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入不二法门品¶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1c 页

维摩罗诘经文疏卷第二十六


* 入不二法门品

【一释品来意二正释品三入文第一品来意者一
成前观众生品入中道也二成前问疾品圆教有
疾菩萨慰喻也三成问疾品有疾菩萨中道观而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2a 页 X18-0672.png
自调伏也四成室外菩萨品用圆中道弹诸菩萨
是则成前四义同令入今不二法门也第二释品
者然门有多义入亦不同今略明十种四句简其
同异然后释品也第一四句者一偏门入偏理三
藏三乘是也二圆门入偏理三乘闻圆而入偏者
是也三偏门入圆理二乘根败高原不论入义三
藏菩萨不妨论入也四圆门入圆理即入佛慧菩
萨是也后二句是今入不二法门也第二四句者
一次第门入次第理别教菩萨入初地者二次第
门入圆理别菩萨入初住者是也三圆门入次第
理圆菩萨入初地者是也四圆门入圆理圆菩萨
入初住者是也虽复四句交互由根性有念不定
而同入中道故皆同入今不二法门也第三四句
者一教为理门闻教悟故二理为教门由理识教
故三教为教门若人闻一句通达无量义故四理
为理门从理进入故从初住乃至妙觉华严云所
有慧身不由他悟岂由昔教耶前三句多是三十
一菩萨入不二法门后一句多是文殊净名入不
二法门也虽同应迹化功归巳进入何妨也第四
四句者一教门非理门教是能通理是所通能所
异故二理门非教门吾闻解脱之中无有言说故
三教门即理门文字即解脱故四理门即教门解
脱即文字故前二句三藏之理教非今入门后二
句是今入不二法门也第五四句者一默门不入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2b 页 X18-0672.png
即身子默然者是也二默门入即净名杜口者是
三默说门皆不入即三藏理教者是也人则二乘
者是四教理皆入圆家之教理者是也人则三十
二菩萨者是也第六四句者一教门入闻今说入
是也二行门入久积净业称无量者是也通论者
佛子行道巳来世得作佛者是也三教行共为门
入如闻而行入者是也四非教非行入人即文殊
净名也非今闻教行而入久成佛道故也第七四
句者得教不得门文字之法师是二得门不得教
观慧禅师是三得门复得教闻慧禅师是四门教
俱不得假名阿练若是前后两句非门亦复不入
中之二句真悟者是门亦是入也未悟入者观行
之中论门论人非真入不二法门也第八四句者
一出门论入法华云以佛教门出三界苦乘是宝
乘直至道场者是即三乘历五味教入也二出门
不得入法华云背父而去五十馀年即凡夫五道
者是也三亦出亦入得入涅槃云舍无常色获得
常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者是也即别教菩萨入
也四不出不入而入经云生死即涅槃何所论出
入即如上文不断烦恼而入涅槃是真入不二法
门即圆教菩萨入也第九四句者一入而不入虽
入化城未入宝所故也二入而论入璎珞云因是
二空得入中道是也三出而论入从中道双照二
谛者是也四不入不出而入寂照俱泯也第十四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2c 页 X18-0672.png
句者一三门不入即藏通二教义推三观门是三
门不入也二三门入即圆教菩萨一心三观门入
也三三门亦入亦不入即别教菩萨别入非圆入
也四三门非入非不入修三观门不定圆教人者
是也是则三十二菩萨各说入不二法门此约情
悟以释品也净名杜口是真入不二法门者此就
理释品也若如向解二不二约迷悟释也若就照
中名为不二者即是照而双寂也亦名为入也双
照二谛名之为二者即是寂而双照也亦名为出
也是则二不二入之与出皆就悟论也法者所照
二不二之法也门者还是照二不二法通达无滞
名为门也是则还是一法约用处名异故名入不
二法门也又二者俗谛真谛生死涅槃为二若偏
存俗谛是生死流动若计有涅槃是无为灰寂若
依此真俗是则为二止住门外宿彼草庵不能得
入不二之门见于中道今明不二门者不依生死
非依涅槃之二亦不离生死涅槃之不二双舍二
边及不二边通至中道称为不二法门也此中道
之理名之为门故经云唯有一门而复狭小此是
智慧之门故法华云其智慧门难解难入非但三
藏通教菩萨所不能引入别教三十心亦所不入
唯除诸菩萨信力坚固者圆观十信但能信解亦
未能入十住初心乃能入耳问十信何不似解似
入答通意可尔别义不然如人知彼家有物未必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3a 页 X18-0673.png
入其门内今明入者即是證初住巳显法身得名
为入如开示悟入即住中论此品来意者远从前
来所弹菩萨住通教及别教地前来得入此别门
无生忍位今欲显成圆别之教于二门中无所拘
滞通而不壅不开通中住也复次进论上入室慰
喻调伏之中云今我此病非真非有众生之病亦
非真非有上但明其意而文略今欲广说中道双
用是法有此两品来复次观众生品乃当三谛同
观无中无假而不空正为入空即是实智佛道一
品乃当三谛俱照无空无中而不假正为出假即
是权智犹未融通使权实不二类如天地阴阳不
合万物不生若权融通别实慧不生今欲会此权
实显于中道是则辨不二法门品来也复次门名
能通非但通入亦复通出若是二而不二名为通
入不二而二名为通出若是通教菩萨从思议有
作二谛入不见中道计有生死涅槃为得故将别
教接通之时明见中道名之为入此则是二而不
二名入中道若从别教照于分段思议之俗森罗
万像即是不二而二名之为出义又复非但不二
名入二亦名入法门无量种种不同如法华所明
长者造立舍宅五欲自娱金银仓库无种不有此
即是照不思议之俗不二而二名之为出自于中
道證其出入不同门外思议之俗辨其出入又如
舍利弗善吉被加说般若领知家业之时此亦是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3b 页 X18-0673.png
从二而入不二但知是被命而巳非真悟入也若
领知众物出入罗列领知不思议之俗还出草庵
二乘之真者是时名为从不思议之二而出思议
之不二今言入不二门者即是不思议不二门也。】

「尔时维摩诘谓众菩萨言诸仁者云何菩萨入不二
法门各随所乐说之。」

【就此品为三第一净名问第二诸菩萨各各说第
三闻品得益。】

「舍中有菩萨名法自在说言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
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就第二各说中凡有三十二菩萨若此文所明五
千皆说但三十三者必有所表今作三义往释第
一明三十三者表三十三天有不死之药菩萨即
是三十三天共说不二之门即是不死之甘露也
即用三十三对四十二地用三十对三十心用三
对十地等觉妙觉此则合地开三十心若如仁王
明十四度合三十心为三开十地为十妙觉为一
亦对大品四十二字门初阿后荼初阿名诸法初
不生此中最初法自在菩萨说不生不灭入不二
法门即是阿字义亦如中论明八不初辨不生不
灭若闻阿字门即解一切义初阿字具四十二字
功德后荼亦具四十二字功德中四十皆具四十
二功德诸地亦如是初地即具四十二地功德也
若是无分别中而论分别不二而二说有四十二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3c 页 X18-0673.png
地若是分别中无分别二而不二者一地之中皆
具诸地一字之中皆具诸字过荼无字可说者如
维摩是最后荼字妙觉之地是故默然无言当知
三十三菩萨即表此之三义第二自行为语类如
五百比丘各说身因如来印定一一比丘无非正
说但为其约一法得入见真断结今还说所观之
门故别不同名为各说身因见理无异故言无非
正说此三十三菩萨亦复如是无生之理不殊而
入门不同观法各异故有三十三种如云泥洹真
法宝众生以种种门入也第三就化他为语即是
随四悉檀机悟不同约物有异致有差别实行之
者未入无生乐闻无生无灭即是随世界或复执
生灭即用无生无灭斥其生灭即是随对治或有
人闻馀法不生善心若闻无生无灭双亡二边善
心即进即是为人随得悟处如五千之观悟无生
忍者即是第一义也据一门之中皆具此四意我
无我常无常垢净苦乐等亦如是第四约别圆往
判若是三十一菩萨皆以有言言于无言是名别
教文殊以无言言于无言净名以无言无言是名
圆教圆教二种一圣说法二默然一圣说者圣者
名正正即中道乃不当言与无言亦得论言无言
是故文殊显不思议圣说法故无言言于无言维
摩显圣默然故无言无言此之圣说即是默然默
然即是圣说故大经云若知如来常不说法是名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4a 页 X18-0674.png
多闻问若言即是无言者前三十一菩萨有言于
无言皆是圆教耶答若作一一门判得入无言者
是别教意若作不生不灭一门能摄四十二地者
即是圆教意也此中虽有三十三人说收束为语
不出四门如释论明第一义悉檀虽云一切实非
实等皆是明第一义悉檀今此四门亦尔虽四门
不得皆是明不二门之中道法自在者明此菩萨
于三谛之法而得自在如上云体无疾故则手足
自在则身自在今亦尔于中道理不生爱见则权
实二用自在故慧亦无缚故体用自在仍此为名
生灭为二者生死涅槃相对为二也若知一切众
生即涅槃相不可复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岂得有生既其无生何处论灭无生无灭两边俱
泯无复有二因此得悟中道见理之时称之为门
若不悟者皆是随情之说非是门也问若言不生
不灭是入不二门者如富兰那亦说不生不灭六
十二见亦计有不生不灭不可说藏亦应是门若
其非者有何等异答六十二见邪心虚画皆是情
中说不生不灭非是随智悟道之门尚不得小乘
之理何况得与不思议不生不灭门同也问若尔
者三藏中有为生灭有无为不生不灭门与此不
生灭若为异答三藏所说非生非灭门此乃悟有
作四谛偏真之理计有涅槃染著于法非是悟中
道佛性双亡有无不生不灭之门也复次通教四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4b 页 X18-0674.png
门者体色如幻如化如镜像四句求不可得而说
为生犹如幻化假说为生如镜中像灭假说为灭
不同外像计性生灭但假说生灭耳是名通教中
有门空门者即幻色是空不待幻灭为空亦有亦
无门者幻色不可见而见见而不可见即是亦有
亦无门非生非灭门者幻生尚不可得何况有幻
灭生灭不可得故言非生灭门此复何异答若通
教未悟之者作此计者乃是随情若悟真者乃是
悟思议不生不灭偏真之门也非是不二中道门
也今此中明不生不灭不得上所说束以凡夫为
生故大集云出法摄心凡夫依有漏禅还受生死
二乘及通教所證涅槃同皆是灭如下灭法摄心
今明不生非凡夫不灭非二乘涅槃之灭正破二
乘所證涅槃灭于化城不同通教不破圣人所得
凡夫受分段生二乘受变易报今入不二门则离
此二边中道为门自龙树偈云虽未脱死地则为
巳得脱若约通教释菩萨巳断正使馀有受生是
慈悲为物非巳实报故云巳得脱若约不共教意
巳断分段侵除无明分分中巳脱未脱者未免馀
生故。】

「德守菩萨曰我我所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无
有我则无我所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守者三德之法守持无失实相之理爱护坚严
从此为名我我所为二既无我则不得所如此一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4c 页 X18-0674.png
往望此语似如空门何得是不二门但别教之中
具有四门或随性欲入道不同或为赴机化物有
实应须四门引接不但一非有非无之门此虽似
空门终是不二即中之空若如二乘人断我见谛
得道入涅槃此但空其我不空我所得涅槃故言
我生巳尽所作巳办当知未空于所也今言空者
如上文云我及涅槃是二皆空我空故即是空生
死涅槃空故即是空所故言是二皆空空病亦空
二边双遣则入不二门。】

「不眴菩萨曰受不受为二若法不受则不可得以不
可得故无取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不二法门。」

【不眴者事释眴者人目但上眴天目上下眴如顶
生上忉利二王共坐不可别知唯视眴有异耳若
上眴云以智就境若上下俱眴云智境扶合菩萨
不尔不动不眴或可从此得名理中为释人天动
眴者是二相见但见生死涅槃也菩萨不眴是不
二相见见中道理也从此得名受不受为二者不
受有五种如大品不受三昧广大之用不见受不
受之二边俱皆不著是故受不受双舍若舍于受
取无受则有去取有取则作无受之业行于无受
之行今既两亡亦无取亦无舍无作无行是为入
不二门受即凡夫受二十五有报不受即二乘得
罗汉时不受诸法漏尽意解今入不二不同凡夫
受故无取不同二乘不受故无舍无取无舍是为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5a 页 X18-0675.png
入不二门。】

「德顶菩萨曰垢净为二见垢实性则无净相顺于灭
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顶者声闻法中为顶禅于禅中最上今明此菩
萨若无中道之德则有顶堕有中道故则无顶堕
无顺道之爱故称德顶垢净为二者若欲界苦集
为垢非想定离下地为净如三界见思为垢二乘
断三界之垢为净净不可为垢垢不可为净是故
为二今观此垢实性犹若虚空虚空之相无垢无
净一切法皆如相寂灭者即顺寂灭也若既垢净
为二不顺寂灭今不见垢净双亡前两边得入中
道。】

「善宿菩萨曰是动是念为二不动则无念无念即无
分别通达此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宿者是星宿名二十八宿皆属五星五星具所
配乃至五阴若就理为语即得日星宿三昧以此
为名是动是念者境界生灭名动心来观名念是
为二边二边故有分别今达心性无念既不得念
心亦不得动境是为入不二。】

「善眼菩萨曰一相无相为二若知一相即是无相亦
不取无相入于平等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眼者善是顺理之名以慧眼故见少佛性名之
为善眼二乘虽有慧眼不顺中道不见佛性名为
不善此菩萨从见善理得名也一相无相者佗解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5b 页 X18-0675.png
有三或言一相胜无相何故尔生死是有相涅槃
是无相对有相说无相犹成有相中道不对有相
故名一相或言无相胜一相生死法生灭为二相
涅槃无生灭为一相此一相亦是对二得名犹名
二相中道无二相亦无一相或言是齐何故尔真
谛中自有一相无相中道中自有一相无相故言
是齐又毗昙云一法二相一法者随约一法或是
心法或非心法但将心约此一法即有生灭二相
或住或异或大或小等或约四法即有八相八相
皆约一法而起故名一法以约法故则有二法乃
至八法故名二相若不得此一法亦不得八法八
法既无即是无相虽有此解今皆不用今取释论
中破一时中云别相与法一亦不可相与法异亦
不可非一非异中而论一异亦如一切数中但有
一更无有二如心是一法来约瓶故言一瓶更足
一名二三一名三四一名四如是百千无量不出
于一故云一相无相为二若不得一相亦不得无
相一相无相皆无故名入不二门又阿含增一明
义云诸比丘唯有一法所谓心更有二法即开心
为色更有三法即开心为四乃至无量皆约一心
中生若不得心之一相亦不得一切从心所生之
相达此二边知心相非一相从心生非多相而能
为一相为多相此之一多无一无多毕竟清净俱
泯一二故名为平等平等故是入不二门又约三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5c 页 X18-0675.png
脱门以十八空破一切法犹有空在故云一相次
破空空病亦空是名无相不得空相亦无无相故
云一相无相不可得名入不二门。】

「妙臂菩萨曰菩萨心声闻心为二观心相空如幻化
者无菩萨心无声闻心是为入不二法门。」

【妙臂者或用事中妙故得名或权实两智为二智
此智巧妙从此得名菩萨心声闻心为二声闻怖
畏生死自取解脱菩萨不畏度人处在生死二乘
心不可为菩萨心菩萨心不可为二乘心二乘住
调伏心菩萨不住调伏心是故为二若能观此心
性如虚空空中不见有心何况见有自善为佗二
种之别耶心性空故不著二边是入不二法门。】

「弗沙菩萨曰善不善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无相际
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弗沙者星名云二十八宿中鬼星菩萨生时与此
相应善不善者取十善十恶为二泯此善恶除分
段业只成通教不二门今取三界之心为不善乖
理故取二乘出生死入真谛为善以此为二达善
不善际即是实际实际即空空中尚不见起善何
况起不善其性寂灭善不善双亡是为入不二。】

「师子菩萨曰罪福为二若达罪性则与福无异以金
刚慧决了此相无缚无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者名无畏兽也如涅槃师子吼释决定说三
谛之理无所畏忌从此得名罪福为二前善恶从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6a 页 X18-0676.png
因为目论不二今明罪福从果为名罪果摧碎行
者身心福名福报若取世间罪福此只成通教不
二门今取三界是富乐之果受身皆名为罪二乘
名无罪能出三界子缚巳断故大品云摩诃那伽
名为无罪即是福有罪即是生死无罪即涅槃解
脱以此为二今达此罪福之性无缚无脱五逆之
相即是菩提无缚无脱岂更离此罪缚别求福解
既不得罪亦不得福决了此相即是入不二门。】

「师子意菩萨曰有漏无漏为二若得诸法等则不起
漏不漏想不著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师子意者如师子不畏一切得首楞严健相故有
漏无漏为二漏言漏落起罪堕落三途又漏名漏
失退失出世善法此二义亦应是同只由退失出
世之法故落三途只落三途良由退失出世法无
漏者不失出世永出三界入涅槃名无漏此亦异
故为二观此漏无漏性即是一性等无差别非生
死漏非涅槃无漏无漏即是无相漏即是有相达
此性时不著二边之相即入中道不二。】

「净解菩萨曰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
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净解者有为未必是有漏如得无漏亦是有为有
为三相所及无为是三无为虚空无为数缘灭无
为非数缘灭无为无为有为数非数是法故名为
异但三无为一是涅槃二非涅槃数缘不得是虚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6b 页 X18-0676.png
空虚空不得是非数三虽各异此还是数法今将
离一切数对彼数为二达此二如虚空不见数非
数无复二边无挂无碍即入不二。】

「那罗延菩萨曰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
世间于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为入不二法门。」

【那罗延者大力健相三昧故从此得名凡夫名世
间二乘名出世间故云是乘从三界出到萨婆若
出与不出为二今观此世间出世亦不出不到大
品言是乘无动不到不出其性空故不得出不出
名为入不二门。】

「善惠菩萨曰生死涅槃为二若见生死性则无生死
无缚无解不燃不灭如是解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善意者生死是缚是然涅槃是解是灭为二边今
观生死性本来常寂本自不缚何所论脱又亦不
然岂应有灭既无然灭不复有二是为门。】

「现见菩萨曰尽不尽为二法若究竟尽若不尽皆是
无尽相无尽相即是空空则无有尽不尽相如是入
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现见者尽是二乘见思尽不尽是凡夫生死无际
今观尽不尽即是空空不可尽不可不尽故言痴
如虚空不可尽老死如空不可尽非尽非不尽中
作尽说名毕竟空作不尽说妙色湛然恒安住不
为生死之所迁既非尽不尽则无二边得入不二
门。】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6c 页 X18-0676.png

「普守菩萨曰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
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普守者即是善持实相守护菩提一不失漏从此
得名我无我为二我即凡夫所执无我即二乘空
境今达此二边即无二相故于我无我而不二名
为实性实性之性即是佛性八自在我又于我无
我而不二名真无我如大品所说既其不二即入
中道。】

「电天菩萨曰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
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为入不二法
门。」

【电天者观第一义天发电天三昧见理为名明无
明为二无明即是明故言十二因缘名为佛性佛
性即明故言众生佛性明如日烦恼覆故闇如漆
涅槃云明与无明其性不二不二之性即是实性
实性即是佛性明有三种菩萨明即般若佛明即
佛眼无明明即毕竟空空故岂有明与无明为异
不异故空空故即入不二门。】

「喜见菩萨曰色色空为二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
自空如是受想行识识空为二识即是空非识灭空
识性自空于其中而通达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喜见者一切众生之所喜见从此为名色色空为
二此是灭色为空也今即色是空不待灭色是空
故言不二门也乃至五阴皆尔若直尔论只是通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7a 页 X18-0677.png
教今论法性色等不异法性法性即是色乃名入
不二门。】

「明相菩萨曰四种异空种异为二四种性即是空种
性如前际后际空故中际亦空若能如是知诸种性
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明相者四种者四大种与空种为二四种围虚空
而住内外皆空皆空即无四种与空种异无异故
泯于空有之种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曰眼色为二若知眼性于色不贪不恚不
痴是名寂灭如是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为二若
知意性于法不贪不恚不痴是名寂灭安住其中是
为入不二法门。」

【妙意菩萨眼色为二若知一切法趣眼是趣不过
若了眼根虽见十法界色而不坏眼根是为不二
馀如须菩提章。】

「无尽意菩萨曰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布施性即是
回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回向
一切智为二智慧性即是回向一切智性于其中入
一相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无尽意者布施回向一切智为二者若取此二法
为二便成通教意未显不二之门今取六度教菩
萨布施而不回向求常住佛通教则能施回向一
切智为二今明布施性即回向性无六度通教之
别是为入不二门又施等是因一切种智是果是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7b 页 X18-0677.png
为二又自巳行六度为善则小回向果而行六度
其福则多多少为二观此二性无异名为不二门。】

「深慧菩萨曰是空是无相是无作为二空即无相无
相即无作若空无相无作则无心意识于一解脱门
即是三解脱门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深慧者空无相等为二通教三空缘真谛别教三
空缘实相具出释论无相缘灭下四行即无为法
空无作缘苦集道下十二行是有为故三谛入有
为相有为相即是世间有为法无相缘灭谛无为
法故以此为二今明不见空性异于无相不见无
相异于无作即是实相实相中尚不见一云何有
二二既俱泯即得入不二门。】

「寂根菩萨曰佛法众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众是三
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一切法亦尔能随此行者是
为入不二法门。」

【寂根者此无漏根从寂灭实相生亦是观六根得
清净即是寂灭根用此为名佛法众是三宝何得
为二既言三宝三宝是别异故不名如非如故为
异为二又解云佛与众俱是人故言众生无上者
佛是法无上者涅槃是涅槃是所行之法故法与
人为二此是小乘中所明别体三宝阶差不同名
之为异异故为二今观三宝是一体入一实相空
中不见有三阶差异佛即法僧法即佛僧僧即佛
法何故尔佛有三种法身报身应身此三佛是一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7c 页 X18-0677.png
体论三非是三身别异而言三佛三佛既其不异
法即报应更无差别今就三身明三宝者法身即
是诸法实相不来不去法性之性即是法宝报身
是智照圆契于法性发生明觉显出法身名为佛
宝应身随缘化物与物和同又此应顺于法身和
同实相以此二义俱是僧宝此三未曾差别故知
是不二也复次就法佛明三宝者法身是法性法
性即实相常恒无变是法佛之师可轨之法名为
法宝法性之性亦名常寂光寂而常照上文云此
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
即是智性称之为觉即是佛宝此之明觉与法性
和同境智相称名为僧宝即就法身之上辨其三
宝复次智照圆明是觉义名佛宝圆照之法是可
轨义即法宝此报佛智与理相应顺于如即是僧
宝报佛论三义也就应身明三宝者应身照机不
失其宜亦是自觉觉他名佛报应身为物之所轨
是法宝和光度物与物和同是僧义虽复实相上
分为三身三身配为三宝一一之中俱有三宝凡
十二宝未曾有异以不异故无人法之别入一实
相不二之门三宝义既尔诸法亦复如是故上文
云一切众生如弥勒如无二无别也。】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
见身实相者不起见身及见灭身身与灭身无二无
分别于其中不惊不惧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8a 页 X18-0678.png

【心无碍者观三谛通达无有挂碍身身灭为二者
若检析此身不见身者即身因灭因灭则果灭果
灭即涅槃不灭即生死以是为二今观身实相即
是涅槃故言即色是空说涅槃即是色我虽说涅
槃是亦非真灭实相中尚不见身何处论灭即身
是灭即生死是涅槃即涅槃是生死何故尔性不
异故不得因果之殊不见身之与灭故名入不二
门。】

「上善菩萨曰身口意善为二是三业皆无作相身无
作相即口无作相口无作相即意无作相是三业无
作相即一切法无作相能如是随无作慧者是为入
不二法门。」

【上善者观三谛顺理此善最上从此为名三业是
三何得为二亦同前解以其身非口口非身意非
口别异故论其二又身口是色法意是心法色心
为二以其二故能动外相若入一实理中尚无三
业差别何得三业作相作相性与三业性无二无
别名不二门上来善眼明一相无相入平等相此
从无相门入四种空种如虚空相此从空三昧入
此中明三业无作即一切无作从无作入三门乃
殊同缘中道入实相中不二门无异也。】

「福田菩萨曰福行罪行不动行为二三行实性即是
空空则无福行无罪行无不动行于此三行而不起
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8b 页 X18-0678.png

【福田者相如上须菩提中说福行者十善福也罪
行者十恶业也无动具取四禅支林功德为福也
又云三禅中皆非无动初禅觉动二禅喜动三禅
乐动四禅四空方为无动不见此二相则不见动
与不动深达动性即不动性尚不起不动行何况
罪福动行耶是入不二门。】

「华严菩萨曰从我起二为二见我实相者不起二法
若不住二法则无有识无所识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华严菩萨又云举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达二
十五有中我性我性即佛性不动名无动行我无
我而不二。】

「德藏菩萨曰有所得相为二若无所得则无取舍无
取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德藏者三谛之藏含藏万行用此为名有所得只
是一法那得为二今言有所得即对无所得若生
死为有得即对涅槃为无得若待有为无者还即
为二种虽云涅槃无得于涅槃生染于法是名有
法如呵身子云有造之求有作之求并非求法故
知所得虽不得生死便得涅槃今不见生死之有
得不见涅槃之无得无生死则无所舍若无涅槃
亦无所取无取无舍即入不二之门。】

「月上菩萨曰闇与明为二无闇无明则无有二所以
者何如入灭受想定无闇无明一切法相亦复如是
于其中平等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8c 页 X18-0678.png

【月上者如一月团圆于天上分形散影下水此菩
萨上照三谛之理圆下应十界之心水故名月上
明闇为二者前言明无明为二者是论理以显事
今言明闇借事以显理互举事理赴机不同入不
二门其如一也若言于明之时无闇无明为异今
达明性与闇性复何差别譬如虚空之中非明非
闇明闇自约虚空若无虚空之中非明非闇明闇
无所显晦显晦虽约虚空虚空实非显晦显晦不
得离虚空虚空亦不异于显晦若达如虚空性则
不见明与闇异故即入门也。】

「宝印手菩萨曰乐涅槃不乐世间为二若不乐涅槃
不厌世间则无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缚则有解若本
无缚其谁求解无缚无解则无乐厌是为入不二法
门。」

【宝印手者实相之宝印印权实二智名为印手乐
涅槃厌世间此复与前生死涅槃何异故生死涅
槃约事而明今辨乐厌就心而说涅槃可乐即无
为心生死可厌即有为心世间即寂灭如菩提相
何可论厌既言生死即菩提何可厌菩提更乐何
物菩提若本有世间可厌可有涅槃可乐既无世
间谁论其厌亦无涅槃乐何所乐二种既空入如
实相乐厌自息缚解如文。】

「珠顶王菩萨曰正道邪道为二住正道者则不分别
是邪是正离此二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9a 页 X18-0679.png

【珠顶者正道邪道为二者如舍八邪入八正是则
断诸见修三十七品若以邪相入正相即是不舍
八邪而入八正于诸见不动而修三十七品五逆
相即解脱时不复分别是邪是正无复二边是为
入门。】

「乐实菩萨曰实不实为二实见者尚不见实何况非
实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而此慧眼无
见无不见是为入不二法门。」

【乐实者是慕中道实相为名实不实为二不实是
俗实是真以此为二者此则为别今实相之中不
得凡夫之不实名无俗不得二乘之实故无真即
是入不二门也非肉眼见慧眼所见故涅槃云二
乘之人虽有慧眼名为肉眼学大乘者虽有肉眼
名为佛眼二乘虽有慧眼止断三界见思不见佛
性以不见故虽有慧眼名为肉眼若圆教中六根
清净位虽是父母所生肉眼尔时巳能断分段见
思是故二乘之人虽以慧眼断惑正齐圆教六根
故言二乘之人名为肉眼此六根净在方便位巳
观中道虽是肉眼名为佛眼但大乘见佛性不同
若约别教为语正观中道未见佛性为慧眼照二
谛为法眼三谛同观为佛眼就圆教为语铜轮之
中即得佛眼三谛同观是故涅槃云学大乘者虽
有肉眼名为佛眼此语以指六根清净之肉眼名
为佛眼何况初住耶得此佛眼之观岂复分别是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9b 页 X18-0679.png
实不实名为入不二门是中明诸菩萨各各说备
有五千何但三十二译经家不具载存略耳问若
用三十二对四十二地者五千并说复对何等答
一地之中无量法门何况五千多说何妨。】

「如是诸菩萨各各说已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
不二法门。」

【第二文殊说不二中为二一诸菩萨问。】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者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
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二文殊说若有示有说即起心识波浪则动若不
示说心识不起离于名字入无言说道寂然无声
说为入不二门故云心起想即痴无想即泥洹也
料简上别圆不二之门如前(云云)若作五门对机不
同者菩萨明达罪福性无缚无脱此但明性义即
是法性法性常住无有变易非佛作天人龙神脩
罗所作法然终无改变即是有门入不二法虽说
此有门若但明性义即是有门若明性空即是空
门随其语下所诠细寻取意若如妙臂所说声闻
心菩萨心如空如幻化此是空门如电天说无明
性即明明是色法岂非是亦有又云明亦不可取
岂非亦无又如涅槃无明明者亦是色法即有义
又言即毕竟空空即无义当知是亦空亦有门法
自在菩萨说法本不生今则无灭是非空非有门
如此双非门多三门少虽少凡有四门之意但寻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79c 页 X18-0679.png
其所诠而判门义也诸菩萨以四门随四悉檀逗
机而说应得悟者皆入法忍其于四门未悟者文
殊即以无言说藏第五不可说示门逗之故此中
具足五门义也问若四门有说可谓是教不可说
门那得是教答文殊说不可说岂得非教维摩不
说不可说此乃无文字色声之教寻理即修亦是
教义故知四门俱是教若约四悉檀者诸菩萨说
三悉檀文殊说第一义悉檀也(云云)亦以无言之旨
显成诸菩萨双亡不二之说也复次释论云一切
法实不实亦实亦不实非实非不实诸佛于此广
说第一义悉檀中论观法品亦用此偈故知诸佛
说法无不约此四门而说若实者即是法性实理
用有为门若非实即是约毕竟空为门若亦实亦
不实即是上文无明即明明亦不可取无明明即
毕竟空即是亦实亦不实为门若是非实非不实
即空有双非之义如用中道非空非有门如是四
门为向道之人闻说即悟如五千之流得无生忍
即是见第一义若闻不悟执起诤竞即名般若波
罗蜜譬如大火炎四边不可取邪见火烧故若因
诸菩萨说得意即悟犹执语言未晓者是故文殊
不用四门乃用第五不可说门为向道人闻说即
悟也此无言说门亦是非印上不二之门亦是别
拟圆教向若得圆意者上来别说非生非灭等门
即具一切悉入其中即是圆教意若止一门悟入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80a 页 X18-0680.png
不二者即成别教不可说亦如是若知不可说门
摄一切法即是圆门若但论不可说门入复是别
门之意无言不可说自有六种一如外道长爪亦
说一切法必可破一切执可转一切论可坏弹是
中无所有不可说沙门以何法诱我姊子其虽有
此不可说乃是妄情所计皆云诸法不受非真悟
不可说也佛心无三毒良久为言即用苦集二谛
破之汝之不受汝见是受不若见受何得言一切
法不受若不见受何得见佗之受即欲破佗受既
以受破佗受当知汝受于受既有受即是苦谛于
此不受而起憍慢陵破于佗即是集谛流转生死
具受诸受云何言一切法不受故知此之不受受
无言无语是妄情中说是事实馀妄语而为须陀
洹初见谛所破故非真悟也第二犊子道人第五
不可说虽在佛法学而在一我但不可说第三三
藏中亦有无言无说之门如身子云吾闻解脱之
中无有言说故不知所云亦是不可说第四通教
亦有不可说大品云三乘之人同共无言说第一
义道断烦恼入涅槃第五别圆两教之中居然有
此说诸教同有此门何以得知其相当自寻经求
之何故尔经中决不条然而说来必有前渐若前
来所诠三藏意次有无言无说当知属三藏教若
辨通教义相而得无言无说者即属通教若明历
别明菩萨行位次明无言无说是属别教若是圆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80b 页 X18-0680.png
教明一法摄一切法一切行次为无言无说即是
圆教无言无说也须先识论教中意可得判此今
此三十一菩萨明入不二之门各据一行若当门
下各说无言无说是则别教无言之门今历别说
竟文殊总印当知但圆教无言之门以其总印上
说成别教义取文中云一切法不可说言不可说
示何但非生灭之法无言无说生灭之法亦无言
无说如涅槃云生生不可说即是俗谛凡夫不可
说生不生不可说即是世谛死时真谛不可说不
生生不可说安住世谛初出胎时即是菩萨出假
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即是中道圆常不可说
故知一切之语包含世间皆不可说法华云及佛
诸馀法无能测量者止止不须说言辞相寂灭当
知一切诸法皆不可说故知是圆教不可说门也
简异圆别两种自明矣复次以文殊说于一切法
无言无说无示无识故深会圆理故。】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巳仁者当说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时维摩诘默然无言文殊
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
二法门。」

【第三维摩默然无言以此往论得知维摩是圆教
之中无言无说即入不二语则动乱波浪则起默
则心静如水澄清珠相即现。】

「说是入不二法门品时于此众中五千菩萨皆入不
入不二法门品¶ 第 680c 页 X18-0680.png
二法门得无生法忍。」

【第三大段五千闻不二门即得利益入无生位此
之得悟为定在何菩萨所说(云云)。】

维摩罗诘经文疏卷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