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 第 1a 页 WYG0149-030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考卷四
宋 叶梦得 撰
隐公
古者谓人君即位之始年不曰一年而曰元年岁之始
月不曰一月而曰正月自尧舜以来见之矣元年之称
见于伊训正月之称见于舜典非春秋创为之文也盖
君天下之道必慎其始一者数而已圣人不以一第之
春秋考卷四
宋 叶梦得 撰
隐公
古者谓人君即位之始年不曰一年而曰元年岁之始
月不曰一月而曰正月自尧舜以来见之矣元年之称
见于伊训正月之称见于舜典非春秋创为之文也盖
君天下之道必慎其始一者数而已圣人不以一第之
卷四 第 1b 页 WYG0149-0302b.png
而曰元曰正者所以慎其始也元者天运之见于气者
也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伦元之大体盖万
物莫不资焉虽天亦在其范围之内若以事考之则散
而为亨与利贞之四德而独居其先者也故元者善之
长也而君子所以长人者必体乎仁仁者元之用也即
位之始年谓之元年将示为人上者必如天之元而后
可以有其位也贞者四德之终易曰贞正也四德以贞
为本故曰事之干也而君子体之贞固足以干事盖推
也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伦元之大体盖万
物莫不资焉虽天亦在其范围之内若以事考之则散
而为亨与利贞之四德而独居其先者也故元者善之
长也而君子所以长人者必体乎仁仁者元之用也即
位之始年谓之元年将示为人上者必如天之元而后
可以有其位也贞者四德之终易曰贞正也四德以贞
为本故曰事之干也而君子体之贞固足以干事盖推
卷四 第 2a 页 WYG0149-0302c.png
而上之天地之道以贞而观日月之道以贞而明则夫
天下之动非贞孰能一之乎夫以贞为干则枝叶自是
而出者无不皆有所本圣人欲成元之善者固不可舍
贞而正也春秋以尧舜之道示后世是以谨是二言而
不敢有加损其举王于二者之间则春秋之法也天子
诸侯既合以其世即位则元年者天子诸侯之所同也
诸侯受命于天子必自正月始故协时月正日以为之
历而颁天下使无不从我而一则正月者非诸侯之所
天下之动非贞孰能一之乎夫以贞为干则枝叶自是
而出者无不皆有所本圣人欲成元之善者固不可舍
贞而正也春秋以尧舜之道示后世是以谨是二言而
不敢有加损其举王于二者之间则春秋之法也天子
诸侯既合以其世即位则元年者天子诸侯之所同也
诸侯受命于天子必自正月始故协时月正日以为之
历而颁天下使无不从我而一则正月者非诸侯之所
卷四 第 2b 页 WYG0149-0302d.png
得与也春秋立法加王于正月之上曰王正月则王固
不得不先正于上曰王之正月则诸侯固不得不禀其
正于下而万世之义尽矣三家初不尽明此左氏为周
正月以别夏商其陋固不待言谷梁但以无事必举正
月为谨始而不知书王之大法惟公羊以先言王而后
言正月为大一统略得其意而未尽汉兴公羊学首传
董仲舒为之冠其曰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
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又曰春者
不得不先正于上曰王之正月则诸侯固不得不禀其
正于下而万世之义尽矣三家初不尽明此左氏为周
正月以别夏商其陋固不待言谷梁但以无事必举正
月为谨始而不知书王之大法惟公羊以先言王而后
言正月为大一统略得其意而未尽汉兴公羊学首传
董仲舒为之冠其曰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
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又曰春者
卷四 第 3a 页 WYG0149-0303a.png
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
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以元为大鸟在其
为正本也谓正为承天鸟在其为书王也至何休遂以
公即位为春秋以元之气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
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
治五者同日并见相须成体于是为五始之论盖全本
于谶纬上强取天之端而下附益以竟内之治此亦岂
公羊之意哉公羊之意且不能知何暇议经吾以是知
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以元为大鸟在其
为正本也谓正为承天鸟在其为书王也至何休遂以
公即位为春秋以元之气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之
政以王之政正诸侯之即位以诸侯之即位正竟内之
治五者同日并见相须成体于是为五始之论盖全本
于谶纬上强取天之端而下附益以竟内之治此亦岂
公羊之意哉公羊之意且不能知何暇议经吾以是知
卷四 第 3b 页 WYG0149-0303b.png
治春秋之难也杜氏虽不祖公羊其言凡人君即位欲
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此亦未尝以尚书考
之也春秋之旨惟四时各加于首月以谨天道书王于
正月之上以立王法二者乃为新意四时各加于首月
亦不可以春独生义读春秋者每以是六言观之则深
不为穿凿浅不为疏略矣
左氏言惠公元妃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又娶于
宋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杜预谓声子者孟子之侄娣
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此亦未尝以尚书考
之也春秋之旨惟四时各加于首月以谨天道书王于
正月之上以立王法二者乃为新意四时各加于首月
亦不可以春独生义读春秋者每以是六言观之则深
不为穿凿浅不为疏略矣
左氏言惠公元妃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又娶于
宋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杜预谓声子者孟子之侄娣
卷四 第 4a 页 WYG0149-0303c.png
(案孟原本讹作/仲今据杜注改)诸侯元妃死则次妃摄治内事不得称
夫人故谓之继室此于礼无见独公羊以为诸侯娶一
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诸侯一娶九女诸侯不再
娶杜预之言或出于此则诸侯不得再娶矣鲁臧宣叔
娶于铸生贾及为而死继室以其侄此侄娣得为继室
之證也且侄娣虽得继室摄治内事而不称夫人今言
继室以声子声谥也如成风敬嬴之类则惠公盖成其
为夫人矣既有夫人又何娶于宋乎惠公而既有再娶
夫人故谓之继室此于礼无见独公羊以为诸侯娶一
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诸侯一娶九女诸侯不再
娶杜预之言或出于此则诸侯不得再娶矣鲁臧宣叔
娶于铸生贾及为而死继室以其侄此侄娣得为继室
之證也且侄娣虽得继室摄治内事而不称夫人今言
继室以声子声谥也如成风敬嬴之类则惠公盖成其
为夫人矣既有夫人又何娶于宋乎惠公而既有再娶
卷四 第 4b 页 WYG0149-0303d.png
则必不以声子为继室死而又加之谥既以声子为继
室则必不更娶于宋二者不能并立则左氏谓惠公娶
于宋者未可据也盖仲子左氏不知为惠公母而以为
桓公母故附会云尔然则桓公之母盖声子之次也惠
公爱之欲以桓公夺隐公而以声子为继室隐公又长
故终不敢尔使诸侯得再娶而惠公娶于宋在声子之
后则仲子可名以嫡夫人桓公可名以嫡子矣又何难
而不以夺隐公春秋亦何以与隐公之得立乎刘原甫
室则必不更娶于宋二者不能并立则左氏谓惠公娶
于宋者未可据也盖仲子左氏不知为惠公母而以为
桓公母故附会云尔然则桓公之母盖声子之次也惠
公爱之欲以桓公夺隐公而以声子为继室隐公又长
故终不敢尔使诸侯得再娶而惠公娶于宋在声子之
后则仲子可名以嫡夫人桓公可名以嫡子矣又何难
而不以夺隐公春秋亦何以与隐公之得立乎刘原甫
卷四 第 5a 页 WYG0149-0304a.png
以礼宗子虽七十无无主妇谓诸侯必再娶不然无主
妇以元妃死而不立继室也既有继室摄治内事是亦
主妇但不得名夫人尔又援武王生成王之年为非嫡
后所出必再娶亦不然武王有乱臣十人而天下治邑
姜在其间则武王有天下邑姜尚在也安知成王必邑
姜所出而非庶长乎此皆未足以为證若晋平公娶齐
少姜而卒鲁昭公欲吊之晋候辞公曰非伉俪也请君
无辱郑游吉送葬曰嬖宠之丧不敢释位而数于守嫡
妇以元妃死而不立继室也既有继室摄治内事是亦
主妇但不得名夫人尔又援武王生成王之年为非嫡
后所出必再娶亦不然武王有乱臣十人而天下治邑
姜在其间则武王有天下邑姜尚在也安知成王必邑
姜所出而非庶长乎此皆未足以为證若晋平公娶齐
少姜而卒鲁昭公欲吊之晋候辞公曰非伉俪也请君
无辱郑游吉送葬曰嬖宠之丧不敢释位而数于守嫡
卷四 第 5b 页 WYG0149-0304b.png
其后齐复请继室于晋则晋虽娶齐亦未敢以为嫡夫
人诸侯亦不以嫡夫人处之可以见当时之制则使惠
公虽实尝娶宋亦安得以为嫡也仲子事吾固疑其非
是而史记载惠公嫡夫人无子贱妾声子生隐公隐公
长为娶于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生桓公登
宋女为夫人以桓公为太子及惠公卒为桓公少故鲁
人共令隐公摄政乃全与左氏所载本末不同凡司马
迁所载春秋时事大扺皆近于左氏而鲁世家于仲子
人诸侯亦不以嫡夫人处之可以见当时之制则使惠
公虽实尝娶宋亦安得以为嫡也仲子事吾固疑其非
是而史记载惠公嫡夫人无子贱妾声子生隐公隐公
长为娶于宋宋女至而好惠公夺而自妻之生桓公登
宋女为夫人以桓公为太子及惠公卒为桓公少故鲁
人共令隐公摄政乃全与左氏所载本末不同凡司马
迁所载春秋时事大扺皆近于左氏而鲁世家于仲子
卷四 第 6a 页 WYG0149-0304c.png
何为独不取于隐桓疑当时先秦故书又有为此说者
故迁用以为正益知春秋事诸家所闻各异要以近经
者为得则谷梁之言为有證也
杜预以声子为孟子之侄娣诸侯始娶则同姓之国以
侄娣媵元妃死则次妃摄治内事犹不得称夫人故谓
之继室则侄娣既媵媵即次妃而诸侯不得再娶也论
考仲子之宫又云惠公以仲子手文娶之欲以为夫人
诸侯无二嫡故隐公成之为立宫是许诸侯得再娶而
故迁用以为正益知春秋事诸家所闻各异要以近经
者为得则谷梁之言为有證也
杜预以声子为孟子之侄娣诸侯始娶则同姓之国以
侄娣媵元妃死则次妃摄治内事犹不得称夫人故谓
之继室则侄娣既媵媵即次妃而诸侯不得再娶也论
考仲子之宫又云惠公以仲子手文娶之欲以为夫人
诸侯无二嫡故隐公成之为立宫是许诸侯得再娶而
卷四 第 6b 页 WYG0149-0304d.png
不得为夫人也夫安有娶而不得为夫人者乎且既以
声子为继室摄元妃治内事又再娶仲子则何以名之
盖杜氏自不能了此前论参取公羊诸侯一聘九女诸
侯不再娶之意相与附会后论仲子辞穷则又许其再
娶忘其自相违戾至言侄娣为媵亦非是媵于天子为
三夫人于诸侯为二世妇本不同侄娣侄娣之制不尽
见于后世而媵侄娣礼亦不详吾固言之矣诸侯不得
再娶于礼无正文盖出于公羊曾子问记孔子之言曰
声子为继室摄元妃治内事又再娶仲子则何以名之
盖杜氏自不能了此前论参取公羊诸侯一聘九女诸
侯不再娶之意相与附会后论仲子辞穷则又许其再
娶忘其自相违戾至言侄娣为媵亦非是媵于天子为
三夫人于诸侯为二世妇本不同侄娣侄娣之制不尽
见于后世而媵侄娣礼亦不详吾固言之矣诸侯不得
再娶于礼无正文盖出于公羊曾子问记孔子之言曰
卷四 第 7a 页 WYG0149-0305a.png
宗子虽七十无无主妇非宗子虽无主妇可也此谓主
祭也以类推之诸侯若不得再娶则安得每有夫人乎
吾固以为摄矣礼昏义天子后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
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当公卿大夫士之数而曲礼
公侯但云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而不言数公羊言
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兄之子也娣
弟也诸侯一聘九女故为不再娶之论按天子后之媵
三则三夫人是也三夫人各有侄娣三则九嫔是也合
祭也以类推之诸侯若不得再娶则安得每有夫人乎
吾固以为摄矣礼昏义天子后立六官三夫人九嫔二
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当公卿大夫士之数而曲礼
公侯但云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而不言数公羊言
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兄之子也娣
弟也诸侯一聘九女故为不再娶之论按天子后之媵
三则三夫人是也三夫人各有侄娣三则九嫔是也合
卷四 第 7b 页 WYG0149-0305b.png
三夫人九嫔是为十二由是等而下之其降杀以三诸
侯夫人之媵二则为世妇者当二也夫人与世妇各有
侄娣二则谓之妻者当六也合夫人与二世妇六妻是
为九天子之后尊矣故不在十二女之数诸侯降于天
子故夫人同为九女以妇职名之则天子曰后曰夫人
曰嫔诸侯曰夫人曰世妇曰妻而通谓之非以配嫡以
别兄子及弟言之则曰侄娣合言之则曰媵夫既以是
为定制矣则周官九嫔不列其数以为有其人则充无
侯夫人之媵二则为世妇者当二也夫人与世妇各有
侄娣二则谓之妻者当六也合夫人与二世妇六妻是
为九天子之后尊矣故不在十二女之数诸侯降于天
子故夫人同为九女以妇职名之则天子曰后曰夫人
曰嫔诸侯曰夫人曰世妇曰妻而通谓之非以配嫡以
别兄子及弟言之则曰侄娣合言之则曰媵夫既以是
为定制矣则周官九嫔不列其数以为有其人则充无
卷四 第 8a 页 WYG0149-0305c.png
则阙曲礼公侯夫人世妇妻妾不列数义亦同此无其
人尚不得充而况过之乎若许之再娶则其为媵侄娣
有不可废者是与其旧而两之也岂正家远色之道乎
古者天子在丧则使冢宰摄君百官总已而听之君犹
可摄也若王有故不与祭祀则大宗伯摄位太宰摄之
则谓之宰祭大祭祀王后有故不与则大宗伯摄而荐
豆笾彻大宾客则摄而载祼后夫人之职莫大于祭祀
方其无恙天子犹且得使冢宰摄则后夫人死而以媵
人尚不得充而况过之乎若许之再娶则其为媵侄娣
有不可废者是与其旧而两之也岂正家远色之道乎
古者天子在丧则使冢宰摄君百官总已而听之君犹
可摄也若王有故不与祭祀则大宗伯摄位太宰摄之
则谓之宰祭大祭祀王后有故不与则大宗伯摄而荐
豆笾彻大宾客则摄而载祼后夫人之职莫大于祭祀
方其无恙天子犹且得使冢宰摄则后夫人死而以媵
卷四 第 8b 页 WYG0149-0305d.png
摄之不亦可乎所谓摄者摄其职非摄其位犹冢宰之
摄君者也以是而言则公羊之言为有證矣春秋之时
凡诸侯三夫人皆曰妃有元妃有二妃有下妃亦曰少
妃故左氏称惠公孟子为元妃而记子叔姬妃齐昭公
于邾文公见元妃二妃于陈哀公见元妃二妃下妃又
谓郑姚子为少妃此三夫人之别也夫人称元妃死则
以二妃摄行其事皆曰继室所谓继室以声子者也何
知摄之二妃为媵也据左氏言臧宣叔继室以其侄媵
摄君者也以是而言则公羊之言为有證矣春秋之时
凡诸侯三夫人皆曰妃有元妃有二妃有下妃亦曰少
妃故左氏称惠公孟子为元妃而记子叔姬妃齐昭公
于邾文公见元妃二妃于陈哀公见元妃二妃下妃又
谓郑姚子为少妃此三夫人之别也夫人称元妃死则
以二妃摄行其事皆曰继室所谓继室以声子者也何
知摄之二妃为媵也据左氏言臧宣叔继室以其侄媵
卷四 第 9a 页 WYG0149-0306a.png
侄娣同为九女则媵固得为之矣是以同谓之继室晋
灵公卒晋人议立君赵孟以辰嬴班在九杜祁以狄故
让季隗而已次之班在四则诸侯九女之證也齐小白
之夫人三曰王姬徐姬蔡姬长卫姬少卫姬郑姫葛嬴
密姬宋华子凡九人而谓如夫人者六人则通三夫人
为九女之證也齐侯娶于鲁曰颜懿姬无子侄鬷声姬
生光则夫人有侄娣之證也晋献公伐骊戎以骊姬归
生奚齐其娣立卓子则世妇有侄娣之證也是先王之
灵公卒晋人议立君赵孟以辰嬴班在九杜祁以狄故
让季隗而已次之班在四则诸侯九女之證也齐小白
之夫人三曰王姬徐姬蔡姬长卫姬少卫姬郑姫葛嬴
密姬宋华子凡九人而谓如夫人者六人则通三夫人
为九女之證也齐侯娶于鲁曰颜懿姬无子侄鬷声姬
生光则夫人有侄娣之證也晋献公伐骊戎以骊姬归
生奚齐其娣立卓子则世妇有侄娣之證也是先王之
卷四 第 9b 页 WYG0149-0306b.png
遗制犹有可考者乃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
庄姜又娶于陈曰厉妫晋献公娶于贾又娶二女于戎
曰大戎狐姬小戎子则违礼而再娶矣
隐公之事三家所载不同吾皆不敢以为然独取于榖
梁而不尽用其说者推经以为正也盖左氏以隐为摄
谷梁以隐为让公羊以桓为嫡夫三名岂可以苟得哉
古者君薨嗣子谅閒居庐百官总已以听冢宰谓之摄
摄者有君代之行事之名也故成王立幼未能临位周
庄姜又娶于陈曰厉妫晋献公娶于贾又娶二女于戎
曰大戎狐姬小戎子则违礼而再娶矣
隐公之事三家所载不同吾皆不敢以为然独取于榖
梁而不尽用其说者推经以为正也盖左氏以隐为摄
谷梁以隐为让公羊以桓为嫡夫三名岂可以苟得哉
古者君薨嗣子谅閒居庐百官总已以听冢宰谓之摄
摄者有君代之行事之名也故成王立幼未能临位周
卷四 第 10a 页 WYG0149-0306c.png
公抱之负斧扆以朝诸侯凡政令必称王焉亦谓之摄
隐公既已南面称君有其位者十一年国人诸侯皆称
之公矣而桓未尝有位也是焉得名摄哉左氏但以隐
尝立桓为太子而奉之夫太子与君不并见也正使如
左氏所言隐为君而桓为太子自不可言摄况其事未
必然乎则左氏谓摄者不可据矣让者已所当得不自
有而推之与人之名也尧有天下而推之舜舜有天下
而推之禹谓之让故周之有国泰伯不自有而推之仲
隐公既已南面称君有其位者十一年国人诸侯皆称
之公矣而桓未尝有位也是焉得名摄哉左氏但以隐
尝立桓为太子而奉之夫太子与君不并见也正使如
左氏所言隐为君而桓为太子自不可言摄况其事未
必然乎则左氏谓摄者不可据矣让者已所当得不自
有而推之与人之名也尧有天下而推之舜舜有天下
而推之禹谓之让故周之有国泰伯不自有而推之仲
卷四 第 10b 页 WYG0149-0306d.png
雍仲雍不自有而推之季历泰伯终谢而去焉以授于
文王故孔子曰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隐诚长而
欲以与桓则去而逃之如吴泰伯可矣既已即位称君
号令征伐无不自己出而桓犹为公子也是焉得名让
哉谷梁但谓不取为公而将以让桓遂以为让夫让安
可以探先君之志而特为之哉其曰欲致国焉者徒为
之名而已则榖梁谓让者不可据矣至公羊以桓为幼
而贵必以桓为嫡其失与左氏同而谓将平国而反之
文王故孔子曰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隐诚长而
欲以与桓则去而逃之如吴泰伯可矣既已即位称君
号令征伐无不自己出而桓犹为公子也是焉得名让
哉谷梁但谓不取为公而将以让桓遂以为让夫让安
可以探先君之志而特为之哉其曰欲致国焉者徒为
之名而已则榖梁谓让者不可据矣至公羊以桓为幼
而贵必以桓为嫡其失与左氏同而谓将平国而反之
卷四 第 11a 页 WYG0149-0307a.png
桓必以隐为让其失与榖梁同是三家皆未尝者得其
事之实而又不能以经断也今吾出于千载之下亦安
知桓之嫡与非嫡隐之当立桓与否哉徒见元年隐得
书正月则知隐之正当五也自二年后终其身不书正
月则知隐之欲致国于桓之非正也正而当立则不可
以言摄欲致国之非正则无取乎让惟榖梁所谓先君
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已探先君之邪心而遂以与桓
为成父之恶者此言为近实则以立桓为邪志者桓非
事之实而又不能以经断也今吾出于千载之下亦安
知桓之嫡与非嫡隐之当立桓与否哉徒见元年隐得
书正月则知隐之正当五也自二年后终其身不书正
月则知隐之欲致国于桓之非正也正而当立则不可
以言摄欲致国之非正则无取乎让惟榖梁所谓先君
既胜其邪心以与隐矣已探先君之邪心而遂以与桓
为成父之恶者此言为近实则以立桓为邪志者桓非
卷四 第 11b 页 WYG0149-0307b.png
嫡也以与桓为成父之恶者隐非正也故善言春秋者
不得于义则求于事故吾以晋侯执曹伯畀宋人者为
阙文不得于事则求于义故吾以桓非嫡而隐不当致
国为不正吾之于春秋亦如是而已矣三传言隐公之
事既不同其释经亦意各异左氏曰为其少故也吾将
授之矣此但记隐之欲让桓而已而不言经之予夺左
氏不传经宜其不能知公羊曰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
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
不得于义则求于事故吾以晋侯执曹伯畀宋人者为
阙文不得于事则求于义故吾以桓非嫡而隐不当致
国为不正吾之于春秋亦如是而已矣三传言隐公之
事既不同其释经亦意各异左氏曰为其少故也吾将
授之矣此但记隐之欲让桓而已而不言经之予夺左
氏不传经宜其不能知公羊曰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
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
卷四 第 12a 页 WYG0149-0307c.png
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
桓立也详二传之意似为惠公欲立桓而诸大夫与隐
公恐桓幼不能为国又恐已终辞而桓或为他公子所
夺故已不得已而摄君尔未论其让惠公欲立桓而诸
大夫立隐则已废其君之命矣大夫废君命而已从之
虽曰为桓已独无废父命以为嫌乎尚何论正不正也
惟榖梁曰先君之欲与桓非正也邪也虽然既胜其邪
心以与隐已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与桓则是成父之
桓立也详二传之意似为惠公欲立桓而诸大夫与隐
公恐桓幼不能为国又恐已终辞而桓或为他公子所
夺故已不得已而摄君尔未论其让惠公欲立桓而诸
大夫立隐则已废其君之命矣大夫废君命而已从之
虽曰为桓已独无废父命以为嫌乎尚何论正不正也
惟榖梁曰先君之欲与桓非正也邪也虽然既胜其邪
心以与隐已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与桓则是成父之
卷四 第 12b 页 WYG0149-0307d.png
恶也若尔隐之立乃受于惠公诸大夫与其摄皆无与
焉以经意考之则榖梁之言为近实盖均非嫡也惠公
以隐长且贤虽爱桓而不敢私隐乃为让以取祸是惠
公授以正而隐承之以邪故二年以后终篇不书正月
所以治隐而榖梁以为春秋贵义不贵惠信道不信邪
者惟能察事之实所以能尽经之义也公羊既以隐为
诸大夫所立于是创为桓幼而贵隐长而卑之论而为
说曰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
焉以经意考之则榖梁之言为近实盖均非嫡也惠公
以隐长且贤虽爱桓而不敢私隐乃为让以取祸是惠
公授以正而隐承之以邪故二年以后终篇不书正月
所以治隐而榖梁以为春秋贵义不贵惠信道不信邪
者惟能察事之实所以能尽经之义也公羊既以隐为
诸大夫所立于是创为桓幼而贵隐长而卑之论而为
说曰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
卷四 第 13a 页 WYG0149-0308a.png
贵也母以子贵子以母贵何休从而言礼嫡夫人无子
立右媵右媵无子立左媵左媵无子立嫡侄娣嫡侄娣
无子立右媵侄娣右媵侄娣无子立左媵侄娣吾考于
礼皆无见不知何休何所据而又强谓隐桓母皆媵而
桓母为右媵此乃以意臆之以成公羊之说而已且立
嫡以长不以贤犹可也立子以贵不以长此何理乎贵
贱之辨为嫡庶尔安有于媵侄娣之间又以左右为贵
贱者天子诸侯无适子其立庶子德钧以年年钧以卜
立右媵右媵无子立左媵左媵无子立嫡侄娣嫡侄娣
无子立右媵侄娣右媵侄娣无子立左媵侄娣吾考于
礼皆无见不知何休何所据而又强谓隐桓母皆媵而
桓母为右媵此乃以意臆之以成公羊之说而已且立
嫡以长不以贤犹可也立子以贵不以长此何理乎贵
贱之辨为嫡庶尔安有于媵侄娣之间又以左右为贵
贱者天子诸侯无适子其立庶子德钧以年年钧以卜
卷四 第 13b 页 WYG0149-0308b.png
古之道也故周官大询之礼三询立君居其一未有不
问贤否为但以众妾之左右为先后者立嫡之不以长
幼贤否此防为自贤者以庶夺嫡非圣人之得已也若
均庶子安得不先贤以听国人之所与乎卫人立晋春
秋尚许之况隐公受命于父吾以是推之不惟失经之
意又以见三传欲成其说而增损事实以相迁就者其
弊不独左氏为然也
邾仪父鲁附庸也附庸之名见于诗其制见于礼王制
问贤否为但以众妾之左右为先后者立嫡之不以长
幼贤否此防为自贤者以庶夺嫡非圣人之得已也若
均庶子安得不先贤以听国人之所与乎卫人立晋春
秋尚许之况隐公受命于父吾以是推之不惟失经之
意又以见三传欲成其说而增损事实以相迁就者其
弊不独左氏为然也
邾仪父鲁附庸也附庸之名见于诗其制见于礼王制
卷四 第 14a 页 WYG0149-0308c.png
孟子而不详周官载邦国之法甚备而无附庸春秋有
附庸之国而经不载其名学者多不能了王制曰公侯
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
于天子而附于诸侯曰附庸此其大略也孟子之言正
同而周官大司徒职方氏乃言诸公之地五百里其食
者半诸侯四百里诸伯三百里各食其三之一诸子二
百里诸男百里各食其四之一郑司农谓此兼附庸食
者食其租税馀者其附庸以属天子积而数之虽男国
附庸之国而经不载其名学者多不能了王制曰公侯
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
于天子而附于诸侯曰附庸此其大略也孟子之言正
同而周官大司徒职方氏乃言诸公之地五百里其食
者半诸侯四百里诸伯三百里各食其三之一诸子二
百里诸男百里各食其四之一郑司农谓此兼附庸食
者食其租税馀者其附庸以属天子积而数之虽男国
卷四 第 14b 页 WYG0149-0308d.png
百里食四之一为五十里故郑氏谓与今五经家合自
子而上皆过其正封之数康成谓皆封国正数附庸又
居其外嫌王制与周官不合乃言商因夏爵三等有公
侯伯而无子男武王更立五等爵地犹用商制至周公
斥大九州之界始并其地广之以合大司徒职方氏按
武成言反商政政由旧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孰谓商无
子男至武王始立乎孟子曰天子之地方千里诸侯之
地方百里周公封于鲁为地方百里非不足而俭于百
子而上皆过其正封之数康成谓皆封国正数附庸又
居其外嫌王制与周官不合乃言商因夏爵三等有公
侯伯而无子男武王更立五等爵地犹用商制至周公
斥大九州之界始并其地广之以合大司徒职方氏按
武成言反商政政由旧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孰谓商无
子男至武王始立乎孟子曰天子之地方千里诸侯之
地方百里周公封于鲁为地方百里非不足而俭于百
卷四 第 15a 页 WYG0149-0309a.png
里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
在所益乎子产曰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
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由此观之周固
未尝有广于百里之地百里之外皆僭有也而况五百
里正使如先郑说兼附庸亦不应百里而倍者四附庸
反多于正封是五服之内附庸之国多五等之国少矣
康成必欲成其说故以开方之法积之又谓公无附庸
伯侯而下有附庸别为九同七同五同二同之制后言
在所益乎子产曰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
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由此观之周固
未尝有广于百里之地百里之外皆僭有也而况五百
里正使如先郑说兼附庸亦不应百里而倍者四附庸
反多于正封是五服之内附庸之国多五等之国少矣
康成必欲成其说故以开方之法积之又谓公无附庸
伯侯而下有附庸别为九同七同五同二同之制后言
卷四 第 15b 页 WYG0149-0309b.png
鲁于周法不得有附庸且既曰诸侯牧正帅长及有德
者得有附庸矣而公独以地广不得有可乎曰侯附庸
九同鲁侯爵也反谓于㕯法不得有其言自相错谬殆
不可晓吾以王制武成孟子子产为證则周五等国至
百里而止矣未之有加也若附庸则惟公得正有也皆
因其閒田与诸侯有罪所削之地附之于其邻有功德
者赐之初不以为常此诗所谓锡之山川土田附庸者
也至春秋之世王政不行无复有閒田地之赐而诸侯
者得有附庸矣而公独以地广不得有可乎曰侯附庸
九同鲁侯爵也反谓于㕯法不得有其言自相错谬殆
不可晓吾以王制武成孟子子产为證则周五等国至
百里而止矣未之有加也若附庸则惟公得正有也皆
因其閒田与诸侯有罪所削之地附之于其邻有功德
者赐之初不以为常此诗所谓锡之山川土田附庸者
也至春秋之世王政不行无复有閒田地之赐而诸侯
卷四 第 16a 页 WYG0149-0309c.png
以大并小各以自广无复限断故孟子以为取彼子产
以为侵小其存而曰附庸者皆先世之旧或夺人之国
属之以为已有者也若司徒职方氏所言则孟子所谓
诸侯恶其害已而去籍者私自益其文尔盖在孟子之
时固已谓其详不可闻况于后世乎开方之法不见于
经大司徒言五百里而下五等之国初不言开方之积
故二郑自为两说至职方氏言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
百里则四公而下盖开方之法然谓之四公六侯之类
以为侵小其存而曰附庸者皆先世之旧或夺人之国
属之以为已有者也若司徒职方氏所言则孟子所谓
诸侯恶其害已而去籍者私自益其文尔盖在孟子之
时固已谓其详不可闻况于后世乎开方之法不见于
经大司徒言五百里而下五等之国初不言开方之积
故二郑自为两说至职方氏言邦国千里封公以方五
百里则四公而下盖开方之法然谓之四公六侯之类
卷四 第 16b 页 WYG0149-0309d.png
则非实数也假千里之地言之以为积其数者如是尔
故康成亦以为设法以待有功之言吾意大司徒言建
邦国县师言造都邑量其地而制其域者既开方之法
后世因窃之则为五百里而下五等之国岂别以益其
文乎王制之书驳矣独言封国之制与孟子合宜为近
正故其末槩言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而其下列封
方百里封方七十里封方五十里而无五百里五等之
数此乃先王开方制地域之遗法所以相继言名山大
故康成亦以为设法以待有功之言吾意大司徒言建
邦国县师言造都邑量其地而制其域者既开方之法
后世因窃之则为五百里而下五等之国岂别以益其
文乎王制之书驳矣独言封国之制与孟子合宜为近
正故其末槩言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而其下列封
方百里封方七十里封方五十里而无五百里五等之
数此乃先王开方制地域之遗法所以相继言名山大
卷四 第 17a 页 WYG0149-0310a.png
川不以封其馀以为附庸閒田诸侯之有功者取于閒
田以禄之其有削地者归之閒田附庸少而正封多亦
近于人情尤可见大司徒职方氏所言妄无疑也盖先
王以五等诸侯兼附庸不积附庸以为五等诸侯康成
不悟此乃以为诸侯有功则受公地自四百里而进附
庸九同伯有功则受侯地自三百里而进附庸七同等
漫然皆无所据夫谓有功而加地可矣岂必足其数而
递进之乎至于公之地五百里进则逼天子故复为公
田以禄之其有削地者归之閒田附庸少而正封多亦
近于人情尤可见大司徒职方氏所言妄无疑也盖先
王以五等诸侯兼附庸不积附庸以为五等诸侯康成
不悟此乃以为诸侯有功则受公地自四百里而进附
庸九同伯有功则受侯地自三百里而进附庸七同等
漫然皆无所据夫谓有功而加地可矣岂必足其数而
递进之乎至于公之地五百里进则逼天子故复为公
卷四 第 17b 页 WYG0149-0310b.png
无附庸之说左右迁就惟其意之所欲而历世诸儒方
守之而不敢易其不能辨周官之非亦无足怪矣
三代迭兴五等诸侯非有大过诛灭皆因而不易孟子
言周官灭国五十则非此五十国皆商之旧所谓附庸
者亦包于其间矣其不能五十里或初封自不足其数
或有罪而削之或弱而为强大所侵皆不可知至周自
积其閒田与削地所入以锡其诸侯者则疑各使其所
附之国择其臣之贤者或有功者而君之焉而于经无
守之而不敢易其不能辨周官之非亦无足怪矣
三代迭兴五等诸侯非有大过诛灭皆因而不易孟子
言周官灭国五十则非此五十国皆商之旧所谓附庸
者亦包于其间矣其不能五十里或初封自不足其数
或有罪而削之或弱而为强大所侵皆不可知至周自
积其閒田与削地所入以锡其诸侯者则疑各使其所
附之国择其臣之贤者或有功者而君之焉而于经无
卷四 第 18a 页 WYG0149-0310c.png
见宣十二年楚子灭萧杜氏以萧为宋附庸国而孔氏
疏以为萧大夫大心平宋万之乱宋桓公封叔于萧为
附庸此或有之周官典命言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
国之君小国之君子男也先郑谓九命上公得置孤卿
一人而无所据但因文以为说尔说者以为即附庸之
君以吾考之其言是也孔子言颛臾在鲁邦域之中为
社稷之臣此所谓附庸则大国皆得臣其附庸矣大宗
伯六瑞等邦国至男执蒲璧而止继言六挚等诸臣首
疏以为萧大夫大心平宋万之乱宋桓公封叔于萧为
附庸此或有之周官典命言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
国之君小国之君子男也先郑谓九命上公得置孤卿
一人而无所据但因文以为说尔说者以为即附庸之
君以吾考之其言是也孔子言颛臾在鲁邦域之中为
社稷之臣此所谓附庸则大国皆得臣其附庸矣大宗
伯六瑞等邦国至男执蒲璧而止继言六挚等诸臣首
卷四 第 18b 页 WYG0149-0310d.png
曰孤执皮帛大宗伯所谓诸臣即典命所谓五等之命
之诸臣也今于子男之后列国诸臣之首冠之以视小
国之君臣而得视君非附庸而何岂有均为五等之侯
而其孤卿得与子男并者乎世子摄其君未誓于天子
亦以皮帛继子男世子有君道也誓于天子下其居之
礼一等公之子得如侯伯执圭则未誓于天子继子男
得如附庸执皮帛亦宜矣盖皆有君道者也故孤之礼
每与子男世子为别不与卿大夫为别也仪礼大射乡
之诸臣也今于子男之后列国诸臣之首冠之以视小
国之君臣而得视君非附庸而何岂有均为五等之侯
而其孤卿得与子男并者乎世子摄其君未誓于天子
亦以皮帛继子男世子有君道也誓于天子下其居之
礼一等公之子得如侯伯执圭则未誓于天子继子男
得如附庸执皮帛亦宜矣盖皆有君道者也故孤之礼
每与子男世子为别不与卿大夫为别也仪礼大射乡
卷四 第 19a 页 WYG0149-0311a.png
射燕礼皆列诸公之位在卿大夫上而每与其君相先
后郑氏皆以为公之孤卿吾以为不然既曰公之孤卿
矣不应更得称公与其君同若以为附庸如五等诸侯
皆得称公则不嫌于与其君同称也
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于外曰侯于其国曰
君于内自称曰不榖于外自称曰王老庶方小侯入天
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玉藻诸侯之于天
子曰某土之臣其在边邑曰某屏之臣其于嫡以下曰
后郑氏皆以为公之孤卿吾以为不然既曰公之孤卿
矣不应更得称公与其君同若以为附庸如五等诸侯
皆得称公则不嫌于与其君同称也
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于外曰侯于其国曰
君于内自称曰不榖于外自称曰王老庶方小侯入天
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玉藻诸侯之于天
子曰某土之臣其在边邑曰某屏之臣其于嫡以下曰
卷四 第 19b 页 WYG0149-0311b.png
寡人小国之君曰孤摈者亦曰孤由是推之则孤盖庶
方小侯与小国之君也郑氏释庶方小侯为戎狄子男
君此亦未然所谓附庸之君者殆谓是欤盖以服言之
则在子男之下卿大夫之上以掣言之则诸侯之嫡子
未誓于天子者同非人臣也天子自称曰予一人诸侯
自称曰不榖则附庸之君自称曰孤亦宜矣故凶礼天
子降名则称不杀周王告子带之乱曰不谷不德是也
以天子而同诸侯者也诸侯降名则称孤宋答鲁吊大
方小侯与小国之君也郑氏释庶方小侯为戎狄子男
君此亦未然所谓附庸之君者殆谓是欤盖以服言之
则在子男之下卿大夫之上以掣言之则诸侯之嫡子
未誓于天子者同非人臣也天子自称曰予一人诸侯
自称曰不榖则附庸之君自称曰孤亦宜矣故凶礼天
子降名则称不杀周王告子带之乱曰不谷不德是也
以天子而同诸侯者也诸侯降名则称孤宋答鲁吊大
卷四 第 20a 页 WYG0149-0311c.png
水曰孤实不敬是也以诸侯而同附庸者也各下其一
等以自贬损则孤之为附庸无疑矣
吾既以公之孤为附庸附庸惟公得有侯伯而下无预
则二郑所谓五等诸侯通有附庸者其说皆不可行然
周之公国惟杞宋二王后虽周公犹为侯国则春秋之
世安得尚有附庸杂见于他国乎盖典命所言成周治
世之法也公之附庸公国所应有故谓公之孤而侯伯
附庸必有功德者则赐不以为常子男之国则小矣吾
等以自贬损则孤之为附庸无疑矣
吾既以公之孤为附庸附庸惟公得有侯伯而下无预
则二郑所谓五等诸侯通有附庸者其说皆不可行然
周之公国惟杞宋二王后虽周公犹为侯国则春秋之
世安得尚有附庸杂见于他国乎盖典命所言成周治
世之法也公之附庸公国所应有故谓公之孤而侯伯
附庸必有功德者则赐不以为常子男之国则小矣吾
卷四 第 20b 页 WYG0149-0311d.png
疑其无附庸先王制礼其隆杀必有高下是以春秋附
庸多见于齐鲁晋三大国其他小国无闻所谓不能五
十里者未必皆近五十里之数董仲舒繁露解氏不若
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四等皆为附庸而谓言字者方
三十里名者方二十里人氏者方十五里此虽不经见
然春秋书邾仪父以字见郳犁来以名见介人以人见
则其言固有證也王之大夫四命春秋以氏字见如仍
叔荣叔之类则附庸四命亦当以国与字见仪父是已
庸多见于齐鲁晋三大国其他小国无闻所谓不能五
十里者未必皆近五十里之数董仲舒繁露解氏不若
人人不若名名不若字四等皆为附庸而谓言字者方
三十里名者方二十里人氏者方十五里此虽不经见
然春秋书邾仪父以字见郳犁来以名见介人以人见
则其言固有證也王之大夫四命春秋以氏字见如仍
叔荣叔之类则附庸四命亦当以国与字见仪父是已
卷四 第 21a 页 WYG0149-0312a.png
而左氏曰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
盖谓公摄位而求盟夫国君而无爵未之有也既以无
爵故称字而又以为以字贵此其说自相戾榖梁曰邾
之上古微未爵命于周也亦非是既为周臣矣安有至
于春秋而未受玉爵者则何以为国且谓父为男子之
美称此槩论父之为义可也岂春秋以为美而加之者
乎公羊曰□子之君何以名字也何以称字褒之也盖
用其名不如字之例且春秋诸侯有善而与之者有也
盖谓公摄位而求盟夫国君而无爵未之有也既以无
爵故称字而又以为以字贵此其说自相戾榖梁曰邾
之上古微未爵命于周也亦非是既为周臣矣安有至
于春秋而未受玉爵者则何以为国且谓父为男子之
美称此槩论父之为义可也岂春秋以为美而加之者
乎公羊曰□子之君何以名字也何以称字褒之也盖
用其名不如字之例且春秋诸侯有善而与之者有也
卷四 第 21b 页 WYG0149-0312b.png
必见于其辞未有舍其爵而言其字者况诸侯有不协
而后盟本非是美事隐公初立而仪父来盟是有不信
隐公者亦何足为褒乎三传皆不正邾为鲁附庸故求
其舍爵称字之义而不得强以求盟为美是既失名字
之例又因并失褒贬之道也
用兵言克通春秋特段一见象日以杀舜为事及其即
位于四凶则诛之于象则但置之有庳或曰放之或曰
封之均于不杀也夫在群臣则诛之在弟则恕之舜用
而后盟本非是美事隐公初立而仪父来盟是有不信
隐公者亦何足为褒乎三传皆不正邾为鲁附庸故求
其舍爵称字之义而不得强以求盟为美是既失名字
之例又因并失褒贬之道也
用兵言克通春秋特段一见象日以杀舜为事及其即
位于四凶则诛之于象则但置之有庳或曰放之或曰
封之均于不杀也夫在群臣则诛之在弟则恕之舜用
卷四 第 22a 页 WYG0149-0312c.png
法岂有二哉四罪之乱天下者公也象之欲杀己者私
也舜不以公义胜私思则亲亲之道然也周公使管叔
蔡叔监商管叔以流言挟武庚而叛召公不说文武之
业几坠矣周公以二伯自请于东征曰我之弗辟无以
告先王三年而后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管叔
之事非周公之所得私也然以王命讨叛必待三年而
后定者其犹有文告之辞威让之令以待其服不服而
后加之兵者欤杀非周公之得已也而区区犹录蔡仲
也舜不以公义胜私思则亲亲之道然也周公使管叔
蔡叔监商管叔以流言挟武庚而叛召公不说文武之
业几坠矣周公以二伯自请于东征曰我之弗辟无以
告先王三年而后致辟管叔于商囚蔡叔于郭邻管叔
之事非周公之所得私也然以王命讨叛必待三年而
后定者其犹有文告之辞威让之令以待其服不服而
后加之兵者欤杀非周公之得已也而区区犹录蔡仲
卷四 第 22b 页 WYG0149-0312d.png
以为卿士蔡叔卒而复邦之蔡不绝其后周公之不欲
杀管叔亦致其为亲亲者尔舜之封象周公之诛管叔
或杀或不杀乃其心则一也郑庄公克弟段则非是矣
段之罪未至于杀也使庄公能于其渐绝之则已矣夫
必待恶积而不可掩然后始用兵焉岂以夺己之恶而
必不与之共国哉春秋所以特书一见也盖克之为言
终必至焉而已者也葬而书雨不克葬日下昃乃克葬
见其必欲葬而后已也纳而书帅师弗克纳见其可纳
杀管叔亦致其为亲亲者尔舜之封象周公之诛管叔
或杀或不杀乃其心则一也郑庄公克弟段则非是矣
段之罪未至于杀也使庄公能于其渐绝之则已矣夫
必待恶积而不可掩然后始用兵焉岂以夺己之恶而
必不与之共国哉春秋所以特书一见也盖克之为言
终必至焉而已者也葬而书雨不克葬日下昃乃克葬
见其必欲葬而后已也纳而书帅师弗克纳见其可纳
卷四 第 23a 页 WYG0149-0313a.png
而不终纳也然则克之为言在我而已此春秋之义也
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王使荣叔来归成风
之含且赗二事正同成风特去天以贬王者成风僖公
尝致其为夫人故也古者辨嫡庶之分甚严无以妾为
妻虽葵丘之盟犹以为首僖公之罪天王所宜正也既
不能正又归其含赗后复会之葬是成其为夫人也非
王所以法天之道故不得不贬王仲子非夫人特赗人
之妾尔其过薄于成风故不加之王而贬其使去爵邑
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王使荣叔来归成风
之含且赗二事正同成风特去天以贬王者成风僖公
尝致其为夫人故也古者辨嫡庶之分甚严无以妾为
妻虽葵丘之盟犹以为首僖公之罪天王所宜正也既
不能正又归其含赗后复会之葬是成其为夫人也非
王所以法天之道故不得不贬王仲子非夫人特赗人
之妾尔其过薄于成风故不加之王而贬其使去爵邑
卷四 第 23b 页 WYG0149-0313b.png
而见名此经重之序所当然也而刘氏独不以仲子为
深责乃以宰为氏谓王之下士而当以名见何刘氏详
于成风而略于仲子如此乎盖迷于宰无去爵邑之道
春秋之褒贬亦何常之有第以义次之云尔
凡天子诸侯使大夫求财物锡命盟聘纳币归赗之事
未有言不言使者以大夫近尊嫌于不能使也其不言使
者非当丧未君既使非其道夺之而不言或制在大夫
以见其非所使其义固各有当天子之下士诸侯之上
深责乃以宰为氏谓王之下士而当以名见何刘氏详
于成风而略于仲子如此乎盖迷于宰无去爵邑之道
春秋之褒贬亦何常之有第以义次之云尔
凡天子诸侯使大夫求财物锡命盟聘纳币归赗之事
未有言不言使者以大夫近尊嫌于不能使也其不言使
者非当丧未君既使非其道夺之而不言或制在大夫
以见其非所使其义固各有当天子之下士诸侯之上
卷四 第 24a 页 WYG0149-0313c.png
士以下一命之微者称人皆不言使盖一命不得以名
见辞无所寄且士卑也不嫌于不能使故略之而王人
子突救卫独以字见人臣无褒王之道以子突称字见
也至于将则皆不言使或曰将在军虽君命有所不受
非与之专也以为师之所往胜败系焉非君之所得制
义或然也至于内则皆不言使入内而出不疑于非君
命故一以如见之盖如之为言顺也以顺行则非自专
可知矣惟臧孙辰告籴于齐不言如见臧之自为且以
见辞无所寄且士卑也不嫌于不能使故略之而王人
子突救卫独以字见人臣无褒王之道以子突称字见
也至于将则皆不言使或曰将在军虽君命有所不受
非与之专也以为师之所往胜败系焉非君之所得制
义或然也至于内则皆不言使入内而出不疑于非君
命故一以如见之盖如之为言顺也以顺行则非自专
可知矣惟臧孙辰告籴于齐不言如见臧之自为且以
卷四 第 24b 页 WYG0149-0313d.png
责庄公之不能为国故变文以示之而陈侯使袁侨如
会齐使国佐如师言使又言如者于使之中见其于会
与师有顺而从者故不嫌于并称也
祭伯内诸侯也天子立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
元士此王官之数九卿三孤在焉书称三公官不必备
惟其人三孤贰公弘化则亦必待得其人而后任之故
周官三槐九棘有三公三孤之位而无其职六卿盖六
官之长皆以上大夫为之则在二十七大夫之内其爵
会齐使国佐如师言使又言如者于使之中见其于会
与师有顺而从者故不嫌于并称也
祭伯内诸侯也天子立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
元士此王官之数九卿三孤在焉书称三公官不必备
惟其人三孤贰公弘化则亦必待得其人而后任之故
周官三槐九棘有三公三孤之位而无其职六卿盖六
官之长皆以上大夫为之则在二十七大夫之内其爵
卷四 第 25a 页 WYG0149-0314a.png
列为三等公曰公卿曰伯大夫曰子其见于经则周公
祭公祭伯毛伯召伯刘子单子是也未有功德皆食采
于王畿之内所谓内诸侯也有功德而出封于外则皆
加一等大夫四命出封为子男则加五命公八命出封
为上公则加九命所谓外诸侯也外诸侯之地公百里
侯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故卿大夫食于畿内者公视
公卿视侯伯大夫视子男外诸侯世则父死子继所以
崇德报功内诸侯禄则父死子不得世其爵食其禄而
祭公祭伯毛伯召伯刘子单子是也未有功德皆食采
于王畿之内所谓内诸侯也有功德而出封于外则皆
加一等大夫四命出封为子男则加五命公八命出封
为上公则加九命所谓外诸侯也外诸侯之地公百里
侯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故卿大夫食于畿内者公视
公卿视侯伯大夫视子男外诸侯世则父死子继所以
崇德报功内诸侯禄则父死子不得世其爵食其禄而
卷四 第 25b 页 WYG0149-0314b.png
已卿有家故得臣其国人大夫未有家则不得臣其国
人其称曰主三世而后得臣焉此功德之辨而内外之
分也其元士视附庸不及五十里则周官载师所谓近
郊之地士田而王制言天子县内开国之外其馀以禄
士以为閒田者也诸侯之卿大夫士则不得有邑以其
国中之地制农田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至其下士
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目是倍之中士倍下士上士
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
人其称曰主三世而后得臣焉此功德之辨而内外之
分也其元士视附庸不及五十里则周官载师所谓近
郊之地士田而王制言天子县内开国之外其馀以禄
士以为閒田者也诸侯之卿大夫士则不得有邑以其
国中之地制农田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至其下士
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目是倍之中士倍下士上士
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
卷四 第 26a 页 WYG0149-0314c.png
卿三大夫禄小国之卿倍大夫禄君亦皆十其卿其馀
皆贡于王与其国之用此先王盛时之制而春秋之际
各自封其臣皆有邑楚既僭王诸臣皆曰公而封县如
鲁之作三军赋入于其私者邑又不足言矣
外夫人公子大夫卒不书内夫人公子大夫卒书或曰
内鲁非也卒之为言非记其死之谓记其礼之谓也古
者大夫卒小敛大敛君皆预其服三公六卿锡衰大夫
士疑衰虽士亦有服矣此卒之礼也公子而上亦然举
皆贡于王与其国之用此先王盛时之制而春秋之际
各自封其臣皆有邑楚既僭王诸臣皆曰公而封县如
鲁之作三军赋入于其私者邑又不足言矣
外夫人公子大夫卒不书内夫人公子大夫卒书或曰
内鲁非也卒之为言非记其死之谓记其礼之谓也古
者大夫卒小敛大敛君皆预其服三公六卿锡衰大夫
士疑衰虽士亦有服矣此卒之礼也公子而上亦然举
卷四 第 26b 页 WYG0149-0314d.png
是礼故书卒传所谓得卒不得卒者也他国夫人太子
大夫死虽来赴而无服则何卒之云乎君赴于他国之
君曰寡君不禄敢告执事夫人曰寡小君不禄太子曰
寡君之适子死大夫赴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
夫某死此列国相赴之辞也礼天子诸侯绝期非谓不
为之服谓其尊无与抗则绝而皆臣之也故虽兄弟之
亲不得以属通古者乡饮酒之礼一命齿于乡里再命
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盖自上士而上已不与其父族
大夫死虽来赴而无服则何卒之云乎君赴于他国之
君曰寡君不禄敢告执事夫人曰寡小君不禄太子曰
寡君之适子死大夫赴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
夫某死此列国相赴之辞也礼天子诸侯绝期非谓不
为之服谓其尊无与抗则绝而皆臣之也故虽兄弟之
亲不得以属通古者乡饮酒之礼一命齿于乡里再命
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盖自上士而上已不与其父族
卷四 第 27a 页 WYG0149-0315a.png
齿齿者施之乡里不施之朝廷而况于君乎乃其亲亲
之服则未之或改故齐王姫之卒庄公且为服大功则
凡经书卒者非为记其死记其为之变也是以姑姊妹
女子子皆在焉绝期者义也为之变者思也乃兄弟之
既仕于朝者以大夫之事言则大夫三命而后氏兄弟
亦三命后氏称公子绝期之义也以兄弟之事言则虽
氏公子舍其氏而称兄弟为之服之义也非直以责其
为君者而已亦以责其为兄弟者所以厚天伦之爱也
之服则未之或改故齐王姫之卒庄公且为服大功则
凡经书卒者非为记其死记其为之变也是以姑姊妹
女子子皆在焉绝期者义也为之变者思也乃兄弟之
既仕于朝者以大夫之事言则大夫三命而后氏兄弟
亦三命后氏称公子绝期之义也以兄弟之事言则虽
氏公子舍其氏而称兄弟为之服之义也非直以责其
为君者而已亦以责其为兄弟者所以厚天伦之爱也
卷四 第 27b 页 WYG0149-0315b.png
故经凡大夫而以兄弟见者皆责其有不满于兄弟者
也则书盗杀卫侯之兄絷之类是也亦有爱之而任以
大夫之事以兄弟见者盖以责其私于兄弟也则书齐
侯使其弟年来聘之类是也其以责其为兄弟者则陈
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者是也
公子益师所谓三命之卿也故以名氏见先王之制天
子六卿皆六命其大夫四命诸侯三卿公侯伯大国次
国之卿皆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小国子男之卿
也则书盗杀卫侯之兄絷之类是也亦有爱之而任以
大夫之事以兄弟见者盖以责其私于兄弟也则书齐
侯使其弟年来聘之类是也其以责其为兄弟者则陈
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者是也
公子益师所谓三命之卿也故以名氏见先王之制天
子六卿皆六命其大夫四命诸侯三卿公侯伯大国次
国之卿皆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一命小国子男之卿
卷四 第 28a 页 WYG0149-0315c.png
再命其大夫一命其士不命此周官典命之制也大夫
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
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二卿当为三卿上脱一卿
命于天子一句此礼王制之文也故有王命之卿有君
命之卿命卿命于王故或谓之命卿或谓之亚卿或谓
之少卿君命之卿虽出于其国然王既许之则非其私
也王之上士三命以名氏见如刘夏石尚之类诸侯大
国次国之命卿皆三命亦当视王之上士以名氏见则
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
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二卿当为三卿上脱一卿
命于天子一句此礼王制之文也故有王命之卿有君
命之卿命卿命于王故或谓之命卿或谓之亚卿或谓
之少卿君命之卿虽出于其国然王既许之则非其私
也王之上士三命以名氏见如刘夏石尚之类诸侯大
国次国之命卿皆三命亦当视王之上士以名氏见则
卷四 第 28b 页 WYG0149-0315d.png
公侯伯之臣凡书名氏者皆卿也王之中士再命以名
见如实之类诸侯大国次国之命大夫与小国之命卿
皆再命亦当视王之中士以名见则公侯伯子男之臣
凡书名而不氏者皆其大夫与卿也王之下士无以称
皆曰人大国次国之士小国之大夫皆一命亦当视王
与大夫也然以传考之伯子男之臣凡书人者皆其士
与大夫也然以传考之春秋列国之臣未必皆命于王
与其君如礼所言其命焉者亦未必皆如古制古者士
见如实之类诸侯大国次国之命大夫与小国之命卿
皆再命亦当视王之中士以名见则公侯伯子男之臣
凡书名而不氏者皆其大夫与卿也王之下士无以称
皆曰人大国次国之士小国之大夫皆一命亦当视王
与大夫也然以传考之伯子男之臣凡书人者皆其士
与大夫也然以传考之春秋列国之臣未必皆命于王
与其君如礼所言其命焉者亦未必皆如古制古者士
卷四 第 29a 页 WYG0149-0316a.png
二十而冠三十而有室四十始仕五十命为大夫服官
政自一命以上必以次进未有生而贵者故葵丘之盟
曰官事无摄庄二年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以名氏
见此次国之卿也然桓以三年娶文姜于是方十八年
庆父审为文姜所出或为庶子尚未及冠则未至于十
五也翚先以名见后以公子见自大夫而次为卿也庆
父先未尝以名见一书而见名氏则未必以其次进也
桓终身不朝王至庄公立而始锡命其臣固无得有受
政自一命以上必以次进未有生而贵者故葵丘之盟
曰官事无摄庄二年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以名氏
见此次国之卿也然桓以三年娶文姜于是方十八年
庆父审为文姜所出或为庶子尚未及冠则未至于十
五也翚先以名见后以公子见自大夫而次为卿也庆
父先未尝以名见一书而见名氏则未必以其次进也
桓终身不朝王至庄公立而始锡命其臣固无得有受
卷四 第 29b 页 WYG0149-0316b.png
王命者则未必命于王也三者皆无一得则他国凡见
名氏者果皆如礼之云乎晋自文公以后皆以三军将
佐为卿文之八年士縠始与梁益耳为中军将而二年
垂陇之盟士縠已以名氏见则縠非晋之正卿也襄之
三十年郑良霄死始以公孙段为卿而二十九年城杞
之役段已以名氏见则段非郑之正卿也河曲之战赵
穿赴秦军穿非将也而赵宣子曰秦获一卿则盖有非
卿而从卿者矣郑葬灵王上卿有事子展使以公孙段
名氏者果皆如礼之云乎晋自文公以后皆以三军将
佐为卿文之八年士縠始与梁益耳为中军将而二年
垂陇之盟士縠已以名氏见则縠非晋之正卿也襄之
三十年郑良霄死始以公孙段为卿而二十九年城杞
之役段已以名氏见则段非郑之正卿也河曲之战赵
穿赴秦军穿非将也而赵宣子曰秦获一卿则盖有非
卿而从卿者矣郑葬灵王上卿有事子展使以公孙段
卷四 第 30a 页 WYG0149-0316c.png
往伯有以其官卑曰弱不可子展曰与其莫往弱不犹
愈乎则郑盖有非卿而摄卿者矣至于其数亦不可尽
考即鲁而言公子庆父公子结公子牙臧孙辰以四卿
见庄公孙敖公子遂叔孙得臣季孙行父叔彭生以五
卿见文季孙行父仲孙蔑叔孙豹叔老叔弓仲孙速仲
孙羯仲孙何忌臧孙纥以九卿见襄叔弓叔孙婼仲孙
貜季孙意如公子慭叔辄叔诣仲孙何忌以八卿见昭
虽其间不无死而代者然不应如是其多也晋禦秦师
愈乎则郑盖有非卿而摄卿者矣至于其数亦不可尽
考即鲁而言公子庆父公子结公子牙臧孙辰以四卿
见庄公孙敖公子遂叔孙得臣季孙行父叔彭生以五
卿见文季孙行父仲孙蔑叔孙豹叔老叔弓仲孙速仲
孙羯仲孙何忌臧孙纥以九卿见襄叔弓叔孙婼仲孙
貜季孙意如公子慭叔辄叔诣仲孙何忌以八卿见昭
虽其间不无死而代者然不应如是其多也晋禦秦师
卷四 第 30b 页 WYG0149-0316d.png
赵盾荀林父郤缺臾骈栾盾胥甲皆在传谓六卿相见
于诸浮则晋盖有六卿焉韩起聘郑子齹子产子太叔
子游子旗子柳皆从传谓六卿皆饯于郊则郑盖有六
卿焉非直六卿而已郤至献楚捷于周而语伐单子谓
至位于七人之下而求掩其上晋又有八卿矣郑伯享
赵孟于垂陇子展等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也郑
又有七卿矣由是言之诸侯之卿盖无复先王之旧制
春秋以为诛之则不可胜诛故不以其合礼与否例以
于诸浮则晋盖有六卿焉韩起聘郑子齹子产子太叔
子游子旗子柳皆从传谓六卿皆饯于郊则郑盖有六
卿焉非直六卿而已郤至献楚捷于周而语伐单子谓
至位于七人之下而求掩其上晋又有八卿矣郑伯享
赵孟于垂陇子展等从赵孟曰七子从君以宠武也郑
又有七卿矣由是言之诸侯之卿盖无复先王之旧制
春秋以为诛之则不可胜诛故不以其合礼与否例以
卷四 第 31a 页 WYG0149-0317a.png
卿书之盖春秋之作有不加贬绝而如其事者有变以
异文而为之义者是非之未审情伪之未辨将以别嫌
明微则不可不示义其事为甚著其法为甚明不待辞
而目见已举其事而法不可逃故诸侯盟会征伐之序
各从其次而未尝易卿大夫命不命与多寡之数各从
其所见而未尝革如是而后可知其为纲纪文章者尽
废而乱之极也
公羊谷梁有据经而言义者有据事而言经者然时犹
异文而为之义者是非之未审情伪之未辨将以别嫌
明微则不可不示义其事为甚著其法为甚明不待辞
而目见已举其事而法不可逃故诸侯盟会征伐之序
各从其次而未尝易卿大夫命不命与多寡之数各从
其所见而未尝革如是而后可知其为纲纪文章者尽
废而乱之极也
公羊谷梁有据经而言义者有据事而言经者然时犹
卷四 第 31b 页 WYG0149-0317b.png
不免有失其又有无事而凿为之说以言经者则不知
其何据以为事云尔耶则何不载之传以为不见其事
耶则何以为是说如无骇帅师入极之类春秋书入邑
入国多矣但见其入之为罪尔此先书莒人入向公羊
曰入者得而不居也谷梁曰入者内弗受也继而书入
极其辞与入向初无异而公羊曰疾始灭也谷梁曰灭
同姓贬也且经不言灭极又未知极为何姓二氏安知
入之为灭而极为同姓乎此盖但见无骇不氏以为贬
其何据以为事云尔耶则何不载之传以为不见其事
耶则何以为是说如无骇帅师入极之类春秋书入邑
入国多矣但见其入之为罪尔此先书莒人入向公羊
曰入者得而不居也谷梁曰入者内弗受也继而书入
极其辞与入向初无异而公羊曰疾始灭也谷梁曰灭
同姓贬也且经不言灭极又未知极为何姓二氏安知
入之为灭而极为同姓乎此盖但见无骇不氏以为贬
卷四 第 32a 页 WYG0149-0317c.png
故意其当然尔公羊又言此灭也其见入何内大恶讳
也是知灭之无据故复出讳内大恶以实其言而谷梁
亦言苟焉以入人为志者人亦入之矣若以此言为贬
则当先施之入向何今方施之入极此亦欲重无骇之
罪故移彼于此乃知不明大夫不氏之例遂纵横广为
多辞以幸或中其实皆非有闻于经者也
亲迎逆女本是二事两礼不相干吾固言之矣亲迎见
于六礼而逆女不预盖逆女非婚礼之正在他国则逆
也是知灭之无据故复出讳内大恶以实其言而谷梁
亦言苟焉以入人为志者人亦入之矣若以此言为贬
则当先施之入向何今方施之入极此亦欲重无骇之
罪故移彼于此乃知不明大夫不氏之例遂纵横广为
多辞以幸或中其实皆非有闻于经者也
亲迎逆女本是二事两礼不相干吾固言之矣亲迎见
于六礼而逆女不预盖逆女非婚礼之正在他国则逆
卷四 第 32b 页 WYG0149-0317d.png
在国中则不逆不可以为常也自公羊谷梁误合为一
皆以经书逆女为讥不亲迎故学者至今莫能辨凡经
言迎与逆皆以客主为别迎寒逆暑所主者阳也暑以
阳为主而我为客故言逆寒以我为主而阳为客故言
迎非止此也乡饮酒言迎宾而祭言逆尸亦乡饮酒以
我为主故也今女在他国以父母为主故言逆迎在吾
国以婿为主故言迎二名岂可乱哉推其失盖自不知
读礼之过也士昏礼昏既告期有日矣初昏父醮子而
皆以经书逆女为讥不亲迎故学者至今莫能辨凡经
言迎与逆皆以客主为别迎寒逆暑所主者阳也暑以
阳为主而我为客故言逆寒以我为主而阳为客故言
迎非止此也乡饮酒言迎宾而祭言逆尸亦乡饮酒以
我为主故也今女在他国以父母为主故言逆迎在吾
国以婿为主故言迎二名岂可乱哉推其失盖自不知
读礼之过也士昏礼昏既告期有日矣初昏父醮子而
卷四 第 33a 页 WYG0149-0318a.png
命之曰往迎尔相承我宗事子诺而往迎既奠雁于堂
降出授妇绥御轮而先反此亲迎之礼也非独士为然
昏义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
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
奠雁盖亲授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
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
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盖天子诸侯无不皆然
以其行之在初昏之时故谓之昏礼则亲迎云者昏之
降出授妇绥御轮而先反此亲迎之礼也非独士为然
昏义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
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
奠雁盖亲授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
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
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盖天子诸侯无不皆然
以其行之在初昏之时故谓之昏礼则亲迎云者昏之
卷四 第 33b 页 WYG0149-0318b.png
日事岂谓越竟而逆者乎以情度之凡娶于他国皆前
期逆而至于国然后以其日迎尔是故郊特牲男子亲
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婿亲御授绥亲之也亲之也
者敬而亲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出乎大门而先男
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曾子问女在涂而婿
之父母死如之何子曰改服布深衣缟总以趋丧女在
涂而女之父母死则女反如婿亲迎未至而有齐衰大
功之丧则如之何子曰男不入改服于外次女入改服
期逆而至于国然后以其日迎尔是故郊特牲男子亲
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婿亲御授绥亲之也亲之也
者敬而亲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出乎大门而先男
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曾子问女在涂而婿
之父母死如之何子曰改服布深衣缟总以趋丧女在
涂而女之父母死则女反如婿亲迎未至而有齐衰大
功之丧则如之何子曰男不入改服于外次女入改服
卷四 第 34a 页 WYG0149-0318c.png
于内次然后即位而哭是皆一时之事非谓越境言也
其在诗东门之扬陈风刺男女多违亲迎女犹有不至
者日昏以为期明星煌煌则亦非前期之所言也著齐
风刺时不亲迎日俟我于著俟我于庭俟我于堂则亦
非越境之所讥也知此则知逆之非迎也
公羊谷梁既误逆女之说左氏初不为义但于祭公逆
王后于纪曰礼也刘夏逆王后于齐曰卿不行非礼也
文公逆妇姜于齐亦曰卿不行非礼也度左氏之意似
其在诗东门之扬陈风刺男女多违亲迎女犹有不至
者日昏以为期明星煌煌则亦非前期之所言也著齐
风刺时不亲迎日俟我于著俟我于庭俟我于堂则亦
非越境之所讥也知此则知逆之非迎也
公羊谷梁既误逆女之说左氏初不为义但于祭公逆
王后于纪曰礼也刘夏逆王后于齐曰卿不行非礼也
文公逆妇姜于齐亦曰卿不行非礼也度左氏之意似
卷四 第 34b 页 WYG0149-0318d.png
谓惟天子亲迎非天子则不亲迎故杜预为之说云天
子不亲迎使卿逆而公监之诸侯有故则使亲逆或者
以诗文王亲迎于渭与孔子答哀公问合二姓之好为
天地宗庙社稷主冕而亲迎者谓虽天子亦亲迎又言
诗韩奕于蹶之里者为卿大夫亲迎之證至唐赵氏始
言天子无敌于天下女嫁于诸侯使同姓诸侯主之适
诸侯诸侯莫敢有其室所谓为天地宗庙社稷主者以
鲁有郊祀天地之礼非为天子言也其说亦本于杜预
子不亲迎使卿逆而公监之诸侯有故则使亲逆或者
以诗文王亲迎于渭与孔子答哀公问合二姓之好为
天地宗庙社稷主冕而亲迎者谓虽天子亦亲迎又言
诗韩奕于蹶之里者为卿大夫亲迎之證至唐赵氏始
言天子无敌于天下女嫁于诸侯使同姓诸侯主之适
诸侯诸侯莫敢有其室所谓为天地宗庙社稷主者以
鲁有郊祀天地之礼非为天子言也其说亦本于杜预
卷四 第 35a 页 WYG0149-0319a.png
虽稍异于二氏而终不悟逆女非亲迎是以妄意之而
卒莫得其正以吾考之昏礼有亲迎特以见男下女之
义一事尔先生以礼治天下盖有大于此者四时巡守
各止于方岳之下会诸侯而朝焉未有贬而下适于诸
侯之国者所以明其尊也诸侯各有宗庙社稷之主非
朝王不出竟相与盟会之事皆后世之末造亦未有舍
其位而之他国者所以一其尊也礼孰大于尊尊何至
昏礼而易之乎文王迁国于丰在渭水之涘渭水出鸟
卒莫得其正以吾考之昏礼有亲迎特以见男下女之
义一事尔先生以礼治天下盖有大于此者四时巡守
各止于方岳之下会诸侯而朝焉未有贬而下适于诸
侯之国者所以明其尊也诸侯各有宗庙社稷之主非
朝王不出竟相与盟会之事皆后世之末造亦未有舍
其位而之他国者所以一其尊也礼孰大于尊尊何至
昏礼而易之乎文王迁国于丰在渭水之涘渭水出鸟
卷四 第 35b 页 WYG0149-0319b.png
鼠同穴丰其所经过渭非国也安知其必竟外而为逆
女蹶父周卿士也韩奕本美宣王能锡命诸侯曰以其
介圭入觐于王因以及其娶妻之盛盖因觐而娶非为
娶而逆也二诗皆不足为据学者求之礼而已
外臣盟会鲁不预焉皆不书于经盟惟隐二年纪子帛
莒子盟于密一见会惟昭二十七年晋士鞅宋乐祁犁
卫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会于扈一见谓来赴则书夫
岂终十二公而外臣之为盟会者仅两见乎盖皆以鲁
女蹶父周卿士也韩奕本美宣王能锡命诸侯曰以其
介圭入觐于王因以及其娶妻之盛盖因觐而娶非为
娶而逆也二诗皆不足为据学者求之礼而已
外臣盟会鲁不预焉皆不书于经盟惟隐二年纪子帛
莒子盟于密一见会惟昭二十七年晋士鞅宋乐祁犁
卫北宫喜曹人邾人滕人会于扈一见谓来赴则书夫
岂终十二公而外臣之为盟会者仅两见乎盖皆以鲁
卷四 第 36a 页 WYG0149-0319c.png
故录之也纪子帛之事固以平莒怨得以字见褒矣而
扈之会盖以谋纳昭公也左氏知其事而不能言其义
公羊谷梁不知其事故皆略而不为说吾然后知三家
言经或知其事而不知其义或不知其事而并失其义
有如此者以传考之昭公初出所依以为重者齐而已
齐既不能援而后始求于晋方会扈时公犹如齐未如
晋也始宋公既谋纳公不果而卒于曲棘卫灵公复欲
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鉴赂诸侯以纳公故是
扈之会盖以谋纳昭公也左氏知其事而不能言其义
公羊谷梁不知其事故皆略而不为说吾然后知三家
言经或知其事而不知其义或不知其事而并失其义
有如此者以传考之昭公初出所依以为重者齐而已
齐既不能援而后始求于晋方会扈时公犹如齐未如
晋也始宋公既谋纳公不果而卒于曲棘卫灵公复欲
以文之舒鼎成之昭兆定之鞶鉴赂诸侯以纳公故是
卷四 第 36b 页 WYG0149-0319d.png
会乐祁犁北宫喜实尸之士鞅取赂意如辞二子而不
果则安可不录乎惜乎祁犁喜不能伐鞅之谋抗之以
大义乃与士鞅俱以名见不然无愧于纪子帛矣左氏
复兼成周言之盖徒见前年天王入于成周夫成周之
役在五年后而宋仲几方以不即工见执乌在其为合
谋乎大抵左氏不传经而意臆之常为两说以幸多中
然于经不能无害学者所贵乎慎取也
贼贤害民则伐之负固不服则侵之大司马九伐之法
果则安可不录乎惜乎祁犁喜不能伐鞅之谋抗之以
大义乃与士鞅俱以名见不然无愧于纪子帛矣左氏
复兼成周言之盖徒见前年天王入于成周夫成周之
役在五年后而宋仲几方以不即工见执乌在其为合
谋乎大抵左氏不传经而意臆之常为两说以幸多中
然于经不能无害学者所贵乎慎取也
贼贤害民则伐之负固不服则侵之大司马九伐之法
卷四 第 37a 页 WYG0149-0320a.png
也而三家皆莫能辨伐与侵之异吾独有取于赵宣子
之言所谓伐备钟鼓为声其罪侵袭密声为惭事者其
言为有證故郑氏释周礼谓伐者兵入其竟为钟鼓以
往所以声其罪侵者兵加其境而已用兵浅者以诗考
之皇矣言以伐崇墉伐既及墉则固至其城下矣而侵
自院疆侵以疆言是未入于国中也秦誓亦先言侵于
之疆而后言取彼凶残杀伐用张亦侵浅而伐深大抵
罪大则伐罪小则侵伐者自主兵之国即问罪故鸣钟
之言所谓伐备钟鼓为声其罪侵袭密声为惭事者其
言为有證故郑氏释周礼谓伐者兵入其竟为钟鼓以
往所以声其罪侵者兵加其境而已用兵浅者以诗考
之皇矣言以伐崇墉伐既及墉则固至其城下矣而侵
自院疆侵以疆言是未入于国中也秦誓亦先言侵于
之疆而后言取彼凶残杀伐用张亦侵浅而伐深大抵
罪大则伐罪小则侵伐者自主兵之国即问罪故鸣钟
卷四 第 37b 页 WYG0149-0320b.png
鼓侵者至其所侵之国然后问罪故不鸣钟鼓或入国
中或在国外各入其服之迟速尔学者不悟遂谓侵不
用钟鼓岂有为师而无钟鼓者乎盖不知此特兴兵之
初作不作之辨左氏之言自不能了也会伐会侵皆不
言胜败侵伐讨罪之名也古者虽有征讨之师诸侯有
罪必以文告之辞威让之令先焉若服而行成与赂而
求免或有大国之援来救或不服而自还皆不至于战
而解自不得以胜败言也惟不服而交兵志其后事则
中或在国外各入其服之迟速尔学者不悟遂谓侵不
用钟鼓岂有为师而无钟鼓者乎盖不知此特兴兵之
初作不作之辨左氏之言自不能了也会伐会侵皆不
言胜败侵伐讨罪之名也古者虽有征讨之师诸侯有
罪必以文告之辞威让之令先焉若服而行成与赂而
求免或有大国之援来救或不服而自还皆不至于战
而解自不得以胜败言也惟不服而交兵志其后事则
卷四 第 38a 页 WYG0149-0320c.png
不书侵伐而以战见然后胜败可见矣齐小白伐楚管
仲问楚以包茅不入昭王南征不复为辞楚子曰贡之
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南征不复君其问诸
水滨犹未尽服则次于陉至使屈完来盟而后退于召
陵此复而免者也燕人出简公齐侯将伐燕以纳之次
于虢燕人行成曰敝邑知罪敢不听命先君之敝器请
以谢罪公孙晰请许之遂为濡上之盟燕人于是归瑶
瓮玉椟荦耳而还此赂而免者也鱼石入彭城楚子郑
仲问楚以包茅不入昭王南征不复为辞楚子曰贡之
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南征不复君其问诸
水滨犹未尽服则次于陉至使屈完来盟而后退于召
陵此复而免者也燕人出简公齐侯将伐燕以纳之次
于虢燕人行成曰敝邑知罪敢不听命先君之敝器请
以谢罪公孙晰请许之遂为濡上之盟燕人于是归瑶
瓮玉椟荦耳而还此赂而免者也鱼石入彭城楚子郑
卷四 第 38b 页 WYG0149-0320d.png
伯伐宋楚人侵宋以救彭城宋华元如晋告急晋侯师
于台谷遇楚师于靡角之谷楚师乃还此救而免者也
楚子为庸浦之役使公子贞伐吴于棠吴人不出公子
贞以吴为不能而还此不终伐而自还者也若此之类
甚多传皆以为行成或取行成者平也必其不服故以
战请秦伯伐晋惠公逆秦师使韩简视师遂使请战曰
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
秦伯使公孙枝对曰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
于台谷遇楚师于靡角之谷楚师乃还此救而免者也
楚子为庸浦之役使公子贞伐吴于棠吴人不出公子
贞以吴为不能而还此不终伐而自还者也若此之类
甚多传皆以为行成或取行成者平也必其不服故以
战请秦伯伐晋惠公逆秦师使韩简视师遂使请战曰
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
秦伯使公孙枝对曰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
卷四 第 39a 页 WYG0149-0321a.png
犹吾忧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于是为韩之役春秋不
记秦伐而记晋战齐伐鲁北鄙遂以侵卫鲁乞师于晋
而从齐师于莘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干敝邑不
腆敝赋诘朝请相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
国朝夕释恨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
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于是为
鞍之役春秋不记鲁伐而记鲁战是以胜败得著焉围
亦不言胜败者围者不服而进逼之亦未至于战也围
记秦伐而记晋战齐伐鲁北鄙遂以侵卫鲁乞师于晋
而从齐师于莘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干敝邑不
腆敝赋诘朝请相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
国朝夕释恨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群臣请于大国
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于是为
鞍之役春秋不记鲁伐而记鲁战是以胜败得著焉围
亦不言胜败者围者不服而进逼之亦未至于战也围
卷四 第 39b 页 WYG0149-0321b.png
而入之则书入围而灭之则书灭不服而战焉则书战
不然苟如伐而免者则亦围而已矣天下无道礼乐征
伐自诸侯出孔子以十世言之郑人伐卫或曰此春秋
所以目始伐也亦未必然隐桓之间凡用兵盟会伐围
多宋郑齐卫鲁五国为主而陈蔡以人从以礼考之二
伯方伯皆得专征者也外诸侯称嗣虽其先皆择有功
德者为之死而亦必传其世卫人责宣公不能修方伯
连帅之职是也自周召分陜而管蔡之讨周公亲焉则
不然苟如伐而免者则亦围而已矣天下无道礼乐征
伐自诸侯出孔子以十世言之郑人伐卫或曰此春秋
所以目始伐也亦未必然隐桓之间凡用兵盟会伐围
多宋郑齐卫鲁五国为主而陈蔡以人从以礼考之二
伯方伯皆得专征者也外诸侯称嗣虽其先皆择有功
德者为之死而亦必传其世卫人责宣公不能修方伯
连帅之职是也自周召分陜而管蔡之讨周公亲焉则
卷四 第 40a 页 WYG0149-0321c.png
周召者文武成王之二伯也康王立太保率四方诸侯
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是时周公已死
矣召公宜以次迁而毕公继之则召公毕公者成康之
二伯也管仲言召康公赐太公五侯九伯汝实征之则
太公亦一老矣不知当何时其曰召康公赐之康公召
公也宜与毕公相先后则太公亦成康之二伯也诸侯
从桓王伐郑左氏记虢公率陈人蔡人周公黑眉率卫
人则虢公周公者桓王之二伯也成王封康叔而告之
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是时周公已死
矣召公宜以次迁而毕公继之则召公毕公者成康之
二伯也管仲言召康公赐太公五侯九伯汝实征之则
太公亦一老矣不知当何时其曰召康公赐之康公召
公也宜与毕公相先后则太公亦成康之二伯也诸侯
从桓王伐郑左氏记虢公率陈人蔡人周公黑眉率卫
人则虢公周公者桓王之二伯也成王封康叔而告之
卷四 第 40b 页 WYG0149-0321d.png
曰孟侯孟侯犹元侯也则卫康叔为成王之方伯矣周
之东迁晋郑焉依平王锡晋文侯命则晋文侯为平王
之方伯矣郑徙国于虢鄫之间桓王以武公庄公为卿
士伐宋之役左氏以郑伯为以王命讨不庭则郑武公
庄公为桓王之方伯矣宋二王后爵为上公虽不知其
得专征与否而陈人请宋伐郑曰君为主敝邑以赋与
陈蔡从则疑亦为方伯者也略以是考之自周召毕公
后齐尝为二伯宋晋鲁卫郑皆尝为方伯至春秋初相
之东迁晋郑焉依平王锡晋文侯命则晋文侯为平王
之方伯矣郑徙国于虢鄫之间桓王以武公庄公为卿
士伐宋之役左氏以郑伯为以王命讨不庭则郑武公
庄公为桓王之方伯矣宋二王后爵为上公虽不知其
得专征与否而陈人请宋伐郑曰君为主敝邑以赋与
陈蔡从则疑亦为方伯者也略以是考之自周召毕公
后齐尝为二伯宋晋鲁卫郑皆尝为方伯至春秋初相
卷四 第 41a 页 WYG0149-0322a.png
去未远则隐桓之间岂五国皆得承其先君之后而天
子复命之为方伯者与至其微弱或不能自振而废其
职或有罪而天子绝之不可知故齐卫胥命于蒲以自
营至齐小曰兴而图霸天子从而命之齐衰而宋襄图
霸不果晋重耳复继之于是天下惟霸之从而二伯方
伯皆不得尽行周礼所谓征伐自诸侯出者非以其不
得专征也谓其不能如文王以天子之命命将帅不请
于王而自行之此春秋所以讥也
子复命之为方伯者与至其微弱或不能自振而废其
职或有罪而天子绝之不可知故齐卫胥命于蒲以自
营至齐小曰兴而图霸天子从而命之齐衰而宋襄图
霸不果晋重耳复继之于是天下惟霸之从而二伯方
伯皆不得尽行周礼所谓征伐自诸侯出者非以其不
得专征也谓其不能如文王以天子之命命将帅不请
于王而自行之此春秋所以讥也
卷四 第 41b 页 WYG0149-0322b.png
春秋考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