以为非所以劝为人臣子者
不知圣贤之言各有攸当故曰此孟子告齐宣王之
言也此非独齐宣王所当闻为人君者苟知此义念
夫感应施报之可畏而崇高之势不可恃反已端本
之不可一日忘待臣下以礼养臣下以恩保臣下以
忠信则上下交通而至治可成矣若夫在为人臣者
之分君虽待我者有未至而我所以事君者可以不
深矣而司马氏疑此章以为非所以劝为人臣子者
不知圣贤之言各有攸当故曰此孟子告齐宣王之
言也此非独齐宣王所当闻为人君者苟知此义念
夫感应施报之可畏而崇高之势不可恃反已端本
之不可一日忘待臣下以礼养臣下以恩保臣下以
忠信则上下交通而至治可成矣若夫在为人臣者
之分君虽待我者有未至而我所以事君者可以不
卷四 第 41b 页 WYG0199-0430d.png
自尽乎是当玩味孟子三宿出昼之心则庶几其得
之矣虽然孟子此章之意孔子所谓君使臣以礼臣
事君以忠之语盖尽之矣圣贤之言之分于此亦可
见故伊川先生曰仲尼元气也颜子春生也孟子并
秋杀见之矣学者当更以是思之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
可以徙
此非独使为士大夫者知此义见几而作以不陷于
之矣虽然孟子此章之意孔子所谓君使臣以礼臣
事君以忠之语盖尽之矣圣贤之言之分于此亦可
见故伊川先生曰仲尼元气也颜子春生也孟子并
秋杀见之矣学者当更以是思之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
可以徙
此非独使为士大夫者知此义见几而作以不陷于
卷四 第 42a 页 WYG0199-0431a.png
戮辱抑将使有国者闻之悚然不可以失士大夫之
心也使大夫士而怀去与徙之心则国之危亡可立
待矣在诗卫之北风在上者并为威虐而莫之恤百
姓疾之莫不相携持而去故其诗曰惠而好我携手
同行盖相勉以去也又曰惠而好我携手同车曰车
则非特贱者去之贵者亦去之矣于是而卫有戎狄
之祸可不畏哉虽然大夫士贵于见几则比干非邪
彼见纣视杀其群臣如刈草菅也而独不去邪盖天
心也使大夫士而怀去与徙之心则国之危亡可立
待矣在诗卫之北风在上者并为威虐而莫之恤百
姓疾之莫不相携持而去故其诗曰惠而好我携手
同行盖相勉以去也又曰惠而好我携手同车曰车
则非特贱者去之贵者亦去之矣于是而卫有戎狄
之祸可不畏哉虽然大夫士贵于见几则比干非邪
彼见纣视杀其群臣如刈草菅也而独不去邪盖天
卷四 第 42b 页 WYG0199-0431b.png
下之理各有其分处其分而得其理非仁者不能也
此所谓大夫士谓非其宗亲又非其世臣又非其任
国事者故得以从容于去就之际若夫比干以亲则
王子也以位则少师也视君之暴虐而忍不之救邪
比干固与国同其存亡者也比干之谏非直为一谏
而死也想其平日弥缝宗社救正君失无所不用其
至而诚尽力竭卒以谏死也故孔子称其仁愚惧后
世为人臣者不识圣贤之意而假托可去可徙之义
此所谓大夫士谓非其宗亲又非其世臣又非其任
国事者故得以从容于去就之际若夫比干以亲则
王子也以位则少师也视君之暴虐而忍不之救邪
比干固与国同其存亡者也比干之谏非直为一谏
而死也想其平日弥缝宗社救正君失无所不用其
至而诚尽力竭卒以谏死也故孔子称其仁愚惧后
世为人臣者不识圣贤之意而假托可去可徙之义
卷四 第 43a 页 WYG0199-0431c.png
以为苟免自利之计故并著焉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说见前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谓其事虽本是礼义而施之不
当一过其则则为非礼义矣故程子之说曰恭本为
礼过于恭是非礼之礼也以物与人为义过于与是
非义之义也推是类可见矣盖礼义本于天而著于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说见前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谓其事虽本是礼义而施之不
当一过其则则为非礼义矣故程子之说曰恭本为
礼过于恭是非礼之礼也以物与人为义过于与是
非义之义也推是类可见矣盖礼义本于天而著于
卷四 第 43b 页 WYG0199-0431d.png
人心各有其则而不可过乃天下之公而非有我之
所得私也一以已意加之则失其典常是则私情之
细而已故其事虽以礼义而君子谓之非礼之礼非
义之义也天下之为礼义者鲜不陷于此矣此无他
以其不知天故尔虽然孔门高弟间亦有未能免者
有姊之丧过时而弗除曰予弗忍也以是为礼而不
知过夫先王之制矣为宰而与之粟则辞而不受以
是为义而不知失夫当受之宜矣此皆贤者之过毫
所得私也一以已意加之则失其典常是则私情之
细而已故其事虽以礼义而君子谓之非礼之礼非
义之义也天下之为礼义者鲜不陷于此矣此无他
以其不知天故尔虽然孔门高弟间亦有未能免者
有姊之丧过时而弗除曰予弗忍也以是为礼而不
知过夫先王之制矣为宰而与之粟则辞而不受以
是为义而不知失夫当受之宜矣此皆贤者之过毫
卷四 第 44a 页 WYG0199-0432a.png
釐之间一有差焉而未免流于私情而蔽乎公理凡
非公理者皆私情也甚矣中庸之难择也夫惟大人
者己私克尽天理纯全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有所不
萌于胸中矣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
能以寸
此所谓中者以德言才者以质言也惟有德者为能
非公理者皆私情也甚矣中庸之难择也夫惟大人
者己私克尽天理纯全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有所不
萌于胸中矣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
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
能以寸
此所谓中者以德言才者以质言也惟有德者为能
卷四 第 44b 页 WYG0199-0432b.png
涵养其性情而无过与不及之患故谓之中而其倚
于一偏而不能自正者则谓之不中天资美茂如忠
厚刚毅明敏之类皆谓之才而其资禀之不美以陷
于刻薄柔懦愚暗之流则谓之不才父兄之于子弟
见其有不中有不才也则当思所以教之教之之道
莫如养之也养之云者如天地涵养万物其雨露之
所濡雷风之所振和气之薰陶宁有间断乎哉故物
以生遂焉父兄所以养其子弟之道当若是也宽裕
于一偏而不能自正者则谓之不中天资美茂如忠
厚刚毅明敏之类皆谓之才而其资禀之不美以陷
于刻薄柔懦愚暗之流则谓之不才父兄之于子弟
见其有不中有不才也则当思所以教之教之之道
莫如养之也养之云者如天地涵养万物其雨露之
所濡雷风之所振和气之薰陶宁有间断乎哉故物
以生遂焉父兄所以养其子弟之道当若是也宽裕
卷四 第 45a 页 WYG0199-0432c.png
以容之义理以渐之忠信以成之开其明而祛其惑
引之以其方而使之自喻夫岂岁月之功哉彼虽曰
不中不才涵养之久岂无有萌焉乎哉如其有萌焉
则养道益可施矣至于丹朱与象之类则是其不移
之质有末如之何者然尧舜所以养之之意则无穷
也知其嚚讼而不授以天位是乃所以养之也象忧
亦忧象喜亦喜封之有庳而不及以政使之源源而
来非养之乎噫父兄待子弟之道莫善于养之也养
引之以其方而使之自喻夫岂岁月之功哉彼虽曰
不中不才涵养之久岂无有萌焉乎哉如其有萌焉
则养道益可施矣至于丹朱与象之类则是其不移
之质有末如之何者然尧舜所以养之之意则无穷
也知其嚚讼而不授以天位是乃所以养之也象忧
亦忧象喜亦喜封之有庳而不及以政使之源源而
来非养之乎噫父兄待子弟之道莫善于养之也养
卷四 第 45b 页 WYG0199-0432d.png
非恬然坐视之谓也恬然坐视是弃之也如其弃之
则何所贵于贤父兄哉然则贤不肖之相去亦不远
矣故父兄待子弟之道虽不在于严威以伤恩而亦
不可坐视以长恶惟当深思所谓养之者而已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事有不可为者有当为者人能择其所不可为而不
为则其于所当为者斯能为之矣何者其用心必专
而其所为必果也苟惟泛然而无所择于其所不可
则何所贵于贤父兄哉然则贤不肖之相去亦不远
矣故父兄待子弟之道虽不在于严威以伤恩而亦
不可坐视以长恶惟当深思所谓养之者而已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事有不可为者有当为者人能择其所不可为而不
为则其于所当为者斯能为之矣何者其用心必专
而其所为必果也苟惟泛然而无所择于其所不可
卷四 第 46a 页 WYG0199-0433a.png
为者而为之是为无所不为则于其所当为者斯无
力矣又况无所不为则将颠沛随之乌能有为邪故
必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盖其有所不为者是乃
其可以有为者也此亦观人之方也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此章谓言人之不善者当念夫后患而言不可易也
所谓后患者未论悔吝之何如若专言悔吝是止以
利害论而未足以尽孟子之本意盖君子于人之善
力矣又况无所不为则将颠沛随之乌能有为邪故
必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盖其有所不为者是乃
其可以有为者也此亦观人之方也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此章谓言人之不善者当念夫后患而言不可易也
所谓后患者未论悔吝之何如若专言悔吝是止以
利害论而未足以尽孟子之本意盖君子于人之善
卷四 第 46b 页 WYG0199-0433b.png
则乐与之人之不善则矜惜之此其忠恕之心所以
为人之道者也故孔子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而但
云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更不言毁也世有好言
人之不善者此意一萌即有害于良心其损德亦已
甚矣此后患之可畏者也若所谓悔吝则固在其中
矣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尝发已甚之论矣曰段干木踰垣而辟之泄柳
为人之道者也故孔子称吾之于人谁毁谁誉而但
云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更不言毁也世有好言
人之不善者此意一萌即有害于良心其损德亦已
甚矣此后患之可畏者也若所谓悔吝则固在其中
矣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尝发已甚之论矣曰段干木踰垣而辟之泄柳
卷四 第 47a 页 WYG0199-0433c.png
闭门而不纳是皆已甚而举孔子待阳货之事以为
之准此所谓不为已甚也虽然善观圣人者于一事
之细亦可以味其无穷之旨不善观圣人者则知其
为一事而已故孟子所谓不为已甚可谓善言圣人
者也夫子之不为已甚非不欲为已甚自不至已甚
也何者夫子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者也故可以仕
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皆天之
所为也以致于动容周旋应酬语默之际毫釐眇忽
之准此所谓不为已甚也虽然善观圣人者于一事
之细亦可以味其无穷之旨不善观圣人者则知其
为一事而已故孟子所谓不为已甚可谓善言圣人
者也夫子之不为已甚非不欲为已甚自不至已甚
也何者夫子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者也故可以仕
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皆天之
所为也以致于动容周旋应酬语默之际毫釐眇忽
卷四 第 47b 页 WYG0199-0433d.png
何莫非天则之在乎非圣人循天之则圣人固天也
惟其天也是以无不中节也然则不为已甚者固圣
人天则之所在也学者可不深潜而玩味之与后世
之士不知理义之所在诎已以丧道徇情以长恶而
曰吾不为已甚也彼徒以圣人荅阳货见南子为不
为已甚而独不思夫卫灵公问陈则明日遂行季桓
子受女乐之馈则不税冕而行为鲁司寇七日而诛
少正卯闻田恒之弑君虽从大夫之后亦沐浴而请
惟其天也是以无不中节也然则不为已甚者固圣
人天则之所在也学者可不深潜而玩味之与后世
之士不知理义之所在诎已以丧道徇情以长恶而
曰吾不为已甚也彼徒以圣人荅阳货见南子为不
为已甚而独不思夫卫灵公问陈则明日遂行季桓
子受女乐之馈则不税冕而行为鲁司寇七日而诛
少正卯闻田恒之弑君虽从大夫之后亦沐浴而请
卷四 第 48a 页 WYG0199-0434a.png
讨此谓之已甚可乎不深求乎圣贤之权度而徒窃
语之疑似者以文其奸此贼仁义之甚者也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言固欲其信也行固欲其果也今曰言不必信行不
必果则大人者言有时而不信乎行有时而不果乎
非然也盖言行固欲信果然有必之之意则非也必
乃私也故言必欲信而不知义将至于守其所不可
复者私意相与而非所谓信也行必欲果而不知义
语之疑似者以文其奸此贼仁义之甚者也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言固欲其信也行固欲其果也今曰言不必信行不
必果则大人者言有时而不信乎行有时而不果乎
非然也盖言行固欲信果然有必之之意则非也必
乃私也故言必欲信而不知义将至于守其所不可
复者私意相与而非所谓信也行必欲果而不知义
卷四 第 48b 页 WYG0199-0434b.png
将至于为其所不可推者直情径行而非所谓果也
故君子不必夫果与信而独精吾义焉耳事事物物
皆有义存焉而著于吾心苟能体是心而充之则义
可得而精也义精则有所不言言莫非义也而无不
信之言矣有所不行行莫非义也而无不果之行矣
何者义得则信果在其中必于信果而不知义则无
以揆言行之发而尚何信果之云乎虽然言必信行
必果亦异乎小人之无忌惮者矣盖亦志乎善道特
故君子不必夫果与信而独精吾义焉耳事事物物
皆有义存焉而著于吾心苟能体是心而充之则义
可得而精也义精则有所不言言莫非义也而无不
信之言矣有所不行行莫非义也而无不果之行矣
何者义得则信果在其中必于信果而不知义则无
以揆言行之发而尚何信果之云乎虽然言必信行
必果亦异乎小人之无忌惮者矣盖亦志乎善道特
卷四 第 49a 页 WYG0199-0434c.png
所见者小耳故子贡问何如斯可谓之士孔子告之
至于三则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
以为次矣盖言其所见者小也知孔子之所谓硁硁
然小人哉则知孟子之所谓惟义所在之为大人者
矣若夫世之无忌惮者不信其言不果其行而曰惟
吾义之所在此则自弃绝于君子之归者而尚何尤
焉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至于三则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
以为次矣盖言其所见者小也知孔子之所谓硁硁
然小人哉则知孟子之所谓惟义所在之为大人者
矣若夫世之无忌惮者不信其言不果其行而曰惟
吾义之所在此则自弃绝于君子之归者而尚何尤
焉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卷四 第 49b 页 WYG0199-0434d.png
赤子之心无声色臭味之诱无知巧作为之私其喜
怒爱惧皆由于己者也惟其物至而知之自幼寖长
则流于情动于欲狃于习乱于气千绪万端纷扰经
营而其赤子之心日以斲丧一失而不能反者众矣
学也者所以求反之也大人者能反之者也盖人欲
消而天理存声色臭味不能移也知巧作为不复萌
也此则浑然赤子之心以其本有是心今非能有加
才不失之耳故曰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由是而动无
怒爱惧皆由于己者也惟其物至而知之自幼寖长
则流于情动于欲狃于习乱于气千绪万端纷扰经
营而其赤子之心日以斲丧一失而不能反者众矣
学也者所以求反之也大人者能反之者也盖人欲
消而天理存声色臭味不能移也知巧作为不复萌
也此则浑然赤子之心以其本有是心今非能有加
才不失之耳故曰不失其赤子之心也由是而动无
卷四 第 50a 页 WYG0199-0435a.png
非天理之所存矣此所谓自明而诚者也若夫上智
生知之圣则赤子之心元不丧失即此体而尽之天
下之理无不得焉所谓自诚而明者也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事亲者人心之至亲切者也而送死者又事亲之最
笃至者也以其变之大是以为节之大以其节之大
是以为事之大也故于送死之际可以观人子之自
尽焉者盖吾亲已矣不可得而复见矣其所以自尽
生知之圣则赤子之心元不丧失即此体而尽之天
下之理无不得焉所谓自诚而明者也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事亲者人心之至亲切者也而送死者又事亲之最
笃至者也以其变之大是以为节之大以其节之大
是以为事之大也故于送死之际可以观人子之自
尽焉者盖吾亲已矣不可得而复见矣其所以自尽
卷四 第 50b 页 WYG0199-0435b.png
者惟吾求所以慊于其心非有所勉而为者故仁者
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
节焉然而人之常情或能养于生而送死之际往往
有所怠且忽夫其所以怠且忽者以夫亲既没而爱
敬亦或随而衰也是人也其良心亦不之笃矣若夫
爱敬之深者亲虽有存没之间而心则一也生事之
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所谓天理者宁有二哉
谓养生未足以当大事以对夫送死而言犹为可以
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
节焉然而人之常情或能养于生而送死之际往往
有所怠且忽夫其所以怠且忽者以夫亲既没而爱
敬亦或随而衰也是人也其良心亦不之笃矣若夫
爱敬之深者亲虽有存没之间而心则一也生事之
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所谓天理者宁有二哉
谓养生未足以当大事以对夫送死而言犹为可以
卷四 第 51a 页 WYG0199-0435c.png
勉也孟子斯言盖以俗薄道微欲人勉所以笃于其
终者曾子亦尝言曰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盖于亲丧可以见其所以自致者是亦孟子之意也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
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
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学贵乎自得不自得则无以有诸已自得而后为已
物也以其德性之知非他人之所能与非聪明智力
终者曾子亦尝言曰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盖于亲丧可以见其所以自致者是亦孟子之意也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
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
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学贵乎自得不自得则无以有诸已自得而后为已
物也以其德性之知非他人之所能与非聪明智力
卷四 第 51b 页 WYG0199-0435d.png
之所可及故曰自得君子深造之以道者欲其自得
之也深造之以道者言其涵泳之深也工夫笃至而
后能有得不然则为臆度而已非自得也臆度者犹
在此而想彼自得则此便是彼更无二也盖所得未
真实则其中心必有臬然不安者自得则如水之必
寒火之必热不可得而易故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乎
此而所进日深矣资者凭藉据依之谓盖居之既安
则自得之味愈无穷也故曰资之深资之深则万理
之也深造之以道者言其涵泳之深也工夫笃至而
后能有得不然则为臆度而已非自得也臆度者犹
在此而想彼自得则此便是彼更无二也盖所得未
真实则其中心必有臬然不安者自得则如水之必
寒火之必热不可得而易故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乎
此而所进日深矣资者凭藉据依之谓盖居之既安
则自得之味愈无穷也故曰资之深资之深则万理
卷四 第 52a 页 WYG0199-0436a.png
素定于此事至物来随而应之周流运用无非大端
之所存故曰取之左右逢其原于是重言之曰君子
欲其自得之也其示人至矣夫未之有得则何所居
无所居则又何所资而取哉故自得其本也然欲其
自得则有道矣非深造之以道不可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天下之理常存乎至约而约为难言也为难识也虽
然求约有道其惟博学而详说欤博非杂也详非泛
之所存故曰取之左右逢其原于是重言之曰君子
欲其自得之也其示人至矣夫未之有得则何所居
无所居则又何所资而取哉故自得其本也然欲其
自得则有道矣非深造之以道不可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天下之理常存乎至约而约为难言也为难识也虽
然求约有道其惟博学而详说欤博非杂也详非泛
卷四 第 52b 页 WYG0199-0436b.png
也稽之前古考之当今以至于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朝夕从事而学焉所谓博也极天下之理讲论问辨
而不置焉所谓详也博学详说则心广义精而所谓
约者可得于言意之表矣故君子之博学而详说是
将以反之于已而说约也学不博说不详而曰我知
约者是特陋而已矣故约者道之所存也守不约则
本不立言不约则义不明而约不可徒得也非功深
力到则末由至也若博学详说而志不在于求约者
朝夕从事而学焉所谓博也极天下之理讲论问辨
而不置焉所谓详也博学详说则心广义精而所谓
约者可得于言意之表矣故君子之博学而详说是
将以反之于已而说约也学不博说不详而曰我知
约者是特陋而已矣故约者道之所存也守不约则
本不立言不约则义不明而约不可徒得也非功深
力到则末由至也若博学详说而志不在于求约者
卷四 第 53a 页 WYG0199-0436c.png
则是外驰其心务广而夸多耳非所谓学也昔者子
贡盖博且详而以求约者及其一朝有感而言曰夫
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
而闻也则反约矣孟子此章盖欲学者知夫求约之
道在乎博学而详说之也又将使学者知夫博学详
说所以求约而不至失于杂与泛之病也然而其言
曰详说之又曰反说约必有以说为言者盖说也者
所以体当吾进德居业之实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
贡盖博且详而以求约者及其一朝有感而言曰夫
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
而闻也则反约矣孟子此章盖欲学者知夫求约之
道在乎博学而详说之也又将使学者知夫博学详
说所以求约而不至失于杂与泛之病也然而其言
曰详说之又曰反说约必有以说为言者盖说也者
所以体当吾进德居业之实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
卷四 第 53b 页 WYG0199-0436d.png
已矣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
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以善服人者于政事之间勉而为善而欲以服人夫
为善而欲以服人则是有为而然于善之体固有害
矣而果何以服人乎比之以善养人者非惟不同其
意味盖有霄壤之殊矣善者天下之公也先王修已
以敬而天下之人举在吾化育之中其发见于事业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
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以善服人者于政事之间勉而为善而欲以服人夫
为善而欲以服人则是有为而然于善之体固有害
矣而果何以服人乎比之以善养人者非惟不同其
意味盖有霄壤之殊矣善者天下之公也先王修已
以敬而天下之人举在吾化育之中其发见于事业
卷四 第 54a 页 WYG0199-0437a.png
者如雷风之被物物蒙其养而无不应者故未尝有
意于服人而心悦诚服有不期然而然者盖以善道
与人共之耳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如
是则可以王矣若五伯之所为其间善者不过以善
服人而已齐桓公会首止而定王太子之位晋文公
盟践土率诸侯而朝王是皆欲以善服人者也当时
服之者亦岂为悦服哉其不服者固多矣比之三王
深长久大涵养人心之事岂不有间乎故夫所谓以
意于服人而心悦诚服有不期然而然者盖以善道
与人共之耳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如
是则可以王矣若五伯之所为其间善者不过以善
服人而已齐桓公会首止而定王太子之位晋文公
盟践土率诸侯而朝王是皆欲以善服人者也当时
服之者亦岂为悦服哉其不服者固多矣比之三王
深长久大涵养人心之事岂不有间乎故夫所谓以
卷四 第 54b 页 WYG0199-0437b.png
善服人以善养人之异学者要当深味见其所以为
霄壤之殊则王伯之分了然矣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张横渠曰言而不祥莫大于蔽贤盖此章文义谓言
无使实不祥其不祥之实蔽贤为甚也盖所谓福者
百顺之名也而所谓不祥者逆理而反常者也理得
于已中正和平无一不顺也惟夫逆其常理则措之
于身而不安以至害于而家凶于而国皆由此也故
霄壤之殊则王伯之分了然矣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张横渠曰言而不祥莫大于蔽贤盖此章文义谓言
无使实不祥其不祥之实蔽贤为甚也盖所谓福者
百顺之名也而所谓不祥者逆理而反常者也理得
于已中正和平无一不顺也惟夫逆其常理则措之
于身而不安以至害于而家凶于而国皆由此也故
卷四 第 55a 页 WYG0199-0437c.png
谓之不祥凡诗书所称祸福盖如此言而不祥何以
知蔽贤之为甚盖人实有是善而吾蔽之是反其常
理之甚也原人所以蔽贤盖出于媢忌忮疾之私方
其欲蔽人之贤也私意横起其不祥之气固已充溢
乎中而发越乎四体矣况乎天之生贤以为人也蔽
贤而使民不得被其泽则其为不祥又有不可胜言
者矣故秦誓谓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它技其心休
休焉其如有容焉夫其所谓休休然者固百祥之所
知蔽贤之为甚盖人实有是善而吾蔽之是反其常
理之甚也原人所以蔽贤盖出于媢忌忮疾之私方
其欲蔽人之贤也私意横起其不祥之气固已充溢
乎中而发越乎四体矣况乎天之生贤以为人也蔽
贤而使民不得被其泽则其为不祥又有不可胜言
者矣故秦誓谓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它技其心休
休焉其如有容焉夫其所谓休休然者固百祥之所
卷四 第 55b 页 WYG0199-0437d.png
舍也嗟乎圣贤之论祸福盖如此彼后世不知道者
谓蔽贤者必无后达贤者必有后此以区区浅见测
度天理又岂知所谓祥与不祥者哉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
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
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仲尼之所以取夫水者叹其有本而无穷也夫其所
谓蔽贤者必无后达贤者必有后此以区区浅见测
度天理又岂知所谓祥与不祥者哉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
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
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
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仲尼之所以取夫水者叹其有本而无穷也夫其所
卷四 第 56a 页 WYG0199-0438a.png
以混混然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以至于放乎四海
此何自而然哉以其有本故耳若夫沟浍之水雨集
则盈其涸也亦旋踵而至此其无本故也然则君子
其可以不务本乎故声闻过其情实君子以为耻者
以其无本故也然则其在人也本安在乎仁是也仁
人心也人皆有是心放而不知求则其本不立矣本
不立则其知也闻见之所知而已其为也智力之所
为而已岂不有限而易竭乎惟君子为能体是心而
此何自而然哉以其有本故耳若夫沟浍之水雨集
则盈其涸也亦旋踵而至此其无本故也然则君子
其可以不务本乎故声闻过其情实君子以为耻者
以其无本故也然则其在人也本安在乎仁是也仁
人心也人皆有是心放而不知求则其本不立矣本
不立则其知也闻见之所知而已其为也智力之所
为而已岂不有限而易竭乎惟君子为能体是心而
卷四 第 56b 页 WYG0199-0438b.png
存之存而扩之本立而道生故其所进有常而日新
其事业深远而无尽也有本无本之异盖如此夫自
可欲之善而进焉以至于极圣神之妙皆由夫有本
而然其所以为圣神者乃其可欲之善扩充变化者
然耳亦犹水也至于放乎四海亦其原泉混混者之
所积耳本乎本乎学者其可不务乎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
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其事业深远而无尽也有本无本之异盖如此夫自
可欲之善而进焉以至于极圣神之妙皆由夫有本
而然其所以为圣神者乃其可欲之善扩充变化者
然耳亦犹水也至于放乎四海亦其原泉混混者之
所积耳本乎本乎学者其可不务乎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
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卷四 第 57a 页 WYG0199-0438c.png
人与万物同乎天其体一也禀气赋形则有分焉至
若禽兽亦为有情之类然而隔于形气而不能推也
人则能推矣其所以能推者乃人之道而异乎物者
也故曰几希言其分之不远也人虽有是心而必贵
于能存能存而后人道立不然放而不知求则与庶
物亦奚以异哉故庶民之所以为庶民者以其去之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者则以其能存之耳曰去之者
为其去而不反也曰存之者为其存而不舍也去而
若禽兽亦为有情之类然而隔于形气而不能推也
人则能推矣其所以能推者乃人之道而异乎物者
也故曰几希言其分之不远也人虽有是心而必贵
于能存能存而后人道立不然放而不知求则与庶
物亦奚以异哉故庶民之所以为庶民者以其去之
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者则以其能存之耳曰去之者
为其去而不反也曰存之者为其存而不舍也去而
卷四 第 57b 页 WYG0199-0438d.png
不返则无以自别于禽兽存之之极虽圣亦可几也
去与存其几本于毫釐之间可不谨哉于是举舜之
事以明之舜盖其极致者也明于庶物者尽己之性
而尽物之性也察于人伦者人伦之际处之无不尽
其道也由仁义行非行仁义者行仁义犹为二物也
由仁义行则如目视而耳听手持而足履无非是矣
若舜者可谓全其所以为人者而无亏欠矣未至于
舜皆为未尽也嗟乎人皆可以为舜其本在乎存之
去与存其几本于毫釐之间可不谨哉于是举舜之
事以明之舜盖其极致者也明于庶物者尽己之性
而尽物之性也察于人伦者人伦之际处之无不尽
其道也由仁义行非行仁义者行仁义犹为二物也
由仁义行则如目视而耳听手持而足履无非是矣
若舜者可谓全其所以为人者而无亏欠矣未至于
舜皆为未尽也嗟乎人皆可以为舜其本在乎存之
卷四 第 58a 页 WYG0199-0439a.png
而已矣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
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
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
得之坐以待旦
恶旨酒而好善言所欲不存而心纯乎义理也执中
立贤无方心无所偏系而用贤无方所也视民如伤
望道而未之见忧民之忧望天下有道而未之得其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
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
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
得之坐以待旦
恶旨酒而好善言所欲不存而心纯乎义理也执中
立贤无方心无所偏系而用贤无方所也视民如伤
望道而未之见忧民之忧望天下有道而未之得其
卷四 第 58b 页 WYG0199-0439b.png
心惟欲纣之庶几乎悟也不泄迩不忘远迩则不泄
远则不忘正大周遍之体也此四事皆举其最盛者
言之于是四者而窥四圣人之心则可见其运而不
息化而不滞者也其天地之心欤周公思兼三王以
施四事方是时周公相成王欲以立经陈纪制礼作
乐成一代之法施之万世故推本三代四圣之心而
施此四事达之天下以为无穷之事业也其有不合
者仰而思之所谓不合者思而未得者也故仰而思
远则不忘正大周遍之体也此四事皆举其最盛者
言之于是四者而窥四圣人之心则可见其运而不
息化而不滞者也其天地之心欤周公思兼三王以
施四事方是时周公相成王欲以立经陈纪制礼作
乐成一代之法施之万世故推本三代四圣之心而
施此四事达之天下以为无穷之事业也其有不合
者仰而思之所谓不合者思而未得者也故仰而思
卷四 第 59a 页 WYG0199-0439c.png
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惟恐不及也凡井
田封建取士建官礼乐刑政虽起于上世而莫备于
周是皆周公心思之所经纬本诸三王而达之者也
周公之心孟子此章发明之可谓至矣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
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文定胡公曰案邶鄘而下多春秋时诗也而谓诗亡
田封建取士建官礼乐刑政虽起于上世而莫备于
周是皆周公心思之所经纬本诸三王而达之者也
周公之心孟子此章发明之可谓至矣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
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文定胡公曰案邶鄘而下多春秋时诗也而谓诗亡
卷四 第 59b 页 WYG0199-0439d.png
然后春秋作何也自黍离降为国风天下无复有雅
而王者之诗亡春秋作于隐公适当雅亡之后故曰
诗亡然后春秋作也夫黍离之所以降为国风者周
平王自为之也平王忘复仇之义弃宗国而处东洛
以天王之尊而自侪于列国于是王者之迹熄而诗
亡天下贸贸然日趋于夷狄禽兽之归孔子惧而作
春秋春秋之作其事之大者不过于齐桓晋文其文
则因鲁史之旧然其义则圣人有取乎此盖一句一
而王者之诗亡春秋作于隐公适当雅亡之后故曰
诗亡然后春秋作也夫黍离之所以降为国风者周
平王自为之也平王忘复仇之义弃宗国而处东洛
以天王之尊而自侪于列国于是王者之迹熄而诗
亡天下贸贸然日趋于夷狄禽兽之归孔子惧而作
春秋春秋之作其事之大者不过于齐桓晋文其文
则因鲁史之旧然其义则圣人有取乎此盖一句一
卷四 第 60a 页 WYG0199-0440a.png
字之间所以存天理遏人欲拨乱反正示王者之法
于将来也方其未经圣笔则固鲁国之史耳及乎圣
人有取焉则情见乎辞乃史外传心之典也故孔子
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程子曰春秋大义数十炳如
日星乃易见也惟微辞隐义时措从宜者为难耳或
抑或张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
之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
揆道之模范也嗟乎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于将来也方其未经圣笔则固鲁国之史耳及乎圣
人有取焉则情见乎辞乃史外传心之典也故孔子
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程子曰春秋大义数十炳如
日星乃易见也惟微辞隐义时措从宜者为难耳或
抑或张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义理
之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衡
揆道之模范也嗟乎学者其可不尽心乎
卷四 第 60b 页 WYG0199-0440b.png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
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程子曰当时门人只知辟杨墨为孟子之功故孟子
发此说以推尊孔子之道言予未得为孔子徒也孔
子流泽至此未五世其泽尚在人予则私善于人而
已玩此辞义其涵浸醲郁之意可槩见也虽然小人
亦有泽乎盖所谓泽者随其小大浅深之所渐被小
人对君子而小人者其在上为政亦未尝不流泽也
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程子曰当时门人只知辟杨墨为孟子之功故孟子
发此说以推尊孔子之道言予未得为孔子徒也孔
子流泽至此未五世其泽尚在人予则私善于人而
已玩此辞义其涵浸醲郁之意可槩见也虽然小人
亦有泽乎盖所谓泽者随其小大浅深之所渐被小
人对君子而小人者其在上为政亦未尝不流泽也
卷四 第 61a 页 WYG0199-0440c.png
然谓之小人之泽则固与君子有间矣论泽止于五
世者大槩约度如此自今观之孔子之泽其所浸灌
万世不斩也已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
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取与死生之义有灼然易判者亦有在可否之间者
在可否之间非义精者莫之能择也盖其几间不容
发一或有偏则失之矣是以君子贵乎存养存之有
世者大槩约度如此自今观之孔子之泽其所浸灌
万世不斩也已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
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取与死生之义有灼然易判者亦有在可否之间者
在可否之间非义精者莫之能择也盖其几间不容
发一或有偏则失之矣是以君子贵乎存养存之有
卷四 第 61b 页 WYG0199-0440d.png
素则其理不昧养之有素则物莫能夺夫然固当事
几之来有以处之而得其当也孟子于宋馈兼金而
受其于齐疑可受而不受盖以其无处而馈之则为
伤廉故耳孔子于公西华之使冉子为之请粟疑可
与也而不与盖以周急不继富而与之则伤惠故耳
至于比干谏而死箕子疑亦可死也而阳狂以避盖
以父师之义死之则为伤勇故也然在贤者则于可
不可之间能择而处之在圣人则动无非义更不言
几之来有以处之而得其当也孟子于宋馈兼金而
受其于齐疑可受而不受盖以其无处而馈之则为
伤廉故耳孔子于公西华之使冉子为之请粟疑可
与也而不与盖以周急不继富而与之则伤惠故耳
至于比干谏而死箕子疑亦可死也而阳狂以避盖
以父师之义死之则为伤勇故也然在贤者则于可
不可之间能择而处之在圣人则动无非义更不言
卷四 第 62a 页 WYG0199-0441a.png
择矣虽然取之为伤廉固也然与为伤惠死为伤勇
何哉盖所谓惠与勇者以其义之所在故耳若义所
不在虽似惠似勇而反害于惠勇之实且于所不当
然而然则于其所当然者废矣岂不为有害乎
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于是杀
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
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
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
何哉盖所谓惠与勇者以其义之所在故耳若义所
不在虽似惠似勇而反害于惠勇之实且于所不当
然而然则于其所当然者废矣岂不为有害乎
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已于是杀
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
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
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
卷四 第 62b 页 WYG0199-0441b.png
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
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
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
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
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
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
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
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
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
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
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
扣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
卷四 第 63a 页 WYG0199-0441c.png
取友之道贵乎端虽然已必端人也而后能取友羿
者有夏氏之篡臣逄蒙学射而为之服役一旦思天
下惟羿为愈己也则从而杀之论者徒知逄蒙之杀
其师为罪固也而不知羿之不能取友也故孟子以
为羿亦有罪其罪虽愈于逄蒙然不得为无罪也虽
然羿之不能取友以羿无以取友故也于是引子濯
孺子之事以明之夫子濯孺子闻庾公之斯之名则
信其必不我杀盖以尹公之他而信之也则孺子之
者有夏氏之篡臣逄蒙学射而为之服役一旦思天
下惟羿为愈己也则从而杀之论者徒知逄蒙之杀
其师为罪固也而不知羿之不能取友也故孟子以
为羿亦有罪其罪虽愈于逄蒙然不得为无罪也虽
然羿之不能取友以羿无以取友故也于是引子濯
孺子之事以明之夫子濯孺子闻庾公之斯之名则
信其必不我杀盖以尹公之他而信之也则孺子之
卷四 第 63b 页 WYG0199-0441d.png
观之他也审矣以之他之为端人而知其取友之必
端则孺子之为人抑可知矣则羿之为罪岂不明乎
程子曰孟子取庾公之斯不背师之意然人须就上
理会事君之义当如何然则果如何哉盖亦曰审其
重轻而已矣若是举也两国之存亡安危系焉则君
臣之义重而其馀有所不得而顾矣若因用师而相
遇则已独避之可也若抽矢去金而发则于义也何
居孟子方明取友之道于斯固有不暇论者矣虽然
端则孺子之为人抑可知矣则羿之为罪岂不明乎
程子曰孟子取庾公之斯不背师之意然人须就上
理会事君之义当如何然则果如何哉盖亦曰审其
重轻而已矣若是举也两国之存亡安危系焉则君
臣之义重而其馀有所不得而顾矣若因用师而相
遇则已独避之可也若抽矢去金而发则于义也何
居孟子方明取友之道于斯固有不暇论者矣虽然
卷四 第 64a 页 WYG0199-0442a.png
即逄蒙之事论之蒙若委质为夏廷之臣羿篡夏氏
凡为臣子举得而诛之蒙以义讨贼则虽尝学射于
羿亦何罪之有而蒙也受学于羿而独以己之私意
忌羿而杀之是则为杀其师耳以此而观轻重之权
衡可得而推矣
孟乎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
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此戒人自弃而勉人自新也人固有质美而自恃者
凡为臣子举得而诛之蒙以义讨贼则虽尝学射于
羿亦何罪之有而蒙也受学于羿而独以己之私意
忌羿而杀之是则为杀其师耳以此而观轻重之权
衡可得而推矣
孟乎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
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此戒人自弃而勉人自新也人固有质美而自恃者
卷四 第 64b 页 WYG0199-0442b.png
矣一放其心以陷于小人之归者有焉人固有平日
所为未善者矣一知悔艾以进于君子之域者有焉
示之以西子蒙不洁之喻所以见质美者毋或自恃
兢惧自持而不替也示之以恶人斋戒沐浴之喻所
以使有过者思所自新沛然迁善之速也齐桓公一
执陈辕涛涂而书之曰齐人盖夷狄之则以其不能
自持故也其近于蒙不洁者欤秦穆公一有悔过询
黄发之言则著秦誓于书以其有迁善之意也其
所为未善者矣一知悔艾以进于君子之域者有焉
示之以西子蒙不洁之喻所以见质美者毋或自恃
兢惧自持而不替也示之以恶人斋戒沐浴之喻所
以使有过者思所自新沛然迁善之速也齐桓公一
执陈辕涛涂而书之曰齐人盖夷狄之则以其不能
自持故也其近于蒙不洁者欤秦穆公一有悔过询
黄发之言则著秦誓于书以其有迁善之意也其
卷四 第 65a 页 WYG0199-0442c.png
近于斋戒沐浴者欤学者玩此章其亦可以深儆矣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
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
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
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
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天下之言性言天下之性也故者本然之理非人之
所得而为也有是理则有是事有是物夫其有是理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
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
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无
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
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天下之言性言天下之性也故者本然之理非人之
所得而为也有是理则有是事有是物夫其有是理
卷四 第 65b 页 WYG0199-0442d.png
者性也顺其理而不违则天下之性得矣故曰故者
以利为本顺则无往而不利也所恶于智者为其凿
也凿者以人为为之也无是理而强为之故谓之凿
凿则失其性失其性则不可推而行无所利矣此所
以恶夫智也是盖以其私智为智而非所谓智也若
禹之行水则所谓智矣盖就下者水之性也水之性
非禹之所得为禹能知而顺之非智乎事事物物其
理之素具者皆若水之就下然也智者之于事物皆
以利为本顺则无往而不利也所恶于智者为其凿
也凿者以人为为之也无是理而强为之故谓之凿
凿则失其性失其性则不可推而行无所利矣此所
以恶夫智也是盖以其私智为智而非所谓智也若
禹之行水则所谓智矣盖就下者水之性也水之性
非禹之所得为禹能知而顺之非智乎事事物物其
理之素具者皆若水之就下然也智者之于事物皆
卷四 第 66a 页 WYG0199-0443a.png
若禹之于水则智不亦大矣乎所谓行其所无事者
非无所事也谓由其所当然未尝致纤毫之力也天
虽高日月星辰虽远而其故皆可得而求盖莫非循
自然之理也求其故则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而况
他乎故夫上世圣人所以建立人纪裁成万化其事
业为无穷然在圣人亦何加毫末于此皆天下之性
所当然而圣人特因以利之耳天命之谓性万有根
焉率性之谓道万化行焉圣人者能尽其性而尽人
非无所事也谓由其所当然未尝致纤毫之力也天
虽高日月星辰虽远而其故皆可得而求盖莫非循
自然之理也求其故则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而况
他乎故夫上世圣人所以建立人纪裁成万化其事
业为无穷然在圣人亦何加毫末于此皆天下之性
所当然而圣人特因以利之耳天命之谓性万有根
焉率性之谓道万化行焉圣人者能尽其性而尽人
卷四 第 66b 页 WYG0199-0443b.png
之性尽物之性以赞天地之化育者也虽然人皆有
是性则其理未尝不具也而人不能循其故者正以
私意之为乱之耳克己则人为息而其所谓故者昭
昭乎不可掩矣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
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
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
是性则其理未尝不具也而人不能循其故者正以
私意之为乱之耳克己则人为息而其所谓故者昭
昭乎不可掩矣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
有就右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
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
卷四 第 67a 页 WYG0199-0443c.png
也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右师王驩齐之嬖卿也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
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盖以其嬖于君而谄之也孟
子独不与之言道固然也右师不悦而以为简已者
盖孟子一时之所尊敬驩虽小人亦以孟子为重也
故欲幸假其辞色以为己之荣是以望望于此而以
其不我顾为简也孟子独举朝廷之礼以为言何其
正大而不迫欤盖君子之动无非礼也朝廷不历位
右师王驩齐之嬖卿也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
师之位而与右师言者盖以其嬖于君而谄之也孟
子独不与之言道固然也右师不悦而以为简已者
盖孟子一时之所尊敬驩虽小人亦以孟子为重也
故欲幸假其辞色以为己之荣是以望望于此而以
其不我顾为简也孟子独举朝廷之礼以为言何其
正大而不迫欤盖君子之动无非礼也朝廷不历位
卷四 第 67b 页 WYG0199-0443d.png
而相与言不踰阶而相揖此礼也君子行礼故常履
安地而有馀裕他人不由礼则自蹈于险艰而已所
谓远小人不恶而严者岂有他也亦曰礼而已矣礼
之所在而何有于我哉或者劝伊川先生以加礼贵
迩先生曰独不劝以尽礼而劝以加礼乎礼尽处岂
容加乎此孟子之意也唐王毛仲置酒闻宋璟之名
而欲致之明皇敕使璟往至则北望再拜谢恩而称
疾以退璟亦可谓正矣然毛仲君之厮役也往赴其
安地而有馀裕他人不由礼则自蹈于险艰而已所
谓远小人不恶而严者岂有他也亦曰礼而已矣礼
之所在而何有于我哉或者劝伊川先生以加礼贵
迩先生曰独不劝以尽礼而劝以加礼乎礼尽处岂
容加乎此孟子之意也唐王毛仲置酒闻宋璟之名
而欲致之明皇敕使璟往至则北望再拜谢恩而称
疾以退璟亦可谓正矣然毛仲君之厮役也往赴其
卷四 第 68a 页 WYG0199-0444a.png
集义何居乎若璟闻命而引义以陈则为尽善矣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
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
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
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
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
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
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
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
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
卷四 第 68b 页 WYG0199-0444b.png
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
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
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
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
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反身端本君子之道也故务尽其在己者而已横逆
之来虽不为其所动而亦未尝忽而不加察惟其理
何如尔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者言存主乎此也仁者
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
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
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
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反身端本君子之道也故务尽其在己者而已横逆
之来虽不为其所动而亦未尝忽而不加察惟其理
何如尔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者言存主乎此也仁者
卷四 第 69a 页 WYG0199-0444c.png
爱人仁者必爱人也有礼者敬人有礼者必敬人也
爱敬者人道之大端是心人孰无之故爱人者人恒
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是感必有是应其理然也
而不幸有横逆加焉则姑自反而已自反者求之于
吾身端本之道也其自反则思吾必不仁欤必无礼
欤不然则横逆何以至吾前自反而仁自反而有礼
是吾爱敬之本立矣而横逆由是则又从而自反焉
曰我必不忠尽已之谓忠即尽夫仁与礼者也而横
爱敬者人道之大端是心人孰无之故爱人者人恒
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是感必有是应其理然也
而不幸有横逆加焉则姑自反而已自反者求之于
吾身端本之道也其自反则思吾必不仁欤必无礼
欤不然则横逆何以至吾前自反而仁自反而有礼
是吾爱敬之本立矣而横逆由是则又从而自反焉
曰我必不忠尽已之谓忠即尽夫仁与礼者也而横
卷四 第 69b 页 WYG0199-0444d.png
逆由是如是则归之理而已曰是人妄耳人而妄则
何以异乎庶物哉此非疾而诋之之辞言其理然也
所谓君子有终身之忧者忧不得如舜也其曰未免
为乡人者未有以异乎乡之人也其欲如舜者非慕
夫舜之事功也欲如舜之尽其道为难也为法于天
下可传于后世言舜为人伦之至也其忧不如舜者
岂但忧之而已哉求所以则而效之者惟恐不及也
故曰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所谓一朝之患者横逆
何以异乎庶物哉此非疾而诋之之辞言其理然也
所谓君子有终身之忧者忧不得如舜也其曰未免
为乡人者未有以异乎乡之人也其欲如舜者非慕
夫舜之事功也欲如舜之尽其道为难也为法于天
下可传于后世言舜为人伦之至也其忧不如舜者
岂但忧之而已哉求所以则而效之者惟恐不及也
故曰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所谓一朝之患者横逆
卷四 第 70a 页 WYG0199-0445a.png
之至乎前也吾非仁无为非礼无行而横逆一朝至
前则非所患也虽非所患然自反之功则无穷也若
不务勉乎仁与礼而徒以横逆为患则纷然置悔吝
于胸中耳虽然自反之功深矣所谓自反而仁矣自
反而有礼矣自反而忠矣其工夫为如何哉而今之
学者未能进乎此一旦横逆加之则曰吾仁矣吾有
礼矣吾忠矣遂断彼以为妄人之归而不复致反身
之道以予观之是则自陷于妄而已耳不可不察也
前则非所患也虽非所患然自反之功则无穷也若
不务勉乎仁与礼而徒以横逆为患则纷然置悔吝
于胸中耳虽然自反之功深矣所谓自反而仁矣自
反而有礼矣自反而忠矣其工夫为如何哉而今之
学者未能进乎此一旦横逆加之则曰吾仁矣吾有
礼矣吾忠矣遂断彼以为妄人之归而不复致反身
之道以予观之是则自陷于妄而已耳不可不察也
卷四 第 70b 页 WYG0199-0445b.png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
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
已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已饥之也是以如是其
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
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
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禹稷颜子之事疑不相似然而孔子皆贤之孟子又
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
已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已饥之也是以如是其
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
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
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禹稷颜子之事疑不相似然而孔子皆贤之孟子又
卷四 第 71a 页 WYG0199-0445c.png
断以为同道何哉盖以禹稷颜子之心一故也心之
所为一者天理之所存而无意必固我加乎其间当
其可而已此之谓时中禹稷立乎唐虞平治之朝当
天下之任故以生民之未得其所为已忧其溺也犹
已溺之其饥也犹已饥之在禹稷之时居禹稷之任
固当然也颜子生于乱世鲁国之匹夫耳任行道之
责者有孔子在则颜子退居于陋巷可也在颜子之
时处颜子之地固当然耳譬诸同室之斗则当被发
所为一者天理之所存而无意必固我加乎其间当
其可而已此之谓时中禹稷立乎唐虞平治之朝当
天下之任故以生民之未得其所为已忧其溺也犹
已溺之其饥也犹已饥之在禹稷之时居禹稷之任
固当然也颜子生于乱世鲁国之匹夫耳任行道之
责者有孔子在则颜子退居于陋巷可也在颜子之
时处颜子之地固当然耳譬诸同室之斗则当被发
卷四 第 71b 页 WYG0199-0445d.png
缨冠而救之乡人之斗则闭户可也此禹稷颜子之
事所以为不同然其为当其可则一而已故曰禹稷
颜子易地则皆然虽然在常情观之颜子未见于施
为而遽比之禹稷不亦过乎殊不知禹稷之事功果
何所自乎德者本也事功者末也而本末一致也故
程子曰有颜子之德则有禹稷之事功所谓事功在
圣贤夫何有哉惟其时而已矣然而孟子历聘诸国
皇皇然以行道为任有异乎颜子之为德何哉方是
事所以为不同然其为当其可则一而已故曰禹稷
颜子易地则皆然虽然在常情观之颜子未见于施
为而遽比之禹稷不亦过乎殊不知禹稷之事功果
何所自乎德者本也事功者末也而本末一致也故
程子曰有颜子之德则有禹稷之事功所谓事功在
圣贤夫何有哉惟其时而已矣然而孟子历聘诸国
皇皇然以行道为任有异乎颜子之为德何哉方是
卷四 第 72a 页 WYG0199-0446a.png
时异端并作人欲横流世无孔子孟子乌得不以行
道自任予则曰颜子孟子易地则皆然若夫墨氏兼
爱则似乎禹稷之忧民者杨氏为我则似乎颜子之
在陋巷者惟其不知天理时中而妄意以守一偏盖
墨氏终身被发缨冠以求救天下之斗而杨氏则坐
视同室之斗而不顾者其贼夫道岂不甚哉则是人
欲而已矣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
道自任予则曰颜子孟子易地则皆然若夫墨氏兼
爱则似乎禹稷之忧民者杨氏为我则似乎颜子之
在陋巷者惟其不知天理时中而妄意以守一偏盖
墨氏终身被发缨冠以求救天下之斗而杨氏则坐
视同室之斗而不顾者其贼夫道岂不甚哉则是人
欲而已矣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
卷四 第 72b 页 WYG0199-0446b.png
礼貌之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
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
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
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
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
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
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
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
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
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于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
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夫章
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
妻屏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
卷四 第 73a 页 WYG0199-0446c.png
者是则章子已矣
常人之私情乐闻人之过责人惟恐不深而不复察
其理君子恕以待人油然公平各以其分而是非无
不得矣匡章之事亦可谓处乎其不幸者也众人皆
归之以不孝之名而孟子独明其不然者察其理故
耳盖谏于其父而父不受以致于怒而屏之以君子
之法论之章特未知夫有隐而无犯与夫号泣而从
之之义耳夫其所谓有隐而无犯与夫号泣而从者
常人之私情乐闻人之过责人惟恐不深而不复察
其理君子恕以待人油然公平各以其分而是非无
不得矣匡章之事亦可谓处乎其不幸者也众人皆
归之以不孝之名而孟子独明其不然者察其理故
耳盖谏于其父而父不受以致于怒而屏之以君子
之法论之章特未知夫有隐而无犯与夫号泣而从
之之义耳夫其所谓有隐而无犯与夫号泣而从者
卷四 第 73b 页 WYG0199-0446d.png
其婉愉委曲为如何非致其深爱者不能也章之谏
也无乃不能察其亲之意而或过于辞色欤是以为
责善而贼恩也夫至于责善而贼恩则非惟不能正
救其事而反以伤其父子之天性其所处固不为无
过然谓之不孝则抑甚矣盖章本心亦庶几欲其父
之为善耳而处之或过反以致其怒而章又以为既
得罪于父则已亦不当安夫妻子之养则从而黜屏
其妻子谓不若是则已之罪益大也其深自咎责之
也无乃不能察其亲之意而或过于辞色欤是以为
责善而贼恩也夫至于责善而贼恩则非惟不能正
救其事而反以伤其父子之天性其所处固不为无
过然谓之不孝则抑甚矣盖章本心亦庶几欲其父
之为善耳而处之或过反以致其怒而章又以为既
得罪于父则已亦不当安夫妻子之养则从而黜屏
其妻子谓不若是则已之罪益大也其深自咎责之
卷四 第 74a 页 WYG0199-0447a.png
意可见矣夫察章之事既异乎世俗之所谓不孝而
原章之心则又以得罪于父为不遑安则章亦庶几
其可进于善者而岂当弃绝于君子之门哉若章得
罪于父而不知惧则是以忿戾之气行于其间而可
罪矣然则君子之观人也岂苟云乎哉夫齐国之士
皆以仲子为廉通国皆称匡章为不孝而孟子独明
其不然世俗之毁誉如无本之水非君子孰能察之
虽然孟子所论不孝五者盖言世俗之所谓不孝者
原章之心则又以得罪于父为不遑安则章亦庶几
其可进于善者而岂当弃绝于君子之门哉若章得
罪于父而不知惧则是以忿戾之气行于其间而可
罪矣然则君子之观人也岂苟云乎哉夫齐国之士
皆以仲子为廉通国皆称匡章为不孝而孟子独明
其不然世俗之毁誉如无本之水非君子孰能察之
虽然孟子所论不孝五者盖言世俗之所谓不孝者
卷四 第 74b 页 WYG0199-0447b.png
世俗之所共知者也若夫君子之行身则居处不庄
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
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一失其所以行身之理
则为非孝矣孟子特以众人称章子为不孝而欲弃
绝之故举世俗之所谓不孝者而辩其不然耳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
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
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
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
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一失其所以行身之理
则为非孝矣孟子特以众人称章子为不孝而欲弃
绝之故举世俗之所谓不孝者而辩其不然耳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
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
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
卷四 第 75a 页 WYG0199-0447c.png
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
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子思居
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去君谁与
守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
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君子不避难亦不入于难惟当夫理而已夫于其所
不当避而避焉固私也而于其所不当预而预乃勇
于就难是亦私而已矣故慷慨杀身者易而从容就
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子思居
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去君谁与
守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
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君子不避难亦不入于难惟当夫理而已夫于其所
不当避而避焉固私也而于其所不当预而预乃勇
于就难是亦私而已矣故慷慨杀身者易而从容就
卷四 第 75b 页 WYG0199-0447d.png
义者难故常人为血气所蔽是以莫能择义而处惟
君子烛理之明克己之力故于事事物物之间处之
而从容也此曾子子思之所以同道欤夫曾子师也
父兄也师之尊与父兄之义同以师道居则固非为
臣役矣寇至而去之寇退而反无与其难盖在师之
义当然也子思臣也微也为之臣则固为微矣委质
以服君之事有难而逃之可乎与君同守而不去则
为臣之义当然也从容乎义之所当然曾子子思何
君子烛理之明克己之力故于事事物物之间处之
而从容也此曾子子思之所以同道欤夫曾子师也
父兄也师之尊与父兄之义同以师道居则固非为
臣役矣寇至而去之寇退而反无与其难盖在师之
义当然也子思臣也微也为之臣则固为微矣委质
以服君之事有难而逃之可乎与君同守而不去则
为臣之义当然也从容乎义之所当然曾子子思何
卷四 第 76a 页 WYG0199-0448a.png
殊哉故曰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以其天理时中一
而已嗟乎知曾子子思之所处则知微子比干箕子
之事矣易之为书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时也于其事
当其时而各有处焉盖莫非天理之素也非夫克己
穷理者其孰能与于斯哉
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
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齐王谓孟子而果贤则必有异于人者故使储子瞷
而已嗟乎知曾子子思之所处则知微子比干箕子
之事矣易之为书卦者事也爻者事之时也于其事
当其时而各有处焉盖莫非天理之素也非夫克己
穷理者其孰能与于斯哉
储子曰王使人瞷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
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
齐王谓孟子而果贤则必有异于人者故使储子瞷
卷四 第 76b 页 WYG0199-0448b.png
之孟子之言曰何以异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语虽
至约而所包含至广矣夫人者天地之心圣人之与
众人均也岂有二乎哉众人有喜怒哀乐圣人亦未
尝无也众人夏葛冬裘饥食渴饮圣人亦不能违也
然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众人之所以为众人者果
何在乎圣人率性而尽其道众人则逆其道而失其
性故耳然而众人虽失其性而道固自若也圣人虽
独尽其道而立则俱立达则俱达未尝不与人同也
至约而所包含至广矣夫人者天地之心圣人之与
众人均也岂有二乎哉众人有喜怒哀乐圣人亦未
尝无也众人夏葛冬裘饥食渴饮圣人亦不能违也
然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众人之所以为众人者果
何在乎圣人率性而尽其道众人则逆其道而失其
性故耳然而众人虽失其性而道固自若也圣人虽
独尽其道而立则俱立达则俱达未尝不与人同也
卷四 第 77a 页 WYG0199-0448c.png
故曰尧舜与人同耳夫自常情观圣贤之所为疑若
甚高而不可企及曾不知圣贤之所为无非天下之
常理犹饥之当食渴之欲饮然也惟夫己私蔽之而
昧夫大同之体则差殊万端视所谓常而不可易者
反为甚高而难能者矣故不极高明则不足以道中
庸是以君子贵夫学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
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
甚高而不可企及曾不知圣贤之所为无非天下之
常理犹饥之当食渴之欲饮然也惟夫己私蔽之而
昧夫大同之体则差殊万端视所谓常而不可易者
反为甚高而难能者矣故不极高明则不足以道中
庸是以君子贵夫学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
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
卷四 第 77b 页 WYG0199-0448d.png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
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
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
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
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
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
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从良
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
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
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
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
骄其妻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
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卷四 第 78a 页 WYG0199-0449a.png
意者孟子在齐适齐人有此事而叹息以为与世之
求富贵利达者无以异也夫其施施然骄其妻妾徒
知以得为贵而不知所以得之者为可贱也一旦妻
妾知其所为而心贱之以为不可望以终身而其骄
犹未已妻妾知其为可贱而在已独不知贱之为欲
所蔽故也夫富贵利达岂有求哉若有求之之意则
苟可以求而遂其欲者枉道屈身将无所不至矣而
彼方且以此而骄人是与墦间之乞者何以异乎其
求富贵利达者无以异也夫其施施然骄其妻妾徒
知以得为贵而不知所以得之者为可贱也一旦妻
妾知其所为而心贱之以为不可望以终身而其骄
犹未已妻妾知其为可贱而在已独不知贱之为欲
所蔽故也夫富贵利达岂有求哉若有求之之意则
苟可以求而遂其欲者枉道屈身将无所不至矣而
彼方且以此而骄人是与墦间之乞者何以异乎其
卷四 第 78b 页 WYG0199-0449b.png
妻妾特未知其所以得之者为可羞耳使其知之则
亦将为之耻而相泣矣虽然墦间之乞者不过辱其
身而已求富贵利达而不以其道则斯人也将至于
败于其家凶于其国一身之无耻而贻害之大不独
妻妾之不足以仰望于终身而已也而彼方以此自
骄不亦悲夫
孟子说卷四
亦将为之耻而相泣矣虽然墦间之乞者不过辱其
身而已求富贵利达而不以其道则斯人也将至于
败于其家凶于其国一身之无耻而贻害之大不独
妻妾之不足以仰望于终身而已也而彼方以此自
骄不亦悲夫
孟子说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