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4a 页

维摩罗诘经文疏卷第二十三(观众生品之一)


*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此下有四品经文次不思议品来者略用三义通
释第一明此品及下来意第二略释此品名第三
帖释入文第一释此品来意者若是上不思议一
品成上果义近而为语即成问疾品室内除诸所
有表十方佛土皆空唯置一床以疾而卧正表法
身大悲应用不思议品为成此义广明住不思议
解脱有种种莫测之用为成上明权疾非疾现疾
不思议因缘利物之疾也远而为语成上佛国品
明净土身子及众生罪故不见净土螺髻无罪即
见庄严此不思议无方大用唯应度者乃能见之
故前不思议一品成上果用义也今次从观众生
品去有四品近为语正为成问疾品三教慰喻三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4b 页 X18-0644.png
观调伏三种有疾菩萨此中广说故得释成上也
远而为论亦得兼成室外四品也分段四品对上
问疾品三教慰喻三观调伏实疾菩萨者观众生
品即成前问疾品从假入空观调伏也上云我疾
者从前世妄想生乃至我及涅槃是二皆空得此
法者无馀疾唯有空病空病亦空也上文直约入
空未辩约空起四无量心此品具辩故小异也又
上但明入空此品文殊有穷源之问净名答至无
住源本方止又天女身子往复问答分明故广上
也次第二佛道品释成问疾品从空入假观调伏
上云以无所受而受诸受未具佛法不应灭受而
取證即从空入假观今佛道品云行于非道通达
佛道即决上问疾品明入假分明第三入不二法
门品香积品此两品释成前问疾品明中道正观
调伏上问疾品云如我疾者非真非有众生病者
亦非真非有又说非垢行非净行道观双流入不
二法门品明诸菩萨悉入不二法门成上问疾品
明非真非有也香积品垢净双游成问疾品明道
观双流义也若远论兼得成上室外四品观众生
品成上为国王长者说身无常梦幻等令求法身
也方便品文但明世谛有为缘集通教体假入空
未辨染真谛涅槃空病亦空今此具辨故得是广
上也次佛道品成上弟子品明别教义者弹呵弟
子为取真谛涅槃无有入假方便今明行于非道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4c 页 X18-0644.png
通达佛道广辩入假名非道破恒沙无知善于知
见得无挂碍也次入不二法门品香积品成上菩
萨品明圆教义者若别教菩萨历别修行在因虽
能入假不能双游真俗今入不二法门品入则生
灭俱泯香积品出则有无净秽同游显圆教法门
除自体法界缘集也今得符成佛国品者成佛国
因义也所以然者缘缚若断即得往生若成佛时
所化众生得来生其国也此四品即为三段一观
众生品正明从假空观二佛道品正明从空入假
观三入不二法门品香积品此两品明中道正观
双流也今此一品是明初通相从假入空观也第
二略释此品名所言观众生品者前问疾品所明
从假入空但观自身疾今观众生品明从假入空
即是观佗自之与佗一如无二如前所引华严经
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自之与佗互举一边
也若不达佗上明达自自调今此达佗慈悲接物
故云观众生品也观以观达为义亦是观穿为义
所言观达者达众生本源清净如从假入空观之
所照达虽复凡圣有殊同归空寂一如无二如故
华严云如心诸佛然如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
三无差别上文云弥勒如众生如一如无二如此
即是了达众生毕竟清净俗谛生空真谛法空中
道第一义谛平等空达此三理深义者众生三谛
烦恼惑障不同所谓取相无知无明之别虽有三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5a 页 X18-0645.png
种惑障三谛理谛菩萨照了通达无碍故大涅槃
云即用利钁斲之磐石沙砾直过无碍彻至金刚
即是观达义也亦是观穿义菩萨从假入空观时
贯穿俗谛见思之磐石滞真无知之沙无明覆蔽
一实谛之砾彻洞无碍即是穷至心性本际金刚
也故法华云譬如有人渴乏须水穿凿高源犹见
乾土知水尚远施工不巳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
心决定知水必近见乾土者观众生假见真谛也
见湿土者观真不住见假无碍也遂渐至泥者此
明中道与无明合如水与泥合故言至泥若得清
水之时即是中道理显离无明泥澄停清净即真
解脱也故入此品文明观众生有三种意即拟此
三谛观也即是观达义又文云穷源捡覈至无住
本即是观穿五住至心本际金刚也所言众生者
即是五阴入界等法揽此实法以为身众生也若
是毗昙明义所成众生毕竟无能成实法是有若
犊子所明我在第五不可说藏若成实论所明非
但所成众生是假能成之法亦是假故以三假为
世谛有假众生若三假空入真谛即无众生非但
无所成之众生亦无能成之实法此析假明能成
以空若方广道人众生实法皆如梦幻不生不灭
毕竟空智度论破失摩诃衍意也此经明体所成
众生能成实法皆如幻水月镜像电等即是体假
入空也问曰若如幻即空与方广道人所说何异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5b 页 X18-0645.png
答曰彼明如幻等即空取空相戏论破慧眼尚不
得空入真岂得真空入中道也此经明观三谛穷
源尽性义推即有三种众生一者俗谛众生二者
真谛众生三者中道众生若俗谛众生揽分段五
阴以成假名众生皆如幻梦若见真谛亦揽变易
五阴以成众生若见中道即是法性五阴以成众
生故大涅槃明众生佛性不离六法也智度论云
众生无上佛是法无上者涅槃是今中道既是法
性五阴何意不得称为观众生也尽众生源穷三
谛众生即是菩萨观众生义问曰此经明观众生
入真谛如第五大等不说有变易五阴今何得用
此解也答曰观真谛不见俗谛众生如第五大等
依真不无无为缘集变易五阴众生也复次菩萨
观空与二乘有异二乘观众生空不观涅槃空尚
不观涅槃真谛空岂能观中道空也今明从假入
空则三谛皆空故问疾品文云我及涅槃是二皆
空我即生死俗谛众生空涅槃即真谛之法空又
云空病亦空当知此语明妄取中道此病亦空所
以有时用空说中道者以空生死涅槃二边故若
计有中道是则于中道有病此病亦空故说中道
亦空也一往入空观时三谛皆空虽复皆空亦不
断灭以见真中道者即一心万行岂得是空断也
故此品说至中道究竟如无色界等譬也当知菩
萨从假入空之时虽同入空一切智据名即见三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5c 页 X18-0645.png
谛具三智也故释论云三智实一时得为人说令
易解作次第分别若能如是入空一时具三观者
虽用入空当初观之名而实具三观即有慈悲喜
舍如此品之所明也若入空具三观见三谛者即
是观达观穿之义也故名观众生品也问曰若言
中道空者前以真破俗次以中道破真得说空今
以何破中道答曰不生不生不可说故性自是空
也复次破未證中道妄计取戏论故说破空中道
复次今为破法爱故故说空无别更有谛理破中
道也若别更有谛理破正道者此谛理复应更有
谛理来破是则有无穷之谛理也。】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众生。」

【此是第三入文帖释即如前分四品为三段此之
一品正明从假入空观众生决前问疾品从假入
空调伏也就此一品文即为四第一正明观众生
从假入空第二明起无量心利物第三研覈穷众
生源第四明天女散华就第一正明观众生文即
有二一文殊问二净名答一文殊所以问者上问
疾品明实疾菩萨从假入空正是辩自调伏义未
明此观利物今文殊问菩萨若用前从假入空观
利物者菩萨云何观生故有问也。】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此是二净名答文即有三一约如幻等十譬观众
生世谛二约如第五大等五譬观众生真谛三约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6a 页 X18-0646.png
如无色界等譬观众生中道第一义谛就前观众
生约幻等譬破世谛自有体性明性空但除妄计
定性不妨犹有假名众生若论体假即实皆是幻
有即是随理三假之有名为性空非不犹有随理
如幻三假世谛之阴界入众生也就此十喻显观
众生世谛有二意前五譬随理假后五譬显随情
假为成随理也文即有二一先约如幻譬二约九
譬初约如幻师观所幻人者如幻师幻术物为人
自识幻术知幻所幻法非实而前人不知幻者谓
是实人菩萨观世谛阴入界众生为若此犹菩萨
有无明幻法则有自众生亦有佗众生若如前问
疾品观自众生妄有则外众生皆如幻有也但以
外惑者不了谓为实有亦得有随情三假众生今
明菩萨观众生虽如幻相空不妨犹有颠倒随理
三假世谛众生故言菩萨观众生为若此也。】

「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炎如呼
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
久住。」

【此九譬四属随理假五属随情假如水月譬者水
月因天月而有知水月不可得不妨有月菩萨自
知有无明月即于其法性水有众生月也如镜中
见其面像者菩萨知有无明面于真法性镜见世
谛众生如热时炎者无明如热时依法性起世谛
众生之炎也如呼声响者若有无明之呼声即于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6b 页 X18-0646.png
法性空谷有众生响也若如摄大乘八譬依阿梨
耶有各有所主此是别教意今通用譬众生者即
是通教圆教意如空中云下此五譬是三藏教譬
是随情三假世谛譬助成随理三假世谛之譬如
方便品明如空中云者五阴中无人以无明身见
力故则有众生云也如水中聚沫四譬皆方便品
巳释也。】

「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自此五譬即是二明观众生真谛空也所以然者
上来诸譬观众生无定性不妨有颠倒所见假名
幻响之众生今此五譬明众生如龟毛兔角毕竟
不可得非但无众生亦无实法故言语道断心行
处灭如第五大十九界等毕竟无此道理故知此
五句即是观众生入真谛毕竟不见众生也。】

「如无色界色如焦谷牙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
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
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
女儿如化人起结如来生烦恼如梦所见巳寤如灭
度者受身如无因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此下十六譬即是三明观众生中道也所以然者
中道之法非有非空非如幻等譬之有非如五大
等譬之无经言如无色界色者若方便不了义教
明无色界一向无色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故大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6c 页 X18-0646.png
涅槃经云如无色界色云何得有来去住止如是
之义非诸声闻缘觉境界乃是诸佛菩萨之所知
见解脱亦尔亦色非色非色者声闻缘觉色者诸
佛如来此色不同世间质碍乃是妙色湛然恒安
住不为生老病死之所迁若论无色之色案小乘
教则是无色案大乘教则是有色有人言舍利弗
毗昙明无色界有色也此譬中道不同世谛之有
名之为空不同真谛之无故有妙色故知自此以
下诸譬皆是约智者见空及与不空以说中道故
大品经云诸法无所有如是有是事不知名为无
明无明住地其力最大佛菩提智之所能断今无
色界色是佛境界当知自知以去皆是辩观众生
入中道空义也且又上文明如十九界竟即结云
菩萨观众生为若此方复创章明无色界色岂同
第五大十九界毕竟无也此悉释成上问疾品从
假入空我及涅槃是二皆空得此法时无有馀病
唯有空病空病亦空与此文观众生三谛相成故
言观众生品意在此次释诸句焦谷生牙者上文
迦叶自惟如败种若永败至法华经不应受记作
佛若得作佛种则不焦涅槃经云若人方便苏油
溉灌令焦种生牙故知焦种亦有生牙义岂同第
五大十九界也须陀洹身见者此人断见谛烦恼
入初果身见永除故无身见若是分段三界言无
身见若望别教别惑未除见谛尚在则是有身见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7a 页 X18-0647.png
义岂如第五大十九界也那含入胎断欲界九品
烦恼尽乃不还欲界下地受胎别惑未断若发心
修大乘方入圣胎故言安住世谛初出胎时名不
生生岂如第五大十九界等譬如罗汉三毒者断
色无色十八品三界惑尽虽无界内三毒而有界
外三毒非毕竟无如第五大十九界也得忍菩萨
贪恚毁禁者菩萨得无生忍乃当毕竟无界内贪
恚毁禁岂得毕竟无界外贪恚见爱之毁禁也故
有经言唯佛一人住净戒馀人皆名污戒者当知
得忍菩萨亦有毁禁义岂如十九界等也如佛烦
恼习者佛乃断正习永除种智圆满若众生应巳
习气得度亦得有现起如呵调达讥贵舍利此虽
巳断亦有应同之义不如十九界等毕竟不可应
有也问曰若尔亦起正使何但习也答曰正使巳
属罗汉得忍菩萨尽而未断习自非示现不得言
有也如盲者见色虽不现见亦复内心思想色貌
罔像欲见此犹有心生动念之事不如第十九界
也又方有得见之义第五大十九界等始终毕竟
不有也如入灭定出入息者入灭定乃当无复有
息以定力持故息不得入出不妨犹有息法宛然
在身如冰持鱼虽不动冰释即动又摄大乘明灭
定识灭更得起者以依阿梨耶息得出入者亦当
如是十九界则不得然也如空中鸟迹者若约肉
眼不见说言无迹鸯掘经云天眼之人能见空中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7b 页 X18-0647.png
鸟迹岂同十九界等毕竟不可见如石女儿者石
女之法终不生儿女报亦复何定罪障若转即非
石女果转边可得生儿也如身子为女女为身子
一切女身皆无定相亦应例此岂同十九界等毕
竟不可转也如化人烦恼化人乃无烦恼有时见
行住坐卧现有三毒之相岂同十九界等毕竟无
有相貌也如梦所见巳寤寤虽无梦梦不可得不
妨有追忆识所梦事亦有更梦之理岂同十九界
等毕竟不可忆识也如灭度者受身者一往言罗
汉入灭度永无处而于变易土受生岂得同十九
界毕竟无生也如无因之火者若作四句破火之
因缘不自不佗此亦是无因火又如流离光放光
非青见青等诸光此是无因而放光光即火之照
也十九界等永无此义齐此十五句是辨观众生
入中道第一义虽空不同真谛如第五大十九界
也虽有不类世谛假有非空非有而能空有宛然
如无色之色不有而有诸佛境界不可思议故知
菩萨观众生从假入空彻见三谛成前问疾品也
问曰问疾品观至中道而破空病此文观中道而
不破岂同前也答曰前为取著故须破也今明住
理自非病不须破也。】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此是第二明菩萨从假入空观众生起四无量心
所以须起四无量心者四无量心是利众生之本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7c 页 X18-0647.png
若无此心即堕二乘地也就此文即有四番问答
一文殊问慈无量心二问悲无量心三问喜无量
心四问舍无量心第一问入空明慈无量心文即
有二一文殊问二净名答一文殊所以问者菩萨
观众生从假入三谛空若入俗空则无如幻有为
缘集之众生若入真空则无无为缘集之众生若
入正道空即无自体法界缘集之众生慈心因何
而起复有何所化之众生也但菩萨之道本以化
物为先今一切皆空慈何所被若观空失慈此与
二乘何异故有此问也。】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巳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
法是则真实慈也。」

【此是二净名答答意只为众生说此三谛空理令
众生悟此三谛空入第一义秘密藏中得常乐我
净即三十二真实之慈也就此答文有四一正约
为说此法即是智德慈义二约断德明慈三约圣
德明慈四约众行明慈第一约智德明慈者欲知
智在说今言为众生说如是真实慈者菩萨修道
今證大涅槃知不生不生不可说用四体赴缘说
此法即是智德令众生见佛性得大涅槃乐即是
慈能与乐也涅槃经言慈即如来慈即解脱解脱
者见中道即是见佛性即住大涅槃成百句解脱
此即上来明观空彻至中道中道即法身无缘大
慈如慈石吸铁即是真实慈离此慈何处更觅真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8a 页 X18-0648.png
慈也二乘不见正道故入空无慈心也若作历别
为语上来观世谛即是众生缘慈真谛即是法缘
慈见中道即是无缘慈当知观三谛即是三德也
若观众生入空菩萨以有如是慈者此但以空为
主用一切智当名而其实具三观亦得论三慈也
若是有疾菩萨观自身能修此观则自行调心能
修此慈为众生说则是化佗与乐义也故言为众
生说如此法即是真慈也所以法华明虽未得无
漏以得入如来室著如来衣坐如来座今有疾菩
萨未得法性身即是著如来衣即是行如来无缘
慈又大涅槃经明初依菩萨具烦恼性能知如来
秘密之藏是人有所说法亦可信受此是相似之
位尚巳得尔况分入真慈为众生说法岂非即是
真大慈也。】

「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
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
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
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

【此下九句是二约真断明慈也经言行寂灭慈无
所生者若观众生入空至中道即见诸法从本巳
来常自寂灭相以本来无二边生死纷动之相中
道寂灭之法即是慈即是不生不生之理若见此
理二边生死皆断故言无所生也问曰若二边生
死断名无所生者何得初住犹有四十一品生也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8b 页 X18-0648.png
答曰一品变易生断即是无所生虽有四十一品
所生皆不见有定性即是无所生也故大智论云
虽未脱死地即为巳得脱也经言行无热慈者若
见正道即得入大涅槃清凉之池无二边烦恼热
也行等之慈者生死涅槃等若观众生入空见正
道三世平等是真法身慈石也经言行无诤慈者
生死与涅槃异故有诤诤故起诸烦恼老死若观
众生入空见正道即无二边诤起是真慈石也经
言行不二慈者观众生入空见正道即是一道清
净之慈名不二慈不与界内外烦恼生死合故言
内外不合也经言行不坏慈者若观众生入空见
正道一实谛一实即是无缘真慈不可破坏以二
边烦恼生死果也经言行牢固慈者若观众生入
空至正道则心如金刚成真慈心不为界内外八
风所毁损也经言行清净慈若观众生入空见正
道得真谛慈即知诸法清净无所染著也经言行
无边慈者若观众生入空见一实谛即是无边真
慈以善入法性不滞诸边大慈普覆亦是见空佛
性故言如虚空也。】

「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
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
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

【此下六句是三明约圣德辩真慈也经言行阿罗
汉慈者阿罗汉此翻为煞贼罗汉见空但煞界内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8c 页 X18-0648.png
烦恼菩萨观众生入空见但空亦见不可得空即
是正道一实谛煞界内烦恼贼亦煞界外烦恼大
贼菩萨以利物为先非但自煞贼亦煞一切众生
内外烦恼贼故言破结贼也经言行菩萨慈者得
道种智即能利物名为菩萨若观众生入空见一
实谛一实谛理能利菩萨亦能利一切众生即是
真慈利益安乐众生也前行罗汉慈明得正道治
众病今说菩萨明得中道能长养众生善根令未
安者安也经言行如来慈者若观众生入空见正
道正道即是真如一实谛是则乘如实道之慈名
如来慈也得如相者无二边之异相也行佛之慈
者若观众生入空见正道即是中道第一义智名
为佛宝此即行佛之慈自觉觉佗名觉众生也经
言行自然慈者若观众生入空见正道心心寂灭
自然流入萨婆若海即是自然慈被一切也无因
得者正道非因缘生是以大涅槃经云第一义谛
不从因缘生也经言行菩提慈者若观众生入空
见中道中道即是无上菩提得一味者如法华经
明一相一味也此四种并约佛法者大品经明有
四法谓佛法如来法自然人法一切智人法也。】

「行无比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
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
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
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9a 页 X18-0649.png
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
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
萨之慈为若此。」

【此下有十四句是四约众行明慈也经言行无比
慈者观众生入空见一实谛即诸爱恚断也经言
行大悲慈者若观众生入空见一实谛即能拔二
边生死苦故名大悲慈能导二边众生入一实谛
得大乘乐也经言行无厌慈者若观众生入实空
见一实谛即知二边生死毕竟不可得无有难心
若心故无厌也以观二边生死不可得即是毕竟
空无我也经言行法施慈者有师云从此去比对
十地行慈今不用此解若用正观观众生入空见
正道即具一切善法不悭不舍名法施慈以常舍
行故外化则于一切众生无遗惜也经言行持戒
慈观众生入空见一实谛者即非持非犯名持戒
慈能化二边毁禁也经言行忍辱慈若观众生入
空见一实谛即不恚不忍名忍辱慈不恼二边众
生即是护彼我也经言行精进慈者若观众生入
空见正道即不进不怠名精进慈能荷负众生也
经言行禅定慈不受二边真俗禅定味也经言行
智慧者若观众生入空见正道即不智不愚名智
慧慈而能逗机赴缘不失无不知时也经言行方
便慈者若观众生入空见一实谛即善于知见得
无挂碍名方便慈故能不起灭定现诸威仪作十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9b 页 X18-0649.png
法界三轮不思议化也经言行无隐慈者观众生
入空见一实谛者即是为法身是真无隐慈无作
八直心不为界内外烦恼染故得清净也经言行
深心慈者若观众生入空见一实谛者即是深入
缘起之慈不杂二边方便行也经言行无诳慈者
若观众生入空见一实谛即是无二边烦恼诳慈
不行二边虚假法经言行安乐慈者若观众生入
空见一实谛即住一切法安乐慈即能令众生得
佛涅槃也经言菩萨之慈为若此者菩萨观众生
入空见中道成如此之慈何得问云何行慈也。】

「文殊师利又问云何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
一切众生共之。」

【此是第二文殊次问行悲也就此文即有二一文
殊问二净名答一文殊问者巳闻行慈次问观众
生入空见中道行悲心也二净名答者若慈是与
乐悲是拔苦只以此无缘之慈与众生共令得中
道第一常乐名之为慈拔其二边之执离于二边
烦恼二种生死之苦名之为悲也。】

「问曰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此是第三文殊问观众生入空见中道云何得生
喜无量心也就此文即有二一文殊问二净名答
文殊问意如前可知二净名答者庆此众生得离
二边生死之苦见中道得缘之乐名之为喜若与
有馀无馀喜庆后则有悔既与究竟之乐喜庆则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49c 页 X18-0649.png
无悔。】

「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祐无所悕望。」

【此是第四文殊问观众法入空见一实谛云何成
舍无量心就此文即有二一文殊问二净名答一
文殊问类前可知二净名答者若观众生入空见
一实谛性如虚空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一切皆有
安乐性者虽复能与乐拔苦实无乐可与无苦可
拔何所喜庆舍此三心无所希望故名舍也。】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维摩诘言
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此是第三文殊研覆穷众生源也就此文有十二
番问答即为二意初六番约四弘成四无量心次
有六番问答穷众生源正成前观众生入空至中
道也今就初六番问答约四弘誓成前四无量者
若但起无量心无弘誓如画无胶色必脱落也今
就六番问答即为四初两番成慈次一番成喜次
二番成舍就两番为二前问答正明修慈有畏须
依如来功德之力次问答正出如来功德第一问
答文即有二一文殊问二净名答一文殊问意正
为成上慈无量心所以然者问生死有畏若新学
菩萨观众生即空即观中道若未发真修慈无量
心即不舍众生既处生死生死之苦难忍方复经
劫或为恶缘阻坏因致退没有此之虑故言有畏
当何所依也二净名答言当依如来功德者或如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50a 页 X18-0650.png
六念初明念佛功德能除恐怖也今下文自云若
依如来功德当依度脱一切众生慈悲喜舍是度
众生法只指上来无缘之慈具一切法如大涅槃
经明慈能具足十力无畏等一切功德是如来慈
即是如来功德也此无缘慈尚不见二边生死岂
于生死而有畏也上文所辩但明观众生空入正
道即是修慈未明有疾今言有畏者当知是有疾
菩萨若未断通别惑未尽发真明见真中道故言
有畏今欲安立众生难心苦心若脱有此畏者劝
令依如来功德如来功德即是用初弘誓修慈心
当何所畏也此如慈童女因缘适发心代地狱受
苦火轮即落生忉利天即其义也。】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依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此是第二番问答正决依如来功德之力也文殊
问意若生死有畏劝令依如来功德何等是如来
功德也次净名答当住度脱一切众生即是如来
功德力也所以然者慈能与乐即是度众生是则
初弘誓愿愿度众生众生无边则功德亦无边此
即是如来功德故大涅槃经云发心毕竟二不别
如是二心前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人是故敬礼初
发心。】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此是第三问答正成前二明悲无量心也就此问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50b 页 X18-0650.png
答初文殊问当何所除为显成悲意也净名答令
其除烦恼即是悲能拔苦义也此是令发第二弘
誓未解集谛令解集谛成悲无量心亦名烦恼无
数誓愿断断其二边缘集即是成悲拔苦也。】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答曰当行正念。」

【此是第四问答成前三明喜无量心初文殊问欲
除烦恼当何所行者为成喜无量心故有此问也
次净名答劝令当行正念念即是四念处也四念
处正破八倒八倒灭即痴灭痴灭则界内界外烦
恼皆灭除也若令众生行四念处即离烦恼道谛
乐从苦得乐故生庆喜是为第三弘誓愿未安道
谛令安道谛亦名法门无尽誓愿知也。】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答曰行不生不灭。」

【此是第五问答即此及下一问答皆为成舍无量
心此二问答初问答总出正念次分别正念相不
同也初文殊又问云何行于正念者此问云何修
行正念生善断恶成第四弘誓愿誓持舍无量心
令不退也次净名答当行不生不灭此即是四念
处中四种精进名曰正勤若得四正勤成就即能
遮二种不善法集二种善法若二种不善灭即是
灭谛缘此灭谛发第四誓愿故云未得涅槃令得
涅槃涅槃者即灭谛也此成舍无量心舍爱憎三
心即一切烦恼灭是无上佛道誓愿成也。】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答曰不善法不生善法不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50c 页 X18-0650.png
灭。」

【此是第六问答犹属第四誓愿成舍无量心也即
分别正念初文殊问何法不生不灭正请分别不
生灭相不同也次净名答不善法不生即是二正
勤遮二边恶法不生也善法不灭即是二正勤集
二种善法不灭也恶法不生是断德成善法不灭
是智德成二乘人断恶法不生灰身灭智即是善
法灭此是思议解脱今大乘不思议解脱有异是
依如来功德也但不生不灭有二种一世谛不生
不灭二真谛不生不灭此是世谛不生不灭义也
此六问答义推意主四弘誓愿皆成上慈悲喜舍
也。】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答曰身为本。」

【此下有六番问答是第二穷众生源即是成上观
众生入空至中道之源众生有此不生之恶不灭
之善为四正勤之所遮持者以何为本为此有六
问答即是研五住之本烦恼虽多不出五住五住
之惑无明为本推求穷覈既不见初惑所依之处
即是达其本源也故文殊问善不善孰为本也次
净名答以身为本者即是从末寻本也今现见因
有身有恶有善身即身见依此身见具起六十二
见等诸烦恼起诸善恶恶即十恶生四恶道善即
十善生人天也三界二十五有一切若善若恶皆
附我见而生是以三界众生为我起恶还为我行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51a 页 X18-0651.png
善言我远恶行善乃至三乘初心亦言为我修道
当知身见之我能为一切善恶之本即是见一处
住地也虽复起善恶无量计我是一故言见一处
即是以身为善不善本也。】

「又问身孰为本答曰欲贪为本。」

【此是第二问答初文殊问身见为善不善本者身
见即以何为本若身见无本而有见者善恶亦应
无本而自有也次净名答身见以欲贪为本若无
欲贪则无身无身何得起善恶善恶既以身为本
此身即因欲贪得生故贪欲为身作本故大涅槃
经云烦恼在先是亦不可众生在前是亦不可虽
然要因烦恼方有众生者即是身也是故贪欲即
是身本身即身见欲贪即是欲爱住地也所以然
者断身见犹有欲界烦恼在也。】

「又问欲贪孰为本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此是第三问答初文殊问若以贪欲为身本故断
身见犹有欲在者欲贪以谁为本也净名答以虚
妄分别为本也所以然者虚妄之心种种推获或
言离心出色或离色出心实无色心之实但以虚
妄分别言有色异心是故则起欲贪断欲贪尽犹
有色心虚妄分别即是色爱住地也。】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答曰颠倒想为本。」

【此是第四问答初文殊问虚妄分别是欲贪之本
者断尽犹有色爱住地虚妄分别复谁为虚妄分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51b 页 X18-0651.png
别色爱住地之本也次净名答颠倒想为本颠倒
想者实无有心颠倒计有心能生虚妄分别色心
异故有色爱若断色爱则不分别有色异心但有
颠倒想计有此心若但有心即是有爱住地。】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答曰无住为本。」

【此是第五问答初文殊问虚妄分别以颠倒想有
爱为本断虚妄分别爱尽犹有颠倒想有爱在者
复谁为颠倒想有爱无色界之本也次净名答以
无住为本无住即是无始无明为颠倒有爱无色
界之本也所以然者若断颠倒想有爱无色界尽
犹有无明住地惑在二乘通教菩萨所不能断摄
大乘论说阿梨耶识是一切众生生死烦恼世间
之根本故彼论云是识无始时一切之所依也此
无明更无所依故言无本即是无始无明其力最
大佛菩提智之所能断也。】

「又问无住孰为本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
住本立一切法。」

【此是第六问答初文殊问若颠倒想以无住为本
者断颠倒想有爱无色界惑尽馀有无始无明在
此无住无明以何为本也若无本而有上来诸惑
皆应无本而有也次净名答无住则无本者正言
无明依法性法性即是无明无明法性无二无别
岂得性还依性当知无明无本故十住菩萨见终
不见其始诸佛如来方乃见终见始若观众生入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51c 页 X18-0651.png
空至无住此则彻底穷源至中道极理既言无住
无本即是众生如虚空之佛性也上来明三谛皆
空又净名云从无住本立一切法者即是若世间
一切法出世间一切法有为一切法无为一切法
皆从无住本而立所以然者若迷无住是则三界
六道纷然而有是为立世间一切法若解此无住
即是无始无明则返本还源发真成圣故有四种
出世间圣法也故知因无住本立一切法也今用
此六番问答穷覈众生之本源遂彻至无住成上
观众生三谛也所以然者初问答明善不善即是
世谛众生如幻皆从身见生未见真也次三番问
答见真断三界众生生死即是观众生见真谛如
第五大等譬也次两番问答正是观众生无明覆
中道名无住本若见中道即如无色界也中道无
明是众生源解惑之本故言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也问无住即是无始无明者何故名无始答曰前
身见欲贪等皆有所依而起起则有始此无所依
既无依起亦名无始处故言无始无明即是无住
也此有二解亦言无住亦言有住亦言无本亦言
有本何故尔若捡觅五住烦恼之本前来身见等
皆约烦恼为本故有始有住今既无明之外无复
烦恼无烦恼可为无明之本故言无本故无始无
住故经言无住则无本无复烦恼为无明本也问
曰无明依法性而起即是从法性始何得言无始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52a 页 X18-0652.png
答曰若无明依法性而起亦是有始者法性非烦
恼不可得指法性为烦恼本故言无住则无本也
若依法性立一切法者无明不出法性法性即为
无明本此则以法性为本今经捡觅烦恼本法性
非烦恼故言无住无本既无本不得自住依佗住
若说自住望法性为佗亦应得说是依佗住也说
自住即别教意依佗住即圆教意问曰若将别教
接通明五住义云何答曰若言四住是界内见思
两轮无明是界外由界外流来入界内今反出先
断身见次除贪欲等后断无明以归无住本此是
将别接通意问曰若作别教义云何答曰别教意
不如此也界内见思不名见一处何以故此四住
是枝叶非根本惑如树枝叶依树不依地故界内
身见有种种不同不同故不名一处亦非住地今
断见思枝叶惑尽计有涅槃此是迷法身而起若
见真谛涅槃是一法名见一处也此见因无明起
故名住地亦是身义此从法身起见也若于变易
依正五尘生欲贪即欲爱住地也若变易色心即
是虚妄分别即色爱住地忘色观心犹见有心即
是颠倒想此即有爱住地此四依无住起即无明
住地无明之外更无烦恼可依故言无住也问曰
无住有住有开合义不答合无明只是法性法性
无住无明那得住故言无住若开法性出无明无
明依法性亦得言有住有住者依法性住法性非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52b 页 X18-0652.png
烦恼即是无住而约无明修无量四圣谛论断伏
者此是别教就界外明五住义也问曰若圆教复
云何分别五住耶答曰圆教明五住义则不如此
只界内身见等四住有为缘集亦是迷无住而起
断见入涅槃所生身见等四住亦是迷无住而起
无为缘集今观界内四住亦彻至无住之本界外
亦彻至无住之本故穷三谛众生之源以成上来
观众生幻化不可得第五大不可得无色界色不
可得观穷众生入三谛也譬如烟尘云雾起虽有
重有轻不离虚空重如界内惑轻如界外惑即譬
依法性有界内外一切世间火光星光日月光光
照若烟尘云雾闇灭虚空万像现而譬依法性有
界内外一切世间法故言从无住本立一切法也
问曰如此以虚空譬岂得有但空不可得空之殊
答曰空尚不一何有二殊若约缘尽相显非不有
殊又如诸大乘经论有破虚空义即譬可以譬但
空不可得空也复次白象满月等譬岂可备取也
问曰烟等五譬重轻譬界内外两种五住义况云
何答曰此无经论的文以意消释也问曰火等四
光其意何主答曰一往出法界性论今借此意表
四教明智照不同也以义消释之也。】

维摩罗诘经文疏卷第二十三
维摩罗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第 652c 页 X18-0652.png