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四 第 738c 页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十
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
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
奉 诏译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得一坐法。
何等为十?一者、一坐菩提场中,诸魔惊怖而
永不动;二者、證出世定而永不动;三者、具出
世慧而永不动;四者、得出世智而永不动;五
者、證悟空性而永不动;六者、如实觉了诸法
卷十四 第 739a 页 T14-0739.png
而永不动;七者、得圣道法而永不动;八者、住
于实际而永不动;九者、證真如性而永不动;
十者、成一切智智而永不动。善男子!此一坐
者是谓一切智座,亦名法座,是故菩萨一登
其座而永不动,是即名为一坐之法。善男子!
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得一坐法。
「又,善男
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常受一食。何等为十?
一者、不生贪恣;二者、不起染著,所谓一受食
已,若时非时馀诸所有资身之食,不应受者
不复受之,谓苏油、石蜜、根茎华果,种种美味
而悉不受;三者、若见他人受苏油等诸美味
时,不生恚害之心;四者、不生嫉妒之心;五者、
菩萨若于非时婴缠重病,所应食者为疗治
故而当受之;六者、菩萨若命有难,所应食者
而当受之;七者、菩萨若于善法有障难时,所
应食者而当受之;八者、菩萨受已不悔;九者、
菩萨受已不疑;十者、菩萨随所受时当作药
想。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常受
一食。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善住阿
兰若处。何等为十?一者、久修梵行;二者、善解
律仪;三者、诸根圆满;四者、具于多闻;五者、有
大力能;六者、离于我执;七者、犹如野兽;八者、
身得远住;九者、寂静现前;十者、无所厌离亦
无爱著。
「善男子!云何是菩萨久修梵行,乃至
无所厌离亦无爱著?谓若菩萨于佛最上法
律之中,舍家出家三轮清净,戒行具足体性
善巧,妙解律仪进止轨范,于佛所说上中下
法诸有修学,不假他缘善自解了,谓即教义
及出离法。又知诸罪及罪所有出要之法,于
于实际而永不动;九者、證真如性而永不动;
十者、成一切智智而永不动。善男子!此一坐
者是谓一切智座,亦名法座,是故菩萨一登
其座而永不动,是即名为一坐之法。善男子!
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得一坐法。
「又,善男
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常受一食。何等为十?
一者、不生贪恣;二者、不起染著,所谓一受食
已,若时非时馀诸所有资身之食,不应受者
不复受之,谓苏油、石蜜、根茎华果,种种美味
而悉不受;三者、若见他人受苏油等诸美味
时,不生恚害之心;四者、不生嫉妒之心;五者、
菩萨若于非时婴缠重病,所应食者为疗治
故而当受之;六者、菩萨若命有难,所应食者
而当受之;七者、菩萨若于善法有障难时,所
应食者而当受之;八者、菩萨受已不悔;九者、
菩萨受已不疑;十者、菩萨随所受时当作药
想。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常受
一食。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善住阿
兰若处。何等为十?一者、久修梵行;二者、善解
律仪;三者、诸根圆满;四者、具于多闻;五者、有
大力能;六者、离于我执;七者、犹如野兽;八者、
身得远住;九者、寂静现前;十者、无所厌离亦
无爱著。
「善男子!云何是菩萨久修梵行,乃至
无所厌离亦无爱著?谓若菩萨于佛最上法
律之中,舍家出家三轮清净,戒行具足体性
善巧,妙解律仪进止轨范,于佛所说上中下
法诸有修学,不假他缘善自解了,谓即教义
及出离法。又知诸罪及罪所有出要之法,于
卷十四 第 739b 页 T14-0739.png
如是处所应远离,于如是处所应恭敬而悉
能知。又于其罪可讥毁者,广陈忏悔亦不覆
藏。又知是处有罪、是处无罪,若轻若重上中
下罪而悉能知。又知世间所造业因感异熟
果,如实成办悉了知故,如是菩萨诸根不减
身分圆满,身圆满故即能栖止阿兰若处。依
彼住故是处寂静无诸娆恼,非近非远乞食
易得,甘泉清洁取不为劳是处可乐,树林青
翠华果茂盛而悉具足,离诸虫兽龛岩安隐
虽高而平,快乐调适阒然无侣。
「菩萨依止如
是寂静阿兰若处,得安住已,以所习诵及先
所闻诸有典教,昼夜持诵六时无间,音韵调
畅不高不低,容止寂然心不外缘,而悉清净
息诸境界,思惟教义离于睡眠。
「若时住彼阿
兰若处,或有国王及诸王臣,并馀沙门婆罗
门等,诸刹帝利、一切人众来菩萨所。即时应
起恭敬前迎,作如是言:『善来大王!今可就坐。』
乃为随宜敷设其座。若王坐时已即当坐,若
王不坐随所应立。又复观王,若见诸根有所
动乱,即时赞言:『快哉大王!王得善利统大国
界,王之境内多有持戒具大德者,复有多闻
沙门婆罗门等而共栖止,亦无盗贼王官等
事而为娆乱。』又复观王诸根善寂,举止安详
堪所授法,即为宣说种种之法。王若不乐种
种法时,即当为说诸可厌离随顺之法。若复
不乐厌离法时,即当为说如来其有广大威
德殊胜之法,或馀婆罗门、刹帝利等,一切人
众诸有来者,随其所应皆悉如是。菩萨由此
具多闻故,有大势力能善说法,令其闻者生
能知。又于其罪可讥毁者,广陈忏悔亦不覆
藏。又知是处有罪、是处无罪,若轻若重上中
下罪而悉能知。又知世间所造业因感异熟
果,如实成办悉了知故,如是菩萨诸根不减
身分圆满,身圆满故即能栖止阿兰若处。依
彼住故是处寂静无诸娆恼,非近非远乞食
易得,甘泉清洁取不为劳是处可乐,树林青
翠华果茂盛而悉具足,离诸虫兽龛岩安隐
虽高而平,快乐调适阒然无侣。
「菩萨依止如
是寂静阿兰若处,得安住已,以所习诵及先
所闻诸有典教,昼夜持诵六时无间,音韵调
畅不高不低,容止寂然心不外缘,而悉清净
息诸境界,思惟教义离于睡眠。
「若时住彼阿
兰若处,或有国王及诸王臣,并馀沙门婆罗
门等,诸刹帝利、一切人众来菩萨所。即时应
起恭敬前迎,作如是言:『善来大王!今可就坐。』
乃为随宜敷设其座。若王坐时已即当坐,若
王不坐随所应立。又复观王,若见诸根有所
动乱,即时赞言:『快哉大王!王得善利统大国
界,王之境内多有持戒具大德者,复有多闻
沙门婆罗门等而共栖止,亦无盗贼王官等
事而为娆乱。』又复观王诸根善寂,举止安详
堪所授法,即为宣说种种之法。王若不乐种
种法时,即当为说诸可厌离随顺之法。若复
不乐厌离法时,即当为说如来其有广大威
德殊胜之法,或馀婆罗门、刹帝利等,一切人
众诸有来者,随其所应皆悉如是。菩萨由此
具多闻故,有大势力能善说法,令其闻者生
卷十四 第 739c 页 T14-0739.png
大欢喜,发起清净爱乐之心。
「菩萨由是具势
力故,即能发起,为诸有情对治烦恼,获得多
闻及大势力,是故即能离于我执,离我执故
住阿兰若,自在无畏不生惊怖,乃于是处现
前寂静,离于愦闹犹如野兽。然其菩萨不同
野兽常生惊怖及有过失。何以故?而诸野兽
远离于人及人所居,避走远去以护命故。
「菩
萨远离愦闹之处,但为不杂一切世间,若男、
若女、童男、童女,愦闹等事虑其散乱,于誓愿
心有所障难。以是缘故,修止息行已得现前
寂静,由寂静故,即能见于阿兰若处有胜功
德。由见功德住寂静故,即无厌离亦无染著。
是故能成无所厌离无染著法,是为菩萨久修
梵行,乃至无所厌离亦无染著。善男子!菩萨
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善住阿兰若处。
「又,
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常树下坐。何等
为十?一者、不得极近聚落依树下坐;二者、不
得极远聚落依树下坐;三者、不于棘刺丛林树
下而坐;四者、不于藤蔓缠缚树下而坐;五者、
不于枯叶树下而坐;六者、不于有猕猴处树
下而坐;七者、不于有飞鸟处树下而坐;八者、
不于恶犬住处树下而坐;九者、不于近道路
处树下而坐;十者、不于恶人住处树下而坐。
何以故?菩萨若能离如是处依树下坐,即身
得轻安心生适悦。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
种法者,常树下坐。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
法者,常露地坐。何等为十?一者、于春夏秋冬
不依墙壁而坐;二者、不依树林下坐;三者、不
依草积处坐;四者、不依山腹间坐;五者、不依
「菩萨由是具势
力故,即能发起,为诸有情对治烦恼,获得多
闻及大势力,是故即能离于我执,离我执故
住阿兰若,自在无畏不生惊怖,乃于是处现
前寂静,离于愦闹犹如野兽。然其菩萨不同
野兽常生惊怖及有过失。何以故?而诸野兽
远离于人及人所居,避走远去以护命故。
「菩
萨远离愦闹之处,但为不杂一切世间,若男、
若女、童男、童女,愦闹等事虑其散乱,于誓愿
心有所障难。以是缘故,修止息行已得现前
寂静,由寂静故,即能见于阿兰若处有胜功
德。由见功德住寂静故,即无厌离亦无染著。
是故能成无所厌离无染著法,是为菩萨久修
梵行,乃至无所厌离亦无染著。善男子!菩萨
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即得善住阿兰若处。
「又,
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常树下坐。何等
为十?一者、不得极近聚落依树下坐;二者、不
得极远聚落依树下坐;三者、不于棘刺丛林树
下而坐;四者、不于藤蔓缠缚树下而坐;五者、
不于枯叶树下而坐;六者、不于有猕猴处树
下而坐;七者、不于有飞鸟处树下而坐;八者、
不于恶犬住处树下而坐;九者、不于近道路
处树下而坐;十者、不于恶人住处树下而坐。
何以故?菩萨若能离如是处依树下坐,即身
得轻安心生适悦。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
种法者,常树下坐。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
法者,常露地坐。何等为十?一者、于春夏秋冬
不依墙壁而坐;二者、不依树林下坐;三者、不
依草积处坐;四者、不依山腹间坐;五者、不依
卷十四 第 740a 页 T14-0740.png
河岸坎侧处坐;六者、不置禦寒之具;七者、不
置障风之具;八者、不置却雨之具;九者、不置
辟热之具;十者、不置承露之具。
「善男子!菩萨
虽常露地而坐,或时身为重病所婴肢体羸
弱,应当于彼僧坊中住。菩萨尔时,乃作是念:
『如佛所说,为令对治烦恼不起及离取著故,
佛赞说头陀功德;我今亦然,虽处僧坊,但为
断除烦恼离爱著故,复为摄受诸施主故,又
虽处僧坊,而常起彼露地之想。』善男子!菩萨
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常露地坐。
「又,善男子!菩
萨若修十种法者,能冢间住。何等为十?一者、
菩萨随于处处得好住止皆生厌离;二者、于
一切时常起死想;三者、常起残馀之想;四者、
遍观赤色之想;五者、遍观青瘀之想;六者、遍
观脓血之想;七者、遍观膀胀之想;八者、观于
乾燋之想;九者、观于离散之想;十者、常观骨
锁之想。
「善男子!冢间住者,诸菩萨等常起慈
心,广利益心,悲悯一切有情之心,戒行清净
修持具足而不食肉。何以故?而诸冢间周匝
多有非人鬼神依止而住,或见菩萨若食肉
时,不起清净爱乐之心返生娆恼。
「又,善男子!
冢间菩萨若入僧坊,先当诣于如来塔前恭
敬礼拜,次当礼奉耆年尊者,后应问讯少年
苾刍,不坐众僧床敷坐具。何以故?菩萨为护
世间相故。又复住于冢间菩萨随顺圣者,违
背世间诸愚夫等。若有苾刍独居之者,以己
床座而来,奉彼冢间菩萨请就于座。菩萨尔
时坚辞不坐,然复审察斯苾刍意后无变悔,
乃至观于馀苾刍众不生毁谤,而可就坐。即
置障风之具;八者、不置却雨之具;九者、不置
辟热之具;十者、不置承露之具。
「善男子!菩萨
虽常露地而坐,或时身为重病所婴肢体羸
弱,应当于彼僧坊中住。菩萨尔时,乃作是念:
『如佛所说,为令对治烦恼不起及离取著故,
佛赞说头陀功德;我今亦然,虽处僧坊,但为
断除烦恼离爱著故,复为摄受诸施主故,又
虽处僧坊,而常起彼露地之想。』善男子!菩萨
若修如是十种法者,常露地坐。
「又,善男子!菩
萨若修十种法者,能冢间住。何等为十?一者、
菩萨随于处处得好住止皆生厌离;二者、于
一切时常起死想;三者、常起残馀之想;四者、
遍观赤色之想;五者、遍观青瘀之想;六者、遍
观脓血之想;七者、遍观膀胀之想;八者、观于
乾燋之想;九者、观于离散之想;十者、常观骨
锁之想。
「善男子!冢间住者,诸菩萨等常起慈
心,广利益心,悲悯一切有情之心,戒行清净
修持具足而不食肉。何以故?而诸冢间周匝
多有非人鬼神依止而住,或见菩萨若食肉
时,不起清净爱乐之心返生娆恼。
「又,善男子!
冢间菩萨若入僧坊,先当诣于如来塔前恭
敬礼拜,次当礼奉耆年尊者,后应问讯少年
苾刍,不坐众僧床敷坐具。何以故?菩萨为护
世间相故。又复住于冢间菩萨随顺圣者,违
背世间诸愚夫等。若有苾刍独居之者,以己
床座而来,奉彼冢间菩萨请就于座。菩萨尔
时坚辞不坐,然复审察斯苾刍意后无变悔,
乃至观于馀苾刍众不生毁谤,而可就坐。即
卷十四 第 740b 页 T14-0740.png
时亦当卑下其心,与旃陀罗童子等无有异。
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能冢间住。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能常坐。何
等为十?一者、不为逼恼身故常坐;二者、不为逼
恼心故常坐;三者、不为离睡眠故常坐;四者、
不为身疲倦故常坐;五者、菩萨为欲圆满菩
提行故常坐;六者、为住心一境性故常坐;七
者、为令圣道得现前故常坐;八者、为登菩提
场故常坐;九者、为利诸有情故常坐;十者、为
断诸烦恼故常坐。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
种法者,即能常坐。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
法者,即随宜敷座。何等为十?一者、不耽著床
座;二者、不自敷设床座;三者、不令他人敷设
床座;四者、不作相故敷设床座;五者、或于他
处若草若叶随得便坐;六者、于诸方处,若有
毒虫蚊虻等类所居窟穴,当远避之不应敷
座;七者、菩萨卧时右胁著床,累足而卧以衣
覆身,正念正知专作明想专念起想;八者、不
著睡眠乐味;九者、右卧疲倦不左回转,而更
求于睡眠之乐,但为资养诸大种故;十者、常
念诸善品法而得现前。善男子!菩萨若修如
是十种法者,即随宜敷座。
「又,善男子!菩萨若
修十种法者,成瑜伽行。何等为十?一者、多修
不净观行;二者、多修慈心观行;三者、多修缘
生观行;四者、于诸过患善能除断;五者、多修
空观;六者、多修无相观行;七者、多修瑜伽观
行;八者、常能勤加修习;九者、心不变悔;十者、
戒行具足。
「善男子!云何是菩萨修不净观行?
谓若菩萨独居异处,现前寂静端身详缓,起
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种法者,能冢间住。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能常坐。何
等为十?一者、不为逼恼身故常坐;二者、不为逼
恼心故常坐;三者、不为离睡眠故常坐;四者、
不为身疲倦故常坐;五者、菩萨为欲圆满菩
提行故常坐;六者、为住心一境性故常坐;七
者、为令圣道得现前故常坐;八者、为登菩提
场故常坐;九者、为利诸有情故常坐;十者、为
断诸烦恼故常坐。善男子!菩萨若修如是十
种法者,即能常坐。
「又,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
法者,即随宜敷座。何等为十?一者、不耽著床
座;二者、不自敷设床座;三者、不令他人敷设
床座;四者、不作相故敷设床座;五者、或于他
处若草若叶随得便坐;六者、于诸方处,若有
毒虫蚊虻等类所居窟穴,当远避之不应敷
座;七者、菩萨卧时右胁著床,累足而卧以衣
覆身,正念正知专作明想专念起想;八者、不
著睡眠乐味;九者、右卧疲倦不左回转,而更
求于睡眠之乐,但为资养诸大种故;十者、常
念诸善品法而得现前。善男子!菩萨若修如
是十种法者,即随宜敷座。
「又,善男子!菩萨若
修十种法者,成瑜伽行。何等为十?一者、多修
不净观行;二者、多修慈心观行;三者、多修缘
生观行;四者、于诸过患善能除断;五者、多修
空观;六者、多修无相观行;七者、多修瑜伽观
行;八者、常能勤加修习;九者、心不变悔;十者、
戒行具足。
「善男子!云何是菩萨修不净观行?
谓若菩萨独居异处,现前寂静端身详缓,起
卷十四 第 740c 页 T14-0740.png
明了意加趺而坐,安住正念心不外缘,作是
思惟:『人间所有一切饮食,若清净味若最上
味,妙香具足或粗粝味,是诸饮食身火所触,
皆成不净臭秽可恶。世间愚夫执见违背,于
其味中耽染爱著;我等圣者依正法律,宜以
正慧如实伺察,于斯等身不应爱染而生耽
著。』以是缘故,常当发起厌离之心,是为菩萨
修不净观。
「云何是菩萨修慈心观?谓若菩萨
独居异处端身详缓,起明了意加趺而坐,安
住正念心不外缘,作是思惟:『若诸有情多生
恚害造不善业,于我无状而起怨害。若过去、
若未来、若现在,三世之中一切有情,于我所
起一切恚害皆令断灭,使彼悉当坐菩提场。』
此是菩萨甚深意乐常所思惟,非但语说皆
悉如实,是为菩萨修慈心观。
「云何是菩萨修
缘生观?谓若菩萨于已生贪,及已生瞋、已生
害心此等法中,作是思惟:『若法有生皆从缘
起,即此缘法亦从缘生,能生之缘既属缘法,
岂诸智者于此缘生空法之中计有我想?』是
为菩萨修缘生观。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十四
思惟:『人间所有一切饮食,若清净味若最上
味,妙香具足或粗粝味,是诸饮食身火所触,
皆成不净臭秽可恶。世间愚夫执见违背,于
其味中耽染爱著;我等圣者依正法律,宜以
正慧如实伺察,于斯等身不应爱染而生耽
著。』以是缘故,常当发起厌离之心,是为菩萨
修不净观。
「云何是菩萨修慈心观?谓若菩萨
独居异处端身详缓,起明了意加趺而坐,安
住正念心不外缘,作是思惟:『若诸有情多生
恚害造不善业,于我无状而起怨害。若过去、
若未来、若现在,三世之中一切有情,于我所
起一切恚害皆令断灭,使彼悉当坐菩提场。』
此是菩萨甚深意乐常所思惟,非但语说皆
悉如实,是为菩萨修慈心观。
「云何是菩萨修
缘生观?谓若菩萨于已生贪,及已生瞋、已生
害心此等法中,作是思惟:『若法有生皆从缘
起,即此缘法亦从缘生,能生之缘既属缘法,
岂诸智者于此缘生空法之中计有我想?』是
为菩萨修缘生观。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十四
卷十四 第 741a 页 T14-074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