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0794-002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历算全书卷二
             宣城梅文鼎撰
  历学疑问二
   论岁实(闰馀/)
问岁实有一定之数而何以有闰馀曰惟岁实有一定
之数所以生闰馀也凡纪岁之法有二自今年冬至至
来年冬至凡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五分而太
卷二 第 1b 页 WYG0794-0020b.png
阳行天一周是为一岁二十四莭气之日(据授时大统/之数或自今)
(年立春至来/年立春亦同)
 周礼太史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自今年冬至至明
 年冬至岁也自今年正月朔至明年正月朔年也古
 有此语要之岁与年固无大别而中数朔数之不齐
 则气盈朔虚之所由生
自正月元旦至腊月除夕凡三百五十四日三十六刻
七十一分一十六秒而太阴会太阳于十二次一周是
卷二 第 2a 页 WYG0794-0020c.png
为一岁十二月之日(亦据授时/平朔言之)两数相较则莭气之日
多于十二月者一十日八十七刻五十三分八十四秒
是为一岁之通闰积至三年共多三十二日六十二刻
六十一分五十二秒而成一闰月仍多三日零九刻五
十五分五十九秒积至五年有半共多五十九日八十
一刻四十六分一十二秒而成两闰月仍多七十五刻
三十四分二十六秒古云三岁一闰五岁再闰者此也
然则何以不竟用莭气纪岁则闰月可免矣曰晦朔弦
卷二 第 2b 页 WYG0794-0020d.png
望易见者也莭气过宫难见者也敬授人时则莫如用
其易见之事而但为之闰月以通之则四时可以不忒
尧命羲和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此尧舜之道万世不可
易也若回回历有太阴年为动的月有太阳年为不动
的月夫既谓之月安得不用晦朔弦望而反用莭气乎
故回回历虽有太阳年之算而天方诸国不以纪岁也
沈存中欲以莭气纪岁而天经或问亦有是言此未明
古圣人之意者矣
卷二 第 3a 页 WYG0794-0021a.png
   论岁馀消长
问岁实既有一定之数授时何以有消长之法曰此非
授时新法而宋统天之法然亦非统天亿创之法而合
古今累代之法而为之者也盖古历周天三百六十五
度四分度之一一岁之日亦如之故四年而增一日(今/西)
(历永年/表亦同)其后渐觉后天皆以为斗分太强因稍损之(古/历)
(起斗终斗故四分之一/皆寄斗度谓之斗分)自汉而晋而唐而宋每次改历
必有所减以合当时实测之数故用前代之历以顺推
卷二 第 3b 页 WYG0794-0021b.png
后代必至后天以斗分强也(斗分即/岁馀)若用后代之历据
近测以逆溯往代亦必后天以斗分弱也(前推后而岁/馀强则所推)
(者过于后之实测矣后推前而岁馀弱则/所推者不及于前之实测矣故皆后天)统天历见其
然故为之法以通之于岁实平行之中加一古多今少
之率则于前代诸历不相乖戾而又不违于今之实测
此其用法之巧也然统天历藏其数于法之中而未尝
明言消长授时则明言之今遂以为授时之法耳郭太
史自述创法五端初未及此也然则大统历何以不用
卷二 第 4a 页 WYG0794-0021c.png
消长曰此则元统之失也当时李德芳固巳上疏争之
矣然在洪武时去授时立法不过百年所减不过一分
积之不过一刻故虽不用消长无甚差殊也崇祯历书
谓元统得之测验窃不谓然何也元统与德芳辨但自
言未变旧法不言测验有差又其所著通轨虽便初学
殊昧根宗间有更张辄违经旨(如月食时差既内/分等俱妄改背理)岂能
于冬至加时后先一刻之间而测得真数乎然则消长
必不可废乎曰上古则不可知矣若春秋之日南至固
卷二 第 4b 页 WYG0794-0021d.png
可考据而唐宋诸家之实测有据者史册亦具存也今
以消长之法求之其数皆合若以大统法求之则皆后
天而于春秋且差三日矣安可废乎然则统天授时之
法同乎曰亦不同也统天历逐年递差而授时消长之
分以百年为限则授时之法又不如统天矣夫必百年
而消长一分未尝不是乃以乘距算其数骤变殊觉不
伦郑世子黄钟历法所以有所酌改也(假如康熙辛酉/年距元四百算)
(该消四分而其先一年庚申距算三百九十九只消三/分是庚申年岁馀二十四刻二十二分而辛酉年岁馀)
卷二 第 5a 页 WYG0794-0022a.png
(二十四刻二十一分也以此所消之一分乘距算得四/百分则辛酉岁前冬至忽早四刻而次年又只平运以)
(实数计之庚申年反只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刻二十二/分辛酉年则又是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刻二十一分)
(其法/舛矣)
   论岁实消长之所以然
问岁实消长之法既通于古亦宜合于今乃今实测之
家又以为消极而长其说安在岂亦有所以然之故欤
曰授时虽承统天之法而用消长但以推之旧历而合
耳初未尝深言其故也惟历书则为之说曰岁实渐消
卷二 第 5b 页 WYG0794-0022b.png
者由日轮之毂渐近地心也余尝窃疑其说今具论之
夫西法以日天与地不同心疏盈缩加减之理其所谓
加减皆加减于周天三百六十度之中非有所增损于
其外也如最高则视行见小而有所减最卑则视行见
大而有所加加度则减时矣减度则加时矣然皆以最
卑之所减补最高之所加及其加减既周则其总数适
合平行略无馀欠也若果日轮之毂渐近地心不过其
加减之数渐平耳加之数渐平则减之数亦渐平其为
卷二 第 6a 页 WYG0794-0022c.png
迟速相补而归于平行一也岂有日轮心远地心之时
则加之数多而减之数少日轮心近地心时则减之数
少而加之数多乎必不然矣又考日躔永表彼固原未
有消长之说日躔历指言平岁用授时消分定岁则用
最高差及查恒年表之用则又只用平率是其说未有
所决也又历书言日轮渐近地心数千年后将合为一
点若前之渐消由于两心之渐近则今之消极而长两
心亦将由近极而远数千年后又安能合为一点乎彼
卷二 第 6b 页 WYG0794-0022d.png
盖见授时消分有据而姑为此说非能极论夫消长之
故者也然则将何以求其故曰授时以前之渐消既徵
之经史而信矣而今现行历之岁实又稍大于授时其
为复长亦似有据窃考西历最高卑今定于二至后七
度依永年历每年行一分有奇则授时立法之时最高
卑正与二至同度而前此则在至前过此则在至后岂非
高冲渐近冬至而岁馀渐消及其过冬至而东又复渐
长乎余观七政历于康熙庚申年移改最高半度弱而
卷二 第 7a 页 WYG0794-0023a.png
其年岁实骤增一刻半强此亦一徵也存此以俟后之
知历者(巳未年最高在夏至后六度三十九分庚申年/最高在夏至后七度七分除本行外计新移二)
(十七分己未年冬至庚戌日亥正一刻四分庚申年冬/至丙辰日寅正二刻二分实计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
(刻十三分前后各年俱三百六十五日二十三刻/四分或五分以较庚申年岁实骤增一刻九分)
王寅旭曰岁实消长其说不一谓由日轮之毂渐近地
心其数寖消者非也日轮渐近则两心差及所生均数
亦异以论定岁诚有损益若平岁岁实尚未及均数则
消长之源与两心差何与乎识者欲以黄赤极相距远
卷二 第 7b 页 WYG0794-0023b.png
近求岁差朓朒与星岁相较为节岁消长终始循环之
法夫距度既殊则分至诸限亦宜随易用求差数其理
始全然必有平岁之岁差而后有朓朒之岁差有一定
之岁实而后有消长之岁实以有定者纪其常以无定
者通其变始可以永久而无弊
按寅旭此论是欲据黄赤之渐近以为岁实渐消之根
盖见西测黄赤之纬古大今小今又觉稍赢故断以为
消极复长之故然黄赤远近其差在纬岁实消长其差
卷二 第 8a 页 WYG0794-0023c.png
在经似非一根又西测距纬复赢者彼固自疑其前测
最小数之末真则亦难为确据愚则以中历岁实起冬
至而消极之时高冲与冬至同度高冲离至而岁实亦
增以经度求经差似较亲切愚与寅旭生同时而不相
闻及其卒也乃稍稍见其书今安得起斯人于九原而
相与极论以质所疑乎
   论恒星东移有据
问古以恒星即一日一周之天而七曜行其上今则以
卷二 第 8b 页 WYG0794-0023d.png
恒星与七曜同法而别立宗动是一日一周者与恒星
又分两重求之古历亦可通欤曰天一日一周自东而
西七曜在天迟速不同皆自西而东此中西所同也然
西法谓恒星东行比于七曜今考其度盖即古历岁差
之法耳岁差法昉于虞喜而畅于何承天祖冲之刘焯
唐一行历代因之讲求加密然皆谓恒星不动而黄道
西移故曰天渐差而东岁渐差而西所谓天即恒星所
谓岁即黄道分至也西法则以黄道终古不动而恒星
卷二 第 9a 页 WYG0794-0024a.png
东行假如至元十八年冬至在箕十度至康熙辛未历
四百十一年而冬至在箕三度半在古法谓是冬至之
度自箕十度西移六度半而箕宿如故也在西法则是
箕星十度东行过冬至限六度半而冬至如故也其差
数本同所以致差者则不同耳然则何以知其必为星
行乎曰西法以经纬度候恒星则普天星度俱有岁差
不止冬至一处此盖得之实测非臆断也然则普天之
星度差古之测星者何以皆不知耶曰亦尝求之于古
卷二 第 9b 页 WYG0794-0024b.png
矣盖有三事可以相證其一唐一行以铜浑仪候二十
八舍其去极之度皆与旧经异今以岁差考之一行铜
仪成于开元七年其时冬至在斗十度而自牵牛至东
井十四宿去极之度皆小于旧经是在冬至以后历春
分而夏至之半周其星自南而北南纬增则北纬减故
去北极之度渐差而少也自舆鬼至南斗十四宿去极
之度皆大于旧经是在夏至以后历秋分而冬至之半
周其星自北而南南纬减则北纬增故去北极之度渐
卷二 第 10a 页 WYG0794-0024c.png
差而多也(星度/详后)向使非恒星移动何以在冬至后者渐
北在夏至后渐南乎(恒星循黄道行实只东移无所谓/南北之行也而自赤纬观之则有)
(南北之差盖横/斜之势使然)其一古测极星即不动处齐梁间测得
离不动处一度强(祖暅/所测)至宋熙宁测得离三度强(沈存/中测)
(详梦溪/笔谈)至元世祖至元中测得离三度有半(郭太史候/极仪径七)
(度终夜见极星循行/环内切边而行是也)向使恒星不动则极星何以离次
乎其一二十八宿之距度古今六测不同(详元/史)故郭太
史疑其动移此盖星既循黄道东行而古测皆依赤道
卷二 第 10b 页 WYG0794-0024d.png
黄赤斜交勾弦异视所以度有伸缩正由距有横斜耳
不则岂其前人所测皆不足凭哉故仅以冬至言差则
中西之理本同而合普天之星以求经纬则恒星之东
移有据何以言之近两至处恒星之差在经度故可言
星东移者亦可言岁西迁近二分处恒星之差竟在纬
度故惟星实东移始得有差若只两至西移诸星经纬
不应有变也如此则恒星之东移信矣恒星既东移不
得不与七曜同法矣恒星东移既与七曜同法即不得
卷二 第 11a 页 WYG0794-0025a.png
不更有天挈之西行此宗动所由立也
 唐一行所测去极度与旧不同者列后
 旧经        唐测
 牵牛(去极/)百 六度  牵牛(去极/)百 四度
 须女 百  度(有脱/字) 须女 百 一度
 虚  百 四度   虚  百 一度
 危  九十七度(有误/字) 危  九十七度
 营室 八十五度   营室 八十三度
卷二 第 11b 页 WYG0794-0025b.png
 东壁 八十六度   东壁 八十四度
 奎  七十六度   奎  七十三度
 娄  八十度    娄  七十七度
 胃昴 七十四度   胃昴 七十二度
 毕  七十八度   毕 七十六度
 觜觿 八十四度   觜觿 八十二度
 参  九十四度   参  九十三度
 东井 七十度    东井 六十八度
卷二 第 12a 页 WYG0794-0025c.png
  以上十四宿去极之度皆古测大而唐测小是所
  测去极之度少于古测为其星自南而北也又按
  唐开元冬至在斗十度则此十四宿为自冬至后
  历春分而夏至之半周
 旧经         唐测
 舆鬼 六十八度    舆鬼 六十八度
 柳  七十七度    柳  八十度半
 七星 九十一度    七星 九十三度半
卷二 第 12b 页 WYG0794-0025d.png
 张  九十七度   张  百度
 翼  九十七度   翼  百 三度
 轸  九十八度   轸  百度
 角  九十一度(正当/赤道) 角  九十三度半(在赤道南/二度半)
 亢  八十九度   亢  九十一度半
 氐  九十四度   氐  九十八度
 房  百 八度   房  百一十度半
 心  百 八度   心  百一十度
卷二 第 13a 页 WYG0794-0026a.png
 尾  百二十度   尾  百二十四度
 箕  百一十八度  箕  百二十度
 南斗 百一十六度  南斗 百一十九度
  以上十四宿去极之度皆古测小而唐测大是所
  测去极之度多于古测为其星自北而南也以冬
  至斗十度言之则此十四宿为自夏至后历秋分
  而冬至之半周
   论七政高下
卷二 第 13b 页 WYG0794-0026b.png
问傅言日月星辰系焉而今谓七政各有一天何据曰
屈子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则古有其语矣七政运
行各一其法此其说不始西人也但古以天如棋局不
动而七政错行如棋子之推移西人之说则谓日月五
星各丽一天而有高下其天动故日月五星动非七政
之自动也其所丽之天表里通彻故但见七政之动耳
不然则将如彗孛之类旁行斜出安得有一定之运行
而可以施吾筹策乎且既各丽一天则皆天也虽有高
卷二 第 14a 页 WYG0794-0026c.png
下而总一浑灏之体于中庸所谓击焉者初无牴牾也
然则何以知其有高下曰此亦古所有但言之未详耳
古今历家皆言月在太阳之下故月体能蔽日光而日
为之食是日高月下日远月近之證也又步日食者以
交道表里而论其食分随地所见深浅各异故此方见
食既者越数千里而仅亏其半古人立法谓之东西南
北差是则日之下月之上相距甚远之證也又月与五
星皆能掩食恒星是恒星最在上而于地最远也月又
卷二 第 14b 页 WYG0794-0026d.png
能掩食五星是月最在下而于地最近也五星又能互
相掩是五星在恒星之下月之上而其所居又各有高
下于地各有远近也向使七政同在一规而无高下之
距则相遇之时必相触击何以能相掩食而过乎是故
居七政之上最近大圜最远于地者为恒星恒星之下
次为土星又次为木星次为火星次为太阳为金为水
最近于地者为月以视差言之与人目远者视差微近
则视差大故恒星之视差最微以次渐增至月而差极
卷二 第 15a 页 WYG0794-0027a.png
大也以行度言之近大圜者为动天所掣故左旋速而
右移之度迟渐近地心则与动天渐远而左旋渐迟即
右移之度反速故左旋之势恒星最速以次渐迟至月
而为最迟也右移之度恒星最迟以次渐速至月而反
最速也是二者宛转相求其数巧合高下之理可无复
(梦溪笔谈以月盈亏明日月之形如丸可谓明悉而/又以问者之疑其如丸则相遇而相碍故辄漫应之)
(曰日月气也有形无质故相值而无碍/此则未明视差之理为智者千虑之失)
   论无星之天
卷二 第 15b 页 WYG0794-0027b.png
问古以恒星不动七曜常移故有蚁行磨上之喻今恒
星东移既与七曜同法则恒星亦是蚁而非磨故虽宗
动无星可信其有也然西法又谓动天之外有静天何
以知之曰此亦可以理信者也凡物之动者必有不动
者以为之根动而不息者莫如天则必有常不动者以
为之根矣天之有两极也亦如硙之有脐户之有枢也
枢不动故户能开阖脐不动故硙能运旋若枢与脐动
则开阖运旋之用息矣然枢能制户脐能运硙而此二
卷二 第 16a 页 WYG0794-0027c.png
者又谁制之而能不动哉则以其所丽者常静也(如户/之枢)
(附于屋而屋仍有基基即地也脐植于硙之下半而硙/安于架架仍在地也人但知枢之于户脐之于硙能以)
(至小为至大之君而不知此至/小者之根又实连于大地之体)唯天亦然动天之周系
于两极而此两极者必有所丽其所丽者又必常静故
能终古凝然而为动天之枢也使其不然极且自动而
何以为动天之所宗乎或曰天不可以户硙拟也户硙
物也天则一气旋转而已岂必有所附著而后其枢不
动哉曰天之异于物者大小也若以不动为动之根无
卷二 第 16b 页 WYG0794-0027d.png
异理也且试以实测徵之自古言北极出地三十六度
而阳城之测至今未改也元史测大都北极之高四十
度半今以西测徵之亦无分寸之移故言岁差者不及
(如黄赤古远今近日轮毂渐近地心之类/皆有今昔之差惟北极出地之度不变)使天惟兀
然浮空而又常为动而不息之物北极高下亦将改易
而何以高度常有定测乎朱子尝欲先论太虚之度然
后次及天行太虚者静天之谓也
 (朱子曰而今若就天里看时只是行得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若把天外来说则是一日过了一度)
卷二 第 17a 页 WYG0794-0028a.png
 (蔡季通尝言论日月则在天里论天则在太虚空里/若在太虚空里观那天自是日日里得不在旧时处)
 (又曰历法蔡季通说当先论天行次及七政此亦未/善要当先论太虚以见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
 (一一定位然后论天行以见天度加损虚/度之岁分岁分既定然后七政乃可齐耳)
 (临川吴氏曰天与七政八者皆动今人只将天做硬/盘却以七政之动在天盘上行今当以太虚中作一)
 (空盘却以八者/之行较其迟速)
   论无星之天(其二/)
问静天为两极所丽即朱子所言太虚是已然西法又
设东西岁差南北岁差二重之天其说何居曰西人象
卷二 第 17b 页 WYG0794-0028b.png
数之学各有授受师说故其法亦多不同此两岁差之
天利西泰言之徐文定公作历书时汤罗诸西士弃不
复用厥后穆氏著天步真原北海薛氏本之著天学会
通则又用之故知其授受非一家也今即其说推之则
穆与利又似不同何也西人测验谓黄赤之距渐近此
亦可名南北差若东西岁差则恒星之东移是已而恒
星既为一重天不应复有东西岁差之天则西泰所言
不知何指也至于穆薛之说则又不正言南北东西两
卷二 第 18a 页 WYG0794-0028c.png
岁差而别有加算谓之黄道差春分差其法皆作小圈
于心而大圈之心循之而转若干年在前若干年在后
其年皆以千计有图有数有法且谓作历书时弃之非
是也然于西泰初说亦不知同异何如耳然则何以断
其有无曰天动物也但动而有常耳常则久久则不
能无秒忽之差差在秒忽固无损于有常之大较而
要之其差亦自有常也善步者以数合差而得其衰序
则俨然有形可说有象可图焉如小轮之类皆是物也
卷二 第 18b 页 WYG0794-0028d.png
要之为图为说总以得其差数而止其数既明其差既
得又何必执其形象以生聚讼哉
   论天重数
问七政既有高下恒星又复东移动天一日一周静天
万古常定则天之重数岂不截然可数欤曰此亦据可
见之度可推之数而知其必有重数耳若以此尽天体
之无穷则有所不能即以西说言之有以天为九重者
则以七曜各居其天并恒星宗动而九也有以天为十
卷二 第 19a 页 WYG0794-0029a.png
二重者则以宗动之外复有南北岁差东西岁差并永
静之天十二也有以天为层层相裹如葱头之皮密密
相切略无虚隙者利氏之初说也又有以天虽各重而
其行度能相割能相入以是为天能之无尽者则以火
星有时在日天之下金星有时在日天之上而为此言
历书之说也又有以金水二星绕日旋转为太阳之轮
故二星独不经天是金水太阳合为一重而九重之数
又减二重共为七重也然又谓五星皆以太阳为本天
卷二 第 19b 页 WYG0794-0029b.png
之心盖如是则可以免火星之下割日天是又将以五
星与太阳并为一天而只成四重也(一月天二太阳五/星共为一天三恒)
(星天四/宗动天)其说之不同如此而莫不持之有故其可以为
定议乎尝试论之天一而已以言其浑沦之体则虽不
动之地可指为大圜之心而地以上即天地之中亦天
不容有二若由其苍苍之无所至极以徵其体势之高
厚则虽恒星同在一天而或亦有高下之殊儒者之言
天也当取其明确可徵之辞而略其荒渺无稽之事是
卷二 第 20a 页 WYG0794-0029c.png
故有可见之象则可以知其有附丽之天有可求之差
则可以知其有高下之等(如恒星七政/皆有象有差)有一种之行度
知其有一枢纽(如动天无象可/见而有行度)此皆实测之而有据者
也而有常动者以为之运行知其必有常静者以为之
根柢(静天与地相应/故地亦天根)此则以理断之而不疑者也若夫
七政恒星相距之间天宇辽阔或空澄而精湛或絪缊
而弥纶无星可测无数可稽固思议之所穷亦敬授之所
缓矣
卷二 第 20b 页 WYG0794-0029d.png
   论天重数二
问重数既难为定则无重数之说长矣曰重数虽难定
而必以有重数为长何也以七政之行非赤道也临川
揭氏曰天无层数七政皆能动转试以水注圆器而急
旋之则见其中沙土诸物近心者凝而不动近边者随
水而旋又且迟速洄漩以成留逆诸行矣又试以丸置
于圜盘而辄转其盘则其丸既为圜盘所掣与盘并行
而丸之体圆亦能自转而与盘相逆以成小轮之象矣
卷二 第 21a 页 WYG0794-0030a.png
此两踰明切诸家所未及然以七政能自动而废重数
之说犹未能无滞碍也何也谓天如盘七政如丸盘之
与丸同在一平面故丸无附丽而能与盘同行又能自
动也若天则浑圆而非平圆又天体自行赤道而七政
皆行黄道平斜之势甚相差违若无本天以带之而但
如丸之在盘则七政之行必总会于动天之腰围阔处
皆行赤道而不能斜交赤道之内外以行黄道故曰以
有重数为长也曰天既有重数则当如西人初说七政
卷二 第 21b 页 WYG0794-0030b.png
在天如木节在板而不能自动矣曰七政各居其天原
非如木节之在板也各有小轮皆能自动但其动只在
本所略如人之目睛未尝不左右顾盼而不离眉睫之
间也若如板之有节则小轮之法又将安施即西说不
能自通矣故惟七政各有本天以为之带动斯能常行
于黄道而不失其恒惟七政之在本天又能自动于本
所斯可以施诸小轮而不碍揭说与西说固可并存而
不废者也
卷二 第 22a 页 WYG0794-0030c.png
   论左旋
问天左旋日月五星右旋中西两家所同也自横渠张
子有俱左旋之说而朱子蔡氏因之近者临川揭氏建
宁游氏又以槽丸盆水譬之此孰是而孰非曰皆是也
七曜右旋自是实测而所以成此右旋之度则因其左
旋而有动移耳何以言之七曜在天每日皆有相差之
度历家累计其每日差度积成周天中西新旧之法莫
不皆然夫此相差之度实自西而东故可以名之右旋
卷二 第 22b 页 WYG0794-0030d.png
然七曜每日皆东升西降故又可以名之左旋西历谓
七曜皆有东西两动而并出于一时盖以此也夫既云
动矣动必有所向而一时两动其势不能古人所以有
蚁行磨上之喻而近代诸家又有人行舟中之比也(七/曜)
(如人天如舟舟扬帆而西人在舟中向舟尾/而东行岸上望之则见人与舟并西行矣)又天之东
升西没自是赤道七曜之东移于天自是黄道两道相
差南北四十七度(自短规至长规/合之得此数)虽欲为槽丸盆水之
喻而平面之行与斜转之势终成疑义安可以遽废右
卷二 第 23a 页 WYG0794-0031a.png
旋之实测而从左转之虚理哉然吾终谓朱子之言不
易者则以天有重数耳曰天有重数何以能断其为左
旋曰天虽有层次以居七曜而合之总一浑体故同为
西行也同为西行矣而仍有层次以生微差层次之高
下各殊则所差之多寡亦异故七曜各有东移之率也
然使七曜所差只在东西顺逆迟速之间则槽丸盆水
之譬亦已足矣无如七曜东移皆循黄道而不由赤道
则其与动天异行者不徒有东西之相违而且有南北
卷二 第 23b 页 WYG0794-0031b.png
之异向以此推知七曜在各重之天皆有定所而其各
天又皆顺黄道之势以黄道为其腰围中广而与赤道
为斜交非仅如丸之在槽沙之在水皆与其器平行而
但生退逆也(丸在槽与其盘为平面沙在水与其器为/平面故丸与盘同运而生退逆水与沙并)
(旋而生退逆其顺逆/两象皆在一平面)盖惟其天有重数故能动移惟其
天之动移皆顺黄道斯七曜东移皆在黄道矣是故左
旋之理得重数之说而益明曰谓右旋之度因左旋而
成何也曰天既有重数矣而惟恒星天最近动天故西
卷二 第 24a 页 WYG0794-0031c.png
行最速几与动天相若(六七十年始/东移一度)自土星以内其动
渐杀以及于地球是为不动之处则是制动之权全在
动天而恒星以内皆随行也使非动天西行则且无动
无动即无差又何以成此右旋之算哉其势如陶家之
有钧盘运其边则全盘皆转又如运重者之用飞轮其
运动也亦以边制中假令有小盘小轮附于大钧盘大
飞轮之上而别为之枢则虽同为左旋而因其制动者
在大轮其小者附而随行必相差而成动移以生逆度
卷二 第 24b 页 WYG0794-0031d.png
又因其枢之不同也虽有动移必与本枢相应而成斜
转之象焉(此之斜转亦在平面非正喻/其平斜但聊以明制动之势)夫其退逆而右
也因其两轮相叠其退转而斜行也因于各有本枢而
其所以能退逆而斜转者则以其随大轮之行而生此
动移也若使大者停而不行则小者之逆行亦止而斜
转之势亦不可见矣朱子既因旧说释诗又极取张子
左旋之说盖右旋者已然之故而左旋者则所以然之
理也西人知此则不必言一时两动矣故揭氏以丸喻
卷二 第 25a 页 WYG0794-0032a.png
七曜只可施于平面而朱子以轮载日月之喻兼可施
诸黄赤与西说之言层次者实相通贯理至者数不能
违此心此理之同洵不以东海西海而异也(朱子语类/问经星左)
(旋纬星与日月右旋是否曰今诸家是如此说横渠说/天左旋日月亦左旋看来横渠之说极是只恐人不晓)
(所以诗傅只载旧说或曰此亦易见如以一大轮在外/一小轮载日月在内大轮转急小轮转慢虽都是左转)
(只有急冇慢便觉日月是右转了曰然但如此则/历家逆字皆著改做顺字退字皆著改做进字)
   论黄道有极
问古者但言北辰浑天家则因北极而推其有南极今
卷二 第 25b 页 WYG0794-0032b.png
西法乃复立黄道之南北极一天而有四极何也曰求
经纬之度不得不然也盖古人治历以赤道为主而黄
道从之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皆从赤道分其度一一
与赤道十字相交引而长之以会于两极若黄道之度
虽亦匀分周天(三百六/十五)而有经度无纬度则所分者只
黄道之一线初不据以分宫故授时十二宫惟赤道匀
分各得三十度奇黄道则近二至者一宫或只二十八
度近二分者一宫多至三十二度(皆约/整数)若是其阔狭悬
卷二 第 26a 页 WYG0794-0032c.png
殊者何哉过宫虽在黄道而分宫仍依赤道赤道之匀
度抵黄道而成斜交势有横斜遂生阔狭故曰以赤道
为主而黄道从之也向使历家只步日躔此法已足无
如月五星皆依黄道行而又有出入其行度之舒亟转
变为法多端皆以所当黄道及其距黄之远近内外为
根故必先求黄道之经纬西历之法一切以黄道为主
其法匀分黄道周天度为十二宫其分宫分度之经度
线皆一一与黄道十字相交自此引之各成经度大圈
卷二 第 26b 页 WYG0794-0032d.png
以周于天体则其各圈相交以为各度辏心之处者不
在赤道南北极而别有其心是为黄道之南北极自黄
道两极出线至黄道(即黄道上分宫分度之线引而成/大圈以辏心者也心即黄极故亦)
(可云从/极出线)其纬各得九十度而均(极距黄道四面皆均故/分宫分度线上之纬度)
(皆/均)以此各线之纬联为圈线皆与黄道平行自黄道上
相离一度起逐度作圈但其圈渐小以至九十度则成
一点而会于黄极是为纬圈(一名距/等圈)曰黄道既有经纬
则必有所宗之极测算所需固巳然则为测算家所立
卷二 第 27a 页 WYG0794-0033a.png
欤抑真有是以为运转之枢耶曰以恒星东移言之则
真有是矣何则古法岁差亦只在黄道之一线今以恒
星移则普天星斗尽有古今之差惟黄道极终古不动
岂非真有黄极以为运转之枢哉曰然则北辰非黄极
也今曰惟黄极不动岂北辰亦动与曰以每日之周转
言则周天星度皆东升西没惟北辰不动以恒星东移
之差言则虽北辰亦有动移而惟黄极不动盖动天西
旋以赤道之极为枢而恒星东移以黄道之极为枢皆
卷二 第 27b 页 WYG0794-0033b.png
本实测各有至理也(古今测极星离不动/处渐远具见前篇)
   论历以日躔为主中西同法
问天方等国以太阴年纪岁(即回/回法)欧逻巴国以恒星年
纪岁(即西洋/本法)若是其殊意者起算之端亦将与中土大
异而何以皆用日躔为主欤曰其纪岁之不同者人也
其起算之必首日躔者天也夫天有日如国有君史以
纪国事历以纪天行而史之纲在帝纪历之纲在日躔
其义一也是故太阴之行度多端无以准之准于日也
卷二 第 28a 页 WYG0794-0033c.png
(太阴有周天有会望有迟疾入转有交道/表里皆以所历若干日而知其行度之率)五星之行度
多端无以准之准于日也(五星亦有周天有会望有盈/缩入历有交道表里略同太)
(阴亦皆以/日数为率)恒星之行度甚迟无以准之亦准于日也(恒/星)
(东移是生岁差亦以日/度知之而得其行率)不先求日躔且不能知其何年
何日而又何以施其测验推步哉且夫天下之事必先
得其著而后可以察其微必先得其易而后可以及其
难必先得其常而后可以尽其变故以测验言之日最
著也以推步言之日最易也以经纬之度言之日最有
卷二 第 28b 页 WYG0794-0033d.png
常也悬象常明而无伏见是为最著(若月与星/则有晦伏)立术步
算道简不繁是为最易(步月五星之/法皆繁于日)恒星东移而分至
不易是为经度之有常月五星出入黄道而日行黄道
中线是为纬度之有常古之圣人以宾饯永短定治历
之大法万世遵行所谓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愚故曰
今日之历愈密皆圣人之法所该此其一徵矣
   论黄道
问黄道斜交赤道而差至四十七度何以徵之曰此中
卷二 第 29a 页 WYG0794-0034a.png
西之公论要亦以日轨之高下知之也今以表测日景
则夏至之景短以其日近天顶而光从直下也冬至之
景长以其日不近天顶而光从横过也夫日近天顶则
离地远而地上之度高日不近天顶则离地近而地上
之度低测算家以法求之则夏至之日度高与冬至之
日度高相较四十七度半之则二十三度半为日在赤
道南北相距之度也然此相较四十七度者非倏然而
高顿然而下也逐日测之则自冬至而春而夏其景由
卷二 第 29b 页 WYG0794-0034b.png
长渐短日度由低渐高至夏至乃极自夏至而秋而冬
其景由短渐长日度由高渐低至冬至乃极其进退也
有序其舒亟也有恒而又非平差之率故知其另有一
圈与赤道相交出其内外也曰日行黄道固无可疑月
与五星樊然不齐未尝正由黄道也今曰七曜皆由黄
道何也曰黄道者光道也(古□字从光从日/光字即古光字)日为三光
之主故独行黄道而月五星从之虽不得正由黄道而
不能远离故皆出入于黄道左右要不过数度止耳古
卷二 第 30a 页 WYG0794-0034c.png
历言月入阴阳历离黄道远处六度西历测止五度奇
又测五星出入黄道惟金星最远能至八度其馀纬度
乃更少于太阴是皆以黄道为宗故也故月离黄道五
度奇合计内外之差共只十度奇若其离赤道也则有远
至二十八度半(以黄道距赤道二十三度/半加月道五度奇得之)合计内外之
差则有相差五十七度奇(以月在赤道内二十八度半/在外亦如之并之得此数)
金星离黄道八度奇合计内外之差共只十六度奇若
其离赤道也则有远至三十一度奇(以黄赤之距/加星距黄道)合计
卷二 第 30b 页 WYG0794-0034d.png
内外之差则有相差六十二度奇(以星距赤道内外/各三十一度得之)
月五星之出入黄道最远者于赤道能为更远岂非不
宗赤道而皆宗黄道哉
   论经纬度(黄赤/)
问黄道有极以分经纬然则经纬之度惟黄道有之乎
曰天地之间盖无在无经纬耳约略言之则有有形之
经纬有无形之经纬而又各分两条曷言乎无形之经
纬凡经纬之与地相应者其位置虽在地而实在无形
卷二 第 31a 页 WYG0794-0035a.png
之天朱子所谓先论太虚一一定位者此也曷言乎有
形之经纬凡经纬之在天者虽去人甚远而有象可徵
即黄赤道也是故黄道有经纬赤道亦有经纬两道之
经度皆与本道十字相交引而成大圈(经度皆三百六/十两度相对者)
(连而成大圈故大/圈皆一百八十)其圈相会交必皆会于其极两道之
纬圈皆与本道平行而逐度渐小以至于本极而成一
点此经纬之度两道同法也然而两道之相差二十三
度半故其极亦相差二十三度半而两道纬圈之差数
卷二 第 31b 页 WYG0794-0035b.png
如之矣(以黄纬为主则赤纬之斜二十三度半/以赤纬为主而观黄纬则其差亦然)若其经
度则两道之相同者惟有一圈(惟磨羯巨蟹之初度初/分联而为一圈此圈能)
(过黄赤/两极)其馀则皆有相差之度而其差又不等(惟一圈/能过两)
(极则黄赤两经圈合而为一圈以黄赤两极同居磨羯/巨蟹之初也此外则黄道经圈只能过黄极而不过赤)
(极赤道经圈亦只过赤极而不过黄极离磨羯巨/蟹初度益远其势益斜其差益多故逐度不等)此其
势如以两重罾网冒于圆球则网目交加纵横错午而
各循其顶以求之条理井然至赜而不可乱故曰在天
之经纬有形而又分黄赤两条也
卷二 第 32a 页 WYG0794-0035c.png
   论经纬度二(地平/)
问经纬之与地相应者一而已矣何以亦分两条曰黄
赤之分两条者有斜有正也地度之分两条者有横有
立也今以地平分三百六十经度(三十度为一宫共十/二宫再剖之则二十)
(四/向)四面八方皆与地平圈为十字而引长之成曲线以
辏于天顶皆相遇成一点故天顶者地平经度之极也
(其经度下达而/辏于地心亦然)又将此曲线各匀分九十纬度(即地平/上高度)
(又谓之/渐升度)而逐度联之作横圈与地面平行而渐高则渐
卷二 第 32b 页 WYG0794-0035d.png
小会于天顶则成一点即地平纬圈也(其地平下作纬/圈至地心亦然)
(如太阳朦影十八度而尽太阴/十二度而见之类皆用此度也)此地平经纬之度为测
验所首重其实与太虚之定位相应者也然此特直立
之经纬耳(其经纬以天顶地心为两极是直立也其地/平即腰围广处而纬圈与地平平行渐小而)
(至天顶亦成/直上之形矣)又有横偃之经纬焉其法以卯酉圈匀分
三百六十度(亦三十度为一宫此圈上过天顶下过地/心而正交地平于卯酉之中即地平经圈)
(之一也其三百六十度亦即经圈上所分纬度但今所/用只圈上分度之一点而不更作与地平平行之纬圈)
从此度分作十字相交之线引而成大圈(其圈一百八/十半在地平)
卷二 第 33a 页 WYG0794-0036a.png
(之上半在其下其地平上半圈皆具半周天度势皆自/正北趋正南穹隆之势与天相际度间所容中阔而两)
(末锐略如剖瓜其两锐/在南北其中阔在卯酉)大圈相遇相交皆会于正子午
而正切地平即子午规与地平规相交之一点(在地平/直立经)
(纬原用子午规卯酉规为经圈地平规为腰围之纬圈/今则以卯酉规为腰围而子午规与地平规则同为经)
(度/圈)此一点即为经度之极而经度宗焉(立象学安十二/宫用此度也)
又自卯酉规向南向北逐度各作半圈如虹桥状而皆
与卯酉规平行(地平下半圈亦然/合之则各成全圈)但离卯酉规渐远亦
即渐小以会于其极(即地平规之/正子午一点)是其纬圈也(测算家/以立晷)
卷二 第 33b 页 WYG0794-0036b.png
(取倒影定时/用此度也)此一种经纬则为横偃之度(其经度以地/平之子午为)
(两极而以卯酉规为/其腰围是横偃之势)一直立一横偃其度皆与太虚之
定位相应故曰无形之经纬亦分两条也不但此也凡
此无形之经纬皆以人所居之地平起算所居相距不
过二百五十里即差一度(此以南北之里数言也若东/西则有不二百五十里而差)
(一度者矣何/也地圆故也)而所当之天顶地平俱变矣地平移则高
天顶易则方向殊跬步违离辗转异视殆千变而未
有所穷故曰天地之间无在无经纬也
卷二 第 34a 页 WYG0794-0036c.png
地平经纬有适与天度合者如人正居两极之下则以
一极为天顶一极为地心而地平直立之经纬即赤道
之经纬矣若正居赤道之下则平视两极一切地平之
子一切地平之午而地平横偃之经纬亦即赤道之经
纬矣
   论经纬相连之用及十二宫
问经纬度之交错如此得无益增测算之难乎曰凡事
求之详斯用之易惟经纬之详此历学所以易明也何
卷二 第 34b 页 WYG0794-0036d.png
也凡经纬度之法其数皆相待而成如鳞之相次网之
在纲衰序秩然而不相凌越根株合散交互旁通有全
则有分有正则有对即显见隐举二知三故可以经度
求纬亦可以纬度求经有地平之经纬即可以求黄赤
有黄赤之经纬亦可以知地平而且以黄之经求赤之
经亦可以黄之纬求赤之经以黄之纬求赤之纬亦可
以黄之经求赤之纬用赤求黄亦复皆然宛转相求莫
不吻合施于用从衡变化而不失其常求其源浑行无
卷二 第 35a 页 WYG0794-0037a.png
穷而莫得其隙夫是以布之于算而能穷差变笔之于
图而能肖星躔制之于器而不违悬象此其道如棋方
罫之间固善奕者之所当尽也曰经纬之度既然以为
十二宫则何如曰十二宫者经纬中之一法耳浑圆之
体析之则为周天经纬之度周天之度合之成一浑圜
而十二分之则十二宫矣然有直十二宫焉有衡十二
宫焉有斜十二宫焉又有百游之十二宫焉以天顶为
极依地平经度而分者直十二宫也其位自子至卯左
卷二 第 35b 页 WYG0794-0037b.png
旋周十二辰辨方正位于是焉用之以子午之在地平
者为极而以地平子午二规为界界各三宫者衡十二
宫也其位自东地平为第一宫起右旋至地心又至西
地平而历午规以复于东立象安命于是乎取之赤道
十二宫从赤道极而分极出地有高下而成斜立是斜
十二宫也加时之法于是乎取之则其定也西行之度
于是乎纪之则其游也黄道十二宫从黄道极而分黄
道极绕赤道之极而左旋而黄道之在地上者从之转
卷二 第 36a 页 WYG0794-0037c.png
侧不惟日异而且时移晷刻之间周流迁转正邪升降
之度于是乎取之故曰百游十二宫也然亦有定有游
定者分至之限游者恒星岁差之行也知此数种十二
宫而俯仰之间缕如掌纹矣然犹经度也未及其纬故
曰经纬中之一法也
   论周天度
问古历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而今定为三百六十
何也岂天度亦可增损欤曰天度何可增减盖亦人所
卷二 第 36b 页 WYG0794-0037d.png
命耳有布帛于此以周尺度之则于度有馀以汉尺度
之则适足尺有长短耳于布帛岂有增损哉曰天无度
以日所行为度每岁之日既三百六十五日又四之一
矣古法据此以纪天度宜为不易奈何改之曰古法以
太阳一日所行命之为度然所谓四之一者讫无定率
故古今公论以四分历最为疏阔而历代斗分诸家互
异至授时而有减岁馀增天周之法则日行与天度较
然分矣又况有冬盈夏缩之异终岁之间固未有数日
卷二 第 37a 页 WYG0794-0038a.png
平行者哉故与其为畸零之度而初不能合于日行即
不如以天为整度而用为起数之宗固推步之善法矣
(周天者数所从起而先有畸零故析之而为半周天有/象限为十二宫为二十四气七十二候莫不先有畸零)
(而日行之盈缩不与焉故推步稍难今以周天/为整数而但求盈缩是以整御零为法倍易)且所谓
度生于日者经度耳而历家所难尤在纬度今以三百
六十命度则经纬通为一法(若以岁周命度则经度既/有畸零准之以为纬度畸)
(零之算愈多若为两种度法/则将变率相从益多纠葛)故黄赤虽有正斜而度分
可以互求七曜之天虽有内外大小而比例可以相较
卷二 第 37b 页 WYG0794-0038b.png
以其为三百六十者同也半之则一百八十四分之则
九十而八线之法缘之以生故以制测器则度数易分
以测七曜则度分易得以算三角则理法易明吾取其
适于用而已矣可以其出于回回泰西而弃之哉(三百/六十)
(立算实本回回至欧/罗巴乃发明之耳)况七曜之顺逆诸行进退损益全
在小轮为推步之要眇然而小轮之与大轮比例悬殊
若镒与铢而黍累不失者以其度皆三百六十也以至
太阴之会望转交五星之岁轮无一不以三百六十为
卷二 第 38a 页 WYG0794-0038c.png
法而地球亦然故以日躔纪度但可施于黄道之经而
整度之用该括万殊斜侧纵横周通环应可谓执简御
棼法之最善者矣
 
 
 
 
 
卷二 第 38b 页 WYG0794-0038d.png
 
 
 
 
 
 
 
 历算全书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