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a 页 WYG0794-0826a.png
比例尺式(即度数尺也原名比例规以两尺可/开可合有似作圆之器故亦可云规)
 
 
 
 
 
用薄铜板或厚纸或坚木(黄杨/木等)作两长股如图任长一
尺上下广如长八之一两股等长等广股首上角为枢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b 页 WYG0794-0826b.png
以枢心为心从心出各直线以尺大小定线数今折中
作五线两股两面共十线可用十种比例之法线行相
距之地取足书字而止尺首半规馀地以固枢也用时
张翕游移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a 页 WYG0794-0826c.png
比例尺又式
 
 
 
 
 
前式两股相叠此式两股相并股上两用之际以为心
规馀地以安枢其一规面与尺面平而空其中其一剡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b 页 WYG0794-0826d.png
规而入于彼尺之空令密无罅也枢欲其无偏也两尺
并欲其无罅也枢心为心与两尺之合线欲其中绳也
张尽令两首相就成一直线可作长尺或以两尺横直
相得成一方角可作矩尺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a 页 WYG0794-0827a.png
规式(此本为画圆之器尺算赖之/以取底数盖相须为用者也)
 
 
 
 
 
 
用铜或铁亦如尺作两股但尺式扁方此可圆也首为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b 页 WYG0794-0827b.png
枢可张可翕末锐以便于尺上取数也当其半腰缀一
铜条横贯之势曲而长如割圆象限之弧与枢相应得
数后用螺钉固之
凡算例假如有言取某数为底线者并以规之两锐于
平分线上量而得之其用底线为得数者并以规取两
尺上弦线相等之距于平分线上量而命之故规之两
锐可当横尺数度衍以横尺比量反不如用规之便利
而得数且真也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a 页 WYG0794-0827c.png
第一平分线
 
 
 
 
 此线为诸线之根取数贵多尺大可作一千然过密
 又恐其不清也故以二百为率
分法 如设一直线欲作百分先平分之为二又平分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b 页 WYG0794-0827d.png
   之为四又于每一分内各五分之则已成二十
   分矣于是用更分法取元分四改为五分(如甲/乙丙)
   (有丙戊丁三点是元分之四也今/复匀作五分加己庚辛壬四点)则元分与次
   分之较(如壬丙/及巳戊)皆元分五之一亦即设线百分
   之一分准此为度而周布之即百分以成
 解曰元分为设线百分为二十分之一即每一分内
 函五分也今壬丙己戊既皆五分之一则甲壬己乙
 皆五分之四亦即百分之四也又丙辛庚戊皆三而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a 页 WYG0794-0828a.png
 辛丁丁庚皆二也任用一度参差作点互相考订即
 成百分匀度矣(每数至十至百/皆作字记之) 或取元分六复五
 分之亦同何则元分一内函五分则元分四共函二
 十分故可以五分之若元分六即共函三十分故亦
 可五分之其理一也
用法一 凡设一直线任欲作几分假如四分即以规
 量设线为度而数两尺之各一百以为弦乃张尺以
 就度令设线度为两弦之底置尺(置尺者置不复动/故亦可云定尺下)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b 页 WYG0794-0828b.png
 (仿/此)数两尺之各二十五以为弦敛规取二十五两点
 间之底以为度即所求分数(即四分中一分也以此/为度而分其线即成四)
 (分/) 若求极微分如一百之一如上以一百为弦设
 线为底置尺次以九十九为弦取底比设线其较为
 百之一 若欲设线内取零数如七之三即以七十
 为弦设线为底置尺次以三十为弦敛规取底即设
 线七之三
  谨按尺算上两等边三角形分之即两句股也两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a 页 WYG0794-0828c.png
  句联为一线而在下直谓之底宜也若两尺上数
  原系斜弦改而称腰于义无取今直正其名曰弦
用法二 凡有线求几倍之以十为弦设线为底置尺
 如求七倍以七十为弦取底即元线之七倍若求十
 四倍则倍得线或先取十倍更取四倍并之
用法三 有两直线欲定其比例以大线为尺末之数
 (尺百即百/千即千)置尺敛规取小线度于尺上进退就其两
 弦等数如大线为一百小线为三十七即两线之比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b 页 WYG0794-0828d.png
 例若一百与三十七可约者约之(约法以两大数约/为两小数其比例)
 (不异如一百与三/十约为十与三)
用法四 有两数求相乘假如以七乘十三先以十点
 为弦取十三点为底置尺次检七十之等弦取其底
 得九十一为所求乘数(若以十为弦七为底置尺而/检一百三十点之底得数亦)
 (同/)
 (论曰乘法与倍法相通故以七乘十三是以十三之/数七倍之是七个十三也以十三乘七是以七数十)
 (三倍之是十三个/七也故得数并同)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a 页 WYG0794-0829a.png
用法五 有两数求相除假如有数九十一七人分之
 即以本线七十为弦取九十一为底置尺次检十点
 之弦取底必得十三为所求
 又法以九十一为弦用规取七十为底置尺敛规取
 一十为底进退求其等弦亦得十三如所求
 (论曰算家最重法实今当以七人为法所分九十一/数为实乃前法以法数七为弦实数九十一为底又)
 (法反之而所得并同何也曰异乘同除以先有之两/率为比例算今有之两率虽曰三率实四率也徵之)
 (于尺则大弦与大底小弦与小底两两相比明明四/率较若列眉故先有之两率当弦则今所求者在底)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b 页 WYG0794-0829b.png
 (是以弦之比例例底也若先有之率当底则今所求/者在弦是以底之例例弦也但四率中原缺一率比)
 (而得之固不必先审/法实殊为简易矣)
 (然则乘除一法乎曰凡四率中所缺之一率求而得/之谓之得数乘则先缺者必大数也故得亦大数除)
 (则先缺者必小数也故得亦小数所不同者此耳是/故乘除皆有四率得尺算而其理愈明亦诸家所未)
 (发/也)
 假如有银九十六两四人分之法以人数取四十分
 为底置银数九十六两为弦定尺敛规取一十分为
 底进退求其等弦得二十四两为每人得数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8a 页 WYG0794-0829c.png
 又法取银数九十六两为底置一百分为弦定尺敛
 规于二十五分等弦取其底亦得二十四两为每人
 数
 又如有数一百二十三欲折取三分之一法以规取
 三十分为底置一百二十三等数为两弦定尺敛规
 取一十数为底进退求其等数为弦必得四十一命
 为三分之一如所求
用法六 凡所求数大尺所不能具则退位取之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8b 页 WYG0794-0829d.png
 假如有数一百二十欲加五倍即退一位取一十二
 为底以尺之一十点为两弦定尺取两弦五十点之
 底(即五/倍)得六十进一位命所得为六百(以一十二当/一百二十是)
 (一而当十故进位命之也凡/用尺算须得此通融之法)
 又法以规取一十数为底于尺之一十二点为两弦
 (一十二以当一百二十是一当/十也或二十四亦可为一当五)定尺展规取五十数
 (以当/五倍)为底进退求其等数之弦必得六十进位成六
 百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9a 页 WYG0794-0830a.png
 假如有银十三两每两换钱一千二百文法退二位
 以规取十二分(当一千二百以尺/上一数当一百)为底置一十点(即/每)
 (两之/位)为弦定尺然后寻一百三十点(即十三/两之位)为弦展
 规取其底得一百五十六分进二位命之得共钱一
 十五千六百
 又如有银四两每两换钱九百六十文法作两次乘
 先乘六十取六数为底置一十点为弦定尺展规取
 四十点之底得二十四次乘九百取九数为底置一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9b 页 WYG0794-0830b.png
 十点为弦定尺展规取四十点之底得三十六进一
 位并之得三八四末增一○为进位得三千八百四
 十文
  (三二四/ 六)  因每两是九百六十故末位增○
  (三八四○/千百十文)
 假如有数一百二十欲折取三分之一法以规取六
 十(折半/法也)为底置九十分为弦定尺然后寻两弦之三
 十分点(即三/之一)取其底于本线比之必二十命所得为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0a 页 WYG0794-0830c.png
 四十(加倍法也先折/半故得数加倍)凡所用数在一十点以内近心
 难用则进位取之如前条所设宜用六数九数为底
 其点近心取数难清即进位作六十取数用之是进
 一位也但先进一位者得数后即退一位命其数此
 可于前假如中详之(用尺时有退位得数后进位命/其数用尺时有进位得数后退)
 (位命其数其理相/通故不另立假如)或先进二位者得数亦退二位或
 先加倍者得数折半并同一法
用法七      凡四率法有中两率同数者谓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0b 页 WYG0794-0830d.png
         之连比例假如有大数(三十/六)
         数(二十/四)再求一小数与此两数
         为连比例法以大数为弦(如辛/甲)
         小数为底(如辛/巳)定尺再以辛巳
         底为弦(如甲/丁)而取其底(如丁/戊)
         数必(十/六)则三十六与念四之比
 例若念四与十六也(其比例为/三分损一)若先有小数(十/六)大数
 (二十/四)而求连比例之大数则以小数为底(如丁/戊)大数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1a 页 WYG0794-0831a.png
 为弦(如丁/甲)定尺再以丁甲弦为底(如辛/巳)取其弦(如辛/甲)
 其数必三十六则十六与念四若念四与三十六也
 (其比例为/三分增一)他皆仿此(原书有断比例法今按断比例/即古法之异乘同除西法谓之)
 (三率前各条中用尺取数皆/异乘同除之法故不更立例)
 
 
 
用法八       凡句股形有句有股有弦共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1b 页 WYG0794-0831b.png
          三件先有两件而求其不知
          之一件法以尺作正角取之
          假如有句(八/尺)(十五/尺)欲知其
          弦法以规量取八十点为底
          一端指尺上之六十四点一
          端指又一尺之四十八点以
          定尺则尺成正角乃于尺上
          取八十点为句又于一尺上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2a 页 WYG0794-0831c.png
 取一百五十点为股张规以就所识句股之两点必
 一百七十退一位得弦十七尺如所求(取句股数时/原进一位故)
 (所得弦数退一/位命之说见前)
 若先有弦(十七/尺)(十五/尺)求其句则以规取一百七十点
 为句股之弦乃以规端指一百五十点以馀一端又于
 一尺上寻所指之点必八十也如上退位得句八尺
 或先有弦(十七/尺)(八/尺)求其股亦以规取(一百/七十)而一端指
 (八/十)寻又一端之所指必得(一百/五十)(一十/五尺)为股如所求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2b 页 WYG0794-0831d.png
         凡杂三角形内无正角不可以句股
         算法先作角假如先有一角及角
         旁之两边求馀一边法于平分线
         (任用一笾/如甲乙)取数为底分圆线(六/十)度为
 两弦定尺以规取所设角之底(为平分线上任用/甲乙边等度之底)
 尺则尺间角如所设(如乙/角)乃于两尺上依所设取角
 旁两边之数于两尺各作识(如甲乙/丙乙)遂用规取斜距
 之底(如甲/丙)即得馀一边如所求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3a 页 WYG0794-0832a.png
          又法 假如乙甲丙三角
          形有甲角(五十三度/○七分)甲乙
          边(五十/六尺)甲丙边(七十/五尺)而求
          乙丙边法以规取一百分
 为分圆线上六十度之底敛规取五十三度强之底
 移于平分线上作百分之底定尺乃于尺上取五十
 六点(如甲/乙)又一尺上取七十五点(如甲/丙)乃以规取两
 点斜距之底于尺上较之即得六十一尺(如乙/丙)命为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3b 页 WYG0794-0832b.png
 所求边(分圆线/见后)
用法十 有小图欲改作大几倍之图用前倍法假如
 有小图阔一尺二寸今欲展作五倍即取十二为十
 点之底定尺展规取五十点之底必得六十命为六
 尺如所求
用法十一 平圆形周径相求法于平分线上作两识
 以一百八十八半弱上为周六十为径各书其号假
 如有径(七十/一)求周法以规取七十一加于径点为底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4a 页 WYG0794-0832c.png
 定尺展规取周点之底即得周二百二十三如所求
 (以周求径/反此用之)
用法十二 求理分中末线法于线上定三点于九十
          六定全分五十九又三之一
          为大分三十六又三之二为
          小分假如有一直线(一百四/十四)
          欲分中末线即以设线加于
 全分点为底取其大小分点之底即得(八十/九强)为大分(五/十)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4b 页 WYG0794-0832d.png
 (五/弱)为小分
 (按平线上既作周径之号若又作此则太繁不如另/作一线其上可寄五金线也 又按原书全分七十)
 (二大分四十二又三之一小分二/十七又三之二大有讹错今改定)
 以上十二用法姑举其概其实平分线之用不止于
 是善用者自知之耳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5a 页 WYG0794-0833a.png
第二平方线(旧名分面线凡平方形有积有边积谓之也/幂亦谓之面边线亦谓之根即开平方法)
 
 
 
 原为一百不平分今按若尺小欲其清则但为五十
 分亦可假如有积六千四百则以平分线之二十自
 乘得四百于积为十六倍之一若置二十分于一点
 为底求十六点之底则得方根八十或置于二点为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5b 页 WYG0794-0833b.png
 底则求三十二点之底或置于三点为底则求四十
 八点之底皆同
分法有二 以算一以量
以算分
 
 
 
 算法者自枢心(甲/)任定一度命为十分(如甲/乙)即平方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6a 页 WYG0794-0833c.png
 积一百分之根今求加倍平方二百分之根为十四又
 念九之四即于甲乙线上加四分强(如/丙)命甲丙为倍积
 之根求三倍则开平方三百分之根得十七又三十五
 之十一即又于甲乙线上加十分半弱(如/丁)即甲丁为三
 倍积之根求四倍则平方四百之根二十即以甲乙倍
 之得甲戊为四倍积之根五六七以上并同(按用方根/表甚简易)
以量分
 以任取之甲乙度作正方形(如丙/乙甲)乃于乙甲横边引长之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6b 页 WYG0794-0833d.png
 以当积数丙乙直边引长之作垂线以当根数如求倍
                积之根即于横
                线上截丁乙为
                甲乙之倍次平
 分甲丁于戊戊为心甲为界作半圈截垂线于巳即己
 乙为二百分之边求三倍则乙丁三倍于甲乙四倍以上并同
 又捷法 如前作句股形法定两尺间成正方角如甲
 乃任于尺上取甲乙命为一点而又于一尺取甲丙度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7a 页 WYG0794-0834a.png
 与甲乙相等即皆为一百之根次取乙丙底加于甲乙
       尺上为二百之根甲丁又自丁至丙作
       斜弦以加于甲乙尺上为三百之根甲
       戊又自戊至丙作弦以加于甲乙尺上
       为四百之根甲已如此递加即得各方
 之根其加法俱从尺心起(如求得丙乙即以丙加甲/乙加丁成甲丁他皆仿此)
试法 甲乙为一正方形之边倍其度即四倍方积之边
 否即不合三倍得九倍方积之边四倍得十六五倍得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7b 页 WYG0794-0834b.png
 二十五又取三倍之边倍之即十二倍之边(四其/三也)再加
 一倍得二十七倍之边(九其/三也)再加倍得四十八倍之边
 (十六其/三也)再加倍得七十五倍之边(二十五/其三也)若以五倍之边
 倍之得二十倍之边(四其/五也)再加倍得四十五倍之边
 (九其/五也)再加倍得八十倍之边(十六其五也如凡言倍其度/者线上度也 正方四百分)
 (之边二十分甲乙正方一百分之边十分其大为一倍也/言几倍方积者积数也如边二十者积四百即尺上所书)
用法一 有平方积求其边(即开/平方)法先其设数与某数能
 相为比例得几倍如法求之假如有平方积一千二百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8a 页 WYG0794-0834c.png
        二十五尺欲求其根以约分法求得
        二十五为设数四十九之一即以规
        于平分线取五点为平方线上一点
        之底定尺展规于四十九点取其底
 即得一边三十五尺为平方根(积二十五方根五加四/十九倍为积一千二百)
 (二十五方/根三十五) 或用四十九为设数(一千二百/二十五尺)二十五之
 一即以规取七点为平方一点之底而取平方二十五
 点之底亦得方根三十五如所求(积四十九方根七加/二十五倍为积一千)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8b 页 WYG0794-0834d.png
 (二百二十五则其方根三十五又法若无比例可求/者但以十分为一点之底定尺有假如在用法七)
用法二 凡同类之平面形可并为一大形(或方或圆/或三角多)
 (边等形但形相/似即为同类)假如有平面正方四形求作一大正
 方形与之等积其第一形之幂积为二第二形之积
 为三第三形之积四有半第四形之积六又四之三
  法先并其积得(十六叉/四之一)乃任取第一小形之边为
 底二点为弦定尺(若用第二形之边为底/定尺即用三点为弦)而于十六点
 又四之一取其底为大形边其面积与四形总数等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9a 页 WYG0794-0835a.png
        若但有同类之形而不知面积亦
        不知边数则先求其积之比例如
        甲乙丙丁方形四法以小形甲之
        边为底平方线第一点为弦定尺
        次以乙形边为底进退求等数得
        第二点外又五分之一即命其积
        为二又五之一(此与小形一之/比例不拘丈尺)
        丙形边为底求得(二又四/之三)丁形边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19b 页 WYG0794-0835b.png
        得(四又六/之五)并诸数及甲形一得(十/又)
        (六十分之/四十七)约为(五之/四弱)向元定尺上
        寻十点外十一点内之距取其五
        之四为等数之两弦(即十/一弱)用其底
        为大方形边其面积与四形并数
        等
        (此加形法也圆面及三角等面凡/相似之形并可相并其法同上)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0a 页 WYG0794-0835c.png
用法三 平面形求作一同类之他形大于设形几倍
       (以设形之边为/一点之底定尺) 假如有正方形面
       积四百其边二十今求别作一方形
       其容积大九倍法以设形边(二/十)为平
 方线一点之底定尺而取平方九点等数之底得(六/十)
 如所求(边六十其方积三千六百/以比设形积为大九倍)
用法四 平面形求别作一同类之形为设形几分之
 几(以设形之边为命分/定尺而于得分取数) 假如有平方形积三千六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0b 页 WYG0794-0835d.png
      百其边六十今求作小形为设形九之
      四法以设形边(六/十)为平方第九点之底
      定尺而取第四点之底得(四/十)如所求(边/四)
      (十其积一千六百以比设形积为/九之四也九为命分四为得分)
      此减积法也圆面三角等俱同一法
用法五 有两数求中比例(即三率连比/例之第二率)
 假如有二与八两数求其中比例法先以大数为平
 方线八点之底而取二点之底得四如所求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1a 页 WYG0794-0836a.png
     二与四如四与八皆加倍之比例故四为
     二与八之中率
用法六 有长方形求作正方形 假如长方形横二
 尺直八尺如上图求得中比例之数为四尺以作正
 方形之边则其面积与直形等
        直八尺横二尺 其积一十六尺
        方形各边并四尺其积亦十六尺
用法七 有设积求其方根而不能与他数为比例则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1b 页 WYG0794-0836b.png
 以一十数为比例
 假如平积二百五十五用十数比之为二十五倍半
 即取十数为平方线一点之底而取二十五点半之
 底得十六弱为方根(十六自乘积二百五十六今只/欠一小数故命之为十六弱)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2a 页 WYG0794-0836c.png
第三更面线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2b 页 WYG0794-0836d.png
 
 
 
 
 
 
  (凡平面形方必中矩圆必中规其馀各形并/等边等角故皆为有法之形而可以相求)
分法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3a 页 WYG0794-0837a.png
 置公积四三二九六四以开方得正方形之根六五
 八三边形之根一千五边形之根五○二六边形之
 根四○八七边形之根三四五八边形之根二九九
 九边形之根二六○十边形之根二三七十一边形
 之根二一四十二边形之根一九七圜径七四二以本
 线为千平分而取各类之数从心至末取各数加本类之号
用法一 有平面积求各类之根(凡三角及多边各平/面形其边既等故并)
 (以形之一边为根/圆形则以径为根)法先以设数于平方线上求其正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3b 页 WYG0794-0837b.png
 方根以此为度于更面线之正方号为底定尺次于
 各形之号取底即得所求各形边
 假如有平面三等边形积二千七百七十一寸欲求
 其边法以设积于平方线上如法开其平方根(依前/卷用)
 (法七以设数为十数之二百七十七倍强各降一位/命为一数之二十七倍又十之七强乃以一数为平)
 (方一点之底定尺而于其二十七点十之七强/取底数得五寸二六进一位作五尺二寸半强)以所
 得方根为更面线正方号之底定尺而取三等边号
 之底得八尺为三等边形根如所求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4a 页 WYG0794-0837c.png
用法二 有平面形不同类欲相并为一大形法先以
 各形边为更面线上各本号之底定尺而取其正方
 号之底作线为所变正方形之边次以所变方边于
 分面线上求其积数而并之为总积
 假如有甲(三/角)(五/边)丙三形欲相并先以甲边为三角
 号之底定尺而取其正方号之底作线于甲形内(如/此)
 (则甲形已变/为正方下同)书其数曰十次以乙边为五边号之底
 如前取其平方底向平方线求之得二十一半(其法/以甲)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4b 页 WYG0794-0837d.png
       (边为平方十点之底定尺而以乙/所变方边进退求等度之弦命之)
       于乙形作方底线书之次以丙圆径
       为平圆号之底如前求得十六弱并
       三数得四十七半弱为总积(此因三/形之边)
       (无数姑以小形命十数定尺而所/得各方积并小形十数之比例)
       若三形内先知一形之面积即用其
       所变方边定尺则所得皆真数如上
       三形但知丙形之积十六(或十六尺/或十六寸)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5a 页 WYG0794-0838a.png
 (等/)如法以丙形边变方边于平方线十六点为底定
 尺馀如上法求之亦必得甲为十数乙为二十一半
 总积四十七半但前条所得是比例之数比例虽同
 而尺有大小故以此所得为真数也
 末以总数于原定尺上寻平方线四十七点半处取
 其底度为平方边则此大平方形与三形面积等
 若欲以总积为五边形则以所得大平方边为更面
 线正方号之底定尺而于五边形之号取其底即所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5b 页 WYG0794-0838b.png
 求五边形之一边(若欲作三角或/圆形并同一法)
用法三 有平面形欲变为他形如上法以本形边为
 本号之底定尺而取所求他形号之底
 假如有三角形欲改平圆则以所设三角形之边加
 于本尺三角形之号为底定尺而取平圆号之底求
 其数命为平圆径所作平圆必与所设三角形同积
用法四 有两平面形不同类欲定其相较之比例如
 前法各以所设形变为平方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6a 页 WYG0794-0838c.png
 假如有六边形有圆形相较即如法各变为平方求
 其数平圆数二十六边数三十六即平员为六边形
 三十六之二十以二十减三十六得十六为两形之
 较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7a 页 WYG0794-0839a.png
第四立方线(旧名分体线无凡平方形如棋局其四边/横直相等而 高与厚之数立方则如方)
 (匮有横有直又有高而皆相等平方之积曰平积亦/曰面积亦曰幂积如棋局中之细分方罫立方之积)
 (曰体积亦曰立积并/如骰子之积累成方)
 
 
 
 
 (旧图误以尺枢心甲书于一点上今改正甲乙一亦/即一十则其内细数亦不平分旧图作十平分亦误)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7b 页 WYG0794-0839b.png
 (今删/去)
分法有二一以算一以量
 以算分 从尺心甲任定一点为乙则甲乙之度当
 十分边之积为一千(十分自乘之再乘之即成一千/假如立方一尺其积必千寸)
 其号曰一次加一倍为立积二千开立方求其根得
 十二又三之一即于甲乙上加二又三之一为甲丙
 纪其号曰二再加一倍立积三千开立方得数纪三
 以上并同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8a 页 WYG0794-0839c.png
 捷法 取甲乙边四分之一加甲乙成甲丙即倍体
 边又取甲丙七分之一加甲丙成甲丁即三倍体边
 又取甲丁十之一加甲丁成甲戊即四倍体边再加
 如图
 
 
   (右加法与开立方数所差不远然尾数不清难为/定率姑存其意)
 又捷法用立方表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8b 页 WYG0794-0839d.png
 以量分 如后图作四率连比例而求其第二盖元
 体之边与倍体之边为三加之比例也(假如边为一/倍之则二若)
 (求平方面则复倍之为四是再加之比例也今求立/方体必再倍之为八故曰三加 三加者即四率)
 (连比/例也)
 几何法曰第二线上之体与第一线上之体若四率
 连比例之第四与第一(第一为元边线第二为加倍/之边线第三以边线自乘为)
 (加倍线上之面第四以边线再自乘为加倍线上之/体今开立方是以体积求边线即是以第四率求第)
 (二率/也)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9a 页 WYG0794-0840a.png
        假如有立方体积又有加倍之积
        法以两积变为线(元积如辛庚/倍积如辛巳)
        壬巳辛庚长方形次于壬巳壬庚
        两各引长之以形心(戊/)为心作圈
        分截引长线于子于午作子午直
 线切辛角(如不切辛角必渐试/之令正相切乃止)即辛庚(一/率)午庚(二/率)
 巳(三/率)己辛(四/率)为四率连比例末用第二率午庚为倍
 积之一边其体倍大于元积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29b 页 WYG0794-0840b.png
 若辛巳为辛庚之三倍四倍则午庚边上体积亦大
 于元积三倍四倍(以上/仿此)
解四率连比例之理
       试于辛点作卯辛为子午之垂线次
       用子壬度从午作卯午直线截卯辛
       线于卯又从卯作直线至子又从辛
       点引辛庚边至辰引辛巳边至丑成
       各句股形皆相似而比例等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0a 页 WYG0794-0840c.png
       (卯辛午句股形从辛正角作垂线至/丑分为两句股形则形相似而比例)
       (等为午丑辛形以午丑为句丑辛为/股辛丑卯形以丑辛为句丑卯为股)
       (则午丑与丑辛若丑辛与丑卯为连/比例也 卯辛子句股形从辛正角)
       (作垂线至辰分两句股形亦形相似/而比例等 卯辰辛形卯辰为句辰)
       (辛为股辛辰子形辰辛为句辰子为/股则卯辰与辰辛若辰辛与辰子)
       (亦连比例也而辰辛即丑卯故合之/成四率连比例)
 一率 辛庚 即午丑
 二率 午庚 即丑辛 亦即辰卯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0b 页 WYG0794-0840d.png
 三率 子巳 即辛辰 亦即丑卯
 四率 己辛 即辰子
试法 元体边倍之即八倍体积之边若三之即二十
 七倍之边四之即六十四倍体积之边五之即一百
 二十五倍体积之边
 又取二倍边倍之得十六(八其/二也)再倍之得一二八倍
 体积之边(六十四/其二也)
三加比例表(平方立方同理即连比例/)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1a 页 WYG0794-0841a.png
 第一率  第二率  第三率  第四率
 
 
 
 
 
 按第一率为元数第二率为线即根数也第三率为
 面平方幂积也第四率为体立方积也开平方开立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1b 页 WYG0794-0841b.png
 方并以积求根故所用者皆二率也(比例规解乃云/本线上量体任)
 (用其边其根其面其对角线其/轴皆可其说殊不可晓今删去)
用法一 有立积求其根(即开立方/)
 假如有立方积四万法先求其与一千之比例则四
 万与一千若四十与一即取十数为分体线上一点
 之底定尺而取四十点之底得三十四强即立方之
 根(说见/平方)
用法二 有两数求其双中率(谓有连比例之第一与/第四而求其第二第三)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2a 页 WYG0794-0841c.png
 法以小数为一率用作本线一点之底而取大数之
 底为二率既有二率可求三率
 假如有两数为三与二十四欲求其双中率法约两
 数之比例为一与八即以小数三为本线一点之底
 定尺而于八点取底得六为第二率末以二率四率
 依法求中率得十二为三率
  一率三 二率六 三率十二 四率二十四
用法三 设一体求作同类之体大于设体为几倍(此/乘)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2b 页 WYG0794-0841d.png
 (体之/法)
 假如设立方体八千其边二十求作加八倍之体为
 六万四千问边若干法以设体根二十为本线一点
 之底定尺而取八点之底得四十即大体边如所求
用法四 有同类之体欲并为一法累计其积而并之
 为总积求其根即得
      假如有三立方体甲容一十乙容十三
      又四之三丙容十七又四之一并得四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3a 页 WYG0794-0842a.png
      十一即以甲容一十为本线一点之底
      定尺而取四十一点之底为总体边如
      所求 若设体无积数则以小体命为
      一十而求其比例然后并之
 
用法五 有两同类之体求其比例与其较(此分体/之法)
 假如甲丙两立方体欲求其较而不知容积之数法
 以甲小体边为一点之底定尺而以丙边为底进退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3b 页 WYG0794-0842b.png
 求其等数如所得为九即其比例为九与一以一减
 九其较八即于八点取底为较形之边
用法六 有立方体欲别作一体为其几分之几
 假如有立方体欲另作一体为其八之五则以设体
 边为本线八点之底定尺而于五点取底为边作立
 方体即其容为设体八之五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4a 页 WYG0794-0842c.png
第五更体线(旧名变体线/)
 
 
 
 
 体之有法者曰立方曰立圆曰四等面曰八等面曰
 十二等面曰二十等面凡六种外此皆不能为有法
 之体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4b 页 WYG0794-0842d.png
       六等面体各面皆正方即立方也有
       十二棱八角测量全义曰设边一百
       求其容为一○○○○○○
 
 
       浑圆体亦曰球体即立圆也几何补
       编曰同径之立方积与立圆积若六
       ○○○○○○与三一四一五九二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5a 页 WYG0794-0843a.png
       设径一百求其容为五二三五九八
       此三角平面形相合而成有六棱四
       角测量全义曰设边一百求其容为
       一一七四七二半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5b 页 WYG0794-0843b.png
       此体各面亦皆三等边形有十二棱
       六角测量全义曰设边一百求其容
       为四七一四二五有奇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6a 页 WYG0794-0843c.png
       此体各面皆五等边有三十棱二十
       角测量全义曰设边一百求其容为
       七六八六三八九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6b 页 WYG0794-0843d.png
       此体各面亦皆三等边有三十棱十
       二角按几何补编二十等面体设边
       一百其积二百一十八万一八二八
       测量全义作边一百容五二三八○
       九相差四倍故今不用
 
分法
 置公积百万依算法开各类之根则立方六等面体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7a 页 WYG0794-0844a.png
 之根为一百四等面体之根为二○四八等面体之
 根为一二八半十二等面体之根为五○半强二十
 等面体之根为七七圆球之径为一二四(原本十二/等面根五)
 (○二十等面根七六圆径一/二六今并依几何补编改定) 因诸体中独四等面
 体之根最大故本线用二○四平分之从心数各类
 之根至本数加字
用法一 有各类之立体以积求根(即开各类有/法体之方)
 法皆以设积于立方线求其根乃移置更体线求本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7b 页 WYG0794-0844b.png
 号之根即得
 假如有十二等面体其积八千问边若干法以一千
 之根十为立方一点之底定尺而取八点之底得二
 十为所变立方之根次以二十为本线上立方号之
 底而取十二等面号之底得一十○强即十二等面
 之一边(他仿/此)
用法二 有各类之立体以根求积 法先以所设根
 变为正方根乃于立方线求其积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8a 页 WYG0794-0844c.png
 假如有二十等面体其边三十一弱问积法以根三
 十一弱为本线二十等面号之底定尺而取立方号
 之底得四十弱为所变立方之边次于立方线以一
 十为一点之底而以四十进退求等数得(十/六)点命其
 积(一万/六千)如所求(边一十其积一千则/边四十积一万六千)
用法三 有不同类之体欲相并为一(此以体相加之/法并变为正方)
 (体积即/可相并)
 假如有三立体甲浑圆体(径一百/二十四)乙二十等面体(边/七)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8b 页 WYG0794-0844d.png
 (十/七)丙十二等面体(边五十/○半)欲相并用前条法各以积
 变为立方积则三体之积皆一百万并之得三百万
 如所求
用法四 有不同类之两体求其比例与其较(此以体/相减之)
 (法/)法各变为立方体即可相较以得其比例并同更
 面线法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9a 页 WYG0794-0845a.png
第六分圆线(即各弧度之通弦也旧名分弦线亦曰分圈/)
 
 
 
 
 
 
 分法有二一以量一以算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39b 页 WYG0794-0845b.png
以量分 法作半方形如甲乙丙令甲丙斜弦与本线
       等长以乙方角为心甲为界作象限
       弧如甲丁丙乃匀分之为九十度各
       识之次从甲点作直线至各度移入
       尺上识其号 若尺小可作六十度
 即本线之长为六十度号 若尺大可作一百八十
 度即本线之半为六十度号
以算分 法用正弦表倍之为倍度之通弦 假如求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0a 页 WYG0794-0845c.png
 六十度通弦即以三十度之正弦(五○○/○○)倍之得(一/○)
 (○○/○○)即六十度之通弦他皆若是
试法十八为半周十之一(即全圈二/十之一也)三十六为半周五
 之一(即全圈/十之一)四十五为半周四之一(即全圈/八之)七十二
 为半周五之二(即全圈/五之一)九十为半周之半(即全圈四/之一谓之)
 (象/限)百二十度为半周三之二(即全圈/三之一)
用法一 有圆径求若干度之弧以半径当六十度取
 之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0b 页 WYG0794-0845d.png
      假如有甲乙丙全圈有甲丙径求五十
      度之弧即以甲丙径半之于丁以甲丁
      半径为本线六十度之底定尺而取五十
 度之底如甲乙直线以切圆分即得甲戊乙弧为五
 十度如所求
用法二 若以弧问径则反之
 如先有弧分如甲戊乙为五十度而问全径法从弧
 两端联之作直线如(甲/乙)用为本线五十度之底定尺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1a 页 WYG0794-0846a.png
 而取六十度之底为半径(甲/丁)倍之得全径(甲/丙)
用法三 直线三角形求量角度
 法以角为心任用规截角旁两线作通弦如法得角
 度
 假如甲丙乙三角形不知角法任用甲丁度以甲为
      心作虚圈截甲丙线于丁截甲乙线于
      戊次作丁戊直线次即用甲丁原度以
      乙为心如法截甲乙于辛截丙乙于庚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1b 页 WYG0794-0846b.png
 作辛庚直线末以甲丁为六十度之底定尺乃用丁戊
 为底进退求其等度之号得甲角之度用辛庚为底
 亦得乙角之度合两角减半周得丙角度
 如甲角六十五乙角四十则丙角必七十五
用法四 平面等边形求其径
 假如有五等边平面形欲求径作图(即对角辏/心直线)法以
 设边为分圆线七十二度之底而取其六十度之底
 为半径以作平圆末以原设边为度分其周为五平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2a 页 WYG0794-0846c.png
 分即成五等面如所求(他等边/形并同)
        五等边形有一边如丙乙如法求
        得乙甲半径以甲为心乙为界作
        平圆而以丙乙边度分其圆得丁
 戊己等点作线联之即成五等边形而所作圆即外
 切之圆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3a 页 WYG0794-0847a.png
第七正弦线(旧名节气线以其造平仪时有分节气之/用也然正弦在三角法中为用甚多不止)
 (一事不如直言/正弦以免挂漏)
 
 
 
 
 正弦线不平分亦近枢心大而渐小与分圆同
分法 全尺为一百平分尺大可作一千于正弦表取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3b 页 WYG0794-0847b.png
 数从枢心至各度分之每十度加号
简法 第一平分线可当此线其线两傍一书平分号
 一书正弦号
又法 分圆线可当此线以分圆线两度当正弦一度
 纪其号
 假如分圆六十度齘即纪正弦三十但分圆之号直
 书则正弦横书以别之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4a 页 WYG0794-0847c.png
 解曰凡正弦皆倍度分圆之半故其比例等然则分
 圆之一度即正弦之半度而半度亦可取用为尤便
 也
 
       如图甲乙为通弦甲丙乙丙皆正弦
 
用法一 有设弧求其正弦法以九十度当半径
 假如有七十五度之弧求正弦即以本圈半径为正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4b 页 WYG0794-0847d.png
 弦线九十度之底定尺而取七十五之底为正弦如
 所求
用法二 有弧度之正弦数求径数则以前条反用之
 假如有七十五度之正弦数即用为本线七十五度
 之底定尺而取其九十度之底得半径数
用法三 句股形有角度有弦求句求股法以弦当半
 径正弦当句与股
       假如句股形之弦二丈有对句之角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5a 页 WYG0794-0848a.png
       三十度即取平分线之二十当弦数
       为正弦线九十度之底而取三十度
       之底得一十即其句一丈
 又于其角之馀弦(即六十/度正弦)取底得(一十七又/三之二弱)即其股
 为(一丈七尺/三寸二分)
 若以句求弦则反之如句一丈其句与弦所作之角
 为六十度其馀角三十度即取一十数为三十度之
 底定尺而取九十度之底得二十命其弦二丈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5b 页 WYG0794-0848b.png
用法四 三角形以边求角 假如三角形有乙甲边
      甲丙边及丙角度而求乙角法以乙甲
      边数为丙角正弦之底定尺而以甲丙
 边为底进退求其等度取正弦线上号为乙角度如
 所求
用法五 三角形以角求边
 假如三角形有戊角度己角度及庚己边而求庚戊
 边法以庚己边为戊角正弦之底定尺而取己角正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6a 页 WYG0794-0848c.png
      弦之底得数即为庚戊边如所求 馀
      详三角法举要
用法六 作平仪求太阳二至日离赤道纬度
         如图以十字分大圆直者为两
         极横者为赤道横直交于圆心
         即地心也赤道即春秋分日行
         之道也地心至两极半径为正
         弦线九十度之底定尺取二十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6b 页 WYG0794-0848d.png
 三度半之底于地心上下各作点于直线于此点作
 横线与赤道平行为二至日道近北极者夏至近南
 极者冬至也
 又求作各节气日道
 法先求黄道线
 法于夏至之一端作斜线过地心至冬至之又一端即成
 黄道日行其上一岁一周天者也以黄道半径为九十度
 之底定尺每十五度正弦取底移至黄道半径上(并从地/心起度)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7a 页 WYG0794-0849a.png
 
 
 
 
 
 
 于地心上下各识之即各节气日躔黄道上度也(或/三)
 (十度取底则/所得皆中气)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7b 页 WYG0794-0849b.png
 乃自黄道上各点作直线并与赤道平行即各节气
 日行之道此与分至日道皆东升西没一日一周者
               也其各线两端
               抵大圆处即各
               节气赤道纬度
               也春分以后在
               赤道北秋分以
               后在赤道南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8a 页 WYG0794-0849c.png
 试法于二至日道两端作横线联之(如甲/乙)次以此横
 线之半为度(如丙/乙)过赤道处(如/丙)为心作半圈于大圆
 之上(如乙戊/甲半圆)亦如法作半圈于下两半圈各匀分十
 二分作识(若但求中气/可分六分)上下相向作直线联之即必
 与先所作日行道合为一线 又以甲丙为正弦九
 十度之底定尺而于其各正弦取底亦即与原定日
 道纬度线合(如丙辛三十度之正弦也与赤道旁第/一纬线合丙丁六十度之正弦也与第)
 (二纬线合左右/上下考之并同)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8b 页 WYG0794-0849d.png
用法七 定时刻(仍用平仪/)
 法以平仪上赤道半径为正弦线九十度之底定尺
 而于各时刻距卯酉之度取其正弦于赤道作识(过/两)
 (极轴线处即卯正酉正也距此而上三十度午前为/辰正午后为申正距此而下三十度子前为戌正子)
 (后为寅正距此而上六十度午前为巳正午后为未/正距此而下六十度子前为亥正子后为丑正至圆)
 (周处上为午/正下为子正)即春秋分之时刻也欲作各时初正及
 刻准此求之并以正弦为用(每时分初正各加距十/五度初正又各分四刻)
 (每刻加距三度又四分/之三并取正弦如前法)又以二至日道之半径为正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49a 页 WYG0794-0850a.png
            弦九十度之底定尺如
            法取各正弦作识即二
            至之时刻也 末以分
            至线上时刻作弧线联
            之即得各节气之时刻
 
  准此论之平仪作时刻亦用正弦比例规解以正
  弦名节气线切线名时刻线区而别之非是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0a 页 WYG0794-0850c.png
第八切线(旧名时刻线今按平仪时刻原用正弦惟以/日景取高度定时刻斯用切线耳又如浑盖)
 (通宪等法亦皆切线其用/甚多故不如直名切线)
 
 
 
 
 切线不平分先小渐大至九十度竟平行无界故只
 用八十度或只作六十度亦可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0b 页 WYG0794-0850d.png
分法 简切线本表八十度之切线五六七即于尺上
 作五六七平分次简各度数分之逢十加识
用法一 三角形求角
       假如乙甲丁三角形求乙角任截角
       旁线于丙得乙丙十寸自丙作垂线
 戊丙量得七寸次用十数为切线四十五度之底定
 尺而以戊丙七数为底进退求等度得三十五度为
 乙角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1a 页 WYG0794-0851a.png
用法二 求太阳地平上高度(用直表/)
 法曰凡地平上直立之物皆可当表以表高数为切
 线四十五度之底定尺而取表影数为底进退求等
 度得日高度之馀切线
 假如表高一丈影长一丈五尺法以丈尺变为数用
 一十数当表高为切线四十五度之底定尺次以一
 十五数当影长为底进退求等度得五十六度十九
 分为日高之馀度以减九十度得日高三十三度四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1b 页 WYG0794-0851b.png
 十一分
           癸丙地平上日高度与壬辛
           等其馀度癸丁为日距天顶
           与戊辛等甲戊为表长其影
           戊已乃日距天顶之切线在
           日高癸丙为馀切线也
用法三 求太阳高度用横表
 植横木于墙以候日影即得倒影为正切线之度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2a 页 WYG0794-0851c.png
 假如横表长一尺倒影在墙壁者长一尺五寸法用
 十数当横表为四十五度之底定尺次以十五数当
 影长进退求等度得五十六度十九分即命为日
 高之度
   凡亭台之内日影可到者量其檐际之深可当
   横表
 卯寅墙 子甲为横表
 太阳光从丁过表端甲射丑成子丑倒影丁丙为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2b 页 WYG0794-0851d.png
 
 
 
 
 
 日在地平上高度与午子度等故以子丑倒影为日
 高度之正切线也
 按直表之影低度则影长高度则渐短日度益高则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3a 页 WYG0794-0852a.png
 影极短故以馀切线当直影(前图/是也)横表之影低度则
 影短高度则渐长日度益高则影极长故以正切线
 当倒影(后图/是也)比例规解乃俱倒说今正之
用法四 求北极出地度分 假如江宁府立夏后九
         日午正立表一丈测得影长为
         二尺四寸法以一百数当表高
         为切线四十五度之底定尺而
         以二十四数为底进退求等数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3b 页 WYG0794-0852b.png
 得一十三度半如法以减九十度得七十六度半为
 日出地平上高度简黄赤距度表是日太阳北纬一
 十九度以减日高度得赤道高五十七度半转减九
 十度得北极高三十二度半捷法以直表所得一十
 三度半加太阳北纬十九度即得三十二度半为北
 极高度
 解曰直表所得太阳距天顶度也加北纬即赤道距
 天顶度亦即北极出地度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4a 页 WYG0794-0852c.png
         又如顺天府立春后四日如法
         用横表三尺得倒影二尺一寸
         依切线法求得日高三十五度
         简表得本日太阳南纬一十五
         度以加日高度得赤道高五十
 度以减九十度得北极高四十度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5a 页 WYG0794-0853a.png
第九割线(旧名表心线今按割线非表心又割线之/用甚多非只作日晷一事故直名割线为)
 (是/)
 
 
 
 
 割线不平分先小后大并与切线略同故亦只作八
 十度或只作六十度亦可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5b 页 WYG0794-0853b.png
分法 用割线本表八十度之割线五七五平分之其
 初点与切线四十五度等次依表作度加识
用法一 三角形以割线求角
       假如有甲乙丙三角形求甲角法任
       于甲角旁之一边截戊甲十寸作垂
       线如戊丁截又一边于丁得丁甲十
 九寸次以十数为割线初点之底定尺而以十九数
 为底进退求等数得五十八度一十七分为甲角之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6a 页 WYG0794-0853c.png
 度
用法二 作平面日晷(兼用割切二线/)
 法曰先作子午直线卯酉横线十字相交于甲以甲
 为正午时从甲左右尽横线尽处为度于切线八十
 二度半为底定尺次于本线七度半取底向卯酉横
 线上识之自甲点起为第一时如甲丙甲乙次每加
 七度半取底如前作识为各时分(如七度半加之成/十五度即第二时)
 (又递加如二十二度半三十度三十七度半四十五/度五十二度半六十度六十七度半七十五度至八)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6b 页 WYG0794-0853d.png
           (八十二度半合/线末元定之点)若递加三
           度四十五分而取底作识
           即每时四刻全矣(按每七/度半加)
           (点乃二刻也今每三度/四十五分则一刻加点)
           订定法曰横线上定时刻
           讫次取甲交点左右各十
           二刻之度(即元定四十五/度之切线亦即)
 (半径/全数)为割线上北极高度之底定尺而取割线初点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7a 页 WYG0794-0854a.png
 之底为表长(如壬/庚) 次以表长当半径为切线四十
 五之底定尺而检北极高度之正切取底自甲点向
         南截之如甲壬以壬为表位
         又于北极高度之馀切线取底
         自表位壬向南截之如壬辛以
         辛为晷心 末自晷心辛向横
         线上原定时刻作斜直线引长
         之得时刻 时刻在子午线西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7b 页 WYG0794-0854b.png
 者乙为午初丁为巳正癸为巳初又加之即辰正又加
 之即辰初在子午线东者丙为未初戊为未正巳为申
 初又加之即申正又加之即酉初并递加四刻
      谨按卯酉线即赤道线也二分之日日
      躔赤道日影终日行其上庚甲割线正
 对赤道正午时日影从庚射甲成庚甲影弦若已末
 午初则庚点之影不射甲而射乙而庚甲影弦如半
 径乙甲如切线矣以庚甲为切线上半径而递取各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8a 页 WYG0794-0854c.png
 七度半之切线以定左右各时刻之点并日影从庚
 所射也然此时庚甲之度无所取故即用赤道线四
 十五度之切线代之用切线实用庚甲也(庚甲既为/切线之半)
 (径则必与四十五/度之切线同长)
 以四十五度当半径而取切线以定时刻此天下所
 同也然赤道高度随各方北极之高而变庚甲割线
 何以能常指赤道则必于表之长短及表位之远近
 别之故以庚甲当北极高度之割线而取其初点为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8b 页 WYG0794-0854d.png
 表长初点者半径也本宜以半径求割线今先有割
 线故转以割线求半径也既以庚壬表长为半径庚
 甲为割线则自有壬甲切线而表位亦定矣表位既
 定则庚甲影弦能指赤道矣何以言之表端壬庚甲
 角既为极高度则庚角必赤道高度而庚甲能指赤
 道也故北极度高则庚角大甲角小而庚壬表短壬
 甲之距远北极度低则赤道高甲角大而庚壬表长
 壬甲之距近比例规解乃以表位定于甲点失其理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9a 页 WYG0794-0855a.png
 矣遂复误以割线为表长馀割线为晷心而强以割
 线名为表心线名实尽乖贻误来学此皆习其业者
 原未深谙强为作解而即有毫釐千里之差立法者
 之精意亡矣故特为阐明之
       庚壬表上指天顶下指地心为半径
       壬表位壬甲为正切线辛晷心辛壬
       为馀切线甲角即赤道高度壬庚甲
       角即北极高度与辛角等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59b 页 WYG0794-0855b.png
用法三 先有表求作日晷(借用前图可解/)
 法先作子午直线任于线中定一点为表位如壬
 乃以表长数壬庚为切线四十五度之底定尺而
 取本方北极出地度之底得壬甲正切度于表位
 北作点(如/甲)次于甲点作卯酉横线与子午线十字
 相交即赤道线春秋分日影所到也又取极高馀
 度之底得壬辛馀切线于表位南作点(如/辛)即晷心
 也若自表端庚作直线至晷心辛即为两极轴线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0a 页 WYG0794-0855c.png
 辛指南极庚指北极也次以表长(庚/壬)与壬甲正切相
 连作正方角则庚壬如句壬甲如股而取其弦线庚
 甲即极出地正割线也次以庚甲为切线四十五度
 之底定尺而各取七度半之底累加之于甲点左右
 作识于卯酉横线上末自晷心辛作线向所识点
 即得午前后时刻并如前法
用法四 有立面向正南作日晷并同平面法但以
 北极高度之馀切线定表位以正切线定晷心则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0b 页 WYG0794-0855d.png
 自晷心作线至表端能上指北极为两极轴线又立
 晷书时刻并逆旋与平面反然以立晷正立于北与
 平晷相连成垂线则其时刻一一相符
用法五 用横表作向东向西日晷
 假如立面向正东法于近南作直线上指天顶下
 指地心近上作横线与地平相应两线相交于甲
 以甲为心于两线间作象限弧自下起数至本方
 北极出地度止自此向甲心作斜直线以分弧度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1a 页 WYG0794-0856a.png
          此线即为赤道次以甲为表
          位用横表乙甲之长取数为
          切线四十五度之底定尺递
          取十五度切线从心向赤道
          线累加之作识定时即春秋
          分日影所到也(若分二刻则/递取七度半)
 (细分每刻则递取/三度四十五分)次于甲心作横斜线如丁戊为赤
 道之垂线其馀时刻点各作线与丁戊平行(亦并与/赤道十)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1b 页 WYG0794-0856b.png
 (字相/交)次于元定尺上(即以表长为四/十五度所定)取二十三度半
 之切线为度于甲左右截之为界(如丁甲/如戊甲)即二至
 卯正时日影所到也(二分日卯正则乙甲表正对日/光无影分前后则有纬度而影)
 (亦渐生日日不同然不离丁戊线至二至而极冬至/影在北如丁夏至影在南如戊以此为界向西酉正)
 (时亦/然)仍用元尺取(每十五度之/黄赤距纬)切线作于丁戊线内
 从甲点左右作识得各节气卯正日影(或取三十度/切线则所得)
 (每月中气/酉正亦然)
 次以乙甲表长为割线初点之底定尺而取十五度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2a 页 WYG0794-0856c.png
 之割线为二分日在辰初刻之影弦如乙辛即天元
 赤道上日离午线十五度其光过乙至辛所成也就
              以乙辛割线为切
              线四十五度之底
              而取二十三度半
              之底自辛点左右
              截横线并如辛壬
 为冬夏至辰初刻日影所到之界(辛壬在南为夏至/其在北为冬至亦)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2b 页 WYG0794-0856d.png
 (然/)又递取(每三十度之/黄赤距纬)切线从辛至壬作点为各中
 气界(此向南日影界乃赤道北半周节气/其辛点向北作界为南半周亦然)自此而辰
 正而巳初而巳正以至午初并同乃于节气界作线
 联之即成正东日晷其面正西立晷作法并同但其
 时刻逆书自下而上最下为未初次未正次申初次
 申正次酉初而至酉正则横表正对日光而无影矣
 此亦二分日酉正也其馀节气亦有短影而不出本
 线与卯正同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3a 页 WYG0794-0857a.png
新增时刻线(以切线分时刻本亦非误但切线无半度/取度难清今另作一线得数既易时刻尤)
 (真/)
 
 
 
分法 依尺长短作直线(如后图/乙丙)于线端作横垂线(如/乙)
 (甲为乙/丙垂线)又作直线略短与设线平行交横线如十字
 (如甲巳线交/横线于甲)以甲为心作象限弧六平分之为时限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3b 页 WYG0794-0857b.png
 各一分内四平之为刻限次于甲心出直线过各时
 限至直线成六时过各刻限者成刻乃作识纪之(并/如)
 (后/图)
 尺短移直线近甲心取之(移进线并与原直线平行/以遇第六时第二刻为度)
 (如已戊虚线遇丁戊线于/戊即戊为第六时之二刻)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4a 页 WYG0794-0857c.png
用法 凡作日晷并以所设半径置第三时为底定尺
 而取各时刻之底移于赤道线上午前午后并起午
  正左右为第一时依次加识即各得午正前后时刻
  (并如/前法)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5a 页 WYG0794-0858a.png
第十五金线(即轻重之学/)
 
 
 
 
 物有轻重以此权之独言五金者以其有定质也
 五金之性情有与七政相类者因以为识
 金(太/阳)水银(水/星)(土/星)(太/阴)(太/白)(火/星)(木/星)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5b 页 WYG0794-0858b.png
分法 用各分率及立方线
 比例率 (先取诸色金造成立方体其大小/一般无二乃权其轻重以为比例)
黄金一
水银一又七十五分之三十八(仪象志作九十/五分之三十八)
 铅一又二十三分之一十五
 银一又三十一分之二十六
 铜二又九分之一
 铁二又八分之三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6a 页 WYG0794-0858c.png
 锡二又三十七分之二十一(比例规解原作三十七分/之一则锡率反小于铜铁)
 (而轻重之序乖/今依仪象志)
 金体最重故以为准自尺心向外任定一度为金之
 根率自此依各率增之并以金度为立方线上十分
 之底定尺次依各率为底进退求等数取以为各色
 五金之根率自心向金率点外作识
 解曰此同重异积之率也于立方线上求得方根作
 识于尺则同重异根之率也金体重则其积最少(谓/立)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6b 页 WYG0794-0858d.png
 (方体/积)各色之金(谓银/铅等)体并轻于金故必体积多而后
 能与之同重然立积虽有多少非开方不得其根之
 大小故必于立方线求之也
 又解曰先以同大之立方权之得各率者同根异重
 之率也而即列之为同重异根之率何也盖以根求
 重则金最重而他色轻以重求根则金最小而他色
 大其事相反然其比例则皆等假如金与铜之比例
 为一与二强若体同大则金倍重于铜矣若其重同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7a 页 WYG0794-0859a.png
 者则铜之体必倍大于金其理一也
又法 用立方根比例率
黄金一六六弱
水银一九一弱
 铅二○二
 银二○四
 铜二一三
 铁二二二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7b 页 WYG0794-0859b.png
 锡二二八
用法一 有某色金之立方体求作他色金之立方体
 与之同重(或立圆及各种/等面体并同)
 假如有金球之径又有其重今作银球与之等重求
 径若干法以金球径数置本线太阳号为底定尺而
 取太阴号之底数作银球之径即其重与金球等
用法二 若同类之体其根同大求其重
 假如有金银两印章体俱正方而其大等既知银重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8a 页 WYG0794-0859c.png
 而求金重法以银图章之根数置太阴号为底定尺
 而取太阳号底数次于分体线上以银章重数为两
 弦太阳号底定尺而转以太阴底数(即银章/根数)进退求
 等弦得数即金章之重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9a 页 WYG0794-0860a.png
 轻重比例三线法(附/)
重学为西法一种其起重运重诸法以人巧补天工实
宇宙有用之学五金轻重又重学中一种盖他物难为
定率可定者独五金耳然比例规解虽载其术而数多
牴牾未可全据愚参以灵台仪象志其义始确因广
之为三线曰重比例曰重之容比例曰重之根比例既
列之矩算复为之表若论以发其凡康熙壬戌长夏勿
庵梅文鼎谨述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69b 页 WYG0794-0860b.png
 重比例(异色之物/) (体积同轻重异/)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0a 页 WYG0794-0860c.png
解曰重比例者同积也积同而求其重则重者数多轻
 者数少若反其率则为容积比例矣
用法 假如有金一件不知重法以水盛器中令满权
 其重乃入金其中则水溢溢定出金乃复权之则水
 之重必减于原数矣乃以所减之重变为线于比例
 尺置于水点为底乃于金点取大底即金重也 又
 如有玉刻辟邪今欲作铜者与之同大问用铜几何
 法如前以玉器入水取水减重之数置水点为底取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0b 页 WYG0794-0860d.png
 铜点大底即得所求(若作诸器用蜡为模亦同或以/蜡轻难入水者竟以蜡重于蜡)
 (点为底而取铜/点大底更妙也)
 重之容比例(轻重同则容积异亦谓异色之物/)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1a 页 WYG0794-0861a.png
解曰容比例者同重也同重而求其积则重者积数少
 轻者积数多反其率亦即为轻重之比例矣
又解曰容积比例以立方求其根则为根比例矣故轻
 重当为三线也
用法 假如有水若干重盛器中满十分有澒与水同
 重盛此器中问几何满法以水满十分之数作水点
 之底而取澒点小底则知澒在器中得几分
用法二 有同重之两色物欲知其立方根法以容比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1b 页 WYG0794-0861b.png
 例求其同重之积再于分体线求其根
用法三 有金或铜锡等不知重法如前入水求得水
 溢所减之重变为线乃以水重置金点为底(若铜锡/亦置铜)
 (锡/点)于水点取大底(此借容比例求/重故反用其率)若用蜡模铸铜器
 亦以蜡重置铜点为底(而于蜡点取大底/即得合用铜斤)
解曰有二法三法则只须容比例一线足矣盖反用之
 可以求重既得容可以求根(用三线者取其便用一/线者取其简可任意为)
 (之/也)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2a 页 WYG0794-0861c.png
 又容比例(附/)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2b 页 WYG0794-0861d.png
 又客比例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3a 页 WYG0794-0862a.png
解曰容比例有三率也其实一率而已第一率以水
 为主取其便用也第二率以金为主取其便携也
 第三率平列乃立方之积数也其作线于尺则皆
 一率而已矣
此外仍有通分之法亦愚所演然其理皆具原表中故
 仍载表而附之故后
 轻重原表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4a 页 WYG0794-0862c.png
 右表灵台仪象志所引重学一则也其法同重者以
 直推见容积同积者以横推见重重比例容比例皆
 在其中矣既得容可以求根则根之比例亦在其中
 矣比例规解五金线盖原于此原书金与蜡之比例
 讹廿一为拱九今改定
 通分法(亦容比例之率/)
 分母
澒九五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4b 页 WYG0794-0862d.png
铅拱三乘得二一八五
银卅一又乘得六七七三五
铜○九又乘得六○九六一五
铁○八又乘得四八七六九二○
锡卅七又乘得一八○四四六○四○为金率
以澒分母九十五除金率得一八九九四三二以乘分
 子卅八得七二一七八四一六加金率得二五二六
 二四四五六为澒率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5a 页 WYG0794-0863a.png
以铅母廿三除金率得七八四五四八○以乘子十五
 得一一七六八二二○○加金率得二九八一二八
 二四○为铅率
以银母卅一除金率得五八二○八四○以乘子拱六得一五
 一三四一八四○加金率得三三一七八七八八○为银率
以铜母九除金率得二○○四九五六○以乘子一得如
 原数加金率二得三八○九四一六四○为铜率
以铁母八除金率得二二五五五七五五以乘子三得六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5b 页 WYG0794-0863b.png
 七六六七二六五加金率二得四二八五五九三四五为铁
 率
以锡母卅七除金率得四八七六九二○以乘子拱一得
 一○二四一五三二○加金率二得四六三三○七四
 ○○为锡率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6a 页 WYG0794-0863c.png
 
 
 
 
 按自古历算诸家于尾数不能尽者多不入算故曰
 半已上收为秒巳下弃之其有不欲弃者则以大半
 少强弱收之
 假如一百分则成一整数(九十为一弱/一十为一强)百二十五为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6b 页 WYG0794-0863d.png
 少即四分之一也(若二十为少弱/三十为少强)五十为半(四十为/半弱六)
 (十为/半强)七十五为太即四分之三也(七十为太弱/八十为太强)
 重之根比例(异色同重之立方/)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7a 页 WYG0794-0864a.png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8a 页 WYG0794-0864c.png
附求重心法
乙甲癸子形求重心先作乙甲线分为(乙子甲/乙癸甲)两三角
         形次用三角形求心术求(乙子/甲乙)
         (癸/甲)之形心在(丙/丁)作丙丁线联之
          又作子癸线分为(癸乙子/癸甲子)
         三角形求(癸乙子/癸甲子)形之心在(庚/辛)
         作庚辛线联之 此二线相交
于壬则壬为本形心即重心也 试作乙巳正角线至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8b 页 WYG0794-0864d.png
子癸线上又作甲戊线至子癸线上此两线之比例即
两形大小之比例也(法为癸乙子形与癸甲子形/之比例若乙巳与甲戊也)
以此比例于庚辛两心距线上求得壬点为全形之重
(法为乙巳线与甲/戊若辛壬与庚壬)
           如图子巳与癸戊之比例
           若丁壬与丙壬也馀并同
           前图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9a 页 WYG0794-0865a.png
 一率 子巳与癸戊二线并
 二率 子巳
 三率 丁丙
 四率 丁壬
 
 
 
 
历算全书 卷三十九 第 79b 页 WYG0794-0865b.png
 
 
 
 
 
 
 
 历算全书卷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