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八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1249-0291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椒邱文集卷十八
            明 何乔新 撰
 题跋
   题金石例后
予少读柳文肃公集见其序集贤学士潘公所著金石
例者思一见其书而不可得访之士大夫家无有也近
与司封左君时翊论文及之时翊曰吾尝得写本于郑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1249-0291b.png
内翰瑶夫家因录藏之予亟假以归篝灯阅之其援据
博其去取精修辞者得之真犹法家之有断例也予爱
其书乃录藏于家其书有鄱阳杨本传贵全桐川汤植
翁之序而文肃公之序缺焉故录诸卷首然柳序称公
谥曰文简而杨傅诸君子称之曰文僖岂先谥文简后
改文僖邪抑传录之讹邪姑缺之以俟知者
   跋闽人余应诗
 皇宋第十六飞龙元朝降封瀛国公元君诏公尚公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1249-0291c.png
 主时蒙赐宴明光宫酒酣舒指爬金柱化为龙爪惊
 天容元君含笑语群臣凤雏宁与凡禽同侍臣献谋
 将见除公主夜泣沾酥胸瀛公晨驰见帝师大雄门
 下参禅宗幸脱虎口走方外易名合尊沙漠中是时
 明宗在沙漠缔交合尊情颇浓合尊之妻夜生子明
 宗隔帐闻笙镛乞归行营养为嗣皇考崩时年甫童
 文宗降诏移南海五年乃归居九重壬癸枯乾丙丁
 发西江月下生涯终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赵氏何其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1249-0291d.png
 雄惟昔皇祖受周禅仁厚绰有三王风虽因浪子失
 中国世为君长传无穷
此诗叙元顺帝为瀛国公之子乃闽儒余应所作也其
诗有壬癸枯乾丙丁发之句盖壬癸为水丙丁为火元
以水德王而宋以火德王也又云西江月下生涯终故
老相传顺帝北遁殂于应昌仓猝取西江寺梁以供梓
宫之用梁间隐隐有字亟视之乃西江月一调有龙蛇
跨马乱如麻可汗却在西江寺下之句或云太保刘秉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1249-0292a.png
忠所作故应云尔也考之于史瀛国公以德佑丙子降
元时年六岁后十有二年为至元戊子瀛国公学佛法
于吐蕃又二十八年为延祐丙辰仁宗遣明宗出镇云
南明宗不受命逃之漠北其与瀛国公缔交盖在此时
也托欢特穆尔以元统癸酉即位是为顺帝时年十四
其生当在元祐庚申上距丙子凡四十四年而瀛国公
年始五十矣应之诗或有徵也史又云文宗以乳母失
言明宗在日素谓上非其子黜之江南召奎章阁学士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1249-0292b.png
虞集书诏播中外而不言顺帝为何人之子盖讳之也
予年二十时赴江西乡试于馆人家见古乐府一帙内
有沙漠主一篇云杨廉夫所作予方从事科举之业不
暇录但记其篇末句云吁嗟乎凤为鸠龙为鱼三百年
来龙凤裔竟来漠北称单于又识其后云宋太祖之德
至矣肇造帝业不传诸子而传诸弟太宗负约金人之
祸举族北迁而太祖之末孙复绍大统有江南者百馀
年为元所灭而瀛国公之子阴纂元绪世为漠北主天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1249-0292c.png
之报太祖一何厚哉其言颇与应合近考铁崖乐府无
此篇岂出于假托邪抑有所遗邪新安程克勤录此诗
示予因具疏予所闻见者以广异闻云
   跋晦庵遗墨
吾旴包氏兄弟俱游紫阳朱夫子之门故得朱夫子手
书为多其藏于光风霁月阁者凡二十五纸宋末兵火
之馀逸其大半楚国程文宪公尝跋焉元季焚掠之酷
又复散失其存者仅此数纸与文宪公之跋耳而包氏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1249-0292d.png
子孙不能守故此卷遂归于郡之大家可慨也已予友左
君时翊学朱而希包者也购得此卷宝之爱之殆若河
图大训然或者顾谓善学朱子者亦惟志于其道焉耳
区区遗墨朱子之糟粕也胡为眷眷于是哉是不然朱
子之手书其词则心声也其字则心画也读而玩之使
人形神肃鄙吝消固可因是以得其心于数百年之下
矣是岂世之寻常词翰徒以供耳目之娱者比哉明窗
净几展而玩之要当悚然易视如与朱子唯诺于武夷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1249-0293a.png
九曲之间斯可谓善学者矣晦庵先生以豪杰之才圣
贤之学凡发于文词者皆至道所寓非后世词人所及
至其绪馀见于字画亦皆遒劲雄放如悬崖之古柏出
峡之惊涛而非以书名家者所能彷佛也故其残章片
简流传人间得之者弆而藏之不啻悬藜垂棘之珍盱
眙陈主事大章尝得先生三劄于金华傅氏二劄皆上
时宰者前一劄乞减税请祠后一劄乞痛治豪猾劄后
有大司成陈公大理少卿廖公题跋主事宝藏惟谨请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1249-0293b.png
予识其未予阅之肃然起敬盖三百年物矣尝闻之书
者心画也因先生之书以求先生之心斯善学先生者
已即二劄观之惓惓减税可以见先生恤民之仁恳恳
请祠可以见先生勇退之义请治豪猾又可见先生除
恶佑善之心也主事于此求之则修己治人之道可以
得其槩矣若徒玩物适情而已亦何益于身心哉所上
时宰何人则陈廖二公考订审矣予可略也
   跋古器物铭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1249-0293c.png
三代盛时凡诸侯卿大夫有骏烈丕绩者必作彝器而
铭之所以垂不朽而昭示其子孙也其辞宏深奥雅与
书之典诰诗之雅颂相表里自浮屠氏入中国凡三代
彝器往往毁之以铸佛像其存于世者鲜矣予家食时
村氓耕地得一器状若古之所谓卣者村氓疑其金也
剖而弃之予取以归视其铭识皆籀文知其为三代之
物而惜其已毁也及来京师游废佛刹有僧以铜器焚
芗状若礼图所谓敦者制作精巧其为古物无疑予欲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1249-0293d.png
以白金市之僧靳而不予后数年过而问之则己为豪
有力者所攘矣乃知卣彝敦匜犹有存者特出非其时
遇非其人故湮沦毁弃而莫有宝之者矣则夫君子怀
瑾握瑜而不遇知者其沉没无闻亦何异是器也予惟
嗜古每恨不及睹三代之礼器无以见圣人制作之盛
间取传记所载古器物诸铭裒而录之得三十有三将
以传诸好古博雅君子盖圣人之制作有道存焉是数
者虽其器亡矣然颂其词而绎其理非徒有以见盛王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1249-0294a.png
良弼之德烈亦庶几可以想见圣人之道焉岂眷眷于
器数之末乎哉
   跋韩国华神道碑
右宋谏议大夫韩国华神道碑富弼彦国撰王圭禹玉
书国华魏国公忠献公之父而富王二公尝与忠献公
同居政府其文与书皆可传也富公以勋业名世其文
章不多见今观此碑叙事质而不俚赡而不秽殆非稚
笔所及盖宋之诸君崇尚儒雅公卿百执事率用文学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1249-0294b.png
之士故士大夫争自淬砺于问学在当时虽不以文名
其文亦自有以过人如富公是已自元以来所用以为
公卿大臣者第取其体貌瑰梧音吐洪畅而以文学进
者十不一二焉故虽耳目近事亦懵无所知不独误以
伏腊为伏猎杕杜为状杜而已或讥其然则谀佞者又
从而解之曰夔龙稷卨所读何书绛侯灌婴重厚少文
者也执用人之柄者遂以为当然而不之怪呜呼以卿
相之位而委诸不学无术之人宜夫治之不古若也悲乎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1249-0294c.png
   题先冢宰致政复留公牍
景泰中先公以老疾求致仕章五上乃得旨云朕欲留
卿匡辅治道而卿累称老疾辞归田里特允所请翰
林院写敕书兵部应付脚力着去致仕陛辞之日上复
眷留不许去先公上章固辞温诏不允且断来章吏部
移咨请先君视事此当时公牍也少傅王文端公直侍
郎俞公山项公文曜之花押存焉先兄本茂侄会同从
孙丰宝藏已三世矣丰之弟亹惧其久而漫灭装潢以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1249-0294d.png
示子孙乔新稽首伏读感先皇之宠光悼先猷之日远
不自知涕泗之潸然也谨识于下方
   题碧梧沈先生挽诗册后
挽诗一册大夫君子哀碧梧沈先生而作也先生吴兴名
家其父以事谪戍抚宁先生长于戍所而读书笃行喜
吟咏兼工绘事有荐于朝者召入供奉始徙家京师同
时被召者多得美官先生恬退不肯干势要故不沾一
命以殁君子哀之先生将殁遗命诸子曰葬不归故乡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1249-0295a.png
犹不葬也诸子以贫不能归葬旅殡都城外者久之君
子尤哀之此挽诗之所繇作也既而先生之子清刻苦
力学思立其身以显其亲遂以明经登进士第出宰名
县入为郎官朝廷推恩赠先生刑部主事锡之敕命君
子曰先生膺是宠命亦足少慰矣清奉使南畿始扶旅榇
归葬君子又曰先生复魂故丘庶几瞑目矣相率追赋
虞殡之章以舒其哀清今为江西按察司佥事出此册
示予阅之尽卷作而言曰先生善人也清其孝子欤易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1249-0295b.png
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先生有焉传曰立身行道以显
父母清无愧矣嗟夫为人父为人子者读是诗亦将慨
然兴起乎遂题其后而归之
   跋二老馀芳卷
少师东里杨文贞公少游湖湘与大宗伯东吴杨先生
为布衣交既而公仕登朝致位丞弼而宗伯先生亦累
官翰苑交谊益笃诗筒尺牍之往还者殆无虚月先生
之门人汤原静得公与先生遗墨若干幅装潢成卷宝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1249-0295c.png
而弆之间持至汳出示乔新俾识之乔新垂髫时以通
家子拜公于私第逮今三十馀年盛德之容梦寐见之
而公之茔树拱矣展卷庄诵凄然增欷又奚忍言邪然
尝闻君子之论公者谓公之清忠大节似宋广平故考
行易名皆以文贞而公之文视广平过之其文章雍容
纯雅有欧阳公之风致如石台沙羡诸作杂诸六一集
中盖未易辨而公辨章迓衡之功视欧阳公尤伟呜呼
自唐历宋以迄于今兼二美者公一人而已宗伯先生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1249-0295d.png
乔新未及识然与文贞公友而公之文亟称道之公岂
阿其所好者哉则其贤可知矣是宜片简只字流传人
间者为世所宝不啻天球弘璧然若原静此卷是己昔
人有得欧阳公五代史稿者持归其乡以为宝二公遗
墨亦稀世之宝也汤氏子孙尚慎弆之哉
   题刘原父投壶义后
临川吴文正公校正仪礼既因郑氏本而诠次其篇章
凡经文散见于戴礼郑注者则表而出之为逸经八篇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1249-0296a.png
礼必有义又取戴记所存与清江刘原父所补者为传
十篇若士相见义公食大夫义则原父所补也予近读
原父文集又得投壶一篇盖释礼经投壶之义也故附
录于朝事之后以备逸经之传焉正经十七篇有传者
十逸经八篇有传者一其馀缺焉崇礼君子虽追而补
之可也或曰束晰补南陔诸诗白居易补汤征皆见非
于君子原父所补亦南陔汤征之类耳岂可取以为训哉
予以为不然南陔汤征经也经出于圣人所删补之僭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1249-0296b.png
也冠婚诸义传也传出于周末汉初诸儒所作补之奚
不可邪且朱子尝补格物致知之传矣今与曾子之传
并列于学官未有非之者苟以补传为不韪则朱子岂
为之哉
   书仪礼叙录后
仪礼十七篇有礼有记礼则其正经先儒以为周公所
作记则述其仪节之详盖周末诸儒所记以补正经之
未备者也每篇正经居首而记附焉自高堂生所传及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1249-0296c.png
唐石经皆如此宋紫阳朱子作仪礼经传通解始以记
文附于正经各章之末临川吴文正公疑其经传混淆
为朱子未定之稿乃重加考订一仍高堂之旧而为之
诠次焉先王之制度粗可考矣元季兵燹其书散亡深
可痛惜乔新弱冠尝读仪礼注疏而爱之方研究其奥
旨寻以科举之学中辍登第以来读文正公三礼叙录
又知公尝考定是经锐意求之庶得以尽心焉遍访藏
书之家无有也三礼考注近刻于吾旴庐陵杨文贞公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1249-0296d.png
以为此文正公所考定而晏璧彦文掩为己作者也窃
尝考之文正公考定仪礼正经与记一仍其旧今考注
仍于朱子通解经传杂然无伦其所注释徒取郑玄贾
公彦之说而缀缉焉亦与易书戴记纂言之文不类决
非出于公手岂晏氏不见公本而以己意为之邪乔新
不揣庸陋辄因唐人石经兼考叙录详加校定经自为
经记自为记而不相杂揉其章次则依朱子所定亦不
敢妄为纷更冠昏二篇宾主问对冠字醴醮之辞石本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1249-0297a.png
俱在经文之后今因朱子移置各章之末盖欲便于读
者也于是仪礼十七篇复为完书嗟夫秦火之馀先王
典礼十亡八九其存于世者惟此十七篇而已炎汉以
来虽未能举行然犹列之学官师弟子讲习焉自王安
石废经用传士大夫知此经者鲜矣乔新少尝读之而
不能无韩昌黎之患每欲采摭诸儒之说为之注以成
紫阳临川二大儒之志今学殖荒落不能为已姑校正
遗经藏之家塾传之同志庶几有好古之士为吾所欲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1249-0297b.png
为者岂非旷世之一快哉
   书资治通鉴后
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天台胡三省注并
释文辨误十二卷凡八十本板在南京国子监初公作
此书读者病其太详往往不能终卷子朱子取其事之
大者为通鉴纲目盖用春秋之法也今纲目盛行于世
而此书几乎废矣加以卷帙重大人不易致非好古博
雅之士鲜克留心成化丙午秋鬻书者携此书款门求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1249-0297c.png
市予以它书易得之盖正统初所印者顾多残脱乃遍
假诸名公家藏本参互校补然后可读虽其楮墨未精
然视它本颇为完善谨识于此使予后之人知得书之
艰而保之不敢失云
   书国学群书残编后
元有天下垂百年颇崇儒雅经籍之板藏于国子监者
甚富天兵入燕百司安堵经籍庋置如故无毁弃者宣
德以来典守者不以为意虫鼠蛀齧之馀膳奴监𨽻或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1249-0297d.png
窃以宿火残脱磨灭百仅一二者存焉然其存者字画
既妙刻手亦精非今书坊卤莽之比虽残章断简使人
把玩不忍释手今大司成京口费公惜其可宝而不完
也乃模印装禠共为一帙间以遗予予阅之如夏小正
考仪礼逸经江文通文集皆今世所不传者又其字偏
傍多用古法精致可爱因题其目曰国学群书残编时
出而览之亦足以佐嗜古之癖昔人有得古漆简者宝
而藏之此编岂徒漆简之比哉乃书以示后之人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1249-0298a.png
   题皇明文纂后
文纂四十卷金华郑柏编选我朝名公俊儒所作诗文
也国家承平百有馀年文章轶宋元而追周汉者盖多
矣萃而选之以继萧统姚铉吕伯恭苏天爵之书者惟
姑苏刘钦谟文要与柏此篇钦谟所选诸体未备又徒
详于洪武间诸公所作自永乐以降遗缺甚多不足以
备一代制作之盛柏此编诸体略备然所去取摭星宿
而遗羲娥者盖亦不少读书不能无憾焉予尝欲合二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1249-0298b.png
家所选严择而精采之勒成一书以昭皇明文章之盛
顾以俗务倥偬未暇为也此编予得之盱眙陈主事大
章卷中多错乱乃为正其错简重加装禠而识于卷末

   谨题牧民备用后
我朝自太祖皇帝受命建号至宣德初盖六十馀年矣
宣宗章皇帝笃意于阜成兆民妙简朝臣素有政声者
出为郡守盖欲比隆周成康之世汉文景之治也惟时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1249-0298c.png
先公以监察御史为大臣所荐出守永嘉上宴劳赐玺
书俾驰驿赴任永嘉古之东瓯地在海上颇号难理先
公感上简命之意思欲追古循良之迹凡为郡所以事
神治民者条列为一书名曰牧民备用盖多本之经史
而参以时政也既数月郡境称治闻于京师及先公入
觐召入便殿命近臣传旨奖励并赐御制招隐歌由是
政声闻于天下以为龚黄卓鲁不足多也相知有来问
先公所以为政者先公命录牧民备用以遗之有依仿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1249-0298d.png
而行之者亦皆以善治闻好事者以传录之艰因为镂
板以广其传而归其板于吾家藏于吾弟乔寿之书楼
近为回禄所燬而得之者鲜矣邑庠生黄鹤以为是书
简而不迂质而不俚考之古而无戾施诸今而可行实
为政者之准绳也每见有司为政防范不密重贻民害
者辄曰彼未见吾先正牧民备用故耳乃捐赀重刻之
凡为郡县者辄摸一帙以赠之曰诸公依此而行则吾
先正之仁政遍于郡县矣刻既成又托予甥揭瑀捧以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1249-0299a.png
示予属题其后先公讳文渊世家广昌宋宝谟学士坦
之裔也为郡六载徵为刑部侍郎其后累官太子太保
兼吏部尚书昔人有言施药不如施方有司之得此书
其犹医者之得方欤鹤之用心仁矣哉他日为政必能
心先公之心矣名位所至其可量乎
   书老子道德经后
老子道德经五千馀言临川吴文正公为之注分为四
卷定为六十八章予与大宗伯琼台丘公仲深论老子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1249-0299b.png
公曰注老子者数十家惟文正之注为善盖诸家之注
或以为神仙修养之术或以为用兵权谋之说是皆知
其一而不知其二者也惟文正公注深得老子之旨临
川旧有刻本而今亡矣今其书幸载于道藏经子试求
之予因托公假诸道流久而未得今年春公与予陪祀
南郊同宿于神乐观公乃假于道士以示予予亟命书
吏录之以归篝灯阅之其言简而明近而易知老子所
谓道德之旨灿然矣河上公林献斋之说皆不及也予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1249-0299c.png
观老子之说世儒多非之然大要以清虚为本以慈俭为
用是亦不悖于吾儒也使为君者用之必能如文帝恭
俭爱民为相者用之必能如曹参清静为治矣岂可轻
訾哉因识于卷末
   跋大事记续编
大事记续编凡七十七卷翰林待制金华王公子充所
著公与宋学士景濂皆以文章学术显于国初同典制
诰后奉使南诏谕元宗室梁王巴图不屈死之盖公与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1249-0299d.png
宋公皆黄文献公晋卿之门人齐驱艺苑世无异论然
尝考之宋公之文雄浑赡丽自苏长公后鲜能及之公
之文好模拟甚者剽前人之成说(如赠郭士中序用马/子才子长游萧然堂)
(记用曾南丰/记学舍之类)非宋公自成一家言者比至其学术亦有
不同金李纯甫著明道集说以孔孟老庄并称宋公讥
其偏驳是矣公序其书乃以豪杰之士称之又何所见
邪其著此书盖以续东莱吕公所未就者也然东莱作
大事记在朱子通鉴纲目未作之先纲目盛行于时此
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1249-0300a.png
书不可作也其间予夺褒贬又与纲目大不合者纲目
以昭烈绍汉统章武纪年直接建安此万世不易之论
也此书顾谓抑扬太过乃用无统之类例以汉与魏吴
并从分注不从朱子而取陈寿裴松之之说可乎不可
乎纲目出武后之号纪中宗之年每岁书帝之所在盖
春秋书公在乾侯之例也此书乃以武后纪年则所谓
秉笔迷至公者岂独欧阳子哉李克用父子在唐虽未
为纯臣然唐亡犹称天祐年号以讨贼为辞名义甚正
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1249-0300b.png
故纲目纪年先晋而后梁是乃春秋存纪存陈之义也
此书乃先梁而后晋不几于奖篡乎夫学如朱子著述
如纲目亦可以止矣而公此书乃故为异同岂好奇之
过邪公在建文间以近臣言其死节特赠翰林学士谥
文节永乐初凡建文所设施悉皆革去无敢复称其赠
谥者正统六年义乌丞庐陵刘杰以公死节请加恤典
乃赠翰林学士谥忠文云
   题元祐党籍碑
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1249-0300c.png
元祐党籍碑一卷蔡京元长所书也崇宁初京在相府
追憾元祐诸贤乃籍司马光以下三百九人指为奸党
请徽宗书而刻之又自书颁于天下俾各刻石以示后
世京之意盖欲污蔑诸贤使其子孙亦有馀辱也抑岂
知公论之在人心者终不可泯至于摩挲遗刻历数姓
名粲然若繁星之丽天虽其子孙亦以祖父得与涑水
伊川联名为荣曾不以为辱也呜呼爱憎之私果何以
掩是非之公邪京可谓谬用其心矣碑之所列德业无
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1249-0300d.png
闻者居多然赖此碑之存而天下后世知其为君子之
党是则京之诋之乃所以誉之也欧阳子有言彼谗人
之致力乃借誉而揄扬岂不信哉霅川沈炜以其祖干
名在党籍惧久而磨灭特取家藏榻本重刻于石行人
司副姑苏周君得此卷出以示予瞻仰之馀肃然起敬
因识于下方呜呼世之恶直丑正彷佛于京者览此碑
尚亦自省哉旴江何乔新识
   恭题恩荣录后
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1249-0301a.png
冬官郎中臣冕录其筮仕以来所被制敕命诰玺书凡
十有二通而题其目曰恩荣录将刻诸家塾以示其子
孙且属臣乔新题其卷末臣伏读而叹曰大哉皇言是
足以昭一代之人文非惟为萧氏一家之光宠而已盖
冕初以进士试于廷先皇帝赐之制策而问焉俾陈其
所蕴遂擢上第既而除冬官主事迁员外郎以至今官
恭勤周慎克举其职先帝嘉之推恩其父母以及其妻
凡再赐敕诰以示旌褒寻以颍川营建王府工大役繁
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1249-0301b.png
特敕臣冕往董之所以申饬戒励之意尤为深切今冕
所录是也臣惟古昔圣帝明王训迪厥官具载于书不
可尚已西汉诏令深醇简尽犹有典诰之遗风焉河汾
王通取以续典谟训诰誓命之文盖有以也六朝以降
文日靡丽非王言之体矣我国家以人文化天下凡丝
纶之出典雅深厚盖轶西汉而追踪于三代后世有如
通者安知不取之以续书邪冕之子孙于是录宝之弆
之口诵而身履之则所以光前启后之道在是矣若徒
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1249-0301c.png
持之以誇闾里则岂臣冕所以示后之意哉
   题助教林君致仕公牍
弘治戊申冬十有一月南京国子监助教莆阳林君文
华以内艰服阕至京慨然叹曰吾老矣齿发衰而筋力
惫可以休矣乃请于吏部愿致其政以休于家太子太
保吏部尚书王公侍郎刘公杨公嘉其恬退为请于朝
圣天子俞其请俾以其官致仕吏部移文饬郡县以礼
相待且蠲其繇俾得自逸又劄付君曰其以礼自处毋
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1249-0301d.png
干有司之政君得请喜甚既诣阙顿首谢且以所得吏
部劄装演成轴持示予请识之予惟先王之世为士者
四十而仕五十而爵七十而致仕而年至者请于上曰
吾力不能任干戈而谋不足赞国论愿乞身以休为上
者亦曰大夫诚老矣吾不敢烦以政赐之几杖俾休于
家当是时士皆明于进退之礼而无贪恋宠利之私汉
以来礼废而士俗薄于是乎有年馀八十犹托权近求
进者矣有老而当罢叩头祈哀而不耻者矣我国家以
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1249-0302a.png
礼待士而士亦以礼自待其身然其濡忍将老之年以
苟升斗之禄者盖亦有焉君年方六十有六精力未衰
而毅然求去视彼冒昧而不知止者其贤不肖何如也
君归矣日与乡之耆德探壶山之幽胜濯涵江之清流
唱和于山霞水月之间以写夷犹之悰以颂国家太平
之盛以追苏太傅杨司业之高风人之望之何啻登仙
邪是劄也传之后世将有低佪感叹曰朝廷待士以礼
如此林君以礼自待又如此是岂寻常吏牍之比哉君
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1249-0302b.png
名英以乡贡进士起家历宁远吉丰教谕瑞州教授以
至今官所至以善教称
   书三国志后
陈寿三国志十有四册予巡抚晋阳时录于襄陵县学
盖少宗伯邢公所印南雍本以遗其后学者也其间残
缺甚多予因令装书者遇有脱简置空纸焉闻士夫家
有善本辄假而补之十仅得二三近闻吴兴大姓有元
末印本最为精善乃托主事沈清就其家录而补之然
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1249-0302c.png
后稍完虽间有缺文误字可以意属读也寿作此书帝
魏而寇蜀吾先儒尝斥其非然其叙事简健非李延寿
辈所能及而叶水心谓其胜班固则谬矣裴松之注时
有异闻可喜亦好古博雅者不可废也金华吴师道论
寿叙事多摹仿左传班史事多失实予谓后世作史者
递相摹仿非独寿书然也校补既完因识于卷末
   书金荣襄公碑阴
太子太保兼户部尚书追封沐阳伯谥荣襄淮阳金公
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1249-0302d.png
先公之同年友也自初仕为监察御史晚岁同以宫保
兼六卿相得甚欢先公每称公为一代伟人公之薨少
保兼太子太傅芳洲陈先生为撰神道碑其家久未刻
盖有所忌也至今三十有八年矣予托淮阳太守徐侯
用和求诸其孙得录本于故箧字多脱谬侯录示乔新
且砻石置隧道属乔新校定其文将刻之以图永久乔
新乃取东鲁许先生所述公行状校其讹缺窃惟芳洲
与公仕同时碑文宜详实然叙公平闽寇之功甚略而
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1249-0303a.png
自户部左转工部又似有所讳者乔新公通家子也敢
述耳目所及者以补碑文之缺初公受命南征兵抵浙
江遣都督刘德新以偏师繇杉关进自与宁阳侯陈公
帅大兵繇分水关进刻期会于延平及兵至建宁贼首
邓茂七已败死馀党立其侄为主势益炽公揭榜招谕
降者日数千惟凶徒负固不服公乃进兵沙县剪贡川
芟挂口夷陈山而尤溪将乐诸邑以次破降遂分遣偏
裨解汀漳之围不数月八闽肃清其策画皆出于公诸
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1249-0303b.png
将受成算而已及在户部南北用兵储偫不足公经度
捃拾未尝乏绝浙东大姓有输岁赋绵绢至京者适有
诏蠲逋赋乃匿其半而以其半贿权贵嘱公以赦蠲之
公言此乃已徵在官者力持不可权贵怒嗾台谏劾公
文致其罪请下廷尉景皇帝察其诬不许都御史王文
素与公有隙抗言诋公以为不可宥景皇帝不得已乃
落公太子太保改工部尚书时先公为吏部尚书上言
北境未平南夷复閧所急者军储耳金某有经济才其
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1249-0303c.png
计度财赋以充边储非为私也自古理财之臣多招怨
谤如唐之韩滉宋之赵开是已惟陛下察之书上景皇
帝嘉纳还公户部寻复太子太保此二事皆乔新所睹
记者不敢诬也嗟夫谗说殄行古有之矣何必讳哉谨
识于碑阴使来者有考焉徐侯名镛武昌人起家进士
为监察御史以謇谔闻其在淮阳清慎宽和有古循吏
风观其慕公为人而为之刻碑志尚之卓可见矣
   跋书传辑录纂注
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1249-0303d.png
右鄱阳董氏辑录纂注二帙先冢宰旧读之书也国初
用翰林学士刘三吾等言蔡氏释书有与朱子不合者
乃作会选于蔡传多所更定颁之学校用之科目先公
生当丧乱之后经籍非书坊刋行者不易得当是时学
者所习惟辑录纂注而已乃假会选官本采其说之异
于蔡传者录于辑录纂注之上下阑已见于纂注者则
但云取某氏说其圈点批抹皆先公之手笔先公既以
是经登进士第而书藏于家无少损也及四书五经大
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1249-0304a.png
全既颁而会选又废矣乔新少读是经弆藏惟谨比者
旴水泛溢颇有损坏乃命从孙丰重加装褫间有残缺
者不复补存古之意也既完韬以绫帕而藏之呜呼此
书先公手泽所存也凡我后人知祖宗得书之艰嗜学
之勤尚思所以宝之哉
   书进士登科录后
国朝故事进士释褐之后礼部录读卷执事之臣氏名
与诸进士家状并及第三人之对策刻之为登科录既
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1249-0304b.png
进御乃攽在朝群臣及诸进士以布于天下先公以永
乐戊戌登进士第所受登科录藏干弟乔寿之书楼久
矣不幸燬于火予极力访求不可得近乃得此卷于同
邑陈氏家而首尾颇残缺亟命从孙丰补缀装褫藏于
家呜呼昔人于平泉树石犹切切焉戒子孙以保之况
此录国家之令典先世家状存焉子孙览之可以知先
世交游之多贤家学相传之有自也岂平泉树石之比
哉以平泉树石与人者犹曰非吾子孙则以此录与人
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1249-0304c.png
者真豚犬耳呜呼凡吾子孙尚念之哉弘治壬子秋七
月丁丑不肖孤乔新识
   题江西乡闱录后
永乐甲午科江西乡闱录一册盖先公登科之年也程
文凡廿四篇而先公所作说命义在焉是岁萧山魏先
生仲方考书而它经之去留多取决于先生故所取多
知名士如少保泰和陈公循学士吉水周公叙侍讲安
福刘忠悯公球刑部侍郎丁公铉监察御史吉水孙公
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1249-0304d.png
鼎宪副永丰彭公勖与先公皆以学行有声场屋及小
录出士论翕然以为得人而程文纯正亦非它料所及
此册先公得于江西鹿鸣宴所攽者也藏于家八十年
矣颇有残脱乃命从孙丰用录缣重装而宝藏之弘治
壬子夏六月庚申不肖孤乔新谨识
   书元丰类稿后
南丰曾先生之文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
十卷外集二十卷南渡后续稿外集散轶无传开禧间
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1249-0305a.png
建昌郡守赵汝砺始得其书于先生之族孙潍缺误颇
多乃与郡丞陈东合续稿外集校定而删其伪者因旧
题定注为四十卷缮写以传元季又亡于兵火国初惟
类稿藏于秘阁士大夫鲜得见之永乐初李文毅公为
庶吉士读书秘阁日记数篇休沐日辄录之今书坊所
刻南丰文粹十卷是也正统中昆夷赵司业琬始得类
稿全书以畀宜兴令邹旦刻之然字多讹舛读者病焉
成化中南丰令杨参又取宜兴本重刻于其县踵讹承
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1249-0305b.png
谬无能是正太学生赵玺访得旧本悉力校雠而未能
尽善予取文粹文鉴诸书参校乃稍可读文鉴载杂识
二首并书魏郑公传后类稿无之意必续稿所载也故
附录于类稿之末呜呼先生之生当洛学未兴之前而
独知致知诚意正心之说馆阁诸序蔼然道德之言其
学粹矣至其发之赋咏平实雅健昌黎之亚也世或谓
其不能诗者非妄邪校雠既完谨识于卷末
   跋先兄本茂书苏秦苦学事
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1249-0305c.png
予初学时先兄本茂手书苏秦读书欲睡引锥刺股之
事以示之且曰秦之刻苦读书志在说诸侯而取贵富
耳世之学者以秦之勤而从事圣贤之学何患不造其
极哉乔新揭诸书斋之壁朝夕顾諟不敢忘及宦游中
外吾儿道同惧其久而脱落也命工装潢成卷藏于家
近者予谢事南归阅家中旧书得此卷时先兄去世已
三十馀年矣展诵再三恍若见先兄之面俯仰隔世泫
然久之呜呼先兄之教不肖弟者至矣弟以愚且懒而
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1249-0305d.png
于所谓圣贤之学终莫能窥其门墙徒抱终身之恨耳
乃抆泪识于下方以示子孙使有志于学者以秦之刻
苦自励而以予之愚懒自惩
   恭题宣庙戒谕文武群臣敕
宣宗章皇帝嗣位纪元之初敕谕在廷文武群臣各修
职业以赞丕平之治此先臣某为监察御史时所被敕
书也圣谕有曰尔文武群臣其必有以副朕之望摅诚
秉义茂乃嘉猷以辅予德又曰治民者悉心爱民治军
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1249-0306a.png
者悉心爱军用副朕子惠群生之意又曰端乃心慎乃
行务忠厚而戒刻薄务正直而戒邪枉大哉皇言盖以
帝舜命九官十二牧成王训迪百官之旨异世而同道
也先臣受敕以来夙夜祗奉弗敢违其后出守温州召
为刑部右侍郎改吏部左侍郎升吏部尚书加太子太
保历官三十馀年奉以周旋罔敢失坠宣庙龙驭陟遐
久矣先臣违世亦将三纪矣而是敕在臣家宝藏惟谨
臣弟乔年惧久而磨灭乃命工装潢成轴贮以金龙匣
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1249-0306b.png
藏于高阁不敢亵也而属臣识于下方臣窃闻先儒朱
熹读曾巩所拟制诏称其轶汉唐而逼典谟世不以其
言为过臣伏读圣谕雄浑灏噩真可媲美典谟而无愧
矣异时望气者见龙光烛天煜然斗牛之分必圣谕所
在欤时弘治六年九月一日刑部尚书臣乔新拜手稽
首谨识
   跋胡氏大雅堂卷
君君臣臣夫夫妇妇天下之正道也不幸而遇祸变焉
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1249-0306c.png
臣效其忠蹈白刃而不悔妇秉其节历艰险而不渝可
不谓大正矣乎然忠臣节妇同出于一郡一县者盖寡
矣同出于一家者盖绝无而仅有也若鄱阳胡氏萃忠
节于一门殆旷世而一见者欤当元之季群盗蜂起胡
君振祖举义兵克复城邑行省录其功授饶州府判转
战至浮梁矢尽粮竭以身死之君子称其忠君之配赵
氏闻变携其孤叔仪避于邻境践荆棘冒雪霜纺绩自
给卒全其孤以不陨其祀君子称其节及天下既定叔
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1249-0306d.png
仪奉母归复旧业作堂以居之中书左丞周公伯琦为
题其扁曰大雅而学士宋公景濂为之记盖雅之云者
正也为臣而尽其忠为妇而尽其节非所谓大雅乎叔
仪五世孙韶举进士累官刑部员外郎乃取周公之篆
宋公之记与董蔡二先生之传名公硕儒之歌诗萃为
一卷属予识其后予三复而有感焉当宋之末叠山先
生以秉节不辱死而其夫人李氏亦自经于狱中君子
以为忠节萃于一家及元之末又有如府判夫妇焉饶信
卷十八 第 33a 页 WYG1249-0307a.png
相望三百馀里而忠臣节妇两见于其间岂非吾江右
山川正气之所钟欤予既感府判夫妇之忠节而左丞
之篆潜溪之文又素所向慕者遂识而归于韶呜呼韶
为忠臣之后尚思趾美践猷以不忝大雅哉
   跋晦庵真迹
晦庵先生潜心圣贤之学探索至道其于词章字画盖
有不暇留意者今观先生自书所和张宣公城南杂咏
二十首其词浑厚和平有盛唐风致其字如孤松老柏
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1249-0307b.png
晋宋间以书名家者未易及也是虽大贤多能所到其
所以然者亦本于心耳先生之学以正心为本夫诗心
声也字心画也心得所养则发之于诗形之于字卓乎
绝俗岂世之惫精疲神以学诗学字者所可彷佛哉善
学先生者咏其心声玩其心画则放心自复鄙吝自消
固可得其心法于词句点画之表矣方伯沈公时旸得
此卷宝之不啻悬藜照乘之珍间出示予拜观之馀肃
然起敬谨识其后而归之
卷十八 第 34a 页 WYG1249-0307c.png
   跋苏颍滨帖
右颍滨先生答司法庐陵曾君安强书一通先生归自
岭表道庐陵而北司法君兄弟见之且致书求教此先
生之书所为答也书中称温夫之清高并及移忠之禾
谱温夫讳肃尝举进士不第归而读书教子不复仕司
法君之父也移忠讳安止登进士第为彭泽令尝著禾
谱东坡先生读而喜之司法君之兄也父兄之贤如此
司法君之贤盖有自矣然而三复此书而有感焉先生
卷十八 第 34b 页 WYG1249-0307d.png
见忌于时宰台諌乘风排击远窜瘴疠必死之乡当是
时门生故吏皆畏党祸无敢通音问者而司法君乃能
款接无所顾诚哉所谓贤者也世之为士者勤学好问
为利禄计耳一登第则视故所业若敝屣然其习至今
犹然也司法君登第且有官矣而知王氏新学之非犹
欲求益于先生不贤而能如是乎即是二事可见其卓
乎不可及也司法君之裔孙望宏为刑部主事宝藏此
书不啻崇磬离鼎然间持以示予请识之予既感曾氏
卷十八 第 35a 页 WYG1249-0308a.png
先世之多贤又喜其后裔趾美承休不坠其家声也因
识而归之
 
 
 
 
 
 
卷十八 第 35b 页 WYG1249-0308b.png
 
 
 
 
 
 
 
 椒邱文集卷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