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49-001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椒邱文集卷二
            明 何乔新 撰
 策府十科摘要
  史科
   汉唐书列传
史传之作所以崇儒术表循良奖恬退而昭忠孝也举
世所同然者史氏不必书以其不可胜书也举世所独
卷二 第 1b 页 WYG1249-0019d.png
然者史臣宜特录将以励薄俗也西汉之有儒林有循
吏非西汉之美事盖自高祖见儒服而慢骂而儒气不
振申韩之术行于世而吏治多出于刑名班固作西京
一书表儒林循吏而出之所以伤汉之儒与吏也东汉
之有独行有逸民非东汉之美事盖自矫激之俗兴士
始流为崖异斩绝之行自廉耻之风丧时始贵高举远
蹈之人范氏作东都一书表独行逸民而出之亦伤士
之少纯全时之多独善也李唐之有孝友有忠义非李
卷二 第 2a 页 WYG1249-0020a.png
唐之美事盖自高祖变节于晋阳而唐无忠义之风文
皇行亏于闺门而唐无孝友之俗秉史笔者表孝友忠
义而出之盖伤当时忠孝之难得而仅有者为足贵也
且西汉有商山之四皓非无逸民也有矫世之杨王孙
非无独行也而班固不立逸民独行传者盖以当时士
之廉退者尚多无贵乎逸民行之纯全者犹众无取乎
独行也东汉有江革申屠蟠之徒非不甚孝有李固杜
乔之徒非不甚忠而范晔不立忠义孝友传者盖以当
卷二 第 2b 页 WYG1249-0020b.png
时俗多孝友则孝友不可悉书人多忠义则忠义殆不
一传也若夫居儒林者二十有三人经术渊源者孔安
国为之最安国得圣人家传之学非渊源乎在循吏者
六人政治忠厚者蜀文翁为之伯文翁兴学校以化民
非忠厚乎以独行显者二十有四愚窃有取于范式式
以信义行于朋友时人知其可以托死是固本诸圣贤
而不为矫激也以隐逸称者十有七愚窃有取于严子
陵高尚其志卒不为光武屈是固乐在山林而不盗声
卷二 第 3a 页 WYG1249-0020c.png
名也传于忠义者三十七人愚则深喜全节之张巡列
于孝友者十人愚则深喜义门之李知本然西京儒者
莫如扬雄东都循吏莫如卓鲁李唐忠孝莫如狄仁杰
其不列于数者之目非谓不足列也正以其全德备行
不可列于一端以小之耳虽然张汤杜周以残忍深刻
著名者也而不列于酷吏则何以衰惨刻之风蔡琰失
节于胡行非不丑也乃以文采之故而传诸列女则何
以励天下之妇裴延龄奸佞之雄也而不列于奸臣则
卷二 第 3b 页 WYG1249-0020d.png
又非春秋斧钺之诛矣
   诸史
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史一代之史必属一代之人故
有唐虞之史臣而后有典谟之浑噩有孔子之大圣而
后有春秋之谨严苟非明足以周万物之理道足以适
天下之用智足以通难知之意文足以发难显之情岂
足以任其责哉粤自麟经绝笔史学寥寥司马迁易编
年之法为纪传之体上起轩辕下终汉武作史记百三
卷二 第 4a 页 WYG1249-0021a.png
十篇扬子云称其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
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如叙游侠之谈而论六国
之势则土地甲兵以至车骑积粟之差可谓辨矣而莫
不各当其实是辨而不华也叙货殖之资而比封侯之
家则枣栗漆竹以至籍藁鲐鲚之数可谓质矣而莫不
各饰以文是质而不俚也上自黄帝下迄汉武首尾三
千馀年论著才五十万言非文之直乎纪帝王则本诗
书世列国则据左氏言秦兼诸侯则采战国策言汉定
卷二 第 4b 页 WYG1249-0021b.png
天下则述楚汉春秋非事之核乎伯夷古之贤人则冠
之于传首晏婴善与人交则愿为之执鞭其不虚美可
知陈平之谋略而不讳其盗嫂受金之奸张汤之荐贤
而不略其文深意忌之酷其不隐恶可见然论大道则
先黄老而后六经叙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
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班固所以议其失也至固删定
史迁之书成父彪未就之业起于高帝讫于王莽作汉
书凡百卷范晔称其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
卷二 第 5a 页 WYG1249-0021c.png
体如公孙弘矫饰之诡行则实其钓名之言东方朔诙
谐之诡谈则鄙为滑稽之雄此不激诡之体也盖宽饶
之事主抗言为狂瞽者也则以为邦之司直梅福之去
官抗节而从所好者也则以为尚有典型此不抑抗之
体也相如之风雅而及于临邛奔亡之事则以为淫靡
之戒张禹之传授而及于后堂声色之乐则以为乖僻
之箴此赡而不秽也贾谊政事之书载其万言皆切于
世事董生贤良之策载其三篇皆明于经术此详而有
卷二 第 5b 页 WYG1249-0021d.png
体也然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
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此傅元所以讥
其非也范氏之作东汉书简而且周疏而不漏笔势纵
放奇变不穷如两都官制之详独行逸民之传盖云备
矣然抑圣公于传内登文叔于纪首论隗嚣则词多虚
美传方术则事多不经不免于后人之议焉他如荀悦
省前汉之繁而为汉纪袁宏剪后汉之秽而为编年体
制近古辞约事详然既不逮夫左氏之富艳复不若史
卷二 第 6a 页 WYG1249-0022a.png
记之盛行矣陈寿之作三国志辞多劝戒有益风化文
中子称其依大义削异端司马公喜其叙事高简而有
法不言曹操本生而载夏侯渊及惇于诸曹中则见嵩
本夏侯氏之子也高贵乡公书卒而载司马昭之奏则
见公之不得其死也然帝室之胄而以寇书之老瞒奸
雄而以帝系之以觅米之怨不立丁仪之列传以父髡
之恨而短诸葛之将略不能逭君子之讥焉其后习凿
齿作汉晋春秋萧常作续汉书皆以尊昭烈之正统而
卷二 第 6b 页 WYG1249-0022b.png
抑魏吴之僣号惜夫习氏之书亡逸而常之史疏略也
晋史始有十八家之制作而成于唐臣之纂录然好采
诡异语多骈俪贬晋之亡也且有鳌坠三山鲸吞九服
之言即协夫歌咏之辞贬惠皇之失御也且有溽暑之
气方闻淫哇之音罕记即协夫表奏之语此其失也沈
约之宋书号为博洽乃载魏晋以来之事故不免失于
限断之讥萧子显之齐书喜自驰骋尤多雕刻藻绘之
变故不免其文益下之诮梁陈书撰于姚思廉然言辞
卷二 第 7a 页 WYG1249-0022c.png
卑弱故学者罕所传习也后魏书撰于魏收然褒贬任
情故时人号为秽史也北齐书撰于李百药而杂采他
书后周书撰于令狐德棻而多非实录李延寿之南北
史司马公喜其叙事简劲贤于正史但恨其不作志书
使制度不见耳魏徵之隋书论者谓其不当载王邵袁
充两传惟录其诡辞妄说也唐书旧史则刘煦之所纂
新史则欧阳修宋祁之所修以李义甫许敬宗之奸邪
而与长孙无忌同传柳宗元刘禹锡之阿附而与韩愈
卷二 第 7b 页 WYG1249-0022d.png
同传此旧史之失也新史改之所以先君子而后小人
也刘蕡之鲠直而载之文苑阳城之卓异而槩之隐逸
此旧史之失也新史易之所以取大节而弃小节也然
委任不专体制不一故纪有失而传不觉传有误而纪
不知予夺无定论纪载无定统此所以未惬人之意也
欧阳修作五代史立例精密取法春秋文简而能畅事
增而不赘其为论必以呜呼发之盖以乱世之书故致
其慨叹之意也观其篇名曰家人传则帝王正家之义
卷二 第 8a 页 WYG1249-0023a.png
见矣曰梁臣传唐臣传则忠臣不事二君之义昭矣曰
死节传则节义著矣曰一行传则高尚见矣自谓夫子
作春秋因乱世而寓治法予述本纪以治法而正乱君
则其托意亦甚高矣议者以为功不在马迁之下又谓
笔力驰骋无驳杂之说岂虚语哉司马温公复纪传而
为编年总历代而为通鉴上下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为
书二百九十四卷凡关国家之兴衰系生民之休戚者
罔不毕载删述去取亦莫不有深意焉首书命三晋为
卷二 第 8b 页 WYG1249-0023b.png
诸侯所以明君臣之分辨四皓为惠帝立党制其父以
明父子之义鲁仲连射书聊城之事公则略之而不书
曹操分香卖履之微公则讥之以示贬谓褚遂良无谮
刘洎之语谓陆贽无报窦参之意韩休必不至德李林
甫颜真卿必不至为贼草奏凛凛乎人道之大经其有
关于风化也如此曹参遵何之约束正以箴熙宁大臣
变法之失贾山所言从谏拒谏正以讥熙宁大臣同已
之非苏秦纵横谈说本不足取也存其事于书者欲见
卷二 第 9a 页 WYG1249-0023c.png
当时利口之覆邦家也啬夫之辨给驰骋亦不足取也
公之深辨而不释口者欲使小人知利口之无益也惓
惓乎治道之要务其有益于政事也又如此信乎为典
刑之总会册牍之渊林秦汉以来所未有之书也惜夫
帝曹魏而寇蜀汉帝朱梁而寇河东纪武后之年黜中
宗之号屈平之不见取扬雄之反见称未免后人之讥
也若夫子朱子之作纲目也岁年有远近详书甲子以
纪之则岁周于上而天道明矣国统有离合特书正统
卷二 第 9b 页 WYG1249-0023d.png
以别之则统正于下而人道定矣有始终兴废灾祥沿
革之正例者有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之变例者皆大书
以提要则大纲槩举而鉴戒昭矣有追原其始遂及其
终者有详陈其事备载其言者皆分注以备述则众目
毕张而几微著矣发潜德之幽光诛奸谀于已死春秋
之后一人而已自今观之秦楚韩魏之僣王则别之使
天下知僣伪之不得其正亦春秋诛吴楚之法也宋齐
梁陈之分治则卑之使天下知传授之不得其统亦春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49-0024a.png
秋黜五伯之义也卫贬号曰侯曰君岂非春秋书杞伯
杞子之例乎取留侯招四皓以定太子岂非春秋嘉首
止之意乎扬雄本仕于汉而曰莽大夫诛阿附也陶潜
本没于宋而曰晋徵士表贞节也书孟轲之去齐伤吾
道之不行也贬仁杰以系周恶臣道之不立也汉史曰
幸大学而改幸曰视虽天子必有师也唐史曰尚公主
而更尚曰适虽贵当执妇道也然朱子之作是书岂出
于私见臆说而已哉纲仿春秋而兼采众史之长如书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49-0024b.png
曹操之自立则仍范晔之文书韦耿之讨贼亦本范晔
之意尊昭烈之正统则取习凿齿之论也存中宗之纪
年则本范太史之说也目仿左氏而稽合诸儒之论如
书卫鞅之受祸则取胡氏之论书秦割地之和韩魏则
本苏氏之说述秦赵会于渑池则杨龟山之议也述张
良误中副车则程子之辨也质诸人心而无疑参诸众
论而无愧信夫可以接春秋之坠绪也至若陈子桱之
续通鉴也其间如书李重进以谋反而君臣之分明书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49-0024c.png
劾里钵之世袭而金源之兴兆尊先圣则书孔宣之官
重道统则书周程之卒建炎之大书则法中宗绍晋之
特笔祥兴之纪年则见有宋天命之未绝然首列三皇
则多诡异不经之谈非所以昭传信阙疑之义建隆分
注无异五代之君虚中之死不纪其谋金之节君子不
能无憾焉苏子由之古史所以正迁史之讹舛也迁纪
首于黄帝而遗伏羲少昊古史则增之迁传孔门弟子
而略琴牢陈亢古史则载之荆轲刺客之靡尔迁有不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49-0024d.png
欺其志之美古史则辨之西门豹循吏之流也迁史抑
于滑稽之列古史则正之迁谓宰我从田常古史则订
其误迁谓子贡变易五国古史则辨其非传穰苴而不
知考据之乖次古史则删之而不存记虞卿而不知履
历之先后古史则考之而不舛且其序首言圣人之于
为善如火之必热水之必寒不为不善如驺虞之不杀
窃脂之不谷又有得于圣心焉章衡之编年通载始自
唐虞讫于治平首国号庙谥以表元系日月以记事其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49-0025a.png
书吕氏称制之年系之少帝黜则天擅政之号列之中
宗者惧后世改元据位雠伪假真而失正也其书后妃
世子之废立者惧后世登庶黜冢徇爱灭公而失顺也
其书将相大臣之善恶者惧后世恶直丑正诡谀擅权
而失任也其书外域君长之逆顺者惧后世恃安忘危
穷凶起难而失备也至如志灾异以示戒去符瑞以防
怠明卒葬以正终始皆所以权衡褒贬会成史法以便
观览焉大扺史之为务厥途有三张善贬恶不避强禦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49-0025b.png
若晋之董狐齐之南史此其上也编次勒成郁为不刋
若鲁之丘明汉之子长此其次也高才博学名重一时
若周之戍夫楚之倚相此其下也昔刘子玄著史通四
十一篇以商论前史之得失自迁固而下皆讥焉然观
其书可予者十有三四可贬者十有五六其讥前人之
失谓司马体失录烦谓班固谙练该密谓项羽不当为
本纪谓陈涉不当为世家其论确矣至自述作史之法
乃欲撰都邑志于舆服之上撰方物志于食货之首增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49-0025c.png
氏族志于百官之下增方言志于艺文之外不亦赘乎
其言曰作史有三长才也学也识也史通一书贯穿古
今不可谓无学矣三为史官再入东观不可谓无才矣
疑古惑今之类得非识有所不足耶有志于汗青者宜
戒焉
   史记
自古有国之君必有纪事之臣左史以记言而君之命
令必录焉右史以记事而君之举动必书焉若典谟之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49-0025d.png
浑噩春秋之谨严后世不可尚已司马迁负迈世之气
有良史之才其作史记也措辞雄健寓兴深远三代而
下秉史笔者未能或之先也今观其书本纪者天下之
统世家者一国之纪列传者一人之事书著制度沿革
之大端表著兴亡理乱之大略此其大法也本纪始于
黄帝以见帝王之统绪世家始于太伯以见封国之先
后怀王既泯而项羽主命故纪项羽焉惠帝幼弱而吕
后擅朝故纪吕后焉盖从实录也孔子在周则臣道在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49-0026a.png
后世则师道故以世家别之陈涉在夏商则为汤武在
秦则为陈涉故以世家系之盖有深意也列传褒贬尤
有深意以伯夷居于列传之首重清节也以孟荀冠于
淳于之徒尊吾道也以庄周附于老子以申不害附于
韩非别异端也以表言之三代世表以世系为主所以
观百世之本支也诸侯年表断自共和所以观世变之
升降也秦楚月表上尊义帝而汉居其中所以明大义
也将相年表上系大事之记所以明职分也以至汉兴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49-0026b.png
诸侯年经而国纬以观天下之大势高祖功臣国经而
年纬以观一时之得失莫不有深意存焉以书言之平
准一书著武帝征利之害封禅一书著武帝求仙之失
书天官以警时君修政之心书河渠以著历代水利之
由其著律书也不言律而言兵不言兵之用而言兵之
偃其知造律之本矣其序历书也不言太初而言古历
不言八十一分之术而言九百四十分之法其知作历
之法矣以至礼书载礼论而不取绵蕞之仪乐书载乐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49-0026c.png
论而不取房中之歌亦莫不有深意焉不特此也陈平
而曰陈丞相卫青而曰卫将军岂非有得于纪官之意
乎周勃而曰绛侯韩信而曰淮阴侯岂非有得于纪爵
之意乎大梁王而曰彭越九江王而曰黥布岂非有得
于称名之意乎张叔田叔之称叔其与书字也同一辙
贾生郦生之称生其与书子也均一义吁继春秋之后
而存春秋之例舍迁史吾谁与归
  圣贤科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49-0026d.png
   圣贤相传心法
尝谓圣贤之生有先后道统之传无古今前乎尧舜禹
汤文武周公之相传者此道也后乎孔子颜曾思孟周
程朱子之相授者亦此道也孰谓圣贤之道而异于帝
王之道哉请详陈之有太极而阴阳分有阴阳而五行
具太极二五妙合而人物生此道之原于天者然也圣
人继天立极体道经国其所以发明道统者言若不同
理实一致也尧之命舜则曰允执厥中夫存诸心而无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49-0027a.png
偏倚措之事而无过不及则合乎太极矣此尧之得于
天舜之得统于尧者也舜之命禹则曰精一执中夫精
以察之而不差一以守之而不失则信能执中矣此舜
之得于尧禹之得统于舜者也其在成汤则曰以义制
事以礼制心夫制事以义制心以礼则道心常存而中
可执矣此汤之得统于禹者也其在文王则曰不显亦
临无射亦保即汤之以礼制心也不闻亦式不谏亦入
即汤之以义制事也此文王之得统于汤者也武王受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49-0027b.png
丹书之戒则曰敬胜怠者吉义胜欲者从周公系易爻
之辞则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曰敬者文王之所以制
心也曰义者文王之所以制事也此武王周公之得统
于文王者也至于夫子其诏之当时则曰博文约礼克
已复礼其著之大学则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亦无非
数圣人制事制心之意焉此孔子得统于周公者也颜
子之学得于为仁之问曾子之学得于大学之义其亲
受道统之传如此至于子思则先之以戒惧慎独次之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49-0027c.png
以知仁勇而终之以诚此非子思得统于曾子者乎至
于孟子则先之以求放心次之以集义而终之以扩充
又非孟子得统于子思者乎周子之学则以诚为本以
欲为戒此周子继孔孟之绪者然也程子之学则曰涵
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又曰非明则动无所之非动
则明无所用此程子得周子之统者然也朱子之学以
大学为入道之序以持敬为为学之本此又朱子得统
于程子者也圣贤相传垂世立教粲然明白若天之垂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49-0027d.png
象昭昭然而不可易也学者居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
其知克己以去其私存诚以致其实以是四者而存诸
心则圣贤所以传道而教人者不越乎此矣
   圣学
明君以务学为先圣学以正心为要盖学既明则有以
识治天下之道心既正则有以立治天下之本苟徒事
乎章句之末而无躬行之实夫岂人君之学哉稽之于
古炎帝师悉诸轩辕师大挠少昊师四叔颛帝师伯夷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49-0028a.png
父帝喾师伯招尧学于君畴舜学于务成招禹学于西
王国汤学于成子伯文王学于铰时子武王学于虢叔
之数圣人者曷尝稽同考异以为博哉又曷尝摛章绘
句以为工哉存养之功深而心之体所由立省察之学
至而心之用所由行观于兢兢业业则尧舜之心为何
如也慄慄翼翼则汤文之心为何如也惟危惟微惟精
惟一则大禹之学固以存心为先无有作好无有作恶
则武王之学亦以正心为本此五帝三王之治所以为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49-0028b.png
不可及也自圣王不作而帝学不讲武帝尝从儿宽受
尚书矣然事征伐兴土木何怪帝学之不杂宣帝尝会
诸儒讲经石渠矣然任恭显慕神仙何怪帝学之不荒
元帝师事望之而望之卒见杀于内竖成帝师事张禹
而禹终阿党于外戚光武讲论经理可谓勤矣然未底
乎王道之纯明帝尊事老更可谓美矣然徒事乎仪文
之末至于数幸太学讲论经史者唐之太宗也然推刃
同气于亲亲之道何如更日侍读质问疑义者唐之玄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49-0028c.png
宗也然闺门无礼于正家之道何若甚而燕泥庭草争
工臣下金花玉麟侈咏风物斯果人君之学乎宋之诸
君多称好学然以太宗之勤而惟务博览不究义理以
高宗之勤而喜攻书翰无关身心神宗之世有二程而
不能知其贤孝宗之世有朱子而不能行其道则其学
亦可知矣然则后世之不如古岂特世道之降哉良由
圣学不讲故也虽然有圣学之体有圣学之用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其体也齐家治国平天下其用也本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49-0028d.png
诸身而体既立施诸事而用既行宗庙社稷之福天下
生民之幸莫大乎此也
   道统
道在天地间无时而或息也惟气之运也有淳漓之不
齐人之禀也有圣贤之或异故其托于人者或绝或续
而其行于世者或晦或明是皆天命之所为非人智力
之所及也粤自马图出而八卦画龟书呈而九畴叙道
统之传有自来矣然自周公而上道传于君臣自孔子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49-0029a.png
而下道传于圣贤精一执中尧舜禹相传之心法也建
中建极商汤周武相传之心法也皋陶陈典礼之谟伊
尹乐尧舜之道无非以是道而致君太公望进丹书之
戒散宜生有迪教之教无非以是道而辅世此道传于
君臣者然也迨夫皇极之主不作帝王之道不传吾夫
子祖述宪章以集群圣之大成删定系作以垂万世之
大法其见而知之者如颜子克己复礼以尽为仁之功
曾子一日三省而悟一贯之旨闻而知之者如中庸一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49-0029b.png
书发圣学之枢纽孟子七篇穷性命之阃奥此道传于
圣贤者然也道传于君臣则是道达于天下而当世得
蒙至治之泽道传于圣贤则是道垂诸方策而来学得
闻大道之要自周公没而圣人之道不行自孟轲没而
圣人之学不传若荀扬董贾王韩皆有志于道者也荀
卿宗王黜霸而善诗礼易春秋之学矣然黄歇乱人卿
乃以为托身行道之所思孟大贤卿乃挤于慎到田骈
之列其可继孟氏之传乎扬雄好古乐道有深沈之思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49-0029c.png
矣然以艰深之辞文浅近之意作美新之文媚篡窃之
贼其可承孟氏之统乎董子天人三策正谊明道之言
得圣贤上义下利之旨正心正朝廷之语有大学正心
诚意之功然纵阴闭阳之说未免溺于灾异也贾谊治
安一疏辅太子以正人得三王教世子之法养臣下以
气节得九经敬大臣之意然三表五饵之策未免邻于
巧谬也文中子讲道河汾其为道本扶世立教济时行
道之学其为说本乐天知命穷理尽性之书可谓隐君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49-0029d.png
子矣韩退之五箴所戒动无非法三原所述言无非道
可谓大儒矣然一则续六经而陷于僣窃之罪一则论
仁义而有指用为体之非此道统之传卒有待于宋诸
儒也濂溪周子上继邹鲁之风下开伊洛之学立太极
图而阴阳变化之道明著易通书而修已治人之事备
论其政事则曰精密严恕美其胸次则曰光风霁月明
道则德性宽大规模广阔如颜子之纯粹伊川则气质
刚方文理密察如孟子之自任邵子经世之一书于天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49-0030a.png
道人事无不备张子订顽一铭与性善养气之论同功
以是观之周程有以接不传之绪邵张有以发前圣之
微皆豪杰不世之儒也紫阳朱夫子后出江左年弥高
而德弥邵其著述之大者易本义足以见四圣之本心
诗集传足以破小序之固陋四书之精详为六经之阶
梯纲目之谨严得春秋之笔削伟哉斯文之功千万世
之幸也他若象山陆氏兄弟其学崇信孟子在白鹿讲
君子小人义利之旨深有切于学者之大病在鹅湖辨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49-0030b.png
无极太极往复之书殆不免于后世之公论也近世大
儒北有许衡南有吴澄衡则天资弘毅卓然有守穷理
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扶立人极开世太平之功无
惭德焉澄则早年英迈特异常人磨研六经疏涤百氏
著书立言开悟后学又岂世儒可窥其涯涘哉嗟夫道
之大原出于天人存在人人亡在道前乎尧舜之未生
而斯道固自若也后乎孟轲之既没而斯道亦自若也
其流行充塞无所间断岂以古今治乱而为存亡哉
卷二 第 23a 页 WYG1249-0030c.png
  帝王科
   经筵
尝谓隆师好问者君道之所当尽论思纳诲者臣职之
所当为此经筵之职自古帝王未始不重之也古昔盛
时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有疑在前有丞在后以美诏王
则有师氏之官掌諌王恶则有保氏之职所亲者无非
正人所务者无非正学此所以成德之美致治之隆而
非后世之所能及也汉宣帝诏诸儒讲经于石渠章帝
卷二 第 23b 页 WYG1249-0030d.png
会诸儒讲五经于白虎观唐开元之后集贤之院置而
因有侍读侍讲之名翰林之院置而因有待诏承旨之
号宋自太祖置讲席太宗开经帷景祐则讲于崇政元
祐则讲于资善如萧望之之经术刘向之精忠则讲论
于石渠者也如丁鸿之至行贾逵之博学则讲论于白
虎观者也上六经法言而蒙金帛之赐者若常处厚之
于穆宗是也其与进经史要录于文宗之朝而爱其精
特如郑浣者肯多逊乎草边将之诏而蒙宫锦之赐者
卷二 第 24a 页 WYG1249-0031a.png
若封敖之于武宗是也其与成关陇诏书于宣宗之朝
而辞皆允当如刘琢者肯多逊乎宋之经筵尤重择人
文彦博以三朝之元老而与经筵程伊川以一代之名
儒而为讲官他如贾昌朝范祖禹无非端人正士也其
所以发圣人之经穷典籍之奥者班班可考以水喻政
得之小旻烹鲜喻治得之匪风此学诗也薄刑缓征荒
政讲之修德承天视祲论之此学礼也上承下施盖取
诸鼎乱极生治盖取诸萃易学明也说命三篇特诵三
卷二 第 24b 页 WYG1249-0031b.png
句五子之歌再诵六句书学深也论鲁封疆讲郑铸刑
此明春秋而知之大学修身中庸入德此讲礼记而知
之得人如此其有裨于君德岂浅也哉
   帝王功德
帝王创业垂统或以首天下之德或以安天下之功德
之盛者其祚远功之大者其业隆二帝非无功也以德
名三王非无德也以功著汉高帝唐太宗宋太祖其德
视二帝三王固有愧矣而其除暴救民之功亦天下之
卷二 第 25a 页 WYG1249-0031c.png
攸赖也其垂光锡祚舄奕繁衍夫岂偶然哉请详陈之
圣神文武尧之所以奄有四海也哲明恭塞舜之所以
历数在躬也然庶绩为之咸熙黎民为之于变非尧之
功乎帝载以之而熙有苗以之而格非舜之功乎地平
天成大禹所以为万邦之君也载旆秉钺成汤所以有
九有之师也然克勤克俭而培四百年之隆基非禹之
德而何克宽克仁而肇六百年之景命非汤之德而何
既伐于崇作邑于丰人知为文王之功也而不知其受
卷二 第 25b 页 WYG1249-0031d.png
有殷命者实本于徽柔懿恭之德焉我武惟扬侵于之
疆人知为武王之功也而不知其奄甸万姓者实本于
聪明齐圣之德焉高帝汰亡秦之虐燄开炎汉之丕基
班彪谓其所以兴者有五焉一曰帝尧之苗裔二曰体
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徵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
人善任使然宽明仁恕其创业之本欤故仗义而西则
子婴降声罪而东则项氏踣启运远追乎商周享年独
永于唐宋盖以此也太宗举晋阳之精兵除亡隋之乱
卷二 第 26a 页 WYG1249-0032a.png
政自谓成功过于古人者有五事焉见人之善若已有
之一也取人所长弃其所短二也贤者则敬之不肖者
则怜之三也正直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四也中华
外域爱之如一五也然好贤从谏其致治之本欤故举
兵东征而世充就俘仗钺西讨而仁杲就戮九域悉底
于平康四裔咸仰其威德盖以此也太祖承五季陵夷
之极弊启一统久大之洪图史官曾巩谓其有汉祖所
不及者十事焉观其作则垂宪后常可行汉祖则粗定
卷二 第 26b 页 WYG1249-0032b.png
海内而已其不及一也定著常刑一本宽大汉祖虽约
法三章而惨夷未除其不及二也保全功臣始终一意
汉祖则疑间诸将夷灭其家其不及三也削大弱强藩
臣遵职汉祖则封国过制反者更起其不及四也征伐
必克所向无前而汉祖数战辄北其不及五也文武自
出群臣莫及而汉祖必资三杰之助其不及六也南海
先下不待于久攻而汉祖不能制赵佗之倔强其不及
七也契丹自附无假于征战而汉祖不能制冒顿之侵
卷二 第 27a 页 WYG1249-0032c.png
凌其不及八也后宫二百愿归者听而汉祖溷于衽席
其不及九也明于大计以属天下而汉祖择嗣不审其
不及十也传十有七世之宝祚绵三百馀年之丕基岂
无自而然哉至若我太祖高皇帝当元季之讫箓奋一
剑以龙兴汛扫兵氛奠安区夏史臣宋濂谓功业之著
规摹之远其本有六焉挺生南服而致一统中华之盛
其功高万古一也奋起布衣而取天下群雄之手其得
国之正二也文臣武将仰受成算其独禀全智三也钦
卷二 第 27b 页 WYG1249-0032d.png
畏天地森若神明之有临惠鲜小民惟恐一夫之失所
其敬天勤民四也后妃不预一发之政阍寺惟给扫除
之役其家法之严五也兵戎大权悉归朝廷有事则命
将以统兵暨旋则释兵而归第其兵政有统六也是以
数载而成帝业一举而致太平日月之出没均被恩光
山薮之幽遐咸蒙覆帱自生民以来功德兼隆未有盛
于我圣祖者也虽罄南山之竹秃管城之颖岂足以铺
张对天之宏休扬厉无前之伟绩邪
卷二 第 28a 页 WYG1249-0033a.png
 
 
 
 
 
 
 
 
卷二 第 28b 页 WYG1249-0033b.png
 
 
 
 
 
 
 
 椒邱文集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