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a 页 WYG0795-018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算全书卷五十一
            宣城梅文鼎撰
 三角法举要卷二
 算例
 三角形有三类
  一曰句股形
   即直角三边形也有正方角一馀并锐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b 页 WYG0795-0189b.png
  一曰锐角形
   三角并锐
  一曰钝角形
   三角内有钝角一馀并锐角
  以上三类总谓之三角形其算之各有术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a 页 WYG0795-0189c.png
句股形第一术 有一角一边求馀角馀边
 内分二支
  一先有之边为弦
  一先有之边为句(或先有/股亦同)
假如(壬癸丁/)句股形有丁角(五十七度/)壬丁弦(九十一/)
(丈八尺/)
求馀角馀边
 一求癸丁边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b 页 WYG0795-0189d.png
         术曰以半径全数比丁角之馀弦
         若壬丁弦与癸丁句(半径即丁乙/馀弦即甲丁)
         (以丁乙比甲丁/若壬丁比丁癸)
一率(原设/弦)半径    一○○○○○为法
二率(原设/句)丁角(五十/七度)馀弦 五四四六四(相乘/)
三率(今有/弦)壬丁边   九十一丈八尺(为实/)
四率(今所/求句)癸丁边   五十丈   法除实得所求
 一求壬癸边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3a 页 WYG0795-0190a.png
  术曰以半径比丁角之正弦若壬丁弦与壬癸股
一率(原设/股)半径    一○○○○○ 为法
二率(原设/股)丁角(五十/七度)正弦 八三八六七 (相乘/)
三率(今有/弦)壬丁边   九十一丈八尺 (为实/)
四率(今所/求股)壬癸边   七十七丈  法除实得所求
 一求壬角
以丁角(五十七度/)与象限九十度相减得馀三十三度
为壬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3b 页 WYG0795-0190b.png
 计开
先有之三件
 癸正方角(九十/度) 丁角(五十/七度) 壬丁弦(九十一/丈八尺)
今求得三件
 癸丁旬(五十/丈) 壬癸股(七十/七丈) 壬角(三十/三度)
    右例先得弦以求句股也是为句股形第一
    术之第一支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4a 页 WYG0795-0190c.png
假如(壬癸丁/)句股形有丁角(六十二度/)癸丁句(二十四/)
(丈/)求馀角馀边
 一求壬角
以丁角(六十二度/)与象限相减得馀二十八度为壬角
         (戊丙丁句股形以戊丙切线为/股丙丁半径为句戊丁割线为)
         (弦是丁角/原有之线)
         (今壬癸丁句股形既/同丁角则其比例等)
 一求壬丁边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4b 页 WYG0795-0190d.png
  术为以半径比丁角之割线若癸丁句与壬丁弦
(原设/句)半径     一○○○○○ 为法
(原设/弦)丁角(六十/二度)割线 二一三○○五 (相乘/)
(今有/句)癸丁边    二十四丈   (为实/)
(所求/弦)壬丁边    五十一丈二尺 法除实得所求
 一求壬癸边
  术为以半径比丁角之切线若癸丁句与壬癸股
(原设/句)半径     一○○○○○为法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5a 页 WYG0795-0191a.png
(原设/股)丁角(六十/二度)切线 一八八○七三 (相乘/)
(今有/句)癸丁边    二十四丈   (为实/)
(所求/股)壬癸边    四十五丈一尺 法除实得所求
 计开
先有之三件
 癸正方角 丁角(六十/二度) 癸丁句(二十/四丈)
今求得三件
 壬角(二十/八度) 壬丁弦(五十一/丈一尺) 壬癸股(四十五/丈一尺)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5b 页 WYG0795-0191b.png
    右例先得句以求弦及股也或先得股以求
    弦及句亦同是为句股形第一术之第二支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6a 页 WYG0795-0191c.png
句股形第二术 有边求角
 亦分二支
  一先有二边
  一先不知正方角而有三边(新增/)
假如(壬癸丁/)句股形有壬丁弦(一百零二丈二尺/)癸丁
(四十八丈/)
求二角一边
 一求丁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6b 页 WYG0795-0191d.png
          术为以壬丁弦比癸丁句若半
          径乙丁与丁角之馀弦甲丁
一 壬丁边  一百○二丈二尺 今有之弦为法
二 癸丁边   四十八丈   今有之句(相乘/)
三 半径   一○○○○○  原设之弦(为实/)
四 丁角馀弦  四六九六六  法除实得所求原设句
  依术求得丁角六十二度(以所得馀弦/捡表即得)
 一求壬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7a 页 WYG0795-0192a.png
以丁角(六十二度/)与象限相减得馀二十八度为壬角
 一求壬癸边
  术为以半径比丁角之正弦若壬丁弦与壬癸股
一 半径     一○○○○○
二 丁角(六十/二度)正弦  八八二九五
三 壬丁边    一百○二丈二尺
四 壬癸边     九十丈○二尺三寸
 计开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7b 页 WYG0795-0192b.png
先有之三件
 壬丁弦(一百○二/丈二尺) 癸丁句(四十/八丈) 癸正方角
今求得三件
 丁角(六十/二度) 壬角(二十/八度) 壬癸股(九十丈○/二尺三寸)
    右例以边求角而先知方角故只用二边也
    是为句股形第二术之第一支(此先有二边/为弦与句故)
    (用正馀弦若先有者是句与股/则用切线其比例之理一也)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8a 页 WYG0795-0192c.png
假如(壬癸丁/)三角形有壬丁边(一百○六丈/)壬癸边(九/)
(十丈/)癸丁边(五十六丈/)求角
 一求癸角
        术以壬丁大边与丁癸边相加得(一/)
        (百六十二丈/)为总又相减得(五十/)
        (丈/)为较以较乘总得(八千一百丈/)
        为实以壬癸边(九十丈/)为法除之
        仍得(九十丈/)与壬癸边数等即知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8b 页 WYG0795-0192d.png
癸角为正方角
  依术求得癸角为正方角定为句股形
 一求丁角
  术为以丁癸边比壬癸边若半径与丁角之切线
一 丁癸句  五十六丈
二 壬癸股  九十丈
三 半径   一○○○○○
四 丁角切线 一六○七一四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9a 页 WYG0795-0193a.png
  依术求得丁角五十八度○六分(以所得切线/捡表即得)
 一求壬角
以丁角(五十八度○六分/)与象限相减得馀三十一度
五十四分为壬角
 计开
先有三边
 壬丁边(一百零/六丈) 壬癸边(九十/丈) 癸丁边(五十/六丈)
求得三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9b 页 WYG0795-0193b.png
 癸正方角 丁角(五十八度/零六分) 壬角(三十一度/五十四分)
    右例亦以边求角而先不知其为句股形故
    兼用三边是为句股形第二术之第二支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0a 页 WYG0795-0193c.png
锐角形第一术 有两角一边求馀角馀边
假如(乙丙丁/)锐角形有丙角(六十度/)丁角(五十度/)丙丁
(一百二十尺/)
 先求乙角
        术以丙角(六十度/)丁角(五十度/)
        并得(一百一十度/)以减半周一百
        八十度馀七十度为乙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0b 页 WYG0795-0193d.png
 次求乙丁边
  术为以乙角正弦比丙丁边若丙角正弦与乙丁边
一 乙角(七十/度)正弦 九三九六九
二 丙丁边(即乙角/对边) 一百二十尺
三 丙角(六十/度)正弦 八六六○三
四 乙丁边(即丙角/对边) 一百一十尺○六寸
 次求乙丙边
  术为以乙角正弦比丙丁边若丁角正弦与乙丙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1a 页 WYG0795-0194a.png
  边
一 乙角(七十/度)正弦 九三九六九
二 丙丁(乙角/对边)   一百二十尺
三 丁角(五十/度)正弦 七六六○四
四 乙丙(丁角/对边)    九十七尺八寸
 计开
先有之三件
 丙角(六十/度) 丁角(五十/度) 丙丁边(一百二/十尺)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1b 页 WYG0795-0194b.png
今求得三件
 乙角(七十/度) 乙丁边(一百一十/尺零六寸) 乙丙边(九十七/尺八寸)
    右例先有之边在两角之间也若先有之边
    与一角相对亦同盖三角形有两角即有第
    三角故无两法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2a 页 WYG0795-0194c.png
锐角形第二术 有一角两边求馀角馀边
 此分二支
  一先有之角与一边相对
  一先有之角不与边相对
假如(甲乙丙/)锐角形有丙角(六十度/)甲丙边(八千尺/)
乙边(七千零三十四尺/)
 先求乙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2b 页 WYG0795-0194d.png
        术为以甲乙边比甲丙边若丙角
        正弦与乙角正弦
 
一 甲乙(丙角/对边)   七千○三十四尺
二 甲丙(乙角/对边)   八千尺
三 丙角(六十/度)正弦 八六六○三
四 乙角  正弦 九八四九六
  捡正弦表得乙角八十度○三分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3a 页 WYG0795-0195a.png
 次求甲角
以丙角乙角相并得(一百四十度○三分/)以减半周馀
三十九度五十七分为甲角
 次求乙丙边
  术为以乙角之正弦比甲角之正弦若甲丙边之
  与乙丙边
一 乙角(八十度○/三分)正弦 九八四九六
二 甲角(三十九度/五十七分)正弦 六四二一二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3b 页 WYG0795-0195b.png
三 甲丙(乙角/对边)     八千尺
四 乙丙(甲角/对边)     五千二百一十五尺
 计开
先有之三件
 丙角(六十/度) 甲丙边(八千/尺) 乙甲边(七千○三/十四尺)
今求得三件
 乙角(八十度/○三分) 甲角(三十九度/五十七分) 乙丙边(五千二百/一十五尺)
    右例有两边一角而角与一边相对是为锐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4a 页 WYG0795-0195c.png
    角形第二术之第一支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4b 页 WYG0795-0195d.png
假如(甲乙丙/)锐角形有甲丙边(四百尺/)乙丙边(二百六/)
(十一尺○八分/)丙角(六十度/) 角在两边之中不与边
对求甲乙边
 先求中长线分为两句股形
         术为以半径比丙角正弦若甲
         丙边与甲丁中长线
 
一 半径     一○○○○○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5a 页 WYG0795-0196a.png
二 丙角(六十/度)正弦 ○八六六○三
三 甲丙边    四百尺
四 甲丁中长线  三百四十六尺四寸一分
 次求丙丁边(即所分甲丁丙形之/句而甲丙为之弦)
  术为以半径比丙角馀弦若甲丙边与丙丁边
一 半径     一○○○○○
二 丙角(六十/度)馀弦  五○○○○
三 甲丙边    四百尺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5b 页 WYG0795-0196b.png
四 丙丁边    二百尺
 次求乙丁边(即所分甲丁乙形之/句而甲丁为之股)
以丙丁与丙乙相减馀六十一尺○八分为乙丁
 次求丁甲乙分角(即分形甲丁乙/句股之甲角)
  术为以甲丁中长线比乙丁分边若半径与甲分
  角切线
一 甲丁中长线 三百四十六尺四寸一分
二 乙丁分边   六十一尺○八分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6a 页 WYG0795-0196c.png
三 半径    一○○○○○
四 甲分角切线  一七六三三
  捡切线表得一十度为甲分角
 末求甲乙边
  术为以半径比甲分角割线若甲丁中长线与甲
  乙边
一 半径      一○○○○○
二 甲分角(十度/)割线 一○一五四三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6b 页 WYG0795-0196d.png
三 甲丁中长线   三百四十六尺四寸一分
四 甲乙边     三百五十一尺七寸五分
 求甲全角
以丙角(六十度/)之馀角三十度(即分形甲丁/丙之甲分角)与求到甲
分角(一十度/)相并得四十度为甲全角
 求乙角
以甲分角(一十度/)减象限得八十度为乙角(或并丙甲/二角减半)
(周亦/同)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7a 页 WYG0795-0197a.png
 计开
先有之三件
 甲丙边(四百/尺) 乙丙边(二百六十一/尺○八分) 丙角(六十/度)
今求得三件
 甲乙边(三百五十一/尺七寸五分) 甲角(四十/度) 乙角(八十/度)
    右例有两边一角而角在两边之中不与边
    对故用分形以取句股是为锐角形第二术
    之第二支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7b 页 WYG0795-0197b.png
又术(新增/) 用切线分外角
假如(甲乙丙/)锐角形有甲丙边(四百尺/)乙丙边(二百六/)
(十一尺○八分/)丙角(六十度/) 此即前例但求甲角
        术以(甲丙/乙丙)两边相并为总相减为
        较又以丙角(六十度/)减半周得外
        角(一百二十度/)半之得半外角(六/)
        (十度/)捡其切线依三率法求得半
较角以减半外角得甲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8a 页 WYG0795-0197c.png
一 两边总   六百六十一尺○八分
二 两边较   一百三十八尺九寸二分
三 半外角切线 一七三二○五
四 半较角切线  三六三九七
  捡切线表得(二十度/)为半较角转与半外角(六十/)
  (度/)相减得甲角四十度
 次求乙角
并甲丙二角共(一百度/)以减半周得馀八十度为乙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8b 页 WYG0795-0197d.png
 次求甲乙边
一 甲角(四十/度)正弦 六四二七九
二 丙角(六十/度)正弦 八六六○三
三 乙丙边    二百六十一尺○八分
四 甲乙边    三百五十一尺七寸五分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9a 页 WYG0795-0198a.png
锐角形第三术 有三边求角
假如(甲乙丙/)锐角形有乙丙边(二十丈/)甲丙边(一十七/)
(丈五尺八寸五分/)乙甲边(一十三丈○五寸/)
        术曰任以(乙丙/)大边为底从甲角
        作甲丁虚垂线至底分为两句股
        形
        一甲丁丙形以甲丙边为弦丁丙
        为句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19b 页 WYG0795-0198b.png
一甲丁乙形以甲乙边为弦丁乙为句
两弦相并为总相减为较 两句相并(即乙丙/边原数)为句总
 求两句相减之数为句较
  术为以句总比弦总若弦较与句较也
一 两句之总(即乙/丙) 二十丈
二 两弦之总   三十丈○六尺三寸五分
三 两弦之较   四丈五尺三寸五分
四 两句之较(即丙/戊) 六丈九尺四寸六分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0a 页 WYG0795-0198c.png
 求分形之两句
以句较(六丈九尺/四寸六分)减句总(二十丈/即乙丙)馀乙戊(一十三丈○/五寸四分)
半之得丁乙(即戊/丁)六丈五尺二寸七分为(甲丁乙/)分形
之句
又以戊丁(六丈五尺/二寸七分)加句较(六丈九尺四寸/六分 即戊丙)得丁丙一
十三丈四尺七寸三分为(甲丁丙/)分形之句
 求丙角
  术为以甲丙弦比丁丙句若半径与丙角之馀弦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0b 页 WYG0795-0198d.png
一 甲丙边  一十七丈五尺八寸五分
二 丁丙分边 一十三丈四尺七寸三分
三 半径   一○○○○○
四 丙角馀弦  七六六一六
  捡馀弦表得丙角四十度
 求甲角
  术先求分形大半之甲角
以丙角(四十度/)减象限馀五十度为(丁甲丙/)分形之甲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1a 页 WYG0795-0199a.png
  次求分形小半之甲角
  术为以甲乙弦比丁乙句若半径与分形甲角之正弦
一 甲乙边   一十三丈○五寸
二 丁乙分边   六丈五尺二寸七分
三 半径    一○○○○○
四 甲分角正弦  五○○一五
  捡正弦表得三十度为(丁甲乙/)分形之甲角
并分形两甲角(先得五十度/后得三十度)得共八十度为甲全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1b 页 WYG0795-0199b.png
 求乙角
并丙甲二角共(一百二十度/)以减半周得馀六十度为乙角
 计开
先有三边
 甲丙边(一十七丈五/尺八寸五分) 乙丙边(二十/丈)乙甲边(一十三丈/○五寸)
求得三角
 丙角(四十/度) 甲角(八十/度) 乙角(六十/度)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2a 页 WYG0795-0199c.png
钝角形第一术 有两角一边求馀角馀边
假如(乙丙丁/)钝角形有丙角(三十六度半/)乙角(二十四/)
(度/)丁乙边(五十四丈/)
 先求丁角
        术以丙乙二角并之共(六十度半/)
        以减半周得馀一百一十九度半
        为丁钝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2b 页 WYG0795-0199d.png
 次求乙丙边
  术为以丙角正弦比丁角正弦若乙丁边与乙丙
  边
一 丙角(三十六度/二十分)正弦 五九四八二
二 丁角(一百十九/度三十分)正弦 八七○三六
三 乙丁边      五十四丈
四 乙丙边     七十九丈○一寸
  右所用丁角正弦即六十度半正弦以钝角度减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3a 页 WYG0795-0200a.png
  半周用之凡钝角并同
 求丁丙边
  术为以丙角正弦比乙角正弦若乙丁边与丁丙
  边
一 丙角(三十六度/三十分)正弦 五九四八二
二 乙角(二十四度/)正弦 四○六七四
三 乙丁边     五十四丈
四 丁丙边     三十六丈九尺二寸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3b 页 WYG0795-0200b.png
 计开
先有之三件
 丙角(三十六/度半) 乙角(二十/四度) 丁乙边(五十/四丈)
今求得三件
 丁钝角(一百一十/九度半) 乙丙边(七十九丈/○一寸) 丁丙边(三/十)
 (六丈九/尺二寸)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4a 页 WYG0795-0200c.png
钝角形第二术 有一角两边求馀角馀边
 亦分二支
  一先有对角之边
  一先有二边皆角旁之边而不对角
假如(甲乙丙/)钝角形有乙角(九十九度五十七分/)甲丙
对边(四千尺/)甲乙边(三千五百一十七尺/)
 求丙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4b 页 WYG0795-0200d.png
         术为以甲丙对边比甲乙边若
         乙角正弦与丙角正弦
 
一 甲丙边      四千尺
二 甲乙边      三千五百一十七尺
三 乙角(九十九度/五十七分)正弦 九八四九六(即八十度/三分正弦)
四 丙角    正弦 八六六○三
  捡表得丙角六十度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5a 页 WYG0795-0201a.png
 求甲角
并乙丙二角(共一百五十九度五十七分/)以减半周得
馀二十度○三分为甲角
 求乙丙边
  术为以乙角之正弦比甲角之正弦若甲丙对边
  与乙丙边
一 乙角(九十九度/五十七分)正弦 九八四六九
二 甲角(二十○度/三分)正弦 三四二八四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5b 页 WYG0795-0201b.png
三 甲丙边      四千尺
四 乙丙边      一千三百九十二尺
 计开
先有之三件
 乙钝角(九十九度/五十七分) 甲丙边(四千/尺) 甲乙边(三千五/百一十)
 (七/尺)
今求得三件
 丙角(六十/度) 甲角(二十度/○三分) 乙丙边(一千三百/九十二尺)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6a 页 WYG0795-0201c.png
    右例有两边一角而先有对角之边是为钝
    角形第二术之第一支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6b 页 WYG0795-0201d.png
假如(乙丁丙/)钝角形有乙丁边(一千零八十尺/)乙丙边
(一千五百八十二尺/)乙角(二十四度/) 角在两边之中
不与边对
       术先求形外之虚垂线补成正方角
        从不知之丙角作虚垂线于形外
        如丙戊亦引乙丁线于形外如丁
        戊两虚线遇于戊成正方角
       术为以半径比乙角正弦若乙丙边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7a 页 WYG0795-0202a.png
与丙戊
一 半径     一○○○○○
二 乙角(二十/四度)正弦  四○六七四
三 乙丙边    一千五百八十二尺
四 丙戊边(即虚/垂线)   六百四十三尺
  又以半径比乙角之馀弦若乙丙边与乙戊
一 半径     一○○○○○
二 乙角(二十/四度)馀弦  九一三五五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7b 页 WYG0795-0202b.png
三 乙丙边    一千五百八十二尺
四 乙戊边(即乙丁/引长线) 一千四百四十五尺
  以原边乙丁(一千○/八十尺)与引长乙戊边相减得丁戊
  (三百六/十五尺)为形外所作虚句股形之句(则先得丙戊/垂线为股而)
  (原边丁丙/为之弦)
 求丁丙边
依句股求弦术以丙戊股自乘(四十一万三千/四百四十九尺)丁戊句
自乘(一十三万三千/二百二十五尺)并之得数(五十四万六千/六百七十四尺)为实平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8a 页 WYG0795-0202c.png
方开之得弦七百三十九尺为丁丙边
 求丙角
  术为以丁丙边比丁乙边若乙角正弦与丙角正
  弦
一 丁丙边     七百三十九尺
二 丁乙边    一千○八十尺
三 乙角(二十/四度)正弦 四○六七四
四 丙角  正弦 五九四四二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8b 页 WYG0795-0202d.png
  捡表得丙角三十六度二十九分
 求丁角
并乙丙二角共(六十度二十九分/)以减半周得馀一百
一十九度三十一分为丁钝角
 计开
先有之三件
 乙丁边(一千零/八十尺) 乙丙边(一千五百/八十二尺) 乙角(二十/四度)
今求得三件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9a 页 WYG0795-0203a.png
 丁丙边(七百三/十九尺) 丙角(三十六度/二十九分) 丁钝角(一百一/十九度)
 (三十/一分)
    右例有两边一角而两边并在角之两旁不
    与角对是为钝角形第二术之第二支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29b 页 WYG0795-0203b.png
又术(新增/) 用切线分外角
假如(乙丙丁/)钝角形有丁乙边(五百四十尺/)丙乙边(七/)
(百九十一尺/)乙角(二十四度/) 角在两边之中不与边对
 求丙角
 
 
 
  以(丁乙/丙乙)两边相并为总相减为较又以乙角(二十/)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30a 页 WYG0795-0203c.png
  (四度/)减半周得外角(一百五十六度/)半之得半外
  角(七十八度/)捡其切线得四七○四六三
  术为以边总比边较若半外角切线与半较角切
  线
一 两边之总  一千三百三十一尺
二 两边之较   二百五十一尺
三 半外角切线 四七○四六三
四 半较角切线  八八七一九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30b 页 WYG0795-0203d.png
  捡表得半较角(四十一度三十五分/)以转减半外
  角(七十八度/)得馀三十六度二十五分为丙角
 求丁角
并乙丙二角共(六十度二十五分/)以减半周得一百一
十九度三十五分为丁钝角
 求丁丙边
  术为以丙角正弦比乙角正弦若乙丁边与丁丙
  边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31a 页 WYG0795-0204a.png
一 丙角(三十六度/二十五分)正弦 五九三六五
二 乙角(二十四度/)正弦 四○六七四
三 乙丁边      五百四十尺
四 丁丙边      三百六十九尺九寸八分
 计开
先有之三件
 丁乙边(五百四/十尺) 丙乙边(七百九/十一尺) 乙角(二十/四度)
今求得三件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31b 页 WYG0795-0204b.png
 丙角(三十六度/二十五分) 丁钝角(一百一十九/度三十五分) 丁丙边(三/百)
 (六十九尺/九寸八分)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32a 页 WYG0795-0204c.png
钝角形第三术 有三边求角(新式/)
假如(乙丙丁/)钝角形有乙丙边(三百七十五尺/)乙丁边
(六百○七尺/)丁丙边(三百尺/)
        术自乙角作虚垂线至甲又引丁
        丙线横出遇于甲而成正方角则
        成乙甲丁句股形
        又引横线至辛使甲辛如丙甲成
        乙甲辛句股形则丁辛为两句之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32b 页 WYG0795-0204d.png
总而所设丁丙边为两句之较
  又乙丁边为大形(乙甲/丁)之弦乙丙边为小形(乙甲/辛即)
  (乙甲/丙)之弦两弦相并为总相减为较
  术为以句较比弦较若弦总与句总
一 句较(即丁/丙边)    三百尺
二 弦较(即乙丁内减/乙丙之馀) 二百三十二尺
三 弦总(即乙丁乙丙/二边相并) 九百八十二尺
四 句总      七百五十九尺四寸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33a 页 WYG0795-0205a.png
  以句较(三百/尺)减所得句总(七百五十/九尺四寸)馀数(五百二/十九尺)
  (四/寸)为大形之句甲丁
 求丁角(用乙甲/丁大形)
  术为以乙丁弦比丁甲句若半径与丁角之馀弦
一 乙丁弦  六百○七尺
二 甲丁句  五百二十九尺七寸
三 半径   一○○○○○
四 丁角馀弦  八七二六五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33b 页 WYG0795-0205b.png
  捡表得丁角二十九度一十四分
 求丙角(用乙甲/丙小形)
  术为以甲丙句比乙丙弦若半径与丙角之割线
一 甲丙句  二百二十九尺七寸
二 乙丙弦  三百七十五尺
三 半径   一○○○○○
四 丙角割线 一六三二五六
  捡表得丙角(五十二度一十四分/)为本形之丙外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34a 页 WYG0795-0205c.png
  角以减半周得丙钝角一百二十七度四十六分
 求乙角
并丁丙二角所得度分(共一百五十七度/)以减半周得
馀二十三度为乙角
 计开
先有三边
 乙丙边(三百七/十五尺) 乙丁边(六百/七尺)  丁丙边(三百/尺)
求得三角
历算全书 卷五十一 第 34b 页 WYG0795-0205d.png
 丁角(二十九度/一十四分) 丙钝角(一百二十七/度四十六分) 乙角(二十/)
 (三度/)
    右例钝角形三边求角作垂线于形外径求
    钝角乃新式也若以大边为底从钝角分中
    长线同锐角第三术
 
 
 历算全书卷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