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 第 1a 页 WYG0149-025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考卷一
宋 叶梦得 撰
统论
孟子曰齐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则春秋鲁史
之名也然余考之国语晋司马侯言羊舌肸习于春秋
楚申叔言傅太子教之春秋则虽晋楚之史盖亦名以
春秋矣春者阳之中秋者阴之中天道所以生杀万物
春秋考卷一
宋 叶梦得 撰
统论
孟子曰齐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则春秋鲁史
之名也然余考之国语晋司马侯言羊舌肸习于春秋
楚申叔言傅太子教之春秋则虽晋楚之史盖亦名以
春秋矣春者阳之中秋者阴之中天道所以生杀万物
卷一 第 1b 页 WYG0149-0250b.png
者春秋赏罚之法法天者也岂古之史槩以是为名特
鲁能守之不易乎韩宣子聘鲁称见鲁春秋而礼记载
杀奚齐与昭公去夫人姓事皆曰鲁春秋此非孔子所
修也鲁之有是名久矣故公羊榖梁或言以春秋为春
秋或言不修春秋之类则孔子之作春秋亦史而已故
其书之体皆与史同若乘与梼杌其义盖不可尽考殆
诸侯僭乱各私其好以变旧典欤如楚之君初未有谥
号皆曰敖其后犹有称堵敖郏敖者其君之名尚尔则
鲁能守之不易乎韩宣子聘鲁称见鲁春秋而礼记载
杀奚齐与昭公去夫人姓事皆曰鲁春秋此非孔子所
修也鲁之有是名久矣故公羊榖梁或言以春秋为春
秋或言不修春秋之类则孔子之作春秋亦史而已故
其书之体皆与史同若乘与梼杌其义盖不可尽考殆
诸侯僭乱各私其好以变旧典欤如楚之君初未有谥
号皆曰敖其后犹有称堵敖郏敖者其君之名尚尔则
卷一 第 2a 页 WYG0149-0250c.png
史可知矣
古之为书者皆有凡有目凡者其略也目者其详也其
设官则尊者治其略卑者治其详故周官有官府之八
职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未有一官而无
副贰者也以大史小史推之大史言掌建邦之六典而
小史言掌邦国之志则大史宜尊而治凡小史宜卑而
治目二者更相备也故经者史所谓凡者也传者史所
谓目者也而学者多言春秋自为一经不期于传而自
古之为书者皆有凡有目凡者其略也目者其详也其
设官则尊者治其略卑者治其详故周官有官府之八
职师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未有一官而无
副贰者也以大史小史推之大史言掌建邦之六典而
小史言掌邦国之志则大史宜尊而治凡小史宜卑而
治目二者更相备也故经者史所谓凡者也传者史所
谓目者也而学者多言春秋自为一经不期于传而自
卷一 第 2b 页 WYG0149-0250d.png
明岂有是哉且如公子翚实弑隐公而经不载翚弑赵
盾非实弑君而经加之弑晋文公实召襄王而经言狩
季孙意如实逐昭公而经言孙若不假之传则其事何
从而见以左氏考之若董孤书赵盾弑其君南史书崔
杼弑其君孙林父言臣之名在诸侯之策曰孙林父宁
殖逐其君以礼记考之若言鲁春秋晋里克曰杀其君
之子奚齐及其君卓鲁春秋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
孟子卒而杜预又载汲冢周书魏史之文曰鲁隐公及
盾非实弑君而经加之弑晋文公实召襄王而经言狩
季孙意如实逐昭公而经言孙若不假之传则其事何
从而见以左氏考之若董孤书赵盾弑其君南史书崔
杼弑其君孙林父言臣之名在诸侯之策曰孙林父宁
殖逐其君以礼记考之若言鲁春秋晋里克曰杀其君
之子奚齐及其君卓鲁春秋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
孟子卒而杜预又载汲冢周书魏史之文曰鲁隐公及
卷一 第 3a 页 WYG0149-0251a.png
邾庄公盟于姑蔑晋献公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周襄王
会诸侯于河阳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洞泽之类此犹可
略见古史之体使古史之文皆止于此则事之详后世
乌得而闻乎吾以是知春秋者古史之凡而其目则在
史第未必为今之左氏尔公羊榖梁多言一事而再见
者前目而后凡此虽知凡目之辨而未知经史之别孟
子言孔子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
取之矣夫褒贬之义在我而不废其事与文则春秋(案/此)
会诸侯于河阳卫懿公及赤翟战于洞泽之类此犹可
略见古史之体使古史之文皆止于此则事之详后世
乌得而闻乎吾以是知春秋者古史之凡而其目则在
史第未必为今之左氏尔公羊榖梁多言一事而再见
者前目而后凡此虽知凡目之辨而未知经史之别孟
子言孔子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
取之矣夫褒贬之义在我而不废其事与文则春秋(案/此)
卷一 第 3b 页 WYG0149-0251b.png
(下原本/有阙文)专记其人之身虽有所纵失无伤于春秋也而
公羊谷梁每为传疑之说其亦不足以知经之旨矣
司马迁言孔子厄陈蔡作春秋为公羊者證家语孔子
厄陈蔡当哀六年而谓孔子尝言晋文有霸心起于曹
卫越王勾践有霸心起于会稽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以
为作春秋之意始于陈蔡至获麟而遂为书此盖成其
作经在获麟后之说晋文图霸之心固已久矣曹卫乃
其成事而谓霸心起于此不应疏谬乃尔岂孔子之言
公羊谷梁每为传疑之说其亦不足以知经之旨矣
司马迁言孔子厄陈蔡作春秋为公羊者證家语孔子
厄陈蔡当哀六年而谓孔子尝言晋文有霸心起于曹
卫越王勾践有霸心起于会稽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以
为作春秋之意始于陈蔡至获麟而遂为书此盖成其
作经在获麟后之说晋文图霸之心固已久矣曹卫乃
其成事而谓霸心起于此不应疏谬乃尔岂孔子之言
卷一 第 4a 页 WYG0149-0251c.png
哉而司马迁之论亦未必有据学者自不必深考乃其
为说则不可不辨戴宏为解疑论谓西狩获麟知天命
去周赤帝方起麟为周亡之异汉兴之瑞且云孔子言
丘览史记援引古图推集天变为汉帝制名有赤受命
仓失权周灭火起薪采得麟之语嗟夫孰谓汉儒而无
所忌惮敢至是乎至始隐公为榖梁者曰惠公之初平
王犹赖晋郑未甚衰弱末年陵替始极遂托始于隐夫
幽王为犬戎所杀周不得保其王畿而东迁此不为衰
为说则不可不辨戴宏为解疑论谓西狩获麟知天命
去周赤帝方起麟为周亡之异汉兴之瑞且云孔子言
丘览史记援引古图推集天变为汉帝制名有赤受命
仓失权周灭火起薪采得麟之语嗟夫孰谓汉儒而无
所忌惮敢至是乎至始隐公为榖梁者曰惠公之初平
王犹赖晋郑未甚衰弱末年陵替始极遂托始于隐夫
幽王为犬戎所杀周不得保其王畿而东迁此不为衰
卷一 第 4b 页 WYG0149-0251d.png
弱而区区依晋郑以为强乎然此言犹不过鄙陋而已
乃公羊家言张三世藉位于鲁以托王义谓隐公为受
命王黜周为二王后故以哀定昭已与父时事为所见
之世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为所闻之世隐桓庄闵僖曾
祖高祖时事为所传闻之世遂谓诸侯不得改元隐公
为受命王故得称元年以所传闻为治之始所闻为升
平所见为太平其原皆自严彭祖颜安乐始虽未必全
出公羊然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公羊自为
乃公羊家言张三世藉位于鲁以托王义谓隐公为受
命王黜周为二王后故以哀定昭已与父时事为所见
之世文宣成襄王父时事为所闻之世隐桓庄闵僖曾
祖高祖时事为所传闻之世遂谓诸侯不得改元隐公
为受命王故得称元年以所传闻为治之始所闻为升
平所见为太平其原皆自严彭祖颜安乐始虽未必全
出公羊然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公羊自为
卷一 第 5a 页 WYG0149-0252a.png
此论而严颜传于晆孟则其来盖有自矣为左氏者又
曰五经皆无證图谶明刘氏为尧后独左氏有明文盖
谓文十三年言士会之族处秦者为刘氏班固汉书亦
證汉为尧后孔氏为左氏正义疑汉增此一言以媚于
世凡此见两汉诸儒之罪殆不胜诛尚何足与言经今
谶纬诸书虽不传而其言犹存世之好奇者或未免有
所蔽故略为出之此岂直孟子所谓淫辞之所陷邪辞
之所离者而已哉惟何休言十二公法天之大数适与
曰五经皆无證图谶明刘氏为尧后独左氏有明文盖
谓文十三年言士会之族处秦者为刘氏班固汉书亦
證汉为尧后孔氏为左氏正义疑汉增此一言以媚于
世凡此见两汉诸儒之罪殆不胜诛尚何足与言经今
谶纬诸书虽不传而其言犹存世之好奇者或未免有
所蔽故略为出之此岂直孟子所谓淫辞之所陷邪辞
之所离者而已哉惟何休言十二公法天之大数适与
卷一 第 5b 页 WYG0149-0252b.png
吾合吾非取于休取于经也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此
得之矣犹未尽也夫王政不行以褒贬代天子赏罚以
为天子之事可也然诸侯有善恶固可代天子而行天
子有善恶则孰当代而行之乎春秋有贬诸侯而去王
者矣诸侯而无王则王之所绝也然则春秋盖天事非
止天子之事也故以名取于旧史之文虽同以义取于
春秋之意则异凡春秋所书皆天之所为云尔以事系
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历一时无事则书首
得之矣犹未尽也夫王政不行以褒贬代天子赏罚以
为天子之事可也然诸侯有善恶固可代天子而行天
子有善恶则孰当代而行之乎春秋有贬诸侯而去王
者矣诸侯而无王则王之所绝也然则春秋盖天事非
止天子之事也故以名取于旧史之文虽同以义取于
春秋之意则异凡春秋所书皆天之所为云尔以事系
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历一时无事则书首
卷一 第 6a 页 WYG0149-0252c.png
月以见时历一月无事则各于有事之月以见时此虽
损益旧文正春秋之所以为天事者也而公羊谷梁皆
以为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若是其浅哉帝王法
天之事无不以十二为节盖周之为十有二次运之为
十有二辰别之为十有二月皆天之所以为天而成一
岁者也王者既曰天王矣则无往而不法天故冕十有
二旒服十有二章圭十有二寸食十有二鼎分天下为
十有二州而十有二岁一巡守而立于天下小而服食
损益旧文正春秋之所以为天事者也而公羊谷梁皆
以为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若是其浅哉帝王法
天之事无不以十二为节盖周之为十有二次运之为
十有二辰别之为十有二月皆天之所以为天而成一
岁者也王者既曰天王矣则无往而不法天故冕十有
二旒服十有二章圭十有二寸食十有二鼎分天下为
十有二州而十有二岁一巡守而立于天下小而服食
卷一 第 6b 页 WYG0149-0252d.png
器用无不取则不如是不足为天王鲁子服景伯曰
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古之
人盖有知之者矣周公制礼以天地四时名官而六官
之属各六十以当期之日亦曰周礼者王政之所由出
而王之所以法天者在是也然则春秋作于诗亡而断
自隐公始至于哀公而备十有二公之数其亦以代天
赏罚而取其节者欤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
然后春秋作而序诗者言变风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周之王也制礼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古之
人盖有知之者矣周公制礼以天地四时名官而六官
之属各六十以当期之日亦曰周礼者王政之所由出
而王之所以法天者在是也然则春秋作于诗亡而断
自隐公始至于哀公而备十有二公之数其亦以代天
赏罚而取其节者欤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
然后春秋作而序诗者言变风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卷一 第 7a 页 WYG0149-0253a.png
今变风止乎陈灵公在鲁宣公之末后春秋百六十馀
年二雅止于幽王前春秋四十馀年王者之迹与王者
之泽异迹者其政也以二雅言也泽者其化也以国风
言也平王之后黍离降于国风所谓诗亡者非无诗无
王诗也因缘及于陈灵公之世盖文武之化犹有存乎
人心者至灵公而后绝则春秋之作其以幽王之后平
王之初二雅绝而无王诗乎然隐公立于平王之四十
九年其在诗亡平王之初则惠公其人也春秋不始于
年二雅止于幽王前春秋四十馀年王者之迹与王者
之泽异迹者其政也以二雅言也泽者其化也以国风
言也平王之后黍离降于国风所谓诗亡者非无诗无
王诗也因缘及于陈灵公之世盖文武之化犹有存乎
人心者至灵公而后绝则春秋之作其以幽王之后平
王之初二雅绝而无王诗乎然隐公立于平王之四十
九年其在诗亡平王之初则惠公其人也春秋不始于
卷一 第 7b 页 WYG0149-0253b.png
惠公而始于隐公吾然后知均为平王略惠公而始隐
公正以足十二公之数以备天道云尔盖春秋之义不
在惠公与隐公则不嫌于去彼而就此是说也何休微
得之故言春秋据哀录隐取法十二公天数备足然以
所见所闻所传闻为辨则去之又远矣故非深明帝王
之道而知其所以为天子者未足与议此也
春秋讳国恶欤曰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欤
曰不然春秋公天下信后世之书也所以公天下信后
公正以足十二公之数以备天道云尔盖春秋之义不
在惠公与隐公则不嫌于去彼而就此是说也何休微
得之故言春秋据哀录隐取法十二公天数备足然以
所见所闻所传闻为辨则去之又远矣故非深明帝王
之道而知其所以为天子者未足与议此也
春秋讳国恶欤曰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欤
曰不然春秋公天下信后世之书也所以公天下信后
卷一 第 8a 页 WYG0149-0253c.png
世者为其善恶不敢秋毫加损益于其间也今尊者有
罪讳而迁其辞曰是吾尊也亲者有罪讳而迁其辞曰
是吾亲也贤者有罪讳而迁其辞曰是吾贤也二百四
十二年之间凡鲁君曰孰非吾尊且亲而列国之中亦
何时而无贤春秋将迁其辞之不暇其所以为公且信
者将安施乎然而吾鲁臣也其所为鲁史也昔者杨子
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以为无君墨子兼
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以为无父君与父吾之
罪讳而迁其辞曰是吾尊也亲者有罪讳而迁其辞曰
是吾亲也贤者有罪讳而迁其辞曰是吾贤也二百四
十二年之间凡鲁君曰孰非吾尊且亲而列国之中亦
何时而无贤春秋将迁其辞之不暇其所以为公且信
者将安施乎然而吾鲁臣也其所为鲁史也昔者杨子
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以为无君墨子兼
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以为无父君与父吾之
卷一 第 8b 页 WYG0149-0253d.png
所独非夫人而可同也知为己而不知物则吾之君亦
人之君谓之吾君可乎知为人而不知己则吾之父亦
人之父谓之吾父可乎古之为臣与子者丧其君与父
斩衰三年虽母犹厌而为期是君与父天下所不得同
者也墨者夷之葬其亲厚谓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孟子
以为贱其亲曰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今
春秋书鲁事未尝与列国等列国不书即位鲁书即位
列国不卒葬夫人鲁卒葬夫人列国不卒大夫鲁卒大
人之君谓之吾君可乎知为人而不知己则吾之父亦
人之父谓之吾父可乎古之为臣与子者丧其君与父
斩衰三年虽母犹厌而为期是君与父天下所不得同
者也墨者夷之葬其亲厚谓爱无差等施由亲始孟子
以为贱其亲曰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今
春秋书鲁事未尝与列国等列国不书即位鲁书即位
列国不卒葬夫人鲁卒葬夫人列国不卒大夫鲁卒大
卷一 第 9a 页 WYG0149-0254a.png
夫列国女嫁为夫人不书归鲁内女嫁为夫人书归列
国战书败绩鲁不书败绩(案庄公九年战于乾时/未尝不书败绩此失考)列国
公与微者会皆书爵鲁与微者会非内志不书公如是
之类曰内辞焉虽周不得同则夫国有恶如他国焉而
直书之春秋亦有二本乎庄子曰蹍市人之足则辞以
放骜兄则以妪大亲则已矣以其出于情者异也孟子
曰越人弯弓而射之则已谈笑而道之其兄弯弓而射
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为其责于恩者殊也叶公语孔
国战书败绩鲁不书败绩(案庄公九年战于乾时/未尝不书败绩此失考)列国
公与微者会皆书爵鲁与微者会非内志不书公如是
之类曰内辞焉虽周不得同则夫国有恶如他国焉而
直书之春秋亦有二本乎庄子曰蹍市人之足则辞以
放骜兄则以妪大亲则已矣以其出于情者异也孟子
曰越人弯弓而射之则已谈笑而道之其兄弯弓而射
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为其责于恩者殊也叶公语孔
卷一 第 9b 页 WYG0149-0254b.png
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子曰吾党之
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故陈司败尝问于孔
子曰昭公知礼乎子曰知礼陈司败曰吾闻君子不党
君子亦党乎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
孰不知礼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故记言鲁春
秋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由是言之春秋之
义盖亦可见矣以为吾之父非人之父也则有美焉有
恶焉称其美不称其恶所以别乎人之子吾之君非人
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故陈司败尝问于孔
子曰昭公知礼乎子曰知礼陈司败曰吾闻君子不党
君子亦党乎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
孰不知礼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故记言鲁春
秋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由是言之春秋之
义盖亦可见矣以为吾之父非人之父也则有美焉有
恶焉称其美不称其恶所以别乎人之子吾之君非人
卷一 第 10a 页 WYG0149-0254c.png
之君也则有美焉有恶焉亦称其美不称其恶所以别
乎人之臣也乃春秋将以公天下则有不得而私将以
信后世则有不得而诬故其小恶虽愆于礼义而未绝
于王法则著其实而使自见如夫人如齐九月用郊之
类是也其大恶王法所诛绝不可通于天下则微其辞
而徐见之桓无王定无正月之类是也虽隐其迹而使
人徐察焉终不没其实盖不敢废其为公也不敢弃其
为信也是以隐弑不书而不得葬与列国之君弑而不
乎人之臣也乃春秋将以公天下则有不得而私将以
信后世则有不得而诬故其小恶虽愆于礼义而未绝
于王法则著其实而使自见如夫人如齐九月用郊之
类是也其大恶王法所诛绝不可通于天下则微其辞
而徐见之桓无王定无正月之类是也虽隐其迹而使
人徐察焉终不没其实盖不敢废其为公也不敢弃其
为信也是以隐弑不书而不得葬与列国之君弑而不
卷一 第 10b 页 WYG0149-0254d.png
葬者同谓之非弑可乎灭国不书而灭项不见公与列
国之灭国而书者同谓之无灭可乎故曰丘也幸苟有
过人必知之夫不畏其有党而能为法受其过则其为
公天下信后世者孔子固自有以处之矣此其所以为
春秋者也
或问内大恶讳小恶不书春秋之义则固然矣大恶虽
讳必婉其辞而微见之所以申臣子之道而不失其为
劝惩者也小恶不书则遂没而不见乎亦各于义而已
国之灭国而书者同谓之无灭可乎故曰丘也幸苟有
过人必知之夫不畏其有党而能为法受其过则其为
公天下信后世者孔子固自有以处之矣此其所以为
春秋者也
或问内大恶讳小恶不书春秋之义则固然矣大恶虽
讳必婉其辞而微见之所以申臣子之道而不失其为
劝惩者也小恶不书则遂没而不见乎亦各于义而已
卷一 第 11a 页 WYG0149-0255a.png
矣夫人孰无过虽汤不贵无过而贵于改过不吝颜子
不贵无过而贵于不贰过所谓小恶者谓其不干于法
不害于教没之不为纵失有罪者也纵有罪于义为轻
内其君于义为重则没之可也鲁之小过没而不书者
吾不得而知矣乃子般弑而季友出奔内无与主而致
季友不敢保其身则庄公之为也始即位既不能强而
自立以修其国政又不能弱而朝霸主以幸苟容至于
欲讨而后见之则文公之为也故季友出奔文公如晋
不贵无过而贵于不贰过所谓小恶者谓其不干于法
不害于教没之不为纵失有罪者也纵有罪于义为轻
内其君于义为重则没之可也鲁之小过没而不书者
吾不得而知矣乃子般弑而季友出奔内无与主而致
季友不敢保其身则庄公之为也始即位既不能强而
自立以修其国政又不能弱而朝霸主以幸苟容至于
欲讨而后见之则文公之为也故季友出奔文公如晋
卷一 第 11b 页 WYG0149-0255b.png
皆没而不书然季友归而鲁复存则季友之功不可不
录故复见季子来归晋为霸主受公朝而以大夫为盟
则晋侯之罪不可不正故复见及处父盟见季子归则
知其尝出而不书者全其美也见处父盟则知公尝朝
而不书者杀其耻也此春秋之微也
春秋内事有讳而不书者有略而不书者讳而不书者
所以隐国恶略而不书者所以显民志国恶之隐所见
多矣民志之显未有能明之者子般见弑季友尝奔于
录故复见季子来归晋为霸主受公朝而以大夫为盟
则晋侯之罪不可不正故复见及处父盟见季子归则
知其尝出而不书者全其美也见处父盟则知公尝朝
而不书者杀其耻也此春秋之微也
春秋内事有讳而不书者有略而不书者讳而不书者
所以隐国恶略而不书者所以显民志国恶之隐所见
多矣民志之显未有能明之者子般见弑季友尝奔于
卷一 第 12a 页 WYG0149-0255c.png
陈矣不书其出略也至其盟而复国也则书季子来归
夫岂有无出而归者乎季子者国之所恃以存亡者也
季子在则国可存季子出则国必亡故不书其出所以
见鲁人缱绻不忍使去而欲其留也桓公薨文姜尝孙
于齐矣不书其归略也至其入而复见也则书夫人姜
氏会齐侯于禚夫岂有既孙而复在者乎文姜者举国
之所恶也存之不能讨其罪而逐之所以远其恶故不
书其归所以见鲁人厌鄙无所容而欲其去也一隐一
夫岂有无出而归者乎季子者国之所恃以存亡者也
季子在则国可存季子出则国必亡故不书其出所以
见鲁人缱绻不忍使去而欲其留也桓公薨文姜尝孙
于齐矣不书其归略也至其入而复见也则书夫人姜
氏会齐侯于禚夫岂有既孙而复在者乎文姜者举国
之所恶也存之不能讨其罪而逐之所以远其恶故不
书其归所以见鲁人厌鄙无所容而欲其去也一隐一
卷一 第 12b 页 WYG0149-0255d.png
显之间不待加之辞而国人之情昭然著见于千载之
下若生乎其时而闻其言者非圣人莫能为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莫大于礼义国之所以为国者亦莫
大于礼义孟子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
端也夫惟智足以择是非然后义足以辨羞恶使是非
不明于中不惟无耻之耻不能知羞恶正使羞非其所
羞恶非其所恶亦何取于义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
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
下若生乎其时而闻其言者非圣人莫能为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莫大于礼义国之所以为国者亦莫
大于礼义孟子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
端也夫惟智足以择是非然后义足以辨羞恶使是非
不明于中不惟无耻之耻不能知羞恶正使羞非其所
羞恶非其所恶亦何取于义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
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
卷一 第 13a 页 WYG0149-0256a.png
不疚夫何忧何惧夫子之为是言为桓魋也魋之过何
累于牛虽无兄弟庸何伤乎子产为丘赋而国人谤之
子产不改以诗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为證子产之言
则是矣而谓丘赋为善其是非犹未择也是非之难明
惟春秋为能详故有内讳以杀耻者虽与微者盟犹不
以见有当讳而不讳者虽君臣俱辱于大国犹正其辞
而不少隐沙随之会郤犨取货于叔孙侨如诉成公于
晋侯不得见而执季孙行父于苕丘平丘之会十三国
累于牛虽无兄弟庸何伤乎子产为丘赋而国人谤之
子产不改以诗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为證子产之言
则是矣而谓丘赋为善其是非犹未择也是非之难明
惟春秋为能详故有内讳以杀耻者虽与微者盟犹不
以见有当讳而不讳者虽君臣俱辱于大国犹正其辞
而不少隐沙随之会郤犨取货于叔孙侨如诉成公于
晋侯不得见而执季孙行父于苕丘平丘之会十三国
卷一 第 13b 页 WYG0149-0256b.png
并集王人在焉而昭公以邾莒蛮夷之诉辞不得盟皆
执其大夫自人言之国之大耻也而春秋书公会晋侯
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不见公公至自会晋人
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公会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
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盟于
平丘公不与盟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由是言之礼义
可不明哉如是而后弑而曰薨奔而曰孙杀大夫而言
刺被侵伐而言鄙者君子可以深耻矣
执其大夫自人言之国之大耻也而春秋书公会晋侯
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不见公公至自会晋人
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公会刘子晋侯齐侯宋公卫
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盟于
平丘公不与盟晋人执季孙意如以归由是言之礼义
可不明哉如是而后弑而曰薨奔而曰孙杀大夫而言
刺被侵伐而言鄙者君子可以深耻矣
卷一 第 14a 页 WYG0149-0256c.png
春秋立天下之常道以垂万世者也或者以为亦有从
权者焉非也今天下之所以能立者为其有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行之以礼乐政刑持
之以纲纪文章者也汤武非不仁也孔子曰武尽美矣
未尽善也韶尽美矣又尽善也终不以桀纣而易天下
之君臣也卫辄受命于灵公而有其国者也孔子曰必
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终不以
辄而乱天下之父子也何者权者有时而行而常者万
权者焉非也今天下之所以能立者为其有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行之以礼乐政刑持
之以纲纪文章者也汤武非不仁也孔子曰武尽美矣
未尽善也韶尽美矣又尽善也终不以桀纣而易天下
之君臣也卫辄受命于灵公而有其国者也孔子曰必
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终不以
辄而乱天下之父子也何者权者有时而行而常者万
卷一 第 14b 页 WYG0149-0256d.png
世不可改者也虽大圣人岂以一时之宜而废万世之
正乎春秋之时三纲亡五常绝凡天下之所以立者无
一而不坏矣上无道揆下无法守明王不作既无与出
而治之者孔子方将以空言拨其乱而反其正举其所
谓常而不可改者揭而示之天下使昭然如日月之不
可掩其明屹然如山岳之不可易其位几何而不正乎
若是而通其权是以乱济乱也故曰春秋无权道此其
说盖起公羊以祭仲出郑忽为知权而春秋贤之者也
正乎春秋之时三纲亡五常绝凡天下之所以立者无
一而不坏矣上无道揆下无法守明王不作既无与出
而治之者孔子方将以空言拨其乱而反其正举其所
谓常而不可改者揭而示之天下使昭然如日月之不
可掩其明屹然如山岳之不可易其位几何而不正乎
若是而通其权是以乱济乱也故曰春秋无权道此其
说盖起公羊以祭仲出郑忽为知权而春秋贤之者也
卷一 第 15a 页 WYG0149-0257a.png
故谓权者反于经而后有善学者虽知其失而斥之然
终不能不以吾圣人言之近似者而惑之也夫可与适
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孔子固言之矣此岂舍
常而用权者哉孟子曰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
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夫道固有常变惟明道者虽守其常而变自存乎其间
此君子之所谓权者也世之知常而不知变知变而不
知常者皆分乎道而各蔽于一偏则孟子所谓执一而
终不能不以吾圣人言之近似者而惑之也夫可与适
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孔子固言之矣此岂舍
常而用权者哉孟子曰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
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夫道固有常变惟明道者虽守其常而变自存乎其间
此君子之所谓权者也世之知常而不知变知变而不
知常者皆分乎道而各蔽于一偏则孟子所谓执一而
卷一 第 15b 页 WYG0149-0257b.png
贼道者是也恶睹夫权而议之哉是故春秋朝聘盟会
非无善也以为诸侯不得擅相见则未有异文而与之
以礼者也战伐围取非无功也以为诸侯不得擅相讨
则未有异文而与之以义者也以类而求凡王法之所
不得为者其辞未尝不一施之焉乃若华元不终于战
而与楚平不可谓不贤而人其变命者不能免也赵盾
不终于纳捷菑而还不可谓不正而人其专君者不能
恕也里克志于立嫡而奚齐之死不得逃于弑赵鞅力
非无善也以为诸侯不得擅相见则未有异文而与之
以礼者也战伐围取非无功也以为诸侯不得擅相讨
则未有异文而与之以义者也以类而求凡王法之所
不得为者其辞未尝不一施之焉乃若华元不终于战
而与楚平不可谓不贤而人其变命者不能免也赵盾
不终于纳捷菑而还不可谓不正而人其专君者不能
恕也里克志于立嫡而奚齐之死不得逃于弑赵鞅力
卷一 第 16a 页 WYG0149-0257c.png
于去恶而晋阳之入不得别于叛若是之类虽欲秋毫
假之无自而通焉然而等于盟也召陵之役孰不知其
仁均于战也城濮之胜孰不知其义华元可抑而不可
废其平赵鞅可退而不可夺其正则明乎道者固有以
处之矣乃孔子则不以是立法也法者可以常立不可
以变见者也公羊盖亦微得于此故常为实与文不与
之论几若近之惟不尽达乎道是以施之每不当其所
故若以夏徵舒人楚而谓之贬专讨以宋仲几人晋而
假之无自而通焉然而等于盟也召陵之役孰不知其
仁均于战也城濮之胜孰不知其义华元可抑而不可
废其平赵鞅可退而不可夺其正则明乎道者固有以
处之矣乃孔子则不以是立法也法者可以常立不可
以变见者也公羊盖亦微得于此故常为实与文不与
之论几若近之惟不尽达乎道是以施之每不当其所
故若以夏徵舒人楚而谓之贬专讨以宋仲几人晋而
卷一 第 16b 页 WYG0149-0257d.png
谓之不与专执乌在其为文实之辨欤或曰春秋无权
道则然矣若有所谓出乎礼之变与礼之正未尝不该
焉庸非权乎曰非也公羊固云权也反经而后有善是
舍常而从变分而为两之言也圣人之权则异乎是所
以著乎礼者固有定制矣而有出于礼之不及备者焉
为其不可废也而以义起之则庶子得为母筑宫祭以
公子不幸不及其身而至于孙亦从而祭考仲子之宫
是也非权也亦所以为礼也所以著乎法者固有定数
道则然矣若有所谓出乎礼之变与礼之正未尝不该
焉庸非权乎曰非也公羊固云权也反经而后有善是
舍常而从变分而为两之言也圣人之权则异乎是所
以著乎礼者固有定制矣而有出于礼之不及备者焉
为其不可废也而以义起之则庶子得为母筑宫祭以
公子不幸不及其身而至于孙亦从而祭考仲子之宫
是也非权也亦所以为礼也所以著乎法者固有定数
卷一 第 17a 页 WYG0149-0258a.png
矣而有出于法之所不及该者焉为其不可已也而以
情通之则大夫卒于祭所既不可用乐又不可废祭姑
去乐而存祭叔弓卒而去乐卒事是也非权也亦所以
为法也诸侯以时朝王于方岳正也有不及时而不至
于方岳者不可以非其地而不朝也则朝于王所者有
之僖公是也非权也亦所以为尊王也诸侯继世踰年
而即位正也有不及年丧至而得立者不可以过时而
不即位也则既殡五日而即位者有之矣定公是也非
情通之则大夫卒于祭所既不可用乐又不可废祭姑
去乐而存祭叔弓卒而去乐卒事是也非权也亦所以
为法也诸侯以时朝王于方岳正也有不及时而不至
于方岳者不可以非其地而不朝也则朝于王所者有
之僖公是也非权也亦所以为尊王也诸侯继世踰年
而即位正也有不及年丧至而得立者不可以过时而
不即位也则既殡五日而即位者有之矣定公是也非
卷一 第 17b 页 WYG0149-0258b.png
权也亦所以为定位也若是者其何废于常乎乃筑王
姬之馆可辞而不辞以是为礼则凡在丧者皆可得主
婚矣是谓变礼者也知筑宫可祭而因为之献六羽以
是为乐则夫人之庙皆可得用舞矣是谓易乐者也古
者诸侯变礼易乐其君流尚何权之云乎此春秋之所
以为诛也知此而后知春秋之不用权矣
孔子孟子俱欲以王道援天下拨乱世而反之正者也
而其行之则不同孔子欲道其常以垂万世孟子欲乘
姬之馆可辞而不辞以是为礼则凡在丧者皆可得主
婚矣是谓变礼者也知筑宫可祭而因为之献六羽以
是为乐则夫人之庙皆可得用舞矣是谓易乐者也古
者诸侯变礼易乐其君流尚何权之云乎此春秋之所
以为诛也知此而后知春秋之不用权矣
孔子孟子俱欲以王道援天下拨乱世而反之正者也
而其行之则不同孔子欲道其常以垂万世孟子欲乘
卷一 第 18a 页 WYG0149-0258c.png
其变以救一时故孔子之言得天下未尝不在舜与文
王而孟子之说诸侯一以汤武学者固疑之矣不知孟
子于孔子盖相与为终始非深知春秋之义者不能成
孔子之志也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
尽善也是孔子之志虽武王且有所不足必至于舜文
而后可矣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
之冕乐则韶舞使孔子而得志必将参三王之文质终
之以为舜在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盖有当于其心
王而孟子之说诸侯一以汤武学者固疑之矣不知孟
子于孔子盖相与为终始非深知春秋之义者不能成
孔子之志也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
尽善也是孔子之志虽武王且有所不足必至于舜文
而后可矣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
之冕乐则韶舞使孔子而得志必将参三王之文质终
之以为舜在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盖有当于其心
卷一 第 18b 页 WYG0149-0258d.png
也无己则文王焉所谓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孔子固
自任之矣至于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者谓之至
德此所以立万世之常法君君臣臣虽极天下之乱尽
人道之变终不可易此其著之春秋者也故曰如有用
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
即戎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
残去杀其节如是之缓其效如是之迟而孔子终卒老
于行而不悔及其病且死则喟然伤之曰明王不作而
自任之矣至于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商者谓之至
德此所以立万世之常法君君臣臣虽极天下之乱尽
人道之变终不可易此其著之春秋者也故曰如有用
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
即戎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
残去杀其节如是之缓其效如是之迟而孔子终卒老
于行而不悔及其病且死则喟然伤之曰明王不作而
卷一 第 19a 页 WYG0149-0259a.png
天下莫能宗予不知孔子之意以世无贤君不得有天
下如舜耶抑抱其可以为王之道不得尺地而行之如
文王耶不可知也原孔子之道不自为舜文王则辅其
君使为舜文王而已乃孟子则不然曰虽有智慧不如
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环
辙于天下而告其君者必曰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王不待大至于汤放桀武王伐纣则曰闻诛一夫纣矣
未闻弑君也甚矣孟子之危言自孔子言之几若冰炭
下如舜耶抑抱其可以为王之道不得尺地而行之如
文王耶不可知也原孔子之道不自为舜文王则辅其
君使为舜文王而已乃孟子则不然曰虽有智慧不如
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环
辙于天下而告其君者必曰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王不待大至于汤放桀武王伐纣则曰闻诛一夫纣矣
未闻弑君也甚矣孟子之危言自孔子言之几若冰炭
卷一 第 19b 页 WYG0149-0259b.png
之不相侔使天下后世不幸真有如桀纣之君在上孔
子或自有其位或佐其君将拱手坐视而弗顾耶抑有
不得已而权以济之耶然而诸侯之不专伐春秋之道
也陈恒弑其君则孔子沐浴告哀公而请讨是诸侯可
得而伐也人臣之死职春秋之义也子紏之难召忽死
之管仲不死孔子以为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管
仲之力而与其仁是人臣可得而废其职也由是言之
使孔子而处道之变必有为之所者矣要不可遽言而
子或自有其位或佐其君将拱手坐视而弗顾耶抑有
不得已而权以济之耶然而诸侯之不专伐春秋之道
也陈恒弑其君则孔子沐浴告哀公而请讨是诸侯可
得而伐也人臣之死职春秋之义也子紏之难召忽死
之管仲不死孔子以为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管
仲之力而与其仁是人臣可得而废其职也由是言之
使孔子而处道之变必有为之所者矣要不可遽言而
卷一 第 20a 页 WYG0149-0259c.png
立法也其所以为万世之训也姑正其常而已惟孟子
之学足以见孔子之心故其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固以天子之事著之春秋虽乱臣贼子闻之而无
不惧吾岂复更加毫末于其间哉乃其救民于水火拯
民于涂炭使天下匹夫匹妇无不被其泽者则孟子之
心亦孔子之心也故取邑取附庸春秋之所禁也而孟
子则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征伐自诸侯出春秋之
所恶也而孟子则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诸侯不得专
之学足以见孔子之心故其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固以天子之事著之春秋虽乱臣贼子闻之而无
不惧吾岂复更加毫末于其间哉乃其救民于水火拯
民于涂炭使天下匹夫匹妇无不被其泽者则孟子之
心亦孔子之心也故取邑取附庸春秋之所禁也而孟
子则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征伐自诸侯出春秋之
所恶也而孟子则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诸侯不得专
卷一 第 20b 页 WYG0149-0259d.png
杀大夫孟子曰国人皆曰可杀见可杀然后杀之新作
南门且不可齐宣王欲毁明堂孟子曰王欲行王政则
勿毁之矣凡此皆非有异乎春秋充孟子之志诸侯诚
有汤武者作发政施仁推其泽于天下兼弱攻昧正有
罪而诛之使天下皆为尧舜之民则大国五年小国七
年虽使之坐明堂而朝诸侯春秋之所期亦不过如是
焉是亦春秋而已矣故惟孟子为善学春秋
春秋有可以事见者求以事事不可见而可以例见者
南门且不可齐宣王欲毁明堂孟子曰王欲行王政则
勿毁之矣凡此皆非有异乎春秋充孟子之志诸侯诚
有汤武者作发政施仁推其泽于天下兼弱攻昧正有
罪而诛之使天下皆为尧舜之民则大国五年小国七
年虽使之坐明堂而朝诸侯春秋之所期亦不过如是
焉是亦春秋而已矣故惟孟子为善学春秋
春秋有可以事见者求以事事不可见而可以例见者
卷一 第 21a 页 WYG0149-0260a.png
求以例事与例义在其中矣有事与例俱不可见而义
独可推者求以义义者理之所在也有事与例与义俱
不可见而意可通者求以意意者人情之所同也莫易
乎事莫难乎意僖四年春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
伯许男曹伯侵蔡遂伐楚夏许男新臣卒楚屈完来盟
于师以例推之许男之卒师犹未还当书卒于师而不
言师宣九年九月书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
晋荀林父帅师伐陈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以例推之
独可推者求以义义者理之所在也有事与例与义俱
不可见而意可通者求以意意者人情之所同也莫易
乎事莫难乎意僖四年春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
伯许男曹伯侵蔡遂伐楚夏许男新臣卒楚屈完来盟
于师以例推之许男之卒师犹未还当书卒于师而不
言师宣九年九月书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会于扈
晋荀林父帅师伐陈辛酉晋侯黑臀卒于扈以例推之
卷一 第 21b 页 WYG0149-0260b.png
晋侯之卒尚在扈则当书卒于会而不言会此事不可
见而又与例违求其义则褒贬无预焉而左氏解许男
乃为卒于师而晋侯不为说固不知经也榖梁以许男
为内桓师凡推齐侯每异于他诸侯者公羊谷梁之意
非春秋之旨也桓师非汤武之兵何内之有公羊解晋
侯以扈为晋邑诸侯卒其封内不地此自公羊之误若
为其在会则自当言会不当言地谷梁曰其地于外也
其日未踰境也则谷梁盖不别卒于会卒于外之辨其
见而又与例违求其义则褒贬无预焉而左氏解许男
乃为卒于师而晋侯不为说固不知经也榖梁以许男
为内桓师凡推齐侯每异于他诸侯者公羊谷梁之意
非春秋之旨也桓师非汤武之兵何内之有公羊解晋
侯以扈为晋邑诸侯卒其封内不地此自公羊之误若
为其在会则自当言会不当言地谷梁曰其地于外也
其日未踰境也则谷梁盖不别卒于会卒于外之辨其
卷一 第 22a 页 WYG0149-0260c.png
陋与左氏言许男同矣此皆不得其事与例而强以义
求之之过也若以意推之则许男虽从伐楚之师而以
疾先归卒于国中安得不以常例书卒乎不言先归但
以卒见可知其在国中也晋侯虽会于扈而中隔晋荀
林父帅师伐陈则会扈之诸侯已散晋侯以疾独留而
卒则安得不以常例书地乎不言其留但以地见可知
其非会也此亦孟子论诗所谓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者
学春秋而至是然后能出传注之外而察千载之上如
求之之过也若以意推之则许男虽从伐楚之师而以
疾先归卒于国中安得不以常例书卒乎不言先归但
以卒见可知其在国中也晋侯虽会于扈而中隔晋荀
林父帅师伐陈则会扈之诸侯已散晋侯以疾独留而
卒则安得不以常例书地乎不言其留但以地见可知
其非会也此亦孟子论诗所谓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者
学春秋而至是然后能出传注之外而察千载之上如
卷一 第 22b 页 WYG0149-0260d.png
在其目前也
人之常情有出于自然而不可已者善者人之所共好
也见有善焉其推之惟恐其不至也故曰言之不足故
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犹有见于
手足以舞蹈者矣不善者人之所共恶也见不善焉其
绝之惟恐其不急也故曰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
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若是者非吾故欲为是
别也其出于情者莫知其所由然而然也故春秋之辞
人之常情有出于自然而不可已者善者人之所共好
也见有善焉其推之惟恐其不至也故曰言之不足故
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犹有见于
手足以舞蹈者矣不善者人之所共恶也见不善焉其
绝之惟恐其不急也故曰墙有茨不可扫也中冓之言
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若是者非吾故欲为是
别也其出于情者莫知其所由然而然也故春秋之辞
卷一 第 23a 页 WYG0149-0261a.png
有繁者焉有约者焉孔子曰书之重辞之复不可不蔡
也其中必有美焉公羊曰春秋辞繁而不杀者正也以
经考之会王世子既见首止矣俄而复曰诸侯盟于首
止会宰周公既见葵丘矣俄而复曰盟于葵丘一地而
再见非止此也宋之盟平丘之会亦然首止所以定世
子葵丘所以明王禁宋以弭诸侯之兵而平丘以申天
子之制皆君子所谓善焉而不能己者也溴梁之盟大
夫固有名矣略而暴之曰大夫盟而不目其人也缘陵
也其中必有美焉公羊曰春秋辞繁而不杀者正也以
经考之会王世子既见首止矣俄而复曰诸侯盟于首
止会宰周公既见葵丘矣俄而复曰盟于葵丘一地而
再见非止此也宋之盟平丘之会亦然首止所以定世
子葵丘所以明王禁宋以弭诸侯之兵而平丘以申天
子之制皆君子所谓善焉而不能己者也溴梁之盟大
夫固有名矣略而暴之曰大夫盟而不目其人也缘陵
卷一 第 23b 页 WYG0149-0261b.png
之城诸侯固有列矣略而总之曰诸侯城缘陵而不序
其人也非止此也两盟于扈一会于扈亦然溴梁大夫
之专命也缘陵诸侯之有阙扈会诸侯之无能为也前
扈大夫而专废置后扈诸侯不能讨篡弑皆君子所谓
不善焉而不欲道者也是君子所以善善而恶恶者也
虽然皆繁也亦有不正其所为而示之以缓而不切之
辞者焉霸主执诸侯以归京师当其罪曰归于不当其
罪则曰归之于故凡辞间有之于者皆谬悠而不正其
其人也非止此也两盟于扈一会于扈亦然溴梁大夫
之专命也缘陵诸侯之有阙扈会诸侯之无能为也前
扈大夫而专废置后扈诸侯不能讨篡弑皆君子所谓
不善焉而不欲道者也是君子所以善善而恶恶者也
虽然皆繁也亦有不正其所为而示之以缓而不切之
辞者焉霸主执诸侯以归京师当其罪曰归于不当其
罪则曰归之于故凡辞间有之于者皆谬悠而不正其
卷一 第 24a 页 WYG0149-0261c.png
所为者也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之
类何其文之衍也皆约也亦有微而不敢尽示之以特
异之辞者焉偏战皆书某师及某师战于某某师败绩
而内辞不言败直曰及某师战于某故凡有不得尽其
辞与不必尽者皆直书而不备也若天王崩王室乱之
类何其文之约也惟善学者不但知言必知其所以言
故曰言岂一端而已各有所当也而况春秋之言乎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人之美则天下
类何其文之衍也皆约也亦有微而不敢尽示之以特
异之辞者焉偏战皆书某师及某师战于某某师败绩
而内辞不言败直曰及某师战于某故凡有不得尽其
辞与不必尽者皆直书而不备也若天王崩王室乱之
类何其文之约也惟善学者不但知言必知其所以言
故曰言岂一端而已各有所当也而况春秋之言乎
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成人之美则天下
卷一 第 24b 页 WYG0149-0261d.png
皆可使为善而无不与之迁善也不成人之恶则天下
可使皆不为不善而无不与之改过也其于事君亦然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惧其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也则
见一善焉必推之于己惟恐其不专以为非君莫能为
也故曰将顺其美惧其以小恶为无伤而不畏也则见
一不善焉必分之于人惟恐其不远以为非君所敢为
而人为之也故曰匡救其恶春秋内事凡与外诸侯连
者荀王法之所禁虽有以为功者皆与诸侯列而序之
可使皆不为不善而无不与之改过也其于事君亦然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惧其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也则
见一善焉必推之于己惟恐其不专以为非君莫能为
也故曰将顺其美惧其以小恶为无伤而不畏也则见
一不善焉必分之于人惟恐其不远以为非君所敢为
而人为之也故曰匡救其恶春秋内事凡与外诸侯连
者荀王法之所禁虽有以为功者皆与诸侯列而序之
卷一 第 25a 页 WYG0149-0262a.png
曰是恶也众人之所为也分之于众而不独责于己则
知己不可有是过而不为也盟会征伐之类或言公会
或言公及或没公而不见或略公而不序是也至于城
楚丘释宋公朝王所戍陈戍郑虎牢归粟于蔡诸侯皆
预焉而独以内为文曰是美也吾君之所能为也专之
于己而不兼取于人则知独有是之为美而惟恐人之
先己而力为也夫然岂独万世之为君者皆思慕善而
畏恶哉抑凡为人臣者皆将以是为心则其君孰不皆
知己不可有是过而不为也盟会征伐之类或言公会
或言公及或没公而不见或略公而不序是也至于城
楚丘释宋公朝王所戍陈戍郑虎牢归粟于蔡诸侯皆
预焉而独以内为文曰是美也吾君之所能为也专之
于己而不兼取于人则知独有是之为美而惟恐人之
先己而力为也夫然岂独万世之为君者皆思慕善而
畏恶哉抑凡为人臣者皆将以是为心则其君孰不皆
卷一 第 25b 页 WYG0149-0262b.png
至于善此为君之道而事君之法也
春秋无虚加之道此固然矣亦有义之所在而为之变
辞者必有见焉然后著之未尝苟也虞师晋师灭下阳
下阳邑也邑不言灭下阳虞虢之塞邑下阳灭则虞亦
灭矣以其后见执虞公知虞国之前亡是故可以非灭
而言灭也许世子止弑其君买止无弑君之实坐不尝
药而同之弑也以其后见葬许悼公知贼不讨而得葬
故可以非弑而言弑也此春秋之微不可不察也公羊
春秋无虚加之道此固然矣亦有义之所在而为之变
辞者必有见焉然后著之未尝苟也虞师晋师灭下阳
下阳邑也邑不言灭下阳虞虢之塞邑下阳灭则虞亦
灭矣以其后见执虞公知虞国之前亡是故可以非灭
而言灭也许世子止弑其君买止无弑君之实坐不尝
药而同之弑也以其后见葬许悼公知贼不讨而得葬
故可以非弑而言弑也此春秋之微不可不察也公羊
卷一 第 26a 页 WYG0149-0262c.png
虽知无虚加之道贵文公以丧娶至于天王败绩于贸
戎曰执败之晋也以为尊者讳敌不讳败与谷梁以戎
伐凡伯为卫者同夫如是纵失晋无王之罪而加戎以
乱华之咎未闻春秋善善恶恶而如是者也大抵公羊
谷梁多主讳而不达经旨如无骇灭极为讳内大恶而
言入宋公入曹为讳灭同姓而言以归之类凡此皆不
疑于虚加而独疑于丧娶而不知其说也
戎曰执败之晋也以为尊者讳敌不讳败与谷梁以戎
伐凡伯为卫者同夫如是纵失晋无王之罪而加戎以
乱华之咎未闻春秋善善恶恶而如是者也大抵公羊
谷梁多主讳而不达经旨如无骇灭极为讳内大恶而
言入宋公入曹为讳灭同姓而言以归之类凡此皆不
疑于虚加而独疑于丧娶而不知其说也
卷一 第 26b 页 WYG0149-0262d.png
春秋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